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连理工一研究生自缢身亡!遗书曝光:夜里醒来,都是梦碎的声音持戒

大连理工一研究生自缢身亡!遗书曝光:夜里醒来,都是梦碎的声音

大家都知道大学生的人数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就拿2020年来说,今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就高达八百多万人,大学生虽然没有到遍地都是的程度,但是现在大学生的含金量也是有所下降了,所以在每年就有很多的人想要自己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就打算考研,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考上研之后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就万事大吉了。你可能觉得的考研就已经非常难了,但是等你在就读研究生之后,你会发现读研会比考研难上百倍。而且没有读过研究生的人根本就想象不到读研的压力有多大,如果你碰上一个非常好的老师的话那么其实你相对来说的日子还会好过一点,一旦赶上你的运气不好,你碰上了一个品行不怎么好的导师,那么你的研究生肯定是不好读的,估计在你刚就读研究生之后,就要开始担心自己到底能不能顺利毕业,或者会不会延期毕业的问题了。只有读研的人才可以切身体会,读研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有很多的学生会经常熬夜做实验,毫不夸张的说,读研的人的工作强度要比一些已经工作人的强度还要大,所以看到这大家应该知道研究生有多大压力了吧。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也是慢慢的从网络上知道一些事情,比如在最近几年,已经出了好几起研究生扛不住压力而选择极端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在今年九月份秋季学期开学之后,南京大学就有一个研究生跳楼了,但是这件事情还没有过去多久,大连理工大学又有一位学生自缢身亡了,看了其遗书的内容,我们大家不禁感到痛心和惋惜,毕竟这都已经读到研究生三年级,眼看着就要毕业了。这名研三的学生在自缢身亡之前,在网络上发布了自己写的遗书,而这篇遗书也是给我们大家有很大的触动,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名学生是一个比较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在遗书里面还不忘给大家来点幽默。那么遗书的大概内容主要表达的是,自己的导师授课的水平比较差,而且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实验,但是得到数据之后还是不符合要求,拿到实验数据给导师去看,导师说都是没有意义的数据,然后向导师请教,导师就让他多去查查文献,去问问其他人是怎么来做的。但是可能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是还是没有得到回报,自己也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就觉得自己可能是一个没用的人,在加上自己已经是研究生三年级了,而自己所在的组以前没有延迟毕业的现象发生,自己非常有可能成为组内第一个延迟毕业的学生,所以种种压力接踵而至,导致自己选择极端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其实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是非常痛心的,要知道大连理工大学是我国的重点985大学,是很多学子的梦想学府,而能考上985大学的研究生,这名学生该是多么优秀啊,但是目前这样优秀的人才却自缢身亡,真的让人惋惜。我还在网上看到了这名学生在2014年的时候,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消息,2014年也是他高考的那一年,准备进入到大学生活,那个时候他是充满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好奇,当看到这个帖子,我的眼泪真的就是止不住的留下来了,而在他在写遗书的时候还不忘和大家开的玩笑,真的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竟然会自缢身亡。其实我们还可以在遗书中了解到,他想表达的大概意思就是导师授课水平太差,而在很多高校中这样的却不是个例,有很多导师就是在学校里面挂个名,然后自己一直忙碌于自己的公司事情,让学生免费给公司打工,而且也是无暇指导学生的论文,一直让学生自己去查文献,自己去摸索。笔者觉得这样的导师是没有资格在留在学校里面误人子弟的。

三日三夜

大连理工大学自杀研究生,其实处在一个有毒性的环境

10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红烧土豆叶”在微博发了一封遗书,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次似乎没有狗血的导师压榨,但通篇下来,是满满的无力感:1)老师授课质量差到了酸奶没吃完放垃圾桶里一周的地步;2)“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如果去找组里的老师问问题的话,经常得到这个回答;3)一台普通的实验设备正常工作的概率居然不超过三分之一;4)照着老师的要求,按文献做实验,结果老师认为实验数据都没有意义;5)一遍又一遍地做无用功……虽然没有压榨,但麻木不仁的导师,没有对学生起码的关心,更没有一点点传道授业的样子,这何尝不是一种冷暴力?在“红烧土豆叶”的遗书中,可见他次次求助老师,却总是同样的冷淡的敷衍。疼痛锥心,却也鸡零狗碎诉说不出一个名堂来,“土豆烧红叶”便如此被磨灭了许多自信与志气。这种自信与志气的磨灭,是“红烧土豆叶”在学业中所有琐碎与无望日积月累的结果:他的疑问是否被解答,导师如何敷衍他,实验设备为何一再出错……所有这些,都让“红烧土豆叶”的求学环境充满失望、自责,而且造成“尖角效应"。“尖角”指魔鬼头顶的角,指一个人在搞砸一件事之后,别人总会先入为主地以负面态度看待他。事实上,在“红烧土豆叶”遗书中,也证实了老师认为他一次次得出实验数据都没有意义。所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毒害着“红烧土豆叶”的健康,他感到被忽视、被排斥、孤独无助、一无是处。换言之,“红烧土豆叶”其实处在一个有毒性的环境。日常生活就是这样,有时根本不是突然的厄运,而是这种看不见却连呼吸都感困难的环境,赋予一种很具体又很隐约的疼痛,一种很模糊又很长久的难受,想要倾诉却又无法倾诉,这黄连般的苦,忽然有一天,好像就再也支撑不住了……“红烧土豆叶”无疑是责任心极重的学生,为没法按时递交论文自责,为课题组第一个延毕自责,他一直处于内疚自责中;而真正该负责的老师却销声匿迹,这是一种残酷的颠覆。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荆棘接着另一个荆棘,失败的荆棘是具有普遍性且经常会出现的。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往往少了一种豁达,缺乏看淡人生得失的教育。如果“红烧土豆叶”稍微有点吊儿郎当,不把毕设当事儿,不把课题组当事儿,延了又延了,添麻烦了就添麻烦了,找不到工作就回家种地,怎样?我想起了苏东坡的一生,那是北宋的官场,可以说,比赣江十八滩更凶险。苏东坡在官场一贬再贬,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但他自有人生的豁达,在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他除了写书、作诗,又开始酿酒,有诗有酒,他从冲突与悲情中解脱出来。当个人命运的悲剧浩大沉重地降临,他就用无数散碎而具体的快乐把它化于无形。这种人生观值得观瞻。“红烧土豆叶”在信的末尾写下一个愿望:希望下辈子变成某间猫咖里的一只猫吧,野猫也行。其实猫在预感生命的终点将近,便会主动向山野走去,独自走回自然,走向自己的最后归宿,也不给主人留一点点麻烦。关注表姐老K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

禁欲者

大连理工研究生遗书曝光,最抑郁的是一切都没问题,他却依然走了

01 10 月 13 日手机上突然弹出了一条新闻:10月13日凌晨,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在微博留下一封“遗书”后,就悄悄地自杀了。看到他的遗书时,感觉人都要抑郁了。原因不像是之前类似案例中,被导师压榨,忍无可忍之下的举动。而是一切都正常,跟他的同一批的每个人所处的环境都一样。没有导师打压,不近人情,甚至对大家都很宽容。没有逼迫 996,只是因为疫情导致的半年进度延后,但是所有人都面临同样的状况啊。没有不让毕业,要知道之前组都没有出现过无法按时毕业的情况,那么按照传统,导师估计也会帮忙,让他能顺利通过毕业。没有不让考公务员,只是他内心里觉得自己不配。然后,他就这么走了。最让人绝望的莫过于此吧,什么都没有错,结果却依然不尽如人意,无法找到该怪罪的人,那就只能怪罪于自己,甚至剥夺自己的生命。02 别人眼里的好孩子在网上看到他的同学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个做事无比认真努力的人,当年一起跳峰岚,每天四个半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大家都是身心俱疲,所以很珍惜中途休息的时间,但是他为了让自己跳得再好一点,每次休息都在旁边加练,其实他真的已经跳得很好了……他是一个关心朋友,也特别有心的人。他出去旅游,给我们一起跳舞的好多人,手写了明信片寄回了大工。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做到这样珍重友谊的人真的不多了。别人眼中的他是如此的积极阳光,如此的优秀,但是为何他自己看不到呢?也许是因为他把要做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定的太高了,以至于自己无法承受。有一部获得台湾金马奖的电影《阳光普照》就是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驾校教练,母亲是家庭主妇,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阿豪,二儿子叫做阿和。阿豪就是传说中别人口中的孩子,听话懂事,努力学习,成绩优秀。由于没有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然后去参加补习班,准备报考顶尖名校。阿和则是到处惹是生非,影片一开头就是跟混混一起去打架,把被人的手还给砍下来了。害的爸爸也要连带去赔偿别人的钱。有一次有个学员问爸爸,你家里有几个孩子啊?爸爸犹豫了一下,讲只有一个孩子,就是阿豪。然后把阿豪的事迹讲给对方听,带着满满的自豪感。在爸爸心里,宁愿没有阿和这个儿子。结果,后面的剧情急转直下,阿豪自杀了。是那么的突然。就是有一天晚上,阿豪把自己的衣服叠好,然后跑到楼顶,就那么跳了下去。在电影中,曾经用一个寓言故事,来讲阿豪的。司马光砸向水缸之后,水缸破了,但是却没有水来,大家只看到,一个小孩坐在水缸的阴暗处看着缸外。他太累了,他想要找一个地方藏起来。这也对应着电影的名字,阳光普照。但是太阳太大了,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他也受不了了,他只想要找一个有阴影的角落躲起来。背负着家里所有的寄托,所有的目光,他自己内心已经无法承受了。但是他知道他放不下,家里所有人都指望着他,望子成龙,他不能说不,伤他们的心。他只能默默的承受这一切。一直到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世上真的无处可藏了。03 奋斗了,努力了,失败又没啥了不起有一种毒鸡汤叫做,只要你努力,就肯定能成功,如果你没成功,必然是你努力不够。相信大连理工自杀的这个研究生,也会有类似的信念。整个组之前从没有人毕不了业,如果我没毕业,就给导师脸上抹黑了。那又能怎么样呢?是啊,那又能怎么样呢?但是很多优秀的人却从来不会这么想问题,他们会觉得世界都塌了。那么在世界崩塌之前,我要逃避,我要放弃。这样即使失败了,大家也会认为是我自己放弃的,而不是我真的失败了。刘国梁曾经讲,运动员会有一个槛,就是获得金牌以后的心理状态,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变化。一个人获得了金牌,就意味着站在了世界的顶峰,理论上就变成了只有两种路,一种是继续保住金牌,一种是丢掉金牌。而想要保住金牌的压力是极其巨大的,你做任何努力,你总会觉得还是不完美。你所有的注意力,都会盯在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这时候,有的运动员顶不住这种压力,就会主动放弃了。我不参加了,我退役,或者是故意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让自己产生伤痛,这样就可以不上场。这样就不用承受这种压力了。只有经历过这一切,然后心态放平和的运动员,才会持续获胜。这就是一道心理门槛,很多优秀运动员没跨过去,这就是优秀和卓越的区别。在我们看起来是很小的问题,比如实验室里的设备没那么好用,比如疫情导致的实验进度延后等等,但是在大连理工自杀的这个研究生眼里这些都是天大的事情。我这么努力,就应该获得成功的回报。我已经努力到竭尽全力,那么顺利毕业,就应该是自然而然。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想法,这不是现实。现实就是残酷和残忍的。对这一点,感触最深的就是在看电影《至暗时刻》的时候。当时丘吉尔面临一个重大的决策,到底是要向纳粹投降,还是决不投降,抗战到底。里面最令人动容的一个场景,就是丘吉尔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求援。当时,美国还未参战,属于是中立国。丘吉尔低声下气的阐述,现在英国处境非常艰难,需要等到美国的帮助。结果呢,罗斯福推三阻四的拒绝,甚至连英国花钱买的战斗机,美国都不愿意送过来,只能送到国境线上,让英国自己去拉回来。作为观众看的时候,内心也难受极了。真的是太难了。但是,丘吉尔顶住了内部投降派,以及德国巨大军事实力造成的压力,依然坚决不投降,坚决抵抗到底。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告诉我们,这种挫折和压力是无与伦比的,不是那么轻松,不是所有人都能抵挡住的。做决策的那一刻,意味着责任。与残酷的现实斗争到底。片尾曲时大屏幕写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丘吉尔——知道光和光怎么打招呼么?——他们说,在最黑暗的地方见吧。我是李撒欢,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欢迎点赞、转发、收藏、评论。

华封人曰

研究生轻生,高学历也挽救不了脆弱的心,这是谁的错

近日,一则“大连理工大学一研究生自缢身亡”的消息轰动网络。微博里的遗属曝光,令人心痛不已,“来生愿做一只猫”,如此之高学历也挽救不了一个脆弱的心,着实让人惋惜。据悉,这名研三学生,今年25岁,正在准备公务员备考。满篇遗书都是诙谐调侃的语气。从曝光的遗书中发现,4个细节让人不寒而栗:第一他似曾犹豫过。截图到发到网上中间间隔了一个多小时,也许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在针指向2点的时候,下定了决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第二提到了学习。没有得到一个好的指导,忍不住用丢垃圾桶的过期酸奶,来形容老师的授课质量之差。第三目前的困境,“我们组还没出现过不能按时毕业的,那我消失好了。”第四来生做一只猫,无忧无虑,没有太多的压力。也许对有些人来说,成长的环境中容不得失败,所以才让一幕幕悲剧上演。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除了关注成功,还需要关注失败,只有练就一颗柔韧的心,才能百折不挠。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学校教育等等,都将影响到一个人,别让那一根致命的稻草压死了骆驼。逝者安息!#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

下泉

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实验室身亡,谁来拯救孩子们的玻璃心

一位研究生的生命,就一句话简简单单消逝了,实际上心理疾病比普通更加的可怕,因为身体上的任何疾病,都是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愈,但是新生一代,随着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慢慢的这种压力都在往校园转嫁。"你一定要考第一、上清华、上北大。""孩子,加油,爸妈再给你报一个补习班。""同学们,今天寒/暑假咱们XXX补习班开始,这次期末考试的低于60分的必须报名,其他的同学可以考虑报名,老师为你们好。"随着信息大爆炸不断的更替,越来越多的内容开始充斥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的孩子们,不仅每天要应付家长的心意,在学校也要满足老师的意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满足孩子心理的需求,哪怕一个简单的关心。今天看完"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实验室身亡"这个标题,我想起了之前很多起在校孩子们因各种问题最终的结果都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以前人们生活麻木,思想封建,现在有自由,更有爱情,能上学,生活依旧美满,但是生命却开始的消逝。这并不是一次两次,已经很多次,证明一点,孩子们的心理,需要有更多人的去关心,随着计划生育再到二胎政策,我们祖国的未来,缺少了成长的动力。梁启超的少年强说到"故今日之责,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回强"。一位考上研究生的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以算是一个栋梁之材,却因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只能证明一点,孩子的心理一直在压抑,在默默承受不该属于的压力,当真正承受不住的那一刻,只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这是谁给予的压力,让不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承受如此大的压力。网络有一句很火的话,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孩子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刻,身边就没有一个人是没有责任的,周围的环境造就压力的同时,也注定周围的人都是有责任和义务。说到这里,真心的希望家里有孩子的父母,好好开导自己的孩子,带学生的老师,少收点红包,少开点补习班,多关心关心孩子的心理,不仅要教学,也要教做人。我将少年说一段跟大家一起品鉴一下:"故今日之责,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回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答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古有秦皇汉武,赤壁怀古,今有我少年强则国强。每一位少年都是我强国之本,立国之根,根深国强。我们每一位都应该重视他们,只有发自内心的重视和尊重,相信再现秦皇汉武的风采不远矣!

哀乐之来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事件:看清原因后活着才是最应该学习的

教育是国之重器,它不仅传承文化,更在于解惑、明智,让接受教育者更好面向未来,闯出新天地。可是,近些年来,教育领域中不良事件时常发生,特别是高层次教育中,令人惋惜的人与事深深地揪着人心。10月本是举国欢庆的时段,然则大连理工大学研三学生自杀事件却给众多人上了“浓墨重彩”的一课。可以获悉大连理工大学在教育界的分量和地位,按一般规律来说,研三学生已经走过了研究生生涯的大半,只要好好坚持完成毕业论文,该学生的前途很可期。可是,为什么他会在临门一脚时退缩回去呢,更甚至于走了极端,了却生命?那封长长的遗书交代了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因为找工作不理想而选择读研,及在校的诸多细节与心理路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窥探到一二其选择这一步的原因。导师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遗书中介绍导师时,用词很避讳,没有导师的详细情况,可以看出其对导师没有所谓的怀恨在心或是报复,只是相当客观的叙述了事情。通过此描述我们可以得出其导师对待学生或是对待自己导师身份的态度——不作为与乱作为。大体来讲,该导师或是一个喜欢长篇大论的人,或是喜欢以此来吹捧自己的人,所以,在与学生相处时喜欢“赘述”连连,对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却完全漠视了,以至于学生得不到知识上的指点和行为上的指导。于是,论文与实验都靠自己摸索,导致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绩”,被人家轻飘飘的的一句不行就能抹杀了一切。其次,该导师不关注学生的平常生活,一年见学生的次数屈指可数,如此情形下他怎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变化?以至于连学生实验设备得不到满足、心理压力大等事情都无动于衷。从根本上没有履行好一个导师该有的责任与义务,辜负了导师二字。根据导师的界定概念,我们知道导师是教育中的一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其梳理思想、梳理思维,并教育之。总体来说对于学生的成长举足轻重,他们的职责范围也较广,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帮忙指导学业、更好的导师还能够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当然,以上要求是一个好导师能够做到的,大连理工大学该自杀研究生的导师却相形见绌了,对比他的行为,这些标准成了他望尘莫及及忽略的。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他的不作为与乱作为间接的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学校机制不够完善研究生在学校中最为直接的“领导人”是导师,除却导师,研究生院和教秘也是重要的人物,他们在督促导师工作,给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长达三年中,大连理工大学该导师“敷衍式”教学行为和学生实验设备三分之二时间处于“罢工”状态的情形却毫无改善,不得不说他们都是吃白饭的人。学生自身问题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的一切行为最终取决于自己,该自杀学生或是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与压力,但是,最终选择这条极端的路,下狠手的是他自己,就尤其可悲可叹了。遗书中看得出来,他是一个较为温柔的人,文采也挺好。试想要是在进入研究生阶段最初不适应时,他能够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或是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或是休学及时止损,那么一切或将都可以挽回。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最为可贵。他的离去辜负了自生曾经的努力及本可以拥有的未来,同时给亲人、朋友带来的伤害又何其少。世间事都有其原因且繁杂多变,我们人微言轻不能改变环境时,在坚持原则下改变自己是最好的路。最不济时,保留自身,调整方向,放下过往,重新开始,未必不是一个选择。教育有其发展规律,在此过程中的人与事不是尽善尽美的,身在其中者,可以失望,却不能绝望。如果能够贡献出力量改善之是最好不过的事,即使不能,不如“退避三尺”,活着换路而行。

效验

大连理工研究生自缢:我们用尽全力,也只想成为一个普通人

2020年10月13日,大连理工的一名男生在实验室自缢。在离开这个世界前,他在微博发了一篇文章。没有歇斯底里的控诉,没有声泪俱下的怨恨,这个25岁的男孩平静又坦然地描绘着自己的处境和心境,连吐槽都那么温柔,字里行间还有那么一点可爱,甚至幽默。然而,谁能想到这是一封遗书呢?可能最让人不能接受的也是这一点。从他的遗书里,我们没有看到太多暗黑和丑陋的东西。导师没有PUA,父母没有压迫式教育,同学没有暴力……甚至连他遇到的挫折,都太平常了,在很多人眼里甚至都高不可攀。疫情,就业环境差……“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呢?”授课质量差,实验屡次失败……“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但他们都没想过放弃。”人人都觉得他应该知足,人人都能说出一箩筐的道理。但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个男孩懂得的道理,未必比我们少。但只有他自己的内心,有权评价自己过得好不好。他并非不热爱生活。我们从他2014年的帖子,以及同学的留言中得知:他参加舞蹈团,开小卖部卖东西,像所有南方的孩子一样,期待一场大雪。你看,他曾经那么积极乐观,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但这个世界让他失望了。他自己知道,他在人世间很苦。他还不明白,该如何在痛苦的事情中生出希望和热情。遗书里,他写:如果有来生,他想做一间猫咖里的猫。有人说,遗书中写下辈子的,都是对世界还留有幻想的。他不该死。也许再长大一点,他对人生会有新的感悟和认识。但他没机会等到那一天了。“此世不乐,来世就乐吗?”李诞在《笑场》里写。没有人能回答。很多人说,悲剧的根源在于,这个世界总在教我们如何成功,却没有教我们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庸。真的是这样吗?可这个男孩自始至终,都没有想成为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就算他实验成功,顺利毕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不过是成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平庸是人生的常态,我们知道,他也知道。我们拿不了诺贝尔奖,上不了《新闻联播》,没法轻轻松松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也成为不了拯救世界的英雄。我们只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在生活的这条流水线上按照惯性奔跑着。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往何处,应该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人说,不上大学的人不也都好好活着吗?没错,但是他上了这条“流水线”,每一条都有去无回,他没有办法背叛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人生。“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人们总会误以为自己会有很多条路可以走,但实际上你四周有很多看不见的墙,你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有的人挺了过去,有的人走得累了,干脆就不走了。《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思特里克兰德是个平凡的证券经纪人,有富裕美满的家庭,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但他不惜放弃这一切,只身前往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一间又小又破的小屋中饥寒落魄,只为了心中的梦想:画画。画画对于他来说,就像快要溺死的人抓到的最后一只稻草。他在临死之前,终于画出了自己理想的作品,满足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出走之前,人人都觉得他幸福快乐,他却只感到庸俗不堪。出走之后,人人都可怜他唾弃他,他却找到了此生最热爱的事情。毛姆在这本书里说: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是啊,哪怕用尽全力,我们也只能拥有平凡的一生。但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不顾一切去追寻的梦想。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夜深人静,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这么一段时光,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只能忍受冷眼和孤寂。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你感觉不到活着的意义。你不知道应不应该这么为难自己,你一度想要逃离。你感觉自己像一个幽灵,游离在世界之外。你不知道什么才是解脱,于是你想到了死。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每个人都在经历这样的痛苦和纠结,会不会稍微给到你一点安慰?即使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他们也一定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承受煎熬。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连死的权力都没有。如果还想不开,试着和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聊聊吧。也许走到这一步的人,早就把自己隔绝在社会之外了。即便表面一如往昔,看不出任何异常。但还是试试吧。你要相信,比起一个研究生的儿子,你的父母更想要一个活着的儿子。你再坚持几分钟,就能看到朋友约你吃饭跳舞了。如果不想和人交流也没关系,哪怕是沉迷到虚幻的世界中去呢?你要相信,文学作品是真的可以带给人力量的。你看福贵的一生,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到租人田地耕种的佃农。经历了父亲死亡,母亲死亡,女儿变成聋哑人。好不容易光景好了一点,儿子、妻子、女儿、女婿也死了。他只剩下外孙相依为命,可到最后,这个唯一的亲人也死了。即便只剩下自己,他每天依然下田耕地吆喝着牛犁田,嘴里喊着已故亲人的名字。可能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在寻找活着的意义。但活着本身就是意义。再看史铁生,年轻时就双腿瘫痪,后又患上尿毒症。他也想过很多关于生与死的话题,最后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前人好不容易想明白的道理,对我们至少可以有点参考意义吧。实在不行,你也可以学着史铁生,把自己的绝望与不甘吐露给这个世界听。但不是以遗书的方式。这些话不只是说给这几天在互联网上所有写遗书的朋友们听,他们已经看不到了。这些话还要说给自己,以及每一个对这个世界失望过的人。如果觉得自己挺不过去了,也可以把这里当成树洞。或许我们可以彼此治愈。身处深渊之中,也能看到星星。我们得学会与自己和解,学会自我救赎。给自己一次机会,为了做一个普通人拼尽全力吧!“这一生只愿只要平凡快乐,谁说这样不伟大呢?”

一行

大连理工25岁研究生自杀:终于明白学生们为什么热衷出国留学了

大连理工25岁研究生自杀之后:终于明白学生们为何热衷出国留学了#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坐落于大连,985重点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传来了令人悲伤的消息,一名25岁的研三学生在实验室自杀了。他离开这个人世前,写下下辈子的愿望,希望来生能做一只“猫”,快快乐乐的生活,即使仅能活10个年头。遗书撰稿时间是半夜12:52分,发到网上的时间是凌晨2:00,他有过留恋和眷恋,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3年的研究生生活太苦了,人间不值得。遗书中,记录当研究生写毕业论文与其做实验的心酸,以及心态一点点碎掉的过程,让人忍不住吐槽大连理工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设备,这就是全国重点985大学。第一:Z导师废话连篇,空谈行业背景,不切实际。研究生讲课的老师授课质量就如“丢在垃圾桶一周的酸奶”,已经发臭了。第二:论文评审老师敷衍了事,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一句“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便算是对学生论文的指导。第三:学校的设备质量不行,要和其他人共用设备做实验。相同实验,结果却不相同。导师一句“数据无意义”,又打回重做,依然没有指导。此外,Z导师想让学生通过构思专利获得毕业,H导师却给否定了,得让他们发论文。“发个专利就毕业了,太水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并不容易考,但看到大连理工研究生的经历,终于明白学生们为什么热衷出国留学了。首先,学术氛围不强,导师得过且过,对学生指导不认真,能不能毕业,学没学到专业知识,都是靠自己。老师更注重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求学生发论文,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专业度。其次,教学设备、实验设备老旧,浪费太多不必要的时间,以及做无用的“重复实验”。而国外的高校完全没有这样的约束,只要有研究价值,设备是最新的。老师热衷和学生探讨专业知识,一起进步。更重要的是,国外没有论资排辈的风气,只要有能力,25岁也可以担任教授,学术氛围很强。据统计,在2019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出国留学率高达24.6%,大部分人选择去美国工作或者深造。清华大学是国内顶尖高校代表,人才流失率如此之高,也间接说明了国内的环境确实有待改善。同样的专业,大学的毕业论文,做实验都做到我吐了。仪器不行,每天起早贪黑地做实验等数据,还要和别人抢仪器。结果都快做完了,导师和我说一开始就给错了。当时,人差点崩了。每天就是修仪器,缺仪器,等仪器,等排实验,特别是做老师第一个研究生,没设备,没实验室,都是在别人的组下,苟且偷生。研究生生涯最快乐的时候,大概是保研(考研)成功的那一天吧,愿你一路走好!

救民之斗

大连理工研究生实验室自杀,这批研究生们怎么了?

“希望能实现我一个愿望,让我下辈子变成磨间猫咖里的一只猫吧!”——来自大连理工一位自杀研究生的遗书1 10月13日,大连理工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看完整篇遗书,实在太压抑了,可以从中体验到他的无力感!因为疫情,整日通宵的赶进度,但是学校机器的原因,再努力都无完成实验;因为改革,按照传统比他做的更不好的人都毕业了,他也大概率能顺利毕业,但是现在却不行了;主要在他的世界里,没有遇到一个“坏人”,一个可以推卸责任的“坏人”。导师告诉他聊前景,家人无条件的支持;自己也是一个“好人”不能厚着脸皮把不能顺利毕业的原因推给疫情,也不能厚着脸皮辜负所有热的期望。所以才绝望啊!为什么自己是一个好人!遇到的都是好人!最后却是这样!然后,只能选择……自杀!2 近年来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自杀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新闻了。9月19日晚,南京大学一位女博在宿舍跳楼自杀。——坊间传闻是导师掠夺她成果,甚至还把成果给自己老公来享用。9月初,浙大爆出一名女博士在寝室烧炭自杀。——原因是导师把她当作工具人。工具人,顾名思义,就是成了给导师免费干活的工具。听说这名自杀女博士导师日复一日加压,任务量越来越大,一度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8月17日,浙江大学博士生王某蕾的母亲发文,曝光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教授戴飞,在2016-2017年期间多次性骚扰自己的女儿,致其精神抑郁,跳楼自杀。很多人说坚持一下,或者人生都有困难为什么轻易放弃,或是说这些学生心理太脆弱,或是说人生不止一条路之类的话。也有些人会说忍一忍不就好了,很快就毕业了。但你要明白一件事,自杀前的他们也是在忍,如果能继续忍的话,也不会自杀。3 研究生自杀前的背后都经历了什么?首先,硕博士从选导师开始,只要进了硕博的门,不管课题组的环境如何,基本只能认命。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很多理科和工科的研究生会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因为很多老师真的有自己的产业。社会上你可以选择辞职,但是考上的研究生和博士,如果退学,你就没有学历,前期的努力全部白费,如果换导师,还可能面临原来的老板很牛,会在以后的新老板那里给你使绊子,或者老板不放你走的情况。其次就是科研本身的压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想要做某个研究实验,辛苦半年实验却废掉了。不说实验中花掉的时间和精力,就是实验本身的失败给你带来的挫败感也是很难一时消化的。因此他们的自杀,并不是逃避,而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对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做出反抗。但有时候你把人生停在那里你的人生就只是停在那里了,但是活下去才能更好地反抗。

道不可见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网友说出读研不受导师重视的心酸经历

今年的疫情使得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很多同学都把考公考研当作上岸的最好道路。毋容置疑,考上研究生就业前景更加广阔,研究生的毕业平均年薪要比本科要高,而且升职加薪的机会相对更好,所以考研是当今很多人同学的最优选择之一。然而,不管什么道路,残酷的事实是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很难有一帆风顺,昨天网友“红烧土豆叶”在微博爆料称一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了,并且附上了他的遗书。遗书的这种“轻描淡写”更显死者生前的绝望,多次实验得不出想要的结果,害怕无法完成自己的课题从而打破导师这个组“优良传统”。对于这种选择,你怎么看呢?从死者的遗书来看,导师的不重视,实验条件不充足,没有得到有效指导,以及缺乏及时的心理开导是主因。然而,人生可谓无坦途,纵多网友看到这种选择否纷纷表示不应该,很多人也道出自己的艰辛经历,小编认为活着就是最好的故事,人到中年都是一本跌宕起伏的故事集。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确让人惋惜,那么这种的事情是否能避免呢?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考研、读研,我们该如何直面考研中出现的“惨淡”,网上有非常多研究生说出了自己读研的心酸。这位同学表示研一的时候导师都给其他同学安排了任务,唯独忽略了自己,找到不论文方向,很迷茫。这位研二的同学表示导师带的学生太多,即使自己是以第一名成绩考进学校,也得不到重视。然而,也有回过头来看待读研经历的,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往积极的一面去想事情和做事情,争取到就是自己的,争取不到就放手。小编听过长辈的教导:“读书是你一生中痛苦最少最轻的经历。”读书的时候勉励自己,现在回头想想真的是那么一回事。那么读研应该如何面对类似的事情呢?小编认为首先在知识方面,同学们要足够的勤奋,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打得足够扎实。在导师方面,要多去导师办公室和导师交流,让导师了解你的努力和水平,只有导师对你足够了解放心,他才会重视你,给你参与项目的机会。同时,了解导师的个人喜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这一课,是我们的重要人生课程。最后,我们需要的是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不管你性格如何,这两种品质都非常重要。希望正在努力准备考研和正在读研的同学能够不断突破自己!那么,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