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新大学科研实力排名,上海交大令人失望,第一仍然稳如泰山不足多也

最新大学科研实力排名,上海交大令人失望,第一仍然稳如泰山

在中国,985这个称号代表了中国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水平。985大学是每个高三学生的理想大学。对于这些985大学,并不是有了"985"的称号就可以高枕无忧。985大学之间也会有激烈的竞争,我们国家也鼓励985大学之间的良性竞争。我国每年都会对大学的科研实力进行排名。最新的高校科研实力排名已经出炉,前几名如下图所示:通过这张图表我们可以得出几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虽然我们经常说"top2"——清华北大不分上下,但是从清华大学论文总数上来看,作为第一名的清华大学要远远领先于第二名的北京大学的。清华大学坐稳了科研实力全国第一的位置。除了清华大学遥遥领先登上"第一名"的宝座之外,令人比较意外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众所周知,上海交通大学也是"985"大学中传统的"佼佼者",并且坐落于我们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拥有上海市政府投入的大量资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去年一年之内,上海交通大学发表的论文综述只有15篇,低于同样坐落于上海市的复旦大学。虽然说科研实力不能全面代表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但是作为一所在众多学子心中地位神圣的高校,今年的科研实力排名跌落至此,还是比较令人感到意外的。对于填报志愿的高三学子而言,参考价值有多大?什么叫科研实力?众所周知,一所大学,所承担的责任不仅有教育还有科研。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对于一所高校科研实力的考核主要是参考的该所高校的论文发表数量。上表中所提到的期刊:"Nature"、"Science"、"Cell",都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学术领域的权威期刊。想要在上面发表论文,除了对学者本身学术水平、所在团队的专业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之外;项目所能争取到的资金、学校所提供的资源、甚至国家对于该项目的重视程度等都能决定着一篇论文是否能发表。总而言之,想要发表一篇这样的论文是极为不容易的。所以,即使是只发表了5篇论文的武汉大学,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很不容易的。想要参与到发表这种级别论文的科研项目,硕士的学历都勉强。所以,对于即将填报志愿开启本科生涯的同学,科研实力参考的意义不是很大。况且,科研实力并不能代表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在我看来,与其参考一所学校的科研实力,不如多看看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这才是和本科生息息相关的。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能给本科生提供的资源,对于大学生的各种帮扶政策,这才是对于本科生来说更重要的东西。这才是影响决定本科生毕业后的专业水平的东西。一所高校的科研实力强,只能说明这所高校重视科研工作,并不能代表这所高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科研实力对于那些群体具有参考价值呢?1.以后立志投身科研事业的学生对于即将填报志愿的高三学生来说,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适当参考高校的科研实力。有的同学以后想要成为科研员,科研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是以后职业生涯中不能避免的活动。所以,越早接触科研,对于以后从事这样的工作越有好处。一所高校科研实力越强,说明这所高校越重视科研。这个学校里的科研项目也就越多,本科生能接触到科研项目的机会也就越多。但是如果你以后想要从事与科研无关的工作,比如体育、表演,这类工作,就没有必要参考大学的科研实力了。2.想要留在大学里当老师的学生老师这个职业凭借着稳定的工作特点、优良的工作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如果你以后想成为一个大学老师的话,科研也是必须要经历的事情就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来看,一个大学老师的晋升和职业生涯的高度和他所发表的论文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有一个好的科研环境的学校同样也很重要。3.想要高学历的学生就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本科生的学历优势正在一点点褪去。在以后的社会中,想要找到一个高工作,拥有一个高学历慢慢变成刚需。在硕士学历以前,学历的提升要通过考试。可是越往后,学历的提升就要看科研成果了。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一所学校的科研实力也很重要。

践形

西安财经大学多项科研项目获批立项资助

近期,陕西省科技厅与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分别公布了2021年科技计划项目与陕西党史重点课题项目评审结果,西安财经大学共有14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科技计划项目12项,获得经费资助33万元,陕西党史重点课题2项,获得经费资助2万元。据介绍,该校高度重视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陕西党史重点课题研究项目的培育、申报工作。在2021年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中,学校共申报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49项,立项率24.5%,申报陕西党史重点课题研究项目3项,立项率66.7%。学校将持续做好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与服务,强化科研项目规范化运行,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通讯员:西安财经大学张杨)本文来源:未来网

太极拳

山西大学获科技部重大项目立项

近日,由山西大学梁吉业教授牵头申报的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认知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获得立项。该项目依托山西大学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大数据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源海量动态信息处理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聚焦开放、动态、真实环境下的推理与决策问题,发展基于认知计算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项目的开展将为以认知智能为典型特征的第三代人工智能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研究成果将为智慧教育、智慧司法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并产生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是科技部为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总体部署,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方案》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其总体目标是: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创新和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围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五大方向持续攻关,从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四个层面构筑知识群、技术群和产品群的生态环境,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使人工智能成为智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梁吉业,教授,现任山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正校级)。兼任山西大学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大数据挖掘与智能技术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曾任太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后。先后赴美国、德国、瑞士、瑞典、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合作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973计划研究骨干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著作2部;获发明专利8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山西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项、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大眼睛

深度解析!深圳大学科研实力怎么样?

有许多都会觉得科研就是冷冰冰的,只有一些”大佬“级别的高层次人才才能搞科研,但其实不然。高校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人群就是教师和学生,因为这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从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也能看出来它的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今天小编就以深圳大学为例,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两个角度来看深大的科研水平如何?首先是深圳大学自然科学,2020年深大的科研工作充满亮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2020年深圳大学的科技总到账经费超14亿元,创历史新高。深圳大学的科技总到账经费从2013年的3.7亿元到2019年的13.2亿元,2020年预计14.5亿元,逐年稳定增长,平均每年增加约1.5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0日,深圳大学科研设备总值(含软件)34.21亿元,其中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单价30万元以上贵重科研设备1120台,单价100万元以上贵重科研设备261台,单价1000万元以上重大科研设备6台。 在此基础上,深圳大学各类科研项目数量与质量取得双提升。这钱花的简直是”物超所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全国共资助45项,广东承担了3项,深圳大学就承担了其中2项,承担重大项目数位居广东省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12项,全国排名第9 ,联合基金重点项目8项,居广东省第2位。国家优青5项和重点重大类项目27项,均创历史新高。2020年深圳大学共获得37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经费约2.7亿元。在资助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深圳大学立项数量和立项率稳中有增。立项数排名稳居广东省第2位(仅次于中山大学),连续两年地方高校排名第1位。科技成果质量也在稳步提升。高质量论文总量连年上升,2020年 SCI论文收录篇,比去年同期增加1122篇。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7人次,全深圳市15人,我校占比近50%,与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3位。说完自然科学,再来看看深圳大学的人文社科方面的科研水平怎么样。深圳大学拥有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个文科学科,覆盖全部人文社科学术门类。近几年,文科科研成果显著,深圳大学教师高质量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学评论》《经济研究》等文科顶级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收获多项高层次科研奖励。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每三年评选一次,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最高奖项。在2019年公布的“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深圳大学有11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诸多高层次文科奖项的获得,标志着深圳大学文科科研总体实力的大幅提升,为深圳市文化建设和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近年来,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营造的科研氛围助力之下,我校高层次项目立项连年稳定增长。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较2019年增长30%,创历史新高。自2011年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突破以来,深圳大学已连续1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迄今共获得重大项目18项,立项总数位居广东高校前列。事实证明,深圳大学的科研实力处于较高水平,这对深圳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是对教师的可持续能力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形成创造性能力。关注“高校直达”,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湖南工业大学科研项目获民政部部级课题立项

红网时刻3月16日讯(通讯员 文学容)近日,民政部发布2021年部级课题(基础综合类)立项公告,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正军研究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获批立项。这是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科研基地落户湖南工业大学以来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是该基地地名科研工作向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域拓展的有益探索。据了解,本次共25项课题立项,其中高校承担13项,省、市民政部门承担10项,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各承担1项。

君子之人

喜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新增三项横向科研项目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长期以来积极发扬深稽博考、砥志研思的科学科研精神,促进“产教研”成果不断转化,近日,学院教师马香品、李欢、王沁竹先后与三家企业签订技术委托开发项目,分别为《直罗油田石渣河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7油层组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计算》《多行多站条件下系统最优配置策略研究》《红柳林煤矿电力系统的谐波危害分析及治理措施》,收到到账经费总金额五十万元。这三项横向科研项目的签订促进学院科研工作有了新进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是学院在科研发展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经过研发项目,不仅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也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和新经济发展的人才,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加大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力度,形成有学习力、教育力和创新力的教师队伍,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也唯有师资水平不断发展,才能适应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需要,才能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需要,更是提升学院品质,推动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要发展,科研必先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教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未来,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融合的育人精神,立足学院学科建设实际,加强主干学科支持和特色学科科研建设,助力提升教育、科研“双实力”。

肩吾得之

我省一高校获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近日,山西省重点学科——山西医科大学特种医学学科两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记者了解到,该校特种医学学科带头人、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李思进教授主持的《核磁光电一体化实时同步脑成像设备研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项目直接经费837.8万元,这是该校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特种医学学科法医学方向严江伟教授主持的 “多组学+人工智能系统解析疑难生物物证法医精准鉴识探索研究”项目,获批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直接经费297万元。特种医学学科聚焦特殊环境、特殊行业、特殊领域的医学需求和国内外放射医学、职业病学、法医学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从分子、细胞、个体与人群水平入手,重点开展放射性分子影像诊疗理论与技术、职业损害防制的理论与技术、法医司法鉴定关键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着力解决相关特殊行业和领域国际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科研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山西医科大学特种医学学科是我省重点学科,由放射医学、法医学和职业病学三个学科方向组成。现学科有专任教师82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科学研究水平较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较强。本报记者 陈彤(责编:刘洋)【来源:山西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解剖刀

高校科研成果如何落地成“金”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在进行可见光波段的超快激光器件研究。本报记者 孙军 特约通讯员 韩洪烁 摄今年初,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王友清在北京参加学术会议后,匆匆赶回青岛,家没回就一头扎进实验室。这是因为有企业对他的“学习型人工胰脏”表达了合作意愿。高校科技成果只有走出“象牙塔”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持让“学问走出书斋”,成为产学研项目“蝶变”场所。盘活机制,瞄准科技前沿怎样盘活科技创新,让纸面上的成果走出“象牙塔”?多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崔洪芝在新材料领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痛点”。在学校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经略海洋重大战略,吹响向海洋经济进军的号角之初,崔洪芝确立了海洋耐磨蚀材料与表面改性、材料腐蚀与防护、新能源与环境友好材料等特色科研方向。崔洪芝发现,在船舶行驶过程中,经常因为缸体材料的磨损、腐蚀、磨蚀性能不足,而造成动力性降低,甚至破坏等问题,是我国船用发动机“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何用好新材料的科研成果?“让船舶发动机穿上金属陶瓷复合衣!”崔洪芝这一前沿构想成功申请到国家“863计划”的支持。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探索中找到了一把盘活成果转化的“金钥匙”。“首先是完善顶层设计,出台《山东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法》等制度,实施‘科技创新攀登工程’‘学科筑峰工程’,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其次是搭建平台,推动‘青岛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再其次是突出目标导向,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科技发展前沿’‘行业产业现实需要’的创新方向,进行前瞻性探索。”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公利说。走进一线,破解生产难题2020年11月的一天下午,山东省春秋季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系统利用卫星监测到山东滨州市滨城区有一处秸秆焚烧疑似火点。经核实该处确为焚烧火点,过火面积约50亩,10分钟内监测上报,3小时内野外核查确认,提前消除了安全隐患。这是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孙林牵头的科研成果之一。此前,如何让“高大上”的卫星遥感更接地气,一直是孙林的心事。在学校政策支持下,孙林和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实现了成果和需求的“结对”,卫星监测系统成了一双“眼睛”,时刻注视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如今,该成果拓展到“机器视觉业务”,走进了企业生产车间,在汽车生产线、电视生产车间等,发挥着智能“监控”作用。“生产一线是最大的实验室,是开展研究的宝地。”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姚庆国说。前不久,该校教师王冬与往年一样,带着60余名师生到淄博矿业集团亭南煤业现场实践。在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中,他得知一线生产遇到了沟壑地形条件下岩移测量的难题。“特殊地形变形观测问题,我们能不能解决?”从现场回来,王冬与团队进行了4个多小时“头脑风暴”,从问题分析到解决方案,没漏下一个细节。第二天,王冬来到亭南煤业,提出了解决方案并签订了合作协议。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研发出机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解决了困扰亭南煤业多年的难题。“我们对学校2020年1300余项专利进行星级评价,筛选了一批高星级、高价值专利在省市专利平台和企业现场进行推介;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学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等200余人的服务队伍,把学校的科创成果送到生产一线。”该校科技处处长陈连军介绍。强强合作,打通“最后一公里”“以前,科研成果仅仅是攥在手里,现在既可以把自己的成果定向推介给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技术需求让成果更接地气。”该校副教授孙金全说。为了做好教师和政府、企业之间的“红娘”,山东科技大学2020年组织10余场校企技术成果对接洽谈会,为教师和企业提供面对面的合作洽谈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另外,该校每年都组织各专业教授、博士,深入合作的企业和研究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通过举办产学研对接,学校每年都有100余项高水平科技成果得以转化,技术交易额年均超过6000万元。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经营部部长甘宇亮告诉记者,有一次,因海洋三维动态可视化技术问题无法解决,便电话求助合作的山东科技大学教师艾波。艾波立即带着设备到现场对接,并把研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其中,化解了燃眉之急。近两年,山东科技大学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今年3月,与淄博市联袂共建山东省首个产业技术学院,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该校还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广泛的科技攻关合作,共建一批实验研发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山东科技大学承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30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奖励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00余项。作者:本报记者 孙军 特约通讯员 韩洪烁《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07日第3版 版名:新闻·要闻

道熙呀

再突破!哈尔滨师范大学获批20项文科国家级科研项目!

日前,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年度文科国家级科研项目再获重大突破,获批文科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其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位居全省第一;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获批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2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项目1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0项(含教育学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1项和国家委托项目1项。立项经费共638万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和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是代表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水平的标志性成果,突出反映出近年来我校整体科研实力的显著增强,必将有力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推动作用。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加大国家项目申报论证经费支持,设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培育基金及对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选题给予经费资助,实行高层次人才绩效和为青年教师聘请导师一对一进行辅导等系列政策,逐渐形成“教师申报、学科把关、学院论证和科研处统筹指导”的国家项目申报工作模式,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研处和各学院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密切配合,广泛动员,深入解读国家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及时间节点,积极举办多场专家辅导讲座,深入学院(部)进行多次督促检查等,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申报项目书质量和中标率。2021年,我校将进一步挖掘教育、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和体育等学科教师申报项目的潜力资源,不断提高项目的申报质量和申报基数,力争使我校文科国家级科研项目申请和立项数量继续保持良好态势。附件:2020年度文科国家级项目汇总表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 执行编辑:韦予菁 责任编辑:刘程程 杨晓玉 文字来源:以上文字来源于科研处 图片来源:以上图片由科研处提供

十日而问

西安财经大学5项课题获批2021年省社科联科研项目

近日,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2021年度陕西税务重大课题和审计重点课题立项结果,西安财经大学获得5项科研项目立项,共获得经费资助29.5万元。其中,李伟主持的课题获立税务重大课题(重大),李侠、贾彧分别主持的课题获立税务重大课题(重点),徐维兰、张丽达分别主持的《国家审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研究》获立审计重点课题。该校高度重视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项目的宣传与申报动员工作,切实抓好项目申报质量,陕西税务重大课题共申报3项,立项率100%,陕西审计重点课题共申报8项,立项率25%。学校将持续做好项目过程管理与服务,确保获批项目高质量运行,如期完成项目合同要求,推动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通讯员:西安财经大学耿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