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前景红旗飘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前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OLED市场前景广阔一、概述OLED 全称为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指采用极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所构成且当电流通过时会发光的有机半导体,OLED 具有自发光特性。未来 5 年,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和制造业自动化的持续深入以及中国 OLED 柔性屏技术日益成熟的驱动下,OLED 产品在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将保持增长的趋势,中国 OLED 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在 2023 年达到 650.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9.1%,发展空间非常广阔。1、利好政策支持行业发展OLED 是新一代显示屏中不可缺少的元件,是电子行业如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穿戴设备等各行业终端领域发展的基础。作为现代信息行业的核心行业之一,OLED 行业的发展受到中国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利好的政策为中国 OLED 行业发展创造了更为规范和更具有支持性的环境。近年来,相关部门利好政策频出,鼓励行业发展,促进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2、原材料成本下降,带动 OLED 产品需求在 OLED 面板生产成本方面,无论是硬性 OLED 屏还是柔性 LED 屏,发光材料成本均占据了 OLED 产品生产成本的 31.0%。目前发光材料主要采用的是荧光材料(用于红绿光材料)和磷光发光材料(用于蓝光材料)的组合。中国材料国家实验室正积极推进发光材料技术研究,在荧光发光材料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传统荧光发光材料效率低的问题。3、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端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推动了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高端电子设备日益普及,消费者对显示屏的要求逐渐提高。OLED显示屏是利用有机电自发光二极管而制成的显示屏,不但具备了优于传统 LED 屏幕的显示对比度、色域、可视角、反应速度、柔性高等特点,而且更加轻薄、省电,使得 OLED 下游应用领域对 OLED 屏需求增长,尤其在消费电子领域。OLED 屏凭借柔性、轻薄、对比度高等优点得以广泛应用于智能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及消费体验。随着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下游应用产品销量增长,OLED 的渗透率将会提高,OLED 市场规模也将随之快速增长。二、 中国 OLED 行业定义及分类OLED 全称为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指采用极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所构成且当电流通过时会发光的有机半导体,OLED 具有自发光特性。OLED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其显示性能相比 LCD 更优异,具有显示效果佳、耗电低、柔性高和超轻薄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汽车电子、智能穿戴设备、VR 设备和消费电子等产品的屏幕上。OLED 按驱动方式可分为主动矩阵 AMOLED 和被动矩阵 PMOLED:①AMOLED 也可称为有源驱动式 OLED,具有 TFT 阵列,可独立地控制每个像素点的发光情况,使得像素点可连续且独立发光,最终形成所需图像。AMOLED 是目前 OLED 行业的主流应用,主要在高端及中大尺寸屏幕领域应用较广;②PMOLED 也可称为无源驱动式 OLED,不具有 TFT 阵列,需通过外部电路控制像素点发光,难以实现对单个像素点的精确控制。MOLED 的分辨率和发光效率较低,PMOLED 只能应用在低端和小尺寸的屏幕。中国 OLED 行业分类三、中国 OLED 行业发展现状目前 OLED 行业集中在美国、韩国、日本、中国等地区,其中韩国 LG 和三星分别在OLED 的大尺寸和中小尺寸面板市场中形成了行业垄断。目前全球 OLED 面板产能主要集中在三星和 LG 这两家企业。截止到 2018 年,LG 占据大尺寸 OLED 面板市场超过 90%的份额,其产品主要应用在电视行业上;三星则占据中小尺寸 AMOLED 面板超过 90%的份额,其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行业。中国 OLED 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政府红利政策的支持下,中国 OLED 行业增长迅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与各厂商的积极布局,中国 OLED 行业已形成京津翼、珠三角、闽台、长三角、中西部五个行业集群。2018 年中国本土面板制造商京东方、天马、和辉光电和国显光电等企业大规模投资建厂,大量释放产能,加速推进 OLED 行业的国产化进程。截止至 2018 年 5 月,京东方已在四川成都和绵阳布局了两条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其中成都京东方生产线是全球第 2 条量产的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而绵阳第六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则将于 2019 年建成投产。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智能全面屏手机均采用三星的 AMOLED 柔性屏,但随着中国京东方成都第 6 代柔性 AMOLED 产线的正式量产,三星的这一垄断地位将被打破,智能手机厂商将拥有更多的选择。2018 至2022 年全球将新增 12 条中小尺寸 OLED 生产线,其中中国大陆占据 6 条,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 OLED 产能国家。可见,中国 OLED 行业正快速发展,在全球市场中的话语权将进一步提高。四、 中国 OLED 行业产业链中国 OLED 行业由上至下可分为上游参与者包含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供应商、中游面板制造商和模组组装商、下游为显示屏应用领域终端用户。中国 OLED 行业产业链1、上游分析中国 OLED 产业链的上游参与者包括 OLED 原材料、OLED 生产设备和 OLED 相关部件的供应商:①OLED 原材料包括 ITO 玻璃、有机发光材料、偏光板、封合胶等,其中有机发光材料是由化工原料合成为中间体,再由中间体进一步合成单体粗品,单体粗品由 OLED单体生产材料厂商进行升华处理成为 OLED 单体,后由面板生产企业蒸镀到基板上,从而形成 OLED 有机发光材料。由于中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企业在 OLED 有机发光材料中的中间体和单体粗品有一定影响力,现已成为全球主要的 OLED 中间体和单体粗品的供应商之一。升华材料具有较高制造工艺技术含量且受专利产权保护,受此影响,市场长期被韩、日、德和美厂商垄断,导致中国 70.0%以上的 OLED 有机发光材料依赖进口,中国企业在原材料上的议价能力较弱;②OLED 生产设备包括显影、镀膜与封装设备、检测与测试设备等,存在较高的技术和资金壁垒。从上游的生产设备环节看,中国在显示模组设备的技术和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接近,但日本 Tokki 和 Ulvac 以及美国 3M、SEIKO、SUSS等厂商在上游 OLED 生产设备中的显影、测试和有机发光材料环节中的蒸镀设备方面优势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中国企业对进口 OLED 生产设备依赖性较大;③OLED 相关零部件包括驱动 IC、电路板和其他相关材料等。虽然中国有相关的电路板零部件企业,但由于 OLED对电路板要求较高,大部分企业仅从事相关电路板的相关零部件生产,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较少。综上所述,从 OLED 原材料、生产设备和相关部件等上游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在在 OLED 产业链上游环节市场竞争能力较低。2、中游分析中国 OLED 行业产业链的中游为面板制造商和模组组装商,目前全球量产的 OLED 显示面板主要以韩国 LG 和三星、日本 JDI、夏普为主。随着中国红利政策及资本家对中国 OLED行业前景看好,中国 OLED 企业通过购买 OLED 上游的设备、自主研发 OLED 技术等方式,推动了中国 OLED 行业发展。3、下游分析中国 OLED 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为 OLED 产品应用行业,包括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汽车、移动终端等领域。随着全球 OLED 生产线陆续投产,下游消费电子市场迅速增长。在应用领域方面,2018 年智能手机以 70.8%的占比成为了 OLED 行业最大的应用领域,其次为可穿戴设备和家用电器及电视领域,占比分别为 9.5%和 7.5%。智能手机是 OLED 行业现阶段比重最大的应用领域,主要原因为智能手机趋向全面屏幕、窄边框及曲面屏等多元化产品发展,OLED 屏幕以可视角度大、对比度高、柔性高等优点成为当下智能手机主流配置,受益于此,OLED 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五、中国 OLED 行业市场规模在“中国制造 2025”和信息电子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进入了加速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期。OLED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呈现出新的快速发展趋势。从 OLED 产能来看,中国 OLED制造企业积极推进 OLED 产能建设,大部分企业计划在 2020 年扩张产线以实现产能释放。得益于维信诺、深天马、京东方等企业新产线的量产,截止到 2018 年底,中国大陆已量产的小尺寸 AMOLED 产线达 9 条,中国大陆 AMOLED 规划产能已占到全球产能的 30.0%左右。未来仍有 7 条 AMOLED 产线将先后实现量产,国产 AMOLED 产能将迎来新的增长点,三星的 AMOLED 供给端的垄断地位或将被中国厂商打破,国产化加速发展。伴随着中国 OLED 显示技术的成熟与产能的释放,中国 OLED 产品价格将得到优化,OLED 产品在下游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可穿戴设备等应用领域里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中国 OLED 行业规模从 2014 年的 167.3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1093.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59.9%。未来 5 年,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和制造业自动化的持续深入以及中国 OLED 柔性屏技术日益成熟的驱动下,OLED 产品在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将保持增长的趋势,中国 OLED 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在 2023 年达到 650.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9.1%,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六、中国 OLED 行业竞争格局从全球 OLED 市场来看,OLED 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等五大区域。韩国厂商凭借成熟技术优势,成为了全球较大的 OLED 生产地区,其中韩国三星几乎垄断了 OLED 市场。根三星电子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 95.9%,其次是 LG,市占率为 3.8%。另一方面,美国在 OLED 上游高端设备和相关零部件的显影、蒸镀和测试设备及驱动 IC 等方面方面优势明显,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日本和中国地区 OLED 企业以材料生产为主,其中中国主要供应前端的中间体和粗单体,日本以终端升华后的单体材料等产品为主。得益于政策扶持,中国OLED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以七大OLED厂商为主的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这七大厂商分别为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和辉、维信诺(国显)、固安鼎以及柔宇科技,其中京东方占据中国OLED供应商市场的领先地位。此外,随着柔性OLED面板以多种优势成为行业内的热门研发产品,目前柔宇科技在柔性显示方面积累了较强的技术优势。现阶段中国七大 OLED 厂商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背景下,中国OLED行业具备了一定的研发及行业化能力。当前中国约有40家从事OLED技术研发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同时,2018年中国OLED厂商京东方、天马武汉、和辉光电、信利惠州等均加快了在OLED产能上的布局,产线预计于2020年建设完成,意味着中国OLED产能将集中释放,行业将会加入高速发展阶段,届时,中国将打破韩国在OLED产能垄断地位。预计在国家利好政策背景下,中国OLED国产化发展迅速,厂商投资回报率将不断提升,吸引新企业持续进入,未来OLED行业竞争将日益激烈。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关联报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申请报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建议书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商业计划书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

办公事

铜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回升拉动铜箔涨价会

铜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回升拉动铜箔涨价会1. 铜箔价格大幅上涨复工复产以来,铜箔价格出现较高涨幅。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0 年 3 月,受疫情影响,6μm 和 8μm 铜箔均价分别回落至 70.5 元/公斤、90.5 元/公斤;但是自 6 月份开始,持续回涨,2020 年 12 月,6μm 铜箔价格回到 76 元/公斤,较 3 月涨价 7.8%;8μm 铜箔价格回到 94 元/公斤,较 3 月涨价 5.0%,铜箔涨价趋势较为明显。初此之外,铜箔上市公司超华科技在投资关系中提到铜箔下游需求旺盛,价格可能维持上涨态势。2020 年疫情以来铜箔价格涨幅较高2. 涨价原因:国内需求强势恢复2.1. 国内需求恢复,进口覆铜板单价上涨作为铜箔的下游载体,近几月国内覆铜板需求大增,带来进口单价上涨。2020 年 10月,我国进、出口覆铜板单价分别为 19.71、5.68 美元/公斤,单月同比分别为 16.2%、-4.5%。进口价格大幅上涨,反应国内需求旺盛。2020年3月-2020年10月进口覆铜板单价上涨2.2. 新能源车需求恢复复工复产以来,新能源车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2020 年 7/8/9/10 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量单月同比 36.7%/31.6%/51.1%/94.1%。2020 年 10 月,我国新能源车累计产量为 93.7万辆,累计降幅收窄至-2.8%。新能车需求回复,带动锂电铜箔需求走高。最新数据,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 18 万辆,同比增长 128.6%。其中插电混动销量 3 万辆,同比增长 160%。纯电动的批发销量 15 万辆,同比增长 122.3%。2019年3月-2020年10月新能源车产量大幅回暖2.3. 电子元气件景气回升2020 年 9 月,我国电子元气件出口金额累计同比 16.2%;我国电子元气件生产企业销售利润率自复工复产以来大幅回升,从 2020 年 3 月仅 4.22%上升至 9 月销售利润率8.38%的水平,量价齐升反应行业景气度改善趋势。2018年4月-2020年9月电子元器件利润水平上升总体上,从主要下游行业来看,铜箔及其下游覆铜板产品,属于典型的顺周期品种,一是经济回升带来主要下游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等需求回升;二是国内新能源车高速增长,对电子铜箔拉动明显。3. 铜箔行业需求前景广阔,景气可期3.1. 铜箔需求:新能源车成长性确定,5G+IDC 双轮驱动根据工艺流程,铜箔可以分为电解铜箔和压延铜箔。电解铜箔为硫酸铜溶液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沉积而成,多用于锂电池(锂电铜箔)和刚性覆铜板(电子铜箔、标准铜箔);压延铜箔由铜原料通过物理手段反复辊压加工而成,多用于柔性覆铜板。其中锂电铜箔主要应用场景为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类电子(电池);电子铜箔的应用场景为通信设备和消费电子元器件(覆铜板)。铜箔分类政策驱动确保新能源车成长性。考虑 2019 年 12 月初,工信部就《2021-2035 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规划》要求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 20%左右(2019 年仅为 4.7%)。新能源汽车销量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预测达 32.9%。2019 年我国汽车销量 2576.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 120.6 万辆,渗透率为 4.7%。根据宝马集团预计,2025 年前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曲线将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幅超过 30%。我们以 30%的增幅进行测算,预测新能源汽车销量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可达 32.9%。预计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超 582.1 万辆预计 2025 年锂电铜箔需求量预计达到 43.9 万吨5G 基站进入密集投放期。2019 年,我国完成 5G 基站建设 13 万个; 2020 年 1-9月,我国建成 5G 基站 48 万个,我们预计 2020-2022 年全年完成 5G 基站建设 70/90/100万个。2019-2025年我国新建 5G 基站数量分析预测智能手机产量回升。2020 年 2 月,受疫情冲击,我国智能手机产量大幅下滑,累计产量仅为 9836 万台,累计同比-32.5%;复工复产以来,受益疫情导致远程办公提升对智能手机需求,智能手机产量逐步回升,2020 年 1-10 月产量 8.55 亿台,累计同比 2.6%。随着后续 5G 基站铺设完备,有望催生新的智能手机需求。2018年2月-2020年10月智能手机累计产量增速转正2010-2019年IDC 市场规模逐年上升疫情加快 IDC 市场增长。根据中国 IDC 圈,2010 年我国 IDC 市场规模仅为 102 亿元,2019 年市场规模高达 1563 亿元,年复合增速 35.4%。2020 年 4 月 20 日,阿里云宣布未来 3 年再投 2000 亿,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腾讯未来 5 年投资 5000 亿发力新基建。3.2. 铜箔供给:稳步扩张,但速度可控2019 年我国电解铜箔的产量为 43.1 万吨,比 2018 年增加了 3.5 万吨,年增长率为9.0%。电解铜箔销售量为 42 万吨,比 2018 年增加了 4 万吨,年增长率为 10.4%。2019年我国电解铜箔的销售收入得到大幅的增长,达到了 305 亿元人民币,比 2018 年增长了 4.6%。电解铜箔中,电子电路铜箔的销售量为 28.8 万吨,锂电池铜箔的销售量为 13.1 万吨。两大类铜箔占总销售量的比例为 68.7: 31.3(电子电路铜箔:锂电池铜箔)。对比 2018年的比例情况(2018 年两大类铜箔产量的比例为 69.8:30.2),锂电铜箔的占比略有提升。铜箔市场产量逐年提升,同比增速 15.9%2019 年国内主要电解铜箔企业产量统计铜箔企业产能扩张缓慢。2019 年,国内有 13 家铜箔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年产量达到 1 万吨以上规模,产量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数量比 2018 年增加 1 家。其中,有 4家企业的产量,是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大幅增长,分别为:江苏铭丰(66.9%)、灵宝华鑫(47.6%)、德福科技(43.1%)、广东嘉元(19.6%)。未来铜箔扩产计划较多但进度较慢。从公开整理数据看,未来国内铜箔企业扩产计划较多,但是从跟踪的 2020 年扩产进度来看,实际上扩产计划低于预期,除了超华科技 8000 吨项目与 11 月份投产外,其他进展偏缓慢,我们调研主要原因为铜箔设备订货周期长、设备厂家产能制约等,预计 2021 年行业供需格局将好于预期。部分铜箔企业扩产计划受益下游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5G 基站密集建设以及 IDC 市场大幅增长,我们认为铜箔行业供需格局将改善,价格上涨具备持续性。铜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铜箔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铜箔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关联报告:铜箔项目申请报告铜箔项目建议书铜箔项目商业计划书铜箔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铜箔项目节能评估报告铜箔行业市场研究报告铜箔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铜箔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铜箔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铜箔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

路人甲

超声电子:原拟投资8亿元建设的《新型特种印制电路板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应用建设项目》停止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4月21日讯,有投资者向超声电子提问, 您好投资8亿的万吉工业区项目开始试产了吗?预计何时可以全面投产?谢谢公司回答表示,答:经公司八届五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原拟投资8亿元建设的《新型特种印制电路板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应用建设项目》停止,变更为投资建设《新型特种印制电路板产业化(一期)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改为158000万元。该项目按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在2022年1-3月试产。该预计不构成对投资者的承诺,项目进度可能因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发生变化。项目详细情况可查阅2019年8月10日披露的董事会公告。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要润

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高频通讯时代新星

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高频通讯时代的材料新星1、产业链:PTFE是使用最广泛的含氟聚合物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类重要的氟聚合物,由四氟乙烯聚合而来。1938年Plunkett和他的助手首次从装有TFE的钢瓶中得到了粉末状的PTFE,引起杜邦公司的重视,并探索其聚合条件及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前景。PTFE产业链前半部分与制冷剂产业链一致,上游涉及基础化工原料萤石、甲烷和液氯,中游涉及重要氟化工中间产品氢氟酸,成品PTFE下游需求主要来自机械、电子、化工和防粘涂层等领域。PTFE按合成方法分为悬浮PTFE、分散树脂粉末和浓缩分散液TFE单体聚合的方法主要有悬浮聚合和分散聚合。可以按照聚合方法将PTFE分成悬浮PTFE和分散PTFE,后者可以再细分为分散树脂粉末和浓缩分散液。三类PTFE产品加工性能各异,适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工成型,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目前悬浮法PTFE约占50-60%,分散树脂粉末约占20-35%,浓缩分散液约占10-20%。(1)悬浮聚合法:在聚合釜中以水为介质,以过硫酸铵作引发剂,稀盐酸为活化剂,使TFE于0.5-2MPa和40-45℃下引发聚合制得白色粒料,经捣碎、研磨、干燥得到不同粒度粉状。悬浮树脂是颗粒比较大的白色粉末,颗粒粒径为毫米级。(2)分散聚合法:分散聚合时需加入少量分散剂(全氟辛酸铵)和稳定剂(氟碳化合物),以氧化还原催化剂进行引发聚合,聚合反应制得的含PTFE20%左右的分散液。聚合所得分散液若要制成粉末,需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后,于15-20℃进行机械搅拌,再经凝聚、洗涤、干燥,即得白色松散粉状产品分散PTFE。若往20%左右的分散液加入乳化剂,则可制得固体含量约为60%的PTFE浓缩分散液。分散树脂粉末呈白色松软颗粒状,粒径为亚微米级(250~350nm);浓缩分散液为白色乳状液体。2、需求:5G带来年均14亿市场,锂电需求有望爆发国内PTFE市场约为47亿元,需求集中在化工和电子领域PTFE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化工和电子行业。PTFE具备耐腐蚀性、润滑性、良好介电性等多种优异性质,在众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根据MordorIntelligence统计,2018年全球PTFE81%的需求来自化工、电子、汽车及运输和厨具四大领域,其中化工行业以44%、电子行业以17%的份额成为PTFE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其余一些应用分布在汽车运输、厨具、医疗和建筑等领域。2018年PTFE下游需求结构PTFE在化工、电子、汽车及运输和厨具四大领域发挥的主要作用如下:化工:PTFE凭借其耐腐蚀性,作为腐蚀性化学品输送管道内的衬里或直接被制成管道网络中的关键部件(如阀门);PTFE耐腐蚀,可用作各类设备中的密封部件,不会被其他化学溶剂溶解而导致设备密封不良。电子:良好的绝缘性能,PTFE绝缘薄膜在各类电容器绝缘介质中应用较多;突出的介电性能,可制成低损耗的PCB,适合高频通信;在特定条件下出现极向电荷偏离现象的特点,能够用于制备扬声器、设备零件等。汽车及运输:汽车油封材料中,能够将传动部件中需要润滑的部件与出力部件隔离,防治润滑油渗漏;PTFE透气膜用于汽车车灯,平衡灯内外压力并防止水、灰尘、汽车液体等带来的污染。厨具:聚四氟乙烯具有不粘性,是不粘锅常用的涂层材料。近年来全球PTFE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根据Plastic Insight数据,2018年全球PTFE市场规模达45亿美元,国内PTFE市场从2016年到2018年呈上升趋势,2019国内PTFE需求减少,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为6.76亿美元,需求下降一方面是环保督察国内相关企业开工率处于低位,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影响了国内产品出口量。2020年受到疫情等影响,PTFE消费量显著下降,2020年1-10月份国内PTFE表观消费量4.52万吨,同比下降23.7%。2014-2018年全球PTFE市场规模2015-2019年国内PTFE市场规模5G高频和低延迟需求下,PTFE成为不二之选为满足低时延、高速率、大流量、多连接的需求,5G技术正在往更高的频段发展。5G技术需要在连接设备数量提升数十倍、数据流量密度提升近千倍的情况下,实现将端到端延时缩短五倍、传输速率提升数十倍的目标。为此,5G通信需要更大的带宽资源,即需要采用频率更高的电磁波进行通信。5G的高频化对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Dk)、介质损耗系数(Df)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TFE是5G通信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国覆铜板行业协会,5G通信高频化下,基材的介质损耗系数在2.4以下,介电常数在0.0006以下,若基材的介电性能弱于上述标准,整个5G网络就会出现更高的传输损耗,同时信号传输速度也会出现大幅下降,削弱5G相较于4G的优势。在传输损耗提高的同时,5G的信号覆盖面积也会缩小,不利于构建稳定的网络环境。PTFE是低介电树脂PPO、PI、LCP、CE中唯一符合介电性能要求的树脂,虽然PPO的两个参数均在标准附近,但其熔融温度高,熔融粘度大,流动性差,热塑加工较为困难,应用较少。综上,PTFE是5G基站以及智能手机介电材料的不二之选。在5G产业链中,PTFE作为高频覆铜板、半柔同轴电缆和细微射频同轴电缆三类中间产品的原材料,最终在下游被应用到5G基站的AAU(有源天线单元)、5G智能手机的主板和5G智能手机的射频连接组件中。PTFE在5G产业链中的应用PTFE在5G基站上的应用PTFE高频覆铜板高频PCB5G基站的AAUPCB(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PCB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主要作用是为布设在PCB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提供电路连接。覆铜板是PCB的主要原料,在其上进行电路印刷制得PCB。覆铜板是将木浆纸或玻纤布等增强材料浸以树脂,使用粘合剂在一面或两面上覆盖铜箔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板状材料。它是PCB板极其重要的基础材料,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功能的印制电路板,都是在覆铜板上有选择地进行加工、蚀刻、钻孔及镀铜等工序制成的,它对PCB板主要起互连导通、绝缘和支撑的作用,对电路中信号的传输速度、能量损失和特性阻抗等有很大的影响。PTFE等高频材料作为基板制成的覆铜板为高频覆铜板。覆铜板基板中的合成树脂主要有常用的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PTFE等。通信行业常用的FR4覆铜板使用环氧树脂作为基板材料,但其损耗大,不适合高频通信。PTFE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适用于5G、航空航天、军工等高频通信,其制成的覆铜板被称为高频覆铜板。高频覆铜板在5G基站的AAU中的天线模块和射频模块上有重要应用。4G基站包括BBU(基带处理单元)、RRU和天线三部分。天线是电路信号与空间辐射电磁波的转换器,向空间辐射或者接收电磁波;RRU是天线系统和BBU沟通的中间桥梁,负责将天线传来的射频信号经滤波、低噪声放大、转化成光信号,传输给BBU,或将从BBU传来的光信号转成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发送出去。到了5G时代,基于小型化和集成化的需求,RRU、天线以及连接两者的馈线合并成AAU。因而AAU的天线模块、射频模块和4G基站的天线系统、RRU在功能上一一对应。天线系统由功分板和集成在其上面的天线振子构成,射频模块由TRX板和集成于其上的PA板、滤波器等组成。其中天线系统的功分板和射频模块的PA板均需采用高频覆铜板制成的PCB。PTFE半柔射频同轴电缆5G基站的射频连接射频同轴电缆是通信设施与电子设备内部的信号传输线。它与射频同轴连接器组成射频同轴电缆组件,主要应用于通信天线、馈线及电子设备内部信号传输线,起到发射、接收、传输射频信号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它由外向内由护套、外导体(屏蔽层)、绝缘介质和内导体构成。其中绝缘介质,射频同轴电缆的内外导体间的支撑介质,主要起耐压绝缘作用,绝缘介质的质量与信号传输中的衰减、阻抗和回波损耗有很大关系。PTFE在5G智能手机中的应用5G手机和5G基站一样是5G网络中的节点,具备发送和接受信号的功能,因而也和基站一样具有射频和天线模块。5G手机的射频模块使用基于PTFE覆铜板的PCB,射频模块和天线之间的连接则需要PTFE细微射频同轴电缆。2022年5G用PTFE迎来高峰,需求规模翻倍达到17亿元伴随5G建设持续,2022年PTFE有望迎来需求高峰。得益于5G远多于4G的基站数量、大规模天线阵列(大规模MIMO)技术的应用以及高频化下PTFE等高频材料对低频材料的全面替代,5G领域PTFE的市场空间将远超4G。我们分别测算了2020-2025年5G基站和5G手机用PTFE的市场规模,2020年5G用PTFE市场规模将达8.2亿元,2022年将迎来市场需求高峰,规模为17亿元。国内5G基站和5G手机用PTFE市场规模测算(亿元)5G基站用PTFE市场放量进度测算:2022年需求顶峰达15.3亿元根据三大运营商规划和实施进展,我们预计5G建设期从2019年到2026年,2020/2021年5G基站建设规模将迎来大爆发,2025年完成80%建设,2026年最终完成5G基站的建设。经测算,预计2020和2021年5G基站带来的PTFE需求释放量分别是7.65亿元和13.77亿元,该需求将在2022年达到顶峰,年需求市场规模将达到15.3亿元,到2025年5G基站用PTFE需求市场将下降至8.5亿元。5G基站建设进度与对应释放的PTFE市场空间(%,亿元)5G手机用PTFE市场规模测算根据Canalys和高通数据数据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分别为2.78亿、5.44亿和7.50亿元,国内5G手机出货量达到1.72亿、3.29亿和5.88亿元,进而测算出国内2020-2025年5G手机领域为PTFE带来的市场增量,预计2020年国内5G手机PTFE需求规模将达到0.5亿元,到2022年上升至1.7亿元。2020-2022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预测国内5G手机用PTFE市场规模(亿元)3、供给:国内PTFE供给过剩,高端替代成果初现国内PTFE集中于中低端,高性能改性产品依赖进口我国生产的PTFE大部分为通用型品种,质量不高,属于中低端品。中低端PTFE与高端PTFE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品种和质量上:品种:中低端产品主要为通用型牌号,差异化程度低;而高端产品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专用品级,如涂料级、线缆级、防腐衬里级、微电子用高纯级。质量:中低端PTFE与高端PTFE在分子量和粒径分布、产品清洁度以及批次稳定性上存在较大的差距,高端品的粒径分布独特,产品清洁度高,不同批次产品的颗粒大小和粒径分布情况没有显著差异。高端PTFE主要由国外企业生产。目前常见的高端PTFE品种主要有超细粉末PTFE、可熔性PTFE、常温固化型氟树脂涂料、纳米PTFE、膨体PTFE、超高分子量PTFE和高压缩比PTFE分散树脂等。目前高端PTFE的主要生产商为美国杜邦、法国阿科玛、日本大金、旭硝子、吴羽化学等。国内PTFE形成了低端产能过剩出口,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每年我国出口2万吨以上低端PTFE,同时进口量稳定在5000~6000吨,其中70%~80%的进口PTFE为高性能的改性产品。近三年进出口PTFE的产品价差在2500美元左右,反映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在品级上的差异。2015-2020年我国PTFE进出口量和进出口产品单价(吨、美元/吨)国内产能高产能过剩严重,行业仍处于扩张阶段我国PTFE产能13.8万吨,占全球比重超60%。我国在PTFE的开发生产上起步较晚,在1995年PTFE产能仅在千吨左右,占全球产能的8%,后来我国在中低端PTFE生产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伴随着发达国家PTFE产能向高端化、特种化转型,其部分中低端PTFE产能向我国迁移,我国的PTFE产能逐年提升。2019年我国PTFE产能达13.8万吨,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的数据,当前国内产能占全球超60%的PTFE产能。1992-2017国内与国外PTFE产能(万吨)我国PTFE产能主要集中在注塑级中低端产品,低端产能过剩。国内生产的PTFE大部分是通用型、中低品质的产品,行业壁垒低,行业曾经历盲目扩张阶段,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整体开工率已连续三年维持在50%附近。2019年受到环保整治和国内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国内PTFE开工率持续下降,2020全年国内PTFE开工率维持在60%左右,预计四季度和2021年伴随着行业需求回暖,国内PTFE开工率有望保持上行。国内PTFE产能与产量(万吨)国内PTFE行业开工率(%)当前行业仍处于扩张阶段,截止2020年10月底,国内PTFE总产能达到14.96万吨,较2019年增长1.19万吨,但产能仍在扩产中,根据百川资讯统计,预计2020-2023年国内PTFE新增产能将达到接近7万吨,其中东岳集团扩产最大,达到了2万吨,总体将加剧国内PTFE供给过剩的局面。国内2020-2023年PTFE预计新增产能供给端政策加速行业转型,高端产品替代成果初现早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氟化工行业就明确了高端转型、重点发展高性能含氟聚合物、氟树脂的发展方向。近五年,高端氟化工集中的东部沿海的山东省和福建省出台相关规划,明确氟化工高端转型、强化氟聚合物开发的发展思路。2019年国内在新材料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中明确指出,高端PTFE为新材料的重点发展方向。国内PTFE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三企业市占率达到了50%。产能前三名为: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行业龙头初涉高端产品,期待国产替代的进一步突破。作为国内头部PTFE生产企业,山东东岳、浙江巨化、中昊晨光均具备一定的高端PTFE生产能力。中昊晨光:自主研制出国内独家高压缩比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产品,成功配套5G线缆生产,实现了进口替代;开发出第二代低蠕变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等高端含氟高分子材料,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其生产的PTFE乳液在国内头部高频覆铜板企业中英科技的采购占比达99%。浙江巨化:拥有600吨的超高分子量PTFE产能;山东东岳:具有7300吨高性能PTFE生产能力,与同类产品相比,东岳PTFE具有杂质少、清洁度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集中、加工出的制品外观细腻且白度好等特点。国内PTFE产能分布2017-2019年中英科技PTFE乳液采购结构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关联报告: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申请报告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建议书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商业计划书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聚四氟乙烯(PTFE)行业市场研究报告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1

斗牛舞

与四会政府签订10亿产业基地合同 四会富仕称合作重点为工业控制领域

财联社(广州,记者 关婉怡)讯,9月15日晚,四会富仕(300852.SZ)公告,公司与四会市政府签订《年产200万平方米高可靠5G通信电路板项目投资协议书》(下称《5G通信电路板协议书》),拟10亿元投建5G通信电路板基地。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投建基地的重点在工业控制领域,目前看来不存在资金问题。根据公告,四会富仕与四会市人民政府签订了《5G通信电路板协议书》。拟在四会市龙甫镇肇庆(四会)电子信息产业园内投资建设年产200万平方米高可靠5G通信电路板基地,规划总面积约 100 亩,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对于目前公司对于该基地的计划和前景,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此次与四会市政府合作打造5G通信电路板基地主要是涉及工业控制的相关业务,汽车电子不是重点。目前公司是正式和四会市政府签订了协议,但后续能否推进还要看公司股东大会是否能通过。至于项目前景,如果投成,将新增年产200万平方米多层高密度5G通信电路板的产能。后续公司方面会进一步披露相关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公开资料显示,四会富仕为今年7月上市,是四会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专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PCB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IPO的募投项目主要涉及汽车电子领域。2017-2019 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 86.33%,90.44%,92.18%。而对于公司在公告中表示项目投资总额较大,存在资金能否按期到位的不确定性风险,公司上述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这是一个跟政府合作的项目,是公司和政府双方经过审慎评估、长时间磋商达成一致的结果。公司方面已经充分权衡包括资金、管理、项目盈利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资金问题属于基本的考量因素,目前来看不存在问题。但对于公司有无具体筹措资金方案,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值得一提的是,据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此次四会富仕拟投建基地的地块原是四会市用于低端工业产业的亚洲金属园区,该园区原主要经营废旧金属拆解加工,产业附加值低,环境风险高,经营质量一直不高。在2018年国家收紧废旧金属进口政策后,园区经营出现了困难。目前四会市政府正抓紧转型,有意大力扶持电子信息产业。而上述四会富仕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道,此次合作拟投建基地地块是现成的工业用地,能有效缩短建设周期。

彼以利合

TWS设备(耳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新基建重点项目

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设备是指智能终端连接主耳机,并由主耳机通过无线方式向副耳机传输音频信号,实现左右声道独立使用的立体声音频的设备。传统的蓝牙连接方案只能实现终端与一个音频设备的连接,因此传统无线耳机都是头戴式或挂脖式,左右扬声器之间有线连接,由单主控芯片接收音频信号后分配给左右扬声器,而 TWS 耳机两个音频设备之间没有导线连接,在和终端连接时需要实现 1 对2的连接。TWS 技术是基于蓝牙芯片技术发展而来的,其核心原理是将扬声器分为了主扬声器和从属扬声器,主扬声器是能够接收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音源)传输的A2DP 协议的音频以及 AVRCP协议的流媒体控制信号,并将音频传输给其他 TWS 设备的扬声器,从属扬声器从主扬声器接收 A2DP 协议音频。产业链及投资机会上游元器件、中游ODM/ODM工厂、下游终端品牌商三大部分。TWS 耳机产业链上游:NOR Flash 存储器芯片或迎来量价齐升上游零组件厂商中,主要包括无线耳机和充电盒部分,其中无线耳机的零部件主要包括主控蓝牙芯片、存储芯片、柔性电路板 FPC 等等,充电盒部分主要包括微控制器、电源管理IC、锂电子电池等等,其中耳机的主控芯片是整个 TWS 耳机性最关键的部分。ArPods Pro 耳机主体和充电盒拆解AirPods产业链上游关键元器件梳理(标蓝部分为国内上市公司)TWS 耳机存储芯片是ArPods 上游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每只 TWS 耳机需要一颗 NOR Flash 来存储更多固件和代码程序,NOR Flash的特点是芯片内执行,这样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 Flash 闪存内运行,而无需把代码读到系统 RAM中。根据主控芯片方案不同分为内嵌式和外挂式两种,苹果是采用外挂式。随着国内存储芯片厂商的崛起,兆易创新在 2019年取代了美国公司 Adesto,AirPods系列产品的 NOR Flash 一供,占据绝大部分份额。随着 TWS 耳机行业持续维持着高景气度,以及单颗存储芯片功能复杂度逐渐增高,运算存储需求增强,TWS 耳机搭载的高毛利存储芯片未来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中游:龙头ODM/OEM厂商显著受益行业高景气上文中我们已经详细的拆解 TWS 耳机结构,为了实现主动降噪、快速连接、自动匹配等功能,TWS整机复杂程度高、工艺难度大,所以需要组装厂在声学设计、结构设计、精密模具等领域具备相当的实力,这有利于中游组装厂保持相对较高的附加值。目前 AirPods的组装厂商主要是: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和英业达(台湾)立讯精密和英业达2017年开始切入 AirPods1供应链,立讯更是在2018年成为主供。根据我们的统计与测算 2019年 AirPods 全年出货量为约6000万部而立讯全年出货约4000万部,目前立讯精密独家 AirPods pro的供货,同时在 AirPods2上也维持了一个较高的出货量, 歌尔股份在2019年切入AirPods 2供应链,目前仍处于产能和良率双爬升阶段,我们预计随着产效的提升完成公司明年有望切入单价和毛利相对较好的AirPods Pro市场。由于 TWS 行业规模近几年的飞速扩张,目前市场上,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地区聚集了一大批中小型的 TWS代工厂 从当下华强北白牌TWS耳机流行的情况便可以看出。类比 2010年手机终端市场山寨机横行的混乱时代,我们不认为这种现象将长期持续下去,在组装这种毛利率相对不高的行业,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率起到了决定的作用,相较于中小厂,龙头厂具有以下优势:(1)产品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上的优势。组装行业整体毛利率不高,而规模效应对ODMOEM行业的生产成本及效率有着直接的决定因素。(2)产业链中扮演多角色带来的复合优势。龙头组装厂不但作为给品牌厂代工的角色,同时还扮演了部分高毛利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这样在拉动了公司整体毛利的同时还将产业链的部分在公司内部化运作,缩短了产业链的长度,节省了采购的成本,例如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同时作为 AirPods 产品声学元器件供应商和产品组装商,这是小厂所不能具备的条件。(3)大客户高品控带来的正向刺激。下游大客户苹果对供应链本身的品控是行业内标准最严格的,而这种高标准的品控要求能给组装厂商在生产制造、产品研发、内部管理等带来正向协调作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而严格的品控也使得中小厂商难以切入大客户的供应链,由此给带来了客户粘性的壁垒。ArPods Pro 还创新性地将 SIP(System In a Package系统级封装)封装工艺引入TWS 耳机系列产品,苹果之前已经将 SIP封装工艺应用于 iPhone的无线和GPS模块以及iWatch 模组等。SIP是指将一个系统或子系统的全部或大部分电子功能配置在整合型基板内,而芯片以2D、3D的方式接合到整合型基板的封装方式,在 ArPods Pro中, 同一个封装件集成了语音识别加速感应器、运动加速感应器等等诸多器件,从而实现相关功能,与此同时,还剩下了大量的内部空间,使 AirPods Pro可以加入了更多的MEMS 麦克风、主动降噪芯片等,从实现更多功能。封装结构可以减少芯片和模组的外露,提高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相比一般的 SoC 封装,SIP的验证也相对简单,因为每个芯片和模组是独立已验证完的,只需要检查它们之间的连接即可从而降低了工业量产成本, 节省开发时间和避免试错成本。根据Yole数据 2019全球 SIP市场规模达134亿美元. 2025年将达到188亿美元.CAGR达到6%,封装巨头日月光(ASE)索尼(SONY. 安靠(Amkor)三者瓜分全球近半数市场。我们认为,在5G和多传感器需求的驱动下, 可穿戴、Wi-Fi 路由器和物联网将在 SIP 市场领域显示出显着增长。SIP 封装市场规模在未来 IOT的场景下,TWS 耳机作为和终端交互的入口必将被赋予降噪、监测等更多的用途,这样的话内部搭载的元器件数量也必将增加,TWS 耳机本身尺寸较小,对空间的利用有较高要求,SIP封装可以使空间的利用率提高50%,将更多芯片和模组有机结合再一起,从而实现更加多样的功能。目前,SIP工艺主要由先进的半导体封测和组装厂提供,ArPods Pro的 SIP封装主要由Amkor和环旭电子供应,而立讯精密也计划切入苹果可穿戴产品的SIP供应。我们认为可以持续跟踪和观察公司SIP产线良率与产能效率,若是产能爬坡顺利的化,我们认为未来其在 AirPods Pro的封装上也将占有一席之地。AirPods产业链中游梳理(标蓝部分为国内上市公司)下游:AirPods系列产品起到引领作用2016年9月8日苹果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TWS 耳机ArPods1 这使得 TWs 耳机真正意义上进入公众视野。ArPods1搭载WI 芯片,可以实现快速配对、多种手势操控等功能,更是凭借其清晰的音质、低功耗、高续航等特质,迅速获得用户认可。根据美国的市场调研机构 Slice Inteligence16年的数据,在苹果推出AirPods 产品之前, 全球蓝牙无线耳机市场中Beats以24%的份额占据主导地位而AirPods上架1个月后, 苹果在全球无线耳机行业的市占率从0%提升至26%,成为全美市场销售量最多的无线蓝牙耳机。第一代 Airpod推出前后 TWS耳机市场情况对比TWS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出货量快速提升,行业规模高速扩张从出货量的角度来看,根据 Counterpoint 的数据,2016年全球 TWS耳机出货量仅为918万部,2017 到分别为2000万、4600万、1.29亿部,年增长率分别为118%、130%、180%,每年都完成翻倍量级的快速增长,2019年Q1至Q4全球 TWS 耳机季度出货量分别为1750万、2700万、3300万、5100万部,季度增长率分别为54%、22%、55%,季度出货量加速态势趋势明显。2016-2019年全球 TWS 耳机出货量(万部)2019年各季度TWS耳机出货量(万部)从市场内品牌角度来看,苹果依旧牢牢占据行业主导,而安卓系品牌也在快速扩张中,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数据,2019年全年 TWS 耳机出货量前三名分别是苹果、小米、三星,出货占比分别为54.4%、8.5%、5.8%。2019年 TWS耳机市场格局(按品牌)目前整个 TWS的市场呈现高价格产品市场由巨头主导, 低价格产品市场竞争较激烈的竞争格局,高端产品以 AirPods系列主导,其次是低端机型,最后为其他厂商中高端产品。我们发现,现在的 TWS 耳机市场与当年智能手机市场山寨机井喷之时的情况很类似,产自华强北的山寨 TWS 耳机售价普遍在 100元到300 元之间,同时根据我们的调研,单个中小型组装厂每天出货量能达到上万副,直接通过电商流入市场。我们参考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TWS 行业竟争格局会从 AirPods 引领行业发展(类比 iPhone4),然后低价、高产量、外形与 ArPods 产品相似的白牌TWS 耳机普及,最终顶级品牌厂商凭借不断的产品的创新、质量提高与品牌带来的规模优势,使得 TWS 耳机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在行业巨头手中,其中,手机厂商能够凭借TWS 耳机与智能手机形成的生态带来更好的体验,使行业进一步向手机品牌厂商集中。因此我们认为在市场格局中,引领行业的头部的 AirPods 产业链将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如当年 iPhone 产业链一样,具有很大的投资机会。TWS设备(耳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总论 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 1.3项目基本情况 1.4 建设工期 1.5建设条件 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7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2.1 项目政策背景 2.2 项目行业背景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 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3.1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3.2我国TWS设备(耳机)发展现状分析 3.3项目SW0T分析 3.4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 4.2 场址条件 4.3 建设条件 4.4项目选址 4.5结论 第五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2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 6.2基本原则 6.3项目建设内容 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 第七章 总图运输和公用与辅助工程7.1总图运输 7.2土建工程设计方案 7.3公用与辅助工程设计方案 第八章 节能8.1节能设计的指导思想 8.2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8.3 编制依据 8.4能源构成及能耗计算 8.5 节能措施综述 8.6 结论及建议 第九章 环境影响9.1环境保护的目的与依据 9.2建设地址及环境现状 9.3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9.4环境影响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及卫生10.1安全管理 10.2安全制度 10.3其它安全措施 第十一章 消防评价11.1设计依据 11.2防范措施 11.3消防管理 11.4消防设施及措施 11.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12.1组织体系 12.2管理模式 12.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 12.4 质量控制 第十三章 工程进度管理13.1建设阶段 13.2建设期管理 13.3加快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14.1编制依据 14.2招标方案 14.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 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5.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5.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5.3预备费 15.4总投资估算 第十六章 财务分析16.1 评价概述 16.2 编制原则 16.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 16.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 16.5税费 16.6利润与利润分配 16.7 盈亏平衡分析 16.8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七章 效益分析17.1经济效益 17.2社会效益 17.3生态效益 第十八章 项目风险分析18.1主要风险因素 18.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 18.3风险防范对策 第十九章 结论与建议19.1结论 19.2建议 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四: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 服务流程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关联报告:TWS设备(耳机)项目申请报告TWS设备(耳机)项目建议书TWS设备(耳机)项目商业计划书TWS设备(耳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TWS设备(耳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TWS设备(耳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TWS设备(耳机)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TWS设备(耳机)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TWS设备(耳机)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TWS设备(耳机)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越冢

“十四五”行业规划-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四五”行业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化工新材料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1.1发展成绩和突出问题(一)化工新材料行业范畴:化工新材料包括高性能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专用化学品、无机新材料六个大类。化工新材料行业范畴(二)化工新材料“十三五”期间取得成绩目前化工新材料行业是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同时也是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自给率最低、最急需发展领域。经过“十三五”的发展,化工性材料行业整体的自给率已达到了61%。化工新材料行业表现消费量(万吨)及自给率(三)化工新材料行业“十三五”期间突出的问题虽然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较“十二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某些产品仍然存在空白,一些产品虽然产能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高端产品仍然存在差距和短板。主要反映为以下六个问题。1)部分新材料尚未国产化,部分新材料出现结构过剩的问题,能够自给但性能指标、稳定性等存在差距。①如聚碳酸酯、聚甲醛,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导致国内市场的低端同质化;竞争激烈,而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②国内碳纤维有效产能2.2万吨,但产量仅为1.1万吨。通用级CF普遍存在质量不稳定、性能离散系数大等问题,而高端CF品种缺乏。2)部分产品单一,系列化程度不高,应用技术研究落后,市场响应能力和技术服务相对欠缺。受到体制、机制、市场环境的制约,加之自身理念和观念有待转变,我国相关企业在下游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方面投入较少,产品牌号少,产品尚未形成系列化、差别化,导致下游用户不能认可和接受,导致装置利用率较低。3)部分新材料亟需上游关键配套原料突破。部分化工新材料受限于上游原料,需要消除关键配套原料供应瓶颈。如共聚聚酯PETG的关键原料CHDM,尼龙66的上游关键原料己二腈,高端偏光片关键膜树脂PVA树脂、TAC树脂等依赖度较高。只有实现关键原料的突破,下游新材料的制备才成为可能。4)部分新材料产品用户粘性高,下游用户接受缓慢。化工新材料中部分产品如电子化对产品批次质量的稳定性要求高,材料更替可能会造成下游产品性能和良率的波动,因此产品评价技术难度大、认证周期长、费用高;同时,由于细分子行业众多,导致单个产品通常成本占比较低。5)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强,竞争能力弱,研发和设备投入不足。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虽然部分新材料相关专业国内科研院所已处于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但与下游企业结合不紧密、国家相关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不完善,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慢、产业化程度低,行业上下游之间未能形成创新驱动发展联动。6)战略性、创新性人才短缺,制约企业和行业发展。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人才是新材料产业实现突破式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国内对化工新材料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激励政策和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对高端人才吸引不足,人才活力未能充分发挥。1.2关注重点和行业热点1)提高关键行业所需材料的保障能力。2019年6月底,日本宣布暂停对韩国供应3种半导体核心原材料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韩国三种材料对日本供应的依赖分别达到93.7%、91.9%、43.9%。断供后三星2019年三季度净利润暴跌52%,间接导致韩国出口连续数月下降。从日本断供时间可以看到,部分原材料产品对整体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这种风险,需要我们国家在化工新材料行业突破重点领域急需的新材料,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加快重点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提升行业所需材料的保障能力。①高端聚烯烃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a)部分产品仍处于空白,如EVOH、茂金属聚丙烯、POE弹性体;b)名义产能较大但实际产量不足,主要原因是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和国外新材料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如UHMWPE、聚丁烯-1;c)高端专用料牌号生产和开发力度依然欠缺,如茂金属聚乙烯。高端聚烯烃行业产需情况②工程塑料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a)生产能力不足,部分产品还不具备生产能力;b)产品档次低,不能满足高端差异化需求,如聚甲醛;技术水平落后国外,如聚芳酯、液晶聚合物等;c)缺乏终端应用开发能力。工程塑料行业产需情况2)政策推动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近一两年来,国家对塑料垃圾的问题重点关注,国家和多个省份也颁布了禁限塑政策,这些政策将有效推动我国未来可降解材料行业的发展。③对于生物可降解材料行业,目前我国产业化较成熟的主要有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酯,此外呋喃聚酯等一些新型品种也被不断开发出来。那么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有:a)目前,国内生物降解塑料市场尚未打开,产品以出口为主,70%以产品或制品形式出口海外;b)与传统石油基塑料相比,生物降解塑料尚存在成本高、性能较差、依赖政策支持等不足;c)国内应用整体上呈现“叫好不叫座”的状态,市场有待培育。可降解塑料行业产需情况1.3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化工新材料是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传统石化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品产值0.8万亿元,市场规模约1.3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10%,预计2025年,化工新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2.2万亿元。化工新材料重点领域需求现状及预测(单位:亿元)1.4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一)高性能树脂——高端聚烯烃1)进一步提升供应能力。①改进催化剂体系(茂金属聚烯烃);②改变共聚单体(高碳α烯烃共聚聚乙烯,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③通过工艺设备、操作参数形成的特殊结构和性能产品(双峰、多峰牌号,高融指、低嗅味牌号等)。2)提升牌号开发和市场响应能力。(二)高性能树脂——工程塑料1)提升大宗工程塑料的生产水平。①高提高聚甲醛、聚碳酸酯等已有装置的运行水平;②促进一批国内尚属空白的特种工程塑料实现产业化,如PEEN、PEN、PCT、特种尼龙、生物基尼龙。2)消除关键配套原料供应瓶颈。①加快1,4-环己烷二甲酯等单体技术开发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促进特种共聚酯发展;②推进己二腈技术国产化,促进聚酰胺(尼龙66)工程塑料发展;③扩大戊二胺、1,3-丙二醇等生物基材料的关键配套原料,并降低成本。3)加强塑料改性、塑料合金技术开发。①提高工程塑料对细分市场的适用性和产品性价比;②加强改性塑料和塑料合金的开发。(三)高性能树脂——聚氨酯1)绿色化。①发展水性或无溶剂型产品,逐步替代溶剂型聚氨酯产品;②加快发展气相光气化异氰酸酯技术,研究开发非光气化异氰酸酯生产技术;③聚醚多元醇的原料环氧丙烷,淘汰环境污染严重的氯醇法。2)差别化。①大力发展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等特种异氰酸酯的生产,实现异氰酸酯产品升级;②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功能化聚氨酯产品。(四)高性能树脂——氟硅树脂1)对于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应大力提升国内产能规模和装置开工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关键参数。主要包括:可熔性聚四氟乙烯、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膜级聚偏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甲基苯基硅树脂、苯基硅油等。2)5G基建、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生产属空白的产品,应集中力量开展系统攻关,形成一批创新成果与典型应用。主要包括: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高速挤出级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等。(五)高性能树脂——生物可降解材料1)扩大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酯、聚己内酯等品种的生产规模;2)提升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等产品性能和改性开发;3)加快聚羟基(PHAs)、呋喃聚酯等新型生物基降解塑料等产业化进程;4)加快生物法丁二酸、生物法1,4-丁二醇、呋喃二甲酸等原料的技术开发和生产。(六)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合成橡胶和弹性体1)部分胶种,增加产品牌号,增加供应量,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满足轮胎和制品用户不断升级的要求:溶聚丁苯橡胶(SSBR)、稀土顺丁橡胶(NdBR)、氢化丁腈橡胶(HNBR)、溴化丁基橡胶(BIIR)、异戊橡胶(IR)及单体、EPDM、甲基苯基硅橡胶、SEPS、特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2)强化一批产品填补缺口:如氢化丁腈橡胶、氟硅橡胶、特种氟橡胶、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丙烯酸酯橡胶、尼龙/丁基复合橡胶(PA/IIR)等。3)氟硅橡胶方面,重点发展技术难度大,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距的品种。①提升氟橡胶产品品级;②提高氟硅橡胶、特种硅橡胶、甲基苯基硅橡胶的市场占有率;③实现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成熟应用,带动在核电、高铁、汽车及电子行业的推广应用。4)TPO、TPU等热塑性弹性体产品重点提升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性,为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做好配套。(七)高性能化学纤维1)碳纤维。①加强碳纤维生产企业与复合材料制造、下游应用领域的联系,建立生产到应用一体化的技术攻关平台,探索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发展的模式;②加强沥青基碳纤维和高强高模碳纤维的产业化研究,实现其规模化稳定生产。2)芳纶。①间位芳纶发展重点是在现有有效产能基础上进行产品性能提升和应用研发;对位芳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产品自给率;芳纶Ⅲ材料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实现高质量稳定生产;②鼓励现有优势企业进一步提升产能、改进技术、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发展系列化的产品,加强生产企业与复合材料制造企业的联系。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鼓励树脂生产企业与纤维生产企业联合生产和应用研发,促进全产业链竞争力提升。4)防护用纤维。进一步拓展种类,如通过引入不同的聚合单体,提升其产品性能。(八)功能性膜材料1)功能性膜领域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空白、技术实习薄弱和进口依赖度高的品种:①反渗透膜、纳滤膜等高性能水处理膜;②渗透汽化膜、气体分离膜等特种分离膜;③高性能、低成本电解用离子交换膜;④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燃料电池质子膜;⑤光学膜中的偏振片用薄膜(PVA膜、TAC膜等)、背光模组用膜(扩散膜、增亮膜、反射膜等)、聚酰亚胺柔性膜;⑥新型光伏材料用膜;⑦轨道交通用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高性能PVB中间膜等膜品种。2)目前国内膜材料关键成型设备自主化率低,需要加大膜材料成型设备的研发和生产。①实现高端膜材料成型设备国产化;②推动应用研发体系的建立,如光学膜领域应注重薄膜材料研发与现实材料需求之间的关联,拓展光学膜应用范围,并形成“按需研发”的光学膜研发体系,逐步提升我国光学膜研究的引领能力。(九)电子化学品1)重点发展为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新能源电池、印制电路板四个领域配套的电子化学品。2)加快品种更替和质量升级,满足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①重点优化升级超高纯化学试剂、电子特种气体、先进封装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CMP抛光材料等国内已有一定生产基础的产品;②填补光刻胶及关键原材料、液晶混晶、高性能OLED显示材料、5G用关键材料等一批供应缺口较大的产品;③布局一批前沿产品,如动力电池回收用高效萃取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无镉量子点发光显示材料等。(十)无机新材料1)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无机纳米材料、无机晶须材料、光催化材料、石墨烯材料、半导体晶圆材料、无机纤维材料领域。①根据市场需要加强无机化工产品应用性能的研究,开发产品的新产品。如开发高纯、超细、表面改性等产品,提升产品性能;②实施创新驱动,研究开发相应的高新工艺技术包括超细化技术、纤维化技术、薄膜化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单晶、多孔生产技术、特殊几何形状制备技术、高纯技术、复合物技术;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水热法生产高纯电子级无机化工产品等。促进无机功能材料技术发展。2)关注“新基建”带来的市场机会,发展5G技术所需相关材料等。3)推动与相关产业合作,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结合。(十一)3D打印材料。1)开发低成本打印材料、开发多样性打印材料:未来进行改性技术研究的材料主要聚焦工程塑料、生物降解塑料、热固性塑料、光敏树脂和预聚体树脂、高分子凝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几大类。2)对材料进行流动性改性、增强改性、快速凝固改性、功能化改性等技术开发。(十二)医用化学材料。医用化学材料产业发展迅猛,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国内工业化生产尚处于空白(或仅能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加快实现工业化突破。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2.1项目政策背景2.2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场址现状4.2场址条件4.3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质量控制第九章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财务分析11.1评价概述11.2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关联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申请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建议书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商业计划书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太阴指

新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内容、格式及编制技术指南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环保网讯: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内容、格式及编制技术指南的通知。全文如下: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内容、格式及编制技术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深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放管服”改革,优化和规范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性,我部修订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内容及格式。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点将报告表分为污染影响类和生态影响类,配套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试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内容、格式及编制技术指南,自2021年4月1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的《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试行)内容及格式的通知》(环发〔1999〕178号)废止。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0年12月23日(此件社会公开)抄送: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0年12月24日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以污染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包括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火力发电、热电联产、生物质能发电、热力生产项目,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不包括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的有化学或生物实验室的学校、胶片洗印厂、加油加气站、汽车或摩托车维修场所、殡仪馆和动物医院,交通运输业中的导航台站、供油工程、维修保障等配套工程,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海洋工程中的排海工程,核与辐射(不包括已单独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的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以污染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其他同时涉及污染和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以污染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依据本指南进行填写,与本指南要求不一致的以本指南为准。二、总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应按照本指南要求,组织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需要深入论证的,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开展专项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排污情况及所涉环境敏感程度,确定专项评价的类别。大气、地表水、环境风险、生态和海洋专项评价具体设置原则见表1。土壤、声环境不开展专项评价。地下水原则上不开展专项评价,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的开展地下水专项评价工作。专项评价一般不超过两项,印刷电路板制造类建设项目专项评价不超过三项。三、具体编制要求(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指立项批复时的项目名称。无立项批复则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相关设计文件的项目名称。项目代码:指发展改革部门核发的唯一项目代码。发展改革部门未核发项目代码,填写“无”。建设地点:指项目具体建设地址。海洋工程建设地点应明确项目所在海域位置。地理坐标:指建设地点中心坐标。坐标经纬度采用度分秒(秒保留3位小数)。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填写《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小类。建设项目行业类别: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项目行业具体类别。是否开工建设:填写是否开工建设。存在“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的,填写已建设内容、处罚及执行情况。用地(用海)面积(m2):指建设项目所占有或使用的土地水平投影面积。租用建筑物的建设项目填写实际租用面积。海洋工程填写占用的海域面积。改建、扩建工程填写新增用地面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需要设置专项评价的,填写专项评价名称,并参照表1说明设置理由。未设置专项评价的,填写“无”。规划情况:填写建设项目所依据的行业、产业园区等相关规划名称、审批机关、审批文件名称及文号。无相关规划的,填写“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填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名称、召集审查机关、审查文件名称及文号。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填写“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分析建设项目与相关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其他符合性分析: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地“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及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内容:填写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储运工程、依托工程,明确主要产品及产能、主要生产单元、主要工艺、主要生产设施及设施参数、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的种类和用量(改建、扩建及技改项目应说明原辅料及产品变化情况)。简要分析主要原辅料中与污染排放有关的物质或元素,必要时开展相关元素平衡计算。产生工业废水的建设项目应开展水平衡分析。明确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简述厂区平面布置并附图。工艺流程和产排污环节:简述工艺流程和产排污环节,绘制包括产排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问题:改建、扩建及技改项目说明现有工程履行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手续等情况,核算现有工程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梳理与该项目有关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大气环境。常规污染物引用与建设项目距离近的有效数据,包括近3年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监测数据,国家、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或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质量数据等。排放国家、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有标准限值要求的特征污染物时,引用建设项目周边5千米范围内近3年的现有监测数据,无相关数据的选择当季主导风向下风向1个点位补充不少于3天的监测数据。根据建设项目所在环境功能区及适用的国家、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以及地方环境质量管理要求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达标情况。2.地表水环境。引用与建设项目距离近的有效数据,包括近3年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监测数据,所在流域控制单元内国家、地方控制断面监测数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水环境质量数据或地表水达标情况的结论。3.声环境。厂界外周边50米范围内存在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应监测保护目标声环境质量现状并评价达标情况。各点位应监测昼夜间噪声,监测时间不少于1天,项目夜间不生产则仅监测昼间噪声。4.生态环境。产业园区外建设项目新增用地且用地范围内含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时,应进行生态现状调查。5.电磁辐射。新建或改建、扩建广播电台、差转台、电视塔台、卫星地球上行站、雷达等电磁辐射类项目,应根据相关技术导则对项目电磁辐射现状开展监测与评价。6.地下水、土壤环境。原则上不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建设项目存在土壤、地下水环境污染途径的,应结合污染源、保护目标分布情况开展现状调查以留作背景值。环境保护目标:1.大气环境。明确厂界外500米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住区、文化区和农村地区中人群较集中的区域等保护目标的名称及与建设项目厂界位置关系。2.声环境。明确厂界外50米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3.地下水环境。明确厂界外500米范围内的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4.生态环境。产业园区外建设项目新增用地的,应明确新增用地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填写建设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速率限值。总量控制指标:填写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定的总量控制指标。没有总量控制指标的,填写“无”。开展专项评价的环境要素,应在表格中填写调查和评价结果。(四)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填写施工扬尘、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振动等防治措施。产业园区外建设项目新增用地的,应明确新增用地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保护措施。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以下内容参考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和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要求填写。1.废气。产排污环节、污染物种类、污染物产生量和浓度,排放形式(有组织、无组织)、治理设施(处理能力、收集效率、治理工艺去除率、是否为可行技术)、污染物排放浓度(速率)、污染物排放量、排放口基本情况(高度、排气筒内径、温度、编号及名称、类型、地理坐标)、排放标准,监测要求(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废气污染物排放源可列表说明,并在表格后以文字形式简单阐述其源强核算过程。结合源强、排放标准、污染治理措施等分析达标排放情况。生产设施开停炉(机)等非正常情况应分析频次、排放浓度、持续时间、排放量及措施。废气污染治理设施未采用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中可行技术或未明确规定为可行技术的,应简要分析其可行性。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项目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及污染物排放强度、排放方式,定性分析废气排放的环境影响。2.废水。产排污环节、类别、污染物种类、污染物产生浓度和产生量,治理设施(处理能力、治理工艺、治理效率、是否为可行技术)、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排放方式(直接排放、间接排放)、排放去向、排放规律、排放口基本情况(编号及名称、类型、地理坐标)、排放标准,监测要求(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结合源强、排放标准、污染治理措施等分析达标情况。废水污染治理设施未采用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中可行技术或未明确规定为可行技术的,应简要分析其可行性。废水间接排放的建设项目应从处理能力、处理工艺、设计进出水水质等方面,分析依托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3.噪声。明确噪声源、产生强度、降噪措施、排放强度、持续时间,分析厂界和环境保护目标达标情况,提出监测要求(监测点位、监测频次)。4.固体废物。明确产生环节、名称、属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及编码)、主要有毒有害物质名称、物理性状、环境危险特性、年度产生量、贮存方式、利用处置方式和去向、利用或处置量、环境管理要求。5.地下水、土壤。分析地下水、土壤污染源、污染物类型和污染途径,按照分区防控要求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跟踪监测要求(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6.生态。产业园区外建设项目新增用地且用地范围内含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应明确保护措施。7.环境风险。明确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和风险源分布情况及可能影响途径,并提出相应环境风险防范措施。8.电磁辐射。明确电磁辐射源布局、发射功率、频率范围、天线特性参数、运行工况,电磁辐射场强分布情况,环境保护目标达标情况,监测要求(监测点位、监测频次)。当建设项目存在多个电磁辐射源时,应考虑其对环境保护目标的综合影响,并说明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开展专项评价的环境要素,应在表格中填写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五)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按要素填写相关内容。(六)结论从环境保护角度,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无需重复前文所述的项目概况、具体的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等内容)附表:填写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其中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填写,无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或执行报告中无相关内容的,通过监测数据核算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情况。(七)其他要求1.涉密建设项目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非涉密建设项目不应包含涉密数据及图件。2.报告表中含有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不可公开内容的应注明并说明理由,未注明的视为可公开内容。3.附图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厂区平面布置图、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附具现状监测布点图、地下水和土壤跟踪监测布点图等。附图中应标明指北针、图例及比例尺等相关图件信息。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风水劫

超华科技业绩说明会遇冷:净利润两连降 募投项目长期不达预期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赵琳5月8日下午,超华科技举行了2019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就公司2019年度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战略和投资者展开交流。超华科技此前披露的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1亿元,同比下滑5.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0.29万元,同比下滑46.39%。2020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2999万元。虽然身处热门的PCB(印制电路板)行业,但由于业绩表现不佳,超华科技的业绩说明会没有太多投资者关注。在为时两个小时的互动交流中,投资者提出的问题仅有16个,而公司只回答了其中8个。针对业绩下滑和募投项目不达预期等问题,《证券日报》记者欲采访超华科技,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梁芳表示“收到了采访提纲”,但是截至记者发稿公司仍未有回复。华讯投资首席策略师胡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公司过去五年披露的年报来看,每股收益基本处于盈亏边缘,营收也难以保持持续增长,说明公司主营业务创收能力有限,未来公司需提升产品竞争力或培育新的创收项目,加快转型。”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导致营收降幅较大在5月8日下午举行的超华科技业绩说明会上,从提出的问题看,投资者最关注的还是公司业绩。其中,针对“一季度业绩为何出现亏损”的问题数量就达到4个。对此,超华科技董事会秘书张士宝表示:“受春节假期及疫情影响,公司下游行业复工复产缓慢,下游需求尤其是覆铜板、印制电路板客户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所处产业链受到一定冲击,公司营业收入同比降幅较大。”超华科技2020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下滑30.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999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3627.01万元。在回答投资者问及的“公司目前主要的客户”时,张士宝表示:“公司目前的客户群已覆盖国内大部分PCB、CCL上市公司和行业百强企业。”2019年年报显示,超华科技“具有高端客户优势。目前,公司有稳定且持续扩大的大客户资源,成功打入下游高端客户供应链体系,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展开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并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但是,超华科技却并未将客户优势转化为业绩增长。自2018年以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幅度从3.14%到5.18%;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从26.34%到46.39%。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也从2018年年底的4.15亿元增加到4.44亿元;存货则从6.1亿元增加至7.35亿元。惠州合正和梅州数控业绩不达预期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年报同时显示,公司募投项目“收购惠州合正及其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实现效益3531.39万元,未达到预计效益。《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公司此前年报发现,该项目为2013年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不过,自2014年起,该项目每年实现的效益均不达预期,2019年实现效益较上年同比更是减少18.94%。对此,超华科技在2019年年报表示:“收购惠州合正及其技术改造升级项目的效益预计是公司于2013年5月份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做出的,目前的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此外,因公司实施‘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战略,惠州合正存在与公司及并表范围内其他公司的内部采购和销售,该项目单体项目核算利润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公司变更募资投向的另一项目“设立全资子公司梅州超华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梅州数控)项目”也存在经济效益长期不达预期的情况。根据公司2013年5月份发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该项目有望实现年营业额3556.22万元,税后净利润575.16万元。但是,即便是在营收最高的2016年取得的营收也仅有3657.6万元,同时当年净利润为亏损13.1万元。2017年至2019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86.67万元、368.08万元和236.63万元。深圳润盈达投资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余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超华科技聚焦PCB产业链,但业绩表现不佳,募投项目经营效果不达预期,可能与市场销售不顺利、内部管理方面有缺陷等有关,但是本质上公司产品竞争力在下滑。”

义净

睿能科技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睿能科技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785.54万元,同比下降37,512.84万元,下降幅度20.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12.30万元,同比下降8,340.24万元,下降幅度73.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针织设备电控系统业务:主营业务收入30,115.04万元,同比下降32.07%,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毛利额同比下降4,963.42万元;主要是受针织横机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所致。根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针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报告(2019,年)》,2019年针织横机行业销量下降近40%,公司针织横机电控系统销量下降幅度与行业下降幅度基本一致。2、IC产品分销业务:主营业务收入104,988.01万元,同比下降16.79%,毛利率同比下降2.43%,毛利额同比下降5,043.82万元;主要受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影响,客户出口订单下降、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减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导致IC产品下游客户需求下降;而市场需求下降,又加剧竞争,导致毛利率亦下降。3、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业务及伺服驱动系统业务尚处于投入期,公司加大对其研发及运营投入,增加净支出2,766.80万元(其中研发费用增加1,678.03万元),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834.92万元。4、公司持续优化资源投入,除继续加大对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业务及伺服驱动系统业务的投入外,其他销管研费用合计同比减少3,578.67万元,同比下降17.93%。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如下:(一)针织设备电控系统业务.2019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宏观形势,在行业周期性调整、市场需求放缓影响下,针织横机市场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快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优化产品结构,为市场重回上升周期做好充分准备。报告期内,公司针织设备电控系统主营收入30,115.04万元,同比下降32.07%。公司主导产品针织横机电控系统产品2019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仍占据优势地位。针织横机电控系统方面,F5000集成一体机顺利实现批量销售,该系统包含多项先进功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兼容性更强,满足更多复杂花型的要求,提高终端用户生产效益;R100驱控一体机已在多个客户端完成小批量验证;采用一体式伺服驱动的自跑式纱嘴控制技术、智能拆片控制技术的成功应用,有力促进了编织效率的提升。这些新产品、新技术进一步满足了终端用户日益提升的对编织效率、编织花型多样化、稳定性、高性价比等方面要求,巩固公司在针织横机电控领域的领先地位。针织袜机电控系统方面,C3000系列带自动缝头功能的一体袜机电控系统已实现量产并进入行业多个重要客户供应链;C1000系列全电脑袜机电控系统销售正有序开展中;同时,公司持续推进新产品的开发,推出了四路袜机电控、双针筒袜机电控、高速自动翻袜机控制系统等产品,为后续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他针织设备电控系统方面,针织手套机电控系统已在客户端进行小批量验证,针织圆纬机电控系统已完成选针器及样机的开发,并在客户端进行测试验证。针织设备远程运维云平台方面,公司继续加大针织云平台推广应用力度,推进横机设备云端接入工作,全年新增云端客户35家,同时云端袜机管理系统和手套机管理系统也已逐步上线,并有多家国内外客户开始测试使用,为进一步的全行业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针织设计解决方案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推出全成型工艺制版一体化软件,该软件紧跟全成型针织流行趋势,操作简单,可实现更丰富的全成型花型,提升了用户体验,为下游针织产品生产企业提质增效赋能。(二)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业务.电脑刺绣机方面,为满足刺绣机个性化多样化对电控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公司推出了新一代模块化组合的RN系列刺绣机电脑控制系统,单头刺绣机电控和多头刺绣机电控已展开客户端试机工作,产品种类正在持续丰富中。(三)工业自动化业务.伺服驱动器方面,公司持续推进RA1系列伺服驱动器的开发,并在3C电子、塑料机械、纺织设备、包装机械等行业进行测试及小批量验证。同时,EtherCAT总线伺服驱动器已展开研发工作。伺服电机方面,90机座和130机座针纺设备专用伺服电机已有多种规格产品实现小批量销售,新增规格产品也将陆续推出;60机座、80机座以及130机座通用伺服电机的研发正在有序推进。(四)IC产品分销业务.2019年,受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IC产品分销业务销售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公司IC产品分销业务主营收入104,988.01万元,同比下降16.79%。为应对半导体市场的复杂局面,公司积极发挥上游合作品牌的技术和产品优势,聚焦行业应用,提升IC应用解决方案的能力,继续巩固与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在物联网智能设备领域,公司加大推进NB-IoT和4G模块的应用,其中,已成功将4G模块大规模应用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抄表集中器中。在智能家居领域,公司的无线连接方案已应用于全屋智控,可通过手机APP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及全方位控制;智能家居网关语音控制方案成功实现了离线、在线语音识别及语音控制;语音处理器方案实现了与语音电视自然的对话;隔离器芯片控制方案成功应用到冰箱、洗衣机、抽油烟机等家电隔离保护装置。在新能源车领域,公司继续拓展电池变频散热水泵和车灯等应用解决方案在更多客户产品中的应用。其中,新型车内智能氛围灯方案已推广至多个汽车品牌。汽车级半桥驱动器应用解决方案,极大降低汽车舒适度应用成本;驱动芯片应用解决方案成功应用在电动车充电桩。在新兴市场应用领域,新开发的新型玻璃破碎检测方案已被多个知名安防报警厂家采用;智能余压监控系统方案成功应用于建筑的疏散通道,24小时自动巡检其余压工作状态;家庭安防解决方案实现入侵检测、安全检测、本地报警、远程报警及智能家居控制的整体联动;3D手势识别应用方案已成功应用在无线扬声器、收音机、灯光开关和遥控器;公司的IC产品也已在锂电池的储能应用中批量使用。云模块应用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快速将设备接入到阿里云平台中,为客户提供物联网的“云-管-端”全业务服务能力。在工业自动化应用领域,低功耗加密加速器应用解决方案的应用显著降低工业自动化系统整体成本;电流传感器应用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变频器、伺服系统等自动化生产设备。IC分销业务对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影响说明.2018年度,IC分销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减少37,083.03万元,影响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73%;IC分销净利润减少52,638.25万元,影响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67%。2019年度,IC少分销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减少721,185.37万元,影响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53%;IC分销净利润减少02,669.30万元,影响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3.51%。公司拟通过引入更多不同类别IC设计制造商的产品线以丰富公司分销的IC产品类别,持续大深耕目前细分应用领域和客户群,并积极开拓新的细分应用领域和客户群,扩大IC分销业务规模。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国内知名IC设计制造商的IC分销业务,均衡发展国外、国内知名IC设计制造商的IC分销业务以尽量减少或有的国家间贸易摩擦可能导致的影响。另外,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客户物料清单的分析,推荐客户选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做替换以提升客户产品竞争力,推动客户产品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研发团队的支持配合,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让更多的产品进入客户整体方案中,增强客户合作粘度,从而不断提高公司IC分销业务规模。(五)知识产权和荣誉.公司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报告期内,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监督审核合格,公司共取得专利授权8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1项。(六)内部管理.报告期内,公司上线SAP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包括采购、销售、生产、库存等)和财务的一体化运行,为公司数字化转型、运营效率提升以及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推进组织变革。通过对各部门进行全方位的人才盘点,优化和梳理业务流程,导入人才定期评估机制,启动研发部门的任职资格,调整人才选拔策略,推动建设合理的人力配置机制,提升人效,保证团队健康发展。(七)募投项目.1、针织横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建设项目.(1)针织横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建设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公司针织横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福建海睿达。福建海睿达系公司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规划建设的计容总建筑面积为76,287.31平方米,其中针织横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建设项目对应的建筑面积为23,5295平方米。2017年7月,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鉴于福建海睿达生产基地总平设计图完成于2013年,而2013年至2017年四年间,公司整体业务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公司的产业发展规划亦有所调整,且公司拟于福建海睿达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后从福州软件园整体搬迁至福建海睿达,从而彻底解决困扰公司多时的生产经营场所不足的问题。鉴此,公司决定重新调整福建海睿达生产基地的总平规划。2017年10月,公司与中衡设计(SH603017)开始洽谈总平规划委托设计事宜;2018年3月,福建海睿达与中衡设计签订了建筑工程设计合同;2018年11月,福建海睿达生产基地总平、管综及建筑设计调整方案通过福州高新区管委会会审在重新调整项目总平设计的过程中,2018年5月,福建海睿达与福建省地质工程研究院签订了工程勘察合同;2018年9月,福建海睿达与中衡设计签订项目扩初及施工图设计合同。2019年7月,福建海睿达与福建鼎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桩基施工合同,其后,由于项目地址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施工图进行了部分调整,导致项目施工图设计与施工工作受到一定延缓。2019年9月,桩基基础开始施工。综上,受项目总平重新设计及重新履行报批备案手续等影响,福建海睿达生产基地主体工程进展缓慢,从而影响了公司针织横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建设项目的实施。目前,福建海睿达生产基地工程施工进展顺利,预计2020年末主体工程将竣工,2021年6月完成装修、设备安装等工作,从而项目达预定可使用状态。(2)公司针织横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建设项目现时可行性分析公司针织横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建设项目于2017年4月在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备案(闽发改备[2017]AGX13号),项目立项时,电脑针织横机的年销售台数持续增长,2014、2015、2016年全国电脑针织横机销售台数分别是4万台、6.08万台、12万台,2017年度更高达18.5万台。2018年开始,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及电脑针织横机周期性因素影响,电脑针织横机市场销量步入下行通道,2018年度销量从2017年18.5万台减少至15万台,2019年度更减少至9.1万台。但根据我国电脑针织横机市场的历年发展趋势,公司预期一两年后,电脑针织横机约6年使用年限对应的常态更新、一体成型等全新迭代产品出现引致的升级换代等将推动电脑针织横机市场逐步回暖。同时,电脑针织横机的最终产品为毛衫、针织服饰、运动鞋、休闲鞋等大众日常消费品,如果能叠加全球经济的复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应消费水平的提升,则电脑针织横机市场将会迎来另一高速发展期。为此,公司针织横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建设项目于现时仍具备可行性。2、针织袜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针织袜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公司针织袜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同样为福建海睿达,实施地点亦为福建海睿达生产基地。如前所述,受福建海睿达生产基地主体工程建设缓慢的影响,公司针织袜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亦进展缓慢,同样预计于2021年6月可达预定可使用状态。(2)公司针织袜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现时可行性分析.公司针织袜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8年11月编制完成,并于于2019年1月在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备案(闽发改外备[2019]]A140001号)。针织袜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自2019年1月立项迄今,其市场未发生重大变化,为此,该项目于现时仍具备可行性。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785.54万元,同比下降20.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12.30万元,同比下降73.47%。截止报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42,411.65万元,同比下降6.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3,971.29万元,同比下降0.94%。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一)行业格局和趋势1、针织设备电控系统行业目前,国际比较著名的针织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主要有日本岛精、德国斯托尔、意大利罗纳地等公司,其专用的电控系统技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行业发展的潮流。但随着国产针织设备电控系统技术的日益成熟,稳定性、可靠性不断提高且性价比更好,国内针织机械设备整机厂商绝大多数都采用国产电控系统。国内针织设备电控系统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及较高的利润率,吸引了一些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但新进入者面临技术基础、行业经验、品牌效应、生产规模、客户基础及技术人才稀缺等诸多壁垒,难以在短期内有所作为。因此,目前国内针织设备电控系统市场仍由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优质企业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未来在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及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及消费升级带来对时尚化、个性化的针织产品需求的提升,毛衫、针织服装、鞋袜、家纺等生产加工企业对高效率、全成型、网络化的针织设备的需求进一步增强,设备更新、升级换代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这将直接促进针织设备电控系统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随着针织行业智能制造的推进,针织设备电控系统产品技术未来将向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展。2、缝制设备电控系统行业在下游服装、皮革、家纺等行业对缝制设备周期性升级换代以及出口增加的带动下,我国缝制设备行业运行呈现出“稳中向好、智能引领”的显著特征。同时,在中高端消费领域,外资企业的技术与品牌依然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电脑刺绣机方面,下游整机制造商正加快向互联互通、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中高端配置刺绣设备已成为研发重点。由于缝制机械设备电控行业具有技术复杂、研发投入大、产品质量控制难、技术支持服务成本高等特点,具备自动控制、伺服驱动、嵌入式系统软件和CAD软件等技术的电控企业,将成为推动缝制设备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3、工业自动化行业工业自动化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各类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工业视觉系统、高性能电机、编码器、传感器等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部件及工业电气自动化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主要企业包括西门子、安川、三菱、松下、台达、汇川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等,对工业控制系统、运动控制器、伺服系统的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对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智能化、可靠性、控制精度、控制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掌握嵌入式软件、自动控制算法、嵌入式硬件、设备联网及运维技术等核心技术以及专注研究细分行业工艺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企业,将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4、IC产品分销行业目前,中国IC产品分销行业尚处于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状态,面对中国IC产品分销市场的空前发展机遇,境外分销商和本土分销商均基于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定位,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展开差异化分销,有的通过并购获得规模效应,有的加强低成本物流和库存备货服务,有的大力加强技术支持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积极扩大业务规模,以期在中国这个越来越重要的IC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境外分销商的业务特点主要表现为分销的IC产品的产品线与产品品种多、多领域覆盖及全球化,侧重于产品的供应链服务,并通过兼并收购持续扩大企业规模。本土分销商主要以技术型分销为主,长期深耕行业应用,通过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带动IC产品的销售,是本土电子产品制造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本土IC设计制造商拓展应用、完善产品种类、技术创新的重要合作伙伴。随着PC、手机市场逐渐饱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业态引发的产业变革正在兴起,随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新生力量的注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具有较强技术支持服务能力的分销商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在中国从制造大国逐步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也由“中国生产”逐步向“中国研发”转变。电子产品制造商技术支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具有组合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的IC授权分销商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脑刺绣机方面,下游整机制造商正加快向互联互通、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中高端配置刺绣设备已成为研发重点。由于缝制机械设备电控行业具有技术复杂、研发投入大、产品质量控制难、技术支持服务成本高等特点,具备自动控制、伺服驱动、嵌入式系统软件和CAD软件等技术的电控企业,将成为推动缝制设备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3、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各类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工业视觉系统、高性能电机、编码器、传感器等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部件及工业电气自动化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主要企业包括西门子、安川、三菱、松下、台达、汇川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等,对工业控制系统、运动控制器、伺服系统的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对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智能化、可靠性、控制精度、控制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掌握嵌入式软件、自动控制算法、嵌入式硬件、设备联网及运维技术等核心技术以及专注研究细分行业工艺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企业,将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4、IC产品分销行业目前,中国IC产品分销行业尚处于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状态,面对中国IC产品分销市场的空前发展机遇,境外分销商和本土分销商均基于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定位,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展开差异化分销,有的通过并购获得规模效应,有的加强低成本物流和库存备货服务,有的大力加强技术支持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积极扩大业务规模,以期在中国这个越来越重要的IC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境外分销商的业务特点主要表现为分销的IC产品的产品线与产品品种多、多领域覆盖及全球化,侧重于产品的供应链服务,并通过兼并收购持续扩大企业规模。本土分销商主要以技术型分销为主,长期深耕行业应用,通过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带动IC产品的销售,是本土电子产品制造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本土IC设计制造商拓展应用、完善产品种类、技术创新的重要合作伙伴。随着PC、手机市场逐渐饱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业态引发的产业变革正在兴起,随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新生力量的注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具有较强技术支持服务能力的分销商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在中国从制造大国逐步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也由“中国生产”逐步向“中国研发”转变。电子产品制造商技术支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具有组合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的IC授权分销商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公司发展战略公司聚焦于工业自动化和IC产品分销两大战略业务。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从针织设备等细分行业专用控制系统向伺服驱动系统等通用自动化产品延伸,为工业自动化行业提供核心部件及解决方案。在IC产品分销领域,不断扩充互补性强、相互协同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综合的应用解决方案。公司秉承“诚信合作、开放创新、成就客户、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把握智能制造带来的发展机遇,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使公司发展成为一流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和领先的半导体芯片与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三)经营计划管理方面,公司将持续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推进公司内部资源整合管理、内部流程协同及管控,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公司将积极推进组织变革,进一步完善任职资格体系建设,建立评价标准动态更新调整机制,打造更精炼组织,提升公司竞争力。业务发展方面,公司将紧随行业发展趋势,关注市场需求,依托核心技术,夯实巩固已经形成的业务发展格局,不断扩充产品线,加大新行业拓展力度,提高细分行业的市场份额,打造公司综合性竞争优势,具体如下:针织设备电控系统业务,大力推进全成型编织技术和自跑式纱嘴控制技术市场应用,继续巩固公司横机控制系统的行业领先地位,继续优化袜机电控、手套机电控,提升行业占有率。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业务,稳步推进RN系列刺绣机电控系统的量产,加强售前售后技术支持,构建以各地办事处及驻厂代表为业务触点的全方位营销服务网略,向客户提供全系列完整的刺绣机电控系统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业务,加大研发投入,继续推进脉冲型、EtherCAT总线型伺服驱动系统的研发,丰富产品品种,形成系列化产品,加强营销渠道建设,重点布局3C电子、锂电、塑料机械、纺织设备、机床、印刷包装机械、线缆等行业,为行业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IC产品分销业务,将持续加大智能设备、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新兴应用和新能源车等领域关键技术应用方案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力度;继续增加包括知名国产品牌在内的电子元器件产品线,进一步丰富IC分销的产品种类;继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服务和快速响应能力。募投项目建设方面,公司将全力推进“针织横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建设项目”、“针织袜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基础施工建设,同时以“针织设备控制系统研发中心项目”为基础,不断加快针织设备电控系统产品的开发、升级,满足市场需求。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公司将积极筹划、科学审慎地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确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四)可能面对的风险1、市场需求下降风险:公司生产的针织设备电控系统是针织设备的核心部件,其业务的增减受针织设备行业的影响较大,而针织设备行业的景气度依赖于下游毛衫、针织鞋面、袜子、手套等针织加工行业的需求状况。若宏观经济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消费者对针织产品的消费需求严重下降,则针织产品生产厂商将会减少对针织设备的购买量,进而影响到公司针织设备电脑控制系统的销售。因此,公司存在市场需求下降导致业绩下降的风险。公司分销的IC产品应用于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三大细分市场,如果宏观经济发生不利变化,或公司IC产品分销业务较为集中的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领域出现较大不利变化且公司不能及时成功拓展IC产品应用的新领域,其经营规模将可能大幅缩小,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制造业务原材料成本占其产品成本比例较高,该原材料主要有集成电路、功率器件、印刷电路板、电容、液晶屏、传输线缆等,若未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则公司利润将会受到产品成本上升而下降。公司IC产品分销业务的成本主要为向上游IC设计制造商采购的商品成本。一般情况下,公司可将上游的价格波动传导至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但如果上游IC设计制造商提高产品供应价格而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不愿意相应提高购买价格,则公司IC产品分销业务利润空间将会被压缩。3、供应商集中度较高风险:IC产品分销业务的供应商为IC设计制造商,IC设计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市场份额相对集中的特点。同时,以技术支持服务带动IC产品销售的授权分销商一般会深度掌握数家IC设计制造商的产品应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IC应用解决方案和现场技术支持等多层面技术支持服务,因此也具有供应商相对集中的特征。目前,公司主要供应商为英飞凌、力特、微芯科技、PI公司等国际知名IC设计制造商。若公司未来销售规模不理想和技术水平达不到上游IC设计制造商的要求,或上游IC设计制造商经营销售模式及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从而终止与公司的合作,而公司又未能在短期内成为其他IC设计制造商的授权分销商以充分应对上述不利变化,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将会受此影响而下降。4、汇率变动风险:公司外汇收支主要涉及公司IC产品的分销业务以及外币借款,汇率的变动会产生汇兑损益进而影响公司的利润。由于汇率的变动受国内外政治经济金融政策等各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或单边持续波动,将对公司经营成果造成一定影响。5、应收账款加大风险: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应收账款余额相应增加,虽然公司已经建立了稳健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和客户信用评审制度,但是如果社会经济环境恶化、客户经营不善、回款制度执行不彻底等情形出现从而导致大额应收账款不能如期收回,公司存在资金压力增大或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6、募投项目实施风险:公司募投项目是公司根据现有业务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过充分市场调研及可行性论证后提出的。如果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场环境、技术、管理等方面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将会影响项目的实施结果,进而影响公司的预期收益。公司存在募投项目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销售价格、生产成本等达不到预期的风险。7、新业务投入风险:公司将继续深化行业战略布局,持续投入工业自动化业务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业务,但由于新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公司存在由此导致的经营业绩下降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技术研发优势制造业务方面,公司拥有了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掌握了自动控制、电机控制、伺服驱动、变频控制、数字电源系统、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业以太网、针织设计CAD软件等软件开发、硬件设计技术,自主研发了模块组合式集成硬件系统与适应多样化编织工艺需求的软件系统。结合对行业工艺原理的深入理解,强化了技术领先优势。IC产品分销方面,公司一直坚持以技术支持服务带动IC产品销售的发展策略,持续保持技术投入,组建了一支富有经验的应用工程师团队,掌握了嵌入式设计、电源管理、电机控制和无线连接等IC应用技术,开发了更有前瞻性的IC应用解决方案,为满足客户未来的潜在需求打下良好基础。(二)行业经验优势公司经多年的市场开拓与众多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累了多种类型的针织设备的机械特点和性能参数,并总结出不同类型的针织设备对电控系统的技术要求,使得公司电控系统产品与客户针织设备有良好的匹配性。公司多年来持续投入编织工艺技术研究,拥有一支行业工艺经验丰富的团队,并在服务下游针织设备整机厂商和终端用户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工艺及应用经验。(三)品牌与客户群优势凭借多年的市场开拓和沉淀,公司针织设备电控系统产品已经在客户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品牌效应。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行业应用经验和技术研发实力,在产品性能、功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不断提升,与下游针织设备整机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IC产品分销方面,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开拓和积累,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客户基础,目前已拥有约两千家客户,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在智能电表、电机控制、智能照明、安防监控、医疗电子、工业自动化、变频家电、消费级无人机、可穿戴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细分市场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四)供应商资源优势公司自成立以来合作的IC设计制造商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具有领先优势,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微芯科技的微控制器芯片长期行业领先;英飞凌的功率器件及模组在全球持续拥有高市场占有率;PI公司高能效高压交流转直流功率器件业内领先;力特公司为全球知名的保护元器件供应商;艾迈斯的传感器芯片具有高精度及低功耗等优异的性能。这些供应商的产品契合公司的经营方向、市场定位和发展重点,互补性强、相互协同的产品线组合有助于公司为下游客户提供综合的应用解决方案,提升公司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为公司发展优质客户、保持与客户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人才优势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双重机制,积聚和培养了众多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技术人才,汇集了一批熟悉技术、市场,并具备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人才,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