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大数据产业是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大数据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教育、交通、能源、大健康、金融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加速落地,2019年大数据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一、大数据产业链大数据产业链可以从数据源、大数据产品、大数据服务应用这三大块来讲。目前,我国的数据来源包括政府部门、企业数据采集及供应商、互联网数据采集及供应商、数据流通平台等。而大数据产品包括大数据平台、云储存、数据安全等基础软件产品;加工分析、解决方案等软件产品;大数据采集、接入、存储、传输等硬件设备产品。大数据服务方面,主要为应用服务、分析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等供应商。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二、大数据市场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加速落地,2019年大数据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480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大数据硬件产业的产值为234亿元,同比增长39%。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随着大数据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预计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产值将达到8080亿元。2019年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产业转型、数据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等大数据技术及应用领域都将面临新的发展突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具体分市场来看,未来大数据产业中应用层的规模将占比最大。目前,大数据广泛应用在工业、企业管理、交通、金融、医疗等方面,但应用深度仍有待挖掘。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未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管从纵向或是横向来看都将更加广泛,规模扩大。除了应用以外,大数据产业衍生的其他产品也将不断扩张,市场规模排名第二。硬件、技术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大数据产业规模中占比不小。而数据的来源、采集以及交易方面的市场占比则相对较小。(1)应用层:大数据的应用是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渠道,随着大数据在实体经济行业、政府机构、新兴行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加深,通过分布式并行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再作用到行业的生产、管理等。随着大数据技术及产品的应用进一步普及,预计应用市场在大数据产业中的占比将提高。(2)衍生层:大数据产业链涉及的环节众多,随着大数据市场需求扩大,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要,更好的支持大数据技术、大数据产品或是大数据服务,将衍生出不少相关的新业态。此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将带来新业态、新模式。大数据产业衍生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将近两成。(3)硬件层:大数据技术中的硬件产品包括芯片、传感器、传输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安全设备等,是支撑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大数据产业的占比不小。随着需求升级、应用扩大,未来大数据技术硬件支撑也将不断优化升级。(4)技术层:大数据产业链涉及的环节众多,随着大数据市场需求扩大,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要,更好的支持大数据技术、大数据产品或是大数据服务,将衍生出不少相关的新业态。此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将带来新业态、新模式。大数据产业衍生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将近两成。(5)数据源:数据源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础,大数据概念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整体体系仍待完善,数据源覆盖面不够大。目前,我国数据来源主要有政府部门、互联网巨头、移动通信企业等。相对于应用、技术等领域来说,数据源市场份额在大数据产业中占比较小。(6)交易层:大数据交易可以打破行业信息壁垒,为用户提供大量数据源、管理、分析等,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但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仍在发展阶段,大数据交易市场尚未成熟。未来,随着大数据交易市场统一规范,平台、流通、管理等环节更为成熟、完善,大数据交易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三、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加速落地,2019年大数据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19年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产业转型、数据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等大数据技术及应用领域都将面临新的发展突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据预测,2019年大数据最令人瞩目的应用领域是健康医疗、城镇化智慧城市、金融、互联网电子商务、制造业工业大数据;取得应用和技术突破的数据类型是城市数据、视频数据、语音数据、互联网公开数据以及企业数据、人体数据、设备调控、图形图像;在数据资源流转上,会自己收集大量数据、会利用数据提供服务、会免费提供数据集、会只下载和获得免费数据集、会买数据集;大数据的最佳拍档概念是数据科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或认知计算;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最主要推动者来自于大型互联网公司、政府机构。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未来,人口红利将转变为网民红利,成为支撑应用驱动创新的最大因素。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往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与此同时,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民红利更加凸显,中国已是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依托庞大的数字资源与用户市场,使得中国企业在应用驱动创新方面更具优势,大量新应用和服务将层出不穷并迅速普及。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商情报网讯:大数据产业是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大数据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教育、交通、能源、大健康、金融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加速落地,2019年大数据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480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大数据硬件产业的产值为234亿元,同比增长39%。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随着大数据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产值达到8500亿元。2019年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产业转型、数据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等大数据技术及应用领域都将面临新的发展突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未来,大数据技术应用将进一步加深,2020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0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加速落地,2019年大数据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19年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产业转型、数据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等大数据技术及应用领域都将面临新的发展突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2020年,大数据最令人瞩目的应用领域将是健康医疗、城镇化智慧城市、金融、互联网电子商务、制造业工业大数据;取得应用和技术突破的数据类型是城市数据、视频数据、语音数据、互联网公开数据以及企业数据、人体数据、设备调控、图形图像;在数据资源流转上,会自己收集大量数据、会利用数据提供服务、会免费提供数据集、会只下载和获得免费数据集、会买数据集;大数据的最佳拍档概念是数据科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或认知计算;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最主要推动者来自于大型互联网公司、政府机构。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未来,人口红利将转变为网民红利,成为支撑应用驱动创新的最大因素。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往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与此同时,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民红利更加凸显,中国已是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依托庞大的数字资源与用户市场,使得中国企业在应用驱动创新方面更具优势,大量新应用和服务将层出不穷并迅速普及。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近日,由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联合赛迪顾问共同完成的《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2019世界计算机大会——“计算机未来:算力驱动万物互联”主题论坛上重磅发布,并揭晓“2019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和“中国大数据企业投资价值百强”。《白皮书》从政策、产业、区域、人才和资本五个维度展示了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的最新进展,并围绕互联网、金融、电信、政府、健康医疗和工业六个细分产业,详细洞察其历史演进、特点、痛点和未来机会点。赛迪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就2018年以来大数据产业生态的最新态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了未来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八大趋势。一、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当今时代,数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衣、食、住、行等相关领域的海量数据持续迸发。2017年滴滴用户数达4.5亿,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移动出行服务;2018年微信每日发送信息450亿次,新浪微博日活跃用户2亿,微博视频/直播日均发布量为150万+;2018年天猫双11订单量突破10亿,2019年京东“618”开场1小时下单金额50亿元;中国3万家综合性医院,每年新增数据量可达20Zbit。上述海量数据的产生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源和场景。希捷科技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到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会从2018年的33ZB上升至175ZB。基于生产生活中的海量数据资源,整个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水平将遵循“数据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演进路线持续升级。“数据化”是关键基础,它确定了数据的采集边界和标准;“信息化”是关键流程,它规范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的具体方法;“数字化”是关键手段,它明确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分析和应用的新思路新模式;“智能化”是关键效果,它反映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覆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四阶段演进示意图大数据作为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支撑能力,相关技术和应用助力了数字中国战略的加速落地。数字中国战略包含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三个部分。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国家网信办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占GDP的比重达34.8%。据上海社科院测算,2016年到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74.1%、57.5%和60.0%。与此同时,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也同步推进,持续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优化社会的运行效率。数字中国战略与大数据产业的关系二、大数据产业生态的五维度解析1、政策维度2016-2018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大批大数据相关政策。截至2018年底,国家累计发布了43条相关政策,全国有31个省(市、区)累计发布政策347条,其中贵州、福建、广东和浙江领先。2016-2018年31个省(市、区)大数据政策数量从省级大数据管理机构的成立来看,广东省在2014年最先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2015年浙江省和贵州省跟进,2017年陕西省、重庆市和内蒙古自治区也完成了布局。2018年则是大数据管理机构最密集成立的年份,吉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福建省等纷纷成立主管部门,数字经济和大数据产业已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产业维度受宏观政策、技术升级和应用场景拓展等利好因素的影响,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为4384.5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8070.6亿元。从2016-2021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增长523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达23.2%。赛迪顾问分析发现,2016-2018年的增长主要由产业政策和资本协力推动。2019年以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的持续爆发,以及5G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成熟,市场需求和相关技术进步将成为大数据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3、人才维度大数据人才是指从事大数据相关工作的人才,主要包括从事研发、分析工作的核心人才,以及兼具行业背景和大数据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据赛迪顾问估算,截至2018年底,中国大数据核心人才数量为200万人,缺口为60万人。为了应对大数据人才的紧缺态势,国家加快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一批相关专业。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2019年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新增备案数量依次为32所、250所和196所。4、创新维度据赛迪顾问统计[1],中国大数据相关专利新增数量从2015年开始快速升高。2018年单年的新增专利数量达7887个,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77.0%,实用新型专利占比达21.7%,授权发明占1.3%。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和科研院所是大数据创新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18年,两者合计贡献了7273项专利,占到了全年新增数量的92.2%。5、区域维度赛迪顾问从创新能力、政府服务能力、典型园区数量和产业规模四个维度评价了全国六大区域的大数据产业综合发展能力[2]。研究显示,华东地区在创新能力、政府服务能力和典型园区数量方面优势明显,典型代表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浙江省;华北地区虽然综合评价仅次于华东,但其产业规模在六个区域中处于领跑地位;中南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代表省份河南和广东相继落地了大量产业园载体,其政府服务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均得到了快速提升;西南地区主要由四川省和贵州省领衔,已经打造形成区域发展新高地;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整体发展能力相对滞后,各项指标均有待提升。2019年全国各区域大数据产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数据来源:《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9)》,赛迪顾问,2019三、大数据产业的八大趋势1、政府大数据从“数据资产管理”走向“大监管大服务”随着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政务应用密切相关的政府大数据应用成为热点。中国政府掌握着80%的高价值公共数据,如何盘活这些海量数据资源,是未来政府大数据发展的关键。中国政府大数据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2010年以前是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2011-2016年步入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整合,各级政府主导搭建了大量平台;2017年至今,数据资产管理和应用成为新主题。从趋势上看,未来政府的大数据应用将逐步向“大监管大服务”方向迈进,用以实现更精准高效的监管和更便捷深入的服务。未来,通过结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诸种信息技术,顺应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建设浪潮,落地城市大脑、平安城市、社会信用、交通感知与管理、社会舆情管理等应用,切实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将成为政府大数据发展的机会点所在。2、电信大数据:从“小圈子”走向“大生态”电信行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走在全行业前列,2010-2015年,各电信运营商落地了一批大数据平台和应用类项目,开展了大量PoC测试,内部大数据技术和应用能力显著提高。2016年以后,运营商内部业务加速集中化,开源节流成为运营商关心的核心问题。电信大数据细分产业正在从“小圈子”走向“大生态”。“小圈子”的焦点是运营商自身业务能力和效率的持续提升,比如顺应业务集中化的趋势,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企业运营能力,实现集团-地方两级大数据架构的融合优化,加速B-O-M三域数据融合,应用SDN/NFV技术柔性改造网络,加速布局5G和AI的等新应用场景。“大生态”意指运营商既有能力的外部拓展和迁移,通过对外提供领先的网络服务能力,深厚的数据平台架构和数据融合应用能力,高效可靠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云服务能力,打造新的、以运营商为核心的数字生态体系,加速非电信业务的变现能力。3、健康医疗大数据从“大”数据走向“精准”数据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的较高水平。从面向医院管理信息化(HIS),到以患者和医疗过程为核心的医院临床管理医疗信息化(如PACS、LIS、RIS、EMR等),再到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GMIS),广覆盖的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累积了海量数据,为健康医疗大数据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健康医疗大数据将从当前简单的“大”走向“精准”,通过获取更高质量、更精准的数据,助力健康医疗服务的提升。当前,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面临四方面挑战:(1)求数无源,需采集的数据标的不明确,采集工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待提升,无法获得所需数据;(2)有量无质,所采集数据无法满足既定用途所需的数量和质量;(3)有病无数,临床救治与数据应用需求脱轨,大数据和AI等技术的临床应用不足,临床一线数据的收集和汇聚不足;(4)有数无据,在数据深加工方面的工作不足,尚未形成数据驱动的临床科研、医药研发、器械生产、分级诊疗、健康养老、医养结合等产品和服务。以动态血压计为例,我国动态血压计市场完全被欧美企业占据,其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机构不能提供临床上的“中心动脉血压数据”。中心动脉血压需要在开创性手术过程中采集,我国医疗机构在手术过程中通常把注意力集中于救治患者,既疏于采集手术过程中数据,也缺少开创性手术过程中的感染可控的数据采集科学手段。这个案例集中体现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两点问题——没有可用数据、不知如何采集。未来,健康医疗大数据破局的关键在于汇集整合更精准的数据,为临床决策和药品器械研发提供数据分析支撑。4、工业大数据围绕“小场景”从“项目”走向“产品”工业大数据立足工业企业的降本增效,当前主流应用场景以电网和离散型制造业为主,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综合能耗管理、智能排产、库存管理和供应链协同成为应用热点。然而,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的高成本、工业企业的数据意识不强,以及工业互联网盈利模式的模糊,制约了工业大数据应用的快速拓展。未来,工业大数据将围绕“小场景”从“项目”走向“产品”。小场景由于投入相对少,需求更精准,有助于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培育企业的数字化认知,也便于供应商积累行业数据和经验,降低实施成本,推动从项目到标准产品的转变。通过以龙头企业和行业特色企业为引领,加速布局一批小场景,持续推进工业设备数据化和应用产品化,工业大数据有望加速落地。5、营销大数据从“流量营销”走向“精细运营”营销大数据是大数据商业化应用效果最好的细分领域,它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沟通了广告主和目标用户,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精准推广。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下广告主营销预算的下降,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以更低的成本,帮助企业更高效地触达目标用户成为破局关键。未来,营销大数据将从“流量营销”走向“精细运营”。在流量营销阶段,广告主通过采买高流量平台的流量即可实现业绩和投入的同步提升,这一时期的营销大数据被用于提升展示广告、搜索广告、社交网络广告和电商广告的运行效率,更好地实现广告主与目标用户的对接,丰富广告投放的场景和渠道。而在精细运营阶段,更精准的用户触达、更明智的预算分配成为广告主的关注核心。营销大数据在这里被用于整合多维多源数据,提供能力支撑。在更精准的用户触达方面,线下场景的需求更为精准(如机场航站楼、4S店等),通过整合线下和线上数据,定向推送广告,有助于提升营销效率;此外,基于Panel库的人群访谈所得的“小数据”便于洞察因果关系,配合大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同样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投放,提升营销效率。在更明智的预算分配方面,当前的中小广告主更青睐于全渠道的整合营销平台(SEM+EDM+社交+内容营销+独立DSP+DMP+舆情监测)建设,来平衡ROI,同时广告主高度重视内容和社交媒体的深度运营,通过精细化的运营来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化变现。6、金融大数据:从“强管控”走向“创新服务”金融大数据是隶属于金融科技的关键技术,它服务于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环节,解答诸如贷不贷款、贷款多少、风险如何等关键问题。2017年以来,随着金融监管日趋严格,基于数据规范行业秩序,降低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大数据的主流应用场景。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金融大数据将逐步由“强管控”走向“创新服务”,通过汇集多源多维的数据,提供创新服务支撑。比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融合,提供基于金融数据的个人信用报告、企业财务信用报告、授信评估、贷中预警、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等新服务,以及与此间接相关的、高效便捷的清算支付和出行服务。与此同时,积极创新金融反欺诈、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金融服务,切实助力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7、大数据学科教育从“通用人才培育”走向“专用人才培育”如前所述,2018年中国大数据人才缺口为60万人。赛迪顾问研究发现,2016-2017年多数大数据人才毕业于“计算机类、统计类和数学类学科”,然而从2018年开始,国家一方面加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加快设立交叉性的新学科(如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建造、计算金融、智能车辆工程等),培育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未来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8、大数据安全从“技术安全”走向“综合治理”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获取方式、存储规模、访问特点、分析方法和技术架构都有了很大不同,与此同时,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也相应发生了转变,这些新特征对于数据安全提出了全新挑战——数据安全更难防护、认证系统不完善、系统更易被入侵、安全策略更难实行等。传统数据安全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场景下的安全防护要求。大数据安全不同于传统数据安全,它包含大数据平台安全和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两部分内容。当前,中国大数据安全市场规模小,企业在采用相关产品和服务过程中高度重视ROI,不能接受数据安全防护成本高于数据自身的价值。此外,受制于组织、制度和规范,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大数据泄露和安全问题同样严峻,有研究指出80%的数据泄露是企业“内鬼”所为。赛迪顾问认为,未来大数据安全将逐步从重安全技术转变为重治理,其重点落在核心数据资产的梳理和防护,以及围绕大数据治理所开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四、赛迪建议对于政府部门,要切实以政府大数据应用为先导,分层次推进大数据建设。在政府大数据领域,顺应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加快数据资源整合,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应用场景,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在市场化程度高的互联网、金融、电信等领域,鼓励行业标准的制定,完善必要的行业监管;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工业和健康医疗等领域,针对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如有数无源、有量无质、实施成本高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力产业稳步发展;与此同时,顺应数字经济浪潮,夯实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多层次大数据人才培养,强化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对于用户企业,一方面要夯实数据基础,强化数据资源的汇集整合,兼顾数据的量和质;另一方面要稳步拓展大数据应用,重业务实效,以小场景带动数据整合与分析应用,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具体的创新方面,用户企业可尝试下放创新压力,在相对成熟的业务领域,借鉴电信运营商的创新发展经验,同供应商开展框架协议式的创新合作,依最终的创新成果交付情况付费。对于大型供应商,应注重平台和生态打造,在基础技术平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在细分领域兼顾自身优势与合作伙伴网络建设;对于中小型供应商,则要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加快搭建内生的数据资源池,在细分领域加快塑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对投资机构,建议关注行业性和功能性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具体而言,营销大数据、政府大数据、电信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的市场认可程度高,发展前景好,技术相对成熟,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健康医疗大数据和工业大数据未来3-5年内将进入爆发期;云计算平台和服务、数据分析挖掘、数据采集和预处理,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发展值得投资机构持续关注;大数据安全市场规模小,体制机制有待健全,远期值得关注;大数据交易由于商业模式不清晰,权属模糊,目前多流于口号式的宣传,短期不建议介入。[1] 数据来源:智慧芽(PatSnap)全球专利检索数据库。[2] 各个指标的数据来源:创新能力——截至2019.09.05各区域专利保有量合计值,含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不包含外观设计。政府服务能力——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9)》,赛迪顾问整理。典型园区数(不完全统计)—— 官方发声较多,建设思路清晰的大数据产业园区,赛迪顾问整理。产业规模——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9
全文共计612字45图,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近日,由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联合赛迪顾问共同完成的《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 2019世界计算机大会——“计算机未来:算力驱动万物互联”主题论坛上重磅发布,并揭晓“2019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中国大数据企业投资价值百强”。《白皮书》旨在呈现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的新格局、新业态、新模式,聚焦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大数据人才培养等热点领域,从技术创新、标准构建、人才培养、资本流向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白皮书》调研工作,自2019年4月正式启动,历时5个月,覆盖2000余家大数据企业,并由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行业用户CIO、知名投资人、大数据企业领袖专家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入围企业进行多次详尽的审议。报告如下
9月11日,由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联合赛迪顾问共同编制的《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在“计算机未来:算力驱动万物互联”主题论坛上隆重发布,并揭晓“2019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中国大数据企业投资价值百强”。大数据产业,价值重现《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调研工作,自2019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深度走访等方式,对大数据基础支撑、数据服务和融合领域的数千家涉猎大数据业务的ICT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历经5个月的调研工作覆盖了2000余家大数据企业,回收有效调研问卷约1200份,深入走访知名大数据企业近50家,累积完成百余份大数据企业个案深度调研样本,并整理出近50万字的企业个案资料。《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旨在呈现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的新格局、新业态、新模式,聚焦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大数据人才培养等热点领域,从技术创新、标准构建、人才培养、资本流向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2019,场景为王驱动车子前行的原动力在外界看来是汽油,但在热爱汽车运动的人眼中则是一台车的引擎。如今,随着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重要,数据的有效利用也已经成为驱动企业发展、变革最重要的引擎。汽车引擎的主要部分就是汽缸,它是整个汽车的动力源泉。汽缸通过进气孔和输油孔注入汽油和空气,在汽缸内充分混合,当火花塞点燃混合物后,混合物猛烈地爆炸燃烧,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产生动力。熟悉汽车的人对这一过程应该都有所了解。在我们看来,其实这个过程,对于企业数据应用,也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如果把数据看做是油的话,企业行业的知识则可以被视为空气,数据必须和行业的知识相融合,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那么,什么是点燃混合物的火花塞呢?应用场景就是火花塞。数据和行业知识融合后,必须要找到合适的业务应用场景,才能够真正燃烧爆炸,迸发出巨大的动力,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变革。在《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我们新增了一部分重要的内容:细分产业洞察,对每个具体行业中的大数据落地应用场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其中包括金融、电信、制造业、医疗、政府、营销等热门行业,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能让更多的大数据企业、行业用户能意识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对于大数据价值发挥的重要性。《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节选
中商情报网讯:5月28日,《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2》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大数据创新突破与应用落地的发展上升期,并对中国大数据发展的十大趋势进行了展望。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470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大数据硬件产业的产值为234亿元,同比增长39%。随着大数据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预计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产值将突破6000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2》指出大数据发展呈现十大新趋势:趋势之一:政务大数据应用开发将获得有力支撑。作为一直阻碍大数据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政府信息开放共享在过去的一年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宣布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最新进展,已有71个部门、31个地方实现了与国家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趋势之二:信息消费升级将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信息消费规模预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并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元。趋势之三:中西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爆发期。为加快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包括“百兆乡村”示范及配套支撑工程在内的三大重点工程,其中“百兆乡村”的重点偏向了中西部地区。未来几年,中西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爆发期。届时,区域内行政村将全部实现光纤通达,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农村光纤到户用户占比大于50%。趋势之四:数字丝绸之路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制高点。未来几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将会保持10%-15%的增速;随着全球5G时代的到来,数字丝绸之路体系的发展将迎来一股爆发式的浪潮,增速将超过20%。趋势之五:人口红利将转变为网民红利,成为支撑应用驱动创新的最大因素。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往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与此同时,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民红利更加凸显,中国已是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依托庞大的数字资源与用户市场,使得中国企业在应用驱动创新方面更具优势,大量新应用和服务将层出不穷并迅速普及。趋势之六:大数据分析方法有望取得革命性突破。机器学习继续成为大数据智能分析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相结合,成为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热点。通过与其他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大数据分析有望出现革命性的新方法,算法和基础理论可能会产生理论级别的突破。趋势之七:数据控制权争夺战或将成为常态。2017年以来,国内外企业间围绕数据控制权爆发的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在大数据发展过程中,数据争夺将以更加复杂多样的形式展开,争夺强度也将日益激烈。如何以合理的制度规则促进有效率的数据竞争,需要在法律与经济两个维度之间找到准确的坐标点。趋势之八:运用大数据技术增强意识形态治理能力引起关注。2018年3月17日,英国《卫报》爆出数据分析公司剑桥分析非法获取了Facebook的五千万用户信息,通过针对性投放信息和广告,在美国大选中为特朗普服务。当大数据技术被利用至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操纵中,或将对国家政治生态与意识形态安全产生重大挑战。趋势之九:数据安全与量子计算机的关联影响将愈演愈烈。量子计算机的问世将颠覆当下网络空间秩序,现行的公钥密码体制可以被这项新技术轻易攻破,数据安全博弈再次上升至新维度。未来,围绕“量子霸权”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以此为代表的新一轮重大科技成为世界强国必争的战略制高点,这需要数据安全专家和工作者们加快研制更安全的抗量子计算密码算法,进一步为个人、组织乃至国家的数据安全提供必要保障。趋势之十:中国企业将有计划按步骤推进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字”视为核心资源、资产和财富,纷纷选择数字化转型以抢占新的制高点。据调研机构IDC针对2000位跨国企业CEO调查表明,到2018年,全球1000强企业中的67%、中国1000强企业中的50%都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展望未来,数字化转型将是传统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必须跨越的生死关隘。
★ 导读 ★大数据产业是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大数据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教育、交通、能源、大健康、金融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加速落地,2019年大数据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随着大数据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预计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产值将达到7150亿元。2019年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产业转型、数据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等大数据技术及应用领域都将面临新的发展突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19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五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大数据产业概况、大数据市场现状、大数据产业应用、大数据产业布局以及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PART1:大数据产业概况大数据产业链可以从数据源、大数据产品、大数据服务应用这三大块来讲。目前,我国的数据来源包括政府部门、企业数据采集及供应商、互联网数据采集及供应商、数据流通平台等。而大数据产品包括大数据平台、云储存、数据安全等基础软件产品;加工分析、解决方案等软件产品;大数据采集、接入、存储、传输等硬件设备产品。大数据服务方面,主要为应用服务、分析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等供应商。PART2:大数据市场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加速落地,2019年大数据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470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大数据硬件产业的产值为234亿元,同比增长39%。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随着大数据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预计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产值将达到7150亿元。2019年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产业转型、数据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等大数据技术及应用领域都将面临新的发展突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PART3:大数据产业应用从应用领域来看,目前大数据最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覆盖范围变得更大,其他领域的领域将加强。其中,政府部门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占比将提高至一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进行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逐步加深,未来有望超越金融行业,成为大数据产业应用最方面的领域。金融领域位居第二,依然是大数据技术应用广泛的行业之一。PART4:大数据产业布局从大数据产业地图来看,当前大数据产业的地域布局中,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大数据产业的上市企业多分布在北京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主要以北上广地区分布居多。据产业地图显示,北京市大数据产业上市企业数量最多,达到了37家。其次,广东省为21家;上海则为10家,其余省份的大数据上市企业均在10家以下。PART5: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未来,人口红利将转变为网民红利,成为支撑应用驱动创新的最大因素。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往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与此同时,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民红利更加凸显,中国已是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依托庞大的数字资源与用户市场,使得中国企业在应用驱动创新方面更具优势,大量新应用和服务将层出不穷并迅速普及。报告仅展示部分,详情请下载《2019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fa844728727d45feb3bd9dba2162d8fe/点击快速下载完整版
导 读指数结果显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排名前五,是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全文共计2242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日前,由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办,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单位协办的数字生态指数(2020)发布会暨数字生态协同创新平台成立仪式在京举行。会上,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重磅发布2020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全国数字生态指数2020数字生态指数2020客观全面地评估了我国各地数字生态现状,为打造理想的数字生态提供了科学评估依据和实践抓手工具。数字生态理论框架该指数提出由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构成的数字生态理论框架,由总指数和15项分指数构成,涉及2019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重点城市,能够监测国家、地方、产业等数字化发展与转型进展。四型联动的中国省级数字生态。图片来源数字生态指数2020本次指数显示,我国呈现四型联动、多维关联、经济依托的省级数字生态。各个省份根据数字生态特征可划分为全面领先型、赶超壮大型、发展成长型以及蓄势突破型;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三个维度间相互关联,彼此正向促进,但数字能力是打造理想数字生态的关键;良好的数字生态与发达的经济水平正相关。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生态指数对比从各个省份来看,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属于全面领先型。该组别的主要特征,一是在总指数上国内领先,二是在分指数上没有明显的弱环,已经基本实现省内小幅环的理想数字生态。其中,北京数字生态总指数得分为85分,位居全国第一,三个一级指标也居于领先地位,数字基础得分81分、数字能力得分88分、数字应用得分85分。天津、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属于赶超壮大型。该梯队数字生态水平紧跟全面领先型,但欠缺绝对优势或者存在较为薄弱的分指数生态维度,是制约这些地区实现高效省内小循环的主要因素。例如,山东数字基础和数字能力都比较扎实,如果未来能够成功推动数字应用,将很有可能形成健全的省内数字生态。贵州、陕西、湖南、江西、黑龙江、内蒙古、重庆、宁夏、河北属于发展成长型。该类型普遍进入了数字生态发展的成长期。是否能够迅速成长,关键在于对现有生态做精准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寻求突破。例如贵州,是最先响应和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省份之一,已经拥有较为良好的政策和数据基础,然而数字能力仍然较为欠缺,需要提升数字人才的吸引培养和技术创新能力,来推动数字生态的快速升级。山西、辽宁、吉林、广西、海南、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属于蓄势待发型。虽然这些省份数字生态指数的均值在全国以下,但是往往都有表现相对突出的分指数维度。因此,根据地方的票赋结构因地制宜的设计发展战略和政策,是实现突破的关键。例如海南,政府在数据资源建设方面已有较好的积累,抓住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历史机遇,发挥制度集成创新的优势,就非常可能实现理想的数字生态。2020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2020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构建了一套评价各个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评估指标涵盖产业政策与环境、产业规模与质量、头部企业情况、产业创新能力及产业投资热度5个维度。该指数基于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企业库中收录的6634家大数据企业数据和相关合作方数据,系统地评估了134个城市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城市排名(前20强)指数结果显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排名前五,是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南京、武汉、天津、成都、苏州、重庆和合肥等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组成第二梯队;厦门、贵阳、郑州、福州等城市紧随其后,位于第三梯队。领先城市分指数对比图全国大数据产业形成了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目前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图谱较为完善,区域内各个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逐步形成。大数据产业生态圈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以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重点城市为关键节点;珠三角以深圳为核心,以广州、珠海、佛山、惠州等重点城市为关键节点;京津冀以北京为核心、以天津为重点城市、河北为辅助区域,正在构建联动发展的生态系统。研究团队认为,未来大数据发展要优化产业链布局,形成特色大数据产业生态;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促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吸引高端人才,支持联合研发创新。具体内容如下铁粉必看湖北带货!湖北“硬科技产品”实力上线!你下单了吗?前方“高能”:航空技术的口罩机上央视特别节目了!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相应流程获取授权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爱创客邀请函
央广网北京12月11日消息(记者吕红桥)由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10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大会上发布《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研发投入超过550亿元。《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通过对全国3000多家大数据相关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形成。报告从政策、制度、产业、融合和研发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报告披露,2016年以来,我国大数据政策、制度、研发、产业、融合等指数都持续增长,发展相对比较均衡。截至2019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底将超过万亿。目前,17个省市建立了大数据局,大数据安全维护机制日益完善。283所高校获批数据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全国有100多个大数据相关产业联盟成立,对大数据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另外,大数据研发人员2019年超过8万人,研发投入超过550亿人民币。从各地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看,目前形成了三大梯队。一是北、上、广、江、浙、贵,这六个地方领跑全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其中,有的地方研发是强项,有的地方擅长数据存储、处理,有的地方则是应用服务方面做得不错。第二个梯队包括山东、福建、重庆等省市,这些地方正依托当地原有产业规模,发力大数据。其余地方则是第三梯队,大数据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从产业来看,互联网、金融、通信、安防等产业目前与大数据融合情况较好,交通、能源、工业等也在快速应用大数据。以工业为例,工业大数据产业规模到2019年有600多亿,到2020年,复合增长将达到50%以上,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销售、运维等领域数据量越来越大。而医疗行业大数据在某些点上用得不错,但是要真正替代人,路径还比较长。工业大数据的产业规模到2019年有600多亿产值,到了2020年工业产值,包括可能带动周边的一些东西。复合增长达到50%以上,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场景有五个场景,从三个角度来看应用的深度,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销售、运维,五个特征的数据量越来越大,价值力度相对稀疏。报告同时指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就是数据确权方面,数据是谁的?个人数据是归自己还是归平台?谁搜集的归谁还是服务器是谁的就归谁?这些问题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答案,有待进一步探索。在技术层面,我国大数据芯片和软件发展突飞猛进,但是相比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很大。在开源软件、算法软件的开发上缺口更大,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在这方面能力明显不足,需要加大研发力度。
2017年,大数据产业持续呈高速增长,各地方政府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监管、社会治理、经济转型等诸多实践领域。2018年,在建设“数字中国”的大趋势下,作为数字经济转型排头兵的大数据产业又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生产力将显著提升2017年年末,就产业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国家创新治理、民生保障与改善、国家数据安全五大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并强调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五大前瞻性布局,为大数据产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大数据产业持续稳健发展,实现创新突破,持续释放数字红利,将对“数字中国”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关于“数字中国”的重要指示,预示着2018年数字经济将进入黄金爆发期,各领域数字生产力将会有显著提升。2、数据市场交易额持续攀升2017年,大数据产业集中爆发,数据体量呈几何状增长。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例,2017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汇集了超过150PB的海量数据,包括全国所有政府部门的公开数据,以及225家数据源的优质数据,并将这些单个行业或领域呈链条状串起来的数据解构、交叉、融合,从而形成块数据。与此同时,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与100多个地区,包括省、市,进行了数据流通交易合作,助力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海量数据的合作开发和综合利用,有效促进各级政府数据治理能力的提升。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数字经济将在2018年蓬勃发展,数据体量将随之更加扩容,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体量为范本,预测未来一年数据市场交易额将会进一步攀升。3、政府大数据应用迎来集中爆发期我国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5月,水利部发布《关于推进水利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6月,最高检发布《检察大数据行动指南(2017-2020)》。截至2017年6月底,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以及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部委均发布了大数据战略文件。随着大数据产业政策继续加速出台,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取得突破,大数据建设不断深入,创新体系不断完善。4、数据资产运营将成为政府数据价值释放主要途径当前,贵阳、广东、云南、甘肃、福建、内蒙古、新疆、青海、湖北、南昌、上海、苏州、南通、济宁、青岛、哈尔滨、秦皇岛、丽江、潍坊、重庆等60个地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等以数据资产运营为途径,释放地方政府数据价值,赢得区域竞争先机。数据资产运营是规范、控制、管理和提供数据及信息资产的一系列业务职能,包括开发、执行、指定和监督有关数据的计划、政策、方案、项目、流程、方法和程序,从而控制、保护、交付和提高数据资产的价值。数据资产运营面向全领域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其核心思路是将数据对象以资产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运营与管理。到2018年,政府及各行各业非结构化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对数据资产运营与管理的复杂度要求更高。大数据资产运营将有可能通过降低数据使用的成本,提高以数据智能分析、预警、预测、决策的效率,让数据资产运营与管理成为大数据时代中各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5、数据安全性将有质的提升2017年,全球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6月份,美国爆发大规模选民信息泄露事件;7月份,美国最大无线通信公司Verizon遭遇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9月,美国三大信用局之一的Equifax数据库遭到黑客攻击并泄露,美国1.43亿用户的敏感数据受到安全威胁;9月下旬,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公司曝出超过500万份内部邮件疑遭泄露。数据安全已成为全球性话题。2018年,各国将加大数据安全保障。尤其在我国,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安全为前提。为此,我国先后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等机构,2017年,《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可以看到,新时代国家网络安全的领导机制、制度设计和法律法规等顶层设计已经确立。到2018年,我国数据安全性将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数字经济的加快推动与发展。6、数据可视化迎来黄金发展期2018年,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发现将成为一股重要趋势席卷政府及企业。数据发现的范畴已经扩大,不仅包括对数据分析和关系的理解,还包括呈现数据的方式,以挖掘更深层次的商业洞见。其结果就是,作为一种把数据变成可用洞见的方法,可视化模型越来越受欢迎。日益改善和演变的可视化模型已经成为从大数据中获取洞见的必要组成部分。人脑能高效地处理视觉图像。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使用了潜意识,让决策者可以通过迅速扫描图像来处理信息。数据可视化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接受和消化最相关的信息。将图形和图表与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业务分析相结合,意味着每个部门的用户不仅可以看到他们的组织如何实时执行,而且还可以采取必要的行动,防止小问题变成更大的问题,并挖掘新的机会。7、行业应用将成大数据发展“重头戏”当前,我国各产业都在深入挖掘大数据的价值,研究大数据的深度应用。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全面深度渗透将有力地促进产业格局重构,驱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新动力和拉动内需的新引擎。目前,我国各行各业已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国内大数据创新创业企业积极研发各领域大数据应用平台,同时,从政府出发,整合宏观调控、税收监管、商事管理、信用体系建设、维稳、公共安全等数据资源,加快数据共享开放,提升政府综合治理能力,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政府到企业,打造全产业链平台,加快政府治理、行业转型。到2018年,将形成大数据全产业链生态应用系统的完善与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