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发生在夜的大连理工大学小编的话:“大连理工大学”发布公告:“10月13日早7时左右,我校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经公安部门初步调查,排除他杀,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事件发生后,学校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和家属处理相关事宜。家长失去孩子,学校失去学生,我们深感惋惜并沉痛哀悼!”这名年仅25岁的学生在社交账号留有遗书,透露自己在论文、实验、毕业等处面临的困境,提及耗时一年得到的实验数据却被导师以“没有意义”否定,而其所在研究小组,导师一年只在年末聚餐和年中旅游时主动现身,“除了绝望还是绝望。可能是我太笨了,可能是我太懒了。”25岁的年龄放弃生命,引爆网络舆论,让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再次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截至小编发稿,关于该事件的话题登上热搜,阅读量高达5.1亿,引发网民6.4万次讨论!自杀研究生发的最后一张照片“红烧土豆叶”的社交账号共有38427个粉丝,关注122,但是他在离开前清空了全部内容,只留一篇作为遗书的长文和上面这张照片,实验室里面的粗绳子,渗透出平静之中巨大的悲凉!“红烧土豆叶”的长文题目叫《大连理工大学西部校区化学实验楼,再见》,介绍自己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专硕三年级学生,导师为Z,“我体会到了给研究生讲课的老师授课质量,差到了酸奶没吃完放垃圾桶里一周的地步。”如果去找组里的老师问问题,经常得到这样的回答,“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的。”自杀研究生的遗书这篇写在午夜的长文以这样一句话结尾:“希望家人朋友今后顺顺利利,祝愿国家一直繁荣昌盛”。网友们在文章下焦急地宽慰“红烧土豆叶”,希望他不要想不开,留言多达157492条,转发181068次,点赞2648689个,然而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同学,我爸跟我说过,他想要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不是非得要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孩子。你的家人朋友也一定是希望你健康快乐,找个信得过的人倾诉一下,寻求一下帮助,如果这个坎迈不过去,咱们先不迈了好不好”“他最后还在祝国家繁荣昌盛,多么温柔的人啊”“希望各位同学闲暇时间读点真正的马哲,找到新的生活的意义,并且更有韧性的面对现实困境”,也有网友贴出“红烧土豆叶”2014年发的帖子,配文“看到这个帖子一下就哭了,六年前的他还是个阳光朝气的男孩……”自杀研究生六年前的帖子在遗书中,“红烧土豆叶”表示:“想起了之前在美团点外卖时给他们的公益活动捐过一块钱,希望能实现我一个愿望,让我下辈子变成某间猫咖里的一只猫吧,野猫也行,毕竟猫的年龄十来年,我活了 25 年,也没比猫久多少。”网友们的留言温柔极了,却让人泪流满面,如果他当时能再等一等,看到这些话,会不会为这世界的友善选择停留?“我朋友有家猫咖,二楼阳台左边门没关,家里有哥哥姐姐四五位,脾气都很好,你记得来”“你好呀!你这只小猫咪刚刚出生了20个小时,即使什么都不做,依然有人爱着你呦”“师兄,给你看学校里的猫猫,你一定也可可爱爱的,终于可以懒洋洋什么都不想的睡觉了……” 网友拍给他看的校园猫猫
导语: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给每个人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家庭,有时候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有时候压力超过了一个人的承受范围,那么就可能会发生一些令人痛心的事情出来。最近这段时间,网上经常曝出一些年轻人因为压力大或者是患上了抑郁症而选择自杀的事情。这几天,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个化学工程专业硕士三年级的学生,因为课题实验受挫可能面临延期毕业的压力,最终选择在实验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选择自杀后,这个研究生留下遗书,表示自己下辈子愿意做一只猫。很快,这件事情就在网上引发了热议。看到他遗书的内容,完全是一种轻松调侃的语气,字里行间也是充满了温柔和幽默。不少的网友看完后都表示非常的有感染力,想不到会做出这么极端的事情出来。甚至有的人看着看着就哭了,很多时候都感同身受,有过同样的想法。且不评论这个研究生是否对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父母负责,毕竟未经他人苦,谁也没办法体会当时他有多么的绝望。研究生去世之后,他的同学们也是纷纷发文吊唁他。其中有一个同学就晒出了他们班上的合照,可以看到合照中研究生笑得非常开心灿烂。作为班上唯一一个没有戴眼镜的男生,他该有多么的优秀啊,真的是太令人痛心了。不知道这个研究生去世的时候是否有痛苦,但是如今他虽然得到了解脱,但是留下来的人应该是最难受的。他的父母下半生要活在阴霾当中,辛辛苦苦培养孩子20多年,还没看到他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就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最痛苦的事情。但愿他的遗愿可以实现,下辈子做一只懒懒散散、无忧无虑的猫咪吧!
10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官方账号发布情况通报:10月13日早上7时左右,该校一名化工学院的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经过警方初步调查,已排除他杀可能。图:大连理工大学校方表示,事件发生后,学校立即组织专人配合警方和家属处理此事,家长失去了25岁的孩子,学校也失去学生,校方对这样的情况深表惋惜和哀悼。14日,一个名叫"红烧土豆叶"的账号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疑似死者生前账号。他的账号中只有1条动态,6张图片,1个定位和2个字"再见",发布时间为10月13日凌晨2点。图:"遗书"配图当时他的定位就在大连理工西部校区的化工实验楼,其中5张图片里满满的都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话,另外1张是一根长麻绳挂在铁架子上的照片。红烧土豆叶说自己是化学工程专业专硕3年级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自己的实验数据、论文都出现了问题,疫情后回到学校,他们在宿舍里隔离开了线上组会,组里的老师看了数据后平静地表示:"数据都是没意义的。"虽然对老师的评论不太满意,但红烧土豆叶更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他觉得自己笨、不懂得思考,为了弥补只能将过去一年所做的事情全部推翻重来。图:大连理工大学整个夏天,他为了提高实验效率、赶进度,只能和别人公用实验设备,甚至通宵做实验,但得出的结果并不好。他不知道是实验设备还是自己的脑子、双手出了问题,每次相同条件下得出的数据都是不同的结果,心态一块一块碎落一地。他的脑子里不断指责自己懒、笨、没有用,20多年里受到了家人那么多的关怀,却只养出了一个废物,如果因为数据问题延毕实在太丢人,全国几百万个研究生,也不缺1个废物。他的"遗言"中出现了触目惊心的6个字,"去死吧,那好吧。""遗书"的最后,他感谢看完了这条动态的所有人,他说自己是个内向的人,第一次向别人倾诉了这么多心里话。如果身上有哪个部位可以用,就请都拿走吧。"请把我烧成灰随便埋到哪块土地里,好歹也能为大地植物贡献一点养分。"图:网络图片红烧土豆叶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来生能够变成某家猫咖里的一只猫,如果不可以的话,野猫也行。事发后,网友曝光了红烧土豆叶2014年入学前发布的帖子,他说自己是个南方孩子,没有看过雪,想问问学长学姐大连冬天的雪大不大,但他却在一个没有雪的秋天逝去了。他最后留下的文字里,还带着诙谐幽默的语气,他说自己只是想要来对世界告个别,"一会儿我就准备一挂解千愁了。"图:网络图片因为他说自己最近吃圣女果拉肚子,一名自称他本科同学的网友郑先生称:"我有点恨自己卸载了APP,如果看到了,还能给你打个电话。你现在一定已经是一只小猫咪了,有办法的话记得跟我说一声,我给你带点吃的,一定不带圣女果。"综合官方通报、当事人发文
叶哲,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全国高校青年党员骨干培训示范班学员,“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学员。现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研究生院团工委副书记、航空航天硕士生党支部书记,曾任学生会副主席、社团联合会主席等14项职务。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屈伯川奖学金等17项奖学金及国家、省市、校级各类奖项50余项,获评全国青马“优秀学员”、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25项荣誉称号。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梦想书写青春年华,是他的写照。加权平均分89.94分、专业排名1/29,叶哲以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练就过硬本领。“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最好的成绩”成为他本科四年的一份坚持,也延续到了研究生阶段。在他看来,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比本科生阶段更有专业化的趋向。“面对课程的难点,我会尽可能严谨细致地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叶哲会重点关注数理方程、数值计算等思维跳跃大、知识跨度广的课程,并在课后及时进行针对性复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他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自本科入校,叶哲便萌生了攻读研究生的想法,并为之不断努力。大一学年,他主动加入创新创业学院数模班学习,积极参加数模竞赛,提升论文撰写和编程能力,并获得第25届大连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赛区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Honorable Mention等奖项。自大三起,他组织团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导师带领下完成课题《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的分析与设计》。在专业学习上,他也全力以赴,本科毕业论文以满分的成绩获评“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并被保送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研一期间,叶哲修完全部课程,必修归一加权92.38,位列专业第1。“研究要立足工程,解决实际问题”,导师的教导成为叶哲科研工作的方向指南。依托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叶哲将专业学习聚焦于“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控制”方向,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刚柔耦合姿态动力学模型,提出时变LQR控制方法,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2019年8月,叶哲参加2019年中国力学大会,在“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分会场做了题为《空间太阳能电站姿态时变LQR控制》的科研报告。会后,他进一步开展研究,科研成果被2020年国际宇航大会成功接收。此外,叶哲的硕士开题报告获评优秀,课题研究致力于解决空间大型结构多系统耦合、高精度控制中的卡脖子难题,立志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建设航天强国。梅香扑鼻,却历经苦寒,叶哲也曾遭遇困难。“在研究的过程中,复杂繁琐的公式推导要确保精准,并根据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完成数值仿真。在疫情期间,查阅资料困难、仿真效果达不到预期等困难经常让我陷入瓶颈。”叶哲积极与导师沟通交流,认真钻研资料,使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决。除了扎实的学习功底和丰富的科研经历,叶哲在思想上守正笃实,努力筑牢信仰之基。他曾参加2019年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先后赴北京、河南新乡、山东济南参加理论学习,感悟颇丰。在他看来,信仰的确立首先要靠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一开始确实是枯燥的,但真正学进去了就会有乐趣、有味道。”从“了解”到“认知”再到“认同”,他认为青年应该不断通过理论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循序渐进地形成真挚的情感认同、深刻的思想认同和持久的信仰认同。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叶哲于2017年暑假远赴青海进行为期20天的短期支教,在扶贫一线用知识为百余名孩童指明方向。在支教后,叶哲继续躬耕实践,组织公益社团策划公益周,为庄河白血病双胞胎募集善款贡献爱心;开展“暖衣暖心,温暖同行”爱心捐衣活动,募捐衣物20箱,近800余件,得到大连市妇联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叶哲作为嘉宾参与“领航计划”、“头雁讲堂”、学部团校,开展理论宣讲、专题团课10余次,用自己的行动爱国爱校,做青年引路人。2019年6月20日,叶哲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并在研究生阶段先后担任学部党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负责学部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负责党员发展工作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思想建党”的重要性。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方面,叶哲同样身体力行。“更好地服务集体和社会”是他参加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初心。在本科期间,他连续三年参与高校科学营的活动组织筹备过程,有第一次独挑大梁的不安,也有看到同学们的笑容而满心欢喜的时刻。研究生期间,在结束全国青马工程的学习后,叶哲回到校团委继续负责青马工程相关工作,把全国的经验带回学校,组织遴选我校第十四期青马工程学员,开展青马工程集中理论学习。疫情期间,叶哲依然很忙:挖掘线上优势,打造“时代强音”青年云端思想交流平台,开展“时代强音”7期,组织开展青年文学艺术奖“战疫情”专栏,鼓励青年学子运用自身所长展现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心。返校后,他加入研究生校园管理工作组,严格落实“日通告、周报告”的相关规定。在大连两次疫情反弹期间,他始终战斗在防疫一线,组织2次、协助完成超过2万名在校师生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兼顾学习、科研和社会工作,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叶哲认为:“首先,要明确三者的关系,即以学习、科研为主,社会工作为辅,在不断协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叶哲会为自己制定科研目标和工作规划,进而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自身的能力调整原有的计划。此外,他也会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无论是科研还是工作,任务分工是团队合作中重要的一环,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出团队中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同时,阶段性总结能让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下一阶段的目标并更好地发力。这是叶哲平衡学习、科研和社会工作的方法。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规划未来、甚至创造历史。在面临困难时克服畏惧,在面临选择时站稳立场,在遭遇挑战时勇于应战,叶哲将继续用行动书写时代青年的人生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文字作者 | 胡景璐 刘艳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编辑排版 | 任亭钰责任编辑 | 周学飞 任亭钰
大连理工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时还是国家“985工程”、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能考上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的学生,不说是出类拔萃,至少不是普通人。什么事情,能让一个在大好年华本应有美好前途的研究生,在伤心绝望之际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呢?我看了这个孩子写在微博里的遗书。以下是摘抄的遗书的内容,发布时间是半夜12:53,我分析了一下,总结了几个原因,不一定对,仅做参考,希望以后类似的事情能够少一些发生。第一,就业的压力。微博上遗书这样写的:“大家好,我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专硕三年级学生,导师是Z老师。我的研究课题是……啊,别走嘛我不是来进行答辩的啦(笑哭.jpg)只是想来告个别,待会我就准备一挂解千愁了。”他将死说得这样轻松,“一挂解千愁,”读到这里丝毫读不出他的悲伤,给人的感觉确实诙谐。接下来看,他说: “今年真是糟糕的一年呢,国际国内都鸡飞蛋打的,想当初为了逃避找工作考了研究生,结果刚考上贸易战就开打,就业形势一下严峻了起来……”,这里看到他的压力之一,就业的压力。这个压力从他本科毕业开始就存在了,一直压了他三年,但是到底就业如何之难呢?他投了多少简历,面试了几次,又被拒了几次呢?从遗书里看不出来,他也没有说,就业的压力,来自网上以及周围人的说法,更多的是来自他内心的想象,而任何困难,都可以经过想象无限扩大的,哎,应该去社会上看看,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猜测,他可能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害怕失败,拒绝失败。根据人的性格类型划分,有四种——完美型、活泼型、力量型、和平型。他应该属于完美型,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认真,追求完美,同时兼有和平型的特质,不愿意打扰别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这样的人最容易抑郁。第二,毕业的压力。研究生期间,很少得到老师的指导,可能无法顺利毕业。我看到他后头接着说:“然后我还想起刚考上之后没多久,……第一次跟Z老师见面他把煤化工行业的上下五千年都给我讲了一遍,讲到一半我肚子也不舒服,精神也快绷不住了,……之后每次找他,哪怕是问个小问题,都有可能让我坐在沙发上听他讲半天行业背景,从此我十分不乐意去找他商量事情。这三年过得,额,过得挺快的,体会到了给研究生讲课的老师授课质量差到了酸奶没吃完放垃圾桶里一周的地步。”后头还写到了“我们组一直要求很宽松,以前连组会都不开,除了每年年末老师请我们吃一顿饭,年中夏天带我们跟当届毕业生一起出去玩一次之外,并不怎么主动眼我们见面。“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如果去找组里的老师问问题的话,经常得到这个回答。”也就是说,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长,几乎全靠自己摸索,全靠自学,看文献、做实验,老师不帮忙学生,不给学生答疑解惑。现在要毕业了,学生拿不出实质性成果,H老师却一下子提出了高要求,再加上我马上分享的第三个条件限制,学生一下子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现状,无力挣扎,无助透顶。第三,实验设备不给力,无法出正确的实验数据,没办法写出论文。孩子在遗书里写道:“我就跟我那台如同祖宗一般的实验设备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交流,每次做实验前我都要先祈祷一下待会它可干万要一直正常工作,你能想象一台普通的实验设备正常工作的概率居然不超过三分之一? 我差点都把佛祖保佑几个字刻在它上面了。谢天谢地,它终于在今年1月份,我催了好几回组里的H老师后,算是修好了。……行吧,过去一年做的一切推翻重来。夏天,拼了命地赶进度,还得跟其他人共用一些设备,于是为了提高使用效率,我把白天让给了别人,晚上通宵了好几次做实验,期望着赶紧做完,……然后就是不断地,不断地做无用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模一样的条件,每一次居然都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趴在电脑前看着自己的数据,感受着自己的心态一块一块碎落下来。看着我的实验设备,然后看了看自己的手,不知道是哪一个出了毛病,或许是脑子也说不定。”老师要求发论文才能毕业,可是要把做了一年的实验推翻重来,设备完全不给力,孩子就绝望了,觉得猴年马月都无法完成这个实验,无法完成毕业论文。你要知道,很多事情都会有变化的,电脑也可以换成新的。设备不给力,这种情况我听一个朋友说到过,他刚到新入职的学校上班时,每天早上开电脑,半个小时都无法开机,台式机用了6年都没报废,等了足足一年才拿到新电脑。什么原因?经费紧张?才不是,报废要有人提需求,谁愿意提,不是给自己找活儿干?申请新电脑要落实到个人名下,你没有来上班,谁帮你申请?等你来上班,今年没有这个预算,只有等明年。据说他自带电脑上班很长时间。第四,缺少人生阅历和挫折教育,导致孩子轻易有抑郁倾向。“我看着自己的数据,除了绝望还是绝望。可能是我太笨了,可能是我太懒了,也可能那几台设备不足以完成我的课题。总之,以前我们组还没出现过无法按时毕业的,为了不打破这个优良传统,那我消失好了。正好国家今年正为了就业问题犯愁,我就不给国家添麻烦了,我想我这样的人也没有资格加入公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务。”建议工科的学生多读些文学名著和名人传记,《基督山伯爵》里,唐泰斯在被冤入狱,打入地牢,极端失望的时候,也曾想过如何自杀,但他坚持下来了,坚持挺过暗无天日的十几年岁月。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他这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甚至在海南,连住的屋子都没有,就自己搭竹屋,依然乐观。第五,家人不要一味指责孩子,一味要求听话的孩子向自身找原因。他生前不住地幻想一个场景,应该是幻想跟家人的对话:“不对啦,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那就是你笨,懒,没用。这二十几年家里人给你这么多关怀,结果养了一个废物出来。”“那……咋办”“你这样下去肯定延毕了,真丢人,几百万研究生,不缺你这么一个废物,去死吧。”从中可以看出,家人对他缺少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家长确定自己的孩子不是顽皮淘气的孩子,就不要对他有太多苛责,有些时候,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就够了。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是最好的避难港湾。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如果家人能透露给孩子信息,延毕就延毕,大不了用本科学历找工作,人家没有考上大学的还不是一样工作?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挑担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我看到这句:“如果我身上还有哪个部位能用的,都拿走吧。请把我烧成灰随便埋到哪块地里,好歹能贡献点养分。”不由得泪目了。这是一个好孩子,想为社会贡献力量,却觉得无能为力遇到困难的孩子,可是,这样的结局,太遗憾了。年轻的孩子们,你们应该看透生活的本质,越早看清,对自己的人生越有好处。人生实苦,很多人都像河里的一片叶子,随波逐流,身不由己。人生有很多不如意,当你想不开的时候,不妨把一切困难交给时间,停下手中的工作,到大自然中透透气,换换脑子,总也想不通的问题,如果不能在长者或朋友那里找到答案,干脆不想。人越是有执念的时候,越容易想不开,以至于钻进死胡同里,走不出来。你要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真的,时间会让我们看到一切美好的东西,我们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学会等待,真的,当年无法努力的时候,请学会等待。写到这里,希望更多人能快乐活着。
叶哲,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全国高校青年党员骨干培训示范班学员,“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学员。现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研究生院团工委副书记、航空航天硕士生党支部书记,曾任学生会副主席、社团联合会主席等14项职务。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屈伯川奖学金等17项奖学金及国家、省市、校级各类奖项50余项,获评全国青马“优秀学员”、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25项荣誉称号。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梦想书写青春年华,是他的写照。加权平均分89.94分、专业排名1/29,叶哲以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练就过硬本领。“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最好的成绩”成为他本科四年的一份坚持,也延续到了研究生阶段。在他看来,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比本科生阶段更有专业化的趋向。“面对课程的难点,我会尽可能严谨细致地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叶哲会重点关注数理方程、数值计算等思维跳跃大、知识跨度广的课程,并在课后及时进行针对性复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他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自本科入校,叶哲便萌生了攻读研究生的想法,并为之不断努力。大一学年,他主动加入创新创业学院数模班学习,积极参加数模竞赛,提升论文撰写和编程能力,并获得第25届大连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赛区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Honorable Mention等奖项。自大三起,他组织团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导师带领下完成课题《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的分析与设计》。在专业学习上,他也全力以赴,本科毕业论文以满分的成绩获评“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并被保送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研一期间,叶哲修完全部课程,必修归一加权92.38,位列专业第1。“研究要立足工程,解决实际问题”,导师的教导成为叶哲科研工作的方向指南。依托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叶哲将专业学习聚焦于“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控制”方向,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刚柔耦合姿态动力学模型,提出时变LQR控制方法,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2019年8月,叶哲参加2019年中国力学大会,在“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分会场做了题为《空间太阳能电站姿态时变LQR控制》的科研报告。会后,他进一步开展研究,科研成果被2020年国际宇航大会成功接收。此外,叶哲的硕士开题报告获评优秀,课题研究致力于解决空间大型结构多系统耦合、高精度控制中的卡脖子难题,立志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建设航天强国。梅香扑鼻,却历经苦寒,叶哲也曾遭遇困难。“在研究的过程中,复杂繁琐的公式推导要确保精准,并根据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完成数值仿真。在疫情期间,查阅资料困难、仿真效果达不到预期等困难经常让我陷入瓶颈。”叶哲积极与导师沟通交流,认真钻研资料,使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决。除了扎实的学习功底和丰富的科研经历,叶哲在思想上守正笃实,努力筑牢信仰之基。他曾参加2019年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先后赴北京、河南新乡、山东济南参加理论学习,感悟颇丰。在他看来,信仰的确立首先要靠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一开始确实是枯燥的,但真正学进去了就会有乐趣、有味道。”从“了解”到“认知”再到“认同”,他认为青年应该不断通过理论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循序渐进地形成真挚的情感认同、深刻的思想认同和持久的信仰认同。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叶哲于2017年暑假远赴青海进行为期20天的短期支教,在扶贫一线用知识为百余名孩童指明方向。在支教后,叶哲继续躬耕实践,组织公益社团策划公益周,为庄河白血病双胞胎募集善款贡献爱心;开展“暖衣暖心,温暖同行”爱心捐衣活动,募捐衣物20箱,近800余件,得到大连市妇联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叶哲作为嘉宾参与“领航计划”、“头雁讲堂”、学部团校,开展理论宣讲、专题团课10余次,用自己的行动爱国爱校,做青年引路人。2019年6月20日,叶哲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并在研究生阶段先后担任学部党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负责学部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负责党员发展工作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思想建党”的重要性。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方面,叶哲同样身体力行。“更好地服务集体和社会”是他参加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初心。在本科期间,他连续三年参与高校科学营的活动组织筹备过程,有第一次独挑大梁的不安,也有看到同学们的笑容而满心欢喜的时刻。研究生期间,在结束全国青马工程的学习后,叶哲回到校团委继续负责青马工程相关工作,把全国的经验带回学校,组织遴选我校第十四期青马工程学员,开展青马工程集中理论学习。疫情期间,叶哲依然很忙:挖掘线上优势,打造“时代强音”青年云端思想交流平台,开展“时代强音”7期,组织开展青年文学艺术奖“战疫情”专栏,鼓励青年学子运用自身所长展现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心。返校后,他加入研究生校园管理工作组,严格落实“日通告、周报告”的相关规定。在大连两次疫情反弹期间,他始终战斗在防疫一线,组织2次、协助完成超过2万名在校师生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兼顾学习、科研和社会工作,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叶哲认为:“首先,要明确三者的关系,即以学习、科研为主,社会工作为辅,在不断协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叶哲会为自己制定科研目标和工作规划,进而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自身的能力调整原有的计划。此外,他也会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无论是科研还是工作,任务分工是团队合作中重要的一环,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出团队中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同时,阶段性总结能让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下一阶段的目标并更好地发力。这是叶哲平衡学习、科研和社会工作的方法。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规划未来、甚至创造历史。在面临困难时克服畏惧,在面临选择时站稳立场,在遭遇挑战时勇于应战,叶哲将继续用行动书写时代青年的人生篇章!内容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平台文字作者:胡景璐 刘艳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编辑:张杭晓校对:白书彬责任编辑:周学飞 任亭钰
如今,考研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无数大学生正在废寝忘食地准备着考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在当前就业压力比较严峻的形势下,选择考研确实是一个还不错的决定。然而,今天大连理工大学发布的一则通知,则给很多正在备考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们泼了一盆冷水,这则通知的具体内容如下: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一名研三学生,在10月13日早上7点被发现在实验室内身亡。根据有关部门的科学研判,该研究生属于自杀身亡。消息一经发布,很快便登上了各大热搜榜。这不是第一次发生研究生自杀身亡的事情,当然,也绝非最后一次。人们又一次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生这一群体上,在外行人看来,研究生的生活应该是很闲逸的,甚至比读本科要潇洒痛快。他们甚至认为,只要考生了研究生,一切都成功了。其实,这样的看法是大错特错的!考生研究生之后,压力会变得更大,除了要学习繁重和深奥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深入地研究自己主攻的领域,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呆在实验室里搜集各种数据。除此之外,还有导师布置的各种研究课题,最后还有十分难写的研究生论文。每一项任务,都如同一座大山般压在研究生的身上,等待着他们去完成。所以,研究生绝非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容易。我们再回归到“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实验室自杀身亡”这件事上,首选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内重点大学,是985、211工程建设高校,是名副其实的名牌大学,也是理科生们梦寐以求的大学。能够考入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都是佼佼者,学习成绩十分优异,而要想成为该校的研究生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这位已经去世的研究生一定是一位很优秀的人。想必,他为了考大连理工大学必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却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离开了这个精彩的世界,着实令人惋惜。不过,当看到他发布到网上的遗书后,内容更是让人心碎!和他的遗书一起发布的还有一副配图,图片是一根粗麻绳!有的网友表示:虽然是遗书,内容也充满了对自己和现实的不满,但竟诙谐幽默,甚至有些地方还很轻松调侃,这更加让人心痛。这么一个内心善良,对生活并没有完全绝望的年轻学子,如果有人能及时发现他的精神状态,能在他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能给他一点帮助,但是没有如果。这个年轻的孩子就这么去了,痛惜晚矣。也有网友认为:很多人的性格有双重性,表面看着开朗,实际内心很孤独,不开心的事放在心里,并不是表面开起来那么开心,内心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还有一些网友替他的父母感到伤心:太钻牛角尖,能攻读到研究生的阶段,自己就要学会自我减压——通俗一点就是:兴趣要广泛,不能只有学术研究,而没有情感寄托的空间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应对挑战和压力的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这样的的学历,不会变通,到头来受伤最大的仍然是自己的父母!还有也对不起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实在是得不偿失啊!每个人能够承受压力的范围不同,自然会因为不同程度的事导致自身的精神崩溃,这件事的发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在这位学生的遗书中,我们可以看见的是教师的不作为,教育资源的缺乏。教师只看成绩,不提供任何作为老师应该提供的教学和帮助,当学生无法完成时只会对其进行精神打压。这些行为都是合理的吗?假如面对这样的事件,人们能做的只有事不关己的冷漠,那么许多类似的情况只会持续发生而无法得到解决,你今天的冷漠迟早会伤害到明天的自己。
当今社会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时代会有许多过不去的坎,如果不加以引导和鼓励,一个孩子有可能毁于一旦,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越来越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功,便一味的逼迫他们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孩子的学习不是生活的一切,除了学习孩子还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应该各方面全面发展,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的,马云高考三次才成功,成功与否在出生的那一刻都已经被注定了,正所谓命运天注定。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身亡,遗书曝光:接受自己的平庸到底有多难?在教育孩子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过多地对其进行要求,每个孩子不管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他们都会在背后默默努力过,他们不是不想努力变好,而是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学习上遇到磨难,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使他对生活丧失了信心,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导师的教学质量不佳,实验设备三天两头的出错,疫情消耗了大半年时光,实验数据一次又一次被导师打回来,这使他自己对生活丧失了信心。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天之骄子,大好年华,他比一般人的起点高很多,但是他因为内向,没有向别人诉说自己的心事,将所有的一切全藏于心底,不告诉任何人,最后当他选择把所有的一切都说出来的时候已经晚了,他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进行交流,积极关注其内心世界,多给其精神上以引导,让他能够更好的敞开心扉,当他把所有的一切都说出来的时候,他就不会因为苦恼而选择一条不归路。父母不应该对孩子有超级高的期待,当你有所期待的时候你应该做好好的陪伴和关心,不要过多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做的更好,多给其精神上的支持。学校应该多给其开展心理课程,积极去关心孩子的生活,让他们不会因为没有得到关心和照顾而忽略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健康超过了一切,学生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进行关注,积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不要过度的反驳学生,在反驳几次之后要给其一部分鼓励,让其不要失去信心,多给其鼓励。学校应该多检查检查学校的设备,当设备损坏时就及时修缮,让其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足够好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学习,他们才能有一个好的学习。学习环境的好坏和学习有一部分关系,所说苦难出英雄,磨难成就有才人,但是这只是一部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经受不了磨难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现在的社会现象是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一直逼迫着他们,上各种补习班。但是这样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家长为孩子思考过吗?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每个人都说成年人的压力很大,有谁为孩子考虑过。他们弱小的身体,单位数的年纪应该拥有的是美好的童年,而不是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每天在学校,补习班之间来回徘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想休息,一摞又一摞的作业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现在的孩子成了家长的攀比对象,基本全部的父母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孩子的成绩。“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导致很多孩子患上了心理疾病。我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吗?这种做法是对的吗?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的时光是最美好的,上了幼儿园之后就丧失了童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一直生活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之后,还要面临工作。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生活中。他们真的快乐吗?他们有过快乐吗?有谁为他们着想过吗?在家长的眼中,吃饱穿暖就是对他们好。但是家长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的心理。都只给了孩子物质上的幸福,却没有给他们精神上的幸福。这样下去,与孩子心灵上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总结:当代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要,家长应该积极去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多给予其心灵以关怀,不要过多地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多给孩子心灵的关怀,学校也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健康,孩子的心灵和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大连理科生因为没有人关心和关照,最终致使其走上了不归路,如果有人给他一定的关心那他或许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最近两天里面,关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里面自缢的事情,在网络那得沸沸扬扬,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果只是因为学生自身单纯的心理问题,才酿成这样的悲剧,可能大家只是会惋惜,但是事实并非此如此。这位在大连理工大学就读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离开人间的时候,曾在自己的个人账号上面发表过一篇“遗书”。从这份遗书里面,我们看到这位研究生是经历过多次的打击,内心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有兴趣的网友,不妨先看看。看完遗书的内容,相信大家都觉得这位研究生最终选择自缢,可以说是有诸多的因素共同造成。首先我们来说这位研究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实可能会比别人弱,家庭教育方面可能也没有做好。导致这位研究生没有那么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没有乐观开朗的性格。但是抛开这些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还有家庭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回顾2015年到2020年之间,我们似乎会感觉到每年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大连理工大学这位学生的悲剧一直都是在重演。从当年中科大博士研究生跳河,到2020年初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选择跳楼,再到今年五月份中国传媒大学年仅26岁的黄静怡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研究生都是在重点大学就读,都是家里面的希望。原本以为能够拥有研究生学历,将来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可都没有想到,这些研究生都没有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天。这些悲剧似乎每年都会上演,每次我们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都只是悲愤,却又无能为力。隔一段时间,我们又会逐渐淡忘,直到被其他它的新闻所吸引。有时候大家都会在想,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悲剧不断上演?为什么不能够有效地阻止?如果真要刨根问底,把这一切都理解清楚,我们就需要对我国的研究生制度进行分析。首先是我国研究生的背景情况,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就缺少高端类型的人才。所以各类高校都不断扩招研究生,这就导致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在短短的数十年里面,就达到全世界第一。虽然我们研究生的数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在质量方面却没有达到世界级的标准。比如很多学校为了招收更多的研究生,是的。很多的年轻教师都破格被提升为导师,也有很多没有具备相应实力的老师,都可以带研究生。当质量参差不齐的教师都能够带研究生,成为所谓的导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想象,这里面必然就会有很多师德以及实力都不行的导师。所以经常也会出现导师压榨研究生的现象,很多研究生像是给导师打工,并且称导师为“老板”。另一个方面,许多的导师都要带数十个研究生,精力方面也会有所不足。比如在做实验或者是写论文方面,不能够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也不能够为学生作参考。这样学生就会非常的迷茫,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当研究生需要写小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时候,就会感到压力非常的大。如果没能能够顺利通过答辩,可能还要延迟毕业,这一点很多研究生都无法承受。最后,我们的研究生制度也有存在很多的弊端。最直接的弊端就是导师能够影响到研究生的毕业。无论这个学生最终是否完成毕业论文或者是否拥有研究结果,最终都是需要经过导师的同意。没有导师的签字,研究生就很难毕业。在这样的指挥棒下,研究生只能够容忍,即使导师有做出出格的事情,学生也不敢反抗。这些因素都使得现在的研究生变得很脆弱,所以现在很多的研究生都说是否能够顺利毕业,主要看导师的人品。这句话虽然很无奈,但也十分的现实。如果我们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完善或者改变,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的悲剧,可能还会继续上演。
昨天晚上看完电影在回宿舍的路上,一辆车从我旁边开过略微快了一点点(我觉得也不快),一位保安就跑过来大声训斥这辆车,让他在学校开慢点。今天下午,就从同学口中听说该校副校长在校内超速驾驶,撞死了一名研究生。这让我突然想起来昨天晚上的事,倍感温暖。 可是在院校内开车的司机。感觉一直在和学生们较劲。去化工实验楼的那条路上经常碰见车子,不过每次都是让我先过去,学校好像有校内“车让人”的要求。 前天去大超旁边的水果店买东西,正好有一辆货车从水果店前的那条斜坡下来,(应该是给食堂送货的)我停下脚步靠到一边,货车也停下来了,貌似让我先过去,我过去之后它果然继续往前开了。最近学校的车好像的确多了起来,连五食堂门口都划停车位了,每天都好几辆车停在那里,不过那可是斜坡啊,学校很多地方也都是斜坡,如果再加上下雪,感觉也是很危险的。 就我自己看到的,学校已经做得不错了,除非限制车辆校内同行,不然安全隐患始终是存在的。或者多安装点抓拍系统,直接与老师考核挂钩,超速一次即失去评奖评优资格我开始以为这个车祸是假的,没想到是真的,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在院校内来开车的司机、尊重学生,是一件很难的事吗?现在就算在校外的司机都知道礼让行人,不让会扣分,在学校里怎么就没有这么的法规那?非常可惜,也很令人震惊,尤其是这是一个教师在校园内超速,这种事应该是绝对能避免的。 从微博看,前天出的事,当天父母赶到。首先,“车速70”和“大工副校长”两个点就是谣言,“车速70”,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在这种雪天开到七十真可以起飞了,谣言都违背了物理常识;“大工副校长”,微博发文的大V是有多损啊,真是怕煽动不了学生对学校的敌意,一定要加上副校长这么一个头衔,将校领导和学生对立起来,我找来找去,找到了二十年前这个邹教授做过校长助理,然后去了工业大学当校长,现在也就是一普通的教授,拿这两点说事,真是又蠢又坏。其次,12月30号的雪是我在大工生活五年见过的能排近前三的大雪,当天气温零下十三度是我在大工五年遇到过最冷的天气,学校声明里表述路况不好,这是客观事实,可还是有人在用阴谋论解读是推卸责任。任何结论是要有证据支撑的,我现在很想看当时的监控视频,如果超速或者其他违法行为坐实,根据法律法规国家会对肇事司机作出应有判罚,我们完全有理由质疑学校对超速行为缺乏监管,要求给离开的女生一个交代,但我们要讲证据,不要听之信之,轻易被人煽动。我对邹积岩老师这人没什么印象,查了一下,2010年之前的确在大工当过副校长,后来去了工大当校长,就不再当大工副校长了,但还在这边当教授的样子,所以关于他的身份方面的阴谋论其实没必要,的确不是现任副校长。 反正就等监控录像和警方调查结果,该怎么判怎么判吧。 我们不信谣不传谣,但我们会盯着,死死盯着,直到看见逝去的同学得到一个合理的说法。最后,希望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相关责任人。教授、博导、前校长等头衔都不是让责任人减轻甚至逃脱处罚的借口。也希望学校以后能加强学校内部私家车的管理。再说说学姐吧。很优秀很好的一个人,真的很可爱的一位姐姐,她对大工感情很深,一直也很爱大工。听到消息的时候我人在宿舍,正在和PPT作斗争,室友回来告诉我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是谣言,确实大工这下半年谣言多得飞起,直到另一个室友把照片传给了我。说实话我当时脑子都是懵的。这几天大家都过得很烦躁,学校封了,疫情在外面蔓延,期末临近,每个人都热切地期盼2021,但谁又能想到一个美丽的灵魂会凋谢在2020的冰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