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倒的德国科技德国高等教育值得中国学习在世界高校排行榜上德国的高校似乎排名并不高,但是整体的排名都很靠前,德国在制造业和科技领域一直保持强势,甚至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瓜分德国科技遗产,在一片战争废墟上重建的德国,经过多年后又成为世界工业科技强国,这和德国人的高等教育有莫大的关系,德国高校不看重高校的排名,而是在乎高校的名誉,在思维严谨行为刻板的德国,高校和教授们更看重质量和名誉,因此德国科研界很少出现科研造假的丑闻,当德国教授出现名誉受损时,他的生涯也将结束!在德国也像中国一样,鼓励全民接受高等教育,但是每年却又59%的学生选择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因为德国高等教育虽然容易进,但是非常难毕业,每年仅有50%的学生正常毕业,而德国的高等教育实行免费制度,深受很多留学生的喜欢,但是毕业难却让很多人逃离德国。保守的德国坚持信念的德国人,申请博士很简单在德国旅游,你会发现很多的古建筑,其实这些建筑物早已在二战中被摧毁,保守的德国人,目前的大量的古建筑是在原址上按照1:1重新恢复旧貌修建的。正是因为德国人的严谨性,很多人都会流传申请德国博士很难的传闻,其实德国的博士申请非常的简单,只要教授同意接收,那么你就可以去德国攻读博士学位,但是想要得到德国教授们的认可并不容易,尤其是中国目前宽松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机制,如果没有好的推荐信,对于不熟悉的学生,严谨的德国教授们不会轻易接收这些申请,因为在德国,博士学位属于学徒制度,教授们需要给博士发工资,如果想要申请德国的博士学位,中国留学生最好考取公派留学生,毕竟不需要老板出钱,这些刻板的德国教授对于免费的博士生还是比较欢迎的。只是能不能毕业,就需要看学生自己的努力!德国博士好毕业德国博士毕业没有SCI论文要求在德国,博士毕业生没有对SCI论文数量有要求,只要教授觉得你科研工作量和经验达标了,符合他认为的毕业要求了,就会让学生写毕业论文,只要博士毕业答辩考核通过,那么就可以顺利毕业,看着似乎比国内要简单很多,但是德国的博士毕业论文并不简单,一篇博士论文没有多年的数据积累,没有3~5箱的一手实验数据资料垫底,根本无法完成博士毕业论文,有很多德国人选择便参加工作边写毕业论文,因此在德国很多人最后放弃了博士毕业答辩,还有延期8~10年才毕业,因为博士论文需要外审,然后通过严格的评审打分,德国博士毕业学位证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毕业成绩单,因此德国博士毕业,有两份证明,一份是证明该学生在某高校从事博士生涯,另一份就是他的博士毕业成绩单,德国的博士分等级,其中0分的博士毕业论文最优,需要学校的特批,如果遇到0分的德国博士毕业生,那么一定是非常优秀的科研博士,1分的博士毕业论文也数量极少,属于得到普遍认可最优秀的博士毕业生,而2~3分则是大量刚达标准的博士毕业论文,4~5分则是不合格的博士毕业论文!相反中国的博士毕业生看似要求严格,但是只是SCI数量的要求,在德国看似没有SCI数量的要求,但是对毕业论文有很高的要求,就算你在实验室遇到好的课题发表了多篇SCI论文,但是工作量和毕业论文和答辩表现不好,依然不能正常毕业!这既是德国的高等教育,德国的教授不同于中国的教授,德国教授更重视名誉,而中国教授更重视利益
即使面对不同的文化风俗、等级制度、社会预期,选择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研究人员也必须去适应。来源: Shutterstock对于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研究人员来说,文化差异同时带来了激励和挑战。Punam Amratia在肯尼亚长大,曾就读当地一所英国学校,后来前往英国攻读统计学学士学位和流行病学硕士学位。无论是肯尼亚还是英国,大家早已习惯了直言不讳。Amratia说,如果老师对她的工作不满意就会直说, “'乱七八糟,回去重做!” 所以,当Amratia在2014年开始攻读疟疾流行病学博士时,她并不刻意掩饰自己的想法。Amratia在佛罗里达大学就读的第一个月里,她所在的课题组召开了一次讨论会,探讨一篇她的导师正在审的论文。Amratia记得她当时直接指出这篇文章是“垃圾”,不应该发表。不同的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同事提炼了一些文章的优点,指出了可以改进的部分。Amratia的同事建议她圆滑一些。这次会议结束后,Amratia开始试着收敛她直率的性格。除此之外,Amratia在与博士资格委员会成员打交道时也有问题,主要是她不熟悉美国人谈话时提到的一些大众文化。在一次社交活动中,她的同事们在谈到一档80年代风靡的电视节目时有说有笑,而没概念的她只能保持沉默。这样的窘境让Amratia很难与这些成员在工作外建立融洽关系,找他们咨询问题更是让Amratia尴尬不已。在国外学习和工作面临着很多机会,但一些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科学家可能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适应不同的沟通方式,不同的工作场所以及科研制度。导师和年轻的研究员可以通过积极了解彼此的文化以及沟通工作预期来降低误解的风险。对文化差异保持敏感,避免无意间透露出成见也很重要。加拿大伦敦郡的西部大学教学支持中心 (Western University’s Teaching Support Centre)主任Nanda Dimitrov写过关于如何指导跨文化研究生的文章,提出不能仅根据学生的背景文化就对学生做先入为主的判断。比如说,来自中国香港富裕家庭的学生和来自中国大陆农村地区的学生看事物的角度会有不同。此外,个人观念也千差万别:Amratia认为英国人比美国人更直来直去,但别人并不这么想。Dimitrov指出,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性格,经历以及所在系和学科内的工作文化。有了国家政府和资助机构的赞助,移居海外学习或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根据2015年出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迈向2030年》(UNESCO Science Report: Towards 2030)所述,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从1995年的170万增加到2013年的410万。欧洲资助机构的玛丽·居里(Marie Skodowska-Curie)等项目旨在推广这一做法,向在本国以外学习或工作的研究人员提供资助。从2003年到2010年,中国政府将留学奖学金数量从不到3000个增加到超过13000个。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份报告,为了获得更高学历而出国留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中亚,阿拉伯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和西欧。最受博士留学生欢迎的目的地是美国,美国招收了全球近一半的理工科博士生留学生,其次分别是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实验室不怎么遇到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荷兰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的芬兰籍植物生物学家Kaisa Kajala曾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学习工作过,她表示,“科研场所是高度国际化的地方,人们善于包容不同的文化。”然而,一旦有误会产生就必须要消除,因为对国际学生来说,不消除误会的代价更大。如果研究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国际学生可能面临难以延签或付学费的问题。而课题组带头人可能会误会学生的真实意图,在学生求职时不作积极推荐,甚至决定在该生毕业后不再合作。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领导力,沟通和反馈方式等方面的预期也有很大的落差。位于英国牛津的Rose Window 咨询公司的总监Andrew Spencer表示,“虽然不应该抱有成见,但如果我们不尝试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我们就不能搞清楚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能直达误解的根源”。Andrew负责公司跨国贸易中的跨文化管理和沟通培训计划(合作伙伴包括施普林格-自然)。Andrew说,在荷兰,人们会不加掩饰地给出负面反馈;而在日本,批评会更加委婉。 Andrew推荐了Erin Meyer于2014年出版的《文化版图:打破全球商业隐形壁垒》(The Culture Map: Breaking Through the Invisible Boundaries of Global Business)一书,指出其中有更多例子。不同文化的沟通方式差异巨大。来源: Hero Images/Getty文化差异较突出的一个领域是对学生对导师的顺从程度。Dimitrov说,一些来自尼日利亚,埃及和中国的留学生表示,在他们的祖国学生和老师的地位差异巨大,学生对导师的指示往往全盘接受,毫无争辩。但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位高等教育独立顾问Theresa Winchester-Seeto则表示,如果导师来自一个鼓励师生辩论的国家,那他(她)可能会把学生从不质疑的行为误判为对工作缺乏兴趣。中国学生张克顺(音译)到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之后就有过这种遭遇。张克顺之前习惯了按老师的意见去做,但“德国的文化鼓励你去争论,去为自己争取”。他现在已经是博士后了,并与人合著了《中国博士生遇到德国导师 : 给博士新生的建议》(When a Chinese PhD Student Meets a German Supervisor: Tips for PhD Beginners)一书。在导师的鼓励下,他开始尝试反驳。比如,如果他认为应该用另一种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他会明说。在他博士第一年结束后,他的导师说:“哇,这一年里你总算学会说‘不’了。” 张克顺还意识到,他应当比在中国读硕士时更加独立地工作。在德国,他抓到一个博士后就会问一堆关于统计方法的问题。为此他的导师敦促他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计可施了再寻求帮助。一开始,张克顺觉得这么操作很困难,但逐渐喜欢上了这种做事方式。来自中瑞典大学(Mid Sweden University)的辐射探测器科学家Salim Reza说,等级制度不严恰恰促进了自由沟通。当Reza从家乡孟加拉国到瑞典攻读研究生时,他才知道他不必称呼教职人员“先生”或“教授”;在教授办公室里也无需总是站着不敢坐。这种平易近人的交流方式让他可以随时请教授阐明课题,或指出新的研究角度。Reza说,“我敢把最疯狂的想法告诉导师,导师也会告诉我这个想法好或不好在哪里。”导师还应在学生入组时就提出对他们的期望。2008年出版的《西方研究生监督指南》(The Western Guide to Graate,西安大略大学教学支持中心)用评分表的形式收录了一系列问题,包括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是由学生还是导师决定等。 Dimitrov说,学生和导师可以一起完成此表,决定答案并解决分歧。来自克罗地亚的哺乳动物发育生物学家Davor Solter同时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和缅因州担任教职。他表示,作为一位在美国、德国和新加坡都待过的学术导师和课题负责人,自己从未遇到过文化差异的问题。他说,他的实验室成员的原籍国与他们的学术表现无关。众说纷纭有时候,沟通方式也会造成误解。有些国家经常使用“三段式反馈”——从赞美开始,提出改进建议,最后以鼓励结束。Dimitrov说,有些学生的国家可能不太采用这种形式,他们会认为评论差不多都是正面的,建议可听可不听,甚至可以忽略。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和导师讨论后写邮件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让导师可以澄清学生的误解。Dimitrov说,相反地,习惯了温和反馈的学生一旦遇到了德国或荷兰这种倾向于直接批评的文化,很容易受到一万点伤害。Dimitrov建议高级研究人员和学生找出一种能接受的评价方式来避免分歧。此外,学生还可以和实验室同事分享反馈,聆听别人成功发表文章的激励故事,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化解沮丧的心情。还让一些研究人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学习或工作的国家对待邮件的态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博士后Laetitia Wilkins说,她家乡瑞士的惯例是回复几乎所有与工作相关的邮件。Wilkins说, “回工作邮件可以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加州的处理方式则随意得多。有一次她给一名研究人员发邮件请求数据但没有回音,一开始她惴惴不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或是对方不愿意合作。她也没有再发邮件询问,因为她说在瑞士这么做很没礼貌。直到后来她才意识到,对邮件视而不见或没收到邮件在美国见怪不怪。如今,如果她发的邮件没有回复,她会几天后再发一次,第二次通常会收到比较满意的回复。其他科学家还发现,每个国家对社交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对来自孟加拉国的Reza来说,工作时间通常没有什么茶歇。但在瑞典,他意识到每天参与咖啡休息时间(称为fika)非常重要。Reza说, “我们都超爱fika”。一起喝咖啡的机会让大家可以计划社交活动,聆听其它组的进展,探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一些科学家也积极拥抱新环境的工作节奏。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Christine Lucas前往乌拉圭担任博士后,现在是位于派桑杜(Paysandú)的共和国大学(University of the Republic)的一名教职人员。她发现乌拉圭的同事很善于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在她怀孕后,她很容易就把博士后入职时间推迟了几个月;而后开始博士后时,她也能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申请在家工作或减少项目外出要求。在她看来,美国的博士后朋友面对的压力要大得多,同事之间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发文章的目标也异常艰巨。 无论是迎接国际学生加入,或是前往别的国家工作,科学家都可以通过不妄加批判让过渡阶段更加顺畅。 Amratia说,人们有时会指责另一个国家的学生“没礼貌”,但“在这些学生的文化中,这不是没礼貌的行为”。研究人员还应记住,自己国家的习俗不一定是最好的。Solter认为自己的克罗地亚背景很有帮助:“当你来自一个小国家时,你不会要求每个人都按你方式做事。只要没有严重影响实验室的其他人,我并不在意别人和我有什么不一样。”文化课程:许多资源都对国际留学生,博士后和他们的导师开放。原文以How to fit in when you join a lab abroad为标题,发布在2018年5月23日的《自然》职业专题上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Nature自然科研”,原文作者Roberta Kwok。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德国留学小姐姐“特邀作者刘三岁编写,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背景介绍:作者(刘三岁)第一学历:大专,后通过“专升本”考试<非成人自考>就读于二本院校,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历及学位;硕士阶段:于 2019 年获得西安一所 985、211 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博士阶段:现在于德国某高校,攻读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备注:本文绝非“鸡汤”,只是作者单纯的记录自己的"艰辛"求学之路。如有雷同经历,欢迎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01坎坷升本路又快到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记得那时候,每天半夜两三点还没睡,早上五点多就起来又继续学习。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没能拯救我严重的偏科。我的物理简直差到令人发指(高考理综化学、 生物几乎满分,物理却只有 30 多分)。最终我以二本的成绩选择了一所“很有名望”的大专(别问我为什么不上本科而选择了大专,那是另一段“故 事”)。入学后,心里有一百万个不满意、不舒服。那时候一心只有—“我要专升本,要抓住这第二次'高考'机会,一定要把我的专业名称从计算机应用技术换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记得在入学前的暑假,我就借了表姐的高等数学在家学了起来。所以,入学后,大家刚开始学“高数(上)”时,我基本已经学完了整个高数,包括做完了课后的每一道练习题。从专科的第二年下学期 开始,我又一次进入了“备战”状态,每天戴着耳机,最早去图书馆,最晚离开。在专升本考试即将开始的前半年多,国家通知所有一本院校不再接收“专升本”考生。这对我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这意味着我再努力也就只能考一个二本。那我为什么当初不直接选择上二本呢?!(当时,就是冲着 升本可以考到一本院校,所以才选择了大专)那时候,深深的感觉自己被 “坑”了。但有什么办法呢,二本里选个好点的上呗,也只能这样了。最终, 以一直通知书“完美”结束了大专时光,准备开启本科“新生活”。02匆匆那年,本科生活由于是“专升本”,所以本科的时间只有两年。第一年主要是以上课为主, 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本科的课程和专科是有明显差别的。之前更倾向于“应用”,而现在不仅学习应用,更深入的学习了应用背后的原理。真正的做到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到了第二年,大家为了自己的前途都分别忙着参加招聘会、考研、出国等等。而我从小就是一个“执拗”的主儿,在哪跌倒,就一定要在哪里爬起来!当初没有考到自己心仪的本科院校,那我就考研, 一定要圆自己梦想。年少轻狂的我,报了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很不幸,“预料之中”的落榜。突然之间,就加入了找工作“大军”。03学历,使我自卑随着毕业生逐年增加,西安这座高校云集的城市,工作更是难找,更何况我还贴着”专升本“标签。好的企业,估计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就把我刷掉了。后来在家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家稳定的单位。在那里工作了快两年以后,由于我的”第一学历“问题,只能是长期合同工,无法进入正式编制。记得那年的 10 月,我谎称去兰州玩,背着背包独自一人坐上了去往西藏的火车。(当年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下了火车,站在拉萨火车站广场上和爸妈视频,他们才知道我已身在西藏。西藏,的确是个神奇的地方。天空很蓝、很低,白云像棉花糖一样挂在天上,感觉伸手就能抓到。在这里,无论你是失业、失意还是失恋,分分钟你就能被治愈。在西藏的 15 天,整个人是放空的,有时坐在广场上看着雄伟的布达拉宫,一看就是一下午;有时在大昭寺前,晒着太阳看着虔诚的朝拜人;有时坐在酒店的院子里,戴着耳机,沐浴着阳光想着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第 14 天,我给单位主任打了电话说“我要离职,回去后补办离职手续”。从西藏回家,处理好一切,我对自己说:这是给自己最后的一次考研机会。我知道接下来一年,我将承受很大的压力。但这次工作中,因学历而造成的打击、自卑和心里阴影,让我实在不想背上这些,去过自己的余生。04考研,背水一战我总是喜欢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把自己逼到“绝路”上才能激发更大的潜能。复习就必须要有复习的样子,严格的执行自己的学习时间表,数学、英语、计算机综合、政治统统安排的清清楚楚。那一年里,没有周末、没 有节假日,每天都是 6 点起床,晚上一点左右睡觉。累吗?当然累,可是自己的基础不如人,只能多下功夫弥补。一年的时间很慢又很快,终于到了交“答卷”的时刻了。考试结束后,整整睡了两天。生活什么时候轻易的放过谁?!该学习的时候没有拼命努力,到了一定年龄才知道努力拼命的学习。所有偷过的懒,早晚都是要“还”的!多么痛的领悟!值得欣慰的是,努力总算没有白费,这次收到了自己心心想念的大学(NWPU)通知书。那个春节,是过的最开心的一个春节。05欢乐、积极的硕士生活研究生的生活完全依靠自己安排,你可以选择过的很闲,也可以选择非常的充实。我的导师是系主任,总是会有很多的项目做,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重返校园时光。在研一刚入学三四个月后,我就有幸的参与了项目的开发。每天查资料、学习新知识,因为是航空的项目所以涉及到其他的专业知识,就去图书馆借书学习,有时候还会直接请教其他学院的教授。记得有一段时间,项目要验收了,项目组的所有人晚上会一起加班到凌晨。那时光,忙并快乐着。不仅专业知识有了提高,编程水平也是突飞猛进。其实,硕士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面对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及能力。硕士即将毕业,每天忙忙碌碌的参加各大公司的笔试、面试。不安分的我,又开始规划自己的下一阶段了。作为独生女的我,计划孤身一人去北京工作!06幸福的北漂生活我很清楚记得离开西安去往北京的日子:2016 年3月27日。前一天爸爸陪着我一起去快递了两大箱行李。当天爸妈送我上火车的时候,我们的心 情都很沉重,没有了平日里的嬉闹、玩笑。虽然,我每年都会独自旅行好几次,但是,这一次的离开有些特别。从小到大,第一次独立一人在另一个举目无亲的城市生活。当然,做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权衡,在本子上逐一列出留在西安工作和去北京工作的利弊。最终, 我选择了“远方”。由于在西安的时候我就已经租好了房子,地处中关村,是北京大学南门对面的一所老小区。在北京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用 C/C++开发软件。我们这个行业,需要不断的学习,因为技术的更新实在是太快了,而且每年又有大批的毕业生,感觉工科任何一个专业毕业的人都会编程,竞争非常的“凶 残”,压力真的非常大。在北京待的两年里,见识了很多,眼界也开阔了,头脑也变得灵活啦。那时候,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是非常短缺的,我“预谋” 转型人工智能。但是,我并没有做过任何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非常没有优势。于是,从下定决心转型的那天起,每天下了班(很庆幸,自己的加班不是很多),背着包拿着书、电脑,去北大上自习,开始恶补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每天晚上十点多,结束一天的学习,去“五四操场”跑步 4-5公里。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 5 个多月。终于,我投出去了第一份计算机视觉方向的简历。那是一家创业公司在西安,因此只能电话面试和视频面试。在拿到最终结果前,我一直没有告诉爸妈。直到我收到这家公司的offer 后,才告诉他们,我要回去啦,而且工作已经找好了,薪资待遇很不错。离开北京的那天是:2018 年3月26日。整整在北京待了两年,这两年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当然也有辛酸、流泪的时候,但我更愿意记住那些欢乐时光。在我的心里,北京成了我的第二故乡!07“转型”是为了“预谋”更大的计划我回到西安以后,看着爸妈每天发自内心的开心,我也非常的高兴。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2018 年4月2日入职,职位高级软件工程师。虽然,我的本职工作还是软件开发,但是所做的项目是计算机视觉项目,总是会遇到图像处理、算法优化、以及机器学习的知识。创业公司压力很大,但是个人的成长也会非常迅速。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你不能只做或者说只会做某一方面,你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全栈”工程师。公司的同事大都是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硕士,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怎么能够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放松和怠慢。记得刚入职的半年,我“自觉” 的取消了自己所有的周末,每个周末都抱着笔记本在家学习,不浪费一分 一秒,至少自己的能力要对得起公司给的年薪。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参与开发了四五个大大小小的项目,也是从那时候,我开始独立带领新同事做项目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一点“喘息”的时间,不用把自己逼的那么紧了。但是,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以前的我只要写好自己的代码,现在必须考虑软件的架构,数据库的选择和搭建,以及那种算法更适合这个项目,该如何更好的优化它。在接触了更多的技术“大牛“后,我也确认了自己未来会坚定的从事人工智能这个方向。我决定利用年假开启一段”德国校园“之旅,心里盘算着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圆自己的留学梦,而且是博士呦!2018 年的9月底,借着年假和国庆假期我开始了德国 TU9 大学之旅。(以下为手绘路线图及部分照片)第一站“柏林”,然后跟着自己的路线图,一路走下去。印象最深刻的是去 了德累斯顿的计算机院,当时,对这里充满了向往。感觉这里就是我的目标学校啦!当然一路上我还去了很多的城市,很多的大学,有时候在校园里碰到学生,会闲聊几句。他们都很友好,热情。参观的时候碰到教授,无论认识与否他们也会很和善的问你是不是有什么需要帮忙。这趟旅行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也坚定了我要申请德国博士的信心。08博士申请之路申请博士,前前后后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本以为筛选学校以及选职位不是什么费劲的事情,但从决定申请博士起,查阅各大学校的网站以及直接联系教授询问是否有相关的职位,这些事情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是一项巨大又耗时的“工程”。邮件发出去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有的石沉大海,有的教授会很友好的告诉你他们目前职位满了,亦或者是他们更期望招收带着奖学金来的学生...这样“发邮件-等待回复- 再发邮件---”的循环,大约持续了半年多,期间有一些因为方向我不是非常喜欢和匹配,所以拒绝了。2019 年6月底,由于申请博士以及需要准备的事宜太多,因为真的没有精力白天负责项目,晚上回家后忙着申请的事情到后半夜,所以,我选择辞去了那份高薪工作。大概9月份和一位教授约了Skype面试,他需要招一位能够做机器学习方向的博士生,并且涉及到图像处理、目标识别,这正是我的目标方向。那天下午4点,面试持续1个小时,我觉得当时自己的口语并不好,有几个教授感兴趣的问我都没能及时的回答他。面试完,感觉似乎要“黄”,心情非常的忐忑。面试完不久,就到了“国庆”假期,可是距离面试结束已经过去将近两周了,依然没有任何音信。只好按照原定计划,背着电脑,带着爸妈出国旅游,顺便等待回信和期待其他的面试。10月8号,那天在我们正在马来的沙滩上享受阳光,突然一封邮件“跳”了出来。打开邮件的那一霎那,可能整个沙滩上的人都以为我疯了吧!没错,是我面试的那个心仪的方向,教授发给我的 offer!那天的喜悦,无法形容,感觉突然间自己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假期结束 后,就开始准备出国的所有资料、认证等等文件。这就是我艰辛的求学之路,没有天赋异禀的智慧,也没有学霸的基因,我唯一有的就是“认准一个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但要,记得抽空停下脚步, 调整自己的方向,以便走的更踏实,更远。其实,在我决定考研的时候,我就已经打算以后要继续读博士,只是没有确定是在国内或是国外读。再到后来,独自去北京打拼,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独立生活和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型计算机视觉,这也是因为我早就计划了申请博士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所以,无论如何我必须让自己先置身于一家人工智能的企业,哪怕刚开始我依然是只是编程,但是只要在这里,我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习到相关的项目,并且能够参与其中,这将为我申请博士提供非常大的优势。可以说用了 6 年的时间,换来了今天这张博士录取通知书,这六年里做的每一件事,没有一件事多余的,它都是成就今天的我的垫脚石。谨以此文,记录我的“求学”历程,同时要感谢爸妈的大力支持,感谢坚持不懈的自己!现在,已经是我在德国博士学习、生活的第3个月了。前路依然漫长,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勇敢前行!备注:内容原创于公众号“德国留学小姐姐”,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
一、在德国读博士要花多少钱?好消息,虽然2017年在巴登-符腾堡州向欧盟学生重新收取学费,但是博士生被排除在外。这意味德国所有公立大学的博士生仍然是免学费的,无论申请人的国籍,以及博士学习年限是否为三年。除此之外,你可能需要支付费用。然而,与在德国学习的所有层次一样,博士生也需要在一个学期内为行政和其他费用支付150至200欧元。这意味着你的主要开支将是在德国生活的一般费用。如果你申请学生签证,你将被要求证明你每年至少能拿到8700欧元的资金用来支撑自己在德国的生活。然而,据DAAD称,这个数字可能不够,因为德国学生平均每年需要10200欧元来支付生活费用,包括房租、食物、服装、交通、工作材料、娱乐和其他费用。生活在慕尼黑这样一个特别昂贵的城市,可能需要更多的钱。二、在德国博士可以申请奖学金吗?大多数博士生从事有偿研究项目或获得奖学金。如果你想申请奖学金来帮助你的开支,你可以通过你想要学习的大学的官方网站找到这些。您也可以查阅我们的奖学金名单,在德国学习,包括博士资助的机会。其他获得奖学金的好途径包括ing-和。你也可以考虑做一份兼职来补充你的资金,无论是在大学内还是大学外,但要注意任何可能的限制。如果你是欧盟或欧洲经济区的全日制学生(不包括来自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学生),你可以在哪里或何时工作没有限制。如果你是来自欧盟以外的全日制学生,在你必须申请工作许可之前,你每年最多只能工作120天或240半天。在德国获得带薪工作后,你应该联系德国就业办公室了解法律条件。三、德国博士的申请条件是什么?入学要求会因大学和博士项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高等教育学位,相当于德国硕士学位。另一种选择是,拥有学士学位的非常优秀的国际申请人可以通过一个快速通道项目被录取为博士生,这将包括参加入学考试,可能还会参加面试。如果你正在攻读英语博士学位,而这不是你的母语,你需要通过雅思或托福等英语测试来证明你的英语水平。如果你正在学习或提交德语博士学位,你可能需要通过DSH或TestDaF等测试来证明你对德语的熟练程度。四、如何申请德国的博士学位?在德国,没有针对博士生的中央招生流程或招生办公室,而申请流程的不同取决于你选择的是个人博士还是结构化博士,对于后者,你只需要直接向你选择的大学申请即可。如果你要申请一个独立的博士学位,你首先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教授,他愿意做你的导师。你可以通过以前大学的联系方式找到导师,或者通过搜索与你感兴趣的领域相关的机构、研究中心或团队来找到导师。以下的在线搜索平台可能会帮助你找到合适的机构和导师:⑴DAAD⑵PhD Germany⑶Hochschulkompass.de⑷academics.de一旦你找到了导师,相关部门或博士生委员会必须确认你的博士候选人资格。这通常包括完成一份申请书,其中包括你的博士导师的声明、认证证书副本、院长办公室对你资格的认可证明、学术推荐信和使你能够参加博士学习的大学学位。您的申请也可能包括英语或德语测试结果,如果适用的话。您所选择的大学的学生办公室将审查这些文件,并批准您开始博士学习。下一步是进入大学。为了有资格入学,学校必须首先接受你的博士学习申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院系都要求博士生必须正式入学。你可以在大学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任何有关入学的要求。你还必须确保你的研究生学位得到认可,获得居住证或学生签证,并确保你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你的逗留费用。五、你需要学生签证吗?这将取决于你来自于哪个国家。许多学生会发现他们不需要学生签证,但需要居住证。你可以在这里阅读更多关于获得德国学生签证的信息,或者在外国联邦办公室的网站上找到关于哪些国家需要或不需要学生签证的概述。 六、你需要讲德语吗?不是必须的,不过建议你至少学习一些基本的德语,以帮助你在东道国度过难关,尤其是如果你想在学习期间或之后工作的话。如果你正在研究一个独立的博士论文写作,博士论文通常可以用英语写,而结构化的博士项目通常允许学生用英语完成他们的博士论文。 七、为什么要去德国读博士?不难看出为什么德国是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作为全球技术创新和研究的领导者,它享有全球声誉,拥有强劲的经济和吸引人的生活质量,在工程和制造业等领域有着特别著名的传统。许多大学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在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有45所大学进入全球前1000名。其中,久负盛名的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61位,紧随其后的是排名第62位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除了提供高水平的生活,德国还欢迎国际学生以低成本的学习和良好的资助机会。德国的博士通常不收取学费,超过四分之一的德国博士候选人获得了公共资助。 八、德国提供什么类型的博士学位?1.个人博士学位这是传统的选择,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在这种类型的博士学位中,你将在教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独立完成的。这些博士的学制各不相同,一般持续三到五年。这种选择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但也需要很高的个人主动性和责任感。你不局限于通过在大学进行研究工作来获得博士学位。你也可以在非大学的研究机构或在工业部门的德国公司完成一个项目。2.结构化的博士课程你也可以选择结构化的博士课程。这包括一组博士生由一组导师指导。在德国大约有600个这种性质的课程,通常是国际课程,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这些项目与个别博士项目不同,因为学生的研究建议必须与现有的博士项目相适应,而个别博士学位可以更自由地组织以适应个别研究项目。你还需要参加讲座和研讨会,通常会有一位导师。九、德国哪些大学提供博士学位?德国的许多大学都提供博士学位。德国学术交流服务(DAAD)提供了一个数据库,您可以使用它来搜索适合您的博士项目。
2018年复旦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中国名校的数据指标中国一些名校都会出具就业质量报告,其中有一项重要数据指标就是出国深造率,虽然中国高校最近几年的进步非常大,但是整体的科研水平和海外还有一定的距离。现代高等教育对于中国来都算是舶来品,最早的清华大学为留美预科班,师夷长技以制夷,出国留学的学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从复旦大学2018年的就业报告看出,复旦大学作为中国名校的代表,每年毕业生直接就业的比例非常低,签约就业的比例不到50%,仅每年出国深造的毕业生比例就高达12.95%,而且名校深造率也成为名校间相互攀比的数据!优秀的学子选择优秀的高校虽然随着中国居民家庭的经济收入变高,海外留学变得非常的容易,但是一些海外名校就像中国的清华北大一样是稀缺资源,就连在美国的优秀华裔学子都会被名校提高招生门槛,因此每年能前往全球top50高校留学的人数也是各大高校显示实力的数据,从复旦大学2018年的数据来看,有284名研究生获得全球top50高校的offer,其中58%的比例都聚集美国,凸显美国是中国学生留学重要的选择地。其实不仅是因为海外高校的科研实力更强,而且在部分国家的博士留学生不仅不花钱,而且每月会给博士研究生发上万元的工资。德国的博士研究生每月最高15000元在众多的海外高校中,其中德国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很受全球各地学子的青睐,因为德国高等教育受到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在德国留学不仅不需要交学费,而且还会赚工资,大部分博士研究生会拿到半个职位的薪水,而一些学科甚至可以拿到每月2000欧元的博士生补助,换算为人民币将近15000元,远比中国国内博士研究生的补助高很多倍,但是由于德国高校对毕业生的要求非常高,在德国国内就连本科生每年都有大量学生放弃攻读学位,每年放弃博士学位的比例也很大,虽然德国博士补助非常高,但是毕业相对较难,加上德国免费的高等教育模式,因此来自全球的申请学子非常多,因此,复旦大学2018年前往德国高校留学的比例仅有2%。
读书有用吗?“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会读书永远不过时!尤其是在德国,高学历永远是你跟这个世界谈条件的最佳入门筹码。近日,德国工资比较平台“Gehalt.de”发布了一份调查数据,对网站上6074个用户的工资信息进行了对比,这些人都是已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或有至少3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而结果显示,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工资水平遥遥领先。刚开始工作时,平均年薪就有55500欧元;硕士毕业生工资则直降近9000欧元,平均年薪只有46314欧元;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则是42600欧元。看来,在教育上永远不要吝啬你的投资欲望。想来德国读博士的朋友们,也不要再纠结于时间、金钱上的投资与最终的“结果产出”之间的平衡了。然而,不同行业,博士的工资也是有区别的。所以,来德国读博士的重点是,你学的专业是什么。根据“Gehalt.de”平台的数据,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博士最受各大公司欢迎。一般来说,有博士学位的职员年薪可以达到5.7万欧元,比其他没有博士学位的同事多拿8700欧元!“Gehalt.de”负责人Philip Bierbach表示,在计算机信息领域,博士学位对工资水平是有很积极的影响的。不过,随着实践知识和项目经验的不断累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博士学历的员工也可以达到与博士相同的水平。此外,在自然科学领域,博士学位也是升职加薪和职业晋升的助推器和敲门砖。获得博士学位的员工工资为51800欧元,比没有博士学位的员工工资高出5000欧元。而在工程师、经济学家中,有没有博士学位之间的工资差距为4000欧元。比如有博士学位的工程师起始工资为53800欧元,没有博士学位的工程师年薪仅为49500欧元;有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家,年薪平均为49400欧元;没有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家,平均年薪为45500欧元。不过,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行业中,博士的起始工资虽然比学士、硕士要高,但与上面的行业相比,则不太理想。没有博士学位的职员年薪为36400欧元,有博士学位的职员年薪为40400欧元。所以,来德国读博士,先考虑好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才是关键!西澳大利亚政府为吸引留学生延长工签,珀斯有哪些好大学?英国留学:好的专业才有好的未来!本科毕业也可以美国读博,美国读博有哪些条件?这六所美国大学才是中国学生最喜欢的?
半岛客户端记者 李晓哲 实习生 董昊6月26日,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成立仪式暨首届中德智能技术专家高峰论坛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举行。据了解,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德国优秀博士生资源和中国博士生导师资源相对接的优势,推行人才培养阶段模式。第一阶段博士生培养方向重点为智能产品设计、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技术,后期增设信息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培养方向,由德国相关高校授予博士学位,预计未来5年联合培养约50位博士生。成立仪式上,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不莱梅大学教授赫尔茨克,市经信委巡视员王建,分别代表德中双方合作机构致辞。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发来贺信。在随后进行的签约仪式上,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与包括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在内的7所中外知名高校,与今天国际物流、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11家知名企业签署科研与博士培养合作框架协议。聘请了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不莱梅大学教授赫尔茨克,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人机互动研究所所长罗斯曼教授,芯恩(青岛)集成电路公司董事长张汝京博士,不莱梅生产与物流研究院院长、不来梅大学教授透波恩4位专家为特聘科学家。德国锡根大学教授史达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房殿军,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党等12位中外知名高等院校教授、学者被聘为特聘研究员。随后,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委主任赵士玉,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教授库恩,芯恩(青岛)集成电路公司董事长张汝京博士以及德国工程院院士罗斯曼共同为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揭牌。据悉,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是国内首个由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和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共同指导,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技术应用研究和博士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智能技术共享平台。研究院将引进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模式,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基地,面向中德两国,充分发挥德方科研机构在科技、人才、创新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引领力,为新区乃至青岛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及智能服务技术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和前沿技术研究创造新动能。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将搭建以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为核心的顶尖创新团队,充分发挥特聘科学家、研究员专业优势及影响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培养与先进工业技术研究生态圈。通过与海尔、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博世(中国)、京东物流、菲尼克斯(中国)、澳柯玛等优秀企业开展院企合作,打造集教研合作、院企合作、国际交流于一体的战略合作新平台。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首创推行基础研究(以技术方案为主)、系统研究(以软件系统为主体)和应用研究(以虚实融合技术为载体)三位一体的创新研发模式,开展面向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前沿技术研究,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促进中德智能领域产学研结合的同时,还担当培养承担中德两国智能制造使命的高端人才。揭牌仪式后,首届中德智能技术高峰论坛随即召开,中德专家着眼“德国应用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成功案例分析”、“工业4.0与数字双胞胎”、“海尔COSMOPlat平台技术与实践”等话题做主题演讲,并进行精彩的圆桌对话。近年来,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突出中德合作、体现国际开放融合,坚持发展智能制造关键项目和关键技术,集聚了一批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化应用的设计研发类企业,家电、集成电路等智能制造类项目,开放辐射周边企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支撑平台。园区先后获批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灯塔园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园区”、获得中德智能制造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等称号。目前已落户包含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海尔磁悬浮智能互联工厂、芯恩(青岛)集成电路等在内的高端研发、制造、教育培训机构10余家,智能制造产业已形成从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化工厂建设及改造、模式及标准输出一体化产业链,为国家输出家电行业智造标准。未来,将为汽车、石化等产业智能化改造提供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科学网(ID:sciencenet-cas),作者 | 袁一雪导读看到刊登在3月29日德国《明镜周刊》上的报道后,杨蓉西决定不再沉默。这篇名为《德国轰动世界血液测试乳腺癌》(Weltsensationaus Deutschland BluttesterkenntBrustkrebs)[在线版名称为《来自海德堡的无稽之谈》(Das Mrchen vom Wundertest aus Heidelberg)](“明镜”报道截图)的文章,揭示了她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工作期间,被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高层联手排挤并掠夺其发明贡献及创业项目的经历。十几天前,正在南京医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杨蓉西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明镜周刊》的邮件。在邮件中,该刊记者说她发现2018年2月德国各大媒体广为宣传的“轰动世界血液测试乳腺癌”项目,与杨蓉西两年前在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主持的MammaScreen乳腺癌早期诊断项目相似度极高,并且在与海德堡的知情人士接触中,她也了解到一些内幕。因此特与杨蓉西联系,并向她本人确认该事件的真实性。这封邮件也终结了杨蓉西已经保持两年的“沉默”。原来,杨蓉西曾于2006年起在海德堡大学留学,并于2016年成为该校医学院唯一的华人独立课题组组长。MammaScreen项目组成员,从左至右分别为:博士后Dr. Ruth Merkle、杨蓉西、 哈米德·艾明格、博士后Dr. Patrick R. Merz。图片来源:entermedia.de在那里,她带领团队研制出乳腺癌血液筛查方式,将乳腺癌一期的筛查准确率提高到95%。只需要再积累更多的临床实验,杨蓉西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甚至看到了三年后这项研究应用到临床的光明未来。然而最终,她的研究成果却被海德堡大学附属医学院妇科医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Christof Sohn)及其学生萨拉·舍特(Sarah Schott)掠夺。归国两年后,面对《中国科学报》,杨蓉西讲述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她也希望自己最终能够得到一份迟到的公正。异常信号2006年,结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的研究学习后,杨蓉西登上去往德国的飞机。她将师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教授芭芭拉·卜文科(Barbara Burwinkel),开展博士阶段的学习。2008年,杨蓉西的母亲被查出乳腺癌,这一变故深深地影响了她。如何更加快速、准确地发现早期乳腺癌,成为杨蓉西的梦想与努力方向。就此,她开始了对“新一代乳腺癌早期体外分子筛查技术”的研究。七年后,凭借这项研究,杨蓉西成功申请到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设立的高科技创业扶持基金,并得到其最高额创业基金86.6万欧元的资助。“拿到‘第一桶金’后,我与罗氏诊断市场部门前全球副总裁哈米德·艾明格博士(Dr. Hamid Emminger)共同创立了MammaScreen项目组,并招聘了另外两位博士后加入,继续‘新一代乳腺癌早期体外分子筛查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杨蓉西说。MamaScreen项目组拿到EXIST项目资助后,海德堡大学对外公布的官方信息。标黄文字意为:海德堡大学医院妇科门诊的杨蓉西博士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旨在开发一种高度可靠和精确的早期乳腺癌诊断试验。这将是一种低成本、简单的筛选方法,只需要几滴血。2016年下半年,国内企业博爱新开源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开源)找到杨蓉西,希望能够投资。这也符合MammaScreen同期在中德两地进行研发的战略需求,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然而,中国公司投资的消息明确以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却成为双方合作的绊脚石。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为何介入此事呢?在这里,要引入一个“职务发明”的概念。杨蓉西发明该专利的时候,本身是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雇员。“根据德国职务发明法,虽然我是发明人,但我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所有权、专利许可和授权属于学术机构——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海德堡大学90%控股),我个人只拥有分红权。”杨蓉西说。MammaScreen项目要获得该项专利的使用许可,必须获得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同意。因此,当新开源在2017年初携带500万欧元的诚意来到谈判桌时,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从一开始便以强势姿态,要求拿到新公司10%以上的股权。此后,这一数字又被抬高为20%甚至30%。而依照欧美的惯例,学校专利管理公司的入股比例一般不超过5%,而且股份与授权费只能二选一。但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却从一开始就希望两者兼得。律师提供给杨蓉西参考的美国大学参股资料中显示,按照惯例,作为职务发明专利使用费用,美国学术机构仅可以拥有公司2%~5%的股权,哪怕是极其成熟,马上可以推入市场的专利,最高也不会超过15%。为了促成该项目落地,杨蓉西接受了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最初所提的条件,但随着他们的要求不断提升,双方的合作变得越来越艰难。“在一次与新开源的谈判中,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代表毫无征兆地拍案而起,让两者合作陷入僵局。即便我与合伙人哈米德·艾明格博士再三挽回,也毫无效果。”杨蓉西说。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这种异常表现,令杨蓉西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她立刻联系了为她提供资金扶持的基金会和海德堡大学工会组织,并开始咨询律师。求助无门2017年4月的一天,杨蓉西照例去项目组上班,但到门口时,却发现门禁卡失效了,自己被挡在了办公室门外。“我开始以为是门禁卡消磁了,保安却说不是。”杨蓉西回忆说,此后,她收到了海德堡大学附属妇科医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的邮件通知,被告知已经被撤销了MammaScreen项目负责人的职位,该职位由萨拉·舍特接替。这位走马上任的萨拉·舍特恰恰是克里斯托夫·泽恩的学生,而且在接管MammaScreen项目后被迅速提拔成教授。很快,杨蓉西又收到医学院法律部门的来信(医学院法律部门的负责人也是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负责人之一)。信中写到,因为学院“高层”的决定,杨蓉西不能再回到之前的实验室,而是被安排在一间单独办公室内,与项目组的同事隔离。“他们还要求我每天上下班都需要向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的秘书当面报告时间,包括午饭时间出去了多久都要当面报告。”杨蓉西告诉《中国科学报》。在杨蓉西提供的邮件往来记录中,有一份在4月12日、由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法律部门的一名律师发给她的邮件。该邮件明确要求她报告时间,并要求她如果要在上班时间安排私人事件,需要先给上级打报告且得到同意后才能离开。这封邮件同时抄送给了接替她项目的负责人萨拉·舍特等人。每隔一个小时,萨拉·舍特都会给她的办公室座机打一个电话,以确保她没有离开。即使她要去看病,也需要医生在开诊断证明的同时,另附时间证明。这种“特殊待遇”,不仅在海德堡,在德国任何工作单位都闻所未闻。医学院法律部门发给杨蓉西的邮件截图。红框内容分别大致为“请在表格中注明您日常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工作休息时间”,以及“私人约会应设置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如果个别情况无法做到这一点,经与上级协商后将予以豁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德国,不管是律师还是工会,只有在白天工作时间办公。如果我想要寻求帮助,就必须在这一时间段离开办公室。否则就很难找到人。”杨蓉西说。不仅如此,杨蓉西还被迫交出了以前所有的实验数据,其项目组同事也被盘问是否私藏过数据。杨蓉西曾求助过海德堡工会。但当工会得知此事涉及妇科医院院长、医学院法律部门以及医学院董事会等高层,便不愿为她提供帮助。既然如此,杨蓉西决定放弃德国的一切回国。对于两年前发生的这一切,海德堡当地媒体《内卡河日报》在3月26日的一篇报道中写道:“据几位参与者透露,杨蓉西在2017年3月底突然被告知退出了MammScreen项目。没有解释,没有理由。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附属妇科医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的学生萨拉·舍特教授接管了领导权。舍特曾帮忙收过少量标本,但她并不在乳腺癌筛查组。”在回国前,杨蓉西考虑到了所有可能:“我怕他们给我泼脏水,诬告我窃取核心技术。所以我联系律师,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签订了和平离职合同后,才得以顺利回国。”医学院法律部门的负责人、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负责人之一Markus Jones发给杨蓉西的邮件截图。邮件中并未提到解除杨蓉西MammaScreen领导职务的原因,并且隐晦逼迫杨蓉西离职,且只给3天考虑时间。2017年6月,杨蓉西孑然一身回到国内。至此,她为在德国发生的一切画上了句号。但对于整件事来说,这却只是一个逗号。持续发酵归国后的杨蓉西并没有时间焦虑与抑郁,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在中国开展该项研究的努力中,并积极联系大学与寻找可能的投资方。2017年12月底,南京医科大学向她伸出了橄榄枝。2018年,杨蓉西在国内新成立的公司也获得了国内投资方的风险投资。由此,她在国内开展肿瘤早期筛查的研发和转化工作终于成为可能,且这一工作已经和德国专利无关。“南京医科大学和我们公共卫生学院给了我很多支持,投资方对我的支持很大,国内的办事效率令人称赞。”杨蓉西说,国内多家医院在获知她所进行的研究后,也为她提供了大量样本数据。到目前为止,该研究进展顺利,并且取得很好的数据。在德国方面,随着杨蓉西的离开,其所创立的MammaScreen项目组也被解散,所有团队成员相继辞职。更出乎杨蓉西意料的是,导师芭芭拉·卜文科的实验室被泽恩和舍特新组建的团队占用,课题组面临关闭的危险。杨蓉西离职后不久,2017年下半年,在泽恩、舍特以及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努力”下,新开源依然为其注资,并且共同成立了“HeiScreen”公司和“HeiScreenNKY”公司,主打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内卡河日报》报道,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如愿获得了“HeiScreen”公司48.6%的股份和“HeiScreenNKY”公司80%的股份,泽恩和舍特也在这两家公司分别获得了12%和20%的股份“回报”。正如《明镜周刊》在其报道中所言,“给骑手下注,而不是给赛马下注”。杨蓉西和其团队离开以后,泽恩和舍特拿到了技术路径和专利,也组建了新的团队,但其研发进展却相当缓慢,而且再无新的原创。HeiScreen的检测数据对于年轻女性的准确率为86%,对于50岁以上女性的准确率仅为60%。而根据2016年《巴登符腾堡州健康产业报》的报道,杨蓉西MammaScreen团队的数据对乳腺癌的检测准确率在当年就已经达到95%。尽管如此,2019年2月21日,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仍然高调“官宣”,该院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突破性和革命性的血液检测方法,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检测,预计今年可上市并投入临床应用。泽恩和舍特还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最终,有180多家德国媒体跟进报道,造成一时的轰动。然而与此同时,泽恩和舍特等人在公布乳腺癌早筛重大进展时,并没有相关论文或报告刊发,被记者问及数据和原始研发时,他们也显得有些闪烁其辞。这引起了德国《明镜周刊》记者的注意,他们开始初步调查。很快,记者发现了两年前《巴登符腾堡州健康产业报》对杨蓉西及其技术的报道。再进一步与知情人士联系,记者了解到当年被报道的杨蓉西本人,目前已经回到中国。于是,该记者设法与杨蓉西取得了联系,这也便有了本文开头杨蓉西收到的那封邮件。在与《明镜周刊》记者的交流中,杨蓉西谨慎地描述了自己的经历。“我很担心这位记者在得知此事触及到某些高层后也会放弃。”所幸,她的这一担心并未变为现实——这位记者在采访了20多位知情者后,相关报道于3月29日在《明镜周刊》上刊登,随即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根据德国媒体报道,目前,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科技部已经组织专门委员会就此事对海德堡大学医学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于几周后公布。我希望最终的调查结果可以还我和我曾经带领的MammaScreen项目和团队一个公道。我相信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杨蓉西对《中国科学报》说。4月1日,《中国科学报》就相关事实联系海德堡大学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时,并未收到对方正面回复。对事件后续进展,本报还将持续关注。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这里所说的技师,指的是支撑德国制造的工业技师。提起德国,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欧宝”等这些德国名车,联想到德国的机械设备,联想到德国的工具。要知道,德国在制造业的卓越成就归功于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量投入和全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德国企业家认为,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0000欧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则是35000欧元左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甚至高过大学教授。由于德国技工的工资高,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德国的职业教育由政府全额拨款,一个学生一年可获政府4100欧元的教育经费。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订购”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企业要按规定向“订购”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800欧元的学习津贴。德国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这才让德国技工的工资普遍较高。德国实干者更是人才辈出,他们以精湛的工艺技术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虽然德国历经风雨,但德国制造让德国经济稳健增长,牢牢地支撑了欧洲的危局。欧元区至今屹立不倒,德国制造功不可没。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是这个国家积蓄了丰厚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规范、一丝不苟,规定螺丝需要拧五圈,他们绝不会拧四圈半。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是祖上传承,但更多来自遍布德国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甚至应用技术大学,此外德国行业协会的培训和企业内部的实地训练也非常普遍。问题是,为何那么多德国人甘愿做技工而不是普遍追求高校文凭?1. 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他们在社会上同样享受其他“高等职业”所拥有的声誉和尊敬。在德国人看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无论是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技工,他们仅仅是职业之别,不存在尊卑贵贱。德语“职业”一词,意即天职或上帝的召唤,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从“天职”的意义上看都是神圣的。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做事认真负责,能静下心来做好分内工作。2. 第二个原因是技工同样也有很高的收入。普通技工2000-3000欧元(约14500-22000人民币)的收入,一点也不比大学毕业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高级技工则是企业之宝,他们的收入更高,养家糊口已经不在话下,而且还可以买房买车,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就算是一人养家,同样可以到国外度假或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名酒收藏、古董字画收藏等,这些并不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人士才享有的“专利”。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同样是人才,他们也有机会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工资和海外补贴。我的一个朋友从技校毕业后就职于辛克全球货运,工作几年后被分别派到北京和上海担任技术主管,不仅能存下很多钱,而且每年还邀请父母到中国旅游。3. 第三个原因是德国的教育通道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均非常畅通。从事技工的人,如果想“转换跑道”,也可以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文凭。当然也可以通过补习,取得“Abitur”(完全中学毕业文凭)后,同样也可以申请综合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德国上学没有年龄限制,属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范例。因此,如果大学课堂上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那根本就不足为怪。由于德国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观念、技工也享有较高的收入、随时可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所以不少德国人宁愿选择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比拼大学文凭。正因为如此,德国不仅有众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也有大量“脚踏实地”的实干者。中国:应尊重技工,工资不再与学历挂钩!这些年来,泛文凭现象导致中国院校忙着升级,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重学术研究,轻技能操作,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只有28%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能在4月份以前找到工作,而全国技工院校的就业率却始终保持在96%以上。但在我国,目前技术人才的培养依旧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正视”,高级技工短缺,技工教育体制不完善,工作苦且不被重视,我国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正经历着种种困难。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优秀的技术工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理该得到全社会的更多的重视,也只有得到了更多的礼遇和尊重,中国这只重要的队伍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和进步!
德国医学的博士的申请要求是什么?答:德国医学博士的硬性要求是本科临床医学,硕士已毕业或在读硕士(研三)。德国能读临床方向的医学博士吗?答:可以。德国医学博士有MD和PHD,如果本科专业是临床医学专业,可以读临床方向的MD,一般是2到3年。也可以读PhD,一般3到4年。MD要进实验室吗?答:要的,出国读博不管是MD还是PhD都是要进实验室的。具体看研究项目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有些MD学生在做基础研究,也有些PhD学生在做临床研究。基础医学能读MD吗?答:不能。如果本科是基础医学或者生物医学生物工程这些专业,去德国只能读PhD。为什么要去德国读医学博士?第一,德国读博学费是免费的第二,德国一个月生活费是5千人民到1万左右,在发达国家里,消费不算很高,基本能负担得起。第三,德国可以读MD,也可以读PhD。第四,德国的教育资源是比较平均的,所以德国的医学院还不错,基本在世界排名前500以内。第五,德国医学是独立的体系,没有本硕之分。第六,德国有36所医学院是欧洲最多医学院的国家,qs排名都很前。其中柏林夏瑞蒂医科大学是柏林自由大学医学院和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来,所以毕业的时候会盖两个学校的章。实力非常强。第七,在职硕士也可以申请德国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