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是很多单位秋招的重要时间点,一些比较好的单位都在陆续进行秋招工作,今天给大家介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的一个研究所招聘的情况,这个单位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这两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正式发布了2021年度秋季校园招聘,对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可能很多人并不是非常熟悉,这个单位带有国防背景,所以知道这个学校的并不多,学校又称“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位于科教名城安徽合肥,这是我国国防高科技电子装备骨干研究所,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雷达整机所之一,有中国军工电子“国家队”的美誉。38所此次秋季校园招聘的门槛无疑也是比较高的,此次招聘对象为全日制重点院校2021年应届毕业的博士和硕士,根据学校的校招安排来看,38所此次秋招的单位基本都是电子信息而且工科实力非常强大的高校,校招院校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天津大学,无疑这都是电子信息领域的强校,所以此次38所的门槛并不低。此次招聘的专业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专业要求就包括电子信息类、计算机软件类、自动化控制类、机械工程类、材料工艺类和其他类。此次38所给出的待遇为博士首年年薪20——30万,安家费18——32万,其中紧缺专业硕士首年年薪14万起。38所此次招聘门槛要求还是非常高的,给到的应届毕业生的待遇还是算非常不错的,符合条件的名校学子赶紧关注这个单位吧。
近日,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开展了第十三届职工冬季运动会。寒潮来袭,气温骤降,但丝毫没有阻挡电子所人的昂扬斗志和火热激情。此次比赛吸引了该所职工的积极参与,很多职工都是利用中饭后20分钟,下班后半小时进行排练,更多的职工利用点滴时间,对着手机视频进行练习,一节节纠错,一段段熟练……为了达到整体的效果,各参赛队伍更是各出奇招,引人眼球。广播体操比赛后还进行了“不倒森林”、“穿越火线”和“共筑航天梦”的趣味比赛。趣味盎然的项目让职工在锻炼中舒缓压力,尽情享受欢乐时光。来源:劳动报 作者:王枫 【来源:劳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来源:巴比特6月21日,在共为2020·区块链创新应用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相里朋在演讲中表示,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加剧,发达国家增长中枢下行,拖累全球经济发展,全球经济“迷茫期”已有10年,并将长期延续,外加全球疫情蔓延,资本做空情绪高涨。国际各主要经济体不约而同的选择赋能实体经济,试图破局发展难题,但各有侧重,我国直指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实体,扩大消费内需,数字经济成为破解关键,然而难在无先例可循。
11月4号,淮北一中如松大讲堂如期开讲《逆流中一路向前》。本次讲座邀请的嘉宾是淮北一中1998届校友、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陈龙永博士。讲座中,陈龙永博士讲述自己学习以来成长的心得体会。陈博士从农村小学考上地区厂办中学,从厂办中学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淮北一中,又从淮北一中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大学,36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本研究所最年轻的博导。现场,陈博士和同学们分享了这一路走来面对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学习道路上践行“懂会熟准通”的原则,做到逆流中一路向前。面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陈博士语重心长地说到,学习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到会做不错,错了必改,举一反三。陈龙永博士简介:淮北一中1998届高三(6)班毕业生,200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参加工作,2013年任微波成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6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8年),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SCI检索10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来源:淮北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周琦 | 论坛现场报道5月18日,由《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主办,廊坊市人民政府、中国大数据应用联盟、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承办的2019数字经济大会在河北省廊坊市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举行。戴博伟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在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书记戴博伟认为,智慧物流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最近几年,我国物流产业虽然发展得非常迅速,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但是若干重要的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运输效率、货物分发、转场联运等各个方面。“由于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卡车物流仍然是现在物流、特别是骨干网络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戴博伟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智慧卡车物流成为了业内的选择之一。戴博伟介绍,数字经济行业下,“天地一体、万物互联”是其主要特征,卡车物流在数字经济驱动之下将实现围绕人、车、路、货、场等要素的需求,通过“人机物”三元融合实现智慧物流的目标。“特别是这样五个要素:人的方面重点要关注卡车司机对信息化方面的需求,包括要为卡车司机提供全方位的运输服务,运营状态信息、货物信息、定位信息等;卡车端,包括行驶的道路等,要发展智能卡车、针对路径进行管理;在信息系统方面,要关注货物和货场,对货物进行感知,对整个物流行业进行信息的增值服务;在智慧卡车和物流产业方面,要关注卡车司机、智能卡车以及感知货物的三元融合发展态势。”戴博伟认为,数字经济时代下,智慧物流是物流产业的大势所趋。不过,在发展智慧物流产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即以卡车物流作为骨干网络核心组成部分的实际情况。“不管数字经济怎么样发展,智慧物流产业和业态能发展到什么样的形式,核心技术的支撑一定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编辑:郭芳
9月2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昌)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许昌市市长史根治,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文峰,副市长赵淑红,市政协副主席郑直出席揭牌仪式并开展会谈交流。史根治在会谈时简要介绍了许昌市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当前,许昌正致力于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黄河鲲鹏等重点项目,亟待在创新、研发、人才等方面得到更有力的支持。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对接、深度合作,共同做大做强许昌电子信息产业,推动许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叶甜春介绍了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优势和特色,并表示,目前,研究所与许昌的合作顺利推进、成果初显,形成了良好开端。希望双方今后继续深化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实现多方共赢,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为许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随后,史根治与叶甜春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据悉,该联合实验室采取院地合作共建模式,以增强许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成果产业化为根本目标,发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人工智能团队在机器视觉、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技术优势,以黄河鲲鹏服务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要方向,并对许昌黄河鲲鹏产业在适配开发中的关键环节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外部资源对接,打造国内领先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技术成果在许昌转化和应用,促进许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产业化、规模化集聚发展,建成中西部乃至全国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区域高地。当天上午,叶甜春一行还到黄河鲲鹏生产基地B区进行实地调研。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来源:许昌日报)
新华社武汉7月1日电(记者李伟)分包百万个元器件,投递了600多个实验包裹……疫情期间,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将实验仪器和实验器材投递到学生家中,为返乡学生构建了600多个家庭个人“电子实验室”,确保了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不少一节课,不缺一个学生。在家开展实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仪器设备问题。团队提出让学生在家里开展硬件实验,底气在于团队在个人“电子实验室”方面的研究基础——集成仪器技术。该技术集成了示波器、信号源、电源、频谱仪等12种电子仪器功能。“基于这台约A4纸大小的仪器,在任何地方,只要连接一台电脑,就可以搭建成一个移动的个人电子实验室。”课程团队负责人周立青说。600多名学生,老师们需要分包上百万个元器件,投递600多个实验包裹,才能将实验仪器和实验器材投递到学生家中,少一个器件可能直接导致实验无法开展。由于很多器件不能直接分装,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才能够用在实验中,团队老师纷纷上阵,一个个进行焊接,手动为学生们扫除障碍。武大“硬核”团队老师们正在加工器件。为保证在线实验课程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团队在师资配备与课堂保障、课堂模式与实验演示等方面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预案。老师们为所有学生在线授课,实行“统一授课,分班指导”。不少同学表示,这段时间在家做实验,是一个难忘的回忆。自己每天除了吃饭,其余时间都在房间做实验,常常研究到深夜。“通过反反复复的测试,终于得到结果,成就感与如释重负的感觉很爽。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都很有耐心地帮我寻找问题,甚至视频一对一辅导我进行调试,让我很感动。”学生李泽胤说。学生收到的个人实验室器材。近日,随着三个实验班级的课程完成,武大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团队全面完成本学期所有实验教学任务,为过去165天的教学画上一个暂时的句号。
集微网消息,9月2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昌)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据潇湘晨报报道,仪式上,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表示,目前,研究所与许昌的合作顺利推进、成果初显,形成了良好开端。希望双方今后继续深化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实现多方共赢,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为许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据悉,该联合实验室采取院地合作共建模式,以增强许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成果产业化为根本目标,发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人工智能团队在机器视觉、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技术优势,以黄河鲲鹏服务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要方向,并对许昌黄河鲲鹏产业在适配开发中的关键环节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外部资源对接,打造国内领先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型研发机构,建成中西部乃至全国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区域高地。(校对/若冰)
品玩4月2日讯,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公开“神经网络计算电路、芯片及系统”专利。企查查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神经网络计算电路、芯片及系统,属于神经网络技术领域。该神经网络计算电路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第二计算单元和处理电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网络计算芯片,该神经网络计算芯片包括: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神经网络计算电路;提供了一种神经网络计算系统,包括多个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神经网络计算芯片。
开工第一天,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各科研生产部门、管理保障部门、多个型号队伍已全线进入开工状态,上班人数超过九成,还有一些是奋战在基地的职工。物资采购紧锣密鼓盘点齐套,电话沟通成了办公室的另一道风景。微系统高速贴片设备全线开启,米粒大小的裸芯片在设备上快速转移、贴装,并在显微镜下完成查验,一气呵成的生产线让效率大大提高。该所领导更是第一时间为大家送上牛年的新春福袋,送上暖暖的新春祝福。记者了解到,在上海航天系统,不少职工已在年初三、年初四就提前返岗,在岗位上工作了几天。在805所,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人员在春节期间加班,为长四型号目前靶场任务做好后方技术支持工作,同时紧锣密鼓地开展后续任务出厂准备工作;长征五号B试验队员严阵以待,即将在节日期间出发前往基地一线……在509所,从大年初三开始,为安全高效可靠完成载荷装星测试,风云四号卫星测试团队一大早就来到测试工位,对设备进行开机自检及星地连接状态检查,确保型号准时加电,拉开了风四春节期间测试序幕。这个春节,动力所全所加班共计1000余人次。他们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放弃了春节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保障全年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来源:劳动报 作者:记者王枫 通讯员韩灿锋 【来源:劳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