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毕业能去高校教书吗?还需什么硬性条件呢?六柄

博士毕业能去高校教书吗?还需什么硬性条件呢?

随着教师待遇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想去高校任教,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普通院校的博士生想去本科院校教学的话已经有一定的难度了,尤其是二本院校,很多都要求好学校的博士毕业,甚至对博士专业都有要求的。现在好一点的大学,都要应聘者具有名校博士学历,海外三年以上的学习经历,以及具有竞争力的学术成果,主要指的是学术论文。一般博士毕业生毕业能进什么样的大学当老师,需要参考你就读学校品牌,你自身硬实力或软实力而定,无法一概而论。博士生属于国家的精英人才,高端智库。博士生选择进入高校当老师,更多的是考虑实现人生理想,展示平生所学。用自己的知识教育更多的人,推动社会进步。一般博士能够进什么样的大学,得看多普通了,请对号入座吧。在年龄、第一学历、毕业院校都确定的情况下,科研成果是进入好学校唯一的影响指标了。像清华北大华东五校等博士,直接毕业也可能去高校,但由于没有海外经历,大多只能选择普通一本或二本高校。而且拿不到正式教职,面临两到三年的考核期,考核期一到,就得非升即走。再者,即使有幸拿到正式教职,这些学校的研究氛围,研究条件也有限,难以支撑这些名校博士在科研上的远大抱负。目前,全国具有博士授予权高校已经超过310所,我国每年博士获得人数更是在2010年已经超过美国,并且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如果把教学质量比较好的116所211高校排除后,那还有占多数的非211高校也具有博士授予权,这些学校的博士的水平如何? 因此,真正有志去高校的博士,都会进一步申请海外的博士后,做一两期博后,积累海外留学经历和研究成果。这条路确实充满了艰辛呀。尤其是二本院校,很多都要求好学校的博士毕业,甚至对本科学历都有要求的。一般双非博士生毕业顶多也就是普通一本,二本,专科院校,或者说是民办院校。当然这还要跟自己的学术水平有关了,如果在校期间能发表不错的学术期刊、有不错的成果,去高校任教还是有机会的。但总体来说,一般的博士进普通一本或者二本工作肯定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在普通二本,如果你是来自国内顶尖名校的博士,肯定是会受到重用的。如果你要去985或者211大学任教,想要进入985、211?难如登天!譬如想要成为我国985、211高校的教师,最低学历有什么要求?如果要进入一流大学或是好一些的本一成为教授的话,一般的博士身份不足以进入。如今国内双一流大学招聘老师的要求最低就是博士身份以上,并且还对其本科院校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必须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最重要的是,在本科至博士期间,必须要有一年以上的出国留学经历,留学的大学排名还要相对靠前。起码得是世界上能排名学校的博士,当然,这也会和你本人取得的成就,发表的东西有很大的关系,还有视野,能力,能够为学校,为专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能进入985,211这些学校的当老师吗?关键是要看你进什么样的学校。985院校要求三阶段全部985或中科院,两年以上国外工作经验,或者国外重点大学博士毕业。211院校要求稍微差一些,不必都是985,但是起码要211,但博士必须985或中科院,两年国外工作经验或者国外重点大学博士毕业。普通一本和211差不多,条件略微宽松一些,没有国外经验也是可以的。普通二本博士毕业,211的就行,现在博士进大学的条件确实是在增多,双非院校的博士毕业,进没有硕士点的高校还是可以的,而且这些学校一般都没有坐落于省会或者大城市。双非博士如果想进入省会大学,要么进入好大学当辅导员,要么进入三本院校,或者是高职高专院校,这些现在还是可以进的。但是因为现在博士确实比较多了,而且博士的质量确实是不如以前了。还有一些高校为了追求引进博士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对博士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普通的博士,刚进去很少能进入到教学岗位上的。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和市级以上的高校,这些地区的博士还是比较缺少的,这个只要你愿意,那是可以去的。不过现在博士太多了,竞争起来十分吃力。建议如果要去大学里当老师,在国内上博士的竞争力不强,而在国外上博士的都会成为海归,如果你有能力的话,我建议你去外国读大学,读博士这样不但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事业,而且也能提高自己的身价比在国内,哪怕是重点学校的大学读博士要强的多。现在的工作不好找,因为海归人现在也很多,可能普通一点的就是2本类院校稍微好一点儿的,那都是需要社会关系的,社会没有关系怎么可能去进好的单位呢?除了关系就是个人能力,能不能进高校当老师,以及能进什么层次的高校当老师,全凭你的博士毕业学校的层次以及你的授课和科研能力。毕竟现在就算二本的学校招老师,也越来越注重博士毕业生的毕业院校,而更注重的则是你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你的科研能力和发表过哪些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是高校考察的重点。博士生,知识渊博,学历高,他们更多的追求理论成果创新,追求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他们是国家的支柱,他们更加看重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因此,成为高校的教师,还是十分困难的。说那些大学内的老师个个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其实并不为过,但也存在个人能力的强弱之分。想要成为大学教授,博士们可要好好努力了!

多而无已

博士在高校的待遇很高吗?博士生:刚能解决温饱问题

对于一部分大学生来说,考博的最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毕业后能够拿到一个足以傲视群雄的待遇,但是现实或许真的没有那么的美好。当然,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博士毕业后肯定是拿好几十万的年薪,作为优秀人才肯定会被用人单位高薪录用,这些都是在没有读博前的想法。读博后,很多博士都选择去高校教书,成为一名讲师,早已放弃了读博前的那种想法了,那么博士在高校的待遇很高吗?很多博士生表示:刚能解决温饱问题。其实,我在没有读研究生之前也是觉得博士在高校教书肯定会拿到一个非常不好的工资,但是当我读研后我的导师也是博士而且还是副教授,每月拿到手的工资也就是6000左右,那么作为一名讲师的博士或许工资真的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啊!!!尤其是一般高校招聘博士时,211985院校一般都只要博士后,博士是没有资格进入这样的高校当讲师的,所以很多博士都选择了一些双非院校,一方面是这些院校的门槛低,另一方面是福待遇相对来说比较好。这些高校所能够给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够提供一套周转房,只要在校这个房子可以一直住;人文社科类的博士可以拿到5到7万的科研经费,理工科的可以拿到10到15万科研经费;提供10万到30万的安家费;还有发放一次性的生活补助10万元。这些便是博士能够拿到的待遇,当然这些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足够的多了,但是对于博士这个学历来说真的不算是很好的,尤其是博士刚进入高校高校仅仅是一位讲师,其所能够拿到的持续性的工资收入是相对来说比较少的,也正如博士所说仅仅是能够解决温饱,绝对不会暴富。所以,其实在高校的鄙视并没有那么高的收入,甚至说只能是中等收入,因为毕竟是工薪阶层,所以在你考博时你还是要考虑清楚的哦!!!当然博士这个学历所能能够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通过待遇来体现的,这个或许只有你真正成为一名博士时才会有更深的感悟!!!

何谓才全

国外攻读完博士学业,拿到的是单证,你上当了吗?

没有上当!这个涉及到国际上研究生毕业后的“双证制”与“单证制”的问题。双证制:目前而言,只有少数国家采用“双证制”(包括中国在内)。按照当前我国法律条款所形成的制度框架,“双证制”中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当发挥着相对独立的功能:学历证书表征学习经历,学位证书证明专业水平。各司其职,各尽其功。但现实中两大证书却在功能发挥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现象。单证制:目前而言,大部分国家采用“单证制”,比如美、加、英、德、泰、日、韩等国家,上述国家的院校没有颁发类似于我国的“学历证书”,仅颁发“学位证书”,但留学服务中心在开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上会注明“某某所获的博士学位证书表明其具有相应的学历。那么单证制的这些国家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形式(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进行区分?学生的学习经历如何被表征?第一,欧美以及亚洲国家中以非全日制(Part Time)形式攻读研究生层次学位的学生非常多。德国50%以上的研究生都是一边读书一边工作;英国非全日制的在校研究生基本接近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的数量,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大概有30万,非全日制大概28万到29万,美国第三级教育中非全日制学生大致占学生总数的40%左右。他们认为,工作与学习并不冲突,这是一种常态,也是他们获得学习资助的重要方式。泰国、韩国的教育制度属于西方教育制度。与此相同。第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获得的学位证书没有区别,也不单独颁发证明其学习形式的证书,只是在修业年限或一些管理制度上对二者进行区分。上述国家没有学位制度和学历制度并存的现象。学生读书修学分的目的是获得学位。只要满足了学分和其他要求(论文等),就可以获得学位。这些国家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录取标准一样,修学要求一致,获得的学位也没有任何区别。第三,国外大学主要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学习经历。在加拿大,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完成学位要求,那么他/她的成绩单会证明已经完成的学分,以后再重新修读的话(无论在同一所大学或不同的大学)就可以连续计算。英国也有类似的制度叫做学分积累和转换机制。该机制通过对学分的记录和积累,在满足学位授予条件后,可被授予学位,而不论研究生(含继续教育)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据悉,中国鉴于双证制的一些弊端,也在讨论对学历证书与学位证书并存的“双证制”进行一些改革,但具体执行起来任重道远。

四千金

编制取消,博士毕业去高校还有性价比吗?

文章来源于青塔人才 ,作者青塔人才一直以来,博士毕业进高校工作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有一部分博士读博甚至就是为了留在高校工作。近日,某学术交流论坛就博士毕业后的去向做了调查,结果不出所料。进入高校做教职的博士生占比高达43%,在企业(含国企、私企)工作的博士生总占比21.1%,不到高校教职的一半;18.3%的博士生选择了在国内或国外做博后……这也说明高校教职仍然是博士毕业生工作的首选,其次才是进企业或其他去向。  博士热衷于进高校与其编制情结不无关系。但是2020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后一年。国家已明确:今后高校将取消事业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那么对于波什而言,读博去高校还有性价比吗?01、进高校可以实现专业对口最大化对于大部分专业来说,比如四大天坑专业,高校依旧是高性价比的选择。因为当研究达到了PhD的程度,在这个信息已经高度发达的世界上建立起一点点相对壁垒,基本上只有你的同行才能理解你做的东西,而这种壁垒仅靠金钱或者简单的解释是难以打破的。再者,博士几年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经济方面的“沉没成本”也决定了如果要发挥出本身的价值,就得去必须要博士,或者偏好博士的工作,才有足够的回报。就算不给编制,高校需要的还是博士,但是企业、公务员、事业单位却不是非要博士不可。由此看来去高校做科研,基本算是读博最为对口的出路了。02、高校收入尚可且长期向好过去的话,从高校到国企、事业单位再到民企,基本就是工作自由度逐步下降、工资逐步上升的选择而已。但是近年来经常看到各高校发出的招聘公告,待遇都非常可观,安家费、科研费动辄几十万。除了看得见的薪资报酬,还有看不见的比如访学交流、子女上学、社保公积金、上班时间灵活以及寒暑假等隐性福利。即使编制取消,但是,国家对于高校的投入始终没有减少,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趋势。这就意味着,高校教师的待遇和科研教学条件,都能够得到全面保障。这种保障,并不会因为高校教师的身份变化而变化。反观部分企业虽然能开出百万年薪,但与高薪对等的是996+ICU超负荷运转的工作强度、职场新鲜血液的竞争压力、以及35岁门槛的转型问题。难怪有人说走高校路线是一条长长的大阳线,越老越吃香,而走企业路线通常在中年就达到峰顶,大起大落。03、高校容错率更高,项目周期更宽容高校大多由国家财政拨款,几乎不用考虑“生存压力”,做科研是为了尝试和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即使成功率微乎其微,但只要被认定拥有重大科研价值,就会投入相应的经费。而企业需要自负盈亏,做科研搞项目必须紧跟市场的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其根本目的是要把科研投入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利润,看重的是研究的效益和时效性,研究方向难免有所受限,且容错率更低。04疫情导致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性价比凸显高校取消编制就是一个逐步市场化的过程,让这份工作的综合性价比与市场其他工作的性价比接轨,但不管如何改革,总有博士选择高校也总有博士选择企业,从过去博士毕业一股脑都往高校挤到现在博士就业多元化趋势初现,最后建立一个工作性价比的动态平衡。当然,这个平衡点的位置也会小幅变动,比如经济发展强劲时候,博士更倾向于去企业或创业;经济发展疲软时候,博士更倾向于去高校……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大企业都受到了一波冲击,企业春招缩水,人力成本削减,毕业生需求量同比降低近5成,对期望高薪的博士吸纳能力减弱。博士作为学历市场的赢家,却是就业市场的“萌新”,进企业面临的就业压力或许更甚于期望薪资较低、经验丰富的本科生或硕士生了。所以就目前而言,高校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相比,仍然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气质

很多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如何看待这个选择?

博士毕业进高校是不是理想选择?青椒是不是很苦,高校老师工资到底怎么样,有的人说高校教师年薪几十万,有的说不足十万,到底该听谁的呢?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叶秋简单谈下自己的看法。首先,叶秋认为博士毕业进高校相对来说是个不错选择,博士毕业进高校也是众多博士的第一选择,统计数据表明,高校是博士的第一去处,有43.9%的博士毕业后进了高校,还有16.8%的进行了科研院所,二者占比超过60%,这样看来,博士毕业后很多人还是选择了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或者说科研教学工作,在科研这块更能发挥博士的优势!博士毕业后去向博士进高校的待遇如何呢?高校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劣势就是高校的待遇比不了在企业的待遇,优势有很多:第一,一般高校都提供一笔安家费,看高校和博士个人水平,这笔安家费大部分在20-50万之间。还有科研启动基金,这笔钱只能用来科研,但对刚起步的博士来说,还是不小的助力。安家费和科研启动基金,学校和学校之间,博士和博士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南方医科大引进的北大博士李琳,入校即是教授、博导作为优秀学术骨干引进,享受的待遇包括:70-90万协议年薪(税前);180-220万安家费(税前);300-400万科研启动和科研条件建设经费;提供人才过渡房;聘任教授、博导;此外,还有科研助手;协助办理配偶工作调动及子女户口随迁等。李琳李琳享受的待遇是顶级的,但在众多博士中她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能达到她这种待遇的很少很少。第二,有些高校会提供周转房或者是职工福利房。如果有福利房,那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虽然福利房可能限制你买卖,但有房才有家,有房子才能安心工作。第三,如果能加入一个好的科研团队,对个人的科研和进步会有很大帮助。在高校,科研是第一要务,有个好的平台,在项目申请、研究生分配等方面都会很有优势,搞科研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好多时候依赖于团队,如果你的团队带头人水平高,又比较愿意帮助年轻人,那么你会进步得比其它人快得多。第四,高校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一般来说,博士刚进入高校,课程不会太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普通老师不用坐班,有了孩子以后接孩子会很方便,家里有什么事情处理起来也很方便,当然,还少不了人人羡慕的还暑假。这是在高校当老师的好处,不过,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也有不为人知的辛苦:第一,非升即走的压力。随着毕业的博士越来越多,高校对博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好的学校要求有国外留学经历,有的要求非升即走,给五年时间,在这前五年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当然,有的学校不要求,但学校水平可能会差些,所以,如何在好的平台和稳定性之间作出平衡需要自己多加考虑!第二,职称的压力。职称是所有老师无法回避的问题,职称代表着收入,不同职称的岗位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差别很大,就连取暖费和精神文明奖也有很大差距。第三,科研压力。在高校,科研是老师的生命线,一切都和科研挂钩,为了申请项目、写文章,很多老师周末和寒暑假都在学校呆着,就是为了能多出一些成果,高校老师过劳死和猝死并不罕见!高校老师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压力,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压力,综合来看,高校教师是博士毕业后一个好的选择,能继续自己的科研,学校里科研氛围好,能招研究生组建自己的团队,还是不错的。

大狂魔

为何我不建议博士进高校当专职辅导员?

前几日,我回大学母校游玩,顺便约了一位在母校工作的老同学吃饭。几杯啤酒下肚,两个男人就聊起了事业。老同学去年985博士毕业后就回到母校任教,不过他说自己并不适合搞科研,也不喜欢科研,博士读了6年,非常吃力,现在想往行政上转。我问他怎么转,他说他打算做专职辅导员,以后就做行政党务。我听后,建议他冷静一下,说道:“在高校走行政不是你这个走法!”。他愣了一下:“老兄,你说咋个走法?”。我回到:“如果你想在行政路上走得更远,想以后当个处长、院长甚至校领导之类的,现在反倒不要急于做行政工作,而科研不仅不能丢,还要做得非常好才行”。接着,我以自己原单位的一个升迁事情为例向他做了详细的解释。这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小杨和小陈02年一起进入中部省份一所二本高校工作,那个年代本科也能进高校,开始干的是辅导员之类的工作。干了不到一年,小杨就推掉辅导员工作,转向教学科研,而小陈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小杨深感自己学历学位太低,于是出去先后读了一个硕士和一个博士,就这样他借助硕博期间的成果,先后拿下副教授和教授职称。回校后,小杨作为博士教授人才挂职在人事处,一年后转为副处长。而小陈这些年学历职称没有任何提升,职务从辅导员转为院团委书记、学生处科员等。造化弄人,小陈现在又被调到了人事处任科长,和小杨坐在一个办公室,但小杨属于小陈的直接领导。曾经一起入校的两人,可以称兄道弟,但现在小陈要喊小杨一声“杨处!”。个中滋味,只有小陈心里最清楚。或许小陈也很纳闷,自己每日兢兢业业,为人谦和,为何在党政路上走得如此艰难?在我看来,小陈其实是没有参透高校教师的升迁之道。在高校,提拔领导干部需要遵循“对党忠诚”、“德才兼备”的原则。若无出格的事情,大部分人在“对党忠诚”和“德行”这两部分都是没问题的。除了少数后台户,大家能比拼的或者说能拉开差距的就剩“才”了。在高校,这个“才”指的就是学历、职称、奖项、头衔等。越有“才”的人,晋升机会就越多。可以随便打开一个高校官网,看看高校的校领导、二级院长、管理机构处长的简历,你会发现这些领导几乎都有博士学历或者高级职称,甚少看见本硕学历或中级职称的。那么为何高校偏好有才的领导呢?这与高校工作的一些特点有关。以二级学院院长为例,通常要求院长在学术上成绩显著,因为院长要带领学院发展,如果自己学术一塌糊涂,还何谈指引学院的科研。再比如科研处处长,常要制定各种科研政策,如果自己不怎么搞科研,很难给出真知灼见。此外,高校的主体是广大教师,博士教授很多,如果领导自己学历职称太低,下面对其多少有点鄙视。相反,如果领导自己能一步一步地搞好学术评上高级职称,那么他对于教师群体理解的会更深刻,也就更懂得如何管理这一群体。在我之前的单位,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果能拿到国家青年基金,可以安排副院长、副处级职务,如果能拿到面上项目,则可以安排院长或正处级职务。而在一些更牛的重点大学,领导几乎是清一色的科研达人,国家级、省级帽子很多,并且校长一般都是院士级别的。因此,如果你是一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且有从政的想法,那么首先要干好自己的科研,尽早评上职称,等成绩、职称有了,再转行政就会容易很多。相反,如果放弃科研,放弃职称,做一个专职辅导员之类的行政工作,每天干一些重复性事情,那么你的能力学识就会止步不前,时间一长,人就废了。即便你兢兢业业在服务窗口干好本职工作,也很难得到提拔。希望大家能读懂小陈的遭遇,莫再入坑!

歌未央

为什么博士都想进高校?高校老师收入到底有多高?可能你想不到

问:听一学姐说她们课题组的博士毕业几乎都去了高校,她身边留洋回来的博士,甚至很多C9毕业博士也有很多去高校任职的。为什么博士们都想进高校?高校老师的收入到底是怎样的?其实“博士毕业都想去高校任职”这种情况只是近10年间,尤其是2010年之后才出现的趋势,在此之前博士们毕业首选去处还是外企。自2010年后国内各高校的待遇水平普遍开始了大幅度的提高,高校教师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曾看到过陕西省统计局的一组数据。还记得2018年年初,很多高校发出了高新招聘教师的信息。自2018年众多院校拉开了高薪招聘博士的帷幕之后,2019年高校高薪招聘博士的信息更是层出不穷。高校教师的收入到底有多高?可能你真的想不到。不过,我们到是可以从2019年高校的招聘信息中可窥一二。除了薪资以外,现在高校在福利住房、子女入学、后勤供应等方面的保障也在逐渐提高。很多高校的后勤服务待遇都是以当地省政府为标杆在追赶超越,已经完全压过了同一城市的国企,这种隐形福利也会对博士们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如今,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渐提高。以往高校人群的流动几乎都是“学而优则仕”式的单向掠夺性流动,而这几年的高校人员流动趋势已经变成了双向甚至是多向流动。高校这个平台完全可以承载博士生向更高层次去流动。所以,博士们毕业大都愿意去高校任职就不难理解了。

乃至委蛇

高校教师要不要辞职读博?别,劝你三思!

问:本人目前在东部一所一本院校工作,从事经济类专业课方面的教学,挺喜欢目前的工作状态。2019年考上了北京一所知名财经类院校的经济学类博士,但是需要调档案,学校规定档案一走,人就辞职。本人今年34岁男,小孩马上面临上学,爱人工作较忙,不能接送孩子,老人倒是可以来帮忙,但是四年失去收入会面临极大的经济压力,还有每月2400房贷需要还,目前住着学校提供的周转房,老人不能给经济上的支撑。考博院校的知名度较高,导师人也挺好,如果放弃着实可惜,且在高校没有博士学位,总觉得难以抬头,且发展必定受阻。但是如果去读,没有了工作和收入,可以预见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心理方面的压力。34岁男应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此时全职读书,总感觉有点对不住家人,爱人倒没有什么意见,无论我做什么决定她都支持。想过明年再考在职的,但是名额变得越来越少,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长远考虑,读博是好事,但眼前的困难就摆在眼前,内心无比纠结,真是难以选择,不知道何去何从,恳请给些建议,谢谢~答:针对您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别轻率下决定,三思而后行。在下决定之前,你要思考好以下这几个问题:1、读博四年后能否顺利毕业,毕业后就业形势会有什么变化?2、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是什么?博士毕业后是否还想进高校?3、读博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能否支持你进入更理想的高校?4、目前的情况专心走学术路线天花板在哪里?副高就没法上去了么?有没有可能保持目前工作进度的同时努力一下重要学术成果?5、如果仅仅是想拿学位的话,读在职博士是不是更合适?另外,以你现在的情况辞职读博,还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1、年龄问题34岁了辞职读博士年龄也是个硬伤,博士毕业差不多38岁了,估计大部分高校都去不了。目前高校和公务员招聘都有35岁的限制,外加你博士毕业也没法申请青年基金了,最后别丢了西瓜捡了芝麻。2、未来发展的限制目前你的爱人工作稳定了,孩子马上上学,学校也基本稳定。如果你去北京的话,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就算您读的院校的知名度很高,导师也很牛,你也很强,能拿到北京户口在北京扎根,也会涉及到爱人工作调转,孩子入学学区等问题。如果毕业不留北京,再回到原来城市或到其他城市找工作,谁能保证一定会比你现在的发展情更好呢?3、博士毕业后未必还能获得你目前的岗位现在高校的招聘条件不知您了解多少,现在对于高校教职员工的文凭真的是越来越苛刻,普通的高校不仅要求求职者有博士学历,还要求有海外留学经历。所以,四年之后,就算您博士毕业也不一定能够再获得同样的岗位了。现在大多数老牌高校是不差人的,甚至因为生源减少,既有教职工的薪资都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负担,非重要的人员少一个算一个。尤其在博士博士后越来越不值钱的今天,高校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走一个硕士马上就有一个博士来填补,走一个国内博士马上就有一个海归博士。现在高校教师圈流行这样一句话:出校容易,进校难。也就是说你在高校想辞职很容易,但再次进校就很难了。说实话,您现在的工作状态其实是很多目前在读博士生追求的,我身边儿的很多读博的朋友都是在努力发文章,希望毕业后能够进高校当老师,过上安稳的生活。不过,话又说回来,您现在的生活虽然是别人想要的,可能未必是您自己想要的,每个人的生活追求不同,这要看您自己的选择。其实这种事儿,您和爱人和父母达成一致就行了,选择了就别后悔。就您的这个问题,我刚才咨询了一些读博的朋友,有朋友建议您跟单位协商一下能否签个协议,协议保留目前的岗位,可停发相应绩效,毕业后可回来继续工作。朋友也面临过这种情况,他跟学校签了协议,学校可以为他继续留编,但工资冻结了,没有绩效,公积金其他照旧。高校教师要不要辞职读博?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在职研微厅 )

爱物语

做博士有前途么?博士毕业后留校的概率有多大?看完这篇就懂了

读博是很有钱途的虽然这几年博士也扩招了,有些人觉得身边有很多博士,但据统计从1978年到现在也就只有80万左右博士毕业。所以,博士在中国依然稀缺,现在很多公司的研发部门还是一博士难求的,很多普通高校教师中博士比例也还很低。所以目前博士毕业根本不需要担心就业的问题。现在很多省份都在引进人才,引进博士都会给钱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工作单位还会给安家费,所以,读博是很有钱途的。能不能留校,这因人而异总体来说,这几年留校越来越难,有很多的限制,985学校一般都要求本科是985.211学校毕业,不过要求会根据研究成果而变动。我知道的一个最牛B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东南大学的付大伟老师,他本科是一个二本,博士毕业直接留校晋升为正教授,但前提是人家博士期间发了很多篇顶刊,还有一篇Science。所以,只要你足够牛B就可以留校。看个人的科研实力目前是否能够留校,很重要的是看你的科研水平。如果博士期间能够发表高水平的文章,留校的概率较大,如果只是专业水平平平,留校的概率就小很多了。为什么认为没留校就吃亏了呢?博士毕业后必须留高校吗?这是不对,这个还要看你的专业,有些专业很多人并不留校。我们来看看北京大学2018年博士就业情况:其中博士毕业后7.13%到了党政机关;70.19%去了事业单位,这其中包括了去高等教育单位,占52.85%。也就是北京大学大概52.85%的博士去高校工作了。但是又有几个是留在北京大学呢?这个就更少了。也就是有近一半的人没有留在高校。小编总结读博士不同于读硕士,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毕业之后可以去高校当老师,可以安心安排自己的科研、去研究所做科研也还是非常不错、去私企拿高薪水走上人生巅峰也不在话下,不济走个定向选调去当公务员也是不错的,这些都说明了读博士的美好前途,但是就算每个硕士生都知道这些还是只有20%不到的硕士生会选择读博士!随着博士生越来越多,高校招收新老师的标准也越来越高,现在211高校普遍都要求你有海外留学经历,985高校的甚至都要求你博后经历+文章质量过关才有可能!

赐真经

很多人不知道,原来硕士学历就可以直接留在高校工作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要想进入高校,至少要读到博士学位,所以很多同学考研选择考学硕,来为以后的读博和留校铺路。但其实高校的运转并非大家想的这样,这其中其实是存在很多的一知半解,甚至是误解。今天董师兄就为大家打开谜团,看看硕士学历是如何留在高校的。之所以大家认为留在高校,都要达到博士学位,是因为大家把目标都锚定在了讲师,副教授,教授这条传统的发展路线上。其实高校同样是一个行政组织,不光是有科研岗位的存在,其实还有很多行政岗位,这些岗位的作用就是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而这也正是很多人对高校认知上存在的盲点。传说中的“科研岗”首先我们介绍一下教学科研岗,也就是我们传统认知上的老师,通常来说,公办高校都要求博士学历以上,985、211高校还会要求有留学或访学经历,在科研成果上,也会有很高的门槛。而一般的高职高专院校,或是民办高校,硕士学历是可以满足需求的。还有一些院校会招收专职科研岗,不讲课,只科研,学历门槛普遍为博士学历。我研究生的两个女生同学,就是毕业后进入了高校,一个运气比较好,直接进入了一所二本院校,另一个则进入了一所专科院校。最近了解到了一些他们的近况,去二本教书的同学天天忙着教书,经常分享课堂上的趣事;去专科教书的同学因为个人原因,放弃了教书的工作,回到母校继续读博,还换了个专业。高大上的“管理岗”就如咱们开篇所说,一个学校的运转离不开科研和管理的互相配合,有科研岗,自然就有管理岗。而管理岗位普遍是偏向于党政管理,文职管理,这一岗位的门槛较为令大众接受,硕士学历即可。而且未来是走行政路线的,其实在大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副院长和副校长通常有很多,一般搞学术的和搞管理的通常是五五开的比例,而校长必是科研出身。之前有一个研究生学姐,因为家就是本地的,也不打算出外省发展,恰逢学校在就业网站上发布了一条关于招聘党政管理干事的信息,于是她就报了名,后来经过笔试和面试,成功录用,后来在学校交党政材料还能经常和学姐打交道,白天忙碌,晚上正常下班,对于女生来说,这样的机会确实一个不错的选择。亲和力的“导员岗”这个岗位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也是大学里除了任课老师外,和大家接触最多的岗位了。导员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学生的管理,包括信息发布,举办活动,返校点名等,总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大事小情,通常都是由导员直接处理的。现阶段高校对于导员的招聘,学历要求最低是研究生,而且门槛似乎也在慢慢升高,有些高校已经将门槛提高到博士学历。身边最励志的一个故事当属我本科的导员了,我上学那年是他当导员的第七年,大学四年他一直都是我的导员,后来我研三的时候看学校发布任命信息,我的这位本科导员一跃成为了副院长。当时我还跟以前的同学说,这太厉害了,从导员直接变成副院长,后来才知道,我研一的时候他晋升为学生办公室主任,然后升的副院长。十四年的蛰伏,终成大业。种类多的“技术岗”学校这么大一个组织,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岗位,其实还有很多专业技术岗,例如财务,审计,基建,医疗,图书馆等,其实这些岗位的学历要求通常都是硕士学历,少部分会放宽到本科,所以如果你想要留在高校,高校的这些岗位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有寒暑假的工作,在现在的社会真的不多了。以前实习时候认识的一个天大的同学,读的是会计的研究生,后来出来到各大企业实习一圈之后发现,不想太累,也不想太漂泊,索性就回到家乡的一所211高校当上了一名财务人员,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不要小瞧,竞争也是相当激烈,门槛最低是硕士,然后不乏各种名校身影,可见大家对于高校的青睐还是很高的。总之,可以看到,除了我们说的科研岗位对于博士学历有一种执念外,还有很多职位可供硕士研究生学历选择。而且现阶段最大的现实是,高校的岗位真的是十分抢手,看来大家对于高校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也许这就是青春吧。科研岗位要博士,振兴科研惊骇世。管理岗位有硕士,日子满足人精致。导员岗位招硕士,晋升之路看大志。技术岗位来硕士,个个精英不差事。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