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想去德国留学,但是真实的德国留学是怎样的?适合每个人吗?下面,“德国留学小姐姐”邀请已经在德国留学的柏林自由大学的同学,来分享她在德国留学的真实经历。2017年10月,我如愿进入柏林自由大学,下了飞机,站在德国的土地上,怀着对未来的一份憧憬;2018年2月,我在德国,在保险的心理测试中,被诊断出严重的抑郁倾向,买了一张机票,迫不及待“逃”回国内;2018年7月,我重回柏林,带着豁达的心情,健身,旅行,参加课外活动,开始真正的学习、生活。也许你们并不知道“抑郁”究竟是什么,或者根本不会去想“在德国留学,读不下去了怎么办”,如果这样,我宁愿你们永远都不知道,又或许有很多同学,知道却又很回避,认定自己绝不可能是那个人;或者过分担心,早早断掉自己去德国留学的想法,其实,两种做法都不对。真正的成长,不是一开始就回避,不是轻易的舍弃,而是你经历过起起伏伏,被火焰和海水侵袭、浸泡了无数遭之后,还能保持初心,勇往直前!时间回到我在国内读大二,我们有一个德国外教,待人温和,做事严谨、一丝不苟,课下之余,还会介绍他的家乡,风景秀丽,绿树成荫。潜移默化中,我开始越来越喜欢德国,再加上德国留学成本低,我便更加觉得德国是个性价比很高的国家。但,我不是个莽撞的人,如果下决定,我一定会做很全方面的考虑。所以,2015年,我就去了曼海姆,体验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班,直到真正确定自己喜欢德国后,才开始准备德国留学的种种事宜。2017年10月,我如愿进入柏林自由大学,研读“北美研究专业”,下了飞机,站在德国的土地上,怀着对未来的一份憧憬。我以为自己做了种种的准备,我的德国留学也必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我还是出现了抑郁。第一:高估自己的能力,选修9门课,压力巨大德国大学不同于国内,选课非常自由,你可以在四个学期内(专指研究生),任意搭配组合课程数量,达到相应的学分要求后,准备论文,就可以毕业了。当时,我就想着一定要快点毕业。第一个学期,我一口气选择了7门专业课,1门语言课,又参加了1门“如何写论文”的课,总共选了9门课程。德国大学的上课方式和国内是截然不同的,硕士阶段,本身每周需要读的阅读材料非常的多。上课的时候也是以研讨课为主,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主不是以老师为主,不像国内,老师在上大课,你爱听不听,记笔记就结束了。而我总共选了9门课程,每周需要阅读的材料非常非常多,可谓压力巨大!第二:高低年级同学一起上课,且“以学生为主导”的授课方式,让我很难适应上面说到选课自由,所以我们的课堂当中不仅仅是有研一,第一学期入学的学生,也有研二,甚至已经读到第三个年头的学生。大家的层次很不一样。虽然也有好处,就是让你会看到差距,激励自己,向他们优秀的学生去学习,但是也会带来弊端,无形中给你一股压力,毕竟你比人家少读书,在知识层次上,相差还是蛮大的。而教授此时,又进行了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导致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都是同学在讲,教授讲的内容只有理论的铺垫。对于我这种新生,在国内对于美国政党没有那么深入的研究过,在知识层次上是断层的。我就会发现,我可能会抓不到重点,就不如教授来讲更有条理,更加直击要点。第三:没有选到自己喜欢的课,质疑自己来德国的目的,产生厌学心理我当初选择“北美研究专业”,就是因为对北美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国际关系感兴趣,但其实德国的培养计划中基本以“政治”方面为主。少部分的北美政党研究课程,却又和我其他的课程有所重叠,故只能在第一学期放弃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由此,我就产生了厌学心理。第四:柏林的冬季,天气阴冷,让人情绪低落德国的冬天,非常阴冷,有时候,一整天都没有太阳。大概就是你在自习室,3、4点钟,一抬头,就发现天已经黑了。整个人心情非常压抑,提不起精神。周六周日的时候,还要读大量文献,再加上天黑的很早,也不太想出去,久而久之,又会缺乏体育锻炼,心情就越来越不好。那段时间,我不喜欢说话,拒绝和外界接触,屏蔽一切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反复怀疑自己,为什么要来德国读书?在此,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对我特别的宽容。他们表示比起我的学业,他们更担心我现在的状态,他们说“如果你想转学、换专业,甚至不学,退学都没问题”。同时,我也感谢自己是个“遇到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第一步: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保险中,有“抑郁倾向”的测试,我测试后,显示“严重抑郁倾向”。第二步:我预约学校的心理咨询,但是校方的回复是两周后再来,如果紧急,可以拨打柏林的心理急救热线。第三步:我找了柏林的一家心理诊所,进行网上预约和邮件咨询。但是,我但是非常拒绝和外界接触,不喜欢讲话,所以就没有去当面咨询。于此同时,我第一学期的课程临近结束,我发现,如果不去上课,我的心情会有略微的变好。所以,我开始想跳出当时的学习环境,换个环境感来调整自己。这时,我发现了“路透社”的实习招聘,便开始着手准备。同时,开始申请学校的休学。柏林自由大学原则上不允许第一学期就开始休学,但因为我是来年的2月份,算是第二学期,再加之我的实习不在欧盟境内,算是“海外交流”,故被批准“休学”。2018年的2月17日,我飞回北京,2月22日,我进入路透社开始实习,经历北京辛苦的找房、挤地铁、实习生活。因为正值“两会”期间,新闻工作者们,繁琐的工作特别多,让我觉得,比起职场生活,校园生活多么简单。北京的人特别多,北漂一族的辛苦的状态,也让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非常不容易。3月中旬的时候,我生了一场病,医生建议手术,我还是选择保守治疗。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当你躺在医院里,抽那么多管血,打针输液,打针输液,没有人能替代你的痛苦。我时常认为: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比起健康的身体,这个又算得了什么,而且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我学习时遇到了什么苦难,而是我自身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自此,我把路透社的实习辞掉,开始安心养病,开始不钻牛角尖。身体恢复后,我重回德国。我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是我重回德国后,调整自己的一些方法,也许,会对你所有帮助。第一:一切都是要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第二: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不钻牛角尖第三:有的时候可能不要那么急,“慢慢来才比较快”。不像以前那样苛求自己,觉得没考到90分就是失败者。第三:去发现德国生活中的小美好找语伴,学习德语,增加与外界接触利用facebook,发现周边的活动,美食节、音乐节呀,尽量去感受,丰富自己的生活加入当地的中国留学生群,聚餐、参加活动,增加与外界的交流参加学校的体育课,比如说夏天到了,可以去学皮划艇、拳击、柔道、跆拳道、攀岩等等。学校针对大学生都有特殊的优惠,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学一门体育运动。第四:去旅行,德国地处欧洲,周边国家很近,也许在旅行当中,你会有新的见解。第五:对自己宽容一点,善待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分清你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自己好一点。比如说我现在的主要矛盾就是身体健康,那我就以身体健康为前行,我就会发现,我之前纠结的点,就可能变得没那么纠结了。第六:一个人在海外生活还是很辛苦的,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事情合理规划,提前做好准备。希望大家能够坚强乐观,充满毅力,即使是遇到消极情绪或心理危机的时候,也要学会不放弃,尽量不放弃。有的时候,退一步可能海阔天空。希望大家,尽可能的去享受自己在海外留学生活的这段时光。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历的事情越多的时候,你的心理成熟度,或者你对这个世界、对于生命的这种感知,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我想这也就是我们人之所以要去探索,挑战自我的一个原因吧。最后,祝福你们,读到喜欢的专业,被理想的学校录取!备注:本文由柏林自由大学wenwen小姐姐的分享整理而成,在此,郑重感谢她愿意“重新撕开自己的伤疤”,希望以此帮助更多的人。介于“心理抑郁”是个很私人化的事情,如大家出现此类情况,请不要放弃,积极接受正规治疗!备注:本文原创于公众号“德国留学小姐姐”,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授
申请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的同学可以参考本文案例,另外,最新的申请要求还需要大家直接登录官网查询,毕竟这是往年的申请案例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21Fall的最新申请要求。本文内容主要就是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录取一枚的案例分析,方便大家更加详细了解到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录取的相关要求等等信息,以下就是录取案例的详细介绍。学生背景学生姓名Chen同学本科学校南京理工大学本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录取学校南洋理工大学录取专业国际关系硕士硬性背景南京理工大学 Chen同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GPA80-84 雅思7软性背景1 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规划建设部专员实习生2 校学生联合会活动部副部长3 校社会活动积极分子荣誉称号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录取通知书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申请要求申请费:20.14 SGD学制:1年学费:31,500 SGD申请日期:11月至二月底外语能力要求:需要托福100或雅思7;雅思6.0也可以面试入学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培养目标南洋理工大学(NTU)国际关系硕士项目使学生有能力理解国际关系理论并发展自己的概念来处理现实世界的情况,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断变化的国际舞台,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为广泛的国际和跨国问题开发分析技能,从传统的军事安全问题到能源和粮食安全等非传统问题,将理论与政策相结合,培养对全球化国际体系中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关系的系统理解,在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下,以适当的新颖创造性方式为政策分析提供良好的基础。理学硕士(国际关系)项目将涵盖广泛的内容,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外交政策制定;业务规划和技术管理;区域研究,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以上就是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的成功案例分析了,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小编,小编将不断为大家更新相关的录取offer成功案例分析。以上信息出自美英港新教育成功案例库原文链接http://www.hksg.org/offer_313
有的人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才华。探路君今天就请到这么一位美貌与智慧并且的小姐姐,她来自遍地都是“迪丽热巴”的新疆,英国华威大学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双硕士噔噔学姐来分享留学心得,教你如何GET英国与德国双硕士以及留学的一些心得。介绍01介绍噔噔学姐本科专业为英语翻译,本科期间修读经济政治双学位。后来选择在经济政治学科方面深造,先去到华威大学就读公共政策专业硕士(Public Policy),其间又到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进行交换,攻读第二硕士学位。02采访分享Q:本科是英文翻译的你,为什么会想到要去德国学公共政策呢?A:本科修读双学位时,发现比起英语翻译来说自己对政治经济更感兴趣。有意识地关注后发现华威大学有双学位项目就选择了就读。又因为本科有学习德语,比较感兴趣,了解到华威大学跟德国高校的双学位交换项目,就又到德国进行学习了。对学霸来说,跨专业留学门槛约等于0Q:相比英国来说,在德国读公共政策专业是什么样的体验?A:英德两国,大学的关注点不同,所以两国高校的(培养)方向也不一样。英国比较注重写理论性的论文,偏向于在理论上去跟别人argue;而德国比较偏向于数据类的论文,注重practical跟实际的论文写作。我在德国这一年也是学到了一些写论文的新方式和一些新思路,确实是不一样的学术体验。Q:申请康斯坦茨大学的公共政策专业的流程和要求是什么?A:因为最初申请的是华威大学双学位项目,当时申请华威大学时一次性把德国的学校也申请了。在PS和申请书里表明了自己喜欢德语,想锻炼德语的意向和第一年读英国华威大学硕士专业,第二年去德国大学读第二硕士专业的计划。同时把相同的材料交给了两个大学,最终申请成功。Q:为什么会想到申请跨国的双硕士呢?A:个人认为英国硕士时间比较短,学到的东西可能不够用。也想在国外呆的久一点,体验下不同的社会环境。原本想去美国,但是花费较大,连着两年的硕士也比较费时间、精力。于是选择了现在相对便宜的留学方式,两年硕士刚刚好,又能体验不同的新环境,又能提升学术写作能力。Q:在德国读公共政策专业专业,具体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A:德国和英国课程安排完全不一样。英国跟国内差不多,老师提供可选课程,学生自选,没有限制。在德国则需要自己抢课,每一节都要抢,包括必修课。因为大多是小班制,选课人数多的话,课程最初学生听课的同时老师会进行反选。可能导致你喜欢的课上不了。总之德国课程安排方面更自主一点,需要主动自律地学习。康斯坦茨大学公共政策专业课程重心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行政管理,Intern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Conflict Management国际行政和冲突管理,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European Integration国际关系和欧洲一体化,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Policy Analysis比较政治学和政策分析。Q:有哪些比较有趣的课堂内容或者课堂形式可以分享吗?A:在隔离之前上了国际交流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的课。本来以为会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之类的课程,其实却是讲人与人之间文化背景不同,产生交流的变化与影响的课。整个学期就上三节课。第一节课大家互相认识,学习交流的理论。第二节课开始全班一起做一个项目,比较自由、课程内容也很有趣。Q:康斯坦茨大学公共政策专业,非德国学生多吗?A:来康斯坦茨大学之前期待过国际生比较多,可以互相帮助的情况,但是其实国际生挺少的。因为德国大学不参与排名,而且康斯坦茨大学专攻政策政治方面,所以虽然是精英大学,但总体并不非常有名。国际生相较英国比较少,中国学生也就很少。生活起来比较孤单,需要学生自己克服、适应一下环境。Q:学业压力重吗?课程安排紧吗?A:这两年硕士学业压力都不是很重。因为经历过国内高中和大二大三,相比起来国外研究生自主安排的时间就比较多。总体压力不是很重。全看个人安排。如果努努力一年修完学分,那第二年就可以好好转一转。如果不想每天过得很紧张,可以把学分分配在不同的学期,自己调度。所以自主能力要强,自律一些才能把精力和时间分配好。Q:平常课外有什么专业性的实践活动吗?A:疫情原因,今年没有开展什么实践活动,比较可惜。因为读的学术类专业,在英国的话实践类活动比较少,没有太多outdoor activity。比起英国,德国更重视课外实践,会组织学生做一些帮助难民的项目工作,帮他们在德国找工作或者打工实习的兼职。可惜今年没有开展。Q:在德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放松呢?三餐是怎么解决的?A:欧洲比起英国来说签证比较好办,所以平时没课会去别的国家转一转。因为很近,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另一个国家,都可以自己安排。另外会参加sports club、找健身房大家一起健身。不过疫情期间大家基本都在家自己呆着。英国大学一般没食堂,华威大学的食堂很贵又没营养,所以会回宿舍自己做;而德国高校都有食堂。只不过英国、德国的饭都不是那么好吃,所以还是找中餐比较方便。Q:你有感受到英国和德国的文化差异吗?和德国人相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思维思想上的差异或冲突呢?A:英国人、美国人喜欢small talk,在真正了解彼此、成为朋友之前进行一些类似废话的比较客套的话题,比如来自哪里什么的,也擅长带动大家的气氛。而德国人,个人认为比较保守,不是很愿意small talk。在聚会上反而倾向于讨论比较大的话题,比如政治、经济,或者就某一件事情进行讨论。所以我每一次参加德国的聚会也不是特别high。排队不就应该唱歌跳舞,和帅哥贴贴吗Q:德国难民问题以来,你在生活上有感觉到不同吗?以及疫情期间,你在德国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A:难民问题对普通人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国家对难民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这很OK;德国政府安置无家可归的难民可能也有稳定民心的作用。疫情期间的话大家都闷在家里,晒不到太阳,这反而对生活影响比较大。我自己有两个室友,就还好,能一起做饭,如果是一个人的话会比较孤单。Q:留学期间有尝试打工吗?在德国的兼职好找吗?A:在英国时有尝试在中国超市打工。比较忙,但会学到很多,比如平常学不到的词汇或者怎么给别人指路等。帮助还是比较大的,也可以锻炼口语。一小时9镑的工资给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改变。个人比较倾向于在留学期间打工。很多德国在读学生都会选择兼职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因为德国对学生兼职工作持比较包容、鼓励的态度。许多学科领域如社会工作、设计工作、市场策划等兼职都有不少的收入,IT行业就更高了。Q:公共政策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怎样?A:其实公共政策专业就业前景并不是特别好。如果是德国人在德国学习这个专业,那可能还好,因为他们可以做公务员,向政府部门投简历。外国人在德国学习公共政策的话,就业方向第一是管理咨询,第二是去到NGO(非政府组织),比如联合国、欧盟。或者也可以继续读博深造,留校当教授。Q:你在德国读公共政策一年的学费是多少呢?一个月的生活费又是多少?A:刚好赶上这几年巴符州收学费,一个学期1664欧元,1600是学费,64是service、fees等一些服务费,比起英美是不贵的。一个月生活费800-1000欧,看房租。也看个人消费习惯以及有没有打工这样。Q:最后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吧~A:来德国之前一定要想好你是重视学校排名还是重视自己在专业上的发展。因为德国高校不注重世界排名,所以排名不高;但是在各自专业领域都是比较厉害的,教授也都很牛。如果你很在乎排名,那就去考虑英国美国的名校。如果你就是想要发展跟德国、德语有关的专业、技能,或者只想把自己的专业学好,那就去德国或者法国留学也是好的。一定要提前考虑好。大家有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会定期给大家带来各个学校的留学生专访。
文/萝卜下凡常常被问到硕士留学可否获得奖学金?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硕士留学是需要自费完成的,即使学校提供奖学金,也只是占学费比较小的部分。本文和读者分享欧洲Erasmus Muns联合硕士奖学金项目,这个项目可以提供全额奖学金!Erasmus Muns奖学金获得者将被免学费、获得24个月的生活费以及旅行费用。Erasmus Muns联合硕士主要为了促进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提高和国际化,增强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吸引力。Erasmus Muns联合硕士为多个学校联合授予学位,时长两年,英语授课,学生将在多个国家和大学完成学业。任何国籍的申请者(年龄不限)均可申请Erasmus Muns联合硕士学位,同一学年可申请Erasmus Muns奖学金项目不超过3个。这个项目依据申请者国籍背景分为两类:Programme Countries和Partner Countries。这个分类影响了学费标准、奖学金获得几率以及奖学金中是否包含旅行费用。Programme Countries是欧盟成员国,Partner Countries为除了欧盟成员国之外的国家,中国国籍申请者属于Partner Countries类别。因为这是一个面向和吸引世界各国优秀学子来欧洲学习的项目,所以该奖学金主要是面向Partner Countries的申请者(来自Partner Countries的奖学金获得者占比达到75%以上)。此外,Partner Countries奖学金获得者可以获得旅行费用(旅行费依项目不同而有差异)。当然,Erasmus Muns联合硕士也面向自费生(据估计自费生在就读人数中占比约60%-75%)。以下将简要介绍Erasmus Muns联合硕士中的传媒项目:Digital Communication Leadership、Journalism, Media and Globalisation和Media Arts Cultures。01Digital Communication Leadership联合硕士官网:https://dclead.eu项目简介: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探讨数字传播,它有三个方向:欧洲的数字通信、政策与创新、数字科技和管理、信息和传播技术。这个项目对于申请者的本科背景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社会科学或者信息科学的可以申请,人文类专业背景则不能申请。合作院校: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申请条件:三个方向的专业背景要求不同:(1)欧洲的数字通信、政策与创新方向的申请者应具有传播学或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学士或硕士学位。(2)数字科技和管理方向的申请者应具有信息和通信技术(即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信息学、计算机或电信工程或ICT管理)的开发和/或管理学的学士(或硕士学位)。(3)信息和传播技术方向的申请者应具有以下学科之一的学士学位,至少三年以上,或具有硕士学位:人类学、发展社会学/发展研究、欧洲研究、国际关系/国际组织、环境社会研究、政治学、人文地理、社会学或传播学。此外,对该课程有效的合格学位课程必须包含:(1)至少60个学分(ECTS),其理论重点为社会科学课程(例如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传播理论,国际关系课程;但是,新闻报道,市场营销或应用经济学课程将不会被考虑);(2)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统计的12个学分(ECTS)。注:ECTS代表欧洲学分互认体系的学分以下学位不是获得该专业的有效先决条件:人文学位(即语言、文学、哲学、历史、考古学、法律、神学和艺术),自然科学(生物学、化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物理),数学、统计学、医学等健康学位。注意,商务和管理学位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情况可以被考虑,专注于软件和通信的工程学位也可以被考虑。申请截止日期:2020年12月3日语言成绩要求:雅思6.5;托福92分。申请流程:申请程序分为两个阶段:申请(阶段1)和注册(阶段2)。所有申请人必须完成阶段1中所述的任务。只有通过电子邮件被确认入围的候选人才能执行阶段2中所述的任务。注意如果为第2阶段提供的文档信息与第1阶段提供的信息不同,则该申请将立即被取消。建议但不强制在第一阶段提供语言成绩(如果候选人想申请E +奖学金,建议第一阶段提交语言成绩)。在第二阶段中申请者必须提交语言成绩。申请材料:个人简历、学历证书或者在读证明(英文翻译件)、成绩单(英文版)、英文成绩单、动机信(4000-6000字)、至少两封最多三封推荐信录取人数:委员会将选出30-40位录取者,13-15位录取者可以获得奖学金。奖学金:E +奖学金获得者在24个月内最多可获得每月1000欧元的津贴,旅行费用为1000或3000欧元。学费:17,200欧元02Journalism, Media and Globalisation联合硕士官网:https://munsjournalism.com/项目简介:该项目吸引人之处在于有荷兰阿姆斯特丹参与(其传媒专业在世界排名前三),另外,有诸多世界顶尖合作院校参与(例如加州伯克利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项目偏向新闻方向,要求申请者具有三个月的新闻方向的实习并提交相关证明。申请时间:2020年11月1日-2021年1月10日合作院校:丹麦奥胡斯大学、捷克共和国布拉格查尔斯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项目时长:2年课程安排:所有学生都在丹麦奥胡斯大学修读硕士学位的第一年,由政治学系和信息与媒体研究系的教职人员、丹麦媒体与新闻学院的老师授课。第一年的第二学期可以选选修课或者实习,也可以在以下大学学习: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南非开普敦大学、黎巴嫩美国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第二年你可以选择一个细分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可选择的项目包括:极权主义与转型(捷克共和国布拉格查尔斯大学)、商业与创新(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或者政治与传播(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极权主义与转型、商业与创新方向偏实践,政治与传播偏学术。申请流程:官网提交材料。申请硕士项目与奖学金为同一申请过程,奖学金无需额外申请。申请材料:申请表,学术文件,新闻工作证明文件,语言证明材料,简历,国籍证明,特殊要求(残疾或者慢性病说明)注:所有申请材料需要合并为同一个pdf递交。申请表需放在pdf第一个文件,在申请表中,有一个名为“申请反思”的部分,需要提交对于你过去的学术、新闻工作以及未来的职业期望有关的思考。尽管答案很短,但委员会将对答案的内容、写作风格、质量和清晰度进行评估。奖学金:每年该项目都会收到大约500份申请,并招收大约90名学生(录取率为18%)。该项目为2020-22计划提供了22份奖学金,因此,25%的学生获得奖学金,75%的学生自费。只有在所有类别上都比较优秀的申请人才能获得奖学金。已经拥有2年制硕士学位的学生无法获得该奖学金,但可以考虑自费入学。学费(两年):18000欧03Media Arts Cultures联合硕士官网:http://www.mediaartscultures.eu/mediaac/项目简介:项目合作院校众多,强调跨文化学习,项目包含实习部分。合作院校:奥地利克伦姆斯多瑙河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波兰罗兹大学/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申请材料:申请表、护照扫描件、个人简历、动机信、成绩单、学位证明、近期照片、语言证明、论文、相关工作证明学费:16000欧元生活费参考:克雷姆斯/奥地利:每月650-800欧元(包括住宿费250-400欧元)奥尔堡/丹麦:每月700-900欧元(包括住宿费300-400欧元)香港/中国:每月9770港币(包括住宿费4500港币)罗兹/波兰:每月400-500欧元(包括150-200欧元的住宿费)奖学金:免学费,每月1000欧元津贴,旅行费3000-7000 欧元项目时长:2年课程安排:第一学期侧重于媒体艺术文化的历史、遗产、存档和保存的学术基础。第二学期涉及经验设计的教学和项目小组工作。在第2学期和第3学期之间,必须在MediaAC联盟的关联合作伙伴单位进行必修实习,并进行可选的独立研究。第三学期专注于媒体艺术理论、策展、游戏化和研究技能,而第四学期的任务是完成硕士论文。第一学期–奥地利多瑙河大学媒体艺术史和媒体文化遗产(10 ECTS)数字存档和保存(10 ECTS)艺术和科学方法论(5 ECTS)可转移技能1:跨文化问题解决(5 ECTS)第二学期–丹麦奥尔堡大学媒体艺术文化中的体验设计:从概念到制作(20 ECTS)媒体艺术文化中的体验设计技术(5 ECTS)可转移技能2:媒体艺术案例研究(5个ECTS)在关联合作伙伴或MediaAC网络内实习(5 ECTS)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自学(5 ECTS)第三学期–波兰罗兹大学新媒体美学(10 ECTS)媒体艺术管理与策划或游戏文化与游戏化(10 ECTS)互动媒体艺术或研究技能和方法(5 ECTS)第三学期–香港城市大学(媒体文化,策展艺术与媒体,媒体与游戏研究,独立研究,研究技能和方法)(每一个5ECTS)第四学期-奥地利,丹麦,波兰,新加坡硕士论文和口头答辩(30 ECTS)如想进一步详细了解Erasmus Muns奖学金项目,可在本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电影《八佰》在时隔一年后的成功上映,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无数抗日先烈为保卫祖国所做出的牺牲,掀起人们的爱国热情。与此同时,这部电影也引起了人们很多的反思和思考,今天作者想在这里和大家探讨的便是《八佰》背后的国际关系。伤不得的德国人和德械国军师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影片中有一幕人们顶着一面德国的纳粹旗帜向四行仓库守军运送物资的场景,在这个片段中,日军军官专门嘱咐日军狙击手注意不要伤害德国人。对于这个片段,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二战中德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既然两国是同盟,那么日军对德国人的格外保护也就不足为奇,这一点与后来日军战机扫射租界内的英法美公民可以说是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与日军极力保护德国人相对比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剧中不断出现的“德械装备”与“德械师”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主要由谢晋元团长和日军指挥官在剧中反复提及,以强调这支守军的战斗力。那么在此便出现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作为日本盟国的德国,为何会帮助国军训练和装备军队呢?这不等于是在帮助朋友的敌人吗?同时,剧中那些德国人冒着枪林弹雨,顶着一面纳粹旗去给守军送物资,不更体现了对盟友的轻蔑?但日军却依然极力的保护德国人,这又是为何呢?按理说,作为交战双方的第三方,要么像英美一样作壁上观,要么就一边倒的加入战争一方,但德国为何做到了中日两国之间左右逢源?中德渊源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西方殖民者对于中国的侵略中,在满清的时候,德国作为殖民侵略者的一员,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满清开始搞洋务运动,到后来的预备立宪,无论是军事装备的配发,还是军工厂的建立,亦或是军队的训练,乃至预备立宪时的模板,满清的改革从里到外都充满了浓浓的德国的味道。比如满清自我装备的第一支近代步枪汉阳造,就是完全按照德国的毛瑟枪进行的仿制。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李鸿章也被称为是东方俾斯麦。清政府的立宪考察团更是将德国当时的制度称为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满清覆灭后,取代满清没有多久的北洋政府,便审时度势的加入了协约国,与日本一起作为了一战中对德国的战胜国。与其他战胜国不同,中国在这场盛宴中并没有从德国谋取到任何利益,换种说法便是德国在一战后的破落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一战后德国人被压制的怒火和不满主要是针对欧美各国,特别是英法两国。及至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急需建立一支更为先进的军队来抵御外辱,而薄弱的工业基础使得国军不过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训练和装备出这样一支军队。放眼世界,日本侵略中国之心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可能帮助中国,而英美等西方国家又以严守中立和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也不可能大规模援助中国,最后便就只剩下一个和中国一样被排斥在西方国家之外的德国了。此时的德国早已走出了一战后的阴影,经济、军事实力再次起飞,并且一再挑战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那么对于德国而言,如此强大的他们为何又要选择援助弱小又遥远的中国呢?日德渊源日本与德国的关系同样可以追溯到近代,作为后来的西方殖民者,德国几乎没有对日本造成伤害,相反,日本在进行明治维新改革的时候,将德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几乎照搬到了日本。这一方面源于日本对德国的好感,另一方面则在于日本所要建立的君主立宪制,也是要巩固皇室的权利,这一点同时期的满清几乎是同一个想法,而德国则是一个现成的例子。之后日德之间虽然发生了三国逼迫还辽和一战等不甚愉快的经历,但大体上而言,日德之间因为地理位置遥远,双方实际上并没有过多的冲突。一战后,随着英日同盟的逐渐解体,日本急需在欧洲强国之中找到另一个军事同盟,而被孤立的德国无疑是其最好的选择,那么德国会在中日之间如何决策呢?德国的选择共和国时期实际上,进入20世纪2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红色苏联的崛起,世界局势已经较之一战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德国在一战后的迅猛发展,让德国人心中始终憋着一股想要复仇的劲儿。德国人吸取一战的教训,明白想要复仇,在欧洲战场就要全力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那么此时就需要在东方找到一个盟国来牵制苏联,也就是曾今的沙俄。此时的德国正处于共和国时期,正好遇上了急需建立先进军队的国明政府,两者一拍即合,随即签订了相关的军事合作协议。在当时的德国人看来,中国这个看似贫穷落后的国家,实际上则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最主要的是与苏联大面积接壤,将中国军队训练成更为先进、更为有战斗力的军队,在苏德战争爆发时,中国军队能够有效的牵制住苏军的力量。如此一来,中德的这种准军事同盟关系逐渐形成,德国以派出军事顾问和向中国出售军事装备,接受中国军队学员的方式,在1937年抗战爆发前帮助中国训练出了20个德械师。纳粹时期然而纳粹在德国上台后,德国的对外战略变得更为激进和明显,发动战争的步伐逐渐加快,他们希望在东方能够找到一个盟友可以迅速的牵制住苏联的力量,很明显,缓慢发展的中国明显已经不再符合纳粹德国的要求。日本自然成为了纳粹德国的最佳选择,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后,日德关系开始不断靠近,德国对中国的援助开始逐渐减少。但此时,在德国内部,纳粹尚未完全建立在德国的独裁统治,德国军政内部支持中国的声音依然强劲,中德关系还依然维持在一定的友好程度上,而日德关系虽然紧密却也还未到结盟的地步。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德国虽然在日本的压力下逐步断绝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但是在外交和人道主义援助上却一直在或多或少的支援着中国,直至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而国民政府与德国的断交则要延迟到1941年之时。可以说德国对中日两国这种左右逢源的关系,既是对当时国际形势的考虑,也是对实力的一种选择,是正常不过的国际政治关系。但德国民众对于抗战初期中国百姓的帮助,无论是电影中坚守四行仓库的情况,还是拉贝日记中的现实记录,都是一种人类最真挚的友谊,这一点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
【编辑/作者 昆仑军志栏目 火光/彦】前言:据环球网报道,近日,美国插手德国与俄罗斯一起合作的天然气管道。此事遭到了德国的不满,默克尔出面表示,将连同欧盟各国对抗美国。德国可能不是美国的对手,倘若欧盟联合起来,就可能有不一样的效果。欧盟集体与美国翻脸为了解决欧盟天然气短缺的困境,德国与俄罗斯正在构建天然气管道,满足资源稀缺的欧盟。当然事情并没有顺利进行,遭到了美国的制裁。欧盟以前都通过美国进口天然气,现在想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肯定会遭到美国的压制。也正是因为美国的霸权主义,遭到了默克尔的强烈反应,进而可能会导致欧盟集体与美国翻脸。德国与美国是盟友关系,为何要闹到如此难堪美国曾派军队驻扎德国,以防德国遭到外军侵扰。美国此前与德国是盟友关系,因此事美方向默克尔施压,宣称从德国撤走美军,德国也不为所动。美国在意眼前的利益,害怕失去欧盟这个大客户,逐步施压。默克尔面对美方的蛮不讲理,将会连同欧盟各国一起反击美国。美国如何应对此次与欧盟危机针对美国的制裁,德国不为所动。甚至传出一个坏消息,假若美国撤军,德国也不会惧怕,德国与俄罗斯合作将会壮大这两个集体的合作,从而威胁到美国的霸权主义地位。美国的确经过深思熟虑才会对德国出手,而德国也不是吃素的,愈挫愈勇,昭告欧盟一起帮忙反抗美国的不公平对待。美国对付德国一个国家绰绰有余,而整个欧盟集体"翻脸",那就有些吃力了。此次的危机,白宫可要头痛了。据俄新社报道,欧盟内部对于与俄罗斯构建天然气管道这件事情,还有一定的分歧。但现在来看,欧盟更加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历史遗留因素,俄罗斯与欧盟有竞争关系,如今一起合作,难免有一些国家会有疑问,但纵观古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美总统对德国施压实在是不妥,一是将霸权主义展示得淋漓尽致;二是明摆着跟俄罗斯、欧盟过不去。默克尔对于特朗普撤军不为所动,这美国政府感到为难。美国一再插手德国、俄罗斯的事情,使得两国领导人很生气,美国的霸权主义确实让别国不好过。免责声明:本文由《昆仑军志》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部分消息参考:环球网
胡晗露:理想主义和国际视野的对撞胡晗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2017级法律(非法学)硕士毕业生。本科就读于我校经贸学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班,后保研至我校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她胸怀国际治理,曾参加WTO模拟法庭全球决赛,曾获留基委自助赴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实习,并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UNICEF),国家开发银行法律局等处实习。现已获得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与发展研究院(IHEID)国际事务硕士录取,将在毕业后前往日内瓦继续深造。兴之所至,心之所向个人的理想和兴趣,是胡晗露大学生涯的指向标。因为对国际组织的兴趣和纯粹的家国情怀,7年前,胡晗露选择参加对外经贸大学首届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班的选拔。对于为什么大胆选择了这样一个新兴的专业,她解释说:“因为我想要建立起一个复合型的知识体系,并且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发声,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本科期间,她除了在贸大学习国际贸易、法律和法语等跨学科知识,大四时她还前往了法国进行交换,交换期间,她利用假期时间拜访了日内瓦的万国宫。正是这次初遇,她了解到了国际组织真正在做的事情,喜欢上了那里人们能通过日常工作一点点改变世界、塑造世界。此时的她,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再次回到日内瓦!”为了这个目标,在研究生阶段,她选择参加ELSA-WTO模拟法庭比赛。当时我校法学院已经连续参加了几年比赛,却还未能打入在日内瓦举行的全球决赛,但她相信只要自己尽力去尝试,结果一定不会令人失望。于是她全身心的投入了十个月的备赛,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和她的团队取得了东亚赛四强和最佳综合书状写作奖、最佳被告方书状写作奖的成绩,并在同年6月份前往日内瓦的WTO总部参加全球决赛,获得了全球第12名的成绩。再次回到日内瓦,她感到充实且满足。她说:“因为是个人的兴趣支持着自己不断地向前走,那么目标实现的那一刻,就会有走出隧道尽头的豁然开朗和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而当她坐在WTO总部各成员国协商洽谈的长会议桌前,聆听着上诉机构大法官的演讲,那一刻的对她而言,再次打开了全新的世界。她第一次真正切身感受到看似如隔云端的全球治理,其实是每一天实打实在日内瓦进行的事情,她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进来,塑造世界的未来。这次的经历更让她坚定了前往联合国工作的决心,因此,研二一年胡晗露选择前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分别进行了半年的实习。国际视野,心怀天下两段联合国机构的实习,不仅培养了她独特的国际视野,在此过程中她还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比如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实习的过程中,她看到了南亚和非洲的妇女和青少年水深火热的生活,不仅受物质条件所困,还受文化水平和社会政策所限,妇女和青少年的失业、失学率常年居高不下。针对这样的情况,她提出了扶持妇女创业、青年就业的相关政策建议,并且最终被采纳,放在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亚太地区发展战略中。回国后,她通过官网申请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的实习,主要负责南南合作处儿童权利保护和社会企业责任。实习期间,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她独立完成了一项关于在肯尼亚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调研了在肯的对中国企业为当地儿童生活改善做出的努力,例如教育、饮水和卫生领域等;还负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于游戏中的儿童权利、商业中的儿童安全工具包的官方中文报告的翻译。虽然她在实习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她认为两次联合国实习带给她最大的收获是:我看见非洲科教水平落后,教育普及率低导致大量人口深陷贫困陷阱;南亚地区两性严重不平等、妇女失业率居高不下;便开始思考青年人究竟可以为这些不发达地区的弱势群体的福祉做些什么。我们想要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就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刻画它、塑造它。当我们跳出自己的“小盒子”,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为更好的世界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正是在国际组织的实习中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息息相关,她更深刻地理解了联合国工作的意义:塑造一个理想化、可持续、包容发展的世界。正是这些想法,推动了她申请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与发展研究院的国际事务硕士专业。对于像她一样胸怀国际治理,对国际组织感兴趣的同学,胡晗露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英语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是基础,毕竟英语是国际组织最主要的工作语言,再学一门外语也大有裨益;同时需要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比如参加模联和模拟法庭,做到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平常多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县官咨询,围绕自己学习领域、能力和个人兴趣确定目标,做一些国际组织、NGO、国际发展相关领域的实习,并且奖大目标细分、小目标各个击破,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方向。采访过程中,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胡晗露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做出解释。她的话语中无不透露着自信、热情和乐观。她很耐心地对记者的问题作出回答,在她看来,在生活中就和在联合国中工作一样,如果能以己之力帮到更多的人,就是成就感满满和有意义的事情。而对于自己的生活态度,“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应该就是最好的形容了。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记者:李泽辰 编辑:徐麒钧 审核:李欢欢 梁铭
02:21德国智库席勒研究所创始人黑尔佳·策普·拉鲁什曾呼吁建立欧亚大陆桥以及全球大陆桥,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她一直十分关注。近日,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切实可行,参与国家之间所构建的合作模式将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一带一路”付诸行动 令人兴奋】 拉鲁什夫妇多年来活跃于美国和德国政坛,推动构建横跨欧亚的新的丝绸之路,以促进实现和解和和平,曾是他们的主要政见之一。在采访中,黑尔佳·策普·拉鲁什表示,多年来,他们的呼吁基本停留在纸面上,而“一带一路”倡议付诸行动,这让他们非常兴奋。席勒研究所创始人黑尔佳·策普·拉鲁什:我们在五大洲开的关于通过发展走廊连接欧亚的会议和讲座数以百计,当习近平主席宣布“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我们非常高兴,因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付诸了行动,而我们一直以来只能把这个当做“计划”来讨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黑尔佳·策普·拉鲁什还指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构建新的国际关系而言,将是历史性的会议。黑尔佳·策普·拉鲁什:这是非常好的方式,在国际关系中是全新的典范。我们经历了国际关系中新体系的创建,我觉得在即将到来的这次论坛,这将更加明显,因为很多正面的事情发生了。尽管有攻击中国的论调,但很多发展中国家站出来为中国辩护,反驳“制造债务陷阱”之类的论调,因为“一带一路”第一次为这些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摆脱贫困的希望和乐观精神。【“一带一路”前景光明 必获成功】 黑尔佳·策普·拉鲁什还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还扩展到了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她对“一带一路”的未来充满信心。黑尔佳·策普·拉鲁什:“一带一路”不仅涉及经济合作,其他方面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文化丝绸之路,以及围绕各国文化及优势的对话,甚至是太空丝绸之路,所以我觉得前景非常光明。这是国际关系前所未有的新典范,顺应了人类的本性,一定能成功。
作者丨小石头来源丨小石头侃升学(ID:xiaoshitoushengxue)多年前的留学生是出国接受精英化教育,现在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发展的趋势蔓延,我们这代人与父母那代人对留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前人们称留学生为“海龟”,代表的是高端知识人才,现在别人一听你是海归,首先联想到“低能”,“高薪”,小企业不敢要,大企业不屑要。当然,也有人认为留学生就业难是个伪命题,毕竟在这个时代想要找到一份合适且喜欢的工作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事。那么,留学生在国外毕业后究竟面临怎样的就业困境?小石头为此做了一些采访,我把这些经历反映出的共性归纳为以下几点:一、镀金视角下的刻板效应“社会对留学生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学生花爸妈钱在国外挥霍,或是出国留(游)学一年就为镀金。可是我身边的人基本都是好好学习的,没有混日子,而且学校淘汰率并不低。我们专业大一上一半了已经走了40人(一共80人)。”——本科/荷兰“大家会觉得你既然出国留学了,你就应该很厉害,或者你家里肯定很有钱,有钱你就出去混日子,玩够了再回来找份好工作。就业方面的话,因为现在留学生变多了,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也会对留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偏见。”——本科/英国“如果自己的学校说出来别人不知道,很容易被有色眼镜自动归类到野鸡大学,学生被认为是花钱出国学语言混学历。”——本科/美国国内很多人还有对海归抱有偏见,别说自带光环了,感觉你回国不来个治国平天下都对不起你的海归光环。能不能找到工作就看踏不踏实了,有些行业还是很喜欢海归的,比如跨境商务公司。也有负面评价,由于海归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公司已经不盲目迷信海归,甚至会觉得海归没什么了不起,或者有“这些人只是花钱去镀金”的心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将社会对留学生的刻板印象视为一把“双刃剑”。《亚裔美国人成就悖论》一书的作者曾经发现,正面印象可以成为竞争中的优势。他认为正是人们对亚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从某种程度上促使了他们的成功。60%的中国移民父亲和40%的中国移民母亲都拥有学士或更高学位,即便是对非常普通的留美学生来说,“你是留学生所以你很厉害”,这种预期也会帮助他们提高各方面的表现。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负面的预言在实践中会强化社会原有的负面印象。正如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对它的定义:“一个实现自我的假设以一种虚假的定义开始,唤起了一种新的行为,并最终使最初的虚假概念成为了现实”,如今,以出国镀金回国之后好找工作为目的的留学已经演变成一种从众行为,恐怕,从一开始就走偏了方向,这种心态绝不可取。二、居无定所,进退两难“新加坡我去的时候什么都不会,英文也不好,找活到火锅店打黑工也只能找中介。在荷兰,我现在学还没上完,想找到一家公司工作,实习期好好干,毕业之后把我签下来。如果不行的话,就回国,现在国内竞争那么激烈,我也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硕士/荷兰“我有个朋友,回国找工作挺受挫的。他在国外呆了2年,读的是艺术类的专业,去年硕士毕业,本来打算在英国有几年海外工作经验再回去,但是签证办不下来,想找专门的求职机构,可是海外的就职机构收费太贵,无奈回了国。但是回国后发现他留学的资历本没有给他带来什么优势,和国内的求职学生一样,要通过层层筛选才有面试资格,最后好像是因为他学校不太出名的,就被拒绝了,这种事发生的也不是一次两次。”——硕士/英国绝大多数海归回国后都把目标涌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寻求好的公司与好的岗位。但是海内外的信息差和课程设置不同,国内用人单位没法判断一个海归的含金量,所以在很多高端行业,国内就业只看院校排名,一些公司招英国回来的只要TOP2,美国的要TOP50。其次,用人单位觉得能通过高考考进清北复交等211,985学校的学生,吃苦能力要比海归强,而且从期望值和薪资要求方面来说,也要比海归低,工作的时间也会更稳定,不那么容易跳槽。对于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求职的竞争必然是激烈的,和国内毕业的学生比起来,海归光环并带不来什么优势。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12月之间,面向的都是应届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2月等,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作应届生对待是一个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工作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0)更别说有机会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三、以前拼实力,现在拼名气,比国内学生起点低“留学生最大的优势是名校,有说服力。其次,一些特定的专业,在国外受教育可能会有一些优势。第三,要看这个岗位需求,如果需要英文,或者对外国文化深刻了解,那么留学生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对于女性而言,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女留学生,就会有点难。如果你出身校普通,英语普通,经验普通,能力普通,年纪还比别的应届生大,会很困难。”——硕士/美国“在国外求学,能带回一些先进知识,但是现在国内专业越来越强,并不见得国外比国内要好。对比国内985和211的同学,海归所处的环境,首先是不一样的,受到的环境影响也是不一样的。985和211的同学更加熟悉国内这个文化环境,可以早做准备,也会很快地进入人际关系圈,但留学生更适应国外的一套标准。”——硕士/英国本次调研中发现,留学生在获得国内第一份工作耗时方面。留学生初次就业的工资分布如下。也就是说,近半数留学生初次就业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近7成认为月工资远低于期望,15%的留学生职场竞争力甚至低于国内二本高校的毕业生。四、种族歧视只是小菜,国际关系恶化先拿留学生开刀“有一次我们去德国亚琛泡温泉。回来的时候迎面走过来一小青年。先说你好,我礼貌的回了一句,然后他就开始骂我们。不怂,直接骂回去。”——本科/德国“外国排外很厉害,也仇恨中国人。美国比较好的行业,例如法律,经济,金融,只给本国人提供工作机会,我们在国外实习都难找,更何况正式工作。美国绿卡申请的条件也越来越复杂,想在海外发展真的挺难的,相对而言,回国至少还有亲人的接应和安排。”——本科/美国“英国政府对本国人政策保护,给中国人的签证会受国际关系影响。PSW签证取消,让很多留英学生毕业后很难在英国工作和生活,T2签证申请条件高,所以还是回国好一些,虽然国内留学生找工作也没有什么优势,但至少不用为签证烦恼。”——本科/英国其实各国保护自己人民的就业率并不能视为一种歧视行为,但是任何移民政策总是在实时跟进中外紧张的国际关系。近两年国外出台的政策保护新闻,2017年4月19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18日宣布取消457签证,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也签署行政令要求联邦机构迅速着手修改现行签证政策澳美领导人给出的理由如出一辙:优先保证本国人的就业机会。截至2016年9月底,澳境内有超过9.57万人持有457签证,中国人仅占5.8%(约5500人)。西方对中国充满畏惧,中国留学生未来毕业后在海外找工作的机会愈发渺茫,至于美国面向高技术外籍人才发放的H1B签证,结果是超过80%的人工资低于同岗位美国工人的工资,等同于以远低于市场价的工资水平引进外籍高技术人才用来代替美国工人。这样的国际形势迫使中国留学生不得不选择回国就业。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相比2016年(765万)增加30万人。另一方面,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新增留学生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增量。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用人单位并不会对留学群体有任何特殊优待,相反,由于社会对留学生和富二代固有的偏见,HR会更加仔细地用放大镜审视你身上的每处瑕疵。如此进退两难的境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留学的初衷。很多人认为中国教育体验差,只会培养考试的机器,所以选择出国。国外教育不会扼杀你的创造力,更开放,更自由,更友好,多样文化背景,学语言,培养国际眼光,更独立,中国的学渣出国秒变学霸….这都没错。然而现实是,有一天,你还要回到这个功利的社会中来,和那些应试教育培养出的“机器人”竞争。如果在国外这几年,你只是眼界开阔了,能力没有跟上,那么国内的“机器人”在扭曲的竞争压力下越跑越快时,你只是付费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作种族歧视,参透了什么叫作好山好水好寂寞,仅此而已了。 end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别忘了点赞支持!
中国最厉害的4所学院,毕业就做干部,考上就有“铁饭碗”,现在的孩子们学习的压力很大,每天孩子都去补习班,小小的身体里有很大的烦恼,父母让孩子好好学习,提高成绩,最后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大学,毕业后能做好工作,但是你知道吗?中国的这4个学院随便去一个,后半辈子吃穿都不用愁。一、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学院在北京市,也就是干部学校,周总理亲自指导学院的发展,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另外,也可以考虑合校外交相关的大学,培养外交人才,学校的学生从外交各部门的干部中挑选,之后也招募毕业的大学生,学校教师的力量十分强大,有优秀头衔的教授占学校教授总数的大半,可以说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为国家培养的外交人才。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该学院同是北京市,历史悠久,50年代末已经开始准备,原来学校的名字是中央团校,改名后就成了现在的名字,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直属中共建设共办的一所高中,大学特色教育是政治和法律,不仅出现了文学、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众多人才,还有许多中央领导人担任该校校长,很多毕业的学生在政治界游荡。三、中国刑事学院这所学院是专门训练公安人员的大学,主要培养刑事科学技术、侦查、信息安全的人才,仅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就有五个课程,两年前,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刑事学校合作,成为著名的国际学校,学院有各级硕士课程,一共有12个,近年来,不仅为中国培养了许多刑事和信息专业人员,还向国际上70多个国家提供了人才,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警察局都在争先恐后。四、外交学院这所学院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学,外交学院主要培养外交方面的人才,我国的外交部也直接从学校选择学生,进了这所学校,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