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8月31日下午,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论坛暨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交流会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应邀作题为“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副校长、教务长杨斌致辞并作题为“研究生培养如何向制度、管理和文化要质量”的主题报告。副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杰主持会议。洪大用作主题报告洪大用在主题报告中指出,新中国首次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阶段,人民生活出现了新需求,我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技术经济竞争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具有历史性、标志性的意义,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明确了研究生教育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的定位;明确了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四为方针、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分类发展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明确了优化学科专业、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评价制度、加强质量管理等工作任务;强调了研究生教育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洪大用提出将尽快印发系列政策文件,加强督导指导和示范引领,注重强调科学性、体系性、协同性、持续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杨斌作主题报告杨斌分享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学习体会,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等重要指示,强调学校在接下来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月中要从研究生教育的相关制度、管理、文化等方面着手,努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杨斌提出以“研”突破,迸发创新活力,加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他指出,“研”是钻研探究,也是精通突破;“研”就意味着精细培养,也更应导学相长。以“研”突破,培养中要重视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水平提升;要向“入口”“出口”关要人才质量;要深化改革,构建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要开放融合,完善研究生教育生态系统;要建立及时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机制。杨斌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管理、文化对质量的影响,并以研究生学位评定标准破“五唯”为案例,分享了清华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上中的思考、行动与展望。周杰主持会议会议现场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论坛暨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交流会也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月”活动的序幕。清华大学各院系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教学主管、教学办主任、研究生教育管理研修班学员、研工组成员,学校有关部处负责人和研究生院、研工部全体人员等现场参会。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等部分高校研究生院以腾讯会议或雨课堂方式线上参会。会议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来源 | 研究生院图片 | 常志东排版 | 胡琨编辑 | 李华山 程曦
来源:中国网“第二届全国地学研究生论坛”12月19日-20日在湖南长沙举办。本届论坛以“荟萃地学英才,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南大学共同承办。据了解,本届论坛共有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0余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围绕地质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础地质科学研究进展、矿产资源经济与矿政管理等多个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与研讨。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地质学会作为服务全国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团体,肩负着推动青年地质人才快速成长,促进地质科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责任。本次论坛搭建了一个供全国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将激发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活力。会上,作为优秀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代表,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李帝铨,国家优青项目获得者郑义、孙玉军,分别做了题为“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探测技术”“熔体-流体地球化学:方法与应用”“大陆岩石圈三维热-流变结构及对青藏高原隆升和扩展的影响”的学术报告。参会的研究生们围绕相关主题分别在20余个分论坛上做了学术报告。责任编辑: 陈硕
5月17日-18日,电子科技大学第二届“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发展论坛在清水河校区举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研究生会代表以及四川省学生联合会代表参与此次论坛。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胡皓全,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汪利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罗大明出席开幕式。胡皓全代表学校祝贺本次论坛顺利召开,表示高校研究生会在团结凝聚研究生、带领广大研究生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学好真本事真功夫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鼓励青年学生在专业上精进、在精神上强大、在品味上升华,不忘初心,把个人目标、学校荣誉和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为学校人才培养、研究生发展、研究生会组织建设等建言献策,共同为研究生成长发展贡献力量,为“双一流”建设助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本次论坛分为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第三届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年会、“电子信息”时代论坛、研究生组织发展论坛三大主题环节。研究生学术论坛以“新时代·新视野”为主题,研究生院院长王秉中,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汪利辉,国家青年特聘专家陈益凯教授,IEEE高级会员冯钢教授和来自华为、中兴、联发科的企业嘉宾,学术论文获奖作者与全国各兄弟院校研究生们参会。王秉中致欢迎辞,指出研究生学术论坛为川内外高校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开展学术探讨、共享学术成果的良好平台。论文专家评审组代表陈益凯教授介绍了论文的评审标准和评审情况,并宣读获奖论文名单。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玮同学代表获奖作者发表感言。随后,各高校青年学者通过主题分享、自由讨论等形式开展了深入交流。“电子信息”时代论坛包括“行业发展论坛”与“学术前沿论坛”两部分,分别邀请来自中兴、华为、联发科的企业专家与我校林先其、冯钢、崔国龙、宋井宽教授和高校研究生代表深入探讨“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G技术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当下学术、行业热点问题。崔国龙教授对本次学术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5G时代带来的各行各业的需求和工作机会非常多,在这个行业,有想法就有精彩。在研究生组织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许繁华等五位高校研究生会代表分别做了研会工作分享,高校代表们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研究生群体、如何更好地搭建宣传平台、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扩大影响力三大主题展开分论坛交流探讨。中南大学代表就“如何更好服务研究生群体”提出应当设立理工科和人文科相互交叉发展的学术论坛,从研究生的真正需求出发,组织开展趣味性强的活动;复旦大学代表就组织机构建设问题也提出了建议,建议采用交叉学科制,推出交叉研究机构,为研究生科研、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各高校代表集思广益,针对组织结构、制度、职能及开展活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举措。闭幕式上,西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代表作为汇报人分别介绍各分论坛的讨论成果,我校研究生会发起倡议,号召广大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勇担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敢做新征程的开拓者,愿做新使命的奉献者。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由研究生院牵头策划,研究生会组织举办了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发展论坛。论坛旨在为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会代表搭建一个多领域、跨学科、全方位的沟通交流平台,探索发挥学生组织力量在引领广大青年研究生砥砺奋进、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校研究生会每年5月将会持续举办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发展论坛。来源: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 王龙龙)“献青春智慧,护绿水青山”,11月3日上午,首届全国地学研究生论坛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幕。据悉,本届论坛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以“献青春智慧,护绿水青山”为主题,分10个分论坛开展为期2天的学术交流与深入研讨,全国3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代表参加本届论坛。图为首届全国地学研究生论坛开幕式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龙龙 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万力在致辞中介绍了本届论坛的举办背景。他表示,举办首届全国地学研究生论坛,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精神,推动青年地质人才快速成长,促进地质科技发展,致力于打造地学青年学术交流的品牌和平台。他还对举办本届论坛提出了希望,良好的学术氛围将为今后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希望代表们以后的学业道路上大展宏图,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世纪复合型地质人才。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纪占胜分析指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党和全社会共同理念的情况下,矿业勘探开发、生态保护和修复、地质工作的对象、内容、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客观地要求在校研究生这支生力军具有更宽广的眼界、更精湛的技能、更强烈的创新意识。他表示,本次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使他们拥有了自己的主场,从参会者变成会议的举办者,从台下的听众变成台上的演讲者,从接收别人的知识变为阐述自己的认识。使他们拥有了一个培养服务精神、在实践中增强组织才能的社会实践平台。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曙光在开幕式分别作了题为《把握人生,开创自己的路》和《深部碳循环及Mg同位素示踪》的报告。赵文津院士结合自身科研经历,鼓励青年科学家和研究生们,立足新时期、勇担新使命、创造新方法、走出新道路。李曙光院士介绍了地球化学前沿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地学工作者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参会研究生们围绕“献青春智慧,护绿水青山”主题分别作学术汇报和深入讨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研二学生袁悦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青年人员,我们要牢记使命,倡导并时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科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为祖国的绿水青山,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学专业研二学生蒋华表示,当前,我们既要加大对国家资源的勘探,但是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是做环境的破坏者,要做环境的守护者。对于本届论坛,参会研究生感触颇深。“参赛同学都很努力优秀,我们大家都在互相学习切磋,收获满满。”袁悦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有新使命和新担当,要创新思路和方法,并走出一条新路。蒋华告诉记者:“参加这次论坛,认识到当前大部分优秀的地学研究生在做什么,通过交流,开拓了自己的视野,特别是两位院士的讲话,让新一代地质工作者有了新的使命、新的目标,这是贡献青春和热血的时代,希望越来越多的地学研究生能够加入进来,一起携手为中国明天的地学发展积极努力。”谈及未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专业博一学生吴爽爽告诉记者:“希望从事的水库滑坡研究,能够将科学研究的四个范式充分利用,发展与兼容现场经验、物理力学理论、数值仿真模拟、数据挖掘等四个研究方法,逐步形成有体系的研究成果。”西南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研二学生刘雨佳表示,在未来的研究和工作中,打算以寻求更高效合理开发地质资源的方法为目标进行研究,如果有机会一定会攻读博士学位,在科研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11月21日,第五届辽宁省作物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开幕。本届论坛由辽宁省教育厅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承办。来自沈阳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等10所大学的600余名师生参加论坛活动。该论坛为辽宁省教育厅和江苏省教育厅对接项目,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报告、举办研究生学术报告、参观座谈交流为主要方式,为作物学领域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和科研实习平台,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拓宽研究生科研思路,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论坛致力于提升我省一流特色学科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为建设教育强省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本次论坛特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及育种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新海研究员作《玉米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马有志研究员作《抗旱基因挖掘与转基因小麦创制》报告。来自10所高校的47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论坛上进行了学术汇报,34名研究生进行了学术墙报展示。经专家评审,28人获得优秀报告奖,12人获得最佳墙报奖。沈阳农业大学作物学学科至今已有82年的历史,现设有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其中“东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实验室”是农业部在东北唯一水稻专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北方超级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陈温福院士为带头人的“北方粳稻核心科技与关键技术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副校长辛彦军介绍说,农作物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研究生是科研的生力军,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学术交流是研究生期间的重头戏,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是丰富研究生经历和提高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来源:辽宁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红网时刻12月8日讯(通讯员 唐志远 廖爱娣)12月6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我校研究生院、公共管理学院共同承办的湖南省第十三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分论坛在学校图书馆报告厅召开,湘潭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刘建平教授,湖南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唐宏伟主任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来自国内高校的20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论坛。开幕式上,副校长刘建平教授简单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与发展现状,他强调举办研究生创新论坛,是增进校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聆听不同风格学术声音的重要机会,是广大研究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重要过程。唐宏伟主任指出国家治理效能源于制度基础,必须更加重视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鼓励广大研究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本次分论坛设置了特邀大会报告、研究生口头报告等环节。在特邀大会报告环节,华南师范大学张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易承志教授、同济大学余敏江教授、天津大学李磊教授等受邀专家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选拔制度的百年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推进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研究逻辑与实践进路”“精准扶贫中国家自主性的内在张力及其调适”“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城市群发展道路探析”的学术报告,为参加论坛的研究生们奉上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方式独特的学术盛宴。在口头报告环节,研究生们围绕“城乡生态共生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新冠疫情防控的区域协同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等研究方向开展了学术思想碰撞与创新成果分享。本次分论坛录用了国内高校研究生学术论文61篇,评选并表彰了优秀论文39篇,其中特等奖论文3篇、一等奖论文6篇、二等奖论文11篇,三等奖论文19篇。【来源:红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楚天都市报5月16日讯(记者肖杨 通讯员 张亚蓓)为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打好“双一流”建设攻坚战,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承办的第六届“文澜论坛”主论坛暨颁奖典礼将于5月17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泉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新时代要求新变革,十九大提出要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动建设充满活力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结合学校学科特色,本届研究生“文澜论坛”以“新时代背景下的管理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为全国各高校管理类研究生搭建高水平、多层次、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言献策,贡献才智。本次论坛来稿覆盖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102所知名高校,由校内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从450篇硕士生、博士生来稿中共评选出35篇学术精品,并邀请获奖作者参加现场论坛开展研讨交流。论坛期间,还将同时举办四个学科分论坛以及高校研究生会主席高峰论坛,以主题报告、参观交流、面对面访谈、分享互鉴等形式,就现代管理创新、产业政策与创业企业创新、研究生会特色工作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集思想荟萃,树科研新风。据悉,多年来,中南大人凝聚共识,立足经、法、管等优势学科,坚持“人文化成,融通创新”的研究生教育理念,以“推动学风建设和服务学术科研”为工作重点,与时俱进,强化交流,着力为广大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力争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研究生“文澜论坛”作为中南大的学术品牌,自2014年首创就获得了全国众多高校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成果丰硕,备受好评。
本网讯(通讯员 曾洁 唐志远)近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湖南省第十三届研究生创新论坛分论坛在各高校举办。论坛旨在为研究生们提供一个高起点、宽视野、多层面的研讨空间,加强各高校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助力各高校研究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湖南科技大学分论坛12月3日,由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湖南省第十三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分论坛暨湖南科技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唯实·创新”学术论坛在湖南科技大学举办。该论坛共收到论文409篇,共评选出161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32篇,二等奖44篇,三等奖85篇。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刘建武教授在论坛上作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的主题报告。参会研究生们还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和“抗击新冠疫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研究”为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湘潭大学分论坛12月6日,由湘潭大学研究生院、公共管理学院共同承办的湖南省第十三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分论坛在湘潭大学举办。华南师范大学张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易承志教授、同济大学余敏江教授、天津大学李磊教授等受邀专家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选拔制度的百年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推进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研究逻辑与实践进路”“精准扶贫中国家自主性的内在张力及其调适”“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城市群发展道路探析”的学术报告。之后,在场研究生们围绕“城乡生态共生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新冠疫情防控的区域协同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等研究方向开展了学术思想碰撞与创新成果分享。该分论坛录用了国内高校研究生学术论文61篇,评选并表彰了优秀论文39篇,其中特等奖论文3篇、一等奖论文6篇、二等奖论文11篇、三等奖论文19篇。【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以“研究生教育的新时代:纪念中国研究生教育恢复招生四十周年”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研究生教育国际论坛16日在北京举行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强调,四十年来,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飞跃;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体系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构建;中国研究生教育为支撑国家创新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中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影响力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朱之文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办好中国研究生教育,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着力培养国家和社会紧缺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着力产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特别是紧紧围绕培养模式、资源配置、评价机制、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不断健全研究生教育的体制机制,着力在内涵建设上狠下功夫,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激发研究生教育活力,加快推动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要主动适应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趋势、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加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外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融合共享、办学模式相互借鉴、学历学位相互认可,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努力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60多位专家学者和国内近400位研究生教育战线代表参加会议。论坛上,北京大学副校长龚旗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副主席Julia Kent(茱莉亚·肯特)、欧洲大学联合会博士教育委员会主任Alexander Hasgall(亚力山大·哈沙格尔)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论坛还设有“全球研究生教育新挑战、新机遇和新未来”“博士生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学术伦理与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六个主题分论坛。据介绍,中国研究生教育国际论坛被列入2018年教育部“奋进之笔”之“争先计划”,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联合举办,致力于搭建研究生教育领域国际交流和对话平台。(光明融媒记者晋浩天)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放缓,国际经贸领域保护主义的不断抬头,部分国家开始通过国内立法的方式加强对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限制,甚至采取单方限制措施发动“贸易战”,阻挠WTO上诉机构的专家遴选,对现有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造成了冲击和破坏。新形势下上述矛盾和冲突加剧,也为中国带来了有关国际诉讼的风险。如何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继续坚持和改进多边经贸体制,为建立更加权威、有效和包容的国际法贡献中国智慧,是每一个国际法学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命题。在此背景下,为了聚焦学术前沿,开拓学术视野,鼓励学术创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拟举办以“新时期的国际法问题研究”为主题的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本次论坛将采取线上、线下研讨会的方式(视疫情发展情况另行通知),旨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有志投身于国际法学研究的学子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以期加强各高校国际法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丰富知识底蕴,启迪创新思维。在连续5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20年上海“国际法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将继续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主办、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和上海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协办。论坛组委会现向全国各高校在读国际法学和相关专业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征集参会论文。01论坛时间和地点1、时间: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暂定)2、地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3、方式:本次论坛将采取线上、线下会议研讨的方式进行02论坛主题:新时期的国际法问题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1、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创新性研究2、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法问题3、人工智能与新技术发展的国际法问题4、国际司法机构:中国的参与和影响5、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国际法律问题6、新形势下涉外争议的解决7、国内法律域外适用的标准和程序研究8、“长臂管辖权”的理论与实践9、海牙国际私法公约与中国的立场10、国际商事法庭域外实践与中国国际商事法庭运行问题11、国际商事仲裁的新发展12、WTO改革与多边贸易体系走向13、中美贸易争端中的国际法问题14、对外经济制裁的国际法问题15、《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后续进程及其中国加入的法律问题16、新时期国际金融法新发展与国际金融基础设施法律问题17、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的国际法治03会议论文提交1、征文对象:全国各高校在读国际法学和相关专业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字数要求:7000-10000字左右3、征文截止时间:2020年9月30日4、征文应围绕主题且是未公开发表,不存在任何学术不端行为的学术论文,文责自负。5、论文撰写项目及顺序为:标题,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学校,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6、论文格式:论文题目: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上空一行,1.5倍行距;作者(XXX,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8级民商法学专业):四号宋体,不加粗,居中,下空一行,1.5倍行距,作者大于等于一位时姓名间以两个空格隔开,脚注格式见本页底部;摘要:摘要内容字体设为小四号楷体加粗,单倍行距;关键词:(与摘要内容最后一段之间空一行,XXXX;XXXX;XXXX):小四号楷体,关键词之间用一个分号分隔,下空一行;正文格式:中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五号 Times New Roman,全文行距设置18磅,两端对齐,首行缩进两个字符;文章篇内的节次与子目次序为:“一、”、“(一)”、“1. ”、“(1)”、“①”。(注意,在“1.”后空一格);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居中,与上文之间空一行,空行格式与正文格式一致;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首行缩进两个字符,二级标题与标题或正文间不空行;三级标题格式与正文格式一致,三级标题与标题或正文间不空行(如果各级标题出现在一页的最后一行时,须将其放到下一页的第一行,即与标题后段落放在同一页)。7、参考文献格式如下:中文:[1]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增订新版·上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2][美]E·博登海默:《法律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吴高盛主编:《公共利益的界定与法律规制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4]余劲松:《国际投资条约仲裁中投资者与东道国权益保护平衡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2期。[5]梁峥华:《投资条约仲裁的正当性危机及克服——兼谈我国的对策》,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英文:[1] Michael Waibel, Asha Kaushal, Kyo-Hwa Liz Chung and Claire Balchin, The Backlash against Investment Arbitration: Perceptions and Reality, Wolter Kluwer Law & Business Press, 2010.[2] Susan D. Franck, The Legitimacy Crisis in Investment Arbitration: Privatizing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through Inconsistent Decisions. Fordham Law Review, Vol., 73, 2005[3] WTO: Report of the Panel, European Communities -Measures Affecting Asbestos and Asbestos - Containing Procts, WT/DS135/R, adopted 18 September 2000[4] Robert Azinian and Others v. the United Mexican States, http://www.naftaclaims.com/disputes_mexico.htm8、论文提交方式: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邮件主题:学校+作者姓名+论文名称,如“复旦大学+张三+论文名称”,发送至邮箱:suibelaw2020@163.com9、作者信息:请填写本通知所附之信息表并随论文一并发送至邮箱:suibelaw2020@163.com10、注意!投稿文章应严格符合会务组的格式要求,若投稿文章格式错误达到十处以上,将直接取消评奖资格。格式错误超过五个,减五分(影响最终评奖等级)。04论文要求及优秀论文评选(一)论文评选以公平、公正、择优推荐为原则,评审组在参考以下标准的基础上可根据经验评判论文质量:1、论文选题新颖,具有学术或实务研究价值。2、论文格式符合要求(尽量引用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均应完整、客观注释)。3、论文结构完整,论证缜密,不属于教科书式的介绍。4、论文语言表述规范,使用法言法语,语句通顺。5、论文逻辑清楚,观点明确,不存在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片面追求文字数量的现象。6、论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对相关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二)论文评奖1、本次论坛设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七名,优秀奖十名,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评选的优秀论文将结集在《上海法学研究》专刊发表。2、论坛将组织评审专家对提交的论文进行匿名评审,确定获奖名单,对获奖学生颁发证书。(三)本活动安排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负责解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可以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将上述安排进行调整。05会务组联系方式联系人:(龚 芮同学:19121735184 ) (熊子君同学:15279595998)(董倩倩同学:18800277276) (张晓通同学:15026573926)会务邮箱:suibelaw2020@163.com来源:Suibe法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