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推动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乃大势所趋调味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刚需消费品,具有市场需求稳定的特性,且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恰恰使得行业的市场规模保持逐年增长趋势,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2018年我国调味品白强企业销售收入达到938.8亿元,较上年增长10.8%。具体分析调味品重点子行业的产量集中度,可以看出食醋和料酒这两个调味品子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各调味品企业可将这两个子行业当作重点产品来进行布局。调味品采购渠道方面,餐饮渠道是调味品消费具有特殊粘性的核心来源,主要得益于餐饮渠道的几个特征。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对于调味品的健康属性、功能化属性等属性愈加重视,因此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乃大势所趋。食醋和料酒可成为当前品牌调味品重点拓展的品类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刚需消费品,具有市场需求稳定的特性,且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特点。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2013-2018年我国调味品百强企业销售收入逐年增长。2018年,我国调味品行业百强企业销售收入达到938.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0.8%。2013-2018年中国调味品行业百强企业销售收入统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备注:2015年销售收入增速为11.6%)从我国调味品百强企业各重点子行业产量集中度来看,根据调味品协会数据数据,2018年我国酱油产量CR2为60.3%,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而食醋和料酒CR5分别为22.3%和16%,行业较为分散,是当前品牌调味品进行品类拓展的重点,因此可以通过食醋和料酒品类增速,在一定程度判断调味品上市公司品类拓展能力。2018年中国调味品百强企业各重点子行业产量集中度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餐饮渠道是调味品消费具有特殊粘性的核心来源厨师作为餐饮渠道调味品的购买决定者具备三大核心特征,其一价格不敏感、其二用户粘性高、其三用量大周转快。对调味品厂商层面而言,餐饮渠道具备的特征就包括了产品消化快、附加值高;需求稳定、客户粘性高以及竞品替代难度大;对调味品经销商而言,餐饮渠道具备的特征就包括了消费快、销量大、可走中高端、渠道利润大,且容易跟风销售便于产品品牌地位确立。中国调味品餐饮渠道特点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事实上,《2018年全国调味品行业蓝皮书》的一项调查进一步佐证了餐饮渠道的这一特征,根据其调研数据反馈,2018年我国餐饮渠道使用者对调味品的选购原因分布中,高达 77.8%的人选择了重复消费,有10.2%的人选择了价格低的调味品选购原因。2018年中国餐饮渠道使用者对调味品的选购原因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乃大势所趋从2018年我国主要调味品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情况来看,海天味业的产品结构升级方向主要是提高公司的高端产品生产比例;恒顺醋业也是通过提高公司的高端醋的生产,以此来形成自身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千禾味业主要是推出以有机系列产品、窖醋系列产品等为代表的零添加产品来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占率。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提升,消费升级趋势越演越烈,消费者对于调味品的健康属性、功能化属性等属性愈加重视。因此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乃大势所趋。2018年中国主要调味品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来源:町芒作者: 更懂选择的 1中国调味品现状1.1 中国调味品产品结构发展现状我国国标《调味品分类》GB/T20903-2007中指出,调味品是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一类产品。从国标GB/T20903-2007中可以看出、调味品是中国饮食中负责调和滋味与气味的产品,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灵魂。中国调味品的研制和食用历时悠久,最早被用于食用的调味品是食盐,其起源于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古时主要从盐的颜色和出处对其进行分类。例如,从颜色可以将食用盐分为:绛雪盐、桃花盐、青盐、紫盐和白盐。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食盐的分类从简单的颜色和出处分类法,演变成了如今的以加工工艺和功能进行分类。例如,从加工工艺上对食用盐分类,可以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用盐分为精制盐、日晒盐和粉碎洗涤盐三类。随着科学及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国调味品不但品质精进,其品类也越来越丰富。国标GB/T20903-2007将调味品主要分为17个品类,分别是食用盐、食糖、酱油、食醋、味精、芝麻油、酱类、豆豉、腐乳、鱼露、蚝油、虾油、橄榄油、调味料酒、香辛料和香辛料调味品、复合调味料、火锅调料。目前中国调味品市场上调味品品类齐全、覆盖面广,其中又以中国调味品行业龙头企业海天生产的调味品品类最齐全。从2019年调味品龙头企业海天调味品产品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海天共有酱油、酱料、醋品、蚝油、调味汁等12款调味品。为迎合消费者对同一款调味品(如酱油)的不同需求,海天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为理念,研究开发出了包括凉拌酱油、铁强化金标生抽、辣金标生抽、365高鲜头道酱油、淡盐酱油、特级金标酱油、有机酱油、小小盐限盐酱油、草菇老抽和蒸鱼豉油等在内的53种酱油。町芒研究院发现,酱油产品仍然是调味品中的第一大类,其消费占比高达46%,其次是食醋,占比为14%,其他调味品(蚝油、料酒、酱料和鸡粉等)占比仅为19%。1.2 中国调味品发展现状2002至2012十年间,由于行业基数低,中国调味品市场快速发展。中国调味品市场零售端的规模由2002年不到500亿,2012年超2000亿,复合增速高达20%;随着味精、盐的增速下滑,近几年中国调味品市场零售端的复合增速下降为10. 0%,但每年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2017年中国调味品市场零售端的规模超过3000亿元,高达3322.1亿元,增速为3.1%,2012-2018 年期间随着调味品行业的洗牌和产能的集聚,收入增速有所下滑,但营业收入整体上还是不断升高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8年间,中国调味品类(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时的调味品品类包括食用盐、酱油、虾油(鱼卤)、醋、味精、鸡精、糖精、料酒、辣椒酱、花生酱、芝麻酱、番茄酱、花椒、八角、茴香、胡椒、咖喱粉、五香粉、炸鸡粉等)商品类零售价格虽然增速不同,但整体价格是不断提高的。其中又以中国调味品行业洗牌和产能集聚起始年2012年的调味品类商品的零售价格增长最大,以2011年调味品类商品的零售价格为100, 2012年调味品商品的零售价格指数为105.7;2016-2018三年间,调味品类商品的零售价格指数虽然与2009-2015年相比较低,但整体价格仍然呈增长趋势。2018年调味品行业11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54.02 亿元;主营酱醋调味品业务的 5 家上市公司(海天味业、中炬高新、恒顺醋业、加加食品、千禾味业)共实现营业收入 246.87亿元。其中以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最高,高达170.37亿元,同比增长16.80%,净利润43.65亿元,同比增长23.60%;以涪陵榨菜企业的营业收入的增速最快,高达26.07%;而近几年,味精行业景气度降低,致使以味精为主要营业收入的莲花健康的营业收入显著降低,降速高达13.14%,但由于调味品商品售价提升和成本下降,莲花健康的营业收入仍到达了12.15亿。1.3 调味品选购现状在电商快速发展及逐渐成熟的当今社会,中国消费者是如何选购调味品的呢?据町芒研究院统计,目前仅有29.8%的消费者会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调味品。近几年,随着我国调味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调味品商品品类也越来越丰富,仅以酱油龙头企业海天味业为例,2019年海天的调味品商品品类就高达143种,其中以酱油的商品品类最多,包括畅销系列、经典系列、老字号系列、特级系列、有机系列和特色系列,共6个系列,高达53种,每款酱油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凉拌菜时使用的凉拌酱油;加了营养强化剂的功能酱油,铁强化金标生抽;上色效果极佳的草菇老抽酱油;满足低盐饮食需求的低盐酱油,淡盐酱油和小小盐限盐酱油;满足健康饮食的有机酱油等。2019年12月町芒研究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选购调味品时,52.1%的消费者仅区分生抽和老抽,不会考虑酱油的含盐量和酱油功能;18.4%的消费者在选购调味品时更是简单粗暴,仅考虑是不是酱油,其他一概不考虑;剩余的29.5%的消费者则会根据饮食习惯及做饭需求选择特定的酱油类调味品。2调味品评测为了解决调味品种类繁多,消费者选择困难的社会现状,帮助消费者选择安全营养的优质低风险产品,町芒研究院对多款市售调味品进行了严格的评测,每一类评测产品至少筛选对比上百种同类型产品进行全方位解读,检测样品送往独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河南聚谷检测研究有限公司),由河南聚谷检测研究有限公司为町芒研究院评测产品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最后结合检测报告,町芒研究院营养学专家、感官评测专家、町芒研究院线上线下体验官将从执行标准(Standard)+品质标准(Quality)+感官标准(Sensory)三个维度对一款调味品进行综合评测,得出该款产品的最终指数,即町芒优选指数(DCI),DCI指数越高,代表产品综合品质越好(不符合町芒研究院执行标准的产品,将不能参与町芒研究院优选活动)。截止到2020年1月,町芒研究院评测产品包括休闲零食类、婴幼儿辅食类、儿童零食类、儿童调味品类、节日特色食品及调味料等88余款、涉及1200多个品牌,评测样品量接近3300余个,其中评测调味品6款,评测品牌占町芒研究院评测量的12.1%。其中町芒研究院评测的调味品,包括蚝油、酱油、鸡精、料酒、意大利面酱和火锅底料,其中测评的酱油、鸡精和料酒分别占测评调味品的23.76%、14.85%和13.86%。3调味品DCI指数分析据町芒研究院针对截止到2020年3月评测的调味品DCI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达到町芒研究院卓越品质等级的调味品仅占调味品评测量的2%;达到町芒研究院优秀品质等级的调味品占调味品评测量的43.6%;超一半(约54.5%)的调味品品质处于町芒研究院品质等级的最低阶级。一、中国调味品市场特征1.1 中国调味品市场容量大。2001-2018年这17年间,调味品行业的销售额从2001年的277.23亿元迅速增加至2018年的34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预计2020年调味品行业收入会接近4000亿元。1.2 调味品产品细分化、高端化,品牌全国化。为迎合不同饮食习性的消费者,黄豆酱调味品已从传统的黄豆酱逐渐细分为黄豆酱、辣黄豆酱、麻辣鲜黄豆酱和蒜蓉黄豆酱四个不同味感的黄豆酱产品;同时为了迎合当今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的健康消费理念,近几年均接连推出了不同健康消费需求的调味品。1.3 外企深耕中国调味品市场。从1994年国外跨国公司开始进军国内调味品市场至今,国内已被外资入股或全资收购的调味品企业已占国内调味品企业的二分之一。二、中国调味品发展机遇及驱动力2.1 餐饮业调味品采购是我国调味品销售渠道中比较重要的销售渠道,有关资料显示,2019年餐饮行业消费的调味品占整个调味品市场销售额的约68.7%。2.2 随着国家对健康饮食专项行动的推进和消费者对健康饮食关注度的提升,调味品企业为迎合消费需求和适应发展浪潮,也都纷纷推出了相应的高端化调味品。大部分主销产品升级换代,以配合价格提升,极大的促进了调味品行业的增值。3.1 调味品属高盐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评估司2019年8月19日的“中国居民减盐核心信息十条”中对高钠食品的规定,钠含量超过600毫克/100克的固体食品属于高钠食品,钠含量超过300毫克/15毫升的液体食品属于高钠食品。按此规定,町芒研究院评测的调味品中的99.01%的产品都属于高钠食品,并不符合2016年,国家健计委在全国范围重点开展的“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也无法完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我国人均食盐摄入量下降20%的目标。3.2 添加剂添加情况根据法律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提高食品品质,添加的一些天然或合成物质。食品添加剂种类多样,包括营养强化剂、食品防腐抗氧剂、调味剂、酶制剂、酸味剂、甜味剂、食用着色剂、食用香料等,而调味品行业是我国食品添加剂市场中一大重要细分子市场,占比达30%,常用添加剂是酸味剂和调味剂。对截止到2020年3月评测的所有调味品中添加剂添加情况的统计分析,町芒研究院发现,零添加的产品占9.8%,这跟国家提倡健康饮食及调味品产品高端化息息相关;添加剂种类超7种以上的占比仅13.7%。3.3 白砂糖添加情况对截止到2020年3月评测的所有调味品中白砂糖添加情况的统计分析,町芒研究院发现,评测的12款蚝油、15款鸡精和17款意大利面酱都100%添加了白砂糖;仅酱油、料酒和火锅底料中有没添加白砂糖的产品,其中酱油中仅有12.5%的产品没有添加白砂糖;35%的火锅底料中没有添加白砂糖。4结论分析4.1 调味品行业特征4.1.1 市场容量大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调味品行业的日趋成熟,调味品品类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功能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有资料显示,在经济发达地区每10元食品消费中就有1元的调味品消费。调味品行业更是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销售额由2001年的277.23亿元迅速增加到2018年的34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2017年调味品销售额达3322亿元,但仅占所有食品行业销售额的13.9%,随着调味品行业整合的深化及高端市场的开发,调味品行业销售额有望进一步提速,町芒研究院预计调味品行业销售额在2020年将有望达到3700亿元。4.1.2细分化、高端化、全国化随着中国调味品市场的日趋成熟,调味品品类划分也越来越精细,如海天味业未迎合不同饮食习性的消费者,将黄豆酱调味品从传统的黄豆酱逐渐细分出黄豆酱、辣黄豆酱、麻辣鲜黄豆酱和蒜蓉黄豆酱四个不同味感的黄豆酱产品;同时各大调味品企业为了迎合当今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的健康消费理念,近几年均接连推出了不同健康消费需求的调味品,如千禾的零添加料酒,海天的有机酱油、淡盐头道酱油、零添加头道酱油和铁强化草菇老抽,还有李锦记的薄盐生抽。在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大的社会背景下,调味品企业迅速崛起,调味品品牌攻坚战日趋激烈。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调味品行业中,酱油规模最大,其次是食醋行业,2018年,食醋消费占2018年调味品消费的20%,2019年食醋的年产值已超200亿元;同时,食醋也是中国调味品中除食盐以外最为传统的调味品,因此町芒研究院以食醋为例,研究分析调味品品牌全国化的特征。在中国食醋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当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国名醋(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红曲米醋与四川保宁醋)。中国调味品企业江苏恒顺、 山西水塔老陈醋、山西东湖老陈醋、天津天立独流老醋、 四川保宁醋和北京王致和食醋已经成为国内食醋行业中的“明星企业”,其中,江苏恒顺和山西水塔老陈醋以其独特酿造工艺发展成为了中国食醋行业中的龙头企业,2019年,其食醋的年产量分别占食醋行业食醋产量的5.1%和4.89%,并成为了消费者心中食醋消费的首选品牌。町芒研究院统计分析发现,消费者在购买食醋调味品时,仅购买恒顺食醋的消费者占27.4%,仅购买水塔食醋的消费者占20.9%,而仅有27.1%的消费者或选择除恒顺食醋和水塔食醋以外的其他品牌,还有24.6%的消费者则对恒顺和水塔都钟情,二者购买谁都可以。可见当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越来越强,许多“明星调味品企业”,如海天、千禾、莲花、恒顺和王致和都以分别成为了酱油、料酒、味精、食醋和腐乳的代表。4.1.3 外企深耕中国调味品市场中国调味品市场的快速崛起和巨大的市场容量,使中国调味品市场成为了世界调味品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外企纷纷开始征战中国调味品市场,甚至有跨国公司在上海财富论坛上提出了“欲独霸世界, 先逐鹿中国” 的口号。从1994年跨国公司开始进军国内调味品市场至今,国内已被外资入股或全资收购的调味品企业已占国内调味品企业的二分之一。1994年,法国达能集团与上海海鸥酿造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淘大食品有限公司,法国达能控股60%,正式进军中国酱油行业,扩充后的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酱油的年产能达10万吨以上,成为当时国内最大酱油生产企业;雀巢先后通过两次次资本整合:1998年收购太太乐80%股份和2001年收购四川豪吉60%股份,成功抢占中国鸡精调味品行业80%的市场份额, 2009年与上海太太乐的再次联手更是使上海太太乐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鸡精生产基地;亨氏于2010年以1.65 亿美元收购了一家中国的酱油企业和腐乳生产企业福达食品公司,使其在中国的销售额每年增加3亿美元,在中国酱油市场的占有率增加至2.9%,一跃成为中国酱油行业的第三大酱油生产商。4.2 中国调味品发展机遇及驱动力中国调味品行业能在短短十几年间,销售额由2001年的277.23亿元迅猛增加到2018年的34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离不开迅猛发展的餐饮业、市场高端化等因素的驱动。4.2.1 餐饮驱动餐饮业调味品采购是我国调味品销售渠道中比较重要的销售渠道,有关资料显示,2019年餐饮行业消费的调味品占整个调味品市场销售额的约68.7%,可见调味品市场的发展跟餐饮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中国餐饮行业已经连续30年保持持续增长,餐饮行业销售额由2000年的3753亿元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42716亿元,增长了11倍;2006年全国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345.5 亿元;2010年全国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突破2万亿,达到20698亿元;2015年全国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突破3万亿,达到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多,特别是个税提升到5000元以后,更是提升了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同时随着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更是促进了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当代青年价值观、消费观及会做饭人员比例的下降,也促进了餐饮业的快速发展。而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调味品行业的增长,同时餐饮行业巨大的市场容量是调味品行业的快速增长的基石。4.2.2 市场高端化2016年,国家健计委在全国范围重点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同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均食盐摄入量下降20%的目标;2017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同样减盐目标。随着国家对健康饮食专项行动的推进和消费者对健康饮食关注度的提升,调味品企业为迎合消费需求和适应发展浪潮,也都纷纷推出了相应的高端化调味品。高端产品具有较高的资本盈利能力,也具有较强的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目前国内多数调味品企业的高档产品所占产销的比例不足20%,随着饮食习惯的升级,中高端的调味品产品将会不断的增加(如海天推出的铁强化金标生抽、淡盐酱油、有机酱油、小小盐限盐酱油和千禾推出的零添加料酒等),行业的微利状况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如恒顺早在2008 年就已停止生产零售单价为2元的产品,同时开始对高端产品和礼盒装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定位,对大部分主销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以配合价格提升,极大的促进了调味品行业的增值。4.3 国内中小型调味品企业如何生存4.3.1 紧跟国家政策,严抓质量关与世界各国饮食文化相比,中国饮食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三高“高盐、高糖、高油”。为推进合理膳食计划,保障居民饮食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年7月颁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该专项行动要求:政府制定并实施相关标准,严格管控食品营养标签标示;鼓励和引导食品产业的营养转型。为响应国家号召,切实做好健康饮食,国内一些调味品“明星企业”也开始掀起了“减盐”风潮,各种低盐、减盐的酱油、酱料、鸡精、复合汤料、酱腌菜等相继推出,其中,李锦记推出的薄盐生抽盐分降低25%;而国内的外资企业早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革新新产品,积极推行减盐计划了。在国内外大型调味品企业紧跟国家政策,纷纷开始推出“减盐计划”的浪潮下,国内中小型企业更应该紧跟国家政策,做好健康调味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但目前各大调味品企业并没有开启合理膳食专项计划中的“减糖计划”,因此中小型调味品企业除了加入调味品行业的“减盐活动”以外,也可以从降低白砂糖添加量和严格管控“食品营养标签标识”,改进生产技术减少糖的添加,在产品营养标签上标注糖含量及盐含量,切实落实国家减盐、减糖计划,这不但可以为企业争取到国家扶持,更能帮助企业攻占健康饮食消费市场。4.3.2 增大科研投入,合理布局目前,国内已被外资入股或全资收购的调味品企业已占国内调味品企业的二分之一,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除国内“明星调味品企业”以外的中小型调味品企业如何谋发展,抢占市场份额。调味品是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一个食品子行业,调味品行业区别于其他食品子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受饮食习性影响深远。就如同中国“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饮食习俗一样,中国消费者对调味品的消费也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因此,町芒研究院认为,中小型企业若想求的快速发展,抢占市场份额,应当找准市场定位,根据公司厂址及技术确定销售主战场;同时应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出符合主销售市场饮食习惯的调味品和符合当今健康消费理念的高端调味品,抢占高端市场份额,稳固区域性传统调味品市场份额。当品牌在主销售区知名度提升到行业前五后,在逐步扩展传统调味品销售区域,逐步分区域抢占传统调味品市场份额。
调味品估值高企是市场追逐其竞争力和份额的体现。我国调味品行业近5年持续上涨,估值长期高企,获资金青睐度高,整体表现亮眼。我们认为“属性+渠道+创新”三大因素带来的业绩稳定性,是支撑调味品估值高企的主要原因:首先,调味品的必选消费品属性为其带来较强的抗周期性;其次,调味品餐饮渠道占比高,B 端渠道易守难攻及C 端龙头较强的品牌和渠道力形成了行业整体、尤其是龙头企业业绩的稳定性;另外,基础调味品较难创新的特点降低了其不确定性,复合调味品则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二者共同保障行业业绩稳定增长。展望未来,受益于餐饮业的发展和外卖的普及、调味品使用习惯的持续培养及消费升级等趋势,调味品行业量价齐升仍可期,预计2025 年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000 亿元。行业龙头企业本身具备稳定的业绩表现、充裕的现金流等一系列优势,稀缺性强,受资金青睐度高,未来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或持续增强。复盘行内外行业发展,复合化和定制化引领行业未来趋势。根据单一vs 复合以及标准vs 定制两大特征,我们构建了调味品行业发展象限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行业内一些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对应、分析与讨论。通过建模我们发现:1)标准化是C 端发展的重要路径,大单品策略是调味品企业快速面向市场的重要策略;2)复合化和定制化是行业发展趋势,各领域龙头均在积极布局;3)演变方向上,通常基础调味品企业可积极布局复合调味品,而复合调味品企业较难向基础调味品发展,具备一定的不可逆性;4)基础调味品企业在布局复合调味品时,具备一定的路径依赖,适合从大品类入手,在品类丰富度上较传统的复合调味品企业低。平台化长期趋势值得关注,研发能力或成为调味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调味品发展象限,我们认为大单品仍是当下主要企业的核心策略,而跨象限将成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主要选择。近年来,通过大单品或细分品类发展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调味品企业也在不断发力品类拓展,企业必须通过品类拓展和平台化不断探索新增长点,以获得长期发展。另一方面,研发将提升企业对消费趋势把握和新品拓展的能力,虽不能作为企业的核心壁垒,但能构成其核心竞争力。随着行业的复合化和定制化发展,将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研发也是中小企业破局的不二法则。投资建议:结合对调味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建议重点关注行业龙头和复合调味品赛道的优势企业。龙头企业受益于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趋势,叠加其自身系统性竞争优势,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远期看龙头企业平台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建议关注各细分品类龙头海天味业、涪陵榨菜和安琪酵母。复合调味品赛道顺应复合化与定制化的行业发展方向,未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建议关注行业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天味食品、颐海国际和日辰股份。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消费,复合调味品渗透率提速不及预期,新品扩张不及预期,渠道扩张和全国化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风险等。(文章来源:天风证券)
酱油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酱油的制造工业油大豆或者脱脂大豆或者小麦及麸皮或者何地加入食盐、水酿造出的调味品,是一种促进食物色味鲜美促进食欲的食品。酱油又称豉油,酱油也有酿造与配置酱油的区别,对于网络所宣提到的酱油混制造方法或只是配置酱油的一种,五酿造酱油成分,是由调味品与化合物混合制成酱油是不符合国家标准,对人体有害。也可以从发酵方式进行分类,在国内未有效方式区分酿造或配置酱油,只允许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论是酿造或者是配置酱油,均可完全放心食用的。酱油在调味品市场消费汇总占比超60%,是调味品消费量较大的产业,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加强,对饮食上非常注重品牌及营养成分,同时近年来调味品市场逐渐注重品牌发展,文化及标准化建设带动调味品行业的发展,据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显示,2018 年国内百强调味品企业收入938.77 亿元,行业集中度呈上升态势。据2018年我国调味品市场消费细分市场占比中,其中酱油占比达到了62%.目前我国调味品产业企业代表品牌主要包括海天味业、千禾味业、李锦记、老干妈等。其中海天味业2019年上半年酱油收入增长13.61%。在高端类酱油品类中,目前酱油市场价格主流正逐渐从5元到7元,甚至8-10元上升,对于高端酱油价格多数超10元以上,甚至几十元。价格的提升带动了高端酱油市场规模的增长。2018年我国高端酱油市场规模超200亿元。高端酱油在市场供需方面2018年销量189万吨,市场供给量约196万吨,同比分别约达5.9%、6%。据国信证券分析,传统老牌优势企业依托较强的产品力、渠道掌控力,在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据灵动核心产业研究中心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半年我国酱油规模达到了405.62亿元,2019年全年市场规模约近800亿元,同比增长约8%。2015-2019年中国酱油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对比灵动核心相关行业报告:2020-2025年中国酱油市场现状趋势分析及前景投资调研报告随着生活不断提升及居民对品质追求不断提高,激发高端消费,日益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加强,对于目前调味品市场企业推出、有机酱油、无添加等高端生抽酱油,高端价格越超20元,市场消费更加多元化,酱油价格还有进一步的提升。对于高端酱油市场目前处于成长发展期,市场消费逐渐接受酱油的提升,对于高端酱油更加欢迎,对于目前高端酱油品牌市场未出现知名度较高种类,对于高端酱油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餐饮O2O,ID:coffeeO2O】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味道赋予了食物新的意义,它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感知与表达,这种表达丰富而深远,五味的最佳方式在美食调味中找到了新答案——融合。复合调味是餐饮的进化需求,也是对食物的完整升华,也是对五味生活的哲学解读。本次研究试图从味道的本源、复合味道的需求、复合味道的进化、行业现状与布局等角度探寻复合调味品行业发展的基本逻辑和整体趋势。01好吃:味觉的真相1、味道是如何被感知的好的味道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满足感。那么,什么是“好的味道”?它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感知味道的器官是舌头,显微镜下,舌头上凸起的小颗粒叫做味蕾。如果我们把味蕾再放大看,可以看到上面有味孔和微小的绒毛,好吃和不好吃,就靠我们的味蕾来进行判断。2、不同味觉喜好的形成是什么决定了人们对味道喜好的差异?生物学家认为差异来自DNA。一个人是否喜欢一种味道,第一阶段是天生的,第二阶段是来自舌头的感知,味蕾保护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对味道的判断。所以在调味品行业有一些要求严格的厂家,在正式推出一样新的调味品之前,会进行广泛的口味测试,为了使这种测试的准确性提高,对于测试的人群严格挑选。小朋友和女生比较受欢迎,而男士则被尽量排除在外,尤其是爱吃麻辣、嚼食槟榔,抽烟喝酒的男士,主要原因是这类人群的味蕾通常遭到了破坏。对于同样一种味道,他们感知较弱,需要一些强的刺激才能够感知到某种味道细微的差异,事实上,他们更倾向于重口味。 3、酸甜苦辣VS酸甜苦咸鲜,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味道关于味道,我们通常讲“酸甜苦辣咸”,实际上并不正确,正确的讲法是“酸甜苦咸鲜”,这是五味。辣,只是一种触觉痛感,并非味觉,由于这种灼烧般的痛感能够使人分泌多巴胺,就是那种使人感到愉悦的物质,因而受到许多人群的喜爱。湖南、四川等区域出产的一种独特调味品,叫做“木姜子油”,有的地方叫作“山胡椒油”,经测试,有大约50%的人不喜欢,而另外一部分人群则爱得发狂。木姜子油的独特味型是由一种柠檬香形成的。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有些人喜欢?首先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DNA给了我们对于味道先天的选择倾向性,随着阅历的增长,消费场景改变了我们对于新味道的好恶。02复合调味品的需求因素复合调味品里面,不同的味道,相互烘托,使交融在一起的味道,变得更有层次,更为立体。实际上就是一个综合的美味解决方案,这就是为什么复合调味品会变成一种流行,在发达经济体调味品市场里变成占比最大的部分。像美国、日本以及欧洲这么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复合调味品的销量远超单一味型调味品。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复合调味品和单一类型调味品的比例是8:2的关系。国内是2:8这样的一个关系,差异的背后是需求因素。从消费端来看,全世界的调味品品类,有三个最重要的消费端,餐饮、家庭、食品工业及其他。食品工业这个消费端,在全世界调味品所有消费端中占比相似,基本上都是10%左右,这个比重相对稳定。中餐菜品里面使用的调味品总价值,占该菜品出品价格的比重是5%-8%,西式菜品中,调味品的综合比重从价格上占比则大约是10%左右。在中国市场,调味品的三个消费端的比重关系是,餐饮占60%,家庭占30%,工业占10%。1、餐饮端需求同样都是这么多人口,为什么餐饮里面占比是60%,而家庭则是30%呢?研究资料表明,炒同样一盘菜,从金额上,餐厅里面用的调料是家庭里面用的调料的约1.7倍。餐饮渠道对于复合调味品的需求,中国市场会像发达国家一样,由单一味型走向复合味型,这是由三方面的需求决定的。1)餐饮发展的需求,有经验的厨师成本更高。2)餐饮连锁化加快,餐厅去厨师化趋势明显。餐厅连锁化是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在餐饮业发展的历程很能说明问题。不仅发达国家,当下中国餐饮需求也是如此。网聚资本的伙伴企业蒸浏记连锁餐厅的几位创始人回忆说,他们当初想增开20家店,但是要一下子找20个厨师,并管理好他们,这个很困难,开连锁餐厅,门店找到,相对容易,花钱就好了,但是很难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厨师。3)连锁品牌对口味稳定一致的需求餐厅要把顾客留住,口味要一致。纪录片《味觉的真相》里揭示的味觉原理,顾客不断地回头来吃,实际上是去吃客人记住的味道,如果感知到不一致,客人会认为餐厅换了厨师,就不满意。当然,也许是新顾客觉得很好吃,但是,更好吃对于老顾客而言形成不了记忆,对于餐厅,菜品不被反复消费也就无意义。新的消费人群又不容易培养起来,所以变成老用户和新用户都无法留存,销量自然上不去。因此,对于什么是好的调味品,我的判断是质量稳定调味品就是好的调味品,并非配方升级就更好。2、家庭端需求在现代社会,并非人越来越懒,而是大家的追求多了,不愿意在烹饪上花时间。三口之家的家庭烹饪一餐,基本上需要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现在家庭烹饪的主力是80后90后,要花时间照顾家人,还要工作学习,时间不够用。第二个问题就是80后90后的烹饪技能变弱了。他们做了爸爸妈妈以后要通过一些烟火气来营造一点家庭温暖的气氛,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在家做饭,实际上是一个刚需,但是他们烹饪技能弱,害怕做得不好吃,用复合调味品就简单了。食材加上复合调味品,用简单的烹饪方式,就能把菜做好,好不好吃先不论,起码能做到的是不难吃,这就是复合调味品在家庭端的需求。 3、食品工业端需求食品工业端的需求就更加清晰了。一线连锁餐饮品牌企业,形成了清晰的餐饮供应链,我们也可以把它定义为食品工业,由于采用中央工厂方式制作调味品,原理上和传统的食品工厂性质类似。我们在某大型连锁餐厅最近的供应商大会上了解到,该企业明确提出,你不要再给我供应任何原料了,思路转变成给我供应一个菜品。原理很清楚,这就是餐饮渠道对于调味品的需求变化了,你给我研发一个爆品菜,我才可能向你采购这个菜品的核心调料。食品工业也一样,你给我研发一个爆款产品,我才采购制造这个爆款产品的核心调味品,在肉制品和休闲食品企业表现尤其明显。03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现状调味品的三大消费端需求拉动了复合调味品的发展,要探究整个品类的发展,我们试图从复合调味品边界的界定开始,逐步深挖整个品类市场的现状。1、复合调味品的分类下面这张图是我们整个调味品赛道里面呈现的调味品产品生命周期图,我们在不断完善调味品的国家分类和世界分类。中国调味品的国家分类里面是有标准的,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调味品分类》国家标准(GB/T20903-2007)”。这个标准由于受时代局限性影响,并不十分精准。 在我们归类整理的27大类调味品里面,116个子类,116条赛道,就涵盖了狭义调味品和广义调味品。广义的调味品有27大类,就包括干调在内,狭义调味品有21大品类,我们现在把21大品类按品类成熟度分为三类。第一个是品类萌芽期,或叫导入期;第二个是品类成长期;第三个是成熟和衰退期,其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我们用颜色来进行区分,就是蓝海、绿海和红海。蓝海这个区间,就是目前品类定义不清晰,大家可以随便做,都有比较好的销量;绿海就是消费者有比较旺盛的需求,处于这个区间的品类成长在加速。衰退期基本上是激烈的红海竞争,在这些品类里,大玩家竞争的结果是品类集中度不断提升,竞争者各展神通,通过技术、营销手段的残酷厮杀,实现品类的新生或衰退。2、复合调味品的定义关于复合调味品的定义,国标定义,是强调将两种调味品复合到一起,就叫复合调味品。后来,我们把它重新进行了定义,叫做将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味道,复合到同一个调味品里面,满足功能化、营养化、方便化为特征的调品叫做复合调味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定义也不太准确,消费者理解起来,还是不够形象。 所以我们就用中日美三个国家对红烧肉的做法来说明什么是复合调味品。【中式红烧肉】这个传统的中式红烧肉的做法,对于年轻人来讲,稍显复杂,没有几年的持续烹饪经验是很难把红烧肉这道菜烧好的,比较考验技术。我们来分析一下烹饪过程,它的调料集中在哪?都在第1个阶段,调料品种比较多。一般家庭不一定能够买得齐,就算买得齐,各种调料的配比也不容易掌握,每次做的口味差异就不易稳定了。这也就是目前在家庭做饭的主要群体80后、90后惧怕做饭的原因,但是这种惧怕被解读为“懒”。【日式红烧肉】做法省略,详见报告全文。。。【美式红烧肉】做法省略,详见报告全文。。。通过上面中日美三国做红烧肉的不同方法,我们无需理解复合调味品的各种定义,依然可以很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复合调味品。所谓复合调味品,就是食材加调料,经过简单的烹饪方式,就能把一道菜做出来。这个集成式的调料,就叫复合调味品。3、复合调味品市场复合调味品,在整个调味品大盘中的占比,市场调研公司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复合调味品在调味品市场中的占比,中国是18%,日本是49%,美国是51%。 我们研究调味品市场的货架,经过反复实地考察,发现日本货架上50%以上是复合型调味料;而在美国调味品市场,线上和线下,调味品区超过50%都是复合调味品。关于中国复合调味品的人均消费,我们把Frost&Sullivan的数据进行了再研究,就是分析和验证它的调研数据背后对应的事实和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这个阶段,在复合调味品消费上,中国的人均年增长15.6%。那么2015年到2020年这个期间,年增长14.1%,这样的一个成长基本上可以称之为五年增一倍。 中国目前的状况,复合调味品绝大多数是在餐厅里面使用的,家庭里面也有使用,但是相对比较少。餐厅连锁化、使用便捷化推动了复合调味料的快速成长。04复合调味品的进化路径那么复合性调味品是如何实现进化的?海外市场,欧美、日本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他们是如何从和我们相同的单一味型为主的调味品市场变成以复合调味品为主的市场的?波士顿咨询的研究结果,印证了网聚资本调味品品类研究的结论。
作者 | 常山流程编辑 | 白鹤芋如今,调味品已与美食密不可分。调味品是一个完全竞争且看得见天花板的“小行业”,但是,正是这个“小”市场中,却崛起了多家年销售额超30亿,甚至是超百亿的规模企业,相关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提升,吸引不少投资者的持续关注。2017年以来调味品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上涨更是为其增色不少。一、美食记忆2014年5月14日《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后一炮走红,片子里,刚出锅的黄馍馍热气腾腾,巨大的乳扇像风铃一样被悬挂风干,稻米酿出的黄酒滋味绵长色如琥珀,用诺邓井盐腌制三年方可做成的诺邓火腿肌红脂白,白吉馍切一刀声音酥脆,腊汁肉填进去,香气弥漫……(拼图:舌尖上的中国的多张美食图片)此片激发无数国人对美食的热爱,随即迅速占据了新浪微博实时热词排行榜第一名,并在豆瓣上获得了9.6的高分。各大电商平台零食特产频道搜索量大增,购买高峰转移到每晚22-24点——《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时间段。衣食住行,食虽排在第二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国人对于食物的要求已不仅是基本的温饱裹腹,而愈发讲究五味调和、色香味全,丰富的美食体验通过味觉记忆饱满留存,或为收藏、历久弥新,或为谈资、口口相传。调味品作为美味菜肴中刺激味蕾最重要的因素,在日常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日益受到消费者和商家的重视。二、行业配置规律调味品行业与医药等行业的配置逻辑相似,行业整体表现在时间上也高度重合。调味品行业属于食品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刚性的市场需求,因此,该行业表现出了较强的抗周期、抗通胀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2009、2012、2015年以及2017年,调味品业上市公司整体表现较好,股价均出现了明显的抗跌或上涨。行业市盈率的变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行业盈利情况发生变化(明显改善或明显下滑),二是行业个股的股价发生变化(上涨或下跌)。经过对比包括中炬高新、梅花生物、莲花健康以及海天味业等上市公司业绩和股价变化,发现上图中红色虚线框中四个时期的市盈率上升均是股价上涨引起的,其中,2014年6月到2015年9月、2017年1月至今两个时间段伴随企业盈利的改善。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推动,而其背后的逻辑则是面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多,机构投资者扎堆配置抗经济周期、抗通胀的行业或板块。上述的调味品行业市盈率上升的时期4个时期刚好与当时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叠加重合。调味品行业的股价上涨时间段刚好又与医药行业龙头药企的股价上涨时期重叠。三、调味品行业品牌细分及市场空间由于气候条件、生活习性、烹煮习惯及菜系特色的差异,各地区偏好的调味品有所差异:我国八大菜系中粤菜注重原味鲜美,多用生抽、蚝油提鲜,而本帮菜以红烧生煸见长,擅浓油赤酱、醇厚甜美,更偏用老抽、料酒吊味。因此调味品行业作为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行业,是一个种类多元且空间开阔的市场。广义上调味品包含了盐、糖、油、味精等食品加工原料,为了便于分析,将关注点聚焦在酱油、食醋、鸡精、复合酱类及榨菜等酿造类、包装类调味品。调味品行业目前主要品类的核心品牌如下:(来源:市场公开信息收集整理)(一)行业空间我国调味品行业从90年代后期随着价格放开管制及行业洗牌调整后走向规模化生产的商品市场阶段,行业回暖、企业经济效益逐渐改善,进入量价齐升时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调味品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242家,调味品行业收入规模达到3073亿元,较2004年449亿元增长近7倍,12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19.10%,行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利润总额从2004年24亿元增长到2016年263亿元,12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4.31%,高于收入复合增速。2011-2016年调味品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如下图:(来源:前瞻产业研究网)在该阶段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也较快,见下图:(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从上图可看出,经历了2011、2012年的两年调整,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2013年以后保持较快的增速,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显示,我国70%的调味品销往餐饮行业,餐饮行业的巨大市场空间,为调味品行业增长提供支撑。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餐饮收入35779亿元,较2015年增长10.8%;其中,连锁餐饮企业的营业额达到1527亿元,较2015年增长9.7%。(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2011-2016年国内餐饮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64%。随着最近两年互联网对餐饮行业快速渗透,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断改造,使得餐饮这一传统行业正经历巨大改变,餐饮外卖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包括调理品在内的上游有材料的巨大需求。据预测,2018-2020年餐饮行业增速有望保持在14%以上。(二)行业格局1、集中度不高调味品具有快速消费品的属性,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我国调味品行业集中度很低,前十企业市场份额不到30%,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发展趋势,调味品表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趋势,中高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在环保严监管、原材料涨价以及新的生产工艺应用等综合因素叠加下,使得行业门槛逐步提高,行业内的整合加快,调味品行业集中正在提升。目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调味品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见下图:(来源: Euromonitor欧瑞国际,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2、打酱油占半壁江山从产销量来看,2015年我国调味品年产量超过2200万吨,其中酱油和食醋占比最大,酱油产量接近1000万吨,占比45%;食醋接近400万吨,占比15%左右,味精、复合调味料、料酒产量均在200万吨,品类发展日趋多元化。(来源:中国调味品协会)酱油作为调味品中最大的细分品类,是众多中国调味品公司的核心业务。从酱油的发展历史来看,90年代一度良莠不齐,消费者对产地认知度强于品牌。这一局面随着2003年左右,海天、美味鲜等通过广告等形式树立品牌认知而逐渐改变。( 来源:Euromonitor欧瑞国际,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酱油品牌包括海天和李锦记,这两家也是以收入计算中国最大的两家调味品企业;在各区域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包括华南地区的中炬高新、湖南的加加食品和山东的欣和等。目前国内酱油这一细分领域的集中度仍然不高,与国外相比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来源:Euromonitor欧瑞国际,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3、十亿级营收企业与酱油相比,其他调味品子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更低,因此龙头企业的市占率领先优势不够明显。食醋行业的龙头是镇江恒顺醋业,调味酱龙头是贵州南明老干妈,火锅底料的龙头是重庆红九九,料酒龙头是湖州老恒和,蚝油龙头是佛山海天味业,香辛料龙头是驻马店王守义,酱腌菜龙头是涪陵榨菜,腐乳龙头是北京二商王致和。鸡精行业与其他子行业不同,行业集中度比较高,目前主要由外资主导,包括雀巢旗下的好太太和联合利华旗下的家乐。调味品行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见下表:(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上市公司公告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公开市场信息,可能存在漏缺情况 )4、调味品的上市公司按照中信行业分类,调味品行业在A股上市的有16家,其中,海天味业是绝对的龙头企业,2017年营业收入规模达到145.84亿元,其次是营业收入为111.32亿元的梅花生物。2017年主要调味品企业收入占同期调味品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见下图:(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从上图可看出,海天味业、梅花生物、中炬高新三家公司占同期调味品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比值超过1/2;而这三家公司的净利润却占到同期调味品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2/3,见下图:(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结合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分布情况来看,非常明显的特征是海天味业以1/4的营业收入贡献了近1/2的净利润,行业龙头独占更大利润的趋势在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三)穿越行业周期衡量一家公司经营情况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当行业亏损时该企业能否依然保持盈利,即能否穿越行业周期。(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在2007年到2008年行业出现了亏损,莲花健康、恒顺醋业等没能穿越行业周期,期间出现2次以上亏损,见下图:(来源:Choice 注,因海天味业上市以来均保持盈利且营业收入规模比其他上市公司高出很多,故上表未将其列入比较)从上图可清晰看出,莲花健康和恒顺醋业不能穿越行业周期,自此,调理品行业中的“强者恒强”的趋势已日益清晰。(四)发展趋势我国调味品行业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整个行业显现出一些发展趋势:1、行业提价趋势加速。过去3年,调味品行业平均每年提价幅度5%,2017年以来,调味品涨价幅度也逐渐加大,中高端调味品价格涨幅更大。2、产品多元化。在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性,调味品的产品呈细分化、多元化、结构性升级趋势,整体上表现为分品类复合调味品市场扩容和中高端产品增速加。3、餐饮业持续增长。互联网对餐饮行业快速渗透,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断改造,使得餐饮,尤其是快餐外卖市场增长迅速。2015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为2391.40亿元,占整体餐饮消费的比例为7.40%,2018年有望达到14.80%,外卖市场整体规模将超过6600亿元。调味品70%的量都来自餐饮,餐饮量增长带动调味品量的增长。此外,快餐餐饮企业对标准化、快速化程度要求高,对复合调味料需求量大,复合调味料市场也受益于外卖市场的快速增长。4、行业集中度提高。据国信证券测算,2017年海天、厨邦、老干妈、李锦记、太太乐等行业前10占到整个行业市场份额的29%左右,在中高端市场该比例更高。较2012年的10%左右提升了19%。在日本该行业的集中度已达到了60%,未来调味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5、产品提价。结合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调味品行业提价将成长期趋势,进而也能提升行业龙头企业的毛利率水平。消费者品牌意识的日益增强,使得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高。6、酱醋增长关键。从子行业看,酱醋产品收入、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3%、37%,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关键,而味精行业由于受营养及健康问题的诟病,业绩持续下滑,而其他类别的调味产品发展渐增,市场份额不断增加。7、产品呈功能化趋势。传统的、普适型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烹煮特定菜肴的调味需求,细分功能的复合性调味品由于同时囊括了对应菜品所需的所有调味需求并且有效简化了烹煮过程,愈发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通用而单一的调味品正转变为复合型、多品类的调味品,细分功能的复合调味品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财务数据分析财务数据比较分析部分,本文就只讨论2017年调味品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级别的上市公司。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不能简单地看单一财务数据,必须综合各项财务指标来考察。注,爱普股份主要从事食品配料贸易,湖南盐业主要从事食盐生产销售,西王食品主要从事食用油生产销售,安记食品2017年营业收入仅2.5亿元,本部分讨论不纳入该4家公司。(一)成长性分析本部分主要从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的增长率分析上市公司的成长性。1、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比较(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注,起始时间为上市当年,截止时间为2017年)2、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比较(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注,起始时间为上市当年,截止时间为2017年)从上两图看,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最高的是梅花生物,其次是晨光生物,行业龙头海天味业排名第三。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梅花生物也排第一,海天味业排第三。(二)经营效率分析本部分主要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来分析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1、存货周转率(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存货周转率,莲花健康、梅花生物、海天味业恒顺醋业呈现加快趋势,加加食品下滑趋势非常明显,说明加加食品的库存在增加,或暗示其经营出现一定问题。2、应收账款周转率(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该指标中,必须得提的是,海天味业保持了多年应收账款为0的记录,即便是2017年,其应收账款也仅仅是246.66万元,海天味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处于绝对的龙头地位。此外,中炬高新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呈现持续加快的趋势,加加食品呈现下降趋势。3、固定资产周转率(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固定资产周转率,华宝股份、晨光生物、莲花健康、中炬高新、海天味业均出现加快趋势,加加食品呈现下降趋势。4、总资产周转率(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总资产周转率,2017年海天味业、晨光生物、莲花健康相当,加加食品呈现下降趋势,中炬高新、梅花生物等呈现变动趋缓。综上分析发现,加加食品的经营效率在下降,海天味业、中炬高新等经营效率表现较好。(三)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即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正常的营业状况,主要通过毛利率、销售净利率、ROE来衡量。1、毛利率(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以2017年为例,毛利率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华宝股份、海天味业、恒顺醋业、中炬高新、加加食品、梅花生物、晨光生物、莲花健康。其中,华宝股份、海天味业、恒顺醋业的毛利率均在40%以上。2013-2017年期间,海天味业、中炬高新的毛利率水平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2、销售净利率(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以2017年为例,销售净利率在20%以上的只有华宝股份和海天味业,需要注意的是莲花健康的销售净利率连续多年呈现隔年为负的情况。3、ROE净资产收益率ROE,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莲花健康的ROE波动范围较大,且连续多年出现隔年亏损的情况,剔除莲花健康后比较另外7家上市公司的ROE情况。如下图:(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从上图可以看出,海天味业的ROE最高,长期保持在30%以上,其次是华宝股份,保持在20%以上。以2017年为例,恒顺醋业、中炬高新、梅花生物的ROE维持在15%左右,加加食品和晨光生物低于10%,处于8%-9%左右。(四)盈利质量盈利质量考察的是企业的经营成果能否转化成现金流回上市公司以及企业的净利润是否有主营业务带来。本部分主要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与净利润的比值两个指标来考察。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该指标反映的是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净值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理论数值应该是100,即营业收入全部转为现金流回上市公司,该数据越大越好,说明企业的经营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金流。而在实际操作中,该指标基本都是小于100。(来源:Choice 各上市公司财报)恒顺醋业的波动性较大,剔除它后后比较另外7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如下:(来源:Choice 各上市公司财报)从上图可以清晰看出,海天味业和华宝股份的数值长期处于20上方,表现好于另外5家上市公司。加加食品在2017年的由营业收入带来的现金流急速减少。该指标中波动性较大的是晨光生物和梅花生物,晨光生物的波动性非常大,时正时负,表现最差。2、扣非净利润与净利润的比值在该比值中,越靠近100越好,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没有大的差别,即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均是由主营业务创造的,说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强且稳定——侧面反映出上市公司有较强的护城河。(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从上图可以非常清晰看出,莲花健康、恒顺醋业的扣非净利润与净利润的比值波动非常大,也就是说,当期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并不是有主营业务创造的,而是其他收入贡献的;此外,扣非净利润的大幅波动也反映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不稳定。 为了便于观察,剔除恒顺醋业和莲花健康后比较另外6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如下:(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从上图中看出,代表海天味业的比值曲线较平缓且靠近100,表现最好。而晨光生物、加加食品、中炬高新、梅花生物等波动性较大,说明其主营业务波动性较大。(五)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举债经营比率,它是用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负债率过高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成本较高,进而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同时还可能引发债务违约风险,尤其是短期借款占比较高的情况下。(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从上图看出:(1)莲花健康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100%,面临资不抵债的情况;(2)2014年以后,除了莲花健康和晨光生物,其他6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出现一定的下降,且集中在30%-40%区间;目前华宝股份、恒顺醋业、海天味业、加加食品等4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低于30%。此外,在整个债务结构中,短期负债比重低,说明短期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就低,也间接说明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正常。在2018年半年报中,加加食品、晨光生物的短期负债占总负债的较高,尤其是晨光生物,占到78.76%,见下表:(来源:Choice 调味品上市公司财报)海天味业和中炬高新的短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非常低,仅分别是0.40%、0.68%。五、风险提示1、估值偏高。目前调味品行业中相关个股的股价和估值都比较高,或已透支未来一定时期的业绩增长;股价短期继续大幅上涨的概率不大。2、原料价格上涨压缩盈利空间。调味品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受贸易争端、天气及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大豆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使得以大豆为原材料的调味品行业利润空间受到逐步压缩。
金龙鱼:117家机构调研,调味品业务对标海天味业金龙鱼三大升级金龙鱼公告称:2020年11月04日-11月12日接受117家机构调研调研机构清单:交银施罗德 华泰资产 WT 前海瑞园 兴全基金 万家基金 中信建投自营 前海安康 富国基金 海富通基金 中信建投资管 盈泰投资 平安资产 长盛基金 中信资管 中广核 中欧基金 工银安盛 弘毅 万方 华安基金 招商基金 中金资管 摩根华鑫 汇添富基金 光大保德信 华夏久盈 富荣基金 GIC 海通资管 方正自营 信达澳银 华夏基金 中银基金 阳光保险 进化论 国寿资产 建信保险资管 宝盈基金 东方阿尔法 银华基金 诺安基金 平安大华 港丽投资 嘉实基金 淡水泉 安信基金 凯钠资本 大成基金 中信证券 大摩华鑫 九霄投资 景顺长城基金 润晖投资 明达资产 誉辉投资 南方基金 华泰柏瑞基金 中欧瑞博投资 招商证券 博时基金 华宝基金 融通基金 深圳健易 广发基金 惠理基金 金鹰基金 丰岭资本 易方达基金 富达基金 前海开源 裕晋投资 永赢基金 煜德投资 蓝藤 领骥资本 海富通 BlackRock 高盛资管 善道投资 银河基金 碧云资本 Green Court Kadensa 上海华泓 华泰柏瑞 光大永明 星泰 创金合信 睿远基金 渤海人寿 东方 涌金资本 大家资产 point 72 正心谷资本 民生加银 宏利 NCC 方正富邦 PAG Norges Bank 人保养老 manulife Neuberger Berman 天弘基金 point 国君自营 泰达宏利 高毅资产 Elephas 中邮基金 源乘投资 太平洋资产 新华资产 长城基金 长信基金 阳光资产 上海健顺在调味品方面关于酱油,与有百年历史的台湾知名品牌丸庄公司合作关于醋,推出独特固态酿造工艺的“梁汾”品牌山西陈醋金龙鱼调研公告截图管理层强调“在调味品上并没有要超过海天的计划”,但,事实上已经逐步开始吞噬对方市场份额。金龙鱼都有哪些调味品产品?金龙鱼招股说明书调味品截图金龙鱼招股说明书调味品截图上市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含调味品的项目有3个!金龙鱼招股说明书募投项目截图调味品业毛利高,市场估值高看看海天味业财务数据:毛利率42.27% , 净利率26.79%(目前金龙鱼毛利率12.1% , 净利率3.89%)海天味业2020年3季度财务数据看看海天味业市场估值:2019年营收198亿,总市值亿(金龙鱼2019年营收1707亿,总市值3912亿)值得期待金龙鱼披露更多关于“调味品业务”的应收数据及其增长率。
[ 调味品2018-08-07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商情报网讯:知名调味品企业老干妈获深交所调研,上市已进入培育期,据悉,老干妈一直奉行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三不”标签。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曾经提出“上市圈钱论”,认为“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此前“老干妈”曾多次拒绝地方政府的上市提议。近二十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我国调味品行业由此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产量销量迅速增长,品种日益丰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2016年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94%,2016年我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64.10亿元,同比增长6.76%。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调味品行业,海天味业是行业头部玩家,2017年以145.84亿元营收排名第一,中炬高新和井神股份排名第二,营收分别为36.09亿元和26.00亿元。营收超10亿的调味品上市公司还有加加食品、莲花健康、恒顺醋业、云南能投、百润股份。目前,安记食品营收最低,仅2.54亿元。从净利润来看,海天味业净利润35.31亿元,远超同行。中炬高新排名第二,净利润4.53亿元,恒顺醋业排名第三,净利润2.81亿元。安记食品、佳隆股份、莲花健康净利润不足1亿,莲花健康还出现亏损,2017年亏损10343.27万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1、海天味业海天味业是国内专业的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产品涵盖了酱油、蚝油、醋、调味酱、鸡精、味精、油类、小调味品等八大系列200多个规格和品种。2017年海天味业营收145.84亿元,同比增长17.06%;归母净利润35.31亿元,同比增长24.21%,目前仍然保持着可观的扩张速度。海天味业的三大核心产品——酱油、酱、蚝油均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其中酱油营业收入达到88.36亿元,同比增长16.59%,占比60.6%,产销量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蚝油营收22.66亿元,占比15.5%,同比增长21.65%;酱类营收20.40亿元,占比14.0%,同比增长12.45%。中商情报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0755-82095014,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2、中炬高新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1995年1月上市,目前从事的行业涉及健康食品、动力电池、精工汽配、房地产和运输服务等领域。2017年中炬高新实现营业收入36.09亿元,同比增长14.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25.08%。公司调味食品行业的收入及效益规模,占公司较大的比重。调味品实现营业收入34.53亿元,占比95.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28%。子公司美味鲜公司主要从事酱油、鸡精鸡粉、食用油、调味酱等各类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拥有美味鲜、厨邦两大品牌。3、恒顺醋业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840年清道光年间,为“中华老字号”企业。作为中国四大名醋,在引领中国醋业发展的基础上,目前“百年恒顺”已形成:色醋、白醋、料酒、酱 类、酱油、麻油、酱菜等七大品类系列产品,广销50多个国家并供应我国驻外160多个国家使(领)馆。2017年恒顺醋业实现营业收入15.42亿元,同比增长6.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1亿元,同比增长64.84%。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随着宝妈宝爸们对宝宝健康关注度的逐年提升,儿童调味品需求量逐年增加,且增速较快,从2016年的0.2%增长至2019年的3.8%。儿童调味品市场的快速崛起,引来众多企业的垂涎,儿童调味品品类逐年增加。据町芒研究院对京东、天猫和淘宝商城销售的儿童调味品数据整理发现,国产儿童调味品占66.9%,其中品牌最多的是儿童拌饭酱、儿童油和儿童酱油,这三种儿童调味品品类也是最多的,其占比分别为36.09%、22.18%和13.91%。面对“五花八门”的儿童调味品,很多宝妈宝爸们发现精心挑选的儿童调味品,不但不适合自己宝宝食用,甚至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截止到2019年12月,町芒研究院所评测的儿童调味品,包括儿童酱油和儿童油两款,涉及24个品牌,评测样品量接近144个。从儿童酱油和儿童油的町芒优选指数(DCI)中,町芒研究院发现儿童调味品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且不符合儿童营养需求:1、儿童调味品概念缺失,致使打着“儿童”二字的普通调味品在儿童市场谋取利润。2、目前国产儿童调味品缺乏执行标准,儿童调味品安全指标缺乏评判依据。3、62.5%固体和58.28%液体儿童调味品都属于高钠产品,长期摄入会产生毒副作用,同时映射了中国高钠饮食对儿童调味品市场的负面影响。面对众多儿童调味品品牌,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安全健康的调味品?在儿童调味品标准不规范甚至缺失,市场需求及呼吁度高的大环境下,食品企业又应如何应对?《町芒研究院儿童调味品白皮书》为您解答:
中商情报网讯:知名调味品企业老干妈获深交所调研,上市已进入培育期,据悉,老干妈一直奉行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三不”标签。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曾经提出“上市圈钱论”,认为“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此前“老干妈”曾多次拒绝地方政府的上市提议。近二十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我国调味品行业由此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产量销量迅速增长,品种日益丰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2016年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94%,2016年我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64.10亿元,同比增长6.76%。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调味品行业,海天味业是行业头部玩家,2017年以145.84亿元营收排名第一,中炬高新和井神股份排名第二,营收分别为36.09亿元和26.00亿元。营收超10亿的调味品上市公司还有加加食品、莲花健康、恒顺醋业、云南能投、百润股份。目前,安记食品营收最低,仅2.54亿元。从净利润来看,海天味业净利润35.31亿元,远超同行。中炬高新排名第二,净利润4.53亿元,恒顺醋业排名第三,净利润2.81亿元。安记食品、佳隆股份、莲花健康净利润不足1亿,莲花健康还出现亏损,2017年亏损10343.27万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1、海天味业海天味业是国内专业的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产品涵盖了酱油、蚝油、醋、调味酱、鸡精、味精、油类、小调味品等八大系列200多个规格和品种。2017年海天味业营收145.84亿元,同比增长17.06%;归母净利润35.31亿元,同比增长24.21%,目前仍然保持着可观的扩张速度。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海天味业的三大核心产品——酱油、酱、蚝油均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其中酱油营业收入达到88.36亿元,同比增长16.59%,占比60.6%,产销量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蚝油营收22.66亿元,占比15.5%,同比增长21.65%;酱类营收20.40亿元,占比14.0%,同比增长12.45%。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2、中炬高新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1995年1月上市,目前从事的行业涉及健康食品、动力电池、精工汽配、房地产和运输服务等领域。2017年中炬高新实现营业收入36.09亿元,同比增长14.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25.08%。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公司调味食品行业的收入及效益规模,占公司较大的比重。调味品实现营业收入34.53亿元,占比95.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28%。子公司美味鲜公司主要从事酱油、鸡精鸡粉、食用油、调味酱等各类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拥有美味鲜、厨邦两大品牌。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3、恒顺醋业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840年清道光年间,为“中华老字号”企业。作为中国四大名醋,在引领中国醋业发展的基础上,目前“百年恒顺”已形成:色醋、白醋、料酒、酱 类、酱油、麻油、酱菜等七大品类系列产品,广销50多个国家并供应我国驻外160多个国家使(领)馆。2017年恒顺醋业实现营业收入15.42亿元,同比增长6.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1亿元,同比增长64.84%。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