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可研报告包括哪些内容?臼田

可研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项目的名称,建设性质,建设条件,法人代表,建设地点,以及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其投资总额一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流动资金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由企业自筹解决,以及银行贷款和对外融资解决流动资金的话,也可以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的贷款需要。按照商业银行的年贷款利率进行估算,一般在4%~8%左右。广州中撰咨询广州中撰咨询,把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纳入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范畴,对于项目的总利润率以及总投资收益率,也就是r oo I等对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金限制进行精准测算,从而达到项目的营收经济的平衡和投资回收期的综合效益最佳。项目可研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的最终体现,其包括项目必要性分析,项目建设的背景以及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相关的困难因素等等,对于项目的总投资估算,需要按照不同项目的行业前景以及具体要求,按照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体现,按照一个加工制造业的项目来说,既要体现相关的产业关联度,产业上下游的情况以及项目洗了就。情况以及该公司的技术水平的情况以及项目公司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保障情况。

合家欢

成达万高铁可研报告获批 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线设13座站

1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基础〔2020〕1671 号文批复了成达万高铁可研报告。全线设13座车站,建设工期5年,力争今年内开工。成达万高铁起自成都枢纽在建成自铁路天府站,利用成自铁路至资阳西站后,新建铁路经四川资阳市、遂宁市、南充市、达州市至重庆开州区、万州区,接入既有万州北站,线路全长486.4公里,其中新建铁路432.4公里、利用在建铁路54公里;配套扩建天府动车运用所,改建既有达成铁路15.4公里,新建成遂铁路联络线4公里等相关工程。全线共设天府、天府机场、资阳西、乐至、遂宁、蓬溪南、南充北、营山西、渠县北、达州南、开江南、岳溪、万州北13座车站。项目总投资851亿元,建设工期5年,高速铁路设计速度为350公里/小时,力争今年内开工。早在今年3月18日,交通部网站(重庆交通子站)就发布了《新建铁路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铁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线路走向和车站设置已基本确定。同时,该项目也被纳入了四川省此前发布的《2020全省重点项目名单(新开工)》。9月7日,四川省发改委官网发布消息,成达万高铁可研报告顺利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估审查,将于年内实现开工建设。成达万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的重点项目。成达万高铁将在万州枢纽连接郑万高铁和渝西高铁,将加快重庆‘米’字型高铁网建设,使重庆进一步融入国家高铁网。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黎静

宙也

德州出台“45条”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推进庆云通用机场建设 支持齐河打破行政壁垒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4日讯 德州市政府近日印发《德州市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作方案》,为加快融入济南省会经济圈,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同发展、人才合作等8个方面,推出45条具体举措。《工作方案》从八个方面制定了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做出了分工。这八大方面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打造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增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区域合作开放共赢、优化配置各类要素资源、组织实施。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指出,加快推进德州至商河等铁路项目,规划建设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庆云通用机场今年开工,2022年建成。增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方面,推动电子病历、医学检验检查跨县(市、区)、跨机构结果互认;建设德州市传染病防治中心,建设“德州市职业教育智能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区域合作开放共赢方面,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完成7个县11个重点中型灌区改造工程;深度对接京津、服务雄安。力争今年实现新开工京津冀区域项目60个,到位资金50亿元。具体方案如下:1. 积极对接融入以济南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络,加快推进德州至商河等铁路项目,打造高效便捷的“一小时经济圈”。开展德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前期研究,规划建设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 2. 加快推进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北环项目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确保西环项目今年开工建设。加快京台高速德州(鲁冀界)至齐河段改扩建工程建设,确保2021年年底建成通车。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其他6市对接,争取尽快实现7市公共交通一卡互通。按照省政府要求取消353德城南收费站。3. 积极推进庆云通用机场建设,2020年做好机场场址拆迁净地、完善可研报告等工作,确定机场功能设施,争取2020年年底前开工建设,2022年建设完成。4. 加快5G网络建设。按照热点区域—主城区—县城重点区域的次序,推进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区、交通干线、重要交通枢纽及县城重点区域5G网络建设。到2020年年底,争取开通5G基站1600座,实现主城区、县(市、区)重点商业区、重点景区、京沪高铁沿线5G信号连续覆盖;到2021年年底,累计开通5G基站5200座,实现县(市、区)城区5G信号连续覆盖;到2022年年底,累计开通5G基站8800座,逐步覆盖重点乡镇(街道)驻地;到2023年年底,优化室内外网络建设覆盖广度和深度,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持续增加。5. 建设基于人工智能、5G物联、大数据为支撑的新型智慧城市。编制《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三到五年的目标任务。开展省新型智慧城市市级试点创建工作,督促指导禹城市作为首批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县级)试点开展示范建设,开展第二批县(市、区)试点示范创建工作。6. 抓好德州市“数聚赋能”2020专项行动,完善全市政务大数据平台,优化提升政务服务8项重点任务,建设“智慧财税”大数据平台、“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应急管理,推动重大公共安全领域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7. 紧密对接“十强”产业,进一步加强产业研究,明确德州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省会经济圈其他6市实现错位发展、协同配套。实施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活力德州、智造名城”,全力构建“541”产业体系,加快德州市先进制造业高端发展。8. 积极发展康养体育产业。一是按照“一核引领、三区集聚、全域联动”的医养健康产业布局,积极引进体育用品总部,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体育赛事表演和健身休闲业融合发展。二是制定《德州市养老服务条例》配套政策并落实到位,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开展专业化、多元化养老服务,提高全市养老管理和服务水平。9. 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高标准蔬菜、畜牧养殖等产业,2020年新(改)建高标准蔬菜园区10个,规模化养殖场达1900处以上,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左右,农业“新六产”示范县达5家以上、示范主体达50家以上。强化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0个以上,认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比例稳定在60%以上,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到30万亩。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省、市三级联创,评选认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以上,争取更多的园区进入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行列。10. 积极发展硅材料产业。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有研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发展,推动集成电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弥补产业短板。到2020年年底,实现8英寸硅片生产线试生产,搬迁现有大直径硅单晶生产线。11. 探索“双向飞地”“异地孵化”“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其他6市的产业对接合作。2020年,全市新引进市域外招商引资项目不少于200个,全年实现到位资金不低于200亿元。12. 加速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瞄准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省会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高质量举办各类校企对接活动,进一步放大“中国德州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品牌效应,推进企业与省会高校院所加强创新要素的有效对接。13. 加快推进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县(市、区)、重点企业与省会重点高校院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山东省盾构/TBM工程技术与新材料研究院、山东大学禹城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山东禹泽药康生物活性肽研究院、德州迈特新材料研究中心申报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强化与省会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联系,共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等平台。14.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企业与省会高校院所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颠覆性技术联合攻关,申报科技重大专项,破解制约德州市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利用“中国德州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智汇德州”等大会平台,对高校院所成果进行重点推介,推动校地、校企实现技术成果精准对接、有效转化。15. 做好德州市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并将调整后的生态红线成果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黄河、京杭大运河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推进河流水系生态修复和中心城区水域贯通。将部分重点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生态环境部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16. 联合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科学推进清洁取暖,2020年完成农村地区29万户清洁取暖改造任务目标。加强散煤治理,对未稳定实现清洁取暖区域的生产、生活用煤,全部使用符合标准的洁净煤炭。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确保建筑施工工地常态化落实“六个100%”措施。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严厉打击超标排放行为。修编完善《德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将“区域应急联动”纳入预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做好相邻行政区域的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工作。2020年,确保达到《山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17. 联合推进水污染治理。落实《德州市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工作方案(2019—2021年)》,提高德州市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推进跨界河流信息共享、联防联控,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形成治水合力。尽快谋划实施一批水系连通、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优质工程,推动水生态修复向水生态循环转变。完成国家、省水环境“十三五”期间的约束性指标要求,主要河流国省控出境断面21项指标年均值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18. 联合推进固体废物治理。建立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共同防范和化解危险废物跨界污染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优劣互补。争取济南市相关单位在危险废物鉴定鉴别、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估和难处置危险废物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给予德州市技术支持。19. 推行异地交叉环保执法。积极配合开展异地交叉执法,制定《德州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形成点面结合、相互融合、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态势。20. 严格落实“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加大区域内化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力争到“十三五”末,德州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330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45亿千瓦时。21. 落实“1+1+8”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深挖减排潜力,拓展减排领域,持续做好大气、水污染减排工程建设。2020年实现全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排污许可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相融合,把总量控制落实到排污单位。完成“十三五”期间总量控制目标,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持续下降。22. 推动齐河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主要建设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科普宣教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旅游特色景观主题公园。支持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3. 坚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格局,依托河流、湖岸、城市公园及绿化带,打造集景观、休闲、旅游、生态“四位一体”的沿黄最美生态廊道。以“维持水生态、改善水环境、节约水资源、提升水安全”为发展目标,建设具有北方平原水城特色的城市自然海绵示范。24. 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积极参加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高铁沿线城市宣传推介活动,拓展宣传推介渠道。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培育一批以黄河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区、主题酒店、文艺餐厅、购物场所,全力打造德州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25. 发展基于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体验型文旅消费业态。开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类、文化艺术类、文化服务类、文化体验类、数字文化类等文旅消费活动发展。推动德州中动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德州黑陶传承、旅游、体验服务平台,新街口文化产业园等体验型文旅项目建设。 26. 积极规划布局未来社区文化场景,推动商旅文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城市文化综合体。推动齐河博物馆群项目建设,争取2020年年底19个博物馆主体全部建成,2021年全部建成运营。27. 加快完善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响应、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协同工作推进机制,争取将德州市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纳入全省公共卫生应急平台建设,建设完成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与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逐步建设完成区域影像中心。推动电子病历、医学检验检查跨县(市、区)、跨机构结果互认。28. 加大对接省会医疗机构力度。积极参与省会经济圈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开展人才培养、专科建设、技术指导、科研合作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德州市,带动提升德州市医疗服务水平。29. 加快补齐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短板,制定德州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使用单位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设计建设市卫生应急储备库,确保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不少于1个月。30. 建设德州市传染病防治中心,承担医疗救治、物资储备、应急指挥等功能。各县(市、区)综合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科。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市、县疾控中心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31. 深度参与省政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的全面合作,推动县(市、区)、重点企业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等省会重点高校院所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32. 积极对接融入经济圈教育联盟,建立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开展师生异地交流培训,巩固与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对接合作。促进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争创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加快中北大学研究生院产教融合发展,建设“德州市职业教育智能实习实训基地”,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3. 推行社保“一卡通”,推进电子社保卡向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智慧城市服务等领域应用。落实好省工伤认定有关政策。探索建立养老机构共建合作机制,畅通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交换渠道,实现养老补贴跟着老人走。34. 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建设医保专有云平台,实现医保部门独立开展医保信息化工作。加大医保电子凭证宣传力度,基本实现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全覆盖。35. 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潘庄、李家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7个县11个重点中型灌区改造工程,持续提高水利设施灌溉效益。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进一步提高德州市河道输蓄水能力及水库蓄水能力。稳步推进恩县洼滞洪区治理工作。36. 深度对接京津、服务雄安。聚焦德州市“541”产业,谋划一批重点推介招商项目,实行“清单式”招商、“销号式”管理,力争2020年德州市实现新开工京津冀区域项目60个,到位资金50亿元。强化协同联动,与省会经济圈其他6市一起,抱团争取享受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系列创新政策。37. 建设“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网络,以“对接中东欧、提升东盟、深化日韩、拓展拉美”为基本工作思路,创新多元化交往模式,2020年新增友好意向城市5个。借力省“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网络和海外投资专业服务平台,助推德州市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38. 搭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继续开展“百企下南洋”品牌活动,办好“驻鲁外交官感知新德州”“2020年驻德外国友人国庆招待会”“德州与东盟国家网络招商对接会”“中国—东盟(德州)经贸洽谈会”“德州—泰国风情周”和“东盟大讲堂”等系列活动。39. 鼓励企业组建“走出去”产业联盟,发挥企业走出去建设海外仓的典型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发展对外劳务和对外承包工程,带动服务出口。40. 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申报第三批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全力做好鲁北乐陵保税物流中心(B型)创建工作。41. 深入实施“假日专家”工程。支持用人单位通过顾问指导、技术合作、联合研发、委托开发、成果转化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每年遴选一批德州市“假日专家”,按在德纳税劳动报酬一定比例给予奖励。42. 深化政银合作。积极推进市政府与市内银行上级行的战略合作,争取信贷资源倾斜,持续扩大信贷规模。组织优质项目银企对接会,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互动合作。通过“首贷培植”为企业首次贷款提供咨询和全流程操作服务,降低贷款门槛。43. 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其他市的协调联动,积极参与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设立工作。强化金融监管合作和风险联防联控,落实《德州市金融管理与金融稳定合作备忘录》,确保辖区金融稳定。44. 积极配合济南市建立议事协调机制,抽调人员赴济南集中办公,履行好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应职责,协商研究一体化重大事项。加强与其他6市的对接交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产学研联盟发挥作用,推进一体化发展工作走深走实。45. 支持齐河县打破行政壁垒,探索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推动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和济西湿地公园一体化发展,合作共建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黄河生态文化观光走廊。建立完善跨行政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协调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和联合监测。闪电新闻记者 刘向阳

赵衰

万达广场过街天桥可研报告获批 工程预计今年8月开建

市区万达广场要建过街天桥了!近日,《泰州市城市立体过街设施(万达广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根据批复,万达广场过街天桥今年8月开建。济川路是市区交通主干道,地处万达商圈,周边住宅小区多,为解决行人通行需求,长约500米的万达路段设有4处过街通道。“密集的斑马线确实方便了行人,但却对道路通行形成了掣肘,机动车往往‘刚起步,就刹车’。”市交警支队海陵大队警官姜涛说。据介绍,万达商圈周边路段车流、人流量很大,遇上高峰时段,该路段车流量每小时可达900多辆。有时,为了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不少机动车经常半天都挪不动窝。“遇上休息日,万达门前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最严重时,机动车得花上半小时才能通过这个路口。”姜涛说。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难题,交警部门已经在万达品颂门前斑马线安装了一组“智能信号灯”,根据等待过街的行人数量,自动调整信号灯时长。“智能信号灯的安装,的确取得了预期效果,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设过街天桥势在必行。”市交警支队秩序科相关负责人说。去年的“城建惠民”两年行动计划提出,建成海陵路济川路、鼓楼路东进路过街天桥2座,海陵路东进路地下通道1处。对于万达过街天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曾拿出三种设计方案征求公众意见,分别为水乡桥、钢桁架桥和水韵桥。水乡桥以古色古香为设计理念,结合古典传统的花窗栏杆,向世人展现一种水乡古韵,桥梁上部结构为钢箱梁,下部结构为圆形钢立柱,基础为混凝土灌注桩基础;钢桁架桥以现代元素为设计理念,桥梁为钢桁架结构,基础为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水韵桥概念为“水”,主跨为一孔系杆拱结构,主拱为矩形截面钢结构,桥面为钢桥面加人行道砖铺装,柱式桥墩,主墩基础为双排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根据市发改委批复文件,万达广场过街天桥工程由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代建,位于海陵区济川路和青年南路交叉口与济川路和海陵南路交叉口之间。在万达广场品颂南门新建跨济川路钢结构人行天桥1座,全长约76.7米,其中主桥约42.3米,南北两侧梯道各长约17.2米。同时,实施天桥亮化照明工程,重设交通标识标线,新建防撞设施等。项目估算总投资890万元,建设年限为今年8月至12月。目前,万达广场过街天桥工程方案正在深化设计。

狂犬病

德州出台“45条”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我市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近日德州市政府印发《德州市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作方案》的通知,共计45条具体举措,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同发展、医疗教育人才合作等诸多方面。一、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共建轨道交通网1.积极对接融入以济南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络,加快推进德州至商河等铁路项目,打造高效便捷的“一小时经济圈”。开展我市轨道交通线网前期研究,规划建设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二)畅通经济圈公路网2.加快推进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北环项目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确保西环项目今年开工建设。加快京台高速德州(鲁冀界)至齐河段改扩建工程建设,确保2021年年底建成通车。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其他6市对接,争取尽快实现7市公共交通一卡互通。按照省政府要求取消353德城南收费站。(三)提升航空枢纽服务功能3.积极推进庆云通用机场建设,2020年做好机场场址拆迁净地、完善可研报告等工作,确定机场功能设施,争取2020年年底前开工建设,2022年建设完成。(四)构筑数字化经济圈4.加快5G网络建设。按照热点区域—主城区—县城重点区域的次序,推进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区、交通干线、重要交通枢纽及县城重点区域5G网络建设。到2020年年底,争取开通5G基站1600座,实现主城区、县(市、区)重点商业区、重点景区、京沪高铁沿线5G信号连续覆盖;到2021年年底,累计开通5G基站5200座,实现县(市、区)城区5G信号连续覆盖;到2022年年底,累计开通5G基站8800座,逐步覆盖重点乡镇(街道)驻地;到2023年年底,优化室内外网络建设覆盖广度和深度,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持续增加。5.建设基于人工智能、5G物联、大数据为支撑的新型智慧城市。编制《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三到五年的目标任务。开展省新型智慧城市市级试点创建工作,督促指导禹城市作为首批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县级)试点开展示范建设,开展第二批县(市、区)试点示范创建工作。6.抓好德州市“数聚赋能”2020专项行动,完善全市政务大数据平台,优化提升政务服务8项重点任务,建设“智慧财税”大数据平台、“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应急管理,推动重大公共安全领域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二、推动产业协同融合发展(五)优化产业生态7.紧密对接“十强”产业,进一步加强产业研究,明确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省会经济圈其他6市实现错位发展、协同配套。实施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活力德州、智造名城”,全力构建“541”产业体系,加快我市先进制造业高端发展。8.积极发展康养体育产业。一是按照“一核引领、三区集聚、全域联动”的医养健康产业布局,积极引进体育用品总部,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体育赛事表演和健身休闲业融合发展。二是制定《德州市养老服务条例》配套政策并落实到位,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开展专业化、多元化养老服务,提高全市养老管理和服务水平。9.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高标准蔬菜、畜牧养殖等产业,2020年新(改)建高标准蔬菜园区10个,规模化养殖场达1900处以上,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左右,农业“新六产”示范县达5家以上、示范主体达50家以上。强化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0个以上,认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比例稳定在60%以上,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到30万亩。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省、市三级联创,评选认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以上,争取更多的园区进入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行列。10.积极发展硅材料产业。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有研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发展,推动集成电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弥补产业短板。到2020年年底,实现8英寸硅片生产线试生产,搬迁现有大直径硅单晶生产线。11.探索“双向飞地”“异地孵化”“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其他6市的产业对接合作。2020年,全市新引进市域外招商引资项目不少于200个,全年实现到位资金不低于200亿元。(六)共享科技创新资源12.加速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瞄准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省会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高质量举办各类校企对接活动,进一步放大“中国·德州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品牌效应,推进企业与省会高校院所加强创新要素的有效对接。13.加快推进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县(市、区)、重点企业与省会重点高校院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山东省盾构/TBM工程技术与新材料研究院、山东大学禹城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山东禹泽药康生物活性肽研究院、德州迈特新材料研究中心申报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强化与省会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联系,共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等平台。14.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企业与省会高校院所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颠覆性技术联合攻关,申报科技重大专项,破解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利用“中国·德州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智汇德州”等大会平台,对高校院所成果进行重点推介,推动校地、校企实现技术成果精准对接、有效转化。三、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七)共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15.做好我市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并将调整后的生态红线成果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黄河、京杭大运河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推进河流水系生态修复和中心城区水域贯通。将部分重点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生态环境部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八)推进环境污染联防联治16.联合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科学推进清洁取暖,2020年完成农村地区29万户清洁取暖改造任务目标。加强散煤治理,对未稳定实现清洁取暖区域的生产、生活用煤,全部使用符合标准的洁净煤炭。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确保建筑施工工地常态化落实“六个100%”措施。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严厉打击超标排放行为。修编完善《德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将“区域应急联动”纳入预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做好相邻行政区域的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工作。2020年,确保达到《山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17.联合推进水污染治理。落实《德州市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工作方案(2019—2021年)》,提高我市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推进跨界河流信息共享、联防联控,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形成治水合力。尽快谋划实施一批水系连通、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优质工程,推动水生态修复向水生态循环转变。完成国家、省水环境“十三五”期间的约束性指标要求,主要河流国省控出境断面21项指标年均值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18.联合推进固体废物治理。建立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共同防范和化解危险废物跨界污染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优劣互补。争取济南市相关单位在危险废物鉴定鉴别、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估和难处置危险废物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给予我市技术支持。19.推行异地交叉环保执法。积极配合开展异地交叉执法,制定《德州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形成点面结合、相互融合、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态势。(九)强化污染源头协同治理20.严格落实“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加大区域内化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力争到“十三五”末,我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330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45亿千瓦时。21.落实“1+1+8”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深挖减排潜力,拓展减排领域,持续做好大气、水污染减排工程建设。2020年实现全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排污许可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相融合,把总量控制落实到排污单位。完成“十三五”期间总量控制目标,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持续下降。(十)合力打造山水大花园22.推动齐河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主要建设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科普宣教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旅游特色景观主题公园。支持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3.坚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格局,依托河流、湖岸、城市公园及绿化带,打造集景观、休闲、旅游、生态“四位一体”的沿黄最美生态廊道。以“维持水生态、改善水环境、节约水资源、提升水安全”为发展目标,建设具有北方平原水城特色的城市自然海绵示范。四、打造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十一)联合开拓文化旅游市场24.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积极参加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高铁沿线城市宣传推介活动,拓展宣传推介渠道。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培育一批以黄河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区、主题酒店、文艺餐厅、购物场所,全力打造德州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十二)培育文化消费新业态25.发展基于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体验型文旅消费业态。开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类、文化艺术类、文化服务类、文化体验类、数字文化类等文旅消费活动发展。推动德州中动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德州黑陶传承、旅游、体验服务平台,新街口文化产业园等体验型文旅项目建设。26.积极规划布局未来社区文化场景,推动商旅文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城市文化综合体。推动齐河博物馆群项目建设,争取2020年年底19个博物馆主体全部建成,2021年全部建成运营。五、增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十三)统筹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27.加快完善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响应、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协同工作推进机制,争取将我市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纳入全省公共卫生应急平台建设,建设完成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与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逐步建设完成区域影像中心。推动电子病历、医学检验检查跨县(市、区)、跨机构结果互认。28.加大对接省会医疗机构力度。积极参与省会经济圈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开展人才培养、专科建设、技术指导、科研合作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我市,带动提升我市医疗服务水平。29.加快补齐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短板,制定我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使用单位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设计建设市卫生应急储备库,确保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不少于1个月。30.建设德州市传染病防治中心,承担医疗救治、物资储备、应急指挥等功能。各县(市、区)综合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科。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市、县疾控中心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十四)协同扩大优质教育供给31.深度参与省政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的全面合作,推动县(市、区)、重点企业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等省会重点高校院所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32.积极对接融入经济圈教育联盟,建立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开展师生异地交流培训,巩固与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对接合作。促进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争创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加快中北大学研究生院产教融合发展,建设“德州市职业教育智能实习实训基地”,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十五)共织社会保障一张网33.推行社保“一卡通”,推进电子社保卡向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智慧城市服务等领域应用。落实好省工伤认定有关政策。探索建立养老机构共建合作机制,畅通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交换渠道,实现养老补贴跟着老人走。34.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建设医保专有云平台,实现医保部门独立开展医保信息化工作。加大医保电子凭证宣传力度,基本实现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全覆盖。六、推进区域合作开放共赢(十六)引领黄河流域协同发展35.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潘庄、李家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7个县11个重点中型灌区改造工程,持续提高水利设施灌溉效益。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市河道输蓄水能力及水库蓄水能力。稳步推进恩县洼滞洪区治理工作。36.深度对接京津、服务雄安。聚焦我市“541”产业,谋划一批重点推介招商项目,实行“清单式”招商、“销号式”管理,力争2020年我市实现新开工京津冀区域项目60个,到位资金50亿元。强化协同联动,与省会经济圈其他6市一起,抱团争取享受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系列创新政策。(十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37.建设“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网络,以“对接中东欧、提升东盟、深化日韩、拓展拉美”为基本工作思路,创新多元化交往模式,2020年新增友好意向城市5个。借力省“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网络和海外投资专业服务平台,助推我市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38.搭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继续开展“百企下南洋”品牌活动,办好“驻鲁外交官感知新德州”“2020年驻德外国友人国庆招待会”“德州与东盟国家网络招商对接会”“中国—东盟(德州)经贸洽谈会”“德州—泰国风情周”和“东盟大讲堂”等系列活动。39.鼓励企业组建“走出去”产业联盟,发挥企业走出去建设海外仓的典型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发展对外劳务和对外承包工程,带动服务出口。(十八)搭建高能级开放平台40.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申报第三批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全力做好鲁北乐陵保税物流中心(B型)创建工作。七、优化配置各类要素资源(十九)统筹人力资源配置41.深入实施“假日专家”工程。支持用人单位通过顾问指导、技术合作、联合研发、委托开发、成果转化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每年遴选一批德州市“假日专家”,按在德纳税劳动报酬一定比例给予奖励。(二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42.深化政银合作。积极推进市政府与市内银行上级行的战略合作,争取信贷资源倾斜,持续扩大信贷规模。组织优质项目银企对接会,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互动合作。通过“首贷培植”为企业首次贷款提供咨询和全流程操作服务,降低贷款门槛。43.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其他市的协调联动,积极参与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设立工作。强化金融监管合作和风险联防联控,落实《德州市金融管理与金融稳定合作备忘录》,确保辖区金融稳定。八、组织实施(二十一)强化组织领导44.积极配合济南市建立议事协调机制,抽调人员赴济南集中办公,履行好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应职责,协商研究一体化重大事项。加强与其他6市的对接交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产学研联盟发挥作用,推进一体化发展工作走深走实。(二十二)鼓励改革创新先行先试45.支持齐河县打破行政壁垒,探索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推动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和济西湿地公园一体化发展,合作共建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黄河生态文化观光走廊。建立完善跨行政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协调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和联合监测。

青蝇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可研报告已上报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可研报告已分别上报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工程匡算总投资586.65亿元,其中水利部分312.80亿元、航运部分273.85亿元,涉及全省13市46个县(市、区)。为实现和发挥引江济淮工程整体效益,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我省谋划提出建设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单位,努力克服疫情、汛情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协同配合,全力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经多方积极争取,引江济淮二期工程被纳入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及后续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根据上报的可研报告内容,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工期5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输水干线贯通工程(江水北送段沙颍河、涡河、淮水北调三条输水干线)、城乡集中供水工程、生态修复与蓄水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水质保护工程、蓄水工程)、航运网络扩能工程(复线船闸工程、航道整治工程、港口物流园工程)和智慧调度系统工程。(记者 郑莉 通讯员 马辉)【来源:安徽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好心人

德州5大类17项重点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全线告捷,马颊河清淤治理工程提前45天完工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1日讯 7月21日,闪电新闻记者从德州市水利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德州市水利局以“重点工作攻坚年”为抓手,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总投资5.1亿元的5大类17项重点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全线告捷,工程进度、质量全省领先。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任务提前1个月圆满收官。同时争取省以上补助资金7.6亿元,再创新高。全市引水9.48亿方 水库普遍蓄水2—4遍潘庄、李家岸干渠分别于1月28日(正月初四)、2月13日(正月二十)提闸引水,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上半年全市合计引水9.48亿方。全市水库普遍蓄水2—4遍,农田普遍灌溉1—2遍,有效保障了粮食稳产增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确保了全市供水安全。潘庄灌区引黄济沧供水顺利完成,累计供水1.6亿方。重点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全线告捷 马颊河清淤治理工程提前45天完工 总投资5.1亿元的5大类17项重点水利工程主体工程提前1个月全线告捷。其中,马颊河清淤治理工程提前45天完工,创造了“德州速度”,大道王、宫家、郭桥等7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倪伦河、利民河、跃马河下游段提前完成治理,陵城、禹城等13项水毁修复任务全部完工。总投资1.55亿元的马颊河、德惠新河防洪治理工程基本完工。投资2.69亿元的恩县洼滞洪区工程完成35%。投资1.48亿元的11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已完成25%,投资1.23亿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全面开工。潘庄灌区引黄清淤工程进场施工。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初稿基本完成,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引调长江水2056万方 累计引调总量突破1亿方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规划总投资34.81亿元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加紧实施,可研报告已批复立项。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提前收官,687个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开展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大普查,8个督导组走访5736个村、2.7万户贫困户,发现问题399条,目前基本整改完成。委托第三方对全市农村供水工程进行巡检,确保水质达标。完成水库移民项目投资576万元,建设各类后期扶持项目14项。引调长江水2056万方,累计引调总量突破1亿方,有力保障了重点企业用水需求。编制完成三干流防洪方案 开展徒骇河超标准洪水防御演练防汛备汛工作扎实推进。编制完成三干流防洪方案和流域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20座中小型水库全面落实“三个责任人”。9个由县级干部带队的检查组,对全市13个县市区和32个市管水闸进行了拉网式全覆盖检查,及时消除度汛隐患。成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联合工作组,落实市县乡三级水旱灾害防御专家334名,做好技术保障。联合省水利厅历史上首次完成徒骇河超标准洪水防御演练,配合德州军分区完成军地联合防汛勘察。组织40余名技术力量实行“领导带班、组长领班、全天值守”的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政令畅通。总投资1949万元,组织宁津、临邑、武城、夏津4县实施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基层防汛减灾能力。上半年关停深井65眼 压采地下水609万方水生态治理全面加强。制定美丽河湖建设评价标准和验收评选管理办法,10条(段)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建设初见成效。上半年各级河长、湖长共计巡河2.9万次,解决河湖问题31项。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委托第三方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排查,推动河湖问题动态清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德州市河道管理办法》,河道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上半年全市关停深井65眼,压采地下水609万方,地下水环境持续改善。完成4个国家级、6个省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6平方公里,大力实施基层管理单位绿化品质提升工程,打造河道生态绿色文化廊道。闪电新闻记者 刘振 通讯员 李巍仑

洁厕工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可研报告已上报 匡算总投资586.65亿元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可研报告已分别上报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工程匡算总投资586.65亿元,其中水利部分312.80亿元、航运部分273.85亿元,涉及全省13市46个县(市、区)。为实现和发挥引江济淮工程整体效益,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我省谋划提出建设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单位,努力克服疫情、汛情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协同配合,全力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经多方积极争取,引江济淮二期工程被纳入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及后续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根据上报的可研报告内容,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工期5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输水干线贯通工程(江水北送段沙颍河、涡河、淮水北调三条输水干线)、城乡集中供水工程、生态修复与蓄水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水质保护工程、蓄水工程)、航运网络扩能工程(复线船闸工程、航道整治工程、港口物流园工程)和智慧调度系统工程。(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郑莉 马辉)

不争

雄商高铁可研报告已获批!途径3省、9市25县(区)

据公开消息,新建北京至雄安新区至商丘高速铁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近期可研批复文件将发布,标志着项目即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前国铁集团联合河北、山东、河南省上报了雄安新区至商丘高速铁路可研报告。考虑京雄城际铁路今年底开通运营,为尽早贯通京港(台)高铁通道,拟先期开工建设雄安新区至商丘高速铁路。雄商高铁为国家“八纵八横”的重要通道之一,线路起自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经河北省雄安新区、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聊城市,河南省濮阳市,山东省济宁市、菏泽市至河南省商丘市,接入商合杭高铁商丘站。正线全长552.5km,设计速度350km/小时,全线共设雄安、任丘西、肃宁东、深州东、衡水南、枣强南、清河西、临清东、聊城西、台前东、梁山、郓城、菏泽东、曹县西、商丘等15座车站,预留阳谷东站,其中新建车站11个。规划远景年输送能力单项5000万人/年,建设工期为4年。其中新建正线长度 545.695km(不含京雄商城际雄安站及雄安站两端线下同步实施工程 4.552km、商合杭工程及线下同步实施工程 2.3km)。另含雄安、衡水、聊城、菏泽、商丘枢纽相关工程33.541km。项目途径3省、9市25县(区),其中河北省境内257.287km,山东省境内268.826km,河南省境内23.581km。项目总投资约823.8亿元

暴力史

天津至潍坊(烟台)铁路可研报告上报,京烟将3小时通达

潍烟高铁是国家沿海高铁和环渤海高铁的重要组成,也是未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重要的后方铁路干线通道。这个项目对于优化京沪铁路通道,完善国家铁路网,畅通烟威两地快速通达京津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7月17日,在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全市“重中之重项目”推进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栾秉政详细介绍了潍烟高铁项目的推进情况。天津至潍坊(烟台)铁路建成后,烟台南至北京南仅需3小时6月,国家铁路集团(原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山东省商定,将京沪高铁 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以及潍坊至烟台铁路即潍烟高铁,两个项目合并为一个项目,国家铁路集团牵头,山东省积极配合,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尽早确定线路方案,并结合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尽快将可研报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尽早开工建设。合并后的项目名称为建天津至潍坊(烟台)铁路。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线路起自天津滨海西站,途经天津滨海新区 ,河北沧州市,山东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青岛市、烟台市,终至烟台南站,正线长度约639公里,全线拟设车站20座。其中, 天津至潍坊段线路起自天津滨海西站,终至济青高铁潍坊北站,长约365公里,设站11座;潍坊至烟台段线路起自京沪二通道寿光北站 ,终至烟台南站,长274公里,设站9座,其中烟台市境内约210公里 。建设等级为高速铁路,双线,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届时,烟台南至北京南约768公里,3小时可通达。为保证项目建成后南站枢纽站按时开通,以及减轻对铁路主体工程施工的干扰,铁路部门提出地方配套工程应提前建设。烟台市3月启动了南站枢纽地方配套工程,一期工程为市政交通预留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与烟台南站枢纽重叠的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及2号线换乘车站及区间预留工程,换乘车站总面积约5.7万平方米。4月,启动 了《烟台市高铁新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天津至潍坊(烟台)铁路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铁路集团潍烟高铁项目启动时间较早,先后经历了由烟台市、山东省和国家铁路集团分别牵头推进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17年,烟台市争取原铁路总公司同意,正式启动潍烟高铁项目前期工作。12月完成了可研审查。2018年上半年完成了可研报告鉴修稿,支持性文件编制及初步设计工作也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2018年下半年,受国家规划制约,项目推进进展缓慢。第二个阶段,2019年以来,省、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以打破项目 推进瓶颈为着力点,千方百计推动项目尽快走出僵局。明确目标,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项目;调整规划,今年4月,争取国家发改委同意潍烟高铁项目由2030年远期规划调整到“ 十四五”项目清单,可于“十三五”开工建设;优化建设方案,经与原铁路总公司会商,确定西端由昌邑南接轨潍莱高铁改为寿光北接轨京沪高铁二通道,东端为接入烟台南站;调整项目推进主体,经省政府研究,项目由烟台市级牵头,提升到由山东省级牵头;启动南站枢纽地方配套工程,3月烟台市启动了南站站房建筑设计方案研究(含交通组织换乘情况)。5月初启动地方配套工程立项、开工方案研究和曲家庄社区征迁等相关工作。商山东铁投集团明确了南站铁路与地方配套工程设计施工限界。第三个阶段,2019年6月以来,省委主要领导与国家铁路集团主要领导于4月3日举行了会谈,6月15日印发纪要确定项目由国家铁路集团牵头,山东省积极配合,加快推进天津至潍坊以及潍坊至烟台铁路前期工作。至此,潍烟高铁等级上从城际铁路调整到国家干线铁路 ,建设主体上由山东省铁路集团牵头改为国家铁路集团牵头,融资方式上由省市分担改为国家与省市共担。项目全面驶入了更高质量推进的快车道。6月19日,陈飞市长对高水平编制高铁新区规划、加快土地征迁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7月2日,张术平书记要求坚持潍烟高铁、南站枢纽和高铁新区“三位一体”推进,倾全市之力打造中心城区新的功能区,有关区和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资源、集中力量、形成合力,快规划、快征迁、快招商、快建 设。目前,天津至潍坊(烟台)铁路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铁路集团,正在积极争取尽快评审。南站地方配套工程6月28日已启动建设。栾秉政表示,下一步,围绕国家铁路集团和山东省确定的目标,全力做好与省里、国家铁路集团、国家发改委和设计单位等的协调、配合和服务工作,对对应负责的各项工作倒排工期,为相关文件编制和手续报批开辟绿色通道,以尽快完成可研评审,压茬开展初步 设计,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建成,让烟台人民早日享受到高速铁路的发展成果;主动做好地方配套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市政交通预留工程、周边道路规划建设和曲家庄等区域征迁,同步谋划推进高铁线路稳定后的沿线征迁工作;按照“快规划、快征迁、快招商、快 建设”的要求,加快高铁新区规划方案编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产业定位,做好招商工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晓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