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研究生海投简历,却不被招聘方认可?面试官:这种学历没价值爱情汤

硕士研究生海投简历,却不被招聘方认可?面试官:这种学历没价值

有一位朋友小吴找我吐槽找工作时遇到的一些事情。据他描述,前些日子,在人才市场海投简历,当天晚上就收到了面试通知短信,邀请他在第二天早上到公司面试。到了公司以后,看到已经数十人在排队,许多都是应届毕业生,瞬间感到年龄上的压力,但凭着自己有高学历,勉强还能找回一些自信。面试官叫到他的名字后,先是聊了拉拉家常,聊聊学校,后问到对薪资的期望,小吴期望对方开出8000的薪资,对方面试官就问他:你凭什么可以要8000?小吴原话称:我有硕士学位。没想到,对方却反抛出一句:这种学历没价值,最多给4000。面对这样的情况,小吴听到后不愿意,随便敷衍两句离开了。为什么小吴是硕士,却不被招聘方认可,对方只给4000?难道是硕士研究生不值钱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小吴的学历是以前考的在职研究生,只有硕士学位,没有学历,是单证,学位由学校管理,毕业证由教育部管理,理论上来说,拿到的硕士学位其实很水,只被人事部认可,有助于个人晋升,但找工作完全没有优势,除非能绕开HR,直接就业,这种情况下单证的研究生才有用。现如今,单位都要求学历+学位双组合,只认可双证统招研究生。因此,面试官不认可也是有道理的,只能以第一学历为准。学历分为最高学历与第一学历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统招生,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只要通过高考走进大学,在学校上几年课,获得的学历都是第一学历。最高学历:即一个人最后一段学习经历,完成后可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通常来说是成人大专、成人本科、在职研究生等,也叫第二学历,多数人眼里,这种学历没有什么含金量。上面两种学历均为国家承认的学历,但有些地方却只认一种,有些地方两种都认。一般在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中,认可最高学历,享受学历津贴,评级考核等政策,而在小型私企中,大多数都不认可第二学历,尤其在招聘过程中,一切以第一学历为准。小吴找工作时遇到面试官不认学历的情况,在各种面试现场都有发生过,总有应届生将学历一栏填入最高学历,此类情况还有统招专升本的毕业生,虽然第一学历是本科,但在招聘时仍被面试官视为“大专学历”。最高学历有没有用,大学生到底该不该考?辅导员:从这3点考虑1、将来打算进国企如果毕业生将来有进国企的计划,最好还是考一个最高学历,尤其是就读学校实力不强,专业不好的同学,用第一学历在进入单位后,在工作稳定后,就表现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未来评级考核与许多津贴都没有。目前来看,国企几乎都认可最高学历,而且在招聘方面,有些单位会放宽招聘条件,无全日制统招要求,对于实力不强毕业生来说,能考则考。2、可享受落户政策学历与落户有很大关系,大多数地区只要有专科学历即可享受快速落户,但有些城市大专学历无法享受优惠政策。如苏州对本科以上学历实行简化落户,享受租房补贴、创业补贴等,对硕士以上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硕士不低于3万元/人,博士不低于5万元/人。而大专毕业要求年龄不超过35岁、交满6个月社保才有资格申请落户,能不能成功落户还要看是否符合标准,基本没有什么补贴。3、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在公务员考试中,有些地区对报名有限制,要求考生为全日制统招毕业生,而有些地区对这方面条件宽松,仅要求国民教育承认学历即可,是认可最高学历的,完全可以报考。对于学历不高的考生来说,这是工作机会。可能在有些单位中不被认可,但有没有是一回事。关键是将来以后工作单位承认最高学历时,如果你没有,就错过了晋升机会。总结最高学历与第一学历含金量上有差距,许多单位在招聘时以第一学历为门槛,谈薪资待遇也是参考第一学历,完全不认专升本、成人本科等、单证硕士,小吴以前是单证硕士,只有学位,没有学历,也是不被认可的学历。话说回来,虽然第二学历在找工作方面体现的用处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大型单位都鼓励员工提高学历,以此增强企业实力,而且有些地区还能享受落户政策,可以说它也能带来一定的好处的,并不是完全没用的。是否要考最高学历,还是要根据个人意愿,如果将来不打算进国企,自由创业,那最高学历也是可有可无的,但我建议能考就考,毕竟学费也不贵,参加考试就能获得,轻松也简单,将来说不定还可以用得到。对此,你认为最高学历有必要考吗?

母亲河

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如不读?看看过来人是怎么说的!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在职研究生的出现给广大在职人员提供了一条近新兴的进修途径,然而由于此途径有着多种报考方式,所以网上出现了关于“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如不读?”的言论,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过来人是怎么说的。单证在职研究生没有读的必要,来看一下为什么这么说?1、无法提升学历一提到单证在职研究生,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同等学力。部分人认为单证在职研究生只能取得硕士学位证书,不能取得学历证书,也就不能提升学历,证书比较单一。因此出现了不如不读的说法。2、学习时间零散:还有一部分还认为单证在职研究生学习时间较为零散,导致会学员学习精力容易分散,无法学到完整的专业知识,并且其零散的授课模式,让学员学到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再者,对于基础性专业较差的学员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有以上两点,难道就真的没必要读了吗?看看过来人怎么说的网友一、上课比较折腾A在北京工作近4年,报考了北航的的工程硕士项目,但是根据他的反馈,学校安排的上课时间为每周六或者周日,虽然每周只有一天的课程,但是得从早八点半上到晚上七点半,一天下来也着实辛苦。甚至他还有位河北的同学,每次都要提前一天来到北京,但是在毕业的时候,他说依然觉得值得。网友二、混与不混B同学是一位女性,本来是抱着提高和学习的想法读书的。因为在第一个学期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待孩子出生之后,一边学习,一遍照顾孩子,效率也就可想而知。等到孩子大一点,空闲功夫都耗在女儿身上了。”于是,在职研究生学习也就耽搁了下来。但是她也强调:很多纯粹混文凭的,他们本来就没有打算好好读书。网友三、超越了期待C同学反映,他在MPA班的学习完全超越了之前的期待,他说:“课堂上的小组作业需要大家合作完成,我们的课堂讨论和与老师的互动都很积极。课余,有班委,定期组织活动,这样好的班级气氛简直像是本科时的感觉。另外他还说,人们普遍认为在职研究生仅仅是混文凭,或者还有部分人出于多认识人、编织社会关系网的动机来读在职,“所以当老师和学生真的在课堂上认真地分析和讨论问题时,大家的感受都特别惊喜”。如此,就形成了互动的积极循环。通过笔者的调查来看,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感受,但是几乎没有人说在职研究生没有必要读的。接下来,笔者介绍下单证在职研究生的三大优势1、入学方面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同于全日制研究生,学员可以免试入学,先学后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学的难度。2、获取更高级别的硕士学位证书待课程结束后,符合申硕条件的学员可参加每年的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考试通过者,可获得院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证书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3、拓展更深的人脉关系从上面网友三的反馈可以知道,很多人度在职研究生也是为了编织社会关系网来读的,并且这些人大部分都在各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这对以后自身的发展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那么,单证在职研究生该如何报考呢?课程报名时间:根据课程开课时间而定报名入口:院校官网或者下方留言申硕报名时间:每年3月份申硕考试时间:每年5月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单证在职研究生并不是向大家网上所说的那样,不值得去读,关键是在报考之前,要明确自身的具体需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做出最为适合的决定。更多的相关知识可关注本百家号其他相关内容。

寡人读书

「学历」单证研究生的几种形式,你适合哪一类?

研究生学历现如今也是一个种类比较复杂的学历项目,为了更加详尽的解释给大家,今天先给大家分享单证研究生的部分,下期分享双证的详细内容。这是校长为大家做的一张简易的研究生分类图: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校长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研究生的各种分类,按照获取的证书来看,主要分为单证和双证。1单证就是只有学位证,没有研究生学历证,双证当然就是学历证和学位证都有。(在这里我需要强调和普及一下,国外都是只有学位证的,正规渠道出国留学的学生也是如此,只有硕士学位,出国留学的学生单证也相当于双证的功效和作用),这里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单证的几种形式:1、出国留学。通过托福、雅思考试,申请国外优质大学,出国深造硕士。这种单证是因为国外与我国不同,毕业证本身就是采取的学位制,没有学历证书的说法。自然这是需要参加考试的,而且并不是很容易,也不是所谓的免联考等等。这类留学硕士证书在中国(教育部)留服中心认证和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均可查询,但留学的费用一般比较贵哦,一般家庭是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的。含金量:★★★★★正规度:★★★★★性价比:★★★★难易度:★★★★★2、同等学力申硕。是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向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申请人通过了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国家组织的全部考试(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考试)以及学位论文答辩后,经审查达到了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者,可以获得硕士学位(单证)。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是国家为同等学力人员开辟的获得学位的渠道,这是我国统一组织考试的单证项目,考试时间在每年的5月份,3月份开始报名。但是这类考试,考生的原始学历还是本科,只是学位达到了硕士水平含金量:★★★正规度:★★★★★性价比:★★★难易度:★★★申请者必须满足一下条件:(1)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或者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2)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满足上述条件的申请人可通过信息平台向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申请时除填写个人信息外,还需按要求提交本人电子照片。外面的很多机构都以“免试入学,边学边考”来宣传,这说法其实也算没错,同等学力的确是边学专业课修学分边参加统考,统考通过后才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证书,终归也是需要考试的,而且有些涉及金融、经济的科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并不像想象那么简单。3、中外联合办学项目。一些院校及机构做的免联考又不出国的单证研究生项目,属于中外联合办学的类型,说白了这就有点像在国内出国留学的概念,这些证书既可以在中国(教育部)留服中心认证查询,也可以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可查询,但是全国就批了几个院校有这样的项目,而且现在很多院校在学生申请入学时也需要测试和考察英语水平了。含金量:★★★★正规度:★★★★★性价比:★★★★难易度:★★4、免联考国外大学硕士。这些机构做的免联考单证硕士学位,也全是国外的大学,但不是与我国院校合作的项目,而是与外面的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以商业化模式经营招生的,当然这一类也是我们在网上看到广告“免联考MBA、免联考研究生”最多的那部分。但这些硕士证书只能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可查询,并没有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因为不算留学生。含金量:★★正规度:★★★性价比:★★难易度:★大致呢,单证的研究生就分为这四种形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酌情选择,避免自己报考前稀里糊涂,毕业后迷迷糊糊。-作者-良校长,一名小小校长,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日常为考生提供众多类型的考试资讯,主要涉猎研究生、专本科学历、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证等考试学习内容,教育项目全品类高级咨询师,多种类考试体验达人,软件学习爱好者,全国二级心理咨询师,职场经验干货分享达人,用良心做教育,用心体会生活点滴,领悟真知灼见,给大家分享最专业、最全面、最真实、最实惠的考试学习资料与信息。

若此三年

硕士面试公司程序员,却不被招聘方认可?面试官:这学历真没价值

学历是敲门砖,学历越高,将来的路就越好走。有许多企业宣称“只要你有能力,我欢迎你的加入”。事实上,有实力的企业往往不会去普通学校招生,不是他拒绝了学历较低的群体,而是不给拒绝的机会。即便有公司将招聘的大门对所有人开放,但学历较低的毕业生都跨不过面试官这一道坎,在面试官眼里,没有学历就代表没有实力,收了你的简历,也只是礼貌性的过一下手而已。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学历越高越好。本科比专科好,重本比普本好,硕士研究生比本科好,但这只是一般情况,不是绝对的,还有一种情况,用特殊的硕士身份面试,是不被招聘方所认可的。朋友是一名猎头,说起了他们圈内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一名34岁的求职者(小吴)是一名科技公司的程序员,找工作的原因是前公司经营不善导致破产。随后,小吴在一家小软件公司面试,接待他的是一位不到30岁的面试官,看到他的简历后,HR瞬间来了兴趣,但却用阴阳怪气的语气发问“怎么研究生还来我们小公司来找工作呢”。面试官用奇怪的语气发问,看到小吴有所迟疑,紧接着就说“不要多想,只是怕你做不了几天就会跳槽,方便看看双证吗”。小吴则回答“东西不够,只有单证。”面试官:这学历真没价值,要填第一学历,回去等电话吧。说到这里,HR已经明白了,东西不够是指硕士研究生证件不全,这种硕士研究生是个空名头,最后让小吴回去等电话。其他猎头都开他玩笑“小公司也敢歧视硕士研究生。”小公司也敢歧视硕士研究生?面试官说出三点原因,理由令人信服1、证件不全的研究生不是小公司拒绝研究生,也不是不认可这类在职研究生,而是在职研究生也有区别。他的研究生缺少学历证书,只有学位证,属于学位教育,不属于学历教育。学位证是学校发放,毕业证是教育部发放,只有学校认可他的硕士,出了大门以后,还是看他的第一学历。单证研究生考试简单,还可以免试入学,理论上来说,只要交钱报,考试就能过。而双证研究生先考后学,难度较高,择优录取,堪比高考。目前各单位只承认双证硕士,可享受补贴与提干。可以说单证硕士研究生与成人大专没什么区别,所以,不好找工作是因为单证硕士水分太大,并非是第一学历,而他却以第一学历找工作。2、新知识掌握得慢程序员工作与其他行业区别很大,在其他岗位工作,或许工作时间越久越吃香,而程序员工作要与时俱进,以前的工作经验除了能加快打字速度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大用,能在中年离职的程序员,多是因能力不足被淘汰,学历高有什么用,这一行是看能力的。因软件技术更新迭代较快,程序员也要不断学习新技术,而中年人学习能力不及年轻人,有经验的老程序员要的钱也比较多,一个人的工资可以养活三个应届毕业生,因此,HR会招聘年轻人来代替有经验的中年程序员,即使做不了工作,也会选择外包,学历在程序员这一行,不是那么重要。3、有虚假包装的嫌疑以前有许多大学生毕业时会“刷简历”与“假学历”,将自己包装成一名非常抢手的毕业生,但这种简历根本逃不过猎头的眼睛。在以前学历造假可能不好查,但现在学历联网很好查,有些单位会要求面试者提供毕业证与学位证的复印件,入职前会在官网验证真伪,防止有入职者造假,可以说,各大公司都非常反感简历造假的求职者。如果说,在求职时,遇到学历造假或有包装嫌疑时,一概不用。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小吴在个人简历一栏填入硕士研究生,就以为能逃脱小公司的审查,但他想得太简单了,现在公司招聘都要求出示双证,小吴只有单证,有欺骗与包装的嫌疑,而且这种单证研究生,几乎没有单位认可,不用这类人的理由很充分,听完的确很有道理。综上所述,如果以单证硕士或其他第二学历找工作,确实会遭到对方的厌恶,以前确实可以用假学历蒙混过关,而现在学历早已联网,到哪都没用。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招聘方都要求面试者出示双证,单证硕士学位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说说你的观点。

七宗罪

“ 笔试面试第一却被刷下来,就因为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浜千

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们:如何在误解和歧视中艰难成长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同等学力、非全日制、留学读硕,哪种最简单又有含金量呀?

——我听到一年制硕士,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留学读硕,党校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就已经分不清了。不想辞职,哪一种最简单又比较有含金量呀?昨天的文章,给大家讲了讲双证硕士和单证硕士的含金量区别,今天给大家说说哪一种方式能够取得双证研究生,哪一种方式认可度高。这里面分类错了,留学读研包括了一年制硕士,在职研究生包括同等学力申硕、党校研究生这样的单证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应该被归到统考研究生里面。非全日制首先从国内获得双证硕士的方法说起,非全日制研究生2016年改革,2017年全面实行,到现在才第三届,有人不了解是很正常的事情。非全日制研究生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好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和全日制一样报名考研,统一考试时间和试题,和全日制考一样的卷子,过同样的考研国家线,过线之后要进行复试。很多名校的非全名额在缩减,再加上考研人数井喷,还有很多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并不好考。经常有人说MBA,MBA再简单也是经管硕士,只是相比较其他专业而言简单,但还是一样的流程报考,要学要去复习备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严格录取,相对应的就是高度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获得研究生学历证(写明非全日制)+硕士学位证(和全日制一样)。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力挺非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明确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资格条件。非全日制还有另一种获得双证的正规方法,就是留学读研。说白了就是走留学生的路子来读硕士,正规的留学项目当然被中国认可。一年制硕士之所以可以在职攻读,是因为可以压缩课程,只需出国学习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毕业后就可以去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做学历认证。留服中心的认证证明,就相当于你的学历证明。所有回国留学生都要做学历认证,当然也包括国际MBA。因为国内外教育差异,国外院校只发学位证,中国自己设立留服中心来给学员认证。这样留学生也是学位证+学历认证双证。我国对于硕士项目是有一定的规定,要满足课时学分、授课课业、论文答辩等一系列的要求才可以。所以需要这个国际MBA项目有中国背书,被中国教育部承认。正规的国际院校,它的一个国际MBA硕士项目在中国会有备案,所在国家教育部的教育资格证书,还有中国驻当地大使馆出具的证明。因为一个国际教育项目,是要经过一层层审批的,当然要有相关文件证明。IPAG高等商学院的国际MBA硕士项目,一年制学制。学校在中国教育涉外信息监管网上可查,项目有中国文案背书,文凭受法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承认,拥有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认证。最重要的是,所颁发的学位证书中国承认,教育部留服中心可认证。硕士学历留学服务中心可认证,认证后中国留学网可查学历,IPAG高等商学院,是目前国内法国大学中,教学资质与认证较完善的高等商学院之一。非全日制再来就是单证的了,在这里不推荐去选择单证硕士。就像同等学力申硕,非学历教育,没有学历证书。没办法提升学历,同等学力申硕的学历不是研究生,还是前置学历的专科或本科。就是永远都少一个证,学信网上查不到的,因为没有学籍,发不了学历证。同等学力申硕:一般同等学力申硕有三种方式,硕士研修班,单位培养,自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不属于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是在职人员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一种非学历、非脱产的教学形式,不能直接与授予硕士学位挂钩,不允许发毕业证书。注意,同等学力申硕的证书不是硕士研修班发的,研修班发的任何证书都没有法律效益,国家都不承认。党校研究生:不是国民系列教育,其学历属于内部承认的,大部分公司招聘和公务员招考,教师编事业编都不认。党校在职研究生教育毕业后不发放学信网注册的毕业证,一般发放中组部组通字[2002]21号文件中指出的党校学历证书或结业证,填写简历时必须在研究生、本科或大专学历前加“某委党校”。这个毕业证书就是党校学历。划重点:党校研究生的学历,学信网上查不到!

礼乐不节

要不要提升学历,怎么提升?

我的整体职业思维,熟悉的读者都能总结出来,主要就是:在1)主业稳定的前提下,2)提升学历、3)开拓副业,最终4)副业收入远超过主业工资,甚至5)将副业打造成主业,从而实现相对的财务自由。这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前三个,是起步阶段,也是比较难的,这仨也是我《中国职场宝典4.0(2020年初版)》中权重占比最高的主题。今天我们讲学历。在我的知识星球7000个提问中,跟学历相关的有2000来个,学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共性知识只是基础,具体你在你当下所在的城市、单位和岗位上,要不要提升学历,如何提升,就是很大的问题了,不是文章共性知识可以讲清楚的。今天本文,就是教大家做自我判断的方法,让你一看自明,而不是纠结,空担忧。1,中国的职业之路分类一般我们都要么打工,要么创业,没有第三条道路,所以我幽哥发明的这种,叫做介于打工和创业之间的中国第三条职业之路,你将本号原始注册的内容看下,也能看到。按照你所在单位的性质,又分体制内、体制外两条道路,如果进一步细分,体制内外又各有很多分支,这些企业性质你可以交叉发展,但单位性质的壁垒实际上比行业壁垒还要重。简单比方,你从体制内跳到体制外,别人一般不认可你的工作经验,至少也是打折的;你从体制外进体制内,渠道不多,过时不候,很多还要关系......今天我这里说的职业之路,则是有点按照“阶层”来分类,形象、敏感而残酷。在人类至今的社会状态中,人的职业生涯已经演变为比较隐蔽的三种分类,也叫三种道路,即下路、中路、上路,在中国特别明显。为了去掉歧视色彩,以免大家对号入座,所以我一般改称为后路、中路、前路。2,后路后路就是体力劳动,也叫下路,主要通过体力劳动来获取报酬,勉强养活自己,这就是后路,没有决策权力,你完全执行即可,这种可以在工作时甚至不用动脑筋。但是,后路基本是贫困一生的,用到婚恋市场来说,就是C男配C女。他们大多数是潦倒穷困的,这一辈子叫生存,结婚时是他俩的高光时刻,此后大多狗血,为活着而不是生活奔波。走这种职业之路的人,占总人口的80%上下。在计划经济时代,二元结构,连中路都没有,只有绝大多数的下路极少数的上路,那时候别说富二代了,连富一代都没有,大家都穷。我们当下也别不好意思,你的父母尤其爷奶,大概率就是体力劳动者,属于后路为主。按照“分蛋糕”理论来说,后路的这80个人,在还不算贫穷的国家,每人可以分到比如1块蛋糕,正好够吃,能继续勉强维持体力、还能去劳动,也叫混个温饱。后来经济发展了,在改革开放之后,学习国外的中产阶级,国内这才逐渐出现了中路。3,中路中路,也叫做职业经理人之路,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脑力劳动,工作职责实际上就是帮助企业主,来维护流程、“管理”人员、提高效率。“管理”并不是指这些职位一定是管理者,而是强调通过脑力、经验、技能、学识等,来加强企业盈利的效率。实际上,程序员,就是典型的中路,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单位/企业内部各部门(市场、销售、策划、人事、行政、项目、产品、采购、物流、关务、税务、质量、生产、测试、研发、工程、财务,等等)的办公室人员,俗称白领(搞技术的叫灰领),就是管理人员的主要部分。虽然叫做管理人员,但他们实际上并不是管理者,而是帮助管理者做管理,类似古代的师爷、食客、门客、御用文人、武将等等。在我的文章《宁静而致远: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中,对于崔致远有过一段职业生涯的描述,虽为古代的进士,但也有过大概半年的失业时间。此间,小崔通过同学、友人、师兄、学长等等,各种托人找关系,终于,他经过内推和自荐,去面见了淮南节度使高骈,面试成功,被录用了。接下来这四年,崔致远就是节度使高骈的食客,做过侍御府内奉、都统巡官、承务郎、馆驿巡官等工作。这就是古代的中路之人了。回到当下,走此中路的职业人士,占全民人口的大约15%的样子,这叫职业经理人之路,也是我几百篇文章所讲的职业之路。中路的平均收入,约等于同龄后路人士的3倍。分蛋糕来说,这15个人,每人大致可以分到3块蛋糕,总额就类似45块蛋糕。我幽哥至今还是中路之人,也在不断奋斗,并鼓励大家走此道路,并做到其中收入远高于同龄人的那部分。那么,管理中路的人,是谁呢?4,前路也叫上路,这就是真正的管理者之路,有些是企业主、创业者,更多的则是股东、高层管理者、实际控制人等。股东主要通过先天继承获得身份,高层管理者则是通过后路、中路披荆斩棘奋斗而来,实际控制人则是他们当中做大了之后,又比较低调的人,我们一般称之为“幕后老大”。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北方的大哥,叫解直坤,他就是我们的前辈师兄,非常低调,自己摸爬滚打上去的,控制着多家公司,资产目前大概250亿元,特别低调。这位解师兄其他方面也很低调,他老婆还是著名歌唱家毛阿敏。他也不是特例,我国A股上市的接近4000家公司,基本都有实际控制人,都有这样的解师兄毛学姐,你不知道而已。当然,你不知道的也太多,都是一个不断长大的过程。以上这是从商进入上路之人,包括我的师兄,《年薪300万的师兄,在聚会时分享了什么?》,他算白手起来,从小质量工程师,沿着职业经理人,一路做到副总的。这也算白领进入了上路之列,虽然刚摸到了门。其他更多的,则是从政进入。上路之人,在市场经济中的学名叫“资方”,占全民总人数的大约5%,他们才是真正管理那95%的人的人。他们是规则制定和继承者,在社会生活和企业运营中,他们是建制派,有投票权。走上路的“管理者”,收入约等于中路“白领”的3倍,按照分蛋糕理论,5个人获得大概45块蛋糕。尽管人数最少,但收入最高。他们的工作纯粹是脑力劳动,并以审批和监督为主。甚至,规则都是他们制定的,但他们已经不参与制定过程了,他们只出战略,中路经理人也就是他们的手下智囊团,给他们出谋划策并做出规则细节。5,为什么要高学历?明眼人一看,你学历在2020年的中国当下,如果低于本科,你大概率就是在下路混了,想逆袭的概率不是没有,但很低,不比一次考上公务员的概率高。为什么我们要高学历呢?因为职业经理人之路,侧重的是“军师”的脑力和“武将”的技能,所以高学历必不可少,学历就是资格,就是证书,也是对你水平的承认。一旦学历高一点,我们同时增加了技能,又工作经验丰富,这才有机会往上路进发。即使终其一生不能如愿,但你也要看到,顶级职业经理人能年薪几百万、千万,甚至上亿。我们看下这位小姚,她就是刚毕业就获得了年薪156万这样一个中路工作。但你也要看下人家的学历。女博士并不是外界说的所谓年纪大了、严肃无趣、难以接近,其实人家是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的少女,用她自己的话说,“其实我们不要太年轻,不要太有活力。”用我幽哥的话说,这叫聪明而好学,懂得学历跟学识的与时俱进,也为将来从职业经理人之路伺机而动走向上路,铺平了道路。学历,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逆天改命的,主要渠道,没有之一。6,读者学历现状我们看如下百分比,是去年2019年初,我做了个调查的结果。大致你可以看到,我幽哥的文章读者或者粉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是78%的样子,可以按照二八原则来看:本科以下占二成,本科以上八成。再从高学历往低学历看,硕士以上占比是12%,也就是低于硕士学位的那88%近九成的人,有明显的学历提升诉求。7,就业市场标志性的学历当下中国的人才市场、职业发展,最主要的学历标志,是工资的歧视,用人单位给出的薪资和职业上升空间,主要在于“统招本科”这四个字的基本要求,而不在于双非、双一流,还是985跟211。以上这点,是我幽哥亲身指导上万求职者之后的总结。从小学学历,到中专、高中学历,倒不是太纠结,因为下路已经基本无法改变。到了大专学历,这就难过了,尤其有了统招大专后来读了个成教、函授或者自考本科的,基本还是被就业市场当作大专学历、非本科学历,被“统招本科”四个字挡在了门外。所以,就业市场标志性的学历,叫做统招本科。8,大专学历如何逆袭?实际上本文是写给大专生的,但也是写给本科生的。大专生,在学历上几乎唯一能突破的方法就是,跨过第一学历非统招本科这个硬伤,去读取或者获得一个硕士学位。当然,也看岁数,你都40岁了,此时你的学历就不是主要的,你接近20年的职业经验,才是你在职场上最大的财富。不是说你此时不需要提升学历了,一你基本读不进了,二你靠充足的年限也就是经验取胜,三职业生涯大势已定你折腾空间不大,四如果你已经做到部门经理或者总监以上级别,则还是需要有个更高的学历的,更容易锦上添花。大家注意下学历的作用,对于年轻人来说,叫做“敲门砖”,门槛;对于35岁以后的人来说,那是锦上添花(经理升总监、总监升职到副总才有用),而不是雪中送炭(靠提升的学历保住职位、避免中年危机、去求职)。大专学历如何逆袭?只有读个硕士,才勉强可以逆袭。9,学历提升到硕士的方法之前也写过,我主要从普通家庭的角度出发,大家还要对照个人自身,挨个看下。9.1,出国读研这就是去海外,读一个历时1年-2年的硕士。学费和生活费按照30-60万来吧。这种是未来收益最大也是当下最明智的,国内3年的硕士不是不好,只是更耗时间、导师更虐待学生,而海归硕士很多地方落户、人才引进都有优先政策。关键你现在已经错过了机会,然后你也不是应试考试的料,你又满足了这俩条件:家庭经济尚可,年轻(至少低于30虚岁)。9.2,统考硕士这就是参加每年底的考研。这种是先考试再入学,俗称严进宽出。你虽毕业工作了,也可以跟应届生一起参加统一考试,最终可以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我们所说的有人“二战”“三战”,就是这种。比如下图评论中,这位女孩“成为自己的光h”,她就是二战没考上。当然,她后面的考公和闯荡等计划,也值得商榷,本篇不谈。9.3,联考硕士跟刚刚的统考对应的,就是联考,属于非全日制的硕士,也叫在职硕士。这种之前只能申请到学位证,现在从2016年开始,也可以获得双证了,也就是也可以拿到学历证书。这种对普通的往届生特别有用,因为学历的分量在增加,又满足了自己职业上需要提升学历的需求,还继续工作有工资。你可以参加提前面试,也要看你的基本考试能力,也就是各学校对于理论考试虽然可以放宽分数,但你也别联考成绩太差。最后,能否毕业看论文情况,主要是你选题是否正确、有没有时间、好好做论文、通过答辩甚至盲审。在职硕士毕业比较难,开始从严进宽出往宽进严出过渡了。9.4,申硕这种也有个全国考试,大概在每年五六月份,叫做同等学力的申硕。这种门槛稍低,俗称宽进严出,因为你是先上学再考试,跟刚刚那几个先考试再上学的顺序不一样。面授参加高级研修班,获得结业证,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学位证,俗称单证,这种不能获得毕业证。申硕适合考试水平差又想获得一个硕士的人。9.5,国外大学国内办学点其实这是一种变通的方法,就是到你身边的中国的大学去,甚至学历提升机构去找下这些海外大学在中国的报名点。主要是通过在国内的课程学习,就可以一两年内获得国外颁发的硕士证书,这种更针对30岁后的人,也不需要多少钱,报名费3万-40万不等。我随便列一些:莫纳什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 卧龙岗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学院伦敦大学学院 亚特兰大国际大学(AtlanticInternational University)亚当斯密大学(AdamSmith University)国立大学(NationalUniversity)美国世界大学(AmericanWorld University)美国公开大学(OpenUniversity of America)美国诺贝尔大学(NobelUniversity)爱国者圣经大学(PatriotBible University)美国理工大学(AmericaTechnology University)这种大多数时候也能忽悠一下,也算硕士,因为别人大多没有硕士啊。9.6,EMBA这EMBA是针对特别有钱的人的,至少也是个企业高管的人,不以赚钱为目的的人。这种我不鼓励,比如上图群友帅哥小黄,这才2018本科毕业,一年工资余不下来5万块,家里又弟弟妹妹一大把,他还读个啥EMBA呢?提前录取你也别去,一个一般大学的EMBA也要36万,你别忘了,届时游学、同学聚会、毕业获得证书等,还要很大的开销,你以为是36万,实际上不少于50万。但是,如果你虽然大专或者中专毕业,却现在已经做了总监了,想做副总,这可以让你洗白下,建议你还是报一个,基本不用考试,人脉还能提升。10.个人如何选择这才到了具体的个人情况。举例来看吧。下图,37岁中专学妹,想提升,还是先找个稳定的工作,工资可以不高,主要通过自己的技能比如客服和行政工作经验+外语口头能力+外形+未婚有时间可加班可出差,去找个工作。先报名大专或者高升本吧,但别指望一分钟就能“买”个学历,学历是要报名并去读的,周期也1-8年不等。没钱的人,反而特别喜欢花钱去买东西。大专或者本科即将拿到学历时,将学历更新进简历,因为在中等城市,基本没有第三方背景调查,所以简历上的经历可以优化下,跳个槽月薪翻倍问题不大。翻倍转正后,继续跳,再翻倍也有可能。当然,她的问题不仅仅是学历,但只能边工作边从学历寻找突破口了。再看下一位,这位本科毕业大概六七年,在小城市的警察机关还是个小主管,工作性价比这么高,也是个211本科毕业。你说她还要提升啥学历呢?她还可给我发来了这张图,新加坡南洋理工,不得了,她还要去海外读研。为何呢?她说她要跳槽。我就问你,你南阳理工毕业后,能回到目前单位不?显然大概率进不去。那她为何还要读研,还要跳槽呢?你不懂,她就是个“祥林嫂”,类似的有几百个了。具体这位,她是大四毕业不久就加了我微信,当时以应届生身份进了老家体制内,一直想出来,这六七年以来,差不多每个季度向我诉苦一两次。6月份这次她是要提升学历,之前也多次说要跳槽,前年让我给她介绍杭州的工作,好像去年还让我给她介绍上海的高富帅男朋友。所以,具体她这位兰州附近小城市的体制内女孩,还是个美女,她哪里是要提升啥学历,她是祥林嫂,要找个树洞。现在岁数大一点了,要求又高,男朋友尚未找到。当然,她要是真的去提升啥学历,也是完全没有必要。所以,大家记住:10.1)小城市,有个本科够了,因为硕士当本科用,何况你提升的是非统招硕士。10.2)体制内,有个本科够了,因为体制内只要能进去,主要就看你待的时间、工作上别犯错、听话、会办事、领导同事和口碑不错,其他的才是机遇,最后可能你在职提升的学历有那么一点用,麻雀的力气吧,但你可花的是鸵鸟甚至九牛二虎的成本。10.3)对于体制外的人来说,学历则是聊胜于无,单证硕士也是硕士,野鸡大学的研究生也是研究生。10.4)对于30周岁开外的人来说,尤其类似“大专毕业10年”“2011年自考本科毕业”的,我劝你首先别目标名牌大学的在职硕士,你是接近中年人了还做梦,成本巨大,收益远比你想的要小;其次,考个一次也就算了,大概率考不上,一当初你就没考上本科,二工作5年以上脑袋就锈掉了,不适应应试教育了。当然,传统思维是很顽固的,当我们再次接触书本,自己就变成了书生意气,总想挥斥方遒,“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人生碰到再次提升学历的关口,总想推倒重来,总想这次选择最好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你是成年人了,得务实啊。少妇纠结,可能因为觉得当初老公没选好;已婚男纠结,大多是误判了自己的智商。说下后者,因为他们对在职的高学历非常迷信和纠结。低学历男,因为动手能力比高学历同龄人强一点,再配合多年的社会知识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情商比较高,职业发展有时也不错。但他们会误以为自己智商高,我告诉你,真的碰到书本,碰到理论考试,你的臭水平将会比你过去的中考、高考发挥得还要差。应试考试考察的是智力、智商、理论思维和记忆力,你别错把工作中的情商当成了考试中的智商。大家一定要务实,选择适合自己的学历提升手段,不是不能考,考一两次试试看,而不是还没行动时就想着拿个北清复交的硕士。更明确的告诉你统计概率:中专、大专、各种自考成教本科毕业的往届生,考研基本考不上。当然,还有懒人,在我这篇《如何提升学历?》发表之后,隔三岔五有人来问,实际上就是盯着这个点,本科的“9.5,国外大学国内办学点”,来问哪里有。你是有多傻,你身边的大学你挨个查询下,你不会?就你这种水平你还要在中国获得一个国外的硕士?你懒到什么程度了?你百度都不会就想提升学历?这种校校合作不要太多啊,哪个省会没有,或者说哪个城市没有?比如如下云南帅哥小丁,他就知道自己去搜信息查询。随便一搜就有了,国内大学2000家,国外上万所,他们之间的合作项目哪止1000个!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当然,我不是给大家推荐啥云南财经大学跟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的项目,只是举个例子。你实在笨,下图我给你看下,类似的就更多了。这个你再不懂,就不能怪我了吧,你也别提升什么狗屁学历了。不过,我们要心里有数,商品经济在中国已经进入了职业经理人时代,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标志是高学历。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越大的城市学历越有用,越小的城市学历越不被重视。越小的城市关系越重,学历则退居其次。大家去老家的稳定工作的单位待一待就知道了,你的10个同事中,就1个应届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校招进来的,其他9个学历大多不到本科,很普遍,国企也如此。为何呢?小城市关系为重,这也是在小城市学历显得没那么重要的原因。如下这位,一位二线城市的国企关系户,也工作十年了。待着即可,能提升个学历,更好;提升不了,可以发展副业等。他最大的问题是考不上。但想得太多,还北京的全日制研究生、本地的在职硕士,要跳槽、要做当地大中专院校的老师、通过考研颈椎腰椎也变好,等等,先考一次试试看。假如你在小城市,无论是否体制内,也都可以考个一两次试试看,考不上就水一个试试看,别折腾名牌大学的在职学历了,小城市讲关系,你还不如去维护好关系,主业之外开发点副业,这才是靠谱的。以上共计10点,是对《要不要提升学历,怎么提升?》的解答。

阿松

特写|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们:如何在误解和歧视中艰难成长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绿茶妹

本硕博人才凭单证即可落户天津滨海新区?相关部门回应

天津滨海新区,泰达市民文化广场。视觉中国 资料图去年5月发布的“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使天津市正式加入到“人才争夺战”中,一年后,“天津市滨海新区对人才落户要求进一步放宽”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对此,5月30日,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人社局和天津港保税区人社局人才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相继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尚未接到放宽政策的有关通知。据《经济观察报》官方微信公众号5月29日报道,5月28日下午,天津滨海新区出台“海河英才经办指导意见”,但此后,天津滨海新区人力社保局(以下简称“滨海新区人社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删除了5月28日下午发布的新落户政策文章。与此同时,一幅印有滨海新区人社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的政策图在网上流传。该图片的文字内容显示,为营造最宽松、最灵活的引才环境,滨海新区出台“海河英才经办指导意见”,进一步放宽人才引进落户条件,并叠加实施储备人才住房和生活补贴政策,形成政策聚合效应,促进更多优秀人才近悦远来。官方介绍显示,天津市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下辖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生态城等五个经济功能区、21个街镇,常住人口299万人。据经济观察网报道,新的滨海新区落户政策对各项人才的要求均进行了大幅度放宽,审核力度也大幅降低。其中,对学历型人才,滨海新区将实行单证审核制度,即全日制本科生普通高校毕业只需要提供毕业证书,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只需提供学位证书。这意味着,一部分因学分、补考、违纪等原因无法获得学位证书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以及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无法获得学历证书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可以享受到此前无法享受的人才落户政策。上述报道还称,除放宽人才门槛要求之外,此次的海河英才落户新政审核条件宽松,无就业单位的来津人才在北方人才存档不再需要核查原户籍社保,而此前,申请者需要靠北方人才市场出具的商调函回到档案所在地进行调档,其后,北方人才市场会对档案进行检查再确定是否接收存档。媒体报道的新政内容均在网传的政策图中有所体现。5月30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就滨海新区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要求一事咨询了东疆保税港区人社局和保税区人社局人才中心。东疆保税港区人社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政策目前还没有收到具体的执行通知,如果您比较关注,可以关注天津公安民生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或者是下载天津公安App,具体的政策执行标准要以民生服务平台发布的信息为准。”保税区人社局人才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则回应称,“我们现在没有接到任何部门通知我们说放宽政策要求,没有这道红头文件,也没有收到相关信息。”该工作人员随后提示,如果关注相关事宜,可以致电滨海新区人社局。截至发稿前,澎湃新闻记者多次于工作时间内拨打滨海新区人社局,尚无人接听。自去年5月《天津市“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天津市落户政策一直备受关注,政策发布之初很快形成落户潮,最终倒逼天津市相关部门就人才新政落户办理流程做出更为细化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