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高校“非升即走”制度下的困惑》,说的作者作为一名即将博士毕业的青椒,已经收到了几所普通大学和211大学的offer,却难以做出选择。如果选择了普通大学,担心这么多年的科研训练和积累会白白浪费;如果选择211大学,却担心不能通过短期巨大压力下的科研考核,拿不到教职可能会下岗待业。这篇文章虽然不算很火爆,但也引起了不少网友评论。有网友评论说:“要以我为主,选择能够在三五年内自己获得(科研成果积累,个人收入生活)最多的位置。目前,普通教师岗位的性价比极低,其实不用可以考虑能不能拿永久职位。或者说拿了永久职位也未必就是好事。”这种观点偏重以自我为中心考虑,并没有考虑长久的职业发展问题,对于有能力也有基础的青年博士青椒而言,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也有网友评论说:“但还是不以忘记仰望星空,否则忙就意味着心亡。如果忙的意义仅仅是为了那些冰冷的票子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其它美好,这样的人生是悲哀的!”还有网友说:“顶尖985大学博士毕业,感同身受,成果一般,一样真的很难。”还有网友说:“哪里待遇好就去哪里。这种情况,我看到是国内高校是进步的 。 教职工流动起来才不会铁板一块。二本这种说法很不确切,二本内部分层也很明显,省属重点大学也是二本,但是老牌二本,基本上1980年前后都开始办本科了,目前普遍都有几个甚至十多个博士点。而新办二本是2000 年之后才开始办本科的二本。至于独立学院的三本现在也叫二本,就更弱。到有博士点的省属重点大学还是可以。211,看自己实力与愿意承受压力、身体情况、经济条件、配偶工作情况了。”最后这位网友的评论还算客观,既没有一棍子贬低所有普通二本大学的价值,也没有过度偏袒211大学,总算看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评论。说实话,如果自己真的有实力,有能力,有底气,敢于拼搏,不安于现状,最好家里经济条件很好,那就完全可以选择211大学,211大学也并不全是冷冰冰的非升即走。到了211大学以后,和领导走近一点,多争取一些资源,比如多带几个研究生,那么科研任务是很容易能够完成的。如果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想追求稳定和安逸,身体也不是很好,想多活几年,那建议还是要选择二本大学,即使将来没有做出什么重大科研成果,内心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失落和失败感。
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选择继续考研或者考博。说实话,小编真的非常佩服这些特别有毅力的人。博士研究生是目前我们国家教育体系中最高级别的学历了,甚至在很多小城市里,大家经常遇见的也是大专、本科、硕士等,博士研究生有些少见。博士毕业作为凤毛麟角的博士生毕业之后一般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1.大学教师很多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会考虑毕业后能否留校或者是去其他普通大学当老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本身在大学里当老师,既体面又有不错的收入,同时还能继续在大学里继续自己的研究。未来桃李满天下,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2.科研机构我们国家比较正规和先进的科研机构都是国家领导的。博士毕业后,可以选择进入这些机构,比如社科院等。当然我们其实还是很少跟这些人有交集的,但是做研究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前期可能比较辛苦,往往到后边就能名利双收了。博士毕业3.公务员现在公务员的报考对于学历的要求慢慢在提高。总会有人说,都读到博士了还去考公务员,跟本科有啥区别。当然是不一样的,学历不同,相应的等级当然也不一样的。博士研究生能考的职位,一定有着更高的要求啊。4.社会企业除了以上工作之外,博士生也会选择社会企业。并不是说博士这种超级具有学历优势的人就不可以去到社会企业。相反很多大型社会企业是非常愿意找点高学历的博士研究生的。这样不管是在薪资待遇还是发展上,也有这突出优势的。博士毕业
随着教师待遇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想去高校任教,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普通院校的博士生想去本科院校教学的话已经有一定的难度了,尤其是二本院校,很多都要求好学校的博士毕业,甚至对博士专业都有要求的。现在好一点的大学,都要应聘者具有名校博士学历,海外三年以上的学习经历,以及具有竞争力的学术成果,主要指的是学术论文。一般博士毕业生毕业能进什么样的大学当老师,需要参考你就读学校品牌,你自身硬实力或软实力而定,无法一概而论。博士生属于国家的精英人才,高端智库。博士生选择进入高校当老师,更多的是考虑实现人生理想,展示平生所学。用自己的知识教育更多的人,推动社会进步。一般博士能够进什么样的大学,得看多普通了,请对号入座吧。在年龄、第一学历、毕业院校都确定的情况下,科研成果是进入好学校唯一的影响指标了。像清华北大华东五校等博士,直接毕业也可能去高校,但由于没有海外经历,大多只能选择普通一本或二本高校。而且拿不到正式教职,面临两到三年的考核期,考核期一到,就得非升即走。再者,即使有幸拿到正式教职,这些学校的研究氛围,研究条件也有限,难以支撑这些名校博士在科研上的远大抱负。目前,全国具有博士授予权高校已经超过310所,我国每年博士获得人数更是在2010年已经超过美国,并且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如果把教学质量比较好的116所211高校排除后,那还有占多数的非211高校也具有博士授予权,这些学校的博士的水平如何? 因此,真正有志去高校的博士,都会进一步申请海外的博士后,做一两期博后,积累海外留学经历和研究成果。这条路确实充满了艰辛呀。尤其是二本院校,很多都要求好学校的博士毕业,甚至对本科学历都有要求的。一般双非博士生毕业顶多也就是普通一本,二本,专科院校,或者说是民办院校。当然这还要跟自己的学术水平有关了,如果在校期间能发表不错的学术期刊、有不错的成果,去高校任教还是有机会的。但总体来说,一般的博士进普通一本或者二本工作肯定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在普通二本,如果你是来自国内顶尖名校的博士,肯定是会受到重用的。如果你要去985或者211大学任教,想要进入985、211?难如登天!譬如想要成为我国985、211高校的教师,最低学历有什么要求?如果要进入一流大学或是好一些的本一成为教授的话,一般的博士身份不足以进入。如今国内双一流大学招聘老师的要求最低就是博士身份以上,并且还对其本科院校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必须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最重要的是,在本科至博士期间,必须要有一年以上的出国留学经历,留学的大学排名还要相对靠前。起码得是世界上能排名学校的博士,当然,这也会和你本人取得的成就,发表的东西有很大的关系,还有视野,能力,能够为学校,为专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能进入985,211这些学校的当老师吗?关键是要看你进什么样的学校。985院校要求三阶段全部985或中科院,两年以上国外工作经验,或者国外重点大学博士毕业。211院校要求稍微差一些,不必都是985,但是起码要211,但博士必须985或中科院,两年国外工作经验或者国外重点大学博士毕业。普通一本和211差不多,条件略微宽松一些,没有国外经验也是可以的。普通二本博士毕业,211的就行,现在博士进大学的条件确实是在增多,双非院校的博士毕业,进没有硕士点的高校还是可以的,而且这些学校一般都没有坐落于省会或者大城市。双非博士如果想进入省会大学,要么进入好大学当辅导员,要么进入三本院校,或者是高职高专院校,这些现在还是可以进的。但是因为现在博士确实比较多了,而且博士的质量确实是不如以前了。还有一些高校为了追求引进博士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对博士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普通的博士,刚进去很少能进入到教学岗位上的。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和市级以上的高校,这些地区的博士还是比较缺少的,这个只要你愿意,那是可以去的。不过现在博士太多了,竞争起来十分吃力。建议如果要去大学里当老师,在国内上博士的竞争力不强,而在国外上博士的都会成为海归,如果你有能力的话,我建议你去外国读大学,读博士这样不但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事业,而且也能提高自己的身价比在国内,哪怕是重点学校的大学读博士要强的多。现在的工作不好找,因为海归人现在也很多,可能普通一点的就是2本类院校稍微好一点儿的,那都是需要社会关系的,社会没有关系怎么可能去进好的单位呢?除了关系就是个人能力,能不能进高校当老师,以及能进什么层次的高校当老师,全凭你的博士毕业学校的层次以及你的授课和科研能力。毕竟现在就算二本的学校招老师,也越来越注重博士毕业生的毕业院校,而更注重的则是你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你的科研能力和发表过哪些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是高校考察的重点。博士生,知识渊博,学历高,他们更多的追求理论成果创新,追求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他们是国家的支柱,他们更加看重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因此,成为高校的教师,还是十分困难的。说那些大学内的老师个个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其实并不为过,但也存在个人能力的强弱之分。想要成为大学教授,博士们可要好好努力了!
你可曾想过,有人一天大学也没上还能获得博士学位?或许你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事实上,还真有人做到了,她就是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刘萍!而此前,刘萍学力造假一事也曾一度引起人们的热议,最终,在2020年年底前,中南大学对此作出了回应。2020年12月29日,中南大学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追回刘萍博士研究生毕业生证书的决定》(简称《决定》)。在这份《决定》中写道:经查实,刘萍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时所提交的本科学历证书、学士学位证书造假,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对于“刘萍”学历造假一事,似乎已经在这份《决定》的通报中结束了。然而,我们仔细阅读这份报道会发现,中南大学的回应疑似无诚意。在这份《决定》中,中南大学虽然公开申明追回刘萍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明确表示其提交的本科学历证书、学士学位证书造假,但字里行间没有提及任何有关学校责任的问题,也未提及刘萍有关入学程序的审核问题,然而学力造假并非一人能够办到,显然这里面有着更多的“猫腻”。利益纠纷导致学历造假曝光刘萍是深圳丹邦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该公司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期间,该公司还承接了国家“02专项”科研项目,并且获得了1943.54万元国家专项课题经费补助。而举报刘萍学力造假的人,正是前丹邦科技的两位高管,据媒体称,刘萍与这二人在于股权上存在纠纷,这才导致了两位高管实名举报。试想,如果没有利益方面的冲突,那么刘萍的学历造假是否会一直被隐瞒下去?审查环节形同虚设?作为一所大学来说,不管是申请还是录取,应该都有着严格的程序,尤其是对于学历方面的审核,更应该是重中之重,那么刘萍的审核是如何通过的呢?这恐怕还要等待进一步的调查。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想要查证一个人的学历真假,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那么我们不禁在想,刘萍又是如何躲过审核的过程呢?其实,不言而喻,人为因素是最值得怀疑的地方。其实,学力造假已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此前,像打工皇帝唐骏、博士艺人翟天临、仝卓学历造假事件等都曾引起人们的热议,而他们学历的曝光,并不是来自于学院的自查,而是网络媒体的关注,这不得不说有点“畸形”,我们不能总是指望网友们的热议,非要挺上热搜才能够曝光于天下,这是一种悲哀。也许对于中南大学来说,发布通知已经可以对此次学力造假事件画上一个句号了,然而,学历造假背后隐藏的“利益链”却是大众最为关心的。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杜绝学历造假事件的再次发生吧!各位小伙伴们,对于学历造假事件,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发表意见。
在传统的中国式教育里,很多人都秉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都想着通过高考和知识去改变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含辛茹苦十几年,想要去追求自己不同的人生,有很多人觉得在大学当老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那么对于学历比较高的博士生,毕业之后能去哪些大学当老师呢?我们的网友对此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网友一:对于一般的博士生毕业之后,到底去哪些大学呢?其实对于这件事情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是要涉及到很多的地区乃至能力方面的一些问题,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读二本,他们学校的老师现在大部分都是985的博士毕业,但是如果是在三四线的城市的话,可以说并没有太多的劣势,关于能力方面的问题,虽然学历是相同的,但是能力却是高低不平的,所以一些能力比较高的话,在大学的选择上是占据着很高的优势的,所以这些问题并不是笼统的,是要看自己的一些选择。网友二:如果说博士这样的学历放在以前的话,进入很多名校的机会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就业压力很大,所以很多人的竞争是越来越大的,现在博士毕业想要进入本科院校的话也是有很大的难度的,特别是一些比较好的本科院校,更加是雪上加霜,因为大家都觉得大学老师的待遇是很不错的,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到大学任教。之前我读本科的时候上过院长的课,他就说引进了一个重点院校的博士生,薪资待遇是校内公寓永久居住权,还加上30万的安家费,6万的科研基金,而且这只是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我是一线城市,可以说是更加不错的,这样的薪资待遇无疑会吸引更多的博士生,所以竞争压力是很大的,这个是需要看自身的能力。网友四:对于现在目前的状况,很多普通院校的博士生想要去本科大学任教的话,是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二本一本的院校,都是对这些学历有着很高的要求的,毕竟现在的博士生也是一抓一大把,所以的话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当然这也跟自身的学术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取得了很好的科研成就,可以说是有很大的机会能够到高校任教的,但是现在很多的学校是通过关系介绍进去的,所以的话,想要自身去找工作的话是很难的,但是这样的福利待遇是值得去拼一下的,如果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想法的话,最后还是要去更好的学校读博士,这样的话会有更大的机会。网友五:我女儿就是一个211博士,还联合培养区澳洲读博,所以我们家里会经常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以这样的学历来说,进一个普通的本科去当老师是可以的,比如二本三本,但是一本的话就要看能力了,所以这样的情况在以后可以说是越来越难,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学历都是比较高的,那么招聘的条件就更高了,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现在的人不得不重视教育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个话题,你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博士毕业,意味着你得到了现阶段所能获得的最高学历。你属于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很少听说博士找不到工作的,更多的是合不合适。博士毕业一般倾向于去高校或研究机构,那么,博士毕业一般能进什么高校呢?现在高校录用人才要求很高,985高校录用条件一般都要求海外留学经历,甚至要求常青藤名校。如果你是国内院校博士毕业,去这样的高校会比较难。一般院校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低,他们往往会优中选优,都具有博士学位的一批人,毕业院校背景又相近,那么,候选人的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研究经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发表文章多、授权专利多、成果奖励多的博士往往能够受到更多青睐。有一个我身边的例子,生动的说明了问题。我的研究生同学,毕业后留学日本,攻读博士学位,4年后回国,先去清华大学应聘,被拒。后去北京林业大学应聘,仍被拒。最终,不得不降低期望,选择入职北京农职院。在今天这个时代,借用李宗盛先生的歌词来说,就是: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选择你能决定的最适合的,就是你的最好抉择。
很多同学重点985研究生毕业问能不能去大学当老师,问了一圈,看了很多信息,很无奈的回答他,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很难很难! 【1】---不说重点大学,二本、三本都不要研究生 原来真得以为名校研究生毕业去一个普通本科大学当老师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儿。可是实际情况是,别说普通本科,就连三本民办大学都不好进,专科大学竞争都已经很激烈了。很多二本、三本大学招老师,基本条件要求首先就是博士研究生,关键是就业竞争还非常大,比如一、两个岗位,动不动就是两三百人去争。【2】---辅导员都要研究生,特殊专业、特殊人才才有机会 原本的印象很多辅导员都是本校本科留校的学生担任,可是现在的情况是,也大多都是竞聘的研究生。不说重点大学了,一般的二本、三本,两种可能研究生进校当老师才有可能,一是,该专业属于特殊情况,比如人才稀缺、专业过于冷门等;二是,应聘人员虽然是研究生,但是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绩或者影响力很大,有和博士生相同的价值。【3】---大学老师真得收入高很轻松吗? 可以这样说,现在轻松愉快挣大钱的事儿,最好尽早从自己脑子里删除掉。大学老师在一线教学真得不轻松,同时收入也不是很高。真正能拿大钱的,还是有课题的老师和教授,或者脑子灵、会来事儿、能力强的老师拼命打拼。大学老师的工作还是很紧张的,不但需要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比如课题申报、研究、论文发表等,压力不是一般的大。【4】---博士多了,教学质量却提不上去刚入职的老师都是博士起步,可是大学毕业生照样就业难,学不到东西,大多老师上课意思。经常有人说,人想做好一件事情,能力只是一个基础,最后能取得的成绩,最关键就看用心不用心。头衔再高,心思没在教育上,教学质量肯定提高不了。总之,同学们如果想去大学当老师,请继续努力吧,最起码先成博士,这社会你改变不了,只能积极地动去适应吧!
在当下,教师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职业,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把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自己职业理想。由于报考教师的人数越来越少,在当下逐渐涌现了一波“教师热潮”,使得成为一名教师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高中教师的话,至少需要具备硕士学历。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很多985大学的博士,在毕业后都开始抢着去高中当老师,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但却非常现实。博士生去高中任教,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很多985大学的博士生之所以愿意去高中任教,成为一名中学教师,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现在很多的高中为了迅速补充优秀教师的缺口,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往往更愿意重金聘请一些985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像人大附中,深圳中学等一些名牌高中,都为能够吸引到优秀的博士生老师,开出极具诱惑的薪资,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吸引了大批985博士前来应聘。此外,博士生在高中任教,不仅仅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还可以解决当地的户口问题,并优先获得分配住房的资格。而这些条件,对于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来说,都是很难实现的。博士生去高中任教,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前途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职称了,有的一线教师可能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到退休的时候还只有中级职称。由于教师基数大,职称数量少,很多教师在晋升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对于博士生来说,他们则不必担心这一点。无论是在名牌高中,还是在普通公立高中,博士生作为具有高学历的人才,并不会在评职称的过程中受到局限。为了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到高中就业,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都出台了专项的规定,对于具有博士学历的老师,一入职后最低会评为中级教师,并且享受在职称上的自动晋升。这一政策意味着,如果博士生在毕业后选择去高中任教,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前途。此外,还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为了招收到博士人才,推出了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一旦博士生入职便可以挂职为副校长。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都使得越来越多的博士在毕业后抢着当高中老师。博士生去高中任教,可以让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对于在高中当老师的博士生而言,他们除了能够享受到极好的待遇外,还可以让自己的子女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那些招聘博士的中学,往往都是一些名牌中学,汇集了全国顶尖的教学名师,师资力量都非常雄厚。如果我们在这种学校里从事教师工作的话,我们的子女就可以享受到全国最顶尖的教育资源,这一点是很多家长梦寐以求,却难以做到的。结语在今天看来,博士毕业生去高中任教的事情已经不是一件稀罕事了,每年我们在一些顶尖高中的录取名单中,都可以看到来自各大985院校的博士毕业生。在未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都会追求更高的学历,这也使得去中学任教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你认为985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应不应该去高中任教呢?欢迎发表您的看法。
没上过一天大学,却拥有985高校博士学位?中南大学公告证实为真。尽管近年来拥有硕博士学位的人满大街,但真要获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对一般学子来说,寒窗苦读数十载,到头来一篇毕业论文也能叫人脱几层皮,搞得死去活来,最终还免不了搞出个“抄袭门”。博士学位虽荣光,但也不是人人能得,更不要说连”一天大学也没上过的人“了。生活中会有这样的”奇才“吗?有一位叫刘某的人,自称本科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复合材料专业,具体院系不详;中南大学工学博士毕业。据刘某身边人介绍,刘某实际上没上过一天大学,无硕士文凭,……或只有中学学历!假如这样的人能获得博士学位,那个真是厉害了,是一个非常励志的典型。但是很快就打脸了!武汉科技大学出具了一封证明函,表示”经核查,就目前信息查不到刘某在本校就读信息。有记者就“证明函”向武汉科技大学档案馆工作人员求证,证明”证明函“为真!随后,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向记者公开表示,学校已经查证,刘某的入学程序没有问题,学校将会发布公告回应学历造假一事。看来刘某的学位有点扑朔迷离啊。那么刘某何许人也?刘某其实很有实力和来头!刘某是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获得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称号;发表过论文,有过四项发明专利;也担任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承接过国家“02专项”科研项目,获得1943.54万元国家专项课题经费补助!这样高大上的公司,从事着国家科研项目,主要领导人不就该有一个高学位相匹配吗?刘某自称“博士”也在情理之中。但首先曝出刘某学历作假的正是公司内部人员,公司两位高管发出了一封“丹邦科技董事长刘某学历造假”的公开信,由此引起了舆论的关注。目前,中南大学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两则公告,《关于追回刘某博士研究生毕业生证书的决定》《关于追回刘某博士学位证书的决定》。追回原因是这样的,刘某在报考博士研究生时提交的本科学历证书、学士学位造假。从中南大学的公告中可以看出,刘某入读中南大学博士是真,博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也是真,刘某错在伪造了前学历!能够成为一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带领公司攻克一个个科技难关,应该说实际能力非常好,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学历与能力,到底哪个更重要?生活中经常有这种情况,有能力却没有一张烫金的纸,令人遗憾;有一张烫金的纸,却没有实际能力,被人嗤笑。人生不大可能十全十美,也许刘董事长想追求完美,才搞出此类丑闻。窃以为,纯粹是画蛇添足!一纸文凭难道就那么重要吗?各位,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本素材来自“新京报官微)
李永刚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0月28日 06 版) 江苏南京,第八届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海内外博士项目洽谈会开幕。参会的博士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项目详情。(资料图片)视觉中国供图 博士人才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受到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对高水平人才需求的刺激,以及众多一、二线城市加速经济动能转换升级,不断加剧的城市人才争夺战的影响,学术内外部的博士人才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一时间,博士毕业生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香饽饽”。 博士的就业选择和去向不只是影响个体和家庭发展的个人行动,更成为教育界、学术界、产业界和各级政府等众多相关利益方关注的重点。在我国,每年毕业的博士生数量只有研究生毕业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占比不及大学毕业生总量的百分之一。其中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更是少之又少,是名副其实稀缺的高层次人才资源,他们的去向与发展关乎国家高等教育、科技系统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实力雄厚、类型齐全,可以较好代表当前我国知名大学博士毕业生的情况。为了厘清当前我国高水平大学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笔者选择2018年5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4856名博士毕业生就业数据作为样本,约占当年全国博士毕业生总量的41%。笔者在对博士毕业生就业的整体状况与态势、职业选择和地域选择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博士毕业生就业选择与流动趋向特征的分析,为博士生教育改革、城市引才策略和区域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博士在学术系统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通常认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不过由于近10年来博士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加,高校教职需求的缓慢增长导致学术劳动力市场开始饱和,致使博士毕业生获得学术职业的难度逐渐提高。 笔者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显示,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只有50.2%。据蔡学军和范巍等人的统计,1997年、2007年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分别为74.6%、54.3%。综上所得,笔者认为,近20年来,我国博士生在学术系统就业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 对于学术界就业溢出的博士毕业生来说,博士后是有志于学术但无法直接获得理想研究型大学教职的博士毕业生最主要的选择,因此正常情况下,随着博士毕业生数量的快速上升,选择博士后职位的比例就会越来越高。但蔡学军等人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选择博士后职位的比例一直不高,在2008年之前,博士毕业生选择博士后的比例始终低于5%。近年来攻读博士后的比例虽然有所提升,201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中深造的比例约达到11%,但与美国高校同期博士生中39%的毕业生攻读博士后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企事业单位成为博士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去向受到博士生培养规模快速增长和知识经济兴起的影响,现代博士与学术职业之间的联结开始出现松动,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倾向到工业领域、政府部门和第三方组织等机构中就业。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博士毕业生在1997年时选择到工业界、政府部门和各类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分别只有4.2%、5.5%、1.6%;到2007年博士毕业生中选择到企业、政府部门和各位事业单位就业的占比依次达到5.9%、6.2%和15%。在此10年中博士毕业生选择到事业单位的比例出现较快的上升态势。 到2018年时,从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来看,除政府部门就业较为稳定外,流向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趋势更加明显,其中选择到工业界就业的比例急速攀升到19.39%,选择到各类事业单位就业的占比也达到20.66%。 如果与同期美国博士生的就业流向相比,可发现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从学术界流向工业界的比例虽然低于美国,但增长速度更快;而在非营利组织就业的比例,中国高校博士毕业生要高于美国博士毕业生。 学术单位属地及所在区域是博士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受到前期学术资本积累、地缘亲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选择呈现出非常强的属地就业特征,笔者的研究发现: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在属地的就业率平均达到51.67%。其中,属地就业率超过60%的高校达到5所,主要集中在东部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京沪行业特色高校,例如东南大学(73.85%)、北京中医药大学(72.09%)、合肥工业大学(69%)、山东大学(68.97%)和上海财经大学(62%)等。属地就业率在50%到60%之间的学校达到了11所,在该区间除了四川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两所西部地区高校之外,均为东部地区高水平大学。 除了优先选择属地就业外,就读地所在区域也受到了博士毕业生的青睐。笔者统计发现,博士毕业生在属地所属区域(不包括属地)就业的比例平均达到17.8%,除天津大学博士毕业生在华北地区就业比例低于华东之外,其余各高校在属地所属区域的就业比例均超过了其他区域。其中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高校博士毕业生围绕属地省份就业的比例较为接近,基本都在18%左右。西北和西南地区高校博士毕业生在属地周边省份就业的比例相对较低,不过也都超过了10%,兰州大学和重庆大学毕业博士生在属地周围区域就业的比例接近14%。 来自中部地区的博士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到东部发展在属地及所在区域就业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到其他地区谋求发展。这种就业迁移到底是受生源地吸引还是外部发展机会驱动? 为了探究背后机制,笔者的研究选择位于东部和中部的7所代表性高校(包括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样本,分别对每所高校博士毕业生排名前五的生源地和就业去向地展开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山东和河南作为主要生源地的次数均达到了7次,安徽达到了6次,山西、湖北、湖南和江苏也都达到了3次,河北、上海和江西则各有1次。与此相对,作为博士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入地的分布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有5所高校博士毕业生将江苏、浙江和河南作为主要流入的省份,有4所高校博士毕业生将北京、上海和广东作为主要流入的省市,有2所高校博士毕业生以山东、安徽和湖北为主要流向的省份,湖南、江西和广西则分别有1所对应的高校博士毕业生将其作为主要就业流向目的地,而山西与河北却没能作为样本高校博士毕业生流动的主要选择。 两相对照发现,作为博士毕业生主要输出次数大于输入次数的省份,包括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和湖南,基本上都属于中部地区。而作为主要输入次数大于输出次数的省份,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广西,除广西之外均属于东部地区。 换言之,中部省份充当了人才主要输出地的角色,东部省市则成为博士生主要流入的目的地。 西部省份高校博士更倾向于在区域内就业与中东部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流向不同,西部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对本区域的“忠诚度”更高。笔者选择兰州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作为西部代表性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发现两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并没有大规模流向中东部,西部对流入的博士人才有较高的吸引力。 以地处西北的兰州大学为例,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生源输出到兰州大学的博士生源比例要大于回流到上述地区的比例,也就是说兰州大学为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储蓄与涵养功能。同样,西南财经大学,除华北外,其他区域输出的博士人才生源绝大部分都留在西南地区。华东、华中和华南等相对发达地区作为人才输出的比例要大于回流到各自区域的比例,东北地区输出和流入的比例接近。 概言之,在博士人才环流过程中,西部地区较好地吸引和存留了其他地区的博士毕业生,并没有成为其他区域的人才净输出地。 知名大学博士毕业生就业流动的趋势与思考通过数据分析,笔者研究发现当前博士毕业生总体上保持了非常高的就业率,除了部分农林、师范和中南地区的高校外,就业率均超过95%。在就业流动趋向方面,博士毕业生流向学术界的比例出现下降,流向企业和各类事业单位的比例相当,且均呈现出较高的增速。在区域就业流动上,显现出围绕属地为核心逐步向周边区域递减的态势和格局,但在博士人才的环流过程中,中部承担了同时向东部和西部输送人才生源的作用,东部吸引了大量非本区域生源的博士人才,西部地区高校在博士人才的培养和引流上起到了存储与涵养作用。 从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流动趋势中可以看出,当下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流动呈现出诸多值得关注的新特征,这对博士生教育和学术系统改革以及区域人才引进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高校学术职业吸引力一般,博士毕业生就业学术溢出流动较快。受到博士生培养规模快速上升和学术职业饱和的双重影响,许多博士毕业生会攻读博士后作为延迟获得学术职位的过渡性选择,这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和普遍趋势。然而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高水平大学中博士毕业生选择博士后岗位的比例总体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与水平。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健全高校教师薪资、评价、管理和保障等制度,提升学术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流向非学术部门博士毕业生的培养质量需要引起关注。如果单从服务知识经济发展、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角度来看,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较好地响应了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但其中隐含的质量问题或许值得我们重视,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中,选择到企业就业的学生有科研能力薄弱而被动流出学术界的因素,这对提升我国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而言未必是好事。因此从长远来看,在倡导博士毕业生到工业领域就业的同时,确保博士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学术内外部工作能力或许同样重要。 最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家统筹发展的重要部署,从国家层面而言,在确保高层次人才公平合理流动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区域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强调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人才支持与引导之外,中西部地区省份自身也应充分利用博士毕业生围绕属地就业偏好的特征,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优化区域内各级高校的学术生态环境、提高教师职位的待遇条件、引导和支持属地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的投入聘用博士人才,以及在省外常态化召开专场人才宣讲会和招聘会等方式,吸引优秀博士生就业。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经授权转载,有删改) (作者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