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首先年龄较大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如果是26岁较大,那你让70岁的“考研奶奶”情何以堪,其次,对于考研年龄,大家普遍概念中30左右岁算是一个界限。而为什么大家看到网上总会有人问到诸如“年龄大会不会被歧视”,“女生会不会被歧视”,“第一学历是双非会不会被歧视”,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失败后总想找到一个缘由,而更多的时候大家不愿意承认自身实力等客观原因,而是下意识地想把原因归结为一些“主观因素”。结合工作经验,我们给大家分析一下所谓考研复试的时候,年龄较大的学生自身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1、 关于各种“歧视”的问题考研复试有没有导师就是歧视“大龄”考生或者歧视“女生”,这一点我们不能完全否认,但个人认为只是个例。在考研复试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导师不会去刻意询问你的年龄和婚姻状况,首先国家已经取消了对考研年龄的限制,其次导师在意的是你能否做出成绩,只要符合他的选人用人标准,大部分导师不会过分关注年龄,也极少存在所谓的“歧视”,但是不能否认确实有些导师在选择的学生的时候存在性别倾向,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研究方向和课题性质所需,观察号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的研究工作中仪器和实验各占一半,有时需要对仪器进行改装,他的学生在我读研期间没见到过一个女生。所以可能大家眼中歧视有时是导师的不得已,大家这一点应该正确看待。这里还有个小问题需要注意:在婚姻状况中,尤其是女生,如果是已婚,并且有计划要小孩,课题方向涉及到生化实验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影响,这个最好和导师提前做好沟通。2、 年龄较大考生的优势观察号认为导师和学生之间想做到亦师亦友其实也挺难的,更多的时候是“相互成全”,导师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学生用成绩来回报导师,所以如果你只要在复试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比如你参加过工作,工作中承担过哪些重要任务,取得了哪些成绩,个人性格特点,没有工作经验的,把你读大学时的一些亮点说出来。专业基础扎实、踏实肯干、英语水平高、沟通能力强才是导师比较看重的,而年龄较大的考生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性格比较沉稳、思维比较缜密,这些都是优点。读博时我们导师找过一位本科毕业于新疆大学的研究生,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个人工作非常努力,和导师相处得也非常愉快,所以更多的是在于个人的努力程度。3、 大龄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而言,大龄考生的考研的目的性比较强,但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第一:压力较大。如果已经结婚,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读全日制则把经济压力留给了另一方,读非全还要面临着工作、学习、家庭几方面的压力,既要照顾家庭也要兼顾到学习,即便读全日制对于家庭来说也是牵肠挂肚,所以,一定要协调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参加复试也好,读研做实验也好,不要顾此失彼。第二:专业基础。一般本科毕业后“二战”“三战”已经是极限了,这样的考生可能在专业基础上问题不大,如果工作了几年后再考研,可能专业基础知识稍显薄弱,毕竟工作中更多的是实际的应用,所以在复试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准备,这也是我们以前在面试工作过的考生经常遇到的问题,面试时问到一些基础问题,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给老师的感觉就是很难带,这也可能是很多有工作经验的“大龄”考生落榜原因之一。建议:年龄大,有优势也有不足,如果非应届或工作过,肯定不如应届毕业生上手快,所以在读研的时候多虚心向师兄师姐请教(与年龄无关),多和导师沟通,顺利按期毕业才是最主要的。如果我的回答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最近老有很多同学在社交软件上问我这样一句话“张老师,我过国家线了,考研复试难不难?”“张老师,XX大学自主线出来了,我过线了,考研复试难不难?”……针对于有类似问题的同学,张老师昨晚特地给你们的学长、学姐们打了一晚上电话沟通(快点夸我!顺便点赞),最后给大家总结出以下一个结论——只要准备充分,真的没什么可怕的。X学长是重庆某重点大学建筑专业2018年考生,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学长、学姐们给张老师说的,他的准备方法。政治政治这玩意儿,你们X学长给我说的原话是:“政治嘛,懂的都懂,就得花时间背。也不排除一些政治奇才,能理解这玩意儿,这种人就比较恐怖。但是我身边大多数的同学都是靠背的”。听完这句话,张老师我就不得不说,你们X学长见解有点“毒”。其实在张老师看来,政治这门学科应该是理解的基础上花时间去背,这样子背起来有条有理,事半功倍。英语这玩意儿,张老师我就比较有见解了,学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听说读写齐抓。听和读这方面张老师给X学长的建议是去看一些国外的建筑纪录片,例如BBC就有很多这种纪录片。其实说实话,大家普通的语法和单词都没有问题的,但是在面试的时候会涉及到一些专业的语句,而建筑纪录片能很好地弥补这一块的知识盲区。接下来就是说和写,张老师的建议是搞好一份自我介绍,里面要包括个人的资料、获奖经历、项目经验、还要加一些对于专业的个人见解。这个时候主要就是攻克这一份自我介绍,边读边写。另外还需要与学长学姐们交流他们以前遇到过的导师问的问题,然后我们对问题进行一个回答,边读边写。专业课这些我觉得就没必要过多的赘述了,大家应该比张老师更专业。设计综合设计综合这个又比较复杂了,你比如快题,短短6个小时我们应该怎么去画,怎么去对题进行一个分析?这些都是大家需要提升的能力,还有就是多看!对,一定要多看!别管别人画得好不好,去吸取人家的设计理念,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他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漏洞。另外可以去了解一下心仪导师的风格喜好,进行一个针对性的训练和思考。希望大家都能顺利通过复试,考上理想院校。最后,关注张老师,获得更多考研干货~
现在选择考研继续深造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大龄考生,有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四五年后,突然想辞职选择读研提升自己。这种现象在当今很常见,几年后发现自己由于学历的限制,职位没有得到提升,然后辞职读全日制研究生。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对考研年龄没有了限制,但是在考研复试时大龄考生会被导师各种嫌弃,在同等水平条件下,会优先录取应届考生。为何大龄考生不受导师欢迎,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考生离开学校时间太长,知识遗忘,基础不扎实从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之后,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基本不会再拿起学校的课本理论知识,工作几年后,学校学习的一些基础知识已经遗忘了大半。如果这时候再回到校园,重新拿起课本,由于基础知识的遗忘,学习新的知识会变得更加困难。导师在课上讲解专业课的理论解释时,大龄考生接受能力较差,比较难带,并且年龄大的学生精力不如年轻人。因此,导师会比较排斥大龄考研学生。二、大龄考生事情较多,不能专注读研很多大龄考研学生选择放弃工作读研时,很多考生已经结婚,甚至有了自己的小孩,会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没有很好的经济支撑,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是非常困难。部分大龄读研学生会一边兼职工作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一边跟着导师做科研,很难把所有精力都放到实验室,有时导师需要帮忙时根本找不到人。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之后,很难静下心来专注于搞学术。因此,导师自然不会喜欢这样的大龄学生。三、导师很难管理有社会经验的大龄研究生在社会上闯荡了几年,重回到学校读研,自己会有很多思想和看法,不再像那些没有踏入社会的单纯学生,导师需要他们干什么,会不折不扣的执行,比较听话。大龄研究生功利心比较重,导师在把项目交给这些学生完成时,他们想的不是如何尽快把项目做好或提前完成,而是想着能得到什么好处。导师还是喜欢听话、不需要任何回报的学生。如果你以前的工作岗位与现在读研的方向类似,做实验比较有经验,科研能力要比其他研究生要强,为人处世也不错,这种大龄研究生导师也是非常喜欢的。但是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大多数大龄考生读研还是为了一纸学历。
研究生入学体检,队伍前面有一个年龄很大的,明显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心里想这么大还考研呀,我有些好奇。在好奇心驱使下更为了一探究竟,我故意往他身边凑,瞄到了体检单年龄一栏写着42岁,不由感慨这么大年纪考研真不容易。入学一周,我作为班委统计学生信息,刚好有每个人的身份证号,一共33个人,我简略扫了一眼,年龄差距还是挺大的。最小的98年生,最大的94年,前后整整差了一个大学四年。97年出生的有18人,占到课题组人数的一半以上。随即我又看到了学校统计的全部研究生的年龄数据,95年至98年出生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76.9%,最小的学生出生于2001年10月。关于年龄大是否会招致导师歧视的问题,我逮到了中午吃饭的机会和那个94年的同学聊了一会儿,问他复试的过程。得到的结果是面试过程中主面官大致浏览了他的简历,个人信息一扫而过,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问了许多细节问题,但从头到尾都没提及年龄问题。其实很好理解,相对于96年的同学,94年顶多先工作了两年,其实年龄并不算大,至少不是还没导师年龄大吗?许多事情经历过后回头看显得很有意思。复试之前一群人在场外等侯,面对未知,尤其涉及自身利益时,我们会放大内心的恐惧,生怕被刷掉的那个人是自己。复试之前场外的每一个人都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然而公布录取名单后,前一秒还是竞争对手,下一秒录取的同学就变成同门师兄弟了,彼此之间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开学两周后,我搬进了教研室,第一天我就发现一个奇怪的师姐,说她奇怪是因为她年经几乎和导师年龄相当,并且来的时间不固定。但人很好,经常早上给我们带水煎包,有时中午还会带桔子分给我们。起初我以为她是导师的老婆,后来向师兄打听才清楚,原来师姐已经是附近一所大学的老师了,但没有博士学位。如今跟着导师读博士,平时没课就会跑过来做实验。也许是评职称学校有要求,所以才会在这么大的年龄继续读博士吧。但尽量这么大年龄,导师也收了。同样的问题还有,“我是二战三战的,导师会嫌弃我吗?”其实这都是你过份担心了。如果你要考研,最大的难度在于你要过线,至于年龄不应该成为你的心理负担。14年之前考研要求40岁以下,14年之后就取消了这一规定。所以,要加油呀!
如果好好准备复试,其实真的不难。尤其是第一志愿上线的同学,肯定有天然的优势。而且,题主也很不错,过了考研初试线,已经比一大部分同学优秀了。只要好好准备复试,想必考上的问题不是很大。一、复试的时候准备什么?首先,应该准备复试的科目。怎么才能知道复试的科目是什么呢?有些目标院校在你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会将复试科目连同招生简章放在一起。你在看招生简章的时候,会看招生专业,有些学校会将专业和参考书籍,还有加试科目,复试科目都会放在一起,这时候就需要你认真的阅读招生简章了。如果有,那就按学校的要求复习复试的内容就行了。如果没有,可以选择咨询一下报考这所院校的师兄师姐,如果没有资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复习你所考专业的核心课程,这样总比你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要好得多。二、为什么要专门准备复试内容?其次,初试加复试才是考研的组合拳。考研初试过了,只能说明你离成功更近了一步。考研究生为什么要复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以分数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分数固然重要,但个人的综合表现也是重要的一个考量标准。而且,复试的时候也是要考试的,考不及格也是会被刷掉的。菜鸟觉得复试真是一个重头戏。所以,一定要将复试重视起来,别觉得初试分数过线了,而且还考的比较高,就觉得高枕无忧了。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每年都有初试成绩很高,复试被刷的同学。尤其是今年,格外的明显。因此对于考研复试一定要重视。三、考研复试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最后,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着装问题。考研复试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你认真准备复试的内容,准备一些英语的自我介绍,或者准备一些本学科的英语资料。在面试的环节,可能会有老师问到,面试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会问一些简单的专业内的问题,所以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特别紧张之类的问题,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还有就是一些同学比较注意自身的着装问题,觉得穿正装好,还是穿的随意一点好。菜鸟觉得除非目标院校有明确的着装要求,要求是必须穿正装,那就穿的正式一些。如果没有特别强调这个问题,那么穿的像个学生就行,切记不要穿奇装异服。这些都是一些面试老师喜欢挑刺的地方。好了,菜鸟就只谈谈自己的看法吧,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面对今年竞争激烈的考研环境,能考过初试说实话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至少说是有机会参加复试,这样的话就是有很大的机会就读研究生的。要说复试难不难,肯定的说复试相比而言比起初试要难很多,毕竟初试的时候考试内容都是有迹可循,但是复试却不是这样,尤其是面试环节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从我个人经验来看的话,复试还是比较的困难的。因为考研不同于以往的所有考试,比如说高考只要过线就能读,但是考研却不是。即便是高分400+的学子,年年都存在被刷的情况,因此复试难度还是不小的。困难肯定是有的,但是还需要努力的去克服才是!我个人有两点经验,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学子。第一点我建议在准备复试之前,尝试联系往届的师兄师姐,他们经历过你所报考的学校的复试,尤其是研一的师兄师姐。向他们咨询了解复试的内容,找寻复试准备的方向,这样的话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少走不少弯路。第二点我建议尝试联系导师。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再联系导师之前必须做到对该导师有充分的了解,切勿盲目的联系导师。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你复试都很有帮助,但是导师对你未来三年的影响都很大,甚至一生都有影响。导师可以尝试去联系,但是一定要慎重的去联系。考研不易,面对竞争激烈的考研环境,想顺顺利利就读研究生更是不易。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全力以赴,在复试中表现突出,就读自己理想的院校。
考研有年龄限制吗?过了30岁的已婚女生,研究生导师会歧视吗?近来有位朋友咨询小水考研的问题,这位女性朋友年龄已经超过30岁,比较担心的是这个年龄考研会不会没有学校要。而且也不知道她离开学校那么久,突然考研的话,成功率会不会太低?小水与她相识很多年了,她当时就读宁德师范学院的专科,后来通过专升本入读福建师范大学。如今在福州市区内的一所小学教书,并且是正式的编制,工作也稳定,也已成婚。此时中高考已过,暑假也到来了,她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利用,而且对于自身来说,她和老公商量,打算要一个宝宝。但产假加上暑假很长,她又不愿浪费时间,因而想重拾之前一直想要读研的梦想,她老公也比较支持。不过,她只是刚开始有这个想法,但具体的情况还是不太清楚,就想找小水聊聊。如今考研的情况早已不是当初她读书那时,现在考研竞争太大,想成功读研并非易事。在听了小水对考研形势的介绍之后,心中也是比较纠结如何选择。超过30岁的已婚女生,在研究生复试时,会直接被导师刷掉吗?她比较担心年龄超过30岁,就算考入复试也会被刷,但这一点却是多虑。只要考生实力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和其他考生一样择优录取!值得一提的是,考研对年龄没有限制,导师也不会因为年龄来限制考生入学,这一点报考研究生的大龄同学都不要太担心。之前小水也提过一位46岁的考生前年读研成功,就是在福建师范大学。鉴于她本科就读的是语文教育专业,又在福州工作,从她自身情况出发,可以直接考虑报考福建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研究生。如果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她要是报考其他外地的学校只能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而选择福师大则可以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间做个优选,选哪个都可以的。如她类似,不少已经稳定就业的在职人员也对考研产生了兴趣,并有很多人已经付诸行动。这其中除了自身理想原因之外,更多的是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选择考研来做一些提升和改变。但在考研前,考生应该从以下方面出发,想清楚再行动!01、量力而行,根据自身情况定下学校就业多年,考生的基础多少有点落下,大部分同学在毕业后所做工作的内容和当初本科学的也不太一样,所以在考研的时候就要量力而行,选择一个难度适合自己的学校。在正式备考前,考生要对自己的实力做一个估量,不要盲目选择211或985名校。在某些方面,相比于应届毕业生和二战考生,在职人员考研没有什么优势,在择校上可以降低要求。若是非要选择名校也无不可,但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备考时间!02、酌情选择考研专业和类别,尽量适合自身发展考研的专业有很多种,学硕和专硕考生也要注意区分,两者侧重不同,难度也不一样。可能大部分在职考生都倾向于选择专硕,一来专硕收的学生要多一些,二来国家线低、难度也低一些,考生更容易被录取。因为有了工作经验,考生在考研专业的选择上尽量贴合自己工作内容方面的,这样考生备考简单,以后读研还能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做出成绩,毕业后还能接着自己的工作经验,升职加薪不在话下。03、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应该如何选择?如小水说的一样,考生在职考研的话就要在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做个选择。这两者的区别很大,但都有毕业证和学位证,社会认可度都还不错,考生都可以选择。不过,考取工作地所在市区大学的研究生可以选择全日制,考取外地的最好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毕竟大部分的考生有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就业也不太现实,但工作的时候还想读研,非全日制研究生自然是首选!04、不盲目考研,最好是获得家人支持考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工作很多年再考研的话,虽然目标明确,但是也不要盲目去考研,看看成功的可能性有多高。最好是获得家人的支持,特别是那些拖家带口的考生,是非常有必要和家人商量的,不然在备考过程中,不仅曲折不平,很可能到最后做了无用功!记住一句话:学无止境!不要以为离开了大学之后,就不需要学习了。真正的学习是贯穿人一生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进步,才能配得上更好的人生。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只是基础,并非全部,更多的东西考生在毕业之后在工作和之后的生活中历练中得来,但大学打好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在职考研的难度也不小,需要解决来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双重压力,考生在备考前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不要中途放弃,按计划来备考,相信下一位成功读研的人就是你!如果你想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你此时已经成家立业,工作虽然稳定,但赚的不多。妻子不支持你考,怕浪费更多的钱,你会说服她支持你考,还是不管她的意见一意孤行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二战考研失败后,我才懂得:没人支持的努力,成功太难!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家人不支持读研怎么办?这些好方法送你!北京一所985名校发布通知,5位考生被取消研究生拟录取资格!
考研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教育部官网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人数为403万,成人本科毕业数为101万,数据还没有统计到网络教育和自学考试的人数。相信两者加起来,也有百万左右的规模,这样合计起来,2018年毕业的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数总计约600万人左右。而报名参加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数达到了290万,除去在职人群和N战生形成的数据重叠,保守估计毕业生中的40%会选择考研,也就是240万甚至更多。2018年秋季入学硕士研究生总数为722225人,预估2019年研招总人数为75-78万左右,这样可以推算2019秋季入学硕士研究生整体报录比为3.72-3.86之间,怎么样?感觉还可以吧?不算难吧?但,这只是表面数据。作为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近十年的资深老司机,下面我带着大家了解一下真正的考研,难不难,你说了算。上面我做的数据只是表相,实际上在报考人数中有一类人叫推免生,也就是俗称的保研生,这类考生基本上只需要报名不需要考试,只是走一下研招流程。全国共有约360多所学校具有保研资格,每所学校具体下来保研名额不等,比如北京大学,2018年的保研名额占当年毕业本科生的51%左右,2018年北大本科毕业生为2800多人,保研人数却在1500人左右。国家主管部门没有对外公布保研人数具体有多少,依照经验推算12-15万人左右是有的。按照报录的情况分析,实际参加2018年考试的人数为278-280万人左右,最终录取名额中也要削减12-15万人,这是保研的固定名额,实际报录公式为: 290-保研人数(12-15)/75(预估19年录取人数)-(12-15)=4.5左右。4.5与上面的3.8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你把这个数据放大万倍看看,影响可就大了去了!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还是有水分的。水分在哪里?还有适合在职人群报考的有限制的专业,比如MBA、MPA、MTA、MEM等,这些专业要求具有三年工作经验的人群才能报考,上面公布的录取数据是包含这部分的。这部分招录数据国家主管部门也没有公布,但保守估计全国范围内招生人数合起来3-5万是有的。这些专业的招录比全国平均在2:1左右,这是一类特殊的考试群体,我们可以把这类人数排除在正常录取之外,因为普通应届生不能报考,剔除掉这部分因素,真实的报录比就比较接近真相了,仍以上面的公式为基准:290-保研人数(12-15)-10(在职人数)/75-保研人数(12-15)-5=4.5左右。按说,这个比例不是可以的,可是为什么你会觉得身边很多人没有考上研究生呢?我们接着来分析。上面的数据是全国平均报录数据。记住,是平均数据,正如,我1.6米,姚明2.3米,我俩平均身高1.95米一样,有统计上的意义但没有实际意义。通过大数据我们能看到,考生大部分报考的是国内知名院校或区域内知名院校,但知名院校的资源属于相对稀缺的资源。我国具有研招资格的机构共815所,其中高等院校578所,科研院所为237所。而报考人数较多集中在985、211、双一流及省内一本以上院校,这样我们就经常看到一种现象,有的学校竞争异常激烈淘汰异常惨烈,有的学校报考冷淡门可罗雀。所以,可以这样说,正常情况下,考研并不难,只要过了国家线,就能上研究生,但如果你报考的是名校之类,那情况就大不同了。很多学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可以达到30,40甚至更高。这就是说,优质资源吸引了全国众多的考生报考,造成了资源上的绝对竞争。以上讲的是数据现象下的考研难度。下面来为大家分析一下真正的考研难度。考研究竟难不难?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在近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见过很多人,有复习四个月考上的,有连续考了四年没考上的,个人觉得考研难不难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内在因素。每个人的个体情况不同,比如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自律能力不同、整合资源的能力不同,等等,这些不同最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上面我说复习四个月考上的,他本科是北京交通大学,保研没有保上,9月份才开始复习,结果是总分全专业第二,成功考上。他的情况可以归纳为:本人基础较好,没有跨考其他学校和专业, 考的是本校本专业,自然关于专业课方面的资源也容易整合,成功也更容易。可能有人说,考不上的都是学习差的人。上面说的考了四年的考生,本科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你能说他差吗?其实,影响的是外在因素。因为他报考的是清华大学的机械专业,这个专业历来竞争难度就很大。我说的竞争难度大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报考清华大学本身就竞争难度较大,二是清华该专业的专业课难度较大,两方面的影响导致上面的考生考了四年。因此,难与不难,要看考生选择的目标了。就像小时候上学,如果只是及格,比较容易,稍做努力就可以实现;如果想在班级里名列前茅,那是真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像清华这样的学校,有的专业课确实比较难,比如今年清华的软件工程专业,就没有一个考生达到复试线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说考研容易绝对是不对的,但说考研难也是不准确的。你的目标决定了考研的最终难度,你的努力决定了你离成功的距离。
众所周知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初试,一部分是复试,只有顺利的通过初试和复试,大学生才能够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那么考研到底是初试难呢还是复试难呢?对此,有很多考研人表示:没有简单的,都非常的难!但是这两部分的难度因其性质的不同,考生的掌控程度也不同。当然,凡是参加考研的学生最为关心的必然是初试了,因为只有顺利的通过了初试,考研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复试。但是初试的表现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和付出来换取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因为初试所考的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其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应试能力,只要考生做到积极的备考将该复习的内容都能够合理的把握,初试的难度即使再难也是可以克服的。但是考研复试这部分尤其是其中的面试真的是很难控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将会是一个怎样的表现,同时你也永远无法控制导师对你的第一印象,所以最后的结果或许更多的还是靠天而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有好的收获。不过作为一名考研的学生,在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你的目光只能是瞄准初试,将你所报考院校的历年真题都认认真真的复习,最好是能够研究出这所院校的出题爱好或者是出题的重点,这样在应对初试时你的专业课便会有很好的发挥。对于公共课更多的或许是你复习的方法,不管是英语还是政治,有了好的复习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最后取得傲人的初试成绩。初试一结束面临的便是复试,对于复试的难度或许你能够绝对把握的就是其中的专业课笔试的发挥了,一般来说高校在此的专业课笔试更多的是将专业的重点知识作为考察,所以复习起来也比较会得心应手,但在面试这一部分或许只能是尽力的做到完美了,只要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最强势、美好的一面展示给所有的导师。所以,在考研初试和复试之间没有固定的那个更难一些,那个更简单一些,只有当你考上了,你才会说所有的都简单,当你没有考上时,你便会说所有的都难,不同哦结果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没有必要在意那个难,只需要将自己的真实实力发挥好就可以。
大龄考研、花光积蓄、拒绝调剂这个选择是对是错?其实去年考完初试当天晚上看到公众号上有这个征稿活动就很想写的了,毕竟当时有很多想要说的。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一直没有开始着手去写,也许是觉得自己考的很不理想,这种征文活动还是比较适合那些考的很好的人去分享备考经验的。就这样一直搁着没有去写。1先来交代一下背景:17年毕业,工作了将近四年,(活脱脱的大龄考研军团的一员)去年九月份辞职脱产备考。目标院校是某211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专业是英语,跨考生)。初试成绩350,过了国家线,离目标院校复试线差3分。由于自己的坚持,没有选择调剂。未来也不知道会不会二战。说实话,从交代的背景来看,就看得出来我并不是来分享备考经验的,而更多的是来对这次的考研作一次完整地总结的。2目标院校复试分数线的公布,就意味着我这半年的考研也画上了句号(这句号虽然并不完美)。中间跟很多亲朋好友说了自己的一些心路历程,很多朋友劝我去选择调剂,不然这大半年的坚持辛苦就真的白费了。如果有幸有人看到我这篇文章,也请隔空给我一个回答:我不选择调剂,就真的浪费了吗?但我自己心里非常清楚,我自己要的答案。我知道即便跟我最好的研究生毕业的朋友吐露我考研之后的感受,她都不一定能感同身受,毕竟这世界上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吧!所以,我还是决定写下了这一篇稿,就当自己跟自己的一个交代吧!3我记得跟我的好朋友(就前面提到的研究生毕业的那位)说过,抛开其他的,比如研究生这个tittle在社会职场的认可度或者是含金量,单纯从备战考研这件事情来看,能顺利考上研究生,就很厉害了。以前没有特别深的感觉,直到自己真的成为其中的一个缩影的时候,就更加有深刻的体会了。备战考研真的很苦很苦,这种苦有身体的,但更多的是心理的。无数次的崩溃,无数次的自我怀疑,无数次的想要放弃。尤其像我这种已经远离大学校园生活许久的人,浮躁不安的情绪随时都可以在某一个知识点迟迟搞不懂的某瞬间就涌上心头,继而产生怀疑:我要是不选择考研,继续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不是挺香的吗?我这番折腾,到底图啥?再加上当时是自己一个人在出租屋内“孤军奋战”,复习累了或者是感觉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身边没有人陪你说说话,聊会天儿。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我想每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都有体会而且大部分人都是能够克服下来的。但作为毕业已经工作几年的我,已经到了一个所谓的“催婚”年纪,我这次的决定,完全没有跟家里人沟通,因为我知道,我是得不到他们的认可跟支持的。所以从一开始,我身上背负的心理压力就得要比一些人要多。4说到这个,顺便插一个让我有点苦笑不得的事情。去年辞职脱产备考,只跟家里面交代了辞职了,而且暂时不会找新工作,这几个月也不会给老妈寄生活费。虽然他们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辞职而且又不找新工作,但好在家里人也比较“心大”吧,辞职就辞职吧!不给生活费就不给吧!也从未怀疑过我到底这几个月干了啥。(当然即便问我也不会说的)国庆节期间考虑到中秋节也是国庆当天,应该要回老家陪一下老妈过节的,于是提前回老家了,结果回去当天莫名其妙就被“盯”上,加微信相亲,长这么大,第一次相亲,还是自己在艰难瞒着家里人备考的时候。最后见面后还得发“小作文”拒绝对方。然后对方似乎还想知道为什么不适合,无奈之下我只好跟对方说,我没有谈恋爱结婚的想法,现在在准备考研。还好对方能理解,就没有再“纠缠”下去。所以,大龄考研人士,身上背负的除了考研复习本身带来的压力外,还得面对家里人的不理解不支持(其实是“催婚”)现在想想,还挺搞笑的,我说我怎么会在备战考研阶段碰上这样的一桩事情呢?5最后还是来点“鸡汤文”似的感想吧!我一向讨厌鸡汤,但很多时候又不得不靠着所谓的“鸡汤”坚持下去。备考期间还蛮枯燥乏味的,因为坚决抵制了一切的娱乐项目,最多只让自己在吃饭之余看一下蜡笔小新。偶尔会看一些up主的分享,主要是考研心态方面的。记得印象很深是有一个视频,说考研最重要的是坚持。那个up主还描绘了一些在考场考试时会见到的情况。比如,你会发现考场上有些人考着考着就不见人了。当时不以为然,直到自己坚持到了考场,考完了四科,看到考场上越来越少的人的情形,然后才有感而发:原来坚持下来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了,毕竟有很多人是坚持不到考场的。尤其记得当天晚上考完,就发微信问了一位跟自己一样的大龄考研的朋友,得知他在考英语的时候崩了(具体我到现在还是不清楚他到底有没有考英语),我就越发觉得自己其实也还蛮“厉害“的了。我也不知道,我费尽了心力,花了这么多的人力财力(说实话,如果不辞职还是能存点小金库的)但现在“一贫如洗”,考研结果不如意,自己也把手头上存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还是不禁问一下自己:到底图个啥。值得吗?(可能对于我很多朋友来说,你起码去选择调剂一下才显得值得一些吧)我也问过一个好朋友,我说:我如果当初不辞职考研,现在会过得怎样?她回我说:跟现在没有什么变化。哈哈哈!当时坐在下班回去的公交车上的我不禁笑了。也许大概可能吧!也不清楚是不是她觉得这样的回答会让我觉得好过一点。蛮感谢这群好友的。但我知道,能给自己答案的,还是自己,我应该跟自己和解。其实蛮难的。直到有一天晚上,我跟堂妹又提到考研的事情,我当时半开玩笑说:我自己挣的钱,我花我自己身上,我有错吗?没钱大不了再继续挣呗!于是,当下,那一瞬间,我好像在自己的这句半玩笑话中得到了跟自己和解的理由。我不再去在乎里面的得失。就算考不上目标院校也好,就算不选择调剂也好,就算这几个月花掉自己不少积蓄也好,好像没有这么重要。所以,现在生活还在继续,生活嘛,慢慢来,你又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