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热能、水能等推动发电机转子来发电。高效节能电机是指通用标准型电机具有高效率的电机,一般采用新型电机设计、新工艺及新材料,通过降低电磁能、热能和机械能的损耗,提高输出效率。与通用标准型电机相比,高效节能电机的节能效果显著,一般情况下效率可平均提高4%左右。国内外电机行业现状分析调研从目前我国电机行业的整体看,基本可以做到供需平衡,但是从局部看,我国中低端电机存在一定的过剩,而在高端方面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市场整合的加深、技术的提高,我国对高端产品的的依赖程度将会逐渐降低。2018年度行业产销平稳增长;个别企业亏损严重,导致行业利润总额大幅下降;出口产销量与收入增长幅度收窄;2018年原材料价格虽有所松动,但仍处在高位震荡,成本不断增长,挤兑了企业盈利空间;应收应付账款全年高位运行,流动资金吃紧;行业平均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下降。2019年中小型电机行业延续了2018年的变化趋势。随着劳动力以及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制造行业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电机冲片的加工一般使用单片冲槽法,其工作量占电机制造总工时的25%左右。并且,由于在传统生产方式下,生产信息收集不及时、流转不畅,生产过程的监控、记录不精细,造成生产管理滞后、产品质量控制成本较高。目前,国外先进的电机企业已实现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交换系统与智能管理平台,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例如,国外先进企业的冲片生产已广泛使用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自动化冲制方式,但国内电机生产企业的冲制过程仍较多采用单片冲制和人工进出料为主。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率、降低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提高生产线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实现自动化生产,是电机企业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想要了解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0年中国 高效节能电机市场产业现状分析与投资评估预测报告》。2017-2020年电机节能状况综合分析第一节 电机节能效果分析一、工业节能电机的本体节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磁性能优异,它经过充磁后不再需要外加能量就能建立很强的永久磁场,用来代替传统电机的电励磁场。稀土永磁电机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既可达到传统励磁电机所无法比拟的高性能(如超高效、超高速、超高响应速度),又可制成能满足特定运行要求的特种电机,如电梯曳引电机、汽车专用电机等。稀土永磁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相结合,更将电机传动系统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在工业领域,作为驱动用的稀土永磁电机主要有异步起动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供电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等。二、变频调速节能应用变频技术最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速控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变频调速已经能获得高精度的转速转矩控制,达到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节精度。笼型感应电动机比直流电机系统结构简单、重量轻、价格低、无换向器,运行可靠;控制电路比直流调速系统简单、易于维修;特别是对于特大容量和极高转速的负载,由于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换向能力限制了其容量和转速,而交流电动机则不受限制。因此特大容量且对传动装置控制要求很高的传动,如大型钢板轧机、矿井卷扬机、聚乙烯压机等;再如转速极高的传动装置,如在化工和食品行业的离心机、高速搅拌机和高速磨头等,其动态性能要求较高,这些场合都以采用交流变频调速为宜。除满足传动控制的调速要求外,变频调速技术还可用于节能。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对风机、泵类负载设备的调速节能。一方面是因为风机、泵类系统约?肖耗了工业电动机用电的40%;另一方面是由于风机、泵类负载的转矩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在选型裕量过大和需减少风量(流量)时,变频调速的节能效果尤为显著;另外,在使用风机泵类设备的大部分场合,对变频调速的控制精度,动态性能要求不高,变频器的成本相对较低,控制较简单,便于推广。三、电机系统节能电机系统节能通常是指从电机起动开关开始直至拖动的装置产出产品(流体)时能量的最终消耗。它包括电机起动开关、供电馈线、电机速度控制装置、电动机、联轴器(或其他联结方式如齿轮联结、皮带联结、蜗轮蜗杆联结等)、拖动装置(泵、风机或压缩机等)、拖动装置产出的产品(一般为液体和气态流体)、输送管线、终端负载等。所以,电机系统节能是指整个系统效率的提高,它不仅追求电机本体效率和拖动装置效率的最优化,还要求系统各单元与系统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图表:拖动环节图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第二节 2017-2020年全球电机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研究一、美国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EPACT法令,该法令对电机的最低效率值作出了规定,并要求从1997年10月24日起,凡是在美国销售的通用电机,都必须达到最新制定的最低效率指标,即EPACT效率指标。EPACT所规定的效率指标为当时美国主要电机制造商所生产的高效电机效率指标的平均值。2001年,美国能源效率联盟(CEE)与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联合制定的超高效率电机标准,称为NEMAPremium标准。该标准的启动性能要求与EPACT一致,其效率指标基本上发映了目前美国市场上超高效率电机的平均水平,较EPACT指标提高了1一3个百分点,损耗较EPACT指标下降了20%左右。目前NEMAPremium标准多用于电力公司为鼓励用户购置超高效率电机时,给予补贴的一个参照标准,NEMAPremium电机被推荐使用在年运行>2000小时、负荷率>75%的场合。NEMA开展的NEMAPremium计划是一个行业自愿的协议,NEMA成员签署这一协议并在达到标准后才能使用NEMAPremium标识 ,非成员单位需要付一定费用后才 可使用此标识。EPACT规定电机效率 的测定采用美国电机与电子工程师学会 的电机效率试 验方法标准 IEEE112一B。二、欧盟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电机节能进行调研和政策制定土作。1999年,欧盟委员会交通能源局与欧洲电机和电力电子制造商协会(CE-MEP)就电动机分级计划达成了自愿协议(简称EU一CEMEP协议),该协议对电机的效率水平进行了分级,即eff3一低效率(Lowefficiency)电机,eff2-改善(Improvedefficiency)电机,effl一高效率(Highefficiency)电机。在2006年后,禁止生产和流通eff3级电动机。该协议还规定制造商应在产品铭牌和样本数据表上列出效率档次的标识以及效率数值,以便于用户选用和识别,这也构成欧盟电机EuPs指令最早的能效参数。EU-CEMEP协议由CEMEP成员单位自愿签约后执行,并欢迎非成员的制造商、进口商和零售商参加。目前参加的包括德国西门子、瑞士ABB,英国BrookCromton、法国Leroy一Somer等36家制造公司,覆盖了欧洲80%的产量。丹麦对于购置电机效率高于最低标准的用户,由能源署每kW补贴100或250丹麦克郎,前者用于新厂购置电机,后者用于更换老电机;荷兰则除了购置补贴外,另还给予税收优惠;英国则通过减免气候变化税和实施“提高投资补贴计划”来促进高效率电机等节能产品的市场转化,政府还由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组织实施一市场转化计划,在互联网上积极介绍包括高效率电机在内的节能产品,提供这些产品的信息、节能方案和设计方法等。三、加拿大加拿大标准协会与加拿大电机行业协会在1991年制订了一个推荐性的电机最低能效标准,此标准的效率指标较稍后的美国EPACT指标略低。由于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在1992年加拿大议会也通过了能源效率法令(EEACT),其中包括了电机的最低能效标准,其电机效率指标和美国EPACT指标相同,并规定该标准在1997年开始正式生效。此标准根据法律规定强制实施,所以高效率电机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四、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自1999年起开始对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实施强制性能效标准计划(Mandadoryenergyefficiencyperformancestandards)或称MEPS计划,由澳大利亚政府下属温室气体办公室会同澳大利亚标准委员会进行管理。澳大利亚已将电机纳人MEPS范围,其电机强制性标准于2001年10月批准生效,标准号为AS/NZS1359.5,需要在澳洲和新西兰生产和进口的电机均需达到或超过此标准所规定的最低效率指标。该标准可用2种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因此规定了2套指标:一套为方法A的指标,对应于美国IEEE112一B方法;另一套为B方法的指标,对应于IEC34-2,其指标数值与欧盟EU一CEMEP的Eff2基本相同。该标准除规定了强制性的最低标准外,还规定了高效率电机指标,为推荐性标准,并鼓励用户采用。其数值与欧盟EU一CEMEP的Effl及美国的EPACT相近。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项扩多领域的综合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触角伸向各行各 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 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该技术首次实现的是直流电的控制方式,最初执行元件的驱动电压是直流的,控制电压 也是直流的,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很简单、粗糙的,精度也很低。但直流的控制方 式由于其历史的久远而被人们所熟知,自然而然的人们想到了用直流电去控制交流执行 元件。获取本文完整报告请百度搜索乐晴智库。随着晶体管、大功率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大功率的电子器件的出现和成熟、以及 建立在场的理论上、以现代数学、矩阵代数为理论依据的弱电强电控制系统更使电子技 术与自动化达到新的历史高度。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广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下游行业包括电 力、冶金、化工、纺织、线缆、机床、橡塑、新能源等几乎所有使用电力的行业。分别从电气和自动化两个方向去看待这个行业国际上通常用电气(electric)和自动化(automation)来定义行业,两者有交集,也 有不同。电气更偏向基于电力电子等技术平台的衍生应用,自动化则更多是个行业应用 的概念,指针对下游应用的行业化解决方案。 百度搜索“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我们选取标准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变频器作为研究的起点,从技术平台的衍生来看,他和 其他电气自动化产品如伺服驱动、UPS、电机控制器、逆变器、轨交牵引系统等存在着 技术上的同源性,核心部件也有大部分重叠,都把包括 IGBT、电容等电力电子所需的 元部件,但下游应用行业却彼此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定义这种基于技术同源,但下游应 用行业不同的发展方式为平台化发展。纵向的看,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对于特定行业应用,层级从上层信息管理到底层执行制 造,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像变频器这样的电气驱动类产品,而是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工业软件、甚至机械化产品。我们定义这种基于特定应用,提供 不同技术类产品的发展方式为系统化发展。工控自动化千亿市场但分散,系统化是势在必行自动化行业是周期性与成长性叠加的行业。狭义的说,电气自动化产品是设备机械设备 的上游,其需求与机械设备的需求具有将强的相关性。而机械设备受制造业周期性影响 很大,从而影响上游电气自动化产品的需求。同时,由于自动化产品产业格局相对分散, 市占率提升具有较大空间,而且随着下游设备产业升级、自动化率的提升,综合来看,自动化行业的成长性更强。自动化行业下游应用广泛,系统层级复杂。制造业是个大系统,下游行业众多,除了硬 件的自动化产品之外,还包含软件、机械等其他相关产品。电气自动化企业做大做强,靠系统化结合平台化发展以电力电子技术为例,基于核心技术的平台化拓展具有大空间电力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所用的电力电子器 件均用半导体制成,故也称为电力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技术所变换的“电力”,功率 可以大到数百 MW 甚至 GW,也可以小到数 W 甚至 1W 以下。电力电子技术广泛用于 高压直流输电、静止无功补偿、电力机车牵引、交直流电力传动、电解、励磁、电加热、 高性能交直流电源等之中,通常把电力电子技术归属于电气工程学科。在我国,电力电 子与电力传动是电气工程的一个二级学科,下图用两个三角形对电气工程进行了描述, 其中大三角描述了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小三角描述了电气工程一级学 科内各二级学科的关系。 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一般认为,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是以1957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的第一个晶闸管为标志的。变流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根据实现电能变化时电路功能分类,可分为整流电路、 逆变电路、交流变换电路、直流变换电路等四种模式,各类电力电子产品也是基于这些 基本电路而开发出来的应用。 国内市场电力电子产品市场应用广阔,其市场门槛与空间也不尽相同。依托电力电子技 术平台,其产品应用跨度较大。基本可以分为驱动类和转换类两种。驱动类产品包括变 频器、伺服驱动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轨交牵引逆变器等,其主要应用于对电机 等相关被控对象的控制,总体技术门槛较高,毛利率水平基本可以维持,差异性较强。 转换类产品包括电源、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UPS、车载充电机、车载 DCDC、 充电桩等,相对门槛较低,毛利率较低,同质化较强。
电气专业毕业以后具体做什么?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如何才能学以致用?怎样才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电气专业的学生,马上就要迎来新一轮的毕业季了,借此,给大家提一点建议与方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就业的道路上能够走的坦然、从容、潇洒。电气专业主要就业方向:电力公司、各类发电厂、电力系统供电部门、电力勘测设计研究单位、电力管理等部门就业,即电业局、设计院、工程局。想要了解每个行业的就业前景。一、电力公司我国的电力公司,其薪资待遇、发展空间都是很不错的。目前是统一进行校园招聘考试,在招聘中都讲究专业对口,主招电气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南方电网公司是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国企编制,世界500强,招生数量大、岗位多、就业地区广、报考条件性较低,专科学历也可以报考。一些省一级的电力公司、地市一级的供电公司或供电局是电气专业毕业生比较理想的选择,待遇非常不错,而且稳定性强,晋升渠道也发展的很成熟,具备不同方向的上升空间。二、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这些单位一般都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学历,主要从事设计电厂、变电站和线路、现场调试、测试、数据报告、研究等工作。设计院、研究院要求的都是科研型人才,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从事设计院工作能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项目,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是十分锻炼人、培养人的地方。三、工程局工程局主要负责电厂建设的相关工作和变电站建设,一般电厂建设在哪,人就在哪上班。因为工作性质原因,会经常外地出差,长期驻扎在较偏远的郊区。虽然工作比较艰苦,但是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知识,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四、电力设备公司电力设备公司主要是研制开发一些发电设备的,比如电缆、发电机、变压器等,属于技术含量高的知识型产业,对招聘人员的专业要求和理论知识都是非常高的。由于近些年国家重点扶持装备制造产业,这些公司也都得到了大发展,很多企业的设备制造订单都排到了两年以后,属于国家垄断的基建行业,仅次于电力公司。五、高校就职高校就职,就是留校做老师。一般高校的老师都要求硕士以上的文化程度,并在电气行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的学术研究成果,属于理论性人才。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专业知识、研究的成果积累、经验积累、人脉等,选择从事研究教学或行政管理类工作。六、公务员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公务员有2个特点,一是稳定,二是考试难。公务员考试对学生的专业和学历都没有要求,因此竞争非常激烈,常常会有某岗位招聘一个人,一千多人报考的现象。从待遇方面而言,做公务员就意味着与高薪无缘。从晋升上来说,公务员的晋升不仅仅凭借能力,还有学历专业、年龄标准、任职经历、岗位需求等因素共同决定。晋升相对而言是比较艰难的,不过如果能晋升到领导层,社会地位等都会有较大的提升。七、其他方向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电气人员都是会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工作是什么呢?现在是市场经济的运作时代,销售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有能力的毕业生可以去销售部分从事销售工作。如果做的好,还有机会进高层,可以说是非常体现成就感的工作。对应届生而言,不论是想要寻求一个高薪资待遇的未来、还是想要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抑或是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南方电网从薪资待遇、职业晋升、就业稳定性、岗位多样性、报考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言,对电气应届生都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产业链价格博弈放缓,行业需求有望回暖。开年以来,硅料价格屡创新高,硅片涨价向下传导,此外受相关大宗商品原材料涨价影响,电池、组件成本压力大幅上行,叠加成本向下游传导不顺,部分大型组件招标项目谈判胶着,组件纷纷减产,市场引发对需求的担忧。近期,硅料硅片价格逐步维稳,通威4 月电池片价格报价下降(166:下调0.14元/W;210:下调0.13 元/W),叠加玻璃价格下降,组件成本压力减小。部分组件企业预计4 月排产上调,行业需求有望改善。逆变器出口高速增长,海外需求旺盛。2021 年1-2 月,逆变器出口的高增速仍在持续,出口金额达到6.91 亿美元,较2020/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长96.9%/114.8%。从出口地区来看,除美国以外其他海外市场的逆变器出口均实现快速增长。1-2 月,以人民币计价的逆变器累计出口金额为45.03 亿元,较2020 年同比增长83.9%,2021 年前两月逆变器出口接近翻倍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就地过年对生产端的提振作用,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了海外市场旺盛的需求。从地区分布来看,除美国市场以外其他地区的逆变器出口均实现快速增长。国内向欧洲/亚洲/拉美/澳洲/非洲的逆变器出口额增速分别125.9%/150.7%/116.0%/86.9%/35.0%(均以美元计价)。短期波动不改行业长期向上趋势。根据我们测算, 2020 年-2030 年间非水可再生能源新增消纳量将占总社会新增用电量比例近60%左右。预计未来10 年年均装机量达120GW 左右。按照风光4:6 装机比例测算,预计风电和光伏年均装机量分别为38GW、84GW,光伏新增装机量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行业长期趋势向上。投资建议:光伏平价渐近,持续看好能源革命浪潮下光伏产业的发展机遇,更高的目标指引将助力行业加速发展。建议投资者积极把握光伏产业链投资机遇,重点推荐一体化龙头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光伏制造业专业化龙头通威股份、上机数控;逆变器领先企业阳光电源、固德威;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跟踪支架龙头中信博。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业绩不达预期风险(文章来源:东北证券)
获取《电气设备行业专题研究:硅基负极,下一代产业趋势,特斯拉电池新技术或加速》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综合报告4 ”,该报告编号为20bg0087。[研究报告内容摘要]硅基负极:下一代产业趋势。目前锂电池负极商业化以人造/天然石墨为主,但已接近其理论比容量极限(372mAh/g)。硅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目前石墨类负极材料的10倍以上,不存在析锂隐患,安全性好于石墨类负极材料,且储量丰富,成本低廉,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由于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与锂合金化反应,存在严重的体积效应(膨胀率可达300%),导致循环性能及库伦效率恶化,需改性方能应用。硅基负极商业化应用有硅碳/硅氧负极两种,日韩电池厂商应用相对领先。硅基负极改性主要包括纳米化、氧化亚硅及碳包覆等三种手段形成硅碳复合材料减小体积效应对硅颗粒及SEI膜破坏。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商业化主要以掺混石墨类负极方式应用,主要产品包括硅碳(Si/C)负极材料及硅氧(SiO/C)负极材料两种。其中1)硅碳负极商业化应用容量在450mAh/g以下,成本较低,虽然首效相对较高,但循环寿命较差,主要用于3C数码领域。2)硅氧负极商业化应用容量主要在450-500mAh/g之间,成本较高,虽然首效相对较低,但循环性能相对较好,主要用于动力电池领域。硅基负极应用中,国际厂商领先,松下2017年已批量应用于动力电池,供应特斯拉。三星、LG化学硅基负极目前主要应用于消费电池领域,动力电池在未来1-2年有望导入。国内动力电池相对靠后,龙头电池厂商亦开始逐步导入。材料厂商中,日立化成全球领先,国内贝特瑞硅基负极已进入松下供应链,为特斯拉的动力电池配套,领先国内同行。特斯拉电池新技术推进,有望加速硅基负极应用。特斯拉动力电池自产项目“Roadrunner”已正式启动,预计5月电池日将公布细节。通过合作和并购,特斯拉完成了从前沿基础研究到大规模量产所需的工艺和设备的全面布局。新型电池技术预计除了正极、电解液方面的性能优化以外,采用干电极+预补锂技术有望加速硅碳负极的商业化应用。1)干电极技术采用固体粘接剂PTFE,弹性好,可有效解决硅碳负极膨胀导致极片脱离的问题,循环寿命将数倍提升;2)预补锂技术在干电极技术下可以实施,可以解决硅碳负极首次效率低的问题,有望加速硅碳负极应用,扩大市场空间。硅基负极单价高,盈利能力强,且技术壁垒高,率先突破批量出货有望获得超额收益。硅基负极以容量定价,最低端的硅基负极价格均在10万以上,毛利率40%以上,单价、盈利能力均高于目前的石墨类负极材料。且硅基负极制备工艺复杂,无标准化工艺,技术壁垒高,难度主要在于硅材料纳米化及与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属于know-how技术,需要持续摸索,超额收益持续期长。主流厂商硅基负极电池产业化稳步推进,叠加特斯拉电池新技术,硅基负极规模化应用有望加速,我们预计2022年市场超35亿。
2020年7月,KPMG(毕马威)携手多家国内外机构和多名行业专家,打造了《知·创明天—2030中国电力场景展望》报告,就未来电力发展方向、竞争格局、电力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等问题,对多位中国电力行业专业人士以及行业从业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深入分析了中国电力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数字化与清洁化为主要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电力行业迅速发展,行业规模大幅增长,在5G、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影响下,中国电力行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泛在电力物联网”、“微电网”等规划层出不穷。在2019年9月至10月期间,KPMG(毕马威)联合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未来电力发展方向、竞争格局、电力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等问题,对多位中国电力行业专家以及行业从业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电力行业专家及从业者认为我国电力行业主要有数字化、清洁化、透明化、国际化和电气化五个发展方向,其中数字化与清洁化将是未来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的确,目前数字化正在逐渐地改变电力行业的运营模式,我国对能源结构转型的要求也促使着电力行业朝清洁化的方向发展。新能源电力企业成竞争主体从未来电力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根据KPMG的问卷调查,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分布式能源的终端客户、新能源电力企业以及科技与互联网企业或将成为未来电力行业主要的竞争者。近年来,新能源电气企业如风电企业、水电企业、光伏发电企业等随着行业技术的逐渐成熟迅速发展壮大,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让人十分期待未来其在电力行业市场中的表现。资产结构与布局成最大挑战电力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较好,但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据KPMG的问卷调查显示。近97%的受访者认为电力行业将面临对电力企业资产结构和布局的挑战。其主要原因是近期外部国际环境和我国宏观经济的变化对电力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电力行业需要更加有效的资产组合管理。电力改革或带来重大影响近年来,电力行业在相关技术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正在逐渐转型与扩张。未来电力行业或将受电力改革,储能、特高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驱动而迅速发展,同时也可能受到国际政治环境、石油价格以及贸易保护政策变动的影响。综合来看,电力行业发展前景较好,投资价值较大。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力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电气安装行业竞争格局与行业主要壁垒分析(附报告目录)1、行业发展概况建筑安装业是指建筑物主体工程竣工后,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的安装,如电力线路、照明和电力设备的安装、电气设备和信号设备的安装、建筑物主体施工中的敷设线路、管道的安装以及铁路、机场、港口、隧道、地铁的照明和信号系统的安装等。行业发展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建筑安装业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态势。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由于行业的特殊属性,企业技术投入较低,因此行业的经济附加值水平偏低,整体发展质量不高。建筑安装业作为建筑业的细分行业,其发展受到建筑业的影响,而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关系紧密。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建筑安装行业前景分析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根据数据统计,2019全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248446亿元,同比增长5.7%。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67927亿元,一年增长3.4%。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4.5十亿平方米,增长0.8%。自2010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6%以上。2019年达到了7.16%的近十年最高点,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下降后连续三年出现回升,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2010-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分析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普华有策2、 行业竞争格局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长久以来我国的电力工业一直由国家垄断经营,政府每年需要向电力工业进行巨额投资。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探索中依然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使电力行业资源配置最具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电力市场引入竞争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寻求一条电力市场有效的途径。从行业总体格局来看,我国作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加快,电力市场更加开放,参与电力建设的主体更加多元化,行业竞争更加市场化;国家能源局加强电力建设市场准入监管,稳步实施“三不指定”政策,持续加大在资质准入设定、依法公正评标、市场公平开放等相关情况的核查,电力建设市场环境更趋改善,更多的民营电建企业进入市场,民营电建企业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拥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行业内企业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国有特大型、大型企业,如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专业工程公司;第二类是国有企业的分、子公司,如各省电力公司所属的送变电工程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第三类是国有企业的集体企业,如各市县供电公司所属的集体企业等民营企业;第四类是民营性质的大、中、小电建企业,围绕电网开展相关业务。行业内主要市场格局为,国有特大、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集体企业作为国内电网建设的主力军,依托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属性,以及同电网企业的密切关系,取得了较多的市场;民营企业作为国内电网建设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力市场更加开放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3、 行业的主要壁垒(1)资质壁垒我国电气安装行业具有市场准入机制。在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领域都存在相应的企业资质认定,主要审核企业法人主体资格、财务情况、业务情况、管理层和员工素质等,相关企业需凭借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资质许可方可进入该市场;同时,涉及设备生产制造的企业,其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发放相应资格证书后方能准许销售。因此,该行业存在着较强的资质壁垒。(2)专业知识和技术壁垒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生产技术集成度高、开发难度大、制造工艺复杂,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而随着“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电网智能化及节能、降耗理念的深入,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的节约型、安全性、稳定性、信息化和智能化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这些都要求行业内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技术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电气安装行业来说,新的行业进入者无法在短期内积累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实力,较难对业内现有企业构成威胁。(3)资金壁垒电气安装行业主要为下游客户提供送配电安装服务,对于企业具有较高的资金要求。同时,电气安装是一种具有相应技术标准并且在安装完成需要经过验收合格才能交付使用的送配电设施服务;企业需通过与下游客户或发包方洽谈承接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电气安装企业事先垫付大量的资金,因此电气安装企业必须保持充足的运营资金,才能够保持项目的正常运转。因此,资金实力是评判一家电气安装企业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的重要指标,本行业具有一定的资金壁垒,潜在进入者若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则难以进入该行业发展。(4)经验壁垒从一些电气安装项目的招标公告和文件来看,这些项目大多要求竞标方具备一定的项目经验,项目经验丰富就是企业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企业从事的项目规模越大,影响力越大就容易在招投标过程中脱颖而出。对于那些新进或潜在进入企业,没有具备一定影响力的项目运作经验,很难在项目招投标中胜出。因此,本行业存在一定的经验壁垒。目录:第1章:中国建筑安装行业发展综述1.1 行业定义与特点1.1.1 行业定义与分类1.1.2 行业发展特点与困境(1)行业发展特点(2)行业发展困境1.2 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2.1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行业监管体制(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3)行业相关国家标准(4)行业相关税收政策(5)行业设计与施工资质1.2.2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1)经济总量增长速度(2)固定资产投资变化趋势1.2.3 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影响(1)建筑业总产值(2)建筑业对建筑安装行业影响分析1.2.4 房地产业发展现状与影响(1)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房地产业对建筑安装行业影响分析第2章:中国建筑安装行业经营状况分析2.1 建筑安装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2.1.1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2.1.2 房屋竣工面积总体保持增长2.2 建筑安装行业发展规模分析2.2.1 建筑安装行业产值规模分析(1)建筑安装行业总产值分析(2)建筑行业安装工程产值分析2.2.2 建筑安装行业项目承接分析(1)建筑安装企业签订合同情况(2)建筑安装企业承包工程完成情况2.2.3 建筑安装行业施工机械设备现状2.3 建筑安装行业经营效益分析2.3.1 行业总体经营情况分析(1)所属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所属行业运营能力分析(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4)企业发展能力分析2.3.2 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比较2.4 节能建筑安装发展现状分析2.4.1 节能建筑安装政策环境2.4.2 节能建筑安装典型案例第3章:中国建筑安装行业竞争状况分析3.1 建筑安装行业竞争强度分析3.1.1 行业现有竞争者竞争能力分析3.1.2 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3.1.3 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分析3.1.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3.1.5 替代品的威胁分析3.1.6 行业竞争情况总结3.2 建筑安装行业竞争格局分析3.2.1 建筑安装行业竞争区域分布3.2.2 建筑安装行业竞争企业性质分布3.3 建筑安装行业竞争特性分析3.3.1 建筑安装行业竞争特点分析3.3.2 建筑安装行业市场竞争结构3.3.3 建筑安装行业进入壁垒分析3.3.4 建筑安装行业退出壁垒分析3.4 建筑安装行业竞争策略分析3.4.1 建筑安装行业业务拓展策略3.4.2 建筑安装工程投标策略分析(1)投标策略分析(2)投标报价方法的运用3.5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提升路径3.5.1 建筑安装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1)外部环境与企业核心竞争力(2)从建设单位角度看企业核心竞争力(3)从机电顾问角度看企业核心竞争力(4)从设计角度看企业核心竞争力(5)从施工总承包角度看企业核心竞争力(6)传统安装企业与外部环境需求差距分析3.5.2 建筑安装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1)优化企业业务结构(2)精细化企业管理(3)加快技术创新步伐(4)坚持人才强企战略(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6)扩大企业互补合作第4章:中国建筑安装行业重点区域投资潜力(可指定区域)4.1 建筑安装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4.2 浙江省建筑安装行业现状与投资潜力4.2.1 建筑业发展现状与投资趋势4.2.2 建筑安装行业政策规划分析4.2.3 建筑安装行业发展规模分析4.2.4 建筑安装行业投资潜力分析4.3 江苏省建筑安装行业现状与投资潜力4.3.1 建筑业发展现状与投资趋势4.3.2 建筑安装行业政策规划分析4.3.3 建筑安装行业发展规模分析4.3.4 建筑安装行业投资潜力分析4.4 山东省建筑安装行业现状与投资潜力4.4.1 建筑业发展现状与投资趋势4.4.2 建筑安装行业政策规划分析4.4.3 建筑安装行业发展规模分析4.4.4 建筑安装行业投资潜力分析4.5 上海市建筑安装现状与投资潜力4.5.1 建筑业发展现状与投资趋势4.5.2 建筑安装行业政策规划分析4.5.3 建筑安装行业发展规模分析4.5.4 建筑安装行业投资潜力分析4.6 北京市建筑安装行业现状与投资潜力4.6.1 建筑业发展现状与投资趋势4.6.2 建筑安装行业政策规划分析4.6.3 建筑安装行业发展规模分析4.6.4 建筑安装行业投资潜力分析第5章:中国建筑安装细分市场现状与投资前景5.1 起重设备安装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5.1.1 起重设备安装市场进入壁垒分析5.1.2 起重设备安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5.1.3 起重设备安装市场需求规模分析5.1.4 起重设备安装市场投资前景分析5.2 电梯安装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5.2.1 电梯安装市场进入壁垒分析5.2.2 电梯安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5.2.3 电梯安装市场需求规模分析5.2.4 电梯安装市场投资前景分析5.3 空调安装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5.3.1 空调安装市场进入壁垒分析5.3.2 空调安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5.3.3 空调安装市场需求规模分析5.3.4 空调安装市场投资前景分析5.4 锅炉安装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5.4.1 锅炉安装市场进入壁垒分析5.4.2 锅炉安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5.4.3 锅炉安装市场需求规模分析5.4.4 锅炉安装市场投资前景分析5.5 消防系统安装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5.5.1 消防系统安装市场进入壁垒分析5.5.2 消防系统安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5.5.3 消防系统安装市场需求规模分析5.5.4 消防系统安装市场投资前景分析5.6 照明设施安装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5.6.1 照明设施安装市场进入壁垒分析5.6.2 照明设施安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5.6.3 照明设施安装市场需求规模分析5.6.4 照明设施安装市场投资前景分析5.7 医疗设施安装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5.7.1 医疗设施安装市场进入壁垒分析5.7.2 医疗设施安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5.7.3 医疗设施安装市场需求规模分析5.7.4 医疗设施安装市场投资前景分析5.8 钢结构安装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5.8.1 钢结构安装市场进入壁垒分析5.8.2 钢结构安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5.8.3 钢结构安装市场需求规模分析5.8.4 钢结构安装市场投资前景分析5.9 输配电设备安装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5.9.1 输配电设备安装市场进入壁垒分析5.9.2 输配电设备安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5.9.3 输配电设备安装市场需求规模分析5.9.4 输配电设备安装市场投资前景分析第6章:中国建筑安装行业费用结构与内部控制6.1 中国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与计量6.1.1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6.1.2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量建议(1)各费用构成要素参考计算方法(2)建筑安装工程计价参考方法(3)其他项目费6.1.3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管控措施(1)工程项目费用管控的意义(2)工程项目费用管控存在问题(3)工程项目费用管控措施建议6.2 中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与优化策略6.2.1 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策略(1)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现状(2)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3)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策略6.2.2 建筑安装企业关键设备材料优化管理(1)建筑安装企业设备材料管理特点(2)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中的薄弱环节(3)建筑安装企业优化材料管理措施1)项目规划采购阶段管理措施(4)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措施(5)项目收尾阶段管理措施第7章: 建筑安装行业领先企业现状与发展战略7.1 建筑安装行业企业总体发展状况7.2 建筑安装行业领先企业个案分析7.2.1 A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资质能力分析(4)企业主要工程项目分析(5)企业经营情况分析7.2.2 B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资质能力分析(4)企业主要工程项目分析(5)企业经营情况分析7.2.3 C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资质能力分析(4)企业主要工程项目分析(5)企业经营情况分析7.2.4 D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资质能力分析(4)企业主要工程项目分析(5)企业经营情况分析7.2.5 E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资质能力分析(4)企业主要工程项目分析(5)企业经营情况分析第8章:中国建筑安装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建议8.1 建筑安装行业发展前景分析8.1.1 建筑安装行业发展趋势预测8.1.2 建筑安装行业投资前景分析8.2 建筑安装行业投资策略建议8.2.1 建筑安装行业投资价值(1)行业盈利水平能力(2)国家宏观政策因素(3)房地产开发投资及竣工面积8.2.2 建筑安装行业投资机会(1)重点区域投资机会(2)产业空白点投资机会(3)价值链投资机会8.2.3 建筑安装行业投资建议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能的获取方式愈发多样化,人类对于电能的依赖越来越强。电能是清洁、高效、便利的终端能源载体,在人类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会逐步提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研究成果,提高电气化水平是全球能源系统发展的驱动力。过去3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9%提高到17%,2050年前将提升至25%,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供给侧,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基本都以转换为电能为主。在消费侧,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建筑用能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电代油、电代煤等发展趋势。同时,电能相关技术也在持续发展中,以电力电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气技术正在各个领域大范围普及开,特别是IGBT为代表的可关断器件开始大范围推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半导体技术、超导技术、离子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辅助推动下,人类对于电能的利用手段会进一步提升,电能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会日益增强。在众多技术中,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成为了目前电网技术领域最具革命性的代表之一,也是已经开始商业化应用的成熟技术之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继承传统直流输电技术的基础上,依靠基于IGBT器件可关断特性的脉宽调制技术,实现了有功、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从性能特性上逼近火电同步发电机组或者任意特性(一定范围内)的负荷。也就是说,柔性直流技术在承担电能输送的任务同时,不但不会给交流电网产生冲击,还可以参与电网平衡控制,接受调度指令参与调节。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在可再生能源并网、远海风电并网、区域电网分割控制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2008年,欧洲就提出了基于柔性直流的超级电网(SuperGrid)规划,以实现风力发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范围传输和分配,解决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的挑战。英国、德国、法国、挪威、丹麦等国家在英国东部海域、德国北海和本土等区域开展了大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柔性直流输电环节的嵌入,是对传统交流电网的有效补充。传统交流电网是“刚性”的“管道”,无法在控制功率潮流的流动,只能依靠调度中心实时监控电源、负荷,通过调节不同地区发电机组发出功率大小,实现各个层级电网的功率平衡,在电网中间环节没有能够控制功率传输大小的“阀门”。另一大问题在于,交流电的电压与电流的波形,都以一定的频率正弦曲线波动,如果需要通过交流电缆连接两交流电系统,必须保证波动的同步性才可以实现并网。然而,交流电网的连接,不但会使得故障传播范围加大,而且规模提升也会倍增短路故障的破坏力,威胁大电网安全,需要更多的隔离、断路保护装置。而柔性直流电网可以作为桥梁,实现电网连接的同时,不需要同步、不扩大电网容量、不增加短路故障电流、可隔离潮流冲击,还可作为无功补偿支撑两端电网无功需求,成为有效的“缓冲器”。从更高的维度看,柔性直流输电是IGBT器件为基础的新一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网领域的渗透。电力电子技术伴随晶闸管、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和改进,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末IGBT的出现并逐步成熟。IGBT是功率MOSFET和GTR的复合产物,性能优越兼具了多种优点于一身。IGBT的绝对优越性能,使之成为了本世纪初的电力电子技术发展主流,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相关设备产业的发展,如光伏逆变器、变频器、高频整流等,并进一步带动了光伏发电产业、变频空调、高铁、电动汽车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可控电压等级从最初的几十伏特一跃提升至上千伏特等级,电力电子技术可控功率跃升至万千瓦级别。可以说,当前这个时代是IGBT统领大功率电力电子的时代,掌握了IGBT制造、应用核心技术的企业是这一时代的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主流。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便是IGBT进一步向高压输电领域渗透的成果。目前,我国电力设备的产业集群,从科研到产业再到应用,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整体,并通过南汇、南澳、舟山、厦门等多个示范项目的尝试,最终完全实现了柔性直流工程技术的国产化,并逐步走向成熟。2017年6月,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与南瑞集团联合体作为换流站建设商的“柔性直流工程供电方案”,成功中标英国设得兰岛的供电建设招标,一举击败了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国外厂商,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技术走出了“国门”。打破海外垄断,打开百亿级市场空间技术全面实现国产化,打破垄断成本优势凸显此前,世界上掌握柔性直流输电的公司只有ABB、西门子、阿尔斯通三家,这三家大型公司垄断了全球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市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于2006年启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专项研究,在柔直领域与诸多公司合作,以实现工程技术的国产化,打破了由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1、国外寡头垄断国际市场局面逐渐被国内厂商打破目前,国际上ABB、西门子两家公司基本垄断了柔性直流工程市场,我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分别以总招标形式建设了5条、2条柔直工程。柔性直流工程属于输电领域的顶尖技术,需要多种技术装备的集成,以及整体调试。因此,柔性直流工程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只有如ABB、西门子这类拥有全类别电力技术的公司才能够实现。根据国电南瑞公告,早期的传统直流输电工程,核心装备与关键控制系统之前都依赖于西门子、ABB等国外厂商,也因此受制于国外公司。21世纪初,我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提速,国家按照国家开始按照“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布局相关产业。其中,继保电气承接ABB的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技术转让,中国电科院承接Alstom直流输电换流阀的技术转让(后来被普瑞工程继承),许继电气承接SIEMENS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及换流阀的技术转让。此后,国内各家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进一步消化升级了这些技术,从而成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2、多方协作实现技术国产化,性能等级进一步升级国家电网公司与国内许继集团、南瑞集团以及诸多科研机构合作,实现了技术的全面国产化。2011年7月投运上海南汇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这是亚洲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直流工程。目前,两网公司已经全面掌握了柔性直流输电的关键技术及工程成套能力。舟山五端、厦门岛柔直示范工程的投运是技术开始成熟的标志。我们认为,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普瑞工程、南瑞继保、许继电气等公司的集中研发下,我国已经具备了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技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经具备了在国内大范围推广的技术基础,也具有了向海外输出工程的能力,并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成本逐年下降,未来有望逐步凸显经济性价值。据初步估算,国产柔性直流输电设备的造价不足国外企业的50%,国际上价格约3~5亿元/100MW计算,一个1000MW的项目设备成本可节约近40亿元。我国舟山五端柔直投资规模为42.1亿元,厦门柔直投资28亿元,鲁西背靠背,包括1000MW柔直和2000MW常规直流输电,整体投资为35亿元。三个项目总容量均为1000MW,投运时间、电压等级、建设年份均有不同,但是仍然可以明显看出成本下降趋势。张北柔直流电网建设4个端站,总容量是舟山、厦门、鲁西项目的9倍,而投资额分别仅为这三个项目的3倍、4.52倍、8.4倍。尽管考虑到,舟山为海上架设线路、鲁西背靠背项目不需要架设线路等影响,张北柔性直流项目的建设成本下降空间仍然非常显著。打破垄断剑指欧洲市场。2016年中旬,中电普瑞成功入选英国国家电网公司设得兰(Shetland)工程柔直换流站唯一合作伙伴,提供换流阀、联接变压器等关键设备。中电普瑞击败了西门子、GE电网等一流直流成套供应商,再次证明其自有技术柔直换流阀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获得了国际认可。根据媒体报道,英国苏格兰北部的设得兰岛上,用电一直由当地勒威克镇的发电厂提供。2019年该发电厂将会退运,苏格兰配电公司就供电电源问题开展工程招标。2015年10月,英国国家电网公司(NG,NationalGrid)提出通过柔性直流输电向岛屿供电的方案,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竞标,而其余竞标方方案均为在本地新建发电厂。NG则开始招标寻找承包这个项目的换流站部分的建设商,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与南瑞集团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在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共4家供应商的竞争中成功中标,成为建设换流站合作伙伴。2017年6月,柔性直流输电向岛屿供电的方案成功中标。市场高度集中,核心装备将成为相关公司新增长点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资主要在于换流阀以及配到相关的电气设备,其成本构成与特高压直流较为相似。整个系统包括换流站、直流输电线缆两部分,对于背靠背并网工程只有换流站建设成本。柔性直流系统的主要成本一方面在于核心装备,如换流阀等,另一方面在于系统集成调试。未来,随着多端柔直的普及,高压直流断路器也将获得巨大的需求。在国电南瑞公告中,所提到的南瑞继保电气率先研制出的柔性直流全套核心设备主要包括:1、大容量换流阀;2、高速阀控;3、多端控制保护;4、高速测量设备。1、IGBT换流阀——柔性直流工程的核心柔性直流的关键在于换流阀使用了“全控器件”—IGBT。与传统的高压直流输电(如特高压直流)相比,柔直中使用的换流阀是由可关断器件—IGBT组成的,而常规的直流输电工程中的换流阀使用的是晶闸管。目前我国能够生产IGBT换流阀的公司包括有许继电气、普瑞工程、南瑞继保、中国西电、荣信电力电子等五家公司。IGBT换流阀是柔性直流工程中的核心设备。换流阀是所有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设备,其成本约占换流站成套设备的22~25%,柔性直流工程占比更高。换流阀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IGBT)、控制驱动单元、冷却系统、饱和电抗器、电容、电阻组成。其中,电力电子器件是决定输电工程性质的关键,常规高压直流输电(包括特高压)使用的是晶闸管,柔性直流输电使用的是IGBT。许继集团(许继电气)、南瑞集团(继保电气、普瑞工程)、中国西电、辽宁荣信等四家公司是我国生产换流阀的主要厂商。许继集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便着手研制直流输电工程技术,是直流输电领域的龙头,参与了舟山柔直、渝鄂背靠背等工程。南瑞集团下属的中电普瑞、南瑞继保,是柔直领域技术最为全面的两家公司,中电普瑞承担了厦门柔直项目,南瑞继保承担了舟山柔直项目。中国西电曾为南方电网“鲁西背靠背直流工程”广西侧±350kV/1000MW柔直换流阀供货。荣信股份也为“渝鄂背靠背直流工程”提供IGBT换流阀。许继集团、辽宁荣信在2016年分别中标了6套、4套IGBT换流阀,中标金额分别为9.8亿元、5.75亿元,可估算出1套420KV电压等级、1488A级别的IGBT换流阀价格约在1.43~1.63亿元之间。根据国电南瑞公告的普瑞工程数据显示,普瑞工程采购额 IGBT 价格目前在 4700~7100 元/套左右。2017 年 1~6月,普瑞工程采购 IGBT 金额共计 3,366.53 万元,生产换流阀(子模块)2184 套。从国电南瑞公布的数据来看,14年执行的厦门柔性直流项目换流阀总造价4.84亿元,毛利率为-17.58%。综合测算下来总成本约为5.70亿元。按照当时厦门柔性直流输电总投资28亿元计算,柔性换流阀其成本占比在20%左右。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柔性换流阀仍处于试制阶段,因此造价成本还比较高。尽管还未能找到最新的数据验证,但是通过近三四年柔性直流工程总投资的情况看,我们认为换流阀的成本已经开始逐步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也下滑。我们判断,柔性环流阀的成本占比将逐步稳定在工程总投资规模的25~30%左右。2、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柔性直流的“大脑”换流站的二次系统主要包括直流控制、直流保护、交流控制保护、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其中,交流控制保护系统及SCADA系统关于交流变电厂的控制系统相似。变电站中的核心设备变压器是一种“被动”设备,不需要外部指令信号控制,依靠交流电自身的电压变化和自身电磁原理的物理特性就可以实现电能的传输与电压等级改变。而换流站中的换流阀需要依靠外部指令的实时控制,才能够实现交流-直流电的变化和相关控制,这一指令来自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以下简称“直流控保系统”)。直流控保系统是直流输电工程的控制核心,起着直流输电工程的运行指挥的作用。换流阀接受直流控保系统的指令,通过IGBT驱动并转换为开关信号控制IGBT的导通关断,实现了两个换流站之间的直流电能的可控传输。同时,还可以根据需求提供电网的补偿支撑。根据国电南瑞公告,继保电气出产的高压直流控制保护(工程)在2015、2016年度的销售价格在2~3亿元/台(套)。我们认为,柔性直流的控制保护系统与高压直流的控制保护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从技术难度上看各有千秋。例如,柔性直流控制两端站之间是不需要通信的,而特高压直流的传统输电两端站之间需要通信协调,因此加大了控制复杂度。但另一方面,特高压直流的器件通断频率就是正常的50HZ,因此对于信号的进度需求较弱,而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的通断频率在100~200Hz,因此其控制信号复杂度也相对较高。3、高压直流断路器——多端柔直走向直流电网的管家直流输电系统的升级发展,保护设备——断路器是关键。我们目前的交流电网中布置着大批量的电路开断设备,小到家庭使用的空气开关,大到变电站的高压负荷开关、断路器等等。这些能够及时切断线路的设备,是保障电网及时切断线路,隔离故障区域、故障点的关键所在。直流输电单条线路向多端的直流电网,乃至更为庞杂的直流系统的升级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可提供及时切断线路的设备。高压直流断路器是直流输电线路由“线”组“网”的关键。对于直流输电系统,高压直流断路器将成为未来直流电网系统中的核心装备。2016年12月29日,应用于舟山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200kV高压直流断路器投运。此次共使用了两个断路器,一家供货商为许继电气,另一家供货商为南瑞集团下属子公司普瑞工程。目前,ABB、ALSTOM、中国西电等公司已经都完成了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样机研制,但是成本普遍偏高,并且还未挂网运行。核心器件仍然需要进口,国产替代进程逐步加快IGBT及其驱动目前还只能依靠进口,主要供应商包括有ABB、英飞凌、东芝、三菱等。2016年1月由我国中车株洲生产的IGBT也成功应用在了厦门柔性直流工程之中。但是,IGBT产品从性能到质量上看,国内产品仍然无法满足。获取本文完整报告请百度搜索“乐晴智库”。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报告摘要:受益于半导体产业转移,国产替代推升电子特气需求:电子特气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生 产工艺各个环节,被称为电子工业的血液。2019年,我国电子特气的市场规模为140亿 元左右,得益于集成电路产业向国内转移,预计未来中长期内国内电子特气市场将保持 10%以上的高速增长。目前,全球前五大气体公司占据全球电子特气90%以上市场份额, 2019年电子特气国产化率仅为15%左右。市场规模的增加将加速推动电子特气的国产化 进程,在此过程,国内部分优势企业有望把握契机做大做强。 电子特气品类繁多,有望最早实现全面的国产替代:电子特气品种多达上百种,目前我国已经取得多个品种的技术突破,如三氟化氮、超纯氨、锗烷等,是目前配套半导体 材料中国产替代进度最快的子行业。由于其较大的市场空间(是半导体制造中第二大材 料)以及较快的国产替代进度,在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预计会成为电子材料国产化替 代大潮下最早实现全面国产化替代的细分领域。 国内特气公司尚未形成绝对龙头,但发展迅速且各具特色:市场内主要特气公司的特 气业务销售规模不超过5亿,本土企业市占率低,尚无实现在IC全流程中供应配套气体。 现有上市企业,如昊华科技、雅克科技、华特气体、南大光电和金宏气体等,凭借客户 优势和产业转移契机,通过扩产和新建产能,有望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此外,非上市 企业中的部分优质标的,如派瑞特气、博纯材料、硅烷科技等,有望加速上市节奏,通 过提升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的节奏,抢抓市场机遇。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东吴证券)更多内容请参见报告原文。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一、美国白电行业具有怎样的现状及特点?(一)行业现状:美国家电市场成熟,规模小幅稳健增长 1、美国经济发展整体向好,家电行业已处成熟期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1946-1970 年为高速增长期:1946 年后美国迎来战后经济繁荣,50 年代 经济发展加速,美国的经济在这一阶段增长明显,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都迅速提高。2)1970-1983 年为 滞胀期:尼克松政府为了解决经济下滑从 1971 年开始推出积极通胀政策,导致这一阶段的美国处在高通胀、真实 GDP低增长阶段,被经济学家称为滞胀期,直到1983年在里根政府治理下美国经济才走出滞胀恢复正常。 3)1984-1999 年美国迎来经济复苏期:受信息及通讯革命的驱动,美国在 90 年代步入新经济时期,经济增速略有回升。4)2000 年至今波动增长期:进入 21 世纪后,美国先后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高涨与破灭,近年经济增速维持在 2%的稳定增长水平,仍然保持全球霸主地位。从消费特征来看,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 GDP 比重较高,是典型的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对比发现,美国居民的消 费支出和经济周期的走势基本一致,而且个人消费支出占 GDP 比重长期超过 60%,远高于我国水平(2018 年我国 消费支出占 GDP 比重为 38%),美国是典型的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在经济整体向好的背景下人均个人消费支出同 比增速提升,反映出消费需求稳步上升,经济衰退时期也会明显抑制消费需求。可见,美国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明显,同时,经济发展也为个人消费支出增长带来充足动力。美国家电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发展息息相关。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下游行业,美国的家电行业与地产发展的相关性同样 较为显著。在 1960-1980 年代,在人口红利和收入增长双重催化下,美国新建住房销售增长率在 1971 年和 1977 年 分别达到了 35%和 27%,随后,80 年代初的美国新建住房销售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1983 年的新建住房销售量增速 一度达到 51%。20 世纪末期以后,美国房地产行业增速稳定,直到 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新房销售出现断 崖式下滑,之后恢复小幅增长。正是在地产繁荣时期,各类家电产品在美国实现了快速渗透。根据 U.S. Census Bureau 数据显示,美国洗衣机、洗碗 机、彩电、干衣机和空调在 1960-1980 年开始加速普及。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属于刚需类型的洗衣机、冰箱和空调, 还是需求弹性相对更高的洗碗机和干衣机,均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美国家电行业市场规模较大,至今仍稳健增长。1980 年代以后美国家电行业已逐渐发展进入成熟期,各类家电已基 本完成普及,家电行业整体规模巨大,但增长并未停滞。根据美国 BEA 数据显示,2018 年美国居民消费用于家电 产品的支出规模达到 575.7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030 亿元),同比增长 3.97%。从 2000 年至今,美国家电市场规 模复合增长率 2.96%。期间,仅在 2007-2009 年经济危机影响下家电市场出现过负增长外,其余年份美国家电市场零 售额规模均保持小幅稳健增长。2、白电行业市场规模较大,销量保持稳健增长 空调行业:美国空调渗透率高,市场需求量较大。对比全球各国空调的普及程度,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空调普及 时间较早,空调渗透率甚至超过 90%,已基本完成空调产品的普及,需求主要受更新换代拉动;墨西哥、巴西、印 尼等拉美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空调尚处普及初期,渗透率多数不足 20%;欧洲由于此前夏季较短, 温度不高加上居民节能环保观念深入,空调渗透率较同等经济发达程度的国家或地区相对更低。亚洲、北美地区为空调主要销售市场。根据 Jraia(日本制冷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各地区空调需求有所 差异,亚洲北美为主要销售市场。其中,依托于广阔的日本及中国市场,亚洲地区零售量占全球比重为 66%;相对 较为发达的北美地区空调零售量占比为 14%,位居第二;欧洲由于气候原因导致空调需求量相对较低,占比仅为 6%, 与南美持平。空调类型:受住房结构影响,美国中央空调占比较高。与人口密度较大的日本、中国不同,美国具有地广人稀的特 点,主要住宅类型为独户式住宅。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在美国家庭中,独户式住宅占所有房屋类型的 68%,这类住房具有宽敞、高大通透的特点。由于其层高较高,具有足够的建筑空间用于布置风道;同时因为房型 较大且房间较多,统一安装中央空调相比每个房间单独安装分体式空调要更具性价比,因此在美国,家用小型中央 空调所占比重相当大。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美国全部家庭中安装中央空调的比例为 64.4%,安装 个体式空调的比例为 27.2%,而不安装空调设备的家庭比例仅为 13.0%(注:部分家庭可能安装两种不同类型空调, 故比例总数不等于 100%)。除中央空调外,窗式、便携式空调也大受欢迎。美国人力成本高昂,中央空调或亚洲流行的分体式空调需要工人安 装,大幅增加了空调的购置成本。根据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Prices 2019 年 1 月的价格数据,美国主要品牌的 12 匹 (2.5 吨)中央空调平均安装费是空调价格的 1.75 倍,可见空调的人工安装成本极高。除人力成本高昂之外,美国 公寓多为出租房,大多数美国房东要求房子保持原状,安装需要打洞的柜机或挂壁式空调需要申请,也增加了产品 的使用门槛。窗式、便携式空调等类型空调更适合公寓,窗式空调可以直接卡放在窗户上,具有性价比高,安装方 便的特点,因此在美国除中央空调以外,窗式、便携式空调也大受欢迎。冰洗行业:市场规模稳定,产品升级带动销量小幅增长。当前美国冰洗行业规模较大且保持小幅增长,根据 Statista 数据显示,2018 年美国洗衣机、冰箱销量分别为 1049 万台、1198 万台,同比增长分别为 3.96%、5.00%。除 2007 年-2009 年由于金融危机行业销量下滑较为明显以外,此后行业同比增速保持稳定小幅增长态势。根据数据可以看出, 冰洗行业在美国市场规模大致相当,由于保有量已趋近饱和,行业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主要依靠产品结构升级拉动 更新需求释放。(二)行业格局:白电行业集中度较低,本土品牌优势明显 1、行业集中度较中国更低,本土品牌占据主要份额 美国空调行业集中度较低,本土品牌优势明显。从市场格局来看,美国空调市场中的主要玩家包括本土品牌和日韩 系品牌,其中美国本土品牌更为擅长生产以水作为主要冷热传递介质的“水机”,日韩品牌更多擅长生产以氟利昂 等冷媒为冷热传递介质的“氟机”。由于水机更符合当地居民的使用习惯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因此美国本土品牌 优势较为明显。根据 Statista 数据显示,美国空调品牌 CR3 为 42%(2016 年),与我国市场集中度略有差距(64%, 2016;68%,2018),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开利、大金、特灵,市占率分别为 17%、15%、10%,总的来说美国 空调行业集中度较我国更低。冰洗行业同空调类似,行业份额较为分散。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显示,2018 年美国洗衣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品 牌分别为惠而浦、美泰克(惠而浦旗下)、GEA(海尔旗下),行业 CR3 为 57%;冰箱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品牌分 别为惠而浦、GEA、Frigidaire(伊莱克斯旗下),行业 CR3 为 38%。总的来看,在冰洗市场中美国本土品牌惠而浦、 GEA 优势明显,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是相比我国来说,美国冰洗行业集中度更低(根据中怡康数据,我国 2018年洗衣机、冰箱行业零售量 CR3 分别为 65%、55%),市场份额较为分散,这一点与空调行业较为类似。2、渠道商议价能力强,家电企业份额分散 美国白电行业集中度为何普遍较低?首先,从渠道层级来看:美国白电销售渠道层级较少且议价能力强,形成买断 式销售模式。美国家电流通渠道层级相对较少,家居建材零售商或家电及电子零售商直接对接家电厂商,依靠强大 的零售能力获得供应链优势。比如美国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商 Lowe’s 和 Home Deport 市占率均在 10%以上,在电 子电器专卖店中 Bestbuy 一家独大,他们依靠规模与家电企业直接谈判,话语权较足。而中国普遍是多环节流通体 制,渠道层级多为三到四级,经销商或代理商是中国家电渠道中重要的一环。同时国内家电企业更加注重自有渠道 建设,例如格力线下销售主要依赖于专卖店模式,专卖店销量占总销量的 80%左右,因此,国内家电企业渠道掌控 力优于美国企业,且话语权更高。在美国渠道零售商形成买断式销售模式的背景下,美国大家电企业话语权不高, 且渠道推广费用也不高,品牌投入无需过大,这是导致大家电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原因之一。从渠道结构来看:美国家电零售商占据主要渠道份额,且结构较为稳定。在所有美国大家电零售渠道中,以家居建 材零售商、家电及电子专卖店两种为主,两种渠道占比合计接近六成,渠道结构常年来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2019 年家居建材零售商占比为 31%,家电及电子零售商渠道占比 23%。与中国相比,美国零售商渠道为主要销售渠道,而中国家电渠道结构中自建渠道、零售渠道以及电商渠道分庭抗礼,不易形成一家独大的 格局,帮助品牌公司牢牢掌控对渠道的话语权。在美国家电渠道结构较为稳定的背景下,新兴渠道难以发展,零售 商渠道掌控着主要的销售话语权,美国家电企业没有更多直接与消费者对话的机会,也导致了美国大家电行业集中 度较低。二、美国白电行业给我国带来什么借鉴意义?(一)发展空间:白电行业进入成熟期后仍存在发展空间 1、以美国家电市场为镜,行业成熟后仍有空间 白电行业进入成熟期后,是否意味着没有发展空间了?从美国市场发展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从美国白电行业的发展得出两点启示:第一,在白电产品渗透率逐渐饱和时,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更新换代需 求将进一步拉动行业规模增长,保有量并不是衡量行业成长与否的唯一指标。我们对美国家电市场进行统计发现, 在行业进入成熟期后,除经济危机时期,家电行业销售额仍保持了稳定小幅的增长。对于我国而言,未来几年内, 此前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鼓励期间销售的产品普遍将进入更换周期,更新换代需求将成为家电行业下一阶 段需求的重要支撑。第二,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我国当前居民消费支出占 GDP 比重(38%)远低于美国(69%),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预计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升级空间较大,因此预计我国白电行业进入成熟期后仍存在发展空 间。虽然日本与我国消费习惯更为相似,但从宏观景气角度来说,我国后续的经济预期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这一 点与美国更为相似,因此在预测我国家电行业后续增长趋势美国市场更具借鉴意义。我国消费升级空间相比美国更 大,白电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美国白电市场渗透率逐渐饱和后,市场规模仍保持小幅增长,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口变化:随着美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家庭结构发生了 相应的变化,近年来美国结婚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一人户家庭类型占比持续提升。根据 Statista 数据显示,1970 年美国一人户家庭占比仅为 17%,至 2012 年比重增长至 28%。人口数量稳定增长叠加单身家庭占比提升使得美国家 庭户数持续增加,根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数据显示, 2000 年美国家庭户数为 7377.8 万户,到 2018 年已增长至 8350.8 万户,为美国大家电销量持续增长提供了前提保障。对比我国来看,我国与美国情况较为类似,近年来我国人口数 量的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 0.5%左右的稳定增长水平,且单身家庭占比也在逐年提高,家庭户数的增加将为我国家电 市场规模的长期增长提供保证。2)产品升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主力消费群体的逐步改变,80 后、90 后年轻人成为家电消费的主力人 群,消费特征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特点,家电消费从对量的需求逐渐转变为对质的需求,家电产品细分化是发展的 必然趋势。根据 Statista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美国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考虑最多的因素除产品质量、性价比、寿命等 关键因素以外,产品设计、产品创新性及独特性也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关注。在不断升级的市场消费环境 下,家电细分品类更加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传统产品的功能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升级,例如洗衣机品类衍生出 免污式洗衣机、儿童专用洗衣机、内衣专用洗衣机、洗烘一体机等等,产品品类细分化推动传统大家电产品由一户 一机向一户多机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均价提升也成为拉动美国家电市场持续增长的动力之一。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 家电基本已完成普及,行业步入成熟阶段,家电产品在功能及外观上有了更新突破,例如无氟冰箱、全自动洗衣机 等功能得到升级的产品在这一阶段相继问世。产品升级助推家电均价上升,数据显示,在行业进入成熟期后,1990 年的美国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各类家电产品均价相较 1970 年均呈现不同幅度的提升。在量价综合影响下,美国家 电市场规模保持稳健增长。2、我国消费升级空间较大,行业预将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镜,我国家电行业需求远未达到天花板。在家电行业成长初期,需求主要来自于新增购买,房地产销售直 接带来家电需求,带动了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销量的快速增长。但是,随着产品渗透率与销售规模的提升, 家电更新换代需求的占比将逐步加大,未来地产销售带来的新增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预计将会不断降低。当前白电 品类与地产关联度较低,大家电受地产影响带动的新增需求占比已经较低。根据测算,在不考虑地产的滞后周期下, 按每年住宅销售套数*保有量/销量来测算家电与地产间的关联度,厨电类与地产关联度最高,空调、冰箱、洗衣机 和电视等普及度较高的成熟品类与地产的关联度在 15%-30%之间波动,受地产影响相对较小。可见,目前大家电受 地产影响带动的新增需求占比已经较低,随着产品渗透率与销售规模的提升,未来家电更新换代需求的占比将逐步 提升。中国消费升级空间较大,更新换代需求将成为家电行业下一阶段需求的重要支撑。消费品的长期空间取决于经济发 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产品渗透率、人口数量等长期因素。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中国当前城镇化率、人均 GDP 远低于美国,2018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和人均 GDP 分别为 60%、9771 美元(美国分别为 82%、62853 美元), 中国人均GDP仍处在增长通道,且城镇化率水平距离发达国家仍有空间,家电消费需求还远未到天花板。2007年-2011年,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产业政策的支持,大家电销量获得了极其快速的增长。 而这一阶段销售的产品,普遍将在最近乃至未来几年进入更换周期,更新换代需求将成为家电行业下一阶段需求的 重要支撑。展望未来,结合经济发展阶段与保有量情况,我国不同层级市场将体现不同的消费特征: 1)一二线市场以更新需求为主,产品结构升级带动行业增长。在一二线城市中,由于大家电渗透率逐渐饱和,传统 白电、厨电将进入以更新需求为主的消费阶段,未来厨电、家居、个护等家电品类扩张以及产品升级是亮点。随着 居民生活水平及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吸尘器、洗碗机、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新型家电品类将快速普及。2)三四线市场空调、厨电仍有很大普及空间,新增需求将占据主导。当前三四线城市中空调、厨电的保有量尚处较 低水平,未来仍有增长空间。同时,受益于城镇化率持续提升以及电商打破传统渠道壁垒,未来在低线城市家电产 品普及速度会加快。此外,前期家电下乡的更新换代潮即将到来,也会继续拉动白电/黑电等传统品类消费升级。(二)发展方向:白电产品将向智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 1、美国家电智能化领先,市场规模增势迅猛 在 20 世纪后期以及进入 21 世纪后,美国家电市场迎来以智能化、环保化为主题的消费升级:1)1990-2000 年,美 国先后实施的关于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以及小家电制造商的能效强制标准,促进了家电产品向更加节能和 环保的方向创新和发展。2)2000 年后,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带动美国家电行业向智能、互联方向创新,更多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发明的家用电器产品都被重新赋予了互联网的新特性。美国智能家电市场已初具规模,行业增势迅猛。美国是全球住宅自动化系统和设备最大的市场,目前,其智能家电 产业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市场也已经初具规模,产业链完整。根据 Statista 数据,美国作为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增 长最快和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其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增速迅猛,2011 年智能家电销售额仅为 2.66 亿美元, 2018 年即已达到 74.81 亿美元,CAGR 高达 61%。美国智能家居领域参与者众多,共同推动行业发展。近年来,美国多个行业的多家巨头看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前景, 纷纷进军智能家居行业:2014 年 1 月 Google 以 32 亿美元收购 Nest,掀起智能家居热潮。之后,美国最大的无线通 讯服务供应商 AT&T(NYSE:T)和美国有线电视巨头康卡斯特(Comcast Corp),双双宣布进入家居安防和自动化 领域。2015 年 6 月,苹果发布了首批 HomeKit 智能家居产品,这些产品可以通过 iPhone、iPad 或 iPodTouch 控制灯 光、室温、风扇以及其他家用电器。2016 年 1 月 4 日,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宣布 2016 年将挑战人工智能技术, 开发能控制家庭环境的人工智能技术。2、我国智能家电蓬勃兴起,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智能家居及智能家电行业正蓬勃兴起,未来发展可期。根据奥维云网《AIoT 时代下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及趋 势》显示,2018 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 3556 亿元,同比增长 10.9%,根据奥维云网预测,预计 19/20 年我国 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 3929 亿元和 446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0.5%和 13.6%。其中,作为智能家居中最大的细分市 场,2018 年智能家电市场规模 2960 亿元,占据智能家居领域份额高达 83.2%,我们预计智能家电行业表现将明显优 于家电行业整体,市场兴起正当时。智能化是家电行业未来的趋势,智能白电零售额份额提升明显。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传统家电企业几十年来 所形成的方法经验、逻辑思维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如何拥抱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传统企业能否立足市场的关键。 智能、时尚、个性化等因素已然逐步替代“性价比”成为市场关注热点。在整个白电市场,智能产品零售额份额在 近几年逐年提高。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8 年智能冰箱零售额占全部冰箱品类份额达到 32%、智能空调份额达到 44%、智能洗衣机份额达到 40%,而在 2016 年智能冰箱、空调、洗衣机的份额分别仅为 10%、24%、15%。当前我国智能彩电基本完成普及,但智能白电品类渗透率较低,发展空间广阔。智能家电包括智能空冰洗、智能彩 电(不含激光电视)、智能厨卫电器和智能生活电器,在众多智能家电品类中,由于智能彩电普及起步较早,产业 链的完善及智慧化对核心功能改善较为明显,因此目前智能电视发展已较为成熟(2018 年市场规模达 1447 亿元, 占据智能家电市场份额 49%),渗透率较高。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智能电视的零售量渗透率已高达 92%,而相比之下,智能白电品类普及时点相对较晚,目前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8 年智能空调、洗衣机和 冰箱的渗透率分别仅 45.0%、24.5%和 8.7%。政策频出助推智能家电普及,企业加码入局智能家电领域。2019 年以来我国多部委下发多项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 绿色、智能型家电产品,促进更新需求的释放。自上轮家电下乡政策已过去十年,恰好处于上轮家电产品更新换代 时期,此次家电补贴政策的推出有助于刺激家电更新换代需求的释放,推动绿色、智能家电的进一步普及。当前主 要家电企业也纷纷加码布局智能家电,套系化产品销售已经逐步落地,海尔、美的与格力等家电龙头企业均发布智 能套系产品,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产品。 海尔智家积极布局智能家电领域,占据长远发展优势。海尔于 2019 年 6 月公司发布更名公告,为推进公司物联网智 慧家庭生态品牌战略的实施,公司更名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相应的证券简称变更为“海尔智家”。此次 更名表明公司布局智慧家电的决心,公司也将业务方向由传统家电向智慧家庭转变,致力打造一站式、全场景、定 制化的成套智慧家庭解决方案。2018 年海尔智家升级“5+7+N”智慧全场景定制化成套方案,根据物理空间划分为 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浴室、智慧卧室和智慧阳台,提供全屋空气、全屋用水、全屋洗护、全屋安防、休闲娱 乐、全家美食和全屋视听共七大解决方案。相比于传统家电,智能家电的产品可互联互通,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 舒适的使用体验。海尔在智能家居领域逐步进入收获期,根据公司财报披露,2018 年海尔智慧家电销量增长 79.8%、智慧家庭用户数 增长 15.6%、全屋成套解决方案销售占比达 25%、增长超过 100%,物联网生态收入 28 亿元,增长 1622%。公司于 2019 年 9 月 6 日在上海正式开启海尔智家 001 号体验中心,该体验中心是目前已建成的海尔智慧家庭最大规模的线 下体验中心。001 号体验中心的落地为用户提供全场景、一站式的服务体验,助力从单品到家电家居一体化解决方 案的销售转型,9 月 001 号体验中心实现累计单月销售 2000 万元,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方案单用户平均价格 40 万 元,其中智慧家电场景解决方案用户平均价格 25 万元。美的推出“双智战略”顺应智能化趋势。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2015 年美的在“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 三大主轴上聚焦“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加速从家电企业向科技集团迈进的步 伐。2018 年 5 月,美的集团全国首家前装家电体验中心开业,提供中央空调、智能厨房、中央热水、全屋净水、智 慧家居、照明、采暖、新风等八大品类产品。随着首家体验中心的开业,美的也在描绘更广阔的发展蓝图。2018 年 美的线下陆续开设 50 家前装家电体验中心,以场景化、智慧家庭、专业设计为核心优势,引领中国智慧家电行业发 展。(三)企业发展:家电龙头优势地位将持续加强 1、白电行业格局稳定,龙头企业优势预将延续 白电行业具有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核心技术更新缓慢的特点,行业格局较为稳定。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 产品最早诞生于欧美地区,并于 1960-1980 年代左右在发达国家迅速普及。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其核心技术没 有发生过较大变化,且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不同品牌之间的产品同质化较为明显。从产品核心技术以及工作原理 来看,以空调为例,空调制冷的本质是通过转换冷媒(氟利昂或水)的物理形态在室内和室外实现热交换,在室内 液体气化吸收大量的热量,在室外由气态变为液态释放热量,从而将室内热量传导到室外,如果制热则循环方向相 反,其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1877 年德国发明设计出第一台以氨为制冷工质的空 调,近一百四十年以来其制冷技术原理与工艺方法一直沿革至今,除了转换冷媒的变化以外,核心技术与核心零部 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改进与变化。此外,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的核心技术也未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产品标准 化程度较高、核心技术更新较为缓慢的背景下,白电行业根本变化不大,市场格局较为稳定,龙头企业把握核心技 术优势,壁垒深厚难以被颠覆。具体到中国市场,当前我国白电行业逐渐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在家电行业近 40 年的发展历程中,白电龙头企业 凭借着产品力领先、研发技术领先以及战略布局领先,已经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要优势。我们对白电龙 头企业所具备的竞争优势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技术优势:以空调行业为例,空调核心部件是压缩机,当前国内压缩机行业格局稳定,且行业技术壁垒较高,鲜 有新竞争者进入。根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08 年与 2017 年行业主要参与企业并未发生改变,排名前列的压缩机 制造商均为美芝、凌达、海立。家电龙头企业深耕多年,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沉淀具备着不可复制的产业链优势, 早已掌控大型压缩机制造商,其中美芝、凌达分别被美的及格力控股。同时压缩机非自配套需求占比不断萎缩,从 2010 年的 61%降低至 2017 年的 39%,独立压缩机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受到挤压。因此对于中小品牌或新进入者 而言,核心部件将成为短期内一项难以撼动的技术壁垒。2)品牌优势: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需要长期的时间投入、营销支出以及产品品质的保障,品牌壁垒 短期内难以撼动。除自身品牌建设以外,如今龙头公司多已通过收购、并购以及新设品牌建立起完善的多品牌矩阵, 覆盖不同层级客户群体,充分发挥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例如海尔旗下已拥有 7 大品牌,覆盖全球市场以及多层级 用户群体。海尔利用品牌矩阵的协同优势已在全球多区域实现份额领先,成长为真正的全球大家电龙头,此外美的 及格力也正逐步完善自己的多品牌矩阵。品牌形象以及品牌矩阵的建设需要长期以及高成本的投入,龙头企业的品 牌优势短期难以复制。3)渠道优势:白电行业属于耐用消费品行业,对销售渠道的依赖程度颇深,而完善的渠道体系建设需要企业长期投 入。当前我国龙头公司渠道建设已日臻完善,根据公司公告显示,格力当前拥有 26 家区域性销售公司,线下已有 4 万多家网点;美的已在全国设立超过 30 个区域市场运营中心,在各级市场渠道网点实现全部覆盖;海尔自有渠道在 全国建设 8000 多家县级专卖店、3 万余家乡镇网络,龙头公司凭借扎实的固有渠道基础以及出色的渠道变革能力, 在激烈的渠道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形成中小企业短期内难以撼动的渠道优势。 从市场格局来看,我国龙头企业优势突出,优势预计仍将延续。总的来说,目前三大白电龙头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 竞争优势都十分突出,龙头公司的成本及品牌优势基本难以撼动,行业格局稳定。根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19 年 前 11 个月空调行业格力、美的、海尔内销出货量累计份额 CR3 已超过 70%,且在空调新能效标准落地之后,市场 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冰箱行业海尔一枝独秀,内销出货量累计份额稳定居于行业第一,CR3 集中度已经接近60%;洗衣机行业中海尔与美的系(美的及小天鹅)双寡头内销出货量份额合计也已超过 60%。在下一发展阶段中, 我国龙头公司经营业绩稳定、产品力领先,战略方面积极进行多元化、全球化布局,预计仍将占据主要竞争优势。2、多元化、全球化是家电企业发展必经之路 企业发展方向方面,复盘美国家电龙头惠而浦的成长历史,持续且成功的多元化与国际化是家电龙头进一步发展的 必然路径。1)多元化:二战结束后,美国进入战后繁荣期,人口数量攀升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家电行业也同 样进入飞速发展期。惠而浦把握历史机会,在这一时期进行一系列自主研发和外延并购,1947 年,惠而浦发明全球 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1955 年,惠而浦兼并了一家优质电冰箱生产商 Seeger Refrigeration Company,开始拓展冰箱 业务;同年,收购了 RCA 公司的空调业务。至此,公司产品囊括了空冰洗三大白电。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惠而浦 的业务进一步发展到家庭取暖和制冷设备、厨电设备。惠而浦的多元化布局帮助公司打开长期增长空间,自此,惠 而浦迅速从一家小型的洗衣机生产企业,升级为覆盖各类大家电的大型制造商。2)全球化:从本土市场走向国际化 为惠而浦提供了二次增长动力。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美国本土耐用品市场增速下滑,到 1991 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家电行业已十分成熟。惠而浦主动求变,通过收购兼并开始全面拓展海外市场,迎来公司规模的二次增长,并逐渐 成长为世界家电龙头。1988-1998 的十年期间,随着公司的海外扩张,惠而浦的营收规模、市场份额迅速扩大,1988 年-1998 年,公司营收规模从 44 亿美元扩大至 103 亿美元,CAGR 达 8.8%,与此同时公司股价及市值也一路上涨。惠而浦凭借一系列并购迅速开拓海外市场,但由于并购过程过于激进,过快的海外开拓给惠而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 影响。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公司海外扩张进程步伐加快,但营业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其中,惠而浦在进军中国市场时屡战屡败,由于对中国市场认识不足,惠而浦在产品和渠道上产生了战略失误。1994 年惠而浦分别与北京雪花 电器、上海水仙电器在中国开设合资企业,由于错误地判断了中国市场的成长速度以及产品更新速度,惠而浦坚持 生产雪花品牌的传统有氟冰箱,造成产品积压,直到 1997 年才建成无氟冰箱生产线,此时已经大大落后于其他厂商。 此外,中国厂商模仿能力强,制造成本低,惠而浦低估了竞争对手的实力,被海尔、小天鹅等品牌实现弯道超车, 造成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失败局面。为应对负面影响以及降低成本,惠而浦在 1994 年、1998 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我国家电行业日趋成熟,增量空间有限,家电龙头企业已经普遍加码布局多元化、全球化以寻求长期增长空间。 1)多元化:在行业发展逐渐进入成熟期之后,家电企业通过多元化布局能够有效实现分散企业风险、促进技术更新、 扩大品牌声誉,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多元化业务带来的新的收入、利润增长空间。美的集团无疑是多元化布局最成 功的代表,美的现在的成长,离不开过去十几年对洗衣机、小家电、厨电等多元产品线的持续布局,当前美的集团 在国内市场多品类均保持份额领先。2)全球化:当本土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时,继续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的边际成本非常高,而且由于竞争激烈,公 司也很难实现利润的增长。近几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频繁试水,尽管失败仍旧屡见不鲜,但随着海外并购经验 的增加,并购整合成功率也在逐步提升,如海尔收购东南亚三洋、新西兰斐雪派克、美国通用家电;美的收购日本 东芝、意大利 Clivet、德国库卡集团等。其中,海尔智家作为全球化布局的成功代表,经过多年海外深耕,已成长为 全球大家电龙头,目前旗下拥有海尔、卡萨帝、统帅、GEA、Candy、Fisher&Paykel、AQUA 七大品牌,已实现全 球多区域份额领先。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显示,海尔智家凭借品牌协同优势已成为全球大家电市场的龙头,2019 年全球大家电品牌零售量份额中海尔位居第一(16%)。惠而浦多元化、全球化扩张给我国带来的启示:1)扩张进程应循序渐进。海外扩张帮助惠而浦迅速扩大企业规模, 但由于进程过于激进使得惠而浦负面资产增多,拖累公司经营业绩增长,为公司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挑选并购 标的以及进入新市场时,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以及长期战略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品牌间的协同优势。2)全球化 布局因地制宜。惠而浦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屡战屡败,主要原因系没有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以及竞争对手情况。 家电企业在全球化布局时因综合分析不同国家市场特点、消费者偏好、行业竞争格局等,因地制宜,制定适合不同 国家的策略。3)品牌建设是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企业高质量、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 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惠而浦作为成立百年的老牌大家电龙头,在全球化及多元化扩张时没有丢弃自主品牌, 利用先并购海外品牌再嫁接自主品牌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整合。我国企业在海外扩张时也应当充分重视品 牌建设,早期我国家电企业的海外拓展主要以 OEM、ODM 代工形式为主,近年来已经逐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例 如海尔智家 2019 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 47%,近 100%为自有品牌收入。 (报告来源:)(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