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小西身边接触到的硕士生导师群体来说,"帮你毕业"的导师比例远高于"刁难延期"的,除非有学术不端或严重违纪,故意让学生延期毕业的导师我没见到。昨天,还有一个参加电竞比赛,自己主动申请延期1年毕业的学生,被同办公室的同事约到学生给他修改学位论文,争取在3月底完成送审。真的,小西想说不要把每个导师都想的那么坏,每年毕业几十万研究生,你感觉身边延期的硕士有几个?我在招学生时常说:你可以将导师当作一生的老师,或者一个三年的短期合作者。硕士生毕业典礼作为导师,小西会帮学生,但不是我给学生写学位论文、写小论文给你挂名一作/二作,而是从开题之前到答辩结束,全程给予学生指导和督促,我会告诉你怎么写、如何做与什么时间之前要给我结果。在你将写的材料初稿拿给我看后,会给你及时修改调整,如实验中遇到数据异常或分析不出原因,也会给你找原因或一些你之前没关注的机制,甚至下载好关键文献发你做参考。你在这个过程中,有疑问也可以和我交流,尽量会告诉你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你答案,这也正是培养的一部分。不管如何培养,实验的安排、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必须得你自己全程完成,没有导师会给你现成的。不过,在你能力之外的一些问题导师会尽量帮你解决,如之前我们学科,部分导师的学生按要求得有一篇"已接受"的小论文,若是学生投稿某个期刊失败,再投稿耽搁一段时间,导师们会同意学生先开始送审,同时帮忙沟通一些审稿较快的期刊尽快安排送审和修改。不少大学的学报也会给本校毕业生开辟一些绿色通道。毕业典礼同时,我也遇到过有些学生的小论文已经接受,但是大论文撰写实在问题很多的,如有些同学英文小论文写的非常好,但他不清楚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学位论文写出来真的看不得。给学生学位论文全文一个字一个字的修改得看那一届几个学生,当时团队有没有其他安排等,但是最低都会给学生调整好结构和框架,尤其是章节讨论部分会重点修改,其他部分会告诉学生需修改的点,或者安排博士生帮他修改调整。同时,团队的组会有专门安排学位论文汇报、预答辩等环节,大家一起来提问题、给建议,力争做到最好。最后,有个很关键性的注意点:你有任何事情都可以和导师沟通,千万不要自己觉得"导师可能如何……",甚至在"我觉得导师……"的疑虑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因为研究生期间很多事情都有时间节点,如开题、中期检查、论文送审、答辩等,导师可以帮你,也会告诉你如何做,但是你不能一直拖着,直到最后截止时间告诉我,你还没有做......
摘要中青评论各大高校在细化强化导师权责的同时,也要防止改革滑向“唯导师”的极端。近日,针对有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该建议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将充分采纳,今年下半年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职责。”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因为关系到学生权益,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一般的授课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学术道路上的“领路人”与“监护人”。因此,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前途,也对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科研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毕业考核体制中,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情况是决定性标准之一。这一通行标准固然易于量化,但“唯论文”导向也催生了论文注水剽窃、期刊版面买卖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学术乱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有人大代表提出“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的建议,以图通过强化师生关系的方式破题,化解相关弊端。在大多数情况下,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情况,或许确实足以代表学生的研学成果与个人水平,但凡事总有例外——一些学术领域存在“成果难出”“论文难发”的情况。一些学术水平扎实的学生,可能因为得不到理想实验数据等客观原因无法毕业;某些急于毕业的学生,也可能利用“灰色手段”发表不合格论文,造成对学术环境的污染。导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研究进度直接负责,在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上赋予导师更大的自主权,无疑值得期待。不过,在研究生毕业的问题上,赋予导师更大自主权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灵药”。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研究生评价的“唯论文”倾向,但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术研究能力不做任何要求。就像清华大学等高校在研究生学位评定标准改革中所做的那样,在不以学术期刊论文作为研究生申请学位门槛的同时,强化学位论文在研究生学位评定中的作用,切实发挥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培养单位要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严格导师选聘标准”“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等表述,明显指向了对导师的限制与规范。有关部门为了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进一步压实导师责任,导师自然有义务审慎用权,严守职业操守与教学规范。只有赋权与压实责任同步配套进行,才能打消广大研究生和公众的疑虑,让改革更为顺畅地进行。明确权责,一方面可以让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师德败坏侵犯学生权益,最终将会促成导师、学生与社会的“三方共赢”。撰文/杨鑫宇编辑/王钟的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进入研究生之后,有两个大的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第一个方面就是学术方面的研究并发表论文,第二个方面就是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往往很多同学们会经常忽略到第二个问题,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这个问题。有人说,选导师很重要,导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你研究生三年的生涯是如何度过的。但其实导师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好坏,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其实与导师的相处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事情。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导师也是一个正常的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和学术的压力,其次,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我们与导师的关系,可能在我们看来,导师他只是作为我们的老师,是师生的关系,但其实我们与导师的关系,还有另外一层,是合作的关系。在研究生期间,很多学校是规定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都是需要发表SCI论文的,我们凭借着发表的论文去获得奖学金,去答辩,去毕业,而导师凭借着我们发表的文章去评职称,去申请基金,去达到学校对老师的学术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导师与我们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因此,如果出现了导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或者在某些的时候严厉地批评学生,那么此刻的导师,更主要的是把你当成了他的合作者。在网上或者是很多学生的口中,我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研究生的生死大权掌握在导师的手中”。实际中确实也是如此,如果导师在毕业的时候不签字,你是没有办法答辩和毕业的。但是导师真的不想让学生毕业吗?我其实认为不是这样的,学生不毕业对导师有什么好处呢?在我看来,学生不毕业对导师来说导师,只有坏处,没有好处。1.学生迟迟不毕业影响着老师的声誉,现在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都会多方的打听,如果有学生毕不了业,那么这个导师在下一年招生的时候就会受到影响。2.浪费了老师的资源,导师都是有固定的基金经费,并且是有限的,如果学生一直不毕业,就占用了老师的资源,对于导师来说是不划算的。因此,我觉得如果出现了导师不让学生毕业的情况,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自身的研究成果没有做到位,或者是没有达到了学校的标准,或者是没有达到老师的标准,或者是没有达到研究生应该有的能力等等。
对于今年刚刚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对于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很没有直观的认识,对未来有美好的期许,也对将来自己的学术生活有些展望。那么如果你们和研究生导师发生矛盾该怎么办呢?你们知道如何解决吗?如果不解决自己和导师之间的矛盾,那么估计你研究生不好毕业。因此这件事还要重视起来。曾经自己与导师因为学术观点相对,最后导师就和我产生了矛盾,在此简单地谈一下当导师与学生发生矛盾时候,自己该怎么办,以及是否会影响到自己顺利毕业。研究生毕业第一,反思自己与导师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原因是什么。比如是自己学习方面不努力,被导师批评产生的矛盾,那么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自己需要改正。如果是自己科研能力低,达不到导师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水平就对了。但是矛盾主要原因是导师方面,自己找导师认真沟通看能否解决问题。第二,如果自己和导师的矛盾解决不了。自己就需要努力学习,多看论文,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因为没有导师的指导,自己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自己努力学习,避免研究生毕业论文没老师指导,影响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第三,实在不行的话,自己可以找学院领导出面解决,看能否更换导师。或者在导师组的指导下开展论文的写作。不然的话自己既没有能力独自写论文,也没有导师对论文的指导,那么自己研究想顺利毕业就很难了。因此在必要时,可以去自己所在学院找学院领导出面解决问题,看问题怎么处理。研究生毕业研究生与导师本身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只需要和导师认真交流,互相沟通就可以解决了。如果问题确实无法解决的话,肯定会影响自己能否顺利毕业的,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研究生不同于博士,博士没有博导指挥,确实毕业不了,而研究生没有导师的指点,只是毕业不太顺利而已。
如今,大多数学生本科毕业会选择考研。在研究生就读期间,我们知道目前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教研究生专业知识,科研等,研究生跟老师一起做课题帮助导师工作。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相互互利的过程。当然了,大部分的受益者也是研究生。同时,也有人说,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导师会帮研究生介绍工作,那么,到底该说法是否正确呢?研究生毕业,导师会主动帮忙推荐工作吗?取决于这3点一、导师的性格该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取决于导师的性格。我们知道,导师给研究生介绍工作,往往起助推作用的则是导师的一封推荐信。老师在给出这封推荐信时,也是在拿自己的名誉做担保。因为每个导师的性格不同,有的老师的推荐方式可能会不一样。同样的,如果研究生的性格与导师的性格比较相像,那导师可能会更愿意帮助研究生介绍工作。当然,也有部分导师更愿意把心思放在真正的研究上,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潜心研究,对于推荐工作上的事情可能不会太热心。二、学生自己的实力虽然导师的推荐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研究生的自身实力。在当今的这样一个社会,用实力说话还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的自身能力不足,那么,即使导师很有威望,很有权利,也不会取得很好的结果。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需要有才华的人去推动,所以在研究生阶段一定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让自己的能力匹配得上老师的推荐。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足,也是在给老师丢面子,也会影响老师在学术圈的地位。三、导师的圈子其实是就业的好资源其实从本质上讲,导师的圈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就业资源。每一个研究生导师在自己的科研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企业在用人招聘时会和导师联系,帮忙推荐优秀的人。当然,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实行校企联合培养,这样也是在给研究生的未来就业增加机会。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有的研究生导师有自己的公司,许多研究生在毕业的时候会留在导师的公司工作。从现实角度来讲,不是每一位导师都会给研究生介绍工作。如果导师给研究生介绍的工作,不符合研究生本人的未来规划,这时,研究生也一定要和导师说清楚,尊重自己的选择,也感谢老师的推荐。如果没有得到导师的推荐,也一定要从自己的身上分析原因,请导师指点。当然,无论导师是否给研究生推荐工作,在整个研究生就读期间都会收获很多知识,对你的未来也会有帮助。关于这个话题:研究生毕业,导师会主动帮忙推荐工作吗?关键看3点!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最近,考研这个话题非常热。围绕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教育部制定和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在这个通知中,对导师与研究生的相处之道,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指出,导师要在一个方面对研究生做到主动——导师要加强与研究生的日常沟通,主动为研究生学习和撰写学位论文提供支持和指导。导师与研究生,本来应该相互成就的关系。导师是研究生学术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通过自己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帮助,让研究生不断积累知识和能力,在学术的道路上快速成长。而研究生通常也是导师研究之路上的得力干将和得力助手。很多导师的工作,也离不开研究生的参与。可是,在我国,近年来也曾经发生了一些真实的案例,导师与学生之间,因为论文的撰写,因为课题的研究,因为学生不能按时毕业,而闹得不愉快。对此,教育部聚焦研究生的论文撰写,要求导师在这方面“主动”作为,可以说,正当时。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研究生论文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大学生在本科阶段想要毕业,虽然也要写毕业论文,但是,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对于本科生的论文,要求都不会特别高。因此,现阶段的本科生,论文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含金量的。可是,研究生阶段的毕业论文,就不一样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通常情况下,要求都比较高,答辩也比较严,导师审核也比较严。因此,如果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数据不过硬,功底不扎实,创新度不够,是很难通过答辩的,确确实实需要导师的指导和支持。过去,在我国,确实有一部分研究生导师,把学生当成是免费的劳动力,只知道压榨学生的劳动力,对于研究生个人的学术成长,却毫不关心,甚至有一部分研究生导师,将通过毕业论文作为压榨学生的工具。这样的行为,显然是无助于构筑新型和谐的导师与研究生的师生关系的。因此,教育部对导师在这一方面,提出主动作为的要求,小编是赞成的,也希望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到切实执行。对此,你怎么看?
很多优秀的学生都希望进入一个优秀的企业单位工作,如何把握机会成功被录用,也是很多人思考的问题。研究生在读书期间和导师的关系很密切,导师需要教授专业知识,还要知道科研活动。所以导师对自己的学生都是比较熟悉的,对研究生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同时也关心研究生的毕业去向。很多研究生想就业,直接参加工作,希望进入一所好单位,如果能获得导师的推荐,说不定就可以进入一所优秀的公司单位。那么导师在什么情况下会帮忙推荐工作呢?主要看以下这几点。一、导师的就业资源导师能否为研究生推荐好的工作机会,第一点要看导师手上是否有就业资源。有的导师可能只工作了几年时间,与企业的联系比较少,就没有对应的就业资源提供给研究生。不过还有很多导师科研成果比较丰硕,在行业内有高认可度,一些企业会主动联系导师,邀请导师推荐优秀的毕业生。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导师一般会把机会留给自己带的优秀研究生。导师以前的学生可能就是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老板,可能也会推荐一些优秀的学生。如果导师自己开办公司,也可能留用几个优秀的毕业生。二、研究生实力导师的公信度是比较高的,就业资源也是比较稀缺,需要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如果研究生的实力不行,不认真工作,不仅是伤害到企业的利益,也损坏了导师的口碑和影响力。研究生自身的实力强,符合企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导师才会帮忙推荐。大多数研究生都是比较负责任的,只要研究生的实力强,符合企业的招聘要求,导师会主动帮忙推荐。如果研究生期间不认真学习,没有什么科研成果,毕业的时候很可能就不会得到导师的推荐,这时就不要埋怨,只能怪你自己能力不行。三、导师的推荐习惯有一些导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科研上,并不喜欢管就业的事情,所以一般不给毕业生推荐工作。还有一些导师觉得,研究生的能力比较强,如果没有主动请求推荐,自己就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遇到这两类导师,研究生自身实力也比较强,就可以主动和老师谈一谈,看看导师是否有合适的工作机会推荐。如果遇到比较喜欢推荐工作的导师,也要及时和企业沟通,及时向导师汇报情况,即使自己找到工作,也要记得感谢导师的推荐。相信大多数导师都是比较负责任的,想要获得推荐机会的研究生,可以提前了解导师的就业资源和推荐习惯。如果自己的实力比较强,就不用害羞,主动和导师争取一些优秀企业的推荐机会,在老师的引荐下,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就有希望被优秀企业录用。“吃水不忘挖井人”,无论导师是否成功推荐就业机会,都要感谢导师的栽培之恩。
9月26日,澎湃新闻注意到,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开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答复》中提到:“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教育部将充分采纳您的建议。”在《答复》中,教育部还表示下一步将开展以下工作:一是2020年下半年,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名义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压实培养单位主体责任。培养单位要完善质量控制和保证制度,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细化强化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权责。推动培养单位探索建立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公开等制度,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破除“唯论文”倾向。完善质量评价机制,破除“五唯”评价方式。聚焦人才培养成效、科研创新质量、社会服务贡献等核心要素,健全分类多维的质量评价体系,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二是2020年下半年,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压实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和研究生导师责任,指导学位授予单位实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评价制度,分类制订不同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真实体现研究生知识理论创新、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完善考核组织流程,丰富考核方式,落实监督责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教育部正在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其中,学生评价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待总体方案出台后,还将配套出台相关文件,把“破五唯”的具体要求落地落实。四是2020年下半年,以教育部名义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澎湃新闻注意到,其中《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已于本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发布。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开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答复》中提到:“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教育部将充分采纳您的建议。”对于这一个问题,我们看到众多网友的评论,多数网友对于这个可能出现的变动,颇感不安。其中有几个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观点一:导师权利过大,没有有效的权利制约办法,容易滋生腐败,容易产生禽兽,应当完善毕业评审机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应该参考评审组的意见。观点二:千万别,这是要人命啊。应当改革了,导师的权力太大。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观点三:自封建社会以来,权力越大越容易腐败,多少导师财色兼收?对导师要有严格的标准(包括师德问题)和监督体系,不然毕不毕业就成了个人说了算,权力太大易出问题!观点四:如果要给导师权力,那么也要给学生换老师的权利,导师也要被监督,不合格的导师要被彻查。建议同时上线全球公开的导师人品与学术能力评分系统,并设置24小时客服,把投诉响应和处理率高权重纳入学校、专业排名指标。在导师制下的硕士和博士培养模式下,优点和缺点亦非常的明显。近年来,学术的帮派之风,导师的老板架式,让我们的高等教育多少次蒙羞。我们认为,权力是双刃剑,给谁之前,都要考虑好如何监控,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使这一个人是教授?
考研的学生都知道选择一个好的导师对自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导师,但是,作为导师也是很无奈的,毕竟现在的学生跟十几年前的是很不一样的,不说不行,说重了也不行。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导师好,学生好导师和学生的心态都放得很平衡。导师本着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教学,具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经验;学生本着自己能长才的理想和抱负,学习作风脚踏实地。这便是两相宜。再简单的说, 导师是在培养人才,而不是找几个打杂助理在身边,学生也是很有可塑性,而不是来混文凭的。还有一种师生关系也是两相宜,只不过通常是在日后才发现。那就是导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在跟着导师的这段时间可能因为经常挨骂心里会产生怨气,但是,毕业之后才发现多亏了导师的严格教导,日后跟导师关系也一直很好。研究生2、导师好,学生不好文章开头,小编也说过,现在的学生跟十几年前是不一样了。以前的学生吃食堂都勤俭节约,现在学生都是叫外卖的;以前的学生都是骑自行车,现在的学生都是开车了;以前的学生学好了能出国深造就是很了不起的了,现在的学生一个假期就可以走遍几个国家。很多导师都感言,现在的学生难带啊,不跟导师请假就不来的学生很普遍,还有的回家了再回头跟导师请假的。说实话,导师们对这样的学生真是拿他们没办法,在符合学校毕业要求的情况下,能过就过吧,真是带不了。研究生院3、导师不好,学生好如果遇到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比较倒霉,导师对研究生的主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你遇到的导师水平如何,有时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讲出来,完全是两种境界。4、导师不好,学生不好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扩招研究生,而研究生导师水平也是相差很大,师生之间关系一度比较紧张,甚至出现了一些比较恶劣的事件。导师对学生不负责任,是学生的悲剧,学生学业不精,对导师来说是最大的失败。考研小编觉得,师生关系不是毫无感情的上下级关系,越是温情的父子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的缘分,至于缘分的深浅,那就得看各自的尊重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