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专家:考研将成为普遍现象!都说“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但是我们通常都觉得读完大学,人这一辈子就很难有机会再踏入校园里面学习了。所以校园时光也总是那样让人怀念,时常充满了遗憾。而随着教育资源的丰富,人们思想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而且考研的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可能不了解考研的同学会觉得奇怪,拼死拼活终于经过了高考,来到了大学里,读完大学就正式踏入社会了,怎么还有人读书读不够呢?其实,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慢慢成为各大高校的普遍现象,本质上还是因为现在的本科生竞争力太低了。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困难了,在以前的时候,只要是上过大学的都是十分风光的,连工作岗位都有得安排。但是现在不要说是本科生了,就连是重本的,出来之后想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都有些困难。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之下,很多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选择了考研。而且从各大数据上面可以看出,研究生的薪资是要高于本科生的,在面试的时候,就算表现稍微差一点,优先级还是会高于本科生。这就是学历高的好处,所以不论是为了能够有更强的竞争力,还是拿到更高的薪酬,考研究生成为了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还有存在另外的一种情况,就是学生本人并不想过早地进入社会,除了觉得自己没有竞争力之外,而且还十分留恋校园生活。有些专业确实存在着不考研就只学到皮毛的问题,加上考研可以再一次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这对高考有遗憾的学生来说,也是填补遗憾的一种方式。当然选择考研的同学,都是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目标的,比如有的同学是奔着去高校当教师的目标去考研的;而有的同学是真的执着于对学术的研究上,所以考研只是他们的一把梯子,之后都是奔着读博的方向去的。总体来说,主要是受到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去读研究生的。一些专家认为,在之后考研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编辑:阿锐(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
12月18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通知,报考的人数竟然达到了341万人。341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量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年报考人数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每年的考研人数都在上升,2019年的考研人数,只是290万,2020年整整增加了51万,创造了历史新高。虽然从整体而言,考研是一个好事,但小编今天就说说背后很多人不知道的方面,给大家分析一下考研人数剧增的原因。对于考研的人数为何越来越多?我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为了学历而考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对科研毫无兴趣,但又不得不深造。因为很多同学在本科的时候,由于自己没有考上一所好的本科院校,同时呢,又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更高的学历,所以这群为了学历而考研的同学大有人在。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到体制内工作,这样对于体制内的工作岗位来说,提升学历那么自己就能有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在我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值得的一个做法。因为很多人不是天生就想去体制内工作,而是因为被家人所要求,或者是自己没有能力去找到自己更好的工作,所以他们把体制作为自己的一种方向另外还有,如果要找一份工作,现在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那么严谨,对于企业来说,现在更重要的是看重大家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学历,但很多人依然停留在学历是一个敲门砖的一个思想上,所以这个原因也导致他们为了学历而考研。第二,为了追逐热潮。同学热潮:现在考研已经成为了一种热潮,身边的同学全都在考研,所以为了追逐热潮,大家也一拥而上的去报考,其实这背后的原因也是因为自身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清晰的,导致了自己只能做一个很佛系的人,随波逐流。父母热潮: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考研了,自己的父母就非常着急,这也导致了很多同学考研是追追逐热潮,是因为被父母所要求,啊考研的,觉得如果自己不考研,那就是给家人丢了面子,所以父母追逐的热潮灌输在孩子的身上也造成了考研现象严重的一种原因。当然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上天,但是更多需要孩子来主导自己的未来,毕竟都已经是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了,父母更多的是给建议,而不是去要求。第三,害怕毕业就失业很多本科生在4年的大学过程当中,整个4年都是混过的,没有积累一点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导致了他们害怕毕业就失业。为了给自己一些心理安慰,很多人也因此追崇于考研,持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给家里人一种自己很努力的假象。小编就有大量的同学,就是因为害怕毕业就失业,而选择考研的,现在三年过去了,我发现这群人到了研究生阶段依旧还是本科生的颓废状态,没有好好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导致他们现在即便已经研究生毕业,但是没有工作的还在家里边靠着父母养着的依旧非常的多。总之呢,有以上三个原因,主要的核心因素是因为很多同学没有在大学期间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方向去努力,没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导致了考研人数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或者没规划好,而产生了全国的考研人数剧增的原因之一。我记着读大学时,毛概老师说过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大学毕业才开始规划的,而是从你进大学大一的那一刻开始,你就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欢迎大家关注:一个伪文艺的教育领域青年小编。教育造福社会
随着中国学历的逐渐精英化,本科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并不吃香了。当985、211工程类的重点院校逐渐的成为社会的主流后,学生也开始通过考研而赢得竞争力。但是大学生考研后,往往自己的导师越是真诚教导,学生越是让他们失望,这又是什么情况呢?学生考研后,往往只懂得读死书,却对待知识和科研不懂灵活对待。在许多学生考研究生时,很多人往往只懂得靠读书、刻苦学习而取得研究生的考研资格。中国大学生往往喜欢读死书,就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懂得如何去灵活运用,太依赖于课本知识。当然这其中也有国内教育制度的缺陷,学生在应试考核中往往表现都非常不错,但是真正用于科研和研究类型的工作时,却始终不会灵活技巧,这也是许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悲哀。原本这些人群就是社会各行业的佼佼者,这样一看大多数都是一些书呆子。许多大学研究院的导师们,往往在学生进入研究院时,真诚细心教导,但是往往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究精神让导师们是非常的失望。学习能力强,自立能力却非常薄弱。研究生们、硕士生以及一些博士生,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和专业之上,对于社会经验和生活动手能力却非常的薄弱,社会经验也是非常不足。或许有的人会说:“爱因斯坦也是专精于学术,自理能力也是非常差。”但是我们不能和这个物理大亨相比,毕竟中国每年的博士都有几千个,硕士和研究生更是不尽其数,古代思想家韩愈有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把生活细节中的一些环节给遗忘点。我们更是借口说我们是尖端人才,这些小事不值得我来动手。而在研究院,博士站许多导师对研究生们这种想法是很着急,虽说你是学习尖端技术,但是如果连这些最基础的事务都不愿意动手,如何安心让你们去奉献祖国呢?这也是许多研究生导师最失望的地方,因为学业繁重借口没时间搞细枝繁节的事,这对于很多导师而言是很心寒的地方。研究生考研太重视学术,情商锻炼堪忧大多数研究生都是直接从小学上到大学,再上到研究生、硕士和博士,也因此很多研究生其实没有遭受过社会的锻炼,也没有经历过挫折,大多数研究生情商锻炼是堪忧的。曾经武汉大学的博士导师说过:“我教过的博士中,很多人太过看重学术和时间分配,往往他们容易错过一些很现实的东西, 比如情商。”这一点大多数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们相处更多还是师生,但是很少可以彼此成为朋友。我们没法吐槽广大研究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进入社会,不懂为人处世,不懂圆滑,不懂人情世故,他其实是走不远的。当然,道德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学生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许多考研机构也开始锻炼研究生们的社会接触能力和动手能力。相信有一天,中国的硕士和博士也会成为综合性人才。
研究生考试人数自2019年达到290万之后,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同比去年增长了50万人左右,再创历史新高,这年年大幅度增长的考研人数现象背后说明的究竟是什么?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生也早已经遍布社会,在2000年前后,本科生还没有那么普遍,像一些央企比如航天科技集团、中航工业等等需要的还只是本科学历,然而现在例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一些大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仅要求本科是985、211高校毕业的,更加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很多优秀的岗位需要更高学历的人才,这也使得本科生在就业时遇到了了一系列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选择考研究生,给自己学历进行提升,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已经成为众多本科生的必然选择,而研究生究竟在哪些方面给学生带来好处呢?第一点是考公务员方面。研究生考取公务员的工资是要远远高于本科生的,并且研究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享受到副科级的待遇,这是本科学历的学生需要奋斗很久都很难享受到的。并且在岗位的报考方面,研究生的选择也要远远多于本科生,研究生可以去报考本科生的岗位,但是本科生是无法报考研究生的岗位的。而且在职称的晋升上面,速度也要远远快于本科生!第二点是研究生去选择当老师的话,那么在工作满一年之后,是可以自动晋升为一级职称的,教师职称的晋升也是教师行业的人员为之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而研究生学历在该方面享有较好的福利,这也正是说明了研究生学历的重要性,并且这也是将高层次人才引进到教育行业的一个促进举措。第三点是各个省份为了促进发展所实施的各大人才引进政策。各个地区意识到要想地区得到较好发展,那么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而人才引进政策的基本要求就是需要具有研究生学历。而相关地区为了留住这些高层次人才,也会让其享受到相关的住房、落户以及生活等优厚补贴。从而吸引人才为城市作出贡献!譬如上海的落户,我们都知道,上海北京的户口是非常抢手的,也并不是你有经济能力就能够落户的,而上海户口对于研究生学历的学生来说就宽松的多了,它采取的是积分制,本科生学历是21分,研究生学历是24分,而这24分也是上海落户政策评判标准中分值最高的一项。所以,研究生学历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不管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选择去考研究生,还是觉得工作实践更加重要选择本科毕业之后立即就业,都是在真正踏入社会之前的一项重要决定,这紧密地关乎到我们未来的发展,而不管我们如何去选择,都应该好好地去对待,工作了的就好好工作,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弥补在学历上面和研究生的差别。读研究生的更加应该好好珍惜自己在校园的学习时光,为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每年大学毕业季,全国几百万大学生涌入社会,场面可谓十分壮观。在这些大学毕业生中,对于未来的前途和方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分歧。有人愿意找工作挣工资,以此来养活自己,不用父母操心。有人愿意报考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这两个职位的福利待遇能够让大学生具有安全感。当然了,也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走考研这一条道路。考研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大学生为什么要考研,考研到底有什么好处?本科生不会告诉你,但是你应该知道这些。考研可以提升学历2020年考研学生人数达到了341万,属于近10年内考研人数最多的一次。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转变思路,由以往的直接就业变成了自我提升,从而参加考研。如果考研没有很大的优势,那么大家为什么要热衷于考研呢?这就是趣哥要告诉大家考研的第一点优势。考研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学历,从本科学历到研究生学历,这是一个质的突破,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当今社会,大学本科学历人数越来越多,而本科文凭已经不吃香了,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本科生,就业的时候本科生似乎有了一定的瓶颈。而参加考研让自己成为一名研究生,或许更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长。研究生的薪资待遇更高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出去找工作的话,研究生到薪资待遇很明显要高于普通本科毕业生。因为当毕业生出去求职的时候,用人单位招聘者对毕业生的能力并不是非常清楚,唯一可以辨别你是否优秀的标志就是学历。而研究生学历相对而言要比本科学历更高,因此在待遇方面可能也会更好。高学历人才在就业的时候往往发展速度会更快,同时给企业创造的价值也会更大。不管是本科毕业生还是研究生,总得要找一份工作,在待遇方面却有明显不同。许多人想要考研,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获得更多的薪资待遇,在这个物价日益高涨的时代,生存起来就更加容易。研究生的发展道路更多,前景更加广阔不可否认,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其发展道路更多,前景也更加广阔。假如研究生想要报考公务员,那么我们在公务员招录当中也可以看到,研究生的岗位选择范围更多。研究生所选择的公务员岗位,往往会比本科生选择的岗位更优质。大多数公务员岗位都是择优录取的,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学生,比只有本科学历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而研究生进入公务员编制之后,升职加薪也会更快。大学生考研不仅仅是为了现在的利益,更多的是为了将来考虑。公务员的发展道路更广,前景也更广阔,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考研,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能够反映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高水平和高学历大学生。2020年考研已经过去,不知道你是否参加2021年考研呢?欢迎给我留言,感谢您的阅读。
当今社会,变化与发展无疑孕育着丰富的发展机遇,“现代化的推进意味着人类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领域的扩张,社会流动性增大,人们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是多样的,风险中存在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因素恰恰成为变化求新的时机”,而当我们面对着诸多发展的不确定性与多重的可能性,应当通过自身积极而理性的选择来把握时机,把握机遇。在广阔的时空领域,选择是当代人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方式,它使当代人的主体能动性高涨,每一种流动方式都意味着重新的选择和新的挑战、新的机会与机遇,人的生命也因此而获得扩展与丰富。目前对于“考研热”现象的研究,几乎都围绕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个人原因来分析的。首先,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增加了对高学历、高知识的需求。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也正在形成,这就是“考研热”出现的主要社会原因。我国的人才战略思想主旨是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而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以科研竞争为主的人才竞争,经济发展理所当然伴随着人们对高学历的追求和对教育支付能力的提高。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的茁壮发展,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社会回报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社会大众乐意接受高层次教育和获取高学位的愿望也就日益高涨,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消费领域。现在企事业单位在录用人员时也存在着“惟学历论”的思想,用人单位对学历的重视和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大众对高学历的追求。研究生学历仿佛一张“通行证”,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就业制定了相当多吸引人的优惠政策,涉及户口、住房等基本问题都有倾斜性政策,然而本科生就很难有这样的“礼遇”,因此在无形中吸引着众多的本科毕业生向研究生队伍进军。其次,学校鼓励、支持本校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随着本科生就业的困难加剧,教育部和社会各界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关注。根据规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可以算在就业范围之内,同时学生考研亦能反映出本校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所以很多高校积极引导应届生考研,这样既能给学校带来利益,也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学校向学生反复宣传考研的优惠政策及研究生的发展前景,对应届大学生的考研动机的产生了较好的引导作用。最后,就业难成为大学生考研的直接因素。近些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面对残酷的现实,家长及学生都认为,只有拿到硕士文凭才有机会取得理想工作的敲门砖。针对就业带来的压力,许多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这条路,期望以此求得预期的“好工作”。综上所述,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动机既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内在因素是引发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今社会对知识和人才日益重视情况下,考研拥有改变个人命运的功能。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提高个人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还有可能创造机遇、改变现状,为将来更好地抓住机遇、施展个人才华搭建一个起点比较高的平台。因此,内在因素一般比较稳定,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只要主观上有思想准备,就会按照计划脚踏实地将考研的想法付诸于实际的行动。此外,外界因素是促使内在动机转化的重要因素。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不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和客观因素同样会对本科毕业生产生考研想法并对考研动机的转化产生影响。最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地扩大使上大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有考上研究生,才可以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同时在学习期间也能享受到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在毕业后也有机会享受到较好的福利待遇,甚至在某些地区出台的人事制度、就业岗位设置、福利待遇等规定都只有硕士以上学历才能享受,这些情况使得本科毕业生就业时遭受冷落,加之周围同龄人群的态度,父母和亲友的期望,学校的教育和引导等因素最终都会促使应届大学生做出考研决定。
当提起大学生考研这件事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对学生不想考研这种态度进行批判:不需要给自己找理由,主要还是不想考。而实际上,有些专业如果不想在毕业之后当大学老师,或者做学术研究的话,是没有考研的必要的。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说说,为什么有些大学生不想考研?原因可能就出在以下4点。不想学习这可能就是大部分学生不想考研的原因。很多学生应该已经了解,考研的复习生活是非常辛苦的。不眠不休地学习,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很多经历过大学无忧无虑生活的学生们的耐心已经消磨殆尽。如果再次回归比高考复习还要可怕的考研复习生活,很多大学生都是坚持不住的。这也是有部分大学生考研考到一半就放弃的原因。而不想学习的原因也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单纯的不想让自己生活太过枯燥,有的大学生觉得学习太累(其实做什么都累)。当然也有的大学生和家长想象的一样,就是因为懒。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不想考研的现象。考研对工作帮助不大说起这一点可能也是很多学生在决定考研与否的关键。因为考研对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没有多大的用处。并不是像很多“砖家”所说的那样,所有的工作都是要看学历。有一部分大学专业对于理论的要求并不高。这类工作对实践的能力的看重远超学生的学历。比方说有很多大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出去工作。有过两年工作经验的学生远要比硕士毕业的工资要高。原因就是这类专业所面临的工作更加注重实践能力。这一点也会是很多大学生考研与否的着重点。不想在大学继续生活并非所有的大学生活都是美好的,不是吗?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会有很多大学生觉得确实如此。因为大学生活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确实不好,所以这类大学生基本上对于大学生活已经比较失望了。如此一来,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可以离开大学,为什么还要考研究生,然后在大学待上两三年?当然了,面对以上的情况,有的人会反驳,研究生的生活会和大学完全不同。但是就有那么一部分学生觉得,本科和研究生的大学生活是相同的。想要独立生活很多在校大学生会羡慕一些已经大学毕业的学生,工作的时候可以一个人住在一个房子里,虽说住所很小,但是好在比较自由,生活独立。然后就觉得,工作期间很舒适。即便事实上工作之后的自己可能比大学时候的自己更加烦恼。但是没有经历过工作的大学生完全不会在意这一点。有的时候只有经历才会过,才会懂得。上面所说的4点,就是家长在要求学生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学生极力拒绝的原因。有的时候家长们也需要考虑学生不想考研的具体原因,不要认定学生不考研是因为懒,可能有部分大学生比家长想的还要多。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90万,较2018年238万,激增52万,增幅达到21.8%,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2019年研究生录取74万,占报考人数的25.5%。2019年报考研究生主力应该是2015年9月入学的大一新生。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其中700万人能够最终进入大学,高校录取率达74.3%。其中本科366万人,高职(专科)334万人。即366万大学本科生中有290万在考研,占在校大学生80%。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在发生重大变化!变化趋势一:把研究生当大学生看。现在有一种观点,说大学生多,满街跑。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中国大学生按人口比例算不到十分之一。统计一下,1949年到2017年每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相加,约为9512万人。9512/130000=0.073,也就是说我国现有人口大学生(专科以上)占全国人数的7.3%。但世界上发达国家大学生占人口比例都超过了30%,美国是40%。为什么社会上会认为我国大学生多了呢?主要是大学生不好就业引起的。社会和大多数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待,主要还是进“体制”了,吃财政饭才算就业。但进体制吃财政饭就业还是很难的。每年公务员招录比低非常低,拿国考来说,每年报名的人数有100多万人,最终录取的人数只有1万多人,录取比例为100:1。省考的录取比例一般为20:1。当然这只是从整体来看的,个别的热门岗位的比例也达到1000:1研究生毕业了是不是就好找工作呢?也不好找,但比本科要相对容易些。有一个内地四线城市党校,招3个硕士教师,报名人数有35个,通过考试筛选,按1:3确定资格公示9人,面试后还要淘汰6人。录取比例为11:1,比大学生的100:1或几十比一还是要高些。因此,现在家庭供孩子读书,起码要读一个研究生,不然不好找工作。变化趋势二:挣钱多少主导就业方向选择。有一种社会现象,985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很少有考公务员的。都做啥都去了,考研、出国、进一线城市的名企拿高薪。985高校学生为啥不考公务员?有一北京知名高校学生说,与“双非”大学生和三本大学生一起笔试和面试,自己不一定能考过他们。若考上了公务员,但进体制单位后与三本同学一起办公,拿同样的工资,干同样的活,心里觉得别扭。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往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奔?因为一线城市就业岗位多,面临机遇多,提供工资待遇都比内地城市城市多,再加上一些名企招人,设置985和211的门槛,就业待遇就向985名校倾斜了。变化趋势三:求稳是女性就业主要心理。体制内工作主要是指主党政群机关当公务员,进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吃财政饭。这两种以女性居多。每年招录人员中,女性占比达70%上。有一个省直机关单位,拿出5个岗位,想招男性公务员,又不能明说,会有性别歧视之嫌,结果招录进来的全是女性。为什么现在内地体制单位招进的女性多?进体制内吃财政饭的工作最稳定。女大学生,读到研究生毕业,都24、25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庭做父母的又开始为孩子找工作操心了。若把女孩放在外地城市折腾几年,搞不好一晃就到三十岁还是孤身一人。不如拉到自己生活城市,利用家庭人脉进体制稳当些。有一个内地地级城市统计局,考进来一个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女大学生,憨哥好奇,一打听,是她父母意见,把女孩放在外地打拼不放心,不好找男朋友成家。变化趋势四:就业市场主导高考专业选择。高考选专业,现在最热门的专业依然是财经,其次是理工,其次是师范,其次是农林。每年高考状元选读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就读占状元90%,每年“两财一贸”高考录取分都进了高校排行榜前15名,超过大多数985大学。为什么高分考生选专业要优选财经专业,因为财经工作收入高。关于财经类专业为什么一直是热门,憨哥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分析,大家关注可看到。为什么理工科专业也是高考专业报考热门呢?也是出于就业考虑。与文科专业比,理工科专业相当于学一门生存的手艺。一些农村大学生,一些寒门工薪阶层的子女,毕业后工作挣钱是第一位的,在城市生活,要买房子,要结婚成家,要养育子女,挣钱少在城市是呆不下去的。综上四点,人员流动状况一般规律是:一流人才出国(北大清华出国多),二流人才奔一线城市(985、211高校生多),三流人才进体制(双非高校、二本、三本高校生多),四流人才经商(职高和落榜生)。面对这几个趋势,憨哥不免有几点担忧?1、谁来做学问? 优秀的人才都挣钱去了,学问总得要有人来做吧?不然,社会精神层面就会出问题。中国几千年来,将做人的道理总结的很清楚了, 做人的目标即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的标准是圣人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做人的事业也分为三种:做官、经商、治学。学问受人尊重,官大受人敬畏,钱多受人抬举。其中做学问最难,要守得清贫,耐得住寂寞。这也涉及到钱学森之问?为何现在几十年不出大师了?因为优秀的人才都去挣钱了。2、谁来下基层?公务员是社会的管理阶层,也是服务群众阶层,有些工作是要呆在一线的,如扶贫驻村,女性去就不方便。在机关呆,女性可做些文秘、财务、写材料工作,但出差下基层,女性因为生理原因,总有些不方便。3、官商与学商?官商学三者有严格的界限:做官不能爱财,当官爱财必贪腐;治学不能爱财,治学爱财必肤浅;当社会上出现学者兼做商人,官员兼做学者,商人兼做学者等现象时,也是我们该好好反思的时候了。憨哥写于2019年2月17日,欢迎评论、欢迎关注!
如今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分数线不断抬高,想考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更是难上加难。考研的大多数考生是应届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做出就业或者深造的选择。现在大学生一个班到底有多少考研的人呢?笔者身边一个朋友所教的班级就有一个现象,一共五十个人,有三十个人考研。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这样的考研比例是正常的吗?其实如今的考研人数增加明显,很多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已经决定要考研。说到考研人数增多的原因,第一点就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今大学生数量庞大,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很难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更多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为自己争取就业优势。第二点是学历变得更加重要,学历成为很多工作岗位的硬性要求,硕士学历可以进入更好的企业,起始薪资待遇更高,考公务员也有部分岗位只对研究生开放。第三点是整个大学风气的影响,一些老师可能会鼓励学生考研,还有一些考研辅导机构做大量的宣传,再加上身边的人都在考研,自然有很多人加入考研大军。综上可以看到,更多大学生想要考研是有原因的,无论是出于显示压力,还是盲目跟风,考研的人无可厚非增多了。一个班级有超过一般的人考研,也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不过一个班级考研人数的多少还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地区、院校、专业。各地区的考研风气并不完全一样,一般北方地区学习氛围浓厚,看重学历,很多家长和学生觉得只有不断提高学历,才可以找到好工作。而一些南方地区固有重商风气,他们思想更加开放,深造读研不是唯一的道路,还可以从商创业。一些省份就业压力大,重学风气浓厚,考研的人就比较多,笔者这位朋友就是山东人,山东的考研风气就比较浓厚。不过这些只是一般规律,也有特殊情况。院校不同,考研人数占比也有不同。一般来说,院校越好,考研的人数会越多。一般二本、三本院校考研的人就不多,可能很多人觉得考研太难,容易考不上。而重点大学的大学生看重学历,希望继续读书充实自己,让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优势,除了保研的学生,还有许多人考研。笔者一位河北工业大学的朋友说,他们一个班四十个人,只有几个人选择直接工作,所有人都非常努力用功,而且报考的院校都比本校好。这可能与对深造的看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关系。而且专业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些专业的考研率几乎80%以上,比如医学专业等,还有一些技能类专业,继续考研深造的意义不大,可能学生会选择直接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根据笔者的分析,一个班五十个人有三十个人考研是一件比较普遍的现象,但不同地区、院校、专业的考研率并不一样,还是要分情况对待。但目前学历非常重要,考研的人很可能会越来越多,考研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努力复习,早日实现深造梦想。
大学生考研,应该避免的一些误区大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往往容易陷入一些考研误区,而导致前功尽弃。那么,大学生考研要谨防哪些误区呢?一、考研早准备越好考验一族需要明白,高效的考研复习与准备的时间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考验准备时间过长,会导致自己过早进入疲劳期,不利于考试的正常发挥。研究生入学考试考查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深度,更是综合知识的广度。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每年都会变化,命题方向、命题重点、热点问题等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时事更是这样。专业课由报考学校自主命题,主观性和变动性也较大,每个导师的命题风格是不同的。对于这些科目的备考,只有抓住最新的动态,适时加以研究才能事半功倍。因此,考研准备并非越早越好,关键是平时自身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积累,同时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当然提前准备考研的信息、挑选报考的院校、充分准备复习资料,这些准备还是需要越早规划越好,大家在整个考研的过程中都要注意信息的收集,掌握最新的考研资讯,切不可埋头复习。二、追求报考热门专业有些考生换专业是出于对某一专业的深厚兴趣,或想成为复合型人才,但也有不少考生抱有投机心态,盲目追捧热门专业,把转换专业当作“曲线救国”的办法。我们要知道现在“热门”的专业,不一定永远“热门”,现在“冷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永远“冷门”。它们是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变化的。如果我们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市场上的作用周期,盲目挤报“热门”,有可能仅仅抓住了“热”的尾巴,等大学毕业后,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上的过剩品。研究生教育中学科交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越来越多新兴边缘学科的出现,跨专业考研属于正常现象。但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的难度在考研中是最大的,考生如果在没有任何知识积淀的情况下就盲目换专业,会有满盘皆输的风险。三、把精力集中在薄弱环节在知识结构上,考生往往有强项和弱项,不少人喜欢把精力集中在薄弱环节,以为这样才是制胜良策。在研究生录取中,各招生院校要求考生的总分和各学科成绩均要过线。因此,各门学科的地位同等重要,偏废任何一门都将功亏一篑。真正的突出重点,应该是在兼顾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在时间和精力稍微有所偏重,在复习态度上则应该一视同仁。四、考研辅导多多益善考研辅导班被许多考生认为是掌握考研秘诀的快通道,因此觉得多多益善,强化班、冲刺班、点题班等一一报名。各类考研辅导班一般在每年的暑假开课,考生“济济一堂”,坐在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教室里,从早上七八点到下午六七点进行不间断的强化训练,对体力的要求极高。容易导致体力不支,影响整个复习进程。而且,辅导班报得太多容易产生依赖心理,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成为一台被动学习的机器,反而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我们要记住辅导班只能起到答疑解惑、提炼重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