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学生考研意愿调查:近九成有考研意愿 近六成不会跨专业考研奄奄一息

大学生考研意愿调查:近九成有考研意愿 近六成不会跨专业考研

本文转自【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李华锡 通讯员 王宇鹏)10月10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正式开启。有多少大学生有考研意愿?考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会不会选择跨专业考研?近日,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就大学生考研话题,对全国770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近九成大学生有过考研意愿,近七成在大学前就有此想法,近六成不会选择跨专业考研,超九成认为跨专业考研难度大,“想找一份更好工作”成考研主因,就业前景成考研主要看重方面。近九成大学生有考研意愿,近七成在大学前就有此想法考研还是就业,是大学生都要面临的抉择。在参与调查的770名大学生中,89.22%的学生有过考研的意愿,67.83%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就有这种想法。青岛大学学生潘睿傲告诉记者,自己从高中开始就有了考研的打算。“当时我对社会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如今人们的学历水平不断上升,本科学历已经不再‘稀缺’,甚至,在某些一线城市,普通院校的研究生都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他表示,高中时家里的长辈就经常叮嘱一定要好好学习,往更高处发展,等到他就业的时候,本科生可能是普通工作的最低要求了。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2019级学生陈宁表示,自己是在大一接触对本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下定决心要选择考研。“我们专业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比较综合,所学知识范围比较广,不够深入,如果今后想要从事具体领域工作,还需要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更加专精的学习。”那么,大学生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获取考研信息?根据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网络、老师和同学成为学生获取考研信息的主要来源,分别占91.82%、81.69%和60.13%。“我也会在学习之余查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意向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等网站,有时候也会去网上看一些经验贴,现在对考研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还在读大二的陈宁,已经开始关注各类研究生招生讲座,询问本专业学长学姐考研经验了,“既然有了考研的打算,早点准备总是没错的”。近六成不会选择跨专业考研,超九成认为跨专业考研难度大在专业选择上,部分考生会面临是否跨专业考研,在他们看来,跨越专业,不只是改变了学习方向,也是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一个拐点。中国青年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59.68%的受访者不会选择跨专业考研,95.34%的受访者认为跨专业考研难度较大。“在大一时我就已经开始准备考研了,当时的目标方向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艺术传播学方向,但现在自己更希望考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就读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大三学生石锐乐,在考研上有了自己的思想转变。三年前,他应征入伍,主要从事思政方面工作,这段军旅生活培养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让他找到了更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我一直觉得我们应当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进行探索,我也很期待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的风景。”跨专业考研意味着自己需要备考一个完全不同的专业,且意味着要和此专业的本科生进行竞争,难度系数较高,让很大一部分有跨考想法的学生望而却步。“我觉得研究生毕竟和本科生不同,对学术研究能力要求比较高,我们也应当展现出自己较高的学术水准去赢得导师的认可。”石锐乐表示,既然决定考研,就应当付出更多的努力,一切都是值得的。找一份好工作成考研主因,就业前景成学生最看重的方面缓解就业压力?想找一份更好工作?想去喜欢的城市求学?大学生为何考研?在准备考研前,注重哪些方面?调查显示,83.64%的学生表示希望通过考研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其次是希望继续深造喜欢的专业、想去喜欢的城市求学和缓解就业压力,分别占比58.18%、53.77%、41.82%。与此同时,就业前景、学校和专业,成为大学生在考研前最关注的三个方面。“作为女生,我还是更希望能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大二学生卜羽泉目前就读于西南大学,她有一个“去一线城市看一看”的想法。在她看来,城市将是她考研选择中最为看重的方面,“当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选择一个更好的大学,去一个更高的平台进行学习”。有了考研的意愿后,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备考?中国青年网调查显示,57.06%的大学生会在大三阶段着手准备考研,34.5%的大学生会在大一、大二阶段开始准备。就读于北方民族大学法学专业的冯雨纯,在大一时转到了自己更感兴趣的法学专业,除了偶尔参加社团活动,她都在弥补转专业落下的课程。提及考研规划,她表示:“我大概会在大二下学期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吧,现在必须打好基础。”“按照以往的就业趋势,我们学校法学院同学们都偏向于在银川本地从事法律相关工作,但我想离开这里,去北京高校深造。”和卜羽泉一样,冯雨纯想通过考研去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弥补当年高考留下的遗憾”。此外,她对院校和专业都比较看重,“高校层次可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就业时的竞争力,而且比起兴趣偏好我更愿意选择一个能带给我好工作的方向”。高校教师建议:鼓励大学生考研,但不要盲目跟风“在本次调查中,有九成大学生有考研意愿,这个非常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徐丹宁表示,但是希望同学们不要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她看来,考研不应只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同时也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为觉得跨专业考研难度大而放弃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方向,“能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辅导员杨琪硕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鼓励学生要在本科低年级阶段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院也通过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合作让学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要求,确定研究生学历以及研究生阶段侧重培养的能力,是否是入职理想单位的必需条件。他强调说:“在本科学习阶段,学校也应当适度鼓励学生通过科研训练项目,或进入研究生课题组提前感受科研氛围、锻炼科研能力,让其对是否适合继续读研有一个更明确清晰的认识,从而把工作前置,使更多的学生不用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感到迷茫。”“我是鼓励学生们进行考研的。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考研是提升自己的一个机会,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今年,研究生扩招,也证明了社会对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在扩大。”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师袁泽光认为,考研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希望同学们在对未来感到迷茫时,能够选择继续充实自己,用更强的能力迎接即将到来的机会。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该如何权衡就业前景和个人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呢?袁泽光表示:“这是同学们在面对成熟事务的一次选择,我们只能就大学四年的经验积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向,我们在努力奔赴梦想的同时,也要切实地考量自己的未来人生规划。”

机器猫

复旦大学七成本科生考研,中青报调查问卷表明:大学教育令人担忧

前些天,看到复旦大学发布的2019年度毕业生报告。在本科毕业生当中,超过七成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这当中有60%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国内读研,还有40%选择出国深造。剑客老师当时看完这则报告的感受是:名牌大学不仅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而且它能赋予名校大学生知识渊博、目光敏锐、善于思考、终身学习、为人谦和等终生有益的特质。因此,不怪现在的家长们竭尽所能也要想办法把孩子往名校里送。但近日,看到中国青年报搞的一份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让我对于现在大学生考研热有了新的看法。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很令人吃惊!45.1%的受访者大学期间考虑过延迟毕业,50.4%的受访者觉得近年来选择延迟毕业的大学生变多了。这个数据让剑客老师觉得不太正常。按理说,大学如期毕业,迈入社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应该是大学生们的迫切想法啊?为什么居然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居然考虑过要延迟毕业呢?那么,现在的大学生考研热,是不是也反映了许多大学生实际上并未从心理上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呢?说他们是想继续深造也行,说他们想躲在大学校园里,不敢到社会上去,是不是也有一部分原因呢?大学生选择延迟毕业一般是出于什么原因呢?还是来看看调查数据吧。1,没有完成学位论文难以及时毕业,占受访者的54.9%,没有完成学分难以及时毕业占41.9%;2,为了考研考公有意留在校园的占52.2%;3,因为双学位、交换、创业等特殊情况希望延长学习时间的占42.2%。4,不愿意就业的占受访者的42.1%。对上述数据加以分析,剑客老师觉得:1,大学毕业难度增加,是大学生在校延迟毕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给混日子的大学生提了个醒,考进大学才是第一步,顺利如期从大学毕业,还需要走好第二步,否则,就只能被迫延期毕业,或者,进入学校退学名单中去。2,一些大学生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谋定而后动,在想清楚人生的下一步之前,并不急于仓促进入社会。没有准备好之前,不想在社会上踉踉跄跄、跌跌撞撞。但是,这里面仍然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学时光并不短暂,本科四年时间里,仍然不能想好未来的打算,需要通过延期毕业的方式来继续想,是不是有点拖延症的嫌疑?3,不愿意就业的逃避者仍有不少,这可真是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大学生本应该意气风发,充满斗志。对于即将要开始的崭新生活,充满期待,恨不得早点毕业,早日到人生大舞台上去一展拳脚。为什么会有些大学生竟然只想着躲在校园里,而对社会如此恐惧呢?看来,我们的大学教育还是要加强与社会的提前融入,做好过渡和衔接,不能成为互相脱节的两个部分。对此,你怎么看?

谓武

大学生为啥选择考研究生?调查发现,理想还是败给了现实

你考研吗?这恐怕是每一个大四的本科生都会问自己或者问身边朋友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每一位大学生切实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和人生选择。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少人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四年里肯定都或多或少的考虑过。那么,大家为何如此重视考研这个问题呢?中公教育为此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下面说一下具体情况大学在校生中有比较明确的考研意向的占了七成以上,参与调查的大学在校生中,对于考研完全没有意向的只有5%。当然,这也与参与这个话题的人有关,参与这个话题的人大部分都对于考研感兴趣的。但是,这也说明了大学生们对于考研是十分热爱的但是,另外一个情况被我们分析出来了,那就是考研究生的同学有很大一部分是盲目的,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去考研。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大学生考研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未来就业的时候能够处于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大学生非常非常多,虽然国家在为大家努力创造就业,但是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素质并不是很好,能力一般,而且对于很多工作挑来挑去,这就直接导致了就业难的情况出现。考研究生不仅能提高个人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就业压力。自己也好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调整自己,想清楚自己想干啥,坚定好方向,付出更大的努力。这一情况在菏泽中公教育看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上不去,那么,考研热就会持续。很多人可能会问考研难不难?其实,也不难。有很多大学生都是在大四上半年开始突击学习,然后也有不少人能考上,而且是在自己复习的情况下。如果大家在读本期间能够做好平时的积累学习,然后提前做好复习工作,考上研究生也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一年一度的考研又快到了,菏泽中公教育考研预祝大家都能顺利考上。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距陆而止

实习僧《大学生暑期实习调研报告》:学生求职出现新转折

2020年初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工作安排,得益于国家强有力的防疫措施,4月起国内疫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也在有序进行中。疫情虽渐有好转,但很多高校至今仍维持着“远程网课”的教学模式。开学时间迟迟未定,但暑期实习却已按时“报到”。据统计,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74万,同比增长超过4%。而受疫情影响,部份企业在春招时就已呈现名额缩减、春招延迟的情况,应届毕业生求职困难程度较往年加剧。不难预测,这种严峻的情况将延续到暑期实习求职环境中。2020年6月,实习僧正式发布《2020年大学生暑期实习调研报告》,本次问卷学生样本覆盖25w在校大学生,有效问卷占73.82%;其中58.85%为2021届、2022届毕业生。据报告显示,临近期末仍有近九成学生尚未返校;高校学生对暑期实习高度关注,超七成大学生求职节奏被疫情打乱;到岗时间不定、名额缩减成为暑期求职困局;线上实践项目成为大学生“新宠”。学生感知企业招聘下行年,高校学生仍对暑期实习高度关注疫情之下,各大企业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根据实习僧平台数据预测,2020年整体实习生招聘量将呈下降趋势。但调查显示,企业缩减并未影响到高校学生对暑期实习的热情。其中以本科院校(含“985”、“211”)学生最为积极,占到了受访者的近八成。此外,海外留学生求职意识的提升也非常明显。各专业实习需求量不同,管理学&经济学领跑在暑期实习求职的大环境下,各专业学生对实习的需求量不同。医学、法学、哲学等专业性极强的学院学生实习需求相对较弱,而像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由于求职范围没有特别定向,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实习体验不同行业,因此实习需求突出,分别以36%和26%的比例领跑。由此可见学生对暑期实习的意愿与各专业的职业出路和发展也息息相关。临近期末,仍有近九成学生尚未返校受疫情影响,本学期几乎所有高校都采用了“远程网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如今六月已接近正常学期的期末时间,但仍有近九成学生表示尚未返校,并且其中只有15%的学校明确了返校时间。据实习僧对多所高校开学及放假时间的调研,发现大部分高校本学期教学时间都会持续到七月中旬,暑假将会相对缩短。暑期求职现状疫情致就业压力大增,近四成学生求职处境艰难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暑期实习的需求并未减少,超六成学生有找实习的需求。受疫情影响近四成的大学生求职处境艰难,仅有1.76%的学生拿到Offer,求职现状极为严峻。受国家政策刺激,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增加18.9万,调研结果显示18.69%的大学生选择考研/考公/出国。近10%的同学由于开学时间不明朗,暑期时间变短而放弃暑期实习。 “外企热”并未降温,国企央企受青睐疫情让今年的就业形势愈加艰难,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但经济萎靡并未影响大学生对外企的偏好,44.19%的同学依然渴望进入外企,但国企央企的支持率紧随其后。随着降薪、裁员等新闻频出,为了规避未来的就业风险,大学生在择业偏好上也发生变化,更关注工作的稳定性,国企和央企凭借强有力的制度和体制保障优势成为了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去处。企业实力与个人成长,成为求职大学生的首选因素据调研,大学生对企业硬实力与企业软实力两方面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其他因素。数据显示,40.47%的大学生看重企业的实力与行业地位,28.14%的学生看重企业发展前景以及个人成长空间。仅有不到6%的学生关注薪资与转正机率。数据显示,选择“个人价值”的人数达到了选择“挣钱”的近20倍。在就业严峻的现状下,95后大学生求职规划意识有所上升,开始逐渐重视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寻找就业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契合点。在疫情期间,线上实践项目成为大学生“新宠”受疫情影响,从春节起大学生群体进入了“宅家期”。居家抗疫期间,求职焦虑如影随行,超五成的学生将求职、实习的情愫寄托于线上,非常关注并愿意积极参加企业与线上招聘平台联合举办的线上实践项目。学生希望通过项目经历来提升个人优势,锻炼实践能力,满足新时期就业市场的需要。低于20%的学生关注趣味性娱乐活动和大咖讲座,从侧面也反映了学生的求职焦虑增加,迫切的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疫情的爆发让企业与学生都出现比以往更强烈的焦虑,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从长期来看,疫情的冲击对就业影响是有限的。基于此,实习僧作为专注实习、校招的垂直招聘平台,2020年业务持续提质升级,提供海量优质实习校招岗位和专业求职服务,有效链接企业与大学生求职需求,助力年轻人就业更简单。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思考(关注“实习僧”公众号回复“报告”,获取完整版):暑期实习建议:一、学生方面1、大学生应对就业形势保持乐观态度,不要过度焦虑。积极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倾听就业建议。2、提前准备个人在线简历,关注各大企业招聘官网和线上招聘平台的实时消息,如企业最新招聘信息、招聘截止时间、面试流程变动、滚动招聘等,在应对方式上做相应的调整。3、积极参与线上招聘平台与企业联合举办的线上实践项目,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4、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与能力,提早做好职业规划,利用在校读书期间做好个人能力的提升,为后续实习求职做好准备。二、企业方面1、关注高校动向,联合线上招聘平台及学校建立联盟,集三方力量更高效推进招聘进度,优先获取人才;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沟通暑期求职顾虑与难点,尽可能给予求职便利。2、拓展自身招聘信息发布渠道,通过多个线上渠道,尤其是线上招聘平台,向学生同步招聘信息(包括招募时间、形式、名额等调整),最大范围覆盖人才。3、面对学生暑期时间不明或缩短的情况,企业可以多提供线上实践项目及线上实习的机会。一方面给予学生更多实习选择和机会,另一方面也能体现企业对学生的关怀,扩大雇主品牌影响力。4、提升实习岗位的重要性和成长空间,做到企业和实习生都有所得。疫情期间,实习僧会持续与各大高校、企业的沟通,更好地发挥平台的价值,为企业和求职者分忧,缓解疫情下求职招聘压力。疫情可以在空间上阻隔我们,但阻隔不了我们彼此的关照与爱心! 疫情给求职带来影响不可避免,招聘环境与形式的改变未必是坏消息。全民“抗疫”终将取得胜利,在迎接胜利到来之前,我们更应未雨绸缪,迎难而上!

不贷

2019考研大调查,不甘心是主要原因,半数人认为辅导班无用

本调查来源:大学声(ID:collegesay)作者系:陈大夫考研or不考?这个问题恐怕中国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某一个时点都曾经考虑过。很多同学都坚信:考研是他们通过教育彻底改变人生轨迹的最后一次机会。我们和一点资讯合作,进行这次调查的时间是2018年的12月,上一届考研笔试的时候。参与这次调查的同学里不少都参加了那场笔试,而且已经已经拿到了自己的初试成绩。目前国内34所自主划线的重点高校已经陆续公布了各自的复试成绩线,很快国家线也将公布。是准备复试,还是准备二战,或者转向寻求校招机会:可能这些当时填写过问卷的同学们也已经对将来有了自己的规划。关于考研:男生比较有态度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对考研完全没兴趣的百分比仅有个位数。这当然和愿意参与考研话题调查的人,大多是对相关话题感兴趣的有关。关于是否打算考研的问题,结果还是比较有意思的:男生选择“有非常明确的考研意愿”,以及选择“基本没有考研意愿”的比例都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选择“仍在考虑”的比例则明显更高。部分同学对待考研的态度可能有“扎堆”“从众”的心理存在,身边的同学都在复习准备考研,自己不参与可能就觉得心里不踏实,看着别人都这么努力总感觉自己好像堕落了一样,这样的同学里女生比例更大。考研的目的:很多都为了再拼一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选择考研的目的还是颇为多元的,但有高达八成以上的同学表示自己考研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就业竞争力。还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自己选择考研就是不甘心高考/保研的失利,想证明自己的实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搏一搏命运。2018下半年-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明显变冷,很多公司的招聘学历要求都有明显的加码,更多的公司停止了校招;而稍微有点吸引力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则更是基本非研究生免谈,很多同学考研实际上就是被这样的就业形势逼来的。(来源:科学网 纪仁飞博客)然而考研深造,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一条路。无数过来人的经验都能证明:如果你是抱着“别人考,我也考,考上了最好,考不上拉倒”的心态踏上考研路;那么你基本最后结局大概率会是考不上,还浪费了不少的时间,白花了一笔钱。人人都想考双一流即使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同学,考研目标学校是“双一流”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的也几乎各占三分之一左右。但随着近年来参与考研的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双一流高校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申请制、保研等通道招收研究生,普通双非高校学生通过考研能够上名校的成功率越来越小。同学们还要对考研抱一个更理性的心态,不要一心想着自我拼搏为梦想窒息,还要好好算算成功的几率和投入产出比。大家都想考外校考研领域一直存在这样的鄙视链:清北 》》C9 》》一般985 》》一般211 》》普通本科几乎所有高校的老师都鼓动自己的学生报本校的研究生,但大家都想往上一阶层的外校努力。近三分之一同学:考研跨专业近四成同学:会选择考研二战一般来说,如果有同学问我考研失败是不是应该“二战”的问题,我都会劝TA们慎重做出这种决定,我本人不倾向于鼓励他们再考一次。除非你是第一次考研本来应该十拿九稳,但因为生病/大姨妈/其他不可抗因素而意外失手的情况,否则我觉得考研复读基本是没有必要的。不少同学选择二战的目的不仅是不甘心失败,也有部分逃避现实不想面对失败的赌徒心态在里面。在大多数情况下,推迟进入职场一年你遭受的损失,是比第二次考研的收益要大的,早晚你都得进入社会,进入职场,早适应比晚适应要好得多。六成以上同学:会选择接受调剂不少普通本科院校自己本校的学生都不愿意报,但每年还是能招收数千名学生,其中相当大比例的实际上就是调剂来的。实际上在这样的高校读个硕士,可能还不如直接工作呢。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仍不太受欢迎在校内不能享受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奖助学金、住宿等待遇;担心毕业后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这些都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仍不太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大家还是担心受到文凭歧视,毕竟没人愿意花了钱付出了时间精力,却拿到手一个注水了的文凭。国家既然出台政策推广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就要正视广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顾虑,在文凭含金量上杜绝放水,否则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很可能会遭遇用脚投票。考研相关:是主要信息来源2017年我们进行考研话题的调查时,还有超过一半有考研意愿的同学认为,考研论坛是他们了解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论坛的信息聚合形式,信息太繁杂缺乏结构,有用的信息分散在不同的分版上,进行整合非常困难。想保持一个论坛的活跃度和基本秩序,论坛的管理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同时对于论坛的新人来说,获取这些信息的门槛又很高。在网上绝大多数各类论坛已经是明日黄花,基本成为上世纪互联网的久远回忆。最近这两年,论坛时代的最后阵地:留学、考研等考试类论坛的影响力也衰退地尤其明显,而部分考研相关微(gong)信(zhong)(hao)则代替了论坛的地位。想要考研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学习习惯考研复习准备,理想与实际有差距越是大一大二的同学,越觉得自己的考研准备要长达一两年的时间;但大四或者已经毕业,经历过考研全过程的同学则大多明白,准备考研也不是跑马拉松,战线拖得太长并不一定是好事。当然,某几所从大一开始全民备考,把考研当高考的“考研神校”例外......大部分同学只有一份大概的复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在考研路上走到最后,一份详细准确而且得到切实执行的复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如果你是认真地想要考研,最好还是在一开始就拉一份进度精确到天的计划,磨刀不误砍柴工。考研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今年已经公布的重点高校复试线大部分都有明显的上涨,甚至有部分高校上涨了30分;今年两会上,来自上海大学的政协委员郭长刚建议取消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将招生考试的自主权下放给各高校,由高校自己决定选拨人才的标准和方式。他的这个建议实际上并非只是他自己的想法,而是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的看法。过去十年以来最差的经济及就业状况造就了2018-19最热的考研季,研究生考试及招生的未来会不会还是今天这样,也存在一定的未知数。同学们,且考且珍惜吧。考研辅导班作用有限今年年初,某考研英语名师涉嫌引诱女学员3P,还被网友揭出存在学历造假、抄袭等的证据,让不少同学好好得看清了”考研名师“这个群体的一些内幕。大家不要迷信这些考研机构的宣传,更不要迷信跟着某个名师学就能怎样怎样,他们能够起的作用实际上也很有限。考研实际上最考验的是你的自制能力,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走上这条道路的,不管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林与夕

大学生毕业到底要不要考研?看完就知道了!

考研每年大学生一到七八月份就业季总会有人纠结考研还是工作?老师和家长总会说考研吧,学历高社会地位高,而那些大学已毕业且已经工作的总会说,别考研了,工作三年都挣了好多钱还能当上领导了。面对这样无法确定的考研问题,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还是准备继续考研究生,但问起考研究生的原因很多大学生自己都说不清楚。对此笔者对北京几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研采访,发现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甚至不知道做什么。有的大学毕业生还说现在大学生太多,好的工作岗位太少,导致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非常大,所以社会形势和就业压力逼着他们不得不考研;也有一部分学生说不敢走向社会,怕自己找不到工作或找到的工作不好反而被亲戚朋友看不起,所以就想继续读书;还有的学生说家人非要继续读研究生,所以才读研究生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大学毕业生说比较喜欢这个专业,以后想在这个专业进行深造,到时走本专业的科研路线。通过对一些学生考研究生需求了解,总结起来考研的目的就是三个:1、为了找到好工作,提高自身竞争力。2、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3、为了自己的专业爱好4、读研究生也不是因为热爱自己的专业,仅仅想缓解一下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针对这些考研究生的需求,笔者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于考研问题,笔者认为大学生应该问自己你以后职业规划是什么?如果你以后想做老师甚至做大学老师或者想进入研究所做专业的科研工作,那笔者强烈建议大学生考研究生,因为这些职位要求学历都很高;如果大学生以后规划只是想找一份普通技能型的工作,如:市场营销、销售、技术工程师等最常见的基本工作类型,这些对于求职者最低学历是本科就可以了,甚至专科就行。这样的工作相对学历而言,他们更加看重你的工作经验、沟通技巧、学习能力,所以这样就没必要继续考研。大学生们要知道,读研究生未必能换来一份好工作,但是读研究生的三年三年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积累。通过智联招聘、拉勾各大型招聘网站得知,对于不少用人单位要求专业或本科学历即可,而且更看重你的工作经验而非你的学历水平。如果单一从就业的角度来说,除非特别大的公司特别的技术岗位对人才的招聘要求学历高些,一般都是本科甚至专科,硕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当然如果你是清华北大的另当别论。据笔者所知所有研究生教育都是学术科研研究服务的,但绝不是为了普通的就业服务的,如果大学生是为了工作,那感觉你读研究生学的专业根本用不上太多。总之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学历至上的观念,尤其是现在这个不以学历唯能力的时代,我们不应过度敬畏崇拜高学历,学历对于工作或生活而言仅仅是一张纸,而生活工作更需要的是实际的工作能力、交际能力。

母女情

大二的学生想了解一下考研的复试环节都考察哪些内容

首先,由于当前考研的竞争比较激烈,所以考研的复试环节也非常重要,虽然不同高校和专业在复试的内容上会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复试流程和考察目的还是相对比较统一的。当前计算机相关专业是考研的热门,同时在人才培养规模上也在不断扩大,所以就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来说一下考研复试的基本流程和要求。计算机专业在复试过程中,通常有三个大的环节,其一是笔试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考察专业课的掌握情况,考察面比较广,但是难度并不会很大,当然也有一部分高校的复试题目比初试难。复试的笔试一定要重视,因为有的学校会规定,笔试不及格会直接被淘汰掉,这一点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二是英语的口语交流环节,这个环节通常会考察考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虽然这部分的占比并不大,但是对于最终的成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考生也应该认真对待。通常情况下,英语的考察分为笔试和口语两大部分。对于处在大二期间的大学生来说,外语对于考研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而且英语的内容比较多,一定要重视平常的积累。其三是面试环节,考研的面试环节在整体分数的占比上比较大,所以面试一定要认真对待。考研面试的过程是考生阐述自身优势的过程,比如是否有过科研实践经历,是否参加过专业比赛,是否发表过论文等等。所以,对于有考研计划的大学生来说,本科期间的表现对于考研复试阶段的表现会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最后,一部分高校在考研复试期间,还会有上机实践环节,以便于考察考生的实践能力。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大学生到底要不要考研?985、211学生也要清楚这3点!

2019年考研初试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无疑他们是紧张的。但是,参加2020年研究生考试的大学生更应该紧张起来,尤其是大三学生,现在就应该做是否考研的决定。如果决定考研,建议寒假就开始学习。现在,很多大三学生是迷茫的,还不能下定决心。研究生与本科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大学生应该清楚认识到这3点区别,即使是985、211的学生也面临这样的现实。学历、能力不同很多人觉得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但不得不承认学历是敲门砖,毕竟很多优秀的企业只招收985、211的学生,有些岗位只招收研究生。就算是985、211的学生,也会认识到,研究生学历比自己的本科学历要强很多,无疑给自己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读研究生期间,学的知识更加深入,还需要做调研实践,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锻炼,一个人读研究生后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这是一个现实。所以,对于个人而言,读研究生后,自己的学历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工作起点、起薪不同从最低的工作机会和薪资来看,研究生比本科要强很多。一些公司只招收研究生,一些公务员岗位的报考条件是研究生,这些无疑给研究生提供了特别待遇。一般来说,研究生的工资是比本科生的工资高,而且晋升机会更多,这也是很多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原因之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资还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生的高工资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因素。自信心、上层看重程度不同越高的学历,越强的能力,都会人自信心,研究生毕业后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尤其在工作中,需要能力与自信心并存。而很多公司上层也是非常看重研究生,更加器重研究生,愿意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任务交给研究生,同时,也会给研究生更多的晋升机会。这使研究生的工作发展前景更好。以上3点区别是现实的,也许有普通的一本学生以后混的会比很多博士都要好,但是这样的人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也是非常幸运的。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需要踏实的上进努力,才能收获成功。所以,清楚这3点区别,更容易使大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虽然,前方困难重重,但是,有理想有激情的学子需要勇敢追梦。

升毅

功利化考研是必然趋势?为何大学生失掉为人为学应有的自由品行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数据在考研热的大环境下,录取率增长幅度却没那么高,那么为什么还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呢?那么我们先看一看,这两天比较火的“功利化考研热”问题吧。这两天人民网、中国教育报关于研究生发表了《考研功利化失掉为学应有的自由品行》,谈及了考研热与功利化考研,对此小编有感而发。遥想当年,成为一名大学生是全家的荣光,是全家、全村儿、全镇、全街道的骄傲,并且还有一个既大气又够响亮的称号——“天之骄子”!那时,大学生便成为了时代精英的代名词,而研究生也有着科学荣耀的无上光辉!现如今,研究生虽光芒递减不如从前,但这几年的考研热度丝毫不减,报考数量连创新高。然而,在这支日益兴旺起来的考研大军中,研究生的称呼似乎有些悄悄变味弥漫着些许功利化气息。这考研大军中,有大一大二就着手的考研先行者,有为改变就业命运的实用心态者,有考什么就学什么的消极应试者,有为弥补高考失败的救赎者,有改变学校身份的名校追逐者……林林总总的在表现与职业、金钱、功名建立起稳固而强力的连接,形成了“想方设法考研成功,从而功成名就”的心理模式,背后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滋生并日渐弥散开来的“功利化考研”之真实写照。以家庭、个人角度来看,这个大的就业形势、经济环境下,大家出发点都是为了成就一个更加美好的自我,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加优秀的自己,那么去争取一个极具前景的专业学历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在价值观层面出了问题,后果势必很严重。于考生本身的学生身份而言,在该打专业课基础、学通识的大学时代,先行者的“抢跑”心态执着于完完全全钻研考研成绩的高分,而直接影响到本科阶段基础知识乃至品行学识。切记在完成本科学业的基础上方可进行考研准备,本科不仅仅是为专业课打好基础,而且如果成绩太差,影响学位颁发及毕业,你还怎么考研?考取研究生之后面临导师繁忙、学习困难,再回首打牢学识基础恐怕已经晚矣。这类研究生无意于学术研究,加重了导师的指导负担和培养成本。功利化思想的弥漫也造成了大学生“不安”的心理焦虑和“速求”的欲望浮躁,失掉了为人为学应有的自由品行与科学追求。一旦“功利化考研”成为一股力量强大的思潮而竞相追逐,最终将使高等教育界弥散着“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职业至上论”的成才论。但是这也怪不得学生。因为大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用人单位不需要,而用人单位急需的能力,大学生又不具备。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办学层次,创办综合性大学、学术型大学,执着于力争各类排名而忽视了自身教学特色,更忽视了对接地方、市场、企业的需求,由此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正是这种结构性矛盾增加了毕业生的求职压力,降低了本科生的就业质量;也正是这种结构性矛盾迫使本科生选择考研,通过提升学历获得用人单位认可。来自于中国教育报的统计调查中显示,35%的被调查者选择“本科就业压力大,提升就业竞争力”。另外,还有19%的被调查者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而考研。当然还有很多是随考研大流而考研的。可是就算是为了解决就业或者其他功利化的目标而考研,又能怎么样?考研并不是必须的,也是没为大学生可自由选择的,他们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以寻求成就更加美好的自我的方式,在《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报告》显示,39.2%的已签约应届毕业生签约岗位与在校学习专业不对口。16%的毕业生对工作不满意。很多本科生原本足以胜任的工作,被要求应聘者具有硕士学历,一些用人单位选择用提高学历门槛的方式来筛选人才,甚至明确要求毕业院校必须是“双一流”大学、985、211,可是这820万本科应届毕业生中,又有多少是名校生?比如华为、小米、腾讯、阿里等大企业更是偏好985、211名校生。甚至将“双非”大学毕业生简历直接礽!正是在这种贴标签式人才衡量标准之下,更多大学生选择考研,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校层次、改变学校背景,实现命运的二次选择,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这一切就变得很自然而然了。如果无法凭借高程度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扭转社会偏见,改变以学历、名校光环标签识别人才的评价方式,改变只认文凭、光环不认能力的选材导向,那么功利化考研将是必然的趋势,毕竟是社会需要什么,大家就选择什么。外面世界太险恶,我必须得撤。

不违

考研对于普通大学生的工具性有多么重要?

2019年报考研究生的总人数是290W,而在2015年大学生的录取人数是700W人!说明每70个人里就有29个人选择了考研!比起2018年的238W而言上涨了21.8%,而2018年的考研人数本身已经比2017年上涨了18%了,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上涨了。从近几年不断攀升的考研人数的数据来看,使人觉得考研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首要选择。那么考研的工具性到底有多么重要呢?提升价值,实现科研梦想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只不过有的人慢慢改变了,有的人却一路坚持了下来。当今社会,本科毕业从事科研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以本科生的实力从事科研是很难做出成绩来的!所以选择考研,成为研究生就离科研的梦想更进一步!成为研究生以后可以在国内继续深造读博,或者出国留学,漫漫地也就实现了科研梦想。不过科研真的很枯燥,不仅要每天做实验,而且还得写文章发表,能坚持下来也是很少!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报考研究生的考生以非985、211的学生居多(985、211学校有很多保研名额)一个很现实的现象是一些二本院校的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点在理工科很明显。一到毕业季很多大型企业都会去985、211学校抢人才,那里的学生根本就是供不应求!不得不说拥有名校光环还是很有用的。由于本科期间学的知识广而不深,学生大多眼高手低。虽然普通本科学校也有很多企业来招聘。但是提供的职位多是重复性比较强的工作,实习期的工资也就三四千左右!研究生毕业后受到企业青睐不仅仅是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包括他们所拥有的人脉和资源,这些都是本科生所不可能具备的。成为大学老师考研是成为大学老师的必要条件!如果不想评职称只想做一个大学老师的话,其实大学老师的工作也是挺轻松的。毕竟以后三四节课,其他的时间全是自己的,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很自由。当然,如果要评教授、副教授的话也需要申请基金、做实验、做调研、发文章,日子也很苦逼。现在很多高校都在评“双一流”,进入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也没像以前那么容易。即使你是清华毕业的博士,如果没有几篇像样的文章支撑的话,也很难进入高校做老师!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考研是他们大学四年翻盘的机会。考研虽苦,但是之后的收获却是巨大的!记得高中老师总是对我们说“上了大学,就解放了,就可以随便玩了!”。可是现在才发现,上了大学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小编也是一只考研狗,在考研的路上和大家分享考研的经验和趣事,希望我们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