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苍之茧

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

我在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国家级期刊有: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期刊《课程 教材 教法》(北大核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北大核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中国科学院主管的《现代物理知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技术物理教学》。省级期刊有《物理教师》(北大核心)、《教学与管理》(北大核心)、《中学物理》(北大核心)、《物理教学探讨》、《物理通报》、《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实践新课程》。我担任主编的书有《高中物理能力检测与评析》、《高中物理选修与总复习训练》、《高中物理考点方法技巧》《高中物理学习目标与达标训练》《高中物理导读与检测》《物理200问》,分别由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担任副主编的书有《高中物理课程辅导》(上下两册)由沈阳出版社出版。主审的书有《高中物理课时训练》和《初中物理课时训练》由沈阳出版社出版。我撰写国家级和省级科研立项课题开题和结题报告40余篇,全部通过验收。我指导研究生论文20余篇全部通过答辩。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和在职教师在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我的传略分别被《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家辞典》、《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和《世界名人录》收录。

播抗战

是深藏blue还是more名其妙?——借词生成大起底|语言学午餐

多么兴奋,又到了语言学午餐的开饭时间了!今天我们提供的菜色有:黄焖jimmy饭,皮蛋solo粥,鱼香rose,煎bingo子……什么?这样的表达让你感到book思议,more名奇妙?什么意思?噢Word朋友,请您不必担心,让我来为您细细解释。以上出现的这一类词语,都用英文字形结合中文字音来表达中文的词义,准确来讲属于“借词”的范畴。借词,广泛地说,指的是从别的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语。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往往导致不同语言相互接触,而语言接触现象中最常见的便是词汇借用现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词语,最初都是以借词的身份进入中文语境的。如“葡萄”“菠萝”“狮子”等,这些词汇看似十分本土化,却都是原汁原味的西域借词。借词可以说是非常“深藏blue”的一类词,无处不在,变化多端,且常常具备令人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借词根据其生成方式,也可分为几大种类:1.最宽泛意义上的借词,是用中文造词表达外来概念,这类词又叫做意译词。如将西方传来的“cement”译为“水泥”,“piano”译为“钢琴”等,这些都属于意译词。意译词的构成方式着眼于概念的意义,而不强行追求发音的类似,更符合中文母语者的习惯。比起拔娜娜,我还是更喜欢吃香蕉呜呜呜但这种翻译方式并非约定俗成。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先生根据发音将“violin”(小提琴)译为“梵婀玲”。这一翻译虽然哀怨华美,但由意义上互不关联的几个汉字构成的序列,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格格不入、难以把握。胡适早年的白话诗中也有“匹克尼克到江边”这样震撼人心的语句,“匹克尼克”四字冲淡自然而又气势磅礴地表现了野餐(picnic)的快乐场景。如果说“梵婀玲”“翡冷翠”等借词还保留着文字组合的表面美感,“匹克尼克”则只剩下诗人奔流而出的坦荡胸襟,语言感染力丝毫不亚于“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胡适:好的好的能不能不要再提这件事了2.这便是另一种借词的方式:借用外语发音和意义,并用汉字加以表示。在日常生活语境中,这类词汇使用起来多有不顺,如上述两个例子中的“梵婀玲”“匹克尼克”,就是由于不符合人们的使用偏好,而最终被淘汰。因此,除“沙发(sofa)”“高尔夫(golf)”“咖喱(curry)”等少数日常词汇外,这类借词多用于专业术语或专有名词。如“纳粹”借自德语“nazi”,“阿斯匹林”借自英语“aspirin”等。3.在借用日常词汇时,如果要兼顾词汇的外语发音,人们通常采用“音译加意译”或者“音译兼意译”的方法构成借词。“啤酒”从“beer”翻译而来,在用汉字发音“啤”模仿原外来词发音的同时,还加上了“酒”这样的汉语语素来进行意义上的补充说明。这就是音译加意译的借词方式。从英文单词“flannel”生成的借词“法兰绒”,从俄文单词“трактор”生成的“拖拉机”,等等,都用意译部分对音译部分进行了补充,从而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而不显突兀。用“法兰绒”指代这种纺织品,人们并不会觉得生硬音译兼意译的方法,则是借词中最为巧妙的一种。如德国汽车品牌“Benz”在汉语中被译为“奔驰”,既成功还原了外来词的发音,又传达了原词的意义,同时还用符合中文习惯的方式,描摹出一幅风驰电掣的图景,相当于做了一个永久且免费的大型广告。同样具有商业头脑的还有可口可乐公司。如果“Coca cola”(可口可乐)翻译成“渴抠可乐”,而与之分庭抗礼的饮料巨头“Pepsi cola”(百事可乐)翻译成“白死可乐”,那么我们便可以不妨竞猜一下,在中国市场,两者谁先谁后走向倒闭了。由此可见,音译兼意译的出色效果,是难以估量、难以取代的。在日常用语中,也有许多绝佳的例子。如借自“shopping”的“血拼”一词,在传递“购物”词义的同时,不动声色地渲染了剁手至死、血流成河的激烈场面。而借自“gene”的“基因”一词,通过精彩的翻译,在汉语字面上显现出“基本的遗传因子”的内部词义,让人一看便懂。4.上述介绍的都是用汉语字形呈现的借词。在此之外,直接挪用外文字形的借词也很常见。如“CD”“E-mail”“T恤”等。借词的出现,本是出于实用的需要,用于引进本国语言中没有的事物及概念。对借词形式的选择,也是尽可能贴近本国语言习惯,力求融入传统词汇而不着痕迹。而一旦社会对借词的接受度提高,在常用构词方式的指导下,新词的创造便层出不穷。近年来的许多新兴借词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借用外来语言形式,营造有别于传统汉语词汇的表达。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狗带”一词,是由英文词组“go die”直接拟音而来,“狗”字和“带”字放诞任侠的组合方式,让人摸不着头脑,却在使用中绽放出魔性的光芒。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不同于传统借词的实用导向,而是为了增加幽默诙谐的语体色彩,使日常表达更新奇,更有活力。许多饮品店在售卖酸奶时会将“某某酸奶”写作“某某优格(yoghourt)”,一些蛋糕店在出售俄罗斯大面包时也会将其标明为“俄罗斯大列巴(хлеб)”。故意抛弃意译,转用与中文相差更大的音译方式借词,就是为了借助词汇的新奇感,增加商品对人的吸引力。以“深藏blue”为代表的词汇们,也是这批新借词中的佼佼者。“tony带水”“关你peace”“sun心病狂”等,属于单纯借英文形音而不借义的词语,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多样化,或用来活跃气氛,“皮这一下非常开心”。而“star皆空”“半tour而废”“cheer不舍”等词汇则更加进阶,它们同时借了英文的形音义,丰富了单位语言的信息含量,在音译兼意译的相互补充中,达到了奇妙的文化沟通。当你镇定自如地抛下一句“我真是无fuck说”时,英文单词的词义便悄然无声地为“无话可说”提供了后援。借助玩笑的形式,这句本来平平无奇的抱怨,就这样多出几分强硬的感情色彩。现代社会对含蓄而灵活的语言表达有着巨大的需求,而新兴借词从某个方面弥合了这种需求,可以说是现代汉语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产物。总而言之:借词指从外来语中吸收过来的词语。广义的借词包括意译词,即完全用汉语语素和构词方式构成的词语。狭义的借词则指模仿了外来语原词发音的词汇。只模仿发音,不结合汉字意义的借词是狭义借词的一种,经过演变之后较少存在于日常词汇中,而多用于专业术语或专有名词。模仿发音并结合汉字意义的借词则是另一种,采用了音译加意译或音译兼意译的方法,更容易被人们接受。除此之外,还有直接挪用外来语的形音义而不加改动的借词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与传统借词力求接近本国语言的趋势相反的,故意引入外来语言形式的新借词。以“深藏blue”为代表的词汇就属于这部分借词。它们以新奇灵活的表达方式,增添了语言的信息含量和感情色彩。当然,这些新兴词汇打破了汉语的语法结构,能否经历时代考验而留存下来,我们尚不得而知。面对这些铺天guy地,有bear来的新兴借词,各位亲爱的读者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里与我们一起谈cell phone生!参考文献:[1]魏荟羚.汉语的借词历史及研究现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7):146-148.[2]李洁.论汉语新词与借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0).[3]李亚莉.文化借词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J].智库时代.2017,(8):245,247.[4]叶蜚声,徐通铿著.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往期精彩内容人工智障志玲姐姐送命题计算语言学翻译腔语言学期刊郭敬明语码转换妇女谁是卧底 《降临》“在吗?” 倒装句高翻毕业生希拉里的笑语言学老师新概念英语怪癖怎样让大排不硬外语口音

非常贼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递者,更是创造者

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就出在不把教师看作创造者,仅仅把他当作知识传递者。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1教师的使命不断变化,不变的是教师始终须对人一生负责任教师、医生和律师、建筑师、工程师是不一样的。一类是跟物质生产相关,一类跟人相关。而教师和医生,尽管都与人打交道,但医生的对象是人的身体,现在还增加了关注人的心理。医生在工作时,不会把为什么这么治病告诉你。作为教师,他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以及整个生命的发展。这几者之间的差异是清晰的,不难区别。今天教师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这个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每一代的教师都会面对一个时代对教师使命的新要求,但教师使命也有一些不变的内容,那就是教师的事业始终是对人的一生负责任的一个事业。你给学生的东西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促进了他的发展还是阻碍了他的发展,教师要经常自问。尽管学生不完全被教师所左右,但教师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人前进和向上。一个教师有可能对儿童、青少年,对某一个人的发展变化留下深刻影响,让他在每一个前进的重要的时刻会想到这位老师。这样的教师,就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了一位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技能的教学者。2教育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去寻找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就出在不把教师看作创造者,仅仅把他当作知识传递者。比如,教师上语文课,他的任务被认为就是教识字、读书、写字……教师往往也不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故而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马克思讲得很深刻,只有创造性的工作才会有尊严。今天我们特别强调认清教师的工作性质,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跟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的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创造。教育是丰富人生的很重要的工作。教师的创造还表现在“转化”上,他把人类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财富。这个转化也是教育的独特挑战与魅力。教师的创造性还表现在促使学生精神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样培养出来的新生代,就会与他的上一代不一样。这种代际传承与发展,本质上是把人类的知识与技能、精神,转化成个人的能力和精神的内存。这些东西内化在每一个不同的个体之中,而后,又会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创造力。我觉得教育事业和教育的魅力一定要与创造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要求自己像蜡烛一样,成天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以牺牲自己作为职业高尚的表达,而不是用一种创造的智慧去激发学生心中的精神潜力,那么工作对于他来说只有付出没有魅力,也难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创造。当然,教师的创造跟工程师的创造不一样,跟建筑师的创造不一样,跟作家也不一样。它是一种直面人的生命发展的创造。这里面有“转化”的创造,教学工作自身还需要创造,从长远意义上,教学让每一个生命具有创造的力量,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创造的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我觉得在人类社会创造事业中,不能没有教师这个职业的创造性劳动。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远远不够!近十多年来流行的一个看法:那就是把教师看作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最早是美国提出的。简单而言,有两个不同的目的:一是为了改变教师地位,因为只有作为专业人员才能提升社会地位。二是为了作为一种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提升。现在许多人喜欢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觉得不够。我不单提“教师专业发展”,我提“教师发展”。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我们不怀疑。问题是,只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是能造就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教师自己作为一个全人的发展,也可能被忽视了。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现你是谁,学生也在判断你是谁。学生对你有敬意或瞧不起,反抗或喜欢,都不是仅仅因为你的专业,而是因为你的全部人格。当然,没有专业是不行的,没有专业你连讲台都站不住。但是仅仅有专业,肯定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教师必须对自身的发展有认识,其中包括他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教育责任的承担。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面对的是活蹦乱跳的成长中的生命,要有一种责任担当。学生的生命既是最柔软的,又是最脆弱的。有些东西一旦被打破了,很难再重新变得完美。所以青少年时期,教师留给他们的,会对其一生的发展有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他的幸福。在中国古代,教师受敬重,排位在天地君亲之后,也属“圣”之列。孔子就被称为“孔圣人”。孩子上私塾要向圣人、老师叩拜。对教师还有道德方面的高要求,那就是要“为人师表”。4我不赞成把“应试”与“素质”对立的提法在古代,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它是有道理的。道理在哪里?古代的文言文,它是古代文人对世界及自我认识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有很深的道理,也不同于口语。教书先生要孩子去理解,但孩子又缺少生活的体验和经历。为了将来考科举,学生又必须懂这些,那怎么办?就是你跟我读呀,背啊,多读几遍,内在的联系就慢慢浮现出来。这种方法是在独特教育背景下的产物。古代对教育的理解,是以记诵为主的,是记诵之学。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到了近现代中小学教育还是如此强调记、背标准答案?近代科学知识大发展,大分化,出现学科化了。学科知识成了人类共同的知识,而不单单是地域的。当科学成为一种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科学分成了很多学科以后,这些知识就成了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并被认为对他将来的生存有用,基础教育就成了儿童为未来人生作一种准备的事业。如何让学生达到对知识本身的记忆,熟练掌握其方法、技能,就成了学科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往往因被自己的学科所占有,而忽视了教育人的任务。近代的教育学,大量强调的是把教育看作人类知识的传递,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现在必须对教育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理解。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事业,作为教师,首先要自己像人一样地活着,他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一种使其成为人的影响。自己活得像个人,并不是说像一个圣人,而是说你很真实、很努力、有信仰,你在为这个信仰践行。教师也会有缺点,有时候也会有冲动,但只要你是真实的,你会冷静下来,孩子也会理解。所以我觉得跟人打交道,一定要做真人,不要去做一个假假的人。“只育分不育人”是个太简单的事情。我觉得把“分”和“人”对立,是一种绝对两分的思维方式。抬高了“分”,把它与“人”等而视之,这是大误。其实教师真正的能耐是在育人的过程中,不难达到所谓的“分”的要求。如果有学校或教师宣称我只“育人”不“育分”,这不仅荒谬,家长也肯定不放心。因为现实世界不可能同意这样的观点:你教的学生考试是考不好的,然而你是个好教师。我一开始就不赞成把“应试”与“素质”对立的提法,这是两极化思维方式的产物。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改革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教育不可能脱离现实的社会和当前的需求来完成改革。改革是一种超越,而非简单的否定。面对“育分”的畸形现实,我的回答是“育人”肯定能使他的“分”也上去,但“分”绝对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更不是终极目标。5不能把基础教育改革的希望全都寄托到高考改革上我对长期以来批评“高考指挥棒”也有自己的看法,好像把基础教育的一切问题,一股脑儿用“高考指挥棒”造成的就能解释或解决;想用管住“出口”的方式,来改变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这么长,他小学一年级与“高考指挥棒”之间有什么直接关系?高考的改革,不管是选拔式的还是鉴定式的,总归要通过测试。你不能把教师应承担的教育改革的责任,都交到改革高考方式、方法上。承担高考改革与承担中小学教育改革是两个不同的主体群,尽管这两件事相关,但他们各自承担的责任不能替代。影响教育全过程的因素很多很多,绝对不只是高考出什么试题的问题。所以我说,我们可能抓错了源头。孩子从小到大要长十几年,孩子进小学的时候离高考还遥远。如果我们只强调高考改革了才能改革基础教育,这种说法会带来什么呢?中小学教师、校长可以说:你高考还没改好,我改革了会对不上你的高考,所以我没办法改革!其后果是中小学教育责任的承担者,可以对一个漫长的教育积累变化过程不着力去研究和承担责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也为不改革找到了很好的理由。我不是说高考不要改,要改!要指出的是,不能把基础教育改革的希望全都寄托到高考改革上。这也许也是提出素质教育二十多年却进展不大的原因之一。6生命是不能割裂的,教育也一样幸福,就我个人而言,是你看重什么,你最在乎什么,什么就是你能感受到的幸福。作为个体的幸福观和作为教师的幸福观,其实是有相关性的。我更看重的是作为个体(我个人)的追求。我觉得这个最重要。其实教师只是一个职业,如果一定要问这个职业跟你的人生的关系是什么?那么就是你的人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这个职业中度过的。你的个性、你的独特性是在这样一个职业里面得到全面的呈现。尽管都叫教师,但是教师和教师之间是非常不一样的。很难说教师幸福观一定有一个统一的东西,我是这么看的。可能我这个人更看重做人,你自己的人生过得怎么样。当然这个人生,因为你是老师,你的人生就跟学生联系在一起了。倘若你不懂得人生,你对学生的人生也会有许多不懂。你若问我现在感到什么是幸福,那就是能够给我很多的时间,让我看书,让我想问题,有空写书。人生的滋味是熬出来的。这个“熬”啊,不是指“煎熬”,而是慢慢的炖,积累、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你就会悟出:噢,这就是人生!所以不是那么简单的用一个幸福观可规范我们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不能被规范的。另外,我们的教育,或强调德育,或强调体育,就是不善于在整体综合的教育活动中培育整体的人,用丰富的教育活动去培育多方面发展的人。我们习惯于把一个一个教育活动剥离开来,它本身就违背生命的真实存在状态。生命是不能割裂的。人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未必就是只有手和脚在动,而脑子不动,也没有感情,没有喜欢不喜欢。这不成了机器人了?教育的难就难在这儿,它的任何活动都是综合的,你忘记了这一点,就一定搞不好教育。这是我最初提出生命观的指向,强调了教育的综合性渗透,强调了活动的综合性渗透。现在也许是我年纪越来越大了,看东西有了更深的感受,最近悟出的是:教育对生命的思考不能只局限于人,还应包括整个自然界。凡是有生命的,我们都可以和它对话。世界在我的心中更扩大了。人是可以从各种生命变化中获得很多感悟的。7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持续发展的人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当然,这里又要有学术,又要有人格。人格,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就是一个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不是说哪一种人格才有魅力,我是这样看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发展,逐渐培养学生关注自身的发展、成为有发展自觉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持续发展的人。他对这个世界永远有一种好奇,保持着发现的眼光,每逢遇到一个新的领域,他不是畏缩后退,而是积极地进入,去了解更多。他周围的世界也要经常去发现。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让学生感到很有魅力,因为他经常会跟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与发现。教育的魅力恐怕不仅仅限于教师已形成的人格与学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应是不断追求自己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人,在帮助别人完善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这样的教师在我看来可能是比较有魅力的。我自己追求做这样的教师,这是一个与生命同在的无止境的过程。对人而言,我更关注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首先关注职业。其实职业的规范总是比较死板的,真正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你应该是真诚的人,不断发现和创造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会有魅力。8真正的重建,是要对教学的基础性问题有一个把握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在《课程·教材·教法》杂志2013年第5期登载,很长,大约2-3万字。我觉得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到了重建的阶段。现在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非常的丰富,多元是一件好事情,至少大家都在努力,都想有一些新的创造。当然也不乏只是为了提一些新口号而在那里摆弄的人。我认为真正好的重建就要对教学的基础性的问题有一个把握。目前是有点杂乱的“丰富”,什么都在一个平面上呈现,恐怕还要梳理。要回到“教学是什么”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上去。我特别不赞成用“学习”来代替“教学”,也不赞成用“课程”来代替“教学”。9学校的教师教育亟需综合研究教师队伍建设,至少包括职前和职后。从职前来讲,应该有对教师职业的重新理解,即: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从合格到优秀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开始都以优秀教师的标准去要求。首先是有一个底线,高是无限的,越往高越个性化。关键是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再来提教师怎么培养,队伍怎么建设。现在职前培养的问题很多。师范大学里也有培养问题。真正把教师的培养当一回事的大学校长现在也不多,操心多的是我们的大学排名在第几这一类的事。当然也有分管的副校长或教务长在抓,但从整体上看,最大的问题还是对应把教师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没有认真想明白。对师范生的培养,还有很多陈旧的观念,认为教师就是学点教学法,学点入门技巧,诸如普通话、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等,把这看成是教师的基本功。“三字一话”是要,但只是技能意义上的,对什么是教师职业更为根本的基本功,教师是谁,应该有怎样的品性,他的生存方式有什么独特性,作为一名当代合格教师所应该具有什么等等根本问题,却还缺少深入的研究。或者说在对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职业的特点还没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在那里培养老师。尽管说改革已很久,但是师范教育本身的观念改革恐怕远没有重视和认清。这种滞后就带来了整个培养方案设计中,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系统结构存在的问题。有人建议把免费师范生的名称改成公费师范生,我赞成。“公费”表明了国家对这个职业的重视,显出一份公职的庄重。目前,免费师范生有各种各样的动机,如有的为了将来谋职业,教师职业相对保险;有的冲着“免费”而来,有的只为了能上大学,自然还有不少是真的喜欢当教师。林林总总的想法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问题是师范教育怎么使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哪怕他将来不当老师都有一份尊重,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他选择不做只是可能觉得自己不适合,或者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很好地修炼自己,他不擅或不愿意为此修炼。此外,职前教育还应对教育的价值观、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大学所教的基础素养方面,都形成一个较好的、可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职后再去补这些方面的缺失就晚了。进入职场以后,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是他对自己的实践,不断的研究、反思、重建,越来越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深刻的认识,知道怎么去做才是有意义和有效的。现在我们花了很多的钱搞师资培训。首先我认为,承担师资培训的机构要有资质。其次,还要给教师选择的自由。行政机构不应规定教师必须在哪里培训。现在网络时代,交通也很方便,政府可制定关于培训的基本要求,学员从哪里获取由自己决定,到华师大也可以,到上师大也可以。现在的政策是培训跟着经费走,国家把经费给了谁,谁就有资格培训。其实国家、政府之所以给,不一定是因为他的培训实力最强,有可能是他跟政府之间存在隶属关系等等。加强教师在日常实践中的研究反思,不断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每个人的成长都要靠自己,靠外部是没有用的。外部只是一个影响,促进他,但是最终的变化,真正成长是个体的事情不是群体的事情。群体会成为一种力量,可以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但群体的教研研究活动不要搞形式主义,要真正地能够在研究当中实现共同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有什么建议?我认为:教师的工作量、教学的工作量要减轻,学校的编制要增加。不能只是从效率的角度来规定师生比,要从教师有时间再学习、再发展的意义上,综合考虑师生比。工作量减轻了,他才有时间去思考,研究、讨论。现在的编制很满,班额又超员,特别是好一点的学校,常见五六十人一个班。稍微好一点的学校,教师工作排得满满的,负担很重。教师也要减负。减负不是叫他不要研究,减负是要减少工作量,加强研究。每年用这么多钱搞多层次培训,但其中不少是重复式的培训,还不如把一部分经费拨到增加编制上,多增加一点编制,让大家有时间安排一点研修、讨论、学习。教师不是通过几次轮训就能成长起来的,关键是要使教师在工作中有思考,产生学习的需要,研究的需要。通过学习、研究有实现发展的感觉,然后越来越感受到工作本身的价值、吸引和魅力,这样他才会成长起来,而不是靠五年一次的轮训,然后大家都拿学分,以为拿了就完成培训任务了。钱多了怎么用?有些还扔到国外去了。我觉得教师教育亟需综合研究,要关注和提升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质量,这个提升就是要把研究放进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教师教育的经费投入与配置要为此服务,而不是只当作外加的一项工作,割裂地去做。尤其是一些先发展起来的,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在这方面敢不敢做一些大胆的改革,这是政府该干的事。政府如果不动编制规定,校长动不了。现在我们做改革不乏好心,也急于求成。但是好心和着急都未必带来好的结果。我们更需要研究,要讲究对事情内在规定性的把握。这些都把握不好,不知道教师到底怎么成长,什么对教师的成长才是有利的,怎么能建设好教师队伍呢?真的,我看学校中教师静下来的时间很少,这是一个问题。没有静下来他怎么反思,怎么发展啊?

大间谍

教育学 课外活动与教育研究

这第九章和第十章在招教考试中往往只有一两道题的出题量,得不到大家的重视。但是里面涉及到的课外、校外活动与教育研究又是在论述题中加入的新考点,所以大家还是需要把这个分数给拿下。和别的考生的差距往往就在于自己有没有对知识点的全面把握。第九章 课外活动与三结合教育单选题1、( )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式,学校在采取比较重大的措施时,要通过这种方式征求家长意见。A互访 B家长会 C家长委员会 D独立谈话解析:B AD是针对学生个人进行的常用手段。C委员会只是代表了一些人的观点,不能为做重大措施征求家长意见的方式。虽然家长会召开的次数不多,但是胜在作用很大。2、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解析:B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活动的补充(不是延伸)。其他选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实际需要参加课外活动,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A自主性 B伸缩性 C自愿性 D随意性解析:C 自主性是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和辅导者。4、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这反映的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丰富性 B多面性 C灵活性 D开放性解析:D也叫广泛性,内容不限地点不限。灵活性是形式多样多选题1、实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A有明确的目的 B学生起主导作用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D要因地、因校制宜解析:ACD 学生应当起到主体作用。2、下列课外活动中,属于群众性活动的是( )A演讲比赛 B书法兴趣小组 C公益活动 D参观科技馆解析:ACD 群众性活动主要就是面向多数或者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调查和浏览,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3、下列反应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是(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解析:BCD 期望偏高学生会有心理压力。4、下列课外活动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C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 D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解析:BCD 选修课是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的活动。第十章 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单选题1、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建立在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A行动研究法 B质性研究法 C观察法 D教育叙事研究法解析:B 行动研究法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和本单位成员共同合作,确定主题进行系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是计划、行动(核心)、考察和反思。如同组备课。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行为的最好方法,是直接的感知。教育叙事研究法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真谛。发掘的是教师讲述故事的教育思想。2、教育科研的起始环节是( )A确定研究对象 B提出假设 C选择课题 D收集资料解析:C 教育研究的过程:选择课题—文献检索(避免已经有人写了,重复劳作)—提出研究假设—定制研究计划—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撰写成文3、在教育研究中,有一种研究主要关心的是特定教育活动的本质及其意义、强调研究的情境性和甚多挖掘,而不太关注结果的普适性。这种研究是( )A思辨研究 B实证研究 C质的研究 D量的研究解析:C 质的研究又称实地研究或者参与研究。量的研究重视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整理。思辨研究是对思维的考察。实证研究需要明确的事实基础作为论证。4、要求以班级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采用的一般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 B多段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分层随机取样法解析:A 整群就是把班级作为一个单位。5、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A全结构式观察 B准结构式观察 C半结构式观察 D非结构式观察解析:A 结构式观察是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事先设置好观察内容和项目,印制好观察表格和卡片,在观察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的观察和记录。程序标准化和内容结构化能够获取大量详实的记录,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但是缺乏灵活性,无法处理好偶发事件。6、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调查属于( )A现状调查 B预测调查 C发展调查 D相关调查解析:D 相关调查研究是的不同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特点和规律,考察他们是不是有联系且联系的程度如何。如学生的智力与成绩、互联网和品德教育等。多选题1、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依据调查的对象,教育调查分为( )和个案调查。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问卷调查 D抽样调查解析:ABD 2、教育科研的任务是( )A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B总结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科建设C创建学校特色D进行中外教育比较研究E预测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解析:ABDE3、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有()A勒温 B斯腾豪斯 C埃利奥特 D凯米斯解析:ABCD 行动研究在20世纪50年由勒温和柯雷推广,在美国盛行。70年代发展到英国,代表人物是斯腾豪斯和埃利奥特;80年代是凯米斯和格兰迪和卡尔。到此,教育学的基本练习题和能力提升题都整理完了。祝大家在教育学中一马当先,考的都是我们一起做过的、理解的题。

视之无形

大学四年考这些证,根本是在浪费时间

编者荐语:考上大学并不够,还要马不停蹄地报辅导班、交报名费,匆匆拿下一张张证书。以下文章来源于有间大学 ,作者小新同学有间大学这是一个非三好学生联盟:好玩的榜单,好听的故事,好毒的吐槽。豆瓣上有一个话题:“你拥有哪些奇怪的证书?”125篇留言里有一半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名目,比如绝地求生电子竞技陪练师、闽南话等级证书、董事会秘书资格证、父母执照、笨猪跳证书等等。有人觉得考着好玩,有人感叹当年这么认真备考,把精力花在CPA和考研上不香吗?豆瓣截图也有人吐槽曾经考过的资格证书都被陆续取消,拿到了证书最后也没怎么派上实际用处。说实话,这样的情况不少见,国家近年来已经先后7次取消了几百项职业资格认证。取消的原因,要么出于行业重构的需求,要么只是发现这些证书考试的内容已经产生了重叠覆盖,门槛如鸡肋。今年疫情来袭,师范生迎来了一次“先上岗、再考证”的阶段性利好,前段时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决定借着这样的阶段性措施逐步推进教师资格认定改革,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央视网截图也就是说,证书的原始意义在于证明个人从业的能力,但它并不是非考不可,更不是简单的多多益善。考证这条路,连小学生都输不起盘点国内大学生最常考的几类证书,第一类是各个行业的资格证,不管是不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严肃领域,每个行业都能找到一个正正经经的资格考试。《中国教育报》对北上广三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持证者的就业机会是无证者的2至3倍,工资收入也高出将近60%。因此,身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文凭并不能给予大学生足够的安全感。第二类是国内大学生几乎必考的等级类证书,比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在很多高校,没过四六级就拿不到毕业证书。/图虫创意无论日后是否入职外企,也无论将来是否从事IT行业,它们都已经被默认为大学阶段必啃的骨头。有的学校甚至将它的通过率与期末综合测评、毕业证书挂钩,仿佛只要通过了就算完成一项英语读写能力或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权威验证。这种风气在国内庞大的民办独立院校和二本院校中刮得最为普遍。比如张家口学院,文献数据显示98%的学生表示曾有考证经历,72.7%的学生表示并不止考取一个证书,为了增加就业筹码,26%的学生在考证复习中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42%的学生则处于一个时有时无的波动学习状态。无论如何,考证,好像变成了大学阶段约定俗成的一门“必修课”。新京报和清研智库曾经针对这一现象展开过联合调研,有90.8%的大学生对于“该不该致力于考证”这一辩题持赞同态度。与此同时,也有超半数的学生承认忙于考证已经影响了正常的专业学习。他们利用上课时间复习考证资料,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更激进的则会请假甚至逃课,放着真人讲解的专业课知识不学,纷纷报名远程视频考证辅导班。最终有没有顺利通过是一回事,是否真正掌握了必要技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东奥会计在线的课程。/网站截图因为在培训机构的教辅模式里,学生只需要机械地接受红笔圈出的知识点就可以,甚至只是短期性背诵技巧而不需要理解原理,将课上的输入倾泻式地在考场上输出。只要最终结果是“通过”,那么之前一切枯燥、无趣、傻乎乎的操作都似乎有所值得。事实上,考证这件事情并不仅仅只有大学赛道,由来已久的中小学生等级考试热已经将考证风气前移至教育链前端。在《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出炉之后,KET、PET、MSE这类英语等级考试取代了曾经热门的奥数竞赛。即便这一证书并没有任何官方说法可以支持它对小升初、中考和高考的参照意义,但报名人数仍然呈爆发式增长。别人碗里的证书,总是香的本质上说,教育焦虑和就业焦虑是一脉相承的资本运作产物,1+X证书制度的试行更是精准地释放出了市场需求和国家需要的信号。在腾讯学堂发布的2019学员数据中,职业考证成为互联网IT课程之外报名最多的类目,其中大部分是95后主导的在校大学生,报名人数多达287万。虽说在线付费教育的养成习惯有利于知识普及,但如果一个大学生的付费,只是因为发现身边同学都考了大同小异的证书而产生焦虑驱动,那么这种亦步亦趋的付费行为就没办法赋予一个单纯的正面意义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的学生考证缺乏正确的自主选择意识,就业压力是外因,跟风和从众则是更为原始的本能和潜意识。几乎90%的大学生都经历过填鸭式的高考教育,高中成绩排行榜的风气弥漫到大学校园中,变成了“身边同学在做什么,我也不能落后”的氛围,跟风考证就是具体的行为表现。考证已经不再是为了需要,而是就业压力下的产物。/图虫创意桦桦曾就读于广东的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在大一入学之前就已经了解到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大多会流向省内各大银行的网点柜台,因此学校名号在银行业内也小有名气,然而她对于学校这种单一的就业培养方向感到厌倦。据了解,她和她的同学们在刚进校门时都会听到这样的劝告:“证多不压身、有考总比没考好”。几乎所有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围绕着银行从业、基金从业、证券从业这几大资格证书忙碌复习。有的同学从证书名字上就断定非考取这几类证书不能入行,有的同学则认为这是多备余粮的聪明做法:反正现在还不确定自己将来会进哪一个行业,那就先考着呗。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场。/图虫创意事实上,在金融行业的基层招聘启事中并未明确表示,如果你不持有行业资格证便不能应聘,反而是入职之后,银行或者公司会陆续安排员工定期考取资格证书,以确保行业规范。桦桦也是在就业之后才意识到,证书在面试时并没有发挥万金油的作用,反而是个人表达、思维能力和实践经验更具直接说服力。桦桦的一个同学刚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没多久,就刷到了会从资格证取消的新闻,虽说“法不及溯往”,她手中的证书仍然具有行业效力,但一个证书的取消不正说明其存在价值是渐趋模糊的吗?更令人无奈的是,这位同学如今从事的保险业工作基本用不上会计从业知识,而她曾经所考的这些证书也成了大学时期填塞纸箱的一摞空文。因此,在忙着考证的时候,不妨先从实习开始,实践性地寻找未来的就业方向,考证这件事在明确目标之后进行,才是真正的锦上添花。央视曾经邀请一名考了53个证书的大学老师参加综艺《开门大吉》,虽然他教授的是珠宝鉴定,但空余时间却额外考取了五花八门的证书,有空手道助教,也有花艺师、茶艺师、摄影师,甚至还有ISO内审员、足球二级裁判。主持人略作惊讶地问他:“你的目标是什么?”他综艺感很强地打了个岔:“我的目标是考个主持人证接小尼下班!”这位大学老师考取了五花八门的证书。这种精力充沛的时间管理大师在大学校园里也不是没有,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玩着玩着就考了个证,比如潜水资格证、糖果工艺师、拷贝字幕员等等,配上文案之后往往能成为点赞飙升的高光朋友圈。然而好玩的另一面是它的社会通用性不强,从2016年开始,潜水、咖啡、冲印、糖果工艺、拷贝字幕等从业资格证都被陆续取消。如果当初不是考着玩,那就只能当自己是考了个寂寞。考证这件事,没那么简单校园里的考证风气并不是空穴来风,它和毕业之后所接续的社会实况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社会上对学历和证书的既成语境在倒逼学生匆匆考证。最近几天,杭州市余杭区街道办的公示名单登上了一次炫耀式热搜,其中清一色的清华北大硕博研究生让网友倒吸一口凉气,连去街道办,都需要这么高调的学历吗?有网友调侃,没有清北的学历,都去不了街道办上班了。/微博截图网友对这种人才错配的质疑,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该街道办在招聘中隐含的就业歧视的质疑。事业单位编制和公务员理论上可以说是国内最为公开、公平的就业竞争领域了,可是该街道办对高学历的明示性偏好,无法不令普通院校的学生寒心。连体制内都摆出学历门槛了,更不要说广泛的私企招聘如何肆无忌惮地将985、211门槛卡在简历筛选环节中。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哪个学生不会为了招聘启事中一句“具备XXX证书者优先”的提示而疯狂刷证?尤其是尴尬的二本院校毕业生,没有证书就像裸体上街,既然学校名字在大企业中拿不出手,那就只能依靠一长串的证书来勉强遮羞。除了这种就业歧视所带来的压迫感,还有一条灰色利益链在暗中鼓励恶性考证,稍微关注社会新闻的学生都知道,象牙塔之外还有证书挂靠这一弄虚作假的赚钱渠道。尤其是在食品药品领域,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只要挂靠中介与需求企业谈妥条件,持证人就能稳定收获几年的高额“工资”,连中介费都是企业掏付。网络上的证书挂靠网站。于是出现了兼职考证这样的大学生群体,要么代理企业去游说低年级的学生报考,要么成群结队向中介报名,领取考证订单,只要成绩合格就能现结酬劳。在建筑领域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干活的没有证,有证的不干活”,像建造师这样的证书挂靠买卖,报价能达到6万一年的水平。在这里,考证被彻底功利化,比起择业驱动的考证行为,这种业内诚信危机所诱发的考证更加畸形。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规模,截至2019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经增加到834万人。和过去的教育大环境不同,国内现在正逐渐从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过渡,大学文凭不再与国家分配这样的就业保障挂钩,每个学生都被推进市场经济的资源调配中,随之而来的还有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各个维度的生活压力。就业竞争越来越大,毕业生们该何去何从?/图虫创意因此,一些院校的课程设置越来越像高等职业学院,校园的学习风气也越来越偏向对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不断走向功利。尤其是双非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大潮如巨浪将他们卷进分赛道,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强的定力和自我个性意识,很容易就陷入“有考总比没考好”的盲从误区——别的同学都考了,我怎么能没有?就好比妈妈对着宝贝无比的小孩投以“妈之凝视”:别的小孩都学八门,我的小孩怎么可以只学七门?!今日互动你怎么看待,热衷考各种证的行为?参考资料《就业严峻形势下民办独立院校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张为东,滕兆梅,就业与保障,2020(06):37-38.《考证对学生学习力的影响现状及对策研究——以Z学院为例》,时艳芳,刘莎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38-39.《超五成受访者 大学生应把精力放在专业上而非忙考证》,新京报,201912《“拼娃”新赛道:校外英语考级的疯狂漩涡》,等深线,201910《大学最后悔的事,就是考了一堆没用的证》, 芥末堆看教育,201906《记者调查资格证挂靠乱象 “挂证费”一年可达几万》, 法律界www.mylegist.com, 202008《腾讯课堂发布年度大数据报告:年轻群体教育付费习惯已经养成》, 芥末堆看教育,201901《会计从业资格证或将取消,会否搅动会计培训市场格局?》, 芥末堆看教育,201703来源:有间大学 ,作者小新同学

储泳

西南交通大学辅导员张异获“第六届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

未来网高校频道9月23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雍腾)近日,由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第六届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张异获得“第六届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该校已连续六届获得四川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殊荣。作为电气工程学院的本科生辅导员,张异老师自2013年参加工作担任辅导员以来,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志业,始终奋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她用七年如一日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辅导员是 “最美逆行人”“最美护航手”“最美联络员”“最美思考者”的境界。正是这份境界,让她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她从思政工作入手,不断提高本科生的学习力,让学生在态度上“愿学”、方法上“善学”、环境上“促学”、结果上“学成”。很多学生在她的引导、敦促和帮助下,实现了状态调整、能力提升,从而赢得了人生新的世界。针对现阶段本科生具有的鲜明代际特征,张异老师坚持主动思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形成了一套学风建设有效工作方法。她克服重重困难,层层推进“学习五力”,搭建学风建设制度体系;主编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电气宝典》《电气家书》《电气习惯》《小电的自传》等学风建设系列读本,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护航;创立“五进”工作法,动员联络院士、教授、家长、校友、学生朋辈的力量,将思政育人的网络越织越密;探索“四结合工作法”,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正是源于对学生工作的不断思考与实践,张异老师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近年来,她发表思想政治工作论文10篇,主研省级课题5项,主持校级课题4项,获得第三届高校“互联网+学生工作”创新论坛三等奖、《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四川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9年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等荣誉。据介绍,近年来,该校学生工作系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两个根本”,聚焦“六个下功夫”,聚焦“四个回归”开展工作,全力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一流学生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实施学生工作扬华工程(313工程),着力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强化辅导员科研训练,畅通辅导员发展路径,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春风计划”打造“五有”辅导员(即对待学生有温度、有赏识,教育引导有高度、有见识,管理服务有跨度、有知识,处理危机有速度、有胆识,自我成长有厚度、有学识),在学生工作系统内部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和“对标一流、追求卓越,敢于领先、敢于冒尖”的团队文化,为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打造具有西南交大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非臣之功

教学与管理等众多教育类期刊征稿总汇

教育类文章可以发表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现代职业教育》,《新课程》,《教学与管理》等杂志上。期刊简介: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数字化时代悄然来临。长期以来,传统期刊作为教育研究的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越来越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借助数字出版技术,以全媒体的方式全面覆盖传统载体(纸媒体、DVD-ROM)和移动设备(iOS、Android)。它以探讨教育理论,交流教育教研经验和信息,提供高质量的真正源自教师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为宗旨。该刊是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搭建的资源整合平台。通过该平台我们将发起全省乃至全国的微课程、教学课件及教育资源的课题研究、展示优秀作品(产品),全方位地满足教育工作者的多层次需求。 希望广大读者、作者支持本刊。我们会努力将刊物办成国内领先的、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突出特点的全媒体教育期刊。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周期:周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万方 龙源国际标准刊号:2095-6711国内统一刊号:13-9000/G期刊简介:传播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增进经验交流与信息传递,失去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 维普 万方 龙源国际标准刊号:2096-0603国内统一刊号:14-1381/G4期刊简介:《新课程》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主管,由山西出版集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14-1324/G4,国际刊号ISSN: 1673-2162,邮发代号;22-405。本刊系山西省一级、国家二级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类期刊,应课改而生,肩负传播课改理念、交流课改经验、展示课改成果的任务。是一份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指导刊物和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刊物。本刊遵循“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推广新方法、促进新发展”的方针,旨在全面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论水平、人文素养,开拓视野。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周期:月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 维普 万方 龙源国际标准刊号:1673-2162国内统一刊号:14-1324/G4期刊简介:《教学与管理》所刊文章被人大“中小学管理”专题全文转载的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周期:半月刊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收录方向:知网国际标准刊号:1004-5872国内统一刊号:14-1024/G4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教育类文章投稿:tougaoyun.cn/qikan/jiaoy

可不慎邪

教育研究需围绕教育现实

【思想汇】编者按近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方面面。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研究急需调整研究范式。本版作者认为,教育研究队伍要走出传统研究的惯习,围绕教育场中的实际问题做实证研究,构建循证教育体系以推动研究的科学化专业化。学科研究的惯习与教育实践需求错位学科研究一般聚焦于一门学科的概念、表述体系和基本原理,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与其他多数研究领域一样,我国现代高水平教育研究也发端于高等学校,沿此惯习,当下许多教育研究仍体现为浓郁的学科研究的特征。其一,相当数量高层次研究选题基于研究者的学科立场和学术研究优势,而不是基于教育实践者的真实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层次课题管理部门允许申报者自主确定课题参与立项竞争。这使具有良好学术训练经历和较丰厚学科研究积淀的高校教师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据统计,近些年多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学项目是由高等学校承担的。高校教师承担课题有其自身学术优势,但却存在忽视研究课题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的倾向,这与他们学术型成长经历和担负高校分科型教学任务有关。另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绝大多数教育实践问题是综合型的,特别是诸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高考改革、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以及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等教育难点问题,关涉到不同层级政府的责权划分,具有不同发展优势的学生的学习机会再分配、城乡统筹发展、国民教育价值取向变革、教师法律权利边界确定等多个领域,仅仅由高校教育学科教师组成的课题组来突破这些教育实践难题是有困难的。其二,应用性指标在研究项目的结题评审中应有的地位缺失。论文、专著出版的级别以及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学术规范性,是目前项目结题评审专家们普遍关注的要点,但对能否真正能解决教育实践问题评审不足。这也是为什么10年来全国各地结题的省部级以上教育研究项目数以万计,但让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感到可用的成果并不多。简单的“科学主义”与教育的复杂性错位以经典物理科学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自十九世纪兴起以来影响深远,其典型特征是,认为事物运行和发展过程是确定、有序、可逆的,表现出对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或具有线性特征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盲目崇拜。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忽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试图用简单思维方式解释复杂教育问题的做法也相当普遍,比如:有人随意放大一种教育要素对整个教育发展的绝对性影响,提出“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的判断;有人忽视教育任务和教育资源条件的差异性,简单套用统一的生师比来评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生师比的合理性。用简单的思维方式所得出的结论,虽然看上去“干净利索”,但由于不能准确揭示教育问题发生的复杂内在机理和外在制约条件,所以不可能生成出准确的改进建议。理想取向与教育的现实状态错位教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理想取向与教育的现实状态的错位的表现形态是,聚焦应然性研究,只是描述理想状态下的教育要素、要素间的关系形态以及资源供给水平,而很少结合我国各地教育实际状况,提供从不理想的现实状态迈向理想状态的具体改进路径和实施策略。我国现有的教育学教科书大部分都是按照这种理想模式编写的。这是许多教育学教科书看上去“挺有道理”但不能有效指导实践的重要原因,也是师范毕业生不能很快地适应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现实学校中的教育要素如教师、学生、教育设施都不是按照教科书所期望的理想状态配置的。两种研究的区别在于,应然性研究可以从容止步于种种理想化的设想,而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的研究是复杂的,它要综合考虑发展目标设置的合理性问题,现实教育要素水平以及推进过程中人们可能获得的资源、制度和政策条件,是研究者必须深入到教育实践中经过多方合作和反复尝试才能完成的。教育研究必须围绕现实探寻答案为了匡正上述三种错位,当代中国教育研究必须探寻新的立项依据、研究组合方式、研究展开进路以及新的评价标准和话语方式。第一,回归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正确轨道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教育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在实践标准的视域中,合理地处理好学科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关系,只有回归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有效认识链条上,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实践证明,许多难点问题,只有提升到更高理论层次上进行综合研究才能解决,例如,对教育部所属高校招生名额省域分配问题,就存在“按人口数量分配”“按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需求分配”“按各省、直辖市对中央财政的贡献分配”和“尊重历史沿革”等不同理论观点。这说明只有以现实教育问题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其在实践中的真实状态,透视并在更高的层面解决相关理论问题,才能为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具有坚实理论依据的具体对策。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学科才能不断吸收到富于时代气息、有助于现实问题解决的新理论。为此,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单位应适当压缩自主立项项目,主要投放从教育实践中征集到的急需课题;支持理论工作者与高水平实践工作者联合攻克长期难以解决的重要难点问题,并在立项时要求课题组设计实践过程,明确实践单位,预估实践效果;要求重要课题结题时必须提供引领解决相应实践问题的证据,并将实践效果优劣作为评价研究质量高低的最为重要的指标。第二,按照复杂科学的原理和话语方式,解释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复杂具有普遍性,简单只是复杂的一个特例或构成环节,正如法国哲学家莫兰所说的,“简单的东西,不再是任何事物的基础,而只是在复杂性之间的一个过渡的环节。”首先,要承认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它是由稳定要素与不稳定要素、可预见事件和随机生成事件、单一因果关系与多元共同影响关系、相似特征与差异化特征、连续发展的有序性与无序性(如某些断裂性事件)共同构成的,表现为多要素影响、多样态构成、多种发展路径共存的存在和发展样态,因此教育研究不应再满足于现状批判和对小局域内教育要素间关系的简单描述,而是要准确判断每种状态存在的历史与现实依据,评估其在全局中的位置和作用,揭示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判断其合理性构成特征并预见其发展趋势。其次,要用新的学术词汇和话语方式表达复杂科学视域下的研究成果。在简单事物观视域下,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表述,一般使用公式、公理以及决定、必定等词汇和话语方式,以明确事物运行和发展的确定性、有序性和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显然这些词汇和话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研究的需要。笔者认为,在教育研究领域契合复杂科学的词汇至少包括:概率、随机生成、博弈、多元分析、趋势预判、差异评估、自主适应、系统协同、整体观照、边界探寻、匹配分析、价值偏好、多重路径、潜能识别、优化选择、危情干预、非连续性事件等等,这种话语方式更能恰当反映复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本质属性,如对体罚效果的判断是,“通过体罚获得好的教育效果是一个低概率事件”。第三,把研判不同区域和学校教育要素构成的现实特征以及探索达成预定目标的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作为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此,应在研究立项体系中,划分出一类推广应用研究,鼓励优秀结题项目特别是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做好后续推广应用研究,从而在制度设计和立项规划层面上引导高水平研究关注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的研究,以有效促成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性转化。此外,当代教育研究还要从我国教育要素和资源供给的差异化特征出发,透彻解析研究对象的现实存在特征,分级分类制定个性化实践路径和发展策略。(作者:傅维利,系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

猪排山

创新学校特色化教育教学进程主题研讨会

万柏林区郭文亮、张心丽、乔丹名校长工作室——创新学校特色化教育教学进程主题研讨会栏目主任:陈园元、实习记者:常欣人间七月风光好,教育科研意兴浓。为了充分发挥万柏林区名校长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办校水平和教育质量。2020年7月9日,太原市万柏林区郭文亮、张心丽、乔丹名校长工作室,在旧矿街小学举办了“创新学校特色化教育教学进程主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邀请的嘉宾有:山西省教育学会陈晓力秘书长、太原市教育局教研员王俊珍、太原市第五实验中学姚世敏校长、万柏林区教育总监李玉成、万柏林区名师办赵泽丽主任、万柏林区公园路小学郭文亮校长、万柏林区东社小学张心丽校长以及名校长工作室的各位成员。参观学校国防教育 文化阵地建设校园楼道国防教育文化建设“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照壁上这段话与我校“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国防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我校旨在用国防教育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小学生的期许,同时正为打好少年底色人生而行动着。“奉献小力量,共筑大国防”,这是乔丹校长发展国防教育的初衷。乔校长说:“发展国防教育不仅仅需要旧矿街小学这棵小树枝叶繁盛,而是需要教育这整片森林的绿意盎然。”学校在乔丹校长的领导下,为发展国防教育做出了诸多努力。修建长城墙,建设国防教育展板,陈列楼道国防教育文化,创建国防教育文化长廊,主编国防教育教材,引进国防教育课堂等,乔丹校长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他用自身的行动感染着旧矿街小学所有人。学校国防教育文化长廊建设学校国防文化长廊共分为七个板块。国防长廊宛如时光隧道,逐年串联起一部铁血军魂的史书。这条满满正能量的国防长廊,展示我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以及人民军队历史。国防长廊集历史性、知识性、感染力为一体,美观、大方、厚重,突显红色教育、国防教育作用,营造崇军尚武的文化氛围。学校希望孩子们通过了解长廊文化,真正将国防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学校国防军事模型文化建设学校为了提高孩子们对国防的兴趣,因地制宜,设立了军事模型展览室。希望通过各式各样的军事模型展览,能够让孩子亲身感受到强大的军事资源,拥有更强的民族自信心,同时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学校的军事模型吸引了众多领导的目光。领导们认为:军事模型的展览不仅能体现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更能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学校还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把兴趣与特色有机结合起来。领导们纷纷感叹“此次学习交流之旅,收获颇多。”推进学校特色化教育教学研讨会介绍研讨会参会 人员大会由万柏林区五三街小学的朱菊芳校长主持,朱校长首先对本次研讨会的参会人员进行介绍。朱校长亲切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成为研讨会上的一道靓丽风景。乔丹校长工作汇报发言乔丹校长讲道:学校坚持创新发展,以“一个中心,四个全面”为发展路径,开展“三育三进”活动。确定“小学校,大教育;小学校,大视野;小学校,高站位;小学校,高品质”的发展目标,将“国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核心理念以及国防教育培养目标是:打破学生温室成长效应;培养学生能吃苦,能抗压的意志;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主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尊老孝亲的品质。最后乔校长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是井里没有水,是因为挖的不够深。不是山里没风景,是因为没有爬到山顶。担当执着创新,创造一切不可能!”得到了在场校长一致认可,我们只要将努力做到极致,美好就会盛开。姚世敏校长专题 讲座姚校长在讲座开始前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何谓名校长?名校长的特征与作用有哪些?之后,姚校长认为应该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一个好校长还要做到“四个关注”,并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横式的辐射作用,发挥情感的凝聚作用。工作室成员代表 发言万柏林区公园路小学的郭文亮校长说:“如何办学校?”“要先做后说。做归纳,做总结,做提升。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郭校长的发言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作为一名校长应该如何为学校,为社会贡献自身力量。力气不能一腔热血莽撞的使,应该有策略、有方法。郭校长的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场的校长纷纷表示感获良多。万柏林区东社小学张心丽校长激动地说:“我用六个关键词来概括:祝贺、信任、收获、分享、精准、愿景。各家都有各家的特色,各家要有各家的发展。”她谦逊、睿智的发言展示了她的细腻与胸怀。万柏林区万科紫郡小学韩晔校长接着说:“用心用情做教育,做一天校长,尽一份责任;让学校走进社区,社区走进学校。”万柏林区小王小学尹开封校长虚心说到:“如何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呢?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他也要向’兄弟学校’学习,同时邀请大家去他们学校,为学校把把关,定定路。”赵泽丽主任点评 讲话赵主任说:各位校长的管理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此次名校长主题研讨会,主题明确,中心突出。作为一校之长,心中要有目标、有追求,更要有教育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工作的内在动力。只有具备了这股内在动力,工作起来才会特别带劲且有成效。主题研讨会具有实效性、引领性、创新性,组织的非常成功。陈晓力秘书长点评讲话陈晓力秘书长说:“小小玲珑,内涵丰富。要想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有生动的灵魂,其次要有发展的活力,最后要有成长的动力。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简单但不能简陋。大家要有目标、有思想、有变化。深入思考:何为做?为何做?做何为?”为推进名校长工作室区域化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希望。陈秘书长的讲话让所有校长受益匪浅。李玉成总监总结 发言李总监首先对万柏林区旧矿街小学认真扎实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旧矿街小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一直以来都有亮点、有成效,措施得力,活动丰富,国防氛围浓厚,表现出了旧矿街小学独有的国防特色。李总监高度赞赏了乔丹校长有思想、有内涵、有高度、有魄力,希望大家都做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爱钻研的校长。亲身体验学校国防 素质射击技能会后,各位校长兴致勃勃地体验了学校国防射击项目。校长们认真聆听教官对枪支主要部件、基本性能以及射击基本要领、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在详细了解枪械性能和射击要领后,校长们分小组依次进行射击体验。通过射击训练让校长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国防的内涵,增强了国防意识。我相信,这次体验也让校长们对国防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体会。国防教育不应该是一所学校的特色教育,而应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被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和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万柏林区郭文亮、张心丽、乔丹三位名校长工作室定会一路前行,一路欢歌!发挥其名校长工作室的带头作用,践行教育管理领航者的使命,为带动太原市万柏林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巧言偏辞

包头一中再有13名教师获得这些荣誉!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喜讯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热烈祝贺王强老师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班主任!王 强王强老师现任高一年级创新拔尖班班主任,年级组长。从事教学工作22年来,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肯定。王强老师在包头一中就职以来,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四次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个人荣获旗县级优秀班主任、旗县级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包头市优秀教师、包头市教学能手、包头市学科带头人、内蒙古生物奥赛优秀教练等荣誉称号,两次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 “包头名师工作坊”成员,所教学生成绩优异,其中多人分别被清华、北大、香港高校录取,1人被英国剑桥录取;所辅导学生在全国生物奥赛中6人获内蒙一等奖,并有2人代表内蒙参加全国生物奥赛。王老师曾在包头市第三届“班主任技能大赛”中赢得一等奖,在2017年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决赛)“班主任信息化技能评优赛”中获全国一等奖;曾参加华北区教学设计获国家级一等奖;所参与课题获省级优秀课题奖;主持的包头市级课题《网络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与实践》于2020年6月结题。王老师至今已带出10届毕业生,历年均被评为 “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是自己的本分。”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不懈地努力,全心全意工作的态度,使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全体学生以及老师的好评。“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是王强老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喜 讯热烈祝贺我校12名教师被评为2020年包头市教学能手贾 侦贾 侦:北师大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2006年参加工作,包头一中高三年级语文教师,班主任,年级教学组长。包头市教坛新秀,包头市级优秀教师,包头市优秀班主任,包头市首届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包头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获包头市、自治区、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在教学一线任语文教师14年,连续带班14年。在近五个轮次的教学循环中凭借勤奋扎实、务实钻研的工作作风,培养出6名清华、北大学子,数以百计的国家“双一流”大学学生,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为祖国培育了大量人才。教育格言:挥蹄勇做千里马,俯首甘为孺子牛。王东宇王东宇:200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同年入职包头一中,现担任高三年级数学教师、年级管理组长,高三(1)班班主任。包头市青年岗位能手,包头市教坛新秀,包头市优秀教师,包头市优秀班主任,2014年所带班级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班集体;获包头市青功赛一等奖,2017年被聘为包头市普通高中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指导教师。在教学一线任数学教师16年,连续带班16年,担任9年年级组长,已经送走了6届毕业生,培养出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数以百计的优秀学生。发表论文3篇,参与课题3个。教育格言:用微笑迎接微笑,用心灵碰撞心灵,用激情点燃激情。崔萌萌崔萌萌:中学英语高级教师,英语专业八级。2003年毕业至今在包头一中承担一线英语教学工作。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曾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读写能力提升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教案设计大赛高中组一等奖;多次被评为包头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先进个人、包头一中先进教职工、包头一中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包头市先进班集体;201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的“同频互动”活动,为自治区英语教师进行新课标培训讲座。教育格言:静心做老师,尽心教学生。澈力木格澈力木格: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育硕士,2012年参加工作,包头一中高三年级英语教师。教育格言:Study to be masters, conct to be role models.(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王少鹏王少鹏:包头一中物理教研组长,高三物理备课组长。获包头市青功赛一等奖,包头市实验说课二等奖,包头教育局直属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获内蒙古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作为主承担人正在承担包头市级课题一项,教育部国家级课题一项,发表ISSN和CN核心期刊论文一篇,该论文同时获得内蒙古物理学会论文大赛二等奖。包头一中校园科普号“大科学小科普”创办者,并组织其他学科教师进行科普文章撰写,担任包头一中校园科协秘书长。在校教研室领导下,组织全学科开展寒、暑假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发、整理、评价工作,积极探索前沿教育理念,践行为国育才教育使命。教育格言:每个孩子都应该保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因为世界很大,岁月很长。李瑞芬李瑞芬:包头一中政治教研组组长,2005年参加工作,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期间获得法学学士和英语教育学双学位。获得全国教育教学大赛二等奖,包头市优质课一等奖,包头市青功赛一等奖,包头市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所撰写论文获得国家级及自治区级一等奖。耕耘于教学一线的15年中,严谨务实,创新求变,所教政治学科在包头市一模中屡次获得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培养出了众多名校学子。教育格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刘慧敏刘慧敏:包头一中高三历史教师,校历史教研组组长。包头市首批卓越教师培养对象,获包头市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教育格言:终生学习,永无止境。高 鹏高鹏:2009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同年入职包头一中担任历史教师。2011年至2020年一直承担班主任工作,其中2018—2020年担任文科创新拔尖班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耐心、爱心、公平、尊重的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所带班级氛围温馨、融洽、和睦,使学生们能够在和谐的环境里成长身心,涵养意志与正气。教育格言:坦诚做人,真诚待人,虔诚育人。刘 娜刘娜: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从教十余年,数年担任历史备课组长,参加数次各级教学比赛,获得优异成绩。所教学生中,2013届胡智洋以内蒙状元考入北京大学,2016届高考文科四名同学进入包头前十。参加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基于新课标下历史学科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教育格言:教书育人是看着学生慢慢成长。徐俊花徐俊花:200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入职包头一中,现任高三年级历史教师、班主任,历史备课组组长,文综组组长。从教15年来,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校级学科带头人。曾获包头市青功赛一等奖,包头市教育局直属系统优秀班主任,包头市教育局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上刊发论文,包头市教研中心高考学科质量分析会主讲人,包头市教育局 “名师视界”主讲人。教育格言: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刘彩枝刘彩枝:本科与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任包头一中地理教研组组长,年级备课组组长,获得包头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微课比赛一等奖,获得第15届全国中小学NOC微课程评比二等奖;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地理教学上发表论文。教育格言: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邢清枝邢清枝: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包头市青功赛一等奖,包头市教育局直属系统优秀教师,自治区青功赛二等奖,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创意大赛二等奖,全国地理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优秀辅导员。教育格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近年来,包头一中不断为教师提升创造条件,为建设优质师资团队搭建平台,相信更多的教师能继续发扬团队协作、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扎实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为实现我校教育事业发展再立新功。来源: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撰稿:贾姝媛 编辑:贾姝媛 审校:冯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