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半月谈|这个地方,硕士来就业即送30%住房产权!钱咋出?混搭帮

半月谈|这个地方,硕士来就业即送30%住房产权!钱咋出?

这个地方,硕士来就业即送30%住房产权!钱咋出?半月谈记者 张旭东全国各大城市近年来纷纷掀起“抢人大战”,但如何留得住人才、提高“人才黏性”,成为各地普遍面临的难题。青岛市城阳区按照“安居才能乐业”理念,今年3月推出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全日制硕士及以上人才购置商品住房,由国有企业承担房款30%,而且8年后无偿赠送这部分产权。七折买房,而且是在青岛这样经济活力和宜居程度都很高的城市,确实是吸引人才的硬核措施。但新政会不会引起排队疯抢,扰乱房地产市场?30%产权无偿赠送,资金压力有多大,政府又如何化解?半月谈记者进行了调查。1硕士即送30%住房产权今年3月,青岛市城阳区推出吸引人才的硬核举措:各类人才和区属国有企业共同购置商品住房,住房实行产权共有制度,产权比例为3:7,区属国有企业的30%房款一次性付清,人才自行筹集并缴纳个人70%产权部分房款。个人最低可只缴纳房款个人部分的30%(即总房款的21%),人才个人剩余房款可公积金贷款或商业贷款等。城阳区将人才划分为7个层次,属于一至四层次的人才,共有产权期限8年,到期后区属国有企业将持有的30%产权无偿赠送给人才;属于五至七层次的人才,共有产权期限5年,5年到期后,人才可向区属国有企业申请延长回购期限,最长回购期限为10年。到期后由人才将区属国有企业持有的30%产权按照就低原则回购,即回购价格以原购房价和到期时市场价中的最低价为准。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第一层次人才为两院院士及相应层次人才,第四层次人才为全日制硕士及副高职称等相关人员,第七层次为大专学历人员,初、中级职称人员等,共有产权住房面积也按照人才层次不同有不同限制,价格原则上低于市场团购价格。人才共有产权住房不设固定区域和房源,所有在售新商品房都是人才的待选房源。“这项政策起初是要求户口在城阳区或者购房后将户口迁移过来,后来对户口不再限制,只要在城阳区缴纳社保,且相关学历或职称等符合人才条件即可。”青岛市城阳区财政局副局长臧兆团说,“由于没有可借鉴先例,只能边试边调,在确保房地产市场秩序稳定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城阳区在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执行过程中严守“房住不炒”的底线,享受共有产权政策的人才购买住房,必须符合青岛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共有产权住房共有期间不得买卖,使得再次上市时间比普通商品房延长了5至10年,有效驱逐政策内投资炒房等投机行为。28个月吸引近3000外来人才自城阳区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实施以来,截至10月上旬,累计有14868人报名,签订人才购房协议7930人,网签7191人,其中新引进区外人才网签3135人,包括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级别的人才1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级别人才178人。青岛戴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莎莎是一名海归硕士,3月份接到城阳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电话介绍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时,她觉得这么大优惠力度一定是“骗子”。“直到我们公司所在的博士创业园工作人员再次来电介绍这项政策时,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真的。”她说。姜莎莎告诉半月谈记者,由于正在创业,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在了公司,有了二孩后,一直想改善住房但感觉压力有些大。这次借着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的红利,她买了一套约160平方米的房子,由区属国有企业承担30%房款,首付压力小了很多。“这项政策对我们公司外出招人也非常有帮助。”姜莎莎说,“求职者最关心的就是住房问题,因为安居才能乐业,一说共有人才产权住房政策,我们的竞争力立马上去了。即使是户籍在北上广的人才,也不用担心户口迁移问题,只要社保或个税满足条件即可购买,而且现在购买人才共有产权住房也不强制迁移户口。”青岛佳恩半导体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城阳区。总经理王丕龙也有类似的体会,他说,城阳区的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已成为企业招才引智的重要筹码。“今年我们公司从北上广招聘了3名有10年以上芯片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在谈判过程中,大家对城阳区的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都表示出浓厚兴趣。”王丕龙说。3如何化解共有产权住房资金压力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由城阳区四家区属国有企业承担30%共有产权的房款,这4家企业分别从事投融资,市政建设,教育、医疗、民生事业发展以及“动车小镇”建设,房款资金由国有企业通过使用自有资金、开发收益等方式自行筹集,而利息由区政府财政按照8%给予补贴。臧兆团给半月谈记者算了一笔账:城阳区目前在售新商品住房约8000套,再加上一部分新增,按照1万套计算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房源,平均每套150万元,总价就是150亿元。区属国有企业承担30%,就是45亿元,政府最多每年补助3.6亿元,这对城阳区的财政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截至9月底,区属国有企业共支付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房款35亿元。“本金部分,五至七层次人才最终是要回购30%产权,不存在问题。一至四层次人才的30%产权是无偿赠送,这部分资金就由国有企业的利润来补偿,这4家企业的发展势头和盈利能力都不错,目前看非常乐观。”臧兆团说,如果企业将来发展遇到困难,财政会通过延长补贴期限或者注入资本金等方式予以解决,确保企业不因这部分资金压力而阻碍自身发展。城阳区财政局局长纪瑞礼表示,以3.6亿元的财政投入、45亿元的区属国有企业资金为杠杆,撬动150亿元社会资本,能拉动税收增长约35亿元。人才是第一资源,利用这些资金搭建出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软环境,为人才安心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对一座城市、一个区域带来的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实施以来,当地消费信心明显提振。据统计,城阳区1至9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19165套,同比增长72.16%,对金融、建筑、新材料等50多个房地产关联行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完)

捕鼠者

上了军校以后就还可以考地方大学的研究生么?有什么要求?

军校毕业后仍然可以考地方大学研究生的,有不少现役干部在地方学校读硕士、博士,这类人员属于——“强军计划”。一、什么是强军计划?“强军计划”,其实规范的称呼是“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是在地方院校为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就是依托地方优质教育资源,为部队培养高层次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是部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部分。毕竟相对于军校来讲,地方院校在一些军地通用专业上是走在前列的,也便于与世界一流院校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当然,主要限于理工科的专业。二、哪些人可以报考?根据公开信息,“强军计划”主要招收军队院校、科研单位、科研实验基地和新型作战力量部队技术军官。报考专业必须为军队急需且与目前从事的工作紧密相关。也就是说,一般技术干部才能报考强军计划,攻读部队急需的专业。具体条件主要是限制学历、年龄、实际工作经历。主要目的就是遴选年轻有潜力、有工作经验的优秀技术骨干,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也防止有些干部刚出校门就又到地方院校读研。硕士研究生条件:全日制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35周岁以下,实际工作满4年以上(含本科毕业后任职培训时间,截至录取当年9月1日)。博士研究生条件:硕士毕业生并获得硕士学位,40周岁以下,实际工作满5年以上(含本科毕业后任职培训时间,截至录取当年的9月1日)。但具体能否报名,还得看所在单位是否符合规定范围,有没有足够的推荐指标,单位能不能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安排人员离岗读研。三、哪些院校可以选?可以说都是国内一流大学。2019年强军计划,共400个硕士计划,分解到16所高校,打头的就是清华、北大各65人;博士推荐指标100个,更是全部清华大学。因此,强军计划的院校还是非常过硬的,相关专业也都是国内排名靠前的优势专业。四、哪些优势吸引人?一是提升专业水平。地方高校学术交流相对活跃,军地通用专业学科的建设发展有很多特色。能够到国内一流名校、就读优势专业,对个人来说,肯定是个极好的机会。二是增加职业竞争力。专业技术工作要靠实实在在的水平与实力,读研回来大多能成为本领域的大拿,解决一些技术难题的话,还可能获得科技进步奖,本人也可能在嘉奖表彰、晋职等方面得到优先考虑。实在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也还有一帮国内顶尖的老师和同学可以求教。三是上学期间待遇不错。学费不收,工资照发,专心读书拿学位。

农民工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

首批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的这一年,毕业生刚踏入求职赛道,迎面而来的第一问题却是——“非全到底算什么”。根据新浪舆情通8月的数据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全网声量达到1.5w以上,一个月内登上两次热搜。国企央企利用系统后台剔除“非全”申请者、中石油长庆油田公然毁约、多地住房及落户补贴不包括“非全”毕业生……种种歧视引发热议。发声的除了“非全”群体,还有表示不服的路人:如果什么都统一对待,还要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干嘛?话题争议性因此直线上升。对于这一质疑,“非全”群体虽然感到愤怒,但心中也不禁问天问大地:如果培养的时候就全都统一对待,为何还要在我的学位学历证上标注一个“非”字?“非全日制”终究是错付了吗?过去,国家为了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特意为在职人员设立了联考,只要通过联考、完成学业,就能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这就是所谓的在职研究生。众所周知,在职研究生的考试门槛低,授课时间少,即使没有教育部颁发的学历证书,还是有很多人为了给简历贴金,纷纷加入在职读研大军。在这个时期,在职研究生的质量明显是不能与全日制研究生抗衡的,不仅缺乏学术氛围的浸染,而且存在不少高校放水招生的情况,低进低出成为在职研究生的水货标签。2016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的新政,政策规定当年11月30日之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照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取代了曾经的在职研究生,成为非脱产学习的一种新方式。然而,在社会公众以往的认知里,两者都是同等质量的“水货”。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查显示:超过70%的毕业生拒绝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理由就是毕业证书和学信档案上标注的“非”字不光彩。微博有一名博主曾经发起投票:如果时光倒流,你还会选择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吗?同样是近70%的网友毫不犹豫选择了不会再读,个中辛酸只有读过的人才懂。知乎上有个楼主扔出一句痛心慰问:“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们现在你们怎么样了?”首赞“XCPP”网友除了回应“极度痛苦,非常后悔”之外,还加了一长串的事实例证——“非全的培养实在太有‘含金量’了”。根据XCPP的讲述,学校对他的要求是前两个学期脱产和全日制的学生一起上课,不仅考试难度和全日制拉上同一水平线,学分要求也比全日制多。考勤、日常作业、课堂展示、论文提交、期末考试一样都不会少,连开学都要按规参加军训,XCPP抱怨的不是课业压力大,而是明明我这么努力修学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2016年,教育部曾在文件中明确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要“坚持统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通知,许多人正是冲着它去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果要来解读“统一标准,同等质量”这句话,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网络上的义愤填膺,就不应该被讽刺为“狗急跳墙”。首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6年改革之后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和全日制研究生并轨。相比过去的联考,在职人员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直接攀升,在录取这一关就已经把许多学术诚意不足、报考动机不纯的人员筛掉。能够被录取的,基本付出了相当的业余复习时间。其次,非全日制研究生之所以能够在毕业时拿到学历和学位双证书,就是因为“统一标准”四个字在成绩考核环节贯穿始终。从入学录取,到科研成果、学分考试、毕业盲审,每个环节都不会因为所谓的“非全日制”而降低标准。学校用一种最公正的方式完成了“同等质量”四个字的验收。“唯学历论”不是问题的根源真正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倍感委屈的,不是在校考核的严格,而是出校待遇的不对等。网络上声量最高的讨伐就是几乎所有私企,甚至某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聘都将“全日制”这一要求摆上台面,非全日制研究生被粗暴地划归“非”正规、“非”能力、“非”质量,他们作为硕士研究生被莫名其妙撵出了受益圈:某些地方政府的“人才引进”、“优才招聘”、“非普通就业”不面向非全日制;某些城市的落户补贴、人才安居、档案转移不接收非全日制;某些企业的招聘启事明确拒绝非全日制应聘,连下拉选项都消失不见……一系列社会性歧视直接引爆导火索。2020年8月,某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为由回绝,一则投诉激起“非全”群体在舆论场上的集体声讨。这并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第一次在就业市场上遭遇差别对待。早在去年12月份,某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海南中学的公开招聘中,经过三次公告进入体检环节,这本是一件双方适配、值得高兴的事,后续操作却让“非全”群体挨了一拳:“海南中学及有关部门未征得该同学同意、告知其有关权利,听取申辩,未经过复核程序,未制作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决定书,未依法送达被处理的应聘人员就取消了其资格。”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这一投诉,让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群体迅速占领舆论场。这无疑是在暗示“非全”群体修了一个不受待见的学位。“非全”群体的愤怒点不在于读了个“假”硕士,而在于你让我相信了无差别的培养标准,却没有给我无差别的竞争地位。都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毕业的研究生,“非全日制”怎么就成了我不具备某某资格的正当理由?更何况,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付出的,远不是一句“反对唯学历论”能够补偿的。在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中,相当大比例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当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他们不仅要承受高额的学费,还无法申请奖助学金、无法享受学校住宿。大部分学生在这三年时间里选择脱产学习,剩下的迫于经济压力走向临时职场。在家人眼里,“非全日制在读”等同于成人教育、考研失败,在学校眼里,“非全日制”意味着无权享受全日制学生福利。在企业眼里,“非全日制”群体是不明不白的毕业生,既不算应届,也不算人才,“非”字正式发挥否定作用,既然你“非”全日制,那我们公司也“非”你所属。有人觉得这是企业正常的风险偏好选择,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以学历为起点的就业歧视。但如果这个时候把矛头指向“唯学历论”的弊病,是不是就暗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学历掺水?“非全”群体该往何处去一项本来是为了给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教育形式的善意增设,成为学生们避之不及的鸡肋。非全日制硕士学历在用人单位眼里还不如全日制本科,解聘和拒签事件频频发生,社会认可度低到连政府接收都受阻,投诉、信访、发稿等一系列怒而起之的操作只等来致歉和少数调整。想要解决这种培育和接收的失衡、选拔和后置的失衡、初衷和结果的失衡,或许仅凭相关部门一纸“平等”的提示是不足够的。2013年3月8日,武汉大学201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供需见面会在该校工学部体育场火爆进行,2万学子挤爆见面会。/图虫创意从最原始的意义上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应该是在职人员才对,提高考试门槛也只是为了实现“同等质量”,然而政策调整的结果却变成:大部分在职人员无法通过统考初试,应届毕业生退而求其次攻读非全研究生,“双证”的质量是保证了,培养的主体对象却偷换了。有人提出,统考科目是不是应该针对社会人士做出方向上的调整,比如借鉴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我国的MBA联考综合能力测试,用一般性通用能力测试来替代业务课考试。比如根据专业的设置,“按照社科类和工科类的划分,社科类增加阅读分析、审辨思维等内容,工科类增加数据处理、计算思维等内容”。难度可以维持,但方向是不是可以调整?针对性是不是能加强?也许这是未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在选拔环节就要解决的失衡。也有人提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最大污点在于名字上的一个“非”字,社会凭证识人,取消名字差异或许能够最快找回“非全”群体丢失的权利。比如说“对达到毕业标准的硕士研究生一视同仁,在学信网及学历学位证书上保持完全一致,避免因差异化而引发误解和对立”。非全日制研究生要面对的栅栏还有很多,将来能不能真正享受到全日制有关的配套政策,能不能走出就业歧视的怪圈,能不能全面落实补贴落户政策,在突如其来的经济冲击下是否不再成为企业最先选择的替罪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很多壁垒要破。参考资料《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区别对待?“一视同仁”呼声高》,新浪舆情通,2020.09.06《一名非全学子对“非全”现状的见解》,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主,2020.09.06《引爆“非全日制研究生”话题的网友受访:希望能为后人铺路》,钟煜豪,孙嘉璐,澎湃新闻,2020.09.03《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中“隐形失衡”问题探究》李骐,戴一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02):32-38.今日互动你怎么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面临的待遇?撰稿 | 峥峥编辑 | 秋裤排版 | 瓜子* 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有间大学”

不状其过

什么学校的什么专业,最容易考上研究生?偏远地点的地方高校?

强调一下,其实不管考哪个专业,如果不好好学习都绝对考不上,特别是近几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很多,一些地方的高校考生人数相当多。一、比较远的地方高校近几年的研究生考试热只是增加而不减,至于那些学校喜欢考试,这里没有具体的学校名字,再次强调,没有好考的学校,拼命复习才有好学校,例如,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分布的地方高校中,有持有硕士课程的学校,不是学校不好,而是大部分学生认为太远而不想参加考试,学校都很好,有硕士课程的学校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也就是说人数太少,报名人数太少,报名者多的话,线的人数也会变多,也有没有调整定员,杀死了一部分人的情况,所以,可以看稍微远一点的高校,容易合格。二、人文社会科专业说的这些专业一共是一大类,与其他理工类专业相比,这个考试变多了,至少不需要考数学,很多考研究生的同学,考研究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英语和数学,如果只有一门英语课的话,复习很难,但是没关系,但是,加上数学,很多人都会失败,英语是一定要考的,但是数学可以选不合格,只能选择容易背诵的科目,只能选择人文社科的专业,大学院考试很简单,但是很难在大学院取得成绩,还有,我有兴趣的地方,如果只是为了硕士学历的话,那无所谓,如果能毕业就好了,可以考虑。三、书山有路勤为径考研究生的过程很痛苦,选择学校,选择专业,好好复习吧,但是不好好复习的话,很多人连国际线都坐不上,无论多么喜欢考试的学校,他们采用的学生都是在国际线上被采用的,所以,考试成绩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考试成绩好都是你努力复习的。

火箭人

这个地方,硕士来就业即送30%住房产权!钱咋出?

记者:张旭东全国各大城市近年来纷纷掀起“抢人大战”,但如何留得住人才、提高“人才黏性”,成为各地普遍面临的难题。青岛市城阳区按照“安居才能乐业”理念,今年3月推出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全日制硕士及以上人才购置商品住房,由国有企业承担房款30%,而且8年后无偿赠送这部分产权。七折买房,而且是在青岛这样经济活力和宜居程度都很高的城市,确实是吸引人才的硬核措施。但新政会不会引起排队疯抢,扰乱房地产市场?30%产权无偿赠送,资金压力有多大,政府又如何化解?半月谈记者进行了调查。1硕士即送30%住房产权今年3月,青岛市城阳区推出吸引人才的硬核举措:各类人才和区属国有企业共同购置商品住房,住房实行产权共有制度,产权比例为3:7,区属国有企业的30%房款一次性付清,人才自行筹集并缴纳个人70%产权部分房款。个人最低可只缴纳房款个人部分的30%(即总房款的21%),人才个人剩余房款可公积金贷款或商业贷款等。城阳区将人才划分为7个层次,属于一至四层次的人才,共有产权期限8年,到期后区属国有企业将持有的30%产权无偿赠送给人才;属于五至七层次的人才,共有产权期限5年,5年到期后,人才可向区属国有企业申请延长回购期限,最长回购期限为10年。到期后由人才将区属国有企业持有的30%产权按照就低原则回购,即回购价格以原购房价和到期时市场价中的最低价为准。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第一层次人才为两院院士及相应层次人才,第四层次人才为全日制硕士及副高职称等相关人员,第七层次为大专学历人员,初、中级职称人员等,共有产权住房面积也按照人才层次不同有不同限制,价格原则上低于市场团购价格。人才共有产权住房不设固定区域和房源,所有在售新商品房都是人才的待选房源。“这项政策起初是要求户口在城阳区或者购房后将户口迁移过来,后来对户口不再限制,只要在城阳区缴纳社保,且相关学历或职称等符合人才条件即可。”青岛市城阳区财政局副局长臧兆团说,“由于没有可借鉴先例,只能边试边调,在确保房地产市场秩序稳定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城阳区在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执行过程中严守“房住不炒”的底线,享受共有产权政策的人才购买住房,必须符合青岛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共有产权住房共有期间不得买卖,使得再次上市时间比普通商品房延长了5至10年,有效驱逐政策内投资炒房等投机行为。28个月吸引近3000外来人才自城阳区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实施以来,截至10月上旬,累计有14868人报名,签订人才购房协议7930人,网签7191人,其中新引进区外人才网签3135人,包括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级别的人才1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级别人才178人。青岛戴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莎莎是一名海归硕士,3月份接到城阳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电话介绍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时,她觉得这么大优惠力度一定是“骗子”。“直到我们公司所在的博士创业园工作人员再次来电介绍这项政策时,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真的。”她说。姜莎莎告诉半月谈记者,由于正在创业,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在了公司,有了二孩后,一直想改善住房但感觉压力有些大。这次借着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的红利,她买了一套约160平方米的房子,由区属国有企业承担30%房款,首付压力小了很多。“这项政策对我们公司外出招人也非常有帮助。”姜莎莎说,“求职者最关心的就是住房问题,因为安居才能乐业,一说共有人才产权住房政策,我们的竞争力立马上去了。即使是户籍在北上广的人才,也不用担心户口迁移问题,只要社保或个税满足条件即可购买,而且现在购买人才共有产权住房也不强制迁移户口。”青岛佳恩半导体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城阳区。总经理王丕龙也有类似的体会,他说,城阳区的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已成为企业招才引智的重要筹码。“今年我们公司从北上广招聘了3名有10年以上芯片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在谈判过程中,大家对城阳区的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都表示出浓厚兴趣。”王丕龙说。3如何化解共有产权住房资金压力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由城阳区四家区属国有企业承担30%共有产权的房款,这4家企业分别从事投融资,市政建设,教育、医疗、民生事业发展以及“动车小镇”建设,房款资金由国有企业通过使用自有资金、开发收益等方式自行筹集,而利息由区政府财政按照8%给予补贴。臧兆团给半月谈记者算了一笔账:城阳区目前在售新商品住房约8000套,再加上一部分新增,按照1万套计算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房源,平均每套150万元,总价就是150亿元。区属国有企业承担30%,就是45亿元,政府最多每年补助3.6亿元,这对城阳区的财政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截至9月底,区属国有企业共支付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房款35亿元。“本金部分,五至七层次人才最终是要回购30%产权,不存在问题。一至四层次人才的30%产权是无偿赠送,这部分资金就由国有企业的利润来补偿,这4家企业的发展势头和盈利能力都不错,目前看非常乐观。”臧兆团说,如果企业将来发展遇到困难,财政会通过延长补贴期限或者注入资本金等方式予以解决,确保企业不因这部分资金压力而阻碍自身发展。城阳区财政局局长纪瑞礼表示,以3.6亿元的财政投入、45亿元的区属国有企业资金为杠杆,撬动150亿元社会资本,能拉动税收增长约35亿元。人才是第一资源,利用这些资金搭建出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软环境,为人才安心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对一座城市、一个区域带来的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实施以来,当地消费信心明显提振。据统计,城阳区1至9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19165套,同比增长72.16%,对金融、建筑、新材料等50多个房地产关联行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半月谈》2020年第23期 原标题:《硕士来即送30%住房产权,钱咋出》)来源:半月谈

八正

什么是高学历?硕士学历我想应该可以称得上,难道不是吗?

这一时间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忙着开学季和军训的事情,这成为了所有大学生关注的核心事情,但是在所有的高校一定有这样一个学生比较集中地方,学生每天都会按部就班的准时达到,而这便是我们考研人所熟悉的考研自习室或者是图书馆,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考研学生在认真地落实自己当天的学习目标。正是因为这样每年都有大量学生顺利地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也拿到了最终的硕士学历,那么硕士学历就算是高学历了吗?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一直以来关于高学历的讨论其实一直都有,有的人觉得本科学历就算是高学历,有的人觉得硕士学历就是高学历了,有的人觉得博士学历才是高学历,这样的观点客观的说都正确,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参照的对象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是不同的。但是硕士学历在当今社会上一定是属于高学历,一定是高学历的代表,硕士研究生也是高级人才的代表,不要质疑任何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不要觉得在读研期间都在虚度光阴,当硕士研究生真正拿出自己的专业水平你一定会吃惊的,因为他们能够适应之后的就业。同时,现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在每年新招聘员工中一般要求是本科学历及以上,而硕士学历是高于本科低于博士学历,所以其必然是社会各行业最受欢迎的学历,因为如果招聘博士似乎很难,也没有那么多的博士,招聘本科生似乎又不是很理想,所以硕士学历才是最佳的选择。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都致力于考研的一个原因,因为博士太难了,本科生太不行了,而硕士却是 可以满足自己未来生活的需求,同时还是自己有更大的可能去实现的事情,所以读研是很多人的选择,也是高学历的代表。当然,什么才是高学历?这并没有肯定的回答,因为你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本科生的学历难道就不算高学历了吗?在有些地方本科学历绝对是一个非常高的学历,这是毋庸置疑的,甚至能够读专科学校都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了。总之,硕士学历绝对是高学历,答案并不意味着其他学历就没有那么的好,再有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当学历和能力实现完美的结合时,我们才能够感受到真正的魅力,才能够体现一个大学生该有的素质和能力。

毕摩纪

硕士研究生的待遇怎么样?

就当今而言,考研已经成了众多大学生毕业的首选了,今天小编不介绍其他的,就说说在研期间的待遇、奖学金等,对大家是否选择读研看看有没有什么帮助吧!老生常谈,从待遇说起说到考研,很多人问完考试相关的内容,最想问的就是研究生的待遇怎么样?那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研究生的待遇。首先,是国家助学金,这个是每个研究生都有的,每个月多少就要看你所处的地域了,如果是在北京的高校,那么一个月是700元,地方的高校则是一个月600元,每年发十个月,一般是八月和二月没有助学金。其次的话,就是学生劳务;学生劳务的来源基本是三个方面,一个是从导师项目发的劳务,这笔钱的多少取决于你的学校、老师,一般是在800元以内,但有些好的专业、好的学校会比较多,据说中科院在2000+,小编一个做深度学习的朋友,一个月劳务三千(北京某双非高校);一个方面是学校的助管、助教、助研,这些岗位需要在学校申请,基本是招助管为主,一般是800元/月;另一方面就是参加学校的一些项目、活动,比如某某会议招志愿者呀、监考老师呀等等,这个大约是100-200/天。说到学生劳务,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一个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学生劳务超过800元的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是20%,这个规定让小编也很难受,每个月虽然就是扣几十、一两百,但是也心疼。不过有的学校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有的学校则是按照奖学金或者其他的形式下放,这样就可以免除这笔税费。学业奖学金不同学校的奖学金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且奖学金的额度也不一致。小编简单介绍一下通用的两个奖学金,首先是学校的学业奖学金,分为一、二、三等,基本是普惠性的,最次的都能拿个三等奖学金,不同学校设定的额度不一样,有的是12000、10000、8000,有的是10000、6000、3000,也有的是10000、8000、6000,不同学校差异较大,就不在这里细说了。还有一个奖学金比较牛逼,国家奖学金,研究生是20000/年,由教育部颁发,盖的是教育部的大章,如果在学生期间能拿一次,学生期间就无憾了,但一般一个学院就是两三个每年,小编还没有拿过,希望研友们加油。剩下的就是一些学校特色的奖学金了,什么校友奖学金呀、企业奖学金呀就不一一叙述了。整体来说,除开兼职等收入,光靠国家助学金以及老师的劳务,基本的都能有1000+左右每月,然后如果比较优秀的话奖学金可以够自己每年的学费。在小编看来,研究生的待遇还是比较勉强,清贫二字来形容,如果花销稍微大点儿就得依靠家里的支援了,但如果只是吃饭等花销是完全足够的文中仅为小编的个人经验,欢迎大家补充和建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务必联系删除)

舒璘

教育学专硕,哪些高校实力强?一些地方师范大学又有何优势?

文|冷丝栏目|考研录取根据教育部首轮专业学位(即专硕教育水平)评估结果,被评为B-等及以上的共有28所高校,其中绝大部分为师范院校。湖南师范大学当然,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学位评估等级都较高,还有多所属于211高校的师范大学也有不错的评估结果。教育学专业学位评估被评为B-等及以上的高校名单如下:教育学专业学位评估结果教育学专业学位被评为A+等级的有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被评为A等级的有东北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冷丝还认为,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地方师范院校不仅在教育学方面有较好的办学实力,其他学科也办得不错。浙江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有73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浙江师范大学同时,浙师大还拥有国家级课程17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杭州师范大学,2007年才升格为“大学”的高校,这几年发展很快,学校被认为是近十年来全国发展最快的地方高校之一。杭师大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获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资格。化学、临床医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与行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有省一流学科14个(A类8个、B类6个)。杭州师范大学该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前列,2012年以来更是获得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各1项。高水平论文数逐年上升,论文自然指数(NI)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内地高校百强。天津师范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天津市一流学科,18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5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化学学科连续6年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评估结果,天津师大的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世界史4个学科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进入B+行列,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2个学科进入B类行列。有6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山东师范大学,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6个学科进入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2017年)中,24个学科参评,其中有13个学科进入B及以上等次,B+等次和B等次数量均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山东师范大学该校建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8个专业获评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20个专业获评山东省一流专业,8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河南师范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2015年实现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111计划”。河南师范大学该校拥有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8个;“化学”和“前沿物理与清洁能源材料特色学科群”分别入选河南省一期优势学科A类学科和特色学科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入选学科数并列全国地方师范大学第4位、河南省高校第2位;化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4个学科进入2019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冷丝提醒,目前,教育学也是考研的热门专业之一,不仅仅是教育学,考生在选择师范类高校时,不要把目光都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上面,还可以多多关注这些地方师范院校。

是谓素朴

全国一大波新增硕士博士学位点来袭,低分上名校的机会又来了!

近日,多个省份的教育厅公示了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即已获省级教育部门审核通过的硕博点名单。这些拟新增学位点将在公示期后被上报教育部进行审核,最终2020年新增学位点名单会在教育部官网进行公示。想必有很多萌新不太明白新增学位点意味着什么,所以都不太关注!划重点!根据往年经验部分新增的专业,由于关注的人数相对较少,是存在捡漏的机会的。那些天天询问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好考的小伙伴,注意咯~这些学校新增的硕士点,重点注意下!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可以发现今年新增的学位点以专业学位硕士点为主,这和教育今年最新的专硕发展政策有关。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争取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并且今年不少地方高校获得了硕士学位点的资格,且新增的名额也往这些地方高校倾斜。在今年的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曾经建议,加大对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创建支持,遴选具有鲜明行业背景和较强实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开展省部共建一流学科。对一批教学科研实力较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较大话语权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允许其适当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对服务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艰苦行业的学科、专业出台激励制度。这些新增学位点和最新的研招政策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经常给大家分析最近研招政策的原因。另外浙江、北京、四川、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山西、青海、甘肃、河南、湖南、江苏、广西、海南、内蒙古、宁夏、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市也公布了最新的新增学位点名单,由于篇幅原因就不单独列出来了。最后分享君想说!这些高校新增的硕士点确实给了我们捡漏的机会!但是在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前,我们还应该清楚以下几点:1、确定这所学校新增的硕士点是否开始招生虽然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名单中看到新增硕士点,但是今年是否开始招生,能不能报考又是一回事了,万一人家新增了,但是今年先不招生呢?所以有报考某个新增学位点学校的考研er们要及时跟招生单位联系确认,关注这个院校的招生简章,先确定对方有没有招生。2、正确评估风险与机会①新增专业没有往年真题,考试大纲,指定教材,推免人数,报录比等重要参考信息,也没有上岸学姐学长可以咨询,一片都是空白。加之,等待考纲、参考书目出来也需要时间,会压缩复习时间。②新专业研究生培养能力未知。新增的硕士点可能暂时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制度、培养方案也可能在“试行”阶段。如果你想读博,那么跟一个实力不错的导师非常重要,导师的资源对你将来深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你要打听这个学校在该学科方面的科研实力,研究生培养能力,这个可以在学校导师介绍里面看看。③新设专业毕业后其知名度和认可度未知。很多同学不选新增的硕士点有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新增的硕士点将来毕业之后就业困难。那么在报之前你必须要做权衡,了解这所学校是什么类型的,双一流、985、211等名校,还是一本、二本等院校,是工科类院校,还是综合类、师范类,财经类,医学类、农林类等院校,而新增的专业又是什么,是否和这所学校的特色匹配,还是偏冷门专业,如果是后者,学校的名气是否能补偿学科的弱势。3、明确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只是需要研究生学历,只要考上研就行,那么可以考虑报考普通院校。如果你只是看中名校,你的专业刚好在名校新增了硕士点,那么可以考虑报考。如果你读完研后想直接工作,那么也可以考虑报考名校新增专业,如果打算继续深造,那就要首先评估目标院校的科研氛围以及导师资源等等。 如果你还没想好,那就先做好规划,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总的来说,选择新增硕士点确实很可能让双非学生捡漏到名校,但是不可否认也是有风险的。至于怎么权衡利弊,敢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在于自己。

众生相

5个省市高校新增硕士点,有哪些大学,还有哪些专业?

文|冷丝栏目|高考和考研2021年考研全国笔试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冷丝先祝福各位考生备考顺利,考出好成绩,同时提醒各位考生,全国各大高校新增了很多研究生招生单位和专业。(文末附录有新增高校和学科名单)比如山东省所在地的高校,有中国海洋大学,这是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还有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等。这些高校获得招生资格的学科几乎涵盖了现有的绝大部分学科,其中有很多热门的学科,比如会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法律等等。再如重庆所在地的高校,新增硕士点较多的名校有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等,所新增的学科涵盖的范围较广。除了山东省和重庆市,据不完全统计,山西、贵州和青海所在地的高校都增加了较多数量的硕士点、招生单位。不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新增硕士点的高校大多为地方高校,也就是省属高校。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一些“211”“985”高校,地方高校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即使有些地方高校位于省会城市,它们大多具有声誉度不高、师资水平不强、科研创新平台不高、学术氛围不佳、学科专业不强和就业状况不理想等不足,在研究生招生中,学生对于这类学校的关注度不高,研究生生源数量不足且质量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