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EMIS编辑团队撰写,定期发布。旨在为您提供对当前市场与经济状况的简单解读。本文数据均来源于EMIS数据库。受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又度过了艰难的一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汽车生产与销售均受到较大冲击,未来汽车行业所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2020年初,中国中部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爆发新冠病毒。武汉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坐拥15余家汽车厂。由于疫情爆发,武汉乃至整个中国的汽车生产被迫中断。在武汉,原定于春节假期期间的停工停产计划被迫延长一个多月,甚至更久。牛津经济研究院预计,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或将导致汽车产量减少140万辆或更多。在疫情爆发期间,汽车展厅被迫关闭,消费需求受到严重打压。2020年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暴跌43.3%。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国政府已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中央和地方政府正通过放宽购车限制、提供购车补贴等措施来刺激汽车消费。2020年3月底,国务院宣布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再延长两年,以拉动汽车销量。这些扶持政策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复苏。行业展望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多家机构下调对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期。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称,中国汽车行业将很有可能经历U型复苏。2020年国内汽车销量或将同比下降10%,而2021年则有望迎来10-20%的销量反弹。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则大幅下调全球汽车销售增长预期,其预计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14%,远高于今年2月预测的2.5%降幅。穆迪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将下降10%。2021年产量和需求将双双出现提升,销量有望增长。牛津经济研究院最新预测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分别同比收缩4.9%和5.1%。相比于新冠病毒爆发前的水平,此次疫情或导致2020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减少至少140万辆。EMIS Insights预测,2020年中国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量将分别同比下降8.3%和2.3%至1958万辆和426万辆。预计2021年乘用车市场有望复苏,并在2022年和2023年实现稳定增长,但2024年或出现小幅下滑。商用车产量预计在2021年反弹并在2022年和2024年期间持续增长。关于报告本报告对中国汽车行业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EMIS Insights以跨国家和地区的形式呈现深层次的商业资讯,提供数据与分析的最佳组合。关于EMISEMIS成立20多年来,通过与世界宏观经济专家、顶级行业研究公司和权威新闻提供商合作,为近2000客户提供全球140多个新兴市场的行业资讯,包括及时的相关新闻、行业研究、分析数据以及同行比较等,其中也涵盖对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市场的研究报告。更多中国与全球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还请访问EMIS数据库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艾瑞咨询”(ID:iresearch-),36氪经授权发布。核心摘要: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与经济总量的关系极不平衡;SaaS作为突破口拉近中国与领先国家之间的差距:2018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例达到15.8%,IT支出占比仅为3.7%,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为243.5亿元,中国市场起步较晚,预计将在全球市场增长趋缓后继续保持高增长率。软件SaaS化大势所趋,但追赶差距不在一朝一夕;企业应用SaaS的优先级不同,细分市场机会各异: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软件的付费意愿和SaaS订阅模式习惯的培养均需要较长时间,企业级SaaS不会出现类似2C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总体而言增量市场应用将先于存量市场,小微企业被率先激活,大中型企业的创新型业务将有利可图。领先厂商做深行业解决方案,形成SaaS生态体系:业务垂直型与行业垂直型之间存在动态竞争关系,两者均需要更加关注行业性需求以做深解决方案。SaaS厂商间的投资并购更加频繁,领先厂商积极搭建PaaS开放平台,未来有望出现多强并存的SaaS生态体系。产品功能趋同,应针对赛道特点构筑差异化壁垒:一味比拼功能覆盖的全面性并不能让SaaS厂商脱颖而出,在形成了产品、销售和客户成功的协同作用后,网络效应和增值服务往往能让SaaS厂商更有“钱景”。预期偏差:企业信息化水平远落后于经济体量对标美国企业级SaaS的预期偏差企业服务厂商市值成长空间大,客户付费意愿未完全激活美国CRM SaaS公司Salesforce一直以来被作为全球SaaS行业的标杆。2018年,Salesforce市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从市值5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它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具有打造“中国版Salesforce“野心的中国SaaS厂商不在少数,但至今尚未出现任何一家能够望其项背。事实上,不仅仅是在SaaS行业,即使是放大到整个企业服务市场,中国厂商的市值都远远落后于欧美市场,和消费级服务相比有极大的成长空间。公司的价值评估取决于资产的盈利能力,SaaS厂商以客户订阅为核心商业模式,客户的付费意愿和能力直接决定其了市值。相比Salesforce订阅收入占比超过90%、毛利率近80%,过去几年中国SaaS厂商普遍存在的痛点是,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免费产品,付费意愿有待激活,中大型企业习惯于定制化项目的服务模式,对标准化SaaS产品的积极性有限。跨界打造移动办公平台难度高,巨头入场加速市场淘汰自2007年Salesforce推出PaaS平台以来,其应用市场平台AppExchange汇集了超4000款预集成的应用程序,与PaaS平台相关的收入占云服务收入的比重增长到2019财年的23.0%。Salesforce通过搭建PaaS开放平台扩展和完善自身功能的举措大获成功,因此为诸多国内SaaS厂商所效仿。2014年左右,CRM、OA协同等领域的领先玩家开始基于自身垂直产品跨界打造移动办公平台。背靠阿里和腾讯的钉钉和企业微信以企业级IM强势切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扩张,竞争空间迅速收窄导致不少跨界玩家发展受阻。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国内尚未出现类似Salesforce体量的PaaS平台,平台中立性、平台与开发者的利益分配以及厂商间的数据打通等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特征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滞后造成SaaS市场的预期偏差站在全球视角下,中国企业信息化投入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极不平衡。2018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例达到15.8%,但中国企业的IT支出占比仅为3.7%,在过去以粗放式增长为主导的模式下,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反应到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当中。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滞后造成了SaaS市场的预期偏差,在将美国SaaS市场作为对标对象的同时,应当意识到中国企业IT应用的成熟度与个人消费者之间的差异。Salesforce在美国市场打出了“软件终结者”的口号,而在中国,SaaS厂商面临的市场环境中依然有大量企业的信息化停留在纸质资料电子化的浅层水平,ERP、SCM、CRM等软件应用并不非常广泛,即在业务数字化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就需要直接进入到数字化转型阶段。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技术驱动信息化迈向新成长周期,中美差距将有望逐步缩小根据著名的诺兰阶段理论,企业的信息化成长遵循S形曲线,同时IT领域的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将推动企业进入新的循环。从微机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企业第一次意识到了IT应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比互联网起源地美国晚了整整20年,这一差距直接造成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滞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C端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作用于企业商业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展的新型业务大行其道,海量数据对计算性能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叠加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推动中国企业信息化进入新的成长周期,变革由领先互联网公司开始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驱动因素:各方势力入场推动SaaS应用加速中国企业级SaaS发展驱动力:供给端传统软件厂商以云服务作为增长引擎,激活高端存量市场目前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主要由三类玩家构成,即新兴SaaS创业公司、传统软件厂商和2C互联网巨头。其中,传统软件厂商从事企业信息化时间最久,客户基础和业务积累最为深厚。以金蝶、用友为代表的一众传统软件厂商高调向云转型,伴随着SaaS产品收入贡献比例的持续增加,SaaS业务已经成长为拉动增长的关键引擎。作为SaaS市场上单体营收能力最强的一类玩家,传统软件厂商重点服务于中大型以及超大型企业,无论是将原有软件产品转化为SaaS,还是针对新模式、高性能的业务需求推出的全新SaaS产品,都有助于快速激活高端市场中的存量客户,从而填补2C互联网巨头和SaaS创业公司较难触及的领域空白。2C互联网巨头的“B计划”,多维度刺激SaaS行业加速发展消费互联网红利见顶加之云服务整体产业趋向成熟,2018年2C互联网巨头在企业服务市场动作频繁,腾讯、美团、阿里、百度四家公司相继宣布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产业互联网战略地位持续升级。除钉钉、企业微信等入口级产品来势汹汹外,巨头们更是积极展开投资并购与生态合作,斥重金搭建自身的企业服务生态。2C巨头进场为SaaS行业带来了多维度的刺激,扮演着行业催化剂的角色。比起直接的市场竞争,巨头的生态思路通常更加侧重平台技术和能力的输出,帮助合作伙伴快速形成解决方案共同服务于客户;借助巨头的品牌和流量优势,其合作伙伴也能够实现高效的客户触达。巨头们的高调向市场释放产业互联网时机已来的信号,对数字化转型重视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加速SaaS市场教育;而以投资或扶持计划名义投入市场的资金,也将激励中小创业公司开发出更优质的SaaS产品。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整体规模约250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近40%2018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为243.5亿元,较上年增长47.9%。在经历了短暂的爆发式增长后,SaaS市场体量快速跃升,随后年增长率在2016年到2017年间回落明显。进入到2018年,资本市场对SaaS的态度趋于理性,客户对SaaS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各细分赛道的领先厂商在商业化的探索上愈发成熟,SaaS市场增速再度上扬。预计未来三年内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将保持39.0%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1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54.2亿元。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细分结构CRM、客服与呼叫中心、ERP和通信占业务垂直型市场六成2018年中国业务垂直型SaaS市场规模达到140.2亿元,同比增长42.1%。其中,CRMSaaS市场最大,约占业务垂直型SaaS市场的20%,其次为客服与呼叫中心、ERP和通信(含邮箱、会议和直播)SaaS,占比分别在15%、11%和11%。从市场增速来看,除电子签名市场2018年增长率超100%,其他市场年增长率基本落在30%-50%的区间。总体而言,业务垂直型SaaS细分市场结构近两年变化不大。行业垂直型中零售电商SaaS市场规模最大,占比超四分之一2018年中国行业垂直型SaaS市场规模达到103.3亿元,整体规模略小于业务垂直型SaaS,但年增长率更高为56.6%。其中,零售电商SaaS市场规模最大,约占行业垂直型SaaS的26%,受益于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概念的兴起,零售电商SaaS年增长率达到66.2%。医疗、物流SaaS市场规模紧随其后,占比约为16%和13%。目前,行业垂直型SaaS主要出现在行业性需求强且与互联网结合更紧密的领域,大量传统行业的SaaS渗透率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实践路径:客户分层,商业化探索初见成效中国企业级SaaS的客群结构小微企业需求标准化,中型企业行业化,大型企业定制化根据企业员工规模和营收能力粗略地对SaaS目标客户进行划分,通常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对定制化的要求就越高。受限于自身的IT预算和开发能力,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落后,以按需订购模式提供的标准化SaaS产品天然适合于小微企业。虽然客单价最低,但因为占据数量优势,小微企业对GDP的贡献高达60%,整体市场空间不容小觑。中型企业比小微企业需求更加定制化,付费能力依然不及大型企业,SaaS厂商多围绕客户的行业属性提炼共性需求,利用PaaS对通用型产品进行延伸。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客户业务和组织架构复杂,且往往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IT系统,对SaaS产品的需求集中在创新型业务上,在SaaS+PaaS的基础上,厂商还需要辅以更多定制化的增值服务才能撬动大型企业。中国企业级SaaS的竞争要素产品、销售、客户成功三位一体,共同形成全生命周期闭环SaaS厂商经常面临的三个难题是产品难做、产品难卖和产品难用,仅产品切中客户的业务和场景痛点还不够,需要进一步通过销售和客户成功的环节来完成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由于客户较难在短时间内认识到2B产品创造的价值,SaaS产品与获客渠道的契合显得至关重要。部分2B产品如文档协作、企业IM、企业网盘等,和2C产品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可以采用自下而上(非自上而下的管理层决策)的销售路径,有机会发挥类似2C产品的病毒式传播和网络效应优势。基于SaaS商业模式,客户成功环节决定了厂商的续约能力,在客户全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客户成功团队需要充分调动厂商内部的各类资源,让客户会用并且用好SaaS产品。产品、销售、客户成功三者构成木桶效应,缺一不可,同时三者间亦存在协同的正向反馈,共同助力SaaS厂商的成功。中国企业级SaaS的平台化策略入口级产品降维打击,垂直型产品宜遵循平台到生态的路径目前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上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平台化厂商。一类采取的策略类似Salesforce,通常为专注在特定业务或行业的领先厂商,通过搭建PaaS平台解决SaaS产品标准化与客户需求定制化的矛盾,以拓展大中型企业客户群体。另一类以钉钉、企业微信等具有巨头背景的产品为代表,从需求高频且相对通用的IM、OA协同等领域切入快速形成入口,进一步依托品牌、流量、资金等优势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打造开放生态。采取降维打击的入口级产品自身只涉足通用的基础功能,入驻合作伙伴理论上可覆盖企业服务的所有领域,在平台化的效率上远高于CRM、HRM等垂直型产品。垂直型产品的平台化更加聚焦于自身的业务场景,平台化较为成功的厂商基本都遵循由客户验证提炼高可扩展性平台再到开放生态的发展路径,从实际市场表现来看,操之过急者往往会适得其反。中国企业级SaaS产业图谱未来趋势:在慢市场中挖掘赛道差异化机会中国企业级SaaS整体市场趋势软件SaaS化大势所趋,信息化演进背景下潜在市场空间巨大相比传统软件,SaaS简化管理、快速迭代、灵活付费和持续服务的优势在当前竞争环境中愈发突出,因而成为越来越多场景下企业客户的优选。2018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占应用软件的比例由2014年的6.0%上升到13.3%,软件SaaS化趋势不可逆转,预计2021年该比例将进一步增长至24.0%。考虑到中国企业信息化与领先国家的差距,企业营业收入中用于IT支出的比例每上升万分之一即可释放超过200亿元的市场空间,同时企业的IT支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应用软件的投入比例将持续上涨。可以见得,SaaS的市场潜力远不止于当前的应用软件规模,未来的市场空间将非常可观。企业服务难出现爆发式增长,差距的追赶不在一朝一夕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超过3.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4.8%,数字经济内部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数字化规模接近2.5万亿元。尽管数字经济的作用正在加速由IT、互联网等信息通信产业向其他产业传导,但能够看到的是,中美产业数字化规模占GDP的比重依然有近一倍的差距,难以在一朝一夕就追赶上。在中国SaaS市场巨大的潜在空间之下,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对软件的付费意愿和SaaS订阅模式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时间,2B市场不会出现像2C市场一样的爆发式增长,长路漫漫,仍需砥砺前行。中国企业级SaaS应用优先级小微企业市场率先激活,大中型企业创新型业务有利可图SaaS赛道众多,各细分市场间的差异来自于企业客户应用SaaS的优先级,总体而言增量市场的应用将先于存量市场。从客户群体来看,小微企业对应的增量市场被SaaS激活,其市场主体数量庞大,决策链条相对简单,高性价比的SaaS模式率先迎来快速增长,其中创新型业务的效益更加立竿见影,增长更快。大中型企业对SaaS的态度略显谨慎,但在创新型业务上已经开始表现出对SaaS的偏好,因其付费意愿和能力更强,大中型企业对应的潜在市场空间预期将高于小微企业。针对传统型业务,大中型企业在短期内没有动力替换使用中的传统软件,因而位于图中左下角的市场将呈现出相对缓慢、渐进式的存量替换。中国企业级SaaS细分市场机会明星赛道领先厂商突围,新兴赛道变数下暗藏机会下图呈现了具备一定规模的SaaS细分市场,通常而言,市场渗透率越高代表该领域SaaS应用越成熟,市场教育成本越低,行业集中度越高代表领先厂商的优势越明显,新进入者进入难度越大。CRM、零售电商赛道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模式冲击最大,市场和资本关注度遥遥领先,目前已经出现多家营收过亿的创业公司。随着SaaS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领先厂商将加速收割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渗透率居中的新兴赛道竞争格局不确定性更大,虽然已经出现部分领军者,但后起之秀同样活跃,各方势力均有机会。市场渗透率和行业集中度双低的区域,SaaS应用成熟度低,同时传统软件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在该区域深耕、培育市场者可以积累先发优势。市场渗透率低、行业集中度高的区域多为传统软件巨头把控,随着传统软件巨头加大SaaS转型力度,除已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创业公司外,留给新进入者的机会相对有限。中国企业级SaaS玩家策略挖掘产品网络效应,延伸上下游增值服务,“钱景”更可观SaaS各细分赛道厂商数量的增多不可避免的带来产品同质化,但一味比拼功能覆盖的全面性并不能让SaaS厂商脱颖而出。观察当前市场上高增长、高收入的明星公司,在形成了产品、销售和客户成功的协同作用后,网络效应和增值服务往往能让SaaS厂商更有“钱景”。尽管2B市场整体不具备2C的爆发式增长属性,但通过挖掘所在赛道的网络效应依然能够帮助厂商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增速。网络效应一方面可以来自于产品自身的连接属性,帮助客户与合作伙伴形成连接,另一方面也可以来自于对数据价值的有效使用,以行业大数据驱动营销、金融等数据类增值服务。在SaaS市场尚不成熟、付费意识有待培养的当下,围绕SaaS产品拓展上下游增值服务能够为SaaS厂商提供新的营收来源,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可观的财务数据。典型的增值服务包括精准营销、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咨询和培训等,同时搭载SaaS产品的硬件设备也可被视为广义的增值服务。看过来
11初,中国新经济与产业数字化洞察研究咨询服务机构—艾瑞咨询发布《2020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宏观经济增速减缓,但线下转线上、远程办公等需求反而成为SaaS发展的助推力,同时预计2020年企业级SaaS市场仍将保持可观增速,特别是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即便如此,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经济发展仍较为落后。2019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例达到16.4%,但企业IT支出占比仅为5.5%,虽相比于2018年的4.8%已有显著提升,但中国企业级SaaS发展基础要素仍落后于美国。受疫情影响,全球企业都开始寻求新的经营模式,国内一些厂商的快速响应,使其业务出现成倍增长。如餐饮SaaS厂商帮助线下餐饮门店开发小程序点餐系统,实现无接触点餐;电商零售领域的ERP厂商帮助企业建立会员管理系统;营销SaaS厂商通过流量平台帮助企业在线营销,远程触达客户。在“如何活下去”成为热门议题的背景下,快速响应能力成为核心竞争优势,SaaS厂商需要及时匹配企业的新需求,这也成为厂商技术实力的挑战。互联网厂商跨界入局带来新机遇:随着C端互联网巨头向B端跨界并在公有云市场生根,互联网厂商开始向上搭建SaaS生态。在这一生态中,头部互联网厂商将着重扮演“被集成”的角色,为创业型SaaS厂商提供流量入口和底层技术,通过搭建PaaS开放平台助力SaaS产品创新。神州云动SaaS+aPaaS型CRM,服务百余家上市公司及行业头部客户神州云动成立于2008年9月,是国内SaaS+aPaaS型CRM的开创者之一,多年深耕行业龙头与上市集团,解决方案覆盖制造、消费品、教育、金融、IT高科技、地产等行业。神州云动关注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验,提供包括市场云、办公云、销售云、伙伴云、分析云等SaaS产品,并通过aPaaS平台CloudCC.com支持SaaS层产品的快速开发,提高交付效率。神州云动CloudCC十年的SaaS征程,服务了一大批国内各个行业头部企业客户,如京东数科、腾讯云、海信集团、利星行机械、中央结算中心、紫金矿业、新东方、龙湖、联东U谷、爱康国宾、北京同仁堂等,涉及领域包括IT高科技、消费品行业、制造业、金融领域、钢铁有色领域、教育领域、房地产、健康产业等。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事项: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到2035年)》(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各方意见,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9日。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平安观点:销量占比目标提高,电耗水平要求降低。在销量指引和技术指标要求方面,此次征求意见稿与10月份的内部意见稿相比,主要有三大变化:1)销量占比目标提高。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而此前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0%。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汽车总销量在3000万辆左右,对应当年新能源汽车目标750万辆。2)电耗水平要求降低。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每100千米,此前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1千瓦时每100千米,此举旨在鼓励大中型电动车的生产,减轻主机厂降电耗的压力。3)征求意见稿中并未提及2030年的政策目标。此前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继续稳步推进运营市场电动化。2019年6月,三部委提出加快更新城市公共领域用车,2020年底前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服务领域新能源车占比达到80%。此次征求意见稿继续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覆盖对象包括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数十个地区的运营类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通行、使用等优惠政策。我们认为在短期内私人终端需求仍待培育的情况下,政府继续大力支持运营市场的电动化有利于保障新能源汽车产销计划的达成。推动智能网联和底层技术发展。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同时设置了专题突破领域,如车载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和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特斯拉作为汽车行业的颠覆者,引入了域控制的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带动在线旅游的发展,并自主开发车载芯片,对传统整车厂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众多车企已宣布转型为软件公司,其中大众汽车已经在研发车载操作系统。国内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具有相对领先的地位,但在智能网联的关键技术上仍较为落后,本次征求意见稿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有助于国内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增强硬实力。投资建议: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的决心没有动摇,同时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等零部件企业优化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我们认为产业链各领域龙头有望受益。建议关注国内新能源整车龙头比亚迪,推荐深入布局产业链上游的长城汽车,推荐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建议关注电池材料头部企业当升科技、璞泰来、恩捷股份、新宙邦。(文章来源:平安证券)
2020年上半年汽车市场销量经历过山车式发展,年初跌入谷底,Q2快速回暖,销量变化背后还有哪些变化?本文将重点从男/女性、年轻人和下沉市场等维度展开研究,描绘出用户决策行为特征,助力汽车客户把握用户需求,实现精准获客。01PART ONE:分性别人群机会在汽车存量时代,女性销量贡献逐步增加,百度汽车行业人群画像显示,男性消费者依然是汽车消费主力人群,但相较19年,20年女性消费者占比增长5%,成为购车新势力。需求特征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从车型占比分布看,女性更偏爱精致舒适的轿车,男性偏爱商务MPV,SUV同时受男性和女性消费者关注;从车系占比分布看,男性偏好自主和日系车,而女性更偏爱市场保有量高的德系车,消费选择更容易随大流。在汽车消费的重大决策中,价格和款式是男性决策重心,新能源和高颜值更容易影响女性决策。行为路径特征不断变化的汽车市场改变着用户行为模式与特征。百度汽车用户全链行为数据显示,汽车用户决策行为可划分为2个核心行为环:外环为购车行为环,包括产生意愿、筛选评估、渠道选择、到店看车以及购买实施这五个阶段;内环为用车行为环,包括使用/服务体验和持续关注。汽车品牌需关注用户的全周期行为特征,将会更有力捕获关键人群。在汽车用户购车行为环中,筛选评估是用户决策最重环节,78%的用户都会通过筛选评估来帮助消费决策。同时从分性别用户决策阶段TGI看,男性更爱进行线上品牌/车型筛选评估,而女性则更爱线下实地逛车。汽车消费是长决策消费,把握消费者决策周期是汽车品牌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关键所在。百度汽车用户全链行为大数据显示,汽车消费平均线上决策周期达到39天,其中男性线上决策周期为42天,女性的线上决策更快为37天。在汽车用户各决策行为阶段中,筛选评估和用车是消费者最主要经历阶段,平均搜索次数和刷信息流次数更多;同时从分性别各阶段行为次数看,女性行为次数更少,行为决策更轻。在汽车用户购车的五大行为阶段中,每个决策阶段汽车用户均表现中不同的行为偏好特征。以筛选评估阶段为例,相较男性,女性专注品牌比例更高且更关注外资品牌;在有多个品牌比较的行为中,女性消费者比男性进行更少的品牌比较。汽车品牌在该阶段可通过更丰富的内容策略加速用户决策过程,推动用户选定品牌。以到店看车阶段为例,百度汽车全链行为数据显示,汽车消费者在实际到店看车过程中,仍通过百度搜索和信息流获取汽车知识及信息。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看车,消费者综合信息进行决策。汽车品牌线下线上同时发力,将会更快促成购车成单。02PART TWO:年轻人群机会在汽车市场加速变化的阶段,年轻群体的争夺成为品牌竞争的关键战场。百度汽车行业人群画像显示,年轻消费者成为市场增量主力,相较19年,20年同比增长12%。百度汽车人群调研显示,根据汽车消费者特征以及购买出发点,将年轻人群划分为四类人群:需求升级型、消费升级型、刚需购买型和政策促使型。这四类典型汽车用户表现出不同侧重的用户决策特征:需求升级型消费者最不看重颜值,对车的功能有明确需求,注重性价比;消费升级型比其他类型消费者更注重品牌、颜值和驾驶感受;刚需购买型比其他类型用户更注重性价比;政策促使型比其他类型用户更看重颜值、续航、安全和环保。汽车品牌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特征,制定不同策略捕获核心人群,将会在年轻群体的竞争中抢占先机。03PART THREE:下沉人群机会汽车消费进入存量时代,下沉人群成为重点增量人群。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从分城市级别需求看,新一线需求持续旺盛,但需求逐步向低线城市转移,尤其是五线城市关注度快速增长。汽车品牌围绕下沉人群需求设计产品将带来新人群增长机会。从决策关注点看,相比一二线人群,下沉人群更爱通过汽车平台了解汽车信息,同时会更关注汽车口碑。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在分城市级别消费者车系偏好中,新一线德系领先,二线日系更有优势,而自主品牌在下沉市场领先。从分城市级别消费者车型偏好显示,MPV/SUV/皮卡下沉显著,轿车则在二线保持优势。汽车品牌可根据分城市级别人群偏好制定不同区域发展策略,巩固优势区域,进攻潜力区域。汽车存量时代,汽车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和决策行为加速变化,汽车品牌需时刻把握消费者变化,洞察消费者决策行为背后的需求动机和心理变化。本报告基于对男/女性人群、年轻人群和下沉人群的需求和决策行为等的深度分析,为汽车品牌揭示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变化,以期助力汽车品牌理解用户需求,精细化运营汽车人群,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文章来源: 百度营销中心
2020年上半年汽车市场销量经历过山车式发展,年初跌入谷底,Q2快速回暖,销量变化背后还有哪些变化?本文将重点从经济型车VS豪华车,造车新势力VS传统车企等角度展开研究分析,帮助汽车客户洞察行业变化,把握行业新机会。01PART ONE:汽车市场总体趋势1.市场销量趋势2020年汽车市场销量凸现2个关键词:困境与回弹。困境:在年初销量跌入谷底,行业购车需求被积压;回弹:Q2快速回暖,20年汽车销量持续超越19年同期。2.百度大数据趋势百度平台巨量全维度汽车大数据,包括3000万+日均汽车搜索量、6900万+日均汽车信息流阅读量和1200亿日均位置请求。通过全维度的大数据,助力汽车客户深入洞察汽车市场需求。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搜索需求表达增长同步汽车市场销量趋势,2020年Q1需求表达较弱,Q2需求反弹增长,汽车客户应时刻保持敏锐,捕捉消费者需求趋势变化,即时响应。在搜索终端上,移动端表达需求占比超过7成,PC端份额坚挺占比约3成,汽车客户应大力发展移动端建设,同时重视PC端的投入。百度信息流大数据显示,在2020年汽车行业搜索需求抑制期间,用户信息流触媒偏好增长,相较19年,20年信息流需求增幅高达57%。信息流成为汽车行业流量增长的新机会,汽车客户需加快信息流布局,抢占流量增长红利。私信回复【汽车行业研究】即可限时免费下载02PART TWO:汽车市场需求变化1.车系级别变化汽车市场销量变化的背后隐藏着诸多用户需求的变化,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用户越来越偏好大车;其中轿车需求冷静回落,中大型轿车成为消费者关注重点;而SUV需求稳定增长,紧凑型需求依然火热,但产品中型/中大型化趋势明显。汽车品牌可重点考虑中型、中大型车型布局。2.经济型车VS豪华车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汽车消费向豪华车升级。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豪华车需求占比约为4成,增速高于经济型汽车。相较经济型汽车,豪华车更受年轻女性的青睐,在抢占年轻及女性等购车新势力人群上更有优势。在汽车消费决策中,预算(价格)是消费者的核心决策因素,对于汽车品牌而言,提供具备吸引力的价格是占领市场的不二法宝。从分级豪华车品牌需求看,一线豪华车品牌BBA是消费者关注主流,国产豪华车中红旗表现极其亮眼。3.造车新势力VS传统车企随着国家政策引动新能源推广,车企全面转型新能源以及技术快速迭代,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需求持续增强,增速达到59%高于汽车大盘。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中,以科技公司为背景的造车新势力快速崛起。相较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需求关注度更高,增速更快达到132%,特斯拉、小鹏和蔚来等汽车品牌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在消费决策中,造车新势力更受年轻女性偏好,且更易通过价格和补贴强势占领消费者心智。#汽车#私信回复【汽车行业研究】即可限时免费下载出品人:袁董龙(百度营销中心)指导人:高玉兰(百度营销中心)特别鸣谢:蔡颖雯、魏耕(百度营销中心)
2020年上半年汽车市场销量经历过山车式发展,年初跌入谷底,Q2快速回暖,销量变化背后还有哪些变化?本文将重点从男/女性、年轻人和下沉市场等维度展开研究,描绘出用户决策行为特征,助力汽车客户把握用户需求,实现精准获客。PART ONE:分性别人群机会在汽车存量时代,女性销量贡献逐步增加,百度汽车行业人群画像显示,男性消费者依然是汽车消费主力人群,但相较19年,20年女性消费者占比增长5%,成为购车新势力。1.需求特征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从车型占比分布看,女性更偏爱精致舒适的轿车,男性偏爱商务MPV,SUV同时受男性和女性消费者关注;从车系占比分布看,男性偏好自主和日系车,而女性更偏爱市场保有量高的德系车,消费选择更容易随大流。在汽车消费的重大决策中,价格和款式是男性决策重心,新能源和高颜值更容易影响女性决策。2、行为路径特征不断变化的汽车市场改变着用户行为模式与特征。百度汽车用户全链行为数据显示,汽车用户决策行为可划分为2个核心行为环:外环为购车行为环,包括产生意愿、筛选评估、渠道选择、到店看车以及购买实施这五个阶段;内环为用车行为环,包括使用/服务体验和持续关注。汽车品牌需关注用户的全周期行为特征,将会更有力捕获关键人群。在汽车用户购车行为环中,筛选评估是用户决策最重环节,78%的用户都会通过筛选评估来帮助消费决策。同时从分性别用户决策阶段TGI看,男性更爱进行线上品牌/车型筛选评估,而女性则更爱线下实地逛车。汽车消费是长决策消费,把握消费者决策周期是汽车品牌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关键所在。百度汽车用户全链行为大数据显示,汽车消费平均线上决策周期达到39天,其中男性线上决策周期为42天,女性的线上决策更快为37天。在汽车用户各决策行为阶段中,筛选评估和用车是消费者最主要经历阶段,平均搜索次数和刷信息流次数更多;同时从分性别各阶段行为次数看,女性行为次数更少,行为决策更轻。 在汽车用户购车的五大行为阶段中,每个决策阶段汽车用户均表现中不同的行为偏好特征。以筛选评估阶段为例,相较男性,女性专注品牌比例更高且更关注外资品牌;在有多个品牌比较的行为中,女性消费者比男性进行更少的品牌比较。汽车品牌在该阶段可通过更丰富的内容策略加速用户决策过程,推动用户选定品牌。以到店看车阶段为例,百度汽车全链行为数据显示,汽车消费者在实际到店看车过程中,仍通过百度搜索和信息流获取汽车知识及信息。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看车,消费者综合信息进行决策。汽车品牌线下线上同时发力,将会更快促成购车成单。PART TWO:年轻人群机会在汽车市场加速变化的阶段,年轻群体的争夺成为品牌竞争的关键战场。百度汽车行业人群画像显示,年轻消费者成为市场增量主力,相较19年,20年同比增长12%。百度汽车人群调研显示,根据汽车消费者特征以及购买出发点,将年轻人群划分为四类人群:需求升级型、消费升级型、刚需购买型和政策促使型。这四类典型汽车用户表现出不同侧重的用户决策特征:需求升级型消费者最不看重颜值,对车的功能有明确需求,注重性价比;消费升级型比其他类型消费者更注重品牌、颜值和驾驶感受;刚需购买型比其他类型用户更注重性价比;政策促使型比其他类型用户更看重颜值、续航、安全和环保。汽车品牌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特征,制定不同策略捕获核心人群,将会在年轻群体的竞争中抢占先机。PART THREE:下沉人群机会汽车消费进入存量时代,下沉人群成为重点增量人群。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从分城市级别需求看,新一线需求持续旺盛,但需求逐步向低线城市转移,尤其是五线城市关注度快速增长。汽车品牌围绕下沉人群需求设计产品将带来新人群增长机会。从决策关注点看,相比一二线人群,下沉人群更爱通过汽车平台了解汽车信息,同时会更关注汽车口碑。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在分城市级别消费者车系偏好中,新一线德系领先,二线日系更有优势,而自主品牌在下沉市场领先。从分城市级别消费者车型偏好显示,MPV/SUV/皮卡下沉显著,轿车则在二线保持优势。汽车品牌可根据分城市级别人群偏好制定不同区域发展策略,巩固优势区域,进攻潜力区域。汽车存量时代,汽车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和决策行为加速变化,汽车品牌需时刻把握消费者变化,洞察消费者决策行为背后的需求动机和心理变化。本报告基于对男/女性人群、年轻人群和下沉人群的需求和决策行为等的深度分析,为汽车品牌揭示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变化,以期助力汽车品牌理解用户需求,精细化运营汽车人群,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更多报告原文号主页私信回复【汽车人群研究】即可限时免费下载出品人:袁董龙(百度营销中心)指导人:高玉兰(百度营销中心)特别鸣谢:蔡颖雯、魏耕(百度营销中心)
今年4月,建设银行的“无人银行”在上海开业。它采用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摄像头和闸机取代了安保人员,用迎宾机器人取代了原本的大堂经理,用智能柜员机取代了银行柜员,客户在进入银行之后,由机器人引导通过自助或远程的方式完成业务办理。“无人银行”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未来的银行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Bank3.0》作者Brett King曾预言,“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在经历了以物理网点、网络银行为主导的两代后,银行将变为: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金融。Banking Anywhere,Banking Anytime!将“人”置于银行服务的中心位置,让传统的银行服务彻底摆脱物理网点和机具的限制,实现人们所到之处、所需之时、实时拥有便捷的金融服务。在今天,这样的畅想并不是空穴来风,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业的智能化变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智慧银行时代,悄然来临。什么是智慧银行?智慧银行有哪些特征?智慧银行是传统银行、网络银行的高级阶段,是银行在当前智能化趋势的背景下,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审视银行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银行服务方式与业务模式的再造和升级。智慧银行相对传统银行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智能化的感知和度量。与以往直接的询问或根据历史服务数据做简单分析的方式不同,智慧银行通过一系列的智能化设备,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感知用户需求、情绪、倾向偏好等,从而为进一步的营销和服务提供支持。二是资源和信息的全面互联互通。智能化的感知和度量改变了银行采集信息的方式,将以往无法量化的信息按照某种规则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如,通过对银行网点的排队情况、业务类型、业务量的监控分析,可辅助银行完成网点布局的优化;通过对用户位置、需求信息以及网点实时服务情况的获取,可帮助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点等。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与不同渠道的信息互联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和高效。有哪些因素驱动了银行的智慧化变革?技术、数据、场景和市场是主要的驱动力。技术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商业应用场景逐渐受到行业的重视,银行业因数据量大,应用场景众多而成为各项技术争相落地的沃土;数据方面,金融业大量的数据沉淀对数据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场景方面,银行业务场景多样且呈精细化运营的趋势,针对各个环节的服务创新有助于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市场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银行业务带来不小的冲击,使传统银行在面临同业竞争的同时,还不得不应对新经济形态带来的用户习惯的改变和用户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银行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审视用户需求,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升银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国智慧银行的发展现状传统线下网点运营的成本压力使得银行一方面大量裁撤网点,另一方面也积极地投入智能化变革。当前,智慧银行呈现出线上线下结合、前后台协同的业态。其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用户识别、刷脸支付、智慧网点、智能客服和智能风控等。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布局智慧银行领域的技术公司种类多样,其中,以生物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等技术公司较为普遍,在应用上,生物识别和智能风控相对成熟。智慧银行的发展趋势回顾过去几年,网络银行、数字银行、虚拟银行、智慧银行等说法不断更新人们对银行的认知。这些被赋予了时代特色的名词,虽然在概念的界定上并不完全清晰,但它足以表明银行业追随技术发展与时俱进的步伐。在当前这个智能、高效、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银行业的发展也呈现智能、高效和便捷的特征,其网点建设则表现出明显的智能化、轻型化、特色化和社区化的趋势。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关于36氪研究院36 氪研究院是 36 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分析师:杜玉(yu100,yu@36kr.com),关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领域。
2020年是一个动荡之年,新冠疫情、美股熔断、长租公寓爆雷…虽说2020年是经济寒冬年,可是市场也同样出现了经济火热的一面。疫情期间,每个行业都受到了波及,不少传统线下行业的企业遭到重创面临倒闭,然而对于SaaS行业而言,又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DataFocus将带你看2020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通过对SaaS行业的发展状况展开分析,帮助您加深行业了解。(本文数据来源:艾瑞咨询,文末附赠研究报告电子书)企业级SaaS行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首先,企业级SaaS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三大基本要素:信息化、云服务、政策。基础要素1:企业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程度是SaaS行业发展的土壤。信息化程度越高,通过计算机技术提高经营水平的能力就越强,互联网企业用户的数量也会越多,软件普及率也会更高。目前而言,中国的信息化程度还和美国有较大差距,原因是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基本进入信息化社会,随后的40年中,IT技术不断提升,互联网应用也得到普及。而中国在20实际末才开始发展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较短。国内IT贡献的GDP仍不足。基础要素2:云服务发展水平云服务是SaaS行业的驱动力。这一要素既决定了SaaS产品的服务能力,也影响了用户对云服务的使用意愿。现在SaaS有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部署形式,但公有云是目前使用最普遍、广泛的方式,尽管仍有企业对其安全性保有存疑。云服务模式在中国的普及率已从2017年的54.7%上升至2019年的66.1%,随着中国基础云厂商技术提升,市场教育逐步见效。基础要素3:政策法规推动政策法规对企业级SaaS发展的推动力来自几个不同的角度。针对部分企业用户担心的云端软件网络安全性问题,中美均出台了关于保障用户隐私、电子通信隐私和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对云服务的服务质量作出规范。政府出台《推动企业上云的实施指南(2018-2020年)》等,使一部分企业新增了对SaaS软件的需求。一些政策法规虽与云服务并无直接相关,但是促成了企业对深耕行业的垂直型工具型SaaS产品的需求,如美国企业在员工管理上需要遵循各人种无歧视雇佣等原则,高昂的罚款促使企业需要HRSaaS管理软件帮助其实现合规管理。整体而言,政策的推动力来自于帮助企业增强使用信心、激活企业使用需求。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发展历程企业级SaaS厂商从萌芽阶段,发展到快速成长阶段,直到现在的业务拓展阶段。行业痛点企业级SaaS在中国处于市场繁育期,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一些不足成为行业发展的掣肘。从供给端的角度,虽拥有软件功能,但是产品对业务的理解缺乏深度,无法为客户提供能解决核心业务难题的解决方案,而缺乏服务能力的SaaS产品是不完整的,所以企业也并不愿意为与需求割裂的SaaS付费。从需求端的角度,企业使用SaaS软件的意愿和付费意愿均不够强,需求端驱动力不足使得SaaS厂商难获新客、难增营收。新冠疫情的影响疫情使得许多企业比如餐饮零售、协同办公、教育等运作管理受到影响,企业开始寻求新的经营模式,因此滋生企业新需求。一些SaaS厂商的快速响应,及时匹配新需求,业务出现成倍增长。疫情让企业级SaaS带来一大波流量,尤其是2月份复工以来,无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加入了协同办公的行列。协同办公SaaS获得大量试用客户,所以接下来流量转化和用户留存成为企业关键。相较管理流程类软件,工具类软件用户粘性高,流量转化率高,用户更能体会到价值。市场规模2019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为362.1亿元,相较2018年增长了48.7%。疫情使得企业对SaaS的接受度和需求增加,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速,预计2022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的规模将突破千亿元。中国企业级SaaS厂商发展策略SaaS厂商现状目前中国SaaS行业还处于腰部厂商探索成长、头部厂商逐步扩张的阶段,暂未出现像美国市值千亿的SaaS巨头。企业级SaaS厂商目前有三类,创业型、传统型、互联网。创业型厂商具有先发优势和更落地的行业洞察力,可以和其它类型厂商合作和竞争。传统型厂商的基因是软件,基于IT技术和客户优势发展高定制化产品,在云服务的模式上积累尚浅,竞争集中在传统软件渗透率高的赛道,如ERP、CRM,大型企业会对传统型厂商有较高的信任。互联网厂商走的是发展云计算和教育市场的道路,具备流量优势。同时,头部跨界的互联网厂商的公有云能力使其在发展aPaaS平台上具有一定优势。创业型SaaS厂商成长阶段示意图创业型SaaS厂商将经历4个阶段,雏形、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各发展阶段厂商策略对于初创期的SaaS厂商,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做出一款还不错的产品。选择好有发展前景的增量市场后,产品需具备一定创新性能直击企业痛点,具备较高的产品和市场匹配度。针对市场可以定义一个容易被记住的品牌发声方式,通过客户证明产品价值。此阶段,销售是营收来源。对于成长期的SaaS厂商,需重点关注市场策略,即把产品卖给更多的人。此阶段产品应加强做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差异性。针对市场可采用差异化定价,为潜在用户提供试用,再通过品牌建设带来流量。基于软件收费,可推出增值服务提高营收。对于扩张期的SaaS厂商,可以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扩展产品适用面,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此阶段的市场策略重点在于如何让客户快速感知产品价值,营销方式主要是口碑营销。商业模式还可以推出新类型,比如交易佣金抽成,利用存量用户辐射增量用户。发展apaas平台也是扩张期SaaS厂商一个技术策略,它可以帮助厂商解决企业强定制化需求和研发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的问题,又为企业用户提供自主迭代产品开发空间,创造更大的价值链。行业发展趋势展望中国企业级SaaS整体市场趋势SaaS在传统软件中的渗透率不断增加,潜在市场规模较大。2019年中国企业级SaaS的市场规模是362.1亿元,占应用软件的比例为17.2%,相比于2014年的6.0%已有了成倍增长,此后随着SaaS市场的迅速扩张,这一占比将在2023年达到38.7%,企业级SaaS具有广大的潜在市场空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发展趋势随着C端流量红利见底,国内互联网巨头逐渐有更大的动力探索B端增长,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厂商从公有云入场B端,为进一步提升公有云覆盖力,扩大其在B端的市场份额,厂商们开始逐渐向上构建SaaS生态。如果说C端的竞争是流量的竞争,那么B端市场将会是生态的竞争。跨界而来的互联网厂商利用IaaS层技术沉淀,构建aPaaS应用市场,使得SaaS产品具有更强的扩展性和定制能力,而后从自主研发、投资并购和生态合作三个层级围绕优势产品建立SaaS生态,一方面作为被集成方为创业型SaaS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发挥流量和资金优势,现阶段以免费或低价的SaaS产品激活小微企业的使用意愿。在历经技术驱动的洗礼和业务体系趋于完整后,市场端的规模扩张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产业内并购加剧。对于头部的创业型SaaS厂商而言,有两个主要的并购方向,第一是纵向并购,向产业链上游并购PaaS层厂商,加强SaaS厂商aPaaS平台的构建,以及IaaS层技术能力,自建公有云;第二是横向并购通过并购专注于创新业务、细分业务的厂商,保证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增强垄断力,通过对企业已有业务体系的调整和补充,构建企业级SaaS产品生态,达到最佳经济规模。发展策略建议SaaS产品的服务能力通常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合规”、“提效”、“节流”和“开源”。“看得见的”成本降低和收入增加更易获得价值认同,而“提效”型产品,中国市场的付费意愿仍需要进一步激活。因此可以尝试向“可视化”发展,为企业提供“看得见”的“节流”和“开源”,将更快迎来市场繁荣。DataFocus总结目前SaaS行业仍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或许会有更多互联网企业跻身SaaS行列中。但不管企业如何竞争与合作,用户都将会是最大受益者。随着IT技术水平的提升,云服务水平提高,用户能享受到的服务体验只会越来越好。这也是DataFocus一直以来所希望看见的。DataFocus不断打磨产品,基于对企业痛点的洞察,除了能提供企业业务解决方案外,也一直将用户体验放置首位,助力人人都能成为数据分析精英。如今DataFocus新推出的产品DataFocus Cloud,是DataFocus向用户心里迈进的重要一步。数据分析效率低成本高,没关系,现在,您1分钟登录便可即刻享受分析服务,您的体验只有更快更便捷。想了解更多信息,您不要错过2021年1月19日19:00-20:00DataFocusCloud新品直播发布会重磅来袭AI驱动,SaaS部署,引领数据分析云时代。DataFocus与您相约,我们不见不散!除非注明,否则均为DataFocus企业大数据分析系统,让数据分析像搜索一样简单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
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2万亿元,行业前景广阔。2018-2019年,消费金融项目数量渐增,热度不减,但长尾明显,资本向头部项目集中。目前从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局面。在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均有领先的优势企业出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颠覆金融行业价值链。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监管收紧,消费金融领域历经多年规范与洗牌,利润空间收窄,对客户需求和风险点识别要求更加精准,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哪些消费金融公司最具发展潜力?消费金融产业链有哪些环节,哪些环节最具价值?消费金融有哪些商业模式,各自优劣势是什么?金融科技将为消费金融带来哪些颠覆性价值?未来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消费金融领域内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提取码:1acn关于36氪研究院36氪研究院是36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