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高翔3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三位春季毕业研究生通过视频方式顺利通过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他们也是该校首批通过视频方式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整个答辩过程全程录像。答辩正式开始后,答辩人向答辩委员们展示答辩环境,宣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承诺遵守学术规范,独立完成答辩。三位答辩人经过展示PPT方式汇报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答辩委员们依次提问,答辩人依次作答,答辩流程紧凑有序。答辩工作组、督导工作组准备就绪答辩人延翊铭做答辩报告在答辩人和旁听人员离会后,答辩秘书介绍了评审专家对学位论文盲审的评议意见。答辩委员们经过讨论和不记名投票,一致同意通过三位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视频另一端的委员会成员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了解到,为确保满足毕业条件的研究生按期答辩、顺利毕业,保证线上答辩和线下答辩的程序、质量标准等不变样,研究生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解决方案,成立督导工作组,明确工作要求。目前春季毕业生视频答辩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首位视频答辩学子延翊铭在答辩感言中写道,“2020年的艰难开年,让湖北武汉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心。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正常毕业,学校决定进行视频答辩。作为本年度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个视频答辩的学生,我感到非常荣幸。三年华中大的学习科研,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忆,十分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武汉加油,中国必胜!”该校副校长解孝林表示:“疫情还没完全结束,我们不能因为疫情影响学子的正常毕业和就业规划。因此,除了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在正式开学前,其他院系我们也将采用这种视频答辩的方式保证满足毕业条件的研究生顺利毕业。”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突破、持续创新以及重识自我的过程,来自环境工程领域的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苏琛、刘瑜分享了他们在清华SIGS的科研和论文写作经验。 苏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苏琛,环境工程领域2020届硕士毕业生,师从管运涛教授,主攻面源污染治理、市政管网领域;获评清华大学优秀毕业论文、院综合二等奖学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第一作者会议论文1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3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培养,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个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研究生需要将学校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项目中的问题相结合,凝练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学问题并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突破、持续创新,端正自己的态度,完成属于自己的科研任务。开学初,导师管运涛教授便让我学习合流制溢流(CSOs)污染的相关问题。从查阅文献、了解专业领域开始,在导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找到了科研的感觉。研一下学期,便到实际的项目现场,进行实地的工程训练、现场操作等。对于环境工程领域的学生而言,实验或者模型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现场实验,由于变量过多且无法控制,很难得到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在没有达到预期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耐心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下一次实验积攒经验。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师兄们的帮助下,我加深了对自己研究领域的了解,坚定科研的信心,最终顺利完成预期的成果。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中文:苏南集镇地区排水系统的构建与优化研究英文:Study on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drainage system in urban rural fringe of Southrn Jaingsu主要研究内容:为控制集镇地区点源及面源污染,本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庙桥集镇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排水系统进行构建及优化。在对该区域雨污水排水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宜于该地区的排水体系构建方案,评估该方案下的点源负荷削减效果;对不同降雨情况下的初期冲刷特征进行分析,评估截流初期雨水的负荷削减效果;基于上述两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末端截流形式、限流量计算及截流井内水力模拟,确定该区域截流系统构建方案,并评估该方案下的面源入河负荷削减效果。论文主要创新点为以下几点:1.对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农业、居民区分布杂乱的集镇地区进行研究,以庙桥集镇区为例根据其点源、面源负荷特征针对性地构建适宜性排水体制(污水排放系统及雨水截流系统)以削减入河负荷。2.采用雨洪模型对原有的雨水管网进行模拟,分析其现有管网的排水特征。3.对集镇地区面源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分别提出了在大雨及小雨情况下的冲刷规律和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4.针对现有的截流形式、截流井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并以负荷削减为依据提出截流/限流/放流及其控制方案。研究区采用上述的排水体系构建方案进行构建,工程实施后点源及面源入河负荷削减效果较好,河道水质改善明显。研究对于其他类似集镇地区的点源及面源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为集镇地区的雨污水管网的排水体系提供了构建的思路,有较强的普适性及推广性。学习感想和毕业寄语管运涛教授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在这三年中,我有幸在管老师的指导下见证了十三五水专项从开题到基本完成的整个过程。从一开始的立项及项目的前期调研,到示范工程的设计、实施以及最后示范工程验收,每一次和老师的讨论都让我收获颇丰。疫情期间,我开始了论文撰写工作,管运涛老师对我的论文也进行了非常认真的修改和讨论。让我最难忘的是疫情期间的第二次组会,老师和我不间断地讨论了两个半小时,这次讨论也定下了我后续论文写作的基础。预答辩之后,老师一页一页地对我论文提出修改意见,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也正是老师认真治学、严谨工作的态度让我在研究生期间学到了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更多的是为人处事方法、认真对待事情的态度,由衷地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认真学习是研究生阶段最为重要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此外,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之外,可以多多参加校内外的活动,认识更多“发光发亮”的人,同时尽早对自己未来进行规划,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刘瑜:坚守初心,脚踏实地刘瑜,环境工程领域2020届硕士毕业生,师从吴光学副教授,主攻污水厌氧生物处理领域;获评清华大学综合优秀二等奖学金、优秀毕业论文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2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突破、持续创新以及重识自我的过程。做科研最基本的素养就是端正科学态度,脚踏实地,将学习和科研二者紧密联系,切忌浮躁,眼高手低。进入课题组时,我起初还比较茫然无措。我的导师吴光学副教授提供了近几年针对自身课题的海量文献,然后我从文献中不断学习,并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坚定科研的信心,最终顺利完成预期实验内容。对于工科研究生,绝大部分实验是重复且枯燥的,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最终才会迎来实验硕果。科研的最终之路就是产出,而这个过程最煎熬,也最容易受到打击,而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与鼓励助力我不断前行。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一次次反复修改论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最终完成了论文的发表,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中文:导电材料和硫酸盐代谢对产甲烷的影响及其热力学解析英文:Effects of Conctive Material and Sulfate Metabolism on Methanogenesis and Thermodynamic Analysis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强化厌氧过程丙酸降解以及高效产甲烷的技术需求,通过投加导电材料四氧化三铁强化种间直接电子传递途径并且缓解硫酸盐代谢对厌氧产甲烷的抑制,研究重点考察反应器运行性能和污泥特性;通过菌群结构和宏基因组学分析微生物之间的互营关系,解析关键功能基因的转变以及产甲烷代谢途径和硫代谢途径,提出四氧化三铁强化DIET及缓解抑制的机理;同时结合生物热力学计算,提出了厌氧互营条件下能量分配最优化的计算方法,探讨导电材料和硫酸盐代谢对产甲烷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产甲烷过程的有效策略,为实现高效厌氧产甲烷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研究通过投加四氧化三铁强化种间电子传递,提升丙酸和硫酸盐抑制胁迫条件下的产甲烷活性,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本研究发现硫酸盐抑制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可促进乙酸和丙酸降解,缩短驯化时间,强化种间电子传递,提高产甲烷活性。2.阐明了四氧化三铁强化和缓解抑制条件下的菌群重构和物质代谢调控机制。在硫酸盐抑制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可改变互营菌和产甲烷菌的结构以及物质代谢途径,提高功能基因丰度,促进产甲烷活性恢复。3.首次基于生物热力学原理开发出互营条件下的能量优化分配计算方法,解析了产甲烷过程中各微生物之间的互营与竞争关系,提出了促进产甲烷过程的有效调控策略。学习感想和毕业寄语研究生阶段,我所在的课题组学术氛围相当浓厚,我将近80%的科研时间是在课题组度过的,在这期间导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卓然的远见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课题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和指导。我的导师非常注重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的科研思维更加严谨。此外融洽的课题组关系还让我得到师兄师姐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让我从科研小白变成科研达人,是他们让我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走在科研之路上,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毕业论文的产出。毕业时,导师寄语我:“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时刻保持创新的意识、强大的意志力和豁达的胸襟,终会在大千世界创造属于你的天地。“寻找探索,不断失败,最终柳暗花明,就是科研。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在研究生期间,要调整心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制定自己的小目标,多发现自身优势,找准定位;严谨认真地完成导师交待任务,再微小的事情都不要逃避,不要应付;善于发现、利用资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相信自己,努力认识自己,路在脚下,只要你敢于迈开一步又一步,路总会越走越宽。文、图|苏琛、刘瑜编辑|柴头【来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今天,早发表的小编给大家分享几个国外开放的硕博论文、期刊、数据库下载网站。1、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ttps://www.wpi.e/)伍斯特工学院:包括670余篇学位论文,其中有550多篇全文,硕士论文4篇。涵盖生物、电子、计算机、材料、物理、机械等学科。2、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http://etheses.nottingham.ac.uk/)诺丁汉大学的论文数据库。含131篇免费硕博论文,涵盖医学、艺术、教育、法学、工学等学科。3、Australian Digital Theses Program(http://adt.caul.e.au)澳洲数字论文计划,由澳洲大学图书馆员协会发起。包含澳洲40余所大学的15440篇硕博论文,涵盖各个学科。4、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http://www.lib.ncsu.e/ETD-db/ETD-search/search)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3937篇免费博硕论文,涵盖了化学、物理学、电子电气、核能、机械、材料、食品、林业、土壤等各学科。5、University of Pretoria :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http://upetd.up.ac.za/)比勒陀利亚大学的电子学位论文,含3000多篇电子博硕论文,涵盖社会学、食品、建筑、经济、信息、生化、教育、管理、心理学、法学等学科,其中2876篇可免费获取全文。6、Ohio State University(http://www.ohiolink.e/etd/search.cgi)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学位论文。含12677条记录,索引更新及时,还可在线翻译成中文,涵盖机械、电子、管理、哲学、化学、环境学、材料、数学、物理等学科,可免费获取。7、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http://repositories.cdlib.org/escholarship/)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研究项目。eScholarshipRepository主要提供已出版的期刊论文、未出版的研究手稿、会议文献以及其他连接出版物上的文章1万多篇,均可免费阅读。8、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http://www.dspace.cam.ac.uk/)由Cambridge UniversityLibrary和University ComputingService维护,提供剑桥大学相关的期刊、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电子资源。论文发表,就上早发表
郭世盛,男,中共党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2015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崔国龙教授。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CASC奖学金、中电奖学金二等奖、第十四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国内高校仅1篇)、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南赛区一等奖及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等荣誉。硕博连读期间,主研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在IEEE TAES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TOP期刊论文1篇、JCR二区论文1篇,担任IEEE TGRS、SIVP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审稿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其中已授权11项。郭世盛的博士生涯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科研大神、优秀学生干部、拿奖拿到手软,5年来他多次获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各类奖学金13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9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期刊论文4篇),参与项目总经费近千万,这些荣誉与成果的背后浓缩了他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幸遇恩师,厚积薄发2013年郭世盛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从南昌航空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深造。初到成电,一向是尖子生的郭世盛发现,研究生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因为之前自己没有接触过算法研究,很多基础知识和学术论文需要补习,与同届硕博连读的同学相比差了一大截,学习中的巨大落差让他感到焦虑和迷茫。不甘落后的郭世盛在这种压力中加入了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团队。有幸的是,在郭世盛最迷茫的时候遇到了他科研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位老师——孔令讲教授和崔国龙教授。两位老师一直很关心他的科研学习,常常鼓励他科研的道路不能急于求成,花点功夫打好基础才能事半功倍,悉心的指导渐渐地使得他进入了良好的科研状态。学习基础的积累是非常痛苦的,挫折是常有的,一但理论模型与实测结果出现误差,就只有重新去分析问题,把之前的工作推倒重来。有时为了重现领域专家所发表文章中的仿真结果,郭世盛要重复研读一篇文章几遍甚至到十几遍,反复推敲细节,代码迭代出许多版本。在这个过程中,是两位老师的鼓励让他坚持了下来,也正是最初的这份坚持为他之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郭世盛感慨地说:“两位教授不仅是我科研工作的导师,同时也是我的人生导师。”敢于创新,急流勇进除了学习尖端技术,创新同样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一次,郭世盛所在的科研团队在外场实验中发现了一些相关文献没有描述过的现象,这让团队感到非常兴奋,马上尝试用现有模型去进行分析,但是都一一失败了。排除了实验结果错误之后,导师建议郭世盛尝试建立全新的模型,从理论本质上去解释现象。创新极具挑战,但郭世盛与课题组成员们迎难而上,很快针对新发现的问题建立了新的模型进行验证。但是,新的模型需要很大的场地进行试验测试,课题组决定向学校求助,学校了解后高度重视,专门提供了一大片空旷区域用于穿墙探测试验的实验场地建设。众力群策之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新的模型得到的理论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2017年在国内雷达领域顶级会议——第十四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上,郭世盛将实验成果整理成论文与国内同行一起探讨,这篇在穿墙雷达电磁传播建模方向发表的论文《MIMO穿墙雷达多层墙体多径建模》在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400余篇论文中脱颖而出,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国内高校仅1篇)。不忘梦想,助力国防自2014年以来,郭世盛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国防卓青、陆装预研、装发预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参与项目的总经费近千万,他作为核心成员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于2018年8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这些项目大多与国家国防战略需求相关,虽然出于国防需要郭世盛不能公开自己的成果,但郭世盛认为这是他用另一种方式完成了儿时的从军梦想。在科研工作中,他一直怀揣着一份使命感和自豪感,特别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为祖国的国防建设添砖加瓦。他说:“参与国防建设是值得我一辈子坚持做的事,也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的平台和机会。”儿时的郭世盛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从事科研工作,是在成电的5年光阴,是进入科研团队之后的经历,让他渐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选择了硕博连读的道路。科研的道路没有捷径,在成电5年多的科研经历,让郭世盛树立起了求实求真、勇于创新的科研观。在这个过程中,郭世盛渐渐爱上了科研,爱上了在写文章时自己完全沉浸其中的充实感,也爱上了科研成果得到认可时的成就感。关于未来打算,郭世盛希望能够留校任教,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学长寄语科研的道路没有捷径,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要相信所有的努力终会开花结果。同时也要有自信,唯有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成绩只是过去,感谢学校和学院提供这么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仍需砥砺前行。来源: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编辑|晓琳 糖小豆 审稿|雪花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目前,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仍是绝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毕业的要求之一。很多研究生都戏言,“自己的论文不是被拒稿,就是在被拒稿的路上”,感觉发表论文“很难”。一篇论文能否顺利发表,文章本身质量至关重要,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投稿时自然能引得编辑青睐。除了论文质量之外,还有一些方面,也影响着论文投稿成功率,这就是我们在投稿时要讲究的三点策略。策略一:论文标题要新颖,要有趣 一个新颖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亮点。题目是文章的总纲,是反映论文最重要内容的词语的逻辑组合,是一篇论文给读者和审稿人的第一个重要信息。编辑一定是先看论文的题目,题目新颖生动,便有兴趣继续往下看。如果题目陈旧,便索然无味,论文估计也就被“毙”了。如何让论文题目新颖,简练,有趣?一是多关注所在研究领域内包括交叉领域的一些重要期刊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二是关注目标刊物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将这些期刊近两年的目录重点研读,仔细揣摩,了解这些论文的题目是怎么拟定的,包括结构、字数以及如何概括了文章内容等,从中发现编辑的“口味偏好”。比如,在《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2期,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试点”何以失败?——A市生活垃圾“计量收费”政策试行过程研究》,就比较新颖且简洁,明确的概括了文章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又如,《社会》2019年第2期,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把尺子如何“量到底”:基层治理中的制度硬化——以一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为例》,同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不晦涩难懂。策略二:选择期刊有讲究 论文完成后,往什么刊物投稿以及如何投稿?这既要做到有的放矢,也要讲究策略。很多人认为,是先确定刊物再写稿,其实有一定道理。先确定期刊,不一定是要确定某个期刊,可以确定某几种期刊,或者想发表什么级别的刊物,这样才能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有的放矢。如果一开始就决定,要“冲刺”发表高水平论文,那么,在检索文献时,就要瞄准领域内重点期刊的文献了。我们平时肯定有所关注,即发表在顶级刊物上的论文参考文献,往往是来源重要期刊的文献或者知名学者的论著。另外,一定要仔细阅读所投刊物的《投稿须知》,看看目标期刊对论文的基本要求,比如字数等基本要求,有些期刊对稿件字数有较为明确的要求,规定了最低字数要求或者最高字数要求,符合论文字数超过或者低于该期刊的要求,则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录用可能性。如果检索不到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下载1~2篇目标期刊的最新论文参考即可。同时,要多揣摩目标期刊的论文风格,在论文的结构上、语言风格上,向目标期刊靠近。有些刊物会在官网或者某一期发出本年度的重点选题范围,如果所撰写论文在选题范围内,也能增加论文录用的概率。在投出稿件之前,尤为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严格按照目标期刊的用稿要求,从论文框架、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对照性的修改和完善。比如,在论文框架方面,就引言这一部分,不同刊物就会有不同的要求。这种要求往往不会在期刊的“征稿通知”里明确标明,但是通过阅读该刊物的论文,就能大致了解。有些刊物的引言,就明确的是“0引言”这种形式,有些刊物就不是此类形式。又如,摘要部分,有些刊物在明确要采用结构性摘要,即”【目的/意义】……【方法/过程】……【结论】“等,有些刊物则无此要求。有些刊物明确要求摘要不能超过300字,有些又要求不能低于300字。引用的文献在论文中应具体标明,并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大部分期刊都规定引用的文献需要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但有些期刊,如《政治学研究》,则要求以脚注形式标注参考文献。这些细节都要注意。也就是说,论文的写法要符合刊物的风格和具体要求,可以通过目标期刊的《征稿通知》或者研读新近发表的论文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总之,在投稿甚至是论文撰写之前,对目标期刊的风格有所了解和熟悉,做到有的放矢。策略三:把握恰当时机与编辑沟通 稿件投出去后,作者盼望审稿意见的心情更加迫切,希望能被录用并且早日安排发表。实际上,每个期刊都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稿件处理流程和环节,包括稿件的三审制度,对稿件编辑加工的三校一读制度以及出刊印刷前请作者最后一次校对等。对这些环节作者如果能了解一二,对自己的论文何时审阅、何时会有审稿意见、何时能够出版,就能做到大致心中有数。现在很多都开通的网络投稿系统,一般在投稿系统能看到审稿进度。因此,只需要关注投稿系统即可。如果时间明显延迟了很多,比如投稿后一个月还是初审,又如外审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还未变化,则可以致电给编辑部,礼貌的询问下文章进展情况。如果所投刊物尚未开通投稿系统,通过电子邮箱投稿,这就需要与编辑部沟通,了解编辑部对稿件的处理进度。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投稿后一个月左右,致电编辑部询问稿件状态。大部分期刊会在《征稿通知》里著名刊物的审稿时长,目前大部分期刊的审稿时间都是3个月,如果三个月没有回复,则自动视为拒稿了。部分刊物的审稿时间相对较短,也会承诺在45天、20天,1个月,甚至1周内给出意见。在此阶段,切忌沉不住气。稿件投出三五天,就迫不及待地给编辑打电话询问进展。须知,越是高质量期刊,越“不缺”稿子,有些期刊的年投稿量都要过万了,编辑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如果贸然致电催稿,效果很多可能适得其反。
近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宣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该校2005级硕士研究生贾桂林硕士学位论文抄袭事实成立,决定撤销其硕士学位。两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一东一西,相隔一千公里,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2007届毕业生贾桂林2007年11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和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07届毕业生付胜波2007年4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两篇论文高度雷同。研究生毕业论文雷同不止一例。近期,还有两所双一流大学,一北一南,相隔两千公里,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8届硕士毕业生刘宇宸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与同年毕业的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林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却出现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的结构及内容雷同或高度相似,多个段落一字不差。天津大学和厦门大学的这两名研究生的论文均在2018年4月完成,究竟是否存在抄袭行为,以及哪一篇才是抄袭的,目前仍然在调查当中。校方也积极回应,将调查情况,如果情况属实的话,那我们会立即对此事进行处理。抄袭事件的疑点第一起抄袭事件中,电子科技大学的贾桂林回应称,读在职研究生要求不是很高,硕士学位论文确实参考了别人的资料。资料是当时陕汽集团宝鸡华山车辆公司的高工孙克俭提供,后者也是其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老师之一。具体提供的哪一部分,贾桂林称,时间太长已记不清了。但他表示,这其中没有涉及到钱的问题。由于两篇研究生毕业论文发表的时间相差近7个月,武汉理工大学的付胜波在2007年4月提交,电子科技大学的贾桂林在2007年的11月提交,贾桂林“参考”的论文可能来自正规渠道,这一点,中国知网也如是回应。然而第二起抄袭事件中,天津大学的论文和厦门大学的论文均是2018年4月提交的,几乎是同时提交,抄袭者不足以从正规渠道获取“参考论文”。排除概率较低的无脑分享或者贩卖自己要用的原创毕业论文,还可能的原因是,原创者的论文被论文查重网站泄露,也可能被身边的人窃取谋利或无意泄露等等。具体原因还需等待官方调查回应。谨防学术成果泄露或被剽窃网络时代,信息泄露更加容易,有时只是一个发送和接收,就能完成数千公里的跨越,原创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制止。而网络平台的多样也丰富了泄露学术成果的渠道,很难理清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因此,作为研究生,保护好自己的学术成果,警惕还未发布的作品提前泄露至关重要。工程硕士学位也应严格要求不难发现,两起抄袭事件都是出自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虽然工程硕士培养偏向于工程应用,但也应有基本的学术底线,尤其是在双一流名校中。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的论文要求可以降低,但仍需严格培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硕士学位论文抽检#
六月份的尾巴,我们送走了2020届的学子。在小贝的日记里,有他们的笑容,有他们的歌声,还有他们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在此,小贝向大家今年毕业研究生中的优秀代表,以此纪念这个不平凡的毕业季,也祝愿所有的毕业生鹏程万里,不负芳华。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张晓娜张晓娜,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行政管理研究生。参与分级诊疗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武汉市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评价项目(市级项目)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发表SSCI期刊论文 2篇、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参编国家绿皮书《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7版)部分章节、《中国健康政策与新医改研究丛书》及本科教材等。哲学学院 张迪张迪,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国内各类学术会议,在业内权威著作《德国哲学》上发表了《论康德世界理论的超越意义》,参与了湖北省自然辩证法年会的论文投稿,并获得了二等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省级优秀论文。作为院兼职辅导员,参与了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多项工作,协助专职辅导员老师开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奖助学金评定、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日常工作等工作。文学院 张义明张义明,文学院硕士研究生,2017年以总分第一名考入湖北大学文艺学专业,在校期间两次获得校级学业奖学金,并于2019年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省厅级、市级课题项目3项,参与《曹禺资料汇编·原野卷》《湖北文化产业蓝皮书》等著作的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参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2次并担任队长,赴武汉市特色小镇、省内外农村“时间银行”调研。体育学院 黎萍黎萍,体育学院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预备党员。学习生涯共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五类。研究生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其中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一,专业综合成绩排名第三,三年共获得科研成果两项,院级以上荣誉四项。先后参与了咸宁国际温泉马拉松、宜昌国际马拉松等赛事的筹备工作,并被多次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骞张骞,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在博士学习期间成绩优异,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先后参与了国家重点专项、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并主持了湖北省2018年度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在英文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6篇SCI学术论文,截止目前其影响因子累计高达50,另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一项已授权。同时,其“垂直阵列灯芯草基全方位太阳能水蒸发器件”在2020“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的评审中被评审专家组推荐为二等奖。新闻传播学院 徐琳徐琳,中共党员,2017级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曾担任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辅导员;曾荣获“探究问题,启迪思想,交流碰撞,激荡智慧”研究生论坛提名优秀奖、湖北大学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颂与您听”朗读活动三等奖、湖北大学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导师省环境部项目,带领小组成员将校级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为省教育厅高校育人项目并展开调研。三年期间,共在省级刊物上发表6篇专业论文,专业成绩排名前5%,连续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教育学院 邢晓邢晓,中共党员,教育学院2018级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已被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录取为2020年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她勤勉努力,学业成绩年级排名第一,被评2018年度湖北大学“读书之星”,2019年获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考取雅思7.0,获湖北大学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截止2020年6月已发表8篇学术论文。硕士期间主持1项个人省级课题,并参与导师4项课题研究,论文《CIS在中小学校文化管理创新中的应用研究》被湖北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历史文化学院 邓磊邓磊,中共党员,2017级历史文献学研究生。综合测评成绩位列全院前列,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历史文化学院2017—2018学年度“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和2018—2019学年度“十佳大学生”等荣誉。参与教育部课题项目《江汉关与晚清湖北区域社会变迁研究》和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场景理论视角下武汉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路径研究》,在《文化创新蓝皮书》上与导师联合发表论文一篇,并独自发表普通期刊论文三篇。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赵兴辉赵兴辉,中共预备党员,2017级应用统计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获2019年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二区文章一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SCI三区文章一篇。获风云卫星创新算法大赛三等奖(9/508),湖北大学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奖等。生命科学学院 龚德勇龚德勇,2017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他担任研究生会主席期间,其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以优异的成绩在年度五四评优中荣获“优秀研究生会”称号。他在本科毕业的暑假就进入实验室开始学习做实验并参与了武陵山区蜘蛛多样性调查、庐山山地艾蛛研究等多项科研工作,曾在Functional Ecology、Behavioural Processes等优秀杂志上发表SCI论文数篇。他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带动当地大约100多农民种植辣椒,面积将近达到300亩。他满怀家国情怀,是首批参加抗击疫情的志愿者。资源环境学院 郑粮郑粮,资源环境学院农业信息化专业,中共党员。硕士期间综合成绩排名班级第一,获得2018年学业一等奖学金、2019年国家奖学金、湖北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湖北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硕士期间发表SCI论文5篇、EI 1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其中一篇SCI发表在1区杂志 《Journal of Hydrology》上。2018年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参加“Esri 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遥感应用组”,参赛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并获得优秀指导老师。毕业之际,拿到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初试免试资格和一份工作offer。化学化工学院 伍忠汉伍忠汉,中共党员,化学工程专业2017级研究生。硕士三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英语成绩尤其突出,并通过英语专业八级,在校期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二等学业奖学金。先后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一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二区期刊《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上发表科研论文一篇,并在中文核心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上发表多篇论文;多次参加国家级以及省级学术会议,并发表相关会议论文。外国语学院 陈绍琦陈绍琦,男,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MTI2018级硕士研究生。连续两年获得学业奖学金,GPA位列专业第二,硕士期间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篇,被评为“2020届外国语学院优秀毕业研究生”。2019年经新华社选拔,入选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官方新闻团队,与外籍专家合作,负责官方新闻团队信息服务部分中英稿件翻译,个人完成稿件达80份,期间信息服务团队受到国际军体主席赫尔维·皮奇里洛慰问。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小冉王小冉,中共预备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荣获2019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论文。在第三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比赛—英译汉组别(决赛阶段)获“优秀奖”;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青少年思想道德理论研讨会论文比赛获“二等奖”;在《教育》期刊、湖北大学研究生论坛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艺术学院 李安琪李安琪,中共党员,2017级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2017年作品《白瑶印象》获“湖北高校第七届美术与设计作品展”优秀奖;《首义魂》获“梦的起点”全国首届学院派优秀毕业生作品展启航奖学金;获“第三届湖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18年获湖北省第三届“学院空间”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2019年《大武汉小市民》入选“光辉历程·红色经典:第六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作品展”并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入会资格。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史智明史智明,中共党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软件著作权2篇,获得学院二等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计信学院“学术之星”。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热心待人、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商学院 骆康骆康,中共党员,2017级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友旺奖助学金、二等学业奖学金三次、校级一等奖学金三次,现已通过“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考试。截至目前在中国软科学、地理科学进展、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已发表或录用CSSCI、SSCI论文9篇;已参与课题项目5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项;参加社会实践调研项目4项。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檀秋阳檀秋阳,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7级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硕士期间担任过校羽毛球队队长与院研究生会体育部部长,2018年7月获得全国师范院校羽毛球团体赛团体第四名。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期刊论文两篇,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江湖路远,一路珍重。来源:湖北大学 文图/ 湖北大学研究生院 编辑/刘曦
人生是一场不断前行的旅途,我们遇到过愁云惨雾,也经历过车水马龙。有人行路匆匆,有人不疾不徐,要用怎样的姿态,才能收获旖旎的风光?本期学术达人,让我们走近躬身笃行的学术先锋——周尚雄人物:周尚雄周尚雄,现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物化专业2018级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薄膜晶体管功能材料的印刷成型。硕士在读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发表SCI论文6篇,学生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8项,非学生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9项。其中,以第一作者在一区TOP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上发表关于制备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文章(IF=5.155)。其他奖项第八届广东材料创新大赛无机非金属赛区二等奖第十六届华南理工大学挑战杯三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参展项目第一届生物医疗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2019年材料学院研究生篮球赛季军稳重淡然:脚踏实地,躬身以行 清晰的表达、从容的谈吐、沉稳的性格,这是周尚雄给我们留下的最直观的印象,谈及原因,他说:“我从小性格就比较稳重,持续的学习过程和较早投入科研的经历也对我的性格产生了较大影响。”大二时,周尚雄有幸进入了现在的课题组。经过两年的科研训练与实验历程,在研一上学期,周尚雄完成了他研究生生涯的第一篇英文文章。面对着这篇用心浇灌而成的“处女作”,周尚雄内心满是欣喜与期待。然而,投稿历程却异常艰难曲折。“文章在2018年年底完成,研一下开学的时候投稿。”“第一篇文章真的是非常非常用心的打磨,也确实抱有了很美好的期望。”“但是投稿出去,就仿佛石沉大海,每天都会打开邮箱,看看有没有拒稿信或者返修意见。但是每一次收件箱都是空。”“当这个等待的时间被拉长到超出预期,美好的希望会渐渐被焦虑和不安取代。”终于,在漫长的6个月之后,周尚雄终于收到了审稿人的返修意见,打开邮件的瞬间,真的是难以言喻的感受。冷静下来后,周尚雄与导师进行了沟通,听取导师的建议并多次与审稿人耐心交流,最终文章被接收发表。或许是“从来好事多磨难”,抑或是“精诚所至战终胜”,处女作并不顺利的投稿经历,让周尚雄铭记心头并从中反观自己,培养出平稳心态,磨砺出坚韧意志。行事上,周尚雄同样作风稳重。在他看来,“稳重”是实验顺利及实验安全的有力保障。“稳重和负责任的态度是相联系的,对自己的实验方案和数据要负责任。在实验过程中,稳重是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着想。我是做材料类实验的,有的时候实验需要穿一些防护服,需要佩戴一些安全防护的设备,为的是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也是为了实验室中所有小伙伴的安全,这个是必须要做到的,进入实验状态和实验室的环境,还是非常需要注意个人安全的。”格物致知:且行且思,博采众长热爱思考的他,善于“见人之所未见”,从稀松平常的小事中收获想法与经验。在周尚雄看来,兴趣爱好与学习科研有共通之处,都是要通过不断尝试思考从而提升自我层次的过程。他把打篮球与做科研相联系,认为二者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的程度和熟悉的程度决定了你在哪个层次。因此要不断思考尝试,才能提高自己。”周尚雄还强调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当看到优秀的决策,我会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思考做出这种决策的原因;当看到优秀的科研论文,我会以审稿人的视角来阅读,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客观分析,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哪里还可以再做完善和提升。”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延展性与纵深性兼顾的思维模式,也让周尚雄在专利领域,走得更远,也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申请专利首先要有非常独特的、有创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平时可以从文献或者实验中进行捕捉和积累。其次,专利往往也需要团队合作与发散性思维的助攻。我常常觉得,打篮球、弹吉他的思维可以转换到专利设计上。比如篮球的战术和配合的思维可以用到发现科学研究的问题上。比如,篮球比赛很注重团队协作,在科学研究中也一样,在一个大方向中,课题组每个小伙伴的‘作战区域’不同,‘发力方式’不同,那大家的交流就很重要、思维碰撞很重要、分工与合作也很重要,这样才可以高效的打赢一场攻坚战。”家国情怀:任重道远,责任莫忘 早早地踏入实验室、已发表多篇SCI论文、已申请了十余项专利……,旁人眼里,透过这些研究生生涯的高光时刻,似乎已经可以隐约预见一条通往学术深造的平稳坦途。但在周尚雄心中,他有着自己清晰又坚定的打算。“我毕业后想先去企业工作,积累经验,再考虑自己创业。”“我觉得能下决心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十分值得尊敬的。不管是选择读博还是就业,都是如此。深层次的原因是经过研究生阶段对读博的了解,我个人对读博的兴趣不是很强,更愿意去工作、去创业。”谈及创业的初衷,周尚雄的语调透露出憧憬与笃定。他坦言,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创业方向是“环保功能材料的生产”,在研究生期间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进入公司实习等来积累经验,同时,自己也在学习相关的企业运营知识。关于创业的构象及蓝图,周尚雄在公司发展的“小我”之外,多次阐述自己对于家国这个“大我”的忧思与热爱。“我希望自己创办一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企业。”“我之前就一直在想,如果我创办了一个企业,我要怎么制定指导思想,怎么保证企业在做正确的事,怎么有效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历史和事实都向我们证明,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那么它一定是值得信赖的企业,一定能够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要如何实现为人民服务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共产党员的力量,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共产党员在企业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研究生期间,我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的一员,参加过“井冈山调研”等主题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加深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服务理念的认识,也更加明白责任在肩的意义。所以,我希望我的企业是一个实干、负责的企业,能够切实地满足人民、社会的需求。环保相关的产业可能不一定带来很多盈利,但这是社会、人民迫切需要的。走绿色的、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对国家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结语 电波中传来的声音不疾不徐,屏幕上的通话提醒依旧在闪烁,访谈已经接近尾声。此刻,周尚雄本人跳脱于文字的个人形象也鲜活起来。承蒙师恩厚意,心有未竟的理想,永怀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强调家国责任感的意义,始终抱有对科学的热爱与景仰。与其称之为闪光耀眼的“学术达人”,周尚雄更像是真诚又真实的“知识分子”。一路走来,不断汲取优秀与向上的养分,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与科研能力,培植内心的理想主义与家国信念,“立自主自强之志,行适才适用之路”,精诚所向金石开,道阻且长终将至。访谈实录 问题1:请师兄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目前的研究领域和已经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介电薄膜相关的材料以及工艺开发。介电薄膜是薄膜晶体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环保、快捷的方式生产高性能的介电材料将有利于制备高质量的薄膜晶体管,从而推进显示行业向环保、柔性以及轻便的方向发展。针对溶液法工艺存在的叠层混溶现象,我们独创性地引入界面缓存层,在半导体层与介电层中间引入多熵混合层,从而有效地抑制混溶现象。最终器件性能实现大幅提升,主要性能指标均提升一个数量级,相关成果发表于Applied Surface Science。此外,为进一步推进环保电子产业的发展,我们将可降解的纳米纤维素作为基础材料,利用喷墨印刷的方式制备介电材料。针对纳米纤维素墨水存在表面张力大、容易团聚堵孔等问题,开发出一种可用于喷墨打印的纳米纤维素墨水,为实现柔性电子、绿色电子打下基础。目前纳米纤维素绝缘材料已经用于制备高性能薄膜晶体管,有望后续替代不可降解的无机材料。问题2:师兄在英文写作方面有没有什么能够分享的经验?首先,突出思维重点,避免记流水账。科研文章需要讲究顺序逻辑清晰,但同时还要突出工作和思维的重点。其次,深入思考。深入性能够决定文章发表层次。举个例子,通过做材料表征,如我们常说的“声、光、电”,去解释某个现象,这是一个比较浅显,比较直观易懂的层次。但是如果从一个粒子,比如一个原子,还有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作用解释某种现象,思考层次不一样,思维的纵深度不一样,写出来的文章层次就不一样了。问题3:师兄在文献阅读方面有什么心得与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对于文献阅读,第一,要有重点地选读。可以先看文献图片,获取直接有用的信息。图片传达出的信息是很直观丰富的,审稿人在审稿的时候,也会关注图形化的表达。看文献的时候,基本上从题目、摘要、结论这几个部分就可以大概确定文献的主要观点,然后便能判断这篇文章值不值得读,要不要精读。第二,转变思维,要从看文献变为审文献。看文献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检测方法、最后达到了怎样的效果等等。我们获得了这些信息,却很少思考文章中采用的种种方法是否完善、可否改进等问题。而当我们从‘审稿人’的视角来审视这篇文献时,想的就是:这篇文献的数据可信度如何?检测方法是否完善且有说服力?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带着审视的态度和批判性的思维去阅读文献,有的时候会收获很多。问题4:在申请发明专利方面,师兄有没有什么经验与建议可以和大家分享?设计专利重点就是要发现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华工申请专利是非常方便的,华工有一个专利申请中心,为我们申请专利提供了一系列的专业指导和便捷。在华工申请专利的流程:先进行检索,看看是否已有类似想法。如果确定没人申请过后就可以写说明书介绍想法,交至专利中心,专利中心的专利员会提出专业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自己根据意见去不断完善专利内容,提高专利质量。问题5:疫情期间,研究生都无法返校,师兄对于在家云科研,有什么建议呢?第一,我会多看文献和书籍,趁此阶段打好理论基础,做好复学计划。想一想返校之后,还需要做什么实验,还需要补充哪方面的实验数据等等。第二,我会在家做仿真实验,这可以在电脑上完成。作为正式实验的预实验,而且并以此作为论文选题的方向参考。小青年愿榜样力量闪耀,愿薪火相传;愿你的故事,千人来听,万人传唱!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 华工青年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近日接到网友反映称,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2007届毕业生贾桂林2007年11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和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07届毕业生付胜波2007年4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两篇论文高度雷同。 澎湃新闻经比对发现网友反映属实。贾桂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读在职研究生要求不是很高,硕士学位论文确实参考了别人的资料。付胜波则表示,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原创。目前,两学校相关部门均就此事向澎湃新闻作出回复。其中,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表示,已启动对贾桂林学位论文是否抄袭的调查。 付胜波论文(左)和贾桂林论文。澎湃新闻从中国知网下载了上述两篇论文。论文显示,付胜波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为武汉理工大学的黄涛副教授,贾桂林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朱红和陕汽集团宝鸡华山车辆公司的高工孙克俭。 澎湃新闻比对发现,上述两篇论文从标题、摘要到目录都几乎完全一致。正文经比对,也出现大面积雷同。武汉理工大学付胜波的硕士学位论文比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贾桂林的硕士学位论文提交早7个月。 6月9日下午,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一位相关负责人就此事回复澎湃新闻称,黄涛教授表示,付胜波的硕士学位论文是在一个科研项目下完成的。在黄涛的全程指导中,没有发现付胜波存在抄袭的情况。付胜波本人也承诺不存在论文买卖的情况。 6月10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通过邮件回复澎湃新闻称,学校已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管理办法”的规定,启动了对贾桂林学位论文是否抄袭的调查。当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娜表示,调查需要一些时间,有结果会向记者通报。 澎湃新闻注意到,贾桂林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的致谢中写道,感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各级领导给我这次学习机会,感谢关心、支持我完成学业的所有同事。澎湃新闻查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发现,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名为贾桂林。 6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电话联系到贾桂林本人。贾桂林表示当时是读在职研究生,要求不是很高,确实参考了一些别人提供的资料。一些资料是当时陕汽集团宝鸡华山车辆公司的高工孙克俭提供的。具体提供的哪一部分,时间太长已记不清了。贾桂林表示,这其中没有涉及到钱的问题。 6月9日上午,澎湃新闻辗转联系到付胜波本人。付胜波表示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原创,并介绍了论文从确定题目到写作完成的过程。他表示,汽车电子是导师黄涛的主攻方向,CAN总线是黄涛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选择这个题目做硕士学位论文。付胜波印象深刻的是,写论文时还曾和同学用导师黄涛的汽车做试验测量信号。 付胜波表示,硕士学位论文是2007年元旦左右完成的,第一版内容比较多,80页左右。论文第一版完成后,曾发给同学和导师看,导师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删减一些。论文修改过程中曾先后到武汉理工大学鉴湖校区周边的打印店打印过几次论文。“如果说自己的论文被泄漏,有可能是在打印店。因为论文最终版本同学没有看过,只有打印店有。”付胜波回忆。 6月10日,澎湃新闻电话咨询中国知网客服。一位客服介绍,每年高校学生毕业后,学校会将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提交给中国知网,中国知网整理这些论文约需要一个月到两个月时间,学校正常提交的情况下,最快8月或9月可以查询到当年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在中国知网查询到当年学位论文的具体时间,取决于学校何时将论文提交给中国知网。 付胜波的硕士学位论文于2007年4月提交,5月付胜波参加答辩,6月毕业。也就是说,在2007年底前,付胜波的硕士学位论文有可能从正规渠道下载获取。 付胜波和贾桂林论文雷同部分具体如下。 付胜波论文(左)中多一项“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其余部分,贾桂林和付胜波论文完全一致。 付胜波论文(左)和贾桂林论文(右)比对。 付胜波论文(左)和贾桂林论文(右)比对。再比如,贾桂林在其硕士学位论文2.2小节“脉冲信号采集测量模块硬件设计”中写道:根据 S3C44BOX 控制器的输入电平要求,送入S3C44BOX 控制器的脉冲量(开关量)均应在 3.0V~3.6V 之间,故模块处理电路将车速、转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经光电耦合器 6N137 进行电平转换为3.3V后分别送至S3C44BOX 控制器的EINT0和EINT1 单元引脚。EINT0/EINT1 引脚由1变0时,开始计数,EINT0/EINT1 引脚由0变1时,停止计数。计数过程中用查询方式测试 EINT0/EINT1引脚的电平,高电平时,由定时器自动计数;测试到低电平时,表明计数结束,S3C44BOX 控制器可以取计数值并计算计数结果。这样,EINT0/EINT1 引脚信号的高电平脉宽可由定时器 0/1 计数得出。采用这种硬件设计不仅保证了计数的速度,也保证了计数的精度。 付胜波硕士学位论文中,2.2小节“脉冲信号采集测量模块硬件设计”写道:根据 S3C44BOX 控制器的输入电平要求,送入S3C44BOX 控制器的脉冲量(开关量)均应在 3.0V~3.6V 之 间[8],故模块处理电路将车速、转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经光电耦合器 6N137 进行电平转换为3.3V后分别送至S3C44BOX 控制器的EINT0和EINT1 单元引脚。EINT0/EINT1 引脚由1变0时,开始计数,EINT0/EINT1 引脚由0变1时,停止计数。计数过程中用查询方式测试 AIN0/AIN1引脚的电平,高电平时,由定时器自动计数;测试到低电平时,表明计数结束,S3C44BOX 控制器可以取计数值并计算计数结果。这样,EINT0/EINT1 引脚信号的高电平脉宽可由定时器 0/1 计数得出。采用这种硬件设计不仅保证了计数的速度,也保证了计数的精度。 上述两段中,除去贾桂林论文中“计数过程中用查询方式测试 EINT0/EINT1引脚的电平” 和 付胜波论文中“计数过程中用查询方式测试 AIN0/AIN1引脚的电平”这两处表述不同外,付胜波论文中还多一处引注——“应在 3.0V~3.6V 之间[8]”的“[8]”,其余完全一致。 付胜波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中的[8]为Sumsung Inc,S3C44BOX Datasheet,2000。贾桂林硕士学位论文中则没有这一项内容。 澎湃新闻注意到,付胜波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为46项,贾桂林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有28项。而贾桂林硕士学位论文中的28项参考文献,全部可在付胜波论文的参考文献中找到。如贾桂林论文参考文献第22项为“丁曙光,倪国华,李冰冰 嵌入式操作系统C/OS-Ⅱ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付胜波论文参考文献第27项为“丁曙光,倪国华,李冰冰 嵌入式操作系统C/OS-Ⅱ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10):41-44”。 上述两条文献不同的是,付胜波写明了引用文献的期刊名称、出版日期和页码范围等相关信息。对比来看,付胜波硕士学位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信息标注更为详细。
同一年的硕士论文完全相同近日,国内985高校电子科技大学的2007届硕士毕业生贾桂林的毕业论文被网友发现,与国内211高校武汉理工大学2007届硕士毕业生付胜波的硕士毕业论文高度雷同,对比两篇论文的摘要,竟然完全的相同,而且内容也几乎一模一样,为何几乎是同一篇论文会让同一年毕业,不同学校的两名硕士生同时毕业?从学校的性质来看,似乎是211高校武汉理工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可能存在抄袭985高校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生的毕业论文,然而从新闻的调查来看,电子科技大学的贾桂林承认自己的论文属于参考他人,而且大部分论文资料是别人转给他的,而武汉理工大学的付胜波则坚持自己的论文是原创,而且论文的内容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个科研项目,面对网络质疑,电子科技大学采取回避的态度,认为需要调查一些时间,有结果会后期通报,从贾桂林的学习经历来看,目前是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2007年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文印店疑似论文买卖高校毕业论文在未上传数据库前,其实都属于非常私密未公开的资产,而两篇论文高度的雷同,而且都是在2007年作为答辩论文而通过网络查重审核,说明了目前毕业论文网络查询审核存在漏洞,同一篇毕业论文可以让多人顺利通过形式审查和查重审核,作为硕士毕业论文,毕业答辩之后,很少就会有人再去关注,就像套牌汽车一样,直到两辆同样号牌的车同时在同一地点停放,才能被发现。从武汉理工大学付胜波同学回忆,自己的毕业论文曾发给同学和导师看过,但是最终版本只有导师看过,自己论文被泄露,最大的嫌疑是打印店,那么被泄露的论文如何会被远在四川电子科技大学的同年毕业生获得,高校文印店是否存在论文买卖的嫌疑?网络平台论文被公开售卖随着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翟天临的出现,让教育部开始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论文的审核,毕业论文查重几乎让很多毕业生感到非常的头痛,多次被要求修改,因此,很多为了混毕业证的学生们都会选择走捷径,只要能通过查重审核,保证自己顺利拿到毕业证,那么通过网络找枪手帮忙完成毕业论文,有需求就有市场,高校的文印店,每到毕业季都会迎来大量毕业生打印论文的生意,而长期累月积累的论文数据库,如果售卖给论文中介机构,通过各种的修饰和替换,各种花式修改抄袭的论文不仅可以通过查重审核,而且论文数据也能保证一定的真实性。特别是同一年的毕业生论文,从毕业论文审核到公开上网论文公示期间有时间差,抓住这个时间差,很容易出现一篇毕业论文让多名学生同一年毕业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