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师给大家带来的是初中生物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八个重点实验梳理!整理得很全面、很具体!初中生快看看吧!更多初中、高中学习知识,请关注我,每天都更新哦~生物大师
课题研究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没有实施此课题的年级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测量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综合分析各地最新的初中生物中考政策,不难发现,将生物学纳入到中考科目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一大背景下,尤其强调学生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考察。因此,通过整理发布“生物实验”系列视频,以期对师生备考生物实验操作能够有所帮助。生物实验丨调查身边的生物生物实验丨练习使用显微镜生物实验丨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生物实验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物实验丨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生物实验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生物实验丨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生物实验丨观察种子的结构生物实验丨观察不同类型的果实生物实验丨发豆芽生物实验丨甘薯和马铃薯的繁殖方式生物实验丨观察木本茎的输导组织生物实验丨观察叶片的结构生物实验丨空气流动会影响蒸腾作用吗?生物实验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叶绿体)生物实验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生物实验丨叶绿素形成的条件生物实验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生物实验丨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生物实验丨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生物实验丨胆汁乳化脂肪实验生物实验丨模拟膈肌的运动生物实验丨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生物实验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生物实验丨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生物实验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生物实验丨观察血液的凝固生物实验丨血型鉴定生物实验丨观察长骨的构造生物实验丨膝跳反射生物实验丨测定反应速度生物实验丨观察猪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生物实验丨人体常见的遗传现象生物实验丨观察草履虫生物实验丨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生物实验丨模拟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生物实验丨观察鱼鳃与鱼的呼吸生物实验丨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生物实验丨观察猪的膝关节生物实验丨观察鸡蛋的结构生物实验丨猪心脏的结构生物实验丨观察小肠的内部结构生物实验丨家蚕的取食行为生物实验丨观察鳌虾生物实验丨观察河虾生物实验丨酒精对水蚤的影响生物实验丨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的影响生物实验丨培养并观察青霉和曲霉生物实验丨制作孢子印生物实验丨发酵现象生物实验丨制作酸奶生物实验丨制作甜酒生物实验丨制作馒头生物实验丨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实验视频下载方式:关注公众号,然后在对话框回复“生物实验汇总”即可根据提示操作,下载所有视频咯!以上视频素材整合自网络,仅供师生交流学习,禁止用于商业目的,若侵删!
主题:莫要把小课题研究又给搞大了小课题研究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小课题之所以被称为小课题它就应该区别于我们的一般的课题研究。它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特点。短"短"是指小课题研究的周期要短。作为课题研究动辄是要用年作为单位来衡量的。那么小课题研究之所以称之为小课题就是因为它研究周期要短,它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几天、几周就能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笔者认为就是长时间也不宜超过一个月。小"小"是指它切入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甚至只是某个细节。小课题研究切口要小,它可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个专题、一种现象;小课题研究团队要小,一般为一个人或教研组内部几个人,便于沟通协调。如果研究范围过于宽泛则不利于短期内研究完整和透彻,研究团队过于庞大则要么怠工要么在团队协调上耗费过多的精力。精"精"是指小课题虽然切口小、周期短,但是不意味着效果上要打折扣。小课题研究虽然在广度上要求要小,那我们可以在深度上下功夫。做完以后要让自己体会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比如钱扬义教师就曾做过一个关于"到底是不是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的一个小课题研究,并由此还发表多篇论文,就属于这方便的一个典型代表。悍"悍"是指小课题虽"小",但其价值并不小。小课题天生就具备"自下而上"、"土生土长",具有乡土气息,本身就是伴随着问题而诞生的,其必然是要为解决的急需解决个人问题而服务的。最初的小课题研究更多的是老师们自发的行为,现在很多学校和教研室在指导老师们在做这个工作,最近出现了一下与小课题研究初衷相悖的情况,比如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大、研究团队人员越来越多、周期越来越长、研究报告越来越难写等。小课题研究,常常有专家学者说:"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结果即成果。"小课题的最大特点就"小",小才灵活、才容易出成果,实用性才强。小课题研究虽然"小",但是不简单,而且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且可以用一系列的小课题来去完成一个大课题研究。不要过多的拘泥与形式,切不要把一个"小"课题又给搞"大"了!笔者个人见解,欢迎同仁交流,留言区见!本文是笔者逐字码出,欢迎关注、转发,原创不易,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课题研究,是以学校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收和运用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经验、模式和方法,改革育人思路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1月9日晚,东明学校初中部各教研组开展月度会议,各教研备课组进行小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初中部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参与指导。语文组切实落实学科素养,整合课程资源,以初中语文难点古诗词为切入点,融合文化背景、作者背景、课外拓展等分专题进行。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古诗文学校方法,渗透国学经典。新时代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 数学组研究课前预习单的有效设计及实施的策略研究,旨在帮助学生预知所学的内容,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培养和提高学生查阅、整合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英语组的研究发现初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出现断层的现象,从初一到初三发现的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出发,制定系统的、阶段的学习任务,做好英语学习的衔接。语言的学习加入了文化背景的渗透、整本书阅读、舞台剧等以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物理组针对学科实验性的特点,研究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物理组从实验的操作、整合、规范出发,帮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整合物理规律,规范实验操作,拓展课外实验,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具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组在对学生的实验评价中发现目前的评价机制仅仅能评价学生在同学中的相对情况,关注共性较多而个性较少。化学组研究过程性评价,方法评价、情感评价、结果评价等多维度评价,制定不同角度的评价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政治组对前期问题进行分层研究,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既应落实了道法知识,又培养学生的随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枯燥的知识用活动的形式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力。历史组从课堂实际问题出发,发现学生看似忙碌,但是否意味学生真的学会了,如何改变学生“虚假学习”的状态。历史组通过学共体的建设、任务单的使用、精心的教学设计、实际动手操作等促进学生真学习。地理组研究如何通过实地研究、民俗研究、自制教具、模拟实验、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提升地理素养、回归地理学习的初衷。地理组展示了学生的前期成果:地图绘制、等高线教具、中国地图拼图等。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制定指导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生物组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有的孩子出现专注力差,自我焦虑、烦躁,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生物组研究这与学生情绪有很大关系。生物组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走进孩子,疗愈身心。通过课前静心,助力学生学习。给予学生最温暖的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各学科的交流展示,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初中部负责人对每一个课题组存在的困惑给予解答和帮助,并梳理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课题研究首先确定研究目标,选定切入点;第二步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根据课题类型,做好研究设计。最后要有具体的预期成果及发现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小小课题,大有作为。切实从教学中的问题出发,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做心中有学生的研究型教师。
口算就算在高科技的今天,在社会生活仍广泛应用,口算还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过关,笔算、估算的效果也不会让人满意。口算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使学生计算过关,从而学好数学口算教学不可忽视。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现在的学生口算普遍存在什么问题呢?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深刻理解。但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尚处在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一般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活动,概括为伴有词语的表现,保留在头脑中,进而借助于表象在练习中形成思维定势。一年级的进位加法,都是通过摆小棒,移小棒,凑小棒的操作活动,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规律,让学生强化理解记忆。低年级儿童思维表象性强,易定势,如果得不到合理训练,很难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旧知识和新知识一起练针对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也快的特点,我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从而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遗忘,今年的二年级口算,就是把一至二年级所有类型的口算练习整合一些口算卡片上,使新旧知识能互相沟通,也加深对新旧知识的印象,减少对知识的遗忘。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又复习旧知识,同时还能进一步认识加、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认知结构第二:多种算法结合起来练视算是通过眼看题,口说的数;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所以口算时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同时参与练习,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形式。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他们结合起来交替使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为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第三:多表扬和多鼓励。孩子们需要表扬和鼓励,枯燥的口算很快会让学生失去练习兴趣。教师除了改变口算比赛的形式外,更需要给学生积极的表扬,赞美、鼓励等都是很好的评价方法。虽然我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不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肯定还有一些不足,这都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继续进一步的完善。总之,虽然我的课题研究马上就要结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只要我的口算教学在继续,我的课题研究就会继续下去,我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它将继续伴随我的数学教学生涯进行下去,直至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更加完美。
>begin--> 为以课题研究促初中生物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结合我县立项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模型构建课例研究》,10月16日,桓台县在田庄中学举行了初中生物“课堂模型构建课例展示与交流”教学研讨会,展示和推介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研讨会上,王立敏老师用自制教具突破重难点,刘帅老师整节课以小组旅游的活动模型和航拍视频模型展开教学,王彬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三节示范课运用了不同类型的模型,教具直观形象,活动生动有趣思维导图层次分明且条理清晰,真正做到了用模型助力教学。刘艳清老师提出了课题组新定义的模型概念并对模型进行了分类,广义的概念和直观的模型图片为教师们构建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模型构建策略更是规范了模型构建的过程。单宝忠老师的《科学备考 高效复习》专题发言,展示了用图表模型整理的近几年会考试题分值分布情况分析表,并提出梳理教材可用知识树、概念图、曲线图等模型,使模型构建教学更好地助力初三结业复习,提高了课堂复习效率。最后,县教研室初中生物教研员张亮老师就2020年初三生物结业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视导期间发现的优缺点进行了点评。他鼓励老师们在县课堂“12345”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模型,不断创新,提升课堂效率。此次教学研讨会内容充实丰富,每位参会教师都收获颇丰,对模型有了新的认识,对模型构建有了更深的理解,纷纷表示在教学中要尝试构建不同类型的模型,让模型助力教学,进一步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来源:桓台县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初中生物虽然不是大家口中的主科,但是在中考里还是有分数体现的,不能忽视!这门学科的学习并不难,只要把知识点梳理好,就能事半功倍。云界君今天将初中三年的所有重要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相信在同学们看了之后一定会收获满满,抓紧收藏!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云界教育!
关于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 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兴趣的源泉在哪里?第一,兴趣在于探索隐蔽的现象或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却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连接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对学生说:“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这生命活动在盛夏尤其活跃,没有这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便无法活下来。这种生命活动不仅能够决定植物的存亡,而且也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来生产有机物质的,它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学生听之,有跃跃欲试之感,对大自然的奥秘感到惊异。第二,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讲述《花的结构》一节内容时,课外要求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各种花的异同,大多数学生会惊讶地意识到自己经常看到的各种植物的花尽管形状、大小、颜色多种多样,可是它们的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课外让学生完成教材中动动手的内容,收集有关花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料,表现得兴趣盎然。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或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之中观察形形色色的动植物,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生物学知识与规律领悟生物学观点,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这种做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2 积极诱导学生参与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如,教师满堂的地讲,学生毫无兴趣的听;教学内容封闭;教学信息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等。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首先,应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所谓“分组教学”是指通过学情分析,将所教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7人不等,根据学生特长如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某种生物的观察或饲养等,选出组长(组长可根据学习内容选定),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程序是:①目标定向。教师布置可供选择的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各小组自主选择、接纳。②组内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③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学习结果向全班汇报。事实证明,采用"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倾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如讲述《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节时,笔者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要让月季花生活下去,需要同学们提供什么条件?反之呢?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把影响月季生活的因素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的也比较准确深刻;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如,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让学生畅所欲言等等。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3 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调节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巩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地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方向,使学生忙而有序、忙有所获。虽然教师退居二线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但是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如在讲述生物进化历程时,笔者引导学生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心脏结构,有位同学却标新立异把蚯蚓的心脏拿来比较,并得出动物的心脏是由无到有,由多到少,由简单到复杂的结论,这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笔者捕捉到这一信息,鼓励这位学生向全班同学阐明自己的观点。该同学的观点引起全班的一次大讨论,这是一次探索求知方法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成功的反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有力手段,它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起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与信心。成功反馈一方面要及时,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鼓励性评价,扩大反馈范围和内容,争取“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这种做法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激发。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以提示、点拨;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或转移学生讨论的主题。4 加强学法指导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因此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语),“一个优等教师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等都说明学法指导的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会观察、会思考、会自学、会应用,才能学会学习。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注重生物学科的特点,这是学法指导的核心。也就是说,学法指导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生物知识,学会解决生物问题,学会交流,学会阐发自己对生物现象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应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位生物学科教师的强烈愿望,愿同行们用心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生物教学中独具特色,自成风景。
生物学,使我们初中阶段开始学习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在初中阶段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它虽然高中属于理科,但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只是相对来说有点文科类只是的味道,虽然他不像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这些科目需要背诵大量的只是,但也学要记忆许多理论知识,概念常识。当然了,它也远没有达到物理,数学这样,需要特别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时候的生物其实是一门相对中间性质的科目,需要背诵记忆也需要一定的逻辑分析,所以,想要学好它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马上,初三的同学们就要迎来中考了,初中阶段的生物只是同学们是否都掌握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份初中生物的重点只是思维导图,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还有那些只是没能掌握,也好即使查缺补漏。考个好成绩。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展示了部分内容,若需要PDF完整版,可以点标题下的头像进入小编主页,找到最上面的“发消息”,发送“899”即可。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有需要的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对照着学习了,相信对孩子的学习一定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