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对学历的重视,考研生越来越多,其中在考研大军中不乏有保研的同学。很多人都认为导师会更偏向于保研生,因为是保研生,所以本身会更优秀,在考研学习的过程中导师肯定也会比较在乎保研生多一点,但是这只是同学们的一个猜测,那么导师到底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偏向呢?会更喜欢保研生?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件事情吧。做学生的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老师肯定会更清楚,因为接触的同学比较多,比较有经验。通过跟一些老师的沟通才明白,其实导师对于保研生和考研生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偏爱,因为只要跟了一个导师,大家就都是导师的学生,也就是一家人,都在一个屋檐之下。对于团队来说,和谐和凝聚力是最重要的,而且在整个科研中也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不可能只凭一个人就可以成功完成,所以导师不可能去破坏这种和谐的关系。当然,在一个科研项目中肯定会有一个主导人员,导师则会经常把重要的课题交给保研的同学。主导人往往都是自制力比较好的人,做事也有计划性,可以承担起整个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这可能也成为了考研同学心中的“偏向”。不过小编觉得这不是偏向和歧视,导师这样做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于研究生和导师来说,科研项目是很重要的。其实考研生也不用觉得导师偏心,这样安排也是情理之中,如果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不断的挑战自我,通过与导师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多给实验室做出一些贡献。科研最重要的是想法和实验,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天才毕竟是少数,科研还是要靠时间熬出来的,少一些兼职和玩乐,多留给科研一些时间。如果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者想以后留校,可以尝试一下保研。对于一些成绩比较好的,每次考试在年级前几名,而且英语四六级也都已经通过,符合保研的要求就可以去尝试一下,万一保研成功了呢,既可以省去研究生初试的时间,还可以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得到更大的提升。你们对于保研还有考研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为何研究生导师更喜欢保研生呢?导师:2大优势“碾压”考研生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近两年每年都会有超过百万大学生选择考研,但是现在考研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报考人数激增,而导致考研竞争力也日渐增大,很多的学生为了完成考研梦想,从大一大二时期就开始准备着手考研了。但是你知道吗?在研究生导师心中,他们大多都十分喜欢保研学生,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一位导师透漏出,保研生这2大优势完胜考研生。1保研生实力更强我们都知道,考研都是很难的,更不用说保研了,跟是难上加难。除了要求学习好之外,其余的评分也必须全优才行,如果一个学生被学校所保研的话,那么这个学生的实力和能力必然十分优秀,在老师的眼里,这样的学生将来的出路要更好一点,说句大实话,如果这名学生在将来毕业后有所成绩的话,导师也是跟着沾光的,所以说在两者之间研究生导师大多都更喜欢保研生。2更好教这位老师也提到,保研生相比较考研生其实教学过程要更简单点,因为保研生一般来说上的都是本校,毕竟在这所大学里已经待了4年,学生对老师,老师对学生必然会很了解,特别是在导师教导学生的时候,导师更明白这名学生擅长的研究方向与优势,因材施教恰到好处,双方“合作”的过程也更加默契一点。相比较考研生的话,可能是因为开头不太熟悉的原因,双方之间需要很长时间磨合才行,导师对他们付出的精力也要比保研生多得多,花费时间巨大,成果却差不多,所以导师更喜欢保研生。其实,不管你是保研生还是考研生,要是想获得老师青睐的话自己也得有强大的实力才可以,毕竟所处的环境相同,实力强大的人才能更显眼!
关注山东中公教育,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教育资讯!众所周知,想要读研有两条路,一条是参加统考,与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竞争,最终的佼佼者才能笑到最后。另一条则是参加推免保研,提前“预定”高校的研究生名额,可谓是一条读研的“捷径”。这两种学生最终都要分配给导师们一起带着参加课题进行研究,那么许多导师的心里难免会有所侧重,保研党VS考研党,在导师的眼里谁更吃香呢?首先,从学习能力上来说,保研的同学们想要获得保研资格,那么大学前五个学期的成绩一定不能差,至少要在院系内排名前列才能有机会获得保研资格,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保研的学生是“辛苦三年,轻松一年”。因此保研的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是说参加统考的同学们学习能力差,事实上,能够走到最后一步的考生们,如果没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是不可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获得读研资格的,另外,统考是一场全国性的公平竞争,不以出身论英雄,这也会导致很多同学本科阶段成绩比较差,甚至挂科了不少,虽然本科阶段的成绩对考研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导师们一般都会过问几句,这样一对比,保研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其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导师们进行比较的重要参考因素。参加保研的同学们除了学习成绩上要过硬,综合素质也要过硬,因此大家如果参加过保研资格的辩论争夺,就可以看到各路大神的竞赛成绩和活动名次加起来都能超过一页PPT,获得的各种荣誉也是令人惊叹。而考研的同学们在这方面很难有优势,毕竟有这样条件的人,都去争夺保研资格了。最后就是学生的科研能力了,毕竟导师招生上来是要一起参加研究课题的,这一点上,保研的同学们优势也比较突出,因为很多同学在大一刚入学就定下了保研的目标,并为此而采取了许多的方法,跟着本校导师做课题研究便是捷径之一,因为本校导师大多不会拒绝自己班里或者系里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要求,这样保研党们就在最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到了读研时,导师们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自然要更青睐一些。所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比起来,保研的同学们还是占据着比较大的优势的,毕竟能够参加保研的同学都是学校或者院系的尖子生,导师更青睐也是情理之中。当然,事无绝对,还是有不少的导师对学生是考研上来还是保研过来并不感兴趣,他们更注重于学生们读研时的表现,所以大家也不要妄自菲薄,毕竟保研的同学只是少数,更多的研究生招生名额都是留给统考的。
考研报名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研究生统招报名人数超过300万,将有200多万的考生落榜,竞争压力非常大。然而,有一些大学生现在已经是准研究生了,他们获得了保研资格,无需参加统招考试。关于考研,大家讨论最热的话题就是保研生(推免生)和考研生之间,哪类学生更受到导师喜欢呢?通常来说,本校保研>外校保研>本校考研>外校考研。现在很多名牌大学研究生统招名额很少,大部分名额都给了保研生。导师偏爱保研生是有一定原因的,有一些导师对于目前的考研制度存在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保研的学生要更加优秀,更符合他们的要求。考研与高考差异不大,都属于应试教育的一种,而硕士研究生更注重科研能力。导师在带学生的过程中,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某些学生的考研成绩不错,但是科研能力很差,根本达到导师的要求。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各大高校不断加大保研比例和复试比例。目前,各大高校招收研究生总成绩的计算方式都是笔试50%、复试50%。某些考生初试成绩非常高,到了复试时,很多问题回答不上来,这种考生就有可能被刷。考生笔试成绩特别高,复试被刷之后,总会传出一些“歧视”之类的争议,对学校名声不利。保研名额的增多,从一定程度上就会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保研学生参加夏令营后,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察。保研生基本都是本科时期非常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考研学生的水平层次不齐,有很大一部分达不到科研标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把保研生和考研生分别比作是A、B两筐苹果,A筐里面的苹果基本都没有腐烂,好苹果占90%,B筐里面的苹果腐烂的较多,好苹果仅有30%。如果只能挑10个苹果,导师肯定愿意从A筐里挑选。然而,每件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有部分导师一开始不会把保研生和考研生进行区别对待,他们只看重学生的能力,综合能力较强的,肯定会更让导师青睐。有些研究生平日里不听从导师的课题安排,科研成就不显著,不管你是保研生还是考研生,导师都非常讨厌。
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 今年的“考研大军”人数突破了341万,比18年的290万多了51万,考研的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考研的两天时间里,考研相关的话题一直有着相当高的热度。考研的人数每一年都在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也越来越大。很多考生都期望能通过研究生的学习更好地完善自己,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更好地表现自己。那么同样是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对保研进来的学生和考研进来的学生更倾向哪一种呢?一般来说,导师更偏爱保研进来的学生,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导师更喜欢推免生的原因很好理解。考研分为两部分,初试和复试。很多考生初试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结果入学之后导师发现有一小部分人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研究能力都达不到导师们的标准。而保研的考察手段就比考研的要丰富得多。一般只有非常优秀的学生才能获得保研资格,至少他们的绩点是名列前茅的。那么多次考试的成绩占优和一次考试的成绩,肯定是保研进来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来说强一点。很多学校还开展了科研夏令营,除了查看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能力外,在科研夏令营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进行考察。所以保研进来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能力不弱与考研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也有着一定的保障。因此导师更喜欢带保研进来的学生,至少他们在实际的科研能力上会比考研进来的学生更有保障一些。所以导师偏爱保研进来的学生也就理所应当了,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保研就比考研要好呢?保研虽然更容易获得导师的青睐,但是如果考研生复试的时候给导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日后的相处中表现出不错的实力的话,导师自然也会重视考研生。保研虽然不用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什么太大的复习压力,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保研的机会,而且要保研也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保研的前提是要努力三年。一般来说只有绩点分非常高的学生,并且有着很多不错的“硬件”——比如:四六级高分、有竞赛加分、有科研经历及文章,等等,这些学生才有学校珍惜的保研名额。而这些东西都需要本科前三年不断努力才能获得,因此才有保研需要努力三年的说法。保研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一定要努力提高绩点,绩点不达标,保研基本没戏!虽然每个学校在选择推免保研学子时计算绩点的方法可能有点差别,有些是按专业课绩点来排名,有些是按大学四年的综合绩点来排名,但不管是哪种方法,提高绩点都是要准备保研学生所需要做的事情。不过保研的学生相比考研考进来的学生也有自己薄弱的地方,最直观的地方就表现在理论基础上。由于保研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考研的阶段,不会像考研的学生一样,为了备考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因此他们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能力可能相对来说会薄弱一些。而且考研的名额有限,竞争力也比较大,因此考研对于期待一个更高平台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途径。考研相比保研来说还有许多其他的优势。考研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和能力程度来选择和报考自己心仪的院校,也让自己在大学中有一个目标,不至于因为迷茫而蹉跎岁月。考研不只是一个结果,还是一个过程,它能让我们拼搏,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能让我们不甘平凡的心更加进取。虽然说导师对考研进来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画一个问号,但是这种“疑问”是可以因为努力而被消除的。导师偏爱保研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比考研生更有保障,因为保研生往往在本科期间就已经跟着一些老师做了一些事情了。所以我们要消除导师的这种疑问就要从根源找到问题,对考完研的同学来说,如何在复试的时候给导师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很重要。在成功考上研究生之后,也要努力做好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让导师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感官,让导师看到自己的综合能力并不比其他任何人要差。其实不论是保研还是考研,导师爱的都是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只是一般来说保研生各方面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考研生更有保障一些。所以要消除导师的疑虑,得到导师的重视和喜爱,还是要把自身的能力提上去,这也是我们要读研的人对自己的更高要求。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读者朋友们对保研和考研这二者有什么看法呢?
这几天,塔主看到有部分学校的研究生院正在开展硕士研究生“双选”招生的工作,也就是跟找工作双选会差不多,导师和研究生都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填到系统里,导师选学生,学生选导师,最终到达“双选”的目的。塔主不禁会想到,作为导师在选研究生的时候,面对保研的学生和考研的学生,到底哪一类学生更加受导师喜欢?我想很多导师和塔主有同样的问题和疑惑,要想彻底搞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分析一下保研生和考研生各自的特点。对保研生而言,一般都是在本科期间品学兼优型的学生,因为他们为了获得这个保研资格,在本科四年里没少花力气好好学习,因此,保研的同学而已,其实在专业知识上看,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保研的努力在于平时,而且这些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在性格上比较执拗,高高在上久了,优越感自然也是很强的,所以大多数导师刚接触保研生时,都有一种能力强而不服管的感受。而对于考研生来说,一般都是本科期间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在考研备考的一年内是吃了苦流了汗,千军万马挤过来的。所以通过考研的经历,对专业课知识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大多缺少一些实践的经历,因此,考研的学生给导师的印象大多数踏实、稳重、内敛、听导师安排,但个性和创新思维不多。因此,分析完考研生和保研生各种的优缺点后,自然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导师会纠结这个问题,因为导师们既想要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又喜欢让学生听从导师的安排,踏踏实实的做好未来几年的研究。但是话说回来,不论你是保研生还是考研生,导师喜欢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统一的标准,所以我们到底怎样做才能达到导师青睐的标准呢?听从导师的指导和安排尤其是对于刚刚入门的研一学生而言,不论是保研生还是考研生,一定要按照导师的要求和安排踏踏实实的开展研究,因为你刚入门,导师对你的指导都是深刻经验里总结的做法,只要你按导师的要求来做,肯定是百益无一害的,千万不要叛逆倔强,另辟蹊径,都已经是研究生了,不要有意在业务上显摆自己的个性,那样只会让导师产生反感。勤奋和独立思考并重在听从导师安排的基础上,一定要养成勤奋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科研道路上永远没有对错,只要你能说出你的道理,并让别人感到信服就可以。而且在读研后期,导师不可能替你解答所有的问题,你必须要有主动探索的思路,这样才能深得导师的喜欢。以上就是塔主对保研生和考研生的分析以及努力方向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历尽考研的千辛万苦后,结果发现,考研只是一个开始,研究生的三年才是全部。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角色和你密不可分,一个是导师,一个是同窗。本以为可以像大学时候共同在同一起跑线出发,结果发现,起跑线早已不同,而且保研生和考研生在导师眼中的定位也有所区别。董师兄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到底保研生和考研生,哪个更让导师偏爱?而作为不被偏爱的一方,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被偏爱,如何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如果不被偏爱又要如何赢得在导师心中的地位?保研生和考研生,导师怎么看?首先说明一点,作为同一师门的弟子们,只要你没有什么恶劣的行径或是不端的作为,导师态度上都是会一视同仁的,因为只要你入了师门,就是自家学生,导师肯定是要保证师门和谐的。那么什么会有差别呢?其实主要就是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这两者直接决定了你走出师门的高度,也决定了你在这三年中需要付出的辛苦。保研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提前一年进入实验室,也就是说,三年的研究生,对于保研生来说是四年。铁打的导师,流水的学生。导师年年都会送走一批学生,所以情感上已经没什么太大变化,而唯一在意的就是能给实验室做出多大贡献。科研最重要的是想法和实验,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天才毕竟是少数,科研还是要靠时间熬出来的。所以导师一般会把对整个实验室发展更重要的,体量更大的,耗时更多的课题,交给新晋的保研学生,这些课题也恰好能以毕业设计的方式让保研生向前推进。老师其实看重的是课题研究情况,而负责这个课题的人,自然也就成为了老师关注的对象,所以老师会经常过问、照顾这些负责的人,这就成了咱们口中所说的偏爱,实则也是情理之中。如果不被偏爱,会有什么影响?坦白讲,影响程度完全看个人。之前咱们说过,偏爱实则是对于课题进度的关注和重视,所以相当于施加了一股监督的力量。而自制力差的同学,在这种监督下,肯定能够很好地实现自我纠正,保证课题的进展。而不被偏爱的一方,也就是课题不是特别受重视的一方,可能导师关注度相对低一些,更多的就是靠自己的自制力和定期汇报来推进。所以如果你是自制力很强的人,这一方面对你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因为你本身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人。而且科研的过程中,导师的指导还是很有限的,关键还是看你自己。而且通常情况下,被偏爱的一方,做的课题更难,做出成果并不容易。而不被偏爱的一方,更多的是做实验室传承下来的课题,有更多的经验指导,所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其实都是通过沟通创造出来的,当沟通的机会增多,那么情感能够不断地加深。人就是这样,感情好了,就更愿意示好,给你更多的资源,给你更多的机会。所以如果在大家跟导师沟通的积极性上一致的情况下,那么被偏爱的学生就更有优势。不被偏爱的一方也不会有任何劣势,因为这些都属于额外机会, 不在导师本职范围内。偏爱与否,研究生又该如何过?不管你是被偏爱的一方,还是不被偏爱的一方,首先你要平衡心态,其实没有什么太大差别,而且真正决定偏爱与否的,并不是你是考研生还是保研生,关键在于你是如何与导师相处,以及如何完成自己的科研成果的。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不会再纠结于你是考研的还是保研的以及导师对你是好是坏了。先说说如何同导师相处。就像我们之前说的,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主要是通过沟通,那么沟通的内容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聊家常,首先是从专业层面切入,除了实验室定期的汇报外,一定要经常和导师进行阶段性成果交流,这样的交流不只是为了多和导师沟通,更重要的是获得导师的指点,也许让你困惑已久的问题在聊天中就能让你茅塞顿开。接着就要说如何完成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也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一件事。首先就是选题,开拓性意味着挑战,继承性意味着稳妥,所以你要根据你科研的能力和兴趣决定你适合哪种。其次就是文献和实践并行,不要一味地沉浸在读文献和翻译中,更重要的是通过读文献获得广泛且可靠的理论支撑才行。最后就是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好已有资源。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有些时候的偏爱可能不限于上述这些内容,可能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但董师兄想说的是,偏爱与否不会影响你的成才,只要你行的端,做得正,有良好的科研态度,无论你到哪里,无论是否有人偏爱,你都会绽放自己的光彩。重大课题实艰难,学生自然重任担。导师关切因课题,重大项目不容易。万事万物靠沟通,社会学校总相同。考研保研不是事,关键取决凌云志。态度端正人品好,社会永远都需要。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喜欢保研的学生,还是更喜欢自己考上的学生?”有人问。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作用,如同导航设备对路痴所起到的作用是差不多的:读研期间能够得到导师的信赖,在导师的指点下,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的几年时间里可能会过得顺风顺水;而被导师所厌恶的硕士研究生,则有可能在读研的几年时间里会过得磕磕绊绊,屡屡碰壁,甚至很难毕业。那么,导师到底是喜欢保研的学生,还是更喜欢自己考上目标院校的学生呢?我觉得不同的导师,喜好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导师自己当年就是通过考研的方式成为硕士研究生,那么他(她)就可能就对通过考研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生看起来更顺眼,这种导师会认为通过考研考上目标院校的学生更珍惜读研的机会;有些导师自己当年是通过保研的方式成为硕士研究生,那么他(她)可能觉得被高校保研推免的学生更优秀,毕竟能够被推免的研究生,没有几个是省油的灯,而且能够享受保研推免的大学生,其本科母校的档次都是比较高的。还有一些导师,他(她)刚开始也不看你是保研或者考研上来的,而是看你在大学四年中的具体表现情况,比如导师会对学生专业课成绩的优秀程度更为关注。当然,刚才所说的这些因素应该是导师对研究生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而已。要想获得导师的认可,不管是考研过来的还是保研推免过来的,都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责任心必须时刻“在岗在位”。在高考之后,有些大学生抱着“歇歇脚”、“喘口气”的心态在本科阶段混日子。那么这种混日子的心态能不能带到读研阶段呢?当然不行,因为读研期间如果继续保持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责任心一直不在“服务区”,那么导师会欣赏这样的硕士研究生吗?当然不会。所以,要想获得导师的青睐,在读研期间你就应该让自己的责任心必须做到时刻都能“在岗在位”,大学时期混日子的习惯别延续到读研的几年时间中去。另一方面,参加科研活动必须积极主动。据了解,科研能力越强的硕士研究生,越受导师的器重;而在读研期间以慵懒散的心态参加科研活动,那么不仅科研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而且也很难搞出科研成果来,学术论文懒得去碰,那么别说导师喜不喜欢,就是能不能拿到硕士学位都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当然,道德品质是“免检产品”的研究生业比较容易受到导师的器重,比如平时生活中对导师很尊重,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把导师的名字也挂上去,情商比较高的话,导师肯定会视如知己的。
今年保研已经结束了,不要胡思乱想了,安心准备考研吧。许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相对于保研的同学,考研的同学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读研机会,做实验任劳任怨,很受导师欢迎。没有说保研的同学一定比考研的优秀,因此也没有导师只喜欢保研的学生的说法。就算导师更喜欢保研的学生又如何,教育部官方文件规定:高校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考生。某985保研了30名学生,某普通一本也保研了30人,普通一本的第30名学生一定比985的第31名没保研成功的优秀吗?我想未必!985的第40名也许在普通一本能排前10。导师喜欢一个人是从多方面考虑的。你的本科出身,英语水平,竞赛成绩等。不管你多努力,保研名额是有限的,清华的考研率高达一半以上,但是也不是100%。985许多没有保研成功的学生想要继续读研,只有考研一条路。有许多双非的学生想要保研到985,在复试的时候也会受歧视,许多人有保研资格也无法保研成功。保研的学生确实很优秀,但并不否认不同学校保研出来的学生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同为保研生,普通一本和复旦的保研生水平肯定有差异,凡事没有绝对。所以不要想太多,好好准备考研就行了,只要你足够优秀,一定不会被埋没的,“你越强大,世界越公平,加油呀!”
马上暑假,基本上,考研,还是保研,快要见分晓了。暑假是很多高校举办夏令营的时刻,很多学生会选择参加夏令营,如果获得优异成绩,基本上等于保送机会拿到了一半。考研生自习室里努力学习,保送生也一样,拿到保送名额也不是轻松的事情,需要每年长期学习成绩年级排名极极其优秀。从导师的角度来看,更倾向于考研生,还是保研生呢?一般来说答案是:保研>考研 本校>外校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考研 or 保研,导师更喜欢?清华大学土木专业中,每年的研究生名额大部分给了保研的,考研的指标很少很少。实际上,绝大多数的985名校里,保送生都占据很大的比例。这里的保研包括:本校保研与外校保研两部分,都是受欢迎的。哪些学校相对更好考?以保研率为标准来推算的话,我们可以从以上排行榜数据给予2021考研生一些报考建议:1、统计推免率15%左右或以下的一流院校中的B类院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大学等。2、统计推免率15%左右或以下的一流学科院校,如合肥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3、非985、211但入选双一流且推免率不高的院校(当然这只对最初几年有效,此类院校实力强劲,获得资源倾斜后更可以迅速提高实力)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附:2020年部分双一流高校的保研率数据考研也好,保研也罢,不过是进课题组的一种手段。好比各路神仙同赴蟠桃盛会,有人倒骑驴去,有人驾着云去,有人叫牛驮着去。到了该到的地方,之前的驴啊云啊之类的就都拴起来了,后头怎么个发挥全看个人努力,当下局势,可能还有一点点的气运。太在意自己是骑驴还是驾云来的,会错过很多眼前的风景哦。(via@陈灵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