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猫校园和校园全媒体营销平台校果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报告》,就大学生在校园中的消费情况、广告触达、闲时APP使用、商品了解购买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极具价值的洞察。在过去的数年中,我国大学生的在校人数一直在上升,除去网络本专科生,2019年我国大学生在校人数已然超过3800万人,同比增长达7.2%。从调查结果中看,当代的大学生个性分明,爱好广泛,从兴趣爱好分布来看,他们喜欢音乐、美食、电影、上网、看书、电竞、聚会、旅游。整体上看是一群充满活力、心态乐观、享受人生并积极追求多元生活的年轻人。如今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依靠于父母,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勤工俭学的只占一小部分。据统计大学生的生活费在1001-2000元之间的占比最高,达到64.89%,总体大学生平均每月可支配生活费约为1954元。在消费偏好上,不论男生女生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社交,在校园这样一个封闭的场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尤为重要。从区别上看,男生主要以娱乐为主,女生则以悦己为首要。整体上看区别还是挺大的。通过天猫校园所发布的《天猫校园人群洞察报告》中校园人群全年偏好类目看出,作为年轻一代线上消费主力军,校园人群线上关注品类集中在悦己产品和学习工具产品,学习之余他们可能是热血沸腾的运动少年,可能是保养精致的潮流少女,也可能是宅在宿舍听歌追剧吃零食的慵懒学生党。根据不同城市线不同消费能力的大学生人群,用算法聚类及树模型将他们归类分为了都市潮流女孩、小城精致女生、精致实用女孩、都市潮玩后浪和小城气质男生等五个人群,根据不用的消费诉求精准的把握人货场细分赛道。作为Z世代中的中坚人群,在彰显自我的社交网络中,他们十分重视自己的社交,在APP使用频率上社交APP占据了大学生常用APP TOP20中的四个名额,而在使用时间上视频、游戏APP占据了大学生闲时使用时间的大头。理性消费成主流,如今大学生这一类人群对于消费的理性使得有接近6成的大学生会在购买商品前了解商品的信息,在了解商品的平台上主要分布在各个短视频、直播、网络问答等平台。完整报告可到校果官网获取
2020届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此外,除同届毕业生和大量归国留学生外,2021届的国内外毕业生也开始加入求职大军。近日,TalkingData发布《2020年高校毕业生求职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对2020年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及求职心态进行全面调研,全面解析当代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需求,从市场环境和人群画像等维度解构当代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偏好及未来求职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当代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行为偏爱“直接”当代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行为数据可以发现,偏爱“直接”是其最为显著的求职心态。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习惯了即时通讯的沟通方式,找到“对的人”直接沟通,成为其求职刚需。数据显示,当代高校毕业生在使用求职平台时,57.9%的高校毕业生希望与业务部门的直属领导进行对接,他们期待与业务对接人实现直接对话,有69.1%的高校毕业生认为与业务部门的人进行事先沟通有助于增加面试的成功几率。报告显示:在次均使用时长方面BOSS直聘位列行业首位BOSS直聘APP的人均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长都居于高位。在次均使用时长方面,BOSS直聘位列行业首位,在平台端进行20分钟以上的深度交流的高校毕业生占比45.2%。作为移动互联网一代,2020年度高校毕业生在各类APP的覆盖率整体高于移动互联网用户人群,“找工作”与“餐饮外卖”、“租房”并列,成为线上刚需。观察《报告》显示:效率是当代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阶段的第一关键词观察《报告》中所体现的高校毕业人求职画像可以看发现,效率是当代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阶段的第一关键词。求职过程中,高校毕业生大多期望在2个月内找到工作,其中1~2个月占比39.1%,1个月内的占比40.3%;同时,有六成的高校毕业生希望在5天内获得面试邀请。可见,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追求“高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自主意愿”和“创业精神”也已成为当代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显著特点。在高校毕业生求职时较为重视的因素中,仅“父母意愿”一项占比明显偏低,为13.1%。2020年下半年,招聘市场回暖,BOSS直聘于2020年5月至10月的平均日活用户数约280万,平均同比增长率超过80%,居行业首位;而在手机终端的各求职招聘类APP中,BOSS直聘平台的活跃大学生数量占比较高,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求职类APP之一。
8月13日,智联招聘发布《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将6月份仍在智联招聘平台投简历的应届大学生视为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报告显示,考虑到升学等因素,今年约有590万大学生要在市场化机构就业。智联数据显示,6月份平台上仍有26.3%的2020届应届生在求职。在大学生就业市场整体供需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智联招聘平台上针对应届大学生发布的岗位数同比下降7.1%,而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同比上升35.2%。新冠疫情暴发后的2至6月,智联招聘平台新发布大学生岗位数同比下降15.5%,而在智联招聘平台投递简历的应届大学生同比上升62.7%,供需对比更加明显。分行业来看,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下降明显。数据显示,今年2至6月,快速消费品销售(-47.0%)、中介服务(-43.8%)、软件信息服务(-38.5%)、金融(-35.9%)、互联网/电子商务(-26.8%)是应届生岗位需求同比下降最大的五个行业。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画像上,报告显示,大专学历就业最为困难。报告用“某类学历6月份仍在求职的人数/该类学历过去一年求职的人数”来计算不同学历的就业难度系数,大专学历就业难度系数最高(30.0%),本科学历就业难度系数次之(27.9%),前两者就业难度约为硕士(15.9%)和博士(11.2%)学历的两倍。此外,报告指出女大学生就业难度高于男大学生。报告指出,虽然学历越高的女大学生就业难度系数会更小,但女硕士的就业难度系数(18.9%)比男硕士(12.2%)高出6.7个百分点,在各类学历中表现出了最大的性别差异。(记者 樊华)
半岛记者 肖玲玲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智联招聘相关专家组成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发布了《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眼下,2020届毕业季已经过去,2021届秋招又将到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仍有26.3%的2020届应届生在求职”。这意味着,大学生就业面临“双届叠加”局面。据悉,在考虑升学、出国以及后续公共岗位落实等因素后,今年全国约有59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在市场化机构就业。《报告》提出了应对今明两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双届叠加”局面的举措。另外,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画像上,《报告》显示,大专学历就业最为困难。在大学生就业市场整体供需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智联招聘平台上针对应届大学生发布的岗位数同比下降7.1%,而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同比上升35.2%。新冠疫情暴发后的2至6月,智联招聘平台新发布大学生岗位数同比下降15.5%,而在智联招聘平台投递简历的应届大学生同比上升62.7%,供需对比更加明显。另外,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错配主要体现在区域机会和流动意向错配、学历要求与学历结构错配、能力要求与专业背景错配、企业性质与就业偏好错配、行业需求与求职热度错配、岗位缺口和职业选择错配等6个方面。从区域机会和流动意向看,当前东部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51.3%的就业岗位需求,而6月份大学生往东部地区投递简历的比重达57.0%,高出前者5.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提供了22.6%的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但只有18.0%的大学生把简历投递到中部地区。从城市维度看,新一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分别提供了37.5%和11.1%的大学生岗位需求,但在6月份收到的大学生简历比重仅分别为35.9%和9.8%,成为吸收大学毕业生的“洼地”。另外,对不同性质企业有很大的就业偏好差异,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最大的一类供需错配,当前民营企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65.8%的岗位需求,但6月份只有27.8%的大学生简历投递到民营企业。相反,国企、外企和上市公司分别只提供了5.4%、5.2%和6.8%的大学生岗位需求,但投递到这3类企业的大学生简历比重竟分别达到13.8%、16.3%和11.3%。分行业来看,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下降明显。数据显示,今年2至6月,快速消费品销售(-47.0%)、中介服务(-43.8%)、软件信息服务(-38.5%)、金融(-35.9%)、互联网/电子商务(-26.8%)是应届生岗位需求同比下降最大的五个行业。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画像上,报告显示,大专学历就业最为困难。报告用“某类学历6月份仍在求职的人数/该类学历过去一年求职的人数”来计算不同学历的就业难度系数,大专学历就业难度系数最高(30.0%),本科学历就业难度系数次之(27.9%),前两者就业难度约为硕士(15.9%)和博士(11.2%)学历的两倍。此外,报告指出女大学生就业难度高于男大学生。报告指出,虽然学历越高的女大学生就业难度系数会更小,但女硕士的就业难度系数(18.9%)比男硕士(12.2%)高出6.7个百分点,在各类学历中表现出了最大的性别差异。从6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专业分布来看,会计专业仍在求职的大学生规模最大,占比达到11.8%,其次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8.1%)、计算机科学(7.0%)专业,法律专业的占比也达到了1.7%。这些专业本属于“热门”专业,但大专学历和一般院校背景的毕业生占这四个专业就业困难群体的近六成,其在专业质量上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对于专科应届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对于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为法律;对于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是会计。再从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重看,烹饪(41.8%)、会展管理(40.7%)、休闲体育(37.7%)和旅游酒店管理(34.8%)等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专业。■如何缓解?针对上述“错配”现象,《报告》也同时提出了建议:大学生就业即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双届叠加”局面,必须以超常规的政策“组合拳”,对冲周期性因素,缓解结构性因素,降低摩擦性因素。首先,以大规模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共岗位对冲周期性因素。目前,大学生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首次就业群体。相较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针对农民工的传统反周期就业政策,应结合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目标,为今明两年应届毕业生提供“大规模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共岗位”。“比如在社区、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基层机构,设置流行病调查员、社群健康助理员、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评估师等公共岗位,并通过持续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医疗、社区管理、康养产业等领域,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就业机制。”卓贤说。其次,以新经济导向的“大学生后教育体系”缓解结构性因素。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对稳定我国就业市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着力点。卓贤建议,高校可探索以新经济为导向的“大学生后教育体系”,联合各领域的头部企业,在专升本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以及未就业毕业生后续教育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再次,以提高“云端招聘”的质量和渗透率,降低摩擦性因素。新一届大学生就业的秋招和春招即将到来,传统大型现场招聘会能否顺利举办仍面临疫情等不确定因素,高渗透率和高质量的“云端招聘”平台愈发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发挥云端平台的功能和优势,企业可更多开展“云端双选会”“云端宣讲会”“空中笔试”和“空中面试”等活动,借助视频、语音、文字乃至VR场景模拟等方式,对大学生求职者开展多维度评价,提高线上招聘的渗透率、匹配度和成功率。【来源:半岛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0 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 874 万,需要在市场化机构就业的大约有 590 万大学生。据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今年 6 月仍有 26.3%的 2020 届应届生在求职。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就业难?难在哪儿呢?智联招聘分析,除了因疫情冲击导致的总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大学生的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错配,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区域机会和流动意向错配。当前东部地区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相对而言,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岗位需求和求职者意愿基本保持平衡,新一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是吸收大学毕业生的洼地。值得一提的是,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为大学生提供了 21.4%的工作岗位,但拥有这四个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重仅占 3.5%,特别是前往北京和上海的大学毕业生将面临严峻的落户难问题。学历要求与学历结构错配。相比于秋招和春招,当前是企业校园招聘的淡季,6 月份的有效岗位需求以中低端学历为主,大专和 " 学历不限 " 的岗位比重接近三分之二。由于岗位的学历要求和职业薪酬挂钩,当前大多数就业岗位对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增加了高学历者的就业难度。能力要求与专业背景错配。从 6 月份在线岗位的专业需求来看,企业最需要理工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岗位比重达 43.1%。但从仍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专业结构看,理工科毕业生比重只有 38.7%。尤其是土木工程与建筑类专业,企业岗位需求比重高达 9.6%,比 6 月份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比重(2.4%)高 7.2 个百分点。与之相对,企业对经管类专业岗位需求比重(33.8%)比经管类毕业生的比重(36.5%)低了 2.7 个百分点。其中,财务与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比重(2.7%)比大学生求职者比重(12.1%)低 9.4 个百分点。6 月份仍在求职的教育类专业大学毕业生比重为 3.2%,比企业岗位需求比重(1.3%)高近 2 个百分点,在疫情对市场化教育机构冲击较大的背景下,公共教育机构吸纳教育类毕业生显得尤为必要。此企业性质与就业偏好错配。当前民营企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 65.8%的岗位需求,但 6 月份只有 27.8%的大学生简历投递到民营企业。相反,国企、外企和上市公司分别只提供了 5.4%、5.2%和 6.8%的大学生岗位需求,但投递到这三类企业的大学生简历比重分别达到 13.8%、16.3%和 11.3%。不可否认,大学毕业生对不同性质企业有如此大的就业偏好差异,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最大的一类供需错配。行业需求与求职热度错配。就业困难大学生更倾向于进入收入高、保障好、市场压力小的行业,求职热度较高的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交通/运输、能源/矿产等。相反,就业困难大学生不热衷于进入市场化程度较高、职业起步阶段不稳定的行业,如中介服务业、教育/培训、娱乐/体育/休闲等。岗位缺口和职业选择错配。就业困难大学生更期望从事体面稳定的高级白领类职业,如广告/会展、财务/审计/税务、项目管理/项目协调等,这些职业表现出供不应求的特征。与此相对,就业困难大学生对那些劳动强度大、平台低、流动性强的职业热情较低,如销售类、房地产经纪与中介以及技工/操作工。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来源:深圳特区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记者今日从智联招聘发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获悉,考虑到升学以及最新政策和招录计划等,今年约有590万大学生要在市场化机构就业。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6月份平台上仍有26.3%的2020届应届生在求职。与此同时,在6月份就业困难的应届大学生群体中,本科生的比重最高(65.6%),大专生次之(26.2%)。此次报告将6月份仍在智联招聘平台投简历的应届大学生视为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具体来看,智联招聘将6月份仍在智联招聘平台上投简历的2020届应届大学生视为“有就业意愿但未就业的大学生”,将过去一年间在智联招聘平台上投简历的2020届应届大学生视为“有就业意愿的大学生”,前者占后者的比重为26.3%,比去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在大学生就业市场整体供需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智联招聘平台上针对应届大学生发布的岗位数同比下降7.1%,而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同比上升35.2%。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2~6月,智联招聘平台新发布大学生岗位数同比下降15.5%,而在智联招聘平台投递简历的应届大学生同比上升62.7%,供需对比更加明显。在就业重点地区的应届生岗位需求上,报告也显示需求增长疲弱。2020年2~6月,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应届生岗位需求同比下降19.0%,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应届生岗位需求分别同比下降27.3%、26.0%;人口较为密集的中部地区应届生岗位需求同比下降26.3%;就业机会比较密集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应届生岗位需求同比降幅较大,分别下降了25.0%和20.8%,远高于二线城市(+1.6%)、三线城市(-8.6%)和四五线城市(-5.1%)。分行业来看,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下降明显。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20年2~6月,快速消费品销售(-47.0%)、中介服务(-43.8%)、软件信息服务(-38.5%)、金融(-35.9%)、互联网/电子商务(-26.8%)是应届生岗位需求同比下降最大的五个行业。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画像上,报告显示,大专学历就业最为困难。在6月份就业困难的应届大学生群体中,本科生的比重最高(65.6%),大专生次之(26.2%),硕士和博士的比重分别为8.0%和0.14%。我们用“某类学历6月份仍在求职的人数/该类学历过去一年求职的人数”来计算不同学历的就业难度系数(下文各维度就业难度系数与之类似)。大专学历就业难度系数最高(30.0%),本科学历就业难度系数次之(27.9%),前两者就业难度约为硕士(15.9%)和博士(11.2%)学历的两倍。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蒋偲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杨洪权
不知不觉,第一批00后已经到了踏入大学校园的年龄。十年前,被称为“互联网的原生居民”的90后的成长,让人看到了互联网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时至今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在校大学生又有哪些特征?而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原生居民”的00后与他们的95后在校师兄师姐们又有哪些不同?极光大数据发布《2018年4月大学生群体app行为研究报告》,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移动互联网行为的调研,深入分析不同年龄、性别、院校、城市等级的大学生们的移动互联网偏好,让你了解他们的社交、购物、学习、出行、生活与娱乐的习惯。极光观点:当代大学生“爱学习,学习使他们快乐”,超级课程表是最受大学生偏爱的app,在极光app偏好指数中名列第一,其次是学习通app;一线城市大学生最爱用知乎,其次是网易系的网易云音乐和网易有道词典;男大学生课余生活被游戏“征服”,爱玩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到游戏分享app TapTap交流游戏心得,没事还上斗鱼直播、熊猫直播和虎牙直播看看游戏直播。一、大学生移动生活概况根据极光app偏好指数统计,爱学习是当代大学生的共性。进入大学生人群app偏好指数top 10的应用中,有五款app与学业息息相关,它们是超级课程表、学习通、百词斩、网易有道词典和蓝墨云班课。大学生们兴趣爱好相当广泛,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最爱看动漫,对服装饰品“买买买”和运动也很感兴趣。极光大数据发现太过幽默的大学生很可能没朋友。原因是知识青年的社交风格标签在大学生人群中的TGI为3.84,意味着相对于整体移动网民,大学生更倾向在带有知识青年调性的社区交友,对知识青年相关话题更感兴趣,而幽默笑话标签TGI则在大学生人群中垫底。二、大学生细分群体app偏好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无论是985院校还是非985院校的大学生,偏好指数最高的的app都是超级课程表,而在985院校中偏好度排名第二的知乎,在非985院校中则没那么受欢迎,偏好度名列第八。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男大学生课余生活玩游戏,看游戏直播,上游戏分享社区;女大学生更爱拍照美颜与购物。绝地求生:刺激战场这款游戏进入男大学生app偏好指数top 10,此外,他们还偏爱斗鱼直播、熊猫直播和虎牙直播三个游戏直播app,以及游戏分享社区TapTap和游戏资讯app掌上英雄联盟。极光大数据发现00后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似乎比师兄师姐更强烈,00后大学生app偏好度top 3应用与学习有直接关系,而95后大学生则更偏爱百度网盘、网易云音乐和哔哩哔哩。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在一线城市大学生中app偏好度最高的应用是知乎,新一线城市大学生最爱超级课程表,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大学生则最青睐学习通。三、大学生app偏好一览表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百度贴吧是在大学生中偏好度最高的社交网络app。而陌生人社交app探探,以及游戏社交app同桌游戏、玩吧崭露头角,进入大学生人群社交网络app偏好top 10。在大学生人群中偏好度最高的网络购物app是做购物分享社区起家的小红书,其次是二手电商闲鱼。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在大学生人群app偏好指数top 10教育学习类应用中有6款外语学习app,它们是百词斩、网易有道词典、扇贝单词、金山词霸、英语流利说和沪江开心词场。大学生出行依赖公共交通,他们或会更多地选择火车、高铁、巴士、公交等公共交通解决远距离出行需求,并结合共享单车解决短距离的出行需求。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B612咔叽、无他相机和VSCO Cam进入大学生摄影图像app偏好指数top 3。游戏直播app受到大学生追捧,进入大学生人群直播app偏好指数top 5的应用均为游戏直播类app,它们是斗鱼直播、熊猫直播、虎牙直播、龙珠直播和企鹅电竞。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数字音乐领域网易云音乐一骑绝尘,以74.2的偏好度与其余进入数字音乐app偏好指数top 5的应用拉开距离。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体育类新闻资讯app腾讯体育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同时偏爱“量身定制”的小众精品新闻资讯app即刻。在短视频app偏好指数排名中,抖音短视频、小影和VUE分别名列前三名,占据了大学生的碎片时间。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大学生最偏爱的求职招聘app分别是Boss直聘、前程无忧51Job、智联招聘和LinkedIn领英。报告说明1.数据来源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2.数据周期报告整体时间段:2018年3月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3.数据指标说明极光app偏好指数:极光基于app大数据挖掘建立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估大学生群体相对中国整体移动网民而言,对某款app的偏好度4.法律声明极光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极光大数据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极光大数据不对上述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和非侵权性做任何保证。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极光大数据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皆由行为人承担5.报告其他说明极光大数据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 关于极光极光(www.jiguang.cn)是中国领先的移动大数据服务商。其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腾讯、摩根士丹利、豆瓣、Teradata和中国移动等公司。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专注于为app开发者提供稳定高效的消息推送、统计分析、即时通讯、短信和社会化分享组件等开发者服务。至今我们已经服务了超过70万款移动应用,30万开发者,累计覆盖超过130亿个移动终端,月独立活跃设备超过9亿,日发送消息60亿,产品覆盖了中国国内90%以上的移动终端。基于积累的海量数据,我们拓展了在大数据领域的产品,包括极光效果通和极光数据服务。极光致力于为各行各业节约开发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优化业务决策。
目录内容节选一、学业调查(1)毕业论文/设计调查:近三成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没有接受过导师的当面指导。当问到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因素时,超过6成大学生认为自身的学术能力不足是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时间规划也成为大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最焦虑的因素,大学生分别表达了工作面试、考研复习和毕业实习对论文写作时间的侵占。其余的大学生则认为各类资源(实验或实践资源、导师指导和文献资源)支持力度的不足是影响论文(设计)完成的重要因素。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课业负担更重。在关于专业课作业量的问题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情况差别微乎其微,而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13.5%的大学生表示每周每门专业课作业量都在5小时以上,而这一比例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普通本科院校和专科职业院校中仅为5.8%、5.9%和4.7%。二、生活调查1)饮食调查:坚持每天吃早餐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并非易事2)医疗调查:近4成大学生表示在校期间的医疗报销不算困难3)公共资源调查:仅有一成左右大学生表示学校自习室资源丰富4)新媒体使用调查: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非常高5)假期生活调查:大学生假期在家早晨睡懒觉是常态,入睡时间则比想象中要早三、心理状态及社交调查1)心理状态调查:超3成大学生受到过抑郁症的困扰2)父母关系调查:与男生相比,女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父母交流3)舍友关系调查:异性同学是大学生宿舍卧谈会最常出现的话题| 全文缩略图加关注私信我,获取《2018大学生学业发展与校园生活调查报告》48页报告全文pdf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将 6 月份仍在智联招聘平台投简历的应届大学生视为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报告显示,考虑到升学等因素,今年约有 590 万大学生要在市场化机构就业。智联数据显示,6 月份平台上仍有 26.3% 的 2020 届应届生在求职。大专学历就业最为困难在 6 月份就业困难的应届大学生群体中,本科生的比重最高(65.6%),大专生次之(26.2%),硕士和博士的比重分别为 8.0% 和 0.14%。而从就业难度系数来看,大专学历的就业难度系数为 30%,本科学历就业难度系数为 27.9%,两者就业难度系数约为硕士(15.9%)和博士(11.2%)学历的两倍。女大学生就业难度高于男大学生6 月份仍在智联招聘平台求职的应届大学生中,女大学生的比重(58.5%)比男大学生(41.5%)高出 17 个百分点。就业困难大学生以户籍地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为主在 6 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户籍地在三线城市(29.2%)和四五线城市(41.5%)的大学生比重超过了七成,构成了仍在求职的大学生的主体。从就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三大城市群来看,珠三角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难度最大,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率达到 30.1%,高于京津冀(26.9%)和长三角(26.3%)地区。就业困难大学生主要来自于非重点大学和一般学院智联报告显示,在 6 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一般学院(52.1%)和非重点大学(39.4%)的合计比重超过九成。从就业难度系数看,即使是重点大学,也有 14.7% 的学生仍在求职,而非重点大学(26.2%)和一般学院(30.9%)的就业难度约为前者的两倍。低层次的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从 6 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专业分布来看,会计专业仍在求职的大学生规模最大,占比达到 11.8%,其次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8.1%)、计算机科学(7.0%)专业,法律专业的占比也达到了 1.7%。这些专业本属于 " 热门 " 专业,但大专学历和一般院校背景的毕业生占这四个专业就业困难群体的近六成,其在专业质量上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延伸阅读】三条建议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报告指出,2020 届毕业季已过,2021 届秋招又将至,大学生就业即将面临 " 双届叠加 " 的更严峻局面,必须以超常规的政策 " 组合拳 ",对冲周期性因素,缓解结构性因素,降低摩擦性因素。以大规模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共岗位对冲周期性因素根据上文计算,今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有 705 万,远高于 2019 年农民工 241 万的增量,大学生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首次就业群体。相较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针对农民工的传统反周期就业政策,应结合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目标,为今明两年应届大学生提供 " 大规模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共岗位 "。具体如:在社区、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基层机构,设置流行病调查员、社群健康助理员、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评估师等公共岗位,并通过持续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医疗、社区管理、康养产业等领域,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就业机制。以新经济导向的 " 大学生后教育体系 " 缓解结构性因素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对稳定我国就业市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着力点。高校可探索以新经济为导向的 " 大学生后教育体系 ",联合各领域的头部企业,在专升本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以及未就业毕业生后续教育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以提高 " 云端招聘 " 的质量和渗透率降低摩擦性因素新一届大学生就业的秋招和春招即将到来,传统大型现场招聘能否顺利举办仍将面临新冠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高渗透率和高质量的 " 云端招聘 " 平台愈发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发挥这类平台的功能和优势,企业可更多开展 " 云端双选会 "" 云端宣讲会 "" 空中笔试 " 和 " 空中面试 " 等活动,借助视频、语音、文字乃至 VR 场景模拟等方式,对大学生求职者进行多维度评价,提高线上招聘的渗透率、匹配度和成功率。辽沈晚报 · ZAKER 沈阳 记者 王月宏【来源:辽沈晚报·ZAKER 沈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面对疫情,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近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智联招聘发布了《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出炉。智联招聘 供图 报告显示,6月仍有26.3%的应届生在求职;大学生就业市场整体供需增速的差距较明显,需求下降7.1%,求职上升35.2%。在6月份就业困难的应届大学生群体中,本科生的比重最高(65.6%),大专生次之(26.2%);就业困难大学生扎堆东部地区,中部成吸引大学生洼地。《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出炉。智联招聘 供图 珠三角高校应届生就业竞争最激烈从就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三大城市群来看,珠三角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难度最大,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率达30.1%,高于京津冀(26.9%)和长三角(26.3%)地区。从高校所在地来看,区域难度差异不太明显,中部和东部高校分别仍有29.2%和27.6%的大学生未就业,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3%),东北(25.5%)和西部(25.1%)高校未就业大学生比重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报告》显示,今年2~6月,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应届生岗位需求同比下降19.0%,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应届生岗位需求分别同比下降27.3%、26.0%;人口较为密集的中部地区应届生岗位需求同比下降26.3%;就业机会比较密集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应届生岗位需求同比降幅较大,分别下降了25.0%和20.8%,远高于二线城市(+1.6%)、三线城市(-8.6%)和四五线城市(-5.1%)。《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出炉。智联招聘 供图 大专学历就业最困难报告显示,在6月份就业困难的应届大学生群体中,本科生的比重最高(65.6%),大专生次之(26.2%),硕士和博士的比重分别为8.0%和0.14%。就业困难大学生主要来自于非重点大学(39.4%)和一般学院(52.1%),即使是重点大学,也有14.7%的学生仍在求职。同时,女大学生就业难度高于男大学生。6月份仍在智联招聘平台求职的应届大学生中,女生的比重(58.5%)比男生(41.5%)高出17个百分点。《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出炉。智联招聘 供图 大型企业岗位需求同比明显增长《报告》显示,国企岗位需求近期逆势增长,但未能抵消民企和外企需求的下滑。在智联招聘平台针对大学应届生的岗位需求中,约三分之二(64.6%)来自民营企业(不包含股份制企业和上市公司)。但今年2月至6月,民企发布的岗位需求同比下滑了10.7%。同期,外资企业岗位需求同比下降幅度最大(36.0%),国企岗位需求下降幅度也达20.0%。不过,国企5月和6月的岗位需求均同比增长出现反弹。大型企业岗位需求稳定增长。2月至6月,员工规模1万人以上的大企业岗位需求同比增20.5%,在各类企业的需求比重为19.9%,较去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起到积极作用。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同期岗位需求则有所下降,且呈现“规模越小降幅越大”的特征,其中员工规模在20-99人以及2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同分别下降28.4%和34.1%。《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出炉。智联招聘 供图 理工类专业人才需求最大从6月份在线岗位的专业需求来看,企业最需要理工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岗位比重达43.1%。而仍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专业,理工科毕业生比重只有38.7%。尤其是土木工程与建筑类专业,企业岗位需求比重达9.6%,比6月份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比重(2.4%)高7.2个百分点。从6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专业分布来看,会计专业仍在求职的大学生规模最大,占比达11.8%,其次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8.1%)、计算机科学(7.0%)专业,法律专业的占比也达到了1.7%。《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出炉。智联招聘 供图 重点行业和主打职业的岗位需求明显下降。服务业招聘需求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今年2~6月,快速消费品销售(-47.0%)、中介服务(-43.8%)、软件信息服务(-38.5%)、金融(-35.9%)、互联网/电子商务(-26.8%)是岗位需求同比下降最大的五个行业。同时,疫情加快了“机器替人”的步伐,物流仓储类(-72.7%)、技工/操作工(-33.5%)、行政/后勤/文秘(-34.1%)等劳动密集型职业的招聘需求降幅明显,客服/售前/售后技术支持(-37.2%)、销售业务(-29.6%)等需要与人接触的职业也呈现出被新商业模式替代的趋势。云南网记者 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