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内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消费升级”与“生命健康”,正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核心关注领域。2019年,在市场需求推动及政策红利释放下,大健康产业引领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浪潮,国内外各领域资源的密集介入,不断扩充着产业的规模、延伸与拓展产业领域的边界。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在政策支撑、人口老龄化带来需求、健康意识提升刺激消费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市场潜力巨大,规模不断增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将大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特别是对于中国来说,目前“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提升了大健康产业的地位,未来大健康产业前景光明。2017年国内大健康产业总产值约6万亿元,2018年,这一规模已经超过7万亿元。国家卫健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张毓辉此前表示,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有望突破8万亿元的产业规模目标。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8.7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将呈现高科技化、精准化、智能化、融合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1、高科技化。未来我们用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双向音频远程、慢病监测、区块链医学等高科技将在医学领域大范围应用。 2、精准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未来将通过精准的检测、治疗、康养来实现个性化、专业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的照顾管理系统。 3、智能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将为大健康产业带来变革。AI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够提升诊断治疗的智能化的水平。 4、融合化。未来的大健康产业将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5、国际化。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是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通过“一带一路”大健康驿站建设,为中国与世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搭建平台。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商情报网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于中国来说,目前“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提升了大健康产业的地位,未来大健康产业前景光明。2017年国内大健康产业总产值约6万亿元,预计到2019我国大健康产业将超过7万亿规模。《2019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主要围绕产业园概况;大健康产业概况;大健康产业园开发环境分析;大健康产业园现状与案例;大健康产业园发展前景等五个章节展开,通过对当前的大健康产业进行分析,总结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从而预提出当前的发展前景。PART1产业园概况根据当前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区设立和建设情况,结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对产业园区可做出这样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划出一块区域,制定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和完善适于工业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PART2大健康产业概况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极具前景的新兴产业,在我国,健康产业正在成为继买房、买车、旅游后的第四消费热点,在2013年首次以“国字号”文件被市场认识,并快速得到投资市场的关注。健康产业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不同于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模式。PART3大健康产业园开发环境分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占比1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11.9%。随着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不断加快,消费群体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大健康产业形成了较大的助推力。就目前而言,中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PART4大健康产业园现状与案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政策支持下,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景广阔。PART5大健康产业园发展前景未来我们用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双向音频远程、慢病监测、区块链医学等高科技将在医学领域大范围应用。《2019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全局研究了当前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概况,为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思路。中商产业研究院在对整个行业把控的前提下,关注大健康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从市场现状和重点企业进行剖析。附完整报告下载地址:《2019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973d638e534b461ca1db9bb02b2d03af/
近日,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中南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以“新学科新业态”为主题,分析了健康管理学科与健康产业的发展状况,指出,2017~2018年我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状况是:“总体向上向好,问题挑战不少”,即在国家宏观政策与产业规划、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智能健康与智慧养老、健康体检与慢性病管理、健康数据与团体标准十个方面呈现“热”的发展势头;而在发展观念转变、学科人才建设、体系模式构建、健康素养提升、服务供给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呈现“冷”的发展挑战。全书由总报告和五个专题报告构成,总计22篇文章。总报告在系统界定和回答了健康管理作为医学新学科、医学创新体系、新兴健康产业与健康服务新业态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范畴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解析了我国2017~2018年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的十大发展态势与五大问题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综合篇涉及健康管理服务实践探索、国家支持健康产业及健康服务业政策新导向、慢性病健康管理内涵与实践发展新趋势、健康管理学科与人才建设新动向。科技篇首先从生物技术进步引领健康管理实践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医学相关基础研究重大进展及系列成果,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经典慢性病健康管理研究案例和我国具有基层实用性和推广性的慢性病防控实战经验及成功案例。另外,对医用可穿戴设备进行了集中分析与发展趋势介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及建议。产业篇分析了我国部分省市健康产业政策实施现状以及不同健康产业政策落地情况。产业发展方面以慢性病健康管理为主线,突出强调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健康产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策略;阐述了新时期慢性病健康管理与先进服务示范机构建设规范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大健康产业领域成功案例介绍,以及基于智能化趋势的医用可穿戴技术设备特点、应用场景和发展方向及七大趋势。自然健康篇重点介绍了自然健康和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发展历史、行业产业特点、技术产品优势与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形势。梳理了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服务存在的“四多四少”现象,提出了发展自然健康产业与中医健康服务的对策及建议。调查篇采用本书编撰主力团队前期完成的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慢性病风险因素监测与综合干预示范研究”成果及多中心研究数据,重点分析了我国体检人群的健康素养、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及慢性病现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光明融媒记者 丁艳)
目前,国内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胶着对垒数月,大健康需求出现井喷,使这一概念重新闯入大众视野。同时,由于线下销售路线被暂时截断而导致线上订单激增,疫情对消费渠道与消费习惯都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一切都意味着大健康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大健康成为一种刚需,当线上线下消费结构出现重大变革,当后疫情时代来临,大健康产业企业如何从容应对各种变化?如何调整供应链管理战略为企业长期发展有效赋能?新零售、全渠道、数字化、智能化等概念对大健康产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意味着什么?这一系列问题都能在《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白皮书》中找到答案。本文摘取了其中部分核心观点,阐述了大健康产业的概念、行业发展以及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的特点,并通过药品及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三个子行业进行展开,分析其发展趋势及供应链模式。1、大健康产业模型大健康产业,是指与人的身心健康相关的产业体系,以健康长寿为终极目标,包含对健康人群的创造和维持健康,对亚健康人群的恢复健康,以及对患病人群的修复健康,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产业范畴上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中药材、医用材料、保健食品、保健产品(健康用品)、健康器械等在内的健康制造业;以及包含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养老、调理康复、科学健身、营养保健、健康检测、健康咨询、健康信息、健康保险、健康理财等在内的健康服务业。大健康产业模型2、大健康产业的现状与特点201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一经济发展的逻辑主线,并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突破口和经济政策的新着力点。大健康产业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之一。当前,我国发展大健康产业既具有重要意义,又具有良好条件,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计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0万亿元,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4.09万亿元。与美国(健康产业占 GDP 比重超过 15%)、加拿大和日本(健康产业占 GDP 比重超过 10%)等发达国家相比,市场潜力可谓巨大。大健康产业成分占比《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白皮书》第1章总结了大健康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消费市场不完全· 产业链分散,商业模式落后· 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产业法规有待完善3、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的特点3.1 供应链的前沿热点研究与未来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包括四个主要发展阶段:被动和支持型供应链、主动和细分型供应链、智慧和体验型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生态圈。供给侧改革大潮下,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与否日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然而在管理供应链的过程中,企业却容易“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将供应链管理简化为战术层面的采购、库存、配送等流程管理和达成率、及时率、退货率等KPI管理,对供应链战略层面的分析、制定和执行关注甚少。渠道模式的演进《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白皮书》第2章对供应链前沿热点研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总结如下:· 全渠道:全渠道营销与客户服务协同· 数字化:先进的流程及实践与数据战略结合· 可视化:区块链与全程追溯· 智能化: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决策与协同· 成本优化:向供应链标杆企业看齐是整个供应链联盟的成本控制· 社会责任:基于全球报告倡议(GRI)框架下的可持续发展3.2 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的特点从供应链视角看大健康产业:3.2.1 这个产业的供应链表现出复杂程度较高、管理难度较大、受政策影响等总体特征;3.2.2 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还处于较为早期的阶段,一些典型问题表现为供需不匹配的现象较为突出、三流协同的程度还比较低、以产品主导逻辑为主,对服务的关注较少等;3.2.3 B2B供应链平台、专业化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区块链全程追溯等创新实践已经开始出现,一些领先企业率先破局,迈向供应链的高级发展阶段。基于供需不确定性的供应链战略制定框架虽然供需不匹配、运作效率低、三流不协同、不重视服务等现象在大健康产业供应链上仍然普遍存在,但已经有一批领先企业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引领供应链转型升级。《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白皮书》第3章展示了产业内多数企业所处的供应链发展阶段、典型的供应链痛点,以及揭示供应链创新与发展的宏观方向和路径。4、药品及医疗器械供应链在供应链管理的第一阶段,企业主要的目标是降低成本,避免质量和交货的问题。企业内部外部流程的梳理、关系的管理是成本控制和质量保证的两大主要途径。我国大部分医药工业企业目前都还处于供应链管理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高效供应链管理是支持企业竞争的基础。但是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转型升级的方向上会大有不同。企业从高效型或者风险对冲型供应链开始发展,随着业务的扩展,新型技术的加入,数字化的创新等方式,供应链的战略都在向敏捷型供应链靠拢,全渠道和数字化应用也将成为医药行业供应链的新趋势。大数据优化供应链决策的部分场景示例为适应产业变革、赢得未来竞争,大健康产业供应链中的企业需要建立起“PDA”的供应链核心能力。PDA是拉式供应链(Pull Supply Chain)、数字化供应链(Digital Supply Chain)和敏捷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的简称。未来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内,“PDA”将成为药品及医疗器械企业在供应链管理领域重点投入的方向之一。具体企业案例分析详见《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白皮书》第4章内容。5、保健食品供应链保健食品是特殊的食品,具有功能性,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核心角色是对日常食品的补充,本质上仍属于食品的范畴。预计2020年保健品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3000亿元,18-23年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9.10%。中国的保健品的销售主要分为直销和非直销两种不同的销售模式,其中非直销模式又可进一步按通路细分为连锁药店模式、商超模式和电商平台模式。不同的模式对物流体系的要求不尽相同,国内保健品企业也逐渐根据自己的销售模式的特点逐步构建起各具特色的物流体系。《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白皮书》第5章对保健品的物流特点总结如下:· 物流服务外包成为行业共识· 以提升终端服务水平为主要方向的分销物流体系建设· 开展业务转型,以新的物流服务模式为先导保健品价值链示意图《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白皮书》第5章对几大典型保健品企业的供应链进行了详细分解说明,并剖析了“百日行动”、医保政策以及电子商务对保健品供应链产生的影响,最后针对保健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提出了以下策略建议:·供应链管理要切入保健品全渠道流通(营销)的模式创新· 企业对供应链要进行数据化改造· 打造快速的订单履行能力· 着手构建供应链生态系统· 实施全链路的追溯管理,回应消费者的质量诉求6、化妆品供应链根据化妆品功能效用分类,国内市场上化妆品总体可以分为护肤类、彩妆类、美发护发类、香氛类和个人护理类,在成熟的市场上分类还要更加细化。预计2019-2022年化妆品行业规模将持续增长,2022年限额以上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约4,458.3亿元。化妆品行业供应链的特点是强调品牌在整个供应链上的主导作用;分销渠道多样,产品细分程度高;产品进行效期管理和严格的质量管控,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总体上,大部分中国的化妆品对供应链模式或策略的选择上还仍处于摸索阶段,其供应链管理水平和国际品牌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每个化妆品的高度个性化和高度的产品细分,使得对渠道的选择和适配也多种多样,化妆品分销环节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供应链的复杂性。《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白皮书》针对中国市场的化妆品行业供应链管理主要特点作出如下总结:· 普遍采取专注核心能力外包非核心业务的做法· 全渠道营销对供应链管理的挑战日益紧迫· 时尚化消费趋势对供应链的挑战2018年各类化妆品市场份额占比及渠道增《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白皮书》第6章内容通过化妆品标杆品牌企业的案例分析进一步给出微观层面的供应链转型升级范例,以及详细总结了化妆品供应链采购、生产、分销、物流等各环节的未来发展趋势。更多干货皆在《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白皮书》,由国际供应链与运营管理学会和益邦供应链咨询联合调研编制,国际供应链与运营管理学会创始人及终身名誉主席赵先徳教授倾情作序。《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白皮书》以理论基础研究与实践调研相结合,填补大健康领域供应链研究的空白,并对未来5-10年大健康产业供应链的发展前景做出前瞻性预测。来源 | 益邦供应链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近日, 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泰康保险集团(以下简称“泰康保险”)主办召开“大健康产业财税与支付论坛”,就产业财税热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财税和医保政策进行探讨。同时,在会上,泰康保险与毕马威中国联合发布《2019中国大健康产业财税热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围绕保险、医养、科技,提出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鼓励商业保险协助政府减轻社保压力,同时建议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激励。据了解,当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2.5亿,占总人口的17.9%。据预测,到2050年国内老年人口达到4.8亿人,将达到34.1%的人口比重。同时,近年来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国家卫生费用总支出比例维持在29%左右,同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在10%-15%之间相比,占比仍处高位。人口老龄化加剧、个人医疗支出负担重,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事实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居民的健康医疗养老需求由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柱共同提供”,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周国端介绍道,“第一支柱是社会保险,政府经过努力达成了‘保基本’的社保功能定位,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第二和第三支柱的企业补充医疗、养老保险和商业健康、养老保险发挥补充作用。结合国际经验和减税降费的背景,作为对第一支柱的必要补充,商业保险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去做大、做强,协助政府减轻社保压力。”近年来,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出台,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周国端指出,大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财税政策扶持方面还存在政策效益进一步充分释放的空间。财税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企业赢得更好发展环境,会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税收。长远来看,消费者健康水平得到提升,保险公司有效降低理赔成本,同时减轻了政府卫生费用负担,实现多方共赢。在此背景下,《报告》围绕保险、医养、科技三大篇章,聚焦大健康产业八大财税热点,提出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建议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激励,旨在鼓励商业保险和民营医疗、养老机构,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分别来看。首先,保险篇指出,商业保险在国内现行医疗养老保障体制中,是第二第三支柱,发挥着对第一支柱的补充和调节作用。从需方角度,建议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刺激企业需方和个人需方的购买意愿,调动需方参保积极性。从供方角度,调整和出台更符合商业保险公司发展的财税政策,推动商业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和持续发展。医养篇分析了国内目前的医疗、养老资源与国家《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设定的目标相比,仍存在供需缺口。提出民间资本参与医疗及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运营,正是对医疗及养老资源的有效补充。并从财税角度,建议国家给与相应的政策激励,旨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做大、做强医养服务领域,为国内医养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最后,科技篇就数据流通和研发加计扣除方面提出财税建议,并鼓励保险、互联网、地产、医疗等与健康和科技相关的企业积极投入布局科技驱动的大健康产业,加大科研力量,促进产业向市场输送最新医疗研究成果、提升健康管理水平、丰富保险种类、提供便捷高效的医学诊疗,从而发挥大健康产业的作用,助力“健康中国 2030”规划目标早日实现。(蓝鲸保险 刘倍男 liubeinan@lanjinger.com)
来源:证券日报网本报记者 闫立良“刚刚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财税热点报告》以‘财税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通过基础核心篇、新业态新场景篇、社会资本投资篇及产业结合篇四大篇章,聚焦医养领域财税热点,提出了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8月25日,毕马威中国金融业税务服务主管合伙人张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报告是由毕马威中国联合泰康保险集团共同发布的,旨在推动中国大健康领域的发展。报告提出,未来中国人追求的医养康养,应该是追求长寿、健康、富足的闭环,未来的大健康产业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一个重要的产业。根据规划,大健康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核心篇阐述并分析了目前医疗基础核心现状,即重事后医疗、轻事前预防,医疗硬件水平需要升级但医疗机构资金匮乏等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医保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涵盖预防类支出、允许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预防类支出”的政策建议,旨在通过财税政策鼓励民众提高在疾病预防方面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民众对疾病预防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另外,还建议对特定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业务给予增值税免税待遇,从而利于融资租赁模式充分发挥其优势并以更低的价格为医疗机构解决设备需求方面的资金问题,助力做强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新业态新场景篇旨在聚焦新兴的互联网医院、医生集团及国际医疗合作交流。针对互联网医疗及医生集团获取合规发票困难的问题,提出比照保险代理人佣金的发票管理方式由企业统一汇总代开增值税发票以及适用增值税差额征税的政策建议,以期合理降低税负及税务管理的合规成本,鼓励新业态发展。另外,针对常设机构下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建议简化相关个人信息披露要求以及个税申报缴款程序,以保护注重个人隐私信息的国外专家来华服务意愿,促进国际医疗合作的开展。社会资本投资篇侧重探讨资本对于医疗生态圈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建议针对合伙制大健康产业基金给予延长可弥补亏损结转年限、比照创投基金的70%抵扣法给予合伙人税收优惠政策等,以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产业结合篇聚焦探讨如何从财税政策上支持养老社区的发展。以“泰康之家”为代表的险资办长寿社区模式为例,针对机构养老在争取享受优惠政策以及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进行梳理,并提出明确对社区养老的定义、清晰税收优惠适用范围等相关诉求,以确保政策红利的充分、长期释放,真正实现对于养老服务事业的支持旨在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编辑 田冬)
来源:蓝鲸财经近日,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泰康保险集团(以下简称“泰康保险”)主办召开“大健康产业财税与支付论坛”,就产业财税热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财税和医保政策进行探讨。同时,在会上,泰康保险与毕马威中国联合发布《2019中国大健康产业财税热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围绕保险、医养、科技,提出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鼓励商业保险协助政府减轻社保压力,同时建议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激励。据了解,当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2.5亿,占总人口的17.9%。据预测,到2050年国内老年人口达到4.8亿人,将达到34.1%的人口比重。同时,近年来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国家卫生费用总支出比例维持在29%左右,同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在10%-15%之间相比,占比仍处高位。人口老龄化加剧、个人医疗支出负担重,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事实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居民的健康医疗养老需求由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柱共同提供”,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周国端介绍道,“第一支柱是社会保险,政府经过努力达成了‘保基本’的社保功能定位,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第二和第三支柱的企业补充医疗、养老保险和商业健康、养老保险发挥补充作用。结合国际经验和减税降费的背景,作为对第一支柱的必要补充,商业保险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去做大、做强,协助政府减轻社保压力。”近年来,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出台,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周国端指出,大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财税政策扶持方面还存在政策效益进一步充分释放的空间。财税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企业赢得更好发展环境,会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税收。长远来看,消费者健康水平得到提升,保险公司有效降低理赔成本,同时减轻了政府卫生费用负担,实现多方共赢。在此背景下,《报告》围绕保险、医养、科技三大篇章,聚焦大健康产业八大财税热点,提出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建议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激励,旨在鼓励商业保险和民营医疗、养老机构,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分别来看。首先,保险篇指出,商业保险在国内现行医疗养老保障体制中,是第二第三支柱,发挥着对第一支柱的补充和调节作用。从需方角度,建议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刺激企业需方和个人需方的购买意愿,调动需方参保积极性。从供方角度,调整和出台更符合商业保险公司发展的财税政策,推动商业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和持续发展。医养篇分析了国内目前的医疗、养老资源与国家《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设定的目标相比,仍存在供需缺口。提出民间资本参与医疗及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运营,正是对医疗及养老资源的有效补充。并从财税角度,建议国家给与相应的政策激励,旨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做大、做强医养服务领域,为国内医养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最后,科技篇就数据流通和研发加计扣除方面提出财税建议,并鼓励保险、互联网、地产、医疗等与健康和科技相关的企业积极投入布局科技驱动的大健康产业,加大科研力量,促进产业向市场输送最新医疗研究成果、提升健康管理水平、丰富保险种类、提供便捷高效的医学诊疗,从而发挥大健康产业的作用,助力“健康中国 2030”规划目标早日实现。
一、中国健康体检市场正在快速崛起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健康体检行业属于医疗服务行业,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强化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刚性特征,促进了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持续发展。健康体检行业作为医疗服务的子行业,随着人们对慢病管理和健康体检的意识不断增强,也拉动了整体市场的快速增长。相比境外健康体检行业而言,局限于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及居民健康意识水平,我国专业健康体检行业起步晚,属于朝阳产业。由于行业发展原因,我国健康体检行业仍以医院等医疗机极为主,民营机构作为新兴势力,正在快速崛起。二、需求拉动健康体检市场规模增长从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来看,我国城市居民保健支出额从1990年的25.70元增长到2016年的1630.8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31%;农村居民人均保健支出额从1990年的19.00元增长到2016年的929.2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14%。2010-2018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趋势图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商产业研究院从诊疗人次来看,近年来,我国就医人数保持持续增长。总的诊疗人次数从2011年的62.71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79.32亿人次,年复合增长率4%。2011-2018年我国总诊疗人次数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商产业研究院从健康体检人次数来看,健康体检人次从2011年的3.44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4.52亿人次,年复合增长率4.66%。2011-2018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数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商产业研究院综合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居民卫生保健支出随之出现大幅增长,健康体检市场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日常保健、定期检查对于健康的重要性,“预防优先”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个人体检的意愿及频次都将进一步提升。三、对比国外,我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大总体来看,2016年健康体检的人次仅4.52亿,占全部人口的比例32.68%,根据相关数据,美国、日本与德国的健康检查率已经高达73.4%、74.2%和96.9%,也就是说我国健康体检的覆盖率还很低,可提高空间还很大。因此,随着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健康体检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健康体检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大。各国体检覆盖率对比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2011-2018年我国健康体检覆盖率增长趋势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四、政策鼓励和支持健康体检行业的发展2009年8月,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虽然此“规定”只作为一个行业规范来执行,但对于体检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国家鼓励和规范健康体检行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体检行业正逐步规范,全社会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众多民营机构和社会资本不断进入健康体检领域,有力的促进了健康体检市场的快速发展,健康体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国家出台鼓励健康体检行业规范发展相关文件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五、健康体检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2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国内健康体检行业不断发展,行业监管不断完善。2009年9月1日《健康体检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后,国内健康体检市场逐渐规范。2016年我国健康体检市场容量已经超过1200亿元,预计2017-2020年市场容量CAGR为20%左右,到2020年达到2000亿元左右,专业体检市场份额也逐年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健康体检市场前景巨大。2011-2018年我国体检市场规模及增速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六、健康体检行业重点企业分析1、美年健康美年健康,成立于2004年,前身是美年产业,于2011年11月与沈阳大健康完成合并,并正式更名为“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美年健康收购国际高端体检中心美兆医疗(全球三大高端体检品牌之一),加码高端体检市场。2017年7月12日,公司收购慈铭体检72.22%股权获证监会无条件通过,慈铭体检在全国有59家体检中心,其中北京地区有17家门店,收购后与美年健康形成良好区域互补。至此,公司实现了涵盖美年大健康、慈铭、美兆三大品牌的健康体检服务,完成了从大众健康预防到高端医疗管理的综合服务。三大品牌形成协同效应,可以多层次、全方位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截至2016年底,美年健康在全国30多个省、100多个核心城市拥有近300家医疗及体检中心,拥有全职专家、专业医护及管理团队近20000人;公司规划,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每年新增100家门店,到2018年,预计达成500家门店的战略目标。目前,覆盖核心城市平均拥有门店只有3家,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有近300座,门店密度提升和新城市门店拓展仍有较大空间。公司在巩固一二线城市地位的同时,加强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已经基本实现全国布局。2017年前三季度,美年健康实现营业总收入29.89亿元,同比增长58.78%;实现归属净利2.16亿元,同比增长126.54%。目前国内体检行业处于成长期,平均增速30%左右,美年健康为国内体检行业龙头,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战略的实施,保守增速40%-50%。2012-2017年美年健康收入统计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2-2017年美年健康净利润统计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爱康国宾爱康国宾是中国领先的提供体检和就医服务的健康管理机构,是由爱康网和国宾健检组建成立的联合服务机构。依托旗下健康医疗服务中心、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合作医院网络和强大的客户服务体系,爱康国宾为个人及团体提供从健检、医疗、家庭医生、慢病管理、健康保险等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帮助其全面摆脱亚健康、预防慢性病、解决就医难,为根本提高现代中国人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作贡献。同时,爱康国宾为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提供第三方的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解决方案。2014年3月4日爱康国宾向美国证监会提交IPO申请,拟赴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最大融资1.5亿美元。2014年4月9日晚间,爱康国宾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KANG。并于2014年7月完成收购上海华检体检中心100%股权。爱康国宾分别在华北(北京)、华东(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华南(广州、深圳、佛山、惠州)、西南(成都、重庆)、华中(武汉)等省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设有健检与医疗中心,并与几百家医疗机构建立合作网络,为上百家著名企业、保险公司、医疗机构、政府机关和100多万会员提供优质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2014-2016年爱康国宾年体检人次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3、慈瑞体检瑞慈体检是长三角地区私营体检服务市场的先驱之一,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首批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之一。2007年,瑞慈在上海开设第一家体检中心。截止至2016年9月,瑞慈以直营连锁的形式,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苏州、南通、常州、成都、武汉、合肥等经济发达地区已开设21家机构;并计划于2016至2017年间开设七间新体检中心及扩充五间现有体检中心。作为“深度体检”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瑞慈体检始终坚持整合国际设备、医界专家、前沿医疗技术等优势资源,不断提升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检测准确率,每年为超百万的高端客户提供深度健康管理服务,帮助中国精英全力构筑健康资产。2016年,总共为体检服务130.24万人次。2014-2016年瑞慈体检年体检人次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七、健康体检将向连锁化和健康管理发展随着健康体检市场的发展,现有的专业体检机构的发展方向将发生改变,连锁化和健康管理化将作为他们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1、连锁化市场格局将被打破,专业健康体检市场将会横向整合,重新洗牌,从而形成具有真正意义上网络优势的龙头企业。那些现金状况更好、融资能力更强的企业在内生性发展和外延式并购方面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显现。2、健康管理化成熟的专业体检机构将会进一步开发客户资源,提供更加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服务(VIP会员服务、健康家庭服务等),向更深入的健康管理、增值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发展。健康管理和多元化未来将成为健康体检机构的业绩增长的另一重要突破口。
中商情报网讯: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在当今的社会中,也正在逐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近年来,人们对于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保健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613.3亿元,2017年市场规模为2938.9亿元,同比增长12.46%。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预计到2019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500亿元。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19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五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保健品行业概况、保健品行业发展背景、保健品市场分析、保健品重点企业分析以及保健品市场发展趋势。以下是报告详情: PART1:保健品行业概述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在当今的社会中,也正在逐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此外,保健品在国际上一般称为膳食补充产品。 PART2:保健品市场发展背景在经济稳步发展、利好政策扶持、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升级、大健康产业带动需求等因素影响下,我国保健品市场快速发展。 其中,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将其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特别对于中国来说,目前“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提升了大健康产业的地位,未来大健康产业前景光明,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规模有望突破9万亿元。大健康观念的推行带动产业发展,为保健品市场带来增长空间。 PART3:保健品市场分析近年来,人们对于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保健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613.3亿元,2017年市场规模为2938.9亿元,同比增长12.46%。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预计到2019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500亿元。 PART4:保健品重点企业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起步较晚,企业数量众多,大多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较低。近年来,随着市场发展,行业整合逐渐开始,优秀企业加速扩张,一些大中型企业通过建立研发中心或加大品牌投入提升竞争力,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上升。随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PART5:保健品市场发展趋势未来,我国保健品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消费基数增大需求欲望提升;中国80/90后将带来健康、有机和保健食品的快速普及;保健品细分品类将加快增长;保健品销售渠道业态更丰富;大健康政策利好保健品产业发展;保健品市场监管将更加严格。 报告仅展示部分,详情请下载《2019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766a28dde5034d16aa80deb388b9fb8a/
央广网武汉4月9日消息(记者 马文静)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养老保障需求迅速增长。在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大健康产业财税与支付论坛”上,泰康保险与毕马威中国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财税热点报告》建议,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做大保险支付端,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2.5亿,占总人口的17.9%。有预测认为,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达到4.8亿人,将达到34.1%的人口比重。面对日渐紧迫的养老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罕见16次提及“养老”,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推动我国养老健康事业发展。 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周国端指出,我国居民的健康医疗养老需求由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柱共同提供。第一支柱是社会保险,政府经过努力达成了“保基本”的社保功能定位,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第二和第三支柱的企业补充医疗、养老保险和商业健康、养老保险发挥补充作用。结合国际经验和减税降费的背景,作为对第一支柱的必要补充,商业保险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去做大、做强,协助政府减轻社保压力。近年来,在养老、医疗保障等领域,一系列减税降费和支持政策出台,减轻了居民养老负担,推动了健康产业发展。例如,2015年十部委发布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对民办养老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2017年7月1日,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2018年4月,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和相关配套政策落地,改变了此前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没有税收优惠的状态。周国端认为,大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财税政策扶持方面还存在政策效益进一步充分释放的空间。“财税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企业赢得更好发展环境,会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税收。长远来看,消费者健康水平得到提升,保险公司有效降低理赔成本,同时减轻了政府卫生费用负担,实现多方共赢。”《2019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财税热点报告》围绕保险、医养、科技三大篇章,聚焦大健康产业八大财税热点,提出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鼓励商业保险和民营医疗、养老机构,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保险篇指出,商业保险在我国现行医疗养老保障体制中,是第二第三支柱,发挥着对第一支柱的补充和调节作用。从需方角度,建议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刺激企业需方和个人需方的购买意愿,调动需方参保积极性。从供方角度,调整和出台更符合商业保险公司发展的财税政策,推动商业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和持续发展。医养篇分析了中国目前的医疗、养老资源与国家《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设定的目标相比,仍存在供需缺口。提出民间资本参与医疗及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运营,正是对我国医疗及养老资源的有效补充。并从财税角度,建议国家给与相应的政策激励,旨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做大、做强医养服务领域,为我国医养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科技篇就数据流通和研发加计扣除方面提出财税建议,旨在鼓励保险、互联网、地产、医疗等与健康和科技相关的企业积极投入布局科技驱动的大健康产业,加大科研力量,促进产业向市场输送最新医疗研究成果、提升健康管理水平、丰富保险种类、提供便捷高效的医学诊疗,从而发挥大健康产业的作用,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健康中国 2030”的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