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在消失的考研红利期。“红利”这个词在互联网里说的比较多,它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在一个环境里,资源占有优势,并且外部给予政策或技术或人力或财力的支持。还是拿微信举例吧:14年的时候做的人少,微信的政策也没有那么严,广告主纷纷在微信上试水,一直持续到15年,这一段时间就叫“红利期”,而其中轻松获得的收益就叫红利。这个词其实拿到考研上来说也不为过。考研人少的时候,考上研究生容易,社会企业的待遇也好,研究生的起薪普遍比本科高,这可以算考研的“红利期”。但是当考研人数逐年增多的时候,这一切都将被打破,“红利期”也正在消失,一切开始变得难了起来。数据统计,2019年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290万,较2018年报名人数增长52万人,增幅21%。所以,浅谈考研的趋势,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二,研究生名额竞争激烈,僧多粥少,竞争激烈。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16年到17年的涨幅才24万,17年到18年的涨幅也不过37万,18年到19年竟然涨了52万。所以从报考的人数来讲,报考趋势应该是一路走高,考研的人越来越多。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一条最好的出路,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准备去分研究生的一杯羹。如果录取人数随着报名人数的比率上涨还好,但是报录比越来越高,难免形成僧多粥少的情况。所以总结一下:竞争越来越激烈,研究生扩张窗口难以抵挡激增的报名人数,研究生越来越难考。三,研究生的光环减弱,这是在扩招下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这就像多年前考大学一样,哪个村里出个大学生了不起,光宗耀祖。但是后来村里的大学生多了,家长们也就不炫耀了,因为大学生已经不稀奇了。于是后来,家长们比什么呢?比谁家孩子大学考的好。所以现在身边的研究生越来越多,对于这个名头来说不算稀奇,但是还是要比一下上的学校以及专业。对于企业招人也是不断的“挑剔”,从本科人堆里挑人,再到从研究生人堆里挑人,再到研究生中的名牌学校或者专业对口里挑人。所以总结一下:如果专业不对口,只是想混一个名头的研究生,然后靠这个头衔找工作也是很难。四,考研另一端的“机会成本”应该被人重视。我们不反对考研,但是反对盲目考研。无论对公司招人,还是对个人走向更宽广的舞台,要求高学历是一个不可回头的现实。我们再来看一下考研动机调查:其实从这个数据中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少人只知道考研能怎么样获益,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考研适不适合他们。上完研究生,你仍然要面对的是找工作。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来算一笔账,至少花在研究生上的3年时间,如果投入工作呢,是不是会获得更多工作经验。在这个能力大于学历的社会,这一点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一下?除了顶尖公司非要具备学历+能力之外,研究生在本科生领导之下的例子不在少数啊。考研的另一端是积累工作经验,二者的衡量不可避免。五,最后强调一下。这篇文章其实是写给大三同学的,因为大三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考研,也是晚到的新年礼物。不过,今天我没有说考研的不好,或者建议你不要去考研,而是在考研有益的前提下,适当的提醒不要盲目考研。搞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才是最最最重要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来源:大学生那点事儿(ID:dxs289)
01决定考研+择校阶段决定考研是在大二下学期期末成绩公布之后,我计算了我两年以来的加权平均分并分析了历年保研情况,结果是:位于保研资格的临界点。当时我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大三继续努力刷GPA争取获得本校保研资格,第二种选择是破釜沉舟选择考研。然而,受到高考失败的影响,我对自己参加大型考试依然心存芥蒂,仍然寄希望于保送研究生。事情的转折点是8月,我认识了一位朋友——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硕士研究生。我们一起在跃进厅玩耍,在未名湖散步,在邱德拔游泳,我感受了“别人家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心中压抑了很久的名校情结终于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我最终决定大三这一年,在学校课程上少投入时间,逐渐往准备考研上倾斜精力。考研择校是个困难而精细的过程,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我们搜集了各院校招生人数+报录比+复试差额比例等等信息,并结合我的学习情况,最终把目标院校的范围缩小到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经济学硕。在选定目标院校之后,我们又统计了汇丰商学院近三年来进入复试学长学姐各科成绩的中位数,然后结合我的学习情况,制定出了各科切实可行的目标,大致分布:70-80-130-115。每一科的成绩都不算高,可加起来的总分已经达到395分,而汇丰经济学近三年的分数线最高只有380分,已经是可以轻松过线的分数了。02备考初期这段时间是大三,我的专业课比较少,且开始较早,因此心情轻松愉快,每天乐呵乐呵地看书刷题。我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高考低于班级平均分,大学六级首考524分。但是在海文我遇见了非常喜欢的英语老师,每次上课我都非常积极地抢在第一排。大致三个月左右的课程之后,我惊奇地发现,翻开阅读真题,每一个单词我都认识,每一个长句我都能读懂了。除了老师的帮助,自己的努力当然是不可或缺的:这九个月我背完了《分级词汇》、完成了94-17年英语一所有真题阅读部分的长难句翻译。暑假之前,我的英语已经比较有底气了,拿18年的真题试水,完型8/10,阅读34/40。汇丰的专业课只考宏微观经济学,这些课程我本科都认真学过且成绩不错。微观我的复习流程基本是:看2-3章教材并做笔记+做怡课工作室编写的《范里安题库》。由于之前微观基础比较好,微观复习起来还比较轻松,怡课的书编得也很好,但其中有部分需要用到一些较难的数学知识。宏观经济学我首先复习的是张延(北大经院老师)的《宏观经济学》。我的数学考得很差,这篇文章里我会一边讲自己的复习状态,一边总结教训,希望学弟学妹们引以为戒。这段时间,我每天学英语学专业课学得乐呵乐呵的,数学上花的时间就比较少。每周听丁勇老师的课程,听课感觉自己都能听懂,节奏也比较合适。但由于没有及时刷题跟进,很多知识也是听完就忘,直到暑假开始,数学的复习情况还是千疮百孔。这里想提醒学弟学妹们,一定不能用听课代替刷题!数学这门课只有刷了题才算“复习过”。03暑假阶段数学:由于备考初期花的时间太少,当我试图开始做《题型篇》时,实在感到很痛苦。只好一边听集训营的课程,一边复习和整理笔记,勉勉强强整理完高数线代概率的笔记和考点,至此数学的基础阶段才算结束。英语:这段时间英语的复习也比较佛系了,每天中午睡觉之前翻一翻《分级词汇》,然后用excel表格整理自己的不熟悉的单词,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做两篇黄皮书(冲刺篇)阅读精读。政治:这段时间的政治备考压力并不大,主要跟海文神龙考研的老师的进度认真听课。政治的知识点也并不复杂,往往当场就能消化吸收。专业课:老师帮我联系到汇丰初试分数第一的学长。学长从八月份开始线上讲解专业课,由于之前专业课复习得比较扎实,听课感觉也还不错。除此之外,学长还向我传授了很多专业课的备考经验并无偿分享给我很多有用的资料和笔记,帮我减少了很多信息不对称以及节省了大量搜集资料的时间。04迷茫阶段大体而言,我整个的备考阶段都比较平和轻松,但是9-10月的时候状态突然出现了问题。简言之,我身边的小伙伴儿大多数都保研了。一夜之间,之前一起讨论数学题的小伙伴开始一起讨论旅行计划了。而我,快没书读了。当时正值考研报名阶段,我暗戳戳对比了一下我自己的水平和保研到汇丰同学的水平,我觉得,我真的,快没书读了。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很低落很自责,觉得自己大学四年过得很失败,成绩不好+没有实习+没有竞赛+没有科研。而身边的同学们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让我仰望的大神。甚至一度我有想过,放弃考汇丰转考本校;也有一天晚上我走进了一家公司的宣讲会填了简历。这两个月我的复习效率很低,但很感谢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很感谢爸爸花了很长时间陪我讨论“考不上汇丰怎么办”,得出的结论是“考研失败人生也不会很惨”。最终,我提交了研招网的表格,之前浪费的时间,错过的机会,我要通过考研一点点找回来。05冲刺阶段数学:这段时间我的数学备考状况依然比较狼狈,海文考研组织的几次全真模拟测试我的分数也不够理想,在跟老师分析了试卷之后,我心态平和下来并降低了对自己的期望值,每天做一年真题,做错的部分对照集训营时的笔记查漏补缺,尽可能地弥补自己知识点上的漏洞。政治:这段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背主观题了,根据朋友的建议,我没有选择太多的资料。主要以海文发的资料为主。最后的考试结果是(客观题38+主观题33)。英语:第一次全真模考之后,我的大作文竟然只得了9分,大小作文加一起也只有13分。短暂的崩溃之后,我决定每周利用老师上课前的20分钟和中午休息时间请他修改作文,每周四老师告诉我课程安排,然后我赶在上课之前堵住他帮我改作文。印象最深的是11月末的一天,我凌晨四点半起床去大兴,赶到上课地点了天还没有亮,周围一片漆黑空无一人。其实当时并没有觉得自己很辛苦很努力,只想把作文写好英语考80分。终于在北京的极旱区我的作文拿到了23分,总分也拿到84分,今年同专业考生英语最高分是85分,整个北大英语一的最高分是88分。专业课:由于数学的仓促狼狈+英语作文的迷茫+政治主观题的压力,冲刺阶段我的专业课复习时间也被不断压缩。很感谢学长,帮我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习题并录制了讲解视频。后期我主要跟随视频的进度,刷题+推导模型+翻课本,之前计划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并没有看过。除此之外,我完成了大部分光华、CCER的微观真题。06复试我的初试排名是13名,计划招生人数是16人,应该是毫无悬念可以进入复试了。短暂的庆祝之后,我开始了有一场辛苦的备考。老师帮我联系了学姐,学姐认真讲解了当年准备复试的过程,以及介绍了汇丰的面试流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打造一个完整的故事线”。我从本科阶段的校园经历以及科研经历出发,不短寻找与未来学术研究方向的契合点,最终在面试中,向考官展示了强烈的学术热情和扎实的学科基础。从1:2的复试差额比例中存活下来,实在非常幸运。最后一些想说的话:(关于目标和动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想去的地方,可能每个人的motivation不太一样,有人为了家国情怀学术理想;也有人想在金融界做出一些成绩,有一份体面的薪水;或许也有人只是在某一个时刻,遇见了一个想成为的人。这些motivation或熠熠闪光或简单朴实,不过一旦开始,都希望我们能恪守初心,砥砺前行。两年前同样通过考研进入北京大学的男朋友总拿“考研是一件不太难的事情”来鼓励我,备考过程中我也经历了难言的焦灼与压力,不过日子在踏实和勤奋中一天天流淌,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辛辛苦苦准备考研半年多,每天早起晚睡,吃饭逛街基本全无,邋里邋遢也不去在意外人的眼光……相信经历过考研的大家都感同身受。既然付出了很多,大家一定也都想有一个好的结果,这篇文章想给大家说一说我读非全的感受以及经历。先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情况:我是2018年本科毕业,也就是18届非全,了解过的应该都知道,教育部是17年开始招收的非全,也就是说,我是第二批“小白鼠”。大家可能会问了,既然是应届生,为什么会报非全呢?没错,是被调剂去的……具体细节的话,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以后我再讲。因为是应届,自然也就没有工作了,全脱产读的非全,住在学校的宿舍(有些学校给安排宿舍,有些不安排,这个要和研招办的咨询一下)。想要读非全的大家可能很想知道非全的上课安排,我就讲讲我的吧。研一的时候,基本每天课程排得满满的,白天上课,晚上泡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家都是全日制的,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座在大家中间感觉还是很有压力的。因为是非全,课程安排也与全日制有所不同。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就比如外语、数学等等,这些课程学校会给非全安排在周末,毕竟大多数非全都是参加工作的人,而专业课就没那么好了,学院一般不会单独给开课,因为非全的人数并不多,因此只能是跟着全日制的学生一起在工作日上课。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工作的大家很难搞,没办法,我那几个非全的同学也就只能频频请假了。在这里想建议大家,一定要找一个学校离公司近的,不然你会很难受。当然了像我一样全脱产的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啦。至于考试嘛,和全日制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要因为是非全就放纵自己,反而要做好边工作边学习的吃苦准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相信大家可以的。然后就是关于毕业的事情了,毕竟顺利毕业拿证才是我们的目的。一般学校会设置毕业门槛,即要求学生在毕业答辩(大论文)之前发表一篇期刊论文(小论文),至于对小论文的学术等级要求,各个学校甚至于各个学院都各不相同。如果小论文发不出来的话是不让答辩的,就只能延期毕业了。关于最长延期时间,我的学校非全最多可延期至5年,全日制的是三年,正常情况下大家两年半就可以毕业了(因为我是工科,所以说的也是工科的情况,其它学科应该也差不多)。无论是大论文还是小论文,和全日制专硕的要求真的是一模一样,真的不是随便混一混就能过了的。我和几个非全的同学,研二上半学期的时候就都已经把小论文发表了,都发的核心期刊,虽说比不上人家全日制的质量高,但真心不比他们差,毕竟全日制接触的资源多还有导师的辅导,而我们几乎就是全靠自己写出来的,导师也只是规划好方向。可能大家会奇怪,我不是和全日制一样一直待在学校吗,怎么还要自己写论文?这个问题嘛,别急,我简单说一说,研一的时候我确实在学校了,研一暑假的时候, 我找到了一份工作,然后就不在学校了,毕竟研二学校里基本也没什么事情需要回去,留在学校里只是给老师打工干活儿。至于我为什么这样选择,我觉得是每个应届生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下次讲给大家。这期写了这么多,就先到这里啦,手打不易,有什么问题的话欢迎大家提问,后面我会再讲一些关于非全政策的东西,喜欢的话关注哦。
距离考研还有两天,广州日报的编辑记者也来为考研学子打call,他们也曾是考研大军中一员,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着。考研有多吸引人,某位记者37岁时,依然想追梦;考研有多难,某位编辑,经常边备考边掉眼泪;考研要多努力,有位编辑每天雷打不动,从早上7点半学到晚上11点;考研要如何弥补高考的遗憾,有位记者不仅从统计学跨专业到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也从吉林大学来到了复旦大学。谁说工作后就不能考研?广州日报的编辑不惧改变,想到就马上行动!37岁高龄的我,考上研究生了!(本科专业:国际新闻专业 报考学校: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2017年,37岁高龄的我,考上研究生了!“努力虽迟仍到”,这大概是我接到通知书时内心的第一反应。35岁时,人生陷入迷茫。老师一句“边画边寻找方向”的点拨,令我下定决心开始系统学习工笔花鸟画技法,实现小时候的绘画梦。于是,我开始白天扮演好记者角色,采访、写稿,晚上在画室加班画画。从绘画中得到的力量,令我想更深扎入艺术中,而读一个美术史的硕士学位,是我能想到最有驱动力的方式。从决定、报名、备考到考试,我大概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这七八十天大概是我人生里最努力的时候,也是我同时面对最多事情的时期——工作、家务、装修、儿子棉哥小升初……事情被分为紧急、必要、重要和非必要,除了好好采访、写稿以保住饭碗,跟进棉哥的备考外,生活突然变得无足轻重,会友、娱乐一概拒绝,个人需求被降低为“只要能吃饱穿暖”,在家的时间我总是蓬头垢面。然而,心中却生发出无与伦比的幸福感。无论是清晨苦读,还是夜半秉烛,无论读到云冈石窟、青绿山水、《鹊华秋色图》,还是读到庞贝古城、蛋彩画、《蒙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心里总是涌动热切和激动,血液里仿佛冒着热气,想化身海绵把所见所闻吸收进身体里,让艺术的美好知识把自己变得充实、饱满,充满能量。也许这就是“有所爱,有所期待”?为了隐约却似乎伸出手就可以触及的未来。转眼到了考试的日子。第一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我开车从家往大学城,天开始下雨,我跟着导航走了一条往常没有走过的路。在陌生的红灯口停着时,雨势正急,雨刮忙个不停,红灯和街灯的光在前车窗的雨水中光怪陆离。许多人不理解我有什么必要去读一个“老年研究生”,也不理解我为何不读一个看起来更顺理成章、轻而易举的传播学硕士,而去读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虽然期待读研给我带来新的机会,但这个机会是什么,我并不清晰。然而,这正是一条我没有走过的路,而在天亮之前,我有勇气一个人在黑暗里走着。也许前面有滂沱大雨,也许有不明朗的灯光,但未知竟比以往任何一刻更吸引着我向前走。等待成绩的日子里,心情反反复复。等到终于出了成绩,等学校分数线,过了分数线,又等复试入围通知。这心情竟似乎比高考更磨人。复试最后一关是面试,进门一眼看到正中央一张微笑的脸——这才是我第一次见到“导师”的面。我被考官们问得最多的,是“你有一份做记者的工作,为什么还要来考研”。虽然听起来很官方,但“热爱”“想要学更多”是真心的回答。查到复试成绩的前一天,我接到通知儿子棉哥被第一志愿中学录取的电话。还记得我当时正坐在竹林下的石凳上接电话,听完电话,抬头望着头顶翠绿的竹枝竹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因为我知道他付出了多少的努力,知道他值得这个回报。当收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时,我又哭了一场,既觉得自己得偿所愿,又有一种受宠若惊、感到被眷顾的心情,并且再次相信“努力终有回报”的公平。就这样,我幸运地获得了定向委托培养的机会,也获得“很励志”的评价,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以工养读”的研究生生活。(木木)考研是我人生的必选项(本科专业:历史学专业 报考学校:中山大学世界史专业)如果不考研,我可能会在家乡当历史老师,衣食住行、甚至婚姻大事可能都会被父母安排得明明白白。如果不考研,我可能不会在广州学习生活,在北方长大的我,可能要很久以后,才会邂逅这个四季如春的花城。如果不考研,我可能已经开启养娃模式了,像许多家长一样,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娃身上,希望娃能有出息一点……其实考研是我人生的必选项。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想自己做一次选择,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对选志愿毫无头绪,便将选择权交给了父母,我错得有些离谱,用四年明白,人生的选择权要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考研填志愿时,父母又来“出谋划策”,好在我已经变成了一个有主意的人,我力排众议,选择了中山大学。考研很难,16本参考书目,我要在6个月里复习3遍,有时候心情浮躁,一上午根本看不了几页,我经常会掉眼泪。和我一个宿舍的3个小伙伴,陆陆续续放弃了考研,但我想考研的心从未改变,我的最低要求就是走上考场,做完试卷。有时候,我也会想,到底有多少人报考了中山大学世界史专业,我的竞争对手又有多少人,他们复习得怎么样了?想完之后压力更大了……但朋友的一句“虽千万人吾往矣”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勇气。我开始安心备考,因为不喜欢固定座位,所以每天学习的位置都不一样,我会拿着教材边看边想;会拿着彩色的记号笔,一遍遍地过考纲;拿着厚厚的参考书,找一扇窗,开始回忆重点……到了12月,四六级考试后,就到了考试月,走到哪里都是努力学习的学生,我就待在宿舍学习,临近考研,我很焦虑,复习质量也大打折扣。为了方便考研,我订了离考研点很近的宾馆。到了宾馆,甚至到了考研考场的那一刻,我才知道,我内心对考研有多期待,多想取得一个好的结果。之前,因为考研结果的不确定性,我一直在安慰自己,考不上没关系,也不敢期盼在千军万马之中,我能成功“上岸”,虽然很努力,但是我很害怕最后是不好的结果……如果是期待值是十分,在我的描述中竟只有三分期待,原来,我一直在欺骗自己。不过,我在考场上看到中大专业课考题时,竟也有一种圆满的感觉。因为这一次是我自己的选择。准备复试时,我把图书馆能找到的、与专业方向有关的书籍全都抱回了宿舍,把专业方向上专家、学者的论文打印出来,仔细研究,最后终于考研成功。在中大读研的这三年,是我从未预料到的精彩,考研是我这一生做得最正确的事情之一。(曹腾)这么努力都考不上研究生,我就不“二战”了!(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报考学校: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大学四年,除了忙学业、参加竞赛等活动,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校报里,想选题、采访、编辑都是我喜欢做的事啊!出于兴趣、专业报录比的考虑以及对暨大“彩虹门”的向往,我在选择考研院校、专业时并没太多犹豫。然而,报考新传专业在文学院考研大军中无疑是异类,同届、往届压根没有可以请教的对象。此时,万能互联网拯救了我这个“两跨”小白,源源不断的干货攻略等着你来挖掘,从复习方法到时间规划一应俱全。素未谋面的新传专业同学有着分享精神,复习期间我关注了各种考研公众号,添加了微信、QQ考研群,蹭听师兄师姐的分享课,穷尽所有资源去大海捞针,资料搜集能力也锻炼起来了。由于大三暑假才开始备考,备考时间非常紧,我每天雷打不动早上7点半到自习室,累了就站起来看书或找个空教室读书。除去吃饭与跑步锻炼,一直学到晚上11点多,保安来赶才愿离开。别人考公、找工作,而我选择长达9个月的“战役”,时间成本高,身心疲倦,幸好我逐渐找准了节奏,从复习、做题到模拟考,按着时间表循序渐进。“这么努力都考不上研究生,我一定不会二战。”支持我走完考研漫长路的,应该是这种一鼓作气的信念吧。考研虽累,我很庆幸遇上考研宿舍、自习室四人小组,进入复试后,我还与网上认识的研友模拟专业、英语面试,每天交流最新的考研资讯。考研是一个人的“战争”,但多亏团队合作,让这段时光更充实、不再孤单。枯燥复习中也需要点仪式感,每逢考研倒计时100天、50天的大日子,我总会与黑板倒计时合影纪念,在上面“立flag”为自己打鸡血。读研后,新平台提供了五花八门的学术活动,让人直喊“考研真香”:把奖金花在车票上,前往武大跟博士生、研究生同台交流;坐二十多个小时的硬座,到上海交大参加学术夏令营;在北大待上10天,与学生一起实操数字营销投放……由于导师主攻社会学,我的同门之间经常合作设计问卷、做社会调研,还带20多个本科生到中国香港地区派发问卷。严谨治学固然重要,厚着脸皮迈向社会、读人生百态,何尝不是新体验。我遇到的研究生同学都非常有主见,对职业道路有成熟规划,在这个氛围作用下,我也试水了几份迥然不同的实习,尝试找准初心。考研已过去四年,现在回想这真是一场让人怀念但不想重复的旅行,不仅改变了学历与能力,更是一次难得的自我对话。如果你在今年考研并努力到现在,希望可以再坚持一把,马拉松的一百米冲刺更要放手一搏。(麦蔼文)“三跨”考研生:不要忘了带着自信上考场(本科:统计学专业 报考学校: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我本科就读于统计学专业,属于数学学院。大三接近尾声时,身边的同学分为了两个阵营,要不早早地找好了实习,为就业做好准备,要不选择金融或计算机方向继续深造。我一直在犹豫不决。与公式定理打了3年交道,我对数理专业已经没有任何留恋。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却一直有一个文物保护的梦想。这个梦想缘来已久。高考填报志愿时,受到理科生的限制无法报考文史相关专业,一直是我心中的遗憾。当我又一次站在人生的选择路口时,我决定奋不顾身一回。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尾巴,我决定报考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这时留给我的复习时间只有不到4个月。大四上学期的时候专业课只剩下寥寥几节,因此我大部分时间都成天泡在考研自习室里。在这种紧张的备考氛围里,跨考文史类专业的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从9月开始,我迷上了练字——每天中午在自习室午睡结束后,我都会雷打不动地摸出我的钢笔和字帖,认真临摹一整页的唐人小楷《灵飞经》。这要花费不止一个小时。离考试不足一月时,复习时间紧张,我改为临摹半页纸,但这个习惯从未间断。旁人问起我练字的缘由,我会一本正经地答道,字迹是学生在试卷上留给批卷老师的第一印象,而文史类老师必定格外留心。希望这几个月苦练小楷,到时能在老师那多拿点印象分。这番解释可以唬住不少人。但我自己知道,我花费宝贵的复习时间用来练字,更多是为了留住自己的信心。作为一个三跨考生(跨地域、跨学校、跨专业),我对即将到来的研究生考试完全没有底。文史学科是一门强调积累的学科,但没有坚实的基础,我只能摸索着为自己补习,每天都面临着由于巨大知识量空缺带来的恐慌。这时,每天固定的练字环节可以帮助我直观地看见自己的进步,坚定复习的信心。考试的日子到来时,我练字的纸张已经堆了厚厚一沓。拿出第一天的字帖和最后一天对比,从前歪歪扭扭的字迹已经变得工整秀气。我就这样带着这份从日复一日练字中获得的自信踏上了考场,交出了一份还算漂亮的答卷。转眼间,今年到了年底,又是广大考研考生奔赴考场的时候。希望各位考研人在细心谨慎之余也不要忘了带上一份自信,祝福大家都有好成绩!(缪璟)喜欢媒体就去读研啊,改变没有多可怕!(本科专业:英语(国际贸易) 报考学校: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如果问我为什么考研,真的是因为我有一个梦想。它长在我身体里被惯性教育强行矫正到本科,在大二间隔年间被唤醒,在毕业后重复又空虚的工作中被激发。终于在一个没有深思熟虑的下午,朋友丢给我一个报考链接。“喜欢媒体就去读研啊,改变没有多可怕,起码离想要的会近一点。”彼时的我早已厌倦了这个南方小城的冬天和一眼就能望到头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我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这个“伟大”的计划,默默地按图索骥买了报考学校专业的所有书籍,又在师兄的建议下,花大价钱淘宝了一份旧笔记。二战考研失利的朋友让我对这个计划实施并不焦虑,你看每个人都有很多试错的机会。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计划,兼顾工作之余的备考却也着实让人心力交瘁,晚上深夜攻读,白天就无法满血工作。于是列每月每周每日计划,按轻重缓急分配一天,不是非充分必要的工作,都安排在截止日期才完成。而幸运又不幸的是,我是跨专业考研,专业知识欠佳。不过本科学的是英语,能在备考初期就暂时不去理会的一个科目。除了把所有专业书内容背下来这个硬性要求外,一有空大量的浏览国内外热点新闻和评论,时不时在考研群里练笔。备考的日子里,我应该和许多考研的同学一样做到了极度投入,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我所在的地方是放着轻音乐的咖啡馆都会吵成菜市场的城市,找不到一个静心学习的地方成了很头痛的问题,很多备考的朋友都会在外面租个房子避世学习,但我还需要和这个社会有些连接,我常常晚饭后遛去单位的打印室,锁好门,和一堆文稿做伴。说起考研之后的幸运,就是我借助这个跳板换了一个跑道。读研的日子里达成了思维上的自我修炼,心智和品格习惯的养成,在通识教育之上多元地看待问题,有了批判权威的意识和勇气,而这些都是终身受益的。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不同,有些人可能想在某个年龄段就要完成某件事。但他们有他们的节奏,你有你自己的。自我觉醒年龄多大都不晚啊,做人最重要的还是要开心。对了,读研的日子里还遇到了一个很棒的导师,处成了那种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那种关系,是不是也很幸运。(祖安)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林琳、曹腾、麦蔼文、缪璟、李思涵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高鹤涛栏目策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腾、张宇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凤荷
专业背景清华大学美术院校视觉传达设计系 (原装潢艺术设计系)是学院成立时开设的三个专业系之一,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教学体系完整,所培养的人才,在国内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相关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学科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和优秀人才的引进,更加提升了师资的整体教学水平,并建立了更加符合国际化学科发展所需的师资结构。与此同时,每年还要邀请多名国际著名设计师和教授,来我系进行教学交流活动,以开阔师生的眼界和了解国际相关学科领域发展的动态。本系教师的理论成果和设计作品,在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曾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级重大设计任务,并在国内外专业设计大展评选中屡次获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视觉传达设计系目前设有: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三个专业平台,较全面的涵盖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专业范围,并强调各专业方向交叉互动,提倡灵活的教学方式,注意实践案例教学,经常与国际著名相关院校进行交互式课程教学,以适应国际学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主要课程有:综合造型基础、摄影基础、设计基础、专业理论、销售设计、品牌设计、视觉识别设计、广告策划与表现、广告战略、书籍形态设计、书籍整体设计、编排设计、插图设计、数码媒体交互式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系历来重视专业理论的建设,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设计技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人才。01考生情况视觉传达两年上岸,本科是北京工业大学的视觉传达,专业比较对口,一直在北京,大三开始准备,大四上第一次试水失败了,总结经验报课后重新准备,第二年顺利上岸。小编远程采访了这位考生,请他介绍自己的备考经验,顺带科普一下设计其他专业的具体情况。小编将他的经验和科普总结成了文本形式。这是我报考的专业的考试科目和最后的过线分数,顺序是政治英语,专业一二过了这分数线才可以参加面试。02复试是能否被录取的关键最终本专业录取7人,复试是刷掉人了。公共课的政治外语确实让人头疼,不太好准备。因为专硕的政治和英语本来就很差,清华对于文化课要求也比较高,很多报考的考生学习也都比较好,水涨船高。政治最好还是要提早准备,9月出了简章之后就开始冲刺。英语没有捷径,每天都要背单词做阅读,长期积累,成绩会有提高的。专业一是中外工艺美术史及现代设计史,这就是大学的课本,相当于别的专业的两史一论,工作量一点也没少,总有考生觉得报某个专业会省点事,少学一点,这是错误的,哪个专业都少学不了,不要有幻想。工艺美术史和设计史,本质上也是美术史,只不过要比专业的史论系简单一些。专业二是954设计基础,这一科就是手绘或者叫快题,需要经常练,最开始我是先磨,几天磨一个很好的方案出来,到后期会掐点,要求自己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画完并且上色。在持续了大概半年之后吧,确实感觉提升了很多。当然了报课是最方便的,有老师带着练,每一点都练到,最后考试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了。初试考完如果觉得有戏,就可以提前准备准备复试了。清美的这个算分机制,感觉还是侧重于后面的专业加试,就是所报考哪个具体方向的考题。比如我报的是视觉传达,别人报的服装设计,我们的初试题目一样,复试不一样。复试的准备就更加专业了,必须要找对口的老师来带。【130500】设计学【130400】美术学【135100】艺术(艺术管理方向除外)及【085500】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初试总分(满分500分)÷5×40%+笔试(满分100分)×45%+面试(满分100分)×15%最后是面试,如果前面的所有都觉得不错,那面试就应该觉得很轻松了,把自己的作品集和PPT展示给老师,然后大方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回答他的提问,举止谈吐大方就可以了。英语口语也要准备,反正不要冷场,以防出现老师问了一堆,你没听懂,傻傻的站着,那就太尴尬了。最后小编给他总结了一下,要考研就要早早准备,清美这种学校二战很正常,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石大校园里脚踏实地、仰望星空,闻着梦想的味道一直向前走着,把梦的信笺寄向远方。他们在团学战线上辛勤耕耘,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服务着广大师生,传播着青春正能量。他们带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拥抱未来的情怀,用优良的品格、突出的成绩,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学图景。他们坚守着初心和使命,成长为校园里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石大团学干部。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临近毕业,石大团学干部都有了自己的方向,或选择顶尖高校继续深造用书本不断充实自己,或选择踏上西部征程投身社会,服务人民,还有的选择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聚集力量,让爱延续,为大学时的梦想拼搏奋斗……其实一开始的态度就默默地决定了最终的高度,他们是一棵棵向往阳光和雨露、永远向上生长的树,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不懈奋斗的旅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石大团学干部的故事吧~1、就业陈陛大学四年以来的学生工作经历带给我很多的影响,尤其是在校团委组织部担任副部长期间,校团委的工作氛围和老师的严格要求教会了我严谨,无论是对待日常工作还是公文处理都需要保持严谨,这在我毕业后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和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严谨,首先体现在我公务员招录考试过程中,在备考期间,严谨的对待各类练习题、各类模拟考试,每一次都当做是实战一样。最后,在真正的考试中“如鱼得水”,这和平时对待考试的严谨态度息息相关。严谨,还体现在我踏入工作岗位后的点点滴滴中。在到单位报到后的一周内,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经手的各项工作也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一周后被借调到中共陆良县委办公室秘书二科工作,面对秘书这一工作,首位的要求就是严谨,严谨对待公文处理、严谨对待领导交代的各项工作内容、严谨处理领导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得益于在校团委兼职时所养成的习惯,我认真严谨对待所负责工作,在借调工作期间的表现获得了办公室主要领导及县委主要领导的认可。随后,根据组织安排,到中共曲靖市委组织部交流学习。在毕业的短短一年时间内,经过了三个工作岗位的锻炼,每一次的工作要求都比之前的更高更严谨,正是在大学期间校团委的工作锻炼和老师的严格要求给我带来的极大收获。当然,在校团委工作期间,我还学习到很多在工作岗位上给我带来帮助的知识,例如公文写作、办公室日常工作事务处理、社交礼仪等等。这些知识、这些已经深深影响着我的细节都在工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能够到各岗位锻炼,除了自身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外,还要感谢校团委给我提供的这个锻炼平台,要感谢校团委各位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对于在校团委的兼职工作,我想给学弟学妹一点小建议,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对待各位老师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聆听各位老师对自己的教导,一点点积累自己的经验,一点点增长自己的本领,在今后的工作或是学习生活中,都会对自身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杜大伟毕业季来临之时,作为一名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经历山东地区百位数到个位数的选拔后,我得到了进入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工作的机会,与许多毕业于世界名校的博士生、研究生成为了同事。回想近两年兼职团干部的经历,我从中所收获的经验让我在秋招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在秋招的准备过程中,我运用到了在校团委所历练的工作能力。担任兼职团干部期间,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之下,我通过对工作的不断接触,从最开始单纯完成工作任务,到后来习惯对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我渐渐开始享受完成工作的过程,也逐渐确认了自己未来的目标。并且,校团委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自己在前往企业调研的过程中,有机会和企业HR进行交流,了解HR对于应届生的评判标准和企业需求,也为后续在面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呈现自己积累了经验。校团委工作期间我也可以接触到许多课堂之外的信息资源,培养了自己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准备秋招的过程中,我对企业的公司产品、公司文化等信息进行了详细了解,迅速调整到最佳求职状态。此外,校团委的培训和讲座锻炼了我的公文写作以及文案排版能力,提高了审美观,帮助我在求职过程中对自己所写材料以及简历进行规范修改。简历虽然只有一张纸,但在求职过程中却十分重要,能通过简历关就已经超过了很多人。在面试过程中,我能够摆正好心态,也得益于平日在校团委有机会与优秀的老师和同学经常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在每一次会议、工作任务中,我的思想和表达能力在不断成长,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校团委的团干部经历为了提供了试错的机会和成长的平台,让我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避免了犯同样的错误。在校团委,我得到了老师的关心与照顾,获得了班级之外的友谊,这是一份巨大的收获。总之,感谢校团委的老师们,衷心祝愿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前程似锦。2、深造米星竹“团学干部”这个身份贯穿了我的整个本科生涯,从校学生会副主席到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再到校艺术团团长,我有幸在别人“羡慕”的校级平台上“大展身手”、经受历练,这段宝贵的经历是我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大二学年在任职校艺术团团长助理期间,我参与了包括校迎新晚会、第八届西海岸高校模特大赛、中外学生新年晚会等多场活动的筹办,熟悉了大型活动的准备流程,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做足了准备。2017年10月,经过全校选拔,我成功竞选为校学生会副主席。任职期间,我协助校团委完成了学生组织改革工作,组织了“思传统文化之美,赴非遗展示之约”思美节特别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献策献力,添砖加瓦。此外,作为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我带领社团联干部管理指导全校各级各类社团开展日常活动,努力扮演好“一心双环”中的外环角色,参与培养扶持的校级理论类社团获评山东省百佳学生社团。此外,我负责接待了俄罗斯代表团并组织了中俄大学生艺术联欢节,在第十五届相声小品大赛中邀请到了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郭培鑫大师登台献艺,组织了千人“百日奔跑大作战”系列活动,我积极响应团中央“三走”号召,鼓励青年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操场。一系列的活动填满了我的大学生涯,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别样的精彩。我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和提高,既能在应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迅速安排对策,也能在面对多项活动时抗住压力齐头并进,这些内在的影响成为了我一年中收获的最大财富。在大三学年结束的时候,我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继续学习。有了之前的锻炼,我迅速的适应的新的环境,接受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差异碰撞,以一年时间完成了两年的课程要求,作为所在专业被准许提前毕业第一人。除此之外,我在繁重的课程之余跨专业一次性通过了注册会计师三门考试,时刻让自己保持充电的状态,充满干劲,不断前行。最初的兴趣社团和后来的学生组织经历都构成了我大学生活中最靓丽的风景,即使是离开学校两年后的今天我仍十分怀念,回头看看不难发现,在认真完成课业之余得到综合发展,发掘自身的各种可能性,才是大学真正的迷人之处。朱青在校团委青年新媒体中心,我是一名砥砺奋进的“小柚子”,作为新媒体中心副主任的我更是一名身担责任、服务同学的团学干部。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与能力,也收获了全校女生最高荣誉——思美之星的荣誉称号。此刻,我想用几个关键词串联起我在校团委负责团宣工作的经历。第一个关键词是改变。全国性共青团的改革,给团宣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也曾让我倍感压力。作为探路者之一,我不仅需要身份上的转变,更需要工作思路与观念上的转变,我们团队不停地试水改革,最终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从活在自己小小的思想世界里,到懂得何为团宣,何为思想引领,何为共青团发声。青年新媒体中心获得“山东省高校校园媒体十佳校媒”“新闻宣传十佳社团”“十佳校园新媒体”等荣誉称号。第二个关键词是悦纳。我犯过很多的错,也受过很多次批评。一开始,当我知道迎接我的即将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张嘴为自己申辩,即你每次说我之前,我心里总有一句话在等着反驳。老师们每一次的打击都会让我脸上发烧,接着就是不得不面对的苦到深处人艰不拆的将功补过。我知道老师们的批评与教导都是对的,于是我渐渐的转变想法,学会做一只小海绵,去吸收,什么都吸收,吸进去,不好的吐出来,吸进去,再吐出来。在一次又一次的总结与复盘过程中,我学会了把自己的棱角磨去,把心底敞开,学会了考究说话与做事的方式,学会了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学会了以过去荣誉为借鉴,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第三个关键词是值得。做校媒很辛苦,每晚加班加点,熬夜攻坚。但是我收获的快乐与能力要比痛苦多。在这里,每一篇文案,字字斟酌;每一次排版,细细审查;每一篇推送,反复修改;每一张海报、每一个视频,完美呈现,我们是积极向上而又谦卑,风雨无阻全年无休的校媒团队。数不清多少夜晚,我们在大活三楼的办公室畅谈,聊选题聊策划,这一群人让我懂得了热爱与坚持的意义。也数不清多少次,我看到后台那真情流露的留言,看到朋友圈里的转发,看到读者对某篇作品发自真心的喜爱,我都无比感动与感激,因为我确信我们所做的事情实实在在的影响了一些人。在我们一次次陷入自我否定的时候,老师们也给予我们了一次一次的包容与激励。他们说,青春石大是一个很好的组织,有凝聚力、不为功利,只为热爱;他们说,虽然我们自己可能感觉有过迷失,但是我们的进步外界是看得见的,青春石大不是在自娱自乐,而是在影响学校。回顾这些时刻,我觉得一切都值了。我感谢这个平台,感谢我遇到的所有人和事,如今我即将离开青春石大,离开大活309。但我会永远珍惜青春石大教会我的东西,记得和我一起在这里挥洒青春的朋友们。我会记得一个女孩,在这里如何成长,如何从籍籍无名到初露锋芒,再到独揽大局,从容不迫。赵子伟我相信以后就算走出半生,也会永远记得在学生会的经历,那是我蜕变的起点,那是我应该用一生去回忆的经历。还记得四年前的我是一个与同学说话都脸红的懵懂少年。在学长的推荐下,我向学生会思创部提交了纳新报名表,开始了我的学生工作。在各种例会中,我学习到学长学姐的侃侃而谈,在布置工作中,我学习到了安排活动的细致入微,在现场工作中,我学到调度处理的有条不紊。回顾往昔,印象最深的是我参与的第91期思创论坛,邀请到的嘉宾是司马南老师。我作为一名检票员,当司马南老师从我身边走过时,我第一次觉得我和荧屏上的人物离得这么近,带给我很大的满足,虽然现在想想有些好笑,但那确实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我就像是一块海绵,竭力去学习学长学姐身上的优点,所有的经历,把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在大二那年,我选择了留下,我相信我可以胜任。我们部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高效的完成了主席团布置的任务,各项评议成绩名列前茅。在这一年我负责举办了很多活动,并带领学弟学妹们进行各项工作,在应对各项突发事件的时候,我变的更加稳重,更加担当。在大三那年,我做了学生会副主席,在任职期间,我上承接指导老师,下指导学弟学妹,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课程也越来越专业化,但是我还是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我学会了合理的安排时间,更有效率的利用时间。学生干部经历给予我的自信、沉稳、高效利用时间,在大四这年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在这一年,我选择了考研,目标院校华中科技大学,我在择校、备考、考试这几个过程中从来没有犹豫,一如既往的坚持下来,并成功上岸。我认为是学生干部经历无形当中改变了我,也成就了现在的我。未来,我将继续带着这份经历,探索未知之路。黄杰四年时光接近尾声,回忆四载石大生涯,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与石大共青团息息相关。我想说两句感谢,第一句感谢送给自己,感谢当初的自己选择了校团委,才成就了今天更好的我;第二句感谢送给校团委,感谢这个平台给予我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让我从一个小白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石大人。在这里,我外出交流学习,开拓了眼界;在这里,我举办多场活动,提升了综合能力;在这里,我成长为一名党员,坚定了理想信念;在这里,我结识各路好友,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在这里,我遇到最好的老师,给予了我谆谆教导。在这里,我收获了更好的自己。与一百多位社团负责人一起工作,一起建设更好的社团和校园文化,丰富大家的第二课堂生活,是我最难忘的快乐回忆。这极大地加强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让我在面对繁重的考研任务时可以做到合理安排主次,提升效率,游刃有余。很多人误认为做学生工作浪费时间,影响学习。而我觉得,只要处理得好,学生工作与学习之间会互相促进。督促我们高效完成学生工作任务和提高学习效率,并且时刻保持紧迫感。这其实能够更加充实时间,减少无效时间和不必要的娱乐时间。学生工作能给我们带来的东西,包括履历,时间规划能力、交流能力,处事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领导能力等,大多都是一些内化且看不见的东西。但往往是这些无形的宝贵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提升我们。未来,我会带着石大共青团的荣光,走好每一段征程。丁宇任职向阳花公益助学团队团长期间,我经历了两次支教、三次调研,两年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经历让我始终无法熄灭心中对于志愿精神的火苗。怀着满腔热情,我加入了校团委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这段丰富的团学干部工作经历为我的志愿服务历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一线的实践活动不同,实践中心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在向阳花公益助学团,我只需要考虑六支支教队的项目地、机构合作和项目申请以及六支实践队的选题方向、实践团推进。但是在校团委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我要和小伙伴们为全校所有实践队考虑从立项到总结的全部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将关系到全校数百只实践队的项目推进,责任重大,对学生干部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在我看来,团队负责人是为了一个项目不断的斟酌,而团委的工作则要反复斟酌每一个环节,要对全部的实践队负责。对于多数实践团队,实践报告的完成往往代表暑期项目的结束,但是实践中心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项目审核、团队报销、评奖推优。在这里,认真负责、公证客观的工作态度不仅是对每一位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负责,也是引导更多同学投身社会实践的风向标。大四学年,抱着通过学生会服务更多同学的想法,我报名参加了校学生会换届,成功竞选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会副主席。或许是长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给自己留下了“后遗症”,服务同学已成为我在担任团学干部期间追求的终极目标、快乐源泉。我深度参与学生会改革,从人员精简到构架变动,从思想引领到权益维护,从活动开展到宣传窗口,校学生会努力用60人的热情激发更多青春热血。扁平化的工作模式,项目化的工作开展,我看到的校会并不是大家口中“大一搬桌子,大二找人搬桌子”的刻板形象,优质的活动项目化运作让学生干部快速成长,成为独当一面的学生骨干、学生主心骨。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非常幸运成为一名团学干部,这个身份让我学会了分配时间、自我管理,使我拥有一颗细心、耐心、恒心,让我始终元气满满热爱生活。3、创业李忠黎团学工作是我大学成长过程中最珍贵标签之一,也是我青春成长的最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不断耕耘成长,在团委老师的关心与指导下,努力磨练自己,逐渐成长了为一个更好的自己。2018年暑假,在青年公益领域摸爬滚打了两年的我,开始向团学工作延伸,期待在这个相对陌生的舞台上收获更全面的成长,就这样怀着简单的期待,我加入了校团委办公室,成长一名光荣的团学干部。任职期间,团委各位老师给予了我充分的支持与帮助,让我从完全陌生开始逐渐熟悉团学工作的各项流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团学干部。团委办公室作为校团委的枢纽型部门,工作内容相对繁杂且工作标准要求很高,刚刚进入办公室工作的我也会经常被每天繁杂的工作折腾的手忙脚乱,付出了很多时间却没有产出很好的工作效果。曲老师在了解到我的工作困难之后,开始手把手耐心教给我团学工作的各种规范流程和工作要求,帮助我尽快上手工作。除了基本的行政支持工作之外,团委办公室还要负责全校团员青年学生的活动场地、活动物资等的协调管理以及团委文件的起草、编辑、润色和团委会议的会务安排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工作,这也给了没有多少社会阅历的大学生丰富的成长锻炼机会和广阔成长平台。任职期间,我服务协调团委办公室30余名团干部的日常工作,协助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以及学校各部处完成大型活动80余次,协调场地借用和物资借用等工作近300次。这些经历也让我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拥有了丰富的活动支持经验,这也给我后来的创业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主公益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协调众多社会资源和相关组织、个人去完成项目的策划设计到落地实施,这也是很多创业者创业初期面临的最大挑战,而近一年的团委工作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在各种资源的整合和组织个人的沟通协调中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创业最关键的就是可以设计出一份让合作伙伴眼前一亮的项目方案,团委办公室的工作锻炼了我良好的文案能力,我熟悉掌握公文写作格式和项目方案设计流程,让我在项目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节省了很多时间。另外,在团学工作和个人学习的时间处理问题上,我认为团学工作是不会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时间的,相反在团学工作中我们掌握的时间规划等能力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以前我是一个没有什么学习计划的人,但是在团委办公室期间,我也养成了良好的时间规划的习惯,将这种习惯应用到学习中,相比之前毫无章法的学习更有效率。在团委近一年时间,我的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获得了学习进步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总之,团学工作是大学生快速成长的重要平台,这里给了我们很多切实有用的成长锻炼机会,也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完善自我的很好选择。从五湖四海来到石大,几年的光阴里,他们奋发向上、不懈追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他们目标坚定、严于自律,在石大的校园里熠熠闪光,迸发着属于他们的精彩。青春之光正在闪耀,选择石大吧,你也能像优秀的学长学姐那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石大闪耀你的光芒。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春石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团委 编辑:秦颖 责任编辑:王婷睿 审核:薛钧译
2018-07-02 14:5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竺佳 通讯员 陈红 徐安岭(图为纪知悦)又到毕业季,对宁波工程学院中美合作会计班的同学而言,既是离别季,也是丰收季。国交141班的纪知悦,在这个毕业季拿到了纽约大学、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佩伯代因(半额奖学金,约15万人民币)的offer,这些学校均是全美top50的高校。除美国外,她也拿到了墨尔本大学和一些香港高校的硕士录取通知书。最终,纪知悦放弃了奖学金选择了纽约大学。截至目前,该专业2018届毕业生93人,98%拿到中美两国毕业文凭,已经拿到国内外研究生offer的有23人,其中有2人在大三时便拿到了悉尼大学的offer。1人考取国家公务员、1人考取事业单位,已经签约宁波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事务所、国企等占到30%。4年没出家门就拿到中美两国毕业文凭,考研和就业均丰收,这种情况对中美合作会计班来说已经成为了常态。该专业创办于2011年,宁波工程学院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合作举办中美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该专业以“4+0”培养形式面向全国范围计划内招生,学制四年,毕业时可同时获得中、美毕业文凭,毕业学生可以直接升读美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这样的“4+0”中美合作办学模式,在中国教育界中美合作办学史上是首创。2015年首届75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41%签约大型企业,32%签约银行、信用社、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17%被国外大学录取;5%考取公务员。中美合作会计班试水成功,在中美两国相关地区一下子引起了热烈反响,招生受到考生和家长热捧。“4+0”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也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2016年中美合作会计学专业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建设项目。
01决定考研+择校阶段决定考研是在大二下学期期末成绩公布之后,我计算了我两年以来的加权平均分并分析了历年保研情况,结果是:位于保研资格的临界点。当时我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大三继续努力刷GPA争取获得本校保研资格,第二种选择是破釜沉舟选择考研。然而,受到高考失败的影响,我对自己参加大型考试依然心存芥蒂,仍然寄希望于保送研究生。事情的转折点是8月,我认识了一位朋友——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硕士研究生。我们一起在跃进厅玩耍,在未名湖散步,在邱德拔游泳,我感受了“别人家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心中压抑了很久的名校情结终于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我最终决定大三这一年,在学校课程上少投入时间,逐渐往准备考研上倾斜精力。考研择校是个困难而精细的过程,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我们搜集了各院校招生人数+报录比+复试差额比例等等信息,并结合我的学习情况,最终把目标院校的范围缩小到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经济学硕。在选定目标院校之后,我们又统计了汇丰商学院近三年来进入复试学长学姐各科成绩的中位数,然后结合我的学习情况,制定出了各科切实可行的目标,大致分布:70-80-130-115。每一科的成绩都不算高,可加起来的总分已经达到395分,而汇丰经济学近三年的分数线最高只有380分,已经是可以轻松过线的分数了。02备考初期这段时间是大三,我的专业课比较少,且开始较早,因此心情轻松愉快,每天乐呵乐呵地看书刷题。我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高考低于班级平均分,大学六级首考524分。但是在海文我遇见了非常喜欢的英语老师,每次上课我都非常积极地抢在第一排。大致三个月左右的课程之后,我惊奇地发现,翻开阅读真题,每一个单词我都认识,每一个长句我都能读懂了。除了老师的帮助,自己的努力当然是不可或缺的:这九个月我背完了《分级词汇》、完成了94-17年英语一所有真题阅读部分的长难句翻译。暑假之前,我的英语已经比较有底气了,拿18年的真题试水,完型8/10,阅读34/40。汇丰的专业课只考宏微观经济学,这些课程我本科都认真学过且成绩不错。微观我的复习流程基本是:看2-3章教材并做笔记+做怡课工作室编写的《范里安题库》。由于之前微观基础比较好,微观复习起来还比较轻松,怡课的书编得也很好,但其中有部分需要用到一些较难的数学知识。宏观经济学我首先复习的是张延(北大经院老师)的《宏观经济学》。我的数学考得很差,这篇文章里我会一边讲自己的复习状态,一边总结教训,希望学弟学妹们引以为戒。这段时间,我每天学英语学专业课学得乐呵乐呵的,数学上花的时间就比较少。每周听丁勇老师的课程,听课感觉自己都能听懂,节奏也比较合适。但由于没有及时刷题跟进,很多知识也是听完就忘,直到暑假开始,数学的复习情况还是千疮百孔。这里想提醒学弟学妹们,一定不能用听课代替刷题!数学这门课只有刷了题才算“复习过”。03暑假阶段数学:由于备考初期花的时间太少,当我试图开始做《题型篇》时,实在感到很痛苦。只好一边听集训营的课程,一边复习和整理笔记,勉勉强强整理完高数线代概率的笔记和考点,至此数学的基础阶段才算结束。英语:这段时间英语的复习也比较佛系了,每天中午睡觉之前翻一翻《分级词汇》,然后用excel表格整理自己的不熟悉的单词,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做两篇黄皮书(冲刺篇)阅读精读。政治:这段时间的政治备考压力并不大,主要跟海文神龙考研的老师的进度认真听课。政治的知识点也并不复杂,往往当场就能消化吸收。专业课:老师帮我联系到汇丰初试分数第一的学长。学长从八月份开始线上讲解专业课,由于之前专业课复习得比较扎实,听课感觉也还不错。除此之外,学长还向我传授了很多专业课的备考经验并无偿分享给我很多有用的资料和笔记,帮我减少了很多信息不对称以及节省了大量搜集资料的时间。04迷茫阶段大体而言,我整个的备考阶段都比较平和轻松,但是9-10月的时候状态突然出现了问题。简言之,我身边的小伙伴儿大多数都保研了。一夜之间,之前一起讨论数学题的小伙伴开始一起讨论旅行计划了。而我,快没书读了。当时正值考研报名阶段,我暗戳戳对比了一下我自己的水平和保研到汇丰同学的水平,我觉得,我真的,快没书读了。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很低落很自责,觉得自己大学四年过得很失败,成绩不好+没有实习+没有竞赛+没有科研。而身边的同学们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让我仰望的大神。甚至一度我有想过,放弃考汇丰转考本校;也有一天晚上我走进了一家公司的宣讲会填了简历。这两个月我的复习效率很低,但很感谢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很感谢爸爸花了很长时间陪我讨论“考不上汇丰怎么办”,得出的结论是“考研失败人生也不会很惨”。最终,我提交了研招网的表格,之前浪费的时间,错过的机会,我要通过考研一点点找回来。05冲刺阶段数学:这段时间我的数学备考状况依然比较狼狈,海文考研组织的几次全真模拟测试我的分数也不够理想,在跟老师分析了试卷之后,我心态平和下来并降低了对自己的期望值,每天做一年真题,做错的部分对照集训营时的笔记查漏补缺,尽可能地弥补自己知识点上的漏洞。政治:这段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背主观题了,根据朋友的建议,我没有选择太多的资料。主要以海文发的资料为主。最后的考试结果是(客观题38+主观题33)。英语:第一次全真模考之后,我的大作文竟然只得了9分,大小作文加一起也只有13分。短暂的崩溃之后,我决定每周利用老师上课前的20分钟和中午休息时间请他修改作文,每周四老师告诉我课程安排,然后我赶在上课之前堵住他帮我改作文。印象最深的是11月末的一天,我凌晨四点半起床去大兴,赶到上课地点了天还没有亮,周围一片漆黑空无一人。其实当时并没有觉得自己很辛苦很努力,只想把作文写好英语考80分。终于在北京的极旱区我的作文拿到了23分,总分也拿到84分,今年同专业考生英语最高分是85分,整个北大英语一的最高分是88分。专业课:由于数学的仓促狼狈+英语作文的迷茫+政治主观题的压力,冲刺阶段我的专业课复习时间也被不断压缩。很感谢学长,帮我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习题并录制了讲解视频。后期我主要跟随视频的进度,刷题+推导模型+翻课本,之前计划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并没有看过。除此之外,我完成了大部分光华、CCER的微观真题。06复试我的初试排名是13名,计划招生人数是16人,应该是毫无悬念可以进入复试了。短暂的庆祝之后,我开始了有一场辛苦的备考。老师帮我联系了学姐,学姐认真讲解了当年准备复试的过程,以及介绍了汇丰的面试流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打造一个完整的故事线”。我从本科阶段的校园经历以及科研经历出发,不短寻找与未来学术研究方向的契合点,最终在面试中,向考官展示了强烈的学术热情和扎实的学科基础。从1:2的复试差额比例中存活下来,实在非常幸运。最后一些想说的话:(关于目标和动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想去的地方,可能每个人的motivation不太一样,有人为了家国情怀学术理想;也有人想在金融界做出一些成绩,有一份体面的薪水;或许也有人只是在某一个时刻,遇见了一个想成为的人。这些motivation或熠熠闪光或简单朴实,不过一旦开始,都希望我们能恪守初心,砥砺前行。两年前同样通过考研进入北京大学的男朋友总拿“考研是一件不太难的事情”来鼓励我,备考过程中我也经历了难言的焦灼与压力,不过日子在踏实和勤奋中一天天流淌,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一,正在消失的考研红利期。“红利”这个词在互联网里说的比较多,它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在一个环境里,资源占有优势,并且外部给予政策或技术或人力或财力的支持。还是拿微信举例吧:14年的时候做的人少,微信的政策也没有那么严,广告主纷纷在微信上试水,一直持续到15年,这一段时间就叫“红利期”,而其中轻松获得的收益就叫红利。这个词其实拿到考研上来说也不为过。考研人少的时候,考上研究生容易,社会企业的待遇也好,研究生的起薪普遍比本科高,这可以算考研的“红利期”。但是当考研人数逐年增多的时候,这一切都将被打破,“红利期”也正在消失,一切开始变得难了起来。数据统计,2019年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290万,较2018年报名人数增长52万人,增幅21%。所以,浅谈考研的趋势,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二,研究生名额竞争激烈,僧多粥少,竞争激烈。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16年到17年的涨幅才24万,17年到18年的涨幅也不过37万,18年到19年竟然涨了52万。所以从报考的人数来讲,报考趋势应该是一路走高,考研的人越来越多。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一条最好的出路,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准备去分研究生的一杯羹。如果录取人数随着报名人数的比率上涨还好,但是报录比越来越高,难免形成僧多粥少的情况。所以总结一下:竞争越来越激烈,研究生扩张窗口难以抵挡激增的报名人数,研究生越来越难考。三,研究生的光环减弱,这是在扩招下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这就像多年前考大学一样,哪个村里出个大学生了不起,光宗耀祖。但是后来村里的大学生多了,家长们也就不炫耀了,因为大学生已经不稀奇了。于是后来,家长们比什么呢?比谁家孩子大学考的好。所以现在身边的研究生越来越多,对于这个名头来说不算稀奇,但是还是要比一下上的学校以及专业。对于企业招人也是不断的“挑剔”,从本科人堆里挑人,再到从研究生人堆里挑人,再到研究生中的名牌学校或者专业对口里挑人。所以总结一下:如果专业不对口,只是想混一个名头的研究生,然后靠这个头衔找工作也是很难。四,考研另一端的“机会成本”应该被人重视。我们不反对考研,但是反对盲目考研。无论对公司招人,还是对个人走向更宽广的舞台,要求高学历是一个不可回头的现实。我们再来看一下考研动机调查:其实从这个数据中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少人只知道考研能怎么样获益,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考研适不适合他们。上完研究生,你仍然要面对的是找工作。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来算一笔账,至少花在研究生上的3年时间,如果投入工作呢,是不是会获得更多工作经验。在这个能力大于学历的社会,这一点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一下?除了顶尖公司非要具备学历+能力之外,研究生在本科生领导之下的例子不在少数啊。考研的另一端是积累工作经验,二者的衡量不可避免。五,最后强调一下。这篇文章其实是写给大三同学的,因为大三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考研,也是晚到的新年礼物。不过,今天我没有说考研的不好,或者建议你不要去考研,而是在考研有益的前提下,适当的提醒不要盲目考研。搞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才是最最最重要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来源:大学生那点事儿(ID:dxs289)
辛辛苦苦准备考研半年多,每天早起晚睡,吃饭逛街基本全无,邋里邋遢也不去在意外人的眼光……相信经历过考研的大家都感同身受。既然付出了很多,大家一定也都想有一个好的结果,这篇文章想给大家说一说我读非全的感受以及经历。先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情况:我是2018年本科毕业,也就是18届非全,了解过的应该都知道,教育部是17年开始招收的非全,也就是说,我是第二批“小白鼠”。大家可能会问了,既然是应届生,为什么会报非全呢?没错,是被调剂去的……具体细节的话,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以后我再讲。因为是应届,自然也就没有工作了,全脱产读的非全,住在学校的宿舍(有些学校给安排宿舍,有些不安排,这个要和研招办的咨询一下)。想要读非全的大家可能很想知道非全的上课安排,我就讲讲我的吧。研一的时候,基本每天课程排得满满的,白天上课,晚上泡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家都是全日制的,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座在大家中间感觉还是很有压力的。因为是非全,课程安排也与全日制有所不同。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就比如外语、数学等等,这些课程学校会给非全安排在周末,毕竟大多数非全都是参加工作的人,而专业课就没那么好了,学院一般不会单独给开课,因为非全的人数并不多,因此只能是跟着全日制的学生一起在工作日上课。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工作的大家很难搞,没办法,我那几个非全的同学也就只能频频请假了。在这里想建议大家,一定要找一个学校离公司近的,不然你会很难受。当然了像我一样全脱产的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啦。至于考试嘛,和全日制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要因为是非全就放纵自己,反而要做好边工作边学习的吃苦准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相信大家可以的。然后就是关于毕业的事情了,毕竟顺利毕业拿证才是我们的目的。一般学校会设置毕业门槛,即要求学生在毕业答辩(大论文)之前发表一篇期刊论文(小论文),至于对小论文的学术等级要求,各个学校甚至于各个学院都各不相同。如果小论文发不出来的话是不让答辩的,就只能延期毕业了。关于最长延期时间,我的学校非全最多可延期至5年,全日制的是三年,正常情况下大家两年半就可以毕业了(因为我是工科,所以说的也是工科的情况,其它学科应该也差不多)。无论是大论文还是小论文,和全日制专硕的要求真的是一模一样,真的不是随便混一混就能过了的。我和几个非全的同学,研二上半学期的时候就都已经把小论文发表了,都发的核心期刊,虽说比不上人家全日制的质量高,但真心不比他们差,毕竟全日制接触的资源多还有导师的辅导,而我们几乎就是全靠自己写出来的,导师也只是规划好方向。可能大家会奇怪,我不是和全日制一样一直待在学校吗,怎么还要自己写论文?这个问题嘛,别急,我简单说一说,研一的时候我确实在学校了,研一暑假的时候, 我找到了一份工作,然后就不在学校了,毕竟研二学校里基本也没什么事情需要回去,留在学校里只是给老师打工干活儿。至于我为什么这样选择,我觉得是每个应届生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下次讲给大家。这期写了这么多,就先到这里啦,手打不易,有什么问题的话欢迎大家提问,后面我会再讲一些关于非全政策的东西,喜欢的话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