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国家发展而言,电子信息方向的各个专业是相对热门的,并且可以催生大量的附加产业,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方向分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三大一级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学术型硕士,电子信息为专业学位硕士,三大一级学科下设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信息等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国家的一级学科,就硕士招生专业而言,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等不同的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的致力于广播、电视、电路、动画、视频、音乐、图像、新媒体、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艺术与科技等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就业大致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就业的去向主要涉及通信运营商、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类技术研发的相关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运营商,中兴、华为、大唐、富士康等设备制造商,摩托罗拉、三星、贝尔等外资企业。硕士毕业以后的工资基本维持在10K/月以上,甚至更高。就目前而言,通信与信息工程的报录比大致分为三档,首先就是双一流大学的报录比大约是5%-10%左右,其次是一流大学报录比大约在10%-20%之间,最后就是其他本科院校,报录比大约在30%左右或者以上。但是这样的划分其实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因为各个学校的专业报录比其实都不大会对外公布,只能根据网上的数据进行一个大致的估计。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不同,信息与通信工程下设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同,故有着不同的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涉及广播、电视、电路、视频、音乐、图像、雷达、新媒体、微电子、人工智能等众多高科技领域。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就业方向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通用电子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可在电子行业、汽车行业、通讯行业、计算机行业从事电子、电器的设计、生产、调试、维修等工作;第二个就是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可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讯公司从事通讯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检验,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第三个就是SMT表面贴装技术方向,可在电子整机设计与制造企业,电子零部件设计与生产企业从事SMT生产设备安装与维护、表面组装技术开发与工艺编程、品质管理与性能检测等技术较高的工作。硕士毕业以后的工资基本在10K/月以上。就目前而言,电子科学与技术的报录比相对来说较高一些,因为在它下面的专业有一部分是比较冷门的,所以这是导致这个一级学科的报录比有些虚高。另外双一流大学的报录比接近20%,其次一流大学的报录比接近30%,其他本科院校的报录比只会比这个更高,但也是有限的。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则是专硕,相对于学硕来招收的名额会多很多。并且电子信息是大方向招生,所以考研的报考方向会有很多。电子信息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就业方向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广阔的。电子信息的报录比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另外电子信息的硕士毕业以后的工资基本会在10k/月之内。
1、电子信息硕士简介电子信息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厚基础、宽口径、精术业、通工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电气、信息与通信等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及行业骨干。(1)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2)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能够跟踪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工程创新能力;(3)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具备良好的交流、协调、合作、竞争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4)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和提升能力;(5)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够综合运用工程数理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集成、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理论与微波系统工程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成长为行业骨干和高层次人才。2、高校招收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情况3、电子信息硕士就业前景及方向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 ;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电子信息工程(代码085400)工程硕士学位点对应调整获批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本专业面向航天特殊需求,以电子与通信工程、微电子制造与应用、控制工程、仪器仪表工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遥感信息技术与应用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2.5年,实行“双导师”制,以系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服务航天行业和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信息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方向(9个)1.光学工程(光电信息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研究领域依托省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呼应LED照明、光伏和平板显示等千亿支柱产业链对光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研究LED照明工程及LED配光设计、光电检测技术、太阳能光伏组件及系统、LED发光材料与器件、激光技术、平板显示、LED驱动电源、光学设计及仪器等领域。培养方向:主要面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光电技术等专专业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光学工程(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主要依托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福建省应用型建设学科。呼应福建省光电和电子制造等行业的需求,开展新型高效稀土发光材料、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应力发光薄膜材料、光电器件的设计与组装等方面的研究。培养方向:主要面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封装技术等专业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光学工程(光机电一体化)光机电一体化研究领域主要依托福建省高原学科——机械工程学科,涵盖光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开发、光学精密制造技术、激光测试与激光加工技术、机器视觉与光电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研究模具超精密加工技术,基于视觉识别的印制电路板表面激光高精度清洗关键技术,基于红外成像的低警觉驾驶预警关键技术,激光与干冰环保清洗装备等。培养方向:主要面向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汽车服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力学等专业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光学工程(环境光学)环境光学是一门与环境工程、光学工程、化学工程、气象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环境光学研究领域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引起的生态环境、资源(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以环境光学系统性分析、环境光谱学、环境光学遥感监测、高分辨激光光谱、激光同位素和环境光催化等光学技术为手段,将其应用在环境系统性分析、环境生物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培养方向:主要面向环境类、水利类、化学类等专业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电子与通信工程该研究方向依托光学工程、电子工程、及通信工程等学科,结合国家对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立足光电信息产业、电子工程产业和通信工程产业,研究光通信网络,水声通信、5G与无线通信,光电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电路,数字微镜,模式识别,红外成像集成系统,智慧城市与智慧家居。培养方向:面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6.集成电路工程该研究方向依托光学工程、电子工程和微电子工程等学科,呼应对微电子技术和芯片产业发展的需求,立足厦门电子信息产业、通信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主要研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工艺,模拟、混合信号集成电路,高速通信系统的接口设计等。培养方向:面向微电子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7.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依托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软件服务与外包学院两大学院共同建设。本方向定位于软件工程及其当前软件发展的热点技术,培养从事软件工程各领域工作,如软件开发、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网络安全等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人才,以满足我国软件行业迅猛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培养方向:主要面向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专业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201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16年通过了教育部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方向定位于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热点问题,培养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各领域工作,并着重关注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应用技术、网络安全、工业4.0、图像与视频处理等领域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人才,以满足我国信息行业迅猛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培养方向: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9.控制工程控制工程方向依托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福建省应用型学科和“电气工程”福建省重点学科设立。现有研究人员41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3人、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13人;现有企业硕士生导师100多人,其中教授级高工3名。培养方向:主要面向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专业复试资格线是参照国家线(A 类考生)。一志愿考生在 同等条件,优先录取。近几年总体报考与录取比例大约为 2.1:1。 统考科目大纲(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硕联考综合等)请在就近书店购买(版本选择教育 部考试中心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 2020 年版)。专业课考试参考用书请参照 2020 年考试大纲上公布的版本,在当地书店购买或与我校相关学院联系。
电子信息工程(代码085400)以电子与通信工程、微电子制造与应用、控制工程、仪器仪表工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遥感信息技术与应用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2.5年,实行“双导师”制,以系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信息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专业面向: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首批“211 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 年进入国家“985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 类高校行列。2019 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过 60 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电子信息工程硕士作为工科大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工程的前景发展十分广阔,在信息化时代下,各行各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渴求,呈现井喷式的爆发增长,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是这个专业在社会各行种的需求现状。 电子信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电子信息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达到毕业要求,经学院毕业鉴定合格,学校毕业审核通过,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其按照培养要求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和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相应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提供住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不提供住宿。部分录取到联合培养项目的研究生将根据培养需求确定住宿地点。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参评奖助学金,但可参评部分荣誉奖励(以奖项具体评选办法为准)。学制为 3 年,具体以入学当年培养方案为准。非定向考生自主择业,发放派遣证;定向考生按定向协议(合同)就业,不进行毕业派遣;其他特殊类型考生按照相关要求办理。报考条件(一)全国统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包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或 2 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学校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注:(1)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等届时可毕业本科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学校当年开学报到时间为准)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有关时限计算从学历学位证书日期开始至入学当日(以学校当年开学报到时间为准)截止。(3)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的书面同意。(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计划为准。(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6)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考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学校公布复试分数线后,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余缺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2)报考类别:非定向:入学时须调入个人档案,毕业后由学校统一派遣;定向:录取前应当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协议(强军计划除外)、定向就业合同,不调入个人档案,毕业后按定向协议执行。(3)意向导师可填写在“备用信息”栏,如:10001 某某某(请勿在“备用信息”栏填写除意向导师外的其他任何信息),复试科目在打印复试通知单时选填。(4)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5)“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6)根据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急需紧缺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专业情况,“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仅 0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002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0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013 医学院、015 经济与管理学院、016 公共管理学院、018 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专业接收考生报考。(7)现役军人和国防生报考,必须按军队相关部门的规定办理。(8)报考强军计划考生,网上报名必须选择“电子科技大学”报考点。强军计划考生的考试科目选择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科目,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系统自动更改为对应的自主命题考试科目。(9)“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网上确认(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具体要求详见考生网上报名时选择考点的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公告。资格审查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复试时,我校对考生毕业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初试:1. 思想政治理论2. 英语二或英语一3. 数学二或数学一4. 计算机综合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综合二(电路、信号与系统)二选一复试:报考院校复试或者远程复试1.算法设计与分析(含上机)拟招生人数 专业复试资格线是参照国家线(A 类考生)。一志愿考生在 同等条件,优先录取。近几年总体报考与录取比例大约为 2.1:1。 复试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招生简章中专业复试科目。每个考生面试总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同等学力加试时间另外计算)。(1) 外语测试分值:总分100分,总分四舍五入取整数。其中口语50%、听力50%。(2) 综合面试分值:总分200分,总分四舍五入取整数。 网络远程复试流程:(1) 考生3分钟自我介绍(可外语),介绍本人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表现等。(2) 外语能力考查:可通过考官与考生外语交流、考生外语自我介绍、考官外语提问等多种形式考查。(3) 专业知识:考生随机抽取专业知识题库中的试题回答。(4) 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查:考官结合考生简历、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设计的摘要、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等补充材料,提出专业相关问题对考生进行考查。注意: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加试科目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加试方式为面试,每科满分100分,总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所有加试科目的成绩须达到满分的60%,否则复试不合格。 调剂非全日制电子信息(085400)的要求:(1) 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301数学一、860软件工程学科基础综合或831通信与信号系统;(2) 达到原报考专业的学院复试分数线;(3) 达到我院非全日制电子信息(085400)复试分数线。说明:同时满足以上3点要求的考生方可申请调剂到我院非全日制电子信息(085400)。 如第一志愿报考全日制的考生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则无需填报调剂申请,在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中选择“同意调剂到非全日制”即可。 总成绩为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按权重相加,总成绩计算公式:(1)初试满分为500分的学科(专业):总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30%,总成绩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2)初试满分为300分的学科(专业):总成绩=初试成绩÷3×70%+复试成绩÷3×30%,总成绩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2021的脚步越来越快~为2022考研做好准备!!!
电子通信类大学是热门院校,就业情况整体不错,但中国有很多电子通信类大学,而且实力各不相同,为方便不同层次的考生报考,这里按实力将他们划分为四档,看看你喜欢的院校属于哪一档。一档: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始建于1931年,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直属中国教育部的理工大学,''两电一邮''成员,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位列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该校由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陕西省、西安市共建,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学校有院士4人,双聘院士15人,有19个学院,开设5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陕西省级特色专业25个,2个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有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二档: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于1942年始建,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理、工、经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重点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该校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际电信联盟首个学术成员。学校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领域)15个,本科专业55个。有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4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三档: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1960年始建,坐落于广西桂林市,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局省”共建,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国家“863计划”“973计划” 承担高校之一。 该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有19个教学学院,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开设有本科专业6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四档: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是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入选高校。学校的前身是1947年8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开办的中央工委青年干部训练班。1981年升格为北京电子专科学校;1992年,升格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1993年,中南海业余大学并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校占地140余亩,建筑面积7万4千余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共有硕士导师33人;有4个系和2个教学部,开办8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点1个,二级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二级学术型硕士学位点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学位点1个。以上只为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或家长做参考,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关注,我将继续提供这方面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家参与评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2021年,对于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从目前查分结果来看,400分多如狗,370分以上遍地走。在往年,370分以上一般能够进个比较不错的985了,然而,在今年,也许连好一点的211大学都无法进去了,为什么?因为高分的人太多了,今年尽管有扩招,但是增加的考生远比扩招的考生要多,再加上由于疫情,许多原本准备出国留学的考生都加入了考研大军,从而使得今年参加考研的学生更多,压力更大!显示出现了大批400+考生报考了中科大并不出色的专业——软件工程。很多网友对此惊掉了嘴巴,让中科大的该专业意外地火了一把。然而,没过多久,湖北大学有被顶上了热搜,其电子信息工程报考考生的分数又亮瞎了很多网友的眼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大学地处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和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北大学校史:湖北大学始建于1931年,前身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曾用校名有——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1984年8月,更名改制为湖北大学,2013年7月成为省部共建高校。人才培养: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9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300余人。有3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1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与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曾荣获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北大学下面,我们就来看下报考湖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生的考生有多厉害。下图展示了今年报考湖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生部分考生分数。今年报考湖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生部从图中可以看出,最高分居然搞大了451分,这个分数,如果在往年,基本上能够去我国任意一所高校的任意专业。专业分我们暂且不说,因为专业课程各校的招考题目难易不同,不好做对比。
2020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合计有毕业生5403人,其中本科生占比达到91%、4916人,硕士研究生487人。毕业生分布情况分析 本科毕业生来自于学校的15个二级学院,其中人数最多的有管理学院694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477人、电子工程学院467人、控制工程学院424人、大气科学学院382人、计算机学院329人、软件工程学院300人、物流学院298人、通信工程学院295人、资源环境学院289人、光电工程学院265人、统计学院263人、文化艺术学院196人、应用数学学院137人及外国语学院100人等。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来自四川本省的学生占3422人,比例接近70%,属于典型的地方性高校招生比例分配模式。重庆作为第二大生源地,人数只有124人占比2.52%,其它省市人数占比都在2%以下。如贵州53人、云南47人、甘肃41人、湖南77人等。2020西南三所高校录取情况分析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专业是近年来高考最热门的专业,几乎可以说是全社会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报考狂热,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涉及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类的学院就有7个,学生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52%。而在西南地区,有三所专门的高校,层次均不同,这足够让西南地区的考生们一圆计算机及电子信息专业梦。顶尖的有985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其次有重庆邮电大学,然后还有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2020年重庆高考理科录取中,录取最低分数电子科技大学为649分、重庆邮电大学为546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543分;而在四川理科录取中,电子科技大学为659分、重庆邮电大学为610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554分。可见,在录取人数最多的重庆和四川两地,这三所学校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层次结构,让两地考生高考志愿填报选择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梯级层次。毕业生就业分析 学校2020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4%,其中升学深造的比例为18.5%,选择马上就业的占65.1%,自主创业的占0.35%,而暂不就业的人数比例也有2.2%的比例。学校毕业生留在四川就业的本科生人数占比为67.4%,去往北京、广东两地就业的人数接近5%,重庆与江苏及上海等三地就业人数占比在2%多一点。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的就业率在1%左右。留在四川就业的学生中,成都市占81.4%,其次是绵阳3.7%、德阳1.5%、泸州1.3%、宜宾1.2%等人数比较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是光电工程学院毕业生,是唯一的一个就业率超过91%的学院,其它的如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学院、控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等就业率都在80%以上,就业率最低的是外国语学院和应用数学学院,但就业率也超过了73%。
电子信息专硕择校分析-安徽省有哪些好考的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方向培养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电子工程设计、设备安装调试、检测维护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就业可以去互联网公司,这些就是偏软件方向的了,比如去百度、腾讯、阿里、美团、滴滴等做开发工作,也就是常说的程序员,要求你具有非常好的编程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等知识储备。那就让必尚考研为大家介绍一下安徽省五所开设电子信息专硕的院校考研情况吧!1、淮北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与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制3—4年,收费标准为8000元/年。非全日制研究生采取非脱产学习的方式,主要安排在寒、暑假期间进行课程学习。该校往年的电子信息专业都有大量调剂的,考生可以关注一下,或私信必尚考研。2、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简称安师大,学校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创办于1928年,与民国时期的国立安徽大学相承一脉,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相关专业是比较好的,电子信息专业实力一般,往年也有少量调剂,非全日制学制为3年。3、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平台”建设高校。该校电子信息专业的研究方向为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初试考试科目为: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英语二、③ 301数学一、④ 833信号分析与处理综合或 85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或848软件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招收人数较多。分数线比较高。适合基础不错的同学。4、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位于淮南市,是安徽省和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特别支持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安徽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专业实力还不错,计算机专业也挺好的,非全日制学制为3年,往年的电子信息专硕会有部分调剂。5、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是安徽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阜阳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比较好,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比较少,往年也有调剂名额,不过随着考研人数大量增加,很多院校的调剂竞争也很激烈。电子信息专业的就业面相对来说比较广,就业率也比较高,该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的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公司、电子整机企业等单位担任电子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等工作。这几年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就业面积也逐渐开始拓展到通信企业、物联网企业以及互联网等企业。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20000-22000人/年。近两年就业率区间持续保持在75%-80%。如果有关于考研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咨询必尚考研哦!在职备考,高效学习私信:考研
随着各校2020年推免工作的结束,各个大学也纷纷公布了2020年推免研究生录取情况10月30日,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2020年推荐免试拟录取研究生名单公布的名单中除了缺乏本科生源学校之外,数据还是比较充实并且具有统计学价值的。2020年浙江大学接收推免研究生总人数为2736人,分布在37个院系之中其中,医学院录取人数最多,有298人,占比10.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录取了152人;工程师学院录取了148人;软件学院录取了129人;建筑工程学院录取了126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录取了122人。接收推免人数最少的学院是地球科学学院,只有14人,其次是心理系22人,马克思主义学院23人。具体人数如下:从专业分布来看,一共分布在151个专业之中,其中电子信息专业拟录取的推免生人数最多,有327人;其次是临床医学专业,有199人。拟录取人数第三的专业是机械专业,有119人;拟录取人数超过100人的专业还有能源动力,有106人。有86个专业接收的推免生人数在10人以下,53个专业接收的推免生人数在5人一下,有16个专业拟接收的推免生人数为1人。各专业拟录取推免生人数如下:数据来源: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整体概况东南大学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无锡)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和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等4个学院共建,共包括5个本科专业。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3个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中国科教网2019-2020年全国本科教育专业排名中,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4个专业均在全国排名第一。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大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培养思路,实施“通识教育基础厚实、专业核心课程系统、个性化发展凸显”的电子信息大类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以专业大类基础课为核心,以资深教授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为引导,奠定学生扎实系统的通识基础,建立较为完整的基础专业认知;大类为大一新生配备导师,将学习生活指导与专业方向解惑有机结合;并开设丰富多样的冬令营和暑期学校,增加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拓展专业阅读及写作能力。电子信息类大一学年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分流方案电子信息类和电子信息类(无锡)在第一学年结束时,依据学生志愿和学生在截至分流时间点获得的所属大类教学计划规定修读课程的首修平均学分绩点的排序进行分流。先进行学院分流,再进行专业分流。电子信息类学生分流至信息工程专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生物信息学专业(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无锡)分流至信息工程专业(后两年在无锡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后两年在无锡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后两年在无锡培养)。杰出校友黄纬禄,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著名导弹总体和自动控制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夏培肃,电子计算机专家,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母”。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无线电专业,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刘盛纲,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电子学家。195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信工程系电真空专业。曾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乃通,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技术专家。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持研究的中国战术导弹指令、控制、数据通信系统,达到了国外同类系统的先进水平。黄培康,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技术专家,我国雷达目标特性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曾任航天二院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李幼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和通信技术专家。195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他是我国核武器电子学领域的主要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核武器电子系统技术研究。近年来主要围绕网络融合与网络信息服务,研究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孙忠良,中国工程院院士。1960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毫米波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曾任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学科负责人。韦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电子学专家,教育家。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创建人。1961年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1965年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现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协荣誉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倪光南,信息学院1961届校友,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1988和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李德毅,信息学院1967届校友,解放军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北邮计算机学院院长。陆军,信息学院1985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信息学院兼职院长,信息系统与电子技术专家,空警2000预警机总设计师,被誉为“美国最忌惮的十位中国军工领军人”之一。黄如,本硕均就读于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991年本科毕业,1994年硕士毕业,北京大学副校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半导体新器件及其应用研究。吴柯,信息学院1978级本科校友,微波技术专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IEEE Fellow。李正茂,信息学院1985级博士。现任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曾任中国联通副总工程师、中国电信副总裁。童文,信息学院1980级本科,1984级硕士校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为5G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解冻,信息学院1983级本科校友,万科执行副总裁,监事会主席。高涛,本硕均就读于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992年本科毕业于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2004年硕士毕业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曾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赵大春,信息学院1989级本科校友,现任中国移动集团副总裁。丁耘,本硕均就读于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991年本科毕业,1995年硕士毕业,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唐咚,生医系1987级本科,中国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成烈,无锡分校首届本科毕业生(1988级),获东南大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工程师、设计经理,现任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孙洪军,本硕均就读于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994年本科毕业,1997年硕士毕业,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汉川,生医系1991级校友,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东大-艾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脑科学大数据负责人,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等多个院校兼职教授。黄海涛,生医系1995级本科,迈瑞医疗副总经理。钟要齐,生医系1996级校友,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捷,信息学院1996级本科校友,比利时鲁汶大学硕士, 扇贝网创始人。谢新法,信息学院1997级本科、2001级硕士校友, 美味不用等CEO、创始人,2016中国商业创新50人。侯勇,生医系2007级本科,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原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武汉华大吉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全,信息工程(无锡分校)专业2010级本科生,南京万事屋科技有限公司CEO。研发的东南大学裸眼3D智能炫屏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季军。本文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20年3月19日来源: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本科招生 图文来源 |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院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排版 | 朱 妍 封面 | 朱 妍 责编 | 孙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