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倒计时:163天每日考研:即使不为了什么远大理想,为了好好生活,你也得努力奋斗啊,不然别说 什么风花雪月了,柴米油盐也能让你一筹莫展。被调剂到比较冷门的专业,我还有救吗?答案是肯定的,这里宝宝龙必须做一个强力的科普,研究生也是可以转专业的!!!其实,关于转专业的问题,经历过大学的准研究生应该都知道,本科期间在大一结束的时候,大多数学校是可以申请转专业的,这也刚进入大学生的萌萌一次近乎“回炉重造”的机会。而研究生转专业,因为并没有像本科一样几乎每个院校都可以,而且转专业的总体比例比较低,所以也就不是很为人所知。转专业的来历2016年,教育部曾经出台过一份文件,也就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规定》。在这份文件的第二十一条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而这份文件的适用对象是普通高等院校,换而言之,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样是适用的。只不过,目前最起码有一半的高校并没有出台研究生转专业的文件。为什么要转专业谈及原因,我们必须要说一下目前的考研现状:考研人数不断增加,21考研更是大有可能突破400万大关,而高校的扩招比例远远跟不上考研人数的激增比例,这也是考研越来越难的根本原因。目前,一些高校,尤其是985/211这类名校的热门专业特别的难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一战时自觉能力不足或调剂时实在不想二战,不妨考虑一下先考上再转专业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法。我们可以先通过学校的官网文件了解目标院校的研究生转专业的相关规定,也可以直接提前询问目标院校的老师。如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限制条件没有那么多,那么不妨试试这条路。尤其是如果有类似今年这种情况,高校的调剂名额比较多,很多考生为了上岸不得不调剂到一些冷门的专业。对于这些考生,在暑假期间可以提前了解一下相关信息,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惊喜!!!转专业的条件转专业必然不可能随意乱转,如果是随意的转,那么肯定是乱得一塌糊涂。那么转专业又需要哪些条件呢?龙龙,经过一些院校的信息对比,得出以下的一共同点:一、研一期间的成绩要好这点其实不用我说,大家都能想得到。既然转的比例低,那么哪些人可以转呢?必然是优中选优,只有成绩非常好的人才有转专业的资格,就亦如本科生的转专业。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你如果原本的专业成绩非常差,换位思考,学校怎么能相信你转专业后能取得好成绩?导师又如何相信接收你后,你能取得很大的进步?二、有导师接收顺着第一条,就说到了第二条。要想转专业,你得先找到一个导师接收你,得找到“下家”。众所周知,研究生是必须跟着导师的,也就是导师制。如果没有导师愿意接收,你的研究生生涯也就基本结束了,就不用谈转专业的问题。而且,找到“下家”的另一重意思就是,你的“上家”愿意放你离开。当然,我索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在一些大学转专业,只需要有导师愿意接收就行,这个属于各高校的内部规定,在此不多做叙述。三、学校有相关政策说一万,道一千,回归最根本的一条,对应的高校必须要出台转专业的相关政策,你才可以进行操作,不然上述两条等于零。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转专业就算满足基本条件也不可以随意的转。一般都是在相近的专业、学科之间转,同院系转应该是最容易的,比如网络工程和通信工程,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等,理科专业一般不能转到文科,文科也不能转到理科专业,理科、工科之类的也不能转到医学。转专业的影响转专业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研一期间你必须要在认真学习原本专业的知识,让自己名列前茅的基础上学习想转入专业的基础知识,毕竟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很难说服导师接收你,而这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的;二是部分院校对于转过专业的同学的奖学金也会有所削减。#2021考研每日签到#我是宝宝龙,未来的每一天,我都将伴你前行~~有什么问题的小伙伴可以在下方留言,宝宝龙保证有问必回~
对于本科的同学来说,有一部分同学不喜欢现在的本科专业。有些同学是因为当初报志愿时年少无知,没有仔细考虑;还有一些同学是因为学着学着发现这个专业不合胃口……当然还有被专业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的同学。如果不想复读,还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转专业,一个是跨专业考研。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呢。1、转专业转专业是一个更针对于大一新生的选择。在每个学校,规定大一结束时有一次转专业机会。一般学习成绩前10%的人可以得到这个机会。大一的课程基本都是公共课,所以要转专业的压力少了很多。2、跨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是指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之外,以自己所学专业有关或者无关的专业课程作为考研目标,进行研究生考试。跨专业考研的难度是同学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跨专业考研要考虑三点,一是自己为这个专业积淀了多少基础知识,二是要考的学校的竞争力,三是这个专业在要考的学校有多“火”。如果是相关专业,考起来容易点,如果是完全不相关的专业,想要在一年内学会所有专业课知识就需要很强大的毅力和持续的努力了。以上就是转专业和跨专业考研的具体分析了,最重到底要怎么抉择,还是要看同学们自己。你们认为转专业和跨专业考研哪个更好呢?
大学生跨专业考研,行吗?这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大学生考研在选择专业时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全面分析,不可以仅以报考人数来判断专业的冷热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更不要盲目地跟从潮流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能让研究生阶段有价值、有收获!一、本科专业不好,应该怎么办?对于绝大多数大学而言,好专业就那几个。我们首先应该接受现实,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专业不好,就怨气冲天、丧失斗志,甚至以此借口不好好学习,这是最可悲的。其实在大学本科里学个冷门专业,并不意味着没有进一步改变命运的机会,其中一个好机会就是在考研究生时换一个专业。数学基础不好的文科专业,换到新闻、法律、广告等专业;理工科的学生,换到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换到比较纯粹的文科专业新闻、法律、广告等专业。二、大学生跨专业考研,需要了解哪些常见的问题?大学生跨专业考研,大学四年不是白读了吗?我们要知道很多专业课的知识看起来好像将来用不着了,其实,理工科的学习还是很有用的,它使我们的思维清晰,而且读过理工科再去学经济管理和法律、新闻之类,在接触到有关技术方面的知识时,会上手较快,较容易理解。如果你在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或从事金融证券行业的工作的话,理工科的背景还是很有帮助的。大学生跨专业考研,压力更大怎么办?考研时难免会产生焦虑的心情,过多的焦虑感会影响学习效果,使学习效。跨专业考研生也不用太急功近利,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给自己减轻思想压力,安排规律的作息、适当放松片刻、与研友互勉互励、坚持锻炼身体等。大学生跨专业考研,新专业会有兴趣吗?确认自己对新专业是否真的感兴趣很关键。研究生会跟着导师做一些科学研究和课题的申报工作,如果自己不感兴趣的话,在研究生期间也是学的非常的痛苦,感觉不到自己学习快乐所在。有些学生担心是怕换到新专业会跟不上,别人毕竟大学学了四年嘛,怎么跟得上?我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如果基础不是很扎实,换到信息电子类和计算机类专业读研究生可能会辛苦些,但换到文科性质的专业读研究生应该毫无问题。三、大学生跨专业考研,怎样选择?换专业也不能漫无目的,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将兴趣和职业目标结合起来选择专业,然后尽早选定学校,尽早了解有关的信息,早做准备。了解有关考试的注意事项以及以后的毕业分配去向,看看是否和自己的职业目标比较接近。热门专业对于大学生诱惑很大,它与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有直接联系,跨专业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就业压力。冷门专业的学生,并不喜欢自己专业,大学转专业又十分困难,为了改变自己的就业处境,跨专业考研就成为他们的另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对于大学生来说,为了自己的理想,需要坚持到底,毫不畏惧,要相信通过努力,自己一定能考生理想的院校与专业。
1、浙江师范大学根据《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转专业管理规定(试行)》(浙师研字〔2017〕44号)文件规定,经研究生申请,转入、转出专业和学院同意,并通过转入学院组织的转专业考试,研究生院审核,同意以下2名研究生,转入新专业就读,具体名单如下2、三峡大学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41号令)、《三峡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三峡大研〔2017〕37号)、《三峡大学研究生转专业实施细则》(三峡大研〔2019〕54号)等文件精神,经个人申请,相关学院组织考核与公示(公示无异议),报学校研究生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拟同意以下研究生转专业(见附表)。现公示,公示期5天。如对以下研究生转专业申请有异议,可于2021年1月15日17:00前通过书面形式向研究生院培养办反映,公示期满未反映则视为无异议。(一共49名)3、武汉大学根据《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经个人申请,培养单位初审与公示(公示无异议),研究生院复核,学校拟批准以下研究生转专业(见附表)。现面向全校师生公示,公示期5天。如对以下研究生转专业申请有异议,可于2021年3月31日17:00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研究生院培养处反映,公示期满未反映则视为无异议。小伙伴,看了以上三个例子,是不是明白了。我开始还以为只有本科可以转专业,研究生也可以转专业,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之奇妙。
2020年考研初试成绩已经尘埃落定,考研党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分数,考得还不错的考生如今都在家里准备复试,今年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复试被推迟,也给了考生更多复习的时间。复试后有的考生被目标专业录取,有的考生直接落榜,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被调剂到其他专业。或许大家都发现了,每年的考研录取中,总有一些考生选择被调剂,比如考不上某专业转而被调剂到相近专业,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教育君的一位高中同学,大学本科毕业后报考某交通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然而并没有考上,但是目标院校的机械类专业有缺额,这位同学就顺利被调剂到机械工程专业,虽然机械工程比起车辆工程来说不够热门,算是冷门专业,但是也算是有书读。那么问题来了,考研录取时被调剂到冷门专业怎么办?研究生期间可以转专业吗?其实在这里要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那就是和大学本科一样,研究生也可以转专业,只不过研究生转专业的学生比例比较少,没有大面积铺开,所以很多学生可能并不清楚。其实教育部早在2016年下发过一份名为《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文件,这份文件适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文件第21条就明确规定了研究生可以转专业。不过目前大致一半左右的高校出台了相关的本学研究生转专业规定,其他高校还没有相关规定。另外,转专业也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可以转,一般都是在相近的专业、学科之间转,比如网络工程和通信工程,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等,理科专业一般不能转到文科,文科也不能赚到理科专业,理科、工科之类的也不能转到医学。那么了解到这些知识对今年的考生有何启示?现在一些高校尤其是名校的热门专业特别难考,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就可以了解了解目标院校的研究生转专业规定,可以问学校老师也可以在学校公开发布的文件中找到相关信息,如果最后了解到可以转专业,而且转专业成功率比较高,那么在考不上学校的目标专业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被调剂到学校的相近的冷门专业。教育君短评:考研如果考不上目标院校,被调剂的学校一般都比较差而且专业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研究生期间可以转专业,不如接受目标院校的调剂,虽然调剂到的专业可能比较冷门,但是毕竟有学校牌子放着,后期如果还有转专业的可能,那就性价比更高了。你怎么看?
不少同学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在报考时无法选择自己最合口味的专业,有的同学则是在进入大学后发现所学专业不够美好,有些同学则是对本专业提不起感兴趣。综上所述,由于因为种种原因吧,不少同学便有了转专业的想法。某高校班级共有五十多个人,想转专业的人数可达四十多人,这人数实在是惊人啊!今天,陈默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大学生如何转专业?事先做好3点思想准备!毕业学姐:后果自负!第一:转专业需要优秀的学习成绩小编了解到,大部分学校是在大二的时候允许同学们转专业的,但是转专业也是有要求和名额比例的。首先,只允许理科向理科转,文科之间互相转,不能两大类跨越。一个专业的转出人数和转入人数不得超过本专业的百分之五,这也就限制了人数,对于一些想转热门、特色专业来说,竞争力会非常大!其次,想转专业的同学千万千万不能挂科啊,一旦挂科,那就和转专业挥手再见了!最后,转专业时会有面试和笔试,转入学院根据同学们的考试成绩进行择优录取。所以同学们,大学里不要松懈,更要好好学习!第二:转专业学生比普通学生更辛苦在提交申请前,同学们可千万要考虑清楚了,将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为转专业还是很累、很麻烦的!对于转入的专业要学习其大一的专业知识、必修课程,也就意味着要一年学两年的课程,时间是安排的满满的,期末也是非常忙碌的,存在挂科风险。小编大学时的同学认为学心理学太过枯燥,便由某心理学转入了地科专业。问题来了,某心理学不需要学大学生都惧怕的课程——高数,而在地科时必修的。由于与现在的课程冲突,该同学大二无法修读此课程,只得大三再修读,实在是时间紧任务重啊!转专业由于要补修大一的课程,会使整个人的知识结构都是不完善的。在和大一学弟学妹们上课时,鲜肉们都以为老学姐学长是重修的,也是十分尴尬的场景啊!第三:新的环境需要时间适应其次,新班级、新宿舍的同学的相处也是很麻烦的。新同学的加入总会显得和这个班级格格不入,缺乏沟通,对于同学们和环境感到不熟悉人际关系变得糟糕。和原来班级的同学又没有之前的亲切,所以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转专业的机会只有一次,转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一定要考虑清楚。 转专业是条不归路,如果选择了那就要坚持下去!这条路固然是艰辛的,但是只要肯努力,合理安排好空余时间,做好各种规划,依旧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是否要转专业,同学们切记不可盲目,一定要对理想专业做好充分了解,不然只有内心无限的后悔和无奈。关于:大学转专业,你真的考虑好了吗?网友:三思而后行!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一般而言,转专业会有一些要求,比如西安工业大学会要求学生符合以下3个条件:一是尚有不及课程的学生不能申请转专业(因本学期线上教学课程考试进度受到一定影响,本次只审核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成绩);二是学生不能跨学科大类申请转专业(指高考时考生的文科、理科、艺术或体育等);三是满足拟申请转入专业公布的申请条件。学生因学习困难,不适合在原专业学习,或参军退役复学,但学习成绩不符合以上转专业申请条件有没有可能转专业?符合以上情况,拟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可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含转专业申请表),经所在学院审核,于8月31日下午17:00前,由学院汇总后交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科)审核同意后,纳入相关专业转专业考核流程。原则上因学习困难转专业需降级转入新专业。因此,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转专业的空间。因而才会催生出跨专业考研的热度。如果学生符合转专业的要求,有能力转入到目标专业,那么可以尽可能地向目标专业靠拢,如果难度系数太高,或者根本就难以达成转专业的目标,那么,可以放弃转专业,开始准备跨专业考研。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或是出于兴趣爱好的原因,选择了跨专业考研。因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或是出于兴趣爱好的原因,选择了跨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人的一个劣势就是他们需要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掌握报考专业的本科内容,要知道这些本科内容,本是需要学生在大学本科期间,满满吸收和消化,才能掌握好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跨专业考生第一年会经历考研失败了,毕竟时间太多,对于跨考专业的内容,还没有掌握好。对于题主来说,22年参加考研的话,还有1年多的备考时间,可以说是相当充裕了,因此,复习时间不是个问题。跨专业考研,某种程度上讲,是逃离自己的舒适区,所以要想跨专业考研成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在考研成功之后,也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其原因就是在备考阶段,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好跨专业的内容,就必须多掌握一些复习方法,学习能力也自然得到提高。当然,不是所有专业都是可以随便跨考的,有些专业和学校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跨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80%的大学不允许同等学力考生跨专业或者跨学科报考。2.理科跨学科相对容易,尤其是跨工学和经济学。3.不同学科即文、理两科,文科跨理科难度系数最高,反之则易。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跨距离较远的学科报考一般都不允许。4.学科内部学科类之间难度也较高,但基本不受限制。5.一般不允许考医科。考生必须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可能具备一定的资格,一般不允许非语言类考生跨语言类专业。考研,是一条自己走的路,要习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学习。考研最忌讳的就是看书看到自我感动,总以为自己很努力,其实比你努力的人多到数不清楚。脚踏实地一步步走,真正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有你自己知道。
大学一年级面临很多困惑,因为来到一个新环境,见到很多新事物,面临很多不确定,容易产生困惑或迷茫,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位大一新生同学咨询我一些关于大学未来的选择的事情,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首先恭喜这位同学对于大学四年从开学的第一天就有了想法,有了思考,有了梦想!这一点是一切的前提和开端,就像一粒种子,会慢慢发芽,长大,参天。能有这一点非常可贵,甚至比下面要说的要做什么,如何做更加可贵。1、关于考研选择本校还是外校。我所在的学院有土木工程的硕士点,没有工程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工程管理专业的同学能报考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一级硕士点下面的工程管理方向。当然,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更鼓励大家定位高远,报考更加知名的高校。我们学院每年也都有很多同学考上知名高校的研究生。祝你成功!2、关于大一的学习如何规划。以我个人经验来说,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要学好高等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基础课程在考研时很重要。很多同学往往考研时英语不过线,或者没有英语六级证书没法保研,或雅思托福成绩不达标没法申请国外知名高校。大一时如果能考英语四级最好考过,大二时英语六级考过,这样考研时英语成绩就有保障。英语关键平时积累,多记单词。我念大学时买了单词本和习题集,多练习。高等数学比高中要难一些,上课前一定要预习,课后老师布置的习题要认真完成。大一时把公共基础课程学好,最好能获得奖学金。当然,也可以适当参加社团活动,认识新朋友,找到同路人。以上个人经验,仅供参考。3、关于是否要转专业。我个人没有经验,给不了太多意见。以我个人想法,要考虑所学专业个人是否有兴趣(是否毕业后想从事这一行),社会是否有需求(就业前景如何),最好两者都能结合。如果有兴趣无需求,要看看家庭资源是否能承受,因为牵涉到以后的就业机会。如果无兴趣有需求,要看看是不是真的没有兴趣,要认真考虑。就像我高考时报考大学的第一志愿是机械工程,主要考虑是那所学校的王牌专业。实际录取的是土木工程专业。现在回过头来看,反而土木工程专业在我毕业后蓬勃发展,遇到城市大开发的机遇期。所以很多事情很难预测。现在热门以后可能变成冷门。后来想当老板,研究生学了企业管理。再后来发现自己可能不适合或者社会不需要,所以兜兜转转又从事了大土木这一行。当然,很多高校对于学生转专业现在是完全放开的,原来有成绩限制,成绩好的才能转,现在是自由转。放开后我看有其他专业转到工程管理的,也有转到其他的。总之关于转专业就一条建议,那就是“慎重考虑”。以上供参考。心怀梦想,认真探索,努力实现,我想这也许正是大学的精神,也正是大家来到大学学习的意义所在。
文|冷丝栏目|高考录取高考录取还在火热进行之中,很多省市自治区一批次招生首轮投档已经完成,接下来是征集志愿、第二批、第三批的录取工作,最后还有补录程序。高考从某种在哪个意义上讲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既然有分数要求和激烈的竞争,有学校层次划分,有专业的热门和冷门,那么,对于具体的每个考生来说,总会有如意和不如意之分,甚至是失望。毕竟,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全国只有一个北京大学和一个清华大学,也只有那么几十所985高校,100多所211高校。掐指数来,国内真正的优质高校也不过200所,包含了全国重点高校——985、211、双一流和省属重点高校。而相对于国内3000多所本专科院校来说,200所优质高校只是九牛一毛。那么,被不满意的高校和专业录取,未来的路怎么走?具体来说,入学后怎么换专业?如果就读的是高职高专,专升本有多大希望?如果就读的是一般本科院校,未来考研又会面临哪些困难?
小编今早看到一则新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结果的公告》,心里一亮,大学可以转学?2018-07-20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8年第19次主任办公会研究,确认以下学生转学,现将结果予以公告。那么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要是能转学,高考没有考到理想分数,先上一个学校,等到时候转学不就行了。小编想说这种想法太不成熟了,这点小把戏是玩不出什么好结果滴。搜索转学相关公告,北京教委曾发布过一则通知:其中第二条明确提出“申请转入学校不高于转出学校的层次、学科专业水平”。一、转学条件(一)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本专科学生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或者不适应本校学习要求的,可以申请转学。研究生除上述条件外因为导师工作调动或健康原因不能继续指导,可以转学。(二)申请转学的本专科学生高考分数应达到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在生源地相应年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申请转入学校不高于转出学校的层次、学科专业水平;申请转学的研究生需通过拟转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的专业考核或学业水平评估。(三)转学工作要服务首都功能,严格审查转学条件,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转学:1.入学未满一学期或者毕业前一年的;2.高考成绩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在同一生源地相应年份录取成绩的;3.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4.以定向就业招生录取的;5.研究生拟转入学校、专业的录取控制标准高于其所在学校、专业的;6.无正当转学理由的。早在15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转学工作的通知》中就有相关规定:1.学生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申请转学。其中患病学生需提供经转出学校、拟转入学校指定医院检查证明。特殊困难一般指因家庭有特殊情况,确需学生本人就近照顾的;研究生因导师工作调动或健康原因不能继续指导的,以及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情形。2.申请转学的本专科学生高考分数应达到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在生源地相应年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申请转学的研究生拟转入学校与转出学校层次、类型、学科专业水平相当,并需通过拟转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的专业考核或学业水平评估。3.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2)高考分数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相应年份录取分数的;(3)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4)通过定向就业、艺术类、体育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5)未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或未使用高考成绩录取入学的(含保送生、单独考试招生、政法干警、第二学士学位、专升本、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等);(6)拟转入学校与转出学校在同一城市的;(7)研究生二区招生单位录取的转入一区招生单位的;(8)跨学科门类的;(9)应予退学的;(10)其他无正当理由的。4.转学由学生提出申请,说明理由,转出学校同意;拟转入学校要严格审核转学条件及相关证明,符合本校培养要求且学校有教学能力的,经招生委员会或招生监督部门同意,院、校两级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将转入学生名单,表决情况如实记入会议纪要,由校长签署接收函。其中,研究生转学应经拟转入专业导师或导师组讨论同意。转学学生的相关手续和证明材料应一式四份,除学校留存外,同时报拟转入和转出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就此看来,转学的条件还是非常严苛的,说到这里有很多小伙伴会问,那“插班生”又是什么呢?本科插班生并不是平常人们所说的"专升本",而应该称为"普通专升本" 。本科插班生是通过本省(例如广东省)普通高校的本科插班生统一考试(或者说是本省普通高校本科自主招生考试,非成人高考,一般在3月举行,其性质属于普通本科性质),进行录取的本科招生类别,其考试内容为:省出三门统考科目,高校自己出两门统考科目。本科插班生的录取对于普通高校的自主性比较强,可以说本科插班生考试是高等本科院校对专科应届(或往届)毕业生的自主招生考试。本科插班生修完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德、智、体考核合格,准予本科毕业,发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相应的"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本科插班生与普通本科生并轨教育,都同属于普通本科。毕业后的就业办法,与普通高校并轨后的本科毕业生相同。本科插班生考试报名对象普通高校(含高职高专班和各类成人高校从普通高考招生的普通班)的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含外省生源在内),普通高校就读的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以及其它取得国民教育专科毕业文凭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