英国的硕士学位以超高的性价比吸引了众多留学生的青睐,但是近年来选择继续读博士的人越来越多,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作为世界知名院校是众多学子的梦想学府。那申请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有哪些要求呢?申请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的条件及材料:1、雅思6.5-7.0,根据专业不同要求也略有不同。2、很多中国学生不是很了解这个情况,即使是硕士毕业,对方也很重视在本科时候的成绩。个别方面的专业例如管理类的,可能可以要求没有硕士学位,但是,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一般情况下本科毕业生直接申请博士的很少。3、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言简意赅,你的背景、研究方向、申请理由、研究计划。4、2-3封推荐信。推荐信的内容要包括对你的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合作精神和学术成就等方面的介绍。并且要求有盖章和专用信签纸。5、一份研究提案(ResearchProposal),字数由学校自行规定,最多不超过1000字。成功的proposal衡量标准:要说明研究内容、目标、现状、研究方法、研究价值。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的申请流程: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博士申请第一步应该是到官网上寻找你感兴趣的博士项目,看看这个项目的导师是谁。有的导师会把自己的研究项目和课题的详细信息放在网上,供申请者了解。有的则需要申请人自己和导师联系,也就是所谓的套磁了。申请人可以通过邮件,向老师索要该项目的信息,并大致地介绍自己的学历、专业背景、研究计划等,看看两者是否匹配。当然,申请博士也少不了文书,和硕士相比,博士申请也需要个人陈述,推荐信,简历等。但博士申请同时需要一份研究计划,即Proposal,一般长度在1000字左右,不同的学校要求也会不同。博士申请还需要填写报名表,一般在学校的网站上可以下载,也就是一些个人信息的填写,项目的选择之类的。一般申请人在Online系统上填写提交即可。有的学校需要申请人下载,填写完毕之后通过邮件发送给导师。大部分的博士项目都会有面试环节,导师会邀请研究计划和他一致的申请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更好的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帝国理工学院博士申请条件的问题介绍,希望智课选校帝为您整理的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尽在智课选校帝,能给各位留学的学子们指点迷津是我们的动力,祝大家学习进步,一切如意。
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又称帝国理工学院,或简称帝国理工,成立于1907年,位于英国伦敦,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成员、金砖五校之一、欧洲IDEA联盟成员,是一所享誉全球的顶尖高等学府。据立思辰留学云介绍,帝国理工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并称为“G5超级精英大学”,其研究水平被公认为英国大学的三甲之列,并以工程、医科专业、商学而著名。英国教育界素有“三足鼎立”说法,文科牛津,理科剑桥,而工程当属帝国理工学院。帝国理工曾是联邦大学伦敦大学的一个加盟学院,2007年7月在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授权下,正式脱离伦敦大学成为一所独立的大学。2019年6月19日,2020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帝国理工学院排名第9位。帝国理工学院坐落于于伦敦市中心南肯辛顿,时至今日,曾就读、曾任职或现任职于帝国的校友中,共有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位菲尔兹奖获得者。2014年一月,美国理工名校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校长Alice P Gast接受帝国理工学院邀请,担任新一届帝国理工学院校长。古老的帝国理工学院迎来了一位斗志昂扬、学术精湛的女校长。帝国理工在1996年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研究评估中National Heart、Lung Institute、纯数学、电脑科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矿业工程、Metallurgy 和 Materials等均取得5星而Pre-Clinical Studies、生物化学、生物科学、化学、物理、应用数学、统计及运算研究、工程、电机及电子工程、历史等均获得5分。硕士及博士项目一.授课型硕士1.授课型硕士学制一般为1年(个别2年),每年10月份入学,多数无明确申请截止日期,招满为止2.要求:重点大学学士学位,专业课成绩不低于85分;标准:雅思6.5(写作和口语模块6分)托福92(各部分不低于20);高级:雅思7(各部分不低于6.5)托福100(各部分不低于22)3.学费信息详见各院二.研究型硕士及博士1.研究型硕士学制一般为2年,每年10月份入学,多数无明确申请截止日期,招满为止;博士项目学制一般2-4年3.2.要求:重点大学学士学位以上学历,专业课成绩不低于85分;雅思6.5(写作和口语模块6分)托福92(各部分不低于20);高级:雅思7(各部分不低于6.5)托福100(各部分不低于22)3.研究型硕士与博士项目学费详见各院硕士奖学金(除以下奖学金外,个别学院或系会有专门奖学金):1.cottish Power -Fundación IBERDROLA Scholarships提供给电气/机械工程,可再生/可持续能源,环境科学/气候变化,全球能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与科学硕士,包括全额学费与每月生活费的奖学金2.Toptal Scholarships for Women 限女性 10000英镑 申请截止日期1月31日3.Activia Training UK Scholarship 165-500英镑 申请截止日期5月31日博士奖学金(除以下奖学金外,个别学院或系会有专门奖学金):1.CSC Imperial Scholarships中国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全额资助博士奖学金,申请截止至1月31日2.President's PhD Scholarships 包括全额学费与每年21200英镑生活费3.Mechanical Engineering PhD Scholarship for best AMEperformances 提供给机械工程学士,包括全额学费和补贴。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是一所主攻理学、工学、医学和商学的世界顶尖公立研究型学院,是世界最具创新力大学之一,以工程专业而著名。接下来博哥,将从以下四个部分来介绍。(以下内容均由官网信息翻译而成)课程设置丨申请条件丨申请费用丨申请小贴士【帝国理工四个学院】工学院(包括以下专业):编辑搜图航空、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及环境工程、计算、戴森设计工程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材料、机械工程。医学院(包括以下专业):编辑搜图大脑科学、免疫学和炎症、传染性疾病、临床科学研究所、新陈代谢、消化和繁殖、国家心肺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院、手术和癌症。自然科学学院(包括以下专业):编辑搜图化学、数学、物理、生命科学、环境政策中心。帝国理工商学院(包括以下专业):编辑搜图金融、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经济与公共政策、市场营销、分析和操作、策略及组织行为。【申请条件】编辑搜图以上专业申请条件如下:1.学术要求中国大陆:硕士学位的学生必须获得211工程大学学士学位,最终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85分或以上的学生优先。申请博士的学生还必须拥有80分或以上的硕士学位成绩。中国香港:学生须持有学士学位及最低程度的二等荣誉学位,才可考虑修读硕士课程,例如理学硕士、MRes、工商管理硕士等。然而,我们的大多数课程通常都要求至少获得二等高级荣誉学士学位。学生须持有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方可申请博士。中国澳门:申请人如持有澳门大学四年制学士及硕士学位,并取得相当于或高于3.5 / 4.0的平均学分绩点,可获考虑修读博士学位。2.英语要求雅思:雅思总分7.0(每门小分最低6.5),部分专业要求雅思总分6.5(每门小分最低6.0)。PTE学术英语考试:均分69(每小门最低62),部分专业要求均分62(每小门最低56)。托福:均分100(每小门最低22),部分专业均分92(每小门最低20)。以上英语成绩有效期为两年。【申请费用】编辑搜图博士课程不收申请费。【申请小贴士】编辑搜图我们的许多博士课程没有一个正式的截止日期,滚动录取。强烈建议你在申请之前联系一位导师。你可以向导师提供一份你的简历的复印件,注明你的学习计划的主题,可能的开始日期,以及你打算如何资助这个课程。如果你打算申请大学资助,你需要知道大学奖学金的截止日期。使用我们的奖学金搜索工具来搜索你可能有资格获得的奖学金。我们每年提供50个院长博士奖学金名额,并且有固定的截止日期。更多详情请访问我们的收费和资助网站。在任何入学周期内,最多只可考虑修读两个课程。在创建申请时,您可以选择两个课程。您需要将您的请求发送到:admissions.enquiries@imperial.ac.uk。申请材料的提交:如果您在申请时上传已经持有的高等教育学历的成绩单和证书的扫描件,我们可以更快地处理您的申请。如果您收到录用通知,作为录用条件的一部分,我们可能会要求您提供您以前的资格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邮寄原始的实物文件。推荐人,你需要提供两个人的名字,他们可以为你的申请提供学术参考。例如,学术参考可以来自,你的导师、你的研究小组的导师、一个学术和一个相关的专业推荐我们也接受的-在你申请之前需联系相关的招生团队确认。提交申请材料地址:http://www.imperial.ac.uk/study/pg/apply/after-you-apply/conditions/
本账号所有文章100%为牛剑在校硕博优质原创,相关音频发于喜马拉雅【牛津学长说留学】。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的版权保护计划,严禁任何形式抄袭或盗用,违者必究。我是牛津大学材料系的毕业生,此前在帝国理工学院读的硕士。当时申请博士的时候,恰好考虑过留帝国以及申请剑桥的博士。所以斗胆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结合我的就读感受,对比一下这三所学校的特点和近况。帝国理工学生讨论相信有很多迫切就业的小伙伴们关心年限的问题。总体来说,由长到短排序:剑桥≥牛津>帝国理工。硕士的话,帝国理工的MRe/MSc/MEng都是一年制。MRe = 1/3课程 + 2/3研究。MSc/MEng = 2/3课程 + 1/3研究。MSc和MEng的主要区别是,MSc需要12个月来完成,需要本科毕业后申请,而MEng只需要9个月(第二年7月毕业放暑假),英本的同学可以直接续读,免去了繁琐的申请流程。除了MSc,MPhil在牛剑更为多见,学制是两年。比起MRe/MSc/MEng,MPhil最注重研究,通常被认作是博士的前身,为读博做准备的。博士的毕业时间依赖于导师,就我所知,帝国理工通常三年到三年半可以毕业,牛津三年半到四年,剑桥四年整的居多。帝国理工课堂牛剑学位的含金量几乎是等同的,要比帝国理工的牌子响。细究的话,牛津的文科更强一些,剑桥的理工科更强一些。帝国理工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它的地理位置——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的就业机会最多,这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帝国理工与工业界合作紧密,funding较多,而牛剑主要靠政府资助。这就导致帝国理工拥有更好、更先进的facilities。如果毕业之后想做学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建议还是冲击牛剑;如果毕业想跳坑,那么帝国理工或许能够为你开启工业界的大门。帝国理工纳米薄膜实验室牛剑的精英密度大,导师的平均水平也高。帝国理工华人较多(学生食堂甚至卖过煎饼、包子)。如果你是理工科学生,那么帝国的就读体验大概率是注重前沿技术,而牛剑偏向于前沿科学。这两项实则差异很大。技术离应用更近,但依存于科学。如果你是文科生,那么个人认为是牛津>剑桥>帝国理工;在牛剑之间选择的时候,建议同时考虑专业方向,特别是对于博士生,完全可以尊重你的个人兴趣,我觉得在这点上不用太计较学校或者学科的QS排名。在生活方面,牛剑的学院(College)制度能帮你打开不少人脉。牛津University Park BBQ牛津大学Linacre College Formal Dinner你在同一个college里面能够认识不同专业的小伙伴,并且能够在同一个department(系所)里面认识不同college的小伙伴,从而实现跨学科交流。相对来讲,帝国理工就局限一些,毕竟校园面积很小,activities/interaction也会受点影响。我们牛津材料系的学长、学姐们相识之后一起开办了【九牛问津】留学机构,为想要出国深造的同学们提供了不少帮助。目前我在牛津和帝国理工的学弟、学妹里面,已经有几个通过他们的辅导拿到offer、顺利入学的了。更多留学疑问可以邀请牛剑硕博学姐在线一对一回答~
「导师专访」是大圣未来海外导师分享留学申请经验和求学感悟的一个栏目,同学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不同申请背景的学长学姐的留学申请及就业分享和一手经验。本期分享导师▼Colin帝国理工学院机器人方向博士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留学计划开始时最早有留学的想法要从七年前刚进入大学说起,一次英语课上,老师放了一段耶鲁大学的宣传片,片中古朴的校园、高大上的图书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的心中就默默许下了将来有一天要去国外读书的愿望,这也是我最初想要出国留学的原因。后来在学习中,我特别注重和热爱搜集查询美国各大高校的优势专业、擅长领域等,对每年的US News世界前五十排名如数家珍。随着对自身专业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参与的各项活动比赛,我发现了自身兴趣应该是自动化领域的工科专业,特别是机器人控制相关领域。同时通过文献阅读和参加国际会议我也发现国内有关机器人的研究较国外差距较为明显,尤其是Rehabilitation和Manipulation这两个方向,这更坚定了我出国学习深造的梦想。于是我对于未来的梦校有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应该努力争取进入像UCB、Georgia Tech这一类的工科强校。拖延症成了我最大的阻力在整个留学规划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便是拖延症,这应该也是很多同学都存在的一个通病。本计划本科毕业就出国读研的我,一切计划都看似很美好:大二考托福,大三考GRE,大四完成申请等offer。但是实际上由于当时课程压力很大,再加上心里总是暗示自己时间还早不用着急,一次又一次地纵容自己的懒惰。于是直到大三结束我也没有考出理想的托福成绩,更不用说GRE了。不过幸运的是由于GPA不错获得了保研资格,也得到了西交、浙大等国内高校的拟录取才没有成为失学儿童。最终我选择了机械工程常年排名前三的华中科技大学读硕士。在华科的几年里我仍然没有忘记当初出国的愿望,不过这次我将重心放在了提升软实力上,除了保证一个良好的GPA外,更多时间放在了科研上:参与实验室项目、写作发表论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这一次我又败给了自己的拖延症,直到去年毕业也没有参加托福考试,GRE更是从未接触过,此时的我手上除了几篇论文以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可是如果选择参加工作的话那么将意味着我和曾经的留学梦再无交集。在这个艰难抉择的关头,我选择了在申请季结束前考出GRE和托福这条道路,此时留给我的时间已然不足五个月了。于是毕业后我在家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7-8月份这两个月我完全沉浸在了GRE的世界中。这期间也倍感压力,特别是当知道曾经的室友都进入了像腾讯这样的大厂拿着几十万的年薪之后,心中更是焦急万分。“I am a slow walker, but l never walk backwards.” 林肯总统的名言始终激励着我前进,压力只能成为我成功的动力,从一个GRE小白到9月8日第一次参加GRE考出了324+3.5这一及格分数,前前后后只花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于是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准备托福。终于我也在十一月初考到了94分这个不算太高的分数,但是已经够部分梦校的申请了,好歹在deadline前有了还凑合的硬条件。博士申请,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作为PhD申请者,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套磁。为了能让自己的套磁信更加生动和有针对性,我通过给学术会议提交论文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参加了多次学术会议,通过参加会议不但进一步增加了我对该领域的认知,也让我有机会接触许多领域大牛,如前IEEE机器人协会主席席宁教授、日本著名机器人专家福田敏男教授、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博士David Banjerdpongchai教授等,这也为我获得了更多的招生信息和获得推荐信的机会。在获得扩展了人脉、增长的见识的同时,我的足迹也遍布了欧洲、亚洲、南美洲的十余个国家,体验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在旅游的同时也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个Best Paper Award。这些经历也给我接下来的套磁提供了许多可写作的素材。从12月15日到3月份这段时间,我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了一些学校的拒信、offer以及面试邀请,其中包括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帝国理工的面试。威斯康星的面试是在北京时间两天后的早上七点,由于准备时间较短,我的PPT做得并不是太好,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老板虽然对内容还是比较认可,但是考虑到他主要是做自动驾驶以及专注于理论研究,而我更多想做强化学习在灵巧手上的应用方面的研究,我也在面试中告诉了老板这一想法,因此最终没有获得offer。在选择未来的研究方向时,尤其是PhD阶段,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切不可勉强。于是在之后的帝国理工的面试中,我不但在之前的面试PPT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在面试中也特地询问了教授的研究方向以及未来的规划,教授对我的面试表现非常满意并且当场表示愿意给我offer。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教授并没有直接给我tuition waiver,不过通过与他沟通我最终还是顺利拿到了tuition waiver,减少了不少生活上的压力,只需要等待奖学金到手基本就能吃穿不愁啦。我的申请经验最后做一个总结,时间规划上如果是本科申请研究生,一定要在大三前把托福考出来,大三一年把GRE考出来,大四上学期就要完成申请,同时还要兼顾GPA以及一定量的科研经历;如果是研究生申请PhD,则要在研三前把标准化考试考出来,同时需要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着gap,除非你有强大的内心以及厚积薄发的潜力。选校上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信。不是人人都能上斯坦福、MIT一类的牛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可以参考往年与自己各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师兄师姐的录取情况为自己划定选校范围。还有就是如果是PhD申请者,一定要套磁,套磁,套磁!(重要事情说三遍)在套磁有积极回复的情况下,录取基本上可以说是十拿九稳,而如果一封回信都没有基本就意味着可以放弃这所学校的申请了。关于科研,一定要先弄清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然后联系学校做相关研究的教授表示希望能进实验室帮忙,一般教授都不会拒绝的。结果以获得教授推荐信为主,能发论文最好。有条件的话尽量多参加学术会议,积累人脉,了解行业内发展情况以及招生信息。面试一定要准备充分,PPT排版等细节问题需要特别留心,这体现了你对这个面试的重视程度。可以事先排练老师可能问到的问题及回答。这是我的故事,我相信现在也有不少同学经历着和我类似的事情,尤其是在当前疫情之下,何去何从更加让人犹豫不决。套用一句话: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早做准备,趁着年轻去拼一把,命运终不会辜负年轻的你。祝大家offer多多,拿到手软。(本文为大圣留学原创撰写,严禁转载,一经发现后果自负)■■■■■想知道我的条件可以去哪所学校?想更精准的规划我的留学申请想了解更多英国留学的真实体验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扫码,回复“英国留学”免费咨询,获悉你想了解的内容▼
选自Nature作者:Chris Woolston机器之心编译参与:蛋酱、一鸣《Nature》对 6000 多位博士生进行了调查,揭示了博士学位攻读中那些艰难的真相。有人当服务员端茶倒水,有人白天搞科研晚上换尿布,即使这都无关研究本身,但还是让本应纯粹的读博生活掠过了一丝阴霾。没有人能随随便便读完博士,但是 Marina Kovaevi的博士生涯确实显得分外艰难。她是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的化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在资金并不充裕的条件下开始了博士之路,以致于她不得不找了一份调酒和服务员的兼职。两年后,等到另外一个实验室有了资金来源时,她决定急速从药物化学转到计算化学。基于兼职、长时间的实验室工作和研究领域的全面转变,Kovaevi代表了一类典型的博士生:过度工作、过度紧张,而且前途未卜。但是她感到非常快乐:「我觉得我找到了要做的事情。我爱上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我不觉得是一种压力,我不知道除了工作还有什么能让我如此快乐。」《Nature》杂志对博士生进行的第五次调查结果证实了 Kovaevi的经历,讲述了一些个人与压力、不确定性、抑郁和焦虑做斗争的故事。这项调查从 6300 多名年轻研究人员中进行挑选,受访者来自全球各地,代表了各个科学领域,是该调查开展十年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在调查答案和自主评价中,学生表达了对培训、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欺凌和骚扰事件以及工作前景等等方面广泛存在的挫败感。今年的调查还包括了早期职业研究人员提出的新问题,包括有关学生债务、欺凌、骚扰等问题。这是首次对所有受访者提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阐明了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更令人担忧的影响。自主评价让我们看看世界各地受访者的一系列自主评价:「我热爱读博,与大多数博士生相比,我有很好的经验,我不会去从事其他任何一份工作的!」(英国)「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我认为重视心理健康这方面怎样都不为过...... 但是,我课程中的学生却在自杀、抑郁和焦虑中等负面情绪中挣扎。」(美国)「学术体系是非常传统的,仍然经常惩罚那些不遵守常规的人。」(美国)「我对读博生活感到非常满意!我是个异类吗?」(澳大利亚)「我很担心初始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在某些地方,人们更容易刻薄同事而不是支持。」(美国)「99%的失败,但是能用一次成功全部弥补。」(法国)「帮帮我们,让科学更加人性化!」(芬兰)「即使现在一直在说学术界读博和从事该职业的许多负面因素,我也很享受每天要做的事情。」(美国)「读博确实很难,但是当我们充满激情地看待事物时,这并不困难。能满怀激情地读博是很好的体验。」(印度)「我们需要向博士生支付更多报酬。」(美国)就像《Nature》先前对博士生所做的调查一样,积极因素总体上超过了负面因素: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至少对自己读博的决定感到满意,但是这与《Nature》两年前的 78%的调查结果相比略有下降。来源:《Nature》博士生调查 2019该调查是与位于伦敦的市场研究公司 Shift Learning 联合开展的。调查内容在 nature 官网、Springer Nature 数字产品上以及通过电子邮件宣传。为了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参与度,除英语外,还以西班牙语,中文,法语和葡萄牙语四种语言进行了调查,这是调查历史上的第一次。超过三分之一(36%)的调查反馈来自欧洲,28%来自亚洲,27%来自北美或中美洲,9%来自非洲、南美和大洋洲。来自中国的回复约有 700 篇。深入调查博士生们的生活细节,所揭示的内容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调查方法。除了观察最终的毕业率等表面数据,更重要的或许是寻访他们的生活日常:「博士生们一直在实验室吗?或者在哪儿?他们焦虑、沮丧吗?如果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那原因又是什么?」对博士生来说,有一个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挫败感的渠道很重要。很多时候,没有人真正关心到这个点上——大家普遍认为博士生已经处在了金字塔顶尖的位置。艰难之旅大多数学生为了读博都要竭尽全力,比如 40% 的受访者都远离了自己的家乡出国学习。Mariam Fonseca-Hernández 曾经在她的祖国古巴学习过气象学,然后在墨西哥的 Ensenada 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中心攻读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国家」的改变对她来说已经足够困难,但是学习一个新领域比她预期的还要困难得多。她说:「第一年我很挣扎,焦虑症开始发作。我想退出。」她并不是个例,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36%)表示,他们都寻求过关于读博引起的焦虑抑郁方面的帮助。(在 2017 年的调查中,有 12%的受访者说他们出于同样的原因寻求帮助,但当时只有将『精神健康』列为主要因素之一的受访者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来源:《Nature》博士生调查 2019这个结果与其他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恰好形成了呼应,世界卫生组织于 2018 年发布了一项国际调查,发现在过去的 12 个月中,有 31%的人出现了精神障碍的迹象,例如重度抑郁症、一般性焦虑症或恐慌症。在 2019 年,「承认自己正在焦虑和抑郁中挣扎,并不像 20 年前那样的耻辱。」工作和生活失衡调查分析了紧张情绪的主要来源。当对自身的主要担忧因素进行排名时,「工作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困难」排在了其他各种因素之上,这两种因素在 2017 的调查中也位居榜首。因素与地区也有关系:来自非洲的受访者特别担心的是资金和毕业后的财务压力,在非洲受访者中有一半将债务问题列为五个最关注问题之一。债务忧虑在亚洲(31%)和北美和中美洲(29%)的比例比欧洲(21%)更高。与其他地区的研究人员相比,更高比例的北美受访者在与「冒名顶替综合症」作斗争,因为觉得自己不配自己的职位或根本不该属于研究生院。而「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问题」在欧洲尤为明显。总体而言,近 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满意,这种情况会在许多方面造成破坏。有时是由于缺乏资金——Kovaevi在塞尔维亚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时没有奖学金,所以只能在做实验之余的空闲时间做服务员端茶倒水。亟待关注的心理健康一些博士生也有家人需要养活,这个挑战似乎更难克服。在调查中,略高于 1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负责照看 12 岁以下的儿童,差不多也是这个比例的人表示自己照料成年人(妻子或者父母)。Fonseca-Hernández 说,她必须送五岁的女儿到一个昂贵的校外日托中心,因为在校园里没有其他选择。她表示:「校园应该为在职学生提供日托服务。同时成为优秀的博士生和父母,对我们来说很难。」Sreejith Radhakrishnan 刚开始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读兽医学博士学位课程时,他以为自己已经很忙了,但是成为父亲改变了他的看法。他说:「大家在决定开始博士学位课程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真的需要很大的投入。」「在有孩子之前,我一直在工作,但还有一点时间休闲。现在呢,只有博士工作和婴儿工作。」Radhakrishnan 之所以能坚持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自己的项目深感兴趣——研究一种减缓狂犬病在他的祖国印度传播的方法。他经常前往老虎保护区,寻找可以被捕获和接种疫苗的野狗。他说自己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筹集资金去攻读博士学位。即使如此,他仍然经常面临「冒名顶替综合症」,这种精神状态超越了资格或成就。他说:「对某个领域学习越多,你就越会感到宇宙之无垠,仍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虽然不是狗和狂犬病的专家,但是我在分享观点方面变得越来越好。」期望落空总体而言,Radhakrishnan 说,他的读博生活很棒,也并不孤单。经验的某些方面获得了特别高的评价。四分之三(75%)的人对他们的独立程度感到满意,其中 27%的人表示非常满意。67%的人对他们与主要研究人员的总体关系感到满意,其中 27%的人非常满意。但是,即使是满意的学生也会感到挫败,也会抱怨。45%的受访者表示,随着对研究计划的深入了解,他们的满意度下降了,略高于表示满意度提高的 42%的受访者。这一发现也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呼应,包括 Sverdlik 及其同事在 2018 年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显示,人们对博士课程的满意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下降。无法满足的期望可能是不满和失望的主要原因。近 40%的受访者说他们的计划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只有 10%的受访者说它超出了他们的期望-与 2017 年的大幅下降相比,当时只有 23%的受访者说他们的博士学位课程超出了他们的期望。Sverdlik 说,《Nature》的博士调查和类似调查可以帮助在读学生们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有更现实更清醒的认知。「如果学生知道,周围的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冒名顶替的人;如果他们知道,他们的满意度会在参与研究计划的过程中下降,至少他们给自己打个预防针。」Zhou Yang 事先没有想到,他从祖国来到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攻读化学博士学位的过程中,会遇到的挑战。他说:「我以为只需要担忧科研就行了。但后来我发现还得担心与实验室中的人际关系,还得跟别人交流自己的研究。除了做实验之外,还有很多需要考虑的事情。」与其他许多人一样,Zhou Yang 发现,博士工作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他说:「必须发论文才能毕业真的让我感到震惊。」除了这些压力外,还有签证问题,这是在美国的许多外国学生所担心的。如果他要回家,则需要重新申请签证才能返回美国,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个月。他说:「我不能休假一个月,所以我不能回家。这只会增加我的心理压力。」骚扰和歧视调查同时也揭露了广泛存在的侵害行为,这些会使得学生们泄气或偏离学术道路。总体上,21% 的受访者经历过被骚扰或歧视的事件,同时也有同样多比例的人报告他们经历了被欺凌的事情。大约四分之一的女性受访者表示她们经历了骚扰和歧视,而男性受访者中这一比例则是 16%。有着最高的被骚扰或歧视的比例的大洲是北美洲(24%),而最低的则是在大洋洲(18%)。来源:《Nature》博士生调查 2019一些受访者在调查的留言板块说明了他们面对的问题。「和性骚扰问题得到了『metoo』运动的支持,工作场合上对研究学生的骚扰同样需要受到关注。」一位印度女学生写道。而另一位比利时的女学生说,「我曾目睹并被学术上的上司欺凌和威胁,而最高学术教授的在此事上可以免受惩罚,这是令人震惊的。这种问题已经是年轻学者最大的威胁(包括精神健康)。」在调查中,57% 的被骚扰或欺凌的学生说他们感觉自己无法和他人谈论这个问题,因为这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不良后果。而长时间工作则是另一个经常被抱怨的问题。将近一半的受访者同意这样一个观点:「我的大学有着长时间工作的传统,包括通宵工作。」同样数量的受访者说他们每周工作的时间超过 50 小时。这个比例从 2017 年就没有变化。在那些每周工作超过 41 小时的人中,85% 的人表示他们对工作时长不满。不确定的出路读博的学生们并不总是确定他们花费的时间会真正有所回报。只有 26% 的受访者感觉到他们的项目能够使他们「很好地」准备获得满意的事业。三分之二的受访对象认为他们的博士学位能够充分地或者惊人地提升他们的就业水平,这一比例和两年前相比没有变化。除了全球性的大学和学院工作短缺,56% 的受访者说学术界是他们的第一就业选择。将近低于 30% 的人选择工业界作为意向就业方向。剩余的提到了政府、医疗或非盈利机构的研究岗位作为他们的就业选择。在 2017 年,则是 52% 选择学术界,22% 选择工业界。来源:《Nature》博士生调查 2019Matt Murray,一位耶鲁大学的分子药物研究的 PhD 学生,是其中一位认为自己的努力不知道会走向何方的人。「我依然怀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说,「很多天我都痛恨所有的一切,而且只想回家。」在一些案例中,怀疑可能是一个预警信号,让学生们认为读博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有另外的想法,也许你需要等等(再做决定)。」Fonseca-Hernández 说。但是除了她面对的这些精神问题,她在大多数时候感觉到她在生活和事业中不错的位置。「我尝试和我的焦虑一起生活。」她说,「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而且周围的人们很支持帮助我。」研究机构也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本次调查和相关的调查应当指明研究机构能够改进以满足读博的学生们需求的方法,Gotian 说。即使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己的项目满意,他们的不满也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我们不想用 20 年前的老方法去继续管理运行这些博士项目。」她说,「人们已经变了,技术也变了,职业市场也发生了改变,我们需要经常改变。」除了这些以外,Murray 感觉到他最终是在正确的轨道上的,即使他不知道走向何方。「在一天结束后,我喜欢做科学家的感觉,因为有很多不确定性。」他说,「而怀疑并未获胜。」
录取专业:材料学录取时间:2020.9申请人语言成绩:6.5申请人GPA:87申请人毕业院校:国内重本+英国授课硕士录取院校:曼彻斯特大学案例描述【成功案例一】本科: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参加3+1,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培养项目,完成曼大本科最后一年后,继续在曼大就读完一年硕士课程随后申请IC 帝国理工学院(G5)PhD,一直坚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天会研究危险,泡实验室,整理数据和博士小组共同讨论,每周会要和导师见面,不定期会议和报告收听。帮导师做助教给本科生改改作业,指导实验来赚取生活费学生在采访中提到:1.非常重要的是英国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60学分(占总学期的一半),时常做到凌晨2点,吃个宵夜,然后继续回实验室做2.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在DDL前全部修改了模型,数据重新全部计算,连续奋战40个小时,完成后成就满满,也是后面睡了一天一夜3年多的英国经历建议:名校学历不等同于良好的职业发展,你的就业方向是否与你专业相符,精进你的专业度;雅思绝对不等同英语,和任何不同国家说英文沟通,以及学术写作来看,英语的能力是一定要化为内在的技能,雅思考试技巧不适用于在英国学习中实验室研究经历对于工科很重要,如果对于商科来说的话,CFA,FRM等acca,实习经历更为重要;这些无论是申请,还是后续求学中,是很有基础的【成功案例二】国内本科211,均分87国内研究生在读,化学专业,GPA:3.56优势:国际会议学术论文两篇首考雅思6.5(阅读8.5)经历研究生毕业论文,RP,面试,申请到全球QS排名93位的利兹大学博士PhD【成功案例三】本科中南民大,研究生英国UCL授课一年制MA Ecation,拿到北京大学教育博士录取【成功案例四】Z同学,硕士曼彻斯特大学授课一年制MSc Material Science,拿到了么过北卡教堂山博士全奖做分子研究【成功案例五】D同学,布里斯托大学MA Tesol一年授课毕业,录取格拉斯哥大学,杜伦大学PhD Ecation博士【成功案例六】(亲身室友经历)谢菲尔德硕士建筑工程专业,录取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建筑学博士,目前依然留在美国工作【成功案例七】本科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谢菲尔德大学,想毕业后从事大学教授,重返母校考上国内上海交大博士。【成功案例八】因为高考的遗憾, 本科专业不是钢琴表演,但是特别喜欢钢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硕士去了英国利兹大学钢琴表演专业,Distinction成绩毕业,学生说一定要读博经过一年煎熬申请,大大小小的学校都跑遍了,英国导师说理论不够,那学生又继续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攻读了音乐学double master二硕,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收到了谢菲尔德大学Standard PhD in Department of Music,2020 Jan入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申请时间轴通常申请英国博士的时间规划分为6个阶段,以2020年1月开始规划为例:1、2020年1-7月至少有为期6个月的知识储备时间,思考并整理研究领域,进行相关专业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的了解。对于这一环节,你需要了解到:你的Topic是否新颖,是否独到,是否实用,真正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是什么?2、2020年8-9月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大量的阅读让你能了解到某一课题研究的状态,你是否要继续研究,还是另辟蹊径。这期间还要查阅相关领域导师的信息,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准备博士申请材料,包含学术CV、研究计划草案、导师名单 、套磁信)等。3、2020年10-12月针对导师进行套磁,将研究计划和CV发给导师,并根据导师回复进行修改和完善,正式递交申请。4、2021年1月-2020年3月开始陆续收到面试邀请,准备面试的环节是博士申请中又一重点和难点。5、2021年4-6月收到offer,完善学校要求填写的各项表格,确保offer。6、2021年7-9月换取CAS,签证办理,入学等。说了这么多,那么英国博士到底怎么申请呢?【申请攻略】本科在读学生如果你在本科阶段就产生了之后在英国深造读博士的想法,那么你现在需要的做事情是:· 本科的GPA争取保持在85+;· 语言考试不需要过早准备,有效期距离入学不大于两年;· 注意累积参与各类研究项目,能发表就发表,不能发表就参与一些学术会议。背景较强985/211院校,分数88+,语言成绩合格之外,商科GMAT 700+。同时部分学生可能有一些科研背景或者是获得了学科相关度比较高的奖项,这类学生可以尝试着申请一些1+3项目。1+3项目指的是读一年的MRes(研究型硕士)通过考核之后直接upgrade进入博士的学习。一般offer会写明1+3的情况。比如之前推荐过的华威项目就是1+3。这类项目更常见于理工科类,人文社科类相对来说比较少。如果是人文社科背景也不错的学生,可以尝试着直接按照博士的申请方法联系教授,然后通过套磁之后尝试着和教授沟通先做他的研究型硕士的学生。背景中规中矩大多数学生的背景应该是属于比较中规中矩的,那么多数人应该是申请一个授课型硕士作为过渡再准备下一步的升学。这样的步骤是大部分人所经历的,但是这里也需要注意几件事情:注意选择学科要和未来博士倾向的学科要有相关联(比如市场营销未来转经济学就十分麻烦);尽量选择未来可以留下来深造的学校就读硕士。这样的好处在于本校直升更容易拿到奖学金以及时间可以高度衔接。双非背景or均分不高如果你本科是双非或者是均分在75-80之间,你会遇到硕士比较难申请到好学校的问题,建议硕士选择申请研究型硕士(master by research/master of philosophy)。这样的好处在于,利用研究型硕士的审核标准,使得他们更有机会。此外更重要的是,这种申请方案可有利于未来直接留在本校继续深造读博士。硕士在读学生英国在读硕士平时的分数尽量保持65+,如果你的目标是G5,请争取70(低于60基本没救了)。注意:英国的博士会单独要求毕业论文分数,一般来说QS150以内的商学院会要求65+,部分会要求70+,理工科类也尽量保持65+。其他地区在读硕士无论你是在哪一个地区的在读硕士,始终记住两点:分数尽量保持在85%(理工科的可以略),硕士项目必须要有毕业论文。如果你是非英语教学地区毕业的硕士,那么你还需要准备雅思。在职人员本硕背景不佳的建议参考上面提到的再读一个研究型硕士作为过渡。然后毕业之后直接留在本校继续读博士。高校工作者在高校的工作者,会有比较多的一些科研机会。建议把握好一些论文发表和科研机会,以便提升自己的科研背景。
6月29日下午13点,由新航道前程留学举办的“新航道前程留学品牌发布会”在北京北大博雅酒店中华厅举行,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闫同学给在座的嘉宾做了留学申请的相关分享。正如她说的,要像雕刻艺术品一样去雕刻自己的留学规划,很多细节看似无关痛痒,但有时却是你能否拿到Offer的关键。以下是闫同学发言全文:我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闫欣,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光学光子学专业,现在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担任开发管理的工作,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英国留学生活以及我的一些经验。我曾发表过sci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或共同作者发表sci共六篇,现在主要写一些科普类的文章,在科技日报、中新网等发表了将近20余篇科普文章,阅读量15万+,业余我还涉及了很多传媒行业等其他的行业知识。谈到英国留学,就像开始一个苏格拉底哲学三问一样,我也希望学弟学妹首先能够想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留学,留学生活能够带给你什么?它和你想象的是一样的吗?就拿我们帝国理工来说,大家对帝国理工的初印象是什么?可能会觉得学霸比较多,理工科很强,然后还有像我们商学院开学典礼是在自然博物馆蹦迪,很酷的一件事情,但是往往理想与现实总有一个小龙女的差距!我开始也是抱着蹦迪的心出国,但当生活被满满的课表安排上的时候,我再也没有蹦迪的心了。当时第一印象就是帝国理工的学费还是超值的,所以当我在截这张图的时候,就会想起我的留学生活,我觉得还是非常丰富,非常充实的。你如果选择英国留学,首先要知道它不同于其他国家,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它的英伦风、绅士风是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甚至在我们的学术生活中也能感受到那份优雅。比如说我们的很多实验仪器,也有一些非常高科技的前沿的仪器,当然还有有着将近100年历史的很古老的仪器由我们来操作。我们的旁边是我们的前辈,有的大我们几岁,有的甚至大我们几十岁。当我们去翻阅那些书籍的时候其实是非常震撼的,感觉像一个古老的声音在与你对话,它产生的那种冲击力,远比现代高科技带给你的那种震撼力要大。所以如果你选择英国留学,你会在这里感受到古老的文化,极富生命力。同时我感觉英国留学能提升我们综合的学术能力,包括我们很多的实验是通过小组去完成的,大家要小组讨论,然后得到一个结论。很多时候我们做科研,从开始怎么去记录数据,怎么写报告,以及最后怎么给大众呈现我们的学术工作,这都是老师会辅导到的。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在做毕设的时候,开始也是做了非常多的数据,然后老师说这些够了,你可以开始写论文了,我觉得我还有时间,我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但是导师告诉我论文是科研的一部分。这些话对我影响非常深,包括我现在业余做一些科普的工作,我也在告诉自己,科普是科学的一部分。如果是在英国留学,你会感受到它对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看重的。另外我们有很完善的求职服务中心,给大家提供一些心理咨询,帮助职业发展,还有英语学习等等。可能在国内的一些高校,特别是我们进教导主任办公室的时候,都是心头一紧,很紧张地进去。但在国外的服务中心,进去之前,你都会觉得是我有问题,我来找老师,老师一定能为我解决。所以说给学生的那份信任感、安全感,服务中心老师做得非常到位。希望出国留学的学弟学妹在课余生活之外体验一下我们学校提供的各种不一样的帮助,这也是很重要的。除了学习,我也有非常丰富的业余生活。我特别喜欢精致两个字,也希望自己能够活得精致一些。其实选择留学,我们肯定会考虑学校的排名,它的学术威望,以及我们回国之后工作的认可度等等,但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就是你选择的城市。这个城市很有可能影响你的三观、你的生活方式,你可能会喜欢彼得兔的庄园生活,也可能很向往帕丁顿熊的都市生活,当然还有像小羊肖安的苏格兰高地。每一种选择都会给你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所以大家在做留学规划的时候,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个城市。这些图片是我留学生活的剪影,包括我在留学期间,到荷兰代尔夫特理工短期的交流。伦敦的生活还是非常丰富的,下方是我们女生的宅文化,业余比较喜欢插花,这是我们的年夜饭,当然所有的菜都不是我做,我是负责饭后刷碗的。我们还去旅游,到温德米尔湖,我还偶遇徐才根老先生,一位非常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今天我的题目是每个女孩面前都有一条女神之路。其实起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觉得就像希腊文学,它很多的是呈现一个悲剧。我并不是说为了想把悲剧铺排在你的面前,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当下的幸福的生活,能够追求光明。每个女孩面前都有一条女神之路,我也希望大家在申请过程中能看到每一个留学生背后的故事。其实印象非常深刻还有考试,考试非常多,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会刷夜,第二天进考场考试。我记得当时考纳米光子学这门课的时候刷夜到第二天,去咖啡厅吃早餐的时候,前面有一个排队的小姐姐也是刚完刷夜去买咖啡,跟服务员说加三个压缩胶囊。我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这简直就是猝死的节奏,所以说大家为了自己的梦想还都是非常拼命的,我也希望学弟学妹在申请过程当中能够像雕刻一件艺术品一样去雕刻自己的留学规划。下面我重点讲一下硕士与博士的申请!其实在申请方面主要分两大类,就是硬实力跟软实力,前边赵同学也强调了硬件方面的内容,学校背景、语言成绩等等,这些很重要,因为它确实能够反映你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招生官来说,这个是一个客观又量化的标准,就像很多广告语说的,我们擦干了某某行业最后一滴水。其实对于应试这方面也是一样的,你很难去掺杂你的情怀元素,基本上我的GPA是1.0就是1.0,是3.5就是3.5,很难在方面有可商量的余地。但博士申请的时候如果你学术非常突出的话,有的导师会在你的成绩要求上稍微降低一下标准。对于申请英国G5的同学,我建议像211、985院校的GPA能够达到4.5以上,也就均分80以上是最保险的。双非的同学我们也不要气馁,即便是硬实力没有达到要求,你也要在软实力上做最好的自己。软实力方面我这次主要是罗列三点,第一个就是科研和竞赛,这个是硕博申请都非常看重的。因为我们硕士以上的学历都带有一个科研的元素在里边,所以说硕士跟博士都很看重你有没有科研经历,有没有竞赛经历,博士可能会更看重你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匹配度怎么样。第二个就是社会实践,参加学生会和品质比较高的实习培训,都是一个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申请硕士来说是非常加分的,因为对于名校申请,其实名校最不缺的是什么?是好学生。这个可能比较扎心,但确实是事实。如果申请名校,我希望大家努力去打造一个特别的你。比起追求极致来说,打造特别的你可能是一个更讨巧的方式,因为你的整个知识领域非常丰富,我既有一个很好的学术背景,也有非常丰富的课余生活,老师在做你的ps文书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你。就像我们去欣赏画作一样,如果说这幅画我上下左右不同角度去看,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我思考10分钟看20分钟,给我不一样的想象空间,这幅画耐品,它也一定是一幅好画。我们的申请过程也是一样的,如果说你能够努力打造立体的自己,有非常多的元素在你的身上,面试招生官拿到你的ps一看就像一步一景一样。我在这一段发现你的学习能力很强,学术背景很强,看下一站,你也在学生会里做得风生水起。他每一步都看到了一个惊喜,看到你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能够增加你的申请成功概率的。最后是我们推荐人这一块,推荐人对于硕士申请也是一个加分项,然后升博士就是非常重要的。刚才赵同学也一直强调要拿牛推,就是很强的一个推荐信,所以大家也可以通过暑假寒假去一些名校,做一些2到3个月的短期科研培训,这样的话老师对你还比较满意的话,大概率是可以给到你推荐信的。这里谈到学术这一块,我也想讲一下,本科期间如何去提高软实力。很多同学也是希望能够发论文,在竞赛中获奖。首先大家可以沉淀一下自己选的专业,想想喜不喜欢它,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方向,然后就可以去登录你们学院的官网,看看有没有老师做相关的方向,然后去跟他邮件联系也好,或者直接到办公室也好,看他有没有一些课题能够给你。年轻的老师一般都是比较认真负责,手把手带,对于资深的一些导师,可能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能会让博士生来带你,但是最后可能就是推荐信给你写得比较好看。所以大家有各自的取舍,有不同的一个着重点,有人希望导师非常全身心地来带我,他可能更喜欢年轻导师,有的就是冲着导师的品牌去的,他下面的人带我我也OK。选择导师完全看个人,因为一般情况下只要你很努力,最后的输出都是你劳动所得。另一个就是去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因为参加学术活动,我们想去了解一个新的学术领域的话,平均我们需要读10到20篇论文,才能基本对这个行业有个了解。而你参加学术会议,一个导师教授15分钟的报告,你就基本上会对这个行业、它的发展起源历史都有了解,甚至是对于未来它的短板在哪里,盲区在哪里,发力点在哪里,你都能在15分钟内高效地拎到重点。很多教授的15分钟讲座,能涉及到二三十篇论文,并且他能够非常精炼地给你提取重要的信息,所以说能够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是非常高效的,有机会跟教授攀谈两句也是锦上添花。另一个就是时间规划及心态,刚才赵同学也讲了很多,道也好,术也好,总之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规划,我们新航道的留学规划老师也会根据大家留学申请的实际情况给大家最合理的留学申请方案。最后从整个申请流程上来看的话,还是比较固定的,基本上我们去准备一些材料,然后提交网申就可以了。有一些专业是需要有面试的,比如说像我们帝国理工商学院,还有材料学院都是有面试的。对于申请博士的同学,我建议你的套磁信和你的整个申请材料同步进行。导师是你最大的金主,对于博士申请,招生委就是把材料拿过来,只要是你基本条件没问题就可以,决定你生死大权的还是导师。总的来说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实力,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就像主持人所说的一个机缘,实力第一永远都有更多的机会。另外确实也要看缘分,因为有的时候确实可能对于老师来说,我虽然能力不强,但是我跟他的研究方向非常契合,他可能选择我而没有选择一个能力比我很强,但是研究方向不一样的人。最后的决定因素可能会有很多,但实力永远会让你有更多机会,这是不会变的。最后非常感谢新航道,新航道老师从始至终给了我很多帮助,现在我们也是亦师亦友。新航道给我的用户体验就是,能够去倾听每一个梦想,关注每一个细节。也非常谢谢今天组织大会的各位老师,还有各位工作人员,谢谢大家来听报道,谢谢大家。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经历着工作—跳槽—工作的无限循环中,一边在抱怨着工作难,可若是身边人劝自己进体制吧,许多年轻人又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才不去呢,工资这么低。是呀,体制内工资待遇问题在近几年来受到的社会关注越来越多,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看着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得如此风生水起,都想着去企业赚钱,梦想着实现百万年薪,走向人生巅峰。可小兴却发现了一个较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却最少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博士,都进了体制内工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如今社会,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各种各样充满光环的辉煌事迹充斥了普通大众的眼球,让人感觉似乎已经进入了全民创业时代,可那些博士们,作为中国最高学历群体,除了进入BAT、华为等知名大厂外,大部分都进了体制内,创业比例却极低,难道真的是读书读多了,与社会脱节了?其实不然。如今博士毕业,尤其是工科博士毕业的难度有目共睹,能顺利毕业的想必也没有几个脑袋不太灵光的吧!相比于普通的年轻人,一般博士毕业后起码也在28岁以上了,又身负专业领域的知识,具备一定价值,因此,如果没有像BAT、华为、腾讯这样的大厂,给出足以令人心动的待遇,那么他们普遍会优先寻找一个能解决自己一生问题的地方,因此,各大高校、各大科研单位、各级机关政府、事业单位,便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不可否认,有些人对于博士进入机关政府极度怀疑,认为是人才的浪费,然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不再争论。小兴只以身边的实例,为大家解惑,博士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小兴认识的一位师兄,其人早已毕业,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其后于北大硕博连读,后又去海外交流两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一年,美国交流一年,地点不详,但回国时年仅29岁,这即便在博士中也真的是佼佼者了,见多识广,三观极正,仰慕者众,也是目前小兴最最佩服的人,现于北京某985高校任教,是的,初始月工资仅有六千,你没看错,是不是觉得有点好笑?当时还在读硕士的我,年少无知,也曾有过同样的疑惑,以师兄这样的人才,去别的地方,不是随便一年大几十万吗?然而当时师兄仅随意一笑,说,小师弟呀,你还是太年轻了,别的不谈,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可如今,我已经不可能再回去了,我想彻底地改变我这一生!你只看到了别人,在外面第一年就三十几万,干个几年,将近百万,看起来风光无限,可我虽然是在这里当个臭老九,他们早晚也会想挤进来的。当时的我,挠了挠头,一脸茫然,可师兄转过身去,指着外面的楼,扭头对我说,偌大一个北京,年薪几十万的比比皆是,能在这里扎根的,有几个呢?小师弟,以后你要学会万事目光放远,有利无弊,我现在虽然很穷,谈恋爱都有点费劲,但五年之后,我就稳稳当当地拿到了北京市常住户口,企业承诺的集体户口大多根本不靠谱,你能保证干一辈子吗?此外,我还能分到单位内部房,听到这里,我又不解,师兄解释道,你知道现在北京城区的一般房价是多少吗,五六万,可内部分房价呢,一万出头,听到这里,我已愕然,师兄继续说道,抛开这个不谈,外面一年几十万,你以为就那么好赚的?说着是没有具体要求,可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压力有多大,哪像我现在,还能站在这,有这闲心教育教育你。说完,我与师兄皆大笑,师兄继续道,如今高校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了,但我有把握在四十岁左右,必升教授,四十岁后,时间会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看到我又开始疑惑了,师兄便在我旁边坐下,说,你要知道,即便是在外面企业里辛苦奋斗,在北京买了房,落了户,可之后的生活,还有子女成长,你未必负担得起呀!到那时,我都四十岁了,支付掉昂贵的房款、车款以及婚后开支,辛苦奋斗的钱也所剩无几,可这时却正是孩子最花钱的时候,而我们呢,在企业,是干不了一辈子的!说这句话时,师兄的语气异常的坚定。工作、父母、孩子,无论哪个出点问题,我都负担不起,这样的四十岁之后的生活,你羡慕吗?可我在学校这样的体制单位呢,子女入学、生活保障,根本不用担心,只有把以后孩子的问题也解决了,我这才算是真的改变了我这一生,况且我在这里,是会越来越好的,四十岁后,他们可能会经历中年危机,而我,早就晋升了,依靠学校这个大平台,校内校外的合作,正处于高峰期,我不仅改变了我自己,我还彻底改变了我孩子的未来,要改变,我就要彻底地改变!听到这里,我早已愣住了,我知道,那天师兄的一番话,必将永远的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是啊,什么是阶层跃迁呢,这才是彻底的改变命运呀!那时,我明白了眼前这些工资,根本毫无意义。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虽然小兴根本没有师兄这样的本事,但从那之后,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变了!
导师说栏目专为海外学者、学子开放。对于以学术为志业的人而言,博士生涯是他们必须走过的一段漫长旅程,朝向知识圣殿的光亮,艰辛而孤独地前行。象牙塔之外的看向博士的眼光是复杂的,有仰慕钦羡,有敬而远之,更多的是疑惑不解。本栏目旨在传播学术思想、分享海外求学点滴。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海外读博场景!导师介绍本期内容由曼汉教育签约导师 Dr.M 提供,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转述01.您当初是为什么想要赴海外读博呢?Dr.M:我的情况比较复杂。在本科快毕业时我其实并不确信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所以当时选择在本校保研。进入实验室深入了解后,逐渐体会到了科研带来的“快乐”,自然而然就会考虑继续读博。后来我在研究生二年级时拿到了本校转博的名额,不过当时发现自己对偏向临床方向的研究更有动力。尤其是当时我逐渐开始关注“肿瘤免疫治疗”方向,自己对这个方向02.以老师的经验来看,是如何考量读博地区、院校和导师的呢?Dr.M:我认为需要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打算未来留在学术圈内走学术路,那么文章是第一,也意味着“导师”的科研实力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学校和地区并不重要;如果自己毕业后的计划是找其他类型的工作,那么院校的知名度会更重要一些,毕竟多数情况下HR还是会考虑学校排名。我当时没有非常明确的未来留在学术圈的计划,因此比较关注学校知名度以及导师的科研方向。最后拿到了欧洲大陆和英国的一些offer。考虑到伦敦的历史文化、学校的知名度和导师的科研方向,最后选择在帝国理工学院读博。03.老师方便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方向,及相关就业前景吗?Dr.M:肿瘤免疫治疗是近些年被逐渐重视起来的新领域,在最近十年发展得特别快,几乎彻底改变了过去肿瘤临床治疗。各大制药公司也在纷纷布局,所以就业前景是相当不错的。04.本硕阶段的哪些准备或经历,在博士申请中会比较有优势呢?Dr.M:在我看来,影响最大的会是论文。毕竟博士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研究”,而发表的论文就是申请者研究能力最好的证明。如果能有一两篇文章,肯定会比其他竞争者更有优势。其次是科研训练,导师一般都会很关注申请者参与过的科研项目和所掌握的研究技能是否对博士的科研项目有直接的帮助。这也是为什么申请不同方向甚至不同专业的博士难度会远大于同方向的申请。是衡量的指标,不过对于博士申请,GPA的重要程度不会很高。我当时面试时被问到最多的是硕士期间的科研项目,很多面试官很关注简历中罗列的发表的学术文章,从来没有人问过我的GPA。另外,由于国外的申请几乎都有面试环节,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提高英文表达能力和面试的技巧,也会事半功倍。、05.很多同学在出国留学的时候多少在会有不适应,如语言差异、思维方式差异等,您是如何弥合这些差异的呢?Dr.M:最好的方式是跳出舒适圈,多和其他国家的同学、同事和朋友接触,我相信这也是大家出国读书的目的之一。这点在国外的学校很容易,校园的同学和实验室的同事都非常多元化,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接触到来自各个国家拥有各种不同背景和经历的朋友。譬如参与学校的社团(club)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此外,我自己还参加过一次UK homestay活动,在伦敦郊外的一户当地人家住一个周末,是了解当地文化的好机会,个人非常推荐06.养成哪些好习惯,能让科研人更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学术研究呢?Dr.M:1) 订阅领域内主流期刊推送,每天定期翻阅;2) 做好实验计划和实验记录;3) 多参加领域内的学术会议和交流,多和界内一流科学家交流。07.对于如何平衡科研和生活,或者说如何解决自己的科研压力和焦虑,这方面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将读博的学子们吗?Dr.M:我平时比较喜欢通过运动排解压力,譬如篮球和健身。运动带来的多巴胺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同时还可以强身健体,毕竟做科研也是项“体力活”嘛!此外,学业不是很忙的时候,每周末我会给自己安排一项娱乐活动,譬如和朋友吃吃喝喝,或一个人去某个地段逛逛。给自己一些期待,也可以暂时忘却学业的压力。当然,努力科研尽早毕业才是解决焦虑的终极方法哈!08.有一些医学生想在硕士毕业后,到海外读医学博士,以便回国执业的时候有一个更强劲的学历背景,在国内外医生不同的培养体制下,国内医学生想去国外读临床医学的博士,再回来执业,是否可行呢?Dr.M:据我所知,只要拥有国内的医学本科学位,就可以回国执业。我确实有一些医生朋友是这么安排的。目前国内医疗系统已经开始借鉴国外经验,医生的“学术能力”是评价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海外的博士期间得到的学术训练肯定会是未来职业生涯的一大亮点。09.关于院校背景对学生们的影响也是最近讨论的热点,老师觉得身为中国最顶尖院校的学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名校的光环有对您带来哪些影响呢?Dr.M:其实并没有什么“名校光环”,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我都能接触到来自“非名校”的非常优秀的朋友。他们可以在没有那么多资源的情况下发展得那么出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评价,其实更优秀。不过,在高水平院校学习,相对而言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优秀的老师、同学,也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同时也会有更大的压力和随之而来的前进动力。也祝愿广大高考学子取得好成绩,在准备申请的同学可以拿到心仪的offer!10.最近关于国内高端人才流失这一话题,引起知乎热议,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Dr.M:其实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在我读本科时,就听闻清华一些理科专业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很多人也会选择留在国外发展,毕竟过去国内外科研氛围和国家实力差距较大。不过随着近些年国家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反而是海外的不少国家发展有所停滞。我有不少朋友在国外博士毕业选择回国工作,有些当时选择留在国外工作的朋友也在考虑回国。相信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选择回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