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奇点商业资本论《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牵头,联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及各大电影院线共同发放问卷,选择经营相对成熟、较有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影院为调研主体。其中,一线城市24.3%,二线城市41.1%,三线城市34.7%;影院规模以500座-1500座中等规模影院为主,合计占77.7%;开业5年以内的影院占五成,5-10年的影院占四成。累计回收有效样本187份,执行时间为2020年4月。疫情爆发以来,电影院作为电影产业的重要一环,受到严重冲击。经过四个月来举国上线团结一心的抗疫战斗,目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行各业逐渐复工复产,人民生活重回正轨。影剧院在国务院的统一指导安排下,也将复工提上日程。但我们必须看到,影院经营有其特殊性,放映内容上需全国统一排片、盈利模式上上下游联动传导,营销效果上更加依赖群众口碑传播。因此,为迎来影院顺利复工,全面摸排影院现存状况,做好相关复工准备非常关键。尽管疫情给影院带来不小损失,但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协调帮助下,电影业上下游几相关配套部门展现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感人局面,观众并未离场,此时的困境也给我们影院行业结构性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带来机遇。为准确详实地了解因疫情持续影响,影院业的困难、损失、变化调整以人员存续状况等各方面情况,全面评估疫情后影院业态,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中国电影家协会发起组织了本次调研。参与此次调研的院线包括万达院线、新影联院线、上海联和院线、南方新干线、金逸珠江院线、大地院线、北京红鲤鱼院线、江苏幸福蓝海院线、北京长城沃美院线、横店院线等19家院线。第一部分疫情对影院经营状况的影响及损失评估一、影院处于亏损状态,规模较小影院损失相对较大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总票房22.38亿元人民币,同比2019年下降88%。调研数据显示,2000座以上规模影院同比下降87.7%,500-2000座规模影院同比下降88%,500座以下规模影院同比下降91.3%,小规模影院受创程度最大。从运营成本看,对受访187家影院提供的数据分析得出,第一季度每家影院平均收入为34.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为117.9万元,不同规模影院运营成本不等,但从对比数据上看,全部影院从2020年2月开始已经入不敷出。从全国范围看,按全国影院12408家计算,一季度平均每家影院收入18万元,大大低于受访影院平均数,说明大量非核心地区影院亏损情况更为严重。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开业年限的影院亏损情况来看,开业7年以上的老影院和2019年以后新开业影院平均亏损情况较为严重,而4-6年较为成熟的影院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二、放映业一线从业人员面临生存压力,或将导致裁员受访187家影院,平均每家专职员工15.4人,兼职员工7.5人,以此推论全国12408 家影院的一线从业人员总数在30万人左右。调查显示,在3月底,已有20%的影院进行了裁员,这些裁员的影院大多是1000座以下的中小规模的影城,依此也可以判断小规模影院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另外,裁员影院中,2019年新开业的影城有7家,占受访样本中新开业影城的29%,疫情对新影城打击较大。另有12%的影院表示,目前正在进行薪酬调整,不排除后期裁员的可能。这意味着在后疫情时期,如果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工复产,经营压力将导致影院裁员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调研显示万达院线旗下626家影院,已经有部分经营困难影城人员离职,但尚未进行大规模裁员。经求证网传裁员30%的信息并不属实,但就万达影城系近15000人员工来说,平均每月1.3亿元左右的人员成本支出,压力确实较大。但我们可以看到,仍有68%的影院表示坚持不裁员,以各种方式度过难关、保存实力,以待未来。三、疫情持续影响下,超过四成影院或面临生存困境截至目前,将近半数的影院账上资金不足,现金流告急;多达42%的影院认为自己有「关门大吉」的风险;只有10%的影院有可能转手继续经营,此外28%的影院表示「等待总部统一安排」。近年来影投影管公司发展迅猛,新建影院多为资产联结型,影院收入均要上交部分到影管公司,单体影院基本不具备抗风险能力,因此影院的存亡更多要看其所属总部的产业结构和资本实力。通过对裁员/不裁员影院的亏损状况分析有所发现,裁员确实降低了影院的损失,裁员和减薪影院的亏损额明显低于不裁员影院。不裁员影院中,规模在1500-2000座之间的影院亏损额最大,这一部分影院也是经营成本最高的影院,同时他们也是各地市较为优质的影院,坚持不裁员说明对行业长期信心坚挺,这部分影院的生存状况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的。四、多数影院预计复工后恢复期需要3-6个月,依靠新片救市恢复营业之后影院会迎来爆发式观影热潮吗?调研显示九成影院并不看好疫情后短期内恢复活力。半数影院认为,恢复营业后要达到疫情前的观影状态,至少需要3-6个月,还有37%的影院认为需半年以上时间。据我们组织的第一阶段《观众观影意愿调研报告》数据显示,疫情后观众最希望进影院观看「新片」,这与影院的需求相同。九成以上的影院认为无论是「国产新片」还是「进口新片」都是拉动观众观影的重要因素。而「复映片」只是填补新片短缺空白的手段。但在疫情结束后的恢复期内,因为新片持续观望的可能性较大,扎堆上市的积极性不会太高,这就需要行业联手集体自救。以往经验显示,策略良好、类型精准、营销到位的复映片也能收获不错的票房成绩,并且疫情后复映片多为片方公益提供,所有收入归放映端所有,因此积极组织放好复映片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如何通过「复映片」刺激观众观影欲望?影院建议复映视觉效果震撼的3D、科幻等类型影片,突显影院放映设备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从而达到撬动观众走回电影院的效果。五、预测2020年全年票房将同比减产60%左右根据2019年的月度票房数据模型我们做了一个2020年票房模拟测算。我们分别以6月、8月、10月假定为复工时间起点,以2019年月度票房为参考,票房收入从复工首月占比去年同期30%起逐月递增,按6个月恢复到90%的程度计算。正常估计,6月复工年票房预估218亿元左右,同比下降66%;8月复工年票房预估128亿元左右,同比下降80%;如10月复工年票房预估6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91%(此模型仅供参考)。调研显示,约五成的影院经理认为全年票房同比减产60%。第二部分放映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对策及措施实施效果一、各地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加大对影院扶持力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政府积极展开调研、出台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放映业度过难关。自2月1日以来,北京市、上海市、辽宁省、陕西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广东省、山东省、广西省、四川省等地相继出台多项综合政策措施,从专资补贴、税收减免、金融贷款、租金费用减压、放映补贴奖励、就业失业保险等各方面给予企业纾困引导。调研显示,截止4月初,超过四成的影院表示政策扶持有实质性帮助,已收到包括稳岗补贴、宣传发行补贴、重点项目特殊补贴、免交社保等在内的多方面补贴;有15%的影院表示尚未落实有关政策,或力度较小。二、影院积极展开自救,多种措施刺激行业复苏根据调查,如果将来继续营业,为帮助观众回流,影院拟采取的自主性措施,我们分析总结为五大类:1、加强防疫,增加信心。做好全面消毒及卫生防疫措施、疫情紧急预案,宣传告知,打消观众对卫生、健康方面的疑虑,帮助观众恢复信心,消除恐慌感。2、降低票价,让利观众。采取线上优惠和线下促销的方式,接动观众步入影院,促进二次消费。对于经典老片复映开放免费场,复映初期对不分账票房影片采取低价促销或预约免费观影。3、布阵线上,营销先行。通过影城公众号、当地知名博主、网络自媒体宣传影院恢复营业,全力调动观众观影兴致。加大线上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小程序、抖音、快手等新传播渠道,推广影院复映信息。重点宣传线上商城,突出无接触售卖。4、组织放映、公益行动。22%的影院希望疫情恢复初期政府积极组织包场放映、公益放映重点影片、主旋律影片和抗疫题材影片。与银行、商场等进行异业联盟活动,进行资源置换。对复映片组织公益放映,免费邀请抗疫人员、影城会员等观影。5、品质严控、转型升级。影院的「沉浸式」消费体验不会改变,影院的未来是观影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优化。影城应深刻考虑经营策略,寻求与消费新潮流新趋势有效结合的改变。第三部分疫情对放映业的长期影响评估及对策建议一、 疫情持续发展对放映业带来的中长期影响1、恢复期较长。人员密集的影院是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全球疫情严重,短期会给影院复工经营带来很大影响,即使复工开业,短期内客流量不会明显反弹,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恢复期,影院利润会大幅度降低。2、全年票房收入减少。国内外新片上映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了电影市场整体发展以及今年的国内市场票房收入预期,国产及进口影片在生产制作环节断档,造成之后的影院放映内容的「空窗期」,未来一段时期内票房收入都将受到影响。3、运营成本增加。影院无现金流,停业停工导致无收入,同时影院的人员、消毒、安全、卫生等防疫经营成本增加,影院卖品收入一落千丈,再加上必要的升级改造等成本,影城利润很难保障。4、互联网带来发展新变化。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一些影片尝试线上放映的方式对影院终端放映形成竞争态势,对后疫情时期影院经营带来新课题,新变化,新可能。影院放映业必须积极考虑融合之措施,积极应对以寻求新机遇。5、中小影院加速迭代。年票房收入处于尾部的中小影院,或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调查显示,第一季度收入直接导致全年亏损,今年影院行业会有关门停业、整体收购、公司集体转型等诸多现象出现,部分影院认为此次疫情有可能会加速终端市场的进一步整合及优胜劣汰。二、疫情持续发展加速中国电影产业结构性调整1、供给侧和消费侧均面临严峻考验。影视项目停拍,影视剧项目数量急剧下滑传输到上游影响平台方的库存供给。制作、发行方面,许多片方由于疫情影响资金吃紧,拍摄成本减少,制作周期延长,供给侧下滑对影城的上座率产生影响。消费侧,疫情影响下,公众面临收入降低、娱乐方向转变、聚集社交恐惧等,在观影意愿和行动上也将反映出消极的趋势。2、观众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包括消费心理、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等也在疫情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观众观影信心短时期较难回升。未来线上首映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尝试,电影+互联网将会逐渐普及。电影出品会部分转移在互联网线上平台,线上文娱产业将全面提速,互联网平台的视频消费会分流部分观影群体。3、电影投资放缓。疫情会导致影视行业固有的产业链条出现脱节,比如影片投资、影院食品、电影周边、商业体内的客群活跃度下降等。疫情导致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市面上的投资资金。电影投资属于高风险行业,未来对内容投入将更加慎重。过去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多影院扎堆在同一商圈的恶性竞争局面会重新整合。同时也给房地产、大商业的过度扩张降温。在商业项目中,多方抢标,争抬租金,导致影院经营者给房地产业打工,交高额租金的不理性局面将会遏制。4、行业整合加速。疫情的重击,让行业认识到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促进了行业更快速的市场整合。加快影院多元化发展,兼并小型影院公司,影院行业洗牌,推进影院专业化建设。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如何更好地匹配经济形态的发展进度;如何更好地迎合广大群众的消费理念,并有序正向输出引导;如何更好地考虑电影本身产品形态的形式多元和管理多元,是必须考虑的。影院行业经此疫情,会有一轮优胜劣汰,数量和质量上均会发生变化。三、后疫情时期放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自2015年起,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银幕数最多的国家,年票房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左右,是全球新兴的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是好莱坞最大的海外票仓,2019年中国为全球影业增长贡献了5.4%,是世界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电影放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2019年全国共有超过7万块银幕,并正在经历着优胜劣汰、淘汰冗余产能的行业自我调整优化期。尽管影院快速发展中难免出现扩张不均衡、竞争能力缺失、盈利压力增大等问题,但是我们仍能看到,影院的放映设施设备日趋完善、竞争活跃、创新能力强,同时积极谋求线上线下整合的优化发展。保持放映业的活力是中国电影业繁荣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电影面向观众服务观众的阵地窗口,是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是国家文化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手段,从政策引导、行业倡导等方面规避疫情后行业无序发展,保护行业核心竞争优势,因势利导在调整中完成行业转型升级,在下一阶段的全球电影竞争中占有先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强政策全面落实。在疫情长尾期业内应积极做好复工复产规划、制定复工复产计划,加强宣传,保护行业信心。专资返还和税收的减免能起到提振行业信心,解决燃眉之急的作用,政策要及时落实、各地统一,尽一切力量扶持行业,并做好持续扶持较长时间的准备。第二、保护核心竞争力。疫情虽加速淘汰冗余产能,或对本就面临经营困境的企业最后一击。但加速行业迭代应平稳有序,避免对核心竞争力造成致命打击和影响。中国虽有47条院线,但经营体量、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完全不同。电影放映市场是全国一盘棋,因此,宏观调控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可对疫情后仍坚持营业的影院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2019年放映成绩较好的影院给予一定奖励;协调银行等金融资本对优质企业发放低息贷款、贴息贷款、信誉贷款。第三、调节互联网电影与院线电影矛盾。疫情期间影片转向线上放映虽是权宜之计,不具备长期复制可能性。但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根本矛盾在于互联网电影与院线电影在发展中长期处于各自单行道上。产品本质相同,但商业模式完全互斥,未能形成一个共生共荣生态圈。网络电影本质上是电影,定义为首先在互联网发行的电影,其内容创作规律一致,制作群体也基本重合。因此网络电影应与院线电影、电视电影一样,统一归口管理,统一发行秩序,统一计算收入。在尊重各自商业模式和发展规律前提下,最大化解决电影放映窗口期的矛盾问题。第四,协调组织提前入市的新片。疫情后复工初期行业应积极协调组织、合理安排入市新片,以各种方式方法拉动新片提前入市信心。新片是疫情后拉动影院消费的有效的手段,强片新片越早入市,影院疫后恢复期越短,传导到上游制片业、投资界,越快恢复生产信心,才能真正重启电影业。疫情对电影全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影院作为终端最直接地体现了损失的严重。但国家出台政策积极扶持电影行业,各大院线的影城也在积极努力应对疫情。4月29日,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主持召开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会议,对下一步推动我国电影在疫后更好更快发展作出安排部署。他说「冬天总会过去,春天已经到来,只要广大电影人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就一定能排除万难,再创中国电影新辉煌。」对于影院来说,复工的意义并不在于票房,而是一种行业逐渐步入正轨的积极信号,是为整个电影市场的全面复活迈出第一步。尽管复工尚需等待,但各影院负责人都十分理性,客观看待影院的情况,努力为将来全面复工调整出更合适的节奏。这也正是给院线冷静思考的机会,未来影院可通过升级盈利模式来提高抗风险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我们有信心终会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影院终将会迎来新的春天。文章来源:中国电影出版社图片来源于官方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稿、商务合作请投递:qidian@ifeng.com
来源: 自媒体《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牵头,联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及各大电影院线共同发放问卷,选择经营相对成熟、较有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影院为调研主体。其中,一线城市24.3%,二线城市41.1%,三线城市34.7%;影院规模以500座-1500座中等规模影院为主,合计占77.7%;开业5年以内的影院占五成,5-10年的影院占四成。累计回收有效样本187份,执行时间为2020年4月。疫情爆发以来,电影院作为电影产业的重要一环,受到严重冲击。经过四个月来举国上线团结一心的抗疫战斗,目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行各业逐渐复工复产,人民生活重回正轨。影剧院在国务院的统一指导安排下,也将复工提上日程。但我们必须看到,影院经营有其特殊性,放映内容上需全国统一排片、盈利模式上上下游联动传导,营销效果上更加依赖群众口碑传播。因此,为迎来影院顺利复工,全面摸排影院现存状况,做好相关复工准备非常关键。尽管疫情给影院带来不小损失,但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协调帮助下,电影业上下游几相关配套部门展现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感人局面,观众并未离场,此时的困境也给我们影院行业结构性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带来机遇。为准确详实地了解因疫情持续影响,影院业的困难、损失、变化调整以人员存续状况等各方面情况,全面评估疫情后影院业态,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中国电影家协会发起组织了本次调研。参与此次调研的院线包括万达院线、新影联院线、上海联和院线、南方新干线、金逸珠江院线、大地院线、北京红鲤鱼院线、江苏幸福蓝海院线、北京长城沃美院线、横店院线等19家院线。第一部分疫情对影院经营状况的影响及损失评估一、影院处于亏损状态,规模较小影院损失相对较大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总票房22.38亿元人民币,同比2019年下降88%。调研数据显示,2000座以上规模影院同比下降87.7%,500-2000座规模影院同比下降88%,500座以下规模影院同比下降91.3%,小规模影院受创程度最大。从运营成本看,对受访187家影院提供的数据分析得出,第一季度每家影院平均收入为34.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为117.9万元,不同规模影院运营成本不等,但从对比数据上看,全部影院从2020年2月开始已经入不敷出。从全国范围看,按全国影院12408家计算,一季度平均每家影院收入18万元,大大低于受访影院平均数,说明大量非核心地区影院亏损情况更为严重。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开业年限的影院亏损情况来看,开业7年以上的老影院和2019年以后新开业影院平均亏损情况较为严重,而4-6年较为成熟的影院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二、放映业一线从业人员面临生存压力,或将导致裁员受访187家影院,平均每家专职员工15.4人,兼职员工7.5人,以此推论全国12408 家影院的一线从业人员总数在30万人左右。调查显示,在3月底,已有20%的影院进行了裁员,这些裁员的影院大多是1000座以下的中小规模的影城,依此也可以判断小规模影院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另外,裁员影院中,2019年新开业的影城有7家,占受访样本中新开业影城的29%,疫情对新影城打击较大。另有12%的影院表示,目前正在进行薪酬调整,不排除后期裁员的可能。这意味着在后疫情时期,如果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工复产,经营压力将导致影院裁员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调研显示万达院线旗下626家影院,已经有部分经营困难影城人员离职,但尚未进行大规模裁员。经求证网传裁员30%的信息并不属实,但就万达影城系近15000人员工来说,平均每月1.3亿元左右的人员成本支出,压力确实较大。但我们可以看到,仍有68%的影院表示坚持不裁员,以各种方式度过难关、保存实力,以待未来。三、疫情持续影响下,超过四成影院或面临生存困境截至目前,将近半数的影院账上资金不足,现金流告急;多达42%的影院认为自己有「关门大吉」的风险;只有10%的影院有可能转手继续经营,此外28%的影院表示「等待总部统一安排」。近年来影投影管公司发展迅猛,新建影院多为资产联结型,影院收入均要上交部分到影管公司,单体影院基本不具备抗风险能力,因此影院的存亡更多要看其所属总部的产业结构和资本实力。通过对裁员/不裁员影院的亏损状况分析有所发现,裁员确实降低了影院的损失,裁员和减薪影院的亏损额明显低于不裁员影院。不裁员影院中,规模在1500-2000座之间的影院亏损额最大,这一部分影院也是经营成本最高的影院,同时他们也是各地市较为优质的影院,坚持不裁员说明对行业长期信心坚挺,这部分影院的生存状况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的。四、多数影院预计复工后恢复期需要3-6个月,依靠新片救市恢复营业之后影院会迎来爆发式观影热潮吗?调研显示九成影院并不看好疫情后短期内恢复活力。半数影院认为,恢复营业后要达到疫情前的观影状态,至少需要3-6个月,还有37%的影院认为需半年以上时间。据我们组织的第一阶段《观众观影意愿调研报告》数据显示,疫情后观众最希望进影院观看「新片」,这与影院的需求相同。九成以上的影院认为无论是「国产新片」还是「进口新片」都是拉动观众观影的重要因素。而「复映片」只是填补新片短缺空白的手段。但在疫情结束后的恢复期内,因为新片持续观望的可能性较大,扎堆上市的积极性不会太高,这就需要行业联手集体自救。以往经验显示,策略良好、类型精准、营销到位的复映片也能收获不错的票房成绩,并且疫情后复映片多为片方公益提供,所有收入归放映端所有,因此积极组织放好复映片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如何通过「复映片」刺激观众观影欲望?影院建议复映视觉效果震撼的3D、科幻等类型影片,突显影院放映设备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从而达到撬动观众走回电影院的效果。五、预测2020年全年票房将同比减产60%左右根据2019年的月度票房数据模型我们做了一个2020年票房模拟测算。我们分别以6月、8月、10月假定为复工时间起点,以2019年月度票房为参考,票房收入从复工首月占比去年同期30%起逐月递增,按6个月恢复到90%的程度计算。正常估计,6月复工年票房预估218亿元左右,同比下降66%;8月复工年票房预估128亿元左右,同比下降80%;如10月复工年票房预估6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91%(此模型仅供参考)。调研显示,约五成的影院经理认为全年票房同比减产60%。第二部分放映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对策及措施实施效果一、各地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加大对影院扶持力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政府积极展开调研、出台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放映业度过难关。自2月1日以来,北京市、上海市、辽宁省、陕西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广东省、山东省、广西省、四川省等地相继出台多项综合政策措施,从专资补贴、税收减免、金融贷款、租金费用减压、放映补贴奖励、就业失业保险等各方面给予企业纾困引导。调研显示,截止4月初,超过四成的影院表示政策扶持有实质性帮助,已收到包括稳岗补贴、宣传发行补贴、重点项目特殊补贴、免交社保等在内的多方面补贴;有15%的影院表示尚未落实有关政策,或力度较小。二、影院积极展开自救,多种措施刺激行业复苏根据调查,如果将来继续营业,为帮助观众回流,影院拟采取的自主性措施,我们分析总结为五大类:1、加强防疫,增加信心。做好全面消毒及卫生防疫措施、疫情紧急预案,宣传告知,打消观众对卫生、健康方面的疑虑,帮助观众恢复信心,消除恐慌感。2、降低票价,让利观众。采取线上优惠和线下促销的方式,接动观众步入影院,促进二次消费。对于经典老片复映开放免费场,复映初期对不分账票房影片采取低价促销或预约免费观影。3、布阵线上,营销先行。通过影城公众号、当地知名博主、网络自媒体宣传影院恢复营业,全力调动观众观影兴致。加大线上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小程序、抖音、快手等新传播渠道,推广影院复映信息。重点宣传线上商城,突出无接触售卖。4、组织放映、公益行动。22%的影院希望疫情恢复初期政府积极组织包场放映、公益放映重点影片、主旋律影片和抗疫题材影片。与银行、商场等进行异业联盟活动,进行资源置换。对复映片组织公益放映,免费邀请抗疫人员、影城会员等观影。5、品质严控、转型升级。影院的「沉浸式」消费体验不会改变,影院的未来是观影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优化。影城应深刻考虑经营策略,寻求与消费新潮流新趋势有效结合的改变。第三部分疫情对放映业的长期影响评估及对策建议一、 疫情持续发展对放映业带来的中长期影响1、恢复期较长。人员密集的影院是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全球疫情严重,短期会给影院复工经营带来很大影响,即使复工开业,短期内客流量不会明显反弹,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恢复期,影院利润会大幅度降低。2、全年票房收入减少。国内外新片上映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了电影市场整体发展以及今年的国内市场票房收入预期,国产及进口影片在生产制作环节断档,造成之后的影院放映内容的「空窗期」,未来一段时期内票房收入都将受到影响。3、运营成本增加。影院无现金流,停业停工导致无收入,同时影院的人员、消毒、安全、卫生等防疫经营成本增加,影院卖品收入一落千丈,再加上必要的升级改造等成本,影城利润很难保障。4、互联网带来发展新变化。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一些影片尝试线上放映的方式对影院终端放映形成竞争态势,对后疫情时期影院经营带来新课题,新变化,新可能。影院放映业必须积极考虑融合之措施,积极应对以寻求新机遇。5、中小影院加速迭代。年票房收入处于尾部的中小影院,或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调查显示,第一季度收入直接导致全年亏损,今年影院行业会有关门停业、整体收购、公司集体转型等诸多现象出现,部分影院认为此次疫情有可能会加速终端市场的进一步整合及优胜劣汰。二、疫情持续发展加速中国电影产业结构性调整1、供给侧和消费侧均面临严峻考验。影视项目停拍,影视剧项目数量急剧下滑传输到上游影响平台方的库存供给。制作、发行方面,许多片方由于疫情影响资金吃紧,拍摄成本减少,制作周期延长,供给侧下滑对影城的上座率产生影响。消费侧,疫情影响下,公众面临收入降低、娱乐方向转变、聚集社交恐惧等,在观影意愿和行动上也将反映出消极的趋势。2、观众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包括消费心理、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等也在疫情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观众观影信心短时期较难回升。未来线上首映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尝试,电影+互联网将会逐渐普及。电影出品会部分转移在互联网线上平台,线上文娱产业将全面提速,互联网平台的视频消费会分流部分观影群体。3、电影投资放缓。疫情会导致影视行业固有的产业链条出现脱节,比如影片投资、影院食品、电影周边、商业体内的客群活跃度下降等。疫情导致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市面上的投资资金。电影投资属于高风险行业,未来对内容投入将更加慎重。过去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多影院扎堆在同一商圈的恶性竞争局面会重新整合。同时也给房地产、大商业的过度扩张降温。在商业项目中,多方抢标,争抬租金,导致影院经营者给房地产业打工,交高额租金的不理性局面将会遏制。4、行业整合加速。疫情的重击,让行业认识到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促进了行业更快速的市场整合。加快影院多元化发展,兼并小型影院公司,影院行业洗牌,推进影院专业化建设。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如何更好地匹配经济形态的发展进度;如何更好地迎合广大群众的消费理念,并有序正向输出引导;如何更好地考虑电影本身产品形态的形式多元和管理多元,是必须考虑的。影院行业经此疫情,会有一轮优胜劣汰,数量和质量上均会发生变化。三、后疫情时期放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自2015年起,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银幕数最多的国家,年票房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左右,是全球新兴的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是好莱坞最大的海外票仓,2019年中国为全球影业增长贡献了5.4%,是世界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电影放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2019年全国共有超过7万块银幕,并正在经历着优胜劣汰、淘汰冗余产能的行业自我调整优化期。尽管影院快速发展中难免出现扩张不均衡、竞争能力缺失、盈利压力增大等问题,但是我们仍能看到,影院的放映设施设备日趋完善、竞争活跃、创新能力强,同时积极谋求线上线下整合的优化发展。保持放映业的活力是中国电影业繁荣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电影面向观众服务观众的阵地窗口,是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是国家文化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手段,从政策引导、行业倡导等方面规避疫情后行业无序发展,保护行业核心竞争优势,因势利导在调整中完成行业转型升级,在下一阶段的全球电影竞争中占有先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强政策全面落实。在疫情长尾期业内应积极做好复工复产规划、制定复工复产计划,加强宣传,保护行业信心。专资返还和税收的减免能起到提振行业信心,解决燃眉之急的作用,政策要及时落实、各地统一,尽一切力量扶持行业,并做好持续扶持较长时间的准备。第二、保护核心竞争力。疫情虽加速淘汰冗余产能,或对本就面临经营困境的企业最后一击。但加速行业迭代应平稳有序,避免对核心竞争力造成致命打击和影响。中国虽有47条院线,但经营体量、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完全不同。电影放映市场是全国一盘棋,因此,宏观调控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可对疫情后仍坚持营业的影院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2019年放映成绩较好的影院给予一定奖励;协调银行等金融资本对优质企业发放低息贷款、贴息贷款、信誉贷款。第三、调节互联网电影与院线电影矛盾。疫情期间影片转向线上放映虽是权宜之计,不具备长期复制可能性。但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根本矛盾在于互联网电影与院线电影在发展中长期处于各自单行道上。产品本质相同,但商业模式完全互斥,未能形成一个共生共荣生态圈。网络电影本质上是电影,定义为首先在互联网发行的电影,其内容创作规律一致,制作群体也基本重合。因此网络电影应与院线电影、电视电影一样,统一归口管理,统一发行秩序,统一计算收入。在尊重各自商业模式和发展规律前提下,最大化解决电影放映窗口期的矛盾问题。第四,协调组织提前入市的新片。疫情后复工初期行业应积极协调组织、合理安排入市新片,以各种方式方法拉动新片提前入市信心。新片是疫情后拉动影院消费的有效的手段,强片新片越早入市,影院疫后恢复期越短,传导到上游制片业、投资界,越快恢复生产信心,才能真正重启电影业。疫情对电影全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影院作为终端最直接地体现了损失的严重。但国家出台政策积极扶持电影行业,各大院线的影城也在积极努力应对疫情。4月29日,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主持召开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会议,对下一步推动我国电影在疫后更好更快发展作出安排部署。他说「冬天总会过去,春天已经到来,只要广大电影人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就一定能排除万难,再创中国电影新辉煌。」对于影院来说,复工的意义并不在于票房,而是一种行业逐渐步入正轨的积极信号,是为整个电影市场的全面复活迈出第一步。尽管复工尚需等待,但各影院负责人都十分理性,客观看待影院的情况,努力为将来全面复工调整出更合适的节奏。这也正是给院线冷静思考的机会,未来影院可通过升级盈利模式来提高抗风险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我们有信心终会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影院终将会迎来新的春天。文章来源:中国电影出版社图片来源于官方及网络
2015年开始,全球电影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3D电影逐渐普及并吸引用户踏入影院,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2018年,全球数字银幕数量达到18.2万块,同年电影票房达到411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得益于技术推动和中国市场贡献。2009-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为27.2%,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队电影及相关文化产业的扶持和资本入驻,另一方面电影购票等APP应用普及功不可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令中国电影产业链体系完善并未来朝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2019全球及中国电影市场运行大数据与产业布局策略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101页,可点击文章底部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Beginning in2015,the global film instry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and3D movies have become popular and attracted users to enter the theater for a better visual experience.In2018,the number of global digital screens reached182,000,and the box office of the same year reached$41.1billion.Ai Media Consulting analysts believe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film instry has also benefited from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contribution from the Chinese market.In2009-2017,the box office of Chinese movies maintained a rapid growth trend with a compound growth rate of27.2%.This is e to the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team film and related cultural instries and the capitalization of the capital.On the other hand,the application of APP for ticket purchases is not available.No.In particular,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s has made the Chinese film instry chain system perfect and the future toward digitalization.("2019Global and China Film Instry Development and Instrial Layout Strategy Research Report based on Big Data"full version has101pages,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 button at the bottom of the article to download the report)核心观点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监测数据发现,全球电影产业发展势好,北美依旧主导全球电影产业。2018年全球电影票房达到411.0亿美元,美国常年保持占据全球超两成的市场份额。美国电影产业中心好莱坞,由六大电影公司领导,其中迪士尼独得美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研究发现,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为全球第二,国产影片越来越受到青睐,并且春节贺岁档票房受益明显。2009-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年均增长为27.2%,票房截至2018年达到609.8亿元,在全球电影产业中保持第二位。其中,国产电影票房占据中国电影票房六成多,2018年产出如《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高口碑高票房影片,2019上半年的《流浪地球》引起国际关注,成为中国现象级影片。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研究发现,中国电影产业链体系完善并未来朝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从上游投资制片、中游出品宣发、再到下游院线应用,同时延伸到互联网票务平台、电影周边产品等,各环节都竞争激烈。中影股份凭借其最为完善的体系占领40.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龙头企业。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2014-2018年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数据解读2015年开始,全球电影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全球数字银幕数量达到18.2万块,同年电影票房达到411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技术推动和中国市场贡献。2015年开始,3D电影逐渐普及并吸引用户踏入影院,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2018年好莱坞六大影业公司票房分析2018年,票房收入TOP20影片中,迪士尼影业公司的票房收入为26.0亿美元,占据北美电影票房的45.5%,成为北美电影产业的领跑者。2009-2017中国电影票房增长数据分析中国电影票房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9-2017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7.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队电影及相关文化产业的扶持和资本入驻,另一方面电影购票等APP应用普及功不可没。2018-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及预测数据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获609.8亿元,占全球票房21.9%,并且预测2023年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影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电影观影人员大数据监测分析(一)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有所下滑。2018年上半年票房为320.4亿元,而2019年上半年票房为311.7亿元,同期下降了2.7%。观影人次为8.1亿人,同比下降10.3%。中国电影票房档期因素数据分析(三)2018年中国电影亿级以上影片票房与上映周期总体呈正比关系。其中,《唐人街探案2》上映时间相对较短,取得了34.0亿元的电影票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这是受益于该电影第一部累计的良好口碑,因此,《唐人街探案2》首日入座率达到76.1%,位居同期首位;其次,该部电影为贺岁档,这一时期的电影票房相对集中。2013-2018年中国TOP10电影票房贡献度数据分析中国TOP10影片票房大幅增长,2016-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8.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几年中国电影票房爆款,除了电影本身的IP效应(如续集、主角),观影用户的口碑和“自来水”效应也是票房逆袭的重要因素,所以,精品影片是保障票房的主要因素。2019中国热点电影分析一:流浪地球(二)2019中国热点电影分析二:哪吒之魔童降世(一)中国电影行业产业链分析2013-2018年中国影片备案、上映数量情况2013-2016年,中国影片备案数不断增加,至2016年增长至3811.0部,到2017年有轻微减少,到2018年,大幅下降至3138.0部。影片上映数呈现小幅增长。2019H1中国影视上市公司业绩分析(一)截至2019年,中国传媒文化上市公司共有143家,其中有25家为影视公司,占据传媒文化公司的17.5%。从市值情况看,中国影视上市公司中有六家总市值超百亿元,万达电影总市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传统院线:2011-2018中国影院数量统计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影院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达到10461.0家,增长了12.0%。网络渠道:2019H1中国网络视频平台大数据监测中国电影两大互联网票务平台对比:淘票票VS猫眼2016-2018年中国电影线上转化率数据显示,2016-2018年中国电影线上转化率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达到84.5%,但增速放缓。互联网逐渐转化了电影消费者的购票习惯,大多数人越来越倾向于在线上平台购买电影票。2019中国电影产业数字化结构剖析(一)来源: 艾媒网
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面临各种变化——资本热潮减退、IP遇冷、票补退场、影院供给过剩、相关税务政策收紧……这些市场变化令从业者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对于投资方、制作方、宣发方、平台方来说,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近日,国内娱乐产业研究机构艺恩发布的《2018中国电影市场景气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在今年中国电影行业众多变化的背后,昭示着市场转换和产业升级的可能。业界资深从业者从内容与用户两个角度分析认为,中国电影在内容制作和营销发行等方面的提升,是电影产业升级的关键。优质内容是发展核心驱动力《报告》显示,以2015年为分水岭,电影生产数量保持稳定增长而上映数量则稳中略有下滑,电影投资多向头部作品倾斜,致使腰部和尾部投资结构略显失衡。影院数量方面,今年1月至10月,全国新增影院数量仅1200家左右,同比有所下滑,其中二、三线城市新增数量的减少较为明显;影院运营方面,影院上座率近年来逐渐下滑,从2015年的17%下降至2017年的13%。另外,从《报告》发布的数据来看,目前电影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攀升艰难,这表明目前观众为电影内容“掏钱”的意愿并不强烈。不过,在艺恩解决方案中心总监付亚龙看来,中国电影市场未来在优质内容驱动下,市场增长动力强劲,前景依旧可观。对此,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表示赞同。“电影产业虽增速放缓,但文娱产业整体的未来依旧值得期待。在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注入中国文化价值,实现品牌化是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张昭尤为强调了优质内容对中国电影市场的驱动作用。关键是持续打造高口碑作品实际上,提升作品质量、打造作品口碑一直是业界呼声,但如何持续打造电影高口碑作品,成为业界始终在不断探索的难题。新丽电影总裁李宁认为,今年电影内容市场的可喜之处在于,爆款作品的类型题材开始多样化:热血军事题材的《红海行动》、港产警匪融合悬疑题材的《无双》、喜剧融合犯罪题材的中低成本影片《无名之辈》……“爆款作品题材的丰富化表明中国电影观众正逐渐走向成熟,这给未来电影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信心。”英皇电影制作及项目发展总经理梁琳认为,一个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爆款,是因为“它的内容,它的人物,跟观众有了关联”。近日,由英皇电影出品的《无名之辈》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在谈及创作初衷时,梁琳表示,该片主创是想把一个感动自己的作品分享给更多观众,“如今影片在网络上话题热度不断发酵,也印证了‘作品与观众产生关联’是作品赢得观众的有效方法。”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以今年中美合拍片《巨齿鲨》为例,认为中国在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建设上正逐步完善。“北美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给中国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这也将成为中国电影、中外合拍电影成功甚至成为爆款的重要保障。”作为电影市场上正在崛起的力量,网络电影正在摆脱之前给人留下的印象,逐步成为爆款的摇篮。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刘开珞提到了最近在优酷热播的《大蛇》, “这个项目截至目前的分账金额已超过4600万元,打破了网络电影的分账纪录。这个成绩兑换成院线票房在1.5亿元左右,而2017年,85%的院线电影票房未过亿元。”在他看来,在今天的电影市场上,网络给电影提供了新的商业渠道,同时新渠道也反作用于内容,互联网正在更新原有的内容形态并不断催生新的内容形态。后票补时代需精准定位营销今年春节档,各大片方联合提出,要求全国影院票价不低于19.9元,并且在补贴票数方面也进行了限制,单片不超过50万张。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由此告别了超低票价,进入后票补时代。那么,作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电影宣发方在后票补时代又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博纳影业集团副总裁兼发行公司总经理陈庆奕认为,票补是伴随着中国电影消费方式的变化而同步发展的。“票补的真正功能是促销,随着市场回归理性,对票补的投入也在逐步进入到理性回归的过程中。”陈庆奕强调,“后票补时代其实对电影发行没有太大冲击,而在这其中真正需要引起重视的,应该是影院行业。”在他看来,近几年影院的营销功能已经被严重削弱,甚至是被替代了。很多影院没有营销宣传的理念,当发行公司开始选择不在票补上继续投入时,缺乏营销宣传理念的影院会遭受到很大的挫折。乐创文娱高级副总裁黄紫燕认为,当前票补的作用已经减弱,后票补时代,电影营销方应该从电影项目研发阶段就全程参与,针对目标受众进行口碑和预期管理,将影片的买点和卖点相结合,以精准营销触发观众的消费动机。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贺文进同样认为,在后票补时代,电影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内容以及营销的精准定位、营销方式的创新、跨业的合作与资源的整合。在精准营销之外,陈庆奕提出互联网对电影宣发的指导作用。“当下电影宣发越来越依赖大数据分析,艺恩等互联网企业为电影行业从业者提供的多角度的数据支持,正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有效工具。”在他看来,互联网与电影产业的结合令业界看到了更多惊喜,电影宣发行业也需要积极拥抱互联网。中国文化报
灯塔研究院联合毒眸发布的《2020中国电影市场用户报告》(下称《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全年票房将达200亿元,约为去年的30%。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电影市场在7月20日重启,开业影城和上映新片数量逐渐上升,票房市场在10月份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票仓。(上证报)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本文转自【中国青年网】;中国电影市场即将度过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从全线停摆到逐步复苏,再到新营销方式拉动新的观影需求,2020年的电影市场有太多时刻需要铭记。 12月14日,灯塔研究院联合毒眸发布了《2020中国电影市场用户报告》,对这个特殊年份的市场表现和用户行为进行洞察分析,并且以春节档为样本,将研究视角投向电影市场的未来。 阿里影业灯塔整合营销平台总经理袁娟分享道:多元内容的供给恢复、营销方式的迭代革新,以及多元宣发策略的实施,将带动观众全面回归影院,推动中国电影重攀高峰。 线下娱乐受重创的一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将以怎样的成绩收官?灯塔报告作出了预测:全年票房将达200亿元,约为去年的30%。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电影市场在7月20日重启,开业影城和上映新片数量逐渐上升,票房市场在10月份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票仓。 从复工首月数据来看,最先回到影院的是资深观影用户。灯塔报告显示:2020年复工首月的观影用户,在2019的人均观影频次为同期大盘人群的3倍。复工后的观影用户中,对于战争、犯罪和文艺片的“回归率”最高。而随着《拆弹专家2》、《新神榜:哪吒重生》和《外太空的莫扎特》等一批新片的上映,港片、动画和科幻的影迷也将大批回归影院。 另一方面,新入场的用户也在增多。从2020全年来看,20岁以下新用户的比例相较于2018年上涨了7个百分点,而《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中对于“拉新”比例更是高达48%。灯塔报告对于这部爆款影片进行了营销案例分析,认为其从试映会到数据决策,再到短视频+直播的强转化效果,通过一整套数字化营销的加持,最终达成了打破七夕档单片纪录的创举。 新营销是2020年的关键词,短视频+直播成为了头部影片的宣发标配。灯塔报告显示,这一年中的直播带票拉动了1/4的新观影用户,TOP10影片中有8部都使用了直播售票;同时,视频物料的形式也在切合营销渠道的需要,官方视频正在逐渐由横屏转为竖屏。复工以后,影片相关物料在短视频平台的各项表现均有大幅提升。 即将到来的春节档,将是全面拉动电影市场的关键时段。2018、2019年春节档票房分别达到57.7亿、59亿,两年各诞生了三部15亿+的影片。另外从近三年数据来看,每逢春节档,都有近15%的票房占比从一二线城市下沉至三四线。春节档仍将是票房极速释放的最佳档期。 灯塔报告对过去三年的春节档头部影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TOP3影片占据了80%票房,同时每年都呈现“3+1”局势,即春节档只有3部大片和1部动画片能坐稳牌桌;而且,每年春节档第一名都占据档期1/3票房,第二名占据1/4,第三名则占据1/5,这也成为了每年固定上演的“一二三/三四五”定律。 2021春节档同样将有多部佳片登场。从目前的“想看”数据维度来看,《唐人街探案3》凭借超强的热度已基本宣告坐稳“3+1”中的一席,此外《刺杀小说家》、《新神榜:哪吒重生》、《侍神令》、《你好,李焕英》、《熊出没·狂野大陆》、《人潮汹涌》等多元题材类型影片将展开角逐,共同陪伴观影用户迎接中国电影的又一个春天。
进入2018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增长,连续3个月票房持续井喷。2018年第1季度全国电影市场共产出票房202.2亿元,较去年第1季度的144.9亿元上涨39.5%。2018年第1季度,国内电影市场一系列纪录被打破,其中单月票房破100亿元、单季票房破200亿元。就单月电影票房来看,1月49.5亿元、2月101.5亿元、3月51.2亿元这三项数据也均打破了当月同期票房纪录。1季度超过一半的票房在2月份产生。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第1季度中国电影观影人次达到5.6亿人次,环比增长43.6%,同比增长40.0%。2018年第1季度中国在线电影放映场次为2677.4万场,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18.5%。
中新社北京1月1日电 (记者 高凯)2021年1月1日,《2020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称,2020年国产电影市场份额超过80%,成为近10年来国产影片达到的最高份额。该报告由1905电影网、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共同发布,从市场、口碑、产业三个维度,对2020中国电影的整体表现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对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进行展望。1月1日,山西太原,民众在影院观看电影。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报告称,根据国家电影局2020年12月31日晚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度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204.17亿(人民币,下同),其中,国产电影票房170.93亿,占比全年票房83.72%。全年影片总产量为650部,城市院线观影总人次达5.48亿,单日大盘最高票房是10月1日的7.44亿。报告称,从7月20日全国低风险地区电影院陆续恢复开放营业至今,188天大银幕放映超过300部影片(含复映影片),累计30部影片实现票房破亿,其中国产影片高达21部。报告显示,2020年此间票房前十名的影片全部为国产片。复市后的首部国产大片《八佰》以31.09亿成绩高居2020年度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榜榜首,同时登顶年度全球票房第一,这也是中国电影首度问鼎全球票房冠军。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电影市场受到疫情影响,各地区总票房均同比降幅超过70%,中国则在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下,成为全球恢复最快的电影市场。在北美电影市场创造40年来历史新低之际,中国电影市场以29.83亿美元成绩超越北美,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也接连在全球创下多项纪录:连续六个月获得全球月度票房冠军;十月份累计票房9.72亿美元为本年度全球单月最高票房;《八佰》《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夺冠》等多部国产电影进入全球年度票房榜单前列。根据报告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内地超过113部影片宣布开机,297部电影确定上映档期,1431部影片成功备案。在2020年华语口碑佳片观影调查中,无论是在百位影评人的实名票选,还是在超三万名网友的投票选择中,全景呈现中国女排三十年成长光辉史的《夺冠》都夺得了年度最佳。对比影评人和观众的口碑十佳排行榜,普通观众更偏好商业性较强的类型电影,影评人更加注重电影的艺术性,而《夺冠》《我和我的家乡》《八佰》《金刚川》《拆弹专家2》和《棒!少年》同时出现在两个口碑佳片排行榜中,足见这6部国产片的完成度颇高。报告称,2020年国产类型电影全面开花。在主要类型元素中,由于《八佰》《金刚川》等影片的热映,历史类型元素影片票房占比最高,达到27.12%。报告展望称,中国电影市场加速回暖,2021年前景看好,《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侍神令》《刺杀小说家》《新神榜:哪吒重生》《人潮汹涌》《熊出没·狂野大陆》7部国产新片齐聚大年初一,这些春节档影片的热议话题阅读量目前已累计超76.6亿次。报告调查显示,在定档2021的新片中,影评人最期待《刺杀小说家》,而普通观众最想看的是《送你一朵小红花》。(完)
国际在线消息:中国电影市场即将度过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从全线停摆到逐步复苏,再到新营销方式拉动新的观影需求,2020年的电影市场有太多时刻需要铭记。12月14日,灯塔研究院联合毒眸发布了《2020中国电影市场用户报告》,对这个特殊年份的市场表现和用户行为进行洞察分析,并且以春节档为样本,将研究视角投向电影市场的未来。阿里影业灯塔整合营销平台总经理袁娟说:“多元内容的供给恢复、营销方式的迭代革新,以及多元宣发策略的实施,将带动观众全面回归影院,推动中国电影重攀高峰。”线下娱乐受重创的一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将以怎样的成绩收官?灯塔报告作出了预测:全年票房将达200亿元,约为去年的30%。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电影市场在7月20日重启,开业影城和上映新片数量逐渐上升,票房市场在10月份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票仓。从复工首月数据来看,最先回到影院的是资深观影用户。灯塔报告显示:2020年复工首月的观影用户,在2019的人均观影频次为同期大盘人群的3倍。复工后的观影用户中,对于战争、犯罪和文艺片的“回归率”最高。而随着《拆弹专家2》、《新神榜:哪吒重生》和《外太空的莫扎特》等一批新片的上映,港片、动画和科幻的影迷也将大批回归影院。另一方面,新入场的用户也在增多。从2020全年来看,20岁以下新用户的比例相较于2018年上涨了7个百分点,而《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中对于“拉新”比例更是高达48%。灯塔报告对于这部爆款影片进行了营销案例分析,认为其从试映会到数据决策,再到短视频+直播的强转化效果,通过一整套数字化营销的加持,最终达成了打破七夕档单片纪录的创举。新营销是2020年的关键词,短视频+直播成为了头部影片的宣发标配。灯塔报告显示,这一年中的直播带票拉动了1/4的新观影用户,TOP10影片中有8部都使用了直播售票;同时,视频物料的形式也在切合营销渠道的需要,官方视频正在逐渐由横屏转为竖屏。复工以后,影片相关物料在短视频平台的各项表现均有大幅提升。即将到来的春节档,将是全面拉动电影市场的关键时段。2018、2019年春节档票房分别达到57.7亿、59亿,两年各诞生了三部15亿+的影片。另外从近三年数据来看,每逢春节档,都有近15%的票房占比从一二线城市下沉至三四线。春节档仍将是票房极速释放的最佳档期。灯塔报告对过去三年的春节档头部影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TOP3影片占据了80%票房,同时每年都呈现“3+1”局势,即春节档只有3部大片和1部动画片能坐稳牌桌;而且,每年春节档第一名都占据档期1/3票房,第二名占据1/4,第三名则占据1/5,这也成为了每年固定上演的“一二三/三四五”定律。2021春节档同样将有多部佳片登场。从目前的“想看”数据维度来看,《唐人街探案3》凭借超强的热度已基本宣告坐稳“3+1”中的一席,此外《刺杀小说家》、《新神榜:哪吒重生》、《侍神令》、《你好,李焕英》、《熊出没·狂野大陆》、《人潮汹涌》等多元题材类型影片将展开角逐,共同陪伴观影用户迎接中国电影的又一个春天。原标题:灯塔研究院发布2020电影市场报告 预测全年票房达200亿
1月2日,爱奇艺发布了《2019网络电影行业的报告》。《报告》在数据化主要分析了当前的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内容创作趋势、行业结构升级、平台服务、营销方法论7大方面。今天我们就从爱奇艺来看网络电影行业。1月2日,爱奇艺发布了《2019网络电影行业的报告》。《报告》在数据化主要分析了当前的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内容创作趋势、行业结构升级、平台服务、营销方法论7大方面。今天我们就从爱奇艺来看网络电影行业。融合裂变 | 网络视频市场环境分析从宏观市场环境看,网络视频用户规模释放更广阔发展空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7.59亿,其中长视频用户规模达6.39亿,占网民整体的74.7%,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近90%;在付费市场环境看,用户对内容的付费意愿持续提升;从电影市场环境看,用户线上观影需求持续增长,女性和熟龄用户成为线上观影用户增长点,未来具有巨大市场环境;从科技环境上看,互联网视频的颠覆式创新近在眼前,5G时代成为新的消费动力;从政策环境看:新政新规为精品力作保驾护航,行业积极响应。U型转弯 | 网络电影行业发展分析在市场产能概况上,整体上限量减少,播放表现持续上升。网络电影市场经历爆发性增长后趋于冷静,19年整体上线量同比下降49%,但播放表现仍稳步提升,全年累计正片播放同比提升24%。19年在网络电影投资成本达到300万以上的影片数量占比48%,投资成本达到1000万的影片有18部。随着会员服务收入成为视频网站主要收入来源。网络电影的偏方收益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视频平台概况:网络电影用户愈发集中爱优腾三家平台,爱奇艺提质降量成效突出,腾讯视频发力明显,优酷在19年上线量占比及累计正片播放占比均有下降。以匠心守初心 | 内容创作趋势分析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电影工业制作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才与专业团队加入网络电影的创作,将故事创意、视听语言、独特的电影美学带入精品网络电影的开发和制作中,带来网络电影从类型题材创新到摄录美服化道质感的全面提升。内容创作更关注当下,聚焦现实题材和真实故事,挖掘真实故事中的情感张力。ip衍生网络电影系列化趋势在19年更加明显,越来越多影响力和辐射力度高的优质ip开发成网络电影。海纳百川 | 行业结构升级分析网络电影市场为新人导演提供了更多机会,越来越多专业院校培养的导演加入网络电影市场。网络电影市场为也来越多的导演人才提供了发展空间。此外,传统影视公司入局,推动行业结构升级。下载本报告完整版或查看更多行业报告,请登录【发现报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