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接受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近年来全国考研人数持续走高。上个月末,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于12月26日至28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高达377万。犹记得去年报考研究生考试到达了290万人,各大媒体都在用史无前例来形同这个数字,而毫无意外的是,关于报考人数,“史无前例”这个词似乎放在每一年里都很合适,因为考研人数不断创下新高,直到达到了今年的377万人。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与2019年考研人数相比,2020年的报考人数增加了47万,增幅达到了10.6%。从教育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近6年的考研人数逐渐增长,2020年的考研人数甚至达到了2015年考研人数的两倍之多。研究生考试就像一场入场券抢夺大战,在激烈的争抢当中,有人抢到,那么必定会有人落榜,每个人在考研这场战斗中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回忆。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每年从临近考研的那个暑假开始,图书馆备考考研的人就特别多,如果能够早起,或许能看见还未开门的图书馆门口会有很多早早起床准备在图书馆占位置复习考研的排队大军。这场旷日持久的备战将会一直延续到冬天,冬日昼短夜长,早上五六点的天空还泛着青灰色,正处于昼夜交替的最后时分,浓重的蓝青色天幕为背景,偶尔能趁出几道食堂上方冒出的炊烟和早起鸣叫不停的鸟儿。排队的人里每个人都带着或者清醒或者迷茫的表情,有的人手里拿着还冒着热气的早餐,有的人手里抱着学习会用到的课本,还有的人手中提着冒着白眼的热水壶……这是每一年都能看到的场景。庞大的人群中,自然会有一部分人因为自己的努力和上天的眷顾拿到理想中的录取通知书,那么,那些没有考研成功的人,后来都做了什么?笔者身边有不少成功考研上岸的研究生,也有很多考研失败转而做出了不同选择的人。二战的小L活泼开朗小L,第一年由于报考学校层次过高导致落榜,她的选择是继续二战,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之后,她调整了报考学校,选择了一所距离家乡非常近的学校。在毕业之后,L回家为自己制定了新一年的考研计划在家中复习,她说,自己的父母和其他亲人也都支持自己考研二战的选择,但看到今年337万考研人数之后,一向乐观的她不免也有些担心。在一次谈话里她对我说:“觉得考研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二战其实也是顶着众多压力。可是想那么多也没用,不是我担心就可以让自己上岸的,反而会更加焦虑,先好好复习,等结果出来在做决定也不迟。”L参加了2020年的考研,她开朗的性格在她的备考过程中帮了不少忙,帮助她度过了难熬的二战备考。就业的小C小C的本科专业是会计,算是一个较为好就业的工作,她是一个对待学习非常认真的女孩,但在她备考考研那年,她的家里出了变故,一向身体健康的母亲被查出较为严重病灶,这件事对小C的情绪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最后没有成功上岸。可小C并不感到遗憾,从小独自跟着母亲生活的她表示,自己报考的大学距离家里非常远,自己的母亲多年在外打工供她读书,如果自己考研成功那么就要去远方念书,家里只剩生病的母亲无人照顾,她会非常内疚。现在的小C凭借着自己非常出色的绩点和过硬的专业实力在自己家乡的一个银行工作,每天都可以回家照顾母亲,也可以用自己的薪水改善家庭条件,她觉得这样的生活非常满足,也很幸福。跨专业找工作的小X小X的性格一直较为果决,本科专业是生物的她,在大二那年进了实验室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任何兴趣,自己热爱新事物,性格也比较风风火火,不太适合在实验室做研究,但迫于父母压力,她也报名了考研,最终没有意外的落榜。回到家乡的小X开始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投递简历,经过筛选之后找到了一家新媒体运营的工作,她在工作岗位上过得很开心,不再有大学的时候每天压抑着心情做实验、看数据的烦恼。她的父母在与她长谈几次后也对她的决定做出了妥协,但还是希望她能在35岁前报考研究生考试。出国留学的小H其实小H的落榜很令人意外,因为她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本科也是大明名鼎鼎的C9联盟高校之一。小H学习的专业是工科,周围的人都觉得她能顺利上岸,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她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TOP2高校。考研放榜并没有挫败她想要继续读书的念头,小H和父母商量后决定出国留学,选择她心仪专业排名较高的大学。她一向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随即报考了一个半月后的雅思考试并投入复习,她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小H很爱看漫画,她学习的间隙就采用看漫画的形式放松自己的心情。本身基础就很好的小H在短时间内考出了理想的雅思成绩,再加上她本身的学术背景也非常优秀,所以即使她递交申请的时间较晚,梦校也十分迅速地下发了offer,连她自己都戏称自己是“极限操作”。(话虽如此,但十分不建议申请留学的小伙伴们在DDL前疯狂横跳哦!)就这样短短半年时间,小H踏上了飞往英国的飞机,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她说自己几乎是很迅速地就融入了新环境,在英国过得非常充实。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考研其实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无论是考上了研究生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还是选择出国留学换一种环境学习,又或者选择直接就业,亦或是选择考公考银行,这都是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的不同方式,所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各种选择之间并不分高低贵贱,没有好坏之分。世界由不同的人组成,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多元化的人生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即使不同的人犹豫选择暂时殊途,但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与幸福共同努力,这样的过程也可算是“殊途同归”。那么,大胆向前走吧,工作的时候不要计较得失、学习的时候不要害怕失败、跳舞的时候不要担心跌倒、去爱的时候就别怕受伤。毕竟,曾经有人说过:“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考研是一场心灵的试炼,是一次知识的较量,有的人大张旗鼓的开始,却在打游戏的欢笑声中退出,有的人在冬夜里默默的复习,在来年的春天收获了成果。还记得那个陪你一起考研的他/她吗?那些考上研究生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Alex就是个人名“小县城出生的我,本科小211,当年参加了2014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期间经历了分手,最后考上魔都某985,17年毕业进了某地产,下了班路过站在天桥上,看着霓虹和车流,想起了前男友,说好的一起在这里拼搏的,如今只剩下我一人,是我没有等你,你还好吗?”@李L大嘴“高考失利,一度以为是自己智商的问题,考研期间疯狂的复习,结果大力出奇迹,初试考了421分,考上了南京大学,后来读了博士,慢慢改变了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去了更多的地方,变成了更好的人,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可以更加轻松的挣钱,结交到自己喜欢的人和优秀的人,能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永远都期待即将发生的事,这一切结果的前提就是,我考上了研究生。”@匿名用户“高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了211,但是考研的时候感觉很轻松,考研成功后,家人都很开心,自己也觉得扬眉吐气,开始没日没夜的刷剧,考研时候想看的书、想见的人、想做的事都抛之脑后,在研二时候遇到了我现在的男友,完全就是理想型,对我很好,哈哈。研三拿到了四个产品的offer,待遇福利还都符合我的标准。期初考研视为了当跳板去出国读博,后来完全放弃了读博的念头。总得来说,考研来了上海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虽然前途迷茫,但是我已收获了很多。@小马王“好不夸张地讲,考上研究生,改变了我的一生,高考的时候由于填报志愿的失误,使我在过了一本线近60分的情况下,跌倒了我的第三志愿,来到了一个普通二本,但是我没有放弃对命运安排的挣扎,决心一定要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具体如何复习的就不赘述了,我只记得, 考研后半程,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室友还在床上睡得很沉,现在都还能回忆起,南京的冬夜那种刺骨的寒冷,最后考上了一所985。在读研期间,在学术上没有什么造诣,也没想要继续深造,顺利毕了业,顺利的考上了公务员,并从基层调动到市级部门,现在也有了一定的职务,在读研期间遇到了我现在的老婆,毕业后,她混得比我好,风生水起,赚的比我多。现在我们一家三口,在这座一线城市里生活得很幸福,也有发展前途,物质生活富余,我们孩子也很可爱。所以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在当年那么冷的冬夜,我有所退缩,有所懈怠,我现在会是怎样?说到底,考研改变了我的命运,非常感谢当初拼了命努力的自己。”@梧桐-Bern“当时考研的时候觉得这是我这辈子做过最难的事情,读了研才发现考研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也发现自己不适合搞学术,在老板和师哥师姐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学业,现在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挺好的。虽然我很普通,但是我想说,千万不要投降,要时刻保持正能量,研究生真的是个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就我所从事的金融业而言,想要进入基金、投行、研究所和一些大型央企的管培项目,没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是不可能的事情。”各位正在考研或者是对考研迷茫的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够努力为自己的人生拼搏奋斗,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可于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23日,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高达341万人。12月21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2月21日下午 外国语12月22日上午 业务课一12月22日下午 业务课二12月23日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为什么要考研?既然本科毕业可以找到工作,为什么还需要在学校学习两到三年?现实说明一切。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每月薪资差别在两千左右,而与重点高校硕士毕业生差异更大,甚至达到两倍之多。的确本科生也能找到工作,但是找到的又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呢?私企这种,不稳定,工资收入不高,压力大...努力考上研究生的你们,后来都混的怎么样了?后来就是,我现在在读博士了。还有就是,考研是我一生中很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和一段难忘的经历。再有就是,考研让我学会了许多习惯和思考,对我后续的发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再就是,我觉得我人生当中很难再有那样一段时光那么地专注,那么地有目标,那么地自我和为自己活着。最后,考研是一段不错的体验,希望看到这个回答并准备经历考研的看客们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予你们正能量。最最后就是,喜欢的点赞哦(笔芯)
从本科毕业到现在也有八年光景了。一个人八年间的变化如此之大,即使自己一步步来,回头也颇觉慨然。三年硕士,五年博士,好比做了一套《3年高考5年模拟》,做完之后,整个人就升华了。在这不同寻常的几年里,经历了众多的酸甜苦辣。实验、文章、托福、读博,直至建立家庭,如同电影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晃过。在此期间,身边的人不断地走近我,又远离我,充实了我的生活。我感谢这些朋友,在这里想回忆一下那些熟悉的面庞,致敬我们一同走过的奋斗时光。(1)GUB:学术小咖主人公是我的硕士同学,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我最铁的兄弟。“GUB”是我给他起的德语外号的首字母缩写,在本文中姑且以此称之。GUB出身于一个很一般的本科学校。不过由于学校一般,研究生劳力紧张,所以他从本科时代就能够在本校的实验室里从事研究工作,到毕业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研究经验。他考研落榜后,也没像其他人一样拼命去找调剂学校,因为他早已凭借本科时代的研究经历获得了我们学校的录取意向。当别人在忙调剂和复试的时候,他在帮未来导师筹备新实验室。GUB:学术小咖在硕士刚入学期间,他体现出较大的优势。首先,他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比较熟悉。我们本科期间接受的主要是专业大范围的基础知识,对那些直接面向研究方向的具体知识还是很陌生。其次,他在发文章上很有优势。不仅本科时代的训练让他省略了适应期,而且以前的研究成果也缩短了他的写作周期。不过,由于一些客观因素,他没有取得我所预期的成绩。一是他的研究生导师没能给他提供有力的指导,致使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无所事事。二是他的性格不像我这样“积极”,面对一些不太有利的现状,他可能会说“就先这样吧”。即使考托考G,他的节奏也有些松松垮垮。我想他的专注力可能全用在了实验上。即使如此,他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很幸运地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他现在也正在科研的道路上努力着,希望有朝一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也是一个科研爱好者,所以跟GUB很有的聊,而且聊的都是干货。又因为投脾气,所以关系铁别铁。他也不是那种死鱼眼的书呆子,平时也喜欢开玩笑,耍耍贫嘴,接近一下女同学。这时,他略显狡黠的眼神就会与那张忠厚的脸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我又不由自主地讽刺他了。GUB骨子里是一个实在人,男生之间关系好的见面一般会互喷,他基本没赢过我。(2)长鱼: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会太晚长鱼刚入学的时候极其高调,怀揣着考G的梦想谈笑风生。此人还有些自来熟,不像我们当年那样对前辈谈吐尚有客气,所以刚开始接触时大家普遍不太适应他的风格。长鱼的积极与开放并没有运用的工作中,作为研究生新生的他也没认真和前辈讨论过对课题和实验的计划,而是迫不及待地打听毕业后找工作的事情。就这样,他像绝大多数研一新生一样自由快乐地度过了他的第一个年头。即使和长鱼在同一个实验室里相处,我也很难回忆出他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无意中突然发现,他像一个厌倦了江湖纷扰的剑客,不再像开始那样张扬,心思逐渐回到了工作上。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做实验,喝喝酒,逐渐变成了很好的朋友。据他个人说,他的这种改变源于我们导师。我的导师年龄高、人性好,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家长式的关心。长鱼看到导师这么大的年纪还积极工作,组会、写项目都未有懈怠,而自己年纪轻轻的,要是还在瞎混,就太惭愧了。他的话让我有些吃惊,因为他是我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导师人格感化的成功案例之一。事实证明他没有胡说。因为直到现在毕业多年,他对我们老师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与敬意,说明当年他感触至深。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会太晚长鱼的这种转变发生在研二的时候,也就是说他努力了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到他毕业时,拿了一个国奖。他具体发了几篇文章我不是很清楚,大概两三篇吧。虽然他的成绩有部分运气的成分,但也不能否认这些成绩在最根本上是源于他的态度的转变。上天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努力过的人,但有可能会晚些想起来。现在的长鱼在一个强二线城市做一份很不错的工作,生活舒适,每到节假日玩得有模有样,俨然成了一名有品味的都市小资。(3)HG-W:我玩故我在本科的学业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学是相通的,大体的模式是知识-考试-成绩。而研究生的学业却是另一种模式:研究-分析-成果(文章)。如果不能完成这种模式的转变,恐怕会在研究生阶段有些吃力。HG-W是一个成功的中学生及本科生,在学生时代没有因为考试吃过大亏,也算是小学霸了。即使在研究生上课期间,也因为问题犀利被老师另眼相看。不过HG-W的兴趣和能力不在科研上,致使他的工作处于极端滞后的状态。有时看他做实验,如同看小孩子过家家。HG-W略带文艺青年的气质,思想和感情比较丰富,不过有时可能可想得太多。他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在学校,大概是对人生有些困惑,休息了一下。我认识他是在他返校之后。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那种忧郁而略显孤傲的文青形象,而是一个大方而温暖的大男孩,脸上总挂着习惯性的笑容,而且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仪表。由于我们课题组的人际氛围极佳,所以跟他很快熟悉起来。在我们课题组中,只有我和HG-W属于不太安分的类型,总想搞些新想法去玩,于是我俩一拍即合,成了最佳玩伴。HG-W的玩心超乎我的想象,他总能找到有意思的去处,有意思的活动,好吃的东西,致使我几乎跟不上他的节奏。他似乎不知疲倦,而我却经常拖着沉重的步伐跟着他穿梭在大街小巷。读研究生期间,他几乎把在这座城市玩透了。我玩故我在果然不出所料,HG-W的文章进度极其缓慢,承受了很大压力。辛运的是这些问题最后都得到了解决,他顺利毕业了,因为他是硕士研究生。HG-W在毕业两年后回家乡建立了美满幸福的家庭,最终从事了文化产业。其实,我们总被满满的正能量劝学,但硕士学位或经历的重要性最终还是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4)葫芦头:不会永远在黑夜里如果说HG-W是小学霸,那么葫芦头则是超级学霸。他高中时代的学力至少达到中等以上的985高校水平(并且是高考大省出身)。葫芦头的人格形态我感觉很矛盾。一方面,他具有文青气质,会写一些很感性的诗句和感慨,好像想得很多;另一方面,他又似乎想得很少,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规划,玩起来很洒脱。无论是考研考博,都是随大流的心态,即使身处困境也一副我为鱼肉的样子。葫芦头的硕士阶段可以说是跨了专业,由于专业跨度大、没兴趣,所以工作积极性不高,成果也可想而知。于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体育上,最终也在实验室同仁的帮助下毕了业。毕业后的葫芦头决定考博,于是和我成了同学。不过他的科研道路并未从此一帆风顺,而是陷入了另一种困境。他的导师大概是在外兼职,一年也见不了几次,更不要说指导了。师兄弟做的都是一些高大上的课题,跟他的专业背景相差巨大,也帮不上忙。由于博士学制比较长,头两年压力还不算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葫芦头的危机感也渐渐增加。且不说导师没啥课题给他,即使他自己做实验,也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几年内,他的课题换了一个又一个,基本都处于文献调研阶段就黄了。首先是他在硕士阶段没有受到系统的科研训练,以至于不能独立开展工作。而更重要的是被不负责任的导师坑了。在跟导师协商过之后,葫芦头被安排给了另一个老师。不过新导师设备、资源极其有限,虽然指导还算频繁,但导师也没啥好思路,具体的实验更要他自己一步一步地从基础做起。不过对于高年级的葫芦头来说,这有些迟了,他似乎正在做研一新生应该做的事情。不会永远在黑夜里如果看开的话,博士学位并不是一个必需的东西。所以葫芦头真正的损失不是拿学位造成的磨难,而是日渐消磨的希望和自信心。他在整个研究生阶段,尤其是博士研究生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客观障碍,巨大到他难以掌控,无能为力。于是他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即在困难面前总是忘记反思自己,而过分注意客观因素,进而为自己找到心安理得地逃避困难的理由。在他换导师后,如果拼了命做实验,是有可能拿到学位的。但是他前几年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已经使他忘记了拼搏。遇到困难总想像鸵鸟一样逃避,看剧、玩游戏的时间远远大于做实验的时间。每当同他谈起实验的困难,感觉他有这样的心理:看,这东西不靠谱,根本做不出来,我从这折腾半天也没啥用。他从不像那些爱面子的人一样羞于谈论自己的困境,只是觉着反正都这样了,无所谓。延期结束后,葫芦头就要离开学校了。我希望他仅仅是不适合搞研究而已,希望他离开后能看见光明,人不会总在黑夜里。(5)一哥:拒绝长大我见过很多不适应研究生生活的本科生,但一哥是我见到的唯一一个不适应博士生活的硕士生。一哥的硕士生涯可以用辉煌来形容。发了数篇不错的文章(包含一篇顶尖的),拿了一个国奖,并成为组里的楷模。他跟长鱼的成绩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清晰的认识,研究思路和方法也自成体系。如果说长鱼的成绩尚存一丢丢运气成分的话,那么一哥的成绩绝对是得益于导师的辛勤培养。一哥的辉煌在博士入学后终结了。因为他不得不面临一些变化。首先,博士导师的工作时间忙,而且他的研究方向不是组里的主流课题,所以不能像硕士导师一样给他提供思路,亲自把舵。于是入学后的一哥没有了导师的扶持,颇为茫然。另外一哥此人略显内向,不愿意跟大多数人多交流。当和他同方向的同学走入正轨后,他依然困惑。其次,一哥的课题比以前难度加大了。打个比方吧,以前的工作是蒸包子,而现在是要先包包子再蒸包子。实际来讲,这并没有超出一哥的能力范围,但却超出了他的兴趣范围和预期。以前一哥是“蒸包子”的能手,一般文章的周期只有3-4个月。他希望继续从事这项简单有趣而且性价比高的工作(对他而言当然很简单)。不过博士导师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人,执意于掌握“包包子”的核心科技,一哥一时间压力倍增。第三,一哥的能力圈仅限于做文章用到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原理和框架,他仍欠火候。于是,一哥的负面情绪占了上风,工作的积极性降至冰点,工作量可想而知。一哥:拒绝长大同葫芦头一样,一哥的负面情绪产生了强大的惯性。每个研究生可能都会觉得,当一段时间不做实验的话,重新启动实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好比冬天起不来床,这就是人的惰性。更何况一哥基本不怎么做实验。我也没想到一哥的逆反心理能持续这么久。在这样度过一两年后,一哥很难转变了。不仅平时的工时不够,更不要说实验量了。更糟糕的是一哥的内心也逐渐封闭起来,每当兄弟们关心他的进度时,他总不与大家交心,在课题组里的存在感直线降低。我们都知道博士学位是比硕士学位更难拿到的。如果不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能独立去解决困难,又怎么可能拿到学位?一哥好像一个被导师溺爱的孩子,在门外的风雨中挣扎。我所讲述的这些同学的研究生故事,是我的朋友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也可能是众多研究生生活的一个个缩影。希望他们日后能有更为光明的生活,也希望后来者能从中读出自己的影子。从人生的大历史来看,研究生这几年的光景无所谓成功与失败,但看你如何去回忆它,最终也不过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已。不过我周围这些朋友们,则是我最为美好的回忆之一。他们的善良和真诚亦使我铭记。说起这些远去的和身边的朋友,我希望以《千与千寻》的话做个结尾: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考研#近几年考研成为大学生一个热门话题,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通过考研走上升学之路。考研选专业也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专业选择对了,毕业时好就业,专业选错了,三年研究生也不能说白念了,毕竟学历在那里放着,找一个好工作应该不是问题。在管理类专业中,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该是一个好选择。对于评价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会计学属于哪个门类?二是都需要哪几个方面的准备条件,三是毕业去向如何,四是会计这份工作怎么样。我们先说一说会计学研究生是哪一个门类的,整体情况如何。单纯从专业和工作的角度讲,这叫做会计专业,也就是做账、记账的一种工作。如果要报考研究生的话,会计学专业属于管理方面的会计学硕士,可以说是一种高级的管理账务工作。经过这样的分析是不是对会计学专业的硕士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你如果要报考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就应该知道如何准备复习备考。报考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需要准备哪些工作?既然想报考研究生,那么我们就得报考比较好的学校,考生想报考本省的研究生,那么就应该报考自主划线的985高校,这样的学校学生毕业后工作也好找,这就是考研要考名校的深层次原因。要想报考会计专业研究生,你得知道会计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会计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各种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成本管理及控制、审计以及资本市场等方面,这个方向基本都是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用土话讲就是算账,如何算账?怎样管理账目?如何审计?等等。会计类研究生需要准备哪些复习功课。一是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二是英语二。英语二难度还可以,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如果考过6级英语,应该不会感觉很困难,综合能力因为都是本科专业方面知识,也应该不会感觉很困难。怎么准备复习考试。最主要是自己下工夫,每天划分出几个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复习不同的内容,你不能一打开书就看前几页,每天都是这样,这样不行。在这个前提下,最好能自己找课外考研辅导班学一下,辅导班一般能把握住每年考研大概率必考部分的题型和内容,尽管不是很准确,但也能抓住重点内容,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比自己泛泛地看书效果要好很多。最好能找到自己学校的那些考上研究生的学长询问具体情况,比如你想报考一所自划线的985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生,你就找在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学长问一下,他们对于具体情况很了解,因为是自己一个学校出来的,属于同门师兄弟,一般会很详尽地解答所有的问题,比寻找陌生人效果要好的多,可信度也高。不建议去找目标学校的导师咨询,因为导师有好多学生要接受,但最终要哪一个可不好说。也可以咨询目标学校的研招办,研招办一般都会热情接待并详细解答有关考研问题。会计专业研究生就业方向和前景如何。会计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比较好,不愁就业,一般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学校或者基金公司等从事财务管理、经营、审计等工作,福利待遇也比较好,估计毕业以后自己能做到房子、私家车等一应俱全,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年以后就能成为单位经营和管理的骨干力量。会计这份工作没干过的人不了解,感觉有一点蒙圈,但是做的时间长了就好了。一个中型单位的主管会计,但就工作而言是很轻松的,就那一点账,一个月30天,能有10天挺悠闲的,要是新手,恐怕能困难一些,因为不入门,不知道怎么干,各个会计科目不知道怎么下账,熟练就好了。按照国家财务准则和财务法规把各种费用下到指定的科目里,借贷平衡,账目上、下能说话,主管部门和领导来查看账目能毫不犹豫拿出来摆在桌面就行。缺点就是比较繁琐,没有耐心的人是干不了的。研究生毕业干几年财务工作后,应该不会去干具体的活,而是干一些指导性或者审计性工作。会计专业的研究生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要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财务规定,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要有严谨的态度,要有细心的工作方法,要有工整的字迹,记忆好不如乱笔头,这句话不是胡乱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没有这些精神建议不要报考这个专业。欢迎大家发表评论。
文/娟娟lu教育考研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再陌生,2017年考研人数就已突破了200万大关,近两年一直是爆发式增长的趋势,考研人数已经占到了大学生毕业人数的3成,随着报考的人数增多,录取的名额也在不断增加,研究生录取率不到一半。为什么竞争如此激烈还是有很多人考研?学历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在这个人才第一的大环境下,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需要的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尤其现在遍地都是本科生,企业对这样的人才已经厌倦了,在招聘时也会更加倾向高学历的求职者,这时候拼的就是学历了。很多应届毕业生选择读研也是这个原因,先不说工作能力如何,研究生毕竟比本科生多了3年的学习时间,在这一期间一定接受了更为高等的教育,所见所想一定比本科生要高很多,学历也代表了一定的能力,企业也愿意聘用研究生学历的人。追求学术造诣想要在某一领域有重大研究和发现就需要更高的学历证明自己的实力,本科学历肯定是远远不够了,有很多学生读研并不一定就是为了高薪工作,而是心中有对学术研究的执念,想要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不间断学习是基础。研究生导师和大学老师还有差距,研究生导师所结实的人和接触的事物都要比本科老师更高级一些,读研的时候就有机会跟这样的导师一起接触更为深刻的研究,无论是提高自己的见识还是增长学术知识都是很有帮助的。选择考研是跟风行为有很多报名考研的人其实自己对考研没有太多了解,只不过身边的人都报了,自己为了合群也考研,这样心理的人在考研大军中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如果学习过程认真点还是有可能考研成功的,大部分这样的学生都失败了。还有一种考验心理是为了逃避毕业后找工作,想着考研成功了就可以暂时不用上班,虽然是一种负面的心理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考研通过率。考研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选择读博?导师说出“真相”研究生毕业后,就要选择就业和继续读博学习,尤其是很多导师都会劝研究生继续读博,不过学生们却没有了当时考研的热情。即便导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开导,学生最后还是逃避读博,考研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选择读博呢?研究生导师说出了“真相”。考虑到经济问题无论是读研究生还是读博,继续学习就以为这没有时间工作了,上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上都是需要家里帮助的。想一想从大学到研究生已经花了家里很多钱了,好不容易研究生毕业了,条件一般的家庭老底也都花得差不多了,继续读博不仅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家庭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也不小,为了不给父母增添负担,很多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在读博。现实问题阻碍读博假如24岁大学毕业,读3年研究生,等到研究生毕业后已经27岁了,按理说这时候应该考虑结婚的问题了。如果这时候继续读博,那么就要在家庭琐事和读博之间来回平衡,既影响家庭和谐稳定又不利于学习,很多人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就不想读博了。有结婚对象的还好,很多女生研究生毕业都没有另一半,如果再继续读博,就真成了大家眼中的“大龄剩女”,无论是结婚还是生育都错过了最佳年龄。社会对女性的容忍度本来就很低,甚至带着轻微的歧视,如果坚持读博会影响很多人的生活,所以大多数女生读完研究生就不想读博了。考研只是偶然事件在分析为什么考研时我们了解到有一部分考研的人是出于跟风的心理结果意外考上。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逃避找工作的现实问题,这两类人考研都属于偶然事件,就算勉强读完研究生,也不会有继续读博的打算,所以不管导师多么苦口婆心的劝说,这样的学生都不会读博的。读研只是为了找工作为了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不少大学生选择读研,就是希望在找工作时能“打败”本科生,这样心理的学生研究生毕业后肯定是要第一时间找工作的,不会为了科研或学术继续深造,也就出现了“不爱读博”的现象。读博有哪些途径?研究生毕业越来越多,但选择读博的人却不多,虽然有些可惜但也是现实问题导致的,短时间内这种现象还是不会改变。其实读博也是有很多好处的,读博期间还有各种国家的补助,在学历和见识上也能不断提高自己,而且读博并非只有研究生毕业一种途径。招考和研究生一样,读博也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考试招收博士,也是国家统一进行的,有初试和复试两部分考试,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博士研究生的要求考核,通过考试的就可以进入学校开始博士研究生的学习了。本硕连读本硕连读一般都是顶级的高校才有的招收权利,不过这个是有专业限制的,一般是医学类专业的本硕博连读比较多。这种读博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结业,对于那些想尽快进入工作或解决个人问题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申请考核申请考核的方式类似于保送或跳级,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同时专业成绩也比较好、外语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是可以申请博士研究生的。学校会把这样的学生邀请到学校进行面试和考察,通过后就能直接读博,节省中间不必要的环节,目前已经有很多985院校开始通过这一途径招收博士研究生了。研究生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读博的难度一定会更大,就算不读博早点进入社会工作也是推进社会发展。如果愿意继续读博能为人类和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当然是更好的事情,是否读博和选择哪种方式读博还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对实际情况的权衡。今日话题:你身边有人选择读博吗?现在生活是怎样的?
努力考上研究生之后,现在的你们怎么样了?希望“考研过来人”的留言能给即将走上漫漫考研路的22考研学子们对于未来多一份坚持多一份相信而后多一份憧憬@青山绿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一个不怎么好的医学院,我曾经一直以为,像我这种从小镇来的年轻人,能回到家乡所在的市区市医院工作,就谢天谢地了。后来我觉得我人生不该这样随便。后来我考研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然后转成硕博连读。期间,我拿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现在,我知道,我未来不会把能留在家乡市医院作为理想了。@亮二十年前,我背水三战考研,没想到居然真给我赌赢了,从广西来到北京,见识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现在虽然不富裕但自由自在,最关键不是收入的多寡,而是我真心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持续学习,传播知识与技术,引导新人顺利成长,给我带来了一种心理上的充实。对我来说,考研是彻底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男同学11年从一个四五线小城市(江西吉安)考研到北大药学院,压力特别大,所以每天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周六节假日总是自己一个人在学习。研究生二年级,由于导师离职,换了另外一位导师,学术研究开始突飞猛进,学术论文先后在全国学术会议上获奖,赴海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期间,喜欢上了同专业的一名女孩,毕业咱俩就结婚生孩子了。工作了几年后,现在咱俩又一起赴海外攻读博士了。@Kay因为读研,我参与了南京青奥会的组织管理工作因为青奥会的工作,认识了我现在的博导,并运气极好的考上了博士(考研时期疯狂复习给我的专业知识打下了及其深厚的基础,因此复习起来相对轻松。)因为读了博士,慢慢改变了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开拓了自己的眼界。然后,读了更多的书,去了更多的地方,变成了更好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更轻松地赚到钱,结交自己喜欢的人和优秀的人。给自己的生活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永远期待即将发生的事情。@希林现在毕业三年了,在一家小公司,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前段时间刚升成了部门总监。研究生那会看了很多书,因此毕业的时候,导师多次联系希望我继续读博,坚定放弃了。应该说,读研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海盐姐有话说#选择考研读研就请一定要坚信日夜为梦想拼尽全力的自己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走上越来越宽阔的人生大道体验越来越丰富的人生变成更好的人作者/来源:海文考研#社会百态#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本文为募格学术 作者:Caeser有人说读研是一场修行,我亲眼目睹了同实验室的一个师弟一步步被迫放弃自己追求的经历,下面分享给大家。事情还要从我读硕士那会讲起,由于学校资源紧张,我们老板和学院里面L教授公用一个实验室,那会我研二,开学那天刚好是学校迎新,我们还是照样在实验室忙碌着,L教授领着师弟到另一个师兄(L教授组的)的试验台前,并叮嘱他说师兄的课题做得太慢了,让师弟帮他打下手。师兄早已经习惯了老板的push,点头允诺。L教授性格不太好,脾气比较暴躁,在我们院是出了名的,经常能在实验室和办公室听到他对学生咆哮。师弟是本科毕业于北方211高校,考研报考了国内Top 5高校被刷,调剂到我现在所在的高校。他本科毕业后进公司做技术干了两年,后来进某研究所当助理也干了一年多,在我们实验室他的能力比我们强得多,由于我们老板处于放养式的管理,很多时候我们实验遇到难题和困难,我们都会找他讨论讨论,让他帮我们出谋划策一番。刚进实验室那会,师弟就表现出很强的能力,尽管研一课程比较紧,师兄给他安排的任务他都能很快完成,这样他师兄的课题进展就快了不少。这时候眼尖的L教授看出来师弟的才能,私底下还询问师弟做实验的能力,那个师兄也如实的回答了一番,L教授也许在那时候就打下了自己的算盘。很快,研一下学期课程少了很多,L教授给师弟安排了几个小的横向项目。L教授在外面接的私活不少,由于他办公室就在我们实验室旁,我们经常能看到外面公司的人进进出出,有时候他们手上都提着厚重的礼盒,从办公室门口路过都能听到那种有求于人的客道话,晚上,L教授就会提着一瓶名酒和他们在学校外的酒桌上喝得伶仃大醉,偶尔晚上来办公室给他们组的人安排任务时,我们都能闻到一股浓烈酒糟味,从他的办公室门口飘出来。不久,师弟很快把公司给的横向课题做完了,汇报完,L教授很高兴,喜不自胜的大赞了师弟一番。晚上就借庆祝之名把师弟带上和公司副总把酒言欢,说是让师弟见识一下“世面”。师弟是北方人,酒量也不错,老板就向公司的人“炫耀”的说道我这研究生不错,又能做项目,又会喝酒,就这样师弟就成了L教授的招财树,这是我们后来一起吃饭调侃才知道的。到研二的开题时,师弟很苦恼,既受限于公司的横向课题,又期望开展新的课题,师弟不善言语,再加上老板在这段时间无事献殷勤,让师弟不好拒绝老板给他的横向任务。但最终师弟还是鼓起来勇气把情况给L教授交代了,L教授从办公室出来,腆着个啤酒肚来到了实验室,把师兄(L教授组里面的)叫到办公室讨论,让师弟把公司的任务做完,开题报告就从那个师兄现在的课题中再摘取一部分,具体让他们俩来想办法。L教授已经很久没有指染学术圈了,繁忙的应酬、公司的交接项目和学校的任务让他无暇关心他所在的领域到底发展成什么样。课题组做的科研也是七八年前的实验室做的研究,做的科研也没有什么新意,主要是为了那些想要文章的学生考虑,但权衡利益之下,课题组大都是在做赚钱的公司项目,而对于学生,除了象征性地给点劳务费之外,其余的也没有什么收获。在师弟糊弄过开题报告之后,L教授接到了一个大的公司任务,具体大的什么程度不知道,只听师弟说这个任务让公司老总很着急,想急于解决。L教授把师弟叫到办公室,将这个任务安排给师弟,为了让师弟能够安心做这个课题,L教授给师弟下了颗定心丸:你只要能完成这个课题,我就把你推荐给S教授继续深造,S教授和他很熟,也是业界有名的老师。迫于无奈,师弟只好接受了任务。从这以后,师弟就忙碌穿梭于实验室之中,有时候周末休息天他都要来实验室好几趟,我们看到师弟的精神气比刚来实验室的时候差很多。就这样陆陆续续地忙碌了大半年,到了他研二下学期的时候,课题出现了关键性的困难,师弟想着尝试绕开这个障碍点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是需要解决这个课题关键性的问题。后来我也忙着写论文和一些毕业的事,无暇了解到他的课题具体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也整天郁郁寡欢,一脸的焦虑挂在脸上,有时候听到他的吐槽和抱怨,说晚上容易失眠,担心自己没有像样的课题毕业,也没有文章继续读博等等。后来L教授对师弟没有那么多耐心了,渐渐的对师弟充满了狐疑,有时生气的时候会对师弟骂一两句。公司那边也等不了,直接撤了这个项目,并且L教授把所有的数据都收走了,并且叮嘱师弟这些东西不能写到毕业论文中,就这样师弟的研二一年就白白浪费掉了。到了六月份,我也毕业离开了这个实验室,后来听说师弟和L教授大吵了一架,表明不想再接那些公司的活了,他需要文章,需要毕业,同时也需要继续读博,也不想要他之前承诺的推荐了(S教授)。L教授最终妥协了,让他做了一个实验室多年前做的一些科研的项目衍生的东西。从那以后,师弟就非常勤奋地想在申请博士之前完成自己的课题。到了他研三下学期三月,他自己的课题也大部分做完了,但是要撰写并且快速的发表日期肯定赶不上,所以他简历里面一直都没有发表文章。最终,申博的时候简历发出去也石沉大海,基本上都是没有名额或者师弟没有文章复试被刷。最终答完辩后,师弟也没有参加感谢老师的谢师宴会,毕业了后直接去一家公司应聘了。师弟说,年纪大了,也禁不起折腾了,工作也挺好的。当然,现如今大部分导师仍是勤勤恳恳地坚守自己的岗位,但也固然存在这么一部分精致利己主义的导师们仅考虑自己的事业,耽误学生的前途。古人云:“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导师不助学生逸其心而反劳其形,则谬矣。夫为人师者,教化之道,育人成败之地,实不可不深察也!
考研究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有不少人为考研花费了好几年时间。不过,这些付出都很值,因为考上研究生后,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也能有一个更高的学历。研究生毕业的人,在找工作的时候,比本科生的竞争力大很多,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有不少研究生毕业的人,很快就能成为行业里的精英,获得上百万的年薪。这样的精英,在普通人的眼里就是成功人士。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之前有30名研究生,明明已经在行业内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是他们却放弃了年薪百万的待遇,集体出家当和尚。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为何要放弃越来越发达的城市,非要去寺庙里做和尚?他们出家的地方在四川省云海寺,它原本非常破败,很少有游客来这里参拜。之前里面只有4个和尚,那30名研究生集体来出家时,让寺庙里的和尚非常吃惊,他们甚至还以为这些年轻人是在开玩笑。得知这些年轻人是真心实意想要出家后,寺庙里的和尚接受了他们。那么,这30名研究生做了和尚后,如今生活得怎么样?他们出家为僧后,在寺庙里潜心修行。他们认真研读佛法,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充实。不仅如此,他们还身体力行,亲自动手修缮寺庙。有人负责维修破旧的房屋,有人负责种植蔬菜和瓜果,还有人负责接待游客。每个人都负责了一些工作,没有人会偷懒。他们的集体出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同时他们也遭到了许多非议,有人认为这些研究生集体出家是大材小用,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也有人认为,他们都是成年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相当清楚。他们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了自己最期望的事情。他们摆脱城市的喧嚣,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对他们来说,出家为僧可能也是一种幸福。他们的到来,让原本破败的寺庙逐渐繁荣起来,也算是在积德行善了。
Preface:前两天是考研的日子,准备了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的战役终于要阶段性拉上帷幕。一方面社会招聘方对于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另一方面大环境不景气导致的合适岗位供不应求,终助力了每年报名考研的人数水涨船高。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是否考上了研究生就一定能够逆天改命?为了考研放弃工作的机会值不值得?考研一战失败了,是否有必要继续考?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梳理了周围几个研究生已经毕业了的朋友的故事,来跟你们交流和分享。A双非本海归,入职四大A同学本科来自一所双非一本,但是因为就读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会计专业,所以对专业实力非常执着,成绩一直很好。研究生专业,ta也选择了可以精深自己专业的研究方向,一切以结果为导向。最终ta以超级NB的成绩,和只投过一次简历的传奇战绩,一举拿下香港的四大offer,求职之路让投了上百封简历的我大呼羡慕。我总结了一下,她顺利的求职得力于:清晰的目标,以终为始的提前规划(战略),踏实认真的努力(战术)。目前已入职2年左右,工作内容ta很喜欢,缺点是四大的通病——忙。加上今年疫情影响经济不景气,晋升等方面出现问题,现考虑跳香港国企。相信经过了四大的积累和磨砺,ta一定能去到非常优秀的岗位。B985本,赴德交换,入职德国四大同样是985财会专业的一个朋友,研究生顺利保研本校,但是因为不喜欢研究生阶段学校的专业课程,自费去德国学校交换学习相同专业,虽然辛苦,但甘之如饴。德国教学部分用英语,部分用德语。为了学习专业知识,也方便以后在德国找工作,B竟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德语,毕业面试的时候全德语面试,拿到了德国最大零售企业的财务岗offer和四大offer,最终选择四大。不得不说,B不仅是一个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专注、安静、爱学习的典型优生。从保研、赴德交换、学德文、投简历面试,顺利的表象下,是持久的努力。我还记得之前和ta一起上德文课,课后所有同学都散去,只有ta去图书馆打印了所有的教材(很厚),拿回去全部复习完。B目前还在德国,考虑积累几年经验回国发展。C985本硕社会学,备战司考/编制保研的朋友C,是一个安静有力量的人,社会学赋予了ta辩证思考和旁观思考的能力与心态。度过了相对稳定的、充满思辨趣味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活,与世无争的C终于也被时代的洪流推上了就业的风口浪尖。突如其来的求职潮如洪水猛兽一般让C充满不适应。社会学耳濡目染的恬淡和客观中正,在求职面试的激烈竞争和花式凡尔赛中显得格格不入。C真的有过迷茫,不喜欢互联网的快节奏,但也受限于专业。在赴一线城市找寻心仪事业编几个月没能如愿以偿之后,现在腾讯实习,考虑酌情继续申请事业编,同时备战司考。C是属于不太明确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的一类人,其实跟ta所学专业的模糊性比较强不无关系。而庆幸C的学校和学历背景都还不错,能够最终进到大厂实习,不论是否能留下,积累点经验都是不错的。凭借C的学习能力,相信司考和优质事业编都没有问题,只是后者还需要一点运气的加持。类似社会学的社科类学科,通常被外界认为是“万金油”专业,看似通达,实则鸡肋,很容易找不到好工作。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前布局,找准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定位,广泛实习积累阅历,才不会让自己太被动。虽然如此,社科类专业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独立精神的培养是实打实的,毕竟这对个人成长和人生幸福,有时比从事了什么行业更重要。无法选择时,我们也要好好吸收本专业的养分,早做规划,既来之则安之。D非全日制美术硕,沿海院校辅导员比起C同学,D同学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稳定和安逸。这将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但却不轻松,因为D的专业限制和“非全日制”的硕士学历。如果不想从事本专业,就业市场对艺术类毕业生的残酷显而易见,本专业同学之间的发展差异也比其他非艺术类专业更加明显。D的同班同学有些没毕业就屡获各类美术大奖,自己平时接单子都能衣食无忧,大有盈余;而技术不够精湛的同学也能接一些小单子赚零花钱,毕业之后努努力去大厂做美工。最后一类就是D这种——不喜欢本专业,技术也不过硬,毕业就只有两种选择:一,跟本专业死磕,努力进互联网大厂,寻求高工资,同时享受高福报;二,早点准备进体制。比起金钱,有房一族的D很清楚自己更看重安逸和稳定,于是把目标早早瞄准在高校辅导员上。但因为ta的非全日制学历限制,求职也不算顺利。不过ta最终还是历经上十次笔试、面试,去了沿海一所不错的院校。直到入职后,D才发现辅导员的工作跟“清闲”不沾边。“很琐碎,很多突发状况,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学生一天到晚各种事情都找你,周末经常泡汤。”D经常跟我抱怨,“但是,真的挺有成就感的,挺开心,感觉自己是在做有价值的事情。”所以,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才是走向理想生活的关键。当然,如果D没有父母给买的房,有可能事情会是另一番模样。E985本海归,一线银行管培985本+海归硕的E选择了“别人家”的孩子路线,一毕业就进了一线四大国有银行分行做管培。虽然是分行,但是光是四大国有银行的招牌,和周围人“才”和人“财”云集的工作环境,已经让人羡煞不已。但是据E透露,他们的工资并不高,工作也比较机械和碾压人性,ta“每天都活得很压抑”。“主管各种PUA员工,我每天都在想离职!”E抱怨道,“而且我们工资这么低,什么时候能买得起这边的房子呢?”有趣的是,有次ta疑惑地问我为什么大家工资都这么低,我问了下ta对于“高工资的定义”,ta说——“年薪35万左右差不多(不低)”。我就知道其实ta对于现实的期待真的过分了。要知道毕业短短几年,有机会达到这个薪水的只有几类:大厂计算机类岗位、头部金融机构(还得加年终奖)、头部投行(远超这数)、自由职业/创业。正确的期待,和符合期待的择业,才能让自己过的更幸福和脚踏实地。E虽然工资不高,但比起非四大行的银行员工,起点更高、机会也会更多。之前有个宁波银行的管培生工作7年后,直接跳槽某单位当了投资负责人,薪水上百万,前途无量。但是得熬,没有别的办法,熬不住就出局。现在E正在考虑接受家人的建议,去美国读个博士。用ta的话说,其实自己是想“逃避现实,能拖则拖”。好久没联系了,我觉得ta应该比之前的自己想法更成熟了。F考研985,优质事业编,备战公考朋友F是我在体制内求职群里认识的,ta总是在群里发言最活跃。我了解到ta是双非一本,考研到985硕士,并利用985硕士学历人才引进到某强势准二线城市,事业编制,待遇22+,现在在备战公考。我就是从ta这里知道,体制内的待遇,要数苏南、浙北、两广地区,薪水最高,性价比也比较高。其实像F这样发展的人,我周围比较多。都通过努力拿到了比较好的学历背景,入职了好地方的人才引进,然后想要找到更好的机会,或者直接考公,我们把这叫做“一步到位”。公务员确实在稳定性和福利上无可超越,如果能考到上述3个强势地区的区级单位,工资总额比起一线互联网公司都能打,还不用经历中年危机。也许这就是很多人考研、收获更高学历的一个意义:参与优质人才引进,或者拓宽可报名的岗位面、延长可以考公的年龄(本科35岁后不能报考,研究生则延长到了40岁)。放一张杭州某中学招聘录取图,你们感受一下。G/H双非海归硕,入职500强快消/地产G和H都是我毕业找工作认识的。我们都经过异常惨烈的竞争,进入了公司的最终轮面试,但他们2人都凭借优秀的表现,拿到了我失手的工作机会,我曾经非常羡慕。现在他们也都还在公司就职,比起跳过几次槽的其他朋友和我自己,显得稳定性更强。除开一些个人原因,我不由得感叹,优秀的公司确实在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上面更专业,也更用心;也不由得恨自己当时为什么就没能再努力一点呢。我想即使到目前为止,跟我同样惋惜的人也非常多。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我回想自己那个时候,确实太过幼稚也不够了解岗位,现在想来如果了解了这个岗位也许我更有胜算,亦或者是干脆也就不想去了。所以求职的时候,最好先实习了解岗位,再不济也要找到里面的人亲自聊聊,知道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需要的特质,再去有针对性的准备。像我这样单凭借个人素质进入终面没有问题,但是却没办法突围,拿到offer。有意思的是,我参加各类人才引进面试时,周围不乏本硕985的学霸,口才和气质都非常了得。很多都是在知名公司历练过2-3年,现在选择跳进体制内,也确实是出于安家、稳定等多方面考虑。所以,第一份工作一定不等同于你的最后一份工作,人的想法也会根据人生阶段和自己的经历而变化。停止因为一开始的失利而自怨自艾,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慢慢来,就是快。I双非海归,现华为,考虑进体制I同学的经历颇为传奇,一毕业就凭借超凡的魄力,跟随师兄去了一家快速上升的创业公司,去年我跟ta见面还在,最近聊天告诉我去了华为,但是忙到爹妈不认,准备跳车了。优秀的人总是这么优秀,但是有勇气的人却没有很多。像ta这样学历、能力都不错,但是一开始就选择了创业公司、想要大干一场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我不知道ta之前的公司经历了什么,但我相信经历过小公司、大公司之后,ta一定会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者不想要的是什么。我有个老朋友之前说:“其实人很多时候不是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才做选择,而是知道了不喜欢什么所以在逃避。”之前我不以为意,现在想来却觉得不无道理。知时务者为俊杰,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社会的变化,也是自己的内心。以上就是我周围9个朋友的故事,他们有的进了体制,有的去了外企、国有银行、互联网大厂、知名地产公司;有的继续在公司耕耘,有的考虑跳出换一种生活。(受限于我现在在国企,如果有人感受到倾向性勿怪,并非本意)看上去好似和读研关系不大,毕竟本科毕业,也可以去体制、外企、国有银行、互联网大厂、知名地产公司呀。是的,读研肯定不是一种必然选择,本科学历也可以拥有竞聘这些岗位的机会,并且只要你足够优秀,成功入选,踏实积累,还可以利用年龄优势,碾压之后新入职的研究生。但是,如果你的实力一般,还没想好自己的方向,还没发掘到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更多时间累积实习、增长实力,那么读研一定是更好的选择。硬件上,读研可以给你充足的2-3年时间,去学习、去实习,顺便还能拿个学历,拓宽自己的择业面,起薪也会更高;软件上,读研拓宽了你的视野、完善了你的思维,成熟了你的心智,有些经历是终生受益的。不管如何选择,也不管你的考研结果如何,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最重要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着你会做什么样的事;你做的事情,又影响了你可以做的选择。而选择权,才是对我们努力的褒奖。不论最终是否选择了伟大和不凡,渡过千帆却归因田园的人,总比一直困在大山里的人,更加伟大和不凡,也绝不是乌合之众能够有资格评头论足的。不困于心,不愧于行。做一个勇敢的人吧,不畏后果,勇敢前行。你觉得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没有和你产生共鸣的地方,或者给你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呢?Best Wis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