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从大国经济史看大国崛起 这场学术研讨会有干货玫瑰

从大国经济史看大国崛起 这场学术研讨会有干货

研讨会现场。专家合影。红网时刻长沙11月30日讯(通讯员 廖依扬 徐缘雪 记者 贺卫玲)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11月28日,由《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大国经济史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红楼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大国经济史: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这场学术研讨会大咖云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会议开幕式由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李军教授主持,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峣教授、《中国经济史研究》常务副主编高超群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欧阳峣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经济史研究是经济学科研究最重要的基础,社会科学领域的历史研究就相当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实验分析,可以为研究提供典型化事实,成为开展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当前,学校经济学科队伍规模较小,经济史研究将依托现有优势,在大国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下研究中国市场发展史、产业发展史、科技发展史、财政税收史、人口发展史,探索大国兴衰的规律性。他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各位专家学者为学校经济学科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指导学科青年学者成长,进一步推动学校经济学科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魏明孔研究员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多年来研究成果,对“宋元异体论”“唐宋变革论”进行深入解读,探讨隋代对唐宋时期的影响,指出所谓的唐宋变革事实上从隋朝就已开始,具体表现为中枢机关的调整与确立,税制的重大变革,文官与科举的稳定,以及经济重心格局的形成。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龙登高教授认为,基层自治具备产权制度基石,也是短缺经济与信息技术条件落后约束下的政府治理之道,这是古代王朝的国家能力能够实现大一统的重要原因,其制度遗产的理论启示是不可替代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颜色教授基于1738-1820年的地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国家粮仓制度和经营服务等公共品供给对缓解价格波动的作用。他认为,政府干预有效地缓和了军事威胁较大地区的粮价波动,而地方精英在其他地区发挥了这一作用,这表明国防担忧推动了国家资源的分配。会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陈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黄纯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燕红忠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玉峰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刘巍教授分别做了专业而深刻的论述。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教授做了会议总结,他认为从大国经济史的视角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湖南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科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加强经济史学术研究和队伍建设,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六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大国经济不可能过多依赖国际循环

00:46【简介】如何理解新发展格局?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23日举行的国新办吹风会上,专家围绕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大国经济不可能过多依赖国际循环,我国有条件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记者:武思宇 张爽编辑:张研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数术

聚焦“大国经济双循环与全球价值链”,这场论坛干货满满

三湘都市报11月15日讯(记者 黄京 通讯员 王奕鉴 李若彤)作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我国对于金融风险如何防范?市场能力和国家能力怎样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11月14日,由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国际金融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十三届大国经济发展论坛在湖南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大国经济双循环格局与全球价值链重构”。论坛现场,一大波我国经济领域的“大咖”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峣表示,学校经济学科建设历史源远流长,在重要领域形成特色优势。自学校经济学科建设以来,消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等研究在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大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来在各方支持下所取得的成果。他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设,明确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现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如何在大国经济框架下研究中国经济转型方式和全球价值链重构,讨论大国的国家能力与金融安全,这是经济学界的重要任务。“希望大家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共同探讨大国经济双循环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相关问题,为中国经济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论坛现场,众多专家各抒己见,分享了“满满干货”。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然而,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我国金融业整体实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同时对于金融风险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态度,有客观的认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定于两种能力——市场能力和国家能力,市场能力和国家能力是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福前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既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也是中国国家能力强而稳健的体现。就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来说,中国特有的国家能力主要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和制定并实施经济发展规划的能力。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基于CGSS数据,度量了我国县/区一级的机会不平等,并首次估算了其对我国及城镇、农村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他认为,机会不平等会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机会不平等显著降低中低收入以及高收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但对中高层收入群体影响较小。机会不平等对城镇居民的消极影响更大,积极作用更小。机会不平等越大,受损群体越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新铭研究员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了千年变局与百年变局,提出了国际经济中心由大西洋两岸向太平洋两岸的转移,进而解析了三驾马车中的双循环格局,国际循环的阶段性与重要性,以及需求端和供给侧视角下国内大循环的双重压力。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则认为,全球价值链重构正在加速进行,对中国贸易结构和产业分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参与的部分生产环节可能被替代,导致贸易量大幅持续萎缩,中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被逐渐边缘化;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在产业层面向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端跃升,甚至打造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创造了机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杨军教授探讨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征及新冠疫情对其价值链重构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启示。他认为,美、欧和日韩疫情在短期对我总体经济和端制造业造成负面影响,且使我制造业转向国内市场和欧美之外国家。为此,应当加快核心短板技术研发,提升产业链位势,并深化区域经济融合,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汤凌霄从微观的主权货币国际化视角考察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表现形式及其演变规律。她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多层次的金字塔形状、单一货币国际化程度变动缓慢以及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结构稳定的特征。金字塔两端具有极端非对称性:中心国主导全球货币政策、享受“超级特权”收益、可能爆发内源性危机且有能力转嫁危机并选择性履行国际最后贷款人功能,而边缘外围国则被动承受中心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承担“原罪”成本、一旦爆发内源性危机则必然引爆货币或债务危机并产生救助需求。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洪联英从跨境次区域合作视角,探究贸易投资便利化影响“一带一路”发展的内在机理、实现条件及其关键因素。她认为,贸易投资便利化制约成本的降低,给小国带来更多的出口机会和生产扩张,但大国在短期中为负效应,长期中只有形成大市场效应和对外投资的资本效应,才会产生正的经济效应。广州大学李君华教授将索洛模型置于一般均衡框架下,发现其原始结论都发生了改变。原始的索洛模型严格地依赖于储蓄等于投资的假设。然而,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可将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损耗的影响考虑进来,从而投资不等于储蓄也是可以处理的。由此可发现,储蓄率、金融市场有效性、折旧率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且通过结构转型间接经济增长。据介绍,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系校级研究机构,由欧阳峣教授任中心主任,以湖南师范大学的中青年学者为主体,吸收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和长沙高等学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参加,并同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印度德里大学经济学院合作研究。总体目标是立足发展中大国实际,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构建以发展中大国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形成以长沙为核心、幅射全国并且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术圈。[责编:陈香云][来源:三湘都市报]

成熟期

有料!从大国经济史里把握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

三湘都市报11月29日讯(通讯员 廖依扬 徐缘雪 记者 黄京) 从大国经济史的视角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这样的学术研讨很有价值!11月28日,由《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大国经济史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大国经济史: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这场学术研讨会“大咖”云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会议开幕式由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李军教授主持,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峣教授、《中国经济史研究》常务副主编高超群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欧阳峣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经济史研究是经济学科研究最重要的基础,社会科学领域的历史研究就相当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实验分析,可以为研究提供典型化事实,成为开展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当前,学校经济学科队伍规模较小,经济史研究将依托现有优势,在大国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下研究中国市场发展史、产业发展史、科技发展史、财政税收史、人口发展史,探索大国兴衰的规律性。他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各位专家学者为学校经济学科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指导学科青年学者成长,进一步推动学校经济学科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魏明孔研究员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多年来研究成果,对“宋元异体论”“唐宋变革论”进行深入解读,探讨隋代对唐宋时期的影响,指出所谓的唐宋变革事实上从隋朝就已开始,具体表现为中枢机关的调整与确立,税制的重大变革,文官与科举的稳定,以及经济重心格局的形成。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龙登高教授认为,基层自治具备产权制度基石,也是短缺经济与信息技术条件落后约束下的政府治理之道,这是古代王朝的国家能力能够实现大一统的重要原因。近代以来,基层自治在日益强化的政府控制下式微,但其制度遗产的理论启示却是不可替代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颜色教授基于1738-1820年的地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国家粮仓制度和经营服务等公共品供给对缓解价格波动的作用。他认为,政府干预有效地缓和了军事威胁较大地区的粮价波动,而地方精英在其它地区发挥了这一作用,这表明国防担忧推动了国家资源的分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陈锋教授探讨了清代盐商获利方式的多样化。为了维护盐商的正常运营,保证盐商一定的利润空间,借以保障食盐的正常运销和盐课的交纳,清廷曾采取补贴加价与加斤、加耗的措施,对盐商进行补贴。盐商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也会采取一些类似于私盐的“浮舂盐斤”、“夹带盐斤”等非法盈利手段,而“借官行私”。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黄纯艳教授基于财政窠名的视角认为,南宋财政分权制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和强化财政中央集权。财权分配与事权责任的结合,以及地方财权的相对独立性日益明确。南宋分权制、唐后期两税三分制等的分利制是中国古代王朝体制下地方财政的两种基本模式。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燕红忠教授基于1930年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职员档案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新式教育对银行职员工资的影响及其机制。他认为,新式教育相对传统教育有明显的工资溢价,较高程度的学校教育具有较高的工资回报,新式教育的工资溢价主要来自于劳动者工作技能的提高,晋升速度和部门调动是实现其工资溢价的重要机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玉峰教授认为,唐代工商业经济实际组成上包括官营国有工商业、贵族官僚私营工商业和民间私营工商业三大类别,构成“整体官私二元、实际组成三类”的结构形态。三大类别的工商业有着各具特色的发展形态和重要特征,官营国有工商业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特征,贵族官僚私营工商业具有明显的恶性特征,民间私营工商业则呈现出向封建性转化的特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刘巍教授对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传导机制进行了探讨。经济传导机制是首尾衔接的一系列因果关系,在特定的前提条件下自动地发挥作用。在理论上,经济传导机制可以透过诸多经济现象逐渐抽象出来,用以指引经济研究和经济绩效评价。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曹虹剑教授主持下午的讨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彭丽华副教授、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田晓忠副教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丁俊副教授、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邱永志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豆建春助理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曾雄佩、宋纤等青年学者做了发言。来自国内外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师及研究生等参加会议。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教授做了会议总结,他认为从大国经济史的视角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湖南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科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加强经济史学术研究和队伍建设,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责编:袁欣][来源:三湘都市报]

亲父誉之

白重恩谈大国经济体量:优势与挑战并存

04:41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黄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在做客新华网《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知识云课》时表示,经济体量是一把双刃剑,未来发展优势与挑战并存。他举例,全球10个最大的上市互联网公司主要来自于中国和美国。这和数字经济发展强调规模效益有关。他认为,数字经济的特征是,初期的开发成本很高,后期市场规模将会快速摊平成本。在强调规模经济效益的行业,大体量的市场对于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是体量大也会带来问题。”白重恩还举例“中国价格”现象,即在国际市场上,一旦中国的企业开始生产某一个东西,全世界这类产品的供给就增加得很快,销售价格就会大幅下降。相反,当国内很多企业都去用某一个产品的时候,像铁矿石需求就很大,那么这个时候全球铁矿石的价格就会增长。换句话说,“当我们在供给某些产品的时候,全世界没有那么强的能力来吸收我们的供给,价格就会下降,对我们不利;当我们对某些产品有需求的时候,全世界的供给不能够很快地满足我们的需求,价格就上升。”白重恩表示,目前全球很难在短期内消化这种阵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读懂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信号,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新华网倾力打造的《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知识云课》系列网络视频云课隆重登场。节目通过邀请各领域的权威专家,紧扣五中全会精神要义,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富有个性的表达,给网民带来耳目一新的知识盛宴。(来源:新华网)

末在于下

国家级国有经济研究智库成立

1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国资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并举办首届国有经济研究峰会。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在会上宣布了智库2020―2021年度首批十大重点研究课题,包括:国有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国有经济国别研究、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研究等。在同时举办的首届国有经济研究峰会上,专家就国企分类混改、“三类公司”、市值管理等话题建言献策。(上海证券报)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毕业

《大国新局——读懂百万亿后的中国经济》出版发行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9日电(记者 杨月)深度聚焦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面解读中国“十四五”时期开局战略,准确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和走向,《大国新局:读懂百万亿后的中国经济》近日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国新局:读懂百万亿后的中国经济》一书由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组织编写,韩康、张占斌任主编,本书在系统梳理“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全面成就和支撑大国经济逆风破浪前行的“五个根本”制胜之道的基础上,深入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并围绕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以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等经济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解读,清晰解答“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育什么先机、开什么新局”“怎样开新局”等关键核心问题。本书作者韩康、张占斌长期致力于有关国家政策与发展重大课题的研究,出版和发表数百种(篇)学术著作和学术理论文章,为政府制定和执行管理经济社会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本书叙述详尽、宏观微观兼备,观点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性,帮助读者轻松读懂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新战略新路径、准确把握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大趋势新走向。何毅亭、张卓元、林毅夫、迟福林等著名专家学者在推荐时强调,未来五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用全面、辩证的眼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本书紧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撰写而成,突出重点难点,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一本有深度的通俗性经济学辅导读物。(来源:中国青年网)

油鬼子

经济专家:中国正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身

人民网东京3月13日电(陈建军 木村雄太)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就此,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ITI)主任研究员江原规由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经济正在向重视革新、提高品质的方向转变。中国经济正在向重视革新、提高品质转变人民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6.5%”,您认为中国在今后会达到一个怎样的经济发展规模,同时会对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江原规由:中国今年的GDP增长目标被设定为6-6.5%,与去年相比略微下降。我认为这体现出中国经济正在向重视革新、提高品质的方向转变。这一点在《报告》中通过“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等表述已充分体现出来。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经济正在寻求一个合适的增长点,并准备进行“瘦身”。如报告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力度”等,这是为了给改善商业环境、提高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新型城市化等今后的发展做部署。总的来说,从《报告》中的多项内容可以看出,中国正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在对外方面,针对反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中国希望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报告》显示,中国支持经济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将积极参与WTO改革,推动签订高水准的FTA网络(RCEP、中日韩FTA、中欧投资协定)以及中美经济贸易协议磋商。总的来说,在全球迎来重大转型期之际,中国将努力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对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人民网:过去一年间,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革开放迎来新的局面,“一带一路”建设也显现出重大进展。您对中国经历了40余年的改革开放成果是如何评价的呢?另外,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江原规由: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应该说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巨大。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之一,同时可以说是和世界共享了这一成果。《报告》中强调,中国今后将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现如今,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就如中国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相信距离中国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将更进一步。去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又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明年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得纪念的年份接连不断。今年的《报告》在最后部分提到“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如今在全世界,像这样堂堂正正地展现如此壮大的蓝图,获得世界各国的共鸣,仅有中国能做到。其“新的贡献”是什么?世界将拭目以待。江原规由:中国正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身来源:人民网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咲人

《大国新局——读懂百万亿后的中国经济》出版

《大国新局——读懂百万亿后的中国经济》出版 高凯 摄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 高凯)聚焦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解读中国“十四五”时期开局战略,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和走向,《大国新局:读懂百万亿后的中国经济》近日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国新局:读懂百万亿后的中国经济》一书由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组织编写,韩康、张占斌任主编,本书在系统梳理“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全面成就和支撑大国经济逆风破浪前行的“五个根本”制胜之道的基础上,深入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并围绕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以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等经济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解读,清晰解答“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育什么先机、开什么新局”“怎样开新局”等关键核心问题。本书作者韩康、张占斌长期致力于有关国家政策与发展重大课题的研究,出版和发表数百种(篇)学术著作和学术理论文章,为政府制定和执行管理经济社会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本书叙述详尽、宏观微观兼备,观点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性,帮助读者轻松读懂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新战略新路径、准确把握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大趋势新走向。何毅亭、张卓元、林毅夫、迟福林等著名专家学者在推荐时强调,未来五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用全面、辩证的眼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本书紧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撰写而成,突出重点难点,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被认为是一本有深度的通俗性经济学辅导读物。(完)

小故

探索发展与转型道路 第十二届大国经济发展论坛在长举行

第十二届大国经济发展论坛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参加了会议。红网时刻9月20日讯(记者 周丹)为推动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化,探索新兴大国经济转型道路,9月20日,以“大国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大国经济发展论坛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峣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海外名师讲座环节,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cott Rozelle教授探讨了大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问题。他从其它国家的现实经验着手,探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该路径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通过基于数据的实证分析,他指出,各国必须在教育、营养和人民健康方面进行投资,这是人力资本视野下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落脚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张军教授,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研究员,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昆亭教授分别就“关于发改委与上升的ICOR”“中国式增长的逻辑”“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缓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效应吗?”“有限需求与长期可持续增长”等主题做了主旨报告。论坛上,印度南亚大学教授Sunil Kumar等专家以及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分别做论文报告。交流讨论阶段,与会专家们就“大国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活动由《经济研究》编辑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