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带研究生:当教授的快乐和痛苦本然

带研究生:当教授的快乐和痛苦

来源:科学网(ID:sciencenet-cas)作者:马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我每天花大量时间扑在实验室,试图帮助一名博士生做好科研,精力大量消耗。如今,对方半途而废,我无论是挽留还是‘分手’都不快乐。回想起这几年带研究生的种种,有快乐,也有痛苦,我竟无言以对。”在微信朋友圈,A教授有感而发。到底他快乐在哪里,痛苦在哪里呢?A教授的快乐1:当科研“监工”每天,A都会兴冲冲地到实验室当“监工”。他的眼很尖,他能一眼抓住学生的实验问题。比如有的学生用电子天平称量样品,称量纸大于天平的托盘;有的学生把液体倒到量筒时,右手把1000毫升的容量瓶举得很高。“读本科时化学实验是怎么教的?”他脱口而出。忽然想到什么,他又补了几句:“我从不歧视‘双非’高校来的学生,但你到我们这儿,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你上学期周末是不是经常去旅游?我看到你同学发的朋友圈了。”他的话很直。有一次,一名新生向他报告一个实验点子。听了学生的分析,A觉得这个思路是可行的。然而,过了一阵他听该生说实验点子是被报道过的,他瞪大了眼睛:“吃别人嚼过的馍,有什么意思?你这样即使做了,也发不出文章来。”遇到这种情况,他甚至会让学生们都停下手头的工作,在实验室召开“临时组会”。他从不骂学生,但在“临时组会”上,他似乎把心中积压的一种“气”释放出来。他不但会说学生做实验不规范、想出的点子没有创新性,还会说他们做科研没有“章法”。有几名学生就曾被他批评——每次只是合成一丁点儿催化剂,以至于做催化反应和后续表征,需要再花大量时间合成好几批催化剂。“我在乎的不是药品、试剂,而是你们的时间!做实验得动脑子!”他发急了。每天“巡视”实验室时,他会不时发话——“你们缺乏什么实验装置,告诉我啊。不能低效率地科研!”“像你这样第一天制备催化剂,第二天烘干,再花一天测试,为什么不在烘干的时候制新的催化剂?”“需要做什么表征,赶快想清楚,送样测试啊!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测试结果还没有出来?哪天送的样?得打电话催催,不能一直等着耗着!”“不同样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在电脑里要不同的文件夹存放,每个文件夹的命名是催化剂的化学式,而不能用数字代号命名!否则,谁知道哪个是哪个!”有时候学生科研不顺利,他每天到实验室五次,现场指挥,甚至在假期陪着学生做实验。“我才不相信实验做不出来!”他撸起袖子狠狠地说。他总是把形势说得很严峻——系里有多少研究生延期毕业,多少毕业论文送盲审被“枪毙”。他还会“幸灾乐祸”地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一些“今年研究生毕业论文盲审从严”之类的文章,似乎在宣示自己“从严把关”的决心。而一旦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他比谁都高兴,满世界宣布“今年我的课题组又有一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他的学生在他的指导下能提前发出申请学位所需的论文,并远远赶在截止日期前面开始撰写学位论文,以便投入下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之旅。看到学生在学业上从青涩走向成熟,A非常惬意。“A老师培养的研究生,我相信!”A的一位应届博士生在找工作时听到对方教授这么说。听了这位博士生的转述,A更高兴了。A教授的快乐2:当“人生导师”“把自己撕开,把自己劈开!”面对笔者,A的一名研究生夸张地模仿A的话,模仿的时候还透出一种不解甚至嘲笑。A总是“敲打”课题组学生,说人要知道天高地厚,知道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有一名学生发表了多篇论文,A却说:“你不要抱怨在我这儿发不出好文章。得了便宜,就不要卖乖了。如果你真的厉害的话,你毕业以后发几篇‘一区’文章给我看看。”当学生不大愿意按照他的意见修改论文,他会微笑着却带着一种“气”说:“让你锻炼科研生存能力,你却不领情。你以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别来找我看(修改)本子。”他还会让学生感到一种压力:“以后你找工作时,同行有可能会向我询问你的表现的。”这样的话语可能让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但A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为乐事。用他的话说,他的语言风格“就像一拳打在你的脸上,让你猛醒”。他跟学生谈学业,结果谈着谈着,就扯到“人生哲理”“职场道理”上去了。有时候就像开起无轨电车,一开始说“讲五分钟”,结果讲了一个下午!他老拿职场的那一套说事儿,什么“细节影响成败”“做什么就要像做什么的样子”“换位思考”“落到实处”。当学生不服从他的工作安排,他坚定地说:“你以后到工作岗位上,领导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如果你现在不理解,那么你以后会理解的。”他总是说,做科研光靠勤奋是不行的,要work smart(聪明地工作),多听导师意见,还要抗压能力强。“人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家人、恋人负责,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既然选择读了研究生,就要把书读好。遇到一丁点大的挫折就‘炸’了,就退却了,将来到社会上去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更是花大量时间提供支持。如果学生有科研的困难,他就陪着学生做实验、分析数据、使出浑身的力气改论文;如果学生有心理的困惑,他会和学生一次一次地聊,甚至把学生的恋人也叫过来一起谈。他常说,遇到问题要“面对它,解决它,放下它”,不要不接电话、不回电话,而要勇敢面对、攻坚克难。在有些人的眼里,A这样和学生谈人生完全没有必要,“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嘛,思维已经定型了”。还有的看客先给别人套一个“人生导师”的帽子,然后一棍子打下来。可是,A不依不饶地在朋友圈“发声”:“近日(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发通知了——‘通知指出,导师是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要把培养人放到第一位,既要做学术训导人,指导和激发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更要做人生引路人,言传身教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不需要学生给他颁发奖状证明他的这些教诲有用,也不指望因为花了很多时间育人而得到校方的奖励。用他的话说,“课题组开在这儿,我就是这样的人”。A教授的痛苦3:恨铁不成钢带研究生有快乐,也有痛苦。本文开头展示的A教授在微信朋友圈的发言,其实隐隐透出他的无奈——如今,科研和生活环境没有那么纯粹,有些研究生或是心活、事儿多,或是缺乏职业精神和诚信。另一方面,师生矛盾多发,社会舆论一面倒地批判导师。即便导师在带研究生过程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纠纷,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极端行为,为了避免触动“涉校舆情”,导师也有苦说不出,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有鉴于此,接下去本文不准备披露他人隐私,只想泛泛而谈科教界一般情况和一般经验。这可供无数“A教授们”和“同学们”参考——如何使得师生相处的经历更加快乐些,使研究生们的前途更明朗些。1. 有些研究生做科研不努力,这是大忌。但也有些研究生不是“懒”,而是“不会混”——做科研缺乏“章法”,眉毛胡子一把抓,钻牛角尖;不按照导师的指导意见做实验。“不会混”的结果,一是自己不能及时得到科研成果,二是导师不满意。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导师,这真可谓两败俱伤。2. 很多学生人不坏,只是有缺点和弱点。每个人都有缺点和弱点,关键是学生要在在校期间尽量弥补,这样到社会上去以后不至于影响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有的学生体质不好,有的学生有心理障碍,有的学生情商低,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做人道理或者礼仪,那么就要在读研期间加以改进,使自己以更好的面貌走向职场。3. 要和导师商量读研期间以及毕业后的规划,以便通盘考虑、整体规划。不要瞒着导师另搞一套(比如复习托福、GRE),否则,有可能最后“两头不着杠”。笔者就遇到过难熬的日子——有些组员另搞一套,一方面科研没有进展,另一方面职业发展的事情一下子也没有眉目。这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的流逝。4. 遇到师生矛盾,需要彼此真诚沟通。你要问问导师:要如何做,才能让导师满意或者没那么不开心?为了正常毕业,需要什么样的计划安排?什么时候要达到什么进展程度?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千万不能任性——不接电话、不回电话,以为世界会围绕着自己转。5. 考研的时候也要想清楚。读研究生不是说你交了学费,你就可以“来去自由”的。你的加盟,挤占了别人受教育的机会,也用去了导师宝贵的招生名额。你的表现不佳或者中途离去,可能会影响你原先所在学校、院系、课题组的声誉,也会影响导师课题组的科研进程、安排,浪费已经投入的资金。进组后,导师在资金、仪器设备、指导时间、毕业保障等方面有commitment(承诺),那么你对导师、对自己,也要有commitment。6. 人生要有规划,每一个阶段都要有阶段性行动和收获,不要找到工作以后想考研,考上研究生后却想着还是工作好。虽然说只要努力,一切都还不晚,但晃来晃去没有一个主线,最终会一事无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师生之间的不愉快最终会过去,会被遗忘。但我们科教界有必要了解和分享——怎样使师生相处的经历更愉快一些

同人

大学老师带研究生到底为了什么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学老师带研究生,尤其硕士研究生,带硕士研究生其实很累的,很多人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什么都不懂,对于科研没有任何感觉,需要手把手教,而科研是一个很正规,决不容马湖的东西。我还清楚的记得,我进实验室第一次做自己的实验,吧唧一下把一个不溶于水的标准品放进水了,几百块钱就浪费了,可以说我老师很好了,说没关系,下次注意了解清楚了,钱不是问题。后面做高效液相,吧唧柱子堵死了,老师下次注意。老师培养一个硕士毕业会花很多经费,很多心血,改论文的时候,老师直接来一句,他写几天就写完了开开心心的,但是我们写给他改得改好久,而且看着心烦。当然这是好老师,那种坑人的老师就算了,他们只知道压榨,而且不给予实质性的指导。最后就是导师为什么招硕士研究生了老师培养你,然后他的idea,完成他的科研 项目,他好继续申请项目,实验就不用他亲自动手了,但是硕士生的idea是很low,无法完完全全提炼高质量的idea。当硕士期间的培养可以让你有那么一点感觉的时候,你就要忙着毕业了,所以老师一般愿意让自己的学生跟着自己读博,可以不用教了。每次老师说我的论文,说的一无是处,来了一句要么改论文,要么改题目。每次他都得默默的改完,然后投稿。

美容院

袁隆平: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

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虽然已是鲐背之年,依旧在做科研、带学生。近日,袁隆平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表示,他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袁老年轻的时候是赤脚下田(现在有套鞋,条件好很多),经常被虫子、蚂蟥叮咬。袁老为解决亿万国人吃饭问题所作出的贡献彪炳史册,但他因长时间赤脚浸泡在春天冰冷的水稻田而得上了肠胃病。作为农业科学家,田间地头是他们科学研究的主战场。靠想象干不出杂交水稻,他们的科学成果必须写在大地上、长在土壤里。从这个角度来看,袁老收徒必须下田的“门规”,是从事农业应用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袁老在节目中说,他对年轻人最想说的8个字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互联网时代为年轻人获取知识提供了空前的便捷,于是,能够诞生更多灵感和赢得更好机遇,但最可靠的两个字还是“汗水”。敢于撸起袖子在风吹雨打中耕耘、在骄阳炙烤下劳作,是年轻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收获事业成功的必备攻略。一般来说,人们很难将挽起裤管下田与高科技建立起关联。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挽起裤管下田的袁隆平是杰出的高科技专家。中华民族是从耕地里走出的民族,中华农耕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看,插秧点豆、耕田除草,是中国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写在大地上的点、线、面的艺术;凿渠建坝、开山破土,是中华民族既敬畏自然又敢于改天换地的智慧和勇气;驯化禽兽、选育种苗,是中华儿女为追求种族传承生生不息的创造。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农耕文化里饱含的勤劳、智慧和勇敢,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文化基础。挽起裤管下田,正是中国农耕文化在当今农业科技中的延续和传承。“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就必须尊重农民、反哺农业,给农业科技工作者更多机会,在主流社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农耕文化,以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涵养全社会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这,才是最好的境界。

本垒打

“我们导师现在不太敢带女研究生了”我们和高校老师聊聊最近的事

前天,我把关于中大教授的那些文章转发给了一位退休高校教授。我问他,“作为高校老师,怎么看?”他回答我说:“这些没有涉及实质性的行为,小打小闹,顶多警告,应该动不了根基。” 在他看来,摸头发、强抱袭胸、勾肩搭背……只能算作不良作风。但在不到 24 小时后,中山大学发布最新处理结果,作出停课处理,并取消该老师硕士生、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不过,也是在和他深聊后,我才意识到,在高校里的生活的教师们,对于“性骚扰”的敏感程度,与我的想象是很不同的。在大学里,一个科研项目的重要负责人,是响当当的名头,是整个学院乃至学校的金字招牌。他说,“小打小闹的事情,对这种大咖来说,顶多警告下。”我尝试询问作为教授的前辈,哪种程度的骚扰才能算作是“实质性”的行为,会被严惩。他给了我一个这样的答案:强奸发生;一条命,或者半条命;女生抑郁或自残。这是他的猜测,但也是大部分还没被遗忘的案例的典型特点。我也尝试询问,他对最近发生的相关性骚扰案例的看法,他说:“如果只是暧昧行为,很难界定,更难追责。”他认为,大部分人都是“有贼心没贼胆”的。一步步试探,得手了,就再进一步。没得手,收敛一阵,所以才会导致了更多“暧昧”的骚扰行为。不过,不同于公共场合的性骚扰,在老师和学生绝对的权力不对等的状况下,这种校园里打着“暧昧”旗号的试探,让原本抱有崇敬心理的学生,无法声张,也备受煎熬。我曾做过一个 30 人的小范围调查,关于师生间的界限,以及学生们遇到觉得过分的情况有哪些。我收到了一些这样的反馈:带色评价外貌、身材;单独约晚上散步;单独约出去吃饭;邀请加陌陌好友;拉手按肩表亲昵;这些,都是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经历。我还了解到一个经历,有位六十岁的老教授对女学生当面说:“只要你天天陪着我,我把所有的知识经验都传授给你,收你当关门弟子。”一个女生对我说:“不是我大惊小怪,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男性,我可以视为表示好感或追求。可那个人是老师的话,不行。”“因为,我很难拒绝。”在这个小小的调查里,我无法轻易下定论。但给到我的感受是:现在的学生对于“性骚扰”的认定,似乎和一部分老师的标准是完全不对等的。当时之所以做这个调查,是因为我收到过一次学妹的求助。毕业前的一天,有位学妹发来微信,说有位老师约她晚上去他家里,要讨论课程设计。她很奇怪,明明可以白天在办公室讨论的事情,为什么非要晚上去家里问?推辞了两句后,她说白天再去学院找他。老师说:“只是讨论课程设计而已,你不要多想。来吧。”她有些慌了,不知道如何接话。当时,她在准备出国的节骨眼上,需要高绩点,生怕得罪了他,期末分数会很低。我也不知道这种事情如何解决,就让她去咨询院里风评很好的另外一位老师。那位老师建议她不要太生硬,直接拒绝驳人颜面,“要不你就说舍友也想一起学习吧。拉多个人保险些,也能探探口风。”慌神的学妹照做了。没想到,老师很快回复过来:“不行。我只邀请了你一个人。”师妹最终没有去。但自那以后,她总是小心翼翼审视身边每一位老师,戒备心很重。和很多经历过类似事情的学生一样,她开始对老师产生困惑:“是我太敏感了吗?保持界限感,不是老师应有的觉悟吗?”可不是所有高校老师都会这样认为。那位给出建议的老师听说后续后,无奈笑笑:“他们心里清楚,这些事(单独邀约,陪酒吃饭)根本扯不上性骚扰。即便被传出去,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他提起另外一个同事,带女学生去外地比赛,半夜穿裤衩背心去敲门聊天,也没觉得不妥。想起我曾非常喜欢的另一位老师,饱读诗书,风度翩翩。然而,每周总喜欢挑一两个女学生“重点培养”。酒局上过三巡,调笑言语和滑腻目光,挥之不去。后来,学院领导找他谈话,他不以为意:“一起出去吃饭而已,有什么问题?”正因为高校里对于“性骚扰”的认定并无定论以及明确界限,即使发生了类似暧昧的事件,无论是当事人的同学、风评很好的老师,都无法给出一个合适并且明确的做法。这种无法界定为“性骚扰”的师生越界行为,很可能就会滋生了每一个无法想象的后果。我尝试和开头提到的退休教授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书读得这么多,反而如此做人?”“读书是读全书,做学问是读偏书,这不一样。”他认为,许多身在学科研究一线的老师,常年待在实验室里,能接触到的女性只有自己学生。成为名声显赫的教授前,他们也曾是学生,长期隔绝在象牙塔中。而从学生到教师,只不过是几篇论文和一个学位。一旦待遇和地位上升,膨胀和诱惑随之而来,“有些人一心钻学问,活在自己世界里,会容易心理扭曲,身份错位。”这两天看到新闻后,我还给很喜欢的一位学者发了邮件,咨询他的看法。他发来一篇名为《我把心剖出来,告诉你为啥别搞师生恋》的文章,是一位国外高校老师的自白。作者分享了自己接受的上岗培训准则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一般而言,这种辅导必需在办公室或者咖啡馆、图书馆等合宜的公共空间展开。如果在办公室进行单独辅导,而办公室又没有 面向走廊的透明玻璃,那么循例应当将办公室的门打开,以示避嫌。”这很重要。保持师生之间清晰的界限,不只是对教师的警示,也是一种保护。这甚至也可以是我们接下来建立准则的一些参考。这种界限的不明确,也会导致另外的一种极端——一些谨慎的教师更加拿捏不准与学生相处的模式。上次陶崇园事件,我们曾经采访过一位大学男老师。他说,自己现在的习惯是,“同学找我问问题,我会自觉地保持距离”、“不会轻易找任何同学帮忙,因为这是加重同学的负担”。最近,和一位讲师的聊天,他提到现在高校圈有些导师,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甚至不敢招异性研究生,想要尽量避免有风险的单独相处。而我所遇到的大学老师中,的确大多如同他们这样正直自觉,甚至有些刻意避嫌。每当高校负面消息出现,他们心痛又无奈。面对错失身份边界感,做出不可饶恕事情的同行,他们也希望努力找到证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赞同公开调查和公布处理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探讨,尽快达成一个关于界限感的共识。聊到最后,前辈给我发来了一个视频。台上的人侃侃而谈:“我在人类中的女人缘不是很好,但是我在猴子社会里的女人缘还是不错的。”那是一场名为《我们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的演讲,主角正是那位中大教授。“猴子表示好感就是直白抚摸,有可能他真就这么钻进去了,把自己当猴王了吧。” 前辈尝试对他的行为进行"学术"揣测。不过,我还是坚定地回了一句:“抱歉,我觉得这不是理由。”本文转自我要WhatYouNeed,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无弃

一位博士生导师,带了11名研究生,合理吗?能指导好学生吗?

作者按:有位读者朋友来信说,他的导师是博导,带了11个研究生,这个情况合理吗?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今天来谈谈。一位博士生导师,带了11名学生,估计很多人一看就觉得不合理,其实合理不合理,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导师并不适合带太多学生,很简单的道理是,一旦学生带多了,时间和精力就顾不过来,很难指导好学生,这样对导师和学生其实都不利。然而,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导师带10多个学生的情况,而且这样的例子还并不少见呢?关键就在于,10多个学生具体是什么情况。比如,我的导师,就带了差不多10名学生,看起来很多,具体一分析,可能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我导师就是博导,带的学生中,既有博士生,也有硕士生,其中,博士生有4名,分别对应博一到博四,每个年级1名(之前有延期的还不计算在内);硕士生有5名,都是学术型硕士,包括新招的研一的1名,研二的2名,研三的2名,所以我导师总共指导了9名学生。本来他可以在今年招收2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的,就是考虑到学生已经比较多了,才分别缩招了1人。多吗?看起来确实很多,其实每年只招收了1-2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而已,这在很多高校里面属于司空见惯的。具体到这位读者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情况分析一下。1、如果这位博导带的研究生既包括硕士生,也包括博士生,参考我导师的情况来看,其实并不多,也就是每年招收1-2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而已,属于常见的情况,完全可以指导好自己的学生。2、如果11名研究生仅仅是指硕士生,而且有可能既包括学硕的,也包括专硕的,可能就是每年招收了1-2学硕的,1-2名专硕的,因为可能还带了博士生的,数量确实就比较多了,确实有点不太合理。这么多学生,导师肯定很难指导得过来。不过这种情况,在一些大牛导师身上,也不算罕见,导师重点指导的,往往只是博士生。硕士生,学硕可能会指导稍多一点,专硕可能都不怎么管,虽然不太合理,但大牛导师课题多,博士生完全可以带硕士生(特别是学硕),通过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升,再偶尔得到导师的指导,其实学生的培养质量也不见得就不高了。3、如果是导师一年就招收11个研究生,这个肯定就很不合理了。不过这样的情况,在10多年前可能会存在,现在很多高校对导师都实施的是积分制,导师每年能招收学生的名额,取决于自己的积分情况,这往往对招生名额有很大的限制,一般不太可能出现一年招收这么多学生的情况。导师能招收多少学生,不但取决于自己的业绩(积分情况),往往还要看学生是否愿意选择自己。一个能带很多学生的导师,往往自己都是大牌教授,学术能力强、名气大、成果多,因而能招收的学生名额也会较多,学生们还会踊跃争相成为他的学生,往往是导师挑选学生,而不是无人愿意选择导师。遇到这样的导师,就要谢天谢地了,还需要去考量导师学生多了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吗?

罗宾

硕士研究生有哪些种类

1)学术型硕士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 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 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 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所以这类研究生又称为学术型研究生。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 12 大类。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是指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 ),被录取 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 和学位证书,课程学习通常是学分制。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的条件(2)专业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近几年来成为比较热门的词汇,说到 MBA、MPA 等更是耳熟能详。其 实,MBA、MPA 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至 2012 年,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学位 已达 39 个。2013 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预计到 2015 年,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 50%以上,我国将形成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 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专业学位硕士除了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ME)、法 律硕士(J.M)、会计硕士(MPAcc)和公共卫生硕士(MPH)外,还包括金融硕士(MF)、 应用统计硕士(MAS)等 对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 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 员,还额外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或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 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 5 年或 5 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 2 年或 2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具体内容可以查看。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 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1)在职攻读。此类学习方式为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的学习,考取这类专业学 位的考试通常在每年的 10 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 考”,毕业之后学位为专业硕士。在这里要注意,从 2010 年开始,部分学校颁发的学历证书为 “研究生”,所以报考之前可以先打听一下该校发的是什么证书。另外,在职专业硕士与在职普 通硕士是不一样的。2)全日制。此类学习方式为脱产,进入学校进行全日制的专业学习,考取这类专业学位 的考试与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一起进行,毕业之后学历为研究 生,学位为专业硕士。总的来说,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之间的不同之处2.其他分类方式 1)按学习方法不同,分为脱产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即学历教育研究生(全日制)和非 学历教育研究生(在职)。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 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2)按学习经费的来源渠道不同,分为国家计划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 生”)和自费研究生。 国家计划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又分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研究生(简称“定向 生”)。其中非定向研究生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的自由就业制度;定向生则在录取时就必须签订 合同,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但是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将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费用。现阶 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研究生不超过 8000 元,全日制专业学位 研究生以及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每年对硕士生的资助标 准不低于 6000 元;同时设立研究生学业奖金;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 度;提高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限额;落实和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优惠政策。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提供,录取时要签订合同,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3.按考试方式分类硕士研究生的考试方式主要包括全国统考、单独考试、法律硕士、MBA 专业硕士统考、 在职攻读专业硕士联考、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等。

瓣坛枫

导师在带研究生时,会按分数高低来选择吗?其实主要会看这4点!

导师在带研究生时,会按分数高低来选择吗?其实主要会看这4点!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导致大家在就业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困难问题,所以更多的同学就准备继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进入到考研大军中,让自己的多家锻炼这样在研究生毕业之后,自己的竞争力也会上一个台阶。那么在导师带研究生的时候,很多同学会有疑问,老师们会通过分数的高低来进行选择吗?今天小编带着你就来分析分析。考研初试分数高,确实可以帮助你在复试过程中得到先机,但是这并不会代表你初试分数高,导师就一定优先选择你。那么对于导师来说,更在乎的是什么呢?第一:专业能力。这一点也算是最重要的一点,老师录用你也是想要你成为最拔尖的人物,希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协助他或她的课题、项目或者研究,所以这点应该算是导师最在意的,毕竟导师录用你,其实大部分是希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协助他或她的课题、项目或者研究;所以,就算是你初试分数不太高,但是你专业课成绩很不错,且在复试专业课的考察中能有不错的表现,你照样可以脱颖而出的。第二:良好的品德。这个是很多导师比较看重的一点,所谓要做事先做人,如果一个学生有良好的品德,那再配以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的话,未来的前途一定是不可期的。第三:多才多艺。所谓的多才多艺是指,你不但擅长一个学科领域,还有着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潜质。打个比方,你本科学的是小语种,现在考研想考法律专业;又或者你本科是工科的学生,考研想考金融专业;诸如此类的学生可以有相对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可以更好的完成导师下达的任务。第四:思维逻辑能力。关于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上面,如果你的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是你可以在复试中展现出高人一等的逻辑思维能力,那就会给导师一个信号:你是个可造之材。最后说一句,如果你进入了复试,就要忘记你的初试成绩,你需要做的就是把复试中的每一项都尽量完美的完成,这样你自然可以绝地反击。考研不容易大家好好珍惜,争取可以对应上上面的4点,给导师一个好影响,对于自己今后的道路也会更加宽广!

其合之也

深度解析:带您揭开研究生的神秘面纱

前言2020年由于疫情的来袭,教育局发布了今年研究生将扩招18.9万,面对这一重磅新闻,广大群众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现阶段研究生越来越普通了;将来上研究生越来越容易了。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现阶段研究生真的越来越好读了吗?带着这个疑问,小编花费了近一周的时间为大家详细梳理了一下关于研究生的方方面面,带您揭开研究生的神秘面纱!某985大学硕士生毕业典礼真实一面——你不知道的研究生辛酸史实际上研究生也分为两种,一种被称为硕士研究生,一种被称为博士研究生,在中国研究生也可以划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在中国,我们能够通过高考从高中生变为大学生,我们亦能够通过考研或者保研从大学生变成一名研究生。实际上,研究生已经是我国的最高学历了,你也许会很奇怪,作为研究生,已经超过了很多很多人,为什么反而会辛酸,甚至会出现焦虑呢?百度百科中的研究生介绍每一位研究生都来之不易,大家看到了更多的研究生的光环,研究生们最艰难的时光,大家可能并不了解。艰难时光——希望缘起,那些考研路上的奋斗者考研的时光,难度比高考的难度更大,据大数据统计,自2015年到2019年,每一年的考研人数都在稳步地上涨,长达6个月地备考期,并没有老师向辅导高中生那样一道题一道题的讲解,没有固定的教室,供考研生们辛苦的备考,考研完全是一场跟自己的博弈!胜利,则顺利考上研究生;失败,则只能选择重新二战,或者是直接去工作。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仍然有数以万计的考生去争夺那微乎其微的名额。考研生们唯一的动力,就是成功上岸时的喜悦,加油考研路上的奋斗斗者!研招网统计数据——15-19年考研人数奋斗时光——攻关科研,那些科研路上的前行者当我们顺利地成为一名研究生,迎接我们的并不是的单纯的快乐,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攻克的科研难题。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会问我们自己,为什么要读研,是为了学历好看,还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虽然现在阶段,因为疫情,我们只能在家办公,但是我们并不能够松懈,数不尽的科研功贯等着我们去处理,每周一次的组会汇报需要我们去完成,还有那要求创新点的毕业论文,需要我们时刻去思考。既然选择读研就要迎接好挑战的准备!作为一名研究生,既然选择了前方,我们就必须风雨兼程!正在科研攻关得研究生们!术业专攻——带您走进文科理科研究生理科研究生+工科研究生理科研究生和工科研究生,从字面就可以大概理解,一个是专门做理论研究型,另一个是专门做工程实践型。可能有一些人会这样认为,研究生发几篇论文不就能毕业了吗?我想说,如果真是这么容易就能毕业,那么大家就都可以来读硕士生了。作为一名合格的理工类研究生,我们需要几乎每天都要去实验室做实验!这个实验的难度跟高中那种用电路将灯泡点亮、用固定的化学公式,来制作出二氧化碳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我们做的实验都是需要先复现前辈们在论文中发表的结论。更多的时候,论文是英文的且没有相关的代码。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文献,去尝试复现实验,去思考如何改进实验、去讨论如何使效果达到最佳,去请教老师,最后写出一篇另老师满意的文章,做完整个事情的周期大概是1-2年的时间,而我们在学校待的时间才不过3年。文科研究生理工科研究生大家可能都了解,大家看的手机、玩的电脑、看的电视,绝大多数都是已经毕业的研究生设计并研发的,可以说理工科研究生已经用自己的行动改变这个社会,那么文科类研究生在校期间都要处理哪些事情呢?严格来说,文科并没有理工科做实验那么严,文科生的工作量也没有理科生那么大,但是这有时候也意味着文科生可以随时待命。像我们中国的法律、像大型公司的文案策划,再到历史学、哲学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文科研究生们辛苦的付出,才能呈现出来的。文科类研究生也需要面临大量的课题压力,他们同样需要面对这毕业的难题。研究生正在为写论文而思考!科研潜力——一位研究生应具有的品质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成为研究生!”。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像我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发言权,一位合格的研究生,出了自身素质要好,还应该有一项更重要的品质——科研潜力。科研潜力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科研潜力是可以靠后天培育出来的。一位老师通常会从学生的逻辑能力,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能力,甚至是数学能力和编程能力来分析这个学生是否具有科研潜力。我认同这个观点,并且我想补充一点能发论文并不代表着科研潜力,如果能独立地发表一篇好的论文,这才是真正的潜力。在我看来,科研潜力也可以分为学习潜力和创造潜力,一位具有学习潜力的研究生,英语水平至少应该比较好,不得不承认,现在相对来说好一点的论文大部分是英文论文,而花费多久看完一篇论文呢,花费多长时间看懂这篇论文的理论部分,都是属于学习潜力的范畴,创造潜力,顾名思义是研究生习去了众多前人的经验,在前任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能力,我们通常将创新点称为idea,虽然作为研究生,以开始的idea可能并不是特别好,但是能否从一般的idea中衍生出高级的idea,这才是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应该具有的创造潜力!正在展现科研潜力的学生!总结现阶段,研究生并没有到达满大街都是的阶段,相反,一位合格的研究生如果步入社会,会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正因如此,研究生应该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一个群体。作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不仅需要道德素质高,更需要科研素质高。研究生也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就可以毕业的!也希望每一位研究生能够为中国,为世界的科技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一句话:真心祝愿每一位研究生能够坚持下去!有志者事竟成,顺利毕业!本文属于小轩原创,允许转载!

凤飞飞

是否每一个研究生导师都要有科研项目才能带研究生

首先,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如果要带研究生,通常都会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不同级别和规模的科研项目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会有比较直接的影响。高校(科研机构)对于研究生导师带学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没有科研项目的导师是不能带研究生的。研究生教育通常需要较多的教育资源,其中不同专业在教育资源的要求方面也不尽相同,比如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教育,通常对于导师的科研项目就有比较高的要求,往往课题级别越高则研究生培养规模也会越大,一些高级别的科研专项或者实验室往往会为研究生提供非常好的科研和学习环境。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对于科研项目的要求比较高,基于多方面原因,其一是科研项目往往会为研究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科研场景,一些专业的科研活动对于场景有非常高的要求,比如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在进行科研活动时,往往需要有数据中心的支撑等等。其二是科研项目本身会汇集大量的行业资源,更多的行业资源能够让研究生更容易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也能够让很多科研活动得到逐步深入,这对于未来研究生的就业也会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实际上,当前专硕教育非常注重学生对于行业知识的积累,这会为高端应用型人才走进产业领域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其三是科研项目会汇集大量的专家,这会为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环境,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会有非常直接的帮助。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能够接触到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这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视野。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躬身求之

读研究生原来有这4个好处,很多人都不清楚,考研人:再苦也值得

考研被称为“第二次高考”,对于很多选择了考研的人来说,考研都算是人生的一场决定着以后就业的大考,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随着近些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不少人认为硕士研究生变得越来越水,甚至还有人把如今的硕士研究生跟八九十年代的中专生进行对比,结果得出“现在的硕士生比以前的中专生还弱的结论”。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这样的观点从就业的角度看似比较合理,但是时代的变迁,我们人才需求层次的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并不能完全反应出硕士生和中专生之间的真实差距。尤其是在如今大学生扩招,大学生就业趋势越来越严峻的前提下,考研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学历,同时也提高我们的就业起点,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而言是十分有利的,而且研究生学历还“独享”这5大福利,对公务员、在编影响太大!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读研究生原来有这4个好处,很多人都不清楚,考研人:再苦也值得!1、就业更有优势,工作起点更高对于研究生,在就业方面是比大学本科生的更有优势,首先研究生在学术上,是毕业就工作的人没办法比的,尤其是科研能力,专业知识等。还有就是考完研究生,就业的机会和选择会更多,要知道现在企业对学历的要求也高了,可能最低标准就是本科了,高学历意味着我们更高的就业起点,而且如果自己够优秀,研究生的导师们还会将你们推荐到很好合作公司去,就业前景也是非常不错的,更值得一提的是,读研每年还有补贴。如果研究生期间你还可以跟着你的导师做项目,不光能让你的专业技能得到实践应用,同时还能获得到报酬,不得不说考研好处还是很多的,能够考上研究生,再苦也值得。2、科研机会更多,工作待遇更高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都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如今想要考上研究生难度也是不小的,尤其是985、211高校的研究生,竞争更是十分激烈。不过我们考上研究生后,不论是工作还是薪酬都要比本科生好得多,毕竟研究生比本科生多付出了三年的时间成本,根据一份腾讯教育所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起薪对比中,无论在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研究生的起薪都要比本科生至少要高2000元左右。而且我们经过三年的专业深造,对于专业领域认知的更加深刻,科研机会也比较多,毕竟本科毕业搞科研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生的就业方向更多,而且发展普遍要好于本科生,而且晋升空间大,做到高层干部,工资待遇以及地位都要好得多。3、研究生能够享受人才引进政策俗话说“经济建设决定上层建筑”,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管理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场世界性的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现在很多二线城市都在利用自己的发展的优势吸引人才,尤其是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研究生学历的福利待遇是非常好的,包括生活补贴、住房补贴、落户等方面。例如最吸引年轻人的深圳,人才引进与落户政策很给力。尤其是生活补贴和租房补助,本科学历可补贴15000元,硕士25000,博士30000,关键还是一次性发放!还有天津的人才引进政策也十分吸引人,例如本科以上学历可直接落户,在租房补助上也很给力,博士毕业生每年3.6万元,硕士每年2.4万,本科生则是1.2万元等等,除了这两个城市,还有沈阳、郑州、杭州、成都、武汉、长沙、海南、济南等城市也都出台了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不论是购房补助、住房补贴,还是创业补助、落户政策又有着很大的支持力度,可见对于人才的重要程度,因此继续在学业上深造好处也是不少的,考上就是赚到。4、对考公务员和教师在编也有影响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每一行也有每一行的辛酸。不过在众多的行业中,教师和公务员可以说是“铁饭碗”般的存在,不仅工作性质稳定,社会地位比较高,而且工作福利待遇也很好。而就考公务员而言,研究生的优势也是很大的,相信有考公务员经历的人都知道,很多公务员岗位有报考限制,相比本科生,研究生报考的岗位更多。而且考上公务员后,本科和研究生定级的差距也非常明显。一般情况下,研究生按副主任科员定级,而本科生只能定级到科员。在工作晋升方面,研究生起点更高,本科生想要升一级,最少需要三年时间,而研究生晋升空间更大,还可以继续提高级别。对于研究生从事教师行业也是有福利的,基本上入职一年后自动升为一级教师,要知道我国教育评定难度是不小的,而研究生进入教师队伍后,却有这样的优势,要比本科生强的多。总结:以上就是读研的四大好处介绍,从上面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考研不仅在就业方面优势很大,而且考公务员、教师的优势也是不小的,再加上各个城市人才引进的加持,研究生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不错的。考研被称为“第二次高考”,其实不仅仅只是考试难度大,而且考研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再次进行深度研究,拿到自己想要的文凭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是弥补我们高考的缺憾。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考研的难度也是不小的,有人说,每一段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考研党”被目标院校录取的那一瞬间的喜悦,凝结着他们一年之中所有的酸甜苦辣咸。如果我们要选择考研这条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决心,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对于以上的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