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调查研究的方法,只是一些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调查研究中使用时,并不是单一运用的,往往是多种研究分析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精度、提高调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1.会议调查法。是调查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召集一些了解详细情况的同志,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谈谈某些问题的情况和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会议调研是一种直接了解想要获得信息的调研方法。2.实地观察法。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辅助工具和手段,直接地考察正在发生的现象,而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3. 文献调查法。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调取相关文献调研,也就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的信息。4.访谈调查法。调查者运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口头交谈方式向被访者了解调查对象情况的方法,或通过电话、电脑、视频等技术间接对话了解事物情况。5.资料调查法。通过收集有关现成的书面资料,查阅各种历史档案,进行调查研究。6.统计调查法。利用固定统计报表的形式,把下边的情况反映上来,通过分析而进行的一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7.问卷调查法。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并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以书面的形式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资料收集方法。8.典型调查法。在一定范围内选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人或事物所进行调查的方法。9.专家调查法。这是一种预测方法,即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其知识和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作出判断和评估。最大优点是简便直观,特别适用于缺少信息资料和历史数据,而又较多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的、人为的因素影响的信息分析与预测课题。10.个案调查法。个案调查也称个别调查,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对特定的个别事物进行的调查,如为解决某一问题、弄清某一案情所进行的调查,就属于个案调查。如农民工群体情况调查,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问题调查。11.抽样调查法。抽样指的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的过程。抽样调查指按照一定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用所得结果说明总体情况。12.普查调查法。就是普遍调查、全面调查,它是指依据调查目的所规定的项目以及时空范围,对调查对象总体的全部单位所进行的调查,这是一种全面了解情况的重要方法。
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被摆在解决实际问题必备能力的重要位置,并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既是对党一贯坚持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继承,也为年轻干部在治国理政中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政治站位。缺乏政治方向的调查研究,即使做得再扎实,都是“无根的”、徒劳无功的。如果政治站位不坚定,方向就可能产生偏差,调查研究也就南辕北辙,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提高调查研究能力,首要的是不断加强政治能力训练,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唯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才能破除陈旧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站高望远,才能有大局观,进而明确解决问题的难点所在,为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方向。同时,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政治站位坚定。在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摇、政治方向不偏,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唯有政治站位坚定,才能不受污风邪气的影响,达到“我自岿然不动”的政治定力,进而为调查研究保驾护航。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人民情怀。深厚的人民情怀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现实要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年轻干部如果缺乏人民情怀,就很容易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缺乏真心实意的调查研究,必然引发群众的反感。如此调查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必然假、大、空,依靠如此结论做出来的决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当然,如果人民情怀不深,就很容易“下得去”但“沉不进去”。虽然进村入户,但不能与群众促膝谈心;虽然问计于民,但却容易偏听偏信。增强人民情怀,首要的是放低姿态到群众中去,拉近与群众的空间距离;以诚心打动群众,用诚心换真心,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让群众多说话,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好群众的“听众”;让群众说真话,认真思考群众说话的语气、情绪,发掘群众的睿智话语。与此同时,要多听多问多了解,认真倾听,但却不偏听;相信群众,但却不偏信,从而获得对问题的全方位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对群众的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全面分析,鉴别真伪;仔细分析,分清主次,从而找准群众的真实心声。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问题导向。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查研究活动的主动权。没有鲜明的问题导向,调查研究就失去了“靶心”。没有“靶心”,调查就变成了一个信息之“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固然又多又全,但却让人漫无头绪;研究则变成了一根线索之“针”,什么都能从“眼”中穿。虽然看起来都相关,但却看不清本质。强化问题导向,首要的是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抓住前沿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大问题;紧扣地方发展需要,关注思考最多、抓得最紧、关系最切的现实问题,在对问题进行系统凝练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在深入群众之时,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现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和堵点,发掘群众最关心、亟待解决的真问题,找到满足群众期求、符合地方实际、顺合中央精神的真举措,确保办法切实可行。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扎实作风。调查研究既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缺乏扎实的工作作风,很难做好全过程闭环,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作风不扎实,调查研究就很容易“走过场”,走马观花转一圈,没有章法要材料,蜻蜓点水见群众,沦为典型的“形式主义”;作风不过硬,就容易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试图通过一时一地的调查研究做出决策,妄图通过一个主题的调查研究终身受益,看不到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性,是典型的静态思维。坚持无需要多走访、有问题必调研,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做派,坚决反对“伪调查主义”现象,在求实上着力,在求真上努力,在求全上用力。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就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坚持调查无止境理念,随时准备修正错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通过科学调研,对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问题,要坚决地改,让群众有信心;对群众亟待解决的烦心事要及时办,让群众安心;对群众想要解决的难事要努力办,让群众放心。真正把调查研究能力作为开展工作的“必备事”和“基础项”。(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系列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这堂课给年轻干部点题如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提高年轻干部政治能力 不负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首先要提高政治能力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 年轻干部应锤炼科学决策的能力努力成为改革攻坚的生力军 年轻干部如何做?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 着力提高年轻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是提高党长期执政能力的根本深入一线问计于民 年轻干部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从五个方面提高年轻干部应急处突能力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 推动年轻干部提高抓落实能力年轻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五个维度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谋划、决策和执行全过程,贯穿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过程。“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做好调研工作,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唯有强“定力”、强“脚力”、强“效力”,多“沉沉身子”、多“接接地气”,方能增“元气”、养“正气”。坚持实事求是,增强调研“定力”。调查研究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是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方式,是干事创业的基础。搞调查研究,首要是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做到“身入”“心到”。要提高重视调查研究的政治自觉,在调研过程中力避“经典路线”“景点路线”,扫除形式主义的积习陈弊、祛除官僚主义的顽疾痼瘴,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搞调研,走好“群众路线”。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调研“脚力”。“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想在调查研究中“钓大鱼”“钓活鱼”,就要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当前重点工作,走到群众中间去、走到群众心中去,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我们在基层工作更要坚持问题导向,走村入户调研,与群众共话家常,抓住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拿出真抓实干的干事劲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突破,切实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做细。加强成果转化,增强调研“效力”。“文以载道,以用为贵”。调研报告并不是调研的终点,要做好调研“后半篇文章”,则要从实际工作中来,到实际工作中去,既要防止“调”而不“研”,更要防止“研”而不“用”。建立健全调研成果落实制度,加强调研成果运用转化,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把调研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践行宗旨的切入点,要把调研总结的方法转化为履职能力的金点子,切实把调研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让调查研究走向“良性循环”。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去认知准确的现实情况,这对于经济研究和经营投资而言是必要的。毕竟经营和投资始终需要以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开展调查,首先需要先了解调查的背景。做经济研究,并不是随意的去找方向,而是需要以当下自身的处境为背景,从与自身相关的角度出发,去开展相应的调查研究内容。所以调查的第一步,就是先简洁精炼的描述当下的背景,这个背景一般而言都是某种问题。然后调查的第二步,就是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开展这个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的作用就是为了给调查指明方向,是为了获得什么具体的调查内容和结果。调查的第三步,是需要能够明确调查的思路。比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获得什么样的调查内容和结果,比如从什么角度出发来获得什么样的调查内容和结果。调查的第四步,是根据具体的角度和方法,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些会形成调查的内容。调查内容一般而言是占据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认知真实的情况,这些真实的情况也正是以细节和具体的信息体现在调查内容之中。第五步也就是获得最终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也正是根据调查的内容所得出的精炼的结论的形式,是对于调查问题的回答。当获得调查结论之后,也就可以给出相应的参考价值。在进行调查研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去认知真相,因此客观性是必要的。客观性也是通过可以量化的、具体的、可视化的信息来做支撑。但仅有客观性是不够的,如果客观的信息只是片面的和表面的,这样不一定真的有参考意义。所以设计调查的时候,考虑全面性和深刻性是重要的,对于真实的认知,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就是在最后形成结论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高度,要能够精炼的从详细复杂的调查内容中,获得简洁深刻的结论。这样总的来看,调查研究的内容还是有着较为清晰的指导,可以帮助自己从背景、目的、思路、内容和结果的五个部分来开展。同时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有客观性,有调查的广度、深度,还有高度。调查就是为了帮助认知真实的情况。
从理论上讲,调查研究的方法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具有很多不同 的层次。最高层次的是方法问题的基础理论,其次是一般的方法理论,最低层次的是具体的可供直接操作的方法和技术、技巧。最高层次的方法理论是哲学理论。哲学理论是一切具体科学、具体理论的基础,因而也是调查研究方法理论的基础理论。任何哲学理论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整个世界存在、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对我们认识和研究一切问题、对我们进行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必须掌握和精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可能掌握和运用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与调查方法有关的各种专门理论是调查研究方法理论的中间层次,也就是调查研究方法的一般理论。这些理论对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调查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原则、技术性理论,以及有关的数学理论(如概率理论)、社会统计学理论等,都属于调查研究的方法理论。比如,有关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一般规则、基本要求,实行抽样调查的概率原则,进行数量分析的数学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等,都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直接加以运用的。此外,与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有关的专业理论,对于调查研究也具有方法论意义,适当了解和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实施调查,有益于提高调查质量。在调查研究方法的一般理论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系统科学 理论。所谓系统科学理论,是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的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的统称。系统科学理论具体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一般存在方式和一般发展规律,包含着一种崭新的科学方法论。系统科学理论所包含的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和定量化原则等,都是调查研究中需要遵循和坚持的基本原则。系统科学理论对于认识客观世界、认识人类社会的指导意义和对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已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在社会调查中,不论是对研究对象的要素或是它们之间的联系的 考察,还是对研究对象的功能和内在机制的考察,都不能抛开研究对象整体这一基本点。从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方案、收集资料,直到研究分析、得出结论,都应从系统整体性出发。在系统论看来,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自成系统的。一个工厂、一个行业可以看成一个系统,一个家庭乃至单个人,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这 些系统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例如,一个企业就有许多构成要素,职工人员要素、机械设备要素、技术工艺要素乃至人工环境要素、群体心理要素等。根据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在进行调查的时候,一定要有系统整体的眼光;在调查全面情况的时候,要考虑到各个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还要考虑到系统各种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调查某一方面问题时,要考虑到全面情况,考虑到整体情况与某一方面情况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到某一方面的问题与其他各方面问题的关系。系统,是指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由要素构成,每个要素各有其特殊本质, 构成系统的复杂性。要素既影响整体的性质,又受到整体性质的影响。要注重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只有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与稳定。社会调查既要了解系统的内部运行环节,也要把握 系统与外部环境平衡的机制。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际调查方法和技术与分析研究方法和技术两个方面。实际调查方法也就是搜集资料,又可分为实地调查和文献法两种。实地调查的具体方法主要有访问法、座谈法、观察法、参与法、问卷法、测量法、统计法、实验法等。实地调查是一种直接调查, 上述方法都是被用于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专门技术和具体方法。所谓文献法,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课题,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获取 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相对于直接调查的各种具体方法,文献法具有间接性,采取这种方法收集的是第二手资料,具有静态性和历史继承性,适用于探索性研究、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研究,以及专门的历史课题研究。文献的类别有很多,除了文字文献以外,还有数字文献和音像文献。文字文献包括书籍、报刊、档案、记录、简报、史志、日记、笔记等。数字文献包括统计年鉴、统计报表和各种数据表格等用数字记录的历史 资料。音像文献即声音和图像文献。声音文献就是用录音记载的有关 资料。图像文献则是以电影、电视、图片、绘画、雕塑等作为载体的各 种资料。文献调查的具体方法有索引法、考察法、访问法、卡片法、笔 记法、复印法、摘录法、抄写法和专家咨询法等。分析研究是整个调查研究活动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分析研究是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对通过调查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系统的处理,把感 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分析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有分 类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矛 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数理模型法、社区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预测研究法、假设研究法、逻辑研究法、功能分析法、语义分析法、投射技术法等。这些方法,有的适用于资料描述,有的适用于资料解释,有的适 用于定性研究,有的适用于定量研究。它们之间是互相交叉的,在具体的 分析研究中需要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但它们又有各自的特点,具有不同的作用,因而适用的范围也就互有差异。文章摘自《新时代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指南》
调查研究,就是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最近一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频频深入开展考察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并多次要求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近日,他又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兴旺发达的传家宝。我们党是一个十分重视调查研究的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并以身作则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十八大结束后不久颁布的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改进调查研究”。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首次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我们到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问计于民的直通车。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调查研究,就是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真正把工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调查研究是把握规律、正确决策的基本功。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最早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功。作决策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对情况的准确把握。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冷静分析形势、掌握真实情况、找准症结所在,我们才能作出正确决策。那种看看文件,翻翻报纸,听听汇报,上上网络,拍拍脑袋形成的决策,在工作实践中往往是漏洞百出,离题万里。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掌握大数据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调研方法。领导干部应当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使大数据在调查研究、科学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最近在吉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深入研判、深入调查、科学决策。”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我们面对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儿、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战胜各种风险考验,始终向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要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形势严峻复杂,任务异常繁重,亟须深入调查研究,科学精准施策。调查研究需要注意“四忌”:一忌思想懒惰,走不出机关大院。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缺乏“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事业心;有的贪图舒适、安于现状,缺乏应有的朝气和锐气,以致工作死气沉沉。凡此种种,都能从不重视调查研究上找到“病根”。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单位职能和岗位职责,开动脑筋,迈开双腿,深入基层一线,思考创新举措,推动工作落实。二忌作风漂浮,脚上沾不得泥土。从某种意义上说,调查研究过程就是一个向基层、向实践、向人民群众“取经”的过程,既然是“取经”,就必须虔诚、虚心,看人民高于自己,学人民改造自己。从现实情况看,有的领导干部喜欢“老爷式调研”,有高高在上之意,无躬身谦卑之心,不像来“取经”,像是来“宣旨”;有的满足于听听汇报、看看展室,不愿意深入一村一户、一岗一站,脚上沾不得泥土,身上带不得灰尘;有的搞“选择性调研”,习惯被安排、被引导,走“经典路线”,看“亮点工程”,回避矛盾、绕开问题。要深入抗击疫情和生产生活一线,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亲身感受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中的矛盾、推进复工复产复课中的困难,获得最真实的感性认识,掌握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取得“真经”。三忌感情疏远,听不到真实声音。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不讲真话,不怪群众,只怪自己。”有的领导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得不牢,淡化宗旨意识,不走群众路线;有的调研谈话摸不清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不会说群众的语言,自我表白,自说自话。调查研究也是一项群众工作,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一定要端正指导思想,既要“身”到,更要“心”到,准确掌握调研对象的思想脉搏,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用真心真情摸到真实情况。四忌脱离实际,不注重解决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现实问题去搞所谓调研,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自欺欺人的“花拳绣腿”。从现实情况看,这种“虚假调研”仍未杜绝。有的为完成指标任务而调研,而对调研的质量效果则不管不问;有的调研结束就万事大吉,要么没有形成调研报告,要么不向党组织专题汇报,要么把调研成果束之高阁,调查研究成了“一锤子买卖”。必须在调研工作中牢固确立问题导向,紧密结合职责使命设置调研课题,明确任务要求。注重调研成果运用,真正发挥好调研在科学决策、完善政策、精准施策中的基础性作用。(来源:2020年《旗帜》杂志第5期)
文 | 写赢职场2020你好,这里是写赢职场2020,我是吕小赢。调查研究是一个了解情况、推动工作的过程,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面对矛盾交织、错综复杂的情况,只有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找到内在规律,才能有助于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为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几乎各级政府都设置了一个部门,叫做研究室。除了起草政府工作报告、重要领导讲话之外,最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开展调查研究,服务领导决策。研究室,可以说是各级政府的智囊团,也集齐了所在区域最能写、最会写的精英之才。我们要像这些人学习,最难也是最有用的就是学习如何做调查研究。当然,调查研究这件事儿,难度很大。有公文写作老法师曾经这样跟小赢说:“从信息、简报、总结、讲话稿到调研文章,难度依次递增。如果连调研文章都能搞定,那其他公文就都是小菜一碟了。”其实,信息、简报、总结、讲话稿如果说还只是停留在文字和思维层面的话,那么调查研究则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其实就是深入。所以,调查研究不可不深入。在工作中,小赢经常看到各类调研报告,标题起得好、理论堆得多、字数也不少,但看不出什么实际内容,对工作的指导作用也十分有限。总体看下来,不过是文献综述罢了。没有起到发掘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并有效指导工作的作用。我们又该如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呢?在这里,小赢相结合几个例子,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怎么让调查研究更深入。01调查研究要目的鲜明工作中,小赢发现,很多人写调研论文,基本几天就能写出来。而且是在办公室里埋头吭哧吭哧写两天就好了。这种调查研究,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调研而调研,没法解决实际问题。事实上,真正经典的调研文章,都是以目的鲜明为前提的。如果调研一开始,我们漫无目的,要了解什么情况?不知道。要解决问什么问题?也不知道。那么,这样的调研很容易流于形式,最终除了一篇调研文章,什么声儿也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为一篇经典之作,目的就很鲜明。就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在这样一个目的指引下,作者深入湖南相关县调查,写成报告,成就了一篇不可多得的调研佳作。所以,调查研究要深入,就必须目的鲜明,有着强烈的目标意识。切不可漫无目的地游走,最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收获也没有。其实,不仅仅是调查研究,不论做任何事,我们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思维,采取的举措也必须紧紧围绕目标展开,这样才能事半功倍。02调查研究要肯花时间 前面我们说到,有的小伙伴写调研文章,几天甚至一两天就写好了。但对事物的认知,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对情况的了解、规律的把握,也必须要有相当时间量的投入,否则很容易浅尝辄止。还是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例,作者从1927年1月4日起至2月5日止,共32天,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如果只是花个一上午时间看看材料、翻翻书籍,那就只能沦为坐而论道,无益于达成调研目标。当然,我们很多人在日常工作中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调查研究中去,但做好调研,必须得投入时间。所以,很多搞调研的人,干得很辛苦。有的老师连着几年的时候都要去跑菜市场调查菜价,而且这还是加了班不算工资的。当然,成效也是很显著的。第一手的菜价情况,成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助推器,这大概也是对花时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一种最好的回报。03调查研究要范围广泛只听一家之言,无异于盲人摸象或者管中窥豹,无法全面掌握情况。所以,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范围广泛,避免偏听偏信。一方面,地域要广泛。《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考察了5个县,避免了把某个地区的个性当做共性,更能发现本质规律。如果我们要对某项工作开展调研,那也绝对不能只去一两个区,必须要有一定数量支撑,才能避免以偏概全。另一方面,对象要广泛。比如我们要调研某地“一网通办”情况,就不能只盯着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而要把服务对象、社区居民、专家学者等包含在内,否则,无法了解工作举措和取得成效。好的,今天我们的关于如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讨论就到这里了。目的鲜明、肯花时间、范围广泛,其实也只是搞好调查研究的部分要求。在接下来的文章里,小赢会从不同角度对调查研究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大家一起攻克调研碉堡,写出职场精彩。写赢职场2020,8年资深公文写作人士,清华本硕,多次获地市级调研、信息各类奖项。我会跟你分享从公文写作小白到单位笔杆子的进阶之路,同时也会和你一起学习公文写作经典书籍,打磨好公文写作核心竞争力,助你写赢职场。
来源:解放军报“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一句被频繁引用的名言,但我们更应知道他在说这句话一年后,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提出的“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在调查前面加上“正确的”这个限定词,明确了通过调查研究取得发言权的前提条件,强调了正确开展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要避免犯决策错误,因此必须善于做正确的调查研究。选准调研课题是前提。加强调查研究,重视解决问题,首要的是选准方向、定准课题。如果选题偏颇,形成的思路举措必然偏离正轨。一方面,善于把握调查研究的针对性特点,真正把那些影响和制约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选出来。要围绕大局和中心工作,既关注上级强调什么,又把握本级主要问题是什么,知晓官兵在期盼什么,紧扣当前重点热点难点,精心选题,为破解建设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找到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另一方面,注重把握调查研究的系统性特点,既重视围绕大项任务选题,又不忽视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既重视全面性综合调研,又在专题调研上求深入;既重视全局性长期性工作,又不忘重点部位和建设短板。坚持实事求是是根本。影响调查研究正确性的因素很多,避免受到影响和干扰,就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调查工作的灵魂,背离了它,调查工作就要走上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歪路。要求真,克服定调找实证、划框要情况的虚假调研,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要求深,坚持沉到末端摸情况,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像剥笋子一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了解事情真相,找准问题症结。要全面,围绕调研主题,既到机关了解情况、又深入基层听取意见;既去成绩突出的单位总结经验、更去矛盾集中的单位剖析原因;既听正面的报告、也听反面的情况,做到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才能全面“解剖麻雀”。走好群众路线是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待调研对象,要有求教的态度,无论到哪里,都“要求自己先做一个学生”,秉承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理念,坚持问政于兵、问需于兵、问计于兵,与官兵同坐一条板凳,共同研究解决基层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保持求解的诚恳。基层官兵身处部队建设一线,不仅切身感受到事物的现象,而且也深知事物的根本,积累了许多真知灼见。既要依靠官兵找问题,还要真诚问计于官兵,把他们头脑中那些可能还不够系统、不够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有效思路和科学举措。科学分析研究是关键。调查和研究两者密不可分,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升华。研究的深度,决定着对问题认识的高度和对规律把握的程度。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重调查轻研究甚至只调查不研究的现象。对此,习主席指出,“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如果求方便、图省事,不愿对调查得来的材料和情况进行研究,那样只能停留在表面,摸不清问题、研不透规律、找不到对策,白白浪费了调查的精力。要按照陈云同志倡导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对调查得来的材料和情况作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归纳整理、提炼综合,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回归实践检验是保证。调研源于实践,调研成果指导实践,调研成效自然要依靠实践来检验。由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所以不能认为,对某一件事情只要经过一次调查,就可以真理到手、规律在握,因而对调查结果“一锤定音”。调研的成效如何,还要回到实践中检验,坚持用解决问题的成效评价调查研究的实效,并在实践中化解新矛盾、实现新发展。编辑:迟语洋
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作者:洪向华《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31日 07版)【专家学思】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可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就此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学习理解、切实践行这些论述,对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决策是领导干部的一项日常工作,而正确决策往往来自调查研究。绝大多数决策是因为预见了问题、遇到了问题并为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只有找准了问题和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决策目标,提出解决办法。领导干部因存在的问题而调查,为解决问题而研究。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方法、手段越来越多。但不管手段多发达、方法多丰富,都不能替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所以,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备基本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要做到“四个紧扣”。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进行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来自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来自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我们党从来不回避问题,而是直面问题,探究解决问题之道。只有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调查研究的过程才能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调查研究要改进作风,注重实效。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要想察实情、解民意,就必须亲自进行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只有通过走访基层、深入调查,才能为脱贫攻坚和区域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调查研究要想取得实效,必须改进作风。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到工作局面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常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作者:洪向华,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