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之前,考研的相关重点一方面要兼顾到科学合理的择校选择,有效的择校选择可以让你在考研的道路上事半功倍,如虎添翼;另一方面收集目标院校的考试信息,做到完全掌握学科内容、题型特点和学科前沿三个部分。在这里,老师着重讲解电影学相关知识,以学科内容、题型特点、学科前沿为重点进行分析。一、学科内容明确电影学核心内容,主要分布在三个方面:1.影视史论部分电影学史论部分主要包括,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中国电影理论、外国电影理论,电影理论是学习电影学基础部分,尤其是中外电影史内容,是相关专业院校的考察重点。以东北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为例,史论的部分占到5%以上,是专业考察的核心地带。相关参考书目:钟大丰《中国电影史》、李少白《中国电影史》、郑亚玲《外国电影史》等。2.影视创作部分创作部分主要集中在剧本创作,导演基础相关内容,完成剧本创作的同时,深化影视语言相关知识。上海戏剧学院在考察知识内容时,突出电影创作考察,完成剧本撰写,分值往往所占比重比较大。相关参考书目:刘书亮《电影电视导演术》、周涌《影视剧作艺术》、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等。3.影视语言部分作为基础学科内容,理解影视类专业概念,如,运动镜头、景别、音画关系、剪辑、照明等内容。可以为影片分析、导演分析夯实基础。相关参考书目: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马赛尔·马尔丹 《电影艺术》等。二、题型特点1.明确题型划分(1)名词解释:重点考察电影学科内重要代表人物和作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建立答题结构,形成答题习惯。比如名词解释相关一部电影作品,老师建议同学以作品的基本信息、剧情简介、创作特征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形成答题结构,可以提升自身对于知识点的整体认知,锻炼自身的归纳总结能力。(2)简答论述题:重点放在论述的呈现上,结合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形成总结。简答论述所涉及的核心,更多地体现在自我表达的部分,论述题表现的更加明显。如,趋势内容的把握,自我观点的表达等等。三、学科前沿1.核心期刊自觉进行电影学核心期刊的阅读和学习,从中了解学科相关热点和趋势性发展方向的把握。比较重要的电影期刊,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报》《电影艺术》等等。2.学术论坛如果条件允许,参加学术论坛所带来的价值是比较明显的。一方面可以拓宽自身的知识边界;另一方面,可以接触到目标院校的导师资源,都是不可估量的财富。电影学整体内容涉及比较广,平时注重资料的积累,尤其是影视作品的积累,学会利用影视语言进行分析和解读。希望同学们,考研成功,取得佳绩。
网友1:别的专业想考研考与影视有关的专业可以。1、可以跨专业报考与影视有关的专业。2、目前大部分学校除了少数医学类和工科专业不接受跨学科报考外,其他专业都可以接受跨学科报考。报考专业的选择主要看兴趣和基础,研究生录取主要还是看分数。3、个别学校的部分专业不招收跨学科门类考生则会在专业目录上说明,只要专业目录上面没有限制就可以报考。先选定报考学校,然后去该校网站查看研究生专业目录即可了解。网友2:现在出了专硕,所以不少学校理论和实践都分开了。就比如你刚刚考过的上海大学,如果你考的是学术型的,那复试的时候老师基本不会注重你的个人作品的。至于推荐学校的话,上大电影学确实很火,尤其是这两年,复试分数线很高,考录比也很高。如果降档次的话,南师大、福师大、首师大(影视文学)、山东师范这些都可以。另外,告诉你几个难度比较大的,仅作参考:北电、北师大、北大、北广、上大,西南大学这两年进步也很大。这几个难度都不小,如果想稳一点的话,这几个谨慎选择。并且,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信心,选定一个目标之后就不要再变,无论周围人说什么好与不好,难于不难,自己要坚定,然后努力复习,成功的几率就很大了。加油!本篇内容由小美院搜集整理,小美院清华毕业生团队专注美术、设计、电影、戏剧等考研 研究培训仅供参考,最新信息请于各高校官网查看,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私信。
一、关于武汉大学至今我还记得知乎上的一个问答:在武汉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每当我回首那四年,就会有一种痛彻心扉的伤感,似乎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都丢在那里了。在这里四年的美好,会衬托得你以后的人生都是贫瘠的荒漠。”大二的时候去武汉大学参加了一个比赛,比完赛后就在武大的校园逛了一逛,发现这里就是我高中一直所幻想的大学的样子,无论是它的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或是闲适浪漫的人文环境都与我高中的理想大学高度契合,所以我决定一定要考研来这所大学。因为本科是编导专业,学习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是新传相关的,一方面是影视相关的,偶然情况下得知武大有电影学这个专业,顿时内心为之触动,更加坚定了我要考武大电影学的信念。二、武汉大学的电影学武大电影学分为专硕和学硕,专硕和学硕的考试内容是戏剧和电影两部分,基本上是各占一半。专硕与学硕不同的是它不会涉及到电影和戏剧的理论知识,我当时觉得理论属实枯燥,所以就决定考武大的电影编导专业(专硕),武大的分数线都是逐年上升的,今年的专硕分数线是375,学硕是380,专硕上线28人,学硕是8人。专硕其实是比较容易过线的,因为电影专硕每年都会招收20个非全日制考生,所以会让上线的人数不低于20人,复试不过的基本上都转去非全了,学硕会有意控制上线的人数,基本上过线就有90%+的几率录取。武汉大学电影学官方是不提供参考书目的,出题范围涉及到电影和戏剧戏曲,虽然范围比较广,但是题目的难度还是中规中矩的,一般不会考过于冷门的知识,如果考到的话,比例也不会太大。三、初试复习经验1.思想政治理论政治是一门你只要认真付出就能立马见到成效的科目,所以政治准备不宜过早,我认为文科生基础好的9月准备足够,理科生适当的提前20天。这样的话就可以把前面大把的时间放在专业课和英语上。政治9—10月一边看徐涛的网课,一边刷肖秀荣的1000题,1000题刷个两遍就够了,做1000题的目的是让自己对政治的出题方式和出题内容有个大致且全方面的了解,这个打基础的过程比较漫长,但是基础的质量决定了你建筑高度的上限。大约到11月份便可以背诵大题,然后多买几个老师的押题卷,这种东西多做总没有坏处,以肖秀荣的肖八肖四为主,徐涛和腿姐的押题卷为辅。总得来说,政治的性价比很高,最后分数差距不会太大,多数考生政治分数集中在60分—70分之间,分数太低和分数太高的都很少。60分以下的一般都是准备的不充分;80分以上的一般都是属于天赋性的考生。2.英语二英语算是我比较拿得出手的科目。大学期间就过了英语四六级,拿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奖项(不过考试的时候并没有达到预期分数)。我认为学英语最有用的办法就是背单词,把单词都背诵熟练可以解决你百分之八十的问题。所以我大约在4月中旬就开始买来恋恋有词开始背诵单词,大约用2个月的时间把5000多单词背诵了一遍,英语的前两个月我就只背诵了单词。搞定了单词,接下来的20%的问题就是长难句,我是看的长难句解析网课,大概是几分钟一节课,你可以用1.5倍速,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我考的是英语二,但是英语二的真题很少,如果你很早就做英语二的真题到最后会导致没有试卷可以做。只有真题的价值是最高的,不推荐一些名师出的所谓的模拟试卷,他们的模拟题相较于真题还是会有或多或少的差距。所以对于英语二的考生来说,最好的模拟题其实是英语一的真题,我在网上买来了张剑的英语一近20年的真题,前期只需要做阅读和完形填空即可,阅读我看的是唐迟老师的网课,他的逻辑性的解题思路非常受用,完形填空我推荐新东方的红花词绿叶词。大约用了3个月的时间把英语一的20年真题做了两遍,然后9月中旬可以做英语二的真题。我觉得英语这种不是靠纯刷题就能有收获的,要保证效率,一定要保证你每个题都弄懂,尤其是错题。然后再以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来最大限度的提高做题量。作文我大概是在10月多准备的,主要是听着李旭老师的网课。对于不考数学的文科类艺术类同学们来说,英语这门学科是非常能拉开差距的,很多人就是因为英语不过关或者分数太低而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但是英语是需要用时间来堆积的,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显著的成效,它的很多东西都是潜移默化的,需要交给时间。3.专业课推荐参考书目: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北师大)北电小灰皮两套中国电影史(李少白)东亚电影导论(黄宪文)欧洲戏剧史(郑传寅)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戏曲、戏剧部分)艺术概论(王杰红)只看电影部分即可我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分别是144分、137分。5月买来参考书后用了一个月时间通读了专业课的参考书,然后6月份就开始正式背诵了。文科类的内容简单来说其实就是背诵,只有背下来了才能在答题的时候有更多的思路,但是它是一个即缓慢又煎熬的过程,对你的耐心和毅力是巨大的考研。第一轮背诵我用了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是最挣扎的,会遇到两个很棘手的难题:其一,你会遇到很多理论性、学术性的词汇,这种词汇非常陌生,需要耗费时间去弄懂并理解,然后才能去背诵;其二,背诵的速度永远赶不上遗忘的速度,你会发现昨天刚背下来的知识点第二天醒来就忘了,你不得不去再背诵之前的然后才能往下背,如此反复,倍感煎熬。当第一轮背诵全部完成后,大部分的内容已经忘干净了,这时候你会不断的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想放弃,但是第二轮背诵的时候会比第一轮轻松很多,知识总会在你不经意间渗透并蔓延到你的记忆中,只不过你自己并未察觉。到了第三轮背诵基本上已经轻车熟路了,一些知识点你已经滚瓜烂熟,这个时候会有不少难背诵的内容,你可以把它整理到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这样到后期复习的时候,你只需要背诵笔记本上的疑难杂症性质的题目就可以了。电影学考研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观影量,我一般会在下午或者晚上来看一些重要的影片,上午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我都用来背诵知识点了,我在下午和晚上的效率不是很高,所以用来看电影是最佳的时间安排方式。因为本科专业是编导,我在高中艺考以及大学时期已经有了不错的观影量,一些重要的电影大多数都看过,所以我没有浪费时间再去看一遍,而是去看电影解析来加深印象,如果一些冷门的电影实在找不到资源也可以去网站上找一下这个电影的解析或者片段来看,不需要一分一秒的全部看下来。考研期间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专业课的背诵,其实文科类、艺术类的知识大多数都是靠背诵,有些东西背的多了自然就理解了,甚至还有可能延伸出自己的一些独到的思想出来,而这些都是需要厚积薄发的。第一轮背诵尤其是戏剧戏曲方面的专业课还是很吃力的,因为大学期间完全没有接触过戏剧这方面的内容,而且我本人也对戏剧不感冒,所以第一轮差不多是痛苦且缓慢的背诵,然后迅速的忘掉。等到戏剧第一轮背诵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当时就是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或者根本就不适合考研,一度想过放弃。虽然脑袋里一直有放弃的念头,但因为对武汉大学的向往,就一直咬着牙坚持下来了。第二轮背诵的时候其实速度会比第一轮快上不少,你之前背诵的内容、花费的时间都不是徒劳,即便你自己并没有察觉,但它一直在潜移默化着你的记忆,按照生物学的逻辑来说,它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四、复试准备经验今年的初复试的占比是7/3,往年都是6/4。其中,专业课占百分之25,英语口语占百分之5。因为受疫情影响也为了保证公平,提高初试比例在所难免。今年专硕的分数线是375,一共是入围了28个人,其中有7个400分以上的。因为武大的非全每年都收20个左右,所以会刻意多上线一些人,大部分复试没过的基本上都转去非全了。复试并没有参考书目和考试范围,但基本上就是戏剧和电影相关的问题。每个人一共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自己抽签决定,然后老师会从你挑选的袋子里读出来你选择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老师随机提问,整个过程大约十分钟左右,还包括几分钟的自我介绍,所以整体上是很匆忙的,以至于复试完之后我感到无比恍惚,甚至都快忘了自己回答的问题了。我的两个问题是长镜头和贾樟柯。五、最后寄语考研最重要的是选择,在你选择院校的时候,一定要查询清楚这个学校的专业情况,包括参考书目、是否压分、是否歧视双非考生等,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是坚持。我身边有太多坚持不下去而弃考,最后又无比后悔,所以真正考上的不一定是最努力的,而是坚持到最后的。考研会收紧每个人的喜怒哀乐,这段时期是你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考验,挣扎与喜悦此消彼长,但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大胆的风雨兼程!由佳明老师整理发布xxxfenglaoshi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中国美院考研##电影考研##影视学考研##优塔教育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样式,并建立起现代电影工业。电影是随着电学、光学等现代科技的发展,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设计等多种艺术类精华而形成的综合性视听艺术形式。电影学是研究电影的创作与制作理论,电影发展历史,以及电影作为审美、文化等现象的科学,分为电影理论、电影史和电影评论三个部分。它要求运用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研究方法审视电影本体和电影实践,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关于考研专业参考书,网上种类繁多,选择合适的参考书,可以快速入门,掌握考试重点内容,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书目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电影(学)考研理论方向指定、推荐或选读参考书目大全。具有初复试通用、涵盖范围广、可读性强等主流教材书目特点。考生可根据自身学历背景、备考进度和阶段、院校属性及特点等进行部分针对性的选读参考学习等,请知悉。该书单由艺术考研联盟电影学方向老师汇总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1.《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3.《艺术学原理》,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广西师大出版社5.《谈美》,朱光潜,三联书店6.《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7.《美学原理》,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8.《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著,李奉栖译,重庆出版社9.《艺术:让人成为人》,(美)理查德·加纳罗著,舒予/吴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0.《艺术的故事》(美)贡布里希,范景中等译,广西美术出版社11.《导演思维》,[美]肯丹西格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2.《电影的观念》,[美]斯坦利梭罗门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3.《电影的创作过程》,[美]约翰霍华德劳逊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4.《视听:幻觉的构建》,[法]米歇尔希翁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5.《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6.《拍电影》,(美)琳恩·格罗斯/拉里·沃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7.《导演功课》,(美)大卫·马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8.《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悉德·菲尔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蒲震元,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刘书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1.《世界经典电影分析与解读》,潘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3.《当代电影》杂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4.《中国无声电影史》,郦苏元、胡菊彬,中国电影出版社25.《西方电影史论》,邵牧君,高等教育出版社26.《中国电影理论史评》,胡克,中国电影出版社27.《电影美学》,姚晓濛,东方出版社28.《电影理论史评》,(美)尼克·布朗,中国电影出版社29.《影视艺术概论》,周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0.《电影批评》,戴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31.《中国电影史》,李少白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2.《影视艺术史》,周星、王宜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3.《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4.《中国电影艺术史》,周星,北京大学出版社35.《经典电影理论导论》,[美]达德利·安德鲁,李伟峰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6.《电影基础理论》,陈晓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37.《纪录片怎么讲故事》,(美)希拉·柯伦·伯纳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8.《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9.《故事》,(美)罗伯特·麦基,中国电影出版社40.《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著,江苏教育出版社41.《世界电影史》,[美]大卫·波德维尔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42.《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德]本雅明著,李伟、郭东译,重庆出版社43.《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44.《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第一部:《肖申克的救赎》我最早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没理解故事,后来重复看了,才真的懂了。这部电影,可谓是“电影中的王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必要来看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进了监狱,在里面受尽了各种人的折磨和摧残蹂躏,可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的,用20年的时间,来挖掘通往光明的通道,最后还把坏人绳之以法。我们每个考研人,在备考的道路上,缺少的往往就是“放弃”与“坚持”。影片截图给考研人的启示:永远永远不要放弃,当我们每坚持一步,没提高一分,就离成功更近一步。第二部:《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阿甘自强不息,“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这个绝对是影响了,全世界几代人的励志电影了。我第一看的时候,还是在高中,一晃十五年过去了,中间不知道又重复了多次收看,每一次都给我带来心灵上洗礼。影片截图给考研人的启示:坚持,坚持再坚持,人生就是如此,考研人需要执着的、执着的一直走下去才可以成功。第三部:《霸王别姬》不管是推荐给考研人,还是推荐给任何一个人,如果让我推荐一部中国电影,他就是《霸王别姬》——毫不夸张的说,目前没有任何一部国产电影能撼动他在电影史的地位。我前后看《霸王别姬》不下余10遍之多,也经常推荐给身边的人,陈凯歌大导演颠覆之作,推荐大家一定要看。虽然说,不是励志片,但是,电影故事讲述了整个时代背景,和人物的命运历程,对我们考研人,乃至日后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启示作用。一定要看。霸王别姬海报给考研人的启示:正如“若想人前显贵,您必定人后受罪”的台词,人生历程,每一份光辉与荣耀,都是用汗水和毕生的坚持换来的。最后,20考研的同学,用一个周日的时间,把这三部电影认真看一遍,看过的也可以重新再看一遍,我相信在接下来复习的日子里,会有更大的动力!加油!
本文来源:幕味儿(ID:movie1958)最近各个高校的电影考研的分数都陆续出炉,包括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部的成绩也出来了,很多小伙伴开始在群里热烈讨论、自行划线,在这里祝愿大家考试顺利、心想事成。希望大家都能怀揣着对电影本身的热爱、获得很好的教育,未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在这里我也给大家一些个人建议。首先是政治,政治作为各个方向的必考科目还是非常重要、不能拉垮的。政治每年的考题都具有很强的时事性,因此除了要认真学习基础性的知识,还要平时多留意、关注国家政治政策领域的大事。基础打牢了、时政关注了、题也练了,考试一般就没什么问题。抛开考试来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对政治比较疏离、不感兴趣,但是政治对我们形成自身世界观价值观、看清局势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电影策展工作来说,政治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背景,不是光学习电影领域的知识就足以进行的,还需要关注政治文化语境、关注政策,才能使策展找到更合适的定位、更有前景的现实意义、更具有落地性。所以养成关注政治、了解政治的习惯对我们从事电影本身也有很大的帮助。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放映"北京城事"《邻居》剧照第二是英语,我也是考研过来的,知道英语是个老大难。考研就是一场筛选淘汰式的考试,因此考研英语难度比起大学六级还是更上一层。学好英语对以后做学术研究、尤其是涉及到电影策展、交流工作时,英语都会是一个很有帮助的技能。所以,对电影非常热爱、对专业课满打满算的同学更要好好学英语、系统复习。第三就是专业课,专业课对考电影的小伙伴来说绝对是重头戏。虽说是一场考试,但只靠死记硬背,效果和意义是非常有限的。关键还是要亲自结合影像、强化记忆、形成自身的感知和理解。就像和电影谈恋爱一样,一定要亲自面对,注入自身的生命经验、理念和激情,这样的电影学习才是真正有机生长出来的、属于自己的。有个人对电影的独到见解,在考试中更容易得到老师青睐。而研究生阶段更是要求具备创造性的专业独立思考能力,早早有意识地培养这一点,在未来发展中也会更具优势、更有希望成才。我从前年开始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带策展方向的研究生,这也是国内第一次开设这个专业。今年看了统计,报策展方向的小伙伴还蛮多,在日常接触中我也了解到,有很多在其他院校读电影学研究的学子也想做电影策展人。这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老实说,“电影策展人”这个名称听起来挺高大上,其实不免带有些虚妄的光环。国外的电影节展非常丰富活跃,开设电影策展方向研究生的院校也很多,尤其是英国,比如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但是在国内,电影策展是一个就业面相对较窄的一个方向,国内有没有那么多电影节展(尤其大型官方电影节展)、能提供多少策展职位给想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去稳定实践,都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一张古早策展人合照所以,我们可以不局限于“电影策展”这个词、或者说“活儿”本身,而是把视界拓宽到比如“策划”“传播”这样的范畴。电影是一个庞大的、涵盖各个部门工种的行业,从筹备、制作到面向市场的过程非常复杂,其中就存在很多需要“整合”“连结”“传播”的节点。策展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的对象、从事的内容,也可以作为一种思维行动方法。即使不做电影策展人,策展思维也一样可以让我们在这些节点中找到相似的位置,比如影视项目的策划、流媒体电影节目的编排、电影社区的搭建运营……在其中我们甚至还可以延展至媒体、编辑、博物馆策划、产品经理等相关范畴。总之,无论是从“活儿”的角度,还是从“思维”的角度,我们都不必拘泥于“电影策展人”的身份本身,怎样更好地为电影、为观众做更多的事,促进其中的流转、创造、传播,才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最终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习电影策展不是整天埋头琢磨“策”本身就能做好。做策展需要电影学术能力、社交能力、宣传表达能力、外语能力等等,但其中我最想跟大家强调的还还是电影学术能力。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电影史论,一定要打得非常扎实,达到做电影学术的能力要求。有些人可能是通过自身从事创作、以艺术家的身份进入电影策展行业,但从院校的角度来说,电影策展人是很难从艺术家的角度进行培养的,基本还是通过电影史论知识进入到电影策展领域中。奇爱葛格《幕味》中讨论的《小城之春》比如之前我们发现中国电影《风雨之夜》在日本有存档,基于这一发现,石川老师把这部电影请到国内很多地方做了放映策划,这就成了一场电影策展。石川老师本身是电影学教授、同时也是节目策划,包括大家熟悉的张献民老师既是学者、也是制片人、策展人,还有香港电影资料馆的著名电影策划罗卡老师、何思颖老师等,都是通过研究电影成为电影策展人,这都是非常正常的路径。所以,电影策展/策划本身是一个很虚的所谓就业方向,但是把电影史论基础打好了之后,路是很宽的、能干的事是很多的。另外,对于电影策展工作来说,基于电影史论基础的写作能力也相当重要。写作不仅要能搞定基于学术能力的万字论文,也要能写两千字的文稿,还要能写140字以内的豆瓣微博短评。不同的长度、文体都要能写,这既是对电影自身不同程度的书写,也是对不同平台、接受者的适应。除了写作,随着流媒体大发展、视频内容越来越强盛,以至于直播、短视频宣发已经成为卓有成效的常见手段,“写作”的能力概念也需要延伸至多方位的表达能力。相应地,我们不光要能做长直播,也要能做十几分钟的视频,也能做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一方面,这是一个适应世界步伐、媒介整合的过程,不同文体的文字和不同形式的视频所承载的内容、所适合的渠道、所接触的群体都各有区别,这既拓宽了策展工作的空间,也更精细地耕作了策展内容。这也是我为什么经常通过视频、直播跟大家面对面交流,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作为一个“80初”代际,我已经快人到四十了,也想在这个过程中跟上世界的步伐,跟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小伙伴对话、进步,希望这些人能愿意听我说话,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适应变化的能力要求。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接下来也将成立融媒体中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电影工作。另一方面,从影像本体的角度来说,影像本身即是一种语言,有着不同于文字的性质和能力,这也是我们当初爱上电影、认为电影不可替代的原因。从电影到我们的视频表达,通过视听的书写实现一种从影像到影像的直接性,这或许能够为电影提供更连贯、更有力量的二次书写。此外,这也是一个下沉的、民主的过程。从文字、图像再到视频,书写、创作、接受的门槛越来越低、知识、审美的流通也越来越民主,让电影走出现有的影迷圈层,辐射更广泛的群体,从而为电影找到更多观众、为国民提供更丰富的美育来源,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最后,马上就要进入到复试了,希望大家可以真诚地展露自己的优势甚至不足,千万不要夸夸其谈、不懂装懂,老师很有可能会顺着提问要你进一步回答。我自己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希望以后无论是不是我的学生,都欢迎大家跟我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努力、教学相长,这是我非常期待的。本文仅做交流讨论使用,不做其他任何用途
1月19日,北大历史学博士任燕翔开撕考研大V何凯文登上了热搜,“何凯文”成为微博热搜词条,“抄袭”“纠缠女学生”“虚假宣传”等字眼出现在公众视野。1月20日,何凯文作出回应:虚假宣传会被处以罚款,我当时很想做出回应,但是公司商量还是淡化处理。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可知,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高达377万人,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度的341万人增加36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考研大军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自控能力差等各种原因选择报考研辅导班帮助自己备考的学子不在少数,于是考研辅导班的数量也因此不断增长。一个个深谙考研规律的“专家”纷纷晒出自己漂亮的履历和历届辅导过的录取名单,吸引众多考生报名。在招生的利益驱动以及学子对辅导老师资质无从考证的前提下,考研辅导班中虚假宣传者不在少数。每年考研成绩放榜之后,有考研机构就会想方设法地联系各位“状元”,通过收买高分考生的方式,来推动自己来年的招生。这种虚假宣传往往双方合流,受骗的学子也只能被蒙在鼓里。只要从事教育行业,只要教书育人,教师就应该有最起码的师德,考研教师也不应该例外。一个教师吸引学生的最重要应当是专业能力,而不是处心积虑地营造人设,只想着招生的生意。一个考研学子寻找考研辅导机构,追求名师指导,无疑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业,如果其中的老师仅仅把此当作牟利的工具,忘记了教书育人的本分,甚至为了自身利益不惜虚假宣传,那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因此,考研英语辅导老师何凯文等人上热搜并不只是一场争辩,更重要的是其撕开了考研辅导机构光线的外衣,让人看到了隐藏在其中的龌龊,让人看到了一个个“被坑”的考研学子,也让人对类似的机构有了重新的认识。有了这样的镜鉴,想必对于想要考研的学子,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提升成绩,关键是靠自己脚踏实地地努力,把希望寄托于别人,尤其是一些名不副实的老师,恐怕不仅损失了金钱,还耽误了前途。文/李霞(海南大学)来源:红网作者:李霞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本文链接:【来源:红网_红辣椒评论】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电影年1932-1933年,在一二八事变后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左翼电影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批思想观点鲜明、艺术上也有一定成就的影片。这些影片使人耳目一新,它们一改初期电影脱离现实的落后倾向,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各电影公司纷纷转变作风,积极拍摄具有社会现实内容和爱国进步意义的影片,并很快形成了一个创作高潮。《姊妹花》和《渔光曲》分别创下连映60多天和80多天的记录,轰动一时。因此洪深称1933年为“中国电影年”。蒙太奇理论主要指早期电影中以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通称的蒙太奇理论并不能囊括所有对蒙太奇问题的看法。西方的格里菲斯、卓别林、费里尼、爱因汉姆,苏联的杜甫仁科等,都曾对蒙太奇理论做出各自的解释。但苏联学派对蒙太奇的看法有一定的继承性,即使早期阶段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苏联电影理论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蒙太奇不仅是将各个拍摄下来的片段加以连接使观众对连续发展的动作获得完整印象的表现手段,而且是将各种现象的隐蔽的内在联系变成明显可见,不言自明的最重要的艺术方法。现在我们说的蒙太奇理论,有三个层面的意思,即叙事蒙太奇、艺术蒙太奇和思维蒙太奇。
先发一张录取信息截图镇楼哈哈哈。话在前面想考北大MFA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是我经过慎重考虑后做出的选择。首先北大这块金字招牌很有分量,其次艺术学院新开四五年,报考人数不是很多,竞争力相对于北电中传来说会小一些。建议朋友们考研之前多去搜集一下基本资料,例如招生简章、历年分数线、报录比、历年真题等等,对所报专业做好充分的了解,不要盲目报考,毕竟考研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你需要对自己负责。北大MFA介绍具体介绍大家自行从网上搜索,我就不赘述了。我在这里主要说明的有两点,第一,今年起北大艺术学院改成了提前面试,也就是先面试再笔试,七八月份会在官网发通告,先需要下载报名表填写、并且提交个人作品集,然后经过一次筛选,通过的考生大概在国庆前后会进行提前面试。所以在这里提醒一下各位考生,作品集是非常重要的,有条件尽量找人做好排版,同时跨考生也需要有拿得出手的和报考专业相关的作品,例如剧本、摄影图集、短片等等。第二,北大MFA的题型是不固定的,今年笔试新出了一道历年真题里面从没出现的材料题。提前面试也改成了机抽电影策划案,给六个变量,任选三个,限时5-10分钟想一个电影策划案或者短片概述或者ip电影改编,所以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个人情况我本科是北京电影学院,虽然专业和报考的专业不相同,但是也不算跨考生。毕业以后工作了一年,五月底决定辞职回老家专心复习,备战北大MFA。我报考的是全日制,面试分数排名第七,但是笔试拉跨了,358分,专业一110多,专业二120多,英语66,政治55,最后调剂了非全日制,也算成功上岸了。复习心得笔试篇:一、英语:我英语过了四级,有一定基础,但是和综合类大学的考生相比并不占优势。首先需要背一遍单词,我用的墨墨背单词,扇贝和百词斩也用过,后面发现恋恋有词真的挺好用的,于是专心用墨墨了。如果时间充足一定要把单词多过几遍,词汇量越大,阅读理解做起来就越简单。如果时间比较紧凑,来不及背完一遍单词,那我建议直接实战,从真题上手。我买了10年的真题和模拟题,刷了一遍。从比重来看,其实阅读理解和作文的比重最大,所以阅读理解十分重要,一定要认真做真题,把不会的单词都圈出来背一遍,分析错题选项和题干,这方面大家可以去搜专业老师的讲解,我就不多赘述了。作文也是,我买了张剑黄皮书,王江涛考研英语作文,多背几个模板,多读多记词组和长句,考试就容易套用。二、政治:政治没啥好说的,我文科生,结果政治考了55,刚过单科线。大题背肖秀荣就行,肖四肖八买了抓紧做,背就完了。最主要的还是选择题,特别是多选,我算了一下我应该是选择题错了太多,至少要把历年真题都刷一遍,模拟卷做几套。有时间也可以看看腿姐和别人的政治。三、专业一:专业一是艺术基础,没有选择题填空题,只有简答题论述题,都是需要写小作文的题,主观性比较强,在知识点答出来的基础上兼并文笔优美。参考书目有彭吉象的《艺术概论》、叶朗的《美学原理》、姚杰《艺术综合》、杨远婴《电影概论》《电影理论读本》、北电的中国电影史和外国电影史两本小书,戴锦华《电影批评》、陈旭光《影视鉴赏》。艺术概论的部分主要还是彭吉象和叶朗,通读全文,了解知识点,看不懂的话可以辅助看一下姚杰和中传赵老师总结的艺术基础知识点的书,还是挺方便的。然后再做一些真题,除了北大以外的其他院校的真题也要做,了解熟悉题型,把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主要还是要多练笔,要自己学会创建大纲,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多想一想别的思路,多阅读一些导师的论文,背一下佳句。多看看一些文学性的书,比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在写题的时候套用进去,就会很加分。四、专业二:专业二是电影创意与批评,这一部分主要是考察你对电影的理解,包括电影语言、剪辑、美术、录音、剧本等等内容,还有就是对当下热点的考察。题目就是写剧本、电影理论、还有一个热点题。参考书目除了专业一提到的几个,扩展书目还有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罗伯特麦基《故事》、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斯奈德《救猫咪》。对于跨考生来说,主要还是去看杨远婴的《电影概论》,这本书很厚,包括电影语言的部分和中外影史的部分,影史部分还可以去读北电的中外电影史两本小册子。另外北大艺术学院导师们的论文真的非常重要,一定要去知网下载阅读,了解导师的观点。除此之外还可以看看期刊杂志,比如北京电影学院报、当代电影,公众号可以看看虹膜、导筒等等。看完了书以后还是要做真题,北大和其他院校的真题都要看,还是那句话,多练笔,硬着头皮写,写多了就有思路了。多看经典电影,豆瓣top250至少要看过吧,还有就是微博热搜,北大很多考题都是出自微博热搜,比如公交车翻江的那个热搜,让你改编一个电影剧本。所以一定要多关心一下时事,以及今年比较火的电影。2019北大MFA真题: 艺术基础:一、简答题1.怎样理解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属性 25分2.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什么是艺术的趣味 25分二、论述题结合艺术史上的作品,谈一谈艺术风格和其意义 50分三、材料题材料是Arnold Hauser的一段话,原文是《艺术社会学》中的文章,讲的是美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三者和艺术的整体性、统一性之间的关系。问题:1.结合材料,说明艺术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的差异2.20世纪艺术社会学的著作、概念、理论3.结合艺术作品,谈谈艺术作品社会性的体现电影创意与批评:1.请设计一个戏剧情景,此情景同时具有紧迫、滑稽、残酷三种情绪2.电影场面调度中的180度轴线原则,并举例说明3.请举例论述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及其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国电影理论概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世纪中,中国电影理论主要引进、吸收和融合西方电影理论,洋为中用。进入电影新世纪,逐步建立中国电影理论体系,是我们面对的历史性课题。电影是一种“舶来”的艺术,中国电影理论始终受到西方和前苏联电影理论以及文艺思潮的重大影响。但电影一旦扎根于中国这块有着悠久独特文化传统的土地上,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理论自然显示出其文化特色。特点:1.重传承而弱创新,与艺术实践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缺少独创性的系统性理论构建。2.侧重于电影在社会功能探讨,疏于对电影本体的深入研究,强调各种艺术门类之联系及共同性,漠视各种艺术之差异和独特性。3.20世纪的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剧烈震荡和变革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政治 意识形态及文化战略制约着中国电影和电影理论的走向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