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研究生导师薪资多少?带研究生有工资吗?阿肖克

硕士研究生导师薪资多少?带研究生有工资吗?

高校研究生导师工资,因为高校收入是和职称挂钩的,至于硕士生导师,讲师可以是硕导,教授也有可能只是硕导.另外我看有人说高校老师收入主要靠项目,那是因为你自己所在的团队是这样,我在的学院算是某211里面的强势学院了,之前统计过,没有项目的老师比有项目的老师要多.所以,我按照副教授的标准来回答,副教授工资一般5-6k.当然每个学校制度不一样,比如年薪制的要多点,可是年薪制一般年终又不给力.其他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会算年终奖里面,比如带学生,比如发论文.所以这样算下来一年加之前就是10万左右,如果还要再上一层楼,就需要接项目了.大家对高校老师的影响很多是接项目,挣大钱,但是大家没细算过账.一个实验室如果要接项目,你总要有几个学生吧,那学生就要发工资吧,一级三四个学生,三级十多个学生,一个月一人八百,一年就十多万没了,再加上很多项目你不可能一分钱材料不买吧,那一年要挣20万+,估计有一半需要从自己找的项目里面出,也就是说你需要在外面拉三十万的项目.也许有人又会说,我导师如何牛b,我导师会克扣我劳务费,但是不要忘了,我说的是大多数老师,而且是副教授,而且是没有团队的情况下.国家自然基金算下来一年就二十来万,横项的要找三十万估计不太容易吧,还有如果你克扣工资,招不到学生咋办,招不到好学生咋办,项目自己干?如果挂靠在大团队就没有上述问题,但是你多了一个上线,刚才的算法失效.学校一年给你10万+,要想团队给你十万+,你需要给大老板创造多少收益?几十万?那么是几百万的项目?我刚才算研究生一年给一万补助,要给导师做几十万的项目大家可能都觉得给的太多了,如果你的大老板压榨你,估计就是这么一个算法.而且在大项目组里面,你要带大老板的学生,发论文有大老板的一份,要帮大老板去论文答辩,这些钱你是不敢找大老板要的.而且如果头上挂着几百万的项目,那发论文什么的就比较难,晋升也就比较难.当然,我也见过一年挣几十万,几百万的副教授,在外面开公司,很挣钱,但是现在据我所知,项目很不好接,因为很多好赚钱的坑别人已经入了,再入就很难,而且现在的企业拿钱出来,都是恨不能一块钱当两块钱用的,而且,你敢埋头做项目,这辈子不打算评教授么?...

五逆

大学老师带研究生到底为了什么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学老师带研究生,尤其硕士研究生,带硕士研究生其实很累的,很多人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什么都不懂,对于科研没有任何感觉,需要手把手教,而科研是一个很正规,决不容马湖的东西。我还清楚的记得,我进实验室第一次做自己的实验,吧唧一下把一个不溶于水的标准品放进水了,几百块钱就浪费了,可以说我老师很好了,说没关系,下次注意了解清楚了,钱不是问题。后面做高效液相,吧唧柱子堵死了,老师下次注意。老师培养一个硕士毕业会花很多经费,很多心血,改论文的时候,老师直接来一句,他写几天就写完了开开心心的,但是我们写给他改得改好久,而且看着心烦。当然这是好老师,那种坑人的老师就算了,他们只知道压榨,而且不给予实质性的指导。最后就是导师为什么招硕士研究生了老师培养你,然后他的idea,完成他的科研 项目,他好继续申请项目,实验就不用他亲自动手了,但是硕士生的idea是很low,无法完完全全提炼高质量的idea。当硕士期间的培养可以让你有那么一点感觉的时候,你就要忙着毕业了,所以老师一般愿意让自己的学生跟着自己读博,可以不用教了。每次老师说我的论文,说的一无是处,来了一句要么改论文,要么改题目。每次他都得默默的改完,然后投稿。

颜铭

一位博士生导师,带了11名研究生,合理吗?能指导好学生吗?

作者按:有位读者朋友来信说,他的导师是博导,带了11个研究生,这个情况合理吗?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今天来谈谈。一位博士生导师,带了11名学生,估计很多人一看就觉得不合理,其实合理不合理,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导师并不适合带太多学生,很简单的道理是,一旦学生带多了,时间和精力就顾不过来,很难指导好学生,这样对导师和学生其实都不利。然而,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导师带10多个学生的情况,而且这样的例子还并不少见呢?关键就在于,10多个学生具体是什么情况。比如,我的导师,就带了差不多10名学生,看起来很多,具体一分析,可能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我导师就是博导,带的学生中,既有博士生,也有硕士生,其中,博士生有4名,分别对应博一到博四,每个年级1名(之前有延期的还不计算在内);硕士生有5名,都是学术型硕士,包括新招的研一的1名,研二的2名,研三的2名,所以我导师总共指导了9名学生。本来他可以在今年招收2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的,就是考虑到学生已经比较多了,才分别缩招了1人。多吗?看起来确实很多,其实每年只招收了1-2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而已,这在很多高校里面属于司空见惯的。具体到这位读者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情况分析一下。1、如果这位博导带的研究生既包括硕士生,也包括博士生,参考我导师的情况来看,其实并不多,也就是每年招收1-2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而已,属于常见的情况,完全可以指导好自己的学生。2、如果11名研究生仅仅是指硕士生,而且有可能既包括学硕的,也包括专硕的,可能就是每年招收了1-2学硕的,1-2名专硕的,因为可能还带了博士生的,数量确实就比较多了,确实有点不太合理。这么多学生,导师肯定很难指导得过来。不过这种情况,在一些大牛导师身上,也不算罕见,导师重点指导的,往往只是博士生。硕士生,学硕可能会指导稍多一点,专硕可能都不怎么管,虽然不太合理,但大牛导师课题多,博士生完全可以带硕士生(特别是学硕),通过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升,再偶尔得到导师的指导,其实学生的培养质量也不见得就不高了。3、如果是导师一年就招收11个研究生,这个肯定就很不合理了。不过这样的情况,在10多年前可能会存在,现在很多高校对导师都实施的是积分制,导师每年能招收学生的名额,取决于自己的积分情况,这往往对招生名额有很大的限制,一般不太可能出现一年招收这么多学生的情况。导师能招收多少学生,不但取决于自己的业绩(积分情况),往往还要看学生是否愿意选择自己。一个能带很多学生的导师,往往自己都是大牌教授,学术能力强、名气大、成果多,因而能招收的学生名额也会较多,学生们还会踊跃争相成为他的学生,往往是导师挑选学生,而不是无人愿意选择导师。遇到这样的导师,就要谢天谢地了,还需要去考量导师学生多了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吗?

吞吞吐吐

导师在带研究生时,会按分数高低来选择吗?其实主要会看这4点!

导师在带研究生时,会按分数高低来选择吗?其实主要会看这4点!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导致大家在就业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困难问题,所以更多的同学就准备继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进入到考研大军中,让自己的多家锻炼这样在研究生毕业之后,自己的竞争力也会上一个台阶。那么在导师带研究生的时候,很多同学会有疑问,老师们会通过分数的高低来进行选择吗?今天小编带着你就来分析分析。考研初试分数高,确实可以帮助你在复试过程中得到先机,但是这并不会代表你初试分数高,导师就一定优先选择你。那么对于导师来说,更在乎的是什么呢?第一:专业能力。这一点也算是最重要的一点,老师录用你也是想要你成为最拔尖的人物,希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协助他或她的课题、项目或者研究,所以这点应该算是导师最在意的,毕竟导师录用你,其实大部分是希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协助他或她的课题、项目或者研究;所以,就算是你初试分数不太高,但是你专业课成绩很不错,且在复试专业课的考察中能有不错的表现,你照样可以脱颖而出的。第二:良好的品德。这个是很多导师比较看重的一点,所谓要做事先做人,如果一个学生有良好的品德,那再配以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的话,未来的前途一定是不可期的。第三:多才多艺。所谓的多才多艺是指,你不但擅长一个学科领域,还有着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潜质。打个比方,你本科学的是小语种,现在考研想考法律专业;又或者你本科是工科的学生,考研想考金融专业;诸如此类的学生可以有相对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可以更好的完成导师下达的任务。第四:思维逻辑能力。关于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上面,如果你的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是你可以在复试中展现出高人一等的逻辑思维能力,那就会给导师一个信号:你是个可造之材。最后说一句,如果你进入了复试,就要忘记你的初试成绩,你需要做的就是把复试中的每一项都尽量完美的完成,这样你自然可以绝地反击。考研不容易大家好好珍惜,争取可以对应上上面的4点,给导师一个好影响,对于自己今后的道路也会更加宽广!

李斯

是否每一个研究生导师都要有科研项目才能带研究生

首先,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如果要带研究生,通常都会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不同级别和规模的科研项目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会有比较直接的影响。高校(科研机构)对于研究生导师带学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没有科研项目的导师是不能带研究生的。研究生教育通常需要较多的教育资源,其中不同专业在教育资源的要求方面也不尽相同,比如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教育,通常对于导师的科研项目就有比较高的要求,往往课题级别越高则研究生培养规模也会越大,一些高级别的科研专项或者实验室往往会为研究生提供非常好的科研和学习环境。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对于科研项目的要求比较高,基于多方面原因,其一是科研项目往往会为研究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科研场景,一些专业的科研活动对于场景有非常高的要求,比如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在进行科研活动时,往往需要有数据中心的支撑等等。其二是科研项目本身会汇集大量的行业资源,更多的行业资源能够让研究生更容易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也能够让很多科研活动得到逐步深入,这对于未来研究生的就业也会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实际上,当前专硕教育非常注重学生对于行业知识的积累,这会为高端应用型人才走进产业领域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其三是科研项目会汇集大量的专家,这会为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环境,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会有非常直接的帮助。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能够接触到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这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视野。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萨特

袁隆平带研究生有个条件,央视主播:背后有深意

近些天,各地出台了很多鼓励节约、杜绝粮食浪费的措施。主播海霞认为,在大中小学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让大家从小就能亲身体会到“粒粒皆辛苦”,是鼓励节约的一个重要方式。海霞:今天看到一条新闻说,袁隆平院士带研究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不下田就不带。这个条件有深意,我想它既是倡导实践教育,也昭示着脚踏实地、用汗水浇灌知识的理念。这些天,各地就鼓励节约、杜绝浪费出台了很多措施,联播有相关报道。实际上,亲身下过田、体会过锄禾日当午那种艰辛的人,肯定会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有深切的感受。所以,咱们鼓励节约其实有一条很重要的途径,那就是在大中小学校多开展劳动教育。今年三月,中央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门出台过意见,要求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看来,该下田的不能限于袁老的研究生,从小就该让同学们脚沾泥土动起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要让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劳动实践教育,约起来!原标题:主播说联播 | 袁隆平带研究生有这样一个条件,海霞:背后有深意来源:央视网

大城市

袁隆平: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不下田的我不带

近日,一档名为《似是故人来》的实景文化访谈节目专访了袁隆平先生。袁老已是鲐背之年,依旧在做科研、带学生,他在节目里说:“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袁老年轻的时候是赤脚下田(现在有套鞋,条件好很多),经常被虫子、蚂蟥叮咬。袁老为解决亿万国人吃饭问题所作出的贡献彪炳史册,但他因长时间赤脚浸泡在春天冰冷的水稻田而得上了肠胃病。作为农业科学家,田间地头是他们科学研究的主战场。靠想象干不出杂交水稻,他们的科学成果必须写在大地上、长在土壤里。从这个角度来看,袁老收徒必须下田的“门规”,是从事农业应用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袁老在节目中说,他对年轻人最想说的8个字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互联网时代为年轻人获取知识提供了空前的便捷,于是,能够诞生更多灵感和赢得更好机遇,但最可靠的两个字还是“汗水”。敢于撸起袖子在风吹雨打中耕耘、在骄阳炙烤下劳作,是年轻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收获事业成功的必备攻略。一般来说,人们很难将挽起裤管下田与高科技建立起关联。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挽起裤管下田的袁隆平是杰出的高科技专家。中华民族是从耕地里走出的民族,中华农耕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看,插秧点豆、耕田除草,是中国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写在大地上的点、线、面的艺术;凿渠建坝、开山破土,是中华民族既敬畏自然又敢于改天换地的智慧和勇气;驯化禽兽、选育种苗,是中华儿女为追求种族传承生生不息的创造。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农耕文化里饱含的勤劳、智慧和勇敢,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文化基础。挽起裤管下田,正是中国农耕文化在当今农业科技中的延续和传承。“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就必须尊重农民、反哺农业,给农业科技工作者更多机会,在主流社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农耕文化,以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涵养全社会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这,才是最好的境界。内容来源 | 光明日报责任编辑 | 高众

日夜不休

副教授带领硕士研究生前往新疆野外考察,遇到泥石流遭遇不幸

7月30日晚19时左右,在新疆阿克苏温宿县野外某地发生泥石流,当时正好有一名老师和四名学生在发生泥石流的地方进行野外地质考察,接到通知后,师生5人已经失去了联系,可能是被泥石流冲走,各方得到通知后积极开展救援行动以及调查处理,希望能够及时寻找到师生5人,并了解到他们的情况。通过调查发现,遭遇泥石流的师生5人均属于为西南石油大学,其中一名是教师李某某,今年38岁,是一位副教授外加研究生导师,目前在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并且从事与地质研究当中,也算是地质研究方面的一位专家,其目前在学术界贡献也是比较大的;其余四人均是西南石油大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在学业上也都是非常的优秀的学者。经过数个小时的救援,如今师生5人已被找到,但他们还是在泥石流的冲击下遭遇了不幸,被找到后发现教师和三名学生已经遭遇不幸,还有一位学生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同时对已经遭遇几名同学进行了身份确定,遭遇不幸的三名同学分别是23岁女研究生黄某某、24岁女研究生刘某某、24岁男研究生王某,以及一位幸存者24岁的男研究生胡某。胡某在被找到时被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目前已经得到很好的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发时,西南石油大学就已经派出领导人前往事发地进行处理,并且各方都开始商定处理方案,安托处理他们的后事,愿逝者安息!泥石流一般都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有必要熟知泥石流的一些危害和前期预知以及应对方案,以保障我们外出时遇到这种事情的发生,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情出现,保证人身安全。一般发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可能意味着有可能会发生泥石流,需要注意防范:河沟中长流水断流或者有洪水发生,并且水流上漂浮大量杂物;山体发生异常变化;山体出现裂缝等状况,一定要严加注意防范。对于泥石流具有很强的毁灭性,我们必须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对泥石流的流动情况了如指掌:遇到暴雨情况,不能走到低洼地方,不要走在下坡处;选择平坦的区域活动,不要走在比较松散的山坡处;发生泥石流时,必须向两边逃生,坚决不能逆跑或者顺跑。

他只有本科学历,连科级都不是?白岩松:但我每年带11个研究生!

白岩松这些年有很多的升职做领导的机会,但是他都拒绝了。因为做了领导做新闻就不纯粹了。到现在白岩松还是中央电视台连科级干部都不是的普通员工。时至今日,很多主持人都去深造进修,学历镀金,白岩松说,“我就想看看一个本科生能走多远?一个本科生为什么不能不断地去学习带研究生呢?”对,白岩松现在带研究生,每年要带11个。在楼道里和台长吵架水均益在某一期的《鲁豫有约》的节目录制现场爆料,白岩松会在楼道里和台长指着鼻子吵架!鲁豫随后问水均益,既然不会跟台长吵架,那么会跟白岩松吵架吗?水均益听到这个问题,直言表示会,而且不仅会,还会打架呢!而水均益之所以会和白岩松吵起来,是因为节目工作的缘故,俩人虽然不是做同一档节目,但是当时俩人却巧合地选中了同一个选题!不过最后并没有打起来!不过生活中水均益和白岩松是无话不说的铁哥们。他们所有的吵架都是因为工作的缘故。鄙视穿小鞋白岩松也曾公开表示过:我最鄙视一旦吵架,立刻翻脸给下属穿小鞋的领导。1993年创办东方时空的时候,我们经常就某些不同意见,跟领导进行激烈的对话,但现在的年轻人却没有了这种激情和力量,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在电视台干了十几年的时候,换过两任台长,他们的办公室我一次也没有进去过,为什么要进去呢?我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了,也曾经有过忐忑不安,不知他还到会怎么想,后来看到杨伟光台长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我非常尊重那些从来不进我办公室的人,所以,不一定不跟领导吵架,一味顺从,整天往办公室跑,领导就会喜欢你,说不定领导经常苦闷的是连个吵架的人都找不着。翻腾的理想白岩松是蒙古族人,他沿袭着蒙古族人的性情,喜好喝酒,却往往彬彬有礼。他8岁时父亲去世,1978年他的爷爷也突然去世。母亲没有再嫁,和白岩松相依为命。在母亲的拉扯中长大的白岩松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但是他当时填报的志愿却是这样的:第一志愿:北京广播学院;第二志愿:武汉大学;第三志愿:北京大学!1993年,白岩松参与创办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一个新的电视时代到来,为白岩松等一批新的主持人铺平了成功之路。他先后在《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新闻会客厅》《新闻1 + 1》做主持人。目的是为了改变在白岩松进中央台的头几年,他跟所有的领导拍过桌子,摔过门,脾气来了就骂一通。他是一个“刺头' 在评论部尝试成立了同行工会,和领导去谈判。 “领导也很可爱,真的答应了谈判,结果是双方都拍了桌子。时至今日,很多成名的主持人都去继续深造进修,学历镀金,但是白岩松一直没有。白岩松这些年有很多的担任制片人、部门主任的机会。因为做了领导做新闻就不纯粹了。到现在白岩松还是中央电视台连科级干部都不是的普通员工。白岩松说,“我就想看看一个本科生能走多远?一个本科生为什么不能不断地去学习带研究生呢?”对,白岩松现在带研究生,每年要带11个。做我的研究生,一个月读三本书,没商量白岩松现在每年分别在中国传媒大学、北大、清华、人大新闻系带研究生。每年要带11个研究生。白岩松经常跟他们含蓄的感慨:“我怎么觉得你们是高中毕业直接上的研究生呢?”白岩松这句话的意思,是奇怪怎么大学里该有的阅读量居然都没有,这太可怕了。人品是最高的学历白岩松曾写过一篇《人品是最高的学历》的文章,还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在文中白岩松写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白岩松用他的故事告诉世人,人生可以没有学位,但不可以没有学问,更不可以没有人品!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其志无穷

本科学历,连科级都不是?白岩松:一年带11个研究生,跟领导叫板

如果我告诉你,有个人只有本科学历,但是他却能够一年带11个研究生,经常上班期间跟领导叫板,甚至跟领导指着鼻子骂,你会不会觉得不可置信?但是现实中真的有这样一个人,而且大多数中国人都认识他,他就是央视名嘴——白岩松。在楼道里跟台长指着鼻子对骂水均益做客某一期的《鲁豫有约》时曾爆料,白岩松会在楼道里和台长指着鼻子吵架!还说自己也经常会跟白岩松吵架,甚至打架,不过都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生活中其实是很好的朋友。白岩松也曾公开表示过:1993年创办东方时空的时候,我们经常就某些不同意见,跟领导进行激烈的对话,但现在的年轻人却没有了这种激情和力量,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一个本科生一年带11个研究生许多明星、主持人,在成名后都会选择继续深造进修,学历镀金,但是白岩松却没有,每当他被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他都会回答:我就想看看一个本科生能走多远,一个本科生的学历,为什么不可以不断地去学习,让自己去带研究生呢?对,我现在带研究生,每年带十一个。”白岩松现在每年分别在中国传媒大学、北大、清华、人大新闻系带研究生。每年要带11个研究生。而且白岩松要求,要他带的研究生必须一个月读三本书。他经常跟学生们含蓄的感慨:“我怎么觉得你们是高中毕业直接上的研究生呢?”白岩松这句话的意思,是奇怪怎么大学里该有的阅读量居然都没有,这太可怕了。如果我说白岩松现在还仅仅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普通员工,连科级干部都不是,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曾经有许多晋升机会摆在他面前,可是他自己认为,如果自己当了领导,那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新闻人了。我可以一个月赚2000万,但《道德经》中这句话让我放弃了白岩松在一个访谈中说:自己也有一个月赚2000万的机会,“当时的自己的确是心动了,心想着我也可以一个月赚2000万了。用不了多久我就是一个真正的富人了,但事后白岩松笑着表示他拒绝了。”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白岩松称自己想起了以前读书的时候,道德经里说过的一句话。而这一句话让他找寻回来了真正的自己,让自己足够的踏实了起来,不再飘了!这一句话就是“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白岩松表示,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是自己最青睐的一本书。在读了道德经后,常常发出感慨,到底是什么样的夕阳流水,能启发出古人如此的智慧呢?“老祖宗把经典都写完了,我们还一边撞南墙一边去揣摩。”白岩松说:“新世纪这10年,如果在书架中让我抽出一本记忆中的书会是什么呢?那当然就要回到老祖宗那儿了――《道德经》。我们远没有老祖宗聪明,人家没有读万卷书,也没有行万里路,但是像老子就写出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当你有机会重头去翻开这本书时你发现,老祖宗几乎把今天的什么都写入其中。”读《道德经》,让白岩松明白如何走后半生,他甚至多次表示《道德经》是他的生命之书。白岩松说:“《道德经》在我快进入到中年的时候对我帮助很大,想得开很多事情,比如说它会告诉你杯子如果满了,就把它倒掉,否则再也装不进去任何东西。于是我就在2003年把我三个制片人全部辞掉了,就像计算机一样,不管你运作多大的数都要把前面的运作复零,然后才可以重新开始,是《道德经》帮助了我。”听了白岩松的很多演讲之后,我对《道德经》这本书就更加好奇了,因此就买来自己读了读。读完后觉得老祖宗太伟大了。老子当初没有读万卷书,也没有走万里路,就能写下《道德经》这种醒世哲学书,并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发行全世界。德国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很多知识界的人都走进《道德经》的世界去寻找解脱。在那样一个出哲学家辈出的国度里,他们选择来东方,在《道德经》里寻找一些答案,也就可以看出《道德经》的伟大了。现在的自由、民主、平等这些词语许多人都以为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其实不然。关于平等的真正学说最初见于《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没有任何偏爱,它把世间的万物都看作刍狗一样。天地没有任何偏爱,不仅人与人,还有人与动物,一视同仁,还有哪一种平等高于这种平等呢?这已经把平等写到了极致。关于民主,《道德经》中提到,最好的君王是大家只知道他的存在,而不知道是谁,却一切井然有序,这是多么高的境界。无为清净,一切才会恢复本源。我喜欢《道德经》,喜欢老庄的哲学,我认为,中国文化典籍在哲学领域的,没有任何一部可以取代《道德经》的位置。书读久了,就会开始塑造人。点击“去看看”,618期间,一本《道德经》全集仅需46元,仅仅一顿饭钱就可以领悟哲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