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不用艺考?”从英、美、德、意来看西方艺术院校录取机制系博

“不用艺考?”从英、美、德、意来看西方艺术院校录取机制

英国艺术院校录取机制 对于英国本科的申请,除了高中成绩、雅思成绩以及个人陈述、推荐信等申请 材料外,A-Level(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成绩也是一个 重要的考量。A-Level是英国大学入学考试课程,俗称“英国高考”,其课程证 书被几乎所有英语授课的大学作为招收新生的入学标准。在取得A-Level成 绩之前同样可以申请学校,大学会通过学生的过往成绩,以及高中老师出具 的A-Level预测成绩来对学生的能力做出整体判断,并决定是否发放无条件录取(unconditional offer)。与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 offer)不同,对于拿到 无条件录取的申请者来说,即使有未完成的考试,其考试成绩也不影响预留 的入学名额。 英国院校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授课式硕士和研究式硕士。授课式硕士一 般学制为一年,以授课、讲座、论文为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学术基础。研究式硕士一般学制为两年,以研究项目、论文为主,比授课式更要求学生 的学术能力,因此适合继续攻读博士的学生。通常申请者须具有本科学位, 提供大学成绩单以及各种文书材料,如母语非英语且不是在英语国家获得学 士学位的申请人需提供雅思成绩,各学校与专业对于雅思分数的要求不尽相 同。申请研究式硕士还要求申请人做过相关研究,能够提供相应学术报告或 论文。面试是申请英国院校的另一重要环节。面试不仅考核申请者的语言表 达能力,更在于衡量申请者表现出的思考能力、应变方法,以及申请者是否 适合其申请的专业和学校。 九成以上的英国博士课程都不设培训和考试。英国高校认为在录取阶段就 应甄别学生的研究能力,一旦录取就应直接进入研究阶段。对于英国的博士申请,一般情况下,在英语国家有读书经验的不需要提供雅思成绩,重要的 是申请者在申请前即确定研究领域、大致的研究计划和研究课题,同时选择 与自己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导师,主动和导师取得并保持联系。与本科和研究 生申请最大的不同是,博士申请的决定权几乎在于导师,因此,向导师证明 自己的学术能力、研究背景以及研究计划是申请英国读博成功的关键。相较美国,英国艺术学院通常更加注重学生作品的概念性,也就是更“纯艺 术”。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学校都希望能看到学生把整个申请过程看成一 件作品本身,而不是简单地递交一份类似于报告书的作品集。英国最热门的艺术学院都集中在伦敦,那里聚集了欧洲甚至全球顶尖的艺术资源。这里的 优质展览的数量和对当代艺术的包容性甚至超过通常被人认为更商业化的纽 约。最有名的艺术学院包括皇家艺术学院、中央圣马丁、伦敦时装学院、斯莱 德艺术学院等。每个学院偏重不同,如:皇艺注重学术性,圣马丁注重事件性, 伦时倾向图像与商业性,而斯莱德则更看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英国的学校都 希望看到作品集背后一个年轻人的情感流露、批判思维和学生的冒险精神。 美国艺术院校录取机制 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艺术教育一直是国际艺术领域里前卫和当代的风向 标,这种趋势在最近十年略微让步于英国。大多数美国艺术教育项目的周期 是本科四年,硕士两年。博士项目基本都是艺术史专业,只有综合类大学才 有。美国艺术类学院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技能。 美国的主要艺术学院基本集中在纽约及周边以及加州北部。纽约周边的学 院主要有以家居和工业设计见长的罗德岛艺术学院(RISD)、以时尚服装设 计见长的帕森斯艺术学院(Parsons)、以自身建筑学院为优势的普瑞特艺 术学院(Pratt)、以动画和插画见长的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以及位于 巴尔的摩且以纯艺见长的马里兰艺术学院(MICA);加州的艺术学院主要 是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CCD)、加州艺术学院(Carlart)、旧金山艺术大学 (AAU)以及刚在疫情中倒闭了的旧金山艺术学院(SFAI)。另外还有美国的 第一所专业的艺术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SAIC)。美国今天的艺术学院招生 机制基本上是芝加哥艺术学院创立的。 美国艺术学院的录取分为四个维度:标化成绩(语言成绩+成绩单)、申请文 书、面试和作品集。本科申请中最重要的指标依次是:作品集、申请文书、 语言成绩,只有少部分本科项目需要面试。研究生申请中最重要的指标依次 是:面试、语言成绩、作品集、文书。本科和研究生在录取上的差异主要与 美国艺术院校中的体制构成有关。几乎所有美国私立美院,本科项目都由学 校直属管理,研究生项目则是学校间接管理,学生考核标准均由院系自主决 定。研究生院系都可以被看作是母公司下的子公司,校方对子公司的管理则 基于每季度一次的理事会。总之,美国艺术学校本科申请更看重考试成绩和 作品集质量,研究生申请时,不可被数字化的材料是更重要的录取指标,标 化成绩是其次。意大利艺术学院录取机制 以意大利公立艺术院校的代表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为例,该学校本科开设视觉艺术、设计与应用艺术、艺术传播 与教育三大方向的课程,视觉艺术系下的绘画专业是意大利美院中规模最大 的专业。入学考试由笔试形式的艺术文化知识测试、任意绘画主题材料与表 现形式的自由创作以及面试三部分组成。研究生课程方向与本科相同,录取采取顺延制,即持有学院同专业的本科生可直接被研究生课程录取、精进专业技能,而本科就读于外校或与所申请专业有出入则需统一进行面试。 意大利的公立美院惯以意大利语授课,以布雷拉美院视觉艺术与策展实践专 业研究生课程为例,不同于纯艺类更看重作品的专业,该专业需要学生具备 较高的语言水平以应对大量的史论阅读与艺术评论写作。以策展为代表的史 论类专业,面试中与教授交流的过程是衡量考生能否被录取的唯一决定性标 准。交流中,教授会先对考生的语言水平进行初步评估,再结合对其专业水平的评估决定是否予以录取。后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官的主观判断。策展 专业的研究生要求本科有一定的艺术史专业基础或艺术行业从业经验。即 使考生没有被某个专业录取,也可以选择接受调剂专业或者参加预科课程, 精进语言或相关专业知识,参加次年考试。德国艺术学院录取机制德国艺术学院的经典专业包括绘画、摄影、雕塑以及相对较为年轻的媒体艺 术等。在申请阶段,德国的艺术院校大部分都需要申请者的语言成绩证明以及艺术能力测试证明,在此之前就是作品集寄送以及审阅环节。以莱比锡视 觉艺术学院(HGB)举例,申请以及录取大致分为三个步骤:作品集预选、入学考试以及最终入学。 在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的官网上可看到,申请者需要提供艺术能力证明 、 高中毕业设计证明 、外国学生需要提供的语言考试证明,较为特殊的一条 是:如果学生能够证明自己具备特殊的艺术天赋,也可以申请入学。由此可以看出,德国的艺术学院很重视学生的艺术天赋,为此设 定了这个例外 条件。德国艺术学院的考试大多分布在1月至4月,其中最早的有不伦瑞克艺术学院 的“早鸟”考试(Frühstart),白湖艺术学院以及柏林艺术大学的考试时间则比较晚。每个学校在设置考试以及面试的环节都有所不同。“早鸟”考试比 正式申请面试的时间要提前开始,为期两天的考试中有一整天为命题的现场 创作,另一天则是学生自主选择去工作室参观。考生在紧张的备考之余对学 校也会有一个相对完整而深入的了解,考试过程允许考生对主题进行个人解读以及自由发挥。考试中间穿插着各专业教授的巡场和对话,谈话的内容多 是围绕着考生的作品展开。

录像带

美术史:德国及北欧诸国的美术

十五、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农民战争时代给世界贡献出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巨匠丢勒,这位被留多维柯·多里契称之为具有“惊人的构思和非凡的创造力的出色的油画家”,他那“以如此令人惊异的多样性所表现”的木刻,对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画家简直是一个新发现。无怪拉斐尔在自己画室珍藏了丢勒的素描和木刻以朝夕观摩借鉴。丢勒及其同时代的德国人文主义艺术家们把德意志民族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德国人民赢得了荣誉。但是,十六世纪后半叶伟大的农民战争失败以后,封建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反宗教改革运动愈趋猖獗,特别是以德国为主要舞台展开的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性战争。三十年战争(16181648),把德国变为欧洲列强血腥厮杀和疯狂掠夺的屠场,使德意志民族经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使德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落后于当代先进国家达两个世纪之久。并给德国民族美术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木又注实回大可是,十六世纪后半叶至十七世纪的德国美术决不是如许多艺术史家所说的似乎“陷于长期停滞”,甚至被描绘成“一片空”。在这个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却产生了汉司·萨克斯、约翰白菲沙尔特和埃尔斯海默尔这样一些出色的文学家和画家;他们坚持祖国统一,反对封建反动,要求正义和平的进步的爱国主义传统,则为十七世纪优秀的后辈所继承。只需提及马·奥庇茨、罗高·莫色洛史特别是格里美尔豪生及其具有世界意义的小说<冒险的西木卜里其西木斯》,它发扬了十六世纪民间讽刺文学的传统,生动地描写了三十年战争时代的社会面貌和各色各样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这场非正义战争的掠夺性质——就足以说明了。在美术上,则有赞德拉尔特(1600—1688)等艺术家,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德意志民族画派的进一步发展开拓着新的道路。曾被施洛塞尔称为“德国巴罗克之超级能手”的赞德拉尔特,受过多方面的艺术教育,他在意大利游学期间与十七世纪意大利画家列尼·多米尼基诺;法国的普珊并肩竞技而毫无逊色同时,他还成为法国古典主义风景画家洛兰研究罗马风景的引路人。法排表木又主文人回的升加除了肖像画、历史画和大量的铜版组画创作外,赞德拉尔特也对古代文物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其研究成果则是出版了装帧精美附有插图的《德国学院》一书。其中有关当代画家生平传记及作者旅欧见闻的部分是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画家生前曾在纽林贝克城为阿·丢勒树立了一座纪念碑,这突出表明赞德拉尔特力求复兴德意志民族画派过去光荣的心愿,但是,这桩心愿只有在经历了漫长且艰难的创作探索之后,才由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伟大的德国现实主义艺术家所实现。到了十八世纪,德国建筑是远远走在绘画前面的。古典主义虽然在德国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却在法国被赋予了新的革命内容,在达维特的以歌颂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主旨的美术创作中开出了灿烂之花。十八世纪德国古典主义尽管曾在全欧享有声誉一由于德国的封建分裂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它依旧停留在对古代世界艺术美的单纯仰慕和学究式的研究上。它在理论上的代表是温克尔曼及其《古代艺术史》,创作上则有凯斯典斯和门格斯。安东·拉飞尔·门格斯(1728—1779),作为新古典主义运动首领之一,具有广泛的声誉。他自幼家学渊源,后又接受了罗马的古典艺术教育;与温克尔曼的交往导致两人共同编纂《别里维德尔所存雕像之描述》一书,并促使他和对古代艺术遗产持某种批判态度的法国雕刻家法尔孔奈展开公开的论战。门格斯赞颂古希腊雕刻的“优美的比例,理想的美,身姿之轻盈,完美和协调的风格,骨骼和肌肉的知识,深刻的表现力,性格的生动和传神…在任何光照下都显得美妙如生……”。总之,他认为对希腊的热情活在哪里,那里的艺术就会繁荣并达于完善,反之就会趋于衰落和平庸,而艺术家的任务就在于模仿在前人那儿发现的最好的部分,而使自己的作品受到如已故大师所享有的同等的尊重和欢迎。门格斯对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院》的临摹和他的主要大型作品《帕尔纳斯》之创作则是其艺术箴言的具体体现。无怪温克尔曼将门格斯称誉为“古代精神在艺术中之真正代表”,事实上他在德国(萨克森)、意大利、西班牙,甚至法国都被视为新古典主义流派油画的巨匠。当法国革命古典主义领袖达维特在意大利学习时,亦曾受到门格斯创作的影响,但是只有在法国达维特才收获了丰硕之果。十九世纪前半叶,那查列派的浪漫主义画家约翰·弗里德里希·奥韦尔贝克(1789—1869)和丢森多夫、慕尼黑、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彼得·冯·科内利乌斯(1783—1867)曾独霸德意志画坛。曾被歌德称之为“病态的流派”,缺少法国浪漫主义者所具有的革命气质和民主精神,而更多地倾向于复古和中世纪的神秘主义。特别是科内利乌斯使那查列派与古典主义合流,创立了正统的德国学院派美术,作为官方美术代表的影响较之宗教主题绘画自由得多的浪漫主义风景画,使对大自极大。然景物的真实写照与作家的幻想,有时甚至与抽象的寓意象征融会一体,形成具有较深邃意境的独特风格的北欧画派的风景画。这在菲力普·奥托·龙格(1777—1810)的《晨》(1808年,汉堡博物馆藏)和卡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1774—1840)的《二人赏月图》(1819-1820,德累斯顿画廊藏)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但是,这一时期德国的现实主义却还没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到了三十年代,情势发生了变化,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获得较大的发展,新兴的无产阶级已崭露头角。法国七月革命的爆发,对于四分五裂的德国的共和运动是一次强大的推动,在德国各地资产阶级民主派掀起了争取国家统一共和的政治运动。大家是否有建议或者补充呢?欢迎小伙伴们给小编留言!感谢阅读!

介错

用艺术回答古老的命题乌尔里希博士(Ulrich Barnickel)阿斯蒙迪

乌尔里希博士(Dr.Ulrich Barnickel)1955年出生于德国魏玛,1978-1984年乌尔里希在著名的吉尔贝特恩霍尔(Saale)艺术学院完成了学业,2007年取得了魏玛大学的博士学位。30多年来,乌尔里希博士在德国雕塑界的地位一直稳固。乌尔里希在创作中选择了非常难处理的一种原材料——铁,乌尔里希一直迷恋这种金属材质本身塑造出的诗意轻盈的内在矛盾,这也是乌尔里希作品的重要标志。铁作为创作中的首选元素,乌尔里希打破了铁在惯性认证中的重力印象,在作品中营造具有诗意的氛围,打破了铁的“重力惯性”。丰富的学识和对艺术的执着,发展出了与金属强烈接近的形式感和形状,在乌尔里希写实的作品中,他采用了一种接近“暴力”的手法处理金属效果,在《公鸡》这件作品中,整个作品的造型艺术家采用锤子敲制而成,这种单一的处理手法让作品在意象与“原型”抽象之间得到了平衡,整个造型的结构呈现T字型,这件雕塑所呈现出来的动态张力是毋庸置疑的。“乌尔里希博士出生在东德,他是一位有成熟作品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德国的当代艺术家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乌尔里希的作品以材料为出发的形式冲动,探索了此类雕塑可能性。...乌尔里希的作品突出雕塑作品中与材料有关的质感,重力和动态的结合塑造出具有形式动感的作品是乌尔里希作品的标志,这些作品在探索一种未知的情感……” ——科恩韦斯特海姆博物馆 Irmgard Sedler博士对于乌尔里希来说,艺术创作首先意味着思考和如何使用钢铁。与其他人一样,他知道材料作为创造性工具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他被这种材料的巨大稳定性所吸引,即使相对体积较小的作品中,也能承受相对较大的空间跨度。保留创作中的加工和加工痕迹,使其发展成特定的表面结构。......紧凑和脆弱构成了他作品存在的两极,被视为人类生存矛盾的隐喻。... ..“ ——爱尔福特大学Ingrid博士“乌尔里希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制铁工艺,乌尔里希的作品可读性很强,诚实地表现出一种作品内在的张力。乌尔里希擅长表现正负空间的主题,观看他的作品,可以从正面和背面一起观看,这样可以给鉴赏者带来完整的视觉体验。乌尔里希用钢铁塑造出柔软、澎湃或者屈服的身躯,而作品的表面还能看到油漆残留物或锈斑,或者染黑的颜色,这些作品的材料的来源是工业废弃品。乌尔里希试图在作品中传递一种观念:这不是对自然的模仿,而关乎身体图像的繁衍。这也让人回归到一个古老的命题上: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又或者我们对这件艺术品而言,也只是一个古老的物种,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来回答时间这个话题。 ——包豪斯大学魏玛Karl Schawelka博士

堕落者

西方艺术史:德国新表现主义画派著名油画家 约格伊门道夫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艺术约格·伊门道夫(约尔格伊门多夫 Jrg Immendorff,1945-2007年)德国著名画家、雕塑家,新表现主义画派的领导人物。七十年代末,伊门道夫与巴塞利玆、吕佩尔玆、里希特、基弗、波尔克、彭克等人,共同创造了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潮流。《Raub der Sabinerinnen》60年代,伊门多夫参加了博伊于斯倡导的“行为艺术运动”,试图放弃绘画而重新寻找一种有效的艺术方法用以抵制资本主义美学。《你的艺术站在哪里》1968年,欧洲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五月学生运动,批判美国就是腐朽资本主义的代表。伊门道夫开始追随马克思主义,信仰毛泽东思想。1974年,他提出了“艺术属于人民”的观点,这个观点来源于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相信艺术可以是社会变迁的载体,可以运用绘画表达社会责任,政治和当代历史是他绘画的主要素材。德国评论家们说他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画家”、“修正主义”等。《思想》《我的方法是正确的》伊门道夫的绘画有极强的政治性,他在内容上关注德国当时的社会生活、民族文化特质和政治氛围,对德国社会现状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和批判。伊门道夫用刚劲有力的笔法、热情丰满的色彩将各种政治符号和具有巨大信息含量的形象融入作品中。为此,伊门道夫曾被冠以“政治卡通大师”、“社会现实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名头。《B D》1978年《议会》1978年伊门道夫带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政治诉求,通过绘画表达自我对社会现状的独特见解和对国家政治命运的深层关怀。他的多数作品都在用一种光明温暖的色彩探寻着通向美好社会的出路。他却说:“我不是影响人类的政治家,我是个画家。”《花的咖啡馆》1991年《花的咖啡馆》1992年他的代表作《德国咖啡馆 Cafe Deutschland》系列采用故事化的形式描绘现实和政治意识,设置了种种隐喻的形象。他说“不仅有东西德的分裂,还有因为美苏冷战而导致的世界的分裂”。《德国咖啡馆1》1978年《德国咖啡馆2》1978年他在第三幅《德国咖啡馆》里画了一个拥挤倾斜的空间,他自己趴在正中间的桌子上睡着了。画面正中间的柱子映出当时东西德之间最明显的分界点――布兰登堡大门。这些分割的画面表现出他对德国东西分裂的批评态度。《德国咖啡馆3》1978年《德国咖啡馆4》1978年《德国咖啡馆》1980年《咖啡德国ⅩⅢ对我的画发言》1982年《德国咖啡馆系列 FF带来的》《德国咖啡馆系列 爱你的祖国》《德国咖啡馆系列 给谁的光芒》《德国咖啡馆系列 胜利》《德国咖啡馆系列 隐藏》《德国咖啡馆系列 永恒的怀念》《德国咖啡馆系列 永恒的纪念》《世界问题》1981年《我把我们带回》1982年《无题》1982年《结局好 一切都好》分裂的德国处于动荡中,画面上涌来一群鹰派,将无辜的人践踏于脚下。《结局好 一切都好》1983年《德国咖啡馆 震颤》1984年《路边教堂》1984年《党的三十八大》伊门道夫的舞台布景作品注重在细节上写实,在整体上追求虚幻的效果。大幅画布常常充满着颓废的戏剧形象,内容尖锐、幽默、刻薄。《德国咖啡馆-考虑问题 我站在哪里》1987年《马塞尔的拯救》1988年《独奏》1988年《社会的缺陷》1990年《小夜曲》1990年《画家的想法》1992年《龙胆草 洋葱人的诞生》1992年《太阳之门》1994年《太阳的女儿》1995年《无题》1995年《无题》1996年《浪子的历程》1996年《Baba》1994年《疯狂的王》1996年《公鸡唤醒》1996年《悲喜剧之间》1997年《法庭》1998年《最后的自画像》1998年《回到前面》1998年1998年,他得了罕见的神经性肌肉痉挛萎缩症,让他无法继续作画。但他没有被身体上的障碍打败,实验了多种制图方式,盖章、模板印刷、平版印刷、借助助手等。这时的作品中多了一些关于死亡和战争的图像。《无题》2001年《害群之马》2001年《回归》《艺术家的窗户》2006年《猴子面具男子在雪球里》《耙的进步》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画家介绍,详见本公众号其他文章:西方艺术史:德国新表现主义油画家 A·R·彭克的原始抽象符号「129」西方艺术史:德国新表现主义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马库斯·吕佩尔茨「129」西方艺术史:新表现主义画家西格玛·波尔克 艺术界的炼金师「129」西方艺术史: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废墟中的诗人”基弗「129」艺术宝库带您进入艺术的神圣殿堂,领略艺术的美,生活的美!艺术宝库是美术爱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艺术的集大成者,美术资料丰富全面,供艺术家们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

有客

德国留学,从大专逆袭德国博士,我是如何一步步艰难走过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德国留学小姐姐“特邀作者刘三岁编写,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背景介绍:作者(刘三岁)第一学历:大专,后通过“专升本”考试<非成人自考>就读于二本院校,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历及学位;硕士阶段:于 2019 年获得西安一所 985、211 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博士阶段:现在于德国某高校,攻读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备注:本文绝非“鸡汤”,只是作者单纯的记录自己的"艰辛"求学之路。如有雷同经历,欢迎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01坎坷升本路又快到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记得那时候,每天半夜两三点还没睡,早上五点多就起来又继续学习。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没能拯救我严重的偏科。我的物理简直差到令人发指(高考理综化学、 生物几乎满分,物理却只有 30 多分)。最终我以二本的成绩选择了一所“很有名望”的大专(别问我为什么不上本科而选择了大专,那是另一段“故 事”)。入学后,心里有一百万个不满意、不舒服。那时候一心只有—“我要专升本,要抓住这第二次'高考'机会,一定要把我的专业名称从计算机应用技术换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记得在入学前的暑假,我就借了表姐的高等数学在家学了起来。所以,入学后,大家刚开始学“高数(上)”时,我基本已经学完了整个高数,包括做完了课后的每一道练习题。从专科的第二年下学期 开始,我又一次进入了“备战”状态,每天戴着耳机,最早去图书馆,最晚离开。在专升本考试即将开始的前半年多,国家通知所有一本院校不再接收“专升本”考生。这对我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这意味着我再努力也就只能考一个二本。那我为什么当初不直接选择上二本呢?!(当时,就是冲着 升本可以考到一本院校,所以才选择了大专)那时候,深深的感觉自己被 “坑”了。但有什么办法呢,二本里选个好点的上呗,也只能这样了。最终, 以一直通知书“完美”结束了大专时光,准备开启本科“新生活”。02匆匆那年,本科生活由于是“专升本”,所以本科的时间只有两年。第一年主要是以上课为主, 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本科的课程和专科是有明显差别的。之前更倾向于“应用”,而现在不仅学习应用,更深入的学习了应用背后的原理。真正的做到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到了第二年,大家为了自己的前途都分别忙着参加招聘会、考研、出国等等。而我从小就是一个“执拗”的主儿,在哪跌倒,就一定要在哪里爬起来!当初没有考到自己心仪的本科院校,那我就考研, 一定要圆自己梦想。年少轻狂的我,报了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很不幸,“预料之中”的落榜。突然之间,就加入了找工作“大军”。03学历,使我自卑随着毕业生逐年增加,西安这座高校云集的城市,工作更是难找,更何况我还贴着”专升本“标签。好的企业,估计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就把我刷掉了。后来在家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家稳定的单位。在那里工作了快两年以后,由于我的”第一学历“问题,只能是长期合同工,无法进入正式编制。记得那年的 10 月,我谎称去兰州玩,背着背包独自一人坐上了去往西藏的火车。(当年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下了火车,站在拉萨火车站广场上和爸妈视频,他们才知道我已身在西藏。西藏,的确是个神奇的地方。天空很蓝、很低,白云像棉花糖一样挂在天上,感觉伸手就能抓到。在这里,无论你是失业、失意还是失恋,分分钟你就能被治愈。在西藏的 15 天,整个人是放空的,有时坐在广场上看着雄伟的布达拉宫,一看就是一下午;有时在大昭寺前,晒着太阳看着虔诚的朝拜人;有时坐在酒店的院子里,戴着耳机,沐浴着阳光想着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第 14 天,我给单位主任打了电话说“我要离职,回去后补办离职手续”。从西藏回家,处理好一切,我对自己说:这是给自己最后的一次考研机会。我知道接下来一年,我将承受很大的压力。但这次工作中,因学历而造成的打击、自卑和心里阴影,让我实在不想背上这些,去过自己的余生。04考研,背水一战我总是喜欢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把自己逼到“绝路”上才能激发更大的潜能。复习就必须要有复习的样子,严格的执行自己的学习时间表,数学、英语、计算机综合、政治统统安排的清清楚楚。那一年里,没有周末、没 有节假日,每天都是 6 点起床,晚上一点左右睡觉。累吗?当然累,可是自己的基础不如人,只能多下功夫弥补。一年的时间很慢又很快,终于到了交“答卷”的时刻了。考试结束后,整整睡了两天。生活什么时候轻易的放过谁?!该学习的时候没有拼命努力,到了一定年龄才知道努力拼命的学习。所有偷过的懒,早晚都是要“还”的!多么痛的领悟!值得欣慰的是,努力总算没有白费,这次收到了自己心心想念的大学(NWPU)通知书。那个春节,是过的最开心的一个春节。05欢乐、积极的硕士生活研究生的生活完全依靠自己安排,你可以选择过的很闲,也可以选择非常的充实。我的导师是系主任,总是会有很多的项目做,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重返校园时光。在研一刚入学三四个月后,我就有幸的参与了项目的开发。每天查资料、学习新知识,因为是航空的项目所以涉及到其他的专业知识,就去图书馆借书学习,有时候还会直接请教其他学院的教授。记得有一段时间,项目要验收了,项目组的所有人晚上会一起加班到凌晨。那时光,忙并快乐着。不仅专业知识有了提高,编程水平也是突飞猛进。其实,硕士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面对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及能力。硕士即将毕业,每天忙忙碌碌的参加各大公司的笔试、面试。不安分的我,又开始规划自己的下一阶段了。作为独生女的我,计划孤身一人去北京工作!06幸福的北漂生活我很清楚记得离开西安去往北京的日子:2016 年3月27日。前一天爸爸陪着我一起去快递了两大箱行李。当天爸妈送我上火车的时候,我们的心 情都很沉重,没有了平日里的嬉闹、玩笑。虽然,我每年都会独自旅行好几次,但是,这一次的离开有些特别。从小到大,第一次独立一人在另一个举目无亲的城市生活。当然,做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权衡,在本子上逐一列出留在西安工作和去北京工作的利弊。最终, 我选择了“远方”。由于在西安的时候我就已经租好了房子,地处中关村,是北京大学南门对面的一所老小区。在北京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用 C/C++开发软件。我们这个行业,需要不断的学习,因为技术的更新实在是太快了,而且每年又有大批的毕业生,感觉工科任何一个专业毕业的人都会编程,竞争非常的“凶 残”,压力真的非常大。在北京待的两年里,见识了很多,眼界也开阔了,头脑也变得灵活啦。那时候,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是非常短缺的,我“预谋” 转型人工智能。但是,我并没有做过任何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非常没有优势。于是,从下定决心转型的那天起,每天下了班(很庆幸,自己的加班不是很多),背着包拿着书、电脑,去北大上自习,开始恶补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每天晚上十点多,结束一天的学习,去“五四操场”跑步 4-5公里。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 5 个多月。终于,我投出去了第一份计算机视觉方向的简历。那是一家创业公司在西安,因此只能电话面试和视频面试。在拿到最终结果前,我一直没有告诉爸妈。直到我收到这家公司的offer 后,才告诉他们,我要回去啦,而且工作已经找好了,薪资待遇很不错。离开北京的那天是:2018 年3月26日。整整在北京待了两年,这两年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当然也有辛酸、流泪的时候,但我更愿意记住那些欢乐时光。在我的心里,北京成了我的第二故乡!07“转型”是为了“预谋”更大的计划我回到西安以后,看着爸妈每天发自内心的开心,我也非常的高兴。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2018 年4月2日入职,职位高级软件工程师。虽然,我的本职工作还是软件开发,但是所做的项目是计算机视觉项目,总是会遇到图像处理、算法优化、以及机器学习的知识。创业公司压力很大,但是个人的成长也会非常迅速。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你不能只做或者说只会做某一方面,你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全栈”工程师。公司的同事大都是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硕士,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怎么能够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放松和怠慢。记得刚入职的半年,我“自觉” 的取消了自己所有的周末,每个周末都抱着笔记本在家学习,不浪费一分 一秒,至少自己的能力要对得起公司给的年薪。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参与开发了四五个大大小小的项目,也是从那时候,我开始独立带领新同事做项目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一点“喘息”的时间,不用把自己逼的那么紧了。但是,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以前的我只要写好自己的代码,现在必须考虑软件的架构,数据库的选择和搭建,以及那种算法更适合这个项目,该如何更好的优化它。在接触了更多的技术“大牛“后,我也确认了自己未来会坚定的从事人工智能这个方向。我决定利用年假开启一段”德国校园“之旅,心里盘算着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圆自己的留学梦,而且是博士呦!2018 年的9月底,借着年假和国庆假期我开始了德国 TU9 大学之旅。(以下为手绘路线图及部分照片)第一站“柏林”,然后跟着自己的路线图,一路走下去。印象最深刻的是去 了德累斯顿的计算机院,当时,对这里充满了向往。感觉这里就是我的目标学校啦!当然一路上我还去了很多的城市,很多的大学,有时候在校园里碰到学生,会闲聊几句。他们都很友好,热情。参观的时候碰到教授,无论认识与否他们也会很和善的问你是不是有什么需要帮忙。这趟旅行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也坚定了我要申请德国博士的信心。08博士申请之路申请博士,前前后后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本以为筛选学校以及选职位不是什么费劲的事情,但从决定申请博士起,查阅各大学校的网站以及直接联系教授询问是否有相关的职位,这些事情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是一项巨大又耗时的“工程”。邮件发出去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有的石沉大海,有的教授会很友好的告诉你他们目前职位满了,亦或者是他们更期望招收带着奖学金来的学生...这样“发邮件-等待回复- 再发邮件---”的循环,大约持续了半年多,期间有一些因为方向我不是非常喜欢和匹配,所以拒绝了。2019 年6月底,由于申请博士以及需要准备的事宜太多,因为真的没有精力白天负责项目,晚上回家后忙着申请的事情到后半夜,所以,我选择辞去了那份高薪工作。大概9月份和一位教授约了Skype面试,他需要招一位能够做机器学习方向的博士生,并且涉及到图像处理、目标识别,这正是我的目标方向。那天下午4点,面试持续1个小时,我觉得当时自己的口语并不好,有几个教授感兴趣的问我都没能及时的回答他。面试完,感觉似乎要“黄”,心情非常的忐忑。面试完不久,就到了“国庆”假期,可是距离面试结束已经过去将近两周了,依然没有任何音信。只好按照原定计划,背着电脑,带着爸妈出国旅游,顺便等待回信和期待其他的面试。10月8号,那天在我们正在马来的沙滩上享受阳光,突然一封邮件“跳”了出来。打开邮件的那一霎那,可能整个沙滩上的人都以为我疯了吧!没错,是我面试的那个心仪的方向,教授发给我的 offer!那天的喜悦,无法形容,感觉突然间自己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假期结束 后,就开始准备出国的所有资料、认证等等文件。这就是我艰辛的求学之路,没有天赋异禀的智慧,也没有学霸的基因,我唯一有的就是“认准一个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但要,记得抽空停下脚步, 调整自己的方向,以便走的更踏实,更远。其实,在我决定考研的时候,我就已经打算以后要继续读博士,只是没有确定是在国内或是国外读。再到后来,独自去北京打拼,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独立生活和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型计算机视觉,这也是因为我早就计划了申请博士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所以,无论如何我必须让自己先置身于一家人工智能的企业,哪怕刚开始我依然是只是编程,但是只要在这里,我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习到相关的项目,并且能够参与其中,这将为我申请博士提供非常大的优势。可以说用了 6 年的时间,换来了今天这张博士录取通知书,这六年里做的每一件事,没有一件事多余的,它都是成就今天的我的垫脚石。谨以此文,记录我的“求学”历程,同时要感谢爸妈的大力支持,感谢坚持不懈的自己!现在,已经是我在德国博士学习、生活的第3个月了。前路依然漫长,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勇敢前行!备注:内容原创于公众号“德国留学小姐姐”,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

凤还巢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艺术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1884-1950年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绘图者,作家,雕塑家,新客观主义主要成员之一。《马克斯·贝克曼自画像》马克斯·贝克曼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志愿者来到了战争的最前线,在那里目睹了残忍与血腥。死亡的呻吟,粉色的肉体,猩红的鲜血,灰色的天空,刺激着他脆弱而敏感的神经,使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这种经历使他的作品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开始的简单直白的描绘事物的学院派风格,转变到了抽象的描绘人物、场景等严肃题材绘画。在色彩经常以清晰的蓝色与绿色、明亮的红色与黄色相结合。《吹号的自画像》马克斯·贝克曼的一生共创作出了很多的作品,代表作品有《戴红围巾的自画像》、《巴登-巴登的舞蹈》、《黑夜》、《全家照》、《离别》等。《全家照/全家福》他创作了很多城市场景的具象绘画,作品以强烈的斜线构图、严峻的冷色调构成画面,反对含蓄内向的表达情感,而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以憎恶的眼光看待当时的德国现实,对畸形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抱有嘲讽和否定的态度。他把客观现实的事物和主观的想象结合起来,采用象征性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表现形式。《三姐妹》《鱼背上的旅行》贝克曼的肖像画结合心理学的方法,运用比喻手法绘画,人物多半是畸形和病态的,茫然、惆怅又愤青的面部表情,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戴红围(领)巾的自画像》1917年《黑夜》中描绘了战后德国政治上分裂的残酷和暴行。狭小幽闭的空间内,正在上演着暴行和折磨的恐怖场景。运用紧密组合的紧凑构图,线条有力、界限分明。《黑夜》1919年《巴登-巴登的舞蹈》伴舞女郎们无奈地与大腹便便的绅士们应酬交际,身不由己,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表现了战后的经济灾难与人性的堕落。《巴登-巴登的舞蹈》1925年《离别》的左右两联,贝克曼描绘一幅折磨场景。受害人都被五花大绑,失去自由,正在被纳粹迫害和恐吓。中间是一幅理想画面的救世图,安详而美好。《离别》三联画1933年跟其他表现主义派有同样的遭遇,马克斯·贝克曼也受到统治者的诋毁和迫害。纳粹党人禁止公众收集他们的画作,并在1937年办了场名为“臭名昭著的、堕落的艺术展”。贝克曼不得不于1937年离开德国去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又在1947年在美国定居。在美国开始创作大幅的、折叠式的三联画,画中的人物和景象都很奇特,被阐释为对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含沙射影的批判。《国王》1937年这时期的作品有《男演员》1942年,《狂欢节》1943年,《盲人的恫吓/盲人冲击》1945年,《坠落的人》1950年,《城镇(城市之夜)》1950年和《穿蓝色夹克的自画像》1950年等。《演员们》《杂技演员》《鸟的地狱》这幅别具象征意义的作品被公认为媲美《格尔尼卡》的表现主义作品,是一幅政治色彩浓厚的代表作。以刚劲有力的笔触及鲜艳夺目的色彩,将观者带到阴森可怕的地下世界,目睹鸟型怪物对人类施以酷刑。画作中央有一个多乳房鸟型生物从粉红色的鸟蛋中破壳而出,指挥场面,她右边蹲伏着一只黑黄色的鸟型生物,盯着散落地上的金币,而背后则有几名裸女瑟缩着。画作左边,一群人类站在血色门前,被持刀鸟型生物强迫高举右手,向面目狰狞的女鸟型生物敬礼,令画面充斥着疯狂与血腥。在画面的前方,另一只鸟型生物将一名裸体男子(于这恐怖国度中纯真的象征)锁在桌上,并用利器在他背上割出一道道血痕。《鸟的地狱》1938年《扑克牌赌法》1947年晚年作品浓墨重彩于象征主义静物画。《天堂鸟花》表现主义的画家介绍,详见本公众号其他文章: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奥托·迪克斯 【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乔治·格罗兹 敢于讽刺揭露政治的“布尔什维克”【128】西方艺术史:最富诗意和变化的瑞士表现主义画家 保罗·克利【127】西方艺术史:天才的意大利表现主义画家莫蒂里安尼的“无眼女神”【127】艺术宝库带您进入艺术的神圣殿堂,领略艺术的美,生活的美!艺术宝库是美术爱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艺术的集大成者,美术资料丰富全面,供艺术家们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

劫妖录

西方艺术史: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 乔治·巴塞利茨 形象倒置的人物画「130」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艺术乔治·巴塞利茨(格奥尔格·巴泽利兹 Georg Baselitz,1938年- )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1958年,巴塞利茨穿越柏林墙从东德到了西德。1964年,他开始画笨拙粗鲁的农民、牧人和猎人。《科普夫》1963年《Das Biumenadchen》1965年1965年,他发展出一种颇具表现性的人物画风格,将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在被焚毁的德国土地和风景上重现出来。《伟大的朋友》1965年《Versperrter Maler》1965年《艾因·莫德纳·马勒》1966年《法勒》1966年《Drei Streifen-Der Maler im Mantel》1966年《画家》1967年巴塞利兹尝试用一种“形象倒置”的方法创作绘画。在这样的画作中,上下倒置的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颠倒了过来,但画面的力量感十足,这种视觉刺激吸引了观者的注意力。他的绘画注重纯粹图像因素,有意忽视叙事性和象征性。强烈的色彩和宽大而粗犷的笔触渲染出独特的画面形象。他采用表现主义的技法,通过形式上的强调,物象脱离了本身的束缚,使得色彩的冲击力得以提高,引发观者对他厚重、悦目的画法的注意。他说:"画上下倒置的物体对绘画很有用,因为这些物体丧失了作为物体的功用。"《樵夫》1969年《南非白人》1972年《拾穗者》1978年《红麋鹿-瓶子》1978年巴塞利兹说:“我想绘画对象不再具有固有的重要性,所以我选择没有意义的东西……绘画客体不表达任何东西,绘画不是达到一个目的的手段,相反,绘画是自发的”《奥墨菲修女》《红色的母亲带着孩子》《桦木的俄罗斯课本》《西本马尔保拉》《约克的左边和右边都是教堂》《鹰》《再见》强调了人物之间隔离与孤独的感觉。他说,在绘画过程中,人物的位置根据它们向画布边缘移动的距离而加以调整。作品的标题暗示着,其中一个人仅仅只有一半在"那里",而另一个正在离开。他说背景中的方格图案像一场巨额奖金赛跑中发令者的旗帜,有人也认为这些方块同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中的街道风景和建筑。《再见》1982年《吃桔者-2》1981年《吃桔者-6》1981年《吃桔者-8》1981年《吃桔者》1981年《Trinker + Flasche》1981年《我父亲看着窗外II》1981年《快艇》1982年《德累斯顿晚餐》1983年《德累斯顿的纳希森》1983年《Der Bruckechor》1983年《荆棘之冠》1983年《布劳尔-科普》1983年《乞丐》1984年《土风舞》1989年《维尔海姆》1996年《旧底片》2004年2005年,巴塞利茨开始重画自己早期的重要作品,他以“再混合”的形式将其过去所有的优秀作品进行了一次再创作。他过去的绘画带着愤怒的狂暴激情,现在的色调温和明朗,光被引入到他的画面中。《两个俄罗斯》2010年《 La uns nach Dnemark fahren》2011年《Rechts oder links herum》2011年《教导一个朋友》《山雕(再创作)》 2005年《印度纸上的水墨画》2018年《Piet M》2018年《Scherbenhaufen》2018年《Signora cavolo》2019年《马克·罗斯科》2018年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画家介绍,详见本公众号其他文章:西方艺术史:德国新表现主义油画家&nbsp;A·R·彭克的原始抽象符号【129】西方艺术史:德国新表现主义最重要的画家之一&nbsp;马库斯·吕佩尔茨【129】西方艺术史:新表现主义画家西格玛·波尔克 艺术界的炼金师【129】西方艺术史: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废墟中的诗人”基弗【129】西方艺术史: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约格伊门道夫 毛泽东的一枚粉丝【130】

黑崎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中最有才华的恩斯特·基尔希纳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艺术表现主义的艺术恩斯特·路德维格·基尔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1880-1938年)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家,是桥社最有才华和最为敏感脆弱的一位。一生经历坎坷,在纳粹长期的迫害和病痛中自杀身亡。《德累斯顿街道》在绘画上,基希纳追求简洁的造型和鲜明的色彩,随意富有动感的笔触,呈现三角形色块和几何形构图,通过对形和色的凝练处理而达到其画面独特的装饰性平面效果。而这些表现主义作品上所充斥着的极度紧张的线条与笔触的形式张力,在某种意义上正反映了基希纳自身那濒于崩溃的精神世界。《佛朗兹坐在雕刻的椅子前》1910年代表作《柏林街景》、《市场与红塔》、《街道》、《桥社四人组》、《街头五个女人》、《马戏团的骑士》。《桥社画家肖像/桥社四人组》《暴风雨中的帆船》1912年也许是由于他身体多病、性格内向的缘故,其作品常常流露出某种病态的焦虑与压抑,并带有一些神经质倾向。选取的题材多是都市生活的阴暗面,是战前德国社会的大环境写照。他常常通过某种歪曲形状、色彩和空间的手段,来实现其对于象征性和表现性的追求。他在画上,充分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冲突,并将由冲突产生的痛苦,传达给观者一股浓重的悲观主义情绪。 《街头五个女人》他曾经这样写道,“现代的城市之光,大街上的运动——那里有我的刺激,观察运动能激发我的生命脉搏,我的创作源泉。一个运动中的身体显示它的各个局部的外貌,这些外貌又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形状:内在形象。”在基希纳所画的都市街道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形象:时髦贵妇、为生活所迫的妓女以及花花公子等。那些带角的立体派的几何化造型,关注的是人某种精神性的表达和强盛的生命力。通过这些表现街景的作品,基希纳将其对于现代都市生活的敏锐感受,将都市所特有的那种冷漠、拥挤以及快节奏的感觉,真实而充分地层示出来。在那浮华喧嚣、灯红酒绿的热闹场景表象底下,渗透出孤独、隔阂和焦虑感。《柏林街景》1913年《波茨坦广场》1914年《街道》描绘了一群漫步在街头的男女。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个时髦女郎,谈笑风生、顾盼生姿。右边向橱窗观望的男士,则衣冠楚楚,很有绅士风度。马路上行人熙熙攘攘,充满了大都市拥挤繁华的气息。画家以简洁的略带锯齿状的线条,颤抖的笔触,勾画人物的形体。他把立体派的构成与野兽派的色彩有效地结合,并且渗入了某种哥特式的变形,从而使画面具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基尔希纳在勾画出人物瞬间姿态的同时,也给画面抹上了一层空寂、缥缈的感觉。画中的人物形象,那些妖媚的女人和踌躇的男人,实际上都被高度概括化了,不过是一些戴面具的躯壳罢了。他们仿佛幽灵一般,飘忽不定,似在梦的世界里游荡。基希纳自己曾说:“也许作品不一定符合大自然中的形象,但更清晰地传递了我所看到的一切。”《街道》1913年基希纳在1913年写道:“我们相信,所有的色彩皆直接或间接地重现纯粹的创造冲动。”街景画 《Straenbild vor dem Friseurladen》《林间小路》1914年基尔希纳积极地探索现代绘画的新形式,并注意把握人物的时代心理,特别是在一战期间,创作了很多反映战争残酷、人类心灵受到创伤的作品。《bahnhof konigstein》1916年基希纳自1917年起移居瑞士,修复战争留下的生理心理创伤。面对着大自然画了些风景画,追求宏伟、静穆与不朽的精神。《月光中的冬季风景》1919年《冬季月夜》1919年《盆花与糖罐》1919年表现主义的画家介绍,详见本公众号其他文章:西方艺术史:现代流派 扭曲怪诞的表现主义艺术概论【124】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绘画之父-心理苦闷压抑的蒙克【126】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艺术家 抽象动物题材画家马尔克【127】艺术宝库带您进入艺术的神圣殿堂,领略艺术的美,生活的美!艺术宝库是美术爱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艺术的集大成者,美术资料丰富全面,供艺术家们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

纳甲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绘画 现代油画家马克斯·佩息斯太因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艺术《玛姬》1908年马克斯·佩息斯太因(佩希施泰因/佩克斯坦 Hermann Max Pechstein,1881-1955年)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家,桥社成员之一,新分离派的创始人。他因为善于搞装饰设计,因此作品具有装饰风格。《黑黄色的针织衫》1909年1910年以后,“桥社”画家普遍采用单线平涂的表现方法作画。佩希施泰因在表现主义画家中,思想大胆创新、个性鲜明、色彩丰富浓重粗犷,不追求准确地描绘客观对象,而是把自然光影响下产生的色彩变化表现在画面上。《赛马会》1910年《大印第安人》1910年佩希施泰因喜欢描绘裸体女人形象,早年创作的裸体女人以风景为背景,构图简洁,色彩明快,富于装饰性 。《印第安人和女人》1910年《舞蹈》画面运用未加调和的红绿黄原色为主要对比色调,形成色彩的强烈反差,使画面鲜明突出。采用了野兽派的表现方法。两个舞者的身姿采用横竖姿势,旋转的舞者身姿与地面平行,达到癫狂的程度,非常精彩地表现了舞蹈的戏剧性生动场面,画面充满了剧烈运动感和速度感。《舞蹈》1910年《浴女》运用稀释的油画颜料调和成淡色调作画,具有水彩画的艺术效果。橘黄色与白色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浅淡的暖色调。线条多为曲线,粗犷豪放,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姿势,因此整个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富于抒情性。《浴女》1911年《卧姿裸女》一个卧姿裸女躺在小床上,黑色床单和红色地面衬托出女性的白皙肤色,显得纯洁、优美、沉静。鲜亮的色彩给画面增添了朝气蓬勃的活力,使画面充满温和柔顺的基调和沉静安逸的气氛。优美的线条具有版画风格,人物造型也带有雕塑感。《卧姿裸女》1911年《静物与裸女》1913年1914年在太平洋上的帕劳岛,为岛上的土著艺术所吸引,他以极不调和的色彩去创作富有异国情调的油画。《静物与黑人雕像》1918年《女子画像》1918年《戴帽子的自画像》1918年《室内两个女人/室内双女》这幅画的色彩以橘黄色和白色为主,运用浅淡的调和色作画。两位女子的黄白服饰及肤色谐调一致,和谐地融为一体,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和作者的感情,表现出两人间的和谐气氛。采用平涂勾线的方法,造型简约,与东方艺术风格有些相似。《室内两个女人》1921年《阳光》1921年《日落》1921年他的风景画色彩艳丽优美,构图简约新颖。佩希施泰因也是一位多产的版画家,创作了石版画、木刻版画、雕版和凹版印刷品,大部分是蚀刻版画。《男人渴望的女人》《镜子里的舞者》《渔夫首领》《Rauchender Schweizer》1923年表现主义的画家介绍,详见本公众号其他文章: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绘画之父-生存死亡与压抑的蒙克【126】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绘画先驱 面具下孤独狂欢的画家 恩索尔【126】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画家桥社创始人之一 埃里希·赫克尔【126】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艺术家桥社创始人之一 罗特鲁夫【126】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桥社油画家 埃米尔·诺尔德的狂热色彩【126】艺术宝库带您进入艺术的神圣殿堂,领略艺术的美,生活的美!艺术宝库是美术爱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艺术的集大成者,美术资料丰富全面,供艺术家们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

相天

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德国油画版画家 康拉德·菲利克斯穆勒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艺术康拉德·菲利克斯穆勒(Conrad Felixmüller,1897-1977年)德国表现主义画派的油画家和版画家,新客观主义(Neue Sachlichkeit) 绘画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冬季景观》1919年康拉德·菲利克斯穆勒对新客观主义的运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还是德国的一位共产党人,作品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事件。《普拉查蒂斯的乞丐》《海因里希·基尔霍夫家族》1920年《男人肖像》1920年在1920年代中期之后,菲利克斯穆勒的作品变得更加客观和内敛。他在1929年写道:“我越来越清楚,对我来说必要的目标,是直接描述亲身体验到的一种简单生活,也包括绘画中的色彩设计方式——这来自老大师们在几个世纪里——印象派和表现主义出现之前的艺术积累,被技术和工业妄想所欺骗的辉煌,拒绝与传统的各种密切联系,从能力和结果上看,无异于自杀。”《回家的路》1921年《秋天的花朵与猫》1922年《卢卡和提图斯在窗口》1923年《老樱桃树在流血》1923年《沃尔特·海纳的思想死亡》1925年《玩耍的提多斯》1927年《与妻子的自画像》1927年《德累斯顿夫妇》1928年《报童》1928年《演奏音乐的男孩》1931年《与女人的自画像》1931年《bildnis mo von haugk》1932年《读书的人》1933年《西比耶与画家在工作室》1950年《编篮者》1950年《孙子康拉德的画像》1955年《在冬天下雪的农场》1956年《花园里的苹果树》1956年《克里斯汀与花及苹果》1960年《帕梅拉·韦德金》表现主义的画家介绍,详见本公众号其他文章:西方艺术史:俄国现代抽象艺术 色彩、线条构成的几何交响乐 瓦西里·康定斯基 kandinsky【83】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明亮鲜艳的绘画作品欣赏 油画家奥古斯特·麦克【127】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肖像油画家“俄国的马蒂斯”亚夫伦斯基【127】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德国女性油画家 加布里埃尔·穆特【127】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先锋派俄罗斯女性油画家 冯·韦雷夫金【127】艺术宝库带您进入艺术的神圣殿堂,领略艺术的美,生活的美!艺术宝库是美术爱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艺术的集大成者,美术资料丰富全面,供艺术家们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