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梦派硬科技大会 | 奥维云网发布2018年上半年大陆商显市场数据报告百四

梦派硬科技大会 | 奥维云网发布2018年上半年大陆商显市场数据报告

8月23日,梦派集团以“创新,赋能,共赢”为主题的2018梦派硬科技创新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梦派集团由刘丹先生创立,历经三年,梦派集团旗下已拥有梦派科技、梦牌教育、梦牌智能、梦派合众、梦牌互动、梦派视听等6家专业产业公司,并已完成智能会议、智慧校园、智慧展厅、智慧零售、智能指挥5大领域的布局。奥维云网(AVC)副总裁董敏先生受邀出席并作《商显硬件创新的趋势和应用方向》主旨报告,他对整个显示行业形势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精辟的预测及对应用方向做出了一个全面的指引,这也是奥维云网首次对外发布2018年上半年大陆商显市场数据报告。董敏先生介绍到目前全球大尺寸显示面板出货在波动中持续增长,未来三年仍有12条高世代产线陆续量产,上游成本的降低对全球TV市场有一定刺激作用,但从产业规模来看,全球TV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随着显示产业上下游的快速发展,带动商用显示领域的创新不断,新的需求不断被创造,新场景日益被挖掘,新技术逐步渗透,行业需求日趋多元化,商用显示产品应用趋广,未来市场十分可期。据奥维云网(AVC)统计2017年全球商用显示规模295亿美金,中国市场占比27%。到了今年的上半年,中国大陆商显8大品类市场总规模296亿元,同比增长36%。2018H1 中国大陆商显品类市场规模数据来源:奥维云网(AVC)显示器件与系统事业部 单位:亿元,%注:广义IWB含投影白板和液晶平板。他重点总结分析了2018年上半年商显各品类的市场现状及特点:1.激光投影:销量16.2万台,同比增长48%。激光电视持续受关注,销量已达6.1万台,同比增长184%;家用占比超90%以上。2.教育类电子白板:规模44.1万台,同比增长7.1%,尺寸升级加速。3.会议平板:销量达9.5万台,同比增长215%,主力尺寸均价下降.4.商用电视:出货163万台,同比增长11.8%,公寓配套应用增长明显。5.广告机:销量99万台,同比增长121%,销额27.5亿元,同比增长38%。户内销量98万台,户外销量0.9万台。6.液晶拼接:市场规模30.5万台,同比增长39%,拼缝不断收窄。7.小间距LED:市场销额29亿元,同比增长70.9%,产品应用趋于理性。8.单屏显示器:市场规模5.5万台,同比增长25.9%,大尺寸化明显。2018H1分产品TOP5品牌集中度情况-销额数据来源:奥维云网(AVC)显示器件与系统事业部 单位:%最后对于下一代硬件产品布局,他认为将会是硬件与Display & AI的结合,同时利用5G物联网的快速通信,实现全方位、真实、实时的用户体验。奥维云网(AVC)作为行业专业研究机构,研究领域覆盖TFT-LCD、OLED、LED及激光等显示技术产业链,致力于电视、手机、商显(拼接屏、广告机、商用电视、会议平板等八大类)、LED显示等领域研究。 点

红灯记

《2020中国边缘计算产业研究报告》发布,国内市场规模近万亿元

随着5G的发展和深入,边缘计算作为区别于企业内网和互联网的新业务入口,我们也将对其发展持续保持关注。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边缘计算中文社区”,36氪经授权发布。引言2020年,边缘计算随着5G、IOT、AI等相关技术演进越来引人瞩目,关于边缘计算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但是涉及边缘计算的定义、边缘市场的规模、边缘技术的成熟度和边缘玩家的分布的系统性介绍却比较少,本文希望通过多角度分析,从边缘计算的定义、市场预测、技术架构和玩家分类等不同维度,对边缘计算进行系统性的盘点。文章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边缘定义的真与假”、“边缘技术的重与轻”、“边缘市场的大与小”,从定义、技术、市场三个角度盘点边缘计算现状和未来。第一章“边缘定义的真与假” 主要从边缘计算的概念提出、完善和演进出发,分析不同机构对边缘计算的定义阐述,并总结出边缘计算的定义。第二章 “边缘技术的重与轻”主要从边缘计算的实现出发,根据WAN和PAN网络的不同,对于“重边缘”和“轻边缘”进行分解,同时根据不同边缘垂直行业的技术成熟度,对于技术所处阶段进行了剖析。第三章 “边缘市场的大与小”,分析相关的国际预测数据,并针对一直缺少的中国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预测和展望,进而分析了华为、阿里巴巴、九州云、航天云网、海康威视、亮风台等在不同领域的典型的玩家。一、边缘计算的真与假关于边缘计算的定义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一定的共识,但是它的提出和演进却是逐步完善的,通过边缘计算定义的演进过程的回顾,可以了解在后一章节提到关于重边缘和轻边缘分类是如何形成的。1.1 Wikipedia的定义Wikipedia 关于边缘计算的网页上,关于边缘计算的提出是在2014年,高通工程总裁(Qualcomm VP of engineering)Karim Arabi 在IEEE DAC 2014 Keynote[2]中,以及2015年的MIT的MTL Seminar的受邀演讲中,宽泛的定义边缘计算为云之外的在网络的边缘侧的所有计算,更具体的定义是云之外的需要实时数据处理的应用程序。在他的定义中,云计算用来处理海量数据(Big Data)的计算,而边缘计算用来处理实时计算(Instant Data )。Karim Arabi本身的背景还是从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的角度提出了这个概念,对于边缘的计算只是从使用者的视觉进行了初步提出了构想,因此在DAC的演讲中,他只是提到了相对于云(Cloud)的边缘(Edge)场景,演讲中更多时候还是通过Mobile Computing这个词来形容这种计算模式。图表 1 Karim Arabi 在IEEE DAC 2014 Keynote 提出Edge概念Wikipedia对于边缘计算的定义是“一种针对请求交付低延时相应的计算模式”。1.2 ETSI的定义2015年8月,ETSI第一次提出了MEC的验证框架(Proof of Concept Framework)[3],经过近5年的演进,相关标准体系也逐渐清晰。ETSI定义MEC意义在于将边缘计算从IOE的视角扩展到ICT的视角。ETSI MEC ISG标准委员会的董事Alex Reznik给了一个宽泛的定义:“任何不是传统数据中心的都可以成为某个人的边缘节点。” ETSI MEC定义[4]是“为应用开发者和内容提供商提供在(运营商)的网络边缘侧的云计算能力和IT服务,这一环境的特点是极低的延时和极大的带宽,支持针对应用侧无线网络的实时访问。”图表 2 2015年8月,ETSI提出了MEC 的验证框架(Proof of Concept Framework)1.3 Gartner的定义边缘计算作为一个独立技术数据第一次出现在Gartner报告中是在2016年,当年8月份发布的“数据中心能源和制冷技术曲线(Hype Cycle for Data Center Power and Cooling Technologies)”[5] ,第一次将Edge Computing作为“On The Rise”的技术放入到了曲线图里。2017年3月,Gartner的提升了对Edge Computing这一领域的重视,Gartner VP Thomas J. Bittman发表博客,认为“边缘将吃掉云”[6]。在2018年,“从云到边缘”是被列为十大战略性科技发展趋势之一。2019年,边缘计算再一次登上Gartner的趋势榜单。图表 3 2017年,Gartner VP Thomas J. Bittman发表博客,认为边缘将吃掉云从过去的报告中可以看到,Gartner对于边缘计算的重视也是逐步形成,对于概念的理解也在逐步完善,Gartner Glossary对边缘计算的定义[7]是“边缘计算是一种分布式的计算技术,在靠近人和物信息产生和消费的(物理和网络)位置,提供信息处理的计算能力”。1.4 Forrester的定义Forrester关于边缘计算的最早分析是在2016年6月的报告《Mobile Edge Computing Will Be Critical For Internet-Of-Things Success》[8]中。2018年针对边缘计算发表了《 Get Ready For Edge Computing’s Rise In 2019》,2019年发表了 《Make Edge Computing A Key Investment for 2020》[9]。Forrester对边缘的定义包含了对WAN和PAN的理解,它对边缘计算的定义是“边缘计算和IOT是一种将泛在连接扩展到物理世界的革命性技术”。1.5 边缘计算定义和分类总结我们针对以上不同来源的边缘计算定义,各家对边缘计算的定义虽然有所差异,但基本强调新边缘管道和分布式部署方式产生的对业务形态的重塑。在这里我们对边缘计算的要素进行总结,主要的重点包括以下三点:边缘计算必须包含终端触点(Endpoint)的方式,实现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双向翻译(数据/事件/控制信令),并通过网络管道实现一定规模的终端和空间的覆盖,实现人物交互/物物交互,单一具备计算能力的终端(如具备自处理能力的摄像头)如果未通过网络管道接入一个更广泛的数字世界,不适合归入边缘计算范畴;边缘计算的数字计算能力,可以分为轻边缘(远边缘)和重边缘(近边缘);边缘计算的网络管道能力,可以分为WAN(5G/LTE/WiFi6等)和PAN(Zigbee/LoRa/Bluetooth等);二、边缘技术的轻与重2.1 边缘计算不同技术所处阶段分析一般技术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技术萌芽期的探索孵化、技术膨胀期的百花齐放、技术收敛期的分久必合、技术成熟期的价值回归。我们不能把边缘计算当成一种技术,而是一系列组合支撑的业务新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技术多样性、成熟度和市场价值合理性各有不同。边缘计算体系中分为平台类技术和应用类技术,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如下图所示。2.2 5G MEC重边缘和IoT轻边缘技术比较基于5G的MEC边缘和基于IoT设备的边缘一体机是两种比较常见的边缘形态,以5G为代表的WAN管道的边缘计算,相对以LoRa、NB-IOT、Zigbee、Wifi6等PAN管道,在大带宽、控制/内容传输兼具、室外(Outdoor)空间扩展性、移动性、SLA保障和计算延展性上具备更大优势。WAN管道和PAN管道的不同,形成了重边缘和轻边缘两种形态。区分重边缘和轻边缘两种形态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放置位置,重边缘一般和5G结合,部署在基站后面,而轻边缘一般部署在基站前面,下沉物联网设备或者工业产线现场。总的来说,重边缘对5G管道等刚硬要求比较高,建设成本更大,但是带来更好的空间延展性、计算能力和网络带宽。2.3 5G MEC重边缘和IoT轻边缘发展前景和轻边缘比较,5GMEC重边缘计算在大带宽和低延时并存的场景中具备更广阔的前景,比如制造、港口、文娱和园区类场景,5GMEC重边缘能够提供更好的数据上下行所需的带宽能力、数据处理所需的计算能力、指令控制所需的低延时和安全所需的数据私密性。比如在工业领域的IoT边缘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大规模IOT(MassiveIoT,如水管探测传感器)、大带宽IoT(BroadbandIoT,如视频直播),关键应用IOT(CriticalIoT,如对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业视觉检测)和工业自动化IOT(InstrialAutomationIoT,如对工业流水线的反向控制)。爱立信相关分析报告[10]也指出,5G边缘计算在关键应用IOT和工业自动化IOT上具备更大优势。三、边缘市场的真与假3.1 边缘计算产业链分布我们基于以上边缘计算的分析,接下来总结下边缘计算产业分布,在边缘计算领域中的玩家,总的来说可以将边缘计算的产业分为以下几个维度:3.2 国际市场预测关于市场增速的预测,不同的机构针对边缘计算的产业发展都从不同角度做了相应的分析,Gartner的研究[11]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在“传统的”集中式数据中心或云存储以外处理的企业生成的数据的比例将从2018年的10%跃升至75%。Forrester也认为[9]“边缘云服务市场未来成长速度将达到50%以上”。其他机构诸如IDC、GrandViewresearch等机构,也对边缘市场做了一定的预测。不同机构的预测数据汇总见下表:MarketResearchFuture[12]的市场调查认为全球边缘市场到2024年将达到224亿美元的规模,年增长速度为28.4%。另一市场调查机构MarketsandMarkets[13]对边缘市场的预测为157亿美元,年增长速度为34%。同时他们对边缘市场的分布做了一定的分析,认为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一些咨询机构,比如毕马威、麦肯锡和德勤对边缘计算的市场的行业分布、硬件规模和边缘AI市场也做了相应的分析。2020年毕马威与IDC的分析估计,在2023年,五个主要行业在连接性、软件、硬件和服务领域的合并市场总值将 超过5000亿美元。预计这五个行业将在未来数年取得显著增长,部分得益于5G和边缘计算结合带来的大大提升的连接性。3.3 中国市场预测3.3.1 总体预测针对中国市场,我们将根据边缘计算和分类市场规模预测如下,后面将分章节陈述不同领域的规模预测逻辑。3.3.2 终端触点/终端中国市场规模预测根据相关机构预测[14],“预测2019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1660亿元左右。2021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增长至2580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65%。”估计到2025年,国内传感器市场将达到4000亿元的规模。根据2019年的中国传感器公司营收分析[15],整体传感器领域公司营收已经达到2500亿左右规模),主要集中在综合安防(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声光传感(如歌尔声学)、军用设备(如航天电子)等领域。3.3.3 轻边缘/远边缘/IoT边缘中国市场规模预测工业一体机、IoT网关等轻边缘部署位置一般在基站的前面,主要提供比较丰富的工业IO接口,通过工业协议方式连接到工业设备,通过容器平台,承载一定能力工业内置软件实现对设备的单向和双向控制。代表产品如航天云网的INDICSEdge工业一体机、研华IPC紧凑型工业边缘计算机和Stratus的ztCEdge系列等。工业一体机由于受其设备限制,一般主要集中在设备信息采集以及相关控制能力上,对于AI、视频处理等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研华推出的IPC-220/240紧凑型工业边缘计算机配置一般为INTELi3/i5/i7或者国产海光的CPU处理器、32G内存和数TB硬盘。在AI、视频等能力扩展上有一定限制。工业一体机的售价一般在1~2万左右,工业一体机的市场规模2019年在10万台左右,按照30%的年增长率估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在50亿人民币左右。3.3.4 重边缘/近边缘/5G MEC边缘中国市场规模预测重边缘的市场规模估计,可以通过从运营商侧边缘计算数据中心的数量进行推算。中国联通在国内5G MEC的建设处于领导地位,按着中国联通的相关规划[17],预计到整个联通适合边缘的区域DC将有70~80个,本地DC将有600~700个,边缘DC将有6000~7000个,接入局房将会更多,预计达6万~7万个。假设2025年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完成2万个机房的部署,相关边缘计算的机房规模将达到6万个(2万/运营商)左右,按照每个边缘机房建设投入300万计算,未来5年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 亿人民币,到2025年达到600亿人民币。3.3.5 边缘行业软件和服务中国市场规模预测边缘计算可以服务机场、国防、营销、气象、航运、保险、农业、家庭消费、健康、能源、公共服务、零售等多个行业的需求和创新。不同行业的特定场景都有边缘计算的诉求。在软件和服务上,可以通过行业市场进行估算按照KPMG的估算,“ 全球到2023年,随着5G和边缘计算的更广泛应用,这五个目标行业将在涵盖连接性、 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整个生态体系中创造超过5000亿美元的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8%~10%,其中软件部分部分根据不同行业,占比约为11%~48%。亚洲边缘计算市场大概占到全球市场的28%左右[12],假设中国边缘市场占全球市场10%的规,按照KPMG的应用和服务市场规模,2023年中国软件和服务市场,估计达到200亿美元(1300亿人民币)和140亿美元(900亿人民币),按照30%的边缘市场增速,到2025年,软件和服务将达到330亿美元(2200亿人民币)和230亿美元(1500亿人民币)。中国边缘和软件和服务市场增长速度和规模如下图所示:3.4 国内典型边缘供应商分析根据本文第三章重对边缘计算产业链中的分类,我们选取了国内各个领域七个典型的厂商,对其业务形态、产品模式和战略思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3.4.1 5G核心网提供商 - 华为华为边缘计算解决方案的思路,一条展现是通过5G核心网优势,将能力延伸到UPF进而突破MEC领域,另外一条路线是通过IoT网关等IT硬件方案,双管齐下实现对重边缘和轻边缘市场的覆盖。华为在边缘计算中华为是全方位的玩家,其相关产品即包括重边缘领域,也包括轻边缘领域。重边缘主要集中在覆盖5G核心网、5G基站、5G UPF边缘网元、MEC边缘MEP/MEPM 等符合ETSI规范的MEC产品。轻边缘领域则推出了华为AR502H等物联网关,提供SDK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灵活调用。华为同时还在边缘开源计算上持续发力,轻边缘领域则通过KubeEdge开源方式,基于容器化技术推动轻边缘底座的能力。重边缘领域,则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腾讯、九州云等公司一起发布了首个MEC边缘计算开源项目EdgeGallery,希望通过开源方式,构建边缘计算的开放应用生态。3.4.2 运营商5G MEC转型领导者 –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在国内三大运营商重,属于在5G MEC领域布局较为完善、体系最为成熟的运营商,也是国内首家全国商用上线的边缘云平台。截止2020年12月,中国联通已在全国开展300多个MEC商用工程,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园区”等领域开拓了中国商飞、三一重工、中国一汽、宝武钢、天津港、新疆电网、中日友好医院、文远知行、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等多个商用项目,同时也和腾讯、阿里、百度、虎牙、抖音等推进的MEC试商用基地。中国联通的MEC边缘云的架构建设分为5大模块,分别是支持边缘云资源分发的部署平台、支持边缘云业务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管理平台、支持运营和响应的业务运营平台、支持生态合作伙伴的应用开发者平台和边缘安全保障体系。作为5G MEC入口掌控着的运营商,边缘计算领域作为转变“哑管道”的转型关键,中国联通如何实现CT服务到ICT融合服务能力的转型,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3.4.3 公有云的边缘能力下沉实践者 - 阿里云作为国内公有云的领导者,随着AWS等国际公有云玩家也推出了Wavelength、Snowball等边缘计算相关产品,阿里云也推出了两种形态的边缘产品,重边缘技术(Edge Node Service,ENS)和轻边缘技术OpenYurt。ENS基于CDN的布局进行建设,也规划基于运营商边缘节点和网络构建。而OpenYurt是基于Kubernetes 实现的开源IoT设备轻边缘底座,能够和阿里云实现轻边缘的应用下沉。阿里边缘计算的思路,主要还是依赖公有云增强未来边缘计算场景和中心公有云的紧耦合,通过生态实现公有云在边缘云的延申。3.4.4 中立的重边缘MEC技术创新者 - 九州云九州云作为国内依托开源技术崛起的技术型厂商,在OpenStack 和Kubernetes 等开源云计算平台积累,近两年在5G边缘计算领域的持续发力,在MEC解决方案、边缘行业方案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成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边缘领域的技术合作伙伴。九州云的优势是其技术积累和中立性,在OpenStack社区、EdgeGallery社区、StarlingX等开源社区商,九州云拥有董事席位和技术委员会席位。九州云由于本身在硬件和5G核心网领域,因此在MEC解决方案的中立性和解耦性上对用户更加友好。九州云边缘计算管理平台是基于5G网络和边缘计算的能力,构建在移动网络边缘基础设施之上的云平台,组成部分包括:Edge IaaS(边缘计算IaaS方案)、Edge CaaS(边缘计算CaaS方案)、Edge MEP (边缘计算平台)的能力。具备从中心运维管理功能,硬件加速管理功能,边缘节点配置、基础设施服务(Iaas)能力,虚拟化环境远程自动部署能力、容器编排能力,中心与边缘混合编排能力、应用服务统一管理能力,创建多种应用程序环境等能力。九州云也同时在智能场馆、边缘游戏、智慧交通等领域积累了响应的边缘应用能力和服务。3.4.5 轻边缘技术厂商 - 航天云网航天云网主要是涉及工业互联网行业厂商,因此其相关产品主要服务于工业领域,构建了基于INDICS+CMSS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航天云网的INDICS Edge工业一体机通过软硬结合的边缘智能一体机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下沉到工业现场的新趋势,从而出现利用边缘计算技术实现工业APP精准赋能的新模式。航天云网的优势是其在工业领域的行业能力积累,通过轻边缘工业一体机的方式将工业数据采集、数据解析、协议转换等能力下沉。如何将轻边缘和5G重边缘等技术整合,对轻边缘厂商来说是个机会也是个挑战。3.4.6 边缘视觉传感器领导者- 海康威视海康威视作为国内智能安防领域的领导者,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一系列智能安防产品。海康威视的技术主要结合摄像头本身具备的终端AI能力以及相应的计算后台,实现人脸抓拍、人脸比对、车辆结构化、客流统计、违章检测等智能监控能力。随着5G建设的逐步完善和终端模组的成本降低,海康威视如果未来通过5G方式,和MEC重边缘技术结合,将能够实现更多和AI结合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3.4.7 垂直行业VR解决方案典型厂商 – 亮风台亮风台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增强现实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产品主要包括AR云、AR通讯、AR终端组成的“云管端”一体化AR平台。AR能力作为边缘计算的一个典型能力,在智能制造、体防控、远程诊疗、远程诊疗等领域有着比较良好的应用前景。比如在工业领域通过使用AR 眼镜对设备进行智能巡检、点检,自动记录设备状态,提前预防及时维护,通过IoT传感器反馈的实时数据,在巡检过程中为工程人员提供数据支撑,第一视角同步现场情况,远程协作辅助,提高巡检效率与质量。四、总结我们通过针对边缘计算定义、技术、市场三个角度,对边缘计算的技术定位、产业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初步的盘点,随着5G的发展和深入,边缘计算作为区别于企业内网和互联网的新业务入口,我们也将对其发展持续保持关注。

践形

中国PaaS市场研究报告出炉,哪些企业正在引领行业变革?

在IaaS和SaaS如火如荼之后,PaaS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毫无疑问,PaaS与企业在服务与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企业平台化战略的驱动,企业对于云原生应用和全新的应用开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PaaS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更成为了当下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根据计世资讯最新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PaaS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PaaS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逐年上升,从2016年的49%的年增长率到2017年的52%再到2018年的57%,每年都有可观的增速增长。在我看来,PaaS市场的爆发,无疑将对过去企业服务与开发起到一个根本性的变革。那么,PaaS市场目前正呈现出哪些新的发展趋势?面对如今众多的PaaS提供商,又有哪些公司是值得关注的呢?PaaS迎来新一轮爆发期事实上,从计世资讯对中国PaaS平台市场竞争力分析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包括浪潮、华为、用友、新华三凭借出色的产品服务能力和市场以及战略能力位居市场领导者的位置;而在Paas的细分产品领域,aPaaS作为PaaS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蛋糕,同样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计世资讯通过对市场中各厂商进行系统的评估后也发现,包括浪潮、用友和SAP等公司正在引领当前企业级市场的aPaaS领域。中国PaaS平台市场竞争力分析从计世资讯的研究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到目前中国PaaS以及aPaaS市场的发展,正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发展趋势看,PaaS正在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尤其是aPaaS在细分产品中能够实现蓬勃发展就佐证了这一发展趋势。背后的原因是,过去几年中大型企业由于其庞大的规模和业务的复杂性,更倾向于选择aPaaS,因为它可实现将一个应用平台上的基础服务能力进行“选购”,封装成一个SDK包,提供给企业开发自有的APP,由此化解个性化难满足、业务场景变化快、IT运维成本高等方面带来的挑战。二是,从产品创新看,中国PaaS市场也正从过去的标准化和通用型模式,走向以场景应用和个性化需求为主导的产品创新模式。客观的说,目前大中型企业在云化的过程中,其不同阶段和不同场景下确实有着不同的PaaS需求,因此PaaS服务显然不能继续走过去的标准化模式,而是要提供场景化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才能让整个PaaS服务无限贴近产业、企业和业务,满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以aPaaS这个细分市场为例,除了浪潮、用友、SAP、金蝶在领跑,纷享销客、销售易这类专注于CRM市场,以及兴业数金、招银云创这类深耕金融市场的公司能够入围报告,就体现了这一重要变化。中国aPaaS平台市场竞争力分析三是,从市场格局看,中国的PaaS服务商也正在重构PaaS市场新的格局,同时更成为了整个中国PaaS舞台上的有力的领导者。可以看到,无论是在PaaS市场还是aPaaS等细分领域,整个市场目前正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这无疑改变了过去由国外厂商“一统天下”的旧格局,比如用友、浪潮、金蝶等公司,这些主流的企业管理软件厂商都开始提供PaaS和aPaaS服务,并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企业的定制化需求;再如,互联网公司也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阿里云、腾讯云等公司在PaaS和aPaaS服务领域也具有极强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如果说,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硬件,那么PaaS就是它的操作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更为关键的是,如今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应用场景,乃至未来发展看,中国PaaS和aPaaS市场的崛起和爆发已是大势所趋。领导者胜出的三大维度那么,中国的PaaS服务商为何能够在这一轮的PaaS创新和变革之中,能够率先在市场中实现领跑?特别是处于领导者位置的几家企业,又具备了哪些独特的竞争力呢?我们也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做观察:首先,一个成熟的PaaS平台,离不开PaaS服务商长期的战略性投入,同时也非常考验PaaS服务商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实力,由此才能快速洞察并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遭遇的痛点和需求。以在中国PaaS市场和aPaaS市场领导者阵营中,综合竞争力均排名第一的浪潮为例,其面向未来十年研发了全新一代企业数字化能力平台iGIX,就包含了技术、数据、业务三大中台,拥有领先一代的低代码技术,全面采用开放标准,支持全栈建模,是业内首个支持多语言微服务开发的数字化中台。再以用友为例,其全新一代企业云服务平台iuap5.0产品,同样也为客户提供了一整套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包括企业数据湖解决方案、数据智能平台和社会级的智慧数据融合服务。其次,PaaS平台还要保证产品的高可用以及稳定性,这同样离不开PaaS服务商丰富实践和落地经验,同时还要经过大中型企业客户的一线实战检验,这样才能更快的把PaaS平台推广到实际的业务当中去。其中,作为互联网公司代表的百度,则源于其在AI领域的长期的“精耕细作”,同样它也是与云计算结合最紧密的服务商,其AI的各项能力大都可以通过云来实现,通过aPaaS服务,可以在云环境下为企业提供开发AI所需要的算力、通用算法以及其他的各种开发环境和服务。而浪潮iGIX数字化中台,同样也沉淀了大量的行业经验,更融合贯通了新一代的数字化技术,这决定了浪潮iGIX数字化中台既可以作为平台的“平台”,也可以作为企业打造中台的重要技术支撑。最后,进入中国PaaS市场“领导者”的服务商,还有一项明显的特点,就是在生态领域的布局十分广泛,依托生态伙伴的力量,又进一步帮助企业利用实现PaaS平台实现了“降本增效、灵活迭代”的价值。比如,今年用友就提出了融合生态战略,以及“集成与被集成”的理念,并基于开放的iuap平台,为产业生态伙伴提供更多的支撑,让他们可以开发出不同行业与领域的解决方案,并嵌入云市场实现线上线下的销售。同样,浪潮iGIX不仅可以助力企业打通上下游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也是面向企业信息中心/公司、合作伙伴、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的生态赋能平台。通过以平台产品聚合生态,浪潮在未来无疑也释放更大的开放合作连接红利。由此可见,PaaS不是谁都能做好的,在中国的PaaS市场中,以浪潮云ERP和用友代表的SaaS服务商仍然具备核心竞争力,他们之所以能够领跑整个市场,归根结底离不开他们将PaaS平台产品创新、大量一线实践检验以及开放共赢的生态合作中的能力汇聚成整体的平台化综合能力,由此真正引领了中国PaaS市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总的来说,在技术、市场以及生态三个层面保持的专注和创新,无疑是以浪潮为代表的中国PaaS服务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这也让中国的服务商实现对了PaaS市场格局的重塑,同时更引领了中国PaaS市场发展的新方向,而这也将为众多的企业级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灵活的、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PaaS平台,进而更好的赋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成为企业上云的关键支撑底座。

狗不理

艺恩发布:《2020年Q1在线视频内容市场研究报告》

2020年春节假期的延长、节后用户"宅居"生活的持续,激活了在线娱乐经济,在线视频、短视频、游戏、社交等娱乐消费快速上涨。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在线视频平台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同比上升7%,春节后流量红利长尾效应延续,以腾讯视频为代表的在线视频APP日均活跃用户数、人均单日使用次数居高不下。在"宅家"经济的娱乐刚需下,视频平台上线多量内容,内容上新数量整体上扬,影、剧、综、动漫、纪录片五大类内容全线出击,以优质内容争夺用户注意力。此次,艺恩发布《2020年Q1在线视频内容市场研究报告》,从在线视频宏观市场分析、影/剧/综/动漫/纪录片分内容市场盘点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展望,三个维度洞察Q1在线视频内容市场的变化,站在流量红利的新风口、再探视频平台内容新格局。Part.1 宏观市场概述产业整体 | "云娱乐"催生"宅家经济",视频平台迎来消费新增长"云娱乐"需求增长刺激用户活跃度提升,在线视频消费多维增长。在线视频平台中,腾讯视频用户活跃持续领先。内容整体 | 视频平台五大类内容全面开花,各视频平台争夺头部内容内容上新数量整体上扬,电影消化存量、综艺减量明显。优质内容吸睛,腾讯视频以6成头部内容覆盖率领跑TOP20剧综榜。Part.2剧/综/动漫/纪录片市场盘点2-1剧集篇剧集 | 剧集上线总量下降5%,腾讯视频头部剧覆盖率第一台播剧上新减少9部,剧集总量同比下滑5%。2020年上新剧集中,播映指数TOP10剧中腾讯视频占据6席,前五全覆盖,引领头部市场。剧集 | 平台独播内容布局加强,《安家》领衔独播榜独播剧数量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各平台力求内容差异化。腾讯视频独播剧《安家》用户热度与观看度双榜居首,现实主义题材受追捧。剧集 | 大IP网络剧备受欢迎,《三生三世枕上书》综合表现最佳网络剧占比超7成、上新数量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成为用户"宅"娱乐的重要内容源。视频平台是承载IP剧的主阵地。用户热度TOP10网络剧中、IP改编剧占7席,其中腾讯视频独播剧《三生三世枕上书》播映指数最高。2-2综艺篇综艺 | 版权综艺支撑大局,腾讯视频季播综艺质、量双优新年节庆、晚会激增,电视综艺上新数量远超网络综艺。45部季播综艺中腾讯视频20部占比超4成,TOP10节目中覆盖7部,季播综艺的质与量,腾讯视频双双领先。综艺 | 季播版权综艺占比不足3成,《歌手》领跑"综N代"热度榜常规综艺和晚会鼎力,季播综艺退居二线、共计上新22部,其中腾讯视频覆盖率过半、领跑。"综N代"与原创节目各占一半,腾讯视频引领"综N代"市场。综艺 | 平台持续发力网综,春节期间多平台网综竞相播映Q1腾讯视频播出12部网综、占比超4成,领跑网综市场。春节多网综同台竞技, TOP10网综中,腾讯视频独占5部、质量占优,其中《吐槽大会4》播映指数最佳。2-3动漫篇动漫 | 国漫主控市场大局,头部内容覆盖四种类型、集中度高根据2020年新上线国漫分级,少儿动画上线数量是国漫的1/3,国漫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头部国漫覆盖奇幻、冒险、搞笑、恋爱四种类型,集中度高。2月29日《斗罗大陆》单专辑单日播放量8000万破纪录。2-4纪录片篇纪录片 | 美食飘香、现实纪录类高观看,《沸腾吧火锅》成新爆款截至3月10日,2020年视频平台共上线42部纪录片,优爱腾纪录片覆盖率均超3成。头部纪录片腾讯视频覆盖最多,《沸腾吧火锅》观看度夺冠。另外,与疫情相关的现实向纪录片有5部,真实"战疫"记录引发全民高关注。总结与洞察市场总结产业:"宅家"娱乐需求增长激发在线娱乐用户活性提升,短期内在线视频行业涌入大批流量。平台:内容优劣决定流量红利消化度,腾讯视频多部优质剧综领跑头部市场,平台用户活跃度、用户粘性及付费用户增量显著。内容:在线视频内容整体增多。用户"宅家"需求下,视频平台娱乐内容上新数量上扬,在线电影数量激增、综艺大幅减量,剧集、动漫影响相对较小。剧集:剧集上新数量略减,网络剧主导剧集市场,腾讯视频独播剧《安家》与《三生三世枕上书》分别占领台播榜和网播榜热度之冠,头部台、网剧双双领先。综艺:受节庆晚会影响,版权综艺数量环比骤增、支撑大局,1-3月季播综艺中腾讯视频以44%占比最高。视频平台持续发力网综领域,春节期间《吐槽大会4》最受用户欢迎。动漫:少儿动画与国漫上线总量同比减少,《斗罗大陆》等优质国漫主导动漫市场,奇幻、冒险、搞笑、恋爱是国漫市场四大热点类型。纪录片:用户宅居生活下,美食类《沸腾吧火锅》观看度最高,头部纪录片中疫情相关现实向纪录片数量最多。未来趋势洞察◆"亿级"会员时代,视频用户流量红利还待进一步释放,但此次受疫情影响用户激增并非常态,未来视频付费用户将进入缓慢增长期;◆在流量红利的刺激下,精品内容是拉新用户的重要利器,视频平台如何布局优质内容成为致胜关键,根据已获悉Q2剧综预排内容,多部S+超级内容或将在Q2提前释放;◆平台用户圈层、细分趋势下,纪录片、动漫、电影等青年内容关注度上升,垂直内容将成视频平台下一步内容布局的重要领域。

交叉点

2017半年度国内音箱市场调研报告出炉

2017年已经过去了一半,在国内音箱市场,蓝牙音箱和智能音箱的发展势头相比于去年上半年来说要更加迅猛一些,这一点从刚刚过去的CES Asia就可以看出。蓝牙音箱、智能音箱绝对本届展会的重头戏,不论是飞利浦、联想、哈曼等老牌音频厂商,还是酷狗、Auluxe等新晋品牌,都有不少蓝牙新品和智能新品亮相,足以表明当下音频厂商对于蓝牙/智能产品的重视程度。相比之下,传统有源音箱市场则比较平稳,虽然没有太多令人惊艳的产品发布,但仍旧保持着比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传统老牌音响厂商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漫步者、惠威科技这些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品牌,再次用数据证明了它们在消费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老牌厂商依旧强势从上图(2017半年度音箱品牌关注度占比)中不难发现,漫步者、惠威科技两家国内老牌音响厂商,在消费者心中仍然占据了很大比重;不仅因为这两个品牌早已深入中国消费者内心,同时它们在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也都陆续有重量级新品发布(如漫步者S1000MA/MA5/S201;惠威科技M3A/M200MKIII+等),而这自然也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和市场的关注度。此外,国外老牌厂商(如BOSE、JBL、飞利浦)由于上半年的重量级新品发布,以及在国内市场的大力推广之下,也在品牌关注度上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从目前这三个品牌的市场关注度来看,上半年的良好的势头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继续保持。最受关注产品难逃一家独大局面上面这张图标比较有意思,是今年上半年最受关注的十款音箱。而调研结果也竟然还是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在这十款产品里,漫步者占据了六款,惠威有两款,JBL一款,麦博一款。S1000是漫步者在2015年晚些时候推出的一款旗舰音箱,这款音箱在上市后就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极大好评,堪称是漫步者在当时入门HiFi音箱的全能型旗舰产品。S1000一款有着越级表现的音箱,也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产品,在千元价位基本可以做到秒杀,至今也保持着很高的销量。它的出现甚至改变了当时千元书架箱僵化的格局,凭借出色的销量和用户好评,登上今年上半年最受关注音箱排行榜榜首,也可谓是实至名归。惠威科技方面,旗下的M200系列书架音箱至今都保持着良好的销量和口碑,可谓经久不衰。而对于M200MKII和M200MKIII这两款音箱来说,大家就更熟悉不过了,它们也早已经成为无数音乐爱好者心中的经典。惠威科技2017新一代M200系列的最新型号M200MKII(WiFi)版横空出世,该产品是对老款型号的全面升级:全新的电声设计、精确的DSP分频技术、更高效的开关电源和数字功放模块,以及蓝牙(支持APT-X)和WiFi双无线连接功能,能让用户摆脱线材束缚,轻松享受高音质音乐。而这款产品的发布,也可谓是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和关注度,荣登排行榜前三甲自然也是意料之中。人们对于音箱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上这组数据可以说不论对于消费者还是音箱厂商来说都比较有参考意义,从上图不难看出,2017年上半年关注度最高的是1200元以上的音箱产品,这一点其实还是有一点点意外的;这表明人们对于音箱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品牌、音质、功能等涉及到切身体验的特点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更多只看重外观好不好看。而这也间接说明了中国消费者已经逐渐成熟的消费观,所以说这的确是个好事。排在价格区间关注度榜第二、三位的分别是100元以下和100-199元价位的音箱。笔者认为,如果说人们对于1200元以上价位音箱更多的只是关注的话,那么100元以下到200元之间的音箱则绝对是大部分人真正会购买的产品,这部分消费者也一定占到整体购买市场的很大比例,这一点可以说毋庸置疑。排在价格区间关注度榜四至六位的依次是200-399元、400-799元和800-1199元价位的音箱。HiFi音箱和智能音箱关注度呈现上升趋势上面的数据展示了2017年上半年消费者所关注的音箱类型,“电脑音箱”这个词虽然现在听起来已经有点过时,但依旧占据了最高的关注度;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像桌面音箱、书架音箱、笔记本音箱等等都可以称为电脑音箱,而家用音箱连接最多的设备,自然也就是电脑了。排在第二位的是HiFi音箱,这一点倒是无需多解释,随着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有经济实力去关注和购买高端一些的音箱产品,同时这一点也反映出中国经济的上升。比较有意思的是,排在第三位的是智能音箱,自从2015年京东、阿里正式进入智能音箱领域以来,市场对于智能音箱的关注度就一直在升温;直到今年,各大音频厂商和智能硬件厂商都推出了自家的智能音箱产品,甚至连苹果也进来“搅局”发布了HomePod智能音箱,这下智能音箱想不火都不行了。蓝牙已成为音箱功能的标配谈到音箱的功能特点,我们的ZDC调研中心分别对蓝牙、FM收音机、U盘直读、插卡播放和闹钟时钟这五大项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是蓝牙功能,且此功能的关注比第二位的U盘直读整整多了50个百分点!足以说明当下消费者对于音箱蓝牙功能的需求有多高。而这一点也与笔者开篇时提到的2016--2017年蓝牙音箱市场发展趋势恰好吻合。除了蓝牙功能,另外四项功能其实也是很多消费者在选购音箱时比较关注的点;比如我身边很多人都比较在意音箱有没有U盘直读和FM收音机功能,尤其是FM收音机功能,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很喜欢;相比于用手机、电脑听歌来说,FM收音机能够带来更多内容上的丰富体验,这也是FM调频这么多年来始终首用户喜爱的重要原因。木质音箱仍然是主流谈到音箱材质,目前市场上的所有音箱可以说都逃不过三种材质:木质、塑料、金属。那么在三种材质中,最受用户关注的当然非木质材料莫属。我们可以搜索下不同价位的音箱产品,不论是两三百元还是几千上万元的高端产品,木质音箱永远是销量最高的。一方面,木质音箱在外观上通常要比塑料和金属看起来更有质感;另一方面,木质音箱在声学特性和声音表现上也有着先天的优势,加上消费者对于“木质”、“原木”这类词普遍都有好感,木质音箱也自然成为了大部分人的首选。总结:以上就是2017上半年中国音箱市场ZDC调研报告,本次我们分别从音箱品牌、半年度最受关注的十款音箱、不同价格区间、不同类型、功能特点和材质共六个维度进行了数据解读。以上数据可能并不够全面和严谨,但却从侧面反映了上半年音箱市场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哪些音箱和功能是人们关注度比较高的,而这也有助于消费者购买到更符合自身需求的音箱产品。ZDC报告调研方法说明1.关注度研究方法本报告主要根据ZDC自主研发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关注度分析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每日24小时不间断跟踪中关村在线网站以及嵌套中关村在线网站产品库的其他合作网站的网民上网行为,并将来自不同IP的网民进行分类归属,综合耳机相关厂商、品牌等获得的点击,统计出网民对耳机的关注度。关注度:亦或关注比例,是以百分比形式表示某类信息的点击数在同类信息中的所占比例。关注度高,表示该信息越受消费者重视,关注度可作为分析历史形势和预测未来发展的有力数据支持。2.市场规模研究方法ZDC充分运用中关村在线自身产品库优势,以及在厂商、渠道商、行业等方面的良好资源,通过直接和间接调查获取一线信息以及第二手研究材料,并由ZDC市场分析员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评估、分析,最终获得可发布的ZDC研究报告。•直接信息渠道中关村在线在全国拥有85家分站,各地分站均派驻调查员。专业分析师与调查员与当地厂商、经销商、用户保持直接紧密的关系,定期对当地市场进行调查跟踪,获取第一手数据与资料。•间接信息渠道立足中国ICT行业的中关村在线在建立10余年期间,与相关行业协会保持紧密联系,可定期从行业协会获取大量产业与市场方面的动态数据和信息。作为位居中国科技专业网站前列的中关村在线与众多上游厂商、制造商、渠道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厂商、渠道商也会不定期将最新的信息告知中关村在线。ZDC还从第三方获得数据及资料,了解整个中国ICT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追踪相关重点企业或厂商在产品技术、市场与竞争策略、销售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二手调查数据和资料来源为:新闻报道、行业媒介、企业年报、Internet/Web站点以及其他有利于本报告的资料。附录:法律申明本报告为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制作,由中关村在线网站享有完整的著作权(包括版式权)。报告中所有的文字、数据、版式、图片、图标、图表、表格、研究模型、创意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相关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未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基于任何商业目的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包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本报告中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相关权利为原著者所有。未经过原著者和本公司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报告中相关市场预测主要为ZDC分析师对用户关注度调查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线上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了多重调研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严格把关,多次进行细致的人工筛选,保证其信度和效度,最后通过专业统计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清理和分析,找出数据间的相关性,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推测。本报告发布的调研数据部分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部分数据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本报告只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报告的数据准确性和分析、预测结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版式、图片、图标、图表、表格、研究模型、创意)的著作权属于本公司,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相关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对于本报告所有内容的复制、编辑(意指收集、组合和重新组合),本公司享有排他权且该排他权受法律保护。对本报告上述内容的任何其他使用,包括修改、发布、转发、再版、交易等行为将被严格禁止。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权利。本报告及其任何组成部分不得被再造、复制、抄袭、交易,或为任何未经本公司允许的商业目的所使用。如果正版报告用户将ZDC提供的报告内容用于商业、盈利、广告等目的时,需征得ZDC书面特别授权,并注明出处“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如果正版报告用户将ZDC提交的报告用于非商业、非盈利、非广告目的时,仅限客户内部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递至任何第三方机构、法人或自然人。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权利。本公司充分尊重报告中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您确认您的著作权以某种方式被侵犯,并且该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请向本公司提出著作权投诉。本报告有关著作权问题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本公司保留随时解释和更改上述免责事由及条款的权利。

可玛猫

2019年全球IC市场报告:中国大陆销售额逆势增长,韩国跌幅惨烈

芯东西(ID:aichip001)文 | 心缘芯东西3月20日消息,半导体研究公司IC Insights发布最新报告,2019年全球集成电路(IC)产业中,美国公司仍是市场主导者,市占率为55%,中国大陆IC销售额増势最好,增幅达10%,而日本与韩国跌幅均超过整体IC产业的跌幅。根据近期发布的《麦克林报告(The McClean Report)》2020年3月更新的数据,美国在IDM、无晶圆厂、整体IC市场都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市占率均超过50%。▲2019年全球主要地区IC公司市场份额(来源:IC Insights)2019年美国公司占全球IC公司市场总量的55%,其次是韩国,占21%的市场份额,比2018年降低了6%。欧洲、中国台湾、日本、中国大陆四个地区的市占率分别为7%、6%、6%、5%。中国台湾和大陆公司在无晶圆厂市场表现不俗,市占率分别达到17%和15%,但在IDM市场的份额明显偏低,台湾公司的市占率仅为2%,大陆公司的市占率不到1%。韩国和日本公司则恰好相反,在无晶圆厂领域的实力相对薄弱,韩国市占率为1%,日本市占率不到1%。但在IDM领域,韩国和日本的排名仅次于美国,分别拥有29%和9%的市场份额。▲2019/2018全球主要地区IC销售额增长情况(来源:IC Insights)受2019年DRAM和NAND闪存IC销售额下滑影响,韩国头部半导体公司三星和SK海力士销售额下降32%,在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中表现最差。中国台湾、欧洲和美国公司的跌幅低于整个IC产业的跌幅(-15%),其中中国大陆是唯一呈正增长的地区。

轮不辗地

2017第3季度国内耳机市场调研报告出炉!

随着国庆黄金周的结束,我们的2017年第3季度国内耳机市场ZDC调研报告又与大家见面了。Q3数据的重要性在于基本能够为剩下三个月的行业走向定性,而在Q1阶段的萌生的各种趋势,在Q3这里会得到比较清晰的呈现。Q3国内耳机市场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我们在今年反复强调的无线耳机崛起,二是国产耳机品牌继续发展壮大。无线耳机的崛起是今年国内耳机市场发展的主调,从Q1的萌芽到半年度的成长,再到Q3的完全显现,证明了我们在年初的预判是正确的。国产耳机品牌继续发展壮大这个趋势总体没变,而在Q3相对来说表现比较突出,虽然步子慢一点,但依然在前进。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分析2017年第3季度国内耳机市场的ZDC数据。品牌关注度排名前十又进一个国产品牌在品牌关注度方面,“四巨头”占据前四位的情况没有变化,关注度总占比43.3%,拿下了几乎半壁江山;各自的关注度占比也基本没什么变化,只是关注度次序稍微调整了一下,索尼这次登上了榜首,然后是森海塞尔、铁三角和AKG。Q1和半年度数据里,索尼一直都是排第四位,这次终于翻身。这倒并不是偶然,Q3正好遇上了IFA2017展会,索尼在展会上一口气推出了多款耳机产品,除了大家熟悉的h.ear系列耳机新品,更重磅的是推出了头戴式耳机WH-1000XM2、颈挂式耳机WI-1000X及真正的全无线耳机WF-1000X,令粉丝们大呼过瘾。值得注意的是索尼的这些新品全部为蓝牙产品,而且加入了降噪功能,这代表了消费类耳机今后的发展方向。所以索尼获得Q3高关注度就不难理解了。前十剩下的品牌里,国产品牌漫步者依然稳居第五,而且占比与第四名不断缩小。Beats紧随其后,然后就是Bose,这也是这一年来Bose首次闯入关注度前十,9月Bose发布了QC35 MK2应该也起到了助推作用。苹果、飞利浦和1more则分享了关注度第八到第十位。1more也是首次进入关注度前十的国产品牌,作为国产品牌的漫步者终于不再孤单。1more今年动作不小,除了积极参加各种音频展会,新品也持续推出,7月的时候推出了旗下的电竞耳机,再加上周杰伦成为1more股东之一并为之亲自站台,人气飙升是必然的。除了这些因素,1more产品本身的素质也可圈可点,这两年的进步有目共睹,因此进入关注度前十也是其不懈努力的结果。我们也希望在今后能看到更多的国产品牌通过自己的踏实努力进入关注度前十,在更大的舞台上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下。最受关注的十款产品全部出自品牌关注度前十具体的耳机产品关注度方面,排名前十的十款产品全部来自品牌关注度的前十位品牌。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国产品牌漫步者的产品W288BT占据了关注度的首位,这又显示了漫步者在消费耳机领域在国内的强大影响力。在这关注度前十位的产品里,真正意义上的新品并没有,基本都是推出一年以上的产品,而且有很多是推出多年的产品,比如AKG的K420和K3003,以及森海塞尔的IE80,这说明消费者对于口碑良好的经典型号是非常认可的,关注度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购买意愿,而实际上这几款产品的用户保有量是非常大的。我们还注意到这十款产品中无线蓝牙耳机产品占据了一半,漫步者W288BT、Beats Solo3 Wireless、索尼MDR-10000X、苹果AirPods和Bose QC35全部是无线蓝牙耳机。这再次验证了我们在年初的判断——手机作为播放终端对耳机的深刻影响,这个趋势今后只会增强,不会减弱。[#page_平价耳机受欢迎,无线耳机元年已然开启#0#0#0#0#]平价耳机受欢迎,但高品质耳机更有潜力Q3消费者对于不同价格区间耳机的关注度总体情况没什么变化,有意思的是和半年度数据相比,50-100和100-200元这两个价格区间的关注度掉了个个儿,100-200元价格区间是Q3关注度最高的。这也属常态,这两个价格区间的关注度经常是此消彼长,不过我们的观点是低价位产品虽然目前看关注度高,但从长远来看,更高价格区间的产品以后将会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这是由国内消费者的整体消费水平决定的。1000-2000这个区间的关注度基本稳定在第三位,就能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耳机的品质,愿意为音质更好的产品买单。无线耳机元年已然开启2017年注定将是无线耳机为主角的一年,无线耳机元年已然开启。半年度数据无线耳机的关注度就已经是56.4%,而到了Q3其关注度更是攀升至66.1%,消费者对无线耳机的热情持续高涨。各大音频巨头今年已经开始全面布局无线耳机,Q3发布的新品数量众多,前面已经举过索尼发布的一系列无线蓝牙耳机,Bose也发布了QC35 MK2。森海塞尔则发布了CX 7.00BT和Momentum HD1 Free,拜亚动力发布了Aventho Wireless。大厂主动出击引领风潮,无线蓝牙耳机这股势头必然会越来越旺。不同功能产品的ZDC数据从另一个侧面再次证明无线耳机的强势来袭,关注度高达48.8%,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耳机。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取消3.5mm耳机接口,无线耳机的关注度和普及率还将继续提高,这也是目前唯一能解决边听歌边充电的方案,毕竟无线充电技术还没法实现可移动应用。从音质角度讲,apt-X、apt-X HD、LDAC这些高音质蓝牙传输协议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到新的蓝牙耳机上,蓝牙耳机的音质也有了向有线耳机叫板的底气,有的蓝牙耳机音质甚至不输于入门HiFi耳机,所以那些一开始不屑使用蓝牙耳机的发烧友,现在也开始关注应用了新技术的蓝牙耳机。我们还注意到Q3推出的新款蓝牙耳机有很多都配备了主动降噪功能,这是一个未来消费类耳机的新趋势。噪音污染已经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所以未来的消费类耳机很有可能朝着功能混血方向发展,集无线与降噪为一身,而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耳机中加入智能助手也极有可能成为新的潮流,比如Bose QC35 MK2就加入了谷歌语音助手,向智能耳机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预计这样的混血耳机以后会越来越多,成为消费耳机的主流。[#page_动铁耳机再拔头筹,头戴、入耳还是主流#0#0#0#0#]动铁耳机关注度依然走高Q3的耳机不同类型扬声单元关注度与半年度数据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依然是动铁耳机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关注度,Q3的关注度占比为45.6%,半年度是数据是43.7%,略微涨了一点点。动圈耳机的关注度占比Q3为31%,半年度为34.1%,稍有回落。而圈铁耳机的Q3关注度为23.4%,半年度为22.2%,也是略涨了一点点。这些变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三类不同扬声单元耳机的关注度趋势在近几年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机作为无线播放前端对不同扬声单元的影响。有线播放的时代,动铁作为新兴的势力可以说是横扫千军,高端耳塞几乎让动铁霸占。但无线播放时代,目前还没有动铁耳塞介入蓝牙播放领域。市面上的无线耳机几乎全部是动圈单元。所以也不排除今后动圈耳机会重新占上风。头戴式和入耳式耳机的地位不可撼动佩戴方式的统计数据我们估计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在今后的ZDC报告里大家可能在这部分看到的都是特别类似的结果。这次Q3的数据也没有任何异样的地方,头戴式和入耳式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头戴式的关注度占比略高一些,二者的关注度总比例占到了72.8%。耳塞式以16.4%的关注度继续占据第三位,相比半年度15.1%的关注度略有提升。后挂式和耳挂式关注度继续垫底。就Q3各大厂发布的新品来看,头戴式耳机与入耳式耳机的类别基本持平,这个格局未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不过入耳式耳机的形态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无线的入耳式耳机逐渐多了起来,人们对于轻巧便携的无线入耳式耳机还是比较青睐的。总结:2017年第3季度国内耳机市场的数据基本可以为年底的耳机市场发展趋势定性了,无线耳机时代已经来临,而且功能混血耳机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并且智能耳机也开始萌芽,今后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使用无线耳机。对于国产耳机厂商来说,现在是一个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是继续开发有线耳机向音质领域深挖,还是搭潮流的顺风车投入无线耳机和智能耳机的研发中,这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劲要往一处使,不然什么都想做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反而失去赶超国外大牌的良机。[#page_ZDC报告调研方法说明#0#0#0#0#]ZDC报告调研方法说明1.关注度研究方法本报告主要根据ZDC自主研发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关注度分析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每日24小时不间断跟踪中关村在线网站以及嵌套中关村在线网站产品库的其他合作网站的网民上网行为,并将来自不同IP的网民进行分类归属,综合耳机相关厂商、品牌等获得的点击,统计出网民对耳机的关注度。  关注度:亦或关注比例,是以百分比形式表示某类信息的点击数在同类信息中的所占比例。关注度高,表示该信息越受消费者重视,关注度可作为分析历史形势和预测未来发展的有力数据支持。2.市场规模研究方法 ZDC充分运用中关村在线自身产品库优势,以及在厂商、渠道商、行业等方面的良好资源,通过直接和间接调查获取一线信息以及第二手研究材料,并由ZDC市场分析员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评估、分析,最终获得可发布的ZDC研究报告。直接信息渠道  中关村在线在全国拥有85家分站,各地分站均派驻调查员。专业分析师与调查员与当地厂商、经销商、用户保持直接紧密的关系,定期对当地市场进行调查跟踪,获取第一手数据与资料。间接信息渠道  立足中国ICT行业的中关村在线在建立10余年期间,与相关行业协会保持紧密联系,可定期从行业协会获取大量产业与市场方面的动态数据和信息。  作为位居中国科技专业网站前列的中关村在线与众多上游厂商、制造商、渠道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厂商、渠道商也会不定期将最新的信息告知中关村在线。 ZDC还从第三方获得数据及资料,了解整个中国ICT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追踪相关重点企业或厂商在产品技术、市场与竞争策略、销售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二手调查数据和资料来源为:新闻报道、行业媒介、企业年报、Internet/Web站点以及其他有利于本报告的资料。附录:法律申明  本报告为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制作,由中关村在线网站享有完整的著作权(包括版式权)。报告中所有的文字、数据、版式、图片、图标、图表、表格、研究模型、创意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相关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未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基于任何商业目的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包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本报告中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相关权利为原著者所有。未经过原著者和本公司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本报告中相关市场预测主要为ZDC分析师对用户关注度调查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线上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了多重调研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严格把关,多次进行细致的人工筛选,保证其信度和效度,最后通过专业统计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清理和分析,找出数据间的相关性,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推测。  本报告发布的调研数据部分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部分数据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本报告只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报告的数据准确性和分析、预测结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版式、图片、图标、图表、表格、研究模型、创意)的著作权属于本公司,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相关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对于本报告所有内容的复制、编辑(意指收集、组合和重新组合),本公司享有排他权且该排他权受法律保护。对本报告上述内容的任何其他使用,包括修改、发布、转发、再版、交易等行为将被严格禁止。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权利。  本报告及其任何组成部分不得被再造、复制、抄袭、交易,或为任何未经本公司允许的商业目的所使用。如果正版报告用户将ZDC提供的报告内容用于商业、盈利、广告等目的时,需征得ZDC书面特别授权,并注明出处“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  如果正版报告用户将ZDC提交的报告用于非商业、非盈利、非广告目的时,仅限客户内部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递至任何第三方机构、法人或自然人。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权利。  本公司充分尊重报告中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您确认您的著作权以某种方式被侵犯,并且该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请向本公司提出著作权投诉。  本报告有关著作权问题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本公司保留随时解释和更改上述免责事由及条款的权利。

心辩

2018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全年出货量减少15.6%(附全文)

一、国内手机市场总体情况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018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567.4万部,同比下降16.3%,环比增长0.9%,其中4G手机3362.9万部,同比下降16.8%,在同期手机出货量中占比94.3%,另有2G、3G手机出货量分别为201.7万部、2.7万部;2018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4.14亿部,同比下降15.6%,其中4G手机3.91亿部,同比下降15.3%,在同期手机出货量中占比94.5%,另有2G、3G手机出货量分别为2251.0万部、24.7万部。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国内手机市场上市新机型数量。2018年12月,上市新机型42款,同比下降53.3%,环比增长7.7%,上市新机型中含2G手机5款、4G手机37款;2018年全年,上市新机型764款,同比下降27.5%,上市新机型中含2G手机171款、3G手机3款,4G手机590款。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二、国内手机市场国内外品牌构成2018年12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3218.3万部,同比下降9.6%,环比增长5.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0.2%;上市新机型38款,同比下降54.2%,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90.5%。2018年全年,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3.71亿部,同比下降14.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9.5%;上市新机型695款,同比下降29.4%,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91.0%。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三、国内智能手机发展情况智能手机出货量。2018年12月,智能手机出货量3351.6万部,同比下降17.0%,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4.0%,其中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中占比92.0%。2018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3.90亿部,同比下降15.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4.1%,其中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中占比89.3%。从智能手机厂商的分布情况来看,排名前十的厂商合计出货量份额达到93.0%,较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2018年12月,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36款,同比下降37.9%,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85.7%,其中支持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36款。2018年全年,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587款,同比下降26.5%,占同期上市新机型数量的76.8%,其中支持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569款。更多内容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利用

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第一章:半导体设备行业概述1.半导体设备简介:半导体设备,即在芯片制造和封测流程中应用到的设备,广义上也包括生产半导体原材料所需的机器设备。在整个芯片制造和封测过程中,会经过上千道加工工序,涉及到的设备种类大体有九大类,细分又可以划出百种不同的机台,占比较大市场份额的主要有: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离子注入机、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等。2.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行业基石:半导体设备总市值几百亿美元,支撑着全球上万亿的电子软硬件大生态,设备对整个半导体行业有着放大和支撑作用,其确立了整个半导体产业可达到的硬性尺寸标准边际值。因此,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制造的基石。3.半导体设备发展驱动因素导体行业持续增长: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动机,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技术迭代的基石。近年来,半导体行业政策红利不断,随着物联网、可穿戴设备、5G等下游产业的进一步兴起,半导体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销售额持续以两位数的增速增长,2019年达到7562.3亿元,同比增长15.8%;2020年上半年,销售额为3539亿元,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同比增长16.1%。摩尔定律推动行业技术发展:根据摩尔定律演进,每隔18-24个月芯片性能将提升一倍。1971年英特尔发布的第一个处理器4004,就采用10微米工艺生产,仅包含2300多个晶体管。随后,晶体管的制程节点以0.7倍的速度递减,90nm、65nm、45nm、32nm、22nm、16nm、10nm、7nm等等相继被成功研制出来,目前正向5nm、3nm、2nm突破。对半导体设备来说,根据半导体行业内“一代设备,一代工艺,一代产品”的经验,半导体设备要超前半导体产品制造开发新一代产品每更新一代工艺制程,则需更新一代更为先进的制程设备。产业政策有效扶植推进:从政策环境上来看,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深化,我国对于半导体设备行业愈加重视。其主要表现在对于整个IC产业链企业的政策优待以及对于半导体设备行业的相关规划与推动。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项目(02专项),其以专项的形式组织了一批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进行了一系列重点工艺和技术的攻关,有效促进了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涌现出了一批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资本给产业带来新机遇: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奠定未来集成电路的战略发展方向,同时提出要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举措。同年9月,在工信部和财政部的指导下,国开金融、华芯投资等共同签署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大基金正式设立(一期)。大基金一期共募得普通股987.2亿元,同时发行优先股400亿元,基金总规模达到1387.2亿元,以IC制造为主。2019年10月22日大基金二期正式成立,总规模高达2041.5亿元,于2020年3月开始进行实质投资,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等大基金一期投入相对较少的产业迎来发展机遇。第二章: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现状1.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全球半导体行业周期明显 新一轮上升周期来临:从全球半导体发展情况来看,受宏观经济变化及技术革新影响,半导体行业存在周期性。2017-2019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来到了下滑周期。2019年,全球固态存储及智能手机、PC需求增长放缓,全球贸易摩擦升温,导致全球半导体需求市场下滑,全年销售额为4121亿美元,同比下降12.1%。进入2020年,有5G商用化、数据中心、物联网、智慧城市、汽车电子等一系列新技术及市场需求做驱动,将给予半导体行业新的动能。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销售额出现下滑: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呈波动态势,2019年为597.5亿美元,比2018年的645.3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下降了7.4%。2020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55.7亿美元,比2019年第四季度减少13%,但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长了13%。前道设备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在一个新晶圆投资建设中,设备投资一般占70-80%。按工艺流程分类,在新晶圆的设备投资中,晶圆加工的前道设备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约85%;封测设备占据约15%的比重,其中测试设备9%,封装设备6%。全球半导体设备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及大陆地区:从地区分布来看,2019年中国台湾是半导体设备的最大市场,销售额增长了68%,达到171.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为28.65%。中国大陆则以134.5亿美元的销售额保持其第二大设备市场的地位,占比为22.51%。排名第三的是韩国,销售额为99.7亿美元,同比下降44%,占比为16.69%。尽管日本,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新设备市场萎缩,但北美设备销售额在2019年跃升了40%,达到81.5亿美元,占比升到13.64%,这是该地区连续第三年增长。日美荷品牌占据全球前十大设备制造商地位:目前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集中度较高,以美国、荷兰、日本为代表的TOP10企业垄断了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90%以上的份额。美国著名设备公司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泰瑞达、科天半导体合计占据整个设备市场40%以上份额,而且均处于薄膜、刻蚀、前后道检测三大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地位。技术领先和近半的市场占有率,任何半导体制造企业都很难完全脱离美国半导体设备供应体系。巨头瓜分细分市场:从半导体设备的各细分行业来看,依旧是被TOP10供应商垄断,应用材料、ASML、东京电子(TEL)头部三家公司合计占比高达60%-90%。其中,应用材料、TEL等企业横跨多细分领域,成为航母级龙头企业。2.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SEMI数据显示,2013-2019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增速波动变化。2019年行业实现市场规模134.5亿美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2018年有所回落。2020年一季度行业实现规模3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8%,可见我国半导体设备在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事件中受到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重一直在增长,2019年中国大陆在全球市场占比实现22.5%,较2018年增长了2.3个百分点。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中国半导体专用设备企业销售规模不断增长,但整体国产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中国半导体专用设备仍主要依赖进口。根据中国本土主要晶圆厂设备采购情况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主要本土晶圆厂设备的国产化情况如下图。前道制程设备占主导地位:从产品细分结构来看,半导体设备主要分为前道制造设备以及后道封装测试设备。根据SEMI数据,2018年国内半导体设备主要集中在前道制程设备,其比重为78%,其中以光刻机、刻蚀机和薄膜沉积设备为主。此外,测试设备在半导体设备的占比为10%,封装设备在半导体设备中的比重约为7%。国内企业规模整体偏小: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半导体设备TOP10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43.43亿元。2019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销售收入排列首位的是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其2019年半导体设备销售收入达到28.86亿元,其次为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为28.42亿元。但对标全球半导体设备企业的销售收入来看,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内企业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行业设备需求多依赖于国际品牌。资本市场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仍在追赶阶段,多数企业成立时间较短,从融资情况来看,2020年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企业的融资轮次多处于A轮以及战略投资。可见行业的融资情况仍处于初级阶段,从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行业或将吸收更多的资金。第三章:半导体设备行业细分市场分析1.光刻设备光刻设备简介:光刻工艺是半导体制造中最为重要的工艺步骤之一。光刻的本质是把临时电路结构复制到硅片上,这些结构首先以图形形式制作在掩膜版上;光源透过掩膜版将图形转移到硅片表面的光敏薄膜上。光刻工艺主要流程有涂胶、软烘、对准曝光、显影、坚膜烘焙、刻蚀、去除清洗等一系列步骤。 所涉及到的主要设备有光刻、涂布、曝光显影、量测和清洗设备,其中价值量最大且技术壁垒最高的部分是光刻机。光刻机发展历程分析:光刻机发展至今,已经历了5代产品的迭代。第一二代均为接触接近式光刻机,使用光源分别为436nm的g-line和365nm的i-line;第三代为扫描投影式光刻机,光源改进为248nm的KrF激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将最小工艺推进至180-130nm;第四代为浸没步进式投影式光刻机,是最具代表性的光刻机产品,1986年由ASML首先推出,采用193nmArF激光光源;第五代为EUV光刻机,采用极紫外光光源,是未来光刻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2010年ASML推出第一台EUV光刻机NXE:3100, 目前其是全世界唯一一家能够设计和制造EUV设备的厂商。全球光刻机需求量在300台左右:目前全球光刻机被ASML、Canon和Nikon三家供应商包揽。从行业需求来看,全球每年光刻机产出量300-400台,2019年,全球TOP3企业光刻机合计销售量354台,较2018年下降了3.8%。在2019年的354台光刻机设备中,ASML贡献了229台,占据着超60%的市场份额。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光刻机top3企业销售量实现85台。ArF、i-line光刻机是主流:近年来,市场上销售的光刻机主要为EUV光刻机、ArF lm光刻机、ArF Dry光刻机、KrF光刻机和i-line光刻机。从2019年这五类光刻机的销量情况来看,ArF光刻机销量最高,达122台,其中ArF lm光刻机89台, ArF Dry光刻机33台。在这122台中,ASML贡献了大部分的份额。其次为i-line光刻机,销量为116台。光刻机国产化进行时:从中国市场来看,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SMEE)是我国国内唯一能够做光刻机的企业。上海微电已经量产的光刻机中,性能最好的是SSA600/200工艺,能够达到90nm的制程工艺,而最新的荷兰ASML公司所生产的N+1光刻机是采用最新的制程,能够达到7nm的程度。因此,国内晶圆厂所需要的高端光刻机完全依赖进口,国产化脚步有待加快。此外,从光刻机工作台、涂布显影、去胶/清洗等其他光刻设备来看,我国在研企业还有华卓精科、芯源微、屹唐半导体等。2.刻蚀设备刻蚀设备简介:刻蚀是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晶圆表面附着的不必要的材质进行去除的过程。按照刻蚀工艺划分,刻蚀其主要分为干法刻蚀以及湿法刻蚀,干法刻蚀主要利用反应气体与等离子体进行刻蚀,利用等离子体与表面薄膜反应,形成挥发性物质,或者直接轰击薄膜表面市值被腐蚀的工艺。湿法刻蚀工艺主要是将刻蚀材料浸泡在腐蚀液内进行腐蚀,该刻蚀方法会导致材料的横向纵向同时腐蚀,会导致一定的线宽损失。目前来看,干法刻蚀在半导体刻蚀中占据绝对主流低位,市场占比超过90%。全球刻蚀设备市场规模至2025年有望达到155亿美元:近年来,全球刻蚀设备市场快速发展。2013年,全球刻蚀设备市场规模约为40亿美元,随着闪存技术突破,存储市场拉动刻蚀设备需求明显增大,至2019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15亿美元。 SEMI预测2025年全球刻蚀设备市场空间达到15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为12%,市场空间增量主要来自于存储制造对刻蚀设备的需求激增。三大巨头垄断市场:从刻蚀设备主要品牌来看,目前该领域被泛林半导体、TEL、应用材料三家海外巨头所垄断。2019年,三家企业合计占全球刻蚀设备市场90%左右,其中泛林半导体又以50%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工艺升级带动刻蚀机用量提升:根据中微公司披露的高阶制程刻蚀工艺来看,由于光刻机在20nm以下光刻步骤收到光波长度的限制,因此无法直接进行光刻与刻蚀步骤,而是通过多次光刻、刻蚀生产出符合人们要求的更微小的结构。目前普遍采用多重模板工艺原理, 即通过多次沉积、刻蚀等工艺,实现10nm线宽的制程。根据相关数据,14nm制程所需使用的刻蚀步骤达到64次,较28nm提升60%;7nm制程所需刻蚀步骤更是高达140次,较14nm提升118%,工艺升级持续推动刻蚀机用量提升。有望率先完成国产替代:从国内市场来看,刻蚀机尤其是介质刻蚀机,是我国最具优势的半导体设备领域,也是国产替代占比最高的重要半导体设备之一。目前我国主流设备中,去胶设备、刻蚀设备、热处理设备、清洗设备等的国产化率均已经达到20%以上。而这之中市场规模最大的则要数刻蚀设备。我国目前在刻蚀设备商代表公司为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以及屹唐半导体。中微与北方作为我国两家设备龙头企业,偏重领域有一定区别。3.薄膜沉积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简介:薄膜的沉积,是一连串涉及原子的吸附、吸附原子在表面扩散及在适当的位置下聚结,以渐渐形成薄膜并成长的过程。薄膜沉积工艺主要有原子层沉积(ALD)、物理式真空镀膜(PVD)、化学式真空镀膜(CVD)三种工艺。全球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至2025年有望达到340亿美元:根据Maximize Market Research数据统计,全球半导体薄膜沉积市场2017年市场空间约为125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40亿美元,期间以年复合13.33%的速度增长。其中市场将以存储、AMOLED显示屏以及太阳能电站等新兴应用需求的增加为驱动薄膜沉积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CVD设备占据过半市场份额:从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主要类型来看,CVD设备占据着57%的薄膜沉积设备市场,领先于其他类型设备;其次是PVD,占比为25%;ALD及其他镀膜设备占据着18%的市场份额。薄膜沉积设备品牌竞争格局分析: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ALD设备龙头TEL和ASM分别占据了31%和29%的市场份额,剩下40%的份额由其他厂商占据;而应用材料则基本垄断了PVD市场,占85%的比重,处于绝对龙头地位;在CVD市场中,应用材料全球占比约30%,连同泛林半导体的21%和TEL的19%,三大厂商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国产薄膜沉积设备取得重大进展:从国内市场看,中国薄膜沉积设备龙头有北方华创和沈阳拓荆。其中,北方华创产品线覆盖CVD、PVD和ALD三类;沈阳拓荆主攻CVD和ALD,目前技术储备均达到28/14nm节点。近年来两家公司分别在技术储备以及客户认证方面取得良好进展。2020年4月7日,北方华创宣布,其THEORISSN302D型12英寸氮化硅沉积设备进入国内集成电路制造龙头企业。该设备的交付,意味着国产立式LPCVD设备在先进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应用拓展上实现重大进展。4.清洗设备清洗设备分类——以湿法清洗为主:半导体清洗设备针对不同的工艺需求,对晶圆表面进行无损伤清洗以去除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颗粒、自然氧化层、金属污染、有机物、牺牲层、抛光残留物等杂质。按照清洗原理来分,清洗工艺可分为干法清洗和湿法清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将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目前90%以上的清洗步骤以湿法工艺为主。在湿法清洗工艺路线下,目前主流的清洗设备主要包括单片清洗设备、槽式清洗设备、组合式清洗设备和批式旋转喷淋清洗设备等,其中以单片清洗设备为主流。——清洗步骤贯穿全产业链:清洗设备直接影响集成电路的成品率,是贯穿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单晶硅片制造、光刻、刻蚀、沉积等关键制程及封装工艺中均为必要环节,约占所有芯片制造工序步骤30%以上,且随着节点的推进,清洗工序的数量和重要性会继续提升,清洗设备的需求量也将相应增加。清洗设备发展现状——行业规模波动幅度较大:根据Gartner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为34.17亿美元,2019年和2020年受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下行的影响,有所下降,分别为30.49亿美元和25.39亿美元,预计2021年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24 年预计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行业将达到31.93亿美元。——马太效应明显 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主要由Screen(日本迪恩士)、TEL(日本东京电子)、Lam Research(美国拉姆研究)和SEMES(韩国)和拉姆研究等日美韩企业瓜分。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排名前四的企业合计占据约98%的市场份额,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市场高度集中;其中日本厂商迪恩士以市占率45.1%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国内清洗设备龙头盛美半导体市占率仅为2.3%。——国内生产企业屈指可数:目前,中国大陆能提供半导体清洗设备的企业较少,主要包括盛美股份、北方华创(002371)、芯源微(688037)以及至纯科技(603690)四家公司。此外,据中国国际招标网统计,在芯片和集成电路制造厂商长江存储、华虹无锡、上海华力二期项目共累计累计采购的200多台清洗设备中,按中标数量对供应商排序,依次是DNS、盛美股份、LAM、TEL以及北方华创,所占份额依次是48%、20.5%、20%、6%和1%,盛美股份在国产清洗设备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可见,盛美股份是国内半导体清洗设备行业龙头企业,未来其市场发展空间较大,有望打破外企垄断,扩大市场份额。5.封装设备封装设备分类:典型的半导体封装工艺流程为:划片、装片、键合、塑封、去飞边、电镀、打印 、切筋和成型 、外观检查、 成品测试 、包装出货。与封装流程对应的,整个封装设备包括切割减薄设备、划片机、贴片机、固化设备、引线焊接/键合设备、塑封及切筋设备等。发展现状——行业规模占全球比重持续上涨:据SEMI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封装设备市场规模约为42亿美元,另外根据VLSI数据,半导体设备中封装设备约占7%。假设该占比较稳定,结合SEMI最新数据,可估算得到2019全球封测设备市场空间约为41.86亿美元,2020年有望达到42.56亿美元。同时,根据SEMI数据,国内封装设备在半导体设备中的比重同样约为7%,2019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封装设备市场规模约为9.4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封测设备规模约为10.4 亿美元。从中国在全球的比重来看,2018-2020年我国半导体设备规模占全球比重不断上升,2019年约为22.5%。结合封测设备细分产品结构来看,根据VLSI数据,2018年全球半导体封装设备中的贴片机、划片机/检测设备、引线焊接设备、塑封/切筋成型设备等占比较大,分别约为 30%、28%、23%、18%。——市场仍以国际企业占据:目前,在全球封装设备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包括ASM Pacific、K&S、Shinkawa、Besi等,同时,我国半导体封装设备市场同样被这些国际企业占据,且国产化程度很低。6.测试设备设备分类——测试机比重居于首位:测试设备贯穿于集成电路生产制造流程(包括IC设计、制造以及封测)。晶圆在封装前和封装过程中需进行多次多种测试,如封装前的晶圆测试(WAT测试)、在封测过程中需进行CP测试、封装完成后需进行FT测试等,所涉及设备包括探针台、测试机、分选机等。——测试机比重居于首位:从产品的细分结构来看,根据SEMI数据,2018年我国半导体测试设备中测试机的占比达到63.1%,居于首位;其次分选机和探针台分别占比17.4%和15.2%。值得注意的是,在测试机的细分产品中,存储测试机和SOC测试机占据主要份额,其占比分别达到43.8%和23.5%。——行业规模保持增长:根据SEMI数据,国内测试设备在半导体设备行业的的比重约为10%,据此进行测算得到,2019年中国大陆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3.11亿美元,并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测试设备规模约为15亿美元。同时从全球角度来看,据Gartner数据,2016-2018年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的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2018年行业规模为56.33亿美元,前瞻根据市场增速进行估算,2019年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规模约为65亿美元。——全球企业集中度较高: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产业主要呈现美商Teradyne、日商Advantest、TEL等国际企业垄断的局面;而中国集成电路测试设备市场份额同样被国外企业瓜分,本土企业虽然与国际龙头相比在规模和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近几年进步较大,市场份额逐步提升,相继涌现出华峰测控、长川科技等企业。第四章: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痛点:融资环境仍不成熟,高端技术和人才的缺乏,国产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薄弱,国外出口限制。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趋势:设备将向高精度化与高集成化方向发展,各类技术等级设备并存发展,国产化进程加快。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随着国际产能不断向我国大陆地区转移,英特尔(Intel)、三星(Samsung)等国际大厂陆续在我国大陆地区投资建厂,同时在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下,我国大陆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热情高涨,我国大陆地区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巨大。结合全球半导体设备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以及下游需求旺盛的多重作用,未来几年,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0-2025年,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在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稳步提升,到2025年,全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98亿美元。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女帝

2019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总体出货量延续下滑趋势

【TechWeb】今天上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报告显示,1月份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延续下降趋 势,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占比升至 94.2%。市场总体情况来看,2019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404.8万部,同比下降12.8%,环比下降4.6%,其中4G手机3235.4万部,同比下降11.0%,在同期手机出货量中占比95.0%,另有2G手机169.3万部。2019年1月,上市新机型32款,同比下降37.3%,环比下降23.8%,上市新机型中含2G 手机8款、3G手机1款、4G手机23款。国内外品牌构成方面,2019年1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3206.0万部,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0.4%,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4.2%;上市新机型31款,同比下降31.1%,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96.9%。智能手机方面,2019年1月,智能手机出货量3214.6万部,同比下降11.4%,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4.4%,其中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中占比 93.2%。其中,2019年1月,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22款,同 比下降33.3%,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 68.8%,本月上市智能手机全部 为Android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