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信息学校:西南财经大学(财经211)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智能与信息管理实验班)成绩:3.8/5.0(夏令营4/50,九推3/50)语言:四级551,六级455(夏令营)545(九推)获奖情况: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光华学子综合素质50强、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唐立新奖学金、铸信奖学金、6次学业奖学金、4次单项奖学金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队长)、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队长)、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二等奖、省级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A级立项,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结项,光华创业大赛二等奖等若干校级奖励学生工作: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兼秘书长、党建工作站副秘书长、团支书实践经历: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交流经历:泰国暹罗大学海外实训,日本千叶商科大学GPAC2018国际会议科研经历:1篇会议论文,1篇在投会议论文入营情况:清华大学Open FIESTA国际开放教育中心互联网+创新教育(IID)(录取)、厦大经院金专(入营但因时间冲突未参营)、南开金院金专(录取)、西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硕(录取)、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硕远程面试(录取)毕业去向:清华深研院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学硕2. 大学生涯大一学生工作,大二比赛,大三保研冲刺,这是我一路走来的经历。第一年我的重心放在学生工作上面,只参加了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绩点只有3.6,转到实验班的时候才排21名,根本拿不到保研名额。大二加入学生会后听了很多经验分享,这个时候才组队参加比赛,主要是数模、美模、计算机设计大赛和光创,挺后悔没有做挑战杯和花旗杯的,含金量和知名度高的比赛更会得到老师的青睐。中间有一段时间跟导师学习机器学习,但是由于我本身对科研没有特别大的兴趣,也没有做出什么成果。大三上只做了小挑,自学python,浪费了冲刺的黄金时间。大三下的时候考了计算机二级,开始关注保研论坛,看经验贴,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亮点,每个方面都有涉及,但是都不突出,尤其是科研和英语。我认为这应该是很多同学的烦恼吧。那时候的状态:非985非一流学科,成绩4/50,2个含金量不高的国奖,没有论文,六级455,悲惨到个人陈述都不知道写些什么。在跟学长学姐交流后,我决定主要从科研和英语两方面入手。这个阶段就应该是保持优势,弥补不足的最佳时期。报了雅思,准备大概1个月,期间还做了个国创,结果可想而知,凉凉。由于时间原因,完善了一篇课程设计投稿国际会议。然后就开始准备夏令营的材料,期间参考了往届和网上的模板,主要投了经管类和计算机,前后20+应该有了,反正就是广撒网,能投的不能投的都试了,万一中奖了呢,因为当时主要想读专硕,所以这个阶段我没有联系导师。有一段时间不管什么营出通知,邮箱空空如也,电话也异常安静,整个人每天神经都是紧绷的,特别煎熬,最想去的人大也把我拒之门外。所幸后面连续收到了厦大、南开、清华、本校和西交的入营通知,由于时间冲突,放弃了厦大金专,西交也改为远程面试。6月末和7月份都在奔波参加夏令营,还有本院的推免面试。四个营全部都收到了offer,心情还是很愉快的,终于不用笼罩在没有学上的阴影下了,8月份参加了三下乡和GPAC国际会议,没有参加预录取。6月份考的六级还不错,起码说明雅思没有白准备,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没什么用了。由于夏令营我已经收到了清华深研院的offer,清华的系统也只允许填报1个专业,所以九推我想冲一下北大,报了汇丰、软微、数院。北大有自己的系统,汇丰第一批出结果比较早,因此没过可以改填其他志愿。然而全部石沉大海,连去年收了我们学院4个同学的软微,今年都全军覆没,软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最终安心去清华。回家耍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实习做毕设了,这应该是大多数保研成功同学的道路。3.保研流程(1)最佳逆袭期:18年11月-19年3月。保研并不是从大三下学期投递申请材料才开始的,而是从进入大学确定走保研这条路的那一天这一场战役就已经打响了,而寒假是最佳的查缺补漏冲刺期。大家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认清自身优劣势、初步定位自己的理想院校、冲刺绩点等。整理往年各院校招生简章、录取名单,对理想院校名额、注重的方面及本院被录取情况有大致了解,再对比自身条件,选择一些院校重点关注;如果对六级成绩不满意,可以报名雅思托福,出成绩较快;还有一些院校要求参营论文,如北大汇丰,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写。(2)申请期:19年3月-19年6月。各大院校会陆续公布招生简章,包含申请条件、提交材料、方式、截至时间、夏令营时间、考核形式等。根据要求提交相应材料,包含但不限于申请表、个人陈述(中英文)、成绩单、简历(中英文)、推荐信(2-3位导师)、英文能力证明材料、荣誉证书、论文。材料是入营的敲门砖,因此无论自身硬条件怎样,一份简洁美观大方、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材料都会是加分项。夏令营较大的优势就是时间早且不限申请院校的数量,因此建议大家不要过于自信,尽量多投递材料,把选择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上。(3)参营期:19年6月-19年8月。这是夏令营开营的高峰期,即使大家收到很多入营offer,但由于时间冲突,根据自身对学校、地域、专业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一般会选择3-4个参加。夏令营的优势就是可以提前拿到offer,活动和考核形式较为丰富,包食宿,大部分院校会给予交通补助。考核普遍为面试+笔试,个别学校采用论文答辩,做项目的方式。连续参营强度较大,但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自己非常想去的院校要重点准备,花费主要精力。福利:春令营&比赛入营清华五道口金专第一批、复旦管院专硕第一批、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精英金硕上海体验营;上交安泰春令营;上交高金金融硕士迷你营;人大汉青春令营,这些春令营基本都在4-5月份。南开和西财均有外出面试,即某些院校会到固定城市招生,比如南开某些学院到成都做宣讲并且现场面试,对于大家来说是非常高效的机会。比赛入营的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家发展青年论坛(一等奖获得者将直接获得经管夏令营入营资格);第七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大赛已经开始了(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项目面试资格或MBA项目“X计划”面试资格);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 “同德金融”征文大赛(金融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如果时间允许也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一下,不过难度还是较大的。(4)预录取期:19年8月-19年9月。预报名是一些高校为了提前接受优质生源,自发组织的招收推免生的活动。夏令营和预报名都是不限申请数量的,但是九推只能填报3所院校;夏令营考核形式较丰富,参营时间也较长,而预报名而九推基本只有笔试和面试;夏令营入营较难,但是入营后获得录取或补录比例较高,预报名和九推进入复试较容易,笔试和面试表现就非常重要,因为这两个是需要大家自费的,因此有些院校甚至会“海选”。如果夏令营没有拿到理想的offer,预录取是非常好的机会。(5)九月推免期:19年9月-19年11月。九月推免,即国家推免系统的填报与确认,临近保研的终点站。有些大佬夏令营拿了很多院校的offer,但是最终也只能选择1个,因此会放弃预录取资格,这些offer就像掉出的头等舱机票。如果夏令营的waiting无法完成招生指标,那么该院校就会扩大九推招生范围,所以一定要及时掌握信息。其实院校被拒的情况很普遍,因此九推时招生标准会适当降低,夏令营没有获得入营获没有拿到offer 的同学依然可以尝试。4. 一些建议(1) 尽早开始准备,保研不仅仅是大三下学期的事情,而是大学三年的积累。院校>排名>英语>科研>竞赛>学生工作、实践经历,尤其可以关注自己理想院校比较重视的方面,是英语还是成绩,提前做准备。(2) 多讨教经验,了解哪个学校对院校要求没那么高,对211,、双非也很友好,和自身情况相似的同学最后都去了哪里,心理有一定把握。当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跟导师多交流,他们会给你丰富经验背后的建议。(3) 充分了解自身情况,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针对弱项要尽力去弥补、包装。其实能保研的同学都很优秀,所以在申请时难得的是有与众不同的亮点,这样哪怕其他方面有瑕疵,老师也不会太在意。(4) 由于整个保研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时间点,比如申请截止时间、申请材料、要求等等,建议制作一个excel表格,把重要的信息 都记录在上面,每个院校有不同的标记,方便查看,不要因为记错时间而错过报名。(5) 无论是提交电子版材料还是寄送纸质版材料,一定要认真整理好,把文件按照要求改名字,纸质版的可按照顺序排好,超过两页装订,最后用长尾夹或其他工具固定在一起,方便老师审阅。(6) 注意面试礼仪,其实在面试的时候老师除了关注你的现场发挥、应变能力和沟通交流,对整个人的气质、言谈举止也都会注意,这是一个加分项。尽量穿正装,女生可以化个淡妆,不管怎样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多准备几份简历,如果该院校较重视英语,应同时准备英文简历,让每个老师都能看到你的情况,说不定对哪个项目或者论文就很感兴趣。(7) 保持良好心态,保研是一门玄学,有时候很难摸清老师的想法,所以即使遇到瓶颈也不要灰心,一定要相信自己,多想想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认识很多人都是九推的时候拿到了理想的offer。
鱼羊 晓查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本科生,距离“科研”有多远?有人还处在“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的状态,但也有人本科就连发顶会文章,光环闪瞎众人。其中可有什么秘诀?清华本科特奖获得者、清华计算机大四学生高天宇,带着他的直播课,来现身说法了:论文千千万万,硬核与水货如何辨识?头都想秃了也没有idea怎么办?被导师push到心态崩溃怎么办?量子位已经整理好了课堂笔记,快一起来一窥究竟:这把打开本科生/嗑盐小白科研之门的门钥匙,到底长什么样。如何看论文预印论文网站、期刊/会议、公众平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论文也在爆炸式增长。其中难免硬核与水货齐飞,质量参差不齐。那么,如何高效地读论文呢?高天宇分享了他的小秘诀。论文分类首先,对论文进行分类:对于与自己当前课题相关的论文,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每一篇都应有所了解。一方面,这些研究本身与你的研究非常相关;另一方面,在“撞题”的情况下,你正在做的项目可能已经被别人率先突破。而别的子领域相关论文,可能过于细分,对于你当前的研究没有太大启发,可以略过。不过,有一些论文对于整个大的研究领域都存在指导意义,那么也需要认真研读、总结。至于其他领域,比如CV之于NLP,取得重大突破的成果要了解,有可能会启发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水文第一定律:标题越长,是水文的概率越大高天宇统计了深度学习三巨头Bengio、Hinton和LeCun的论文,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引用排名前十的论文,标题通常在6个词左右;引用排名后十的论文,标题长度则达到了约10个词。标题越短,往往干货越多。为了说明这样一种可能性,高天宇“自黑”了一把。先来看看这个论文标题:Hybrid Attention-Based Prototypical Networks for Noisy Few-Shot Relation Classification论文地址:https://www.aaai.org/ojs/index.php/AAAI/article/view/4604仔细分析一番:这篇“水文”的作者正是高天宇本人,中了AAAI 2019。总之,标题不是绝对的,但通过标题,还是可以粗略地对论文进行辨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一判断方法需要一定的本领域知识积累。如何读论文挑出了想读的论文,又该怎么去研读呢?高天宇表示:对于大部分论文来说,看摘要就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以机器学习领域的论文为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摘要:研究意义(包括前人研究、研究的缺陷),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简介:很多大道理(解决了什么问题)相关工作:文献综述方法:细节实验:打脸专用(论文试金石)结论:基本没用(重复摘要)所以,看完摘要,就能对这项研究有总体上的把握。如果感兴趣,可以再按照上面划出的重点,有选择地详读。文献管理工具当然啦,这么读下来,接触的论文数量还是很庞大的。为了防止读了忘、重复读等等问题,高天宇推荐了特奖自用文献管理工具。idea从哪来做科研最难的是想出一个idea,创意是写论文的开端。你以为大神的idea都是在实验室里想出来的吗?并非如此。高天宇觉得在这样一些场景下,更容易迸发灵感,比如在床上休息、去洗手间的路上以及吃饭时间。事实上在这些放松的时刻,我们更能去安下心来思考,阿基米德也是在洗澡的时候想到了浮力原理。当然,idea不能靠凭空想象,要对自己的领域有足够的认识。首先系统性阅读自己所在领域的论文,找到前人工作缺失的地方,这可能就是你可以研究的内容。另外idea可以是补全自己之前的论文,或是在和别人的学术讨论中得到。idea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原创的突破性工作,就像发明衬衫,也有排列组合、迁移、渐进的补充性工作,就像给衬衫装上纽扣和前衣口袋,而灌水就像是在衣服背后缝了个口袋。怎么做实验有了idea,就要通过实验实现它。首先应避免主观偏见对实验的影响,不要带着idea的目的去做实验,把实验结果都解释成自己idea的正确性。而是应该先否定自己的idea,在实验得到正确结果后感到高兴。即所谓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上只是实验遵循的常规法则,高天宇另外补充了很重要的一条:MVP(最小化可行产品)。每一步都是实现最小化的可运行产品,而不是先实现一个更大产品的零件。就像先做出滑板车、自行车再造出汽车,而不是先造出汽车的轮子。在实验中也有一定的步骤可参考:先做验证性实验,证明自己的idea可行,然后再开始做更进一步的实验。对于复杂的实验,应采用更简单的替代方案。缓解科研压力,善与导师相处说完了具体的科研方法,也要谈谈科研的周边问题。如何缓解科研压力,如何与导师相处。因为科研的特殊原因,学生一般没有特定的工作休息时间。找到合适的休息时间很重要。经常高负荷做科研的同学,在忙碌的时候可以切换一下任务,平时也可以记录日常工作,缓解自己拖延工作造成的心理压力。另外,还有一条看似违反常理的建议,那就是把事情推到明天,这不是鼓励拖延,而是让你从一天的忙碌中跳出思维定式,也许明天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很多同学与导师关系不够融洽,高天宇也借此机会吐槽了一下导师。但吐槽归吐槽,科研还要继续下去,和导师保持共同学习、共同合作的心态才行。因为导师对你科研的指导作用很大,他对过往研究更了解,能对你的课题进行大方向的把控,实验中更丰富的经验,防止你走很多弯路。另外对于有出国深造意愿的同学,导师的推荐信能给你提供更好的机会。学霸的时间管理心得学霸的时间管理一定是优秀的,不然为什么人家能考第一,游戏还比你打得好。高天宇就有一套自己的高效工作方式,他把事情分为4类: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优先安排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比如看书、背单词),因为这些可能会被其他紧急情况挤占。不重要但是紧急的事情,可以通过deadline催促自己完成。划分一个特定的时间,专门用于处理琐碎事务。很多人觉得时间不够用,其实很多事情并行处理,比如在做实验的等待过程中写论文。另外高天宇推荐在电脑和手机上使用时间管理软件,尤其推荐Things、Notion。最后,在疫情期间,如何在家做科研?高天宇给出一条郑重警告:千万不要碰床!因为一旦接触了床就再也起不来了。希望这些技巧能为因疫情而无法恢复学习的你提供一些宝贵的人生经验。关于学霸高天宇这次为大家分享科研经验的高天宇,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6级本科生,今年夏天即将毕业,在短短四年的本科生涯中,高天宇过得很充实:2019年,他成为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学生“未来学者”计划成员。4年里,高天宇总共在AI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了4篇论文:两篇AAAI、两篇EMNLP。高天宇从大一下学期就已经进入大公司实习。2017年5月,他在Momenta研究语义分割,2019年入选腾讯犀牛鸟精英人才计划,至今一直在微信AI实习。他还为清华大学的三个GitHub项目做出了主要贡献,其中一个NLP项目——关系提取的开源软件包OpenNRE——自去年上线以来获2.3k星标。另外他也是一名文艺爱好者,担任过清华大学学生会文艺部副部长、计算机系学生会文艺部部长,至于优秀团员、学业优秀奖等各种奖项和荣誉更是数之不尽了。目前高天宇的下一步去向,我们没有打听到准确消息。如果你知道点什么,也欢迎告诉我们。今日份学习笔记,就酱~课程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5344119高天宇博客页:https://gaotianyu.xyz/about/— 完 —
揭旭重庆大学药学院在读博士生学术成就申请并主持一项中央高校科研项目,以三篇SCI论文成果超额完成。作为博士研究生,积极完成导师安排任务,以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为己任,在新型药物分析方法等领域相继取得进展。其研发的化学发光纳米设备可用于疾病标志物检测及胰岛素类药物筛选,成功的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的底灵敏度与高背景干扰等缺点,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化学综合杂志《Angew. Chem. Int. Ed.》。此外,其他成果相继发表于分析化学权威杂志《Analytical Chemistry》和《ACS Sensors》。入学至今,总共参与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区三篇,二区一篇,三区一篇,个人累计影响因子超30。科研实验之余,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总计一次国际会议,两次国内会议,并获得2017西部地区药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口头报告“三等奖”。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奖励2020 重庆市三好学生2019 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2017 重庆市创新能力提升先进个人2017 西部地区药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6~2017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创新先进个人人物故事明确目标,积累经验相信时间会给自己答案揭旭于2015年考入重庆大学药学院,后面以优异成绩转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师从魏为力研究员。在读期间,他关心同学,尊敬师长,因乐于助人多次被学院集体表扬。谈到给刚入门新生的建议,他认为研究方向最好是和导师一起商量,让导师帮你确定,毕竟你刚刚入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所以一定要寻求导师或者师兄师姐的帮助。当你在后面有了一定经验后,可以利用你对前沿知识的积累并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再去另辟蹊径,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揭旭自己并没有遇到多少迷茫期,觉得只要一直坚持自己的道路往下走,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不会迷路。如果是在自己人生规划上的迷茫,他认为首先要保证导师交给自己的任务,先做到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然后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你就会发现你到底喜欢的是科研还是其他,是先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相信时间会给自己答案。如果是在科研上的迷茫,其实答案很简单,向导师和师兄师姐寻求帮助!而在阅读文献、文章投稿和写作方面,揭旭分享到:“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认为首先需要丰富在自己研究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在五年前他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导师魏为力教授就要求每个学生关注相关领域期刊最新发表的文章,这对追踪领域前沿,拓宽知识,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都有很大的帮助。而追踪文献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Inoreader、X-mol学术期刊以及各大数据库等。当我们的工作做完后,想要得到全世界同行的认可就需要将结果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少不了写作与投稿。至于写作,如果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较差,可以在初始阶段去借鉴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与技巧,当自己的知识库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就可以尝试快速且独立地写出好文章了,当然,在写作方面一定要从研一就开始积累一些词汇、连接词和句子结构等。至于投稿,首先要正确地评估你工作的意义以及创新性,然后筛选匹配的期刊,可以从高到底进行尝试。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及科研时记忆深刻的事情,揭旭分享到其实大家在实验中都会遇到问题,比如常常做到某一步的时候就难以继续进行,导致自己茶不思饭不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样地,从第一个开始到最后一个课题结束,困难也是贯穿了我整个研究生生涯。“要是不经历挫折就将课题完成了,那么这个课题的意义也就没有那么大了”这是他和同门经常互相安慰的一句话,要是一件事情很简单就能完成,那么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研究生阶段需要培养的就是遇到问题后不断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这种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才算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勤动手,善思辩转变思维寻觅创新点揭旭回忆在重大的这五年多时间里,有按部就班的科研生活,也有文章接收的喜悦,更有研究生生活的酸甜苦辣。老校区的历史沉淀让人感叹重大的精神文化,虎溪的荷花、天鹅、锦鲤、花果更是使人难忘!最后他总结到,科研其实除了需要先天的聪慧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后天的努力,只有不断的猜想和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除了明确的实验计划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多动手,当你在不断的失败后,成功就会慢慢找上你。当然,研究生阶段还需要练成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思维转变”,有时候一条路走不通可以试着换换其他的方法;一次错误的实验现象经过探索后也许会是一个新的发现;一个不利的因素经过巧妙地设计后也许会变成一个创新点。研究生生活,到底应该怎么安排,是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迷茫的事。但请坚定信心,重庆大学可以给你想要的,优秀的你也一定会拥有最好的!来源:重庆大学 文案:蒋怡夏 魏雅慧 编辑:蒋怡夏 魏雅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审核:杨利华 重庆大学研招办出品
吴继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市场营销专业博士研究生,美国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商学院市场营销联合培养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和消费者决策,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7篇(6篇CSSCI,1篇SSCI,其中第一作者4篇),目前投稿论文3篇,在研论文3篇。曾多次在美国营销学年会(AMA)、中国营销科学年会(JMS)、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中国管理学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并两次获得中国营销科学年会(JMS)二等奖和中国管理学年会优秀论文奖,曾多次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吴继飞访美交流期间留念对科研,师兄有话想说科研是有风险的东西,不能保证你觉得好玩又有意义的东西就一定能做出结果。没有谁,也没有哪类研究是一帆风顺的,风险和机遇常常并存。面对这种情况,要学会接受,科学研究往往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如果调整几次还是没有结果,要学会适时放弃,继续读文献,观察生活,找到更可行、更有延展性、更有潜力的点子。“求乎上而得其中,求乎中而得其下”我们在开始做一个研究的时候,出发点应该是本领域的最高标准。最后的成果可能会比当初的追求次一点,但也不会太差;如果从开始就对自己标准不高,那就很难做出好的研究了。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交流,不要封闭自己。不同的人视角不一样,诠释出来的内容也会不一样,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氛围也不一样,要常常去跨出自己的舒适圈,去体验去交流,可能就有意外收获。跨学科的同学是很有优势的,由于基础和视角的多元性,研究有可能做得更好,不同领域的人也能带来交叉融合的创新。吴继飞在2019年中国营销科学年会上报告研究成果在2019JMS营销科学年会上,吴继飞分享了他近期的研究《专家,还是算法?推荐方法对消费者采纳的影响研究》,这是一个紧跟热点又很有价值的话题。其实,这个研究的想法来源于在美国的经历。在美交流期间,新的技术给了他新的启发。“我以前最早做的是手机触屏和点鼠标对顾客购买体验的影响,主要是做新技术,后来我就打算把新技术拓展到人工智能这方面。”但研究一个概念,明确概念的定义非常重要。比如做人工智能的研究,首先要清楚要如何去定义它,比如小度、小米、线上客服这都属于人工智能,重要的是要清楚人工智能的背后是什么东西。从人工智能到算法,还有一个小故事: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一个计算机领域的专家问营销领域的一位学者:你觉得AR是什么。即使这位学者已经在本领域非常厉害,但仍然无法给出精确定义,这给了吴继飞一个很大的冲击,他觉得不能用AR作为研究变量,因为AR的抽象度不够。通过进一步思考和观察,他发现不管AR,还是智能设备背后都有一个底层逻辑,那就是算法,所以他开始了这几年围绕算法的研究。做学术VS找工作:不断探索、不断体验很多时候我们确定未来方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你要做的事情是不断去体验。比如是否读博士与每个人的自身有很大的关联,并不是每个人都要读博士,一看自己的兴趣,二要看自己内心的兴奋点和成就感,三要看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愿意在学校读书还是去企业就职。但是不管以后继续深造还是进入社会,硕士阶段的学习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会系统培养我们做事情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拿到一个任务或问题时,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本质的理论来看待和分析。如果已经确定走上学术道路,就要多探索选题,研究中最重要的是选题,不要怕浪费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同时注意自己的选题要相关联,不要跨度过大,尽量围绕一个话题,打磨精细,这样有助于后来发力。平衡学习和生活?没那么难平衡学习与生活重点需要先对自己有个规划。博士期间最重要的时段是前三年,这个阶段可以将重心基本放在学术上,尽量把毕业要求达到,后面可以多关注生活。吴继飞在博士一年级期间即达到了博士的论文毕业要求,后面的几年时间就是朝着更高的学术水准冲击,心态上会积极轻松很多,因为快乐才会提高效率,做得更好,而不是做得更好才会快乐。吴继飞(左四)和学术研究伙伴们进行探讨大神师兄爱好多多一年四季,吴继飞师兄经常和同学一起打羽毛球;夏天的话,他更愿意选择游泳;最大的爱好就是背上行李,出门旅行,在旅行中,总能得到很好的放松,甚至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研究灵感。师兄小tips:读博的过程中要记得多锻炼身体,这也是一种投资自己的方式。谈及“未来比较长远的打算”,吴继飞说:“我还是想一直做科研,因为很多有趣的现象驱动我思考很多背后的东西,当把这些现象用理论进行诠释的时候,我会自然而然产生很大的成就感。”来源: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研究生 管院学声 核稿人:李玲媛 黄雅雯 责任编辑:花映天 林晨雨 初审:侯雪莹 审核:刘洁予 审核发布:王猛
日前,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指导、光明日报社教育部、《大学生》杂志、中国大学生在线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结果揭晓。浙江大学研究生屠德展入选10名年度人物。这10名大学生,或精于专业、屡获大奖,或军营淬火、奉献青春,或钻研学术、攀登高峰,以自强不息、奋斗上进、担当奉献的精神和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位获选的优秀浙大研究生,为奋斗的青春喝彩!创新、实干、担当:新时代青年科技创新的追梦之路发表SCI论文4篇,录用国际会议论文1篇;共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3项,包括连续两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荣誉:特别嘉许金奖(排名第1)、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排名第1)、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排名第1)、第四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排名第1)等赛事奖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项(含创业实践)、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项、入选浙江大学“浙报-阿里极客计划”、“启真杯”浙江大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累计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2项;曾赴新加坡、瑞士、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发起成立浙江大学智慧城市交叉创新俱乐部,并担任主席;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并在人民大会堂获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接见并颁奖。这位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直面行业需求、一路过关斩将的研究生,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和韧劲,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创新活力和使命担当。基于需求的创新、基于创新的创业,他的创新实践和成长之路也为青年学子刻苦攻坚、建功立业提供了示范样板。刻苦钻研,直面行业重大难题2016年研究生入学以来,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屠德展在导师侯迪波教授指导下,致力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系统研究。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运转和社会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而管道漏损问题一直是业内难题。由于与传统的管外检测方式不同,在管道内部的环境条件更加恶劣。如何在漏损后快速定位排查漏损位置减少损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屠德展全身心投入,勇挑重担,带领团队设计完成了一种全新形态的管道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系统具有精密的机械结构,可在管道中移动,评估沿途的微小泄漏,让传统的管外人工听诊误判漏判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损漏检测实验过程中,常常需对管道拓扑结构进行调整。有的管道甚至是大口径铁质材料,重达上百斤。管网结构的每一次更新,屠德展和同学们都要搬运沉甸甸的管道进行组装、测试、运行。在一些模拟泄漏实验中,由于水压过大造成水阀意外脱栓,在冬天被水淋得湿透是时有发生的情况,他和同学们经常搭着湿透的衣服,坚守岗位收集评测数据。“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这是屠德展的口头禅,更是他在方寸管道之间、求索创新天地的坚定信念科研工作,考验的不仅是体力,还需要“最强大脑”。为了获取真实场景管网数据,屠德展和团队常常驱车百里,在荒郊野外的试验基地开展测试,有时实验一做就是好几天。屠德展却不亦乐乎,“因为我们都热爱它,实验中的每一个小发现、小进展,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此后的数据分析中,漏点的检测与定位是最具挑战性的攻关难点。由于管道的特殊性以及管内机器人的复杂性,既要分析处理管内泄漏声信号中隐含的模式,又要保证检出漏点的位置准确可靠。对此,屠德展反复研究测试,提出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提升检测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带领着小伙伴们逐个克服困难迈向前方。科技成果的立体、完善,往往还需要多学科专业同学共同合作,亦或是需要研究者从零基础扎扎实实地自学一门“新学问”。曾经在参加“挑战杯”过程中,为提升系统的人机交互体验,急需开发一个管线三维建模演示系统,但团队里并没有人擅长这一块内容。屠德展便独自学起了一种全新的3D建模框架,在短时间内啃下硬骨头,成功搭建起了系统。最终,圆梦“挑战杯”全国特等奖。花开落地,致力服务社会发展依托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能感知与控制实验室,屠德展和他的团队经过三年的积累,不断尝试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解决方案,目前已成立创业公司并入驻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城市供水管网的平均漏损率约为15%,有些地方甚至高达20%,流失量普遍偏高。通过屠德展及团队自主研发的管道机器人检测技术,可实现管内微小泄漏的检出,将被测管道漏损率降到10%以内。在第四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创业大赛中,屠德展团队均获得了最高荣誉。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屠德展走出实验室,过去一年里先后走访宁波、绍兴、舟山等地,深入地方供水企业,实地调查研究,收集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求。有企业在做海底管道泄漏检测的时候表示每年要派遣潜水员下海人工检查管道,经济代价不菲,安全风险更高,迫切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进行化解。屠德展把这些需求都一一记录整理,悉心听取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问题,并深入交流探讨技术上的改进方案。现已同包括杭州绿洁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供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创业的难与易,苦与乐,化作矢志不移的创新之梦。2018年,屠德展受邀参加中国科协年会,创业项目得到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的高度评价,并表示在水资源紧缺的当今社会,这一方向的科创尝试具有很好的社会引领作用。“即使目前刚刚起步,落地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仍相信自己的科技发明有一天会在无数个城市的角落之中发光发热。”屠德展如是说。他的目标是,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真正走向社会、走向行业,切切实实造福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他科技创新之梦的最终落脚点。携手同行,让更多同学迈上科创舞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研究生共产党员,屠德展说,希望自己能够发挥一点力量,带动和帮助身边更多的人走向科技创新的追梦之路。在校期间,屠德展发挥自己在科创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发起并成立了浙江大学学生智慧城市交叉创新俱乐部。该俱乐部吸引了浙江大学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大量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响应,通过“以老带新”“交叉创新”的方式和“项目组”竞争制度,组织和支持多支精英团队挑战各类科技赛事,成为学校众多学生科创群体中冉冉升起的新星系。已带领俱乐部成员参与国际级竞赛1项、国家级3项、省市级3项、校级SRTP立项4项,斩获10余项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包括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荣誉:特别嘉许金奖、中国电信“天翼云”开发者大赛全国二等奖等,俱乐部孵化项目还被推荐参加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此外,屠德展还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开展科创经验分享活动,活跃校园科创氛围。他积极组织各类分享交流活动30余次,结合自身的参赛经历,从项目选题到竞赛准备,从项目答辩到后期孵化,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已经让数以百计、千计爱好科创的大学生受益。屠德展说,“希望自己成长路上的一点探索和力所能及的绵薄小事,能够‘抛砖引玉’,带动和凝聚更多身边的人以实际行动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一步一个脚印,走出青年学子‘创新永不止步’的坚毅步伐!”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让我们一起向这些青年榜样看齐,共同奋斗!共同致青春!来源 | 中国大学生在线 浙大研究生 编辑 | 小伊 责任编辑 | 何哲楠
学霸之初印象李磊,计科院2016级本科生,前三学年专业排名1/448,入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英语成绩优异(CET-6 638, CET-4 631)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多篇优秀论文(ACL 2019: Enhancing Topic-to-Essay Generation with External Commonsense Knowledge)参加DeeCamp 2018训练营(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夏令营);优秀开源项目有文本分类深度学习模型复现集锦(Text-Classification (500+ Stars))和主题文本生成论文复现(MTA-LSTM)。知乎粉丝接近五千,专栏有近千人关注。获得国家奖学金、学院特等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高校培养计划 DeeCamp 训练营最佳 Demo 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onorable Mention、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三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奖三等奖、校“星火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奖项。现已保研北京大学。干货满满1、关于规划你当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选择软件工程的初衷是什么?从大一就规划好了大学生活吗?我一开始比较喜欢计算机,然后在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两个专业中选择。起初我的想法是毕业之后就就业,所以选择了偏实践的软件工程。不过西电的专业都是偏实践一点的,所以我想其实应该没有太大差别。至于我的大学规划,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我的大学规划随着我阅历的增加一直在改变完善,从本来计划毕业后直接就业,到如今的选择保研,我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在不断调整我的计划和目标。2、关于学习你的思维很灵活,平时是怎么训练的呢?对于一个问题中的诸多概念,必须同时要弄清内涵和外延,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从问题中提取出乐趣,自我产生动力,从而获得迎难而上的信心。同时我课余回答一些知乎上专业性问题,思考自己的一些想法能否帮助到他人,也可以提升自我思维的严谨性,并且有助于个人技术影响力的积累。3、关于论文你当初是如何选择课题的研究方案?撰写论文过程中你觉得你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是什么?在丰富的论文经历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于初涉论文的同学的建议?最初老师会给予我们一个大的方向,至于具体的课题,我是通过读文献和自我思考得到的。有了一定基础经验之后,我会自主思考这个课题的实际运用价值,更加全面地审视论文选题。有时候我们把东西做出来之后,如何把它完美地向别人展示我认为是比较困难的。你要清楚地把你的想法告诉别人,而这其中就存在一个信息差的问题,所以让他人直观轻松地理解你的东西其实是一个挑战,写好论文的核心就是要站在读者的位置上去思考。关于收获,一是自信心的提升,自我创造出了一些顶级的成果,二是写论文是一个多人协作的大项目,所以在沟通和写作方面我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我认为论文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选择论文的课题,如果你是刚刚接触科研,你可能需要更多的请教老师和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至于论文的撰写,多尝试,多练习,多向优秀的论文学习,熟能生巧。4、关于科研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在北大科研实习的经历以及保研所需的准备?一开始我想面向工作地去学习一些技术开发,同时在公开课上学习了一些拓展的内容。恰巧大一下学期徐悦甡老师的实验室在招实习生,我电话报名结果被老师告知已经招满了,但老师觉得我挺不错,就给了我一个项目,这也是我之后第一篇论文的开始。在北大的人工智能夏令营时,我主动结识了一位老师。但由于地理上距离的问题,我请求了远程实习。我的大部分工作实际上是在西电完成,所以我需要更加主动地和老师、学长学姐们沟通,发挥我的主观能动性。保研的准备我认为首先要选择方向,原则上内心不排斥则备选,之后根据学科排名找老师,了解老师项目,贴合自我兴趣。同时提高硬实力,重视基础课。有时间就拓展,自我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信心地联系老师,提前了解实验室。5、关于项目你的开源项目在GitHub上拥有许多star,能否对你的开源项目有一个简单的介绍?同时作为AI有嘻哈团队负责人之一,你如何理解技术合作的重要性?其实我的开源项目大部分是和我的科研项目相关的,现在做研究的趋势是可复现性,所以我会把一些实验代码放到GitHub上,共同检验。我的两个主要开源项目一个文本分类的项目和一个AI有嘻哈的歌词创作。我认为大家不要对自己做的一些开源项目没有信心,大胆发布,这些可能在无形中帮助他人,同时有助于对自己项目的完善。至于技术合作,我认为技术合作现在是一个大的趋势,会比较细化。在如今时代的科技基础上,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的技术都掌握了,所以各环节的工作肯定会需要一个沟通,这是十分重要的,大势所趋。对于个人,一方面要熟练掌握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对他人的方向有所了解,这样沟通才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学霸有话说想对学弟学妹说 没有一个评价标准适合所有人,按内心的想法去学习一些自己喜欢东西,提升自我,不用将内心过于功利化,学习知识的这条路上,不后悔,即成功。有时候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很好,只要你在将来的某一天,想起自己这时候做的事,不会后悔就足够了~想对导师说我确实想感谢我本科生的导师徐悦甡老师,就是他带领我进入了科研的大门,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很怀念那些和老师一起修改论文的夜晚,在他的信任与教导之下,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北大导师孙栩老师,他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平台。谢谢你们!看完了这期的学霸采访,相信屏幕前的你心里很有感触,或许在你的心中已下定决心,努力过好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并且不后悔。青山帐外,黄石岸边,一捧清冽,几点荧光,煤灯下是新启的稿纸。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行,不被尘世所侵扰,自顾地在自己的稿纸上留下用心的一笔。墨迹带着谦虚与自信,轻盈地晕开来,笃定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努力,是西电学霸身上最大的特点,为梦想努力是西电er对未来的追寻。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策划、采访:刘星雨 文案:刘琛、刘星雨 编辑:刘星雨 责任编辑:田敬权 出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本文来源:喻海良科学网博客 作者:喻海良6月10日,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颁布了“关于举办’中南大学2021年优秀大学生提前面试’活动的通知”。感觉时间过得真快,2020级研究生招生刚刚结束,又要迎来2021级研究生招生。对于老师而言,优秀研究生生源是青年教师快速发展的根基保障。我2016年11月回国工作,一晃已经过去三年多,在这里向各位汇报一下这几年我的团队建设情况与研究生培养感受。这几年,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个人团队建设还算是稳打稳扎。目前,团队中已有2名博士后、8名博士生、10名硕士生。如果再加上今年9月份即将入学的3名博士生和3名硕士,团队已经达到我预期目标,25人左右的中小创新型科研团队。从2021年,毕业多少学生,就招多少学生,打算维持这个规模就好。作为一名导师,我个人也是尽可能地为学生们着想,内心希望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优秀的研究生。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下面几个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是不错的。◣1. 在我课题组里面,过去三年我没有安排过任何一个学生替我报销发票等琐碎性杂事。我对学生们讲,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仔细看文献、努力做实验、认真整理数据、挖掘创造新知识。当然,我也鼓励他们找对象,学习之余有一个温暖的港湾,累了有个人可以诉诉辛苦,高兴了有人分享喜悦。前些天,学校科研部鼓励我招聘一名应届毕业生做助理,很有可能课题组学生们的杂事都可以安排助理去帮助解决了。◣2. 学生如果想找我,基本上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我。除了偶尔出差和给本科生上课,我每一个工作日从早晨9点到晚上7点一定在办公室里面,学生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到办公室找我。过去三年时间,虽然课题组学生规模逐渐扩大,但应该没有发生学生想找我而找不到的时候。应该说只发生过我联系不上学生的时候,没有发生过学生联系不上我的时候。◣3. 课题组从不吝啬经费让学生无法做想做的研究。在我的课题组里,学生提出想买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只要合理、有可行性,我都支持他们购买。过去三年间,我投入购买设备与材料费用应该超过400万。另外,我也对学生们授权,价格低于1000元以下的东西,只要有必要,不需要向我汇报就可以自己先购买。利用我课题组的设备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公用平台的大型设备,再过几年,学生们应该不出学院办公楼就可以完成绝大部分工作。◣4. 对于课题组研究生助研补贴,都是提前三个月发放。以前听说有老师给学生发放劳务费,然后收回。也有一些老师拖很久才给学生发放劳务费。在我的课题组里面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通常情况下,我都是提前三个月发放研究生补贴。虽然我发放的金额不是多的,但肯定是按时按额发放的。◣5. 在我的课题组,从研一开始就配置电脑、安置学生工作地方。我一直认为研究生上课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把研究的内容做好。有一些课题组对于研一的学生就是放养。但是,在我的课题组里面,对于研一的学生,我要求每一个月都阅读并整理一定数量的文献。这样他们进入研二后就可以很快地开展科研工作。◣6. 在我的课题组里,学生虽然多,但保障每一个学生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对于学生培养,我个人最担心的就是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我给每一个学生安排的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完全独立的。这样,他们就不需要担心论文发表、毕业论文撰写重复等问题。我不追求短、平、快的研究,也不做分工式的论文公司,我希望学生毕业后都能够很好地掌握科研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当然,我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只是能尽自己最大可能地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我觉得在组里面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他们家庭将来的顶梁柱,作为导师有责任像守护自己家庭一样去帮助他们成长。现在我的第一批学生都已经博二和硕二了,博士后也有今年要出站了。很高兴的是从去年开始,课题组研究生们的学术成果陆陆续续出来了。我课题组里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都已经有论文发表。其他有好几个同学的研究结果也非常漂亮,估计都能发表出来。在学生培养方面,最让我高兴的是课题组里去年一位博士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另外,今年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中,我的一位博士生和一位硕士生分别获得资助。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课题组学生的收获会越来越多。我和学生们讲,在学校里面我最开心和骄傲的时候,就是他们取得成绩的那一刻。
最近有很多朋友问我,“刚刚进入研一,什么都是一问三不知,处于这样状态的自己到底该如何做研究呢?”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知识来自文献!你不要抱怨自己的导师没有项目或研一的你没有参加项目从而无法做研究……这些统统都是借口。因为如果你自己不努力、不思进取的话,就算参加了项目,最后也未必能以项目为基础发表论文。很多导师一开学便要求研一的同学看文献、做读书汇报。你不要觉得这些都是无用功,就跟当时的小编一样,总觉得导师又没什么项目,还天天让我看文献,每周周一晚上雷打不动开会进行读书汇报。当时的我甚至还跑去论坛发帖吐槽,然而让我意外的是有个大学老师给我回帖了,大意说没有什么项目就不做研究了吗?不看文献你难道每天要去做廉价的兼职打发时间吗?论文难道不是出自文献吗?经过该老师的训导,我反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踏踏实实阅读文献了。你要知道做研究的过程本身就需要知识面很广,需要你查阅大量的文献。同时你也要清楚地明白查阅文献并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量,而是激发你的灵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确定你的选题。导师之所以刚开始就让你阅读该学科领域的文献,只不过是为了你尽快了解该领域,掌握该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热点,尽快融入科研之路。然而,看文献并不是说你单纯地看完就OK了,而是要学会提炼要点,学会总结论文框架模式,从而确立自己的选题和论文框架结构。当你确立选题和论文框架结构后,千万不要先着急写,一定要拿给导师看看,听听导师的意见。让导师看看这个选题是否可行?有没有研究价值?是否容易被期刊录用?不然你一个人没有听取意见闭门造车写出来可能只是徒劳无功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已。如果导师太忙怎么办?你就需要提前预约好时间,带着自己下载好的参考文献(一定要是核心期刊上高质量的文献)和列好的框架结构去找导师,而不是两手空空就去讨论了,请问你什么都不准备能说出新颖的观点吗?到最后可能会演变成导师很生气让你回去继续阅读文献了。如果导师太忙怎么办?那就找热爱学术科研的师兄师姐。你要相信同门之间一般都是很友好的,而且师兄师姐也是很愿意分享经验的。尤其是发表多篇核心论文的师兄师姐,多找他们取取经,你就会理解什么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几经周折完成初稿后怎么办?千万不要太心急就投出去了。一定要注意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标错图表序号、是否注明参考出处等。总之,做研究一定要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因为有可能就是一点小失误就会直接被退稿。我当时写完一篇论文后因为赶出版时间,所以没有仔细检查就投出去了,结果很快被退稿,理由是表头有个错别字,不具备严谨的科研态度。所以细节决定成败,在科研中也是一样的。为此,最好修改检查无误后打印出来拿着去找导师,听听导师的意见,反复修改后再投出去,这样录用几率也大很多。最后还需要注意一点,每个期刊的格式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决定投稿期刊后,一定要去官网查看期刊要求的论文规范格式,并按要求修改后再投,任何期刊往往都青睐无可挑剔的文章,所以尽量在格式等细节方面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主题团日活动暨考研经验分享会现场。张洵之/摄红网时刻永州6月13日讯(通讯员 黄梦琪)6月11日下午,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在小成堂举行“三学会三争先做三有好青年”主题团日活动暨考研经验分享会,副校长宋宏福来到主题团日活动现场指导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学院大四学子吕玲娜、屈梦君、唐司妮和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杨佳等四位考研成功的同学,向国学院大一大二同学们分享考研干货经验。国学院院长张京华参加主题团日活动,党总支书记蒋诗堂主持。宋宏福在活动现场说道,根据学校安排,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推动全校领导干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制度,他联系指导国学1801班,他表示会关注同学们的进步与成长,同学们有任何想法和需求,都可以随时联系他。分享会上,杨佳与同学们讲述了自己本科学习经历,在英语学习方面,他就“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学习途径与方法,指出单词背诵和阅读的关联,其二者相辅相成,并向同学们强调了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就大一大二同学们提出的考研意向问题,吕玲娜建议同学们在择校时结合自身情况,科学理性择校,她建议大家要结合历届考研资料找寻报考院校的相关参考书。她表示学习英语“重要且要命”,英语的学习应注重平时的积累,并强调各985高校对于英语口语的注重。“前期精读,后期快读”是屈梦君给同学们分享的专业复习建议,在考试答题技巧方面,她表示应根据试题分数作答,在做好采分点答题的同时要将自己平时所学融入答题当中,提升答题含金量。她还强调了考研复习期间锻炼的必要性,她建议大家在复习疲惫时跑跑步,并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减轻学习的压力。复习期间按照自己预定的计划进行学习,不要受其他研友的影响,应“有始有终”,保持自信,勿中途放弃。“为什么要考研?”唐司妮建议同学们从根源出发,找出考研原因,分析自身情况,结合实际,灵活地选择院校及专业;并罗列历史学考研参考书,为同学们梳理历史学包含的专业。此外,她建议大家应密切关注报考院校官网发布的考研消息,就各院校统考或自命题范围进行复习。蒋诗堂在总结发言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几点考研建议:目标与方向,结合兴趣、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考研;择校与专业,根据地区及报录比进行选择;考试内容,着重专业课的同时也关注公共课;资料的获取,在有限的经济基础上获取广泛且有益的参考资料。
来源 | 四川日报、中青网教育、四川大学、川大计算机软件研究生编辑 | 学术君近日,4名博士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工资都是按年度工资制度发放的,最高年薪达201万元,引起网友关注。8月8日,又一位博士毕业生刘大一恒入选了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刘大一恒入选西南地区首位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第一档的学生,毕业起薪为200万元。这位本硕博均就读于川大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的“川三甲”,在研究生阶段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10篇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如TASLP、ACL等录用和发表7篇论文、也曾担任多个期刊会议审稿人,如CCF-B类期刊TNNLS等、成为2019年Natural Question全球长期公开竞赛冠军、获得十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竞赛奖项……生活中的刘大一恒 图源:四川大学这次参选“天才少年计划”,是华为公司主动向刘大一恒伸出的橄榄枝。在旁人看来如同“过五关、斩六将”的选拔和面试,对刘大一恒而言,更像是对自己多年学习研究的总结和展示。最触动刘大一恒的是最终环节的面试,在与公司高管的交流中,他感受到华为公司对高精尖技术和人才的看重,以及致力科研的情怀,认为自己找到了未来的舞台。刘大一恒坦言,比起被大家关注的高薪,更让他兴奋的是这个机会能够让自己的所学所知转化为理论应用,创造出更精尖技术的可能。毕业后,他将加入华为核心研发团队-云语音语义创新LAB,由NLP技术领军专家亲自担任导师,参与NLP技术探索与突破。这份被旁人视为“奇迹”的殊荣和幸运,在刘大一恒看来,却是一个水道渠成的过程。天才少年也被多次拒稿刘大一恒是四川自贡人,高考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提前获得了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的高考加分,2012年进入四川大学。从本科到博士,每个假期,对刘大一恒而言,都是为自己“充电”的好时光。早在本科阶段,他便习惯了放弃寒暑假的休憩,转头扎入自习室和机房内,为ACM程序设计竞赛等一场场学科竞赛训练、备战。在不分日夜的钻研中,冰冷的代码程序在刘大一恒眼中也逐渐变得“可爱”起来,他对于专业的兴趣也日益浓厚。这一切让刘大一恒决定沿着计算机这条路一直走下去——2015年,他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四川大学本硕博连读的保送机会,开启了新一段旅程。刘大一恒与导师吕建成教授刚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时候,刘大一恒缺乏经验与历练,写好的论文被一次次拒稿。后来,在导师吕建成教授和朋友的鼓励下,他收拾好心情,一遍遍修改打磨自己的论文。一次、两次、三次……做实验、写论文、投稿……论文投出去一次,又被退回一次……到后来,刘大一恒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流程。他逐渐明白,失败是科研的常态,而自己要做的,是面对和再尝试,将失败转化为动力。直到博士一年级时,刘大一恒一篇发表在ACL 2019上的论文,直接实现了川大在读研究生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顶级会议ACL(编注:计算语言学学会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上零的突破,为他的科研旅途开启了崭新的征程。海外求学时直接睡在办公室2017年,在导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刘大一恒远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学习交流。陌生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学习让初到海外的他有些不适,但几周后,一流的学术机构的研究氛围和世界前沿课题如同雨露般冲走紧张感,灌溉着他不断滋生的求知欲。到后来,他常常一和同学交流便忘了时间,在实验室浅浅一眠,只等第二天新的讨论和实验。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刘大一恒半年后,刘大一恒依依不舍地结束了交流,一路的所见所感像种子落入心间,催生出更多的期待。不久后,机会再次降临——荣获唐立新奖学金的他在同学的邀请下前往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始实习。刘大一恒万分珍惜这次机会,研究成了他唯一想做的事。除了睡觉,他把所有时间留给了实验室,甚至有时为了实验,直接睡在办公大楼。经验访谈与科研之路在去年年底,刘大一恒被评选为川大计算机学院的“学术之星”之一,他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心得:1.在阅读外文文献方面有没有什么技巧呢?记得刚读研的时候,我对读英文文献非常不适应,感觉这可能是我做科研最大的障碍。后来强迫自己读英文文献,到现在我几乎可以几分钟看完一篇文章。我的经验是刚开始读文章,不要太纠结文章的细枝末节或者某些生僻的单词或者语法,主要看这篇文章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方法,在什么数据上做了什么实验。然后养成一个多读论文的习惯,论文看到后面都是越看越快的。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至少要看100篇自己领域的文章。至于怎么找外国文献,我主要会定期去看AI领域每年各个顶会接收的文章列表,把和自己方向相关的和感兴趣的文章整理下来看,也会经常在arxiv上找一些最新的文章,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把相关的引用和被引用文献都看看。2.在科研和写论文上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呢?做科研的话我觉得刚开始找到一个方向就一定要坚持去做,这也是我的导师最开始教给我的。一个比较大的感触就是“没有什么方向是不能做的,也没有什么方向是可以轻松做出来的”。当你确定了一个方向,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顺利发文章和毕业也是一定可以的。而不管你做什么方向,发文章都一定不会很轻松,因为你能轻易想到的idea别人也早就想到了。因此坚持和积淀是很重要的,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轻易换方向,也许你再坚持一下,就有成果。其次就是多思考多实践,计算机类一般来说还是实验性的学科而不是纯理论的学科,因此实验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学可能看了很多论文,但是却很少动手去复现,没过几天看的内容可能就忘了。只有去亲自动手做了实验,才会加深你的印象和理解。要知道很多问题都是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找到的,回想起来我的很多篇论文的idea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当前方法的问题,进而想到解决办法才做出来的。最后,从论文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论文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如何去找新问题需要我们有一个比较广的视野,对老方法也要有很好的积累。第二是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对该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要了解国内外学者们在该问题的最新进展,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实验,不断试错,也可以结合其他领域的技术,最后取得一个好的效果。第三种是类似rethinking或者探索分析的文章,是对已知的方法或框架进行再思考再探索,也是需要多做实验多思考,通过统计和可视化手段去观察现有的方法有什么不足,灵感往往也是来自于实验。第四种就是survey和总结类的文章,这个就需要对某个领域从传统到最新的方法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读论文的要求会多一些,对实验的要求相对会少一些。至于论文写作,我认为学术论文讲究的是简洁、清晰、突出重点。写文章最重要的是逻辑性,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的前后逻辑,上一段和下一段要表达什么内容,前后逻辑关系是什么都很重要。建议在写论文前先把逻辑梳理清楚,尽量不要有废话和逻辑不连贯的情况,可以多参考同领域顶会和顶刊的论文写作。至于英文写作,现在有了百度、有道、google等效果很好的翻译系统,也有grammarly等语法修改软件,因此在语言层面来说写英文文献不会太难,写完之后可以多给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看看,不断润色。3.如何权衡科研和生活?这个因人而异,我个人花在科研的时间其实并不算特别多。根据我的观察,有些同学可能会花大量的时间呆在实验室,但是效率不一定很高。我比较喜欢劳逸结合,定期会玩玩游戏看看动漫比赛放松放松,有时候压力大或者感觉特别疲惫也会去吃点好吃的看看电影放松下自己,这样才会让我在接下来的时间保持一个比较高效的学习状态。当然,在读研期间,科研还是最重要的,要有自己的计划和有意识地控制进度,不要在最需要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本文来源:四川日报、中青网教育、四川大学、川大计算机软件研究生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