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行目识

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人民网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赵晶)9月23日,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行。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京清等出席论坛开幕式。与会人员回顾了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及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科研成绩、发展经验,并就新时代更好履行“修史、资政、育人、护国”职责进行了交流研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与会人员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新时代国史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与会人员认为,新中国史研究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光明前途,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与新中国同行共进。与会人员表示,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在党中央领导下,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决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组织出版《当代中国》大型丛书,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新中国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等,推出一系列标志性权威成果,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求新作为。与会人员表示,新中国史研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加强国史研究,必须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研究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贯彻到国史研究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推出精品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要通过扎实严谨的学术研究,形成对新中国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丰富经验的权威历史记述,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新中国史研究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来自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求是杂志社、中央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和部门的代表参加论坛。

关云长

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行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24日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梅潇予)在我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历史交汇期,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当代中国研究所于9月23日举办“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与会人员回顾了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及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科研成绩、发展经验,并就新时代更好履行“修史、资政、育人、护国”职责进行了交流研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与会人员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新时代国史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与会人员认为,新中国史研究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光明前途,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与新中国同行共进。与会人员表示,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在党中央领导下,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决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组织出版《当代中国》大型丛书,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新中国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等,推出一系列标志性权威成果,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求新作为。与会人员表示,新中国史研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加强国史研究,必须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研究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贯彻到国史研究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推出精品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要通过扎实严谨的学术研究,形成对新中国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丰富经验的权威历史记述,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新中国史研究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京清等出席论坛开幕式。来自中宣部、中组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求是杂志社、中央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和部门的代表参加了论坛。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瞭望塔

「党建治学」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国史编研事业——为庆祝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而作

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国史编研事业——为庆祝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而作党建治学★★★★★摘要:陈云是党史国史中的领袖人物,也是党史国史编研事业的热心参与者、支持者和指导者。改革开放后,他作为中共中央党史委员会成员更加重视和关心党史国史的研究、宣传与教育工作,尤其对当代中国研究所的成立和国史编研事业的发展给予了特殊的关怀和支持。他不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馆”和“当代中国研究所”题写了馆名和所名,还为许多革命烈士、革命圣地、英模人物和在党史国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单位题字题词,主持对一些党史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编撰,参与了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工作的指导,对党史国史的编研和历史经验的总结提出过一系列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所有这些,对当代中国研究所干部职工和国史编研事业具有巨大的鼓舞与重要的指导作用。今年是当代中国研究所(以下简称当代所)成立30周年,此时此刻不禁令人想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与当代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下简称国史)编研事业的亲密关系。陈云是党史国史中的领袖人物,也是党史国史编研事业的热心参与者、支持者和指导者。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他就进入了党中央最高领导层,以后长期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或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亲身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初期的许多重大事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一生与党史国史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他作为中共中央党史委员会成员更加关心党史国史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尤其对当代所的成立和国史编研事业的发展给予了特殊的关怀与支持,令当代所人每当念及,无不充满崇敬和感激之情。1989年政治风波过后,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痛定思痛,深感过去最大的失误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薄弱。为改变这种状况,党的意识形态战线的老领导、党史国史编研事业的奠基人胡乔木,同当时中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的几位老同志商量,拟向中央建议借鉴中国历朝历代设置国史馆的传统,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馆(以下简称国史馆),以加强对国史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并委托中共中央书记处原书记邓力群负责筹办。为使此事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基建审批等各个环节能够顺利一些,邓力群特请德高望重的陈云为国史馆题写馆名。陈云知道后,丝毫没有耽搁,欣然命笔,写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馆”十个大字。后来,鉴于马上设立国史馆在人才准备、办公场所等方面的条件都不成熟,邓力群考虑还是以大型丛书《当代中国》编辑部为基础,先建立一个筹备性质的机构较为妥当,名称先叫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同意了他的这个意见,并于1990年4月就此事向中央写出正式报告,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批准。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同意由邓力群代表中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在政治上指导当代所。为解决当代所筹建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其行政和日常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代管。1993年,当代所基建一期工程即将竣工,邓力群又恳请陈云为当代所题写所名。陈云再次欣然命笔,写下了“当代中国研究所”七个大字。为体现陈云对国史编研事业的支持,1994年创刊的《当代中国史研究》,刊名使用的也是陈云的手迹。陈云给予当代所和国史编研事业的格外关怀和支持,使当代所和国史学界不仅很自然地形成了对陈云的特殊感情,也产生了对陈云研究的特殊热情。早在2000年6月,陈云诞辰95周年、逝世5周年之际,《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就举办了研讨陈云生平与思想的专题座谈会并刊发了有关文章。2006年,由当代所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下简称国史学会)成立了“陈云与当代中国”课题组。不久,在这个课题组的基础上又分别设立了国史学会和当代所的“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而且,当代所的“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于2015年进一步升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非实体研究中心。从2007年起,这个研究中心每年举办一次面向全国征文的“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3届。这些研讨会的主题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分散在各部门、各地区有志于陈云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使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得以广泛、深入、持续地开展,也为宣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2001年当代所还把陈云为评弹界提出的“出人、出书、走正路”作为所风建设的指导方针。当代所和国史学会之所以重视对陈云生平与思想的研究,与陈云对当代所和国史编研事业给予过特别的关怀和支持固然有关,也与他在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担任过重要领导工作有关,但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对党史国史各方面的工作都给予过关心和支持,尤其对党史国史的编研提出过一系列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对国史编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晚年的陈云,为毛泽东的诗词手迹选、周恩来的祖居、刘少奇的纪念集和许许多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文选,以及革命烈士和革命圣地的纪念碑、纪念馆题字题词,还为新中国的重点建设项目和英模人物题字题词,几乎有求必应。但更加弥足珍贵的是,他曾用两个半天的时间审查了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的《中共党史陈列》,边看边发表意见;还接待过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来访人员,同他们详细谈了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先后主持了对《“伍豪事件”的前前后后》这一历史文件的撰写、对《辽沈决战》一书的编纂、对西路军历史问题的澄清,确认并说明了《遵义会议传达提纲》的真实性及其产生过程,参与了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工作的指导,回答了中共中央党史部门提出的有关中央领导机构在长征前后的变动情况等许多问题。在上述活动中,蕴藏了他关于党史国史研究问题的大量深邃思想。例如,无论研究历史问题还是总结历史经验,都要把史实先搞清楚、弄准确,使它们站得住、立得稳,经得起历史检验;要把历史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来看,绝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要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历史长河中来观察和评价,不能只截取其中某一段;要重视历史经验尤其是我们自己的经验,并且要用正确的思想指导经验总结,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经验。正是陈云的这些思想,令当代所人和国史工作者受益良多、心悦诚服,以至在以往的13届“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中,有两届主题就是“陈云与党的历史经验研究”和“陈云与党史国史的研究”。了解了这些原因,人们对于当代所和国史学会为什么会那样重视陈云生平思想的研究,为什么会成为这一研究的学术重镇,也就不足为奇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陈云同志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功勋,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陈云同志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强党性原则、求真务实作风、朴素公仆情怀、勤奋学习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6月13日。)在当代所成立30周年前夕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回顾陈云对当代所和国史编研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更使我们对陈云同志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我想,当代所的同志对陈云同志最好的回报就是牢记他的教诲,继续用他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诀”指导编研工作,用他的“出人、出书、走正路”的“七字方针”指导所风建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更加充分地发挥国史编研的存史、资政、育人、护国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朱佳木:长安街读书会主讲人、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长安街直播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本期责编:刘星月

三年之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声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传播的重镇,拥有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的学术类期刊86种,形成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原创型学术期刊群。为维护学术出版秩序,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打击假冒期刊诈骗活动,我们郑重声明如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属于公益性学术出版物,不向作者、发文单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从未委托任何商业机构进行征稿、组稿活动。凡是打着中国社科院期刊编辑部或合作单位旗号收取费用的,即是假冒期刊,请注意保留证据并发送给我们。我们汇总后,将统一交有关部门处理。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建立了规范完善的审稿流程和发稿制度,严格实行同行评议和匿名审稿。文章质量是我院期刊录用稿件的唯一标准。我们抵制任何形式的人情稿、关系稿、有偿稿,也欢迎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我们进行监督。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坚决反对学术不端,如果发现稿件存在抄袭、剽窃、造假、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问题,将立即作出退稿或撤稿处理,并至少在5年内拒绝接受作者投稿。四、为打击假冒我院学术期刊进行的诈骗活动,现将全院83种学术类期刊(不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第欧根尼》)的投稿网址、电子信箱公布如下(见附件),请广大作者投稿前仔细核对,避免上当受骗。联系人:刘普 耿显家联系电话:010-85196258 010-85885160电子信箱:qkc-kyj@cass.org.cn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19年7月24日期刊 投稿地址人文社科综合1. 中国社会科学http://www.cssn.cn, sscp.cssn.cn2.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http://www.cssn.cn, sscp.cssn.cn3.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http://www.cssn.cn, sscp.cssn.cn4. 国外社会科学http://www.ssaj.org.cn,ssaj@cass.org.cn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http://www.skyyjsyxb.org6. 台湾研究twyj-tys@cass.org.cn历史学7. 历史研究lsyjtg2019@126.com8. 世界历史sjlsbjb@163.com9. 世界史研究(英文)whscass@163.com10. 史学理论研究http://sxllyj.cass.cn11. 中国史研究动态http://zgsyjdt.zgsyjzzs.org12. 中国史研究http://zgsyj.zgsyjzzs.org13. 近代史研究http://www.jdsyj.org14. 抗日战争研究krzz-jd@cass.org.cn15. 当代中国史研究http://www.ddzgs.org16.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http://www.zgbjsdyj.com考古学17. 考古http://www.kgzzs.com18. 考古学报方志学与年鉴学19. 中国地方志http://www.zgdfz.cn20. 中国年鉴研究yearbook3021@163.com哲学21. 哲学研究wephilosophers@126.com22. 哲学动态zhexuedongtai@126.com23. 世界哲学wpcass@163.com24. 中国哲学史zhgzhxshyj@163.com25. 科学与无神论w8078@sina.com马克思主义26. 马克思主义研究http://www.mkszyyj.org27.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sszx@cass.org.cn宗教学28. 世界宗教研究sjzjyj@cass.org.cn29. 世界宗教文化religion@cass.org.cn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30. 世界经济与政治sjzbjb@cass.org.cn31. 欧洲研究cjes@cass.org.cn32. 美国研究http://mgyj.ajcass.orgmgyj@cass.org.cn33.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http://www.oyyj-oys.org34. 欧亚经济http://www.oyjj-oys.org35. 当代美国评论car@cass.org.cn36. 国际经济评论ier@cass.org.cn37. 拉丁美洲研究http://www.ldmzyj.org38. 当代亚太bjb-yts@cass.org.cn39. 西亚非洲http://www.xyfzqk.org40. 南亚研究nyyj@cass.org.cn41. 日本学刊http://www.rbxk.org42. 当代韩国http://ddhg.ajcass.org文学43. 文学评论http://www.wxpl.org44. 世界文学sjwxtg@126.com45. 文学遗产http://wxyc.literature.org.cn46.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wgwxdt@aliyun.com47. 外国文学评论目前只接受纸质投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1154房间《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10073248. 民族文学研究http://www.mzwxyj.org49. 中国文学批评http://www.cssn.cn, sscp.cssn.cn语言学50. 中国语文http://www.zgyw.org.cn51. 方言http://www.fyza.org52. 当代语言学http://www.ddyyx.com53. 民族语文mzywbjb@cass.org.cn经济与管理54. 经济研究http://www.erj.cn55. 经济管理http://www.jjgl.cass.cn56. 经济学动态http://www.jjxdt.org57. 世界经济http://www.jweonline.cn58. 中国工业经济http://www.ciejournal.org59. 中国经济史研究http://www.zgjjsyj.org60. 中国农村经济http://zgncjj.crecrs.org61. 中国农村观察http://zgncgc.crecrs.org6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http://www.jqte.net63. 财贸经济http://www.cmjj.org64. 财经智库financialminds@163.com65. 金融评论jrpl@cass.org.cn66. 中国人口科学http://www.zgrkkx.com67. 劳动经济研究http://www.ldjjyj.org68. 城市与环境研究http://www.csyhjyj.com69.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cwe70. 中国财政与经济研究(英文)cfer@cass.org.cn71. 中国经济学人(英文)editor@chinaeconomist.com72. 中国城市与环境研究(英文)cjues@cass.org.cn社会学73. 社会学研究http://www.shxyj.org74. 青年研究qsn@cass.org.cn75. 社会发展研究http://www.shfzyj.comnisdbjb@cass.org.cn法学76. 法学研究http://www.faxueyanjiu.com77. 环球法律评论http://www.globallawreview.orgglawreview@cass.org.cn78. 国际法研究http://www.guojifayanjiu.orgcril_cass@126.com政治学79. 政治学研究zzxyj@cass.org.cn民族学80. 民族研究http://www.mzyj.net.cn81. 世界民族sjmzbjb@cass.org.cn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82. 文献与数据学报http://www.wxysjxb.com新闻传播学83. 新闻与传播研究http://www.xwycbyj.org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穷达富贵

共叙当代所三十年岁月 共话国史研究新篇章

原标题:共叙当代所三十年岁月 共话国史研究新篇章 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讲话。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高莹 通讯员李夏) 9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举办的“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召开。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京清,国家安全部原部长许永跃,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高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谢春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曲爱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魏海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朱佳木,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中央纪委副部长级原巡视专员王怀臣,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中央档案馆原馆长杨冬权,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王心富,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副局长石中和,中央宣传部对外推广局副局长李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齐鹏飞等出席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主持开幕式。谢伏瞻指出,当代中国研究所肩负着国史研究、编纂和宣传的光荣职责,发挥“修史、资政、育人、护国”的重要作用。新中国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业史和奋斗史。成立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成果;推进国史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形成理论研究和国史编修相结合的学科布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在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上发挥重要作用;重视国史人才培养,培养了一批国史研究的名家大家、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现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已成为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国史研究、编纂和宣传的专门机构,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和国史研究创新基地。谢伏瞻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和指示,为新时代国史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新时代国史研究工作,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光明前途,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鼓舞人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在学习宣传“四史”方面,国史研究责无旁贷,大有可为。谢伏瞻要求,当代中国研究所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奋发有为,推动国史研究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二是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三是加快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推出精品成果,讲好中国故事。四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科研队伍,推动国史研究薪火相传。他希望当代中国研究所全体同志及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把党史、新中国史研究好、编纂好、宣传好,守正创新,不懈进取,开拓国史研究新局面,谱写新时代华彩篇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讲话。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谢春涛表示,党史和新中国史的教育和研究,重点就是要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解答这三个重大问题,也是整个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任务。在这方面,党史和新中国史的教育和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魏海生讲话。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魏海生提出,做好新时代党史新中国史研究,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必须以丰富的文献史料为支撑、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依托、以优良的学风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还需要全国党史国史研究机构通力合作,共同构建大党史新中国史工作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讲话。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李慎明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首任名誉会长王震对国史研究工作的关怀和指导。他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国史的学习和研究。希望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国史研究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有关指示精神,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成绩,作出新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朱佳木讲话。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朱佳木认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发展。党领导的国史工作者应当更高地举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积极参与并翔实记述、深入研究、不断总结这场伟大斗争的历史,努力发挥好国史编研资政、育人、护国的功能,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讲话。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李捷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一大政治优势,就是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开辟未来、汲取财富、推动创新。历史反复证明,国史研究事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事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事关人民根本利益、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齐鹏飞讲话。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齐鹏飞表示,当代中国研究所丹心撰史、资政育人,著述斐然、成就辉煌,是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研究的核心阵地,相信未来一定会不断推出满足党和人民需要的信史真传。中国人民大学愿与当代中国研究所继续精诚团结、紧密合作,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为“四史”的研究和学习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主持开幕式。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姜辉在主持开幕式时指出,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组织编写出版《当代中国》大型丛书,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新中国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等主题著作,推出一系列标志性权威成果,得到党中央和有关部门及领导同志的肯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已经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新时代要求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研究党史、新中国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一定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要求和部署,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担当作为、团结奋进,以更优异的成绩继续履行好“修史、资政、育人、护国”的神圣职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论坛开幕式现场。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与会专家学者在发言和讨论中围绕会议主题,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以及新时代更好履行“修史、资政、育人、护国”职责进行了交流研讨。与会人员表示,新中国史研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加强国史研究,必须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研究工作。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高莹 李夏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观察|新时代如何更好履行“修史、资政、育人、护国”职责

近日,“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办,来自中宣部、中组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求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回顾了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及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科研成绩、发展经验,并就新时代更好履行“修史、资政、育人、护国”职责进行了交流研讨。与会专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新时代国史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与会专家强调,新中国史研究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光明前途,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与会专家指出,新中国史研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加强国史研究,必须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研究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贯彻到国史研究工作各领域各环节。要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推出精品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要通过扎实严谨的学术研究,形成对新中国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丰富经验的权威历史记述,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新中国史研究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莫然吾魂

观察丨新时代如何更好履行“修史、资政、育人、护国”职责

近日,“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办,来自中宣部、中组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求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回顾了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及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科研成绩、发展经验,并就新时代更好履行“修史、资政、育人、护国”职责进行了交流研讨。与会专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新时代国史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与会专家强调,新中国史研究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光明前途,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与会专家指出,新中国史研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加强国史研究,必须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研究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贯彻到国史研究工作各领域各环节。要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推出精品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要通过扎实严谨的学术研究,形成对新中国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丰富经验的权威历史记述,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新中国史研究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袁昕编辑:袁昕流程编辑:郭丹

马产平

修身:向老一辈革命家看齐

编者按古人讲“修身为本”,讲的是“做人”乃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共产党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将“修身”发扬光大。新形势下,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有必要在“修身”方面,自觉向老一辈革命家看齐。朱冬生:毛泽东延安时期的三个小故事“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1942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个习惯,喜欢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主席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机要科的同志们见主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时间却那样少,很担心他累坏了身体。趁主席到地头去的当儿,他们几个机要员一合计,就抢着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帮他挖地。主席慈祥地笑笑,望着他们这一帮十六七岁的小青年,摆手示意不让他们帮助,并说:“你们挖的地,不算我的劳动,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就这样,毛主席用了几个下午的时间,亲手挖了两亩多地,并在地上浇了水,上了肥,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绿油油的蔬菜、丰硕的果实缀在枝头上,把枣园的后山坡装点得更加美丽了。有轿车不坐抗战时期的延安,一位华侨送给延安两辆小轿车,警卫战士们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尽管大家都希望配给毛主席一辆轿车,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一台配给了主管军事工作的朱老总,另一台配给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一次,毛主席骑马去枣园开会,在回来的途中,马突然受惊,将主席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出事以后,朱老总和“五老”都要把车让给毛主席坐,甚至把车都开到主席跟前来了,全让主席给“撵”了回去。毛主席对毛岸英“约法三章”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高个、宽肩、体格健壮。他发现这人有些面熟,在哪见过呢?寻思半天,可怎么也没想起来。吃完晚饭,田志芳看到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那是毛岸英同志,刚从苏联回来。”“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儿子。”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摘自《中华魂》2015年第9期)来源:《红旗文摘》杂志周恩来:共产党人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赵炜周总理平时和邓大姐聊天范围很广,但却从不会谈到一些没公开的机密事件,尤其是那些周总理认为邓大姐不该知道的事情。记得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周总理交代主管项目的负责同志说:“这次试验,参加的全体技术工程人员要注意绝对保守国家机密,试验的种种情况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属和亲友,这是纪律。”周总理还当即表态说:“邓颖超同志是我的爱人,中央委员,但这件事同她的工作没关系,我也没有必要对她说。”主管同志到试验现场后,向大家传达了周总理的讲话内容,要求大家严守保密纪律。由于周总理有言在先,反复强调要严守党的纪律,并且以身作则,所以,在原子弹爆炸前,没有发生泄密的事情,也没有任何消息透露出去。后来,我有一次和邓大姐又聊起这件事,说周总理的纪律观念真强,并且总是能够带头遵守纪律。邓大姐说:“嗨,那算什么,当年南昌起义时生离死别,他走前都没跟我露一个字。”邓大姐提到的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这年7月,党中央派周总理到南昌领导武装起义。接受任务后,周总理一直没有告诉邓大姐要去南昌的事,直到走之前的那个晚上,他才对邓大姐说:“今晚要动身去九江。”至于去九江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周总理都没有讲。邓大姐也没有问。他们在无言中紧紧地握手告别。后来,邓大姐看了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邓大姐对我说:“恩来同志当然知道这次行动的性质,在那样的白色恐怖岁月里,每次生离都意味着可能就是死别呀。但是党的纪律不允许他透露一点信息,他就严格按照党的纪律的要求,一个字都不透露。”听完邓大姐的一番话,我很受教育,也很感动。周总理和邓大姐在相处中确实像邓大姐所说的那样,常常是互相提醒,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遵守党的规矩。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党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他们在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面前,仍然毫不动摇地坚守党性原则。有一次,周总理出去开会,一天一夜没有回来。在周总理回来之前,街上的大字报和所传的小道消息里,已经透露了有关会议的内容。周总理回来后,邓大姐就问他有没有这件事。周总理听后马上反问:你怎么知道的?听谁说的?看到周总理这么认真地,邓大姐就开玩笑地说:你参加会议,你有你的渠道,我有我的渠道,我联系群众,我也有我的“义务情报员”哩。听邓大姐这么一说,周总理也就没有再下去。大家可以想想,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有什么机密可言啊,但是,就像邓大姐所说的“恩来同志仍然是守口如瓶,滴水不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很多人来看望邓大姐,谈到一些事情,邓大姐很吃惊地说:不知道啊。对方也很吃惊,问邓大姐:周总理知道的事,你怎么能不知道呢?邓大姐说:不要以为恩来同志知道的事情我都知道,不该我知道的事情,他是从来不说的。我曾经问过邓大姐,为什么你们能做得这么好?她说:“作为党员,恩来同志和我始终遵守着党的教导:不应该说的事,不要说;不应该问的事,不要问;不应该看的文件,不要看,这是党的利益的需要。”“党的纪律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都绝无例外。越是负责的党员,越应该以身作则,越应该自觉遵守纪律。”这就是周总理,他不愧是共产党人中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作者为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周恩来邓颖超秘书)(摘自《党的文献》2015年第2期)来源:《红旗文摘》杂志刘少奇:在实践中自觉进行修养邓力群刘少奇同志是唯心主义的毫不留情的批判者。他始终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上,论述共产党员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的修养问题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1939年版写道,共产党员要在和反革命进行各方面的斗争中来改造自己,即是说求得自己的进步,提高自己的革命品质与技能等。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革命的修养。这种修养的目的,唯一的又是为了革命的实践,为了更有效地去指导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1962年这部著作重新发表的时候,第三部分的标题改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群众革命实践》,更加集中地阐述了二者的关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62年版的第四节,标题为《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是统一的》。文中指出,共产党员不但要在革命的实践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而且要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作者一方面批评了党员中认为只要自己家庭出身好、本人成分好、革命坚决、斗争勇敢就用不着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错误,另一方面又批评了党员中不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批判自己思想意识中的旧东西,而是企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变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甚至用自己的成见去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他明确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要在一切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也是不可能的。总之,刘少奇同志要求我们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我们共产党员的这种修养方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方法,它和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实践、脱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修养方法,是完全不同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向我们提出一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这就是,许多共产党员在大体一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参加革命实践,接受党的教育,学习革命理论,可是结果却大不相同。由于个人主观努力的不同,有的进步很快,有的进步很慢,有的甚至落后了。其中举了一些共产党员参加某种群众革命斗争、参加万里长征的例子,也举了一些共产党员在学校受教育和训练的例子。我们每个人也经常看到很多类似的例子。同样从逆境中走过来的共产党员,由于党性修养的不同,结果也不相同。例如,同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甚至同样被打成“走资派”,同样“关牛棚”、被批斗,受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全党工作着重点转换以后,精神状态却大不一样。很多老共产党员从党的利益出发,认真总结十年“文革”的经验教训,觉得年纪已经五六十岁了,为党工作的时候不多了,决心抓紧有限的岁月,更加振奋革命精神,加倍为党为人民做更多的工作,来弥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使自己多年未能工作造成的损失。也有个别老共产党员,精神状态却不是这样。他们也认为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多了,但他们的革命意志消沉,从个人利益出发,热衷于追求生活享受,不仅要使自己的生活好上加好,而且要为子女过优裕生活做“长期打算”,甚至纵容子女为非作歹,为此而不顾党纪国法,谋取制度规定以外的私利,谋取职务权限以外的特权。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党员由于原来的社会出身不同,所受的社会影响不同,因而就有不同的品质。他们对待革命实践各有不同的态度、立场和认识,所以在革命实践中各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当然不是说,所有这些不同,都是由于社会上对抗的阶级之间的斗争而产生的;更不是说,这些不同本身就直接都是阶级斗争。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刘少奇同志是经过反复的观察,做了深入的分析,经过抽象,把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指了出来。一个共产党员,如果头脑中有了非无产阶级思想而又不去改正,那就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就不能有效地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经常不断的侵蚀,就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同集体的关系。相反,如果自觉地进行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的锻炼与修养,自觉地清除自己头脑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那就会在反映客观世界的面目、抵制外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采取正确的态度,取得良好的结果。我们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脱胎而来的。现在存在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封建主义的、小生产的思想及其影响更加根深蒂固。中国资本主义很不发展,发展起来的东西也受封建主义的影响,具有封建性。无产阶级思想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和斗争,主要是同封建主义思想、小生产的习惯势力的矛盾和斗争,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常地表现出来。毛泽东同志曾经引用古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话,来说明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事物;同样,党的队伍、党员的思想也不可能纯而又纯。由于出身、经历、社会环境的不同,由于进行思想意识修养的自觉性不同,党内同志的思想状况,每个同志个人的思想状况,也是不同的。究竟是承认还是不承认我们的共产党员中有不同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的差别,每个共产党员的头脑中有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呢?不承认是不合乎实际的。采取承认的态度不仅合乎实际,而且完全必要。它给我们党和每个党员提出一个严重的任务,就是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刘少奇同志说,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用无产阶级的意识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意识,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克服各种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用党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一般利益和目的的思想克服个人主义的思想。如果结局不是这样的话,就是后者压倒前者,那么他就会落后,以至失去共产党员的资格。这是一种可怕的危险的结局。共产党员要避免这种可怕的危险的结局,要在革命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都离不开党的教育、同志的帮助、群众的监督。但是,这种教育、帮助和监督能否起作用,起的作用是大还是小,从根本上说还是取决于共产党员自己主观上的努力。要靠经常用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要通过这种方法,学会用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来区别是与非、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形成自己高尚的内在信念,形成自我克制、自我约束的能力,随时警惕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道德行为的影响。(摘自《我为少奇同志说些话》,邓力群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版)来源:《红旗文摘》杂志朱德:党内没有特殊党员抗战时期,朱德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样,每天非常忙碌。一天,朱德所在的党小组响应总部机关支部的号召,利用党日活动时间搞了一次平整操场的义务劳动。这个小组大多是警卫班的党员。当时朱德正在作战处埋头工作,党小组长就没有通知他去参加义务劳动。事后,朱德知道了这事,便找党小组长作检讨,并在小组会上作了自我批评。他说:“党内没有特殊党员,都是普通党员。每个党员都应当尽一个党员的义务,总部机关的同志参加平整操场的义务劳动,是我建议的,党组织也作了决定,我理应带头执行。这次义务劳动没参加,是说不过去的,欢迎同志们对我提出批评,监督我严格执行党的决定。”不久,朱德又在警卫战士面前提起这件事,再次作了自我批评。警卫战士说:“这件事你在党小组会上已经检讨过了,往后就别再提了。大家说总司令50多岁了,日夜操劳,干活的事还是不参加的好。”朱德听后严肃地说:“任何党员都没有不执行党组织决定的理由。我年岁大一点,工作多一点,但这不能成为不执行党组织决定的条件。参加组织生活,向组织汇报思想,交纳党费,是每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党性。”朱德严以律己、认真作自我批评的精神,感染着许多党员,教育了广大群众。来源:《红旗文摘》杂志任弼时:拒绝特权的“党内的妈妈”任弼时在30年的革命生涯中,虽身居要职,但从不以权谋私,始终廉洁自律。他常说:“在党内,任何个人不管他是军长、政委,都是普通一员,都要服从组织,决不能做特殊党员。”在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期间,正值陕甘宁边区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党中央号召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任弼时既是大生产运动的领导者,也是一名普通劳动者。他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开了一块地,种上玉米和蔬菜。他还向王震要了一部纺车,工作之余盘腿而坐,练习纺线。他眼睛近视,开始纺的纱不是粗细不匀,就是常常断头。但他不怕困难,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1943年3月,中央直属机关在枣园举行纺纱比赛,任弼时因量多质优被评为第一名,纺的纱还被拿到生产成果展览会上展览,一时被传为佳话。任弼时深知群众疾苦,尽可能紧缩开支,减轻地方政府负担,部队用的信封多是用旧报纸糊的,起草文电常常用废旧印刷品的背面。他常常告诫同志们:“边区政府也很困难,我们实在没有办法的东西,可以要一点;有些东西可要可不要,没有那东西也可以过日子!”作为中央秘书长,任弼时负责的事情很多,包括领导和同志们的衣食住行,但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搞过特殊。有一次,工作人员看到他炕上铺的单子破得不像样子,打算给他换条新的。任弼时说:“不要,不要,你给别的同志吧!”任弼时有个20多年未见面的妹妹,叫任培辰。任培辰来探望哥哥时,希望哥哥能出面写封信给湖南省委,为其丈夫谋个工作,但任弼时婉言拒绝了。他对妹妹说:“这虽是件小事,但是为了私事给省委写信影响不好。你们的工作,当地政府会安排的。”由于他处理问题周到,待人和蔼可亲,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党内的妈妈”。(摘自《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来源:《红旗文摘》杂志王庭大:陈云的“严”与“实”“三严三实”突出的就是“严”和“实”。陈云的最大特点就是理想坚定、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他这方面在全党是有口皆碑的。严以修身。陈云无论斗争如何艰巨、情况怎样复杂,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坚贞不渝,表现出共产党人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他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体现在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上,体现在他对人民的深切关注中。他有一句名言:“不解决实际问题谈为人民服务,则是空话一句。”他强调,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陈云不管是领导经济工作还是做其他工作,切实为人民谋利益都是他遵循的一贯原则。严以用权。陈云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善于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工作,反对虚夸浮躁、急功近利。他从不发表空泛的议论,每讲一个问题,必定经过深入调查和周密思考。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他总是强调:“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找寻。”他坚持发扬民主作风,十分注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反复权衡利弊,慎重决策,力求稳妥。严以律己。陈云在我们党内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是出了名的。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节俭的优良作风。出国时做的两套中山装一穿就是多少年,一件棉坎肩穿了38个春秋,30年代的刮胡刀一直用到去世,就连使用的铅笔也等到拿不住了才肯放弃。他最反对铺张浪费,他在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就提出过,吃饭要“光盘”,不要浪费。他为减轻国家负担精简了身边的工作人员,还主动把国家给他的一级工资改成二级,等等。谋事要实。陈云是全党公认的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榜样。他在长期实践和切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15个字是一个充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他强调,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革命的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讲真理不讲面子,怎样对于老百姓有利,怎样对于革命有利,就怎样办。创业要实。陈云强调“工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踏踏实实,不能心存侥幸,不能希望一蹴而就;工作要一件一件来,每件工作做到底,就是最有成效、最快速度”,等等。毛泽东说,陈云看问题有眼光,能抓到要点。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学习陈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埋头苦干的革命精神。做人要实。陈云具有坚强的党性,坚持原则,光明磊落,不居功,不自恃,始终能够摆正个人和党的位置。他在革命生涯中也遇到过曲折,但他始终顾全大局,维护团结,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消沉退避。他说过:“一个人最愉快的事,就是参加革命,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他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从来都把一切功劳归于党和人民。他说,任何人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党,一件事也做不出来;一个人为党做好工作,这是应该的,有了成绩,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他说,我们是党员,在党的领导下,适合老百姓的要求,做了一点事,如此而已,一点不能骄傲。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学习陈云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高风亮节。(作者为中央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原组长、国史学会顾问)(摘自《当代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4期)来源:《红旗文摘》杂志

本寂

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人民网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赵晶)9月23日,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行。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京清等出席论坛开幕式。与会人员回顾了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及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科研成绩、发展经验,并就新时代更好履行“修史、资政、育人、护国”职责进行了交流研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与会人员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新时代国史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与会人员认为,新中国史研究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光明前途,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与新中国同行共进。与会人员表示,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在党中央领导下,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决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组织出版《当代中国》大型丛书,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新中国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等,推出一系列标志性权威成果,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求新作为。与会人员表示,新中国史研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加强国史研究,必须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研究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贯彻到国史研究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推出精品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要通过扎实严谨的学术研究,形成对新中国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丰富经验的权威历史记述,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新中国史研究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来自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求是杂志社、中央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和部门的代表参加论坛。

六合之里

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行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24日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梅潇予)在我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历史交汇期,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当代中国研究所于9月23日举办“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与会人员回顾了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及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科研成绩、发展经验,并就新时代更好履行“修史、资政、育人、护国”职责进行了交流研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与会人员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新时代国史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与会人员认为,新中国史研究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光明前途,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与新中国同行共进。与会人员表示,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在党中央领导下,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决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组织出版《当代中国》大型丛书,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新中国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等,推出一系列标志性权威成果,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求新作为。与会人员表示,新中国史研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加强国史研究,必须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研究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贯彻到国史研究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推出精品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要通过扎实严谨的学术研究,形成对新中国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丰富经验的权威历史记述,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新中国史研究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京清等出席论坛开幕式。来自中宣部、中组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求是杂志社、中央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和部门的代表参加了论坛。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