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研,你们了解多少呢?哪些专业比较受考研人的喜爱,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关注考研,关心考研的人分布在哪里,来自哪些星座...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考研数据,让你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考研哦~№1你的竞争对手多大年纪?如图,年龄阶段为20-29岁的人最关注考研,跳过30-39岁,40-49岁的年龄人群为第二大关注考研的群体。为什么在40-49岁的人会出现关注考研小高峰?不排除这一年龄阶段人群的子女正处于即将考研或研究生阶段。№2 男生VS女生,谁更关心考研?男生和女生,谁更关注考研?通过百度搜索“考研”一词的男性比例为57%,女性为43%。相比之下,更关心考研的不是女生,竟然是男生!№3 星座分析—12星座谁热衷于考研?那些考研族们都是什么星座?在所有参加过考研的人星座调查中,考研人群较多、排名前五位的星座分别是处女座、金牛座、天秤座、水瓶座和巨蟹座。当然,也许考研和星座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4 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 Top10分别为: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郑州、成都、南京、杭州和重庆。显然,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也较为靠前。那么,经济与教育的联系,不言而喻。№5 哪些专业比较受考研人的喜爱1、全国13.5%的本科生选择了毕业后读研从图里可以看到,医学生读研的人数占比重最大,有25.4%,而管理学最小,只占8.3%。2、全国有近三成的考研学生是选择了在读研时转换专业从这图可以看出,跨考比例最高是管理学,最低的是医学,差别悬殊。3、管理学:本科已经足够,读研意义不大很巧的一点是,管理学考研比例最低,而跨考比例最高,这是否意味着管理学专业不太“受人待见”?有一个说法叫“管理无学”,大概是说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稍微有点勉强。学管理学的小伙伴梁雪说:“要我说管理无学,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儿极端,但我觉得读个本科已经足够了。”确实,管理学定位比较模糊,因为研究对象无处不在,而导致没有研究对象。很多人学这个专业开始就很困惑,不知道将来能做些什么?这也是很多人对管理学的普遍看法。可其实管理学也有其优势——社会需求大,报考门槛不高。4、医学:选择继续深造,实有几分无奈从这图可以看出,跨考比例最高是管理学,最低的是医学,差别悬殊。医学生考研比例最高,跨考比例最低,这样看来读医学的小伙伴对本专业很是死心塌地嘛?事实真是如此吗?一般来讲,报考研究生主要有两种情况:△ 对本学科的认可,想继续深造。△ 对本科学历的就业选择不满意,觉得再读的话工作机会更好。而医学生考研大多属于第二种情况。据学医的小杜说,“基本所有的三甲医院都是非博士不要(除非有本地户口),但是相应的社区医院招聘则条件会低很多。如果只是想去个社区医院,可能本科学位就足够。可苦读了这么多年,谁甘心呢?”至于为什么跨专业考研的人那么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医学生课业非常繁重,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临床经验更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人早上去实习,下午没事就不去医院在教室或者宿舍复习。考本专业已经非常辛苦了,根本没有精力去跨专业考。5、工学:参与项目是主流,考证也是不错选择工学生的考研比例以及跨考比例都不算高。有读通信工程的工科生说:“工科生更多是倾向于就业,很多人在大三甚至是大二就开始实习了。大家普遍认为,项目经验是最重要的。而读研的人基本都是在大一就规划好了,因为要先找准导师。对于工科生而言,研究生导师对之后的影响非常之大。”确实,因为工科生除了读研之外,还可以选择去考一些专业资格证,这些都含金量非常之高,有些证,从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而言,考证比考研更加受人青睐。6、经济学:其实经济学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找工作较低的读研比例,和较高的跨考比例,可能让很多外专业的人很意外。本科读经济的世军笑着说:“其实很多人都被学科名骗了,感觉经济学就是教你怎么赚钱的,其实经济学是理论性更强的学科”。“大多数读了本科恍然大悟的人,都会选择直接工作。不过外专业考我们研究生的比较多,你要真想读经济学的研究生,压力很大的。”7、文学:本科就业没烦恼,虽与专业相关性不大读研比例比历史低,跨考比例比历史高,或许是因为比历史学好找工作吧。读汉语言文学的小乐说:“其实文科虽然听着挺鸡肋的,但找起工作来也不难。很多公司文职都有很多需求,只要不眼高手低,找到一份相对心仪的工作其实难度不算太高。”当然,还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考公务员这条路。毕竟他们的学业较为轻松,公考对他们而言也比对其他专业友好很多。№6 就业才是否读研的硬指标总体来看,是否考研,是否跨专业考研,就业都是其中必须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下图是就业率较高的十个专业以及其收入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收入非常可观。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也是毕业半年后收入较高的专业。这些专业所在学科考研比例都比较低。而总体排名较为靠后的包括英语、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这也正是那些跨专业考研比例较高的专业人群。所以说,在对专业的选择上,本科时不仅考虑就业前景,还会考虑兴趣等方面的。而到了研究生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点都落在了就业上。因此,多从就业角度切入专业,少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我们毕业后找工作或者读研都会有很大帮助。
受疫情影响,考研热度不减,在2021年又创新高,突破400万人次。想必考生们也很想掌握考研三门公共课的平均分以及报考人数相关信息。小编总结了近5-10年内的变动与规律,在本文给出最全考研大数据,可供大家参考。一、公共课平均分相关数据1.英语全国平均分(1)英语一平均分考研英语一历年真题平均分上表为英语一真题的平均分和难度。“难度系数”概念解释:一道题只有40%的考生做对这道题,这道题的难度系数就是0.4。因此难度系数越小,代表难度越大。2020年的英语真题难度和前两年相比更简单,平均分为49.15。考研英语一各题型历年平均分(英语一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上表为英语一不同题型的平均分。20考研的“完形”和“新题型”稍难,分别为4.44分和4.12分。“阅读”和“翻译”稍简单,分别为20.96分和4.22分。写作部分则相对稳定,大作文和小作文分别为10.42分和5.03分。(2)英语二平均分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平均分上表为英语二真题的平均分和难度。和2019年相比,2020年的英语真题难度更简单,平均分为55.21分。考研英语二各题型历年平均分小编提示:英语二翻译15分,大作文15分上表为英语二不同题型的平均分。20考研的“完形”和“新题型”稍难,分别为4.88分和5.67分。“阅读”和“翻译”偏简单,分别为22.64分和9.3分。写作部分则相对稳定,大作文和小作文分别为7.875分和4.85分。今年英一英二的大纲,与去年相比主要是词汇和词缀的变动,同时新增了一些疫情相关的词汇。大家只要提前对大纲变动内容做好学习,同时准备一些有关实时“疫情”的作文和词汇即可。总体来说,考研英语的试卷难度整体稳定,会有一些小波动,整体难度变动并不大!小编给出建议,英语复习应始终围绕真题。2.数学全国平均分截止到目前,官方还没发布20考研数学平均分,因此小编只给大家整理了一下往年的数学平均分。考研数学真题历年平均分数学这门学科,奇数年难度较高,偶数年难度较低。15年、17年、19年相对简单,16年、18年、20年则相对难。虽然20考研的数学平均分没有公布,但高教社大纲解析里面还是明确说了2020年三套数学试卷的得分率普遍偏低,难度较大。关于21考研数学的难度,虽然今年数学大纲变化很大,但按照大小年的套路,今年考研数学会偏简单,基础知识一定要弄懂弄通。3.政治全国平均分政治近三年的平均分都没有公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早些年的政治平均分数据: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平均分注:以上数据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透过往年的情况可以看出,政治每年都还是比较稳定的,平均分始终维持在57-60分之间,没有太大波动。如果考研政治目标为70+,各题型、各科目要保证如下分数:从题型上看,单选题必须拿到14分以上,多选需拿到26分以上,分析题拿到30分以上。从考试内容上看,马原拿到15分;毛中特拿到25分;史纲10分;思修法基12分;时政及当代8分以上。政治分析题30分是平均水平,因此只要选择题能够保证40+,那么政治妥妥滴70+!二、报考人数相关数据1、考研人数增长考研人数近年来增长越来越快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4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其中以近三年增长幅度最大,18、19、20考研增长率分别为18.4%,21.8%,17.6%。2、报考大省山东省以31.3万稳居第一,这意味着全国几乎每10人中就有1名山东考生。除了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广东、安徽、湖北也是考研大省,20考研报名人数,江苏超过20万,河南省官方虽未发布报考人数,但从往年数据来看,报考人数也不会低。四川、广东、安徽、湖北超过15万。3、各校报考人数北京大学近3万(29990余人),高居榜首;浙江大学,以2.88万报考人数居于第二;复旦大学报考人数近2.7万人,居于第三。今年这些院校报考过万:北京大学 、深圳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昌大学 、云南大学 、天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南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清华大学 、青岛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宁波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新疆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4、推免生人数从备受关注的双一流高校的招生计划来看,推免生普遍占据较高比例,基本都接近50%的上限,部分高校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中推免生占比近70%,部分热门专业或学院推免生的比例甚至超过80%。5、考研弃考率最近几年,考研的队伍不断壮大,前年,考研生报名238万人,去年,290万人次,今年报名人数超过341万人,近三年来竟以每年递增50多万人的迅速增长,足可见考研的竞争激烈。据说2020年考研生,今年考研的第一天就有37万人弃考,弃考率已经超过10%,所以2020年硕士研究生网报人数为341万,但事实上真正参加考试,并考完试的人并没有那么多,如果以这个比例推算,最终走进考场的考研生人数可能不到300万。以上小编从多维度总结了考研三门公共课的平均分以及报考人数相关数据,希望大家在21的考研中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也希望大家可以赶紧行动起来,积极应战,在这次考研大军中,获得最终的胜利!
对于考研,小可爱们了解多少呢?哪些专业比较受考研人的喜爱,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关注考研,关心考研的人分布在哪里,来自哪些星座...下面小编将带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考研数据,让你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考研哦~№1 你的竞争对手多大年纪?如图,年龄阶段为20-29岁的人最关注考研,跳过30-39岁,40-49岁的年龄人群为第二大关注考研的群体。为什么在40-49岁的人会出现关注考研小高峰?不排除这一年龄阶段人群的子女正处于即将考研或研究生阶段。№2 男生VS女生,谁更关心考研?男生和女生,谁更关注考研?通过百度搜索“考研”一词的男性比例为57%,女性为43%。相比之下,更关心考研的不是女生,竟然是男生!№3 星座分析—12星座谁热衷于考研?那些考研族们都是什么星座?在所有参加过考研的人星座调查中,考研人群较多、排名前五位的星座分别是处女座、金牛座、天秤座、水瓶座和巨蟹座。当然,也许考研和星座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4 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 Top10分别为: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郑州、成都、南京、杭州和重庆。显然,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也较为靠前。那么,经济与教育的联系,不言而喻。№5 哪些专业比较受考研人的喜爱1、全国13.5%的本科生选择了毕业后读研医学生读研的人数占比重最大,有25.4%,而管理学最小,只占8.3%。2、全国有近三成的考研学生是选择了在读研时转换专业跨考比例最高是管理学,最低的是医学,差别悬殊。3、管理学:本科已经足够,读研意义不大很巧的一点是,管理学考研比例最低,而跨考比例最高,这是否意味着管理学专业不太“受人待见”?有一个说法叫“管理无学”,大概是说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稍微有点勉强。学管理学的小伙伴梁雪说:“要我说管理无学,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儿极端,但我觉得读个本科已经足够了。”确实,管理学定位比较模糊,因为研究对象无处不在,而导致没有研究对象。很多人学这个专业开始就很困惑,不知道将来能做些什么?这也是很多人对管理学的普遍看法。可其实管理学也有其优势——社会需求大,报考门槛不高。4、医学:选择继续深造,实有几分无奈据调查,跨考比例最高是管理学,最低的是医学,差别悬殊。医学生考研比例最高,跨考比例最低,这样看来读医学的小伙伴对本专业很是死心塌地嘛?事实真是如此吗?一般来讲,报考研究生主要有两种情况:△ 对本学科的认可,想继续深造。△ 对本科学历的就业选择不满意,觉得再读的话工作机会更好。而医学生考研大多属于第二种情况。据学医的小杜说,“基本所有的三甲医院都是非博士不要(除非有本地户口),但是相应的社区医院招聘则条件会低很多。如果只是想去个社区医院,可能本科学位就足够。可苦读了这么多年,谁甘心呢?”至于为什么跨专业考研的人那么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医学生课业非常繁重,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临床经验更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人早上去实习,下午没事就不去医院在教室或者宿舍复习。考本专业已经非常辛苦了,根本没有精力去跨专业考。5、工学:参与项目是主流,考证也是不错选择工学生的考研比例以及跨考比例都不算高。有读通信工程的工科生说:“工科生更多是倾向于就业,很多人在大三甚至是大二就开始实习了。大家普遍认为,项目经验是最重要的。而读研的人基本都是在大一就规划好了,因为要先找准导师。对于工科生而言,研究生导师对之后的影响非常之大。”确实,因为工科生除了读研之外,还可以选择去考一些专业资格证,这些都含金量非常之高,有些证,从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而言,考证比考研更加受人青睐。6、经济学:其实经济学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找工作较低的读研比例,和较高的跨考比例,可能让很多外专业的人很意外。本科读经济的世军笑着说:“其实很多人都被学科名骗了,感觉经济学就是教你怎么赚钱的,其实经济学是理论性更强的学科”。“大多数读了本科恍然大悟的人,都会选择直接工作。不过外专业考我们研究生的比较多,你要真想读经济学的研究生,压力很大的。”7、文学:本科就业没烦恼,虽与专业相关性不大读研比例比历史低,跨考比例比历史高,或许是因为比历史学好找工作吧。读汉语言文学的小乐说:“其实文科虽然听着挺鸡肋的,但找起工作来也不难。很多公司文职都有很多需求,只要不眼高手低,找到一份相对心仪的工作其实难度不算太高。”当然,还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考公务员这条路。毕竟他们的学业较为轻松,公考对他们而言也比对其他专业友好很多。№6 就业才是否读研的硬指标总体来看,是否考研,是否跨专业考研,就业都是其中必须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收入非常可观。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也是毕业半年后收入较高的专业。这些专业所在学科考研比例都比较低。而总体排名较为靠后的包括英语、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这也正是那些跨专业考研比例较高的专业人群。所以说,在对专业的选择上,本科时不仅考虑就业前景,还会考虑兴趣等方面的。而到了研究生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点都落在了就业上。因此,多从就业角度切入专业,少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我们毕业后找工作或者读研都会有很大帮助。
请问您准备考研吗?原因是什么呢?湖南理工大学(张非凡):在准备考研,因为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现在本科就业竞争力真的太大了。天津工业大学(钟明明):是的,想考艺术类的。近日,中国研招网发布了2015年-2018年考研的相关趋势数据,从数据可以看出,近3年每年的研究生增长率在6%-7%之间,从左图可以看出2018年研究生报名人数是近四年最多的。近三年的增长率保持平稳的百分比。1.高学历趋势化,本科学历的竞争力削弱,大多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想通过考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2.名校情结在考研人数中占了很大比重,很多学子都有心中的名校情结,想通过考研实现;3.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往届生考研人数增加,这三点是近四年历年研究生的人数增长情况稳步上升主要原因。女生的考研人数一直是历年社会的热点话题,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几年女生考研的人数增长趋势比男生迅猛,达到了60%。以北京为例,非全的考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MBA、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等依然是报考的热门专业,前三甲的地位不动摇。
伙伴们应该都知道,21考研报考人数共377万人,比20考研增长了36万。那么这么多的考研学生,都来自哪个省份呢?不论是21考研的小伙伴还是22考研的小伙伴,多了解一下今年的报考情况还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哪个省的竞争压力最大吧~山东山东省21考研报考人数为34.8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3.5万,再一次成为“考研届的扛把子”。北京2021年北京市共有13.8万考生参加考试,报名人数创新高。(图源:北京考试报)江苏2021年江苏省共有26.3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图源: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广东2021年,广东省考生总人数为20.2万人,比上年增加2.7万人。(图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四川2021年四川省共有20.89万名考生参加考试。(图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甘肃甘肃省报名并确认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数为68341名,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总报名人数为70713名,其中包括推荐免试生2372名。(图源:甘肃省教育考试院)陕西全国报考陕西省招生单位的考生为19.6万人,在陕西省参加考试的考生有14.2万人。(图源: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广西广西报考人数达6.4万人,较去年增加1.02万人,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考生增幅达18.88%。(图源:研招网)河南河南省2021年研考共报名30.2万人,比去年增加2.2万人,增幅7.9%,考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郑州市考生达9万余人,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图源:河南省招生办公室)辽宁辽宁省今年共有129425名准考考生参加考试。(图源:辽宁招生考试之窗)内蒙古内蒙古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生报考82398人,同比增幅9.3%。(图源: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50678人参加考试,较去年增幅18.97%。(图源:网易新闻)除了省报考人数之外,部分高校的报考人数也汇总好了。考研人数的持续增加,给予大家的是压力,但也是动力。上岸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分数和国家线公布在即,现阶段把复试准备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本文整理自网络,版权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数据是目前互联网很火的一个词,在高考时,很多考生都选择了其对应的专业“大数据”,有些在本科所学知识涉及到大数据的很少,多和计算机相关的。那么本科大数据考研考什么专业?大数据专业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一种,考研可以选择计算机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门类下的专业。考研时可以选择考学硕或者专硕,专硕报考人数相对多。学硕偏向学术理论,专硕偏向实践应用。学硕的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专硕计算机所有相关的专业在报考时基本上不区分专业,统一为电子信息硕士,不同学校,电子信息研究方向不同,甚至同一个学校不同学院电子信息方向也不同。计算机科学技术下分专业有:保密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科学与工程、高可靠嵌入式系统、海洋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健康大数据与智能医学、金融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与工程、网络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与技术、物联网技术、新药物与新材料、信息安全、医疗信息技术、智能交通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医学诊疗。如: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开设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设院校最多,如:(以下仅展示部分)以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电子信息(专硕)为例,一共有9个方向,分别是(01)软件工程(02)网络安全(03)智能科技(04)软件 程实验班(05)集成电路(06)电子通信(07)集成电路实验班(08)金融科技(09)计算机技术。再以浙江大学为例,多个学院均招收电子信息专硕,而且每个学院的电子信息方向都不同,和本学院有一定的相关性,像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的电子信息专硕研究方向有生物医学工程、仪器仪表工程。那么学大数据的同学了解后,可以选择考学硕也可以选择考电子信息专硕,具体再看高校的研究方向是否感兴趣,再进行选择。可以直接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硕士目录进行查询。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51考研网
大家都知道考研不是仅仅靠着我们埋头苦干 一味死学就可以的它还是一场重要的信息战只要能够把握好关键信息就能为我们省下不少力气而报考人数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只因它直接关系到竞争对手数量的变化2020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创新高那么在万千考研大军之中哪些地区的报考人数比重最大呢?是什么原因加剧了这股考研“热”?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政府又出台了什么政策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由上图可见北京、江苏、湖北、辽宁四川、山东、湖南、广东浙江、安徽多地考研报名人数都达到了10万人其中仅北京地区2020考研报名人数就已经超过42万人次山东地区2020考研报名人数达到31万+江苏地区2020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4万+这三个地区成为2020考研报名人数最多的省份且较之去年也都再创新高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非全日制的招生制度逐渐完善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中往届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双一流”院校招生规模继续扩张自“双一流”项目开展后,各个高校的竞争进入了新的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呈现肉眼可见的增长。我们以北京理工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例: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计划招生人数较之2018年的4000人,增加了300人。而今年,招生人数再次上涨200人,达到4500人。东南大学在2017年至2020年招生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20年招生数量达到5100人,比三年前提高了1100人。提高就业竞争力为考研主要动机根据《2020全国研招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大部分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为了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相较于之前,该动机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专业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而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仅仅是为第三动机。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另外一个重要推手在于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再一次刷新新纪录,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人数激增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热度与考研人数的激增,与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时期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期间。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仅仅只占15.9%,其后在2017年实现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硕招生人数占比已达到近58%。专硕招生规模正逐年增长,目前已经超过学术硕士,占到了我国硕士研究生群体的一半以上。根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根据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大部分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主要原因在于其侧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接近80%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女性占比上升中西部比例高于东部现如今,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在读群体中男女比例已基本持平。在2002至2018年间本科阶段,女生占比持续增长;硕士研究生女生占比在2016年达到最高值53.14%后,在2017年经历了短暂下降,并于2018年上升至51.18%。而在博士群体中,男女所占比例差异较为明显,从全国近几年博士招生来看,女生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到2018年,女博士占比上升到四成左右。近年在我国招收的研究生中,女性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人数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人数比例首次超过40%。从全国各省份2018年研究生在读情况来看,中西部省份在校女研究生比例大都在55%左右,宁夏地区在校女研究生比例最高,为63.48%,青海、新疆、内蒙古的比例也高达60%左右,吉林、山西和贵州三省的比例均在56%以上;而大多东部沿海省份或发达城市在校女研究生比例都在50%以下,其中安徽在校女研究生比例最低,为42.79%,江苏和湖北的比例也在45%左右,而北京、上海的比例也在46%-49%之间。容易看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会对女性读研产生一定影响。从区域分布上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女性就业观念更为自由,不局限于稳定的就业方向,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情况相反。另外,女性占比与当地高校类型也有一定关系,例如:安徽、黑龙江两个省份的在校研究生女性占比仅为42.79%和47.99%,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理工类院校集中在这两个省份有关。相关调查显示 将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另外两成考生保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剩下两成考生认为需要视具体专业而定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在弃考率居高不下的同时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也受到争议调查显示60%考生认为硕士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论及硕士学历贬值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认为最大原因在于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导致了第二个原因,就是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水分过多,第三则是在培养过程中教学质量要求不严格。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已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其背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根据《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表示,考研的首要动机是提高竞争就业力,在当今就业形势下,各企业对研究生学历的需求量大 ,竞争力强,也反映出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历上移将成为一种趋势;另一方面,就业难是摆在大学毕业生面前的一大难题,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相对去年暴增40万,巨大的就业压力让很多大学生选择读研深造,把考研当作就业的敲门砖。原文:https://www.eol.cn/e_ky/zt/report/2020/catalog.html为应对疫情对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还有出国带来的冲击,今年政府不仅将大幅扩招研究生,还将扩招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生,构成“升学扩招吸纳行动”,同时,也将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前不久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报告》也公布了相当精确的官方数字。《报告》透露,今年将“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招生111.4万人”。而这将是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总而言之,考研报考人数屡创新高,除了社会发展对更高要求的人才需求之外,毕业生人数上升,就业压力大也确实是导致考研人数增加的一大原因。——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整理考研的大数据大致就是这些自身实力仍然是考研的核心不过倘若我们结合自身情况仔细分析招生大数据也可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努力方向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到考研真的越来越“热”了越来越多人选择了考研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对待考研读研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走好这一步将对整个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小伙伴们首先要能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价值取向然后一步一步地为理想而奋斗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并不是把自己限定在某一范围内而是选择自己最想要的、最重要的去做避免无关紧要的事情干扰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真正喜欢的事
2021年3月22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正式开通。很多人不知道考研调剂是什么意思,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由于招生计划的限制,有些考生虽然达到分数线,但并不能被安排复试或复试后并不能被录取,对这些考生,招生单位将负责把其全部材料及时转至第二志愿单位,这个过程即称为考研调剂。#研究生#近日,某求职者想投递杭州某大数据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时,线上招聘平台HR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言论被推上热搜,对此该求职者表示非常气愤。确实在如今大学生遍地开花的时代,很多企业招聘时提高了学历门槛,很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于是纷纷选择考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考研大军的现状,但即使知道很难,迫于就业压力、学历低等原因,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考生抱着“试试”的心态前赴后继,甚至不惜一考再考。从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2020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人,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创新高。《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为缓解因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延续这一扩张趋势。一直以来,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考研上岸等于拥有“好工作”成为了一种默认的社会现象。但是随着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动机比例有所提升。在确定考研的前期,需要确定自己考研的目的,需要平静客观地问问自己,想要读研究生的原因,是为了逃避工作、跨专业读研、提升学历和工作起点,还是走向学术殿堂。在考研性别比例上,女生一直遥遥领先于男生。2020年全国330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已比男生多4万人,毕竟考研还是以记忆为主,自由创新的空间比较少,这种备考方式更加适合女生的思维方式,因此,考研的女生人数会比男生多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有趣的是,搜索“考研”一词的男性比例为57%,女性为43%。相比之下,更关心考研的反而是男生。自从2013年起国家取消了考研的年龄限制后,大龄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且绝大部分的考研人都是应届生或者二战三战的往届生,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是在工作几年后选择考研,考研内卷越来越严重。如图所示,年龄阶段为20~29岁的人最关注考研,跳过30~39岁,40~49岁的年龄人群为第二大关注考研的群体。为什么在40~49岁的人会出现关注考研小高峰?不排除这一年龄阶段人群的子女正处于即将考研或研究生阶段。那么从备考到考研结束,到底需要花费多少呢?据数据统计,每年考研的学生报专业课相关辅导课程的人数约占考研报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报公共课相关辅导课程的人数约占考研报考总人数的二分之一,报高辅相关辅导课程的人数约占考研报考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而基本上每个考研的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在考研相关辅导图书上花费若干。除去学费以外,考生还有住宿费和生活费需要自己打理,一般学校的住宿费在800元到1200元左右,而学费则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了。调查结果显示,一年考研花费在1500-3000元的人数占比为17.1%,考研花费在1500以下的人数比例为25.4%,其次,考研花费为3000-5000元和1万以上的人的人各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21%。被调查者当中,花费在5000—1万的人占比15.5%。总之,考研不易,抛开时间成本,还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当然,如果如愿以偿考上了,相信投入回报应该还是相当可观的。考研作为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有选择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压力。希望每一个打算考研的人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从内心里想要考研,有自身的内核动力去支持考研,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选择考研,更不要被某些机构和老师的心灵鸡汤所迷惑,盲目走上了考研的道路。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就要来到了。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今年报考人数再创新高,达到286万多人。较上年增长20%以上,考研人数的增长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是什么原因使得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呢?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报考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基本上就是这四点。1、本科学历贬值。就业压力增大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基本普及,造成了大学生的“泛滥”。每年有近千万的大学生毕业加入到就业大军中,然而社会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岗位来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造成了大学学历严重贬值,社会提供的工作和大学生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单位在招聘中,要求必须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因此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只能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来增加自己的竞争筹码。这部分学生在考研中,占到近40%左右的比例,是考研的主力。2、非全日制研究生地位提升国家教育部从2018年起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改革,把之前的非全日制硕士招考统一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大家一视同仁,在一个起点上竞争,这就是的在职硕士的地位提升起来。从之前的“交钱买学历”一下子变成国家认可的学历,含金量一下子提升了很多。这也让很多应届毕业生多了一个选择,如果全日制考不上,可以调剂到非全日制读研。这部分人和第一类考研的学生有着相同的原因,都是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部分占到近30%的比例。3、三跨人员这部分同学由于在高考中成绩不理想,对于大学中就读的专业、学校、城市都不满意,希望通过考研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跨专业、夸学校、跨城市,考到理想的城市、院校、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的学习,俗称“三跨人员”。把这个目标看成是自己毕生的追求,立志于这个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这部分同学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明确的目标,虽然在报考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占到总数的15%左右。4、名校情结当年高考由于种种原因进入了一所普通的大学,但这部分学生都有一颗向往名牌大学的上进心。希望通过考研进入到985、211等重点高校是他们的毕生追求,所谓专业可能看得很淡。因为现在企业招聘中很多会注明,优先考虑985、211重点高校的学生。很多普通大学毕业生,甚至连毕业简历都递不上去。这就更加加剧了学生追求名校的情结,想通过考研进入到重点高校继续深造,以便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这部分同学可以占到报考学生的8%左右。综合上述,考研人数的增长,不仅来源于应届毕业生的增多,很多工作后的毕业生,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也毅然加入到考研的行列,还吸引了很多三跨人员和具有深厚名校情结的同学。这四种人虽然考研的动力来源于不同的方面,但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考研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可以看出学历和名校对今后的工作影响还是很大的。
原标题:最新发布:这些专业太抢手!你的排第几?导读:“2015-2018全国考研大数据”来了!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和网上调剂唯一指定网站——研招网发布《2015-2018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报告》!一起来看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女生为主力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近4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单位:万人)△近3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女生读研占比超半数报考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成考研群体主流。△男女生人数对比图(单位:人)为何考研?超半数受访者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对于自己或身边的人选择考研的原因,调查显示,有以下几点:提升就业竞争力(58.8%)通过考研进入名校(41.4%)通过考研更换专业(37.1%)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33.3%)工作晋升需要(30.9%)暂时逃避就业压力(24.9%)因身边朋友都在考而“随大流”(19.6%)寻找备考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0.5%)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8.2%)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北石家庄某高校的吴硕表示,由于学校一般,不论就业还是申请出国都没有太大优势,所以全班近一半同学选择了考研。胡杨本科读的是电气工程专业,他表示自己考研的主要目的是换专业,“4年读下来,觉得自己不太喜欢与机床、传送带打交道。希望研究生能学个‘和人打交道’的管理类专业”。对吴硕而言,选择考研更多是出于自己读名校的执念。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他,考研志愿填报了北京某985高校。不过,深究自己渴望读名校的原因,吴硕坦言,主要还是考虑到未来对就业的影响。“身边非985、211毕业的同学找工作,简历投出去,得到的回应特别少”。山东济南某高校的研一学生李潇妍认为,读研能让自己在职场上“少走弯路”。“比如很多公司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薪和起始职位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专业太抢手!最热门的是。。。哪些专业报考人数最多?以北京为例:2018年,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居首,为19749人,随后为会计专业的13124人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12957人,报考人数居第四至十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广播电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6年,报考“工商管理”的人数为13395名,居各专业报考人数之首,报考会计的人数为9369名,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的人数为7608名(不含推免生),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报考人数居第4至10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技术。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连续数年成为报考专业的前三甲,依然是最热门的专业。热门高校专业考研难度排名报录比指的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报录比越大说明该专业考研难度越大。下面,我们就通过4所热门高校报录比排名前10的专业来看一下那些相对难考的专业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型学位难度排名↓↓↓△2017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统计(学术型学位)注:1。表中“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不包含推荐免试、单独考试、援藏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的考生;2。录取人数包含调剂录取的考生。专业学位难度排名↓↓↓△2017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统计(专业学位)注:1。表中“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不包含推荐免试、单独考试、援藏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的考生;2。录取人数包含调剂录取的考生。复旦大学学术型专业难度排名↓↓↓△2017年招收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报考、录取人数统计(学术型)专业型专业难度排名↓↓↓△2017年招收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报考、录取人数统计(专业型)南开大学难度排名↓↓↓↓↓↓浙江大学难度排名↓↓↓↓↓↓注:以上统计中不含非全日制、推免生、单独考试、强军计划、退役士兵计划以及少民骨干计划考生;录取人数中包括了由本校其他相近专业调剂到该专业录取的考生。往届生比例增幅明显 部分省市专硕超学硕应届生考研比例涨幅平稳,往届生读研比例增幅明显对在职人员来讲,考取双证不必脱产学习,充分满足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的需求。2017年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在职考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部分省市专业硕士报名人数超过学术硕士近年来,由于招生计划增加的影响,除了总体报名人数呈上涨趋势之外,专硕的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多地甚至出现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的现象。比如:湖北↓↓↓△湖北学硕和专硕(蓝色)人数对比图(单位:人)河北↓↓↓△河北报考学硕和专硕(蓝色)人数对比图(单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