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仅网约专车和快车用户规模已超2亿,整体增速迅猛。其中,网约车用户(不含网约出租车)规模增长了40.6%,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增长了27.5%。以上数据表明,网约车正在成为更多人日常出行的选择。为了探究网约车用户出行现状,36氪研究院对网约车用户的日常出行行为、品牌偏好和满意度进行了调研,发现了一些核心结论。本次研究中,网约车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媒介,为乘客提供包括出租车和符合规定条件的私家车出行服务的新商业模式。网约车服务包括网约私家车、网约出租车、拼车和顺风车等等,是传统用车市场的补充。网约车是否已成为主流出行方式?调研结果显示,有81%的受访者常使用网约车(包括网约出租车)作为出行方式,77%的受访者常使用公共交通作为出行方式,此外也有57%的受访者常常步行。网约车成为主流出行方式并不是一个偶然。相信许多读者都有在寒风中叫不到车、出租车司机师傅拒载或者打到黑车被绕路的心酸过往,而网约车的出现使得以上问题迎刃而解。一方面网约车平台增加了司机供给,满足了更多人出行的需求,另一方面网约车凭借信息价格透明、叫车时间可控等优势给用户提供更方便智能的出行体验。36氪调研结果显示,81%的受访者常用网约车出行,而常在线下打车的受访者仅有15%。对于传统出租车行业,网上预约出租车也正在成为主要流量入口。数据显示,有34%的乘客常在线上叫出租车,这个比例是常在线下打车人数的2.3倍。那么,都是谁在用网约车?什么样的人更爱用网约车?综合受访者的收入和年龄信息,36氪研究院认为年轻白领是网约车的核心用户。这部分群体既有日常通勤的刚需,又具备一定消费能力。调研结果显示,16-44岁的人群是网约车的主力用户,其中25-34岁的人最常使用网约车出行,他们使用网约车的频次也领先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近些天网络疯传的“财富自由的10个阶段”中,第4阶段是能够实现“打车自由”。这话并不夸张。36氪研究院调查发现,相比家庭月收入较低的人群,家庭月收入较高的人群使用网约车出行的频次更高,更赞同网约车是出行首选,也更愿意在上下班时候选择网约车出行。当然,有经济条件每天都打车出行的小伙伴毕竟是少数。由于网约车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大多数人更倾向在没有其他交通工具或时间来不及的情况下选择网约车出行。众多网约车品牌哪家强?在滴滴出行、神州专车、优步和首汽约车四家网约车品牌中,滴滴出行的用户量呈现压倒性优势。调研结果显示,逾九成网约车用户首选滴滴出行,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用户表示只用滴滴出行。同时滴滴出行也是用户满意度最高的网约车品牌,有93%的滴滴出行用户对平台表示满意或十分满意。在选择网约车平台时,用户最看重出行的效率和性价比。调研结果显示, 63%的用户在选择网约车平台时看重平台派单速度/司机接单速度,59%的用户看重性价比,58%的用户看重司机接单后的等待时间。快车、出租车、顺风车,你会选择哪种服务?调研结果显示,快车(不含拼车)、出租车和顺风车是滴滴出行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约车服务。分别有62%、59%和46%的用户表示常用快车(不含拼车)、顺风车和出租车服务。那么,乘客对网约车服务满意吗?调查结果显示,网约车用户对“老司机”的服务最为满意,分别有86%和81%的用户对网约车司机的态度和司机对路线的熟悉程度表示满意或十分满意。然而,用户对人工客服处理问题的速度满意度较低,我们建议网约车平台提升对客户投诉的处理效率。此外,用户对等待接驾时长和接单司机距离的满意度较低。一方面叫车需求和可用车辆的时间、区域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司机接单时间、接单距离、接驾时间变长,而另一方面,一线城市针对网约车出台的政策也间接导致了合规网约车数目的减少。综合来看,用户对网约车的接受度良好,满意度较高。首先,网约车公开透明的乘客评价系统为网约车服务提供了保障。调研结果显示,有84%的乘客认为网约车比传统出租车更方便,76%的乘客认为网约车的车内卫生比传统出租车好。其次,网约车作为公共交通出行的补充,能够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以及相对经济实惠的出行服务,受到了乘客的好评。有71%的用户认为网约车出行的性价比很高,61%的用户认为网约车是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最后,网约车调动了社会闲置资源,增加了出行服务的供给,减少了用户打车的等待时间。数据显示,约九成用户认为网约车节约了打车时间,并表示未来还会继续使用网约车。详细内容,请阅读以下完整版报告:PDF版本报告下载链接分析师:宋昱恒 songyuheng@36kr.com关注领域:游戏、医疗和出海关于36氪研究院:36 氪研究院是 36 氪研究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随着国内网约车粗放型的补贴竞争、市场教育及资源整合阶段基本告一段落,网约车市场开始朝规范化、标准化和品质化的趋势发展,并逐渐回归到以精细化服务和管理为核心竞争力的出行服务的商业本源。此外,网约车行业在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下,从网约车补贴大战时代存活下来的中小玩家,在严苛的竞争中不断积攒力量,并凭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深耕于特定优势区域/城市的服务,进行差异化竞争,以期能够在未来夺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该份案例报告通过对高端网约车行业的市场动态/趋势、高端网约车用户行为习惯和需求以及典型企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梳理网约车行业的发展脉络及趋势,希望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中国移动端出行行业整体发展现状补贴时代结束,网约车竞争逐步回归出行服务的商业本源自2016年11月1日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明确将网约车纳入出租车体系,同时对平台、驾驶员、车辆设定了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网约车新规中明确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以及网约车平台应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因此各大平台逐渐拥有合法身份之后,烧钱补贴大战也将在公众视野中消失。这也预示着各网约车平台逐渐回归理性竞争,专注于服务精细化及合规化,网约车行业真正回到了原点。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大浪淘沙,新政后网约车用户逐步回归稳定2016年底,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对平台车辆数量造成了冲击。2017年年初,中国移动端出行活跃用户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随着各平台陆续取得运营许可并回归以提升服务为重心的理性竞争,用户规模开始回归稳定状态。艾瑞分析认为,网约车新政颁布与实施对于网约车行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只有平台本身具备良好的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及优质的车辆、司机资源,才能在稳定原有用户的基础上吸引新用户,保持良好的竞争力。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移动互联网、在线支付、消费升级助力网约车市场蓬勃发展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BAT加快主流网约车平台行业整合,国资企业背景平台及民营厂商/租车公司入局高端出行领域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C2C模式助力前期市场教育,B2C模式促进管理服务升级高端网约车平台的C2C和B2C模式各具特点,优势互补。以共享经济为核心的C2C出行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发展迅速,滴滴出行、Uber等占据了较大的网约车市场份额;随着网约车新政的实施及越来越多的B2C模式的高端网约车平台入局,两种模式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模式也有相互渗透的趋势,但模式的竞争最终会落在服务和产品质量上来。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中国移动端出行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高端网约车用户画像高端网约车核心用户为一、二线城市高收高知商务人士,集中于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的男性群体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高端网约车核心用户已婚男士居多,经济压力较小;他们既成熟稳重,又善于探索;既享受生活,又足够理性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高端网约车用户行为与需求分析舒适高效、服务态度良好是基本需求,情感需求逐步升级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出行的多样性和舒适性是专车用户的主要价值追求;身份和档次的象征是其顶层价值的追求多数高端网约车用户认为,专车服务为其生活带来的主要价值是为其提供了更加多样和舒适的出行体验,两者占比分别为40.1%和37.0%,属于专车用户主流的价值追求;部分用户认为专车服务为其带来的是出行效率的提升、对于自由的掌控以及给忙碌工作带来抚慰、犒劳感。还有一小部分人群认为,专车服务为其带来的价值是身份和档次的象征, 该类人群比例为13.9%。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专车服务效率高,在接单和接驾时间方面表现优异艾瑞调研数据显示,超过50%的用户平均等待接单时间在3分钟之内,其中大部分用户在1-3分钟被接单,占比为32.8%;一分钟以内的“秒接单”紧随其后,占比27%;而仅有3.9%的用户超过10分钟被接单。用户等待上车方面,将近90%的用户等待上车时间在10分钟之内,说明专车的接单和接驾服务均保持较高标准。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车辆舒适度和司机服务态度是高端网约车用户主要看重因素艾瑞调研显示,对于高端网约车用户来说,平台车辆的舒适度和司机的服务质量是其进行平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舒适度的关注方面,乘车舒适度占比为23.7%,车型档次/品牌占比为15.0%;关于服务质量,最受用户看重的因素为司机服务态度,占比24.2%,其次是影响出行效率的平均接单时间,占比为20.9%。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关于服务需求,高端网约车用户对司机的服务效率、驾驶技术和服务态度要求较高艾瑞调研数据显示,对于高端网约车服务的需求方面,高端网约车用户对于服务效率、驾驶员驾驶能力及其服务态度要求较高,具体表现在对“接单及时,上车等待时间短”、“开车平稳熟悉路线” 及“司机态度好”方面需求最高。艾瑞分析认为,以商务人士为主的高端网约车用户对于时间和效率要求较高,接单及时、节省时间是高端网约车用户的刚需;在保障服务效率的基础上,司机娴熟的驾驶技术、良好的路线熟悉度及较好的服务态度等能够明显提高服务质量的因素也是高端网约车用户对于服务的主要需求。随着补贴时代结束,网约车的市场竞争逐步回归到出行服务的商业本源。各个网约车平台从最初的价格竞争、营销策略竞争逐步转移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品质化、标准化的网约车服务逐渐成为网约车行业新的发展机会。高端网约车实现差异化竞争出行的多样性和舒适性是高端网约车用户的主要价值追求,身份和档次的象征是其顶层价值追求。对于高端网约车用户来说,舒适度和服务是其首要考虑因素,而非价格。此外,高端网约车用户对于标准化服务的要求较高。用户出行生态管理已成趋势网约车行业各出行平台的竞争战略从最初的深耕于出行服务,逐渐向以出行服务为流量入口,布局以出行服务为中心的全产业链生态圈方向发展,最终的竞争将不是出行服务的竞争,而是平台整个生态系统的竞争。
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发展更趋理性化。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出行用户规模预计达到5.69亿人。随着行业回归理性发展,共享出行企业竞争焦点也从早期基于资本和补贴的运营转向基于科技赋能的高效运营,以实现盈利和正向循环。随着共享出行资本市场回归理性,资本对共享出行行业无止境投入的时代已经结束,近年行业融资事件及总金额均呈现下降状态,2019年,中国共享出行共发生26起融资事件,涉及金额为93.0亿元。面对结束野蛮生长阶段的市场,共享出行企业也与各界共同着手规范化、安全整改,成效也逐步显现。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9.0%的受访共享单车用户满意其规范化水平,68.1%的受访网约车用户表示信任目前网约车的安全保障措施。未来除了更加规范的市场运营,共享出行企业也将往区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精细化运营寻求盈利和正向循环。(《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共享出行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63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用户规模:共享出行回归理性发展,用户规模将达5.69亿人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增速进一步放缓,随着其细分市场回归理性发展以及行业内部洗牌,共享出行运营企业将趋向精细化管理,行业整体也将健康有序地步入良性发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出行用户规模预计达到5.69亿人。行业调研:共享出行细分领域规范化水平提升,七成用户满意整改后效果共享出行细分领域中停放、安全隐私等问题备受关注,近年来政府、企业等共同着手规范化、安全整改,其成效已逐步显现。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9.0%的受访共享单车用户满意其规范化水平,68.1%的受访网约车用户表示信任目前网约车的安全保障措施。发展目标:共享出行经营主体趋向区域化,市场焦点转向盈利中国共享出行具有重资产的特点,其运营成本较大,在资本市场回归理性后,较多共享出行企业缺少充足的资金来拓宽市场覆盖范围。未来,共享出行将以区域性运营主体为主,市场焦点从早期基于资本和补贴的运营逐步转向基于科技赋能的高效运营,以实现盈利和正向循环。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国家及地方政府鼓励共享出行发展随着交通运输新业态不断涌现及发展,国家多部门出台多项政策,用以鼓励及规范新业态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政府部门纷纷响应,细化并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助推当地共享出行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建设交通强国的背景下,良好的政策环境能培育和扶持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网约车、共享汽车等交通运输新业态,共享出行发展受到鼓励。监管力度加强,共享出行发展更加规范化为规范及引导新兴经济行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类监管类政策,从行业整体发展、细分领域、资金管理等多角度共同监管共享出行规范化健康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对于共享出行这一新兴行业,落实多项监管类政策及措施有助于明确政府对新业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让各部门监管企业有所依据,促进交通运输新老业态深度融合发展。中国共享出行资本市场回归理性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在经过前几年快速扩张阶段后,由于未与城市规划、监管政策等协调发展,遭遇诸多难题,发展步伐减缓,2020年融资事件较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发展速度放缓,但共享出行契合中国城市建设及居民出行需求,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等城市发展问题,共享出行的发展前景依然明朗;同时共享出行企业的经营目的将由全投入市场份额的竞争逐步转向盈利。前沿科技加速交通运输新老业态融合发展目前,中国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快速发展,部分领域居于全球领先水平。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数字交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促进先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推动“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规范发展共享单车、网约车、共享汽车等城市出行服务新业态发展以及加速交通运输新老业态融合发展。海内外共享出行发展情况对比分析海内外共享出行企业陆续布局并发展行业细分领域及优化产品服务。尽管中国共享出行起步较晚于海外,但其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并在共享单车、网约车等细分领域已逐步出海。未来,中国的共享出行也将推行具有本国特色的运营模式,在技术产品化等方面有望赶超海外头部企业。2020年中国移动出行用户规模将达5.69亿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出行用户规模稳步攀升,受新冠疫情影响,其增速进一步放缓,但用户规模仍呈扩大趋势,2020年将达5.69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共享出行的细分市场从早期野蛮生长逐步回归理性发展,行业内部洗牌整合资源,运营企业将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序实现盈利。整体来看,共享出行行业将健康有序地步入良性发展,中国移动出行用户规模将持续扩大。中国共享出行应用领域多元化发展目前中国共享出行细分领域及产品服务极具多元性,包括自行车、电动车、汽车、公共交通等;其共享模式包括合乘、分时租赁、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私人汽车共享、网约车等。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对应的产品服务,能有效提高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城市交通设施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共享出行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共享单车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政策的推动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共享出行也进一步提升电动化水平,由此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排放量;数据显示,目前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证250余万张、车辆运输证约104万张,日订单量约2100余万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共享出行契合当下低碳环保的出行理念,同时降低车辆资源空置率,缓解交通压力,降低民众出行成本;网约车、共享汽车等细分领域为社会带来了众多灵活就业和收入机会,有效解决来自去产能行业以及退伍军人队伍等就业困难、收入较低群体的就业问题。2020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预计达到2.53亿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在2016-2017年出现激增,而后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20年受行业监管、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用户规模将有所缩小,预计为2.53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共享单车行业进入内部洗牌阶段,竞争趋于激烈,部分运营企业退出市场,留存企业的市场焦点转向盈利;与此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对共享单车的投放规模作出相应规定,加上上半年疫情影响言值,因此共享单车的用户规模出现小幅度下降。美团、哈啰出行及滴滴领先共享单车企业发展自美团、滴滴参与共享单车细分市场份额的角逐以来,行业内部加快洗牌,目前形成了以美团、滴滴及哈啰出行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共享单车资本市场回归理性,企业通过融资扩大经营规模难度加大,因此较难撼动头部企业的行业地位。未来将会出现更多区域性共享单车企业,并实现精细化运营模式,行业整体走向盈利。中国共享单车规范步入正轨自2014年共享单车企业井喷式爆发,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期,也由此引发了众多乱象。为规范及引导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发展,政府陆续出台各项监管类政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共享单车的扩张速度及规模远超于共享出行的其他细分领域,因此更需落实监管措施,规范行业发展。近七成用户满意共享单车规范化水平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七成的受访共享单车用户对于产品服务基本满意。单车损坏率高、停放区域不合理、缺少专用自行车道是受访用户认为三大亟需解决的共享单车规范化问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企业前期采用粗放式运营模式来快速扩张经营规模,带来了诸多规范化难题;随着行业步入盈利时代,企业应转向精细化运营,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计算投放规模、设立停放区域,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体验。超七成共享单车用户表示投放布点整治有效果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七成的受访共享单车用户认为投放布点整治带来了一定的效果。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共享单车主要在投放规模、停放区域等存在问题,在政府、企业等多方合力监管整治下,停放区域的布局和界定逐步规范化、合理化,因此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共享单车带来的城市乱象,用户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共享电单车应运而生为解决中短途出行的痛点,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逐步产品化的条件下,共享电动车应运而生,相较于共享单车,面对爬坡等地形以及3-10公里出行距离,共享电单车省时省力的优势明显。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的适用人群、应用场景等存在较大区别,但两者并不相互矛盾,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等城市慢行交通方式互为补充。共享单车及电单车的多样化产品服务为民众出行提供便利,发展前景依然值得看好。中国共享电单车主要覆盖三四线下沉城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投放规模已超过100万辆。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一二线城市管制力度等因素影响,共享电单车主要投放市场在三四线以后城市及城市乡镇地区,主要缓解当地公共交通工具不足、出租车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未来,随着共享电单车进一步规范化,其市场覆盖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近八成用户基本满意共享电单车规范程度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6.2%的受访共享电单车用户满意当前行业的规范化水平。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较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的扩张速度相对较慢,投放规模等相对较小,因此给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带来的监管、规范化运营的压力也相对较小。未来,随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共享电单车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相关主体应相互协调,促进共享电单车健康有序发展。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980亿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9年达3080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稍有下降,但也有望达到298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网约车行业逐步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完善安全机制,其安全整改效果日益凸显,其用户信任度有望回升,其用户规模将稳步增长。网约车监管要求及限制日趋严格自网约车合法化以来,网约车行业快速发展,但随着私家车进入网约车平台,以及诸多问题的显现,民众对于监管及限制网约车的呼声日渐高涨,政府对网约车的监管要求和限制日趋严格,随着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中国网约车将健康有序地发展。各界共推网约车安全保障措施落实网约车的安全、隐私等问题备受关注,民众对于完善网约车安全保障措施的呼声日渐高涨,相关运营企业承担较大的舆论压力,因此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从准入、日常运营、安全处置等几个环节着手,共同完善网约车行业的安全保障体系。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伴随着日渐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中国网约车将朝着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提升民众的信任度,由此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用户基本认可网约车安全保障措施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七成的受访用户满意网约车推出的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其中行程分享给受访网约车用户带来的体验提升感最为显著。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安全、隐私等问题,网约车企业备受舆论压力,随着网约车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用户信任度将得到提升,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超六成用户认为应优化订单调度及升级安全保障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六成的受访网约车用户认为目前网约车产品服务应在订单调度以及安全保障方面作出优化调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融合有助于网约车企业提升网络化管理水平,优化产品服务;与此同时,网约车行业的安全整改落实了多项乘客及驾驶员的安全保障措施。综合多项举措,网约车产品服务质量将得到提升。网约车安全保障获得用户基本信任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8.1%的受访网约车用户对目前网约车的安全保障措施表示值得信任。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安全整改逐渐进入尾声,在各方努力下逐步建成的网约车安全保障措施让用户重拾信心。未来,随着安全保障体系日渐完善,用户的安全、隐私等得到有力的保障,民众对网约车的信任度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网约车企业扩大用户群体,网约车行业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中国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扩张,2020年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共享出行产品服务的安全卫生问题备受关注,但市场规模仍将扩大,预计达55.3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对于共享单车、网约车,共享汽车发展速度较慢,其覆盖的市场区域仍以一二线城市为主。未来,随着共享汽车市场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其市场规模有望加速扩大。共享汽车市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渗透相较于共享单车、网约车的扩张速度,共享汽车的发展速度较慢,但其发展潜力仍不可估量。共享汽车企业自东部沿海地区兴起,目前已在中国中东部地区布局,并逐步向西部地区渗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较于私家车,共享汽车灵活、便利的优势明显,同时随着共享汽车不断提高电动化水平,有助于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更契合低碳环保的出行理念。未来,随着人们对共享汽车认知度的提高,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共享汽车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多因素共同促进共享汽车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共享汽车合理化、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以及技术产品化有助于提升共享汽车运营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共享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近五成用户主要通过共享汽车外出游玩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半数的受访共享汽车用户在外出游玩、公务出行时驾驶共享汽车,占比分别为48.0%、45.3%。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外出游玩、公务出行等面临停车难等问题,共享汽车可在网点还车、驾驶便利等特点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未来,随着共享汽车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技术进步,人们将进一步拓宽共享汽车的使用场景。超四成用户常在工作日驾驶共享汽车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工作日和节假日是受访共享汽车用户集中使用共享汽车的时间段,占比分别为41.3%、36.4%。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人们常在外出游玩和公务出行时选择驾驶共享汽车,因此其占比与使用时段基本保持一致。未来,随着共享汽车拓宽应用场景,人们使用共享汽车的时段将进一步分散。六成用户基本满意共享汽车疫后安全卫生保障措施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2.5%的受访共享汽车用户基本满意疫后共享汽车企业在安全卫生保障方面所做的措施。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后疫时期”疫情防控仍将是重点,在政府部门密集出台疫情防控的政策背景下,共享汽车企业重视安全卫生保障措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值得信赖的产品服务,以达到巩固旧有用户、发展新用户的目的。共享经济契合疫后市场发展需求,在做好安全卫生保障措施的前提下,其市场规模有望加快扩大。超九成网民对共享汽车具有消费意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九成未使用共享汽车的受访者表示有消费共享汽车的意愿,其中32.5%的受访者表示一定会使用共享汽车。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共享汽车驾驶便利、低成本等特点日益显现,面对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将有更多的群体选择使用共享汽车,共享汽车的用户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共享汽车的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共享出行行业标杆案例分析——美团出行美团作为一个提供本地生活服务的头部企业,于2017年成立美团出行,目前业务包括针对3公里以下使用需求的单车、3-10公里距离需求的电单车与10公里以上的打车服务,业务种类多元。美团在吃住行购物娱乐之外推动出行业务发展,形成完善的产品生态,更有效覆盖用户生活方方面面。艾媒商情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显示,系统监测期间,美团出行整体网络口碑为52.0,评价较好。2020年美团继续加强在出行领域的布局,扩大影响力。同时在“后疫时期”注重出行产品安全保障,优化用户体验,也推动品牌声誉正向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美团在纵向上不断扩展业务边际以提供全品类服务,打造自身品牌生态圈,形成闭环。在用户数量与群体特征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美团积极投入科技攻关和技术研发,推出了全新革命性车型,以智慧化赋能共享电单车发展。共享出行行业标杆案例分析——曹操出行曹操出行成立于2015年,是吉利科技集团布局“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的战略性投资业务。曹操出行是传统汽车厂商转型的B2C典型代表,目前主要业务有面向注重品质出行、优质服务的中高端消费群体的专车、顺风车、为企业服务的绿色公务和同城取送物件的曹操帮忙。艾媒商情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显示,系统监测期间,曹操出行网络口碑正向,指数为58.8。2020年曹操出行仍然继续拓展自己业务内容,并在抗疫期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其维持较好的企业声誉。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曹操出行是目前传统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典型品牌,在网约车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情况下,自营优势逐步显现。且未来低碳理念深化、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曹操出行在理念、成本、运营上都具有优势。但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曹操出行面临着自营车辆地区规模的限制、成本高和电动车配套产品覆盖局限等问题。共享出行继续推进创新模式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共享出行平台将继续探索发展新模式,尝试与传统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有效的运营模式及治理体系,进一步推动共享出行发展。以美团打车为例,联合沈阳市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首创“车机+手机”深度融合模式,有效降低各环节业务联接的成本,优化数据共享、订单调度过程,为共享出行形式提供发展新思路。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共享出行监管逐步完善,行业将健康有序地步入良性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来,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共享出行细分领域的监管体制、安全保障机制等已逐步建立,其细分市场从早期的野蛮扩张逐步回归理性发展。未来,运营企业将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下合理规范共享出行交通工具的投放规模、停放区域等细则,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企业将有序实现盈利,整个共享出行行业将健康有序地步入良性发展。共享出行转向精细化运营,市场焦点转为盈利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共享出行行业已步入野蛮生长期的尾声,部分细分领域甚至已结束野蛮生长阶段,行业整体运营模式从粗放式扩张逐步转变为精细化运营,行业竞争的焦点从早期基于资本和补贴的运营转向基于科技赋能的高效运营,以实现盈利和正向循环。即共享出行市场已从原来的全投入市场份额竞争转向盈利时代。共享出行资本市场回归理性,经营主体趋向区域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共享出行资本市场回归理性,资本对共享出行行业无止境投入的时代已经结束,运营企业使用类似早期通过融资等金融手段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规模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由于共享出行行业重资产等特点,其运营成本压力较大,在缺少充足资金的情况下,运营企业难以拓宽市场覆盖区域。未来,共享出行行业将以区域性运营主体为主,可能存在少数企业服务某一特定区域,尽管存在通过资本运作并购企业以实现全国性布局的可能,但总体上仍以各区域市场为主。共享出行将通过科技赋能实现行业智能化目前,中国政府、企业等主体已开始着手整合交通资源,试图打造出行即服务模式,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汽车空置率高等问题,并降低人们出行成本。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基于物联网、车联网等,共享出行企业将提高出行信息管理水平,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应用场景多元化,最终实现行业智能化。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共享出行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丨生活服务全文字数:5252字 精读时间: 9分钟报告摘要:2017年,中国在线机票市场交易规模达4809.0亿元,较2016年增长27.1%;中国在线火车票市场交易规模达3299.4亿元,较2016年呈现30.0%的增长。整体在线出行市场呈现为票务预订的多元化以及线上发展趋于成熟的态势。2017年,中国在线住宿市场交易规模达1819.4亿元,较2016年增长27.3%,在线渗透率达31.6%。消费者预订渠道的转变等原因,在线预订的比例将逐渐提高,预计到2022年这一比例将增长至44.3%。非标住宿兴起对OTA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OTA能够通过与非标住宿企业的合作,实现综合产品服务能力的提升;而挑战则在于非标住宿挤压传统酒店的市场份额,因此如何平衡住宿预订市场至关重要。“超级APP+小程序”的生态,代表着互联网巨头实现了中心式入口的流量再分配,在涵盖社交、电商、生活服务、自媒体、搜索和支付等多种功能的基础上,完善了整体的闭环生态链。对于OTA而言,嵌入各互联网巨头的闭环生态体系中,即可以低成本获取高转化的用户流量。通过大数据,OTA将不仅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旅游信息,还可预测用户的需求,提前制定定制化的出行解决方案并实现产品的配套,最大化提高出行的效率和便利性,综合平台OTA将逐渐转变为智能出行管家ITA。需求预测:民航旅客吞吐量居民出境需求显著提升,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持续高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出行便利性以及预订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民航运输的旅客吞吐量呈现明显增长。2017年中国国内航线吞吐量达11.2亿人次,较2016年增长10.4%。与此同时,中国中产阶级数量的增长,推动了对休闲生活和商务出行的出境需求提升,因此,在2013到2016年的短暂波动后,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的增长率将持续超过国内航线。需求预测:铁路客运量高性价比优势将推动居民高铁出行选择意愿的提升2017年,中国铁路客运量达31.0亿人次,其中高铁客运量为16.1亿人次,占比达51.9%。而由于高铁出行的性价比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注意,且高铁站点和线路的铺设将越来越广阔,未来这一比例将继续高速增长,到2022年,这一比例将达到72.8%。需求预测:住宿类型多样化星级酒店供给上限降低,消费者住宿预订选择更加多样星级酒店数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星级酒店评级监管日渐严格,另一方面星级酒店之间出现了大量的兼并收购。但与此同时,包括民宿和短租在内的非标住宿行业增长迅速,消费者在住宿预订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提供预订服务的企业而言,多样化住宿资源的寻找和个性化标签的分类将越来越重要。中国在线出行市场产业链图谱出行票务预订:机票/火车票/汽车票/船票中国在线机票市场交易规模在线机票市场增长稳健在线机票市场是中国在线交通出行票务市场中最大的子市场。2017年,中国在线机票市场交易规模达4809.0亿元,较2016年增长27.1%。铁路出行量及在线交易比例的提升共同推进市场增长相较于在线机票市场,在线火车票市场拥有更高的增长率,一方面原因在于火车票渗透率的提升带来的在线交易比例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于高铁出行本身的便利性所带来的更多的交易量。2017年,中国在线火车票市场交易规模达3299.4亿元,较2016年呈现30.0%的增长。中国在线机票市场现状及竞争概况强社交支付基因为内置机票预订入口提供低成本高转化流量由于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较快,移动社交、移动支付以及移动消费预订时刻影响着消费者的生活。在在线机票的预订体验中,OTA实现了将不同航司的票务集中到一个预订平台中,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的航班选择和更智能的机票预订体验。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OTA需要用户将其APP下载到其手机中才可以实现为用户提供服务,但此流量获客成本较高。基于强支付基因的微信和支付宝的内置出行票务预订入口则为用户提供了另一种无需安装APP的预订渠道,在此基础上,微信的社交属性则可为其内置出行票务预订入口提供更强粘性和高访问频次的低成本流量。中国在线火车票市场现状及竞争概况OTA能够满足高铁用户消费升级后产生的更多增值服务需求背靠中国铁路总公司资源,12306官网在基础票务预订服务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市场中出现多种增值服务。例如随着高铁客运需求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高铁用户产生了更多的额外需求,如贵宾室休息、高铁订舱、车票配送、早餐配送等,12306自身能够提供部分增值服务,但OTA能够提供的增值服务种类更多样化,且通过满足用户的增值服务需求,能够增加OTA的用户粘度,催生新的增值服务需求。中国在线出行市场现状特征分析票务预订多元化,线上发展趋于成熟在中国在线出行市场中,一方面得益于OTA多年在用户拓展上的努力,出行票务预订的在线渗透率稳步提升,在2017年达到40.8%的比例;另一方面,在资源端,OTA平台系统化和多样化的票务能力可以帮助出行票务资源方有效安全地提供票务预订服务,因此,除票务预订渠道多元化以外,可在线预订的票务种类也更加多元。中国在线住宿市场产业链图谱住宿预订:星级酒店/民宿/短租中国在线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用户群体扩大及渠道扩张推动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的增长中国在线住宿市场交易规模从2013年的人民币568.0亿元高速增长至2017年的人民币1819.4亿元。随着酒店等住宿业态在线销售渠道的拓展以及基于商务/旅游出行人群的扩大而带来的住宿预订的合理增长,在线住宿市场交易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3876.6亿元。中国在线住宿市场现状及竞争概况用户预订渠道转变,住宿在线化率将进一步提升2017年,中国住宿市场在线渗透率达31.6%。随着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以及消费者预订渠道的转变,在线预订的比例将逐渐提高,同时能够进行线上预订的酒店比例也将随之提高,预计到2022年这一比例将增长至44.3%。此外,由于用户预订渠道的转变,线下酒店也将会加速其互联网化速度,由此带来市场交易维度在线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在线住宿行业现状特征分析资源覆盖能力及管理运营能力是OTA住宿业务的优势所在经过OTA在住宿资源的住宿用户开拓的多年努力,OTA平台的住宿业务供应链凭借其在合作管理上运营系统的梯形结构,覆盖了住宿资源方合作的各个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住宿预订体验。同程艺龙科技及流量的双重支持推动同程艺龙的进步和升级在合并重组后,同程艺龙同时获得来自腾讯的强力资本和低成本流量的支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路径中,同程艺龙能够较容易地实现业务能力的迅速升级以及流量变现能力的巨大提升。同时,在易获取用户流量的同时,同程艺龙也在布局新兴的人工智能相关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和更便捷的体验,目前同程艺龙94%的机票订单以及75%的住宿间夜已实现自动化处理,而接近75%客诉和客户问询则是完全通过AI机器人完成处理。OTA到ITA智能出行管家的转变实现同程艺龙伴随式出行服务传统OTA模式大多是为用户提供旅游产品的预订等服务,但随着用户类型的多样化,全场景服务的重要性提升。因此,在预见用户需求转变的同时,同程艺龙从预订平台向全场景服务平台转变,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伴随式出行服务。在“超级APP+小程序”的生态组合逐渐成为主流的背景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演进,OTA可以做到在消费者“旅行中”实时满足后者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从而形成了“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完整的在线旅游市场覆盖。中国在线出行住宿市场份额出行住宿市场:机票/火车票/汽车票/船票/住宿2017年中国在线出行住宿市场CR4为63.5%。艾瑞分析,未来中国在线出行住宿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携程基于多年资源沉淀和品牌影响,将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优势;飞猪背靠淘宝及支付宝的消费基因流量,也将会维持竞争能力;同程艺龙目前在2017年中国在线出行住宿市场中位列第三,占有10.1%的市场份额,未来背靠腾讯的社交基因流量,则将会迎来高速的发展;而美团点评作为新兴流量巨头,将以本地生活服务流量为基础继续抢占地盘。OTA流量来源发展历程用户偏好和实际需求催生新兴流量来源PC时代——中国用户习惯使用搜索引擎,百度、谷歌等公司为用户提供预订界面的快速连接功能,因此在这个阶段,百度等搜索引擎占据了OTA流量的主要部分。移动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和APP的快速迭代,用户兴趣点由PC转向移动设备。而由于产品的访问、浏览等功能在OTA自有APP中更为便捷和顺畅,因此,OTA自有APP成为用户购买出行票务、预订酒店及搜索旅行攻略的主要渠道。超级APP时代——由于用户在其移动设备上仅能保留有限数量的APP,因此超级APP在用户导流中至关重要。例如,由微信开发的小程序是一款应用内功能,无需下载安装即可使用与其本身应用内类似的功能,而不会占用太多存储空间。因此,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大部分OTA的小程序。随着用户粘性的逐渐提升和用户习惯的逐渐养成,超级APP能够为OTA企业提供大量低成本高转化流量。中国在线出行住宿市场移动端排名背靠巨大微信流量,同程艺龙的移动端发展已初见成效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移动端流量的获取中,仅关注企业官方APP已远远不够,微信小程序和淘宝支付宝均深刻影响着非常大部分的移动流量。在移动端,如果企业同时拥有官方APP流量以及超级APP带来的流量,则其未来的用户拓展道路将更加顺畅。中国微信小程序指数排名拥有微信/QQ唯一官方旅游频道入口资格,同程艺龙实现小程序指数排名登顶目前在移动端旅游消费领域中,移动端流量来源已不仅仅是各旅游预订平台的APP,还包括如微信/QQ钱包或淘宝/支付宝旅游频道入口所带来的移动用户流量。基于阿拉丁指数数据,在2018年7-10月的微信小程序中,同程艺龙小程序在7-8月位列所有小程序中第二,但在9月实现登顶,而10月则继续维持第一的排名。随着用户在小程序内进行旅游产品预订的消费习惯的养成,拥有唯一微信/QQ官方旅游频道入口资格的同程艺龙将会有更大增长潜力。海外对标企业——Booking Holdings相较海外,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的移动端发展环境更成熟Booking(原名Priceline)是一家国际在线旅游预订企业,Priceline从2004年开始大规模展开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并购,逐步成为全球OTA巨头。近些年,海外旅游预订企业越来越注重移动端的发展,而拥有移动端消费成熟市场的国内企业显得更加有竞争力。未来趋势:超级APP超级APP闭环生态为OTA提供了大量低成本高转化流量超级App闭环生态链是指基于APP而实现的完整生态,涵盖社交、电商、生活服务、自媒体、搜索和支付等多种功能。在超级APP时代,大部分互联网用户均可通过各超级APP实现连接,这些用户在各超级APP的生态系统中均拥有基础的社交网络及支付功能,从而使得超级APP为合作的OTA企业提供了更直接有效高转化率的用户流量,而用户也会在超级APP的闭环生态中发现更丰富的场景应用。未来趋势:“超级APP+小程序”小程序的布局推动互联网巨头实现流量的内部再分配继BAT相继布局小程序领域后,国内外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快了自身的小程序业务布局。以中国国内为例分析,该种战略布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流量红利逐步消退, APP生态趋于固化,用户获取成本持续提高,整个互联网行业开始进入瓶颈时期,而低研发成本和低用户获取成本的小程序的面世,则意味着互联网流量的增量市场出现。“超级APP+小程序”的生态,代表着互联网巨头实现了中心式入口的流量再分配,完善了整体的闭环生态链。对于OTA而言,嵌入各互联网巨头的旅游场景小程序模块,即可以低成本获取高转化的用户流量。未来趋势:OTA行业综合平台OTA逐渐向随行智能平台ITA转变随着近年来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出行住宿用户对定制化个性化的周到完善的服务有两越来越多的要求。因此,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OTA能够对用户需求进行更准确和更深入的分析和预测。例如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当所选航班无舱位时,OTA可以为用户建议其他基于收集到的用户信息而利用算法得出最合适用户偏好的出行计划。另外在大数据分析方面,对用户大数据更精确的分析能够使OTA将产品价格调整到最适合的程度,也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以抓取用户潜在需求,为用户推荐合适产品。《2018年中国在线出行住宿行业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了在线出行住宿市场的结构以及相关数据,并结合企业案例分析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希望此份报告能够为市场各方对在线出行住宿行业的深入了解提供参考。详细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观看《2018年中国在线出行住宿行业研究报告》,或购买《2018年中国在线出行住宿行业研究报告-完整版》。
本文在对飞猪做了相关竞品分析后,针对如何优化飞猪产品UGC内容生态系统这一目的给出优化建议,一起看看~不爱跟团出行的你会做攻略吗?如果会的话,你会在去哪里看攻略呢?是马蜂窝?携程?飞猪?还是知乎?又或者直接百度搜索?如果大家用过这些产品的话,不难发现:市面上每一款旅游产品中除了提供旅游商品预订服务以外,一定不会缺少的板块就是旅游攻略。当然,除此之还会涉及直播、旅途分享等内容。可以发现的是:各大电商平台并不满足于仅仅为用户提供资源预订服务。除了各产品最本质电商属性以外,无一例外的都向着内容的方向拓展。而这样做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C端用户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产品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降低获客成本。除了让用户意识到这是一款好用的产品预订工具以外,他们更希望让用户认同其产品中产生的话题、内容、信息,通过对内容的信赖进一步刺激用户购买产品。所以本篇文章的主题是 :针对如何优化飞猪产品UGC内容生态系统这一目的给出优化建议。同时,笔者的私心是为了提升产品分析技能,抱着学习的态度尝试对自己喜欢的产品做出一份分析报告。若文中提出的建议有任何不妥之处,欢迎大家给出更明智的见解,一起交流讨论。在进行优化之前,我想先从飞猪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做整体分析,在此过程中了解其产品定位,市场定位竞争对手优劣势、以及飞猪所处的位置。在对飞猪产品在市面所处的局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后,再进下一步用户分析和用户调研。用户分析和用户调研的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明确用户在互联网内容领域的核心诉求。什么样的内容会为用户提供价值且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能引起用户的兴趣?探索为什么飞猪的内不足以吸引大多数用户去浏览?等原因。在最后,结合对以上问题得思考给飞猪在内容社区方向的功能优化和建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飞猪产品进行分析:竞品分析用户分析及调研功能分析和优化方案1. 竞品分析1.1 产品定位飞猪旅行, 作为阿里旗下的旅行服务平台对旅游市场的野心并不小,其产品定位是:为有出行需求的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境内外资源在线预订服务。1.2 竞品选取竞品选取了在旅游市场领域内已做出一些成绩的,并与飞猪产品定位较为相似的:携程、去哪儿、马蜂窝这三家平台。1.3 业务分布飞猪电商业务VS携程电商业务:电商业务是携程和飞猪的核心板块, 但电商中所涉及的产品类型因目标用户群体的不同而侧重点不同。飞猪的主要目标用户群体是: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它的产品具备新颖化、科技感、以及价格优惠等特点。在其度假类产品的玩法中,飞猪的主打产品是近年来备受年轻人欢迎的“自由行”即提供机+酒 以及当地租车的旅行方式。16年双11活动前与瑞士旅游局合作打造的“一起去看极光”产品一度成为了很多年轻人追求的旅行梦想。之所以说飞猪的产品具备所谓的科技感,是源于飞猪未来系计划:未来酒店、未来机以及未来景区,三个未来的打造,宗旨都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欢便捷服务的消费特点。个人看来,飞猪的未来计划,对旅游服务的提升近年来成效并不明显,但是做为阿里系的飞猪,凭借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为用户提供的信用住、免排队、免退房等政策反倒非常符合年轻人的“懒”消费形式口味。至于未来飞猪是否能真的将旅游产品打造的具备科技感,我们还拭目以待。飞猪在近年来备受年轻人青睐的另一个因素是它的价格:一方面飞猪利用阿里流量优势来获取与供应商的议价权,另一方面,飞猪的商业模式上不同于其他OTA平台。这一点,我们后续会在各产品的发展史中慢慢分析。携程电商中的产品特点是高品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即满足商务人士或具备中高端消费水平的人群需求。从发展以来,携程在中高端酒店领域不断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共赢,并且在客服体系中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且额外提供紧急支援、微领队、翻译以及行李寄送等目的地贴心服务。这些卖点都极大的迎合了其目标用户群体的口味。飞猪会员业务VS竞品会员业务:会员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做为电商平台为增用用户忠诚度常用的激励手段。携程、去哪儿、马蜂窝以及飞猪建立了各自的会员体系。这其中包括会员的积分功能以及付费会员才能享受的权益。飞猪与其他三个产品在会员体系方面最大的不同是:飞猪会员是四款产品中唯一无需付费就有机会升级会最高等级会员的产品。在与万豪合作后,飞猪先后推出各大知名酒店的联名会员卡:可享受中端酒店升级或优惠等服务。即使用户是一个中等(F2)会员,也有机会享受机场贵宾厅等服务。这对于年轻有热衷享受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性价比较高的会员选择。相比之下,携程的会员体系打造的是付费+积分路线,付费用户才可享受机场贵宾厅、退改保险以及机场快速安检等服务。不难看出,这类服务是为中高端用户量身打造的。飞猪金融业务VS携程金融业务:作为以电商为核心业务的飞猪和携程,深知利用金融工具一方面会增强产品的商业变现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为旅游服务商品提供一系列的便利性。携程,从“退税“ 这一境外消费突破入口,鼓励用户使用携程的金融服务体系,并先后推出理财、信用卡联名和外汇等金融服务工具。而背靠阿里的飞猪可直接借用芝麻信用为客户提供信用住、先玩后付等服务吸引用户使用飞猪旅行预订服务。从长期来看,阿里带给飞猪的金融领域的优势,在短期内很难被超越和撼动,而飞猪借助此优势吸引用户使用飞猪也确属明智之举。飞猪内容社区VS竞品内容业务:除了电商、金融、会员这三大板块之外,要想提升用户使用率的另一个发力点即是内容社交领域。飞猪、携程以及去哪儿都已开始布局,而最早在这一领域占据优势的当属马蜂窝。马蜂窝早期的产品定位是为热爱旅游的用户提供一个分享旅游经历,获取专业旅游指南的交流频台,其核心业务是攻略输出和内容社交。个人认为,马蜂窝PGC内容领域做的是非常专业的:文章排版和图片展示呈现给用户的观感效果非常清晰。为了提升马蜂窝整体内容的专业度,除了邀请认证类达人的创作文章投稿外,还引导用户变得“专业”。同时,马蜂窝开展“蜂首日记”鼓励用户分享自己旅游经历,并用“如何写一篇好游记”的形式让不少热爱分享的用户从游记小白变成了旅游达人。为了增加社区的活跃度,马蜂窝把圈子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大众旅游分享(蜂蜂圈);另一类是主题旅游分享:马蜂窝为热爱滑雪和自驾游的爱好者们打造了属于他们的圈子。他们可以在“自驾圈”内发起自驾游活动,或者在“滑雪圈“选择参加某一个滑雪俱乐部,又或者可以向与这类主题相关的定制师咨询。而这类主题圈子的活跃,为后来的商业变现途径埋下了一个伏笔。与马蜂窝相比之下,飞猪为了吸引用户进行分享,也打造了我的旅行Vlog 以及发布笔记等社区互动活动。但整体来,活跃度不高,且PGC内容整体给人的感觉无论从页面还是内容本身来说都不够专业。对热爱旅行的笔者来说,并没有在飞猪平台上分享的欲望。去哪儿、携程都有开展类似互动形式,但同样做为年轻人,笔者实在找不出什么非要让我在飞猪分享而不在别的平台分享的理由,而这背后的原因值得飞猪深思。1.4 发展历史在飞猪旅行的业务发展进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值得讨论: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的明晰:2011-20162011年8月,淘宝旅行V1.0.0 正式上线,又在2014年10月更名为“阿里旅行“,直到2016年10月, V8.0.0 上线后,阿里旅行被更名为 ”飞猪旅行“英文名“Fliggy。在这六年的时间里,阿里一直在找寻在线旅游行业中的定位。直到2016年才非常明确地将目标用户群体锁定在80、90后互联网一带的年轻人。富有朝气的黄色标志 和”比梦想走更远“口号,无疑非常契合的迎合了这群年轻人的愿景。于此同时,V8.0.0的上线后,一并推出邮轮、国际租车、国际机票、欧铁、出境超市等业务,将出境旅游出境游作为重点市场。商业模式的明确:2016-2018与传统的旅游界OTA平台不同,飞猪并非要像携程一样用倒买倒卖的形式赚取佣金,而是邀请各大航空公司以及世界知名酒店品牌公司直接入驻飞猪平台。2016年,飞猪展开与万豪、雅高、温德姆、香格里拉、悦榕庄等全球知名高端酒店集团合作并使其直接入驻飞猪平台。2017年,飞猪为国际国内各大航空公司机票直销平台,航空公司入住飞猪并开设旗舰店。2018年,飞猪通过“新旅行联盟“计划正式明确阿里系的飞猪的野心是要打造一个旅游界的淘宝:跳过中间商,让商家直接与用户建立联系,这一个革新被业界称为 OTA向 OTP 的模式革新,而这一模式的转变,让飞猪在旅游商品价格方面得到极大的优势。但让用户与商家直接建立联系的同时,又出现的另一个弊端是:飞猪无法像携程进行统一的售后服务保障管理。飞猪不同于淘宝,在商户面前有绝对话语权对商品售后进行统一监管。在旅游业内,稀缺资源的供应商一般处于强势地位,在客户与供应商直接交涉的过程中,客户常常存在诸多不满,所以在售后服务这一方面,用户对飞猪售后服务认可度并不高。内容社交领域的拓展:2015-2020早在2015年,飞猪还没有明晰市场定位时,就开始了在内容社交领域的布局。V6.0.0的上线后推出旅行攻略、大咖推荐、结伴、增添旅行笔记以及其他UGC内容。2016年V7.2.0 增添直播功能,而这些直播功能仅供飞猪平台上的入驻商家使用,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商家直接与用户建立联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交。2020年,V9.4.0的几次发版中,才不断优化首页的推荐和改进猜你喜欢等功能。近五年的时间,飞猪涉足于内容领域,但不得不说,除了2015年,其余的时间段飞猪并未在内容社交领域做出革新或新增关键性的功能。不得不说,近五年的时间里,飞猪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从树立起其价格优势。但从长远来看,阿里系的飞猪会一定会利用阿里自带的大数据优势在PGC内容方面去迎合年轻人的口味,而UGC社交领域方面的发展情况还有待观察。竞品业务发展历史:携程成立于1999年的携程,显然是要比其他三位更早进入在线旅游市场的。从它的发展轨迹来看,携程很早就将其定位集中在了商旅人士、白领、家庭以及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群体,从2005年进军商旅管理市场,到后来与高端酒店合作再到“鸿鹄逸游”高端定制游品牌的打造,都是为服务于中高端市场做铺垫。值得一提的是,从给2018年携程上线的“旅拍”模块可以看出,携程有意在拓展自己的社交内容板块来提升用户使用携程的频次。目前来看,马蜂窝在前文中业务分析中提到:它的PGC攻略内容和UGC内容生态做的最为出彩,而飞猪、携程、去哪儿为增强客户粘性,加大用户流量,也相继开展了社交内容板块。除了旅游产品价格之战,服务之战,也许还会迎来内容之战。去哪儿去哪儿,2005年凭着其机票搜索的强大功能打入在线旅游市场,以打造旅游搜索引擎为核心,为出行者提供最全面的旅游信息为的形式进入了大众视野,在之后的几年里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获得众多投资机构的青睐。2010年之前,去哪儿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广告:用户的点击率成为其最大卖点。在2010年之后,为了拓展其商业变现的能力,又向OTA方向发展,通过与供应商的采购合作,赚取佣金。2011年,去哪儿获得百度3.06亿投资成功,2013年成功在美国纳斯交易所上市。在这之后,去哪儿因缺乏盈利能力以及与航空公司出现众多纠纷后,“战败”携程,被携程收购。之后,携程除了继续发展其搜索机票外,有意将中低端酒店业务让给去哪儿网发展,从而让携程与美团酒店业务竞争。从发展历程来看,2016年的市场调查中,去哪儿网移动端的用户黏性时超越携程和飞猪的,至少说明去哪儿为用户提供的产品是被用户认为用价值的产品,产品定位是非常成功的,即使是后来退市,又被携程收购,至今也不乏有很多忠实的用户依旧是去哪儿的拥护者。但从2020年至2012年的连年亏损数据我们也能看出:资本市场对于产品商业变现的能力是非常看重的,如果在长时间内,用户的粘性不能为产品创造可观的商业盈利的话,那资本市场最终还是会把目光移向别处。马蜂窝早在2006年,马蜂窝就形成了热爱旅行的交流网站,2010年,马蜂窝才成立公司并正式运营,其早期的种子用户约15万。马蜂窝的产品定位是为热爱旅行的人士提供UGC交流平台,并提供高质量的PGC攻略内容。在这期间,马蜂窝用专业的内容和有趣的社区的氛围吸引了不少热爱旅行的用户,为后期马蜂窝逐渐开始商业化奠定了基础。2012,马蜂窝开始商业化,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费,于此同时也开始逐步拓展酒店领域。2015年马蜂窝将90后定义为旅游市场中的未来主力军,并继续意扩张90后备受欢迎的自由行。马蜂窝 V8.0 全新上线,针对UI界面做了许躲符合年轻气息的元素。2019年,V9.0.0的版本中,马蜂窝更加明确了商业化拓展的道路,即打造内容+OTA的模,除了提供专业内容输出,同时提供旅游一站式的采购,针对已开展的酒店,机票,自由行业务进行完善,又推出签证、出当地游、门票、租车、WiFi等产品。从以上发展来看,马蜂窝在内容社交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开始商业化,其目标用户的定位偏年轻化热爱自由行的群体。由此可见,飞猪和马蜂窝的目标用户群体是高度重合的,已属于直接竞争关系。但目前来看,由于阿里系、携程系已与供应商之间已建立起密切的合作的关系,马蜂窝是否能在上游供应商中争取到一个优质的价格来与对手抗衡,笔者还有所顾虑。1.5 数据表现从活跃人数来看,携程领先于飞猪近两倍。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携程1999年进入了在线旅游行业,以较好的服务口碑和较快的推进步伐抢占了市场份额。反观飞猪,近晚了10年多的时间才进入这个市场,且在未改名“飞猪旅行”之前,一直都没有较为清晰的目标用户群体。第二,飞猪近年来主攻出境游市场,而携程无论在境内还是境外旅行商品的丰富度都具备优势。整体来说,携程的旅行商品比起飞猪旅游商品受众面更广。数据来源 -易观千帆数据来源 -易观千帆从人均日使用时长来看,马蜂窝要领先飞猪将近五倍,且远超过携程和去哪儿。其中的原因第一在于马蜂窝的商业模式与飞猪或其他OTA平台不同,马蜂窝定位是以UGC内容为主随后拓展出的社交内容平台,而飞猪是以旅游电商为核心的纯交易平台。以至于延伸出第二原因即用户对飞猪和马蜂窝使用场景是不同的。写一篇游记花费的时间比预订一张机票花费的时间一般来讲是会更多的。从次月留存率来看,截至2019年,飞猪的次月留存率为35.6%,超越携程、去哪儿以及马蜂窝平均次月留存率近1.8倍。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作为阿里系的飞猪旅行,许多用户可以通过便捷操作模式(淘宝账号)直接登录至飞猪旅行。并且,因为有大量用户基于对阿里系产品的信任,这类型用户也成为了飞猪旅行的高质量用户,而使得飞猪具有较高的次月留存率。从行业独占率来看,去哪儿不但领先遥遥领先于飞猪和马蜂窝,还领先于用户活跃数比他多1/3倍的携程,这一点比较反常,存有质疑。结合2019官方给出的在线旅游用户规3.9亿人这个数字来看,如果去哪儿网的行业独占里占据18.7%,那么它的用户活跃数至少是7200万,显然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去哪儿的活跃人数还远远不到。1.6 优劣势总结总结:阿里系的飞猪旅行在资源背景、金融工具利用、商业模式改革以及逐渐丰富的商品等方面都占据了一定优势。除了需要在商品本身、供应链的合作、售后服务以及商业模式做进一步优化以外,所有的在线旅游平台也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契机来吸引用户使用其产品。而近几年,无论是携程、飞猪还是去哪儿,都在内容领域不断探索。接下来的用户分析、用户调研会针对飞猪目标用户群体在内容领域的诉求进一步挖掘和探索。2. 用户分析及用户调研此部内容主要呈现商家、平台和买家之间在平台中各自的诉求和诉求所产生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在产品交易的过程中,OGC、PGC以及UGC内容的产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用户的行为。所以这也是什么电商逐步开始拓展内容领域的重要原因:有价值的内容会促进用户消费。2.1 用户角色地图2.2 用户调研问题为了解用户在消费决策中是如何收到“内容”的影响,接下来将会采用用户访谈的形式对飞猪的目标用户群体: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的用户分别是3名飞猪典型用户(有旅行需求的用户)和1名特殊用户(热爱旅行且有创作经历)。2.3 用户调研总结内容方面:从调研用户的反馈中可以发现,用户对飞猪的内容区域并不感兴趣。四名用户都没有使用飞猪查阅攻略的习惯,但会从马蜂窝或穷游等网站查询攻略,并倾向于用搜索的形式,因为这样找到的攻略是最自己最关注的内容。对于一名有创作需求的特殊用户,她最近尝试在飞猪创作,但她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很难找到创作入口。她目前最频繁使用的创作平台是知乎,喜欢使用知乎创作的原因是:同样一篇文章,从知乎得到的反馈是最多的。从竞品分析和用户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用户并不喜欢在纷杂的攻略中寻找,而期待更高效的模式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攻略。而目前飞猪内容板块呈现形式不够清晰、攻略搜索功能不够效率以及内容丰富度不够都可能是用户不使用飞猪看攻略的原因。另一方面,对于有创作需求的用户来说,如果一个平台不能提供及时的创作反馈,会让他们失去在这个平台创作的信心。目前飞猪创作入口隐蔽,且未开放个人游记创作入口,以及用户很难得到反馈等因素可能是致使创作型用户对飞猪使用率不高的原因。用户对于飞猪现有的我的笔记和旅行Vlog两大社交分享功能几乎出于无视状态,四位用户中均没有人使用这一功能。结合目前飞猪产品的功能来看,可能造成社交区域不活跃的原因有:第一,用户互动的内在动力不足。第二,分享入口很难被发现。第三,分享后用户在飞猪平台中很难得到反馈,因为发布后的消息也难以被其他用户看到,且自己也很难观察到自己发布的动态。内容优化方向:针对飞猪目前内容板块存在问题,接下来笔者将围绕着设计清晰的攻略/游记内容展示、提高内容搜索功能的效率以及设立内容创作激励机制等三方面进行优化。同时调整我的笔记和旅行Vlog发布入口,将发布后的笔记呈现在攻略的关注界面内,让用户快速看到自己发布过的内容。优化个人界面,呈现我的动态、回答、获得点赞的数量、收藏的攻略、我关注的人、私信功能等让用户实时关注到自己所获得反馈以及动态轨迹创造发布理由,及时更新反馈等方法提升用户的参与度。行程方面:从用户关于行程反馈的情况来看,用户基本没有在App上使用行程工具的习惯。大部分用户会用备忘录和Word文档记录大致的行程安排,不倾向用繁琐的工具来详细规划行程。原因主要是市面上的工具设计较为繁琐,用户在大量的功能面前容易出现惰性。大部分用户排行程的逻辑是先确定玩什么,再确定把这天的玩乐项目放在哪一天,但飞猪的产品需要用户在添加活动的同时也要确定日期,有些不符合用户使用逻辑,在这方面还有待优化。行程优化方向:改变排行程逻辑,将所有行程中的活动都放在整体的页面当中,再通过拖拽的行程将行程具体内容具体到日期,并调整创建行程入口便于用户快速找到。通过调整行程功能逻辑和页面展示,提高用户对行程工具的使用体验。3. 功能分析和优化方案3.1 内容生态优化通过竞品分析和用户调研,笔者了解到:用户有阅读攻略内容的需求,但飞猪的攻略内容并不能满足用户的期待,用户更青睐从其他产品,例如马蜂窝、知乎等产品中获取攻略内容信息。从用户反馈得知:用户并不喜欢在纷杂的攻略中寻找,而期待更高效的模式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攻略。结合与竞品内容社区的比较和用户反馈,笔者推测飞猪目前内容板块打开率不高的原因有:内容呈现形式复杂,用户感觉检索效率低内容展示的不足以吸引用户阅读内容丰富度不够故此,优化方案将主要围绕着这三大问题进行改善,将优化飞猪攻略一节界面,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飞猪内容的打开率。3.1.1 提高内容的检索效率(1)优化主页面内容展现形式-内容呈现形式-致减少用户思考在飞猪目前的攻略内容界面种,有三个内容板块:当下好玩→当地必体验→大家都爱玩。用户在下拉内容的过程中,三种内容的信息流的呈现形式一直发生改变。用户需要花时间理解每一个板块内容的构成,不便于用户理解信息,很可能因此失去阅读的兴趣。优化后的界面将统一使用卡片的形式呈现信息,卡片中的内容仅包括攻略专栏+旅行笔记两种,无其他形式。页面具体细节内容部分具体规则及推荐算法:Case1当用户没有关注特定攻略专栏且第一次登录时,则优先推荐热门攻略+热门旅行笔记。热门攻略需包含出境游、境内游、周边游以及特定的主题游。攻略热门程度=赞数权重*赞数+收藏权重*收藏数+评论权重*评论数+转化率权重*内容中的商品转化率。旅行笔记热门程度=赞同数。Case2当用户没有关注特定专栏,但有行为数据时,可用协同过滤算法。在热门推荐攻略结束后推荐算法后的内容。比如:先推荐TOP1-TOP5的热门专栏,五个热门专栏结束后开始推荐用户可能喜欢得“日本购物”攻略。Case3当用户关注特定专栏时,则优先推荐用户关注的专栏攻略,所有的关注内容推荐完后,开始推荐热门攻略。(2)提升信息的辨识度-抓取关键内容,便于用户识别重要信息新增“攻略专栏”内容分发形式。为了让用户有效率的阅读内容和让内容看起来具有吸引力,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创建新的内容体系:攻略专栏。设立攻略专栏的好处有以下:公司运营内部可以对目前攻略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赋予专栏具备吸引力的名称,利用标题党来吸引用户阅读内容。将多类相似主题的内容收集于一个专栏,帮用户节约筛选优质内容的时间成本。用户使用新增后的“关注的专栏”功能可为后期分析用户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更效率的分析用户对内容的偏好。为攻略打标签:在每篇攻略配图下方,包含攻略的重要标签:预算、行程天数、出行季节以及主题,以便于用户对攻略最关注的内容迅速做出判断。新增搜索后筛选功能:当用户通过目的地搜索攻略后,用户可用筛选功能优先查看感兴趣的的攻略内容。展示攻略收藏数:突出优质攻略。优化后:页面具体细节:3.1.2 激励UGC内容的产生(1)个人中心页面优化-引导用户关注自己的发布成果,利用反馈促进UGC内容产生当用户能够实时观察到自己发布过内容得到的奖励后,才会产生更多动力的发布内容。优化后的页面将展示用户获得成就、用户发布过的多种内容、用户的行为记录等信息。整体效果:(2)新增个人攻略创作-开放UGC内容产生入口,让更多个人用户参与其中为丰富UGC内容的产生,一方面飞猪需要发掘有效的奖励机制,另一方面飞猪需要开放个人攻略创作入口给更多用户,而不仅仅是商家。应当开放个人攻略创作入口给个人用户的原因有两点:要想丰富平台UGC内容,仅依靠商家、少数人的的贡献是有限的。在营销手段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很可能商家在创作攻略的过程中将攻略写成营销软文。这种攻略内容的产生会降低用户对平台内容的信任度。所以,笔者认为飞猪需要新增个人攻略创作功能。整体效果:(3)消息体系优化-让用户及时接收反馈,提升产品使用频率为了让用户更快速观察后发布内容后的反馈,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打开率,笔者将优化消息界面。新增个人私信对话框新增通知攻略被收录、所关注的专栏更新提示优化互动页面展示3.2 行程系统优化除了对飞猪内容部分优化以外,笔者在了解产品的过程中发现其行程体系也有部分优化空间。通过竞品分析观察到,市面上的旅游预定产品大部分都涉及到行程规划工具,其主要原因是用户在出行前确实有行程规划的需求。除此之外,行程界面可以延伸功能的拓展,让用户在更多场景中打开行程界面,从而提高飞猪产品的使使用率。故此,行程体系的优化将从以方面进行优化:提高用户对行程页面的关注,优化行程主页内容展示。提高行程编辑工具的使用效率 ,优化行程编排的完整性和逻辑合理性。增加行程页面的使用场景,新增“行程备忘录”功能。3.2.1 优化行程主页内容展现行程主页内容展示的优化出发点也在于完善飞猪内容体系,但是在行程页中展示内容和功略页展示的内容有所不同。行程页面展示的内容主要与用户可能涉及的行程路线相匹配,而功略内容展示则侧重于给用户如何吃喝玩乐等建议。将原页面内容区域的线路推内容更更改为景点、美食等,推送中的美食、景点为行程线路中所对应地区的美食、景点。比如用户预订了巴黎的机票或者在行程路线中添加了了巴黎这个景点,则推送巴黎迪士尼快速通道票等内容或与巴黎美食当地名吃评价等。具体内容推算规则请继续看下文:页面具体细节:内容部分具体规则及推荐算法:这部分内容主要展示碎片化商品,商品包括两类:可在飞猪中预定的商品;无法在飞猪中预订的商品但系统有点评信息的商品,比如:美食。Case1:当用户已创建行程,还未到出发日期或正在行程中时。推荐行程中提到地点相关商品。比如用户创行程内容中添加巴黎、柏林等地区,则推荐的信息与这两个地吃喝玩乐相关的商品。Case2:当用户没有创建行程,或已创建行程过期时,则推荐当下热门的景点/美食点评。热门算法=销量权重*销量数+评分权重*评分数+评论权重*评论数+商品转化率权重*商品转化率。Case3: 当用户已在飞猪购商品,但还未到使用日期时,则推荐购买商品所在地的吃喝玩乐产品,且不展示用户已购买的商品。(比如用户购买了去云南的机票,则展示云南当地的吃喝玩乐商品)备注:在情况3成立的的情况下,优先使用情况3的展示方式。比如:当情况1和情况3同时出现时,优先使用情况3的展示方式。3.2.2 优化行程编排的完整性和逻辑合理性完整性:原新建行程后的添加地点的页面,没有提示用户需要添加出发地和返回地,事实上,一个完整的行程需要包含这两个地点,因为行程出发时涉及交通工具,也可能出发途中安排休息行程。优化后:提示用户添加出发地和返回地 。将整体页面简洁化,方便用户理解。将出发日期、行程天数关键信息点提示用户添加,但如果用户一开始没有想法也可以选填。逻辑合理性:新增“行程内容拖拽”功能。目前在完善行程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的步骤是:添加行程内容(景点、交通、酒店等)——选定内容所发生的时间——完成添加。读者认为,用户往往在一些场景下,是无法确定确切的活动发生时间的。甚至有一些旅游活动内容是临时产生的,在活动时间安排确定性不高的情况下,如果用户必须选择日期才能添加成功是不合理的。优化后的产品,将会让用户在日期不确定的情况下添加内容成功,并可以让用拖拽的功能添加行程内容,增添行程规划的灵活性。优化后将地图内容展示于明显区域位置,方便用户查看已规划的线路行程是否合理或符合预期。页面具体细节:3.2.3 新增“行程备忘录”功能新增行程备忘录:意图在于多增加一用户使用场景,用户可根据某一天行程要做的事情简易备注。页面具体细节:总结上述的功能分析和优化方案都主要以优化飞猪产品的内容社区板块为主、行程工具为辅展开的优化建议。希望利用减少用户思考、提取关键信息、帮用户分类等方式提升用户对内容检索效率。同时利用让用户尽快感知反馈、得知反馈、开放内容发布入口等形式让激励UGC内容的产生。希望通过利用上述的优化形式提升产品日使用时长,增强用户对产品的粘性。当然,这个优化距离我们最终的目标“让用户依赖飞猪产品的内容,通过对内容的信任和依赖提升产品转化率” 还是有很长的一段的路程要走。但笔者比较认同的观点,也是目前市场普遍观点:想要降低C端客户获客成本,发展“内容”则是毕必经之路。感谢大家花时间阅读!笔者属于刚入行产品领域的新人为提升产品分析能力而提出的优化建议,深知还有很多不足。若文中提出的建议有任何不妥之处,欢迎大家给出更明智的见解,一起交流讨论。本文由 @白猫Monic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网络
核心观点 1. 共享经济风口来袭,以租代用冲击传统消费观; 2. 中国市场成为共享经济发展沃土,动力强劲,表现亮眼; 3. 细分领域百花竞放,出行场景稳坐共享第一名; 4. 消费者参与度较高,但对信任安全问题仍忧心; 5. 新思路呼唤新模式,共享经济扩大想象空间。 1、全球共享经济行业发展概述 什么是共享经济? 商业实践中,共享经济概念得到进一步探索和延伸 共享经济的概念在诞生之初,强调的是大量闲置资源的相互流通,这一行为可以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抑或企业与企业之间,目的在于寻求供需平衡,减少产能过剩的危机。但当这一概念演变为真正的商业模式后,以往严格意义上的完全共享,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了诸如信任、服务标准化、资源限度等一系列的阻碍。于是在商业环境中,共享经济的概念逐渐延伸至B2C自营(例如分时租赁)、C2B(例如手机回收)、C2B2C(例如二手服装寄售)、B2B2C(例如服务众包)等形式,本质上还是强调“使用而非拥有”的核心,充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发展环境 中国市场表现亮眼,将成为发展共享经济的沃土 2015年全球共享经济规模为2519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33%。得益于中国庞大的网民基数、千禧一代的崛起、消费特征的服务化转变以及互联网巨头搭建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等因素,预计到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规模将达2300亿美元,占比超4成,年复合增速高居54%,将成为全球共享经济的领军力量。 出行共享问鼎估值榜首,中美市场遥遥领先其他经济体 据2016年11月CB Insights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共享经济领域有32家企业入选。其中金融领域以7家企业的数量领先,其次分别是出行、物流、空间共享等。共享经济领域企业的总估值超过2314亿美元,其中出行领域估值1169亿美元,占据绝对优势,Uber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具体到国家来看,中美两国分别以12家和11家企业数量的绝对优势领先其他经济体。 3、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共享经济行业产业链图谱 美中领跑全球出行市场,滴滴、Uber双雄并立 2012-2016年,全球线上叫车市场集中在美国、中国、印度、德国、新加坡等国,主要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崛起的人口大国。其中美国占比接近4成,居于其次是的占比16%的中国,两者之和超过50%,领跑全球出行市场。与此对应的企业融资情况,同样呈现双雄并立的局面。滴滴和Uber的融资金额占据绝对优势。但随着其他出行共享平台的崛起,投资必将呈现多元化趋势。 出行共享:两种解决方案 随着共享概念在商业化领域中的延伸,也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日常出行经济、环保的诉求,目前出行共享领域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平台模式,即由个人车主或传统出租车公司提供车辆对接需求方,平台扮演的是交易撮合的角色,代表企业有滴滴出行、嘀嗒拼车等。另外一种是分时租赁。即由企业主自行研发或购买车辆,租用给需求方使用。区别于传统的分时租赁,共享经济模式下的租赁搭载了移动互联的信息化优势,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车辆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高效便捷。代表企业有Car2Go,盼达用车等汽车共享,以及摩拜单车、ofo等单车共享。 传统车企、新兴势力分庭抗礼,竞逐分时租赁市场 目前,分时租赁市场主要分为汽车分时租赁和单车分时租赁。从主要参与方的角度来看,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创业企业都在利用各自的优势开疆辟土。汽车分时租赁领域中,主要参与方有戴姆勒、盼达这样的传统汽车厂商、也有首汽租车、宝驾出行这样的租车平台,创业企业途歌也通过资源共享参与其中。另一边的单车分时租赁市场,在摩拜、ofo两家创业企业竞争白热化的同时、互联网巨头阿里、老牌车厂永久自行车、公共自行车运营商永安等也纷纷加入战局,将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向新高度。 空间共享:两类消费场景 空间共享根据消费者实际用途又分住宿共享和商业空间共享两类消费场景。住宿共享中,通过C2C的个人提供闲置房源或者B2C的企业自行购置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公寓服务。代表企业有Airbnb、途家、小猪短租、木鸟短租、you+青年公寓等。与此同时,创业热潮催生了商业地产的需求,但由于初创企业往往呈现小型化、移动化的特点,原有的写字楼租赁方式,价格昂贵,成本太高。因此出现了以单个工位作为最小标准化空间的出租模式,代表企业有WeWork氪空间、SOHO3Q等。 空间共享 - 住宿场景 C2C vs B2C 类似出行领域,市场中的共享企业,根据房源的不同,分为C2C模式和B2C模式。前者由个人业主提供闲置房屋资源,平台承担中介商角色。优势在于房源丰富,个性化突出。但标准化程度低,加上国内信用体系尚未健全,给平台的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代表企业有小猪短租、住百家等。另一种房源来自地产开发商、房屋中介等。平台通过统一装修管理,提升标准化程度,用户体验有保证,但相对较重的模式使得成本较高,发展速度受限。代表企业有途家、安途等。这两种模式在后期发展中,针对自身弊端,逐渐有融会贯通之势。 游走在监管灰色地带,中美发展背景差异明显 目前住宿共享领域处于行业监管的灰色地带,法律依据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行业本身在发展中也存在对用户体验关注不够,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的痛点。对比中美发展背景,国内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基本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且不同于海外酒店价格昂贵的特点,国内大部分的经济型快捷酒店,拥有标准化设施和服务,价格低廉,将成为住宿共享企业的有利竞争对手,但随着城市地产租金增加,连锁酒店价格上的优势会有所下降。另外,从供给端来看,由于国内的房源结构、房屋结构特点,导致住宿共享的房源数量、多样化方面有欠缺。最为关键的是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决定国内住宿共享市场今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充电宝共享:三种解决方案 继单车共享之后,充电宝共享成为目前最吸金的投资领域之一。2017年3月底至4月上旬,腾讯、金沙江创投、IDG资本等超过20家资本巨头纷纷入局,融资金额接近3亿元。所谓的充电宝共享是指企业定点投放充电宝租赁设备,用户支付一定金额后即可快速借到充电宝,使用完毕后定点归还。目前该领域一共有三种解决方案——大机柜(移动场景下的移动共享)、小机柜(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和桌面式(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 方便安全的背后是资金实力、团队经验和研发能力的体现 充电宝共享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降低使用门槛,使用户自然融入到消费场景当中。将使用过程拆解来看,即消除或减弱押金及产品获取/归还方式等,对用户消费造成的阻碍。前者可以通过芝麻信用分解决。后者则由网点密度决定,即企业能否进行场景的快速拓展和铺设,这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团队经验做支持。除了使用便利,产品的安全保障也是用户担心的重点,包括产品和信息两个维度,这又是对企业研发能力和供应链基础的考验。与单车共享类似,充电宝共享也是通过押金、租赁费用、广告等获得收益。因此,从盈利模式角度来说,网点铺设的密度以及单点效率的提升同样是企业发展首要考虑的重点。 4、共享经济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单一领域走向生态化布局,多样化场景增加变现途径 共享经济发展至今,企业逐渐从单一领域的深耕走向更大范围的生态化布局。例如出行共享,在传统的线上打车、租车场景上,又延伸出汽车金融、新车销售及车后服务等。直播平台也从单纯被动的内容传播,走向内容制作,主播培养,互动传播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多样化的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同样增加了企业变现的途径。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广告收入占据企业大部分的收入来源。如今,金融、电商、佣金、其他增值服务等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盈利空间。 纯共享还是分时租赁,资产性质和商业模式相匹配 由于商业实践的需求,共享经济已由人人共享的纯平台模式,逐渐分化成偏C2C和偏B2C的两类。偏C2C模式下,企业的优势在于成本低,扩张速度快,难点在于两端消费数据都需要打通,获客、黏性、管理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重难点。偏B2C模式下,产品经过统一标准化,易于广泛铺开,并降低管理难度。但随之而来的对企业资金实力要求高,地域扩张速度受到限制。两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前者适用于重资产场景,后者适用于轻资产模式的运营。
9月19日,民航出行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去哪儿网发布的《2018年“十一”黄金周民航出行数据报告》预测,“90后”人群将成为今年黄金周的出行主力;同时,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的比例也在上升。 《报告》显示,年轻化已成为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的关键词,19岁至28岁的“90后”将成为出游的主力人群,占出行总人数的37%。同时,由于国人经济实力增强,全家人一同乘坐航班出游的比例也在上升;携二孩出行和带老人出行的比例将分别占出行人数总体的2.39%和4.98%,较去年翻番。 此外,虽然黄金周期间国内机票价格普遍上涨,但不少从一线城市出发飞往非一线城市的机票价格明显较低。绕开热门目的地,前往一些冷门、“小众”旅游目的地,或者选择“小众”航线,则可以享受一个“清净”而省钱的假期。(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共享”概念深入人心,逐渐渗透至各个行业,在出行领域的应用尤为明显。近日,中国领先的移动大数据平台和移动应用云服务提供商极光大数据,发布2019年1月共享汽车行业研究报告,从共享汽车的行业概况、运营情况、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勾勒出共享汽车行业的市场现状,其中GoFun出行在行业渗透率、DAU、MAU等方面全面领先。共享汽车凭借经济、便利等优势,持续吸引新用户注册使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装有共享汽车行业app的用户规模达952.4万,相较去年同期增长达1.4倍。虽然涨幅稳定,但行业渗透率仍未达到1%,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其中,GoFun出行、EVCARD、盼达用车位列共享汽车app行业前三名,11月30日渗透率分别为0.275%、0.195%、0.106%,GoFun出行渗透率与去年11月同期相比增长率达150%,其他共享汽车app渗透率均低于0.1%。依据目前的发展趋势,GoFun出行有望成为首个渗透率突破0.3%的共享汽车品牌。用户规模逐渐增长的同时,共享汽车类APP的DAU(日活跃用户数)同样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展现出较强的用户粘性。数据显示,共享汽车app日均总启动频次由2018年1月的53万次,上升至11月份的383万次,增长高达6.2倍。2018年11月,共享汽车行业app日均总使用时长达11万小时,该数值在年初仅为2万小时,增长达4.5倍。与此同时,共享汽车app DAU呈现分化趋势,GoFun和EVCARD成为仅有的两个DAU达到10万级别以上的app,GoFun出行月均DAU从2017年11月的15.3万上升至2018年11月的25.7万,增长率达68%。此外,GoFun出行2018年11月的平均日新增用户数为3万,并在2018年9月达到近一年最高峰值3.7万。增长势头的迅猛同样反映在MAU(月活跃用户数量)上。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截至2018年11月,GoFun出行MAU达170万,位列第一,位列第二的EVCARDMAU为130.3万,位列第三的盼达用车MAU为19.2万。共享汽车行业各项数据向好,利好政策也在不断出台,但从渗透率等数据不难看出,共享汽车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极光大数据也总结了无人驾驶技术落地、优先侧重区域规模化发展等共享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业内人士表示:“该数据报告中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态势的总结,与GoFun出行目前的运营策略与布局方向极为相似,GoFun从布局开始便覆盖多场景,依据市场调研情况在学校、商圈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布局,并且GoFun出行早已形成各大城市出行圈,全国联动也愈发完善。在智慧出行方面,GoFun不断探索区块链、无人驾驶等高新科技的场景落地,并且预计2019年底,将在成都实现1000辆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营。此外GoFun出行背靠首汽集团,有着先天的‘基因优势’,并且在不断与不同领域进行资源融合,开拓更多的出行场景。希望GoFun出行凭借自身优势打破更多的行业边界,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来源:东北新闻网
嘀嗒出行独具慧眼,在各大移动出行平台都在争抢网约车市场份额的时候,嘀嗒出行就深耕顺风车业务,并潜心研究“真顺风”致力于真顺风车的行业建设。并于2017年接触出租车业务,仅仅两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出租车用户活跃量稳居第二的移动出行平台,实力可见一斑。嘀嗒出行还在今年的1月12日参加了由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科技联合主办的“2020科技风云榜”正式开幕,在开幕式上,嘀嗒出行董事长兼CEO宋中杰发表了《以科技赋能和模式创新推动城市出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向公众系统阐述了嘀嗒出行的发展之道,以及对出行行业的展望。嘀嗒出行在“不增加额外车辆前提下发挥更大运输效能”的独特战略之下,走出了一条务实、稳健的开拓进取之路。在数字科技抗疫、赋能传统出租车数字化升级,推动出租车顺风车的体验效率不断升级等方面,实现一系列创新突破。回首2020,嘀嗒出行有了前六年时间的积累,无论是出租车还是顺风车都已经积累了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市场份额。顺风车已经进入自驱式增长模式,形成了自己的闭环生态系统,而“出租车”嘀嗒出行也有了自己一套完整的运营方式,目前已经稳居网约出租车行业第二,发展潜力巨大。展望2021,移动出行行业将进入更加理性和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坚持战略定力,追求赋能、共赢、和谐的长期价值,将是嘀嗒出行始终如一的态度。嘀嗒出行通过现在创新技术,以数字化模式创新来进行出行服务供给侧改革,让道路上现存量汽车发挥更大的效能,同时不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对环境影响最小化,同时以科技赋能,和谐出行、共赢发展理念来重塑大众出行生态的发展之路。同时,嘀嗒出行还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科技、大数据的科技赋能和模式创新,对扬招模式进行升级再造,出租车的服务体验、运营效率将实现系统性的提升,更好地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嘀嗒出行“出租车智慧码”让扬招用户在乘车的过程中,能够享受数字化的乘车体验,嘀嗒出行通过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推升出租车行业的巡游效率,出租车管理的效率和我们政府监管的效率。2020年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21。2021年嘀嗒出行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了前期不断磨砺自身,2021年将是更加践行民生本质的一年,亦将是将企业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加深度融合的一年。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齐中熙、赵健)民航出行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去哪儿网日前发布《2018年“十一”黄金周民航出行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上海、北京、成都、昆明、重庆是今年“十一”旅客最关注的5个国内目的地。数据显示,今年黄金周,国内航线的机票价格同比呈上升趋势,平均价格上涨89.3元;国际及港澳台航线则有所下降,同比去年下降96.2元。机票价格上涨不仅体现在成交价格上,人们买票的时间也提前了。从近三年提前预订时间和平均价格变化来看,越提前买“十一”的票最便宜。从出发日期上看,乘客今年“十一”出行在去哪儿网平台上平均提前购票天数达到40天以上,其中10月10日返回的机票平均提前购票天数达到50天。而去年“十一”期间人们提前购票的平均天数不到20天。数据显示,“年轻化”已经成为整个国内“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的关键词。今年“十一”的主力是19岁至28岁的“90后”,占到总体的37%。“80后”占比为28%,但他们却是二孩亲子游和偕老出行占比提升的关键词。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出行人群中,二孩出行和偕老出行分别占到总体的2.39%和4.98%,比去年占比翻了一番。(完)