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公共管理”最具实力的107所大学排名,这所大学实力比肩清华!处女血

“公共管理”最具实力的107所大学排名,这所大学实力比肩清华!

公共管理类专业包括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两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也包括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关系学等“冷门”,但比较高薪的专业。公共管理类专业更加偏重文科,因此文科生的比重更高一点。从就业上看,公共管理类专业整理就业率并不是很高,属于那种看上去“高大上”,但实际上比较“坑”的专业,如果是比较差的大学,基本上学不到啥东西。当然,如果从考公务员的角度上看,公共管理类专业还是比较吃香的,尤其是文字功底比较强的同学,在事业单位、公务员系统中发展比较好。企业的就业上看,如果学校比较好的话,起步会高一点,比如总经理助理等岗位,如果学校不太好,起步只能是行政、人力一线岗位,待遇还是比较差的。因此,如果想要轻松的过完大学四年,并找一个体面的工作,考一所“好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也不错,在全国200多所开设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大学中,选取了107所公共管理最好的大学,供大家参考。公共管理最好的107所大学中,有两所大学公共管理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另外,107所公共管理最好的大学中,有24所大学拥有一级博士点。从地域分布上看,公共管理最好的大学主要还是分布在北京、江苏和上海等发达地区。从公共管理具体学科排名上看,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排名前三,北京大学排名第四。从学校属性上看,公共管理最好的211大学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最好的普通大学是江苏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

逮捕王

报名丨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博士生“教职之路”教学能力提升系列活动

作为高年级博士生的你,想要将来从事教职,成为“青椒”吗?想要训练好基本功,再踏上“青椒”之旅吗?想要了解前辈的“青椒”成长之路吗?还等什么,那就报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教职之路”教学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与我们一起提升!活动目的为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探索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博士生职业发展综合能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面向高年级博士生的学术求职与职业发展需求,联合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共同推出“教职之路”——公管学院博士生教学能力提升系列活动,通过理论研讨、实战辅导、参访交流等形式,支持与帮助博士生提高教学能力,为学生未来教职选择提供参考和指导。本次活动为即将毕业并在高校求职的博士生定制,参与全部活动内容、并完成实践指导环节的博士生将获得由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主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承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工组、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嘉宾预告钟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和比较教育、教育教学创新。开设课程《国际和比较教育概论》、研究生教学能力提升证书项目《教学设计与岗位实践》与《教学的奥妙》及本科生教育学辅修项目课程《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曾获教育部、北京市和清华教学成果奖多项。梅赐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央地方关系,官员管理体制,政策创新机制等,讲授课程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政治学、中国政府与政治等。曾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目前担任清华大学青教赛人文、社科、思政指导组组长,先后指导十余名青年教师在全国和北京市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18年全国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梅赐琪老师作为清华文科、思政指导教师组组长指导清华参赛教师获得优异成绩系列活动日程安排(说明:必选活动环节提供午餐或晚餐盒饭)结业证书及要求拟获得结业证书的同学需满足以下要求:完成所有必选环节的活动内容。根据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与教学需求,选择一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设计15分钟的试讲,并在11月27日的实操环节中进行试讲(需要在11月15日前报名)。报名与咨询报名链接:https://www.wjx.cn/jq/49531204.aspx报名二维码:活动咨询:夏老师 邮箱:ppi322@mail.tsinghua.e.cn本活动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博士生职业发展训练营系列活动之一,并得到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公共政策学科博士生职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该项目将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通过国内外公共政策学科培养方案调研与研讨、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访交流、组织博士生工作坊、博士生职业发展训练营等形式,探索推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学科在博士研究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支持与帮助博士生学术成长与职业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供稿丨政策所、研工组编辑丨发展办

回忆录

清华公管学院举办首场在线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作为疫情期间公管学院第一个完成在线答辩的博士生,特殊时期以特别的方式完成答辩,我感到非常幸运!感恩老师们的无私付出,感恩我的导师胡鞍钢教授和国情院老师们多年来悉心指导,感恩父母的养育。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清华学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负韶华,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在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全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其管理学博士学位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张君忆激动地说。张君忆同学在线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现场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在学校提出了“服从大局、精心指导、按时毕业”的毕业工作原则指导下,公共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根据学校毕业生在线答辩方案,周密规划组织了全院首场学位论文答辩,张君忆同学成为公共管理学院首位采用在线方式答辩的毕业生。在此特殊时期,学校研究生院经过认真论证后,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周密的在线答辩和在线投票方案,悉心设计了答辩工作流程和应急保障措施,为毕业生按期顺利毕业提供了有效途径。公共管理学院各级领导和老师高度重视,教学办公室为此次答辩的顺利展开做了精心、细致的准备工作,专门布置学位论文在线答辩教室做好技术保障,多次组织答辩秘书和预计4月毕业的毕业生认真学习在线答辩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在线答辩的流程,并就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准备了充分的预备方案,并在张君忆同学正式答辩会开始前,教学办组织了两次答辩流程预演,确保了答辩人和答辩委员会委员熟悉答辩当天流程,保证了答辩委员会委员在线匿名投票环节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力地保障了答辩会的圆满成功。学院首场在线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现场正式答辩于3月10日早上9点准时举行,答辩委员会两位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绍杰副教授和高宇宁副教授在清华公管学院的主会场,另外四位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安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施新政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韩军副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罗楚亮教授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参会。张君忆同学在北京家中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答辩。与此同时,还有12名公管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旁听了此次答辩会。腾讯会议答辩现场在线答辩程序与线下答辩一致,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代表首先宣读答辩委员会组成成员名单,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答辩秘书介绍张君忆同学基本情况,张君忆同学进行论文陈述,就劳动力市场、生育和女性就业等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并逐一回答答辩委员会委员提出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罗楚亮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韩军副教授高度肯定了这篇论文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对于张君忆同学扎实的学术研究功底表示赞许,并对于论文进行了细致的点评。答辩委员会委员对答辩过程和结果给予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并进行无记名投票。最后答辩委员会主席于安教授宣布,答辩委员会全票通过张君忆同学的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其管理学博士学位。历时两个小时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圆满结束。导师胡鞍钢教授在家旁听答辩会导师胡鞍钢教授在学位论文答辩会后交流中说到:“祝贺张君忆同学,开启了自己学术生涯一个较高的起点。虽然是在疫情中,但是学院学生培养工作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线上形式的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特别有意义,在我们学院开创了先例。再次感谢各位老师,能在疫情中,以线上的形式举办了一场高水平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和讨论会。”疫情防控期间,公共管理学院全体教职工团队全力以赴,多措并举,为2020届毕业生形成了强大有力的支持。供稿 | 教学办

裸尸痕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各学科博士点一览

引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由36所A类高校和6所B类高校组成。其中36所A类高校皆为原985高校,6所B类高校有三所原985高校(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三所原211高校(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组成。正文浙江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A+的一级学科有:生态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临床医学、农林经济管理。2017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4878 人,硕士研究生 18048 人,博士研究生 10747 人。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为 1:1.16。在校留学生数(含非学历留学生)为 6843 人,比上年增长9.72%,其中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数为 4116 人,比上年增长17.67 %。清华大学(包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的一级学科有:建筑学、水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园艺学、城乡规划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学。2017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619人,硕士研究生 19062人,博士研究生13081 人。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为 1:2.06。在校留学生数(含非学历留学生)为2865人,其中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数为2768人。北京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A+的一级学科有: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地理学 大气科学 统计学 力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 基础医学 口腔医学 哲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世界史 考古学 艺术学理论 应用经济学 政治学 社会学 心理学。2017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628人,硕士研究生 16315人,博士研究生10712 人。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为 1:1.73。在校留学生数(含非学历留学生)为3579人,其中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数为2639人。中山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A-以上的一级学科有:生态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中国语言文学 数学 化学 生物学 临床 基础医学 药学 中国史 物理学 哲学2017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2299人,硕士研究13108人,博士研究生 5499人。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为 1:0.56。吉林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A-以上的一级学科有:化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哲学 法学 政治学 考古学 数学 工商管理 物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2017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1953人,专科1614人,硕士研究生 18094人,博士研究生7514人。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为 1:0.61。在校留学生数(含非学历留学生)为 2304人。四川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A-以上的一级学科有:口腔、中国语言文学数学 化学 生物学 材料 化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软件 临床 药学 护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3700余人。武汉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A-以上的一级学科有:马克思主义,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图书情报管理、法学,生物,软件工程,公共管理、哲学,理论经济学,中文,新闻,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计算机,水利工程,工商管理。2017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738人,硕士研究生18817人,博士研究生7256人。在校学历教育留学生 2265人。

灯谜篇

院庆丨第三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青年学者论坛暨博士生论坛观众报名!

公管·一九第三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青年学者论坛暨博士生论坛国家治理体系与现代公共管理诚院庆邀时间:2019年11月3日主题:国家治理体系与现代公共管理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校友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联谊会论坛地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支持期刊:《公共管理评论》学术指导(以姓氏拼音为序):胡鞍钢、江小涓、蓝志勇、梅赐琪、彭宗超、王亚华、薛澜、杨永恒、周绍杰、朱旭峰会议议程参会人员签到开幕式(09:00-10:30) 学院620主旨演讲《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研究问题——探索与思考 》蓝志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治理现代化:学术期刊对话 上午分论坛(10:30-12:00) 学院620主题: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土地金融与中产阶层形成再解释》葛天任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贸易壁垒与中国制造业产出服务化》乔小勇 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研究员《数字时代企业研发模式创新:员工众创与用户众包》洪志生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全球价值链中的就业创造与转移-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李 萌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全球价值链重构下台商投资布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周小柯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午餐下午分论坛(13:30-17:00)专题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院620《新时代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基于主体-过程-对象的分析框架》龙亮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运动式治理与制度建设: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制度变革的组合拳模式》任星欣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她们缘何能够穿越层层迷宫?——对地厅级以上女性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的分析》吕 芳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水环境治理—河湖长制研究》曹 帅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作为治理工具的意见征询》郭戈英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事件属性、科层压力与“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决策问责逻辑—基于59起安全生产事故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刘 滨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公职人员腐败:理性选择还是同构压力?》朱茂莹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 《中央环保督察:压力型环境治理模式的自我调适》燕 阳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中国PPP发展环境:指数构建与综合评价》王盈盈、龚璞、武健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专题三:地方政府与区域发展 学院302《中国政治的“分与合”:“一票否决”异化的制度逻辑——基于D省A市a区的案例研究》曾婧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意优先还是自身能力意愿优先?中国地方政府回应的行动逻辑》张 权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从全能的舵手到团结的桨手:中国地方可持续发展中的集体政策企业家》唐 娜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目标强化、官员激励与地方政府偏好》石智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 governance targeted at local officials Evidence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erview" in China》赵一航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竞争性教育支出:来自中国城镇调查的证据》靳天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债务限额规则、土地出让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向 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区域合作与国内贸易——来自增值税发票的证据》地力夏提·吾布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政府就创业促进政策如何影响台生在?——基于“硬”和“软”政策工具视角的实证研究》赵子龙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专题四:城市治理与农村振兴 学院428《非正式制度对村庄公共事物治理的影响》何 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集体经济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张 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老龄化与农村老年人口多维贫困——基于AF方法的贫困测度与分解》张 昭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后《技术治理“失灵”的权力逻辑—以国家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为例》杨 婧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理论、机制与影响因素》黄天航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破解“陌生人社区”困境:社区归属感研究的重新评估》谭晓琴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研究生《组织、技术和规则:理解国家与基层社会关系》王 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权力支配与行为从众:基于中国城市教育投入的实证研究》王英伦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专题五:人力资本与新兴技术 学院323室《使命明确性、情感认同与志愿者管理的非营利组织的有效性》翟晓祯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杜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 “双轨制”对应急人员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分析——来自T市消防员的证据》祝 哲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讲师《Exploring the spatially varying effects of human capital on regional innovation in China》劳 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中国老年人口消费下降之谜——竞争性储蓄视角》于 淼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力市场治理》赵欣彤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助理教授《网络世界的阴暗—国内学术不端文献检测行业中的新型风险与防治实践》曹 渝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Disconnected Citizens in the Social Media Age Unpacking the Changing and Conditional Effects of Digital Exclusion on the Satisfaction with Democracy in Europe》范梓腾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网络、信息优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政策试点选择的“竞争申请制”》张 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价值链参与吗》姜振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iTalk专场:全球可持续发展(13:30-15:30)学院106会议总结(注:议程将以当天最新安排为准)供稿丨院友办编辑丨发展办

方世玉

我院博士毕业生周凌一获第二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10月10日,第二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颁奖典礼在中山大学怀士堂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毕业生周凌一入围终审答辩,其博士论文《层级体系下的协作:纵向干预何以影响地方环境协作?》获优秀论文提名奖,华宇副教授戴亦欣获优秀导师提名奖。今年102岁高龄的夏书章教授是中国公共行政学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的学术泰斗,被誉为“中国MPA之父”。2017年,中山大学创立“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旨在发掘和奖励公共管理相关领域的优秀博士论文研究成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夏书章教授为获奖学生及导师颁奖周凌一的博士论文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间环境协作行为,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探究了纵向干预在地方协作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纵向干预为中国地方协作治理提供了合法性与可置信承诺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协作机制深化发展的必要因素。然而,一味目标导向的干预虽能建立协作机制并完成目标,却很容易挤出横向网络中的互动,使协作机制难以维系。这一论文系统剖析了层级体系下纵向干预对地方协作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深化了协作治理理论在中国情境的研究。周凌一和导师戴亦欣周凌一,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清华大学“清峰励英”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奖学金等,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青年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协同治理、环境政策、公众认知等,研究成果发表于Energy Polic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Sustainability、《公共行政评论》、《复旦公共行政评论》、《经济与管理研究》等期刊。戴亦欣,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公共政策所副所长,中国清华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亦欣2007年获得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学位, 2006年至2007年在南伊利诺伊州大学爱德华兹威尔分校任讲师。同年底回到清华大学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治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在环境协同治理、低碳治理、科技政策和可再生能源政策领域从事深入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等11项基础性研究课题,并参与“973”、科技部专项基金等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Climate Policy、Energy Policy、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Sustainability、《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等期刊,是《公共管理评论》、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Public Budget & Finance” ,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多家学术期刊的匿名评审专家。编辑丨发展办

一弓

博士群像丨985博士生,我其实是个“报销学”博士

说起读博,似乎每个博士生都有一肚子苦水。后学君今天给大家分享《青年参考》报的一份博士群像,让我们一起走进博士的百态生活~我其实是个“报销学”博士在北京一所985高校攻读公共管理学博士学位的戚清源,是他家乡的高考“榜眼”,本科期间就已经在C刊(即人文社科期刊中的南大核心期刊)独立发表论文,一路顺利地保硕、保博,导师也是国内该领域的执牛耳者,在旁人眼中,他可谓是“学霸无双”。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但实际情况有点儿不一样。戚清源说,他的主要精力不是用来读文献、跑模型或写论文,而是“折腾报销”。他的导师同时接了好几个科研项目,还经常举行各类学术研讨会,每个项目都需要大量发票,这些繁琐的任务落在了戚清源身上。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从本科上来的学术型博士就我一个,师弟也指望不上。一次被抓差,以后(任务)都是你的。”他抱怨道。报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远超想象。戚清源挖空心思搜寻发票,几乎每天都要跑几趟学校财务处,比去图书馆的次数还多,有时师兄师姐们的报销事务也要他代劳。“(报销)总得有人干啊。”他说。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戚清源表示,他只有在出国交流的那一年才有时间好好读书。付出不会没有回报黄琛是比戚清源高一届的学长,专业是政治学,也是这所重点高校本硕博连读的高材生。他的导师“腕级”更大,是该领域最重要的教科书之一的作者。黄琛对《青年参考》报表示,这本书也有他和其他同门的贡献。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导师给框架,我们负责写,我负责两章。整本教材十余章,大半出自师门诸位弟子的手,导师亲自撰写了导论、第一章和结论部分,润色了学生们的稿件。(我们所写的内容)基本就是根据(导师)上课时的笔记改的。”教材出版后,作者一栏只写了导师的名字,不过在序言的最后,导师写明了哪些人为本书的写作“付出了努力”,包括谁具体负责了哪一章。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付出不会没有回报。黄琛的同门师弟王光宇对《青年参考》报表示,他去年能够顺利硕士毕业,完全得益于导师的鼎力相助。学院规定每名学术型硕士必须在C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才能毕业,要么是第一作者,要么导师一作、本人二作。很多博士生为了C刊发文痛苦到夜不能寐,何况是学制只有两年的硕士生?这道硬性要求几乎成了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王光宇表示,他拼命写出一篇论文,投了两家刊物都石沉大海。“杂志审稿期要3个月,不录用也不会通知你,还不能一稿多投。”眼看毕业在即,他只能向导师求助,结果当天下午就传来了好消息。导师一作、他二作,论文刊登在3月的一本C扩(扩展版核心期刊)上,王光宇得以顺利毕业。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大家基本都是跟着导师发文章,要不然根本发不出来。”他对《青年参考》说。虽然平时帮忙筹备会议、搜集资料这样的琐事没少做,但王光宇觉得自己遇到了好导师,已经很幸运了。找工作,博士有优势“是肯定的”求职难是博士们经常抱怨的问题,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工作。据2010年的一项研究,英国只有3.5%的理科博士获得了永久性学术职位。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为何博士毕业生总感到工作机会不足?英国剑桥研究人员职业发展机构Vitae首席执行官克莱尔·维尼表示:大多数博士毕业生想留校从事研究工作,但不是所有研究工作都在大学内部,还有一些在私人企业的研发部门,所以博士生会觉得岗位紧缺。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维尼认为,大学对博士生就业的情况要开诚布公,让学生意识到,除了专业知识外,他们还需要发展其他能力,如企业家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沟通能力等。“除了关注研究人员的学术研究,我们还应该关注他们自身的情况。”维尼说。《青年参考》采访的几名没有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毕业生,他们均对这一观点深以为然。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你所学的专业并不会严格限制你的工作。”黄琛和戚清源的同届校友曾斌对《青年参考》说。虽然专业是国际政治,学术能力丝毫不差,但曾斌挤出时间自学了注册会计师课程,拿下了CPA证书。博士毕业后,曾斌进了一家咨询公司,干得风生水起。他表示,想从事什么领域、选择什么工作都是个人自由。如今转行的情况很普遍,现在在哪个领域,不代表以后会一辈子被“困”在那里。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在北京某中央部委工作的尚同喜对《青年参考》表示,他很庆幸自己读了博士。他的本科学校不算太好,虽然硕士考入了北京某985高校,但竞争依然激烈,幸运的是,这一切全部在读博阶段烟消云散。“211博士”的头衔很耀眼,在导师推荐下,尚同喜以中美富布莱特学者的身份前往哈佛大学交换学习了一年。去年毕业后,他考上了公务员,一切都顺风顺水。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博士找工作肯定比硕士容易。”尚同喜告诉《青年参考》。体制内的人也更认这个。这里本来就有好多校友,一提你的导师是谁,大家都认识,有优势是肯定的。只要摆正定位、调整心态,博士生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努力总会有回报。严格的学术训练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积累和更广阔的视野,无论是在研究岗位还是其他工作中都能为其带来优势。—THE END—本文来源于《青年参考报》文 / 见习记者 袁野

而视全人

“博士延毕将影响个人信用”,国内读博还靠谱吗?

上周,在网络上刷到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的一段演讲视频。视频中,江小涓教授提到了关于“博士生延毕将影响个人信用和贷款额度”的话题,引发了不少学生和网友的议论。内容如下:关于“博士生延毕”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上的的议论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以往各种议论的重点经常都是:博士生延毕的原因、正确应对延毕的措施等问题,就算有话题议论到延毕的后果,也只是谈及对个人学业方面的影响,但是这次清华大学江小涓博士的发言则指出了博士生延毕所可能要承担的社会性后果。其实从近几年的网络大数据来看,国内博士生延毕现象已经趋近常态化。而导致大多数博士生延毕的主要因素也无非就是“自身科研能力,论文选题和导师”。近几年,网络上一直流行这样一句话“读博难,在中国读博更难”。为什么说在中国读博士更难呢?一是基数大根据相关教育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91.7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约80.5万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超过10万人。较1949年招生242人,招生人数增长3789倍。二是压力大在国内,博士生想要获得博士学位需要承受多重压力,比如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研究文章或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除了这些学业指标性,还要承认因繁重的课业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等。三是就业难虽然国内各行业的高学历层次人才岗位一直空缺很大,但不少博士生毕业后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歧视链”无处不在,求职者如果仅拥有国内普通高校的博士学习经历,既没有顶尖大学背书,又没有海外访学经历,那么在求职时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不公的待遇,让辛苦的读博时光无法绽放最耀眼的光彩。所以从综合的角度来看,选择在国内攻读博士不仅困难,而且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近几年,不少在学历提升方面有需求的人都将目光转向了海外留学。亚洲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速度与成就有目共睹。在众多国家中,菲律宾以其纯美式教育体系和优秀的英语学习环境,迅速成为亚洲留学热门地。菲律宾不仅延续了美式的教育模式而且拥有融合中西方文化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学生身处亚洲也能感受到国际前沿的教育理念。在菲律宾综合排行第一的菲律宾大学更是一所国际百年名校,其博士培养模式不同于国内,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习氛围和过程也相当自由。甚至对于报读学生没有硬性的雅思/托福能力要求,对中国学子十分友好。选择留学菲律宾大学不仅能轻松、成功拿到博士学位并且可以以海归身份回国享受各种福利政策~相比国内简直不要太美好~你心动了吗?

人之所舍

We Want U丨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020年度博士后招聘

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简称“战略院”)于 2011 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由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联合成立,是依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清华大学国家高端智库组成单位。战略院坚持高层次、开放式、前瞻性的发展导向,以支撑国家工 程科技领域重大战略决策为目标,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为主题,把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创新工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建设高端智库平台的优先领域和重要方向,加强工程科技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结合,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性、全局性的咨询意见和建议。战略院自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多个重大咨询项目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决策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社会和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此外,战略院与国际主流期刊《R&D management》,《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举办了两次大规模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战略研究管理、技术创新与技术预见方面的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力。战略院成立以来先后培养博士后近二十余名,学术成果发表在 《Engineering》(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软科学》、《南开管理评论》、Nano Energy、Instrial & Corporate Change、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其中80%以上在博士后期间以一作身份发表了首篇国际高水平期刊),部分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并被相关决策部门采纳实施。博士后出站去向包括国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与技术经济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等等,多数已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或走上领导岗位。 根据研究工作需要,2020年度战略院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如下: 一、2020年度招聘计划2020年度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与政策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mrh发展战略等领域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9人(详见附表)。二、申请博士后的基本条件:1、已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两年;2、年龄在 35 岁以下(不含 35 岁);3、能够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不挂职、不兼职;4、经录用后人事关系必须转入清华大学;5、具有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的科研精神,能够积极主动开展研究工作;6、申请人如果承担过重要研究项目(既包括科技类项目,也包括智库类项目),或在项目研究中发挥比较重要作用,或其研究成果有一定影响力,则予以优先考虑。三、福利待遇及科研资助1、根据《“清华大学博士后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优秀博士后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引进项目评选,还可参加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年薪综合可达到30万元;2、博士后进站后的工资待遇、户口等,按国家及清华大学有关规定执行;3、博士后享受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4、可提供博士后公寓或者住房补贴;5、在站期间,符合相关条件的博士后子女可在清华附属幼儿园和清华附属小学入托入学;6、博士后除享受清华大学博士后待遇外,战略院还根据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给予一定薪酬补贴。此外,战略院鼓励博士后参与高水平研究并在国内国际期刊发表相应学术研究成果;7、除全国博管办、清华大学的资助计划,战略院将根据财务标准每年资助每位在站博士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差旅费;8、鼓励博士后申请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其他社会资助如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等,并为博士后提供申请指导。四、联系方式有意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及能说明个人研究水平的资料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 cieds@tsinghua.e.cn,邮件主题为“申请人姓名+合作导师姓名+博士后简历”。 【编辑:杜雪】

前岛

26岁女博士获聘“985”副教授,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破格”

#26岁女博士获聘副教授#近日,“985”高校湖南大学官网公布,出生于1994年的博士李晟曼任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来源:湖南大学官网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赞誉与质疑齐飞。赞誉者认为湖南大学打破常规,给真正有才之人应有的待遇;质疑者认为李晟曼今年6月份才博士毕业,8月份就直接任副教授,资历不够,这种情况在“211”高校都少见,更别说“985”高校。其实,这并非舆论首次关注“90后”学者。比如:2012年,中南大学决定破格聘任当时年仅22岁的本科毕业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1991年出生的刘惠颖目前已是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授;1990年出生的李东现已是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等。来源:中南大学官网近年来,大多数获得晋升的年轻官员、教授年龄都成为了舆论议论的焦点,而忽略了他们的从政经历、科研成果等软实力。例如,刘路的成就在于攻克了国际数学难题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解决的是国际难题,而舆论却聚焦于“22岁”、“正教授级”。在我看来,这样的“破格”不是多,而恰恰相反,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破格”。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大国地位不断崛起,但是我们的科研教育实力并非世界一流。我们的大学教育从“211”到“985”,再到“双一流”,承载了太多科技兴国的期望。一方面,我们实实在在需要能在国际、国内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学者;另一方面,我们的确有一大批科学家、学者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取得了非凡成就。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囿于条条框框,不能破格做到人尽其才呢?1.“破格”要打破职级限制。对高校、科研院所而言,对职称低(比如助教、讲师、助理研究员等人员)但是科研成就突出的人员,应该为这类人提供更好的条件,让他们潜心钻研业务。对作出突出贡献者就应为他们“破格”晋升。对官场而言,对于那些真正敢担当、有实力的人,就理应给他们更高的平台、更好的待遇,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2.“破格”要打破范围限制。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就不能局限于本系统本领域。例如,在民间,一些“非遗”继承人,在必要的情况下就可以作为特殊人才引进体制内。对一些领导有方的社区、村干部,在必要的情况下就可以补充进街道、乡镇领导序列。3.“破格”要打破年龄限制。对年龄比较小但是确实能力比较突出的,像前述列举的那些人才,就理应“破格”使用。此外,对于某些领域已经退休的人员,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返聘等形式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当然,有“破”就得有“立”,要为“破格”立规矩,要确保“破格”使用的人才是真材实料的人才,德能配位,不能让“破格”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