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差学生”文牧野,是如何成为新一代青年导演中最受瞩目的一位热带鱼

“最差学生”文牧野,是如何成为新一代青年导演中最受瞩目的一位

文/大象有戏个人处女作,31亿,9分,国内外多项大奖……一次就达到了很多人一辈子累计起来都达不到的高度。——创造这一“战绩”的人,叫文牧野。他当时,33岁。“最差学生”的爱好1985年出生于吉林长春的文牧野,4岁时父母离异。学生时代是“最差学生”,经常在班里倒数一二名的文牧野,从初中一年级起就爱上了电影,“每周都会看5到6部”,买的第一张碟片是《黑客帝国》。除了买碟片大量观看电影之外,文牧野还特别喜欢看漫画,家里一面墙堆放的都是他看过的漫画书。文牧野后来表示:“漫画就是电影的分镜,看了那么多漫画书,也算是打了一个基础。”非同一般的“天分”看漫画为后来拍电影“打了一个基础”的文牧野,高考后差点没学上。所幸被一个三本二级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招收为首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文牧野一干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显露出了非同一般的“天分”。大学期间的第一个作业短片《跑》,被老师当着140人的面大家赞扬。尽管这部短片他用的是自己的破DV,自选主题拍了一个一帮人拿着刀追砍的故事。而之所以拍这样一个故事,是因为他只认识这些不需要耗费什么成本的“流氓”。当然,短片的最大亮点并不是故事,而是文牧野在这部短片上运用了平行剪辑。第一次运用平行蒙太奇就获得了表扬,这让“上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被表扬过”的文牧野感到“很兴奋”。此时此刻,曾经是“最差学生”的文牧野,“第一次感觉到我想当一个导演了”。就是喜欢拍电影向来就“没心没肺”、没有太多犹豫不决的文牧野越发自信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一种毫无根据的自信”。于是,他决定考研,在北京租了一个插间,一考就是三年。而他从来也没想去过自己能不能考上,只是认为想拍电影就一定要上研究生。2011年,文牧野如愿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师从大师级第五代导演田壮壮。文牧野在一次采访中提到:“田壮壮老师曾经问我一个问题:你到底是喜欢拍电影,还是喜欢拍完电影所带给你的东西?”田壮壮老师告诉他,这就好比问一个演员,你是喜欢演戏还是喜欢红?“你如果喜欢拍电影,那你无论拍得怎么样,你都会继续去拍。因为你所关注的点,是那个过程。”田壮壮老师的这个提醒,正中了文牧野的心坎。因为对于文牧野来说,除了拍电影,他什么都不会。尤其是,“我拍电影的过程,是非常开心的。”第一部电影的喜与忧文牧野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韩家女根据陆勇案把《我不是药神》的剧本初稿已经写好了。文牧野和编剧钟伟接手后,对剧本进行了大量的后续工作。从2015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上映,三年多的时间里,文牧野的心里特别踏实,也特别兴奋。“因为你一直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也没去想那个结果。”因为这个过程,就足够让人踏实、让人感到开心快乐了。不过,他还是有那么一些担忧。毕竟是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我怕做不好。有两个层面:一是想着要拍好,二是一个更重要层面,就是不能给投资方赔钱。”文牧野认为,“职业性这种东西,对于一个导演来说特别重要。它甚至可以上升到职业道德的层面。”为此,文牧野着实做足了功课。表面上看,处女作《我不是药神》似乎很顺利。而实际上,单论剧本修改就整整搞了两年时间。票房口碑双丰收功夫不负有心人。文牧野一出手就一鸣惊人,首部个人长片《我不是药神》叫好又叫座,票房收入达31亿,豆瓣评分达9分,各种奖杯拿到手软。要票房,内地前十;要口碑,有口皆碑。某著名刊物更是评论道:“该片不仅是一部完成度极高而少见的国产现实主义电影, 同时也是一部用诚意来打破所谓制度壁垒并靠规矩的拍摄手法来赢得观众的作品。”时年33岁的文牧野,第一次出手就达到了很多电影人一辈子累计起来都达不到的高度。横空出世的《我不是药神》,让文牧野成为了新一代青年导演中最受瞩目的一位。

雄心勃勃

她出身山村,传言专“睡导演”、遭正宫太太封杀,现状让小S羡慕

文/大漂亮图:amy责编:三姑六老婆前几日,网上曝出了一份第23届金鸡奖初选名单,很多实力派演员赫然入列。金鸡奖是对演员演技的一种肯定,对于很多演员来说,得到它,是一种殊荣。而在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名单上,我们看到了久违荧屏的张静初。凭借着《无双》里的阮文,张静初再度回归荧屏,在剧中演技爆表的她,获得了本届金鸡奖的提名。低调努力,忘靠实力说话出道已久的张静初,一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她,本打算考研然后当一名安稳的老师。2000年,因为偶然的一次机会,参演了由尹力执导的爱情剧《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在里面饰演了一个小配角颜玉一角,从而进入到了演艺圈。张静初饰演的角色很多,甚至于获奖无数,可一直没有真正的大火。很多人说这跟她自己的性情有关。张静初本人就是一个比较低调,不争不抢的在娱乐圈努力拍戏的女孩。2005年,她凭借着主演的剧情片《孔雀》获得了第6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奖。同年,还凭借着一部章家瑞导演的爱情喜剧片《花腰新娘》中凤美一角,获得了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2006年,凭借着主演的剧情片《芳香之旅》获得了第30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2010年,凭借着灾难电影《唐山大地震》而获得了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丑闻缠身,佛系处理张静初,原名:张静。这个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女孩,凭借着一己之力,独立坚强的在娱乐圈成长着。说来也真是可笑,张静初真正被网友认识,是在她陷入“与多名导演有染,当小三破坏人家庭”的丑闻中认识的。起初曝出这个丑闻时,是在2006年张静初在拍摄《孔雀》的时候,她被曝出与导演顾长卫暧昧不清。据说,当时网上还曾流传着张静初和导演顾长卫在车里暧昧不堪的画面。顾长卫还经常去张静初的学校看她。两人关系十分亲密。后来又曝出,导演顾长卫的妻子蒋雯丽在片场甩了张静初一个耳光,并删除了她在顾长卫导演的电影《立春》里的所有片段,甚至于禁止其参加发布会。随后一段时间,张静初分别被曝出与导演章家瑞、导演陆川等人暧昧不清。张静初曾被拍到与导演章家瑞同进同出某公寓,两人有说有笑。也曾被拍到与导演陆川形色暧昧,甚至疑似同居。一时间,张静初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小三。为了出名上位,不惜与多个导演暧昧不清的渣女。有网友称:张静初这是在花样作死。一条原本很好走的演艺之路,被她自己活生生地走到绝路。就因为一段时间的“与多名导演暧昧不清,为了上位不惜做其小三”的丑闻。张静初在娱乐圈内的风评变得很差,甚至爆出是遭到了娱乐圈内电影导演和制作人太太团的全力封杀。毁她的不是作品是舆论张静初本人也自2010年出演了《唐山大地震》之后,再无好的资源了。传闻称,是因为张静初当时在拍摄《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惹怒了以徐帆为首的导演太太团而被彻底的排除在导演圈外!其后,张静初淡出娱乐圈一段时间后,又重回观众视野,拍了很多所谓的大烂片。后来没有好资源,张静初也曾试着自己当导演拍戏。2013年张静初自导自演了一部电影《如果不能好好爱》,开机后却又因为档期问题,被迫停拍!一场导演梦就此破灭。对于外界这些不堪入耳的丑闻,张静初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一直以佛系态度,听之任之。甚至于连被传闻封杀的那几年,张静初都只是淡然一笑,说:“我需要有一个调整期,享受一下生活”。不论真假。不论是非。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人可以定义你的生活,定义你的好坏。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你的价值,你的人生。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也请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别在找寻梦想的路上因为捷径迷惑了自己原有的路,也别因为一时的潇洒快活放弃了自己的尊严价值。而反过来讲,对别人的生活平头论足,不如好好过好自己的日子。不再沉默,首次回应:气到吐血在综艺节目《花花万物》上张静初首度坦言当年的丑闻事件。回应称与各大导演之间只是朋友间的友情关系,从未逾矩。并称与导演之间的暧昧事件,是子虚乌有的误会。而自己当初没有及时正面回应,只是自己没有把此事放在眼里,一直想要用更好的作品,更好的实力展现,打动观众,无愧于心。“城池是需要维护的”。张静初坦言:一开始看到传闻的时候,自己并没有理会,只想一笑了之。后来事件愈演愈烈,自己被传与多人的丑闻,自己甚至被气到想要吐血。当时自己选择沉默,只是觉得时间会淡化一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通过时间的考验来告诉舆论,自己并不是他们眼中的那种人。当谈到自己的爱情观时,张静初清楚的表达到:自己并不会选择圈内人谈恋爱。而且自己现在已有男友,是个圈外人,人很好,对自己也好。她说自己想要的爱情是那种可以平平淡淡是真,也可以浪浪漫漫度日的爱情。《花花万物》上张静初公开豪宅内景,客厅像博物馆,花园能种菜,并找专人"徐姐“打理,小S看呆,蔡永康更称小S是否想跟她多聊些这类话题。39岁有新恋情,拍网剧纯友情演出她说现在的男友对她很好,很细心。张静初的经纪人也在节目上证实,出去拍摄的时候张静初男友帮她背包,整理东西,耐心陪同,是个很好的男人。谈到婚姻观时,她说:一场幸福的婚姻应该是经过双方努力,磨合相处,两人深思熟虑后,彼此都能更好的生活。然后做出的选择结婚的决定。没有戏拍的张静初,后来选择去拍网剧。有人说,张静初自跌身价拍网剧,当年被称为“小章子怡”的她,却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张静茹表示:这是一个进步,自己并没有觉得网剧有多差,作为一个演员,更重要的剧本和演技。而自己出演网剧,也是帮助自己的导演朋友。而事实上,张静初选择去拍的网剧,剧本质量真的很差,原本演技很好的张静初并没有在剧中得到优势,相反,又使自己陷入到了舆论的压力中!电影《无双》里,张静初抽烟的那场戏码,被网友赞演技美到爆炸。她披散着头发慵懒地坐在沙发上抽烟,双眼含泪,满目无奈。面无表情却透着性感,着实美丽。电影《唐山大地震》中,饰演方登的张静初,与饰演母亲的徐帆,最后在墓前和解的这一幕,曾哭碎了多少人的心。方登声嘶力竭地哭着,诉说着她这么多年的等待,这么多年的心结,一句“对不起”,让所有的观众原谅了她曾经的任性。她哭得那么认真,像是在哭自己的事。很多年以后,我们再回想起那一幕,如果能够回到过去,张静初能够专心在剧本演技上,没有那么多其他的无关紧要的人和事,或许,现在的她,已经站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了。毕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吴彦祖,曾对她有很高的评价:“她很努力去做一个好演员,不做明星或者其他那些不算那么重要的事情,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呀,如果,没有那些所谓的事,当年的她一定比现在过得好。但如果她现在也很幸福,那就让我们祝福她吧!emmm~~~喜欢的记得关注,欢迎勾搭,不遗余力每天推送深度美文,下期你们想看哪位明星的深度故事可以私信/留言跟我说哦。原创文章,侵权必究。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麻溜的删除。

专访导演黎志:《二十不惑》在青春和职场交叉口,做稀缺题材拓新

“我还是低估了大家嗑银幕CP的热情,不光嗑情侣,还嗑姐妹。这其实也是给我们未来的创作一种提醒,关于人们对强关系的渴求。”作者:蓝二编辑:王子之版式:王威导演黎志“它太是我的菜了。”相遇是个偶然,接拍《二十不惑》则是个必然。导演黎志这样形容对《二十不惑》的初印象,“第一次看完剧本,就感受到了四位女孩的角色魅力,性格鲜明如不同的色彩,非常鲜活,当时就有清晰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创作上,黎志对于与成长和青春有关的题材,一直是有感觉和冲动的,他的前部作品《北京女子图鉴》关注的是大学毕业后的跌撞闯荡,而《二十不惑》讲的则是大学校园的最后一年,整体回溯,感觉就像是个倒叙。《二十不惑》的总制片人徐晓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希望《二十不惑》追溯女性青春期记忆时,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种“毛茸茸的触感”,总制片人陈菲则觉得,《二十不惑》拥有“她”的题材稀缺性,是在“青春和职场交叉路口的一个拓新者”。20岁会有的困惑,不是一部剧所能囊括的。但在黎志看来,无论哪个时代,“有惑”始终都是处在青春尾巴上的人们会面临的命题。生活选择无从入手,人生方向模糊不清。这种始终不变的成长特征,及其背后年轻人们对变化的惶惑和对真知的渴求,是他来参与这部剧的最初冲动,也是令这部剧最终能突破圈层和代际的基础。“我们的出发点并不是说观众看完《二十不惑》就真可以不惑了,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得到一种力量,或者说是感受一种态度,哪怕在20岁这个阶段我们会面临人生中很多的选择跟困惑,虽然还不能通达世事,但依然要有勇气去面对这一切,去突破这一切。”黎志与关晓彤、卜冠今、李庚希、董思怡将视角定于大学最后一年,无疑是创作者们精心选取的透视窗口。在这个人生转折点上,年轻人会突然遭遇生活的不同面,会有不同的选择,职场实习,考研,出国留学,还会不断受到当下时代风口的影响,比如创业,去做网红弄潮儿。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个人对未来的选择会与家庭之间发生牵扯,个人的理想又会与社会产生碰撞。“这部剧我觉得最全面最真实的部分,就是实实在在地把几个切面都呈现出来了。”黎志告诉我们,“我们通过群像,尽可能地覆盖到更多的困惑。所有这些事件中的主人公,他们在面临这些困惑时,会各自基于原生家庭、成长背景而做出选择,这样既有个体性,也有共鸣,因为人们在这个年纪或多或少都面临过各种相似阶段,也能理解这些人物在这一刻做出选择的原因。”在这样的多切面群像戏中,人物的塑造尤其关键,黎志自己最初就是被故事里四个姑娘身上不同的色彩所吸引,而对于承担这四位人物的年轻演员的选择,也是一个水磨工夫的漫长过程。“年轻演员的一大优势在于她们身上的标签没有那么多,她们更像一张白纸可以让我们去画上色彩,但难点则在于我们要从海量的、不熟悉的年轻演员里头去找到最能准确呈现角色的人。”在这样极具生活气息的剧里,除了演员的基本素质和塑造角色的能力,他同样非常看重的是,希望在演员身上能看到角色的一些影子。比如,在关晓彤身上,他可以感受到与梁爽相一致的松弛和稳定。“这次与柠萌合作非常愉快的一点就是大家目标都很明确和纯粹,都是奔着想去完美呈现这四个角色的思路,所以干扰项比较少。”最终关晓彤、卜冠今、李庚希、董思怡这四位演员组成的姐妹团,无疑在对表演的把控,以及所呈现出来的人物亲密度上,都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在黎志的现场观察中,这四位演员与角色一样有各自的色彩。关晓彤领悟力很强,对于人物当下情境总能给出非常妥帖准确的情绪表达。卜冠今特别会琢磨,很能通过现场感受找到和添加最合理的东西。李庚希的表演,非常地天然,具有比较强的本能。而表演经历相对不足的董思怡,也很有潜质和灵性,在一部剧里的成长很快。在过去短短三周的播出期间,剧集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话题已经引发了很多高热度的讨论,对此,黎志表示其中绝大部分的爆点他们在创作中都已经预判到了,但仍有出乎他预料的。“我还是低估了大家嗑银幕CP的热情,不光是情侣的,还有姐妹的。这其实也是给我们未来的创作带来一种提醒,观众们对于强关系还是非常有热情的,这可能也是照应着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黎志与剧中可爱小卷的扮演者周嘉诚对话黎志:如何激发女生群像中的个体表演与群戏氛围?黑白文娱:像关晓彤这样表演经历已经很丰富的,在这部剧里,你对她的导演方式是什么样的?黎志:我在跟晓彤的沟通了解中,就发现她已经是一个非常松弛和稳定的状态,将这种状态带到梁爽的角色里,这已经是很能够成立的了。尤其在剧集前半程,她是一个哪怕内心再波澜起伏,都非常稳定、自律,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的这样一种感觉。同时她本身就非常聪明,对于角色当下的情境,几乎都能给出非常妥帖准确的情绪表达。我与她相对琢磨更多的是那几场重情绪的戏,怎么能让她的情绪在那个点上。比如她有一场喝醉酒特别孤独,只能跟Siri对话的一场戏。这场戏我印象中还是开机没多久就拍的,当时每个演员都还在进入人物状态的过程当中。我们特别细地去探讨,这场戏到底该怎么呈现,酒要喝到什么程度,人物在哪一刻崩溃,眼泪在哪一刻出来。但聊了之后我反而放弃这些细节要求,因为我知道晓彤能达到,我就把这场戏全部交给她去演绎当时当下的情绪方向。黑白文娱:卜冠今呢?她也是表演相对成熟一点的,这次有没有给到你一些意外感受?黎志:小卜身上的优点就是她特别会琢磨,她对于一个角色会去想之前可能有哪些类似的,然后我来塑造这个角色我能够在剧本的层面之上,再怎么给角色加分,还能带进来什么。另外她的表演观念我非常喜欢。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有场戏,是她来到周寻家,因缘际会住到周寻的卧室里。当时情节设定是这个小姑娘第一次到了自己暗恋的男生房间,欣喜万分手舞足蹈。然后我们在走戏过程中,小卜到了现场就开始观察感受,看美术道具老师给她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真实环境,她就发现有一个镜框,里面是放了一张演员金世佳大学时的照片来当做周寻青春时期的照片,照片里面容稚嫩,跟剧中周寻胡子背头造型是有很大的反差。于是这个细节就现场改成了姜小果捧着这张照片兴奋地说“啊小周周没胡子”,还拿出手机开始偷拍的情节——这种女孩发现自己暗恋男孩另一面时的欣喜和可爱,就更丰富了细节,更饱满,相比之下剧本纸面上的设计就会显得更弱。所以我说的表演观念,就是她会带着对这场戏的理解,到了现场会真实地去感受现场环境能给她的刺激,并去找一些更合理的东西。黑白文娱:李庚希的角色形象石头(罗艳)与她前一部《小欢喜》里差得还挺多的,之前的角色更沉重压抑,那么她这次表演会不会更顺畅?黎志:像这种角色差别我们是没有考虑的,庚希本身的好,就在于她太天然,太本能了。你会感觉所有的戏在她身上,特别自然舒服地就发生了。原先甚至我自己都会担心说有些台词会不会有点尴尬,要不要再调整一下,但庚希能很好地就把它消化在了情境里,非常妥帖,恰如其分。这是我觉得她作为一个年轻人特别厉害的地方,因为在我看来这可能是很多更成熟的演员都不具备的一个能力。黑白文娱:相对来说,大宝(段家宝)的扮演者董思怡在整部剧里都是表演经验最少的,那你们要怎么调动她呢?黎志:选演员时,大宝这个角色尤其困难,是最后一个定下的,那时候也快开机了,我记得可能是只剩下大概20天。大家都知道女演员对于自己的身材管理都非常严苛,大宝的设定是有一点微胖的,这本身就难找,更要紧的是又要可爱,而且是特别天然的可爱,不是做作的可爱,所以找了非常久。 她很好的一点就是拥有那种松弛度,我的办法就是尽量调动一切的可能性,给她一些实物道具去帮助她放下演戏包袱,让她以一个很自然的状态在寝室里生活。当然也有比较难的,她有几场比较甜蜜的情感戏,也是几个人中唯一有正面吻戏的,我一开始会担心她能不能真的让大家感受到那种甜度。就像大宝跟大熊在烟花下很浪漫的吻戏,那场戏的准备也确实花了挺长时间,但最后实拍加上换不同机位也就拍了四五条。但也有让我很意外的,比如大宝跟梁爽大吵后又哭着和好的戏份,大宝的那种委屈,和讲出委屈之后的释然,那个情绪她第一条就给到了,这就是她做演员很有潜质和灵性的地方。黑白文娱:像这样一部女性群像戏,其实男演员感觉演技发挥空间不是很大,你们是怎么把金世佳请到的?他看中这个角色什么?黎志:他会觉得周寻是一个有趣的角色,一个职场精英,但内心的那种情感是特别的有爱、有流动的。怎么能够做到外表特别压抑的情况下,去把内心的澎湃表现出来,这是我们当时在说周寻身上最大的塑造趣味点和演员最过瘾的部分。其实现在很多观众对于周寻的喜欢,也是建立在这件事情上,这样一个隐而不发的男人,特别让人心疼。 而我觉得很棒的地方在于,小金也会说他过去拍的项目里,这一类型的戏剧和角色都比较少,所以他是直接跟我讲,导演我把我就交给你了,你让我怎么弄我就怎么弄,这一类剧的形态以及表演的尺度分寸你就告诉我、提要求就行。我觉得一个已经有很多作品,并且对于角色有很强的主见的人,还能够在创作中这么开诚布公地去信任团队,特别棒。黑白文娱:这次的群像戏特别好,包括其实咱们说人物CP感的建立,不仅仅在于单个演员的表演,还在于演员之间这种情感关系的真实流动性,你们这么怎么去建立这种真实的情感状态?黎志:我们在拍的时候,演员们私底下相处得非常好,她们四个女孩就像姐妹一样,很多呈现在屏幕里的那种互动节奏和默契,也是因为如此。大家能互动得很好,也一起去创作贡献了很多剧中细节。比如近期播到石头的妈妈是第三者的事情被大家发现,石头很担心自己不会被好姐妹们理解,其实姐妹们也都想宽慰她。这场戏本身也是设定了很有意思的情境,但当时我们在现场一直在聊热映的哪吒,我就画了一幅哪吒的手绘稿,我说这可以作为一个道具,就是你们三个人想要对石头说的话,她可以勇敢做自己。这个形式就比单独的说、文字表达要强得多。然后几个女孩自己开始发挥拆解,说头是谁画的,身子谁画的,刀枪棍棒谁画的。她们还把宿舍里一个平衡车拿来给石头做了风火轮。剧中像这样类似的创作产物特别多,她们也会发挥,彼此去激发最自然的反应。拍这部剧的时候,跟她们在一起相处,我才意识到女生之间的相处真的是非常注重细节,每一个细节带来的关系流转都会比男生多很多。而从这次的创作,包括观众的反馈,我自己也是体会到,群戏的拍摄情况,要让大家能够在生活里去建立默契跟信任,是非常必要也非常关键的,它会带来很多剧本里无法赋予的鲜活细节,甚至我们自己有时候都无法判断这种灵活的光彩会具体落在哪。THE END

这6个专业“很费精力”,但收入高,考上研究生更吃香

“省事的不赚钱,赚钱的不省事,这句话完美地解释了学习和收入的关系,工作不养活闲人,不努力就会被淘汰,所以,提倡的是年轻人向上活的姿态,应有的姿态,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懈努力,实际上,掌握哪个专业都有出口,各行各业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必要性,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困难的话,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选择了错误的专业,没必要那样想,没有轻松的专业,今天介绍这6个专业“很费精力”,但收入高,考上研究生更吃香。1、建筑学——“一张张图纸画出来的高薪”,建筑专业注重“设计”,有些学校也要求力学、工程的一些课程,本科阶段,所学知识不够完全对待工作,因为建筑很重视经验,研究生以上学历更受欢迎。2、翻译——“一张张A4纸练出来的实力”在本科阶段相关的专业设定很少,基本上只有研究生,特别是翻译中的“翻译”方向,需要超精力,本科阶段如果能考翻译证书,工资相当高!3、法律学科——如果想找到好的工作,学习法律的学生必须参加“司法考试”,但仅此考试的教材就有十几册,所以,在本科阶段考试的人不多,如果能拿到证书的话,高学历和工资是很有魅力的,现在的律师都会把案件全部移交给你。4、软件工程——“一行行代码敲出来的工资”,完全不是假的,学习软件的学生很辛苦,买一部分酱油的学生也可以兴高采烈地找到工作,但是没有人认真做,如果能进入大学院,拥有项目是最赚钱的专业之一。5、电影和电视的制作——因为“一部部片拍出来的精彩”,经常看到电影的制片人和导演有普通人得不到的收入,但是没能看到巨款背后的辛苦,光是拍摄就经常通宵,后期制作也很辛苦,收入高又贵。6、新闻学——“一句句练出来的口才”,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是这个领域的专门人才,平时练习发音、说话,但读着书,就会对出现在听众面前的流畅、博学、优雅充满自信,当然,学历也有要求,从名牌学校毕业的机会更多。以上就是这6个专业“很费精力”,但收入高,考上研究生更吃香。

地狱城

专访|导演霍猛:我把爷爷那一辈人,留在了银幕上

“这个时代就像是一列高速飞驰的列车,有些人上了车成为领军人物,有些人努力想要挤上这趟列车,虽然被撞倒,虽然头破血流,但他们也算是在追赶着时代的步伐。可这些依旧生活在乡村里的祖辈们,似乎和这趟列车毫无关系。但我总觉得,所有的乘客和追赶列车的人不应该忘记他们,因为他们和他们生活的乡村,才是我们所有人情感的故土和思想的家园。”在距离电影《过昭关》5月20日正式公映前夜,导演霍猛在自己朋友圈中写下这样一篇文字,附言权作“导演阐述”。《过昭关》海报虽说直至5月20日才得公映,可围绕《过昭关》幕前幕后所产生的话题热度,却已然从去年金秋的平遥电影宫,绵延至眼下这个被网络刻奇与商业带货交相裹挟的“520”。这部农村题材,全素人演出,制作成本仅40万元人民币,拍摄周期38天的独立电影,在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独揽三项大奖:费穆荣誉·最佳导演、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以及华语新生代·青年评审荣誉。彼时,人们对这部片子最大的关注点在于,它诞出了中国影史上一位最年长的“最佳男主角”,今年已经78岁的杨太义老人——作为一名河南周口地地道道的农民,杨太义不仅此前完全和影视界毫不搭嘎,甚至上一次清晰的观影经历还得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村头的露天电影放映”。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像《过昭关》这样一部电影的生存空间能有多大。是以从去年得奖后至今,《过昭关》呈现出与商业电影有板有眼“跑通告”迥然不同的宣发路径:不等正式确定上映日期,就先后在国内一些地方性影展和高校举行点映与主创见面会——如此“死中求活”的打法,一来是要通过口碑发酵广而告之;二来也足见得导演、编剧霍猛对自己作品的信心。《过昭关》导演霍猛在这一过程中,如文章开头“导演阐释”中所言,这部电影出人意料地成了一颗影院中的“催泪弹”!仅就澎湃新闻记者近一个月来在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举行的两场观影活动现场所见,在电影进行半程后,黑黢黢的影院内的确可以听闻渐次连缀成片的啜泣,乃至个别声响不小的呜咽。霍猛说自己一开始也很纳闷,但当有了一次“放映才20分钟,身旁女观众便开始抹眼泪”的经历,他开始意识到这部原本非常个人化的电影,“或许真的切中了当下社会的某个痛点,有个女孩儿到最后真的是哭得讲不出话来。”电影《过昭关》的故事并不复杂,即将步入小学的男孩李翊宁被父亲送到乡下爷爷家过暑假,爷孙间本就横亘着代沟,而老家简陋的生活条件也显然难以让孩子适应。正巧,爷爷李福长偶然间得知一位外地的老友病重,恐来日无多。于是他便驾着一辆三轮车,拉上小孙子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沿途之上,他们结识了了水塘边人生失意的垂钓客,卡车抛锚叱骂世道人心的长途司机,以及一位通过“电子喉音”发声交流的哑巴养蜂人。与此相应的“见招拆招”背后,李福长用朴实无华的言行,逐渐诠释出一位中国农村老汉的人生智慧与良善品格。《过昭关》剧照坦白讲,这一连串的“无巧不成书”还是多少见得“作者”霍猛的情感倾向与议程设置。继而读解出他对“厚人伦、美教化”田园牧歌生活的追挽和珍视,甚至还可以读出几分“反智”的意趣。但霍猛显然不想在电影中唱任何高调,同时也在小心翼翼地同所谓“主旋律”保持着距离。就像电影片尾打出“想念爷爷”的字幕告白,素人杨太义饰演的“爷爷”用丝毫不着表演痕迹的“表演”,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人们在观影时的警觉与挑剔——你很难想象他还可以再把别的什么角色演得如此出彩,以及如果换用职业演员来出演这一角色,能否达到如此高度契合的浑然度?在这部电影中,演员与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共生为彼此依存与成就的关系,最终成全了此次霍猛的内心告慰与艺术追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过昭关》不想就任何“宏大叙事”表达意见,但作为人物自身成长的背景与小传,乡土中国的私塾教育与1949后中国人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还是通过人物间不多的几句对白,勾勒出沧海桑田的历史纵深感。这又反过来让人多少咂摸出《过昭关》何以在当下戳中不少人泪点的缘由,某种意义而言,它有点像罗中立1980年创作完成,而今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内的大尺幅超写实肖像油画《父亲》,后者当年曾给广大国人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40年后,我们既可以说彼时的《父亲》终于成了而今风烛残年的“爷爷”,更可以讲乡土写实主义的艺术追求与附着其上的家国情怀其实并没走远,它或许就沉淀在世人内心某个地方,是“坐在疾驰列车”上的我们依旧过不去的那“关”。【对话】“广院法律系的文艺男青年”澎湃新闻:我注意到做电影的你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中传”法律系毕业?霍猛:这问题前阵子刘雨霖导演也问过我,她是2005年上的中国传媒大学,我2002年考上大学,那时还是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因为刚把矿大东校区很多专业和师资力量全合并过来,所以有了法律系。我当年本想做记者的,所以报的是北广新闻专业,结果进校门被调剂到了法律系。说实话,我法律专业很一般,反倒是北广浓厚的艺术氛围影响了我,我开始发现中学时在录像厅看的那些港片并不是电影的全部,所谓的强情节剧情也不是“必须的必”,原来一个人在电影里是可以看到自己生活的。这其实就跟你阅读经验的积累是一样的。初高中可能会喜欢看武侠小说,不期然有一天你看到了莫言,你看到了《百年孤独》,你发现原来文学是如此丰富多样的,电影也是丰富多样的。所以在大四毕业前,我下意识地选择了考研,还是中传的电影创作方向。研究生阶段,身边就有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我们那个寝室就有学创作的,也有学理论的。大家没事就聊电影,我发现本科导演系上来的同学对待电影的看法基本还是课本上那套,反倒是跨学科跨专业背景,甚至有些在社会上工作一段时间再回炉的同学看问题常常有高见。片中孙子李翊宁的饰演者李云虎澎湃新闻:比如说?霍猛:书本上关于电影的讲解其实都是戏剧那一套东西,起承转合,按部就班。它很难教给你什么叫作者电影,什么又是导演个人风格,以及导演的美学观念。我觉得这个事儿是特别重要的,对于大部分商业片来讲,它的根儿其实就是一个戏剧故事,但有很多作者型电影,它已经挣脱了戏剧性的那套甚至是反戏剧的,它呈现的是一个作者个人的世界观、哲学观,体现了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对人性和情感的思考。《过昭关》片场照澎湃新闻:每年中国大学影视创作相关在读的研究生可能数以万计,我想知道你怎么把梦想付诸于实践的?霍猛:考试这事我从来不发怵,当年还考了个公费。在传媒大学的那种氛围里,我本科时就看过很多艺术类专业同学拍出的短片,觉得也不过如此,我也可以拍。后来用DV我拍过各种各样的短片,每一个短片训练目的都不一样,有训练人物关系构建的,有训练你对戏剧冲突理解的,还有是训练你处理结构能力的。每个短片都在做不同的尝试,我记得人物冲突的那个短片,我尝试的就是通篇没有一句对白。还有一个是讲结构的短片,我尝试的是全篇都是手持来拍,其实这都是在训练自己的电影语言,训练自己剪辑等各方面的能力。那个时候很多同学拍短片,都愿意找表演系的学生来演,但我基本上从来没有找过表演系的,因为我发现自己写的剧本就不是那种人能演的。澎湃新闻:你写的都是什么样的剧本?霍猛:2007年暑假,我回到家乡拍了一部20多分钟的短片,片名叫《宏光的假期》。故事就是讲一个叫宏光的小孩儿,父母都在外打工,他同一个叫铁柱的小伙伴在乡间游走。短片里爷爷的角色就是我爷爷自己演的。暑假快结束的时候,铁柱没考上高中要去打工了,一种离愁别绪缠绕着宏光,他好像是成长了,更加内敛了,但又有了新的迷茫。这片子2008年的时候拿下了北京大学生电影“DV单元专业组”最佳剧情片奖,好像之前宁浩也拿过类似的奖项(2001年,宁浩凭借学生电影《星期四,星期三》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奖项”最佳导演奖)。通过这事我也认识了张杨导演。我前些天还把这片子找出来,当时就一个话筒收音,效果真是糙得不行,但我依旧很感动,因为自己用影像拍到了自己的爷爷。也是通过这个片子我认识了张杨导演。“我并不想强调什么,只是想讲述老人一生所受到的波折和困境”澎湃新闻:也就是说在《宏光的假期》中,你已经在尝试塑造一位老人和一个孩子的银幕关系。特别的,我注意到此次《过昭关》中也致意了自己的爷爷,片中角色李福长是否带有他的影子?霍猛:是的。我的爷爷是一名乡村教师,在“鸣放”的时候,他喊口号时把“打倒……”和“保卫……”喊颠倒了……再加上平日里上课,他是受过学堂教育的,比较固执,对那时学校天天搞运动,学生停课出去游街明确表示过反对,所以就被打成了“右派”,在劳改农场里呆过几年。在老家,我爷爷就是那种“不太会办事儿”的人,一方面比较固执,一方面又很幼稚。但我从小就和爷爷关系很好,晚上常一起聊天,他会给我讲过去的故事,高兴的时候还会唱几句《卖报歌》。有一点,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他给我讲的故事基本都是那些感动他的事,比如当年他最困难的时候,谁送给他一双布鞋。也讲到他平反的那个冬天,乡里干部完全可以等雪化了再把平反通知书给他,但人家接到文件后,冒着大雪走了十几里路,过来把文件给了他。这些经历都融进了李福长老人的塑造,我并不想强调什么,只是想讲述老人一生所受到的波折和困境,他们那代人确实经历过那些过往。关于那代人经过的历史,不是你不关注它就不存在了。历史已经发生了,就永远存在。当你要拍一个人的时候,他一定是某个历史时刻里具体的人。即便是科幻片哪怕拍未来,其实也是跟历史有关系的,那还没有发生的历史,只要你建构出你的历史观,它就有自己的来处,也有它要去的归途。《过昭关》剧照澎湃新闻:从学生作品到院线制作,《过昭关》前你还有一部《我的“狐朋狗友”》,那部作品的主演名单中还有王景春。霍猛:那会儿王景春老师还没得影帝呢(2013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2019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其实我在2009年前后休学了一年,专门扎在一个剧本里,当时宁浩“疯狂系列”大火,市面上也流行多线索叙事的作品,我也照着这模式写了一个,这剧本乍一看写得挺工整,该有的都有,符合当时流行的东西,但是流行的东西很快就会过去的,你在追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落后了,所以前前后后忙活了一年可还是没拍成。《我的“狐朋狗友”》是2016年上映,2012年拍的。当初的名字叫《我的四个好朋友》,后来架不住投资人支招儿,改成了那个名字。电影讲了四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表达人到中年后的无力感。剧本结构有点像《低俗小说》,每一段有个小标题。这个电影需要精良的制作,在音乐表现和布景上都要特别好,才能传达出该有的味道。我总共也就借了400多万投资,开拍后一家投资方突然撤资了。我那段时间每天晚上打电话打到三四点,到处借钱。家里也帮着我一起借,把几乎能够借到的钱全借了。后来问了我妈为什么支持我,她说既然已经开始了,就要把它弄完。后期也是在做一点借一点,借一点做一点,这样出来的东西肯定好不了,跟原来预期相差甚远。当时张杨导演开拍前看过剧本,他是免费给我帮忙做监制。《我的“狐朋狗友”》的失败对于我后面创作有一个特别大的启示:当你手里筹码捅破天只有50分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干一件80分或者100分的事情。这样至少最后完成的是一个能达到基本预期的东西,不管是拍小片还是拍大片都是这个道理。澎湃新闻:你是在一系列电影创作试水都不太理想时想到了《过昭关》这个题材?霍猛:有一天我在马路牙子上走,忽然之间爷爷那句话出现在我脑袋里:他在世时说过,有一次接到一个电话,一位故人想见见。他特别想去,但终究没有如愿就过世了。我特别能理解当时他说这话时的心情,他一定是特别想去看看,只不过是因为他在家里没有话语权,这个想法不会得到重视。导演霍猛在片中还客串伍子胥一角澎湃新闻:但《过昭关》是京剧,不是豫剧。昭关也不在河南,这从文化地理学角度似乎存在争议?霍猛:我从小就知道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故事,京剧里有出戏叫《文昭关》。我没有硬去要求非要找一出豫剧,摊开河南地图,周口在河南东南部,三门峡在河南西北部,两地相隔大概三拃长(一拃意为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五寸),大概是一千华里。我主要是要找一段距离,景色不单调,要经过山川河流。我们在黄河、嵩山取景,卡车那段是三门峡渑池,也是仰韶文化所在地。这些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变化,是想让电影的视觉呈现更丰富一些。电影里有句台词:过了昭关,过潼关,过了潼关还有嘉峪关、山海关……关关难过关关过。其实人生就是这么过来的,爷爷可能面对最后一关就是生死关了,孙子马上要上小学,也要开始他过关的进程——上小学之前,他的社会属性基本上还比较单薄,到了小学之后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了。记忆中的乡村澎湃新闻:不说外片,但就之前的国产电影而言,祖孙互动的模式让人想到当年北影厂李丁老师的《天堂回信》,而一长一幼的结伴出行模式也能让人想到张丰毅当年的《跟我走一回》,你怎么定义《过昭关》的类型?霍猛:我始终不认为这是一个公路电影,公路电影是一种商业类型片,跟美国的汽车文化有关,人们上路的时候会遇到危险,会逃亡,或者追逐,或者是救赎,但是《过昭关》这个电影上路的目的跟那些完全都不一样,我觉得上路的目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爷爷在跟这个世界告别,一路上其实是在说再见。澎湃新闻:杨太义和李云虎这一对饰演爷孙的演员是全片的一大亮色,可以说他们的形象立住了,电影本身也就立住了。片中爷爷李福长的饰演者杨太义霍猛:杨太义本来就是位越调演员,当时能找到他,也是托福乡村其实还是一个熟人社会,他是我亲戚从邻村介绍来的。我当时看重一点,他本身有舞台表演经验,解放天性这关是过了的。孙子这个小演员,当时面试的时候来了很多特别漂亮的孩子,我觉得感觉不大对,最后才找到的李云虎,让他跳跳舞说几句台词就能大概判断出他在银幕上的表现,他的表演空间就在那里,真正去拍的时候就是每一场戏具体调整的问题了。当然还有一个关键点,这个孩子得刚掉了牙。当全部拍摄结束的时候,我就拉着他们送回家,车走在高速上,外面下着雨,车内就是四个人,我、小孩,小孩爸爸和杨太义老人。忽然老爷子对小孩说,我给你讲个后羿射日的故事吧,讲到一半,老爷子忽然就看着窗外不说话了……那一刻我特别感动,一种真挚的情感,一种离愁别绪弥漫在车内,我当时就想,一部电影能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建立起如此亲密的情感,那这个电影就已经功德无量了,那一刻我的内心非常满足。这个电影有它的意义,那可能不仅仅是票房数字,我认为就是这一代人,也就是我爷爷那一辈人,我把他们留在了银幕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票房成绩。哪怕几百年之后,有人要了解如今中国的乡村状况,他可能会拿这部电影来看。澎湃新闻:看过电影的人都觉得杨太义老人的台词太牛了,写得不错,说的也就像是长在他的身上。霍猛:每次开拍前我都会让老人看几遍剧本,然后让他用自己的话来说对白。其实电影里面有很多旁人听来很有哲理的话,我觉得都是老人自然流露的东西。我忘了哪看过一句话说,你只要在一句话后面加上破折号,注明尼采、叔本华还是鲁迅,这话就立马听着特别有哲理。其实哪有那么多哲理呢,哲理跟哲理之间还打架呢。老人说的话,很多就像是我和我爷爷之间的交流,其实就是哪一句话你真听进去了,跟你当时的心境发生了共振,也就被记住了。我高中时曾被学校劝退,当时我爸为了这就要和我断绝父子关系,我爷爷对我说了一句话,“你怎么都行,只要别犯罪就还是我孙子。”这话要说是个最底线的要求了吧,但我当时听完就哭得稀里哗啦的,真正像打在自己心里一样。澎湃新闻:你刚才说你记录了如今乡村的情形,但会不会有人会觉得,你镜头中的乡村有点太过理想化了。霍猛:我在乡村呆过,村里面的确会有一些尔虞我诈,但这只是一部分。我总觉得有一段时间乡村有一点被妖魔化了,但凡一想到人性扭曲的部分找不到背景板了,就给放到乡村。于是乡村成了一个大家在做艺术探索时,可以随便来捏的环境,事实上乡村真实的生态状况,在银幕上是缺失的。在我看来,乡村的凋敝是不可否认的,现如今村里基本全是老年人,这是实际情况,乡村社会正在瓦解,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大家现在都要往城里走,要赚钱,要生活,要活得好一点,但乡村不具备让你经济上富足,去享受那些物质生活的条件,自然而然人会往城镇走,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趋势。但我们就要把乡村给扔了吗?我觉得对一大部分中国人而言,乡村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故土,是我们的家园,那真的有我们的根儿。哪怕是现在在城市里面的家庭关系,之所以还是东方式的,而不像美国那种18岁成年以后就各过各的,根儿上还是因为这么多年的乡村的生活。我认为我未来还是会多拍一些能够触动自己的东西,拍一些在自己的认知体系里觉得值得拍的东西。我准备再写一个故事,是90年代的整个村庄的故事,有四五组家庭,因为那个时候的乡村还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基本上一样,宗族社会,家庭关系,婚丧嫁娶,就是我记忆中的乡村。这套东西其实就是从92年93年之后开始瓦解。我想拍的就是瓦解之前的那一下,就是当时已经感觉那个趋势不可阻挡了。

龙江颂

《我不是药神》的导演和编剧竟然都是他!

在大多数人看来,电影导演,是一个属于"天才"的职业,和大多数行业需要多年积累才能有所成就不同,太多的电影导演,靠处女作就惊艳了全世界。在18年用处女座轰动影坛的文牧野绝对是"天赋型选手",由他编剧并执导拍摄的《我不是药神》一举拿下"金鸡"、"金像"、"金马",跻身"三金导演"的行列。2018年,《我不是药神》国内票房31亿,豆瓣评分9.0。从默默无闻到站上顶峰,文牧野只用了一部电影。第一次执导电影,就能将一个如此沉重的现实题材打造成现象级电影,从这个角度看,文牧野绝对是天才导演无疑了。但是如果你翻开文牧野的人生履历,就会发现,《我不是药神》并非天才的灵光乍现,而是一个电影热爱者的厚积薄发。从文牧野的求学经历来看,他很难算得上那种天纵奇才——本科毕业于东北的一所三本大学,考研考了整整三年才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虽然直到33岁才执导《我不是药神》但是在那之前,文牧野在学生时代,作为导演和编剧,一直没有停下拍摄影片的脚步。与其用"天才",不如用"功夫不负有心人"来形容他今天的成绩。而《我不是药神》的背后,是文牧野长达两年的剧本创作,和近乎于偏执的执导方式。谭卓回忆,在演员压力大的时候,他不会刻意安慰,而是希望演员在表演中自救。那时候谭卓觉得,这出戏一定能成。在拿下"三金"后,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文牧野却保持冷静和谦逊。这样一位天赋与努力并存的低调导演,值得我们给他更多的关注,也期待文牧野带来更多触动人心的好作品。

能知

95后北漂的人生:有人三战考研,有人为爱负债,有人无奈离开

投稿来源:沸点Point90后逐步“老去”,95后正走向台前。这些95后新面孔,对于外界来说多少有些陌生,但在他们的身上,人们依旧能够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尤其对于那些在外漂泊寻找梦想的人,比如“北漂”、“沪漂”。“飘向北方、别问我家乡,高耸古老的城墙,挡不住忧伤”,黄志明的《飘向北方》这样刻画着北漂人的内心,而那些正在从不同地市、四面八方加入到北漂行列的95后,他们的内心怎么想的,此刻又在经历些什么?2020年末尾,我们采访了四位95后北漂,聊了聊他们的北漂生活,以及未来与梦想。他们当中,长沙女孩程颖,此时正在凭借着“主播”这个新兴职业,走在上升的快速通道,尽管这被很多人认为是吃青春饭,但程颖却希望在北京,通过主播圆梦娱乐圈。95年的豆豆作为一名毕业生,和很多同龄人一样,试图通过考研留在北京这个城市,实现自己的电影梦,但这已经是她第三次考研了,她说,25岁还年轻,还可以再任性最后一把。大熊是一名新媒体小编,因为门槛低、再加上疫情,他必须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最终事与愿违,甚至还因为“盲盒”这个用于减压的爱好,欠了一笔“巨款”,他说现在只想把欠的钱还清,过个没有负担的年。吴磊是四个人当中唯一一个选择离开的年轻人,在北京生活5年之后感到厌倦,他打算远地离开这个城市,而让他灰心的,是让很多人都头疼的房子问题,但不同的是,他还有很多人所没有的退路。豆豆,95年,学生第三次考研,北京就是我的电影梦我今年25岁,毕业两年了,今年是我第三次考研。2018年,大四,还没毕业,在学校里考的第一次,考的导演系。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根本没有做好充足准备。当时其实没有跨专业考研的经验,以为自己平时对电影足够了解了,心态上还没有那么重视。那次考的成绩其实总分不低,英语政治我都很认真复习了,但专业课的分数没有过线。我的室友们好像对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我从一个普通211一本的中文系,想要考进最好的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可能。但我成绩一直不错,从小就是个非常认真学习的孩子,我就是想试试。那时候,我的三个室友,分别一个拿到了一所香港大学的offer,其余两个人分别在老家和上海找到了工作。就只剩我一个人,没有结局,没有出路。第二年,我没别的想法,就是还想试一次。我想,第一次是专业准备不够充分,但这次我有经验了。努力真的有回报吧,我初试真的了分数线,国家线,学校的线都过了。但谁也没想到我会卡在复试上。现在回过头去看,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觉得是命运,差不多300个人争夺一个名额,我又是个普通学校中文专业的,可能我的确不是导师们的优先级选择。我考研的初衷,是因为我大学学的并不是我自己喜欢的专业。我想学电影,但是当年选择了中文系。一个中文系的人毕业了,接触到的大部分工作机会还是一些文职工作,做做策划、行政这些。我其实一直没有去实习过,别人在实习的时候我就在准备我的电影考试。但是我其实可以想象,一个中文系的普通人以后如果不能成为作家,就大概率会沦为一个每天打卡上班的边缘岗位白领。我认识的一个同专业师姐,毕业之后在一家快消品公司做市场的工作,她经常跟我抱怨,工作日复一日,疲劳且枯燥。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创作,想留在北京,离我喜欢的电影近一些。我觉得考上一个还不错可以学电影的学校,在北京这样的可以讨论文艺大城市,是让我接触到这个行业最快的途径。第一年没考上,我父母都没说什么。他们其实很支持我,因为也觉得追求我喜欢的没什么错。但是我第二年还没考上之后,我妈有一天突然跟我商量,要不要先找份工作,或者考个公务员。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当时其实还是很受伤。那是我第一次动摇,是不是还要坚持下去。其实我这两年复习,最大的压力都不是复习考试这件事本身,最大的压力是我觉得我自己成年了还在啃老。我甚至觉得亲戚们是不是都在背后议论我。我老家在山东,还是很传统的。大家更喜欢毕业有稳定工作的人,小县城里的人也不会在意你是不是追求梦想。后来我为了不让爸妈觉得压力大,也是为了自己短暂的逃避吧,我就联系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个同学,借住到她家里,然后在北京,一边做一些兼职一边复习考试。来北京,也好像是断了自己后路,一种必须要留下的决心。我来北京之后,只去过我梦想的那个学校一次。去那次,是为了听一个讲座,也是为了让我更坚定一下,去看看,在我理想的学校里,大家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今年考试已经结束了。我心态已经比较平淡了,前两次每次考完名单都没有我,最难受的时候其实已经过去了。我知道,年轻啊,梦想这些很虚,可能我的人生也未必会因为考研成功而有什么大的改变,但我就只是想做成这件事。这一年,除了在兼职的时间,我几乎每天两点一线,在家附近的一个咖啡馆和我的小床上穿梭。7点起床,12点睡觉,上午复习英语政治,下午复习专业课,生活的轨迹都被框在固定的时间内。有时候我想,只是不想那么轻易认命吧。但是,如果明年出了成绩,结果还是没考上,我就要认真考虑是否要去工作了。大家都说事不过三,这三次,的确我的能量也消耗的不剩多少了。25岁之前我还年轻,还可以趁着青春任性一下;25岁之后,我可能也要考虑面包的问题了。程颖,98年,带货主播带着一个明星梦到北京做女主播我叫程颖,22岁,去年专科毕业之后,来到北京。我上的专科是学护理,当时成绩不好,只想找个学校上,并不是自己真的喜欢。但我喜欢化妆,喜欢打扮,从小就喜欢。我爸妈也很支持我。我为什么想要来北京?其实就是想到大城市闯荡。我家在湖南,读书也一直在那里,从小就没离开过。我很想到北京看看。当然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心里还有个明星梦。我毕业的时候,看到一个MCN招聘主播,我就跟我爸爸要了几千块钱,一个人来了北京。那时候其实觉得主播好像不难,就是坐到镜头前,化妆,卖东西,我觉得自己可以试试。我们公司其实是买了几百个种子,都给他们浇水,看最后哪一个能长成树。一个运营负责七八个主播,给我们基本的培训,教你怎么在镜头前表现,然后帮着找一个定位,你就可以自己回家,到出租的房子里开播就行。我的定位就是可爱的小女生,教大家化妆的同时带一些化妆品的货。第一场直播,我还记得,面前六个灯,光线直射,晃得人睁不开眼。但其实很快,眼睛就习惯了这个光。直播前选好衣服,假发、配饰通通戴好;清点好直播中会用到的东西,提前上架要用到的链接。然后想清楚今天给大家化个什么妆,怎么卖那些产品,就可以开始。一场直播一般是6个小时起步。第一次特别惨,4个小时,100多个人看,什么也没卖出去。下播之后我非常失落,我发现看着很简单的事情,但做起来并不简单。我不知道在镜头前说什么,也没经验,要去跟观众互动,只知道表演化妆。还没有办法,只能一点点的进步。前10天是最痛苦的,100人、200人,直播间人数增长少得可怜。转变就是突然发生的。有一天,不知道是谁最早发现了这个入口,成千上万的观看人流涌进我的直播间里。我还记得,那一次,弹幕特别快的一条一条闪过,在某一瞬间,其实我很慌。但是很快,我就跟每条弹幕都互动。从那天起,几乎每天不落,完成到现在完成了超过300多场直播,最多的时候一场直播有十几万人观看。从19年底直播到现在,我的粉丝有11万多了。每月带货也差不多能有十几万到小几十万的流水。虽然公司和平台还是拿最大的分成,但是大部分时间,我的收入都能保持在3万以上,有时候达到5万或者8万。我非常满足了,因为我想我还是没有做这个选择,而是在老家找了一份护理相关的工作,那我的收入可能只是现在的十分之一。其实很辛苦,觉得时长不够,就想从4小时到6个小时再到8个小时。有时候,是真的嗓子哑了还继续直播。下播之后其实也辛苦,你必须足够专业,粉丝才可能留下。不直播的时候我都在学化妆,学穿搭。另外就是去进行一些接近表演的培训,我觉得我不能光靠个性留住一点点粉丝,我想吸引更多的人进来我的直播间,我要学会镜头前更自然的展现自己。有人说主播是吃青春饭的,我一点也不赞同这种说法。我和粉丝之间其实有很牢固的感情,说白了,他们愿意看我的直播,最开始是为了学化妆知识,但时间长了,他们就是喜欢上了我这个人。我也会逐渐有自己的个人品牌。如果真的有一天,我播不动了,那我觉得我这些年轻时候的努力,至少能让我有资本去做另外的事情,比如可以去尝试我的明星之路,比如做一个自己化妆品品牌。我没有想太多,这个行业会火多久,主播这个职业的前景是什么样子的,至少目前,它帮助我实现了我以前不敢想的很多事。大熊,96年,新媒体编辑来北京就为图个离家近,却弄的“负债累累”我叫大熊,96年,2019年从广东一所大学毕业。因为我是北方人,想离家近一些,所以毕业之后就来到北京,找了一份新媒体的工作。2020年,我的人生关键词可能就是负债。前一阵子豆瓣上那个负债小组的话题很火,我之前并不怎么玩豆瓣,但是也去看了。我看到很多人,都是迷恋奢侈品,买鞋买包,或者是为了住更大的房子,吃得、穿得更好。但是我发现,好像像我这样,因为买盲盒负债的人的确是少数。我毕业两年,月薪税前9000,我不知道这个工资在我这个年龄段算怎么样的,但除去2800的房租和基本的吃穿开销,我原本每月大概能攒下一两千块钱。去年年底的时候,我还给爸妈包了8888块的红包,为了庆祝我人生第一年领工资。原本我来到北京的原因是为了赚钱,因为这里的工资高,但可能当初也没想到,伴随高工资的一定是更大的压力。今年我遇到一些新状况。疫情之后,我的工作并没有因为在家办公而变得轻松。因为我是个做新媒体的,实际上过去两年我几乎都是没有周末,24小时待命的状态。找选题,追热点,码字,排版,发送之后运营,这个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把我搞崩溃。我其实在19年底就开始意识到我并不是很适合、很喜欢眼前的这份工作。疫情的到来加剧了我的这种感觉。我尝试换工作——后来我想了想,这可能是我负债的导火索。今年的工作市场并不乐观,对于我这种想要再次从零换一个岗位的人来说,状况更严重。我想去做一些偏市场营销的工作,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经验,面试了几次,没有人要我。我实在想逃出新媒体小编的旋涡,但是无果。可能是太苦闷了。压力特别大,但我又不是那种愿意把这些事情分享给家人的人。我总觉得男孩要坚强,遇到事情要自己扛。我在北京也没什么朋友,跟同事很难分享这些情绪。而且因为总是坐着码字,我的颈椎也经常出现问题。总之那段时间精神和身体双重崩溃。我还记得我第一次买盲盒。周末我一个人去家附近的商场吃饭,就在大家经常可以看到的那种盲盒自助贩卖机前面停住了。最开始真的纯属好奇,按键、支付,59块一个,买了俩。回家拆开,整个过程,真的很解压。那时候还没有多么迷恋某个形象的概念,但整个过程很期待,很想拆开是自己看中的哪一款。再之后,只要我出门吃饭,路过商场的时候基本都会买几个盲盒回家。那时候我不觉得会花太多钱,总觉得一个也就几十块,一周买个两三个其实不算啥。第一个月的时候大概买了有十几个。随着我买得多了,我发现,盲盒很多门道。比如有隐藏款,有人按照某个系列、某个IP去收藏,还有人二手交易稀有的盲盒赚钱。我开始深入研究,开始还妄想是不是可以通过买盲盒,一边自己爽了,另一边还可以赚钱。大概5、6月份开始,我开始去一些盲盒的专门店里,抱着一种可以“出二手”赚钱的心态,去整个系列整个系列的买。回家拆开,不喜欢的就挂上闲鱼或者在一些盲盒二手群里出售。买的范围也开始从基础款盲盒,到一些限量款,艺术家联名款和一些大娃。价格从最开始的几十块,到几百、一两千。一个原本几十块的盲盒可能被炒到几百,我还是会买,因为觉得买回来可以升值。我自始至终没有过多的关注钱这个问题,花了都可以出二手赚回来。到10月的时候,我想去外地参加一些潮流玩具的展会,买机票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本来就不太多的存款,交完三个月房租,就剩下1000多。我太想买到展会上的限量款了。我后来就在某平台借到一万五千块,买了机票去了展会。那次展会上,我买各种玩具花了8000多,卖掉6000。这其实更坚定了我卖二手可以赚钱的想法。但是我没有想到,能卖出去的还是少数。而且好像我更喜欢买的过程,怎么去卖就比较没心思经营了。随着我买的数量增加,买到的没啥用的也就越来越多,闲鱼上的成交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到12月的时候,我的出租屋里已经攒了400多个盲盒、玩具,其中我舍不得卖,想要收藏的可能也就四五十个。我没去统计我一共在盲盒上花了多少钱,但是我到现在已经负债6万了。这其中除了我因为房租到期搬了一次家,房租涨了500块,大部分的开销还是在玩具上。我的各种借贷工具上的额度不断上涨。我现在在三个不同的借贷产品里分别欠着8000、4万,和1万块,这都还不算它们各自的利息。这半年以来,我和我仅剩的一点工资,就在这些借贷产品不停上涨的额度里循环。2020年过去了,我不仅没有换成工作,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还陷入一个奇怪的消费怪圈中。我想起来去年过年我还给爸妈红包,今年想的却变成了怎么能尽快把钱还清。我的北漂生活就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我想换工作,但疫情让这变得很难,我的压力很大,恰好盲盒释放了我的压力。我至今没想明白,我是怎么一步步把这么多钱花掉的。自责、后悔,这些我都没太去想了,我只是觉得压力更大了。经常睡不着,想着怎么能快点把钱还上,回家过一个没有负担的年。我已经想办法把我的公积金里的钱取出来,想再在周末接一些微信写稿的私活,无论如何,得靠自己把债还上。我不想新的一年,是从欠债开始的。吴磊,97年,产品经理租房,是让我离开北京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大学就是在北京读的,加上工作了一年,今年在北京已经第五年了。其实留在北京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我是北方人,加上读书实习都是在北京,找工作的时候我也比较顺利,觉得至少有了可以留在这个城市的资格。但今年这个短租房暴雷、疫情这些都是压倒我的稻草,五年来,我正式开始严肃考虑离开北京的问题。我毕业之后在一家互联网初创公司做产品经理,其实还算不错的工作,同事们人都很好,我的工资也算比很多同班同学都高的。但是北京的生活压力太大了。首先击垮我的,就是租房。上学的时候住在学校,真的不知道大城市生活的残酷。实习还没转正的时候,我就在开始找房子。我很想一个人住,觉得享受一个人的空间是工作后最基础的自由。因为我的大学就已经是合租生活,所以我一直都清楚,如果不自己住,生活就是租来的,根本不由自己控制。所以很自然的,我把找房子的范围锁定在了那些XX公寓上。这些公寓完全符合我的要求,比合租贵一些,又不是我住不起的一居室整租那么贵。他们通常都经过还不错的装修,面积不大但五脏俱全。其实在它暴雷之前,我一直住的都很舒服。下班回家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小天地——直到我所在的短租公寓也暴雷了。我的房租是押一付一,那个时候得知暴雷的消息,其实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下一个落脚点。这时候才是让我苦恼的。我平时工作很忙,其实并没有太多时间看房子。但我又真的不想将就合租。但是完整的一居室起租价就是5000多,我根本负担不起。开始跟着中介看了几套房子,周末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上面,一天能看三套。也有比较合适的,价格就是最大的门槛。后来,我改变策略了,价格、房子质量和交通,我必须舍弃两样。我就选择了离公司比较远的地方,开始看那些没有电梯的老房子,我想我租过来之后,可以自己改造。就这样,我在靠近南城,找到一个一居室,押一付三,月租4300。我最开始安慰自己,至少在接受的了的范围内实现了租房自由,可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了,而且也算比较成功躲过了公寓暴雷的影响。但好日子没过多久。我经常需要加班到十一点,十一点没有了地铁,我只能打车回家。我们公司在海淀,我夜里回家的起步价都是80多。我们初创公司,也没有人说会给你报销。早上上班早起,上班路上一个小时,先骑单车再换乘最难的4号和10号线,在地铁里被挤成肉饼——这些其实我都忍了。把我击溃的是打车的账单。有两个月下来,我一看滴滴账单,我在打车上花的钱将近2000。除了加班的时候,白天经常出门着急了,也会打车。我一看到账单,当时就崩溃了,因为我一个月可能也就能攒2000。所以我就想,还是得搬家,需要离公司近一点。就又开始了新一轮找房子的过程。这次不光需要找房子,还要把我没到期的房子转租出去。我开始在豆瓣发帖子,开始联系中介,在别人来看我的房子和我去看房的事情上花了特别多的时间。差不多到10月的时候,我真的累了。我第一次开始思考在老家的生活。虽然我家只是个三线的城市,但也是应有尽有。最重要的,有一个宽敞的家,什么电器都有,有宽敞的客厅和沙发,还有会给我做好饭的爸妈。一旦开始有这个想法,我对找房子的事情就开始松懈了。一方面租房真的太累了,耗时耗力耗钱。另一方面,我的确开始渴望在老家过另一种不需要那么累的生活了。我思考了回家可能做的工作,回家之后能怎么养活自己,回家之后会不会无聊。给我爸打过一次电话。我爸爸一辈子都在一个事业单位坐办公室,他一听我的想法就说,“在外边累了就回来,离开北京也没什么可耻的。”就是我爸爸的这句话,卸下了我脑子里所有的负担。我这才开始审视自己,其实我留在北京几乎是出于一种惯性,我没有想过这种漂泊、需要特别努力才能活得差不多的生活是不是适合我。而自我审视了之后,我也才意识到,我就是想过一个小城里的安逸人生。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彻底释怀了,我不再找房子,跟领导沟通了,年底拿完年终奖后就会辞职,我爸会帮我在老家找一份工作。2021年2月,春节,我就会离开北京。这一次,就不会再回来了。*应采访对象要求,豆豆、程颖、大熊、吴磊为化名

迟缓者

张静初被“导演太太”集体封杀,现到无拍的境地,真被封杀了?

这几天屡传张静初被“导演太太团”集体封杀,从一线明星到无戏可拍的境地,真的被封杀了吗?在这几年的娱乐圈,总是在此刻火的,下一刻就销声匿迹。更新换代太快了,稍不注意就被淘汰了!张静初作为一位外貌与实力同时兼备的实力女演员,也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也许00后好多小朋友不知道,但是在80后和90后眼中,张静初还是很有知名度的,他的戏路很广的,,对剧本也是有着非常深的功底,所以在她演出的时候演技在线。可是这样一位外貌与实力同时兼备的实力女演员,在网上被传言道,被导演圈的太太们集体封杀,作为实力派演员的张静初,现在参演的作品特别少,极少出镜,是否真有此事?还是另有隐情!本来在毕业以后,准备考研去当老师,因为机缘巧借进入娱乐圈,在她23岁的时候出演了顾长卫导演的电影《孔雀》,结果一夜成名,各种奖项拿到手软。坊间一直传闻这个电影的女主角是章子怡,因为档期的问题,所以才轮到张静初担任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出道随之就随之出名,这是娱乐圈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梦想,因为在这部电影精彩的演技,大火的她又参演《七剑》获得了最佳女配的提名。大火之后的她肯定要有花边新闻,张静初与导演顾长卫的绯闻也慢慢散播开来。其实对于传出绯闻并不稀奇,主要人家顾长卫已经有家庭了,如果那时候俩人在一起的话,肯定对张静初的前途有影响,但是,那时候身正不怕影子歪的他俩,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而是继续合作。虽然张静初这么多年出演了不少影视剧,但是更让人们感兴趣的是她与导演们纠缠不清的故事,和导演章家瑞合作被拍到,在和冯小刚合作传出绯闻,这可是合作一个导演,就传出一个绯闻。那么张静初被封杀是真的吗?到底是如何呢?其实在最近话题度挺高的节目上《花花万物》中就有做解释。表示因为有好几年没有出演影视剧就被传出:“被导演圈的太太们集体封杀”事件,她自己对于这件事情也是非常愤怒的,不过她觉得子虚乌有的事,何必解释呢,没想到被网络上发酵以后,夸大其词越来越离谱。但是她本来就是一个佛系女孩,平常的生活就是练字。抄经书、种菜等等,完全就是“老年人”生活。张静初年轻的时候也不逊色娱乐圈“四旦双冰”,她也是站在演技巅峰!但是在这几年的娱乐圈时代,有实力没有竞争力也不行,在巅峰的时候回归平常,想着再去巅峰的时候是很难的。路是自己选的,该怎么走就是自己了。因为张静初的佛系心态,也许有一天可以重新开始。重回演技巅峰,再次回到拿奖拿到手软的时候!

浮城记

她被名导演太太集体封杀,还踩范冰冰裙子,从国际影后沦落到整容配角她却说别可惜

她被叫做“小章子怡”,是实力派影后,也是文艺片女神,是四旦双冰最强劲的对手和接班人,却因为丑闻缠身沦落成网剧女三号。她就是张静初。张静初,原名张静,1980年出生在福建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在山区里长大,每天的游戏就是捡石头、摘野果子。活像一个野小子。1995年她在福州师范艺术学校毕业,开始在东南卫视工作。1997年她自学考进中戏导演系大专班,她带着这几年积攒的工资,只身去了人地两生的北京城。上学时她拍了一些广告和戏但都没有火,毕业后也成了“北漂”中的一员,她自强自立,工作认真,努力,对接戏坚持着“要接就接最好的”的信念。有人说她改了年龄,不然就是天才。成功除了需要天才和勤奋,更需要机遇。机遇最终还是来了。2003年,她遇到了贵人顾长卫的《孔雀》。据说顾长卫的《孔雀》女主角本来是章子怡,但因为档期问题错过了。张静初向剧组自荐,最终通过多轮试戏拿下了女主一角。她饰演的“姐姐”,敏感,执拗,非常理想主义,她为了梦想努力,却被现实折磨,她将姐姐内心的不甘心和神经质都演了出来,深深震撼了观影的人群,她一举成名。她凭借这部戏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时代》周刊称她是“亚洲英雄”,BBC访谈赞她为“中国最热门的影星之一”。因为外型和成名史都和章子怡相似,“小章子怡”的称号就叫开了,甚至有人说她完全可以挑战“四旦双冰”。2004年,她出演章家瑞导演的《花腰新娘》,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2006年,她再次和章家瑞合作《芳香之旅》,凭借惊艳演出拿下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她就此成为国际A类电影节影后之一。2007年,在顾长卫的力荐下,她获得出演尔冬升的电影《门徒》的机会,获当年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也是这部电影为张静初开辟了香港市场。张静初在戏里演了一个女瘾君子,真实的表演让观众一度以为她真的吸了毒。张静初拍戏很喜欢拓展人物的多面性。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在开拍半年前就开始与女性吸毒者接触,观察她们的生活,和她们交谈,开拍后每天想象自己处在不幸福的状态。最后一场毒发身亡她被老鼠啃食的戏,她坚持自己演不用替身。她的刻苦和“不择手段”把尔冬升都惊住了,他称赞她对电影非常专心,宁愿她偷懒。同年她与成龙合演《尖峰时刻3》。2008年,她和德国名导佛罗瑞加仑伯格合作《拉贝日记》,影片以亲历者视角讲述了“南京大屠杀“始末,她一口流利英语让她交流毫无障碍,学英语的初衷却只是为了考研。2009年,她凭《天水围的夜与雾》再获金像奖提名,这一年还有她的《红河》、《窃听风云》等电影上,被媒体称为“张静初年”。2010年,她出演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被提名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相信看过的无不为她的演技动容的吧。无论商业片还是文艺片,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只要是她出演的戏都有口皆碑,而她的演技和刻苦也一直被大家看在眼里。她一直被预言是下一个章子怡般的国际巨星。但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她突然就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张静初说她是要用一年时间找回自己。因为暂时没有想拍的电影,还因超高强度的工作感到疲惫不堪,不想被捧杀,也不愿意自己被定型。“演员是一个往外掏,往外付出的一个表达的这样一个职业,如果再不往里头进东西的话,很快就挺空的,好像会觉得没有方向,没有激情。”但再次归来,她的事业却一落千丈。不仅选片水平下降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还屡遇不顺。2012年她拍了大烂片《天机富春山居图》,开启了她的烂片之旅。13年她自导自演的电影《如果不能好好爱》开机,后由于档期问题,不能做导演。后来这部戏改名《脱轨时代》,由陆川担任导演。和黄海波合作《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接着老黄就被爆出嫖娼就此搁置。本来接了大热的《三体》可以搏一把,结果又因为种种原因跳票了。还有最近上映的《侠盗联盟》,虽然集结了刘德华、舒淇、让雷诺,也没听见什么消息。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她竟然还接了网剧《画江湖之不良人》。其实网剧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她接的角色连个女二号都算不上。面对大家的质疑,张静初自己也说运气不好。她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就当作是“修行”。”一个演员一辈子能遇到一两个,让人记住的角色已经足够幸运”。一个国际影后怎么就说红就不红了?在娱乐圈混,特别是女明星,名声最重要,但出道十多年,小三,整容,耍大牌,张静初似乎每种丑闻都占了个遍。传的最厉害的是她很“爱睡”大导演,于是被导演太太集体封杀了。第一位要说的就是一手捧红她的顾长卫。据张静初中戏同学说,上学时就常看见顾导来找她,张静初排演毕业话剧《夕鹤》,顾长卫还亲自扛着摄像机为她“掌镜”。之后她还做了顾长卫的助理。《孔雀》拍完还被拍到两人一起吃饭,甚至传闻顾长卫的车震门对象就是张静初。绯闻频频爆出,当事人自然是持否认状态,顾长卫的老婆蒋雯丽不开心了。她常带着孩子去片场监工,传闻还在片场甩过张静初巴掌。后来顾长卫的电影《立春》,蒋雯丽亲自上阵做了女主角,还逼着老公把张静初的戏都剪掉,不允许她出席电影发布会做宣传。后来又有了顾长卫车震门,和蒋雯丽养小鲜肉的花边新闻,这段往事也被搁到了一边不提了。第二位是带她得了国际影后的章家瑞导演,他们连续合作了三次电影,章家瑞多次在媒体面前夸赞张静初。后来被拍到他频出入张静初的家引发了八卦。接受采访时,章家瑞表示自己只会爱上戏里的人。对了,他也是有老婆的。第三个是大导演陆川,那时候他正和女演员秦岚在一起。张静初被爆出插足被秦岚捉奸在床的丑闻。虽然陆川本身就很花心不检点,但因为有前科,张静初又被拉出来骂了一通。但之后大家都出来澄清了,秦岚也说相信他们。张静初一直表现地很淡定,说这都是大家编的。但还是很多人认定,她事业不顺一定是因为导演太太的封杀,她本身没有背景权势,现在人脉也断了。2011年,张静初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能接的都只是一些不怎么样的项目。除此外,她还有一个“初夜门”丑闻。09年,张静初凭《天水围的夜与雾》获金像奖提名,突然有媒体爆料称某投资商豪掷千万,点名要张静初陪酒,甚至愿意花费3000万买她的初夜,不过遭张静初断然拒绝。对“潜规则”说“不”原本是值得称赞的,但因为澄清不及时被传得满城风雨,再想挽回形象已经来不及了。除此外,还有“耍大牌”的新闻不时爆出。陆川曾经发出一段视频,张静初和班嘉佳在宴会水池边拍戏,张突然情绪激动地走向班猛推,两人纠缠中掉入深达140公分的水池,据悉,剧本中并没有这段戏。更劲爆的是她还曾经得罪过范冰冰,据说第一次参加金像颁奖礼,她就一脚将范冰冰的裙子踩在脚下。怕走光的范爷当时吓了一大跳。很多人说张静初年轻气盛故意为之,而她之后的不顺大概是遭到了范冰冰的报复。还有女明星最怕提到的整容,一次上节目,她被吐槽额头突出像寿星。你越不红,被踩得就会越狠。再后来为了挽回下形象,张静初在微博上自曝,在成都三岔湖放生了47万条泥鳅,然而她的善举得到的是网友群嘲,有网友痛批她破坏生态环境,是杀生。她不得不在微博道歉,并称自己智慧不够。被黑被骂了怎么办?骂回去继续炒作博眼球?上节目哭一通找同情洗白?这些张静初都没做。她只是很平静地接受着一切攻击。“有些事,如果你在意它,它就是是非;不在意的话就不是是非,很快就会过去了。所以还是要学会调整自己,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别把自己的烦恼太当回事,一切都会过去的,时间可以让一切都成为过去。”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她开始尝试禅定修行,还放空自己去旅途中释放焦虑。“问题若是有办法解决,就不必要担心。若是没有办法解决,那么担心也没有用。”除了还在坚持拍戏以外,她把时间用来读书,写文章,和粉丝分享心得和见解。领养一只狗狗。插插花。四处去走走。她的微博里,没有仇恨抱怨,她只是在平静而努力地生活。而对于大家对她的可惜,她也只是微笑说,不要可惜不要着急,会有好的作品。她很努力去做一个好演员,不做明星或者其他那种不是那么重要的事,就这一点就值得人去尊重。

红茶镇

戏剧与影视学_电影学方向考研推荐参考书目

#中国美院考研##电影考研##影视学考研##优塔教育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样式,并建立起现代电影工业。电影是随着电学、光学等现代科技的发展,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设计等多种艺术类精华而形成的综合性视听艺术形式。电影学是研究电影的创作与制作理论,电影发展历史,以及电影作为审美、文化等现象的科学,分为电影理论、电影史和电影评论三个部分。它要求运用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研究方法审视电影本体和电影实践,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关于考研专业参考书,网上种类繁多,选择合适的参考书,可以快速入门,掌握考试重点内容,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书目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电影(学)考研理论方向指定、推荐或选读参考书目大全。具有初复试通用、涵盖范围广、可读性强等主流教材书目特点。考生可根据自身学历背景、备考进度和阶段、院校属性及特点等进行部分针对性的选读参考学习等,请知悉。该书单由艺术考研联盟电影学方向老师汇总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1.《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3.《艺术学原理》,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广西师大出版社5.《谈美》,朱光潜,三联书店6.《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7.《美学原理》,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8.《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著,李奉栖译,重庆出版社9.《艺术:让人成为人》,(美)理查德·加纳罗著,舒予/吴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0.《艺术的故事》(美)贡布里希,范景中等译,广西美术出版社11.《导演思维》,[美]肯丹西格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2.《电影的观念》,[美]斯坦利梭罗门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3.《电影的创作过程》,[美]约翰霍华德劳逊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4.《视听:幻觉的构建》,[法]米歇尔希翁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5.《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6.《拍电影》,(美)琳恩·格罗斯/拉里·沃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7.《导演功课》,(美)大卫·马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8.《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悉德·菲尔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蒲震元,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刘书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1.《世界经典电影分析与解读》,潘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3.《当代电影》杂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4.《中国无声电影史》,郦苏元、胡菊彬,中国电影出版社25.《西方电影史论》,邵牧君,高等教育出版社26.《中国电影理论史评》,胡克,中国电影出版社27.《电影美学》,姚晓濛,东方出版社28.《电影理论史评》,(美)尼克·布朗,中国电影出版社29.《影视艺术概论》,周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0.《电影批评》,戴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31.《中国电影史》,李少白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2.《影视艺术史》,周星、王宜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3.《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4.《中国电影艺术史》,周星,北京大学出版社35.《经典电影理论导论》,[美]达德利·安德鲁,李伟峰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6.《电影基础理论》,陈晓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37.《纪录片怎么讲故事》,(美)希拉·柯伦·伯纳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8.《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9.《故事》,(美)罗伯特·麦基,中国电影出版社40.《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著,江苏教育出版社41.《世界电影史》,[美]大卫·波德维尔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42.《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德]本雅明著,李伟、郭东译,重庆出版社43.《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44.《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