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商产业研究院推出:2019年OLED产业链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推出:2019年OLED产业链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随着中国OLED屏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面板企业产能进入密集投产期,折叠屏手机呼之欲出,对OLED的需求高速增长,国内OLED市场迎来发展机遇。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显示结构简单、耗材环保,且OLED显示具有柔性可卷曲的特点,规模化量产后更有可能具备低成本普及的优势。预计2019年中国OLED行业市场需求将达到2.89亿片,2022年有望达到4.7亿片。随着0LED布局、技术进步的不断提升下,目前,中国OLED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资金的大量投入以及技术的不断提升,已有部分厂商实现损产及量产。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OLED产值规模持续稳定增长,从5.3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103.5亿美元,七年间增长了近百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4.2%。为此,中商产业研究院为大家推出《2019年OLED产业链前景研究报告》,让大家理清OLED各产业链及上市企业分布情况,以下是详情:PART1上游零件组汇总了制造设备、制造材料、组装零件三个方面的产业企业,共11页,含150多家企业。PART2中游集成制造汇总了显示屏、触摸屏、盖板三个方面的产业企业,共5页,含70多家企业。PART3下游应用汇总了整个下游应用的产业企业,共9页,含190多家企业。PART4未来发展前景剖析了OLED的优势、促进因素及市场需求预测。(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息息相通

OLED行业深度报告:118页深度解读OLED产业的材料机遇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报告提纲:OLED产业材料布局传输和发光材料是关键 柔性阻隔膜受益巨大靶材企业占据有利地位偏光片进程较快封装胶用途大报告节选:……(报告来源:方正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几宗罪

手机OLED屏幕市场报告:三星超过90%,京东方非国产第一太尴尬

过去几年,不论是手机屏幕还是PC屏幕,关于LCD屏幕与OLED屏幕的争执几乎从未停止,LCD党始终振臂高呼"LCD永不为奴",但遗憾的是目前OLED屏幕已经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屏幕材质,尤其是在苹果、三星、小米等品牌的高端旗舰机上,OLED屏幕几乎已经成为标配。而在这场屏幕变革中,受益者最大的自然就是屏幕供应商了,其中作为国际显示面板领域龙头老大的三星同样保持了自身在手机OLED屏幕市场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是压倒性的,短时间内根本无人能出其左右。近日,市场调研公司Stone Partners对外公布了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OLED面板的出货量报告,正如我们所才预估的一样,三星一骑绝尘,各大面板制造商难以望其项背,具体说来三星Display在智能机OLED面板出货中拿到了88.1%的份额,高居第一;不过在2020年第一季度这一数据已经升至90.2%(三星当季实现6160万块智能机OLED出货)。换句话说,三星一家在OLED面板市场的份额就超过了九成。其实,三星能有这样的成绩并不意外,毕竟三星智能手机本身的出货量在全球范围内就高居全球第一,这本身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出货量;此外,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二的华为、第三名的苹果、第四名的小米、第五名的OPPO、第六名的vivo在自家的旗舰机上也同样以三星OLED面板为主,尤其是苹果,从iPhone X到iPhone XS、再到iPhone 11系列,几乎全系采用三星OLED面板。说完三星,我们说说后面的排名,第二名到第五名都是国产屏幕制造商,但厂商排名还是非常令人意外的,毕竟在过去几年京东方(BOE)几乎成为了国产屏幕的代名词,但其出货量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出色。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按照排名一一来看。第二名-EDO(上海和辉光电)2019年底第四季度市场份额为5.7%,2020年第一季度为4.9%。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是一家专注于中小尺寸AMOLED显示屏生产和下一代显示技术研发的高科技公司,拥有国内第一条、设备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第4.5代低温多晶硅 (LTPS) AMOLED量产线;首批产品于2014年4月亮相,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大批量出货。第三名Visionox(维信诺)2019年第四季度出货份额为5.6%,仅落后于和辉光电0.1个百分点,2020年第一季度为4.9%,依旧排名全球第三,国产第二。维信诺是中国大陆第一家OLED产品供应商,基于清华大学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技术成立的,集OLED自主研发、规模生产、市场销售于一体,2002年建成国内第一条OLED中试生产线,2003年完成了OLED生产工艺技术的集成,实现了OLED屏及模块的小批量生产和销售。关于维信诺屏幕大家比较熟悉的产品有小米CC9 Pro、小米MIX Alpha 5G概念手机。虽然小米10未采用维信诺OLED屏幕,不过维信诺方面表示"小米是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公司已进入其供应链,除了产品供货外,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协同创新。公司与终端厂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随着产线产能提升,正在积极导入更多品牌客户"。第四名为Tianma(天马)2019年第四季度出货占比为0.6%,2020年第一季度为0.4%。天马微电子是专业生产、经营液晶显示器(LCD)及液晶显示模块(LCM)的高科技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产品档次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已成为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3条国内最先进的液晶显示器生产线。第五名BOE(京东方)在2019年第四季度与2020年第一季度,京东方手机OLED面板的出货份额均为0.1%,说实话这还是非常令人意外的,要知道在三月中旬还有消息称京东方公司正在力争加入苹果供应商行列,他们希望可以为iPhone 12供应OLED屏幕,不知道看到这份市场份额报告,苹果心里会怎么想?事实上,京东方在过去几年一直被看作是国产屏幕之光,而且根据京东方2019年年终报告来看,京东方2019年柔性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二,数据来源为群智咨询。如今看到Stone Partners的这份数据着实有些尴尬了。当然,咱也不知道哪方的数据更靠谱一点。那么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一报告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谢谢!注: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权删图;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红灯记

OLED发光材料专题报告:以技术之矛突破专利之盾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 、OLED 发光材料 2022年国产规模将达到 66亿元在 OLED 材料系列报告一中,我们阐述了未来国内 OLED 产业的发 展趋势。随着良率低、产能不足等制约因素逐渐化解,降成本和供应链安 全的压力日益凸显,上游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其中发光材料是更具发展 前景和投资价值的关键材料之一。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基于电致发光的第三代显示技术,其基 本结构是在 ITO(铟锡氧化物)玻璃(阳极)上蒸镀有机发光材料(依次为 空穴层、发光层、电子层),在电子层上方有一层低功函数的金属电极(阴 极),整体构成如“三明治”的结构。相比于 LCD 显示技术,OLED 不需要 LCD 屏幕的背光层,也不需要控 制出光量的液晶层,只需要将发光材料蒸镀到 ITO 玻璃上,点亮即可发光。 因此随着 OLED 显示技术的发展,发光材料成为显示行业的新增需求,未来 2-3 年国内 OLED 产业链日趋成熟也将进一步提升发光材料的需求。根据DSCC预测显示,2022年OLED发光材料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2.9 亿美元,2019-2022 年复合增长率为 22%。按照应用领域划分,以手机和 电视领域市场空间最大,分别为 11.6 亿和 10.3 亿美元。根据 DSCC 数据显示,2017 年发光材料全球规模 8.59 亿美元, AMOLED 出货面积约为 500 万平方米,从而得出 2017 年发光材料平均价 格为 172 美元/m2。我们基于如下假设对发光材料的市场规模进行测算:1)2018 年材料价格不变,其他年份材料价格每年下调 10%;2)预估产能全部折合成 6代线产能,n+1年产能为满产的 30%,n+2 年为 60%,n+3 年为 90%。基于 2018-2022 年中国 AMOLED 面板产能和材料价格,我们测算到 2022 年 OLED 发光材料国内企业产值规模将达到 66 亿元人民币, 2019-2022 年复合增长率达 47%。(注:如果国内面板产线良率提升加速, 则面板企业对材料的需求量有望超过上述预期)2 OLED 发光材料国产替代伊始,四类形态国内企业各展所长2.1 OLED 中间体/粗单体已经实现国产化,发光材料仍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OLED 发光材料是由化学原材料依次合成为中间体、粗单体,再经升 华提纯得到。目前,化学原材料国内产能充足,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企业议价能力 较弱,毛利率仅有 10%-20%;中国是全球 OLED 中间体/粗单体主要生产 国,目前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行业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毛利率达 30%-40%;而发光材料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国产化能力较弱,目前由国 外企业垄断,毛利率高达80%。国内企业主要从事 OLED 中间体/粗单体生产。发光材料的专利基本 被美、日、韩、德等国家企业所掌握,在成本压力下,这些企业一般会把 部分 OLED 中间体/粗单体的生产外包出去。中国是全球 OLED 中间体/ 粗单体的主要生产国,知名企业如万润股份、濮阳惠成等上市公司已进入 全球 OLED 材料供应链。目前行业已经实现国产化,竞争格局也初步形 成,同时盈利水平维持在中高位。OLED 发光材料主要分为小分子材料与高分子材料两大类。小分子材 料是目前主流的量产方案,主要包括发光层材料和通用层材料。发光层材 料分为主体材料(红光主体、绿光主体、蓝光主体)和掺杂材料(红光掺 杂、绿光掺杂、蓝光掺杂);通用层材料分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 电子注入层与电子传输层。而高分子材料采用旋转涂覆或喷涂印刷工艺, 但因寿命和喷墨打印工艺尚未成熟,迟迟未实现产业化应用。现阶段而言,全球 OLED 发光材料的供应权基本掌握在海外厂商手 中,国内能实现高质量、大规模量产的厂商几乎没有。红绿磷光材料被 UDC 垄断,蓝光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为出光兴产、默克等,此外,陶氏化 学、日本东丽、德山金属、LG 化学、三星 SDI、保土谷化学等国外优秀 企业均在发光材料不同类别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2.2 OLED 发光材料国产替代伊始,四类形态国内企业各展所长 在 OLED 材料系列报告一中,我们提到未来 2-3 年以京东方、维信 诺为代表的国内面板厂商良品率有望爬升至接近全球龙头三星的水准,同时国内面板厂商逐步加大产能布局,建设多条AMOLED生产线,未来 2~3 年将陆续投产,届时可形成约 46 万片/月 6 代 AMOLED 面板产能;另一 方面中间体/粗单体环节也已涌现出万润股份、濮阳惠成等上市公司。随 着国内 OLED 产业链日益成熟,发光材料的国产化进程逐步开启。国内多家企业依赖其资源优势或技术积累纷纷切入发光材料领域,形 成多种企业形态,我们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中间体/粗单体企业向 下游延伸、面板企业向上游延伸、海外领军企业团队归国创业、科研院所 研究成果产业化。 1)中间体/粗单体企业向下游延伸随着国内 OLED 产业链日趋成熟,国内较为成熟的中间体/粗单体企 业利用其在技术积累及工艺优势纷纷向下游布局技术壁垒更高的发光材 料,以期扩大其竞争优势。如吉林奥来德、广东阿格蕾雅在原有的公司体 系内进行研产;万润股份成立子公司三月光电专门研产OLED 发光材料。2)面板企业向上游延伸 在中美贸易战、日韩贸易战爆发的背景下,核心原材料的供应也为国 内面板厂商敲响了警钟。因此,国内领先的 OLED 面板厂商采取扶植本土 材料企业的方法来降低关键供应“卡脖子”的风险。如从维信诺分离出来 的鼎材科技专注研产新一代 OLED 发光材料,华星光电也成立子公司华睿 光电来开发 OLED 发光材料。3)海外领军企业团队归国创业 随着 OLED 显示时代逐渐到来,一些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海归团队纷 纷选择回国创业,将其自身对 OLED 发光材料技术和专利的独到理解运用 到自主专利材料开发过程中,致力于国内 OLED 发光材料的发展,如夏禾 科技、冠能光电。4)科研院所研究成果产业化 近些年来,我国科研院所研究实力稳步提升,研究成果频出,一些科 研院所也越来越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因此也不乏一些科研院所孵 化企业,如卢米蓝、海谱润斯。3 技术、专利、迭代特性、客户黏性四大要素构筑行业壁垒3.1 OLED 发光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 从发展历程来看,OLED 发光材料主要分为三代:第一代为荧光材料, 第二代为磷光材料,第三代为 TADF 材料(目前尚在研发),第一代荧光 材料的极限效率是 25%,第二代磷光材料从单重态转换到三重态,效率接 近 100%;目前蓝光主要使用第一代荧光材料,红光、绿光使用第二代磷 光材料。其中荧光和磷光材料已经商业化,TADF 则被认为是下一代发光 材料。 下面的段落将详细阐述 OLED 各层发光材料的技术细节,读者可以 选择性阅读。 1)掺杂材料是 OLED 自发光最核心的材料,技术壁垒最高。绿光掺杂材料相对较容易合成,但是从显色指标来看,绿光最重要; 基于荧光和磷光的绿色 OLED 效率和寿命是三基色中最好的,同时也早 已达到产业化的要求,常见的绿光掺杂材料主要有 Ir(BPPya)3、Ir(ppy)3。红光掺杂材料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大共轭芳香基团,溶解性较差,合 成难度较大,常见的红光掺杂材料主要有 PtPEP、Ir(BPPa)3、Ir(piq)3。蓝光掺杂材料的发射波长最短,能垒最高,与之匹配的金属较少,因 此材料种类较少;此外,由于蓝光材料能隙较宽,妨碍了载流子注入发光 层进而影响器件的整体性能,效率和寿命都不如红绿光材料,常见的蓝光 掺杂材料主要有荧光材料(TPBe、DSA-Ph、TOTP)和磷光材料(FCNIr、 FIrN4、FIrPic)。2)红绿蓝主体材料各有各的难度,技术壁垒相差不大,仅次于掺杂 材料。红绿光主体材料要求能量损失要很低,红光三线态和单线态能级要接 近,并且与掺杂材料的单线态能级也要接近,保证较低的能量损失,常见 的主体材料有 CN-PPV(红光)、UGH2(绿光)、PVK(绿光)。由于蓝光掺杂材料需要较高的能隙和三线态能级,为了把三线态激子 限定在发光层并且避免能量从掺杂材料向主体材料的逆向能量传递,蓝光 主体材料的单线态和三线态能级应该比掺杂材料更高,通常蓝光主体材料 的三线态能级应高于 2.75 eV,常见的主体材料有CBP。3)空穴材料较电子材料来源广泛,技术难度相对较低。 空穴传输材料有利于空穴的传输,大多是具有大共轭的三芳胺结构, 具有较强的给电子特性,常见的材料主要有 TPD、NPB、TPOTA、MTDBB、 TDAPB、BPAPF 等。电子传输材料一般采用具有大共轭平面的芳香族化合物,结构中引入 吸电子的氧氮硫杂环等基团,合成相对较难,如Alq3、TPBI、BCP、BPhen、 TAZ 等都具有一定的传输性,但是随着对器件效率和寿命要求的不断提 高,这些传统材料已经很难满足实际需要。空穴注入材料有助于减小 ITO 与空穴传输层界面间的势垒,有利于 增加界面间的空穴注入,如肽箐铜(CuPc)、星状的多胺、聚苯胺等。在 空穴注入层中进行 p 型掺杂有助于降低空穴注入势垒,还可以通过将空穴 传输材料进行部分氧化、ITO 电极表面的有机功能化和无机物插层等实现 提升空穴的注入能力。电子注入材料是为了降低从阴极注入电子的势垒,大多为无机金属盐 如 LiO、LiBO、CsCO、KSiO、CHCOONa、CHCOOK、CHCOOLi、NaF、 LiF、CsF 等。在电子传输层中进行 n 型掺杂有助于降低电子注入势垒。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 OLED 发光效率,会在发光层和传输层之间 蒸镀一层辅助层材料(也叫阻挡层材料)使电子/空穴聚集在发光层。评价 OLED 器件性能优劣的核心指标主要有三个:驱动电压,发光 效率及寿命;辅助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发光亮度,色纯度及发光光谱。在不 同的发光亮度下,OLED 器件具有不同的发光效率。因此在同等亮度下, 效率越高,器件性能越好,能耗越低;在同等效率下,所需亮度越低,驱 动电压越小,器件能耗越低;器件能耗越低,器件的使用寿命越长。此外, 发光光谱和色纯度可以定量的显示器件及材料的发光颜色、色彩及饱和度 等,从而反应出器件显示效果的好坏;而色温及显色指数主要是对 OLED 照明的量化标准。3.2 国外企业已经建立了垄断性的专利网 目前 OLED 发光材料专利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主要集中在韩国、 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企业。以 UDC、出光兴产、默克、斗山、德 山、 LG 为代表的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分别对不同材料实行专利封锁和保护, 建立了强大的专利网。以 UDC 为例,目前 UDC 拥有全球超过 5000 项已 发行及申请中的专业许可及独家授权专利。UDC 拥有磷光 OLED 领域的 绝大部分专利,并且拥有十分广泛的专利库,专利涵盖发光材料、封装、 柔性 OLED、印刷工艺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绿光和红光掺杂材料方面 UDC 拥有非常强的专利垄断能力。近来 OLED 部分核心专利已经或即将到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行业进入的门槛,为国内材料企业切入供应链带来了更好的机遇。同时,国内 OLED 发光材料领域自主研发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专利 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目前中国已成为相关领域专利申请量最多 的国家,这也反映出我国在 OLED 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 国内发光材料企业的授权专利也在逐渐增加,国内企业在 OLED 发光材 料领域的竞争力逐步得到加强。3.3 OLED 发光材料更新速度快,迭代时间短 一般来说, OLED 发光材料的迭代时间仅为 2-3 年,原因在于下游面 板性能更新速度快,材料企业必须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匹配下游需求 。三星 Galaxy S 系列手机从 2010 年开始采用 OLED 屏幕,在十年间像素图 形改变了四次,屏幕从直面屏到曲面屏在逐步过渡到全曲面屏,分辨率也 不断的提升。手机屏幕快速的更新换代对 OLED 发光材料的迭代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材料企业必须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研发 。3.4 下游面板企业认证周期长,客户黏性强 OLED 发光材料整个认证周期要经过样品、小试、中试、小批量供货、 批量供货等阶段,新的材料从验证到进入产线,大约要 1 年的时间,真正 到大批量供货可能要长达2-3 年。在如此长的认证周期下,发光材料企业 一旦进入面板厂商供应体系,在较长时间内不易被替换,客户黏性强。发光材料企业通常是针对某一材料体系与面板厂商配合进行开发,只 有当开发的材料与面板厂商其他材料搭配起来使用时,器件性能表现优于 原有方案,才有可能进入面板厂商下一代的材料供应体系。为了更好地匹配客户需求,发光材料企业在开发某一种材料体系时,通常会通过在寿命、 效率、驱动电压等性能指标上进行微调,一次性开发出十几只材料,而客 户验证后可能仅有一只材料在与其他材料搭配使用时符合要求。考虑到每 一只材料的开发都需要面对的高技术专利壁垒,国产替代的难度之大也可 想而知。因此只要进入到面板厂商材料供应体系中,实现批量供货,就能 够构筑较高的客户壁垒。3.5国际巨头UDC的垄断地位源自其在技术和专利两方面的极强竞争优势 1)技术优势 UDC 在 OLED 材料领域处于“霸主”地位,尤其是在磷光发光材料 方面。近年来公司整体毛利率基本保持在 80%以上,客户涵盖 OLED 面 板和照明领域的诸多全球知名企业。OLED 面板客户主要有三星、LG、 友达光电、京东方、天马微电子、群创光电、和辉光电、维信诺等,OLED 固态照明领域客户主要有柯尼卡美能达、钟渊化学(Kaneka)等。UDC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博 士占比超过 50%。UDC 拥有全球最大的磷光 OLED 发光材料研发团队, 每年的研发费用超过 3 亿元,截止到 2019 年 6 月拥有 303 名员工,这些员工中 196 名为研发人员,有 113 名为博士。2)专利优势 UDC 除了自身不断进行 OLED 专利技术研发布局外,还持续收购多 家企业的相关专利,截至 2019 年 2 月 10 日,UDC 在全球范围内已发布和 待批的专利已经超过 5000 项。2011 年 UDC 支付 44 万美元购买了摩托罗 拉的 74 项专利(截至 2018 年已在美国到期);2012 年 UDC 花费近 1.1 亿美元向 Fujifilm 公司购买超过 1200 项 OLED 相关专利;2016 年,UDC 的爱尔兰子公司花费9600万美元购买巴斯夫的500多项OLED相关专利; 同年,UDC 以 3600 万美元收购全球金属有机领域领先公司 Adesis。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UDC 之所以能够取得垄断地位,是因为 其在磷光发光材料方面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并且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 采取收购其他企业相关专利等措施构筑了强大的专利网以阻止其他对手 进入,进而与三星、LG 等全球知名面板厂商客户形成了很强的合作黏性。4 投资策略国内 OLED 发光材料企业要想突破国外巨头垄断的格局,首先需要 具备一流的产品技术,而面板厂商客户的认可是产品技术的最好证明;同 时,能够向客户批量出货或者与客户共同开发新产品,是发光材料企业不 断提升产品性能、锤炼技术迭代能力的前提。因此我们认为,最优先应该 关注获得面板企业认证并向其批量供货的国内材料企业,而已经具备中间 体/粗单体量产经验或者有面板厂商深厚资源的企业更有优势,例如已经 向京东方批量供应红光辅助层材料的陕西莱特光电。其次,国内发光材料企业有必要针对性地进行专利布局,以此巩固自 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国外专利网的包围下,能够有相关材料专利获得 授权,也是国内企业产品技术能力的重要印证。据公开资料显示,奥来德 授权专利达 114 项、鼎材科技也已有 85 项专利获得授权。 最后,技术的沉淀、产品性能的提升和专利的积累都是建立在专业而 具有丰富经验团队的基础上的,特别是近年来在 UDC、出光兴产有着多 年产业化经验的顶尖人才归国创业,有望加速我国发光材料的国产化进 程,实现相关核心技术的全方位升级。我们对国内主要的 OLED 发光材料企业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评 价,重点推荐关注莱特光电、鼎材科技、夏禾科技三家优秀企业。4.1 莱特光电:依托中间体技术积淀,率先实现发光材料量产供货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2 月 21 日,总部位于 西安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于 2016 年 1 月 8 日正式在新三板挂牌。 公司专业从事 OLED 材料、液晶材料、高纯电子化学品及专用化学品的 研发、生产及销售,是一家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装备完善和检测设备先进 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获得深创投、国中创投、甘肃高新投、甘肃新材 料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知名机构投资。2016 年 7 月公司中韩合资子公司“陕西莱特迈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成立,引进韩国 MS 公司先进的技术及专利,同时引进了在 OLED 新材料 领域深耕数十年的专业人才。目前,莱特光电已经形成 OLED 材料中间体至发光材料完整供应链的 技术优势;同时,公司除具备中间体/粗单体量产经验及深厚的客户基础 外,也已向京东方批量供应红光辅助层材料,率先获得下游面板厂商认可。4.2 鼎材科技:掌握自主专利材料并实现量产的显示材料供应商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及 OLED 新 型显示领军企业维信诺的原材料业务核心团队成员组建,于 2013 年 9 月 成立于北京,并在固安和合肥分别设有子公司作为生产基地。公司致力于 光电领域新材料产品技术开发和创新,在主营产品 OLED 发光材料及彩色光刻胶材料方面处于业内领先地位。公司已获得深圳清研创投、北京赛 奇科技、华夏幸福、同德磐石、陕西义禧、国投创业、合肥创新投资、德 同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具备深厚的面板厂商资源; 2)针对性的进行自主专利布局:截止到 2020 年 1 月 1 日,鼎材已申请专 利 447 项,国际专利 14 项,已有 85 项专利获得授权,鼎材专利申请数量 以每年近 50%的速度在递增;3)积极布局新一代材料:鼎材科技联合清 华大学有机光电子实验室展开热活化敏化荧光(TASF)技术的研发,技 术壁垒高的蓝光 OLED 器件材料获突破,此外在主体材料、传输层材料、 发光辅助层材料方面也取得一定的进展,并实现量产; 4)与龙头企业 UDC 合作共同推进 OLED 主体材料商业化。 4.3 夏禾科技:海归团队领衔的国内 OLED 发光材料新锐企业 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 5 月,公司是由美国 OLED 行 业材料专家夏传军博士、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清华大学药学院何伟教授 及志同道合的投资人创立的民营新创科技公司。公司旨在研发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新一代 OLED 材料和技术,摆脱 OLED 面板厂商对海外材料的 技术依赖。公司已获得中锦投资、荷塘创投、兴边富民、凯铭投资、龙洋 实业等机构投资。 公司创始人曾担任 UDC OLED 材料研发负责人,领军技术团队有累 计超过40年以上的OLED材料研发和商业化经验,作为发明人有超过500 项专利和专利公开,对 OLED 新材料的开发和量产以及专利布局有深厚 的功底。公司研发团队主要由来自清华、北大、中国科大、浙大、北理工、 南开等高校的科学家组成,硕博人才占比 80%以上。公司凭借技术团队对 OLED 发光材料的独到理解以及多年研发和产业化经验,针对性地开发 OLED 发光材料,有望加速我国发光材料的国产化进程。……(报告来源:基业长青)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祖甲

柔性OLED专题报告:乘OLED趋势东风,实现显示技术新变革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OLED 性能凸显,未来将成主流 终端材料层为 OLED 发光关键材料。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继 CRT、LCD 显示技术后又一重大技术突破,在结构上呈三文治夹心状,终端材料层夹于正、负电极材料层 之间,整体放置于基板材料之上。其中,终端材料层包括发光层、电子/空穴注入以及传输层。电池向 OLED 施加电压,电流通过有机层从阴极流向阳极,阴极、阳极分别产生电子与空穴,两者在发光层相遇结合,电子填充空穴并释放能量,而光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发光层中有机分子的类型。其中,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的作用在于增强电子和 空穴的传输、注入能力,从而提高发光性能。OLED 性能更胜一筹,未来取代 LCD 成主流。OLED 带有电致自发光特性,不需要像 LCD一样装配背光模块,能够有效降低消耗的功率。同时,OLED 以有机材料代替晶片的结构使得屏幕较 LCD 更薄、更轻,为柔性显示、元件集成提供技术基础。从显示效果来看, OLED 具备 180 度大视角、对比度高、色彩丰富等特点,成像质量较 LCD 高。从响应速度来看,OLED 刷新速度几乎较 LCD 快 50 倍,在高速动态画面下仍能保持高清晰度。整体来看,OLED 性能优于 LCD,未来大规模应用为大势所趋,据 IHS 预测 2019 年智能手机OLED 面板的渗透率将超过 LCD,达到 50.7%,2025 年将进一步提升至 73%。主流 OLED以 AMOLED为主。按驱动方式分,OLED 可分为被动式驱动(PMOLED)、 主动式驱动(AMOLED)。结构上,PMOLED 电极材料呈矩阵式分布,以扫描的方式 点亮其中的像素,瞬间高亮度发光,所需驱动电压较大。而 AMOLED 具有全层电极, 利用独立的薄膜电晶体(TFT)控制每个像素,每个像素皆可以连续且独立地驱动发光, 因此,AMOLED 功耗更小、发光元件寿命更长,适用于大尺寸和高分辨率的产品之上, 目前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机、电视屏幕中。2、技术、材料突破助力柔性 OLED,走向成熟未来可期从屏幕的发展路径来看,可以分为刚性屏(曲面屏)、柔性屏、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卷 曲屏”。其中,曲面 OLED 在出厂前固定弯曲到一定的角度,后期在终端消费者手中无 法做任何调整,实质上仍属于刚性屏的一种。真正的柔性折叠屏在出厂后仍可实现多次弯折,而柔性屏的实现主要依赖关键材料的柔韧性及可靠性,体现在屏幕基板、盖板、 铰链等多个零部件之上,形成 3 个主要技术难点:( 1)柔性屏幕;(2)封装技术;(3) 铰链设计。柔性技术突破,有机材料成关键。柔性 OLED 不仅面临翻折的问题,同时也要保证在高 频率的折叠后仍能保持原有状态,对材料的柔软性、可挠性有较高的要求。以手机屏幕 为例,主要由基板、材料层、触控板、盖板组合而成。主流 LCD 的基板、盖板均采用 玻璃材质,玻璃硬度较大,与柔性显示存在矛盾,而 PI 材料因具备轻质、柔软性好、能 承受多次弯折、耐高温等特性,目前已代替玻璃成为柔性 OLED 基材。对于盖板材料的 选择,除了满足柔性折叠之外,还需要符合透明显示,由于 PI 材料呈黄色,需经透明处 理生成 CPI 后,才能搭载在盖板上。目前,相关 PI 技术被韩国科隆、SKC 公司垄断, 国内新纶科技、苏州聚萃正携手积极布局。电极可折叠同等重要。小尺寸触控屏主要使用氧化铟锡(ITO)作为触控电极材料,但 ITO 对柔性折叠的兼容性较差,多次折叠后容易造成阻抗值升高,导致出现低导电率、 触控灵敏度下降情况。目前,相关厂商已研制出利用纳米银线、金属网格材料代替ITO, 两种材料不仅满足柔软折叠要求,在导电性能、透光性、反应速度上更具有优势。纳米 银线技术代表厂商有 Cambrios、诺菲纳米科技公司,欧菲科技则拥有金属网格技术储备。封装技术取得进一步进展。屏下元器件普遍对水汽、氧气较为敏感,一旦接触,元器件 寿命则会大打折扣,因此过去 LCD 普遍采用玻璃封装,既能提高密封性,又能在一定 程度上起到保护屏幕的作用。但由于玻璃封装与柔性折叠存在矛盾,OLED 则采取 TFE 薄膜的封装技术,TFE 具备灵活、轻质的特点,满足柔性折叠的要求,能进一步减轻屏 幕重量,但在隔绝氧气、保护屏幕的效果上较玻璃逊色。我们预计未来 TFE 薄膜技术的 密封性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柔性玻璃或会成为封装技术另一个看点,据悉,康宁目 前正研发 0.1mm 可折叠柔性玻璃,有望率先搭载在新一代 iPhone 上。机身尚不具备柔性技术,铰链成为折叠关键零件。从目前华为流出的折叠手机专利图来 看,铰链一方面连接着分离的两块机身,一方面连接着柔性 OLED,因此,铰链的设计 需要考虑两方面:(1)铰链的最小翻折角度及折叠后整机的拟合程度,不仅能防止过 度折叠带来的机械伤害,还直接影响到折叠后的整机厚度;(2)多次折叠后的可靠性 与寿命,是实现屏幕半折叠、半平摊、不同翻折角度下操作稳定性的基础;同时,多次翻折的压力容易造成铰链的机械损耗,对折叠的流畅性、寿命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悉, 华为近日发布的可折叠手机 Mate X 搭载自家耗时 3 年研发的铰链转轴,里面包含 100 多个零件。从目前的展示来看,Mate X 在铰链上设置了机械按钮,按下按钮后折叠屏小 幅弹出,我们预计铰链采用了多层的复合式设计,目前已实现无间隙的动态弯折,整机 折叠厚度约为 11mm。目前,长盈精密掌握相关技术。相关技术步入改进试验阶段,有望进一步完善走向成熟。虽然柔性 OLED 材料、封装及铰链等相关技术已经取得重要性的突破,但我们认为目前相关方案尚处于持续改进试验 的阶段。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1)OLED 主要采用磷光发光材料,其中蓝 色材料(最多约 14000 小时,折合约 19 个月)发光寿命较红色、绿色短(46000 至 230000 小时,折合约 62-310 个月),容易导致闪屏现象;(2)采用 CPI 作为盖板层,其硬度 是否能够承受日常磨损、碰撞。目前华为公布的 Mate X 在柔性 OLED 屏幕之上放置高 分子材料保护层,尚未清楚是否为 CPI 材料;(3)铰链寿命及良率尚不成熟,据悉, 柔派折叠屏手机铰链的使用寿命约为5-10 万次,大幅低于 OLED 屏 20万次的折叠寿命; (4)电池续航,目前已发布的折叠屏手机当中,华为 Mate X 电池容量最大,为 4500mAh,三星次之,柔派电池容量最小,不足 4000mAh,在“大屏幕+5G”的双重驱动下能否保持 较长的续航时间仍需进一步关注。当前,首批折叠屏手机已步入量产阶段,我们认为在 市场预期及各大手机终端厂商的驱动下,柔性 OLED 上中游产业链将会进一步完善相关 技术,成熟方案未来可期。3、以智能手机应用为头筹,成本有望逐步降低大屏显示成主流,柔性折叠破瓶颈。我们统计了 Top3 手机厂商(包括苹果、三星、华 为)近 3 年发布的旗舰机型,认为屏幕发展呈现 2 个趋势:(1)屏幕尺寸不断增大, 2016 年 Top3 厂商旗舰机型的屏幕尺寸维持在 6 英寸以下,2018 年基本超过 6 英寸, Mate 20 接近 6.5 英寸;(2)屏幕占前面板比例持续提高,2016 年 Top3 厂商旗舰机型 屏占比在 65%-78%的区间之内,2018 年均提升至 80%以上,Mate 20 系列屏占比更接近 90%。我们认为大屏手机仍是未来的主流趋势,但目前大屏幕的发展面临较大的瓶颈, 一方面,单纯增加手机屏幕尺寸的可行性变低,尺寸增大将会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便携性、单手操作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屏幕占比的比例逐渐接近极限,通过屏占比的提高间接提升屏幕尺寸不可持续。因此,通过搭载柔性折叠屏,手机解决了大尺寸、便携性之间的矛盾,在屏幕尺寸增加的基础上仍保持较强的便携性,消费者可以轻松将大屏手机放 入口袋,实现“大尺寸+便携性”的突破。头部厂商相继发布折叠手机,国内厂商有望陆续跟进。2018 年 11 月柔宇率先发布全球 第一部柔性折叠手机,采取外翻的方式,但仍存在折叠状态下屏幕间隙较大的情况。2019 年 2 月份,头部厂商三星、华为分别发布旗下可折叠手机 Galaxy Fold、Mate X,均已实 现无间隙折叠且折叠厚度有所减少,亮点满满,相关设计已逐步完善,据产业链调研, 三星、华为出货量分别规划在 70 万台、20 万台左右。目前,国内厂商小米、OPPO、 VIVO 均流出相关样机。据悉,小米将采用双折叠的方式;OPPO 折叠设计与华为 Mate X 相似,采用鹰翼式折叠;我们预计相关厂商有望于 2019 年后期陆续发布产品,抢占市 场。受益技术成熟、需求扩大,成本有望逐渐降低。目前柔性折叠手机公布的价格基本在 1 万元以上,价格较一般手机定价高。从供给端来看,定价走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成本, 就柔性 OLED 面板来看,据 DSCC 表示,目前三星 7.3 寸柔性 OLED 面板生产成本接近 180 美元,而 iPhone XS Max 屏幕仅为 120 美元。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出,虽然相关技术 已经突破,但尚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阶段。从需求端来看,2019 年为开启柔性 OLED 应用元年,各大手机厂商加快布局折叠手机领域,市场普遍对柔性手机持开放的态度。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驱动,我们认为,随着柔性 OLED 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及良率的提升, 叠加需求端的增加,单位成本出现下降未来可期。4、柔性 OLED 发展空间广阔,渗透率提升引来洗牌 OLED 应用进一步拓展,卷曲屏为最终形态。各大厂商正加紧对 OLED 领域的研究和开 发,未来在“5G+柔性 OLED”新的应用场景体验下,OLED 有望进一步渗透到日常生活 的各个方面。在目前技术下,柔性屏以终端应用为主,除了能应用在传统的家电、电子 产品之外,更有望进入以下 2 个领域:(1)汽车。推出 OLED 可挠车灯;全面放弃物 理按键,将柔性屏嵌入挡风玻璃上,相关功能操作通过挡风玻璃完成。(2)医疗可穿 戴设备。针对皮肤、毛发、心脏等多个重要部位,利用 OLED 的柔软性贴合不同部位的 轮廓,实时对病患进行医疗监控、辅助治疗。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在经历刚性屏到柔性 屏的突破后,未来屏幕形态或会朝着“卷面”进一步发展,即可向任意方向弯折及卷曲。OLED 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相关厂商迎来结构性机会。据 IHS 预计,2019 年全球OLED 出货量大约 7 亿块,2025 年有望接近 10 亿块;其中,超过 70%的 OLED 将应用在智能 手机之上。同时,我们在上文曾指出,据 IHS 预测 2019 年智能手机 OLED 面板的渗透 率将超过 LCD,达到 50.7%,2025 年将进一步提升至 73%。面对 OLED 持续下渗的趋 势,产业链上游、中游有望迎来结构性机会。其中,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材料、设备、组装制造,相关材料及设备主要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公司多负责附加值较低的中间体、 粗单体的制作,未来进口材料国产化空间广阔,相关厂商有望受益。产业链中游为面板制造,国内厂商以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等为主,相关技术已接近领先水平,目前厂商纷纷加大产线的投入,产能与良率爬坡顺利进行,部分厂商已陆续供货头部终端商, 据 IHS 预计 2019 年大陆 OLED 面板企业产能约占全球 5%,2023 年有望提升至 40%, CAGR 高达 68.18%,面板厂能跃居世界第 2。5、投资策略 关注具有技术与规模优势标的。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后,柔性 OLED 在手机终端上终于获 得了应用,这是终端产品迈向“便携式大屏幕”的一个里程碑。虽然目前处于手机出货 的滞涨期,然而 OLED 在手机中的渗透率正不断提升,叠加 5G 发展带来的换机潮,以 及工艺逐步成熟有望降低成本的机会,柔性 OLED 在终端的渗透率将有望提升。我们认 为,柔性 OLED 在手机终端上的出现仅仅只是柔性 OLED 广泛应用的一个开始,随着柔 性 OLED 的工艺成熟,将有望在多个场景实现应用,市场空间广阔。柔性 OLED 是一项 具有前沿性的技术,涉及多个核心零部件与技术。对于柔性 OLED 产业,我们认为可以 关注在产业链上,生产关键零部件并掌握重要技术的规模化公司,如 :京东方A (000725)、 精测电子(300567)、长盈精密(300115)等相关标的。5.1 OLED 产业链部分相关公司 京东方 A(000725):国内显示屏龙头加速发力柔性显示屏公司是国内显示屏龙头。公司成立于 1993 年。从 2003 年起,公司投建了中国大陆第一条第 5 代 TFT-LCD 生产线、第一条第 6 代 TFT-LCD 生产线、第一条第 8.5 代 TFT-LCD 生产线。同时,公司还拥有全球首条第 10.5 代 TFT-LCD 生产线以及中国首条第 6 代柔性AMOLED 生产线,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屏”的屏的问题。根据 IHS 数据显示,2017 年公司的液晶显示屏出货数量约占全球 25%,总出货量全球第一。2018 年前三季度,BOE(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等五大应用领域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优质客户 MWC 大放异彩。公司凭借优秀的技术与充足的产能,目前已成为三星电子、联想、华为、中兴、小米等国内外知名的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厂商额的稳定长期合作公司,并建立了稳定销售渠道。在 2019 年 MWC 大会上,公司多个客户在会上展示了自家的新产品,而华为折叠手机 Mate X 更是在会上大放异彩,获得国内外大量好评。公司有望依靠下游优质客户的产品推广,推动业绩增长。公司加速发展柔性显示。为应对未来发展需求,增强公司竞争力。OLED 方面,公司宣布建设 4 条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其中,成都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在爬坡中,已为一线品牌客户供货。绵阳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 2019 年投产。重庆和福州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项目,与成都和绵阳柔性生产线总投资相同,均为 465 亿元,设计产能相同,均为 48K/月。随着这四条柔性 AMOLED 产线陆续投 产,将奠定公司在柔性 AMOLED 领域的市场竞争优势地位,使公司具备为全球品牌厂。深天马 A(000050):国内中小尺寸显示领域规模最大的显示器及模块制造商之一国内中小尺寸显示领域深耕者。公司成立于 1983 年。公司深耕中小尺寸显示领域三十五年。公司拥有国内第一条第 5.5 代 LTPS TFT-LCD 产线,已于 2015 年下半年开始率先量产出货,第 6 代 LTPS TFT-LCD 产线已于 2016 年在中国大陆率先点亮并量产交付,并于 2017 年下半年实现满产满销。目前,公司 LTPS TFT-LCD 产线持续保持满产满销, 2018年上半年,LTPS 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LTPS 龙头企业进军柔性屏。公司上海 5.5 代 AMOLED 产线 2017 年起已全面向移动智能终端品牌大客户量产出货。武汉天马第 6 代 LTPS AMOLED 生产线于 2017 年 4 月 20 日点亮,兼具生产刚性屏和柔性屏的能力,其刚性屏已于今年 6 月初正式向品牌客户量产出货,目前产能和良率持续提升中。目前,国内显示面板厂商中小尺寸 AMOLED 产品的最高量产技术规格为 FHD, 天马有机发光已具备量产 FHD 产品的能力,并开始逐步将 On-Cell 集成触控技术导入量产。同时,公司也在不断加大对柔性 AMOLED 的投入,积极推进第 6代 LTPS AMOLED 生产线二期项目(武汉)。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第6 代 LTPS AMOLED生产线项目和第 6 代 LTPS AMOLED 生产线二期项目将合计形成月 3.75 万张柔性 AMOLED显示面板的能力。目前,天马有机发光基于 AMOLED 技术的柔性项目开发平台已完成,为柔性技术量产奠定了基础。TCL 集团(000100):顺利完成资产重组,聚焦主业效率提升顺利完成资产重组,聚焦主业效率提升。公司于今年上半年剥离智能终端等业务,战略性聚焦半导体显示业务,并形成以华星光电为核心,产业金融与创投为辅的新型企业架构。公司是全球电视面板龙头企业,在 LTPS 和 AMOLED 小尺寸面板均有布局,具备规模优势。此次资产剥离,有利于公司聚焦主业,优化公司结构和经营效率。面板行业继续探底,大陆企业份额提升。面板行业目前仍在继续探底,目前价格已接近面板厂商现金成本线,下探空间已经不大。随着 TV 面板海外产能逐步退出,叠加华为智慧屏开启面板行业新生态,面板行业有望逐步走出谷底。目前大陆企业液晶面板产能已位于全球领先地位,随着高世代产线产能进入释放阶段,未来大陆液晶面板份额将继续提升。OLED 国产替代大势所趋,公司积极布局。LCD 市场规模相对稳定,而 OLED 行业具有较高成长性。一方面,全球智能手机 OLED 渗透率仍在不断提升,OLED 正从旗舰机型向中低端机型渗透;另一方面,全球绝大多数 OLED 产能被韩企占据,国产份额提升是大势所趋。公司 1 条 OLED 6 代线已经点亮,目前处于爬坡阶段,未来有望给公司带来增量收益。精测电子(300567):平板检测龙头完善产业布局平板检测龙头技术领先。公司成立于 2006 年,公司旗下拥有苏州精濑、武汉精立、昆山精讯、台湾宏濑四家子公司并在韩国设立分公司。公司主要从事平板显示检测系统的 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模组检测系统、面板检测系统、 OLED 检测系统、AOI 光学检测系统和平板显示自动化设备。公司在国内平板显示测试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产品通过 ISO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CE 欧盟产品认证。得益于多来的对研发的专注,公司目前成功研发了多项平板显示检测系统,是国内较早开发出适用于液晶模组生产线的 3D 检测、基于 DP 接口的液晶模组生产线的检测和液晶模组生产线的 Wi-Fi全无线检测产品的企业,也是行业内率先具备 8k×4k 模组检测能力的企业。技术积累获取优质客户资源。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的客户已涵盖国内各主要面板、模组厂商,如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电子等,以及在国内建有生产基地的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的面板、模组厂商,如富士康、友达、群创光电等,客户资源优势明显,为公司在行业内提供了一定的优势。平板检测龙头布局完善产业布局。公司设立武汉精鸿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精测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布局半导体测试领域,通过自主构建研发团队及海外并购引入国产化等手段,实现半导体测试、制程设备的技术突破及产业化。此外,公司设立武汉精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布局新能源测试领域,加快推进功率电源和大功率电池的检测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争取实现该项业务快速发展。最后。公司收购安徽荣创芯科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股权、设立武汉精毅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主要有利于完善公司面板检测系统产业链,提高竞争力。、长盈精密(300115):受益全面屏,把握折叠屏全面屏彰显研发技术。公司为国内移动通讯终端精密零组件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屏蔽件及智能新产品小件、手机及通讯产品连接器、手机及移动通信终端金属外观件、LED精密封装支架、硅胶结构类产品、新能源汽车零组件及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等。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配合客户开发出了升降式结构组件,并在 vivo NEX 及 OPPO Find X 机型上成功应用。特别是 OPPO Find X 的双轨潜望式结构组件,其应用改变了之前智能手机摄像模组的呈现方式,实现了智能手机的真正全面屏。该组件结构复杂,工艺难度大,公司率先开发并量产成功。折叠屏带来新机遇。2019 年 2 月,三星与华为先后发布了自家的折叠屏手机。在柔性材料尚未实现更进一步的突破前,折叠屏在此过渡期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折叠屏并不能实现各部位卷面,智能在中间部分实现由角度的弯曲。为保护折叠屏,需要在屏幕下方安装铰链以控制折叠的角度。因此,铰链成为了折叠屏手机的主要金属元件。目前,公司正在为多家客户开发外折和内折等多种制式的可折叠屏手机的转轴组件,公司正在做规模化生产的准备。随着全面屏的趋势前进,对相关结构件的需求有望增加,公司业绩有望好转。(报告来源:东莞证券)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惊魂夜

2020年上半年OLED面板市场表现报告公布

研究发现,今年1月以来在全球蔓延的COVID-19也对OLED产业造成了不利影响。根据UBI Research的《2020年OLED显示器半年度报告》,2020年上半年OLED总出货量和销售额分别为2.31亿台和132亿美元。与去年上半年2.3亿台的出货量和138亿美元的销售额相比,出货量增加了100万台,但销售额减少了6亿美元。销量减少而出货量增加的原因是由于价格较低的手表用OLED出货量增加,但智能手机和电视用OLED减少。手表用OLED出货量在2019年上半年为2200万枚,但1H20大幅增加至3350万枚,增加了OLED面板的整体出货量。然而,智能手机用OLED市场却减少了1060万台。另一方面随着三星电子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Galaxy Z Flip,可折叠OLED市场显著上升。预计从2023年开始,面板厂商对移动设备的产线产能增幅将放缓。在2022年之前,中国企业的投资都会维持,但由于智能手机用OLED供过于求的情况仍在持续,进一步的投资难以期待。三星显示器公司正在将A3工厂的LTPS TFT生产线改造为LTPO TFT生产线,由于已经改造完毕,所有工厂都可以生产Y-OCTA,预计量产能力将逐渐减少,2021年将达到900万平方米。因此,在今年之前,韩国的量产基板面积为56.5%,但从2021年开始,中国的量产能力有望达到1%,但是产能比例正在快速逆转,预计2022年之后,中国的量产能力将有望超过50%。

户田

硅基OLED深度报告:下一代显示技术,军转民,ARVR打开成长空间

1、硅基 OLED:下一代微显示技术1.1. 硅基 OLED:最适用于近眼显示行业的微显示技术 OLED 按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被动式驱动 OLED(PMOLED)和主动式驱动 OLED(AMOLED)。与普通的以非晶硅、微晶硅、多晶硅或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为驱动背板的AMOLED 显示器件相比,单晶硅背板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OLED 按屏幕大小可以分为大尺寸、中小尺寸和微型显示器;按照基板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玻璃基板、硅基板、柔性基本等。由于 PPI 的差异,微型尺寸的 OLED 显示器一般使用硅基板,而中小尺寸、大尺寸 OLED 通常选用玻璃基板或柔性基板。硅基 OLED 微型显示器是结合 CMOS 工艺和 OLED 技术,以单晶硅作为有源驱动背板而制作的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单晶硅芯片采用成熟的集成电路 CMOS 工艺,并结合了 OLED 快速响应、大视角、低功耗等突出优点,不但实现显示屏像素的有源寻址矩阵,还实现了如 SRAM 存储器、T-CON 等多种功能的驱动控制电路,减少了器件的外部连线,增加了可靠性,实现了轻量化,像素尺寸为传统显示器件的 1/10,精细度高于传统器件。硅基 OLED 器件结构包括驱动背板和 OLED 器件两个部分。驱动背板应用标准的 CMOS 工艺制作,形成硅基 OLED 微显需要的像素电路、行列驱动电路以及其他的功能电路。在 CMOS电路的顶层金属中通常制作高反射的金属,作为 OLED 器件的阳极。OLED 器件部分通常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半透明的顶电极。在顶电极上制作薄膜封装层,用于阻隔水氧,接着旋涂透明贴合胶层,贴合玻璃进行器件强度保护。硅基 OLED 驱动芯片架构。SVGA059 驱动芯片采用标准 CMOS 工艺设计,驱动背板包括像素电路、行列驱动电路、D/A 转换器、三路电源模块、I2C 接口、温度传感器等。芯片中同时集成了温度传感模块,实现芯片在高低温下的精确调节,提高芯片显示的稳定性。硅基 OLED 是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 AMOLED 的一个重要分支。与 AMOLED 显示技术相比,硅基 OLED 显示技术具有以下一些突出特点:1)基底芯片采用成熟的集成电路工艺,制造良率大大高于 LTPS 技术。2)采用单晶硅,迁移率高、性能稳定,寿命高。3)200mm×200mm 的 OLED 蒸镀封装设备就可满足制造要求,不像 AMOLED 需要追求高世代产线。4)硅基 OLED 微显示器体积小,其提供的近眼显示效果可以与 AMOLED 显示器相媲美。(《硅基 OLED 微显示技术的优势与发展现状》张积梅)硅基 OLED 技术优势。硅基 OLED 集电子技术、光学技术、材料技术、半导体技术等于一体,除具有 OLED 自发光、响应速度快、工作温度范围宽、全固态等特点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PPI 高等特点,主要用于近眼式显示系统,是近眼式显示系统的核心器件。OLED 微型显示器产业与半导体产业的特性很相似,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材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高,产品技术水准更新快和人才密集等特点。硅基 OLED 行业的具体特点如下: 欧美国家公司较早进入市场,国内奥雷德与国外 eMagin 等公司形成分庭抗礼的产业格局,国内企业大有可为。目前全球从事开发、生产 OLED 微显示器的厂商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包括美国 eMagin 公司、英国 Micro Emissive Displays(MED)公司、德国 Fraunhofer IPMS 研究机构、法国 MicroOLED 公司、日本索尼以及中国云南北方奥雷德。 行业壁垒高。硅基 OLED 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材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高,进入门槛高。硅基 OLED 是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两种技术的结合,其中集成电路制程占据了器件成本的 70%到 80%。 产品技术水准更新快。随着近年来硅基 OLED 微型显示器市场关注度越发提高,市场参与者数量快速增加,各厂商研发投入大幅攀升,产品快速迭代更新,朝着低电压、高亮度、高分辨率、低功耗、高集成性及低成本方向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强烈。该行业为典型的人才密集型行业,行业内公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专业人才。随着 OLED 微型显示器行业的快速发展,业内人才需求增大,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能否维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是公司能否在业内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关键。1.2. 第三代显示技术,技术更迭驱动行业发展 需求推动技术更迭。显示技术从最传统的 CRT(阴极射线管)技术,到 LCD(液晶显示)技术,随着消费者对显示器可视角度、图像显示质量和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 CRT、LCD 技术,而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具有视野角度宽、轻薄、对比度高、显示色彩丰富、响应速度快、功耗低以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备受人们关注。OLED 被称为是继 CRT、LCD 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与 CRT、LCD 显示器相比,OLED微型显示器具有自发光、功耗低、抗震性强、耐低温、超轻薄、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因此呈现出逐步替代的趋势。硅基微型显示器可分为自发光型、透射型和反射性三类。硅基微型显示器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显示器以制作有 CMOS 驱动电路的单晶硅芯片为基底,二是显示器的外观尺寸非常小,以致要借助一些光学放大系统才能看到所显的图像信息。自发光型器件因为附有一层能电致发光的(荧光)薄膜,故不依赖外光源而发光。与自发光显示相反的是,透射型和反射型属于调制光显示模式,都要利用外光源。通常调制光显示器比自发光显示器功耗低,且易于小型化, 另外可运用成熟的平面光刻技术来规划显示空间,从而提高图像分辨率。调制光显示能大批量生产的特性还有利于降低成本。目前微显示技术主要包括高温多晶硅液晶显示技术(HTPS-LCD)、硅基反射式液晶显示技术(LCOS)、硅基 OLED 显示技术(Micro OLED)和硅基 LED 显示技术(Micro LED)等。HTPS-LCD、LCOS 等为被动式显示技术,存在体积大、光路复杂等问题。Micro LED 显示技术成熟度较低,需要进一步解决 LED 微型化和与驱动背板组装等问题,目前还没有实现工程化应用。硅基 OLED 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显示技术。相比于 LCD 显示屏,OLED 微显示技术具有不少优点。1)低功耗,比 LCD 功耗小 20%,电池重量可以更轻。2)工作温度宽,不需要加热和冷却就可以工作在-46℃~+70℃的温度范围内。3)高对比度,LCD 对比度为 60:1,OLED微显示器的对比度可以达到 10000:1。4)响应速度快,OLED 像素更新所需时间小于 1μs,而 LCD 的更新时间通常为 10~15ms,相差了 1000 到 1500 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MarketsandMarketsTM的研究报告,OLED 微型显示器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41.14%,预计 2024 年将实现 1566.3 百万美元的市场规模,并最终超过 LCD 与 LCoS 成为微型显示器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类型。未来的 MicroOLED 显示器将达到 4k x 4K 的分辨率,亮度超过 5000cd/m2,大批量生产价格约为今天的 15%。1.3.硅基 OLED 产业链分析 硅基 OLED 产业链包含上游原材料,中游 OLED 面板制造以及下游 OLED 应用等环节。上游包括硅基板、驱动 IC、光胶显影材料、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彩色过滤层材料、封装材料、生产设备等主要环节,为中游 OLED 微显示器厂商提供原材料和设备。中游厂商制造显示面板后,其产品可应用于头戴显示产品、智能穿戴产品、工业仪表、医疗仪表等下游应用产品中。上游原材料主要系硅基板、有机材料等,属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整个硅基 OLED 产业链中,韩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控制了大部分的核心设备和工艺,日本紧随其后。国内的硅基 OLED 产业的主要问题在上游,即设备和原材料。设备方面,国内没有能供应硅基 OLED 生产的核心高精度设备;原材料方面,国内精细化工等基础工业落后,不能配备关键材料,如有机材料和彩色过滤层材料。中游 OLED 微型显示器领域中,奥雷德在国际竞争中扭转了显示面板长期落后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不利局面,形成了与 eMagin、Micro OLED 分庭抗礼的产业格局,在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严格技术封锁的情况下,有效增强了国防装备的研发能力,维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硅基 OLED 产品对应的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工业测温、测距手持设备制造商;穿戴式视频终端设备制造商;相机制造商;高端医疗器械、工业器械制造商等。硅基 OLED 微型显示器应用范围宽广,未来将逐步取代 LCD 显示,技术成熟时,还可以取代大型显示屏的应用领域。2. 军用转民用,AR/VR 打开成长空间,巨头加速布局2.1.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军用转民用,释放需求增长空间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国家引导 OLED 行业发展。随着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信息量飞速增加,各种信息频繁交换,作为视觉信息与人眼沟通的桥梁——各种显示设施和显示设备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成为电子信息工业的一大支柱产业。OLED 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产业加速创新发展。硅基 OLED 微显示行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军用领域是相关产品在早期发展阶段的切入点。硅基 OLED 显示器产品应用主要包括瞄准观察系统(如轻武器系统用瞄具、手持观察类仪器、装甲车辆炮长镜等)、头盔系统(如单兵作战头盔等)和模拟训练系统(如模拟训练头盔等),是国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硅基 OLED 应用场景从军用逐渐转向民用。硅基 OLED 具备制造良率较高、性能稳定、寿命较长、体积小、低功耗等特性,进而促进其成为头盔显示器、立体显示镜以及眼镜式显示器等可穿戴显示的主要方案。其能够为便携式计算机、无线互联网浏览器、便携式 DVD、游戏平台及可穿戴式计算机等一共信息产品提供高画质的视频显示,在 R/AR、工业安防、医疗等高分辨率近眼显示领域都能有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新型显示行业的角力点。预计 2023 年硅基 OLED 市场规模有望达 900 亿美元。硅基 OLED 随着下游应用的兴起将迎来需求增长,应用层面的需求将刺激上游制造行业的高景气,预计整个 OLED 行业未来会迎来高增长。赛迪智库预测,2023 年,VR/AR 头显市场将增长到 6860 万台,我们预测到 2023 年硅基 OLED 市场规模有望达 900 亿美元。2.2. 军用:军队装备信息化加速推进,传统军事应用领域需求稳定 军队装备信息化转型加速推进。《中国的军事战略》要求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加快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2019 年《新时代的中国国防》提出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OLED 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OLED 为全固态发光,抗震性好,工作温度范围宽,能够承受其他显示器无法工作的恶劣环境,如具有较大的加速度、高寒或强烈震动环境等,因此可以被用于战车、坦克、飞机等作战平台以及各类驾驶员、士兵的头盔显示器等。OLED 微型显示器在军事用途的领域主要包括瞄准、观察系统;头盔系统和模拟训练系统三个部分。其中在瞄准、观察系统是主要的军事用途,每套红外热成像仪、枪支和火炮瞄准系统需要 1-2 个 OLED 微型显示器;军队实现数字化装备是未来发展趋势,头盔系统作为数字化士兵必要的信息装备,其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提升;OLED 微型显示器的另一军事用途是模拟训练,可取代目前应用较多的大屏幕模拟训练系统。军事用途将成为微型显示器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TM 的研究报告,2018 2024 年,军事用途将成为微型显示器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37.42%,预计 2024 年将实现 546.8 百万美元的市场规模。2.3. 民用:5G 商用落地,VR/AR 产业前景广阔沉浸式体验需求旺盛,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全景式的视、触、听、嗅觉交互体验,能将人类带入“时空穿梭”和“虚拟世界”的时代,引起用户的兴趣和热情。随着 5G 和AI 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穿戴显示产品将会变得更具吸引力。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较大变化。显示屏幕是 VR/AR 头显的核心元器件之一,硅基 OLED 给 AR/VR 注入新生命。硅基 OLED显示作为半导体和 OLED 结合的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具有高分辨率、低功耗、体积小、重量轻等优势,将是 VR/AR 等下一代智能穿戴显示的主要方案。头戴显示器(HMD)将成为微型显示器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微型显示器主要应用 头戴显示器(HMD)、平行显示系统(HUD)、电子取景器(EVF)、投影仪等用途,其中头戴显示器(HMD)、平行显示系统(HUD)是微型显示器应用产品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头戴显示器可以通过光学系统放大微型显示器上的图像,进行视觉成像,实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不同效果。预计 2023 年 AR/VR 头显设备出货量达 6860 万台。据 IDC 数据,2019 年 Q1 全球 VR/AR头显设备出货量达 130 万台,同比增长 27.2%,其中 VR 头戴式显示器占整个出货量的 96.6%。Oculus、HTC、微软、小鸟看看、大朋、创维、华为陆续发布了新头显设备。受益于头显产品的迭代加速、内容平台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行业端用户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 2023 年全年 AR/VR 头显设备出货量将达到 6860 万台,连续六年复合增长率为 142.02%。(1)虚拟现实(VR)方面 VR 行业集中度高,三大品牌引领行业发展。2018 年全球 VR 出货量(不包括移动 VR)为465 万台,从市场占有率数据可以看出,行业集中度较高,前三名品牌 Sony、Oculus 和HTC 分别占 43%、19%和 13%的市场份额,大品牌公司引领行业发展。目前,虚拟现实应用可分为行业应用和大众应用,行业应用主要分为 B2B、B2C。B2B:零售、房地产、医疗健康、工业制造;B2C:电视游戏、赛事直播、视频娱乐、通讯及社交,虚拟现实应用正在加速向生产与生活领域渗透,“VR/AR+”的时代业已开启。VR 行业应用场景打开,从教育、医疗向车载、直播领域渗透。 教育:19 年 1 月,强生在全球部署 50 多个面向外科医生和护士的 VR 培训项目;同年 2 月巴西 VR 公司 Beenoculus 与高通和 Pico 等公司合作,提供了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以及内容制作服务,加速 VR 英语培训教育。 健康医疗:19 年 3 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正式挂牌 VR 心理实验室,提供VR 心 理康复训练,同时还计划研发更多用于心理咨询的 VR 应用场景;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公司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 5G 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车载娱乐:19 年 1 月,奥迪展示全新沉浸式车载娱乐技术,乘客在佩戴 VR 眼镜后,车辆会根据路况实时匹配逼真的电竞类影片效果反馈给乘客;同月巴士公司 FlixBus与 Inflight VR、Pico 合作推出 VR 服务,为部分路途较长的班次配备 VR 头显 PicoGoblin2 ,内容供应方为西班牙 VR 解决方案公司 Inflight VR;同年 2 月 2 月,Pico与西班牙航空公司Iberia Airlines 合作,帮助Iberia提供基于Pico VR 头显的空中娱乐。 现场直播:19 年 1 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新闻频道《我要看春晚》直播特别节目中实现了 VR 内容在电视端和移动端同步播出;同年 3 月,借助联通 5G 网络,央视首次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部长通道”进行 5G+VR 直播。VR 工具实用性显现: 应用工具:19 年 1 月福特员工利用 VR 工具 Gravity Sketch 设计未来的车型,GravitySketch 已登陆一系列的应用平台,支持 Oculus Rift,HTC Vive 和 WMR 头显,2 月,美国 3D 设计公司 Mindesk,为其已集成 AD 软件的 VR 平台 Mindesk 推出 Unreal引擎的集成支持,Mindesk 可在 VR 中实时 3D 建模。 开发工具:19 年 3 月,Oculus 宣布 VR 移动机制开源工具 VR Tunnelling Pro(VRTP)开始支持 Unreal 4;VRTP 可以帮助 VR 开发者将一系列的舒适移动机制集成至应用程序之中;同时,发布内容创作开源工具 VRTK 4.0 beta 版本。(2)增强现实(AR)方面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按照产品形态分类,AR 可分为一体式、分体式 AR 眼镜和 AR BOX,主要侧重于低功耗、全天可佩戴和外观轻便。主要厂商有 Google、Microsoft(Hololens)、Epson、Vuzix、MagicLeap 等。AR 关键技术主要有近眼现实、感知交互、处理计算和网络传输。各巨头加速布局 AR 产业。2019 年 5 月谷歌发布 Google glass EE2,同年 11 月微软发布了它的 AR 眼镜产品 Hollens2,各巨头纷纷入场 AR 市场。以苹果为例,目前 App Store 已经有超过 3000 款 AR app,苹果顶级分析师郭明錤发表的新研究报告称,苹果的 AR(增强现实)眼镜最早将于 2022 年发布。据此,判断苹果 AR 设备的推出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助力其他品牌跟进推动 AR 行业发展。相较于 DMD 和 LCOS,硅基 OLED 更具应用前景。在 VR/AR 领域,全球范围内主流的 VR/AR显示有 DMD、LCOS 和 Micro OLED 三种。DMD 由于价格高、功耗高等问题,目前主要用于投影领域。LCOS 的 VR/AR 头盔如果使用时间过长,会因为画面响应速度慢和分辨率不足导致纱窗效应而造成头晕的问题。而硅基 OLED 微显示器的像素密度可达 5000ppi,可以削弱纱窗效应,从这样的优势来看,硅基 OLED 在 VR/AR 领域的应用具有前景。(3)5G 商用落地 5G 落地,AR/VR 迎来垂直发展。和 4G 时代相比,5G 将推动内容、数据和终端等领域的全面升级,AR、VR、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将迎来“垂直”发展,新型显示开始呈现多元化齐头并进,促进产业不断升级。硅基 OLED 显示作为半导体和 OLED 结合的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将是 VR/AR 等下一代智能穿戴显示的主要方案。随着 5G 和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穿戴显示产品将会变得更具吸引力。5G 突破 4G 痛点。VR/AR 是 5G 首批落地场景之一,5G 相比于 4G 有着高通讯速率、超低延迟、高连接密度等特点,其网络环境上有助于 VR/AR 渗透和普及,具体看 1)5G 网络最高传输速度可达 10Gb/s,有利于 8K 以上超高清内容的传输和实时播放;2)边缘云有助于减少数据的传输和反馈时间,同时 5G 下延迟<10ms,有助于降低使用 VR/AR 设备的眩晕感。随着 5G 进程稳步推进,预计 2020 年试商用背景下 VR/AR 加速普及。5G 协助突破 VR/AR 行业发展痛点。制约 VR/AR 行业发展的最大痛点在于其对高速率、低延时、高宽带的要求,5G 时代的到来将解决制约 VR/AR 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帮助 VR/AR实现了“云”的飞跃。5G 商用加速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其低延时、高速率的特点将解决VR/AR 延迟和眩晕感等体验问题;同时,搭配云还将改善渲染、设备性能、硬件成本、无线化等问题,垂直横向拓宽应用场景。面对较大市场“蛋糕”诱惑,引发巨头企业纷纷入局,破局新型显示产业新发展。AR、VR、可穿戴设备等较大的市场应用正为硅基 OLED 产业带来重大发展潜力。抢占发展快车道,不断突破技术创新,该领域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引发更激烈的竞争。3. .欧美日技术布局早,国内生态优势显著将后来居上3.1. 欧美日具有领先优势,eMagin 稳居美国鳌头 欧美日国家较早进入市场,具有领先优势。目前全球从事开发、生产 OLED 微显示器的厂商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国家,包括美国 eMagin 公司、英国 Micro EmissiveDisplays(MED)公司、德国 Fraunhofer IPMS 研究机构、法国 Micro OLED 公司、日本索尼以及中国云南北方奥雷德。eMagin 最为全球最大的 OLED 微显示领域厂商稳占鳌头的主要原因系: eMagin 入行早,在行业内具有技术优势。eMagin 在 2000 年便推出微型显示器和头戴式耳机,是全球首家进入 OLED 微显示领域的厂商,也是目前为止推出产品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一家厂商。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更迭,eMagin 的产品具有低功耗、高对比度、色彩鲜艳、外形小巧和温度范围广等优点,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eMagin 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大的市场空间。eMagin 是美国唯一的 OLED 微显示器制造商,可以用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全球军事、商业和消费市场提供微显示器和虚拟成像技术提供解决方案,全球的消费市场需求较为旺盛。 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将大量微型显示器出售给 OEM,由 OEM 将公司产品结合开发成在军事和商业市场上开发和销售改良的电子产品。 产品应用领域丰富。在商用领域,产品的主要驱动力是消费者对于更为小巧、实惠的产品需求的增长,公司产品集中在 AR/VR、手机、游戏机配件等。在军用领域,产品的主要驱动力在于对分辨率和亮度的要求,公司产品集中在头盔、手持显示镜和护目镜等。eMagin 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积极推进军用领域拓展。2019 年 eMagin 的营收中,美国市场占比 53%,同时远销亚洲和欧洲。公司 2018 年引入直接图案化技术,能更好地满足军事所需高亮度微型显示器需求,产品广泛应用于头盔和是手持式显示器等军事用途,2019年军事用途和商业用途的收入占比和高达 77%。eMagin 产品收入稳增,合同收入略减。公司产品收入从 2018 的 2330 万美元增长到 2019年的 2460 万美元,同比增长 5%,主要原因系客户需求以及出货量的增长。同时,合同收入从 2018 年 290 万美元减少至 2019 年的 210 万美元,减少 27%,主要原因系 2018 年年初完成几份商业和美国政府的研发合同。合同毛利率取决于内部第三方成本和外部第三方成本的混合,2019 年合约收入毛利减少主要是由于合同收入减少。高平电子是微型 OLED 行业内一大重要企业,技术覆盖面广。高平电子于 1984 年在特拉华州注册成立,主要收入来源是军事和工业应用的显示器组件的销售,待售组件包括微型透射式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硅反射液晶(LCOS)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等。高平电子稳步推进多应用领域拓展,营收较为稳定。公司产品应用领域较为广泛,2019年营收结构中军事、工业和消费总占比高达 68.51%。公司与多个硅代工厂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以期实现量产并以可扩展的商业模式来覆盖整个 OLED 微显示器产业,公司 2019 年营收高达 2951.9 万美元,同比增速为 20.66%。高平电子在行业内具有如下优势:(1)在小尺寸领域具有高分辨率、低功耗等技术优势;(2)产品涉及范围广,正在开发新型号 OLED 显示器;(3)与多个硅代工厂建立密切联系,合作完成生产过程;(4)显示器配套服务完善。3.2. 奥雷德为国内领军企业,国内企业生态优势显著将后来居上 国内硅基 OLED 企业正在不断壮大,奥雷德为国内领军企业。奥雷德是全球继美国 eMagin公司之后第二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具备批量生产多规格型号主动式 OLED 微型显示器的企业。公司基于 0.18m 硅基 CMOS 驱动技术,结合高效顶部发光技术和多层薄膜密封技术,成功开发了多种规格型号的 800×600(SVGA)和 1280×1024(SXGA)分辨率主动式 OLED 微型显示器。奥雷德在微型显示器领域扭转了显示面板长期落后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不利局面,形成了与 eMagin、 Microoled 分庭抗礼的产业格局,在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严格技术封锁的情况下,有效增强了国防装备的研发能力,维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奥雷德实现技术突破,可与 eMagin 比拟。以典型产品为例,奥雷德产品在分辨率、像素点尺寸、工作温度等技术指标方面与主要竞争对手基本相当,在亮度、供电电压等关键技术指标略优于竞争对手。奥雷德营收不敌 eMagin,三费管控到位。eMagin 营业收入规模较公司高,但由于经营成本费用过高、持续亏损,未弥补亏损较高导致 eMagin 总资产、净资产规模较小。2019 年eMagin 可比业务毛利率相比较低,主要系 eMagin 位于美国,其人力成本较高所致。亚太地区将成为微型显示器行业最具活力的市场,中国将成为全球微型显示器最具活力国家。硅基 OLED 未来最大的市场在于 AR/VR 等民用领域,亚太地区的主要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受益于庞大的企业与个人消费者群体,不仅是微型显示器最大的生产地区,也是微型显示器最大的消费区域。借助于显示领域的技术积累,亚太地区仍将引领微型显示器行业的前沿发展,保持并扩大其竞争优势,国内凭借生态优势将后来居上。2022 年中国将占全球 AR 市场的 1/4,北美份额不到 1/5。电子商务可能是最大的 AR 商业用例,中国可能是主导,尤其是阿里巴巴。智能眼镜等硬件将接踵而至,优质的中国iPhone 用户是苹果潜在的智能眼镜客户。结合中国的 AR 需求、商业模式和经济,到 2022年其将占全球 AR 收入的 1/4,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整个亚洲将为 AR 收入贡献一半以上,欧洲低于 1/4,而北美的份额不到 1/5。3.3. 多公司积极推进硅基 OLED 屏幕的技术开发和量产 基于行业未来发展,多家巨头(京东方和高平电子等)积极布局 Micro-OLED,2017 年京东方与奥雷德、高平合作投资 11.5 亿元在云南建设国内首条大型 OLED 微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Olightek 和京东方(BOE)出资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以建设一家将于 2019 年上线的制造工厂;京东方(BOE)计划在中国建设更多的 OLED 制造工厂;而高平电子(KopinCorporation)已与京东方(BOE)和其他中国制造商达成了供应协议。多公司推进硅基 OLED 的技术开发和量产。面对较大市场“蛋糕”诱惑,引发多公司抢占发展快车道,不断突破技术创新,国内奥雷德、京东方和视涯科技等公司近年来努力研发硅基 OLED 技术和开发硅基 OLED 的生产线并积极推进量产。3.3.1. 奥雷德(略)3.3.2. 京东方(略)3.3.3. 视涯科技(略)4. 两大投资机会:硅基 OLED 屏幕、驱动芯片(详见报告原文)我们认为基 OLED 行业存在两大投资机会:硅基 OLED 屏幕和硅基 OLED 驱动芯片。其中,硅基 OLED 屏幕方面,中国凭借产业基础优势、下游产业链布局和庞大消费群体,加之国内多公司积极推进屏幕的技术开发和量产,具有投资价值;另一方面,硅基 OLED 驱动芯片是产业链内技术壁垒较高的一部分,具有投资机会和价值。驱动芯片行业存在如下特点与难点:(1)充分竞争格局。行业内京东方、天马和华星光电等企业占据行业较大市场份额,占领先优势。(2)行业发展存在“两座大山”。行业与市场的对接中存在着两座大山“面板厂”与“品牌客户”,国内企业的驱动芯片厂商属于 To B性质,需要依次获得面板厂和品牌客户的认可方可得到终端客户。(3)成本居高难下。半导体国产化意味着基础成本的提高而不是降低。一方面,国内量产的出货量少,晶圆厂定价较高;另一方面,量产程度低导致研发投入和营运投入摊销成本较高。(4)厂商主要面对维修市场。由于难以获得品牌客户的认可,缺乏得到终端客户的机会,许多驱动芯片厂商主要面向维修市场,出货量较大。……(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天风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灵人

IHS报告:三星仍是OLED屏幕供应的霸主

集微网消息(文/ANSON),近日国外与市场分析公司IHS Markit的一份报告指出,2019年第一季度三星售出了价值34亿美元的屏幕,虽然和去年相比市场分额下降了6.6%,但仍占据总市场份额的40.2%。而JDI排在第二位,市场份额仅为12.3%,远远落后于三星。(灰色是2018年Q1,浅蓝色是2019年Q1,深蓝色是2019年Q2)另一方面国产厂商京东方的份额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1.9%。根据IHS的预测,今年第二季度京东方将轻松超越JDI,成为屏幕市场的二把手。据分析师透露,三星保持领先的主要原因是出售了大量非旗舰智能手机的OLED面板,因为中端智能手机才是真正走量的产品,另外屏幕下指纹技术下放到中端产品,也是导致OLED屏幕的需求大增的原因。如果不算上液晶面板,只算OLED面板的话基本没有厂商可以挑战三星的地位,因为这家公司销售超过80%的OLED面板。(校对/Kelven)

蓝印花

「“卡脖子”系列」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业及技术发展报告!

有机发光二极管(O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又称为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有机发光半导体。由于OLED显示具有对比度高、轻薄、视角广、响应速度快、可柔性和透明显示等优势,被称作“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据专业咨询机构HIS预测,2022年,全球OLED显示面板市场规模约400亿美元,OLED材料需求近60亿美元;如果加上OLED照明,OLED产业在未来将会是万亿级的大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长期以来,我国将显示产业作为一个重点扶持的技术方向,在积极的政策扶持之下,我国相关领域飞速发展。然而,随着高端显示市场的发展,我国在OLED显示的原材料等方面的问题也越发尖锐。此前科技日报的“卡脖子”系列中,就重点报道了我国在“OLED显示面板”制造领域的一系列瓶颈。今天先跟随小编来了解下OLED画质基础——显示玻璃吧!OLED—显示玻璃在刚性OLED面板中,普遍需要两片玻璃:基板和盖板。基板是其他功能元器件的主要载体,盖板用于封装和保护OLED器件。OLED玻璃基板产业现状1.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制造工艺复杂、设备昂贵,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而由于OLED是在LCD玻璃基板基础上发展而来,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并无技术优势。目前,全球市场被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三家割据,市场份额超过90%;近年来,在国家和面板商的大力投入下,我国OLED产业蓬勃发展,国内已有彩虹集团、东旭集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等数家企业掌握低世代玻璃基板的量产技术,但制造性能可靠的高世代玻璃基板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美日少数公司手中。产业格局及企业发展具体分析详见报告原文!2.TFT-OLED作为OLED面板制造中的头道工序,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s,TFT)的加工工艺也并非是新兴技术,目前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所普遍使用的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早在1998年就已进入实用阶段,国外方面LG、三星和国内的京东方、友达等企业都使用该技术,因此在技术层面LTPS-TFT看似对国内的面板制造企业并不设限。然而,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内目前的LTPS加工设备及设备的消耗材料仍主要依赖进口,对我国OLED面板生产造成隐性威胁。产业格局及企业发展具体分析详见报告原文!国内外TFT-OLED材料差距●基板玻璃差距——配方有待完善,高世代产品制造工艺亟需发展●TFT差距——LTPS生产线国产化率低,氧化物材料尚需检验材料差距具体分析详见报告原文!OLED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早日攻克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难点,才能使我国OLED产业占得更大的市场比重。材料委天津院针对OLED产业中显示玻璃、发光元件、偏光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输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业及技术发展报告》,如您感兴趣请添加客服材料侠(caioliaoxia)咨询!报告目录▼【“卡脖子”系列研报】▲材料人了解我国“卡脖子”现象必备研报海量信息、系统梳理、专业分析、一目了然【推荐理由】1.聚焦我国材料领域“卡脖子”现状,覆盖燃料电池、膜材料、半导体等多个主流材料领域;2.内容充盈、简单易懂,从全国格局、国内外产业现状、“卡脖子”难点剖析、未来发展建议等方面对材料领域深度解读;3.材料委重磅专家指导意见,材料委天津院行业分析师团队深度调研、系统梳理、专业分析;4.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我国各材料领域“卡脖子”现状及详情,为政策制定、产品提升、学术研究等提供参考。

太一

OLED核心驱动——发光元件(ITO、发光材料)产业及技术发展报告

OLED核心驱动——发光元件OLED元件的发光原理为:外加电压适当时,阳极产生的空穴和阴极产生的电子分别向传输层中迁移,空穴与电子在发光层相遇,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产生可见光,依发光材料配方不同产生红绿蓝光,按照三基色原理形成基本色彩。近年来,我国在阴极材料的开发应用中屡有斩获,电子/空穴传输层材料的加工也获得了一定进展;而对于发光材料和ITO材料,我国相关产业既无加工原料,也无业务加工设备,进口依赖情况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卡脖子”问题。上期回顾:【“卡脖子”系列】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业及技术发展报告!ITO材料ITO薄膜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将靶材金属镀在玻璃基板上,因此除了磁控溅射的技术难点外,金属靶材原料是影响ITO薄膜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靶材质量会严重影响薄膜成品的性能。产业现状在ITO靶材的国际市场中,市场需求集中在亚洲,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及中国大陆各占四分之一。而高端ITO靶材的供应商则集中来自日本,东曹、日立、住友、日本能源、三井,其中仅三井、日本能源和东曹三家就占据了我国ITO靶材80%的市场。而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产铟大国,占世界产量的70%,但是在深加工方面却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国内一些企业日趋成熟,如株洲冶炼、长信科技、西格玛、莱宝高科等,均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但产品只能应用于中低端导电薄膜,尚不能满足OLED对ITO薄膜的实用要求。发光材料发光材料在OLED发光元件中是最重要的材料,根据原理进行分类主要有荧光材料、磷光材料和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三种。其中,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TADF)有效避免了重金属的使用,并使用更加稳定的荧光材料代替磷光材料,提高了发光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工作寿命,因此TADF成为目前OLED发光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产业现状目前,OLED发光材料单体市场掌控在欧美及日韩的一些企业手中,各大公司市场份额情况见下图,这些企业一般都把部分OLED中间体或单体粗品的生产外包出去,中国就是目前全球主要的OLED中间体和单体粗品的生产基地。这些国外龙头企业以其专利和技术优势,对单体制造市场形成了垄断,从我国购进口大量OLED中间体或单体粗品,升华后转而再出口到我国,这不仅提高了我国OLED面板商的制造成本,还对遏制我国OLED显示行业发展造成潜在威胁。14大发光材料企业详细分析见报告全文!材料委天津院针对OLED产业中显示玻璃、发光元件、偏光片等存在的“卡脖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输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业及技术发展报告》,如您感兴趣请添加客服材料侠(caioliaoxia)咨询!▼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