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智能电动汽车2025谁将胜出?隐隐约约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智能电动汽车2025谁将胜出?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许英博、尹欣驰)一、智能电动汽车的 2025:更大的市场1.1 电动汽车:预计 2025 年中国和全球销量分别达 700 万、1500 万辆全球汽车行业总量需求基本稳定,中国在过去 15 年是全球汽车消费增长的主引擎。中国汽车销量从2005年的576万辆增长到2020年的2531万辆,2005到2020年的CAGR 为 11.3%,远超过全球其他市场同期 0.6%的 CAGR。中国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占比也从 2005 年的 8.7%提升至 2020 年的 32.6%。全球汽车行业前十名企业的名字在过去 20 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过去 20 年,即便 中国市场规模飞速成长,但是:(1)通用、福特、丰田、大众、菲亚特、PSA、日产、本 田、雷诺这九家企业在 1999 年、2007 年和 2017 年均位于前十名,只是座次发生了变化; (2)变化来自于并购和中国市场:现代依靠收购起亚汽车、以及中国等汽车市场的爆发 成功晋级前三,而戴姆勒在与克莱斯勒分家后跌出前十名;(3)展望未来:我们判断将会 有更多的智能电动车公司进入 Top10 名单,变化正在进行中。碳中和:2030 碳达峰目标下,电动车将持续取代燃油车。根据国家统计局等数据测 算,2017 年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占狭义碳排放的 13%,2018 年全国交通部门碳排放总量 9.4 亿吨,其中公路运输占比 83%。在碳中和的政策目标下,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趋势料将 加速,以取代燃油消耗带来的碳排放。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和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规模分别达 700 万辆、1500 万辆。Marklines & ACEA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含纯电+插电混)销量为 324 万辆,渗透率 4.2%。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37 万辆,渗透率 5.4%。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熟度、政策力度支持、车企未来的规划,我们 预计,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保持快速增长,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 2025 年达到 1500 万辆,渗透率提升至 16.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 2025 年达到 700 万辆,渗透率提升至 20%以上(CAGR=38.5%)。1.2 电池成本:未来有望持续下降,带动电动车的普及成本结构:电池取代发动机成为电动汽车中最大的成本来源。第一电动网数据显示, 传统燃油车中,发动机和车身成本占比最大,分别达 15%、10%附近。而在纯电动汽车中, OFWeek 数据显示,电池成本占比达 38%,为纯电动汽车中最为关键的零部件,也是决 定未来产品是否能够持续降价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其中,特斯拉在 2020 年电池日中公开 表示: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下降速度偏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平均售价由 2014 年的 2.89 元/wh 降低至 2020 年的 0.84 元 /wh,降价幅度达 70.9%。特斯拉:电池成本已降低至 100 美元/KWh,未来 5 年有望再下降 50%。据 Bloomberg NEF数据显示,2014年至 2020年,特斯拉动力电池的平均售价由 2013年的 250美元/Kwh 降低至 2020 年的 100 美元/Kwh,下降幅度累计达 60%左右。未来 5 年,随着电池产业 链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技术的进步,动力电池成本有望再下降 50%以上,进一步加速电动车 普及。1.3 代工模式:汽车电动化降低造车成本,加速产业化进程电动车简化车身结构,降低制造难度新能源汽车简化了车身结构,使得电动车零部件数量较传统汽油车减少约 40%,模块 化生产帮助造车新势力在发展初期利用第三方富裕产能或新建产能,实现代工生产,加速 产业化进程。电动汽车代工生产模式已经出现,未来将进一步加速产业化进程小鹏汽车:公司首款车型 G3 是选择海马汽车代工。后续随着公司收购广东福迪汽车 获得生产资质之后,并在肇庆工厂投产。公司第二款车 P7 选择自产模式。蔚来汽车选择 江淮汽车代工。Fisker 于 2020 年 12 月宣布与汽车零部件公司麦格纳签署合作协议,将 由麦格纳独家代工公司首款车型 Fisker Ocean,计划于 2022 年投产销售。2021 年 12 月,公司与富士康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将由富士康为公司生产第二款车型,预计将于 2023 年底量产销售。1.4 智能化:软件水平提升,持续改善用户体验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将成为拉开用户体验差距的主要因素,高端汽车代码量可达 1 亿 行,复杂程度高于 PC 和智能手机,且代码量仍将快速增长。智能驾驶:L1/2 技术已相对成熟,渗透率将快速提升;L3 技术正处于导入期。evinside 数据显示:全球 L1/2 技术的渗透率有望由 2019 年的 8%提升至 2025 年的 35%。同时, 随着特斯拉、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预计 L3 技术未来几年处于 快速导入期,国内市场有望由 2019 年的 4%提升至 2025 年的 60%。L4、L5 技术仍处于 试验、封闭或半封闭园区运营阶段,例如百度、滴滴沃芽、文远知行等公司先后在上海、 广州、长沙、北京等地区特定场所提供 Robotaxi 服务;图森未来在美国高度公路开始了 无人驾驶货车配送;Waymo 在美国开始提供 Robo-taxi 和无人驾驶货车配送等服务。汽车软件代码程指数级增长。1)随着智能汽车功能的增加,其代码远超过智能手机 和 PC。据新思科技估计,PC 操作系统 Windows Vista 为 5000 万行,而一辆高端汽车的 代码量可达 1 亿行。2)据 36 氪数据,未来汽车代码将大幅增长,其中预计安全类软件将 大幅增长四倍、网联类软件将增长 3 倍、信息娱乐类软件将增长 1.5 倍、数据分析类软件 将增长 3 倍。二、智能电动汽车的 2025:智能将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电动车结构相对简单且动力差异不大,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等)不 再是关键竞争力。我们认为软件定义的智能化水平是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智 能驾驶和智能座舱。2.1 特斯拉:完成对消费者的智能驾驶教育特斯拉加大在智能驾驶领域中的布局,FSD 功能不断丰富,已完成消费者教育。公司于2014 年推出 FSD(Full Self-driving)功能,并于 2015 年 10 月通过 OTA 正式推送 给消费者。此后,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功能不断完善,自动驾驶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关注 度不断提升。伴随着公司算法的迭代升级,后续 FSD 自动驾驶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2.2 智能座舱:汽车行业智能化进程汽车座舱经历了机械仪表盘、电器仪表盘时代,逐渐进入智能辅助座舱时代。未来随 着 AR/VR、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望助推智能座舱发展。当前智能座舱正经历类 似于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迁移,汽车亦正在经历智能化进程。未来随着智能 座舱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其市场规模将快速提升。据 ICVTank 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全球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由 2019 年的 364 亿美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461 亿美元(CAGR 为 8.2%);预计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由 2019 年的 441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739 亿元 (CAGR 为 23.0%)。2.3 自动驾驶算法:研发强度和自动驾驶里程数是关键算法是自动驾驶系统可靠性、准确度的决定性因素,将直接影响驾驶体验。按照自动 驾驶算法框架的不同,可分为感知、决策、执行控制三大部分算法。1)环境感知类算法 主要是指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观测环境了解自己与周围环境中交 通参与者的位置与状态,主要包括 SLAM 算法、自动驾驶感知算法。2)决策算法主要是 车辆依据感知算法后,通过训练好的模型,依托车载计算平台规划对应的驾驶路径或驾驶 决策,以保证车辆驾驶的安全性。主要包括自动驾驶规划算法、自动驾驶决策算法。3) 执行控制算法主要是通过控制线控系统控制车辆按照规划的路径执行行驶操作。为把握智能驾驶行业发展机遇,造车新势力、传统整车厂、科技公司以及初创公司加 大了在此领域中的相关布局。如: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推出了 FSD 智能驾驶 系统;以奥迪为代表的传统整车厂,推出了 Audi AI 智能驾驶系统;以 Waymo 为代表的 科技公司,推出了 Waymo Driver 智能驾驶系统。智能驾驶:不同的发展途径,技术分化。特斯拉独树一帜,依靠众多的数据不断迭代 软件算法能力,进而希望实现由 L2+的自动驾驶能力向 L4 自动驾驶能力的跨越。而其他 整车厂采用“渐进式”的路径。研发强度和自动驾驶里程数是增强算法的关键,特斯拉行驶里程数远超竞争对手。自 动驾驶神经网络算法的训练离不开大量的数据,特斯拉通过 Autopilot 直接采集用户的行 驶数据,行驶里程数呈指数级增加。造车新势力加大研发投入。特斯拉 2018-2020 年研发支出稳定在 90-100 亿人民币附 近。蔚来、小鹏、理想 2018-2020 年研发支出在 7-44 亿人民币附近波动。得益于 2020 年较好的资本环境,各家公司分别通过发行股份或债券获得大量融资,预计后续将加大在 智能汽车领域中的研发投入。其中,蔚来和理想预计公司 2021 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 50 亿元(同比+101%)、30 亿元(同比+173%)。但与传统整车厂相比,造车新势力的研发强度依旧具备提升空间。造车新势力的成立 时间通常在 10 年以内,技术研发积累时间不长,产品迭代次数有限。由于累计销售规模 较小,盈利能力不强,甚至持续处于亏损状态,造车新势力的研发支出主要依靠融资,规 模相对有限。2020 年,蔚来、小鹏、理想的研发支出分别为 25 亿元、17 亿元、11 亿元, 而 2019 年吉利、长城、比亚迪的研发支出就分别为 54 亿元、42 亿元、84 亿元。特斯拉 2019 年研发支出为 13.4 亿美元,但相对于传统汽车公司依然偏低。丰田汽车、戴姆勒、 大众汽车、通用汽车 2019 年研发支出分别为 96、74、169、68 亿美元。2.4 数据:智能汽车保有量与里程带动数据增长,反哺自动驾驶算法迭代特斯拉产品在过去 8 年的时间里,ASP 降幅达 55.7%。自 2014 年推出 Autopilot(于 2019 年更名为 FSD)以来,特斯拉不断丰富其功能。为了获得更多的数据以训练对应的 算法,领军企业特斯拉持续推出更高性价比产品:2017 年 7 月开始交付 Model 3、2020 年 3 月开始交付 Model Y,未来仍有 Cybertruck、Semi 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产 品 ASP 由 2013 年初的 11.3 万美元/辆,降低至 2020 年底的 5.0 万美元/辆,降价幅度达 55.7%。特斯拉累计销量已达 140 万辆。伴随着特斯拉中国上海工厂投产进度的超预期,以及 中国产品的降价,公司在华销量大幅提升,由 2019 年的 4.5 万辆增长至 2020 年的 14.4 万辆。中国地区销量的提升,带动特斯拉全球销量由 2019 年的 36.75 万辆增长至 2020 年的 49.95 万辆,基本完成公司 50 万辆的销量目标。自 2012 年量产以来,特斯拉在全 球销量持续增加。据 Marklines 数据,特斯拉全球销量累计约 140 万辆,逐渐接近需求的 引爆点。公司未来仍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并在全球积极扩大产能。我们预计特斯拉产 量有望于 2025 年达 225 万辆。1)自成立以来,特斯拉前后共发布了多款车型,其中已 批量生产交付 Roadster、Model S/X/3/Y 共 5 款车型。同时,公司未来仍有 Cybertruck、 Semi 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2)为进一步加快其产品、产能投放速度,特斯拉在美 国、中国、德国等多地建厂。目前,公司在全球共有 5 个汽车工厂产能规划,分别为加州 福利蒙特工厂、荷兰蒂尔堡工厂、中国上海工厂、德国柏林工厂、德州奥斯汀工厂。依据 公司后续产能规划,我们预计公司 2025 年产量有望达 225 万辆。2.5 商业模式:从“购买产品”向“订阅服务”演进以特斯拉 FSD 的商业模式为例:随着 FSD 功能的逐步增多,全球 FSD 价格不断上 涨。在美国市场,其售价由 2019 年 4 月的 5000 美元增长至 2021 年 1 月的 1 万美元; 在中国市场,其售价由 2019 年的 2.78 万元增长至 2021 年 1 月的 6.4 万元。据公司 CEO 马斯克在 2020Q4 电话者会议中透露,公司一方面会继续考虑提升 FSD 售价的可能;另 一方面拟于 2021 年第二季度推出针对 FSD 的订阅服务,有望进一步拓宽自动驾驶的商业 化变现模式,使得软件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尽管目前,特斯拉 FSD 产品在中国渗透率较低,仅有 1%-2%的用户选择了特斯拉 FSD 系统,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但我们认为未来公司依靠软件能力,有 望进一步增强在软件领域中的算法和能力,客户选购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进而带动软件服 务收入的增长。三、智能电动汽车的 2025:竞争将显著加剧三种力量交汇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一是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有一 定积累的造车新势力,二是加速入局的新科技企业,如小米集团、百度、华为、富士康, 一级潜在可能入局的公司,如苹果等。三是传统车企觉醒后,加速智能电动领域的投资和 产品投放。我们判断,2021-2023 年将有更多科技公司涉足汽车领域。伴随着传统车企的加速转 型,2023-2025 年可能成为电动车产品竞争最激烈的阶段。2021-2022 年将有多款明确的 智能汽车车型投放市场。3.1 造车新势力:销量快速提升,持续获得资本和产业界认可2020 年特斯拉与中资三家造车新势力累计销量达 60.29 万辆。2020 年特斯拉、蔚来、 理想、小鹏汽车销量分别为 49.96 万辆、4.37 万辆、3.26 万辆、2.70 万辆,相较于 2019 年的 36.8 万辆、2.06 万辆、0 万辆、1.27 万辆分别增长 36%、113%、32 倍(理想汽车 2019 年销量为 0.1 万辆)、112%。2020 年四大造车新势力市值涨幅惊人。特斯拉市值由年初的 757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年底的 6689 亿美元,累计上涨 7.8 倍,年度最高涨幅达 7.84 倍;蔚来市值由年初的 43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底的 762 亿美元,累计上涨 16.72 倍,年度最高涨幅达 17.09 倍;小鹏汽车市值由 IPO 以来的 153 亿美元提升至 2020 年底的 335 亿美元,累计上涨 1.2 倍,年度最高涨幅达 2.41 倍;理想汽车市值由 IPO 以来的 138 亿美元提升至 2020 年 底的 259 亿美元,累计上涨 85%,年度最高涨幅达 163%。特斯拉为全球市值第一大车企。自 2010 年 6 月上市以来,特斯拉市值不断增长。2020 年 6 月,公司市值达 1861 亿美元,首次超越丰田汽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截至 2020年 12 月 31 日,特斯拉市值 6,689 亿美元,远高于第二大车企丰田汽车 2,507 亿美元的市 值。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进入中国市值前十大车企。考虑到中国本土庞大的智能电 动车市场,乐观的投资人期待中国智能车市值有望比肩特斯拉的量级,相关公司估值快速 显著提升。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分别为国内的第二 大、第六大和第七大市值车企,三家公司加总市值达 8,845 亿元(1356 亿美元)。市值大幅上涨助推相关公司融资规模提升,加速自动驾驶和智能电动产业链发展。2020 年以来,蔚来汽车累计获得约 415 亿元(约 46.8 亿美元)的股权&债券融资;2020 年以来,理想汽车累计获得约 207 亿元的股权融资(约 20 亿美元);2020 年以来,小鹏 汽车累计获得约 304 亿元股权融资(约 47.0 亿美元)。2020 年以来,特斯拉累计获得约 123.4 亿美元股权融资。至 2020 年末,蔚来、小鹏、理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高达 425 亿元、353 亿元、299 亿元。高现金储备提升造车新势力的研发强度,有助于公司技 术积累。造车新势力未来有多款车型规划。1)截至目前,特斯拉已批量生产 Roadster、Model S/X/3/Y 多款车型,未来仍有 Semi、Cybertruck、以及价格更便宜为 2.5 万美元/辆的车型 (车型名未公布)。2)据理想汽车在 2020Q4 电话者会议中透露,公司将于 2022 年及以 后,每年推出 2 款车型;2023 年推出纯电动平台车型。3)蔚来汽车将于 2022 年推出公 司第四款量产车型 ET7。4)小鹏汽车将于 2021 年底推出公司第三款量产车型小鹏 P5。其他造车新势力:主力车型将在未来 1-3 年释放。从全球海内外其他造车新势力的产品规划来看,未来 1-3 年将是集中释放车型的时间。2021 年,Lucid 和 Rivian 将分别推出电动轿车 Lucid Air(售价 6.99 万美元)、电动皮卡 R1T(售价 6.9 万美元起)和 SUV R1S (售价 7.25 万美元起)。2022 年,①Fisker 计划推出公司的首款车型 Fisker Ocean,定 位 SUV,售价 3.75 万美元起;②法拉利未来计划推出公司的首款车型 FF91,定位 SUV, 售价 10-18 万美元;③智己汽车计划推出两款车型,分别定位电动轿车和电动 SUV。2023 年,①Lucid 将推出公司的第二款车型和第三款车型,分别定位 SUV 和轿车;②Fisker 将于 2023-2025 年累计发布三款新车型,分别定位 SUV、皮卡和超跑轿车;③法拉利未 来将推出 FF81,售价 5.9-9.5 万美元。3.2 科技公司:主流科技公司正在加速入局小米造车。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公告表示,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 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 100 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 10 年投资额 100 亿美元,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苹果拟进军智能汽车造车领域。1)2018 年苹果与大众宣布将合作开发 PAIL(Palo Alto to Infinite Loop)自动驾驶班车技术服务,具体内容为:在大众 T6 Transporter 客运车上 安装自动驾驶软件,作为大众员工的班车。其中 T6 Transporter 无人驾驶客运车由 Apple 设计,并由大众汽车制造。2)2020 年 12 月 22 日,路透社发布消息称,苹果计划在 2024 年生产一款纯电动乘用车,包括其使用自己的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华为以 Tier 1 身份进军智能汽车领域。2019 年 6 月任正非签发公司组织变动文件, 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Business Unit)部门,进军汽车领域。华为称,公司并 不造车,而是基于 ICT 技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业务主要覆盖 覆盖与智能汽车相关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 5 大业务领 域。百度联合吉利造车。2021 年 1 月 11 日,百度宣布与吉利控股合作,组建智能电动汽 车公司。从百度官方的披露以及对媒体的回复,新公司独立于百度母公司体系,覆盖设计 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根据百度官网的披露以及公开回应,新组建的智 能汽车公司由百度主导,吉利控股作为唯一外部出资方,合资新公司独立于百度母公司体 系,保持自主运营。3.3 传统车企:加速智能电动车投放进程大众汽车:电动化布局加速,聚焦平台化战略大众汽车:提出加速战略,预计将于 2022 年累计推出 27 款基于 MEB 平台打造的车 型、2022 年推出首款 PPE 高端电动平台车。1)自 2015 年 10 月,大众宣布将斥资 70 亿美元打造 MEB 纯电平台。2020 年 10 月,大众在美国发布了 L2+级别的 ID.4,售价 3.99 万美元。未来 MEB 平台除了 ID 系列产品,还将发展包括斯柯达、西雅特品牌在内的电动化车型。2)2021 年 3 月 5 日大众推出“加速战略”(ACCELERATE strategy),将加速 转型为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供应商。公司规划到 2030 年,电动车销量预计占公司欧洲汽 车销量的 70%以上;2030 年在美国和中国的电动车销量占该品牌总销量的 50%以上。至 2022 年,大众计划在全球共推出 27 款基于 MEB 平台打造的车型,最早将于明年推出首 批基于 PPE 高端电动平台打造的车型,同时计划在 2025 年前后开始研发 SSP 可扩展化 系统平台,这将是一个集纯电动、全面互联和高度可扩展性于一身的全新汽车平台,适用 于旗下所有品牌和所有级别的车型。电池和充电的平台化战略:2023 年起,集团将启用标准电芯,预计 2030 年约 80% 的电动车型将搭载标准电芯。软件集成和数字化用户体验将成为大众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大众计划到 2030 年大规模推行自动驾驶,其将于 2026 年推出的旗舰项目 Trinity 就将支持L2+级自动驾驶,随后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并且从该项目开始,大众将构建类神经汽 车互联网络。加速扩建电池产能,掌握电池技术核心竞争力。公司计划到 2030 年在欧洲建立 6 座 电池工厂,总产能 240GWh。第一家与瑞典电池制造商 Northvolt 合作建立的超级工厂将 于 2023 年投产,产能 40GWh,第二家位于德国萨尔茨吉特的工厂将于 2025 年投产运营。 在电池成本方面,公司在 Power Day发布会上提到将于 2023 年引入全新的标准电芯技术, 并于 2030 年开始应用于旗下各品牌约 80%的电动车型,叠加集团内部协同效应,集团旗 下入门级车型搭载的电池电芯成本将减半,量产车型的电池电芯成本将降低 30%。另外大 众向美国固态电池技术公司 QuantumScape 投资 1 亿美元,并与其组建一家合资企业以 实现工业级固态电池的生产,目前研究表明采用固态电池技术可使电池重量大幅降低,续 航里程增加 30%,充电时间减半,12 分钟充电证实可行。增强市场攻势,车型迭代出新。2020 年大众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超过两倍,并计划 2030 年电动车销量达到公司汽车总销量的 60%,预计 2029 年前推出 75 款纯电动车型、 60 款插混/混合动力车型。2021 年上半年,大众将推出四驱 ID.4 GTX ,并于下半年推出 运动型的 ID.5。大众计划在 2021 年内推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纯电动 SUV ID.6 X 和 ID.6 CROZZ,到 2025 年 MEB 在中国有 15 款车型,并研发一款级别低于 ID.3 的纯电动车型。长城汽车:升级组织架构,全面布局智能电动长城汽车:“咖啡智驾”战略发布。2020 年 12 月 30 日,长城汽车发布“331 咖啡智 驾”战略,即在 3 年时间里,目标实现“用户规模行业第一、用户体验评价最好、场景功 能覆盖最多”。咖啡智能系统计划在 2021 年年初于 WEY 品牌“摩卡”车型上量产,并且 后续将陆续应用于更多车型;2021 年下半年公司计划推出搭载 IBEO 激光雷达的量产车 型,实现全车冗余的 L3 级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此外,“咖啡智驾”发布会上长城汽车与 高通签订合作协议,基于高通 360-720TOPS 的大算力平台打造的全新高端车型有望于 2022 年亮相。主动进行管理方式的变革,全面拥抱电动化和智能化。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背景下, 传统整车厂面临转型压力,2020 年在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致伙伴们的一封信:长 城汽车如何挺过明年》一文中表示,在红利将尽、外资品牌和新势力的合围中,公司未来 或许将命悬一线,而变革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一方面,公司提前布局动力电池、自动驾驶、 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提高核心软硬件的自研、自供能力。另一方面,公司也认识到,自 我变革的基础,在于机制创新,需要用机制去解决员工动力和活力的问题,解决组织的创 新和竞争力的问题。电动化:孵化体外供应商,布局上游动力电池领域。在电动化核心零部件方面,长城 汽车在上市公司体外,孵化了旗下的电池供应商——蜂巢能源。蜂巢能源的前身是 2016 年底成立的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 年从长城汽车剥离独立发展,总部位于常州, 目前具备电芯、模组、PACK、BMS 的研发及制造能力。根据公司官网,蜂巢目前已经在 中国及北美、欧洲建造 5 个生产基地,工厂建成后将合计实现产能 120GWh。目前蜂巢能 源的供应能力正在爬坡,并在 2021 年 2 月实现装机 0.07GWh,在国产乘用车电池装机排 名的第七名。精确定位,打造 C 端纯电爆款车型。在产品端,公司推出欧拉品牌,聚焦 C 端用户 需求。公司在 2020 年升级了欧拉产品,并推出欧拉黑猫、白猫、好猫在内的“猫”系列 产品,精准定位城市女性的用车需求。欧拉黑猫(定价 7-8.5 万)在 2020 年 12 月销量突 破万辆,欧拉好猫(定价 10-15 万区间)则是目前欧拉品牌定位高线城市的产品,以“复古轻奢”的造型和强调安全、科技的配置,实现品牌的向上。我们认为好猫有望成为 C 端 市场下一款爆品,并且帮助公司成功进入纯电轿车领域、和女性市场。数据驱动,自研为本,智能转型。长城汽车 2020 年发布了首个智能平台——“咖啡 智能”,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子电气架构。为此,长城汽车组件了自动驾驶 团队,并通过体外的毫末智能进行独立运营,更好地吸引人才、培育技术。毫末制定两条 战略防线,一方面在乘用车自动驾驶领域,长城基于毫末开发咖啡智能平台,首量具备 L3 级辅助驾驶能力、搭载量产激光雷达的产品将在 2021 年 3 季度推出,并将在在系统安全、 驾驶体验、自动驾驶场景覆盖三个方面达到国内自动驾驶领先水平。另一方面,毫末已经 与顺丰、多点等客户签订了合约,提供低速物流车的软件服务及硬件产品。组织变革:首次激励计划落地,公司中高层管理层利益长期绑定。长城汽车历史上在 股权激励上略显保守,但随着魏建军董事长的管理思路转变,长城汽车 2019 年公布了首 次股权激励计划,但由于 H 股股东投票未通过而搁置。2020 年 4 月,公司再次公告股权 激励计划,并于 2021 年初进行了部分预留份额的授予。股权激励解锁目标为 2020-2022 年每年销量目标为 102 万/121 万/135 万辆,对应净利润为 40.5 亿/50 亿/55 亿(同比 -10%/+23%/+10%),目标设置不难达到,公司更多是希望员工与股东利润的绑定。根据 此次激励,共有约 2800 名员工获得限制性股票或期权激,授予员工人数占总员工数近 5%。 除了董监高之外,大量核心技术和业务人员获得了授予,体现出公司对中层管理者的关注, 也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采用“作战单元”模式,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改革。长城汽车采用“一车一品牌 一公司”的模式,内部管理架构向“作战群”模式调整,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一个 车型即是一个作战单元,如高盈利车型哈弗大狗及坦克 300,高销量车型哈弗第三代 h6 等均属单独作战单元。作战单元有机会直接面对用户,拥有较高决策权,让他们在 做各个决策前能听到来自市场、消费者最真实的声音,从“中央集权”转变为“让听 到炮声的人做决策”,决策链趋于简单、轻松、直线化,更好的服务用户。比亚迪:量产车型加速落地比亚迪已量产汉、D1,e 平台电动车型将于 2021 年投产。(1)2020 年 7 月,比亚迪发布了 L2 级别的智能汽车汉,售价 22.98 万元起。(b)公司与滴滴合作网约专用车型 D1 已于 2020 年 11 月开始小批量交付,2021 年将贡献 2B 端新增量。(c)公司全新正向 开发的 e 平台电动车型也计划将于 2021 年内投产。四、智能电动车的 2025:谁能胜出谁能胜出:具有全栈研发和产品能力&持续降成本的公司有望获得更多份额。我们认 为,智能汽车时代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以及管理架构的比拼。全栈式的研发能力。由于智能电动汽车重新定义汽车产品,是对传统汽车公司原有研 发组织形式的挑战,需要软件、硬件、机械件工程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产品定义和研发 设计。具有较强全栈研发能力,具有更灵活的研发组织形式的公司有望定义更优秀的产品。持续降成本的能力。当前智能电动汽车的主力价格段在 20-40 万元,产品进一步大规 模普及需要伴随价格段持续下探。更大的汽车销量、更长的行驶里程亦将产生更多的数据 反哺优化自动驾驶算法。具有持续优化产品和成本结构能力的公司,有机会获得更多市场 份额。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靓妹仔

三天调研人员超500人,7000亿电动车巨头火了!原因在这里……

上周(1月25日至29日),A股市场震荡下挫,主要指数周线齐阴。其中,沪指一周下跌3.43%,收于3483.07点。期间机构调研热度与前周基本持平,沪深两市共计90家公司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获调研股市场表现方面,不足五成公司全周股价上涨。不过,也有个股如南网能源、沈阳化工和伟星新材涨幅较大,上周分别上涨约62%、23%、20%。其中,南网能源是于2021年1月19日刚上市的新股,目前公司尚未打开一字涨停。上周机构关注度最高A股公司为比亚迪。公司一周之内披露了13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尽管比亚迪没有详尽披露全部机构的名称,但调研记录显示,1月25日至27日,合计调研公司的人员超过500人次,并且花旗、麦格理证券、里昂证券、野村证券等多家海外知名机构在列。二级市场上,比亚迪上周股价上涨1.68%至247元/股。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龙头股比亚迪股价一路上扬,轻松走出翻倍行情,2021年1月25日,该股一度涨至262.95元/股,总市值突破7000亿元。调研中,机构重点关注到港股比亚迪股份的增发情况、以及公司最新升级的插电混动技术和刀片电池技术。比亚迪股份于今年1月21日在港交所公告,拟配售1.33亿股H股股份,每股225港元,预计配股融资299亿港元。1月28日公司公告完成该笔配售。就此次港股增发,比亚迪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本次交易吸引了全球众多顶级长线、主权基金等超过200家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订单多倍覆盖,实现了近20个交易日均价零折扣的发行,成为近五年来15亿美元以上折扣最小的香港新股配售。本次融资将显著增强公司资本实力,为公司加码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动力电池等领域的投入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方面,近日,比亚迪发布了DM-i超级混动技术。据公司介绍,DM-i超级混动搭载超级电混系统,是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具备快、省、静、顺、绿等多重优势;亏电油耗低至3.8L/百公里,可油可电综合续航里程突破1200公里,百公里加速时间比同级别燃油车快2-3秒;在提供无限接近纯电动车驾驶体验的同时,更无续航焦虑和充电焦虑。目前,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 DM-i三款DM-i超级混动车型在1月11日的发布会上启动预售。“刀片电池”是采用比亚迪独特设计的磷酸铁锂电池。对于“刀片电池”的技术优势,比亚迪表示,完全无模组化,集成效率大幅提高。公司刀片电池产品具有从电极材料、电芯到电池包等多维度的安全性,并通过了对电芯要求最为严苛的针刺试验,在模拟电池发生内部短路的极端情况下也能保证不发生爆燃。这些,用户都在看恐怖!变异毒株或可逃逸人体免疫力,美国“最致命的”一月死亡超9万!欧洲怒了,又一美药企暂减疫苗交付量!张文宏最新研判来了股价疯涨70%,散户继续反攻华尔街!做空机构亏了200亿美金,香橼投降:放弃做空专注做多!太劲爆了!刚刚,小米重磅发布隔空充电技术,数米距离就能充电!雷军:如科幻电影一般!彻底疯了!美国散户逼空战火越烧越旺,“占领华尔街”再现!券商宕机、禁止开仓……惊动白宫和美联储!重磅!融资10亿美元,FF宣布借壳上市!超豪华旗舰车FF 91将量产,销量目标是这个数《证券时报》旗下专注上市公司新媒体平台●一手信息 ●一线互动●一键发布●入驻资本圈▲小手一点,全新体验!▲

爱恨调

电动车新国标实施引发国家部门高度关注,企业调研,行业走向如何

电动车新国标实施引发国家部门高度关注,企业调研,行业究竟如何走向?首先,新国标电动车制定不科学,专家不做调查研究盲目指导,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消费者敬而远之。时速只有25码,这是很多自行车能达到的速度;全车不超55千克,除去电瓶,车身只能铁薄架简,重量太轻,反而不安全,电池电压小,电机功率弱,续航里程差。而且价格贵了不少。其次,这意味着大家要上牌,要考驾照,要交保险,这些事情都让很多人觉得不方便。比如目前很多人之所以购买电动车,因为电动车灵活方便,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可以避免拥堵。此外,对于送外卖或者做小生意的人来说,如果以后电动车限速了,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方面就是成本的增加。现在很多电动车使用的都是铅酸电池,但是新国标要求电动车必须采用锂电池,这意味着成本会上升,当然之成本上升之后,销售价格也会上升,到时企业在价格上的竞争将会不再有优势,另一方面,3C认证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未取得3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将不得生产、销售,这个规定有可能让哪些技术实力弱,资金少的企业退出市场。与此同时,按照新国标的要求,企业必须推动电动车工艺技术、生产流程、设计创意提升,努力为人们出行提供性能品质更好、安全保障更高、续航能力更强的规范化产品,这对于提升电动车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不过,目前新国标的过渡期确实有点短,很多人都没法做好准备,希望有关部门在实施政策的时候能够更人性化一些,比如延长过渡期。一个好的交通工具首先要符合出行的实际需求和安全行驶,大多数的生产厂家是经过市场的调研所做出技术的提升和外观的革新。而现在的新国标逆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切实际的对车辆时速和外观做出调整,脚蹬子功能根本没有任何的实际用途,在骑行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伤害骑行人和路人。25公里的时速增加路上了出行时间,对于交通安全和压力起不到任何作用。最后,电动车环保,老少皆宜。牵扯亿万底层群众出行的实际问题,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啥新国标引来骂声一片,指疑抵制谴责漫骂声不绝于耳,就充分说明国标委的狗屁砖家官员,没有站在最底层劳动群众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实事求是的体谅他们的难处和实际需求。把为人民服务真正落实到为民办实事上。

铃仙

研究机构:2020 年全球电动车方形封装锂电池占比最高,达到 49.2%

IT之家4月5日消息 市场研究机构 SNE 于 4 月 4 日发表了 2020 年全球电动车市场锂电池使用情况报告。结果显示,方形封装锂电池占比达到了 49.2%(包括刀片电池),软包封装电池占比 27.8%,圆柱形锂电池占比 23%。在 2018 年,这三者的比例还分别是 56.6%、14.4% 和 29%。研究机构表示,当时中国车企最偏好于使用方形封装的锂电池,然而生产软包封装锂电池的企业 LG 能源以及 SK Innovation 在 2018 年之后增加了向美国和欧洲的供应,提高了这种电池的使用比率。大众汽车此前宣布未来生产的电动汽车,立方体封装的锂电池占比将达到 80%。大众未来将与 Northvolt 以及宁德时代合作,因此这会影响到韩国电池厂商的收益。与此同时,通用汽车未来将与 LG 能源展开更多合作,专注于使用软包封装锂电池。宝马公司未来预计将更偏好使用圆柱形锂电池。而特斯拉则会一如既往地继续使用圆柱形锂电池,随着 2170 电池的大量投产,这种新型电池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IT之家获悉,产业人士预计,韩国企业 SK Innovation 所受到的风险会更高,因为该公司仅仅生产一种形态的电池,而三星 SDI 可以生产立方体封装、圆柱形锂电池,LG 能源可以生产软包以及圆柱形锂电池,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更大。

可谓畏矣

研究机构:2021年中国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将增长50%以上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2月22日,行业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了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市场共售出130万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率为8%。相比之下,2020年全球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39%。不过在份额方面,去年中国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占全球市场电动汽车销量的41%。Canalys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克里斯·琼斯表示:“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有两款汽车值得注意,分别为中国制造的特斯拉Model 3,以及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与五菱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宏光MINI电动汽车。这两款电动汽车共占中国市场电动汽车总销量的五分之一。”针对今年的行业发展趋势,他预测称:“2021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大好,中国已具有一个出色的标准化公共电动汽车充电桩网络,今年将迎来强劲的消费者需求。预计2021年中国将售出190万辆电动汽车,增幅高达51%,占中国汽车总销量的9%。”

磨刀工

爱玛电动车“上新”重塑电动车产业价值

近日,爱玛电动车发布了一款新车——A500,用户实测续航150KM+。爱玛联合深圳卫视《超级发布会》释放出的信息无疑远远超出了想象:既有第5000万台爱玛电动车的下线,也有“成为全球领先的便捷出行科技公司”的全新品牌愿景发布等品牌里程碑,更有“引擎MAX系统”、“造车时代第一辆车爱玛A500”等将影响甚至改变电动车产业发展走势和品类产品技术方向的发布,在引领产业进入造车新时代的同时,也将从根本上重塑民族电动车产业的价值。其中,命名为A500的爱玛电动车一大亮点就是百公里不充电的确定性续航里程,将让行业的续航竞赛,从口号之争,化为实际行动,真正推动电动车超远续航时代的到来。事实上,续航是电动车用户关注的首要焦点。ZDC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数据显示,影响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选择因素中,续航能力位列第一,64.9%的用户会因为续航能力做出购买决策。究其原因,无外乎城市越来越大,人们的出行边界不断拓宽,催生了用户对长续航的需求。基于此,爱玛电动车将提高续航里程作为首个攻关任务。爱玛历时2年整合100人的专家团队,对核心策略进行反复检讨论证,找到影响续航根本原因后,重新搭建技术系统,对电池、电控、电机、轮胎、照明、制动等核心域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实验,研发了引擎MAX系统。“这是第一款以汽车的正向开发流程制造的电动车。”发布会上,爱玛科技集团国内事业部总裁高辉如此介绍A500。正向开发流程项目立项以项目立项为起点,以车辆量产为终点,一般应用在汽车领域,两轮电动车应用在我国尚属首次,A500下线也标准着两轮电动车的造车时代来临,爱玛再一次创造了一个行业新时代。过去20年来,爱玛电动车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引领了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四个时代。早在2008年,爱玛推出的蝴蝶款车型以“高颜值”快速抢占市场,2012年爱玛颠覆性研发滑板车型,成为简易款电动车的经典车型,创造了爱玛单品销量纪录的神话。此后爱玛顺应时代和用户需求变迁,分别研发了符合彼时审美的时尚龟和方形龟,持续引领电动车的革新换代。如今,爱玛电动车延续用户思维,以整车正向开发流程研发的新品A500正式首发,引领电动车行业进入造车时代。造车的核心逻辑是用户思维,这也意味着电动车行业正式进入买方市场,作为卖方的企业要以用户需求为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依据。而这样的用户洞察环节,在过去20年行业的拼车范式中被完全忽视,用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业内人士认为,从拼车到造车,站在5000万台的新起点上,爱玛电动车建立了核心能力的组合,有利于研发更多新技术,推出更多新产品,创新更多新商业模式,这些底层逻辑将助力爱玛向全球领先的便捷出行科技公司迈进,带来更阔的发展空间。(7664378)

假有

小米集团:关注电动汽车生态发展 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评估及研究

来源:新浪财经2月21日消息,小米集团公告,公司注意到近日若干媒体有关本集团拟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报导。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本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忠烈图

见实·企业调研丨首期招募:新能源车迎来新周期,后来者如何破局?

「见实·华尔街见闻投资之旅」首场正在招募!走进新能源产业链风暴企业!私密交流,限时免费,仅20席位,先到先得!2021年还未过半,苹果、阿里、百度、小米、华为等科技巨头纷纷宣布入局新能源造车圈。科技巨头的加入证实了电动车不仅仅是汽车,而是新的终端、新的机器、新的技术、新的服务以及全新的商业模式。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如何紧跟产业生态的快速发展趋势,如何精准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机会?谁又将是下一个超预期?「见实 · 华尔街见闻投资之旅」企业调研全面上线,第一期招募启动,等你来现场,“眼见为实”做投资!首期「见实 · 登陆智己汽车」活动流程10:00-10:30 签到10:30-11:00 整车参观、智能座舱体验11:00-11:10 智己汽车品牌执行总监 褚健《共创未来 做时代的合伙人》11:10-11:50 中信建投证券电新首席 杨藻《新能源汽车,站在新一轮产品周期的起点》11:50-12:30 现场提问,互动答疑01你将在此次「见实」中收获什么?独家干货,业内顶级分析师实地分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机会互动问答,与嘉宾近距离交流,面对面答疑解惑实地参观,先人一步近距离观摩智己汽车的最新产品限量周边,「见实」与智己汽车精美限量版伴手礼02如何报名此次「见实」?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提问,通过审核的问题我们将在问答环节邀请嘉宾进行解答,获得点赞最多的朋友优先获取参与机会!报名截止时间:4月22日(周四)17:00由于席位有限,我们将会认真筛选与本期主题最契合的人选,通过审核者工作人员将会在本周五与您联系,敬请留意。03「见实」是什么?「见实」是华尔街见闻全新推出的沉浸式企业调研活动。聚焦最受投资者关注的产业,走进风口公司、龙头企业实地调研。与企业高管直接对话,前瞻公司战略,观摩产品研发,解惑投资疑问。调研期间,我们还将邀请顶级分析师、行业专家、技术研发者、政策研究者等互动交流。帮投资者“突破”资料分析,不局限于机构观点,真正把握投资方向,了解行业“内幕”!04「见实」2021重磅预告【见实·华尔街见闻之旅】调研将贯穿全年,5月将继续走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登陆”比亚迪工厂。未来还将持续探索医药行业产业链、科技TMT产业链,以及大消费板块等热门赛道,敬请期待!05关于「见实」的常见问题每期调研活动定价多少?「见实」为华尔街见闻推出的付费类线下调研服务,价格以每期活动安排为准,会设置早鸟票价。「见实·登陆智己汽车」为首期体验活动,现在报名即可限时领0元门票。见闻会员有折扣吗?有,见闻VIP金卡用户专享九五折优惠,见闻大师课会员用户尊享折上九五折!参与调研活动,有专属客服吗?有,华尔街见闻为每期参与「见实」的用户,配备一位专属客服,提供调研全程一对一服务。如何了解活动信息和优惠?加入见闻VIP金卡或大师课会员,进入专属社群,提前了解活动信息及早鸟招募。或持续关注华尔街见闻客户端信息!

祖乙

福特调研显示 电动车依旧“不得民心”

【太平洋汽车网 行业频道】90%的美国、欧洲、中国被调查者不认为电动汽车具有加速快和驾驶体验优异等优势;80%的美国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会购买纯电动汽车,因为他们担心纯电动汽车无法应对极端天气。甚至有42%的美国被调查者认为纯电动汽车也需要加油才能正常行驶。福特目前在美国、中国和欧洲市场的调查研究结果让许多人大跌眼界,普通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知仍然非常保守甚至带着偏见。人们对电动汽车最大的误解是,42%的美国人认为电动汽车依然是由汽油提供动力的。这种误解的背后其中一个可能是混淆了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后两种车型依然配备了内燃机,通常被称为是“电动化汽车(Electrified Vehicle)”,其名称与“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非常类似。福特汽车电动化全球总监Ted Cannis表示,造成这种误解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来源于消费者的习惯,因为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车主依然需要定期前往加油站。因此,在家中用电源给汽车补充动力来源,就像给普通电子设备充电一样,对一些消费者来说可能显得不太自然。即便电动化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所公认的趋势,但在大多数消费者眼里依旧“不得人心”,Ted Cannis感慨道“从目前来看,‘电动车实际能做什么’与‘消费者认为电动车能做什么’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异。加强教育,让人们正确认识电动汽车是一项应该立即进行的工作。”(文:太平洋汽车网 范志成)

麋鹿王

最近大家都在探讨的话题:电动车行业史上的首次,为什么是星恒?

最近一段时间,《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使用白皮书》的发布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在中国自行车协会的主导下,全球全球轻型车用锂电池市场占比第一位的锂电池巨头星恒以及电动车头部品牌绿源成为重点参与编制单位。众所周知,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锂电池在电动车新国标落地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风口期:电动车锂电化、智能化、轻量化的趋势提速,共享、租赁等市场的快速扩张,以及国家环保政策的引导、消费观念的升级等诸多因素,让电动车的锂电化未来显得不可阻挡。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电动锂电车的市场规模正式超过1000万台,其中共享电单车的投放有望突破500万台。但在锂电爆发的同时,由锂电池滥用、应用不当导致的热失控事故时有发生,这其中一方面跟部分投机品牌产品技术不达标有关,但也有一方面原因则是因为从整车企业、终端商家、消费者以及运维点在相关安全性知识的欠缺有着极大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使用白皮书》这份行业首部白皮书的技术发布堪称意义重大,将对电动车用锂电池的安全普及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白皮书共参考了国内外多达20余部相关技术材料和法律法规,全文共分为六大章节,分别从锂离子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充放电机理、锂离子蓄电池热失控机理、安全防控机制、企业规范、应用规范等方面,全面论述锂离子蓄电池在设计、制造和使用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据了解,星恒电源重点参与了白皮书中电池技术环节的编制,针对当前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从材料到系统的作用机理、下游产业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分析、规范应用,以作为电池厂、整车厂、经销商、用户、运维点实施标准化工作与沟通连接的重要纽带,对行业而言具有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但也有人提出疑问,在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锂电池巨头接连跨界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领域的大背景下,为何依旧是由星恒参与了白皮书的重点编制?事实上,社长在前段时间也曾经围绕着巨头跨界的话题进行过重点的阐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的确有不少企业已经或者规划进入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领域,但除了已经耕耘多年的星恒之外,大部分锂电池还在围绕着电动车的产品技术特点和用户需求做调研,有的起步比较晚的甚至还处于调研阶段,以期在安全性、实用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找到平衡点,做的比较好的也有部分为共享电单车提供锂电池的品牌,但还没有全面转向传统产业,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全面布局和追求市场回报的阶段。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这些跨界巨头发力的共享电单车领域,其整车装机份额也是由星恒牢牢把持。相关资料显示,星恒在滴滴青桔、美团和哈喽三大共享出行平台的装机量占据的份额极为可观,整体优势无可撼动。在几大共享电单车巨头的选择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至少在现阶段,星恒无疑是最了解、也是最适合电动车的锂电池制造商。由此可以再延伸一下关于星恒的技术研发与制造话题:能够在与众多巨头的博弈、以及中小品牌的价格撕扯中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轻型车锂电池出货量第一位置,星恒深耕行业10余年所沉淀出的技术研发和制造优势无疑是最大的底气。星恒电源董事长兼总裁冯笑表示,星恒的愿景是“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买得起、用得放心的产品,做让老百姓有幸福感的锂电池。”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三个因素:通过成本管控实现“买得起”、通过研发与制造实现“用得放心”,以及通过对用户习惯和场景需求的调整实现“幸福感”。基于这样的核心愿景,星恒在坚持了多年的锰酸锂技术方向的基础上继续升级,在上个月推出了堪称划时代意义的“超锂S7”,结合了锰酸锂、三元锂和铁锂三大锂电材料的优点,并采用了CA新材料,具备了长常温循环寿命、出色的高温循环寿命、卓越的低温放电性能、优秀的高温放电性能、超高电压平台、优异的荷电保持和恢复能力、优越的能量密度、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始终如一的安全品质等9大性能,完美适配各种场景的应用,被众多权威专家盛赞为“没有短板”的“完美电池”。技术如此成熟、领先的星恒,与还在做前期调研、技术研发的部分企业,该怎么选?这个决定并不难做。这里不仅指权威主管部门的选择,更多的还是市场和消费者的选择。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轻型车用锂电池出货量1108万套。其中星恒电源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33%,而其在国内市场的占比更高达41%,持续占据全球第一的宝座。截至目前,星恒已经累计下线1600万组锂电池,未来有望进一步拉大与对手之间的领先身位。可以说,在当下全球多维竞争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星恒凭借其领先的技术研发与制造优势,已经建立起了自己身为轻型车用锂电池全球第一品牌的市场号召力,堪称是中国当代民族制造业的一面新旗帜。在这样的基础上,星恒不仅通过在技术革新、工艺升级、产品营销、管理模式和服务升级等方面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也开始通过参与白皮书编制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技术理念,全方位推动锂电池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大步迈进,体现了自己作为行业龙头的责任感。业界分析表示,目前电动车用锂电池虽然发展迅猛,但却面临着法规标准相对空缺的状态。仅有的GB/T 36972-2018《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国家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而《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使用白皮书》的出台,无疑将会与前者形成良好的互补作用,推动电动车行业的高质量锂电化进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星恒自然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