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地产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包括总结行业现状,预测未来政策变化与市场走向等,能够更好地启示企业运作。12月27日,贝壳研究院年度峰会“贝壳思享会”在北京举办,会上重磅发布了《2018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处在高位,但基本结束快速增长势头。全国新房、二手房交易量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下半年市场开始转冷降温。在经历一年多的调控后,预计2019年中国房地产将迎来中温放松政策,新房在供给放量中走向拐点和分化,二手房则有望结束下行态势。第一部分:2018年的楼市答卷2018年延续去年的高压状态,部分城市继续加码。今年以来,22个城市加码或开启限购政策,17个城市实行限售政策。在政策修补中,调控压力已经达到顶峰。市场最敏感的房贷利率延续上升趋势,基本达到2015年以来高位。01. 新房增势终止2018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4.6亿平,同比基本持平。在住房全面商品化后的20年,商品住宅销售达到巨量顶峰,2018年新房GMV达12万亿,同比增加10%,增速回落至20年以来低位。而四季度以来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逐月同比下滑,销售疲态尽显。图:全国新房年度销售面积及同比(万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018年以来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及当月同比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RealData 数据库02. 二手低温运行2018年全国二手房成交量预计420万套,交易面积3.95亿平,同比持平。在2016年末至今的调控影响下,2018年二手房市场保持2017年以来的低温状态,成交量低于2015-2016年。从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年内表现来看,6月以来成交持续回落,11月成交保持在2017年以来低位上。图:全国二手房成交量(万套)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整理测算图: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月度走势及环比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RealData 数据库在调控持续影响下,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降温,预期低迷。2018年客源成交周期同比全面延长,调价中涨价次数占比全线回落,买卖双方市场预期同比走弱。第二部分:2019的楼市前景- 政策预测:中温放松 -在经历一年多的调控后,房地产市场前期升温的势头有所减缓,今年下半年不少重点城市进入下降区间,一些城市的市场陷入低迷,居民杠杆快速增加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今天房地产调控政策面临的约束今非昔比,不仅有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有债务压力。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或下跌都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2019年的政策面更大可能性是中温放松,预计明年的主要政策调整会有三点:第一,调控主体由中央转向地方。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明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今年明确提出,城市地方政府是调控的主体,中央分类指导。调控主体的转变是因城施策原则的延续和落地,地方政府针对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阶段和特定问题,发挥能动性,制定出适合本地发展的对策,更加有助于精准调控,科学调控。第二,调控方式由调控交易转向调控供给结构。历史证明,调控市场交易往往是影响需求释放的节奏,通常是延缓或刺激需求释放,尽管短期内可以实现政策目标,但会明显打乱市场供需结构,抑制市场调节机制,引发其他问题。调节交易并没有改变市场供给结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住房短缺或结构错配的问题。今后政策会减少对交易环节的行政管制,限价、限售乃至限购政策可能会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作相应调整。第三,政府职能回归到住房保障。经济下行对流动人群、低收入人群的冲击最大,住房保障更加重要。过去政府主要精力侧重于住房市场的管理,今后可能从住房供给和住房保障方面进一步发力,比如加快推进集体土地入市、鼓励买房出租、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为住房保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等。- 市场预测:新房放量,二手触底 -01. 新房放量2017年以来全国土地交易增多,新房新开工、在建和待售面积都达到较高的位置。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武汉等城市新房供应数量都比较充裕,导致2018年新房、二手房交易结构向新房偏移。2019年随着大量新房尤其是价格适中、位置尚可的限价房集中入市,会对二手房市场造成分流影响。图:全国商品住宅施工及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RealData 数据库图:2018年北京新房成交占比月度走势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RealData 数据库02. 二手触底随着限制交易政策的松绑,卖一买一的换房需求会更容易释放,明年二手房市场下行的态势有望得到转变。随着下半年来重点城市二手房均价的下跌,购房门槛降低,部分购房者开始入市,11月重点一二线城市新增客源量环比增加9%。外加政策放松的影响,明年二手房市场有望结束继续下行的态势。图:重点一二线城市新增客源量走势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RealData 数据库03. 一线底火与二线压仓2018年末北京新房及二手房成交已经开始小幅升温,在政策中温放松的预期下,作为房地产底火的一线城市明年市场有望小幅回升,首次置业需求加快进入市场,带动换房改善链条活跃。图:北京新房及二手住宅成交总套数月度走势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RealData 数据库重点二线城市人口城镇化进程加速,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稳健,具有较强的抗周期能力。随着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购房资质的适度放松,更多的三四线城市居民为了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会优先选择到省会城市购房落户。年末二线城市新房及二手房的成交均已显现改善态势。预计随着2019年调控政策的边际改善以及新房供应的增加, 2019年二线房地产市场将成为全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增长的“压舱石”。图:重点二线城市新房成交套数走势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RealData 数据库图:重点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走势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RealData 数据库本文由合作方供稿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2018年行程过半,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国内经济调结构去杠杆稳步进行,房地产行业调控未见放松,而规模高位的峰值时代仍在延续,上半年全国商品房成交额再创新高,达到6.69万亿。与此同时,房企升级转型动作不断,行业掀起了一股“去地产化”的浪潮。我们认为,所谓的“去地产化”,实际上是房地产逐渐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另一种新型链接,将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人才、产业、税收等各种要素实现有效链接。这种新型链接,在当前形势下具有时代意义,对房企而言,是从开发商向综合投资服务商的重要切换,对国家而言,则是通过房地产的新型链接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建设、科技进步、人民美好生活等发展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房企作为天然的资源整合专家,如何扮演好这种新型链接角色,任重而道远。本次年中重磅总结由保利地产战略研究院、保利投顾联合出品,报告分为两个部分。01聚焦行业长期发展:重点关注房企升级转型方向,房企“去地产化”的实质,是作为一种“新型链接”的整体发展定位的转变。02聚焦行业短期调整:重点关注货币环境和棚改政策调整下的市场走势,三四线楼市预计将面临阶段性见顶。Part 1中长期行业发展机遇房地产成为一种新型链接中国经济正值换挡之际,城乡建设面临新任务,土地市场供应主体——地方政府决策目标转变,新经济动能的培育成为政府发展重要导向,房企向产业靠拢、向实体经济靠拢,升级企业发展定位顺应行业变革形势。与实体经济融合,房地产行业中长期发展焕新机。行业发展新机遇房地产具备链接各类资源的天然基因,与“产业”融合共筑城市“新发展”房地产作为实体载体,可链接人、资本、产业,投资产业、向地产子领域产业链延伸发展。当前房企“去地产化”浪潮的背后,实质是企业战略发展定位的升级,以捕捉行业中长期发展的新机遇。1新浪潮:“去地产”淡化“开发”角色,向“开发 +运营”战略升级房企顺应行业发展变局,升级企业发展战略,由“单一开发”向“开发+运营”发展,包括为了获取土地资源的“运营”,如各种产业资源拿地,亦有房地产运营子领域发展,如长租公寓、养老地产、物流地产等。2新模式:产城融合发展下,房地产成为经济新型“链接”方式房地产已经成为互联网之后的另一种链接,这种链接将比互联网更有优势。互联网是用技术创新扫平障碍,而房地产则更扎实,可链接“人、资本、产业”等多方资源,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助力产业升级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作为载体的房地产向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房企升级企业发展战略、推进这种“新型”资源链接的实现,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万科发展物流、投资文化产业;碧桂园进军农业;保利投资大健康产业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恒大投资新能源汽车、与中科院达成合作共同孵化高科技产业,都是在尝试使“地产”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链接”形式。房地产成为“新型”链接大背景土地供给侧变革——未来各线城市房地产运行市场逻辑将存根本性差异各线城市面临的土地约束条件存较大差异,供给侧变革因地制宜。一线城市:供给弹性极低型,面临供给不足的硬约束,供需矛盾突出;二线城市:供给弹性适中型,仍有一定增量空间;三四线城市:供给弹性超强型,能迅速释放供应,缓和供需矛盾。1土地出让方式转变:政府以土地衔接资源导入倾向明显在产城融合发展统一导向下,各地土地招拍挂市场捆绑各类条件出让情况明显增多,多地实施“限房价、限地价、竞自持”,同时,将产业资源导入作为竞拍要求亦十分常见。房企导入产业发展资源成为拿地“敲门砖”,如碧桂园科技小镇、保利军民融合小镇2土地供应结构性变革:构建政策性住房土地供应体系深圳二次房改:将供应端切分,意图重构住房供应体系深圳“二次房改”:明确供将住房需求划分为4类,对供应形式、供应对象、供应价格等方面均作了细化安排。人才住房与安居型商品房的交易模式设想,是深圳新住房模式改革探索中的一大亮点。设置封闭流转期防止短期套利行为发生,满足年限后,通过补差价的方式可上市交易,两类型产权仍可享有资产增值收益,但获利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北京共有产权房:先行实践供应端变革2017年北京出台正式文件,已推出38宗共有产权用地,约403万㎡,目前已有多个共有产权项目入市。在共有产权等新型市场制度建设上,政府充分借鉴98年房改的经验。一线城市供应端结构调整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北京共有产权项目入市经验表明操盘逻辑与商品房市场差异显著,房企开发模式需要适应调整。Part 2短期市场形势三四线市场将阶段性见顶全国市场轮动分化,一二线在行业严调控下成交势能减弱,三四线接棒铸就过去两三年房地产市场“大繁荣”。而在当前地产金融环境难有大改善、棚改等多项政策调整变数下,三四线市场阶段性见顶趋势已显现,房企宜客观认清市场形势变化,提前布局应对市场短期调整。关键变量分析:地产金融环境货币“放水”但非“漫灌”,行业资金紧绷形势难改善1趋势:不宜对宽松货币环境存过多期待当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放水”但非漫灌,动因主要有二:对冲外围经济利空因素,稳定金融市场预期;疏通货币流动性至实体经济,修复信用环境,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地产行业不宜对宽松货币环境存过多期许,但亦存部分积极因素,如居民按揭环境改善有望带动销售回笼加速。从房企融资端来看,金融监管框架变革下,“大水漫灌”地产的非标渠道已被堵,近期监管层举措仍释放“严控地产杠杆”信号,下半年房企融资端难有大改善。从房企到位资金看,按揭和定金与预付款走势分化,宽货币基调下,下半年销售回笼环境有望改善。从居民房贷端来看,房贷利率虽仍有升高但幅度明显趋缓,利率大幅攀升时间点已过。在流动性整体宽松、利率水平趋稳下,居民端信贷存改善空间,房贷利率企稳可期。但需注意近一两年三四线购房加杠杆较快,银行对三四线城市按揭管控趋严,资金或重新回流一、二线。2企业策略:稳健财务抗行业风险房企资金面临“强约束”,偿债压力增大而融资不顺畅,“现金流”管理重要性凸显。现金为王、加紧回笼资金,确保财务稳健,以应对行业短期调整风险。关键变量分析——三四线走势棚改等多重变数下,三四线市场加速变化、走向分化1解读:货币化支持力度已预期减弱,不宜扩大影响棚改政策调整早有端倪,货币化支持力度本就预期减弱。棚改政策调整也非“一刀切”,收紧是趋势,但不宜夸大影响。“国开行上收棚改审批权”更应放置在地方债务清理的大环境之下去理解。★2017.8 住建部等六部委住宅去化周期15个月以下的市县,应控制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更多采取实物安置2017.11 住建部联合国开行农发行 住宅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地区,仍以货币化安置为主的2018年新开工项目,不予棚改专项贷款支持2018.1-4 山东、湖南、江西、广东、安徽表示因地制宜货币化安置山东:拆迁过程鼓励实物安置,取消货币化安置奖励湖南: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市县, 要及时取消棚户区改造货币安置优惠政策江西:因地制宜实施棚改货币化安置,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市县应加大实物安置住房建设力度广东:控制棚改成本,实现收支平衡,因地制宜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安徽:各地要合理控制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商品住房供需紧张的市县,要进一步降低货币化安置比例2018.6 机构、媒体误读政策,爆出取消棚改货币化安置2018.7 住建部棚改会议 ① 2018年将持续推进棚改② 货币化安置并未取消③ 明确提出棚改不搞一刀切,强调因地制宜推进货币化安置,去化周期15个月以下、房价涨幅压力大地区以实物安置为主2作用:货币化有助释放需求,但非唯一影响因素棚改力度全国差异显著,山东棚改规模冠于全国,河南、贵州、湖南紧随其后,而东南部沿海地区棚改规模普遍偏小、货币化安置力度也较弱,尤其以广东、福建为代表,广东棚改规模全国居末、货币化安置占比不足两成。棚改货币化影响不应一概而论。2017年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较大的省份中,大部分高于全国商品住宅销售增速平均水平5.3%,例如江西、河南、贵州等省商品住宅销售增速超10%;但山东、湖南棚改力度位居一二,但商品住宅销售增速却并未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可见,棚改货币化对住房需求的释放有一定助推作用,但非唯一影响因素。3趋势: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三四线城市加速变化、走向分化三四线城市的矛盾,是供给弹性大与购买力不足的矛盾,周期的波动容易大起大落。随着库存逐步补充,将走向分化。加之金融市场动荡、资金回流一二线,尤其是下半年房地产税会有系列动作,相关信息将明显影响市场预期,购房者将优选配置优质资产,部分三四线资产或将承压。不同三四线城市在供给侧和需求侧表现差异较大。供应端需高度关注土地供给量。需求侧需把内生需求和外溢需求分开把握。从需求侧可以分为以下三类:01外溢型三四线:调控不放松,重回内需,容量预期下调,如环京、沪、深等城市。02依赖棚改型三四线:市场缩量,后市遭受遇冷风险,如山东、湖南等棚改大省三四线和非主要城市群三四线城市面临走弱风险。03内需型三四线:依赖本地改善客群与乡镇进城客群,考验价格承受能力4企业策略:全国轮动分化,房企城市投资需分类分析当前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性,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城市之间互相对冲,导致总体呈现出一种“稳定感”,但平稳的表面下其实蕴含着危机。三四线量价见顶、市场风险逐步显现,必须分类分析、甄别风险。“三四线之王”的碧桂园暂停“全覆盖”战略,就是一个信号。在资金强约束、市场风险增大,行业面临短期调整,房企投资需更理性,落实“房住不炒”,抓住真实的居住需求,真正做到深耕城市。来源:保利地产(poly_realestate),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点击下面的小程序立即体验明源云租赁,让多业态资产运营一手掌握!
广州房地产市场分析调研报告_2020年8月月报一、宏观资讯全国宏观广州宏观二、土地市场整体供求价大数据分析土地成交详情及地块分析土地挂牌详情及地块分析三、住宅市场整体住宅供求价月度项目推新回顾住宅库存及去化周期四、商服市场公寓市场分析办公市场分析商业市场分析延伸阅读:广州楼市金九开局超预期,房地产补涨在即「房地产进入性调研」石家庄城市进入性研究广州买房:南沙与增城怎么选?为什么经济不好,二手萎缩广州楼市反而欣欣向荣?2020为什么要买房住宅市场丨总结供应有所回落 多盘抢闸推新多盘抢闸金九节点,推售量达近两年高峰,11全新盘入市,整体去化46%取证量回落,8月共供应81万㎡、7700套,面积环比下降21%,同比上涨20%;多盘提前抢闸金九节点,30盘推新,推新套数及去化套数达近两年高峰,整体去化46%,其中11盘为全新入市。网签创2019 年来新高峰市场持续火热,网签量达2019年来单月高峰,南沙超增城为区域销冠8月全市网签105万㎡,环比上涨13%,同比上涨40%;全市网签均价27735元/㎡,环比上涨2.3%, 同比下降2.7%;南沙、增城两区网签面积共占全市过半,南沙恒大阳光半岛占套数榜首。整体存量下降 去化周期缩短全市整体存量增加,去化周期缩短,单区因供应及网签出现分化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库存818万㎡,去化周期缩短为11.0个月;本月供应大降,网签达高峰,多区网签上涨,存量随之下降、去化周期缩短;黄埔、天河去化周期最短,均在6个月内。
作者: 房产热讯2020年已经过去,但新冠疫情对于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影响仍在继续。作为国内强二线城市的代表,苏州市在2020年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尽管也受到了年初疫情的巨大影响,但依然走出了先抑后扬、稳步回温的特征。“人才新政”、“落户放宽”、“库存高位”、“土地拍卖”等热点成为了今年苏州房地产市场的热门话题。从整体来看,“稳”依旧是2020年苏州房地产市场的关键词。受年初疫情的影响苏州房地产市场短暂的按下了暂停键,在土地出让政策的调整、人才政策的加码、户籍新政的落地、LPR利率的下调等多重利好下,市场热度逐步恢复。但是整体精细化调控原则依旧保持不变,“坚持房住不炒,并用一城一策的调控措施,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落到实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也成了苏州楼市发展的目标。接下来,为您详细解读。1新房市场◎整体签约量2020年全年新房总签约108262套(含政策性住房),同比2019年下跌6.53%,其中新房住宅签约93255套(含政策性住房),同比2019年上涨7.98%;新房非住宅签约14980套,同比2019年下跌49.17%。2020年总签约数相较于2019年略有下滑。。市场供应持续释放,新房库存高位运行,2021年去库存任务任重而道远。◎整体签约面积2020年全年新房总签约面积12657759㎡(含政策性住房面积),其中新房住宅签约面积11405173㎡;新房非住宅签约面积1262340㎡。从新房签约面积来看,基本与签约量基调一致。◎区域签约情况区域签约从区域签约来看,吴江区签约量拔得头筹,签约29493套,占比27%;吴中区紧随其后,签约26669套,占比25%;高新区今年以来推新明显,商品住宅新增供应情况非常突出,位居第三。姑苏区、工业园区因供应不足的原因,签约量较少。1存量房市场◎整体签约量2020年全年存量房总签约66103套,同比2019年下跌38.29%,其中存量房住宅签约57182套,同比2019年下跌40.20%;存量房非住宅签约8921套,同比2019年下跌22.38%。2020年苏州市存量房市场远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同比下跌38.29%。开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小区限制进入的问题影响了整体带看;3月开始签约略有回温,但是上半年受到新房市场供应加大及限价的影响,客户的可选择余地增加,导致部分购房客户流向新房市场;7月购买学区房热度消退后,整体签约逐步回落。在新房市场供应积极的情况下,二手房市场热度大大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目前总价较低的安置房、老新村交易比较活跃,次新房小区转手出货置换也较为普遍。◎整体签约面积2020年全年存量房总签约面积7091861㎡,同比2019年下跌38.04%;其中存量房住宅签约面积5821839㎡,同比2019年下跌40.25%;存量房非住宅签约面积1269971㎡,同比2019年下跌25.44%。从存量房签约面积来看,基本与签约量基调一致。◎区域签约情况从区域签约量来看,姑苏区、吴中区、吴江区2020年全年存量房签约总量占据前三甲位置。目前,总价较低的安置房、老小区因周边配套齐全、得房率高、购房起步门槛低等原因有较为频繁的流通现象;其次是次新房小区转手出货置换也较为普遍。根据V估价智能评估系统监测,复工后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温,新房市场积极推新,存量房市场陆续回暖,城市房价呈现出平稳上行趋势,整体持续稳定。根据V估价智能评估系统监测2020年度城市房价2020年全年大市范围举行了多场土拍,其中苏州市区共进行了共有341宗地块成功出让,与2019年同比上涨25.83%。出让地块中,纯住宅地块171宗,商住混合地块59宗,商服地块92宗,其他地块19宗。共计出让地块总面积1356.33万平方米,与2019年同比上涨16.94%;成交总价1877.53亿元,与2019年同比上涨4.23%;平均楼面价6886元/㎡,与2019年同比下滑16.61%;总溢价率7.23%,同比去年下滑5个百分点。2020年土地供应明显增加,但平均楼面价反而有所下滑。考虑到转化周期,对于未来2年的房价肯定有一定的平抑作用。土地市场2020年全年月度成交情况从苏州大市各区域土地出让宗数来看,主城区(含吴江区)延续供地大户趋势,共出让地块117宗,全市占比34.31%;张家港市位列第二,出让地块88宗,全市占比25.81%;太仓市排名第三,出让地块61宗,全市占比17.89%。从今年苏州土地市场整体来看,总体表现较为活跃,不断增加涉宅用地供给,充实新房库存储备。去年“7.24”楼市政策首次提出的住宅用地鼓励实行“限房价、限地价”出让方式,从土地源头控制,提升拿地门槛,提醒房企谨慎拿地,房企大多以底价、低溢价率拿地。今年出台了土拍政策调整以及各区人才落户新政,增加了房企对苏州市场的信心,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效果进一步显现,苏州楼市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2020年政策关键词:人才、落户、土拍。回顾全年出台的政策,人才新政、人才优购政策、户籍新政、土地新政的调控,为房地产健康稳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形成了综合的人才政策体系,多渠道、多元化的吸引了海内外人才,带动人才落户,加快构筑人才竞争发展新优势。同时,土地新政、公积金政策的陆续出台,也保证了人才的安居置业,对房地产是有促进作用的。关键词:人才?3月19日,苏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根据最新政策规定,①本科学历可以直接落户,无社保限制,年龄不超过45周岁。②大专学历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可以落户,年龄不超过35周岁。本政策适用于苏州大市范围(含四县市),于5月1日期正式执行。?4月15日,园区管委会发布了关于调整人才优购房政策的通知,申请条件调整为在园区就业、创业并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12个月及以上,个人及家庭(含未成年子女)在苏州大市无自有住房且1年内无住房交易记录的本科和硕士人才,以及在苏州大市无自有住房的博士、园区人才办认定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和特殊人才。供应房源调整为对园区范围内新取得预(销)售许可(备案)的单套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以下的商品住房,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不少于其总建筑面积60%的房源,优先出售给符合条件的园区人才。4月22日,苏州市人社局发布了《关于落实苏州市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操作细则》的通知。根据现行办法,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可直接申请落户,非全日制本科、大专在岗社保满6个月可申请落户。4月23日,吴江区政府发布《吴江区人才优先购买商品住房的实施办法》,其中规定人才本人及其家庭(含未成年子女)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无自有住房。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预(销)售许可前,随机抽取不少于项目当期预(销)售许可住房套数30%的房源作为人才优购房,明确人才集中认购期、对外公开销售日期,人才集中认购期自取得预(销)售许可第二个工作日起,不少于1天,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取证当天即开盘。人才集中认购期结束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对外公开销售所有剩余房源。本办法将先行在吴江开发区、汾湖、盛泽、太湖新城等区域于5月1日起执行。5月1日,苏州市人才新政正式执行;苏州购房落户成为过去式,现在的落户主要有3种,人才落户、积分落户、投靠落户。2020年5月1日起,苏州将实行最新的人才落户政策,包括本科可以直接落户,无需社保(年龄不超过45周岁);大专6个月社保就可以落户(年龄不超过35周岁)。该条款适用于苏州市行政区域。6月28日,相城区举办了全区人才工作会议,发布了《相城区人才政策新十条》。政策中涉及了人才最高3000元/人/月薪酬补贴,最高30万元安家补贴,高层次人才可享受房贷利率LPR加点数下调70个基点,100万元信用贷款,2万套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子女每年4万元上学补贴等,未来将加大相城区对人才引进落户的吸引力。关键词:土拍2月24日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补充公告,调整了土地竞拍规则。其中新规中取消了部分地块的竣工价,同时不统一要求地块设置竣工价,不统一要求执行结构封顶销售与竣工验收销售的规则。2月28日,苏州市住建局发布了关于应对疫情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作出如下几点调整,①对2020年1月24日前土地已成交并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的房地产项目,房企建设进度完成25%以上投资即可申请预售;②对结构封顶或竣工备案销售的项目,可适当提前预售节点,具体标准为按正常合理工期核减我市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时间;③分期预售标准调整为高层、小高层商品房不少于2万平米,多层商品房不少于1万平米;④因疫情影响,开竣工时间可相应顺延。10月9日,苏州市住建局发布了《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关于规范全市新建成品住房建设销售管理的通知》,提出相关规定如装修综合单价不宜低于土地出让楼面单价5%~10%且不低于1000元/平方米;应按不同户型设置交付标准样板房。样板房要真实反映户型、结构、装修标准和施工质量,样板房应保留至该户型成品住房取得交付使用通知书三个月后方可撤除,并留存影像资料备查等规定。本次规范通知重点在于规范成品住房建设、销售和交付的管理。关键词:落户11月27日,苏州市户籍准入和积分管理办法以及积分计分标准正式发布。(1)扩大积分落户和积分入医适用范围,明确本市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积分落户、子女积分参加苏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以下简称“积分入医”)和市区范围内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学,适用本办法。(2)部分租赁房屋人员也能申请参加积分落户。(3)取消积分落户相关住房最低面积要求。(4)大中专毕业生、技(职)校毕业生符合规定可申请落户;(5)积分落户和积分入学一年一次公布指标数(学位数),然后进行排名准入;积分入医则每年科学设定达标积分值,达到或超过达标积分值的,其子女取得参加苏州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资格。(6)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应当就原有的购买房屋、投资纳税、务工经商落户政策设置不超过三年的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不再受理。12月22日,苏州进一步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发布。(1)落实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区公共户落户政策,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落户,也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的社区落户;(2)实施农村籍大学生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将户口迁回原籍,毕业后可以迁入就(创)业地;(3)实施省内特大城市苏州与南京在积分落户时,实现居住证年限和社保年限积累互认。探索苏州与无锡、常州等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积累互认。关键词:公积金9月14日,苏州推出关于助力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的“苏州经验”,苏州公积金可直接偿还长三角其他地区的自住住房商业贷款;三省一市,缴存职工办理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可直接线上申请,实现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异地贷款功能后期将逐步实现。
来源:中国证券报在多元化战略下,大健康产业正成为诸多房企的布局方向。剑荣资产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康养产业领域,康养地产成为房企前瞻性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 根据剑荣资产报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到2030年大健康市场规模要达到16万亿元。作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的一环,预计2030年康养地产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
来源:时刻头条“金九银十”逐步进入尾声,应届毕业生的秋招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对于尚未走出校园、对各行业认知较少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如何选择高潜力的行业、寻找适合的行业方向成为他们最关心的话题。近日,智联招聘联合贝壳研究院发布《2020-2025最具发展潜力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房地产行业位居最具发展潜力行业排行榜第二。其中,房地产经纪行业人才需求旺盛,近四年需求复合增长率达22%,远超全行业水平。此外,房产经纪行业人才吸引力强劲,高学历、高收入将成为房地产经纪行业人才新趋势。迈入存量房新时代,房产经纪服务渗透率将超60%根据智联招聘近3年15大类行业25189万在线职位及32354万投递行为数据,《报告》显示,2020-2025最具发展潜力的五大行业分别为互联网/IT/电子/通信、房地产、制造业、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从需求指数来看,房地产、制造业、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潜力排名前三、从薪酬指数来看,金融业、房地产、互联网行业薪酬潜力排名前三、从吸引力指数来看,互联网、制造业、专业服务、批发/零售/贸易、房地产行业吸引力排名前五、从粘性指数来看,互联网、制造业、房地产行业粘性排名前三。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分支,在广阔的居住市场空间下,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价值日益凸显。《报告》认为,国内一线城市已经进入房地产存量时代,北上深二手房交易占比近70%,未来将迎来存量的全国化;同时,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渗透率将由2019年的47.1%提升至2024年的62.2%。这一发展前景在房产经纪人才需求数据上也得到了印证,结合智联招聘2017-2020年房地产经纪行业346万在线职位及852万投递行为数据,《报告》发现在供需方面,2020年受疫情冲击,就业市场出现疲态,但房地产经纪行业2020年1-6月仍能提供67万个在线职位,近四年需求复合增长率达22%,远超全行业和房地产行业整体-1.19%和-2.21%的增长率水平。从岗位投递简历的来源来看,非房地产经纪行业投递简历占比超过70%,其中超过四成来自互联网、教育培训、咨询服务和证券期货等高端行业,行业吸引力极高。高学历、高收入成房产经纪人新趋势,贝壳找房打造行业实践样板通过监测智联招聘近3年房地产经纪行业346万投递行为数据,《报告》从人才需求质量和行业薪酬水平角度,对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人才发展趋势进行解读。新时代下,房产经纪人正朝着高学历、高收入趋势发展。2017-2020年,房地产经纪行业本科及以上人才需求占比由26.7%上涨到40.2%,房地产经纪行业整体人才质量提升需求迫切。在薪酬方面,《报告》显示,房地产经纪行业人才需求TOP20城市的平均年薪近12万元,比国家2019年平均薪酬水平高32%。同时,房产经纪企业发布的各学历职位薪酬均高于求职者期望薪酬,本科职位发布薪酬比求职者期望高34.3%,研究生职位发布薪酬比求职者高65.5%。而具体到个人来看,工作经验越长,沉淀价值越高,经纪人收入水平越高,收入增长速度越快。工作3-5年的经纪人平均年薪15万元左右,近四年复合增长率达7.5%,5-10年经验的经纪人平均年薪26万元以上,近四年复合增长率达6.1%,经验价值沉淀优势凸显。此外,《报告》以国内最大的线上线下房地产交易和服务平台为例,剖析了贝壳找房的最佳行业实践。在行业体量不断扩大、行业人才发展趋势向好的背景下,贝壳找房以数字化赋能经纪人,通过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为服务者提供多元数字化工具,提升经纪人作业效率;另一方面,贝壳通过高学历准入、专业培训、从业体验和收入回报等方面竭力打造经纪人职业化。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大部分行业就业市场有所萎缩,但据贝壳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全行业近八成经纪品牌未关店裁员反而逆势扩招。在此行业背景下,贝壳找房作为领军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2020上半年,贝壳平台帮助各新经纪品牌吸纳25万经纪人入职,而在人才的选用上,高学历经纪人逐渐成为贝壳找房的准入门槛。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每10个经纪人约有3个本科及以上学历经纪人;北京、上海链家新招经纪人统招本科以上占比超90%。在受今年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受阻的情况下,《报告》最后指出,建议广大求职者更新认知,重点关注未来具有高发展潜力的行业,综合考虑自身能力与行业发展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伴随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承压,中国房地产行业整体虽然整体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其增速有所放缓。展望“十四五”,中国社科院预测住房拐点将来临,即住房销售额绝对量下降。房地产行业虽蒸蒸日上但增速有所放缓——总体地价增速放缓在2020年11月16日,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总体地价较去年同期增长1.65%,增速较上一季度下降0.40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全国地价整体运行稳中有升,综合、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增速持续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则由降转升;其中,综合、住宅地价环比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在连续四个季度放缓后转为上升。根据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同比增速依次为0.13%、2.81%、0.94%,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0.41、0.30、0.5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地价同比增速连续十个季度放缓,综合、商服地价同比增速连续九个季度放缓,工业地价同比增速持续四个季度放缓。《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指出2020年四季度,房地产方面,新型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或将加速房企开发经营战略的调整;热点城市调控政策适度收紧,有利于市场理性运行。此外,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城市地价环比增速仍呈小幅上升的趋势,住宅地价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热点区域和部分热点城市的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有所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近年来保持9%的增速从开发投资增速看,2010-2015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在经历国家严格调控后,增速呈连续下滑之势,2016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逐年稳步回升。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3.22万亿元,同比增长9.9%;2020年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6.8%。——商品房销售金额和面积逐年上升伴随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承压,2018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维持下行态势。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5.97万亿元,同比增长6.6%;2020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4.9万亿元,同比上升7.2%。2010-2020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额的走势一致。在政策调控的背景下,自2017年起商品房的销售面积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增速呈现逐年放缓;甚至在2019年呈现了负增长,实现了销售面积17.16亿平方米,同比2018年下跌了0.1%。在2020年1-11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5.08亿平方米,同比上升1.3%。——中国已进入“万元”时代前瞻使用历年来中国商品房销售额除以商品房销售面积得到当年的商品房均价。根据测算的商品房均价走势来看,中国即将踏入“万元时代”。 2019年,中国商品房均价为9308.8元/平方米,同比上升了6.53%;在2020年1-11月,中国商品房均价为9878.4元/平方米。从增速来看,在2014年,由于受到“高库存”的原因,中国商品房均价增速下跌到了1.43%。在2015-2018年,在“去库存、棚改、降准降息”等多重利好的背景下,其商品房均价速度惊人。近年来,伴随着“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增速有所放缓。在2020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截至2020年11月,全国房价平均水平突破万元大关,均价达到10071元/平方米,同比增长7.9%。——供给端增速放缓2010-201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面积波动增加,2012年之前其增长速度维持在10%以上。2012年受国家宏观政策严格调控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7.3%。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至20.12亿平方米。2014年,国内经济仍处在“三期”叠加的阵痛期,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生产价格持续下降。受此影响,2014年新开工面积为17.96亿平方米,同比较2013年同期下滑10.7%。2015年,受房地产库存化影响,全年新开工面积为15.4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2016年开始增速维持在7%以上。201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22.72亿平方米,增长8.5%;2020年1-11月,受疫情影响,房屋新开工面积20.11亿平方米,下降2%。2008-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保持持续增长,整体上增速明显放缓。自2014年开始,施工面积增速步入下行低位水平;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达到89.3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7%;2020年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0.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2%。2008-2014年,中国房地产竣工面积保持增长,但增速大大放缓。竣工面积的放缓主要受建设周期和当期房地产整体环境影响。2015年开发竣工面积为10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9%;2018年在此基础上实现竣工面积9.3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8%。2019年,房屋竣工面积9.59亿平方米,增长2.6%;2020年1-11月,受疫情影响,房屋竣工面积5.92亿平方米,下降7.3%。——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卖方市场2010-2020年11月,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竣工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例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从“竣销比”来看,自2014年其,除2019年外,房地产“竣销比”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1-11月,“竣销比”下降至39.23%。由此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卖方市场。——2019全年500强全口径销售金额6080亿元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2020年3月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研究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榜单中,恒大集团再次蝉联第一,2019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6080亿元。碧桂园上升一位,排名第二,万科排名第三。三强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都超过了6000亿元。融创,中海,保利,龙湖,新城,华润和富力分列四到十位,中海名次相比2018年提升了1位,十强房企排名整体比较稳定。从地区角度来看,华东地区占比38.0%,同比有所下降;华南地区占比19.6%,华北地区占比14.4%,西部地区占比10.0%,同比有所提升,东北地区占比3.8%,中部地区占比14.0%,同比有所提高。华东、华南与华北三区企业数量占比为72.0%,西部地区继2019年之后占比继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十四五”时期住房拐点将来临2020年,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整体呈现前松后紧的节奏,楼市调控政策与救市政策并存。展望未来,仍以“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为主基调,以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根据《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第一,2021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5%左右;第二,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创历史新高;第三,房地产投资速度将会有所下降,持续保持在7%左右;第四,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复苏较好甚至出现过热,其他城市复苏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分化可能有所扩大;第五,市场风险有望进一步下降,但仍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此外,中国社科院预计,“十四五”时期,住房拐点将来临。《报告》指出虽然总量可能下降,但是基数较大,住房需求、供给和投资的总量仍然较大。从家庭类型看,虽然中上收入家庭住房可能已经出现过剩,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需求要弥补的缺口还很大。整体来看,缺口主要集中于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次中心、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线城市;经济发展快速和快速交通沿线的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以及休闲旅游文化城市。(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伴随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承压,中国房地产行业整体虽然整体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其增速有所放缓。展望“十四五”,中国社科院预测住房拐点将来临,即住房销售额绝对量下降。房地产行业虽蒸蒸日上 但增速有所放缓——总体地价增速放缓在2020年11月16日,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总体地价较去年同期增长1.65%,增速较上一季度下降0.40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全国地价整体运行稳中有升,综合、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增速持续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则由降转升;其中,综合、住宅地价环比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在连续四个季度放缓后转为上升。根据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同比增速依次为0.13%、2.81%、0.94%,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0.41、0.30、0.5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地价同比增速连续十个季度放缓,综合、商服地价同比增速连续九个季度放缓,工业地价同比增速持续四个季度放缓。《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指出2020年四季度,房地产方面,新型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或将加速房企开发经营战略的调整;热点城市调控政策适度收紧,有利于市场理性运行。此外,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城市地价环比增速仍呈小幅上升的趋势,住宅地价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热点区域和部分热点城市的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有所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近年来保持9%的增速从开发投资增速看,2010-2015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在经历国家严格调控后,增速呈连续下滑之势,2016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逐年稳步回升。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3.22万亿元,同比增长9.9%;2020年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6.8%。——商品房销售金额和面积逐年上升伴随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承压,2018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维持下行态势。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5.97万亿元,同比增长6.6%;2020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4.9万亿元,同比上升7.2%。2010-2020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额的走势一致。在政策调控的背景下,自2017年起商品房的销售面积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增速呈现逐年放缓;甚至在2019年呈现了负增长,实现了销售面积17.16亿平方米,同比2018年下跌了0.1%。在2020年1-11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5.08亿平方米,同比上升1.3%。——中国已进入“万元”时代前瞻使用历年来中国商品房销售额除以商品房销售面积得到当年的商品房均价。根据测算的商品房均价走势来看,中国即将踏入“万元时代”。 2019年,中国商品房均价为9308.8元/平方米,同比上升了6.53%;在2020年1-11月,中国商品房均价为9878.4元/平方米。从增速来看,在2014年,由于受到“高库存”的原因,中国商品房均价增速下跌到了1.43%。在2015-2018年,在“去库存、棚改、降准降息”等多重利好的背景下,其商品房均价速度惊人。近年来,伴随着“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增速有所放缓。在2020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截至2020年11月,全国房价平均水平突破万元大关,均价达到10071元/平方米,同比增长7.9%。——供给端增速放缓2010-201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面积波动增加,2012年之前其增长速度维持在10%以上。2012年受国家宏观政策严格调控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7.3%。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至20.12亿平方米。2014年,国内经济仍处在“三期”叠加的阵痛期,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生产价格持续下降。受此影响,2014年新开工面积为17.96亿平方米,同比较2013年同期下滑10.7%。2015年,受房地产库存化影响,全年新开工面积为15.4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2016年开始增速维持在7%以上。201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22.72亿平方米,增长8.5%;2020年1-11月,受疫情影响,房屋新开工面积20.11亿平方米,下降2%。2008-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保持持续增长,整体上增速明显放缓。自2014年开始,施工面积增速步入下行低位水平;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达到89.3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7%;2020年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0.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2%。2008-2014年,中国房地产竣工面积保持增长,但增速大大放缓。竣工面积的放缓主要受建设周期和当期房地产整体环境影响。2015年开发竣工面积为10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9%;2018年在此基础上实现竣工面积9.3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8%。2019年,房屋竣工面积9.59亿平方米,增长2.6%;2020年1-11月,受疫情影响,房屋竣工面积5.92亿平方米,下降7.3%。——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卖方市场2010-2020年11月,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竣工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例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从“竣销比”来看,自2014年其,除2019年外,房地产“竣销比”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1-11月,“竣销比”下降至39.23%.由此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卖方市场。——2019全年500强全口径销售金额6080亿元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2020年3月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研究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榜单中,恒大集团再次蝉联第一,2019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6080亿元。碧桂园上升一位,排名第二,万科排名第三。三强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都超过了6000亿元。融创,中海,保利,龙湖,新城,华润和富力分列四到十位,中海名次相比2018年提升了1位,十强房企排名整体比较稳定。从地区角度来看,华东地区占比38.0%,同比有所下降;华南地区占比19.6%,华北地区占比14.4%,西部地区占比10.0%,同比有所提升,东北地区占比3.8%,中部地区占比14.0%,同比有所提高。华东、华南与华北三区企业数量占比为72.0%,西部地区继2019年之后占比继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十四五”时期 住房拐点将来临2020年,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整体呈现前松后紧的节奏,楼市调控政策与救市政策并存。展望未来,仍以“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为主基调,以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根据《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第一,2021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5%左右;第二,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创历史新高;第三,房地产投资速度将会有所下降,持续保持在7%左右;第四,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复苏较好甚至出现过热,其他城市复苏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分化可能有所扩大;第五,市场风险有望进一步下降,但仍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此外,中国社科院预计,“十四五”时期,住房拐点将来临。《报告》指出虽然总量可能下降,但是基数较大,住房需求、供给和投资的总量仍然较大。从家庭类型看,虽然中上收入家庭住房可能已经出现过剩,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需求要弥补的缺口还很大。整体来看,缺口主要集中于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次中心、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线城市;经济发展快速和快速交通沿线的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以及休闲旅游文化城市。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作者:璐璐7月初,全球性房地产咨询公司莱坊在官网发布了《中国商业房地产投资市场主题研究报告—2020年6月版》,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长将为-3%,其中美国2020年预计GDP增长-5.9%,欧盟预计增长-7.5%。在报告中,预计2020年中国的GDP增长2.1%,经济表现预计将好于发达经济体。来源:莱坊官网公告报告显示,2010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房地产投资市场大宗交易年度成交总额平均达到2060亿元,在2015年、2016年和2019年,年度成交总额都突破了2500亿元。2019年创下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大宗交易总金额近10年最高值,接近2780亿元,同比上升24.5%。在2020年第一季度,内地房地产投资市场大宗交易成交总额为708亿元。2010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房地产投资市场平均每年的大宗交易成交宗数为877宗,在2011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成交宗数超过了1000宗。在2019年全年,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大宗交易宗数为726宗,每宗交易平均金额同比上升41.2%。 2020年第一季度,大宗交易成交宗数为193宗,平均成交金额为3.7亿元。来源:莱坊官网公告
11月昆明主城住商办土地供17宗,占地912.36亩,商业商务用地居多,建筑体量147.49万㎡,起拍金额25.24亿,土地单价276.67万元/亩,起拍楼面价1711元/㎡。据本机构统计,截止到2019年11月30日,昆明市土地交易中心和昆明市国土资源公示供应商住办土地共17宗,拟出让占地面积共计60.82万平米,出让起始总价约25.24亿元,出让综合楼面价1711元/㎡。土地市场-土地成交本月共计成交住商办用地29宗,用地面积44.42万方,建筑面积52.57万方,成交总价65.55亿元。截止到2019年11月30日,昆明市土地交易中心和昆明市国土资源公示已成交商住办土地共29宗,成交土地面积44.42万平米,成交金额65.55亿元,平均地价983.76万元/亩。土地市场-昆明土地市场细分11月土地成交招拍挂公开拍卖为主,西山区成交显眼。其中草海板块五号地块第四次流拍后挂出,溢价成交,西山区高新板块一宗住宅用地溢价43.07%成交。本月商住类土地成交29宗,多数土地集中于西山区和五华区,整体楼面价达12470元/㎡,草海板块五号地块区位优势明显,带动整体成交楼面价大幅度上涨,商品房成交均价小幅下降,房地价比值大幅缩小。本月土地成交量跌价涨,公开招拍挂为主,成交29宗地块,西山区主力成交8宗优质综合用地,39.70万方,占比89.36%,五华区成交21宗,占比10.64%。本月商品房市场供应上涨,商品房供应以住宅为主,极少数商业量补位,由于中国铁建·西派国樾、金地悦天下、碧桂园龙腾世家等项目车位成交量大价低拉低整体成交均价。11月主城商品房供应183.10万方,环比上涨10.63%,同比下降21.37%,供应量上涨,临近年末各房企集中供货预备冲刺,11月主城商品房成交160.42万方,环比上涨14.54%,同比上涨24.11%,成交面积小幅上涨,总体市场供大于求,11月成交均价9700元/㎡,环比下降21.93%,同比下降8.82%,本月车位成交占比较高,拉低市场成交均价。物业市场-商品房存量本月市场进入年底冲刺预备阶段各房企放量供应,商品房存量呈上升阶段,整体市场去化压力较大,未来去存依旧是市场面临的主要任务。11月,昆明市场可售面积1528万方,同比增加265万方,环比上涨23万方,去化依旧保持较大压力,11月,市场走势保持平稳,消化周期处在12个月左右。物业市场-商品住宅走势本月各房企备货冲量,供应上升,房企放价促销,加之成交区位影响,价格结构性下降成交量价呈现小幅下降的状态。11月主城商品住宅供应100.20万方,环比上涨33.71%,同比下降44.21%,整体供应大幅度上升,11月主城商品住宅成交83.21万方,环比下降15.69%,同比下降1.45%,成交量小幅下滑,11月主城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3726/㎡,环比下降4.25%,同比上升7.24%,成交均价小幅度下降。物业市场-分物业商品住宅市场供应节奏加快,高层项目主导供应,洋房别墅少量供应,后期将依旧以高层为主入市,预计后期房价水平将上扬。物业市场-商品住宅存量碧桂园龙腾世家等项目项目集中放量,供应上涨,万科魅力之城等项目低价出货,致使量升价跌;期总体成交低位运行,库存持续攀升,去化周期高位运行。物业市场-排行版物业市场-办公市场走势近年办公市场供应成交均保持平稳,供求均有所增长,整体市场回暖。办公供应从2012年到2014年,总体上供应量上升,2014年达到顶点,办公存量最大,2015至2017年后供应减少,去化库存为主,2017年后供应有回升趋势,在成交方面,2015到2019年,成交量总体保持稳定,市场供求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从成交价格方面看,近三年市场办公成交均价有所波动,17年开始价格结构性变化。物业市场-办公市场走势办公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以去库存为核心,本月供应成交量小幅下降,金地中央公园、万彩城等项目成交量大且带动均价上扬。11月办公供35.21万方,环比下降21.74%,同比上涨41.77%,办公市场供应量下降,11月办公成交16.34万方,环比下降14.58%,同比上涨29.20%,成交量小幅度下降,11月办公成交均价9536元/㎡,环比上涨7.53%,同比下降20.35%,成交均价上扬。物业市场-办公市场存量办公市场库存过盛,库存量小幅上涨保持高位运行,市场成交略显疲态,去化周期长达26个月去存压力大。本月办公市场以去库存为主,库存量上升,仍处于高位,截止本月存量面积462万方,近一年办公供销保持相对平衡走势,但市场呈现疲软业态,去化周期保持在26个月以内。物业市场-商业市场走势商业市场供远大于求,成交持续低位,呈现疲软状态,成交均价保持上扬,整体市场低位运行。供求方面,从2012年到2014年,供应量一直稳健上涨,商业成交量逐年上涨,2014年供应量达到峰值,2015年以后,供应量放缓,市场主要以去库存为主,市场库存堆积,去化压力大,从成交价格方面看,受成交结构影响,2013—2016年,整体成交价格呈下降趋势,2016年至今均价维稳,2019年受“三稳”政策影响,价格将保持稳定趋势。物业市场-商业市场走势碧桂园龙腾世家等项目集中放量,供应上涨,万科魅力之城等项目低价出货,致使量升价跌。11月商业供应面积8.87万方,环比上涨54.80%,同比下降13.59%,供应量大幅度上涨,11月商业成交面积6.13万方,环比上涨47.00%,同比上涨20.53%,市场成交小幅上涨,11月商业成交均价17389元/平米,环比下降15.99%,同比上升2.68%,整体成交均价小幅下降。物业市场-商业市场存量商业市场年末各项目集中放量,库存持续攀升,去化周期高位运行。截止目前商业库存524万方,库存量保持高位,库存压力大,库存依旧保持增长,去化周期达126个月,去化周期长。来源: 云南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