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连工业大学公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分专业计划和研究生调剂信息,具体如下:大连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招生计划(后期随调剂情况会有微调)大连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说明1、调剂考生成绩必须达到教育部规定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地区复试基本分数线。2、调剂专业应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原则上统考科目相同,业务课相同或相近。来源: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研招办
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和报考我校的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生:同学们,新春好!健康是“1”,其他是“0”。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部署,2020年春季学期将延期开学,具体开学时间视疫情防控情况另行通知。为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要求,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现就有关安排说明如下:报考大连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各位考生大连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拟于2月10日通过研招网、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系统同步公布(公布时间如有调整另行通知),复试时间将根据疫情变化,按照教育部、辽宁省招考办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另行通知。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学校研究生学院网站、大连工业大学研招办微信的通知公告,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广大研究生与其陪着手机耗电,不如捧着书本充电。在这个不能出门的加长版假期里,希望同学们珍惜光阴,坚持学习和研究,利用好网络平台等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做好文献阅读、资料查找、论文撰写等工作。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应毕业研究生未按期毕业(应2019年毕业)的研究生申请答辩(学位)、学位资格审核、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等相关工作顺延至开学后另行安排。请同学们利用假期继续做好学位论文工作和答辩准备。PS:知网、维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等已经免费向全国注册用户开放。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打赢这场防疫之战,亟需同学们的支持和参与,希望大家掌握防病知识,加强自我防护, 密切保持与培养单位、导师和辅导员的多渠道沟通,及时了解学校相关通知。让我们携起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以饱满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致全体同学和家长的一封信亲爱的同学和家长们:12月15日大连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大连再次进入战时状态!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非常特殊的年终岁尾时期,疫情牵动着每一位工大人的心。学校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做出安排部署,严格加强校园封闭管理,全校师生全力支持、主动配合,顺利完成了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根据大连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指挥部要求,“疫情不结束,学生不离连”。亲爱的同学们,作为堪当国家未来建设重任的热血青年,面对疫情,我们的信仰和情怀要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我们要以行动践行“国之所需,吾志所向”的初心,牺牲小我,严格按照大连市疫情防控统一部署,在校学生目前一律不离开大连,坚决服从学校在封校管理期间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大考”,全体工大人与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展现了“笃行致新”的工大精神,实现了感染确诊“双零”目标,稳住了人心、稳定了校园。此次疫情反复,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再次确保守土有责“不失色”、思想引领“不掉线”、全民抗疫“不落后”、线上教学“不松懈”。请相信,全体老师、辅导员、工作人员和你们在一起,尽一切努力做好大家在校期间的服务保障工作,始终和你们并肩“战斗”!亲爱的同学们,不平凡的一年,成就每一个不平凡的你,也许你们从未如此渴望和一年说再见,但请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亲爱的家长们,学校必将用心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安全,确保他们平安回家。让我们携手并肩、共渡难关,共同筑起坚固的家校防线,为大连疫情防控做出工大人应有的贡献!大连工业大学2020年12月27日来源: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和大连工业大学该怎么选?网友:选它口碑好、有前途这两所学校,都是双非大学,也都是老牌本科大学,同在大连,专业特色各有不同。两校相比,个人认为大连交通大学的就业情况更好一点儿。下面我们根据两校的具体情况,一起来分析下哪一个更好一些。一、大连交通大学。原名大连铁道学院。是创办于1956的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于原铁道部。2000年归地方管理,2004年改名为大连交通大学。于1982年、1984年、1998年分别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现开设本科专业43个,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等4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第四轮学科评估,大连交通大学共有6个学科上榜,最高评级学科为1个B级:机械工程。其他学科评级分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C+、力学C-、环境科学与工程C-、软件工程C、交通运输工程C。这样学科评级结果是比较一般的。大连交通大学的优势在于毕业生的就业。由于他原隶属于铁道部,当年与铁路系统的机车制造企业、铁路局等单位的联系非常紧密,如今仍然保持着这样的关系。铁路系统的相关企业、铁路局等单位每年进驻大连交通大学校招的比较多,而且大连交通大学的一些专业也有明显的铁路特色,所以大连交通大学毕业生进入铁路系统就业的相对比较多。二、大连工业大学。前身是大连轻工业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轻工业学院之一。最早是创建于沈阳的沈阳轻工业学院,原隶属于轻工业部,现由地方管理,2007年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目前学校开设50个专业,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4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大连工业大学共有7个学科上榜,最高学科评级为1个B+:食品科学与工程;其他学科评级为光学工程C-、控制科学与工程C,化学工程与技术C-,纺织科学与工程C,轻工技术与工程B,设计学C+。最高B+学科评级,在双非大学中是比较高的。从学科评级来看,大连工业大学比大连交通大学专业水平更高。特别是大连工业大学的食品、轻工两个专业,水平不低。但由于学科背景不同,大连交通大学在铁路系统的就业优势,使大连交通大学更受考生与家长的追捧。所以,从专业水平上来看,大连工业大学水平更高;从就业情况来看,大连交通大学就业更好。
首先明确的说如果你是艺术生,那是可以来的,大连工业大学的服装设计是不用说的(全国前三)产品设计(全国前五),环境设计也还不错。我本人是产品设计。而且大连工业大学是艺术类重点,在整个东北地区屈指可数。下面来讲一下产品设计,要是真正比的话还是有差距的。另外产品设计引入的是清华的体系,就体系的完整性来讲,还是可以的。产品设计的话,大一大二都是跟着自己的班级上,到了大三会分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玩具设计,文创四个方向,有几个很不错的老师,很负责任,但是也有那种有能力但是不愿意教你,把精力放在外面的老师。学这个专业建议你先学软件,(别指望学校教你,别指望学校教你,别指望学校教你)重要的事情说八遍,门口就有软件班,好好学,犀牛,3d,ps很重要,等你大三大四没有这些技能,你就哭吧先学这些是为了自己可以没事做一做自己的作品集,好赖无所谓,主要是申请进一个老师工作室,老师的工作室就在艺术学院,很方便,在工作室老师是会掏心窝子教你的,为什么?因为他指望你给他当苦力,他接活,你做,他挣钱,你没有,不过无所谓,你本事学到了,怕挣不到钱?所以进工作室很有必要的,而且你会和工作室上届的学长学姐还有志同道合的同届同学一起工作,一起玩耍,其实是累点,但是你知道让工作室老师喜欢你,奖学金,工作机会神马的算个毛啊。其实二本大学嘛,每个学校都差不多,网吧包宿的有,图书馆起早摸黑的也有,老生常谈的道理,你都懂,你得把握好自己,有定力,你也就成功一半了(哎,我真的是没有),大家加油。
大连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大连轻工业学院,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划归辽宁省管理;1999年10月25日,辽宁纺织工业学校、辽宁纺织工业学校中日服装艺术分校并入大连轻工业学院。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2017年1月,大连工业大学入选辽宁省“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师资力量: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4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3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辽宁省高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6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4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5人。学科评估: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硕士点和3个博士点。河南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学校始建于1956年,先后隶属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1959年开展本科教育,1981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划归河南省管理,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于2010年签约共建河南工业大学。师资力量:学校有专任教师172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920人,博士学位教师920人;硕士生导师572人,博士生导师74人;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原学者、河南省教学名师等学术带头人;拥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26个。学科评估: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4个硕士点和3个博士点。两校都是排名靠前的工业大学,两校相比,从师资力量来看总体上河南工业大学要强许多,拥有1700余位专任教师,而大连工业大学才刚刚接近1000位。在院士数量上河南工业大学仅比大连工业大学多出一位,从学科评估来看,大连工业大学上榜7个专业,最高等级专业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达到了B+级,而河南工业大学只上榜了3个,最高等级专业也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不过只是B-鸡儿,在学科评估上,大连工业大学强上许多。
01院校简介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半个多世纪来,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轻工、纺织、食品、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6万余人。 学校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农业硕士、风景园林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并有3个一级学科被评为辽宁省高校一流特色学科。02近三年历年分数线03近三年招生人数2019年见招生目录 2018年:美术学19人;设计学视传12人,室内14人,景观12人,产品2人,其他22人;2017年:艺术设计硕士视传30人,室内17人,景观21人,产品8人,其他23人。04参考用书暂无05复试录取情况分析美术学最低分初试335 复试72.6;设计学最低分初试335 复试83.91;艺术设计硕士最低分初试336 复试83.9206知名导师任戬:黑龙江哈尔滨人。198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84年任教于黑龙江艺术学院。1988年成为专业画家,并到武汉大学建筑系任教。1999年, 供职于大连轻工业学院(现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任该院副院长。钱晓农:女,大连工业大学二级教授,担任设计学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学校学术委员会社科委副主任。任文东:大连工业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 设计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辽宁省 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辽宁特聘教授。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当代中国室内设计发展方向,招收硕士生所在一级学科:设计学。李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现任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日本新泻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视觉语言研究、新媒体艺术研究、公共艺术研究。
——大连工业大学举行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和FANUC润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共建签约暨揭牌仪式央广网大连12月4日消息(记者贾铁生)近年来,大连工业大学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发展道路。学校与莱茵科斯特“中德智能制造学院”、FANUC润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共建签约暨揭牌仪式分别于11月25日和27日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校长芮小苗、副校长任文东,教务处、学生工作部、招生就业处和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相关负责人,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总裁艾瑞克?莫斯卡瓦、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琦、上海润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鑫及企业相关代表出席了签约仪式。芮小苗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和学科特色,他指出,共建学院是学校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的重要成果,是校企双方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东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学院的创建标志着学校与企业、行业在产教融合方面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希望双方能够开展务实合作,进一步放大校企人才和技术共享的互补优势,培养更多更好的行业高端应用型人才,为助推学校、企业和地区建设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艾瑞克?莫斯卡瓦在线出席签约仪式,他指出,德国教育高度重视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致力于加强同中国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合作。校企双方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是中德人文交流和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良好示范。希望校企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同培养更优秀的技术人才,同时探索实践更加适用于推动中国产业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中德合作、校企合作模式。戴琦简要介绍了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当前智能制造产业迅猛发展,需要大批高端应用型人才投身其中,此次合作是公司在东北地区的首次校企合作,他表示将全力支持学校专业与产业学院建设,培养高质量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进而拉动东北乃至北方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王鑫表示,希望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和就业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企业优势,共同把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打造成东北地区的品牌和标杆。任文东代表学校同企业代表签署共建协议,颁发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和FANUC润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副院长聘书。相关企业向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和FANUC润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分别捐赠30万元奖教奖学金。芮小苗和企业代表共同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和FANUC润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揭牌。与企业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和FANUC润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是学校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主动适应辽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推动学校校企协同育人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一步,对于深化学校人才供给侧改革,专业转型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辽宁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度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由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孙润仓教授为中心主任,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申报的"木质纤维生物质精炼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这是学校继2015年成功获批"辽宁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后第二次获批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孙润仓,现任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于生物质转化为新材料、新能源及化学品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物质高效转化途径"组分清洁分离→建立转化平台→定向转化为新材料",阐明了生物质组分清洁解离机制,实现了生物质组分高效分离;依据分离组分的构效关系,构建了生物质转化为高值化材料及生物乙醇的新理论与新技术。连续四年入选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同时入选科睿唯安2018年全球高被引学者。系列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大连工业大学获批的"木质纤维生物质精炼协同创新中心"按照"立足辽宁省,辐射环渤海,示范带动全国"的发展思路以及辽宁省和环渤海经济圈木质纤维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择优选择辽宁省优势互补的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锦州金日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兴东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组成了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协同层,通过建设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木质纤维生物质炼制协同创新中心,旨在全面提升我国生物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切实提高关键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木质纤维生物质精炼产业的瓶颈问题。2020年度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的正式获批建设,是大连工业大学协同创新工作的又一重大突破,学校将通过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合理整合利用研究资源,优化和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提高原创性科技创新能力,探索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途径,确保中心持续健康发展。延伸阅读:大连工业大学共拥有61个市级以上研究平台,其中包括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活性多糖开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生物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平台,辽宁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海珍品精深加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贝类专业分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工程技术转移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6个相关部委研究平台,还拥有27个辽宁省研究平台及25个大连市研究平台。素材来源:大连工业大学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6号)。大连工业大学7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体如下:通信工程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6个本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体如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纺织工程包装工程工商管理(以上专业顺序按照专业代码排序)大连工业大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数量位居全省理工类院校第二位自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大连工业大学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入分析、缜密研判、周密规划,以2019年校党委1号文件颁布了《大连工业大学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构建学校一流本科教育体系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振兴本科教育新征程。大连工业大学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后,学校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布置一流专业申报相关工作,帮助专业精准把握申报政策、科学制定申报策略;各级领导多次深入基层教学单位走访调研,倾听师生心声,切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相关学院领导和教师深入研究政策文件、细致梳理专业家底、认真准备申报材料,以突出的专业优势、雄厚的专业实力及规范详实的申报材料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本次获批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均为大连工业大学的优势专业,体现了我校专业建设的最高水平。该项成绩是对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相关学院领导和教师的最好褒奖,更是对学校未来专业建设的有力鞭策。学校将根据国家要求持续努力,认真实施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将按照一流专业建设条件,完善本科专业建设三年规划,统筹实施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和支持措施,以一流专业标准为参照,强化专业特色,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一流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来源: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